<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二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

2023-01-15

教案是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教案更加重視教師是否能把課程講解成功,關注點始終在自己身上,而非學生。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篇:二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音樂教案

第一單元媽媽·老師

第一課時

欣賞《我愛米蘭》

①朗讀《鮮花愛雨露》歌詞。 ②演唱《鮮花愛雨露》

③打擊樂器碰鈴、三角鐵、沙錘 ①歌表演 ②語言、動作

第二課時

音的高低復習《鮮花愛雨露》

①按角色配音表演

②即興創編表演 ①有關配音常識 ②人物、動物及其他各種聲音的現象

第三課時

《我的好媽媽》

①朗讀《小烏鴉愛愛媽媽》 ②學唱《小烏鴉愛媽媽》

③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即興創編動作表演

第四課時

①跟著錄音學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②復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1.本單元通過學唱歌頌媽媽、老師的歌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音樂表現力。

2.通過音樂活動,逐步培養聽辨聲音高低的能力。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珍惜親情、友情、師生之情。 4.通過欣賞歌曲和畫面,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音樂想象力。

(二)具體要求

1.通過唱歌和歌表演,理解歌曲的思想內涵。 2.通過有趣的音樂活動,感受、聽辨音的高低。

3.通過欣賞《我愛米蘭》《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感受音樂的情緒,加深對媽媽與老師的理解。

教學準備

(一)教具

1.鋼琴、錄音機(或CD)、多媒體軟件及有關圖片。 2.打擊樂器(碰鈴、大鼓、沙錘、三角鐵等)。

1

3.各種動物玩具。

(二)文字圖片資料 1.小烏鴉的圖片。 2.有關樂器的掛圖。 教材分析

(一)編寫意圖

本單元由唱歌《鮮花愛雨露》《小烏鴉愛媽媽》、欣賞歌曲《我愛米蘭》《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以及音樂活動“音的高低”組成。目的是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媽媽、老師、同學、朋友,通過教學感受親情、師生情及友情。

本單元選擇的幾首曲目都和媽媽、老師有關。通過唱歌和音樂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演唱熱情,提高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

本單元設置的音樂活動“音的高低”,通過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觀察,收集并聽辨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并進行歸類整理、分析,使學生認識和了解聲音的高低,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和感受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

1.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并表述媽媽、老師對自己的關懷、愛護。 2.在音樂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提高感受力。 3.培養學生有感情地延長歌曲,并注意演唱時的分句和強弱力度的控制。 本單元的難點:

1.在歌唱教學中,引導學生以情帶聲,注意氣息的控制、力度的對比。 2.通過演唱、欣賞教學,使學生增強對媽媽、老師的尊敬、愛戴之情。

(三)教材分析 1.《鮮花愛雨露》

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以鮮花愛雨露的比喻導出我們愛老師的主題,歌詞簡潔、生動,寓意深刻,歌曲旋律流暢、優美。

歌曲為大調式,2/4拍,是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這首歌曲可作為歌表演進行創作活動。

2.《我愛米蘭》

歌曲為單二部曲式結構,大調式,4/4拍。

這是一首充滿朝氣的校園歌曲,以米蘭比喻老師的清雅與圣潔。歌曲旋律優美,歌詞簡練、淳樸,表達了學生對老師的真摯情感。

本單元第一課,歌曲《鮮花愛雨露》把學生比作鮮花,而本課把米蘭比作老師,不同的比喻,表達的都是尊師、愛師的情感。

3.“音的高低”

通過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各種聲音,如撞鐘與碰鈴、大鼓與小鼓、老人與年輕人、動物的叫聲以及其他各種樂器聲音的對比,使學生感受音的高低。

“音的高低”,可以進行幾種聲音模仿游戲:

2

①請學生編講一個故事,故事里有爺爺、媽媽、老牛、小羊、老虎、小貓等不同的角色,模仿他們的說話聲和叫聲。

②念童謠。念到“叮”時聲音高,念到‘當”時聲音低??梢苑纸M進行。 ③根據條件選聽一段器樂合奏作品,讓學生聽辨樂曲中的高音樂器與低音樂器。 4.《小烏鴉愛媽媽》

這是一首以動物為題材的兒童歌曲。敘事性的歌詞,講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熱愛,教育學生要尊敬、熱愛自己的母親,從小就要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思。

歌曲為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大調式,2/4拍。歌曲曲調簡練,同音進行較多,具有敘事的特點。

5.《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這是一首孩子唱給媽媽的歌曲,歌詞真摯、樸實,表現了兒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和熱愛母親的純真感情。

歌曲為帶擴充的單樂段結構,bE大調,2/4拍。歌曲旋律優美、安寧,節奏對比有序,可組織學生進行創作表演。

歌詞為黑色的,是領唱(學生、教師擔任都可),歌詞為彩色的,是齊唱。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鮮花愛雨露》。 2.聽賞歌曲《我愛米蘭》。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鮮花愛雨露》。

2.通過聆聽歌曲《我愛米蘭》,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3.培養和營造良好的師生情誼,使學生養成尊師的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

(一)唱歌《鮮花愛雨露》

1.觀察教科書中的插圖,同時聆聽歌曲《鮮花愛雨露》的范唱。 2.提示學生注意歌曲的情緒以及歌詞內容,然后復聽一遍。 3.聽賞后,請學生談談歌曲的情緒及歌曲內容。

4.教師可結合鮮花、雨露等知識向學生講解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可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以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歌曲的內涵。

5.聽伴奏,輕聲學唱歌曲(用“啦”模唱或直接哼唱歌詞均可)。

6.為使學生始終對學唱產生興趣,教師應根據學生學唱的熟練程度而改變學唱的方式??梢圆捎梅中〗M、男女生接唱、單獨演唱等形式。

7.全體學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欣賞《我愛米蘭》

1.教師展示歌曲《我愛米蘭》的圖片或課件,導入歌曲欣賞。

3

2.聆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和節奏,注意歌曲表現的內容。 3.請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和聯想。

4.復聽歌曲,學生可隨歌曲哼唱,或根據歌曲情緒進行動作創編。

(三)綜合復習

1.教師將兩首歌曲進行對比,請學生談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為歌曲《鮮花愛雨露》創編動作表演(也可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將表演較好的同學集中,其他同學拍手或用打擊樂器伴奏)。

3.小結。 教學評價

1.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和合作能力。 2.學生的主動思考及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3.學生的生活體驗及對人文知識的反饋和認識是否客觀和恰當。 4.在歌表演活動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否得以充分發揮和體現。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鮮花愛雨露》;復習《我愛米蘭》,感受音樂的情緒與色彩的關系。 2.音樂活動“音的高低”。 教學目標

1.對音樂情緒的對比和顏色的對比有一定的認識。 2.能基本聽辨日常生活及音樂中聲音的高低和音色特點。 3.培養音樂興趣,激發音樂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歌曲《鮮花愛雨露》,請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復習聽賞歌曲《我愛米蘭》,請學生邊聽邊隨錄音哼唱。

3.從紅、黃、藍三種顏色中,為《我愛米蘭》選配一種適當的顏色,表示歌曲的情緒。

(二)音樂活動“音的高低”’

1.由教師或學生列舉幾個自然現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對比的事例。

2.教師播放高低對比比較明顯的音樂片段,請學生分辨。注意讓學生發現和歸納。 3.根據教科書第

六、七頁的插圖創設音樂游戲或音樂故事,通過模擬各種人物、動物的聲音表演各種角色。

本單元可設三個音樂小活動,可以分別進行,也可以綜合在一起進行,可以由教師啟發或組織進行,也可以由學生分組自發分組創編進行。

三個音樂小活動的題目和游戲形式: ①“小小配音演員”

根據插圖編故事并表演,可以簡單化裝,表演與配音的同學可分開,也可以邊表演邊配音。

②“我編你唱”

4

唱、念童謠。節奏不變,音高可以由教師或學生自己創編,要求“叮”“當”必須一個高、一個低,就符合游戲規則。

③“看圖、聽音樂、找樂器”

通過觀察教科書上的插圖和其他有關樂器的掛圖(或課件),選擇部分高低音高對比明顯的樂器演奏片段,使學生感受聲音的高低。

教學評價

1.能否通過音樂活動,感受聲音的高低。 2.學生是否對音高的練習感興趣。 3.學生是否在音樂游戲中有創新精神。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2.歌表演創作。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2.創編歌表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我的好媽媽》(學生在幼兒園里已學過),導入本課教學。 2.啟發學生談談對媽媽的了解或對媽媽的感情等:

①如“媽媽的職業”、“媽媽的愛好”、“媽媽最喜歡的東西”、“媽媽的生日”等。 ②談談對媽媽的感情,如“喜歡媽媽的微笑”、“最愛聽媽媽講故事”、“我為媽媽做家務”、“我幫媽媽捶背”等。

3.教師用將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小烏鴉愛媽媽》。 4.聆聽歌曲范唱《小烏鴉愛媽媽》,可加入課件演示。 5.教師示范,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可分段、分小組進行)。 6.教師再次播放錄音。

7.教師用聽唱法教唱歌詞。教師啟發學生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演唱。根據學生情況,教師應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8.在學生能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分組討論,為歌曲創設歌表演(一個組表演一段歌詞內容)。要求動作美觀、表達準確。

9.每組選出代表進行歌表演,其他同學伴唱。 10.教師要求學生背唱這首歌曲。 11.回家將這首歌曲唱給媽媽聽。 教學評價

1.是否能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 2.學生為歌曲創編歌表演動作的參與率。 3.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是否積極投人。

第四課時

5

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并表演。 2.聽賞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從小懂得關心父母。

2.培養學生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并背唱歌曲。

2.利用教科書的插圖或課件,引入歌曲欣賞《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3.教師啟發學生談對“搖籃曲”的初步感受和體驗(教師可選擇有代表性的《搖籃曲》音樂作背景音樂。

①什么是“搖籃曲”?

②聽賞歌曲時,感受到什么情緒? ③是誰為誰唱“搖籃曲”? 4.采用范唱或錄音再次聽賞歌曲。 5.跟著錄音輕聲哼唱歌曲。 6.教師提示學生:

①聽賞這首歌曲后,你想到了什么? ②聽賞這首歌曲后,我們應該怎么做?

7.根據歌曲內容進行歌表演,可以分組或集體進行。 8.推選一位或幾位同學,說說動作的創設意圖。 9.歌表演《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第二單元我愿住在童話里

第一課時

歌曲《小紅帽》為歌曲編創表演動作了解《小紅帽》的童話故事

第二課時

童話音樂故事《龜兔賽跑》分角色表演《龜兔賽跑》 了解《龜兔賽跑》的童話故事

第三課時

音樂故事《森林小衛士》聽辨講解音樂故事《森林小衛士》根據圖片和音樂編講故事音樂與畫面的密切聯系

第四課時

歌曲《大鹿》進行歌表演

第五課時

欣賞《永遠住在童話里》

即興扮演歌中出現的主人公了解歌曲中的童話人物、故事

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1.能夠有感情地背唱《小紅帽》和《大鹿》這兩首歌曲。

2.感受不同音樂情緒所帶來的音樂形象的變化,根據不同的音樂故事進行表演。

6

(二)具體要求

1.學唱并背唱歌曲《小紅帽》和《大鹿》,能用簡單的動作進行表演。

2.欣賞《龜兔賽跑》,了解它的故事情節并能分角色扮演音樂中的小動物。3.聽辨音樂情緒,找到相應的畫面,并能夠配樂講《森林小衛士》的故事。

4.聽賞《永遠住在童話里》,感受歡快、活潑的情趣,并模仿動畫中的主人公進行表演。 教學準備

(一)教具

鋼琴、錄音機、VCD或錄象機、相應的錄音帶、錄像帶或光盤。

(二)圖片、道具

花草、樹木、小路、小溪、終點路標等背景,小動物的頭飾、小彩旗、玩具槍、花環等。 教材分析

(一)編寫意圖

本單元用音樂“講”了幾個小朋友所喜愛的童話故事。既有富有童話色彩的歌曲,又有童話故事音樂。這一內容的安排主要是用音樂“講述”童話故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對不同音樂情緒的感受和聽辨能力以及音樂表現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重點:

1.學會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紅帽》、《大鹿》。

2.對不同音樂情緒的感受和聽辨能力以及音樂表現力的培養。 本單元難點:

體會《小紅帽》和《大鹿》所描述的不同音樂故事,指導學生以歌聲表現歌曲中的不同音樂形象和故事的發展。

(三)音樂材料分析 1.《小紅帽》

這是一首巴西的兒童歌曲。2/4拍,C大調式,是由六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歌詞以第一人稱敘述了孩子們所熟悉的“小紅帽”的故事。樂曲音階式的級進進行與分解和弦式進行的穿插運用,使旋律流暢、活躍,歌曲的音樂材料相對較簡單。除第五樂句外,歌曲實際是圍繞著第

一、二樂句的音樂材料展開的。第

一、三樂句基本相同,第

二、四樂句基本相同,均以加do、re、mi、fa的級進式旋律開始,而第六樂句則完全重復第四樂句。歌曲旋律流暢,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音樂形象既統一又有對比。

“”這一句的演唱是這首歌曲的難點。 2.《龜兔賽跑》

這是中國福利會上海藝術劇院史真榮為兒童寫的一部童話故事音樂。是一部由大管、單簧管主奏的管弦樂作品,完成于 1959年,在1960年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會上首次演出,受到兒童們的喜愛和歡迎,1962年出版了總譜并灌制唱片,多年來一直作為我國少年兒童管弦樂欣賞教材的主要曲目之一。

這部管弦樂作品根據童話《龜兔賽跑》的故事情節,采用模擬和描述性的手法作了音樂性的敘述,以管弦樂器特有的音色和表現力,塑造了小兔子和烏龜的形象以及它們各自的動 7

態。樂曲發揮管弦樂隊豐富的表現力,生動描繪了大樹林的清晨,龜兔賽跑的熱鬧場面以及歡樂愉快的舞會等情節。音樂通俗易懂,特別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兒童邊聽故事邊聽音樂,更能激起他們的想象,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

故事大意:在一片美麗的大樹林里,驕傲的小兔子覺得自己跑得最快,瞧不起爬得很慢的烏龜,并編了歌謠來諷刺烏龜。烏龜很生氣,決定和小兔子賽跑。聽到這個消息,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來觀戰了。隨著發令槍響,兔子飛似地跑了出去。驕傲的兔子跑到半路,回頭一見烏龜已被遠遠的拋在后面,就毫不介意地在大樹下睡著了。烏龜呢,則堅持不懈,一步一步不停的向前爬。等兔子醒來時,烏龜已接近目的地了,兔子急起猛追,但是已經來不及了。烏龜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3.《森林小衛士》

這是一個配樂講故事的音樂活動。故事的基本情節是:1.清晨,太陽剛剛露出笑臉,森林小衛士一小狗就邁著矯健的步伐開始在森林里巡邏了。小動物們還在甜蜜的睡夢中,森林里安靜極了。2.美麗的天鵝在湖中時而拍拍翅膀,時而持一持潔白柔順的羽毛,悠閑的游七。3.森林小衛士走到森林深處,喲!小動物們早就到齊了,森林音樂會已經開始了,小動物們又唱又跳玩兒的開心極了。4.可是小動物們不知道危險正在向他們靠近,一個偷獵者已經向它們舉起了獵槍。5.正在這危急的時刻,森林小衛士發現了偷獵者,立刻向他撲去,偷獵者嚇壞了,扔下手里的獵槍落荒而逃。6.小動物們高興地把小狗圍了起來,一起唱歌跳舞慶祝勝利,并且夸獎小狗真不愧是森林小衛士!

第一幅圖:教師可選擇《快樂的一天》中《早早起》一段音樂或《口哨與小狗》的音樂片段;第二幅圖:可選擇圣—桑的《天鵝》片段;第三幅圖:可選擇《快樂小舞曲》或《快樂的小熊貓》等樂曲;第四幅圖:可選擇《彼得與浪》中表現獵人或狼的音樂;第五幅圖:可選擇《彼得與狼》中的音樂片段;第六幅圖:可選擇《節日舞曲》。

4.《大鹿》

這是一首法國的、具有童話色彩的兒童歌曲。2/4拍,F大調。歌詞采用擬人化的敘事手法,幽默風趣,深受學生喜愛。歌曲旋律明快、跳躍,節奏簡潔、緊湊。第

一、二樂句旋律明快跳躍,敘述了小白兔從林中來到大鹿家的情景;第

三、四樂句,旋律在高音區發展,節奏相對緊湊,表現了小白兔害怕獵人追來的緊張心情和大鹿不怕風險、樂于助人的決心。 這一句的演唱是這首歌的難點。

5.《永遠住在童話里》

這是一首極富情趣的兒童歌曲。D大調,4/4拍。歌詞以第一人稱表達了小朋友對童話世界的向往──如果這人間象童話一樣美麗,我寧愿不要長大,永遠住在童話里。歌曲為帶再現的兩段體,旋律明快、跳躍,每一樂句的弱起以及附點和切分節奏的不斷出現,使樂曲活潑而富有情趣。第一樂段節奏較緊湊,旋律活潑、跳躍;第二樂段,前兩個樂句節奏相對舒展,分解的下屬和弦使音樂色彩產生變化,表明了小朋友對童話世界的向往;第三樂句又回到主和弦,節奏又趨緊湊,同度進行的“5 5 5 5 5 5 5 5”“3 3 3 3 3 3 3 3”起了一個強調的作用,“不要”和“永遠”的重復表達了小朋友寧愿不要長大和永遠住在童話里的心情。

教學設計

第 一 課 時

8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小紅帽》 教學目標

1.用輕快的聲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紅帽》。 2.學唱歌曲《小紅帽》的唱名。

3.引導學生根據歌詞即興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和《小動物的歌》。

(二)課題導入

1.以童話故事《小紅帽》導入課題:

可采用看錄像、聽錄音或教師講故事、學生講故事等形式。

2,教師可邊講故事邊創設情境(在黑板上畫簡筆畫或貼圖片,亦可用實物投影等)。

(三)學唱歌曲

1.出示課題聽范唱(教師范唱或錄音、CD范唱等)。 2.學唱歌曲。

①讀歌詞。教師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學生可采用全體讀、小組讀、個別讀等形式。 ②學唱歌詞。

步驟A.唱準確:聽范唱 →跟唱 →全體跟琴唱。 B.以輕巧的聲音唱出感情:先聽、看范唱。 師生一起分析歌詞:輕快 →害怕

→輕快(漸弱)。 C.有表情的演唱:個別唱、分組唱師生共同評價,全體唱。 D.全體背唱歌曲。 ③完整地演唱歌曲。 3.跟著老師唱唱名。

全體跟老師學唱唱名,老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學生手指唱名);

師生接唱:音程跳度大的、稍難的小節老師唱,相對簡單的小節學生唱;分組跟唱或接唱,個別跟唱或接唱等。

4.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步驟1:A. 學生根據歌詞,小組自編動作。

B.教師到各組指導。

C. 學生分組表演。

步驟 2:A. 教師引導全體學生想動作,個別展示。

B.教師請學生做動作,當時指導,全體學做。

C.全體表演。

(四)教師做本課小結 教學評價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小紅帽》。 2.能否跟唱曲譜并找到所唱的曲譜。

9

3.能否邊唱歌曲邊進行簡單的表演。

第 二 課 時

教學內容

欣賞樂曲《龜兔賽跑》。 教學目標

1.聽辨和感受烏龜和兔子的音樂的不同,并用圖式表現出來。

2.了解表現烏龜的音樂是由大管演奏的,兔子的音樂是由單簧管演奏的。 3.跟著音樂分角色進行表演。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聽音樂片斷談感受進入課

請學生聽由大管演奏的表現烏龜的音樂和由單簧管演奏的表現兔子的音樂。 ①問題:

這兩段音樂有什么不同?

如果音樂表現的是兩種小動物,他們會是誰? ②介紹演奏樂器及其所表現的動物。

③提出問題:烏龜和兔子是哪部童話的主人公?

(二)聽賞童話故事音樂《龜兔賽跑》 1.點課題并簡介

今天就來聽一聽《龜兔賽跑》的故事。

不同的是這是一部由管弦樂演奏的音樂童話故事《龜兔賽跑》。大管和單簧管就分別是一種管弦樂器。

2.完整的聽賞童話故事音樂《龜兔賽跑》(看書上的圖畫)問題: 可以用線條、顏色圖畫等分別表現烏龜和兔子的形象。 為什么爬得很慢的烏龜勝利了,而跑得很快的兔子卻輸了? 3.分角色邊聽音樂邊表演

教師可準備一些森林的花草、樹木小路小溪、終點路標等背景及一些小動物的頭飾、小彩旗、玩具槍、花環等創設情境。

①學生模仿烏龜和兔子跑、爬的動作,選擇模仿象的同學扮演這兩個角色。

②老師和其余的學生一起分別扮演各種小動物:放槍的、揮旗的、助威的、給烏龜佩帶花環的等等。

③師生共同簡單串演。

④師生共同邊聽音樂邊表演(根據時間,可以只表演比賽開始至烏龜勝利片斷)。

(三)師生一起總結本課 教學評價

l.能否聽辨出音樂情緒的變化,并用簡單的圖式表現。 2.是否知道表現烏龜和兔子的樂器分別是大管和單簧管。 3.跟著音樂分角色進行簡單的表演時學生的參與程度。

10

第 三 課 時

教學內容

音樂活動──配樂講故事《森林小衛士》。 教學目標

根據教科書的插圖,聽辨音樂情緒,配上相應的畫面;配樂講《森林小衛士》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看圖片講故事。 1.教師貼出書中的六幅圖片。 2.請學生給圖片排順序,看圖講故事。

3.為這個故事取名字,將學生取的名字寫在黑板上。

(二)為圖片選擇音樂。

1.聽一段音樂,請學生根據樂曲的情緒,為其中的一首選擇圖片。問題:為什么這樣選擇?

2.再聽兩段音樂,學生聽辨并選擇圖片。(為什么?)

3.教師再播放幾首樂曲,請同學們根據音樂情緒選擇圖片。(為什么?) 可以邊聽音樂邊用動作模仿圖片上發生的事。

3.按故事發展順序聽音樂,學生可以根據故事情節進行模仿人物的表演。

(三)配樂講故事。 1.學生自由選擇角色。

①選擇模仿能力強的同學分別扮演主要角色:小狗、獵人。

②選擇天鵝、小猴J兔、小羊、小熊、小老虎等小動物的扮演者。③選擇講故事的小朋友。

可以全部由一個小朋友完整的講,也可以由六個小朋友分別講六幅畫面的故事情節(這幾位小朋友要互相商量,協調配合)。

④其余小朋友自由扮演森林里的背景。

2.以上四組小朋友分別研究討論怎樣表演,教師進行指導。

3.配樂故事《森林小衛士》開始(教師負責音響,并參與學生的表演)。 注:

1.本課也可增加難度:教師多準備幾首樂曲,供學生選擇。 2.本課也可以變換順序設計。

例如:為圖畫選擇音樂十編排圖畫順序講故事十配樂講故事。 教學評價

1.能否聽辨音樂情緒并與相應的圖片對應起來。 2.能否配樂講《森林小衛士》的故事。

第 四 課 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大鹿》 教學目標

11

1.背唱歌曲《大鹿》。

2.引導學生根據歌詞即興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繼續童話世界游

今天我們繼續到童話世界旅游 今天的小主人公又是誰呢? 2.聽錄音范唱歌曲《大鹿》

學生為歌曲取名,教師出示課題《大鹿》

(二)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 ①領讀歌詞

A.教師接節奏有感情的朗讀歌詞,邊讀邊在黑板上有層次的貼出歌詞所描繪的畫面。

或用幻燈、實物投影、電腦課件等。 B.學生分角色讀歌詞,教師彈歌曲的旋律。 ②學唱歌詞

A.聽范唱→全體跟琴唱→教師指導再唱。

B.師生一起分析歌曲:悠閑→稍快→快速急切的→堅定的。 C.有表情的演唱:個別唱→分組唱→師生共同評價→全體唱。 D.用打擊樂進行伴奏。 E.全體背唱歌曲。 4.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①教師引導全體學生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②學生根據歌曲及動作素材,小組自選角色,自選內容,自編表演動作。 ③教師到各組巡視指導學生的表演。

④學生展示表演:有角色(大兔子、獵人)扮演;有背景(蘑菇房子、大樹、小草、小花等);有配唱、打擊樂伴奏等等。

(三)教師小結 教學評價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大鹿》。 2.能否根據歌詞即興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第 五 課 時

教學內容

欣賞歌曲《永遠住在童話里》。 復習本單元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永遠住在童話里》,感受歌曲歡快、詼諧的情趣,并模仿動畫中的主人公進行表演。

12

2.用歌聲和表演,復習本單元所講的童話故事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永遠住在童話里》 1.聽歌曲:錄音或看錄像。

問題:你喜歡這首歌嗎?你聽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聽歌曲:聲像結合(歌曲VCD、聽歌曲看動畫人物)。

你可以試著唱一唱。

問題:

你能唱唱你記住的一句歌詞嗎?

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動畫人物嗎? 3.聽歌曲。

你可以任意表演你喜歡的動畫人物。如果能跟著唱一唱就更好了。 4.創編新歌詞。

問題:

你還喜歡哪些或知道哪些童話故事?可以把歌曲中的童話故事換一換。

教師將學生所改的歌詞(只變童話故事其余歌詞不變)寫在黑板上。教師演唱學生更改后的歌詞,學生跟著小聲唱。

總結:

童話世界真美,如果這人間像童話一樣美麗,我寧愿不要長大,永遠永遠住在童話里。

(二)“童話故事”表演

1.選擇自己喜歡的童話自愿結合成組。

你喜歡我們學習的哪一個故事?或我們沒學的你會表演的童話故事?喜歡同一個故事的小朋友為一組。

2.分組討論:各組如何表演你所喜歡的童話故事,可以演唱、配樂表演、講故事等等形式。

3.教師到各組與學生共同討論。

4.各組分別表演,教師可參與某一組的表演。

(三)教師小結本單元內容 教學評價

1.能否感受歌曲《永遠住在童話里》歡快詼諧的情趣,并模仿動畫中的主人公進行表演。

2.能否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復習表演本單元所講的童話故事。

第三單元月兒彎彎

第一課時

歌曲《小小的船》 有關月亮的故事、詩歌和歌曲

第二課時

欣賞《月亮月光光》復習《小小的船》

13

唱唱、做做

第三課時

認識do、re、mi、fa、sol、la、ti 歌曲《我和星星打電話》 引導學生討論歌中的科學幻想

第四課時

《阿細跳月》

《瑩火蟲》

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通過聽、唱一組與自然景觀──夜色、月色、宇宙、星光有關聯的歌曲、樂曲,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對大自然、宇宙空間的想象力。在富有童趣的音樂活動中獲得相關的音樂知識、文化知識,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初步感受和了解音的高低和唱名。

(二)具體要求 1. 背唱《小小的船》。

2. 初步感受和認識do re mi fa sol la ti。 3. 主動、積極地參加歌表演和音樂活動。 4. 能主動評價自己和他人的音樂學習。 教學準備

(一)教具

錄音機、幻燈機或多媒體課件;錄音帶或VCD;打擊樂器、鋼琴;釘有圖釘的小黑板、紅燈籠、瑩火蟲的頭飾、翅膀。

(二)文字圖片資料

1. 有關介紹宇宙奧秘的VCD、錄像片斷或幻燈圖片。 2. 有關彝族歌舞的錄像或圖片。

3. 印有do re mi fa sol la ti的卡片、小燈籠。 4. 小音階圖。 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并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奧秘。 本單元的難點:

1.唱名的知識如何在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中讓學生了解并掌握。 2.如何準確地背唱歌曲。

3.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并主動、自信地表演,同時還能大膽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學習成果。

音樂材料分析 1.《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是由我國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圣陶先生作詞的一首質樸、優美,并極富幻想的童謠。它的語言平實、通俗,十分兒童化。簡單、淺顯的四句歌詞,充分表達了孩子 14

們探索神秘宇宙、太空的強烈渴望,充滿了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歌曲是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3/4拍,五聲宮調式。歌曲速度舒緩、平和。歌曲前兩個樂句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落音處稍作變化,旋律婉轉、跳躍,仿佛月亮就是在浩翰的宇宙海洋里蕩漾的小舟;第三樂句在旋律上稍作發展變化而引導到第四樂句,在一個不規則的五小節樂句中結束全曲。這首歌曲非常貼近兒童的生活和情趣,尤其是將最后一個樂句作為歌曲的高潮,并以不規則的五小節樂句完成全曲,十分活潑、有趣,具有兒童特點。整首歌曲將小主人翁“我”坐在月亮小船上蕩漾,在太空中觀賞、暢游的童話般意境描繪得十分生動、有趣,展現了兒童的美好愿望和幻想。

2.《月亮月光光》

《月亮月光光》是根據臺灣童謠整理、創作的童聲二重唱歌曲。歌詞充滿詩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人們面前:月光下的農家、門外農田肥沃、院內花香撲鼻,月光照入房內,新被席、新帳、新床;月光照在桌上,桌上是兒童愛吃的三色糖。歌詞反映的事件并不復雜,但充滿生活的氣息,使人想到,兒童對家園的深厚感情和對生活的熱愛。歌曲為五聲宮調式,旋律進行近似民歌的音調,在結構上又借鑒了外國歌曲常用的手法。八小節的音樂可分為四句,四句中除音調起伏多為級進移位變化外,四句的節奏是完全相同的。在慢速度中,每句均為級進弱起,創造了一個溫和、深情的氣氛,表達了兒童對家鄉的深厚感情。同節奏的二重唱,多為三度、四度音程,和聲效果融合、協調,好似在用家鄉的語言、甜美的歌聲,贊美可愛的家園。

3.《阿細跳月》也稱《跳月歌》,是流行于云南彌勒西山阿細人之中的一首舞歌。彝族是居住在我國大西南山區中的少數民族,非常喜愛歌舞。每到節日盛事或農閑的月夜,阿細人在山谷空曠的草坪上或松林中,點起一堆堆篝火,并圍在旁邊腳踏著特別的5/8拍舞步,盡情唱歌,阿細人的月光聚會就被稱作“跳月”。在這樣的聚會中,小伙子一般都演奏樂器,有的吹蘆笙,有的彈月琴或三弦,他們一邊演奏一邊舞蹈,其舞蹈動作簡潔、明快。姑娘們則隨著音樂拍手舞蹈,到興致高漲時便唱《跳月歌》?!短赂琛返母柙~一般都是召喚伙伴們去跳舞的內容。曲調多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采用5/8節拍。全曲以第一小節為主題,每個樂句只有細小的變化。旋律活潑、跳躍、生動、富于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樂合奏《阿細跳月》便是根據《跳月歌》改編而成。

4.《我和星星打電話》

《我和星星打電話》是一首充滿童趣和幻想的對答式的領唱、齊唱歌曲。在兒童的生活中,充滿了對太空的神奇幻想,這首歌就是通過一位小朋友同小星星的有趣對話,描繪了少年兒童對科學的興趣和對太空宇宙的神往,并教育兒童要好好學習、熱愛科學,以便長大后有能力去太空探索宇宙奧秘。

歌曲為2/4拍,五聲羽調式。全曲是由五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第一樂句由兩個小樂句組成,可看作是自由模進,音程在“do、mi、sol、la”四個音之間跳動,旋律進行既好聽,又好記;第

二、三樂句,作者巧妙地將節奏變寬,造成句法的鮮明對比和旋律的極不穩定,使音樂必須向下發展;第四樂句在后兩小節又將旋律回到了第一樂句的節奏型,與歌詞較為貼切,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最后一個樂句又將節奏、旋律加以擴展,把歌曲的情緒推向高潮而結束全曲。雖然整個歌曲的節奏復雜多變,但它比較貼近孩子們的語言、旋律,也 15

較上口,容易記憶,因此,在一節課的時間內熟悉此歌曲不應太難。

5.《瑩火蟲》

《瑩火蟲》是一首簡單、明快的歌舞曲。它用流暢、歡快的旋律將瑩火蟲在夏天的夜空里飛舞時的情形描繪得栩栩如生。由于它歌詞簡單、易記,旋律流暢、優美,特別適合作小學低年級段的歌表演。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小小的船》。

2.朗誦有關月亮的兒歌,講述有關月亮的故事,唱有關月亮的歌曲。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演唱《小小的船》。

2.對音的高低及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體驗。 教學過程

(一)學唱《小小的船》 1.導入新課

老師將錄制好的《小小的船》的錄音放給同學們聽一遍,請同學舉手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 這只小小的船是什么? ② 船應該在什么地方行駛? ③ 為什么說月亮像船在太空中遨游?

2.老師請同學們翻開書,并請一位同學有表情有節奏地將歌詞朗讀一遍,而后全體同學將歌詞朗讀。

3.教師教唱《小小的船》,注意提示: ① 歌曲的速度、強弱、力度。 ② 歌曲的意境。

③ 在歌唱中身體可以隨音樂律動。

4.請一位同學或兩位同學主動站在臺前為大家演唱。教師應給以表場和鼓勵,以激勵更多學生能有主動表現音樂的意識。

5.集體齊唱一遍歌曲,老師提出下一課背唱的要求。

(二)講有關月亮的故事,朗誦描寫月亮的歌謠,唱有關月亮的歌曲。

1.教師提問:誰能講一個有關月亮的故事?朗誦描寫月亮的歌謠和唱有關月亮的歌曲? 2.可分小組進行表演、比賽,看哪一組講、唱、誦的同學多,給予獎勵,以鼓勵發揚集體協作精神。

3.教師小結,并對大膽上場表演的同學當眾表揚,以表示對其有主動性和自信心的贊揚。

教學評價

1.學生是否能熟練地演唱《小小的船》。

16

2.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 3.學生能否初步掌握3/4拍的強弱關系。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小小的船》。 2.欣賞《月亮月光光》。 3.唱唱做做。 教學目標

1.能背唱《小小的船》。

2.能有想像地去欣賞《月亮月光光》。 3.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背唱《小小的船》 1.看歌譜齊唱歌曲。

2.邀請一位主動、大方的同學,將歌曲背唱一遍。

3.集體隨老師的琴聲背唱歌曲。

(二)聽賞《月亮月光光》 1.導入新課:

① 教師展示歌曲內容(田野、房屋、月亮、木床、糖果)的圖片 ② 完整地聽一遍童聲二重唱的《月亮月光光》

③ 要求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安靜地聽,一邊想像從歌曲中聽到的景像。 2.教師將歌詞的大意講解一下,尤其是其中的閩南方言: 起厝田中央──在田中間蓋房子。 親像水花園──好像美麗的花園。

3.老師在放第二遍音樂之前向學生提出兩個問題: ① 歌中所唱到的一些景物應在什么位置? ② 歌曲的情緒是什么?

4.聽完第二遍音樂,學生可以上講臺將老師的圖片作一擺放,以符合歌詞描繪的情景,或將基本的擺放方位解說給同學們聽。

5.請同學回答歌曲所表現出來的基本情緒,是優美還是歡快?

(三)唱唱做做

1.教師向同學們解說這一活動的基本做法及要求,并將寫有 d r m f s唱名的小紅燈籠掛在釘有小圖釘的小黑板上。

2.老師指著小紅燈籠上的“d r m f s”教唱,注意熟記各個唱名及其音高。

3.當同學們都熟記并知道怎樣唱唱名以后,教師將紅燈籠按一定的音高和走向排列成組,請同學用手勢表現出來,并有節奏、有音高地唱一唱。如掛出,就請大家集體或者個別用手勢表示,并有節奏有音高地唱:“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

17

4.請一位同學上臺在小黑板上把寫有唱名的燈籠排列出多組旋律線,如:sol mi mi mi do,mi do do do mi等,其余同學在下面有節奏地、有音高地唱出來,并輔以手勢。

5.老師按書上所列四種組合,分別用鋼琴彈奏出來,同學們盡快用手勢作出反映。 6.教師小結:通過這一練習,我們了解了唱名,并知道按一定的音高可排列出優美的旋律線。

教學評價

1.學生能否熟悉、準確地唱唱名。 2.學生能否主動、積極地參加音樂活動。 3.學生能否背唱《小小的船》。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我和星星打電話》。 教學目標

1.能較準確地掌握領唱、齊唱這一種歌唱形式。 2.能主動參與齊唱或領唱。 教學過程

1.教師將錄制好的領唱、齊唱《我和星星打電話》完整地放一遍。并介紹領、齊唱這一種新的歌唱形式,它在我們的民歌演唱中常稱″一領眾和″。

2.朗誦歌詞。請一位同學朗誦領唱部分,其余同學一起朗誦齊唱部分。注意齊唱部分的朗誦一定要整齊。

3.教師教唱歌曲幾遍。

① 注意突出音準、節奏的準確。 ② 注意對話語氣要盡量表現出來。

4.教師引導同學們就歌曲所描寫的內容進行簡短的討論:

① 我們的生活中有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等等。我們今天學唱的歌詞是否也充滿了科學幻想,為什么?

②我們應不應該有幻想,為什么﹖

5.老師領唱、同學們齊唱,要求齊唱部分準確、整齊。 6.請一位同學或幾位同學領唱,其余同學齊唱。 教學評價

1.學生能否盡快掌握領唱、齊唱這一歌唱形式。 3.學生是否在討論中主動、大膽發言。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阿細跳月》。 2.歌表演《瑩火蟲》。 教學目標

1.能安靜地欣賞樂曲,感受音樂的舞蹈節奏。

18

2.能積極參與集體歌舞表演。 3.能自選打擊樂器為歌舞伴奏。 4.學會《瑩火蟲》的歌詞和歌譜。 教學過程

(一)歌表演《螢火蟲》

一位戴著瑩火蟲頭飾、身背兩葉翅膀的同學,手提點亮的紅燈籠站在同學們的前面。 (注:教室里的椅子和桌子都挪開后,教師和同學站成一定的隊形,開始本課的內容) 1.教師請同學猜那位同學的裝扮。(提示是一種能在夏夜里發出亮光的昆蟲)。 2.將歌曲《瑩火蟲》完整地放一遍,老師隨音樂將舞蹈動作示范給同學們。 3.跟老師輕聲學唱歌曲《瑩火蟲》,并學會幾個舞蹈動作。

4.將學生分成舞蹈組、唱歌組和打擊樂器組進行歌表演。舞蹈組排成兩行在中間同老師一起隨著音樂舞蹈,唱歌組和打擊樂器組成倒八字站兩邊,歌唱和敲擊打擊樂器。分組由學生們自愿選擇,人數不限。

舞蹈隊要求:

① 動作優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樂(三拍子)的節拍。 歌唱隊要求:

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節奏、音準正確。 打擊樂隊要求:

① 選擇符合歌曲情緒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② 幾種打擊樂器能協調配合。 ③ 節奏準確、強弱分明。

(注:老師可將以上要求課前出示在黑板上,同時出示歌曲《瑩火蟲》的歌詞。)在表演開始前老師可分組進行輔導,然后再合成。

5.同學們對三個組的表現進行自評或互評,并能說出表演得好與不太好的原因。 6.每組可推薦一名代表出來組成一個三人組的表演隊進行表演。

7.老師對歌表演進行總結性評價,尤其需對那些平時性格內向、不善當眾表現的同學提出表揚。

(二)聽賞《阿細跳月》

1.教師展示彝族人民載歌載舞的圖片或播放一段阿細人跳舞的錄像片。 2.教師將音樂完整地放一遍,讓學生圍成圓圈,席地而坐,安靜地欣賞。 3.教師講解阿細人的″跳月″故事。

4.再聽音樂一遍,老師帶著學生隨節奏拍手或老師隨音樂舞蹈、同學們拍手伴奏。 教學評價

1.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歌表演,并有較強的合作意識。 2.學生是否選擇了符合歌曲情緒的打擊樂器。 3.學生是否會唱歌曲《瑩火蟲》的歌詞和曲譜。

19

4.學生聽賞音樂時,情緒是否投入。

第四單元快樂的游戲

第一課時

①唱歌《阿西里西》

②堂鼓、小鈸、木魚的基本演奏方法堂鼓、小鈸、木魚的其他演奏方法彝族風土人情

第二課時

欣賞《轉圓圈》 ①隨著欣賞曲《轉圓圈》哼唱部分詞句

②有表情地演唱《阿西里西》 ①隨著《轉圓圈》的音樂,即興表演動作 ②用堂鼓等為《阿西里西》作伴奏

第三課時

欣賞《踢踺子》唱歌《拔河》

①用人聲、打擊樂器為《拔河》制造氣氛 ②合著音樂表演踢踺子的動作 ①歌表演《拔河》 ②用人聲、打擊樂器為《拔河》設計伴奏

第四課時

①欣賞《布老虎》

②活動《士兵進行曲》用拍手、拍腿、踏腳等動作表現《士兵進行曲》的節律另行設計動作表現《士兵進行曲》的節律布老虎的民俗

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1.繼續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鼓勵學生對所聽的音樂作出評價。 2.繼續引導學生經常注意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并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3.隨音樂做動作時能與音樂協調一致。 4.繼續培養學生表現音樂時的自信心。

(二)具體要求

1.學會歌曲《阿西里西》《拔河》,并能隨歌聲作表演。

2.認識堂鼓、小鈸、木魚,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并為歌曲作伴奏。 3.聽賞《轉圓圈》、《踢踺子》和《布老虎》,能隨音樂作出相應的反應。 4.用人聲和打擊樂器為《拔河》制造氣氛,為《士兵進行曲》設計動作。 教學準備

(一)教具

1.錄音機、錄音帶《阿西里西》、《轉圓圈》、《拔河》、《踢踺子》、《布老虎》、士兵進行曲》。

2.投影儀。

3.堂鼓、小鈸、木魚等打擊樂器。

20

(二)文字圖片材料

1.圖片、各種布老虎、彝族山寨的圖片。 2.節奏卡片。 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

1.進一步引導學生勇于參加各項音樂活動,繼續培養活潑、開朗、樂觀的性格和與同學們友好相處,相互合作的能力。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各項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本單元的難點:

1.《拔河》中領唱與齊唱的相互銜接與配合。

2.同時學習堂鼓、小鈸和木魚三種打擊樂器,少數學生會感到困難。 3.《士兵進行曲》的動作變化較多,且要合拍,容易發生手忙腳亂的情況。

4.《踢踺子》和《布老虎》這兩首管弦樂小品雖然都比較形象,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欣賞時仍然有一定困難,主要是他們對音樂的表現要素尚沒有較多的感性積累。

音樂材料分析 1.《阿西里西》

《阿西里西》是一首貴州的彝族兒童游戲歌曲,“阿西里西”為“我們是好朋友”的意思,“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歡樂情緒的襯詞。

這首歌曲從結束音上來看是宮調式,但從第

1、3樂句來看,顯然具有微調式的特點,因此,這首歌曲具有調式交替的特點。

2.《轉圓圈》

這是云南少數民族撒尼人(彝族的支系)的童謠,表現了撒尼兒童在皎潔的月光下,歡歌跳舞轉圓圈時的生動情景。全曲只用了do、mi、sol三個音,(只有兩處用了 la音),但結構完整,表現力豐富,表達了熱烈、質樸、歡快的情緒,而且曲調的進行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點,有別于外國大調歌曲中主和弦的分解進行。

歌曲開始的領唱猶如一位先出來的兒童在召喚小伙伴們出來玩,接著是大伙的呼應“月亮出來了,月亮出來了。”然后,歡樂的舞蹈開始了,速度越來越快,力度越來越強,表現了歌聲越唱越歡,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

3.《踢踺子》

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管弦樂曲,是老一輩作曲家王義平于1979年為聯合國國際兒童年而作,全曲取名《中國兒童玩具》,由《踢踺子》、《抖空竹》、《放風箏》、《布老虎》四首短小的管弦樂曲組成?!短啧葑印肥瞧渲械牡谝粯氛?。

由大軍鼓、三角鐵、鈴鼓、木梆子、馬鑼組成的節奏音型更增添了活潑歡樂的氣氛,小提琴用跳弓、頓弓,在不同的音區重復這一主題,既統一又富于變化,接著主題由木管樂器演奏,并加以變化,表現了熱烈歡快、相互據戲的場面。最后,在弦樂的長音和弦上,結束了這一樂章。

4.《布老虎》

21

這是管弦樂曲《中國兒童玩具》的第四樂章,描繪了民間玩具布老虎的生動形象,布老虎既有威嚴的一面,也有溫柔動人的一面,音樂很好地描繪了布老虎的雙重形象。樂曲開始時由大管奏出威嚴的老虎主題:

隨后出現的打擊樂聲,描寫布老虎在孩子們的擺布下做出種種勇猛威嚴的動作。接著就出現了一段由雙簧管奏出的溫和的曲調,表現了布老虎被馴服后的溫柔:

一聲吊鈸聲過后,又出現了布老虎威嚴的主題,隨著提琴的撥弦聲,布老虎邁著穩健的步伐越走越歡。全曲在一聲大鑼聲后結束。

5.《拔河》

這是一首富有民族風格的兒童游戲歌曲,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猶如民歌中的號子,數板“一二

三、一二三”和“加油加油加油!”的運用更增添了身臨其境的生活氣息。

除了第一樂句外,其它各句都是領唱與齊唱各唱兩小節,既方整又富有規律,并符合拔河的節奏,但領唱的最后一個音與齊唱的第一個音都不是同一個音,這可能會形成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6.《士兵進行曲》

這是德國作曲家舒曼的名作,選自《兒童曲集》。表現了一群木偶兵神氣地操練的情景。全曲的旋律進行幾乎都是級進,加上八分休止符的多次使用,塑造了既神氣可愛又小心翼翼地前進的木偶兵的生動形象。這首樂曲雖然不長,但與作者的《快樂農夫》一樣,是享譽世界的鋼琴小曲,成為鋼琴初學者的必彈曲目。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唱歌《阿西里西》。

2.打擊樂器:堂鼓、小鈸、木魚。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阿西里西》。

2.學會堂鼓、小鈸、木魚的基本演奏方法。 3.能積極探索堂鼓等樂器的其它演奏方法。 教學過程

1.從第三單元的欣賞曲《阿細跳月》引入《阿西里西》,這兩者都是彝族的音樂,前者是表現青年們的舞蹈,后者是表現兒童們的游戲。

2.聽《阿西里西》的錄音數遍,學生跟著錄音輕聲哼唱。

3.教師解釋“阿西里西”(我們是好朋友)和“丘都拉迪嗡啊”(表現歡樂的襯詞)的含義。并與學生一起回憶彝族的一些風土人情(這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介紹過)。

4.學生跟著伴奏帶演唱《阿西里西》。

5.展示堂鼓、小鈸、木魚等打擊樂器,請學生說出名字,學生可能將堂鼓說成小鼓,將小鈸說成是小镲,這也無妨。

教師分別介紹并示范這三種打擊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堂鼓用單槌擊和雙槌同時擊都是基本的演奏方法;小鈸上下相擊,左右相擊也都是基本的演奏方法。

22

6.學生分三組,分別學習堂鼓、小鈸和木魚的基本演奏方法。

堂鼓可奏“× × ×× ×”的節奏,小鈸奏“× ×× × ×”的節奏,木魚奏“××××”和“×××× ×× ×× ××”的節奏。然后三組齊奏,形成一種熱烈歡快的氣氛。

7.各組分別探索堂鼓、小鈸、木魚的其它演奏方法,如堂鼓擊鼓邊、或用手按住鼓皮敲擊、小鈸磨擦發音、用鼓槌擊木魚等,總之,要求學生在同一件樂器身上探索發出幾種不同音色的聲音,這一練習是很有意義的。

8.用堂鼓、小鈸和木魚為歌曲《阿西里西》伴奏,請學生在課外作好設計,下一節課大家共同來實踐。

9.復習一遍歌曲《阿西里西》,再用剛才試敲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教學評價

1.學唱《阿西里西》的效率。

2.學生掌握堂鼓、小鈸、木魚基本演奏方法的普遍程度。 3.探索堂鼓等樂器其它演奏方法的積極性與參與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阿西里西》。 2.欣賞歌曲《轉圓圈》。 教學目標

1.能較為熟練地、有表情地演唱《阿西里西》。

2.感受《轉圓圈》所描繪的兒童月下歡樂歌舞的情景,跟著錄音哼唱部分詞句并隨音樂即興表演動作。

3.能用堂鼓等打擊樂器為《阿西里西》作伴奏。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阿西里西》。

2.隨教師學唱《阿西里西》的歌譜。

3.出示“× ××”與“×× ×”兩張卡片,讓學生能清楚地區別兩者的不同,再請學生找一找在《阿西里西》的歌譜中“× ××”和“×× ×”各使用了幾次,“×× ××”用了幾次。

4.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如何能更有表情地唱好《阿西里西》。在教師的指揮下,隨著伴奏帶全體學生富有表情地演唱《阿西里西》。

5.請學生分組設計如何用堂鼓、下鈸、木魚為《阿西里西》伴奏(為每種打擊樂器設計兩小節節奏型),師生共同比較、歸納、綜合,作出幾套方案。例如:

6.部分學生歌唱,部分學生用堂鼓等伴奏,掀起本節課的第一個高潮。

7.教師介紹合唱歌曲《轉圓圈》的相關資料,并與已欣賞過的《阿細跳月》作比較,兩者相同的是都是彝族的音樂,且都是在月光下的歌舞,不同的是《阿細跳月》是青年人的舞蹈,《轉圓圈》是兒童們的游戲歌曲。

8.出示《轉圓圈》的歌詞,聽賞《轉圓圈》。

23

9.聽賞幾遍后,引導學生跟看錄音哼唱以下兩個片斷:

10.部分學生用已學會的彝族舞蹈動作隨音樂即興表演,不求動作統一,只求與音樂合拍,表演自信大方,教師應啟發、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表演,掀起本節課的第二個高潮。

教學評價

1.學生演唱《阿西里西》時的表情與投入程度。 2.學生設計打擊樂器伴奏時的合作精神與創造能力。 3.學生聽賞音樂時的專注程度。

4.學生即興表演時的參與率及動作與音樂的協調程度。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唱歌《拔河》。

2.欣賞管弦樂曲《踢毯子》 教學目標

1.能用富有力度和彈性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拔河》。

2.能用人聲和打擊樂器表現拔河的情景,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拔河》伴奏。 3.能隨著樂曲《踢踺子》的韻律,即興表演踢踺子的動作。 教學過程

1.用拔河的圖片或提問的方式引入歌曲《拔河》的教學,請學生用語言描繪拔河時歡快、熱烈的氣氛。

2.提問“拔河的音樂應當是怎樣的?”“演唱時在聲音上應具有什么特點?”啟發學生想象表現拔河場面歌曲的音調特點一熱烈、歡快、緊張。

3.聽賞歌曲《拔河》的范唱錄音,聽幾遍后通過提問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這首歌曲的認識,為正確地表現這首歌曲打下基礎。

4.錄音學唱歌曲。

5.教師領唱、學生齊唱,學生領唱、齊唱。

6.按課本上的要求,用打擊樂器(或小喇叭、喊聲、跺腳等)表現歌曲《拔河》熱烈、緊張。歡快的氣氛,再將這些聲音錄下來。

7.邊演唱歌曲,邊放渲染氣氛的錄音,師生共同評論。 8.欣賞管弦樂曲《踢踺子》,引導學生注意由木琴奏出的主題。

9.教師表演踢踺子動作(也可將踺子帶到課堂上來,因有些學生可能沒有見過和玩過踢踺子),開始時兩拍踢一下,后可變為一拍踢一下,可用右腳踢,也可用左腳踢,可以站著踢,也可以跳著踢,還可以右腳交叉到左腳后面踢等。

10.學生隨音樂即興地做踢踺子的動作,不要要求整齊劃一,只要求能合拍,達到“用動作來理解音樂、表演音樂”的目的。

11.復聽一遍《踢踺子》以加深印象,并要求學生能在以后播放這段音樂時立即說出曲名。

12.歌表演《拔河》將掀起本節課的高潮,但以徒手表演拔河為好,不要使用真的繩子,以免目標轉移。表演的動作可由學生自己設計,各組表演的動作可以不同,每組約11人(五 24

人一隊分列兩邊,一人當裁判),部分學生可用打擊樂器、人聲為歌曲伴奏。

教學評價

1.學生演唱《拔河》時的投入程度和是否富有表情。 2.學生在設計《拔河》氣氛時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3.學生聽賞音樂時的積極性及專注程度。 4.學生在歌表演時表現的紀律性及創造性。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音樂活動《士兵進行曲》。 2.欣賞管弦樂曲《布老虎》。 教學目標

1.能隨著《布老虎》的音樂展開想象,初步理解音樂表現的內容,并初步了解布老虎的民俗。

2.在熟悉《士兵進行曲》音樂的基礎上,能按節拍敏捷地作出種種動作。 教學過程

1.出示布老虎的圖片或實物后,初聽管弦樂曲《布老虎》。 2.介紹有關布老虎的民俗。

布老虎是兒童的玩具,在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村中,人們都喜歡用老虎的造型來打扮小孩,頭戴老虎帽,腳穿老虎鞋,手中拿著布老虎,睡覺時還有老虎枕„„有一首民謠唱道:“小猴孩,你別哭,你別鬧,給你買個布老虎,白天拿著玩,黑夜嚇麻胡”。“麻胡”是民間傳說中專門殘害兒童的惡鬼,讓孩子穿虎鞋、戴虎帽、玩布老虎是表示驅惡除魔保佑平安的意思

布老虎身上的圖案色彩鮮明,眼睛很大,額頭還有一個”王”字,但并沒有過于兇猛的樣子,相反,它能使孩子們愛不釋手。

3.復聽《布老虎》,引導學生分辯兩個不同的“老虎”主題,一個是貌似兇猛的,一個是比較溫和的。

4.初聽《士兵進行曲》,感受其進行曲的律動。

5.請學生仔細觀賞課本上的圖示,知道一共要做拍手、拍腿、踏左腳、打槍、立正、敬禮等六個動作。同時要念qi、cha、peng、pa、ka等象聲詞。

6.教師隨音樂作示范。

7.這個練習的難點是既要做動作,又要念出聲音,兩者要密切配合,學生可能會感到困難,因此可帶領學生先隨音樂學做動作,再同時念出聲音。

這段音樂一共有八個樂句,每句四小節,如只做一遍動作,可用第

1、

2、

7、8樂句,即:

如連續做兩遍動作,可用整首曲子。 8.可以分組比賽,看哪一組做得最整齊。

9.教師彈琴,部分學生做動作,部分學生列隊行進(模仿木偶兵的形象),將掀起本節課的高潮。

10.學生自己設計動作,自由表演。

25

教學評價

1.欣賞音樂時的專注程度。

2.隨音樂做動作時的正確性、協調性和參與率。 3.自己設計動作的積極性、創造性。

第五單元動畫城 第一課時

唱歌《我是快樂的小木匠》小小音樂劇《小熊貓學木匠》

第二課時

①欣賞《藍皮鼠和大臉貓》 ②活動《跟著隊長走》

①《藍皮鼠和大臉貓》的叫聲。

②學唱《大風車》 ①排成“十字”隊形旋轉。 ②跟著隊長做動作

第三課時

欣賞《三個和尚》 ①童謠《三個和尚》 ②學唱《三個和尚》

③歌譜,“跳樹樁”游戲用打擊樂器為童謠配伴奏

第四課時

①唱歌《大風車》 ②單元復習。

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通過優秀的動畫片音樂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學生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了解相關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音樂啟發學生通過廣播、電視等傳媒聽賞音樂,積累和豐富課外學習成果。

(二)具體要求

在演唱、觀看VCD、做游戲的過程中,欣賞民樂合奏《三個和尚》、《藍皮鼠和大臉貓》、《跟著隊長走》。幫助學生回憶和總結動畫片音樂,聯系動畫片的畫面和故事情節,初步感受音樂、畫面、故事情節這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優秀卡通文化帶給人們的愉悅。

用木魚、堂鼓、小鈸為兒歌伴奏,進一步熟悉、鞏固這三種打擊樂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學唱歌曲《大風車》和《快樂的小木匠》,按照動畫片中的情緒,大方地演唱。 做游戲,熟悉唱名。 教學準備

(一)教具

1. 頭飾:印第安人插著羽毛的頭飾。 2. 圖片:藍皮鼠圖片、大臉貓圖片。 3. 打擊樂器:木魚、堂鼓、小鈸。

26

4. 《大風車》《藍皮鼠和大臉貓》《快樂的小木匠》《跟著隊長走》《三個和尚》音響資料(錄音帶)。

5. 節奏卡片:

(二)文字、圖片資料

1. 《藍皮鼠和大臉貓》《三個和尚》《小飛俠》的動畫片,或動畫片片斷、圖冊等。 2. 《藍皮鼠和大臉貓》《三個和尚》《小飛俠》動畫片故事,及動畫片的相關介紹。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快樂的小木匠》。

2.表演小小音樂劇《小熊貓學木匠》。 教學目標

1.教唱歌曲《快樂的小木匠》。

2.鼓勵學生創編歌詞和表演與歌詞相關的動作。 3.引導邊唱著歌曲邊表演小小音樂劇《小熊貓學木匠》。 教學過程

(一) 播放歌曲《大風車》,拉開《動畫城》這一單元教學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風車》。

播放歌曲《大風車》,《動畫城》節目時間到了,請學生談談自己感興趣的動畫片,說說最近電視臺播放的新的動畫片,唱唱片中的歌曲,鼓勵學生把家中的動畫片帶到學校來,與同學們分享。

(二) 聆聽歌曲《快樂的小木匠》。

1.今天的《動畫城》播放什么動畫片呢?老師也不知道。老師只知道動畫片的主人翁是小熊貓,小熊貓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播放歌曲《快樂的小木匠》,學生根據歌詞回答,歌曲表現了小熊貓做木匠的情形。

3.教師放第二遍錄音并提問:哪些詞語表現了木匠勞動的情形?學生回答,“嚓嚓嚓嚓”、“沙沙沙沙”等。

4.教師引導學生邊聽歌曲,邊根據對木匠了解和觀察,做兩到三個律動動作,如彎腰伸臂刨木頭,或屈膝鋸木頭,搬運、擺放木頭等動作。

(三) 聽并學唱歌曲。

1.學生在教師的范唱中繼續表演木匠勞動的動作。

2.教師邀請學生在表演的同時,加入到跟唱歌曲的行列中來。 3.請學生自己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詞。

(四) 創編歌詞并表演動作。

1.教師啟發學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凡的工作是不太引人注意,但人們又離不開它的。學生回答,理發師、修鞋匠、小商販、修車匠、清潔工等。

2.教師鼓勵學生把這些行業工作的環境、工具、聲音、姿態等列舉出來,并改變成歌 27

詞,替換《快樂的小木匠》的第一段歌詞。如“撲撲撲撲火焰飛,當當當當鐵錘響,我是快樂的小鐵匠,嗨!嗨!快樂的小鐵匠。”等。

3.請同學們把創編的歌詞演唱并表演動作,然后分組進行演唱和表演。

(五)根據故事情節串接和編排小小音樂劇《小熊貓學木匠》。

1.教師介紹小熊貓學木匠的過程,鼓勵學生們根據《小熊貓學木匠》的故事情節進行表演。(劇情參照“

七、相關參考資料” )。

2.請學生分組分別扮演其他各個行業的勞動者,如理發師、修鞋匠、小商販、修車匠、清潔工,并演唱和表演前面創編的歌詞與動作。

3.完整地表演并演唱。

4.鼓勵學生回家準備相關的頭飾、服裝或道具,以備“六·一”演出表演。 教學評價

1.學生基本能背唱歌曲《快樂的小木匠》的第一段歌詞。

2.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積累,能創編一段與服務行業有關的歌詞,并表演相關的動作。 3.學生愿意參與小小音樂劇《小熊貓學木匠》的表演。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歌曲《藍皮鼠與大臉貓》。

2.音樂活動《跟著隊長》,隨著音樂做律動。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藍皮鼠與大臉貓》《跟著隊長走》。 2.隨著音樂做律動。 教學過程

(一)《藍皮鼠和大臉貓》

1.播放歌曲《大風車》,拉開《動畫城》節目的序幕。 2.教師提問:今天,動畫城播放什么動畫片呢?

教師播放《藍皮鼠和大臉貓》的錄音帶,引導學生完整地欣賞歌曲。然后請學生猜一猜動畫片名稱。

3.教師自己或請學生介紹《藍皮鼠和大臉貓》的劇情,并播放《藍皮鼠和大臉貓》的片頭。

(二)模仿老鼠與貓的叫聲,跟著錄音帶演唱伴唱部分。

1.請學生聆聽歌曲,說出歌曲中老鼠和貓的叫聲。教師準確范唱老鼠和貓的聲部。 2.請學生繼續聽錄音,跟著錄音學唱老鼠與貓的伴唱部分。

(三)聆聽歌曲,選擇合適的節奏,幫助老鼠與貓找到自己的家。

1.教師自己或請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兩間房子,兩間房子沒有任何特殊標記,請學生說出哪間房子是老鼠的,哪間是貓的?

2.教師在黑板上出示節奏卡片,引導學生將剛才模仿的老鼠與貓叫的聲音,與卡片上的節奏相對應。請一位學生將兩張節奏卡片粘貼在兩間房子上。

3.教師請另一位學生指出房子分別屬于誰。

28

4.一位學生放卡片,另一位學生找房子,視時間的多少,游戲可繼續進行。

(四)聆聽《跟著隊長走》,播放動畫片《小飛俠》片斷。 1.播放歌曲《大風車》,拉開第二個《動畫城》節目的序幕。 2.教師提問:動畫城現在播放什么動畫片呢?

教師播放《跟著隊長走》的錄音帶,引導學生完整地欣賞歌曲。然后請學生猜一猜動畫片名稱。

3.教師順勢介紹《小飛俠》的劇情,并播放《小飛俠》的片斷。并請學生指出《跟著隊長走》出現在劇情發展的什么時候。

(五)隨著音樂設計與動畫片相關的律動。

1.請學生說說隨著歌曲《跟著隊長走》的音樂響起,動畫片中的小孩子們做了些什么(穿越瀑布、涉水渡江、攀藤過崖、鉆密林、走稻田等)。

2.請學生模仿動畫片中的人物,用動作表現穿越瀑布、涉水渡江、攀藤過崖、鉆密林、走稻田等情景。

3.學生圍成圓圈,領頭的做隊長,帶著印第安人有羽毛的頭飾,隨音樂做一個動作,其他學生模仿他的動作。第一遍音樂結束,頭飾交給第二個同學,由第二個同學做隊長,做一個動作,其他學生模仿他的動作。依次循環,表現穿越瀑布、涉水渡江、攀藤過崖、鉆密林、走稻田等情景。

(六) 隨著音樂設計其他律動。

1.引導學生用《藍皮鼠和大臉貓》的音樂,繼續做律動。

2.啟發學生回憶看過的動畫片,激發學生伴隨著《跟著隊長走》的音樂,做其他律動。如老人、孩子,三只小豬、孫悟空師徒、云、雨等。

3.啟發學生選擇情緒不同的音樂,用不同的動作表現。 教學評價

1.學生是否能愿意和喜歡聆聽歌曲《藍皮鼠和大臉貓》《跟著隊長走》。 2.學生是否積極地參與到律動中去,并且在動作上有所創新。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器樂曲《三個和尚》。 2.學唱歌曲《三個和尚》,跳木樁。 教學目標

1.欣賞器樂曲《三個和尚》。

2.識別和記憶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3.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并表演《三個和尚》。 教學過程

(一) 播放歌曲《大風車》,拉開《動畫城》節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風車》。

2.教師設問:動畫城節目又要開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動畫片呢?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

29

3.教師播放器樂曲《三個和尚》,隨著音樂發展變化,配樂講《三個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部分:“從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廟·····”,主題音樂第一次響起:“一個小和尚,背著行李,興致勃勃地來到寺廟前,看到空無一人的寺廟,他興高采烈地打掃、清理、收拾、挑起水來,忙完了這一切,他安靜地坐在佛像前念經,念著念著,他打起瞌睡來„„”

主題音樂第二次響起:“一個瘦和尚,背著行李,也興致勃勃地來到寺廟前,看到大大的寺廟里只有一個小和尚,他高興地同小和尚打過招呼,也非常積極地打掃寺廟、清理佛堂、挑起水來,忙完了這一切,兩個和尚面對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經起來······”音樂到此為止。

“接下來發生了什么,哪個同學能給我們講講?”學生七嘴八舌紛紛補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學們給故事起名字。

教師:看來,許多同學都知道這個故事,請同學們告訴我這個故事的名字。

(二)認識打擊樂器:堂鼓、小鈸、木魚,并用打擊樂器為主題音樂伴奏 1.聆聽器樂曲《三個和尚》,說說樂曲與前面的故事有什么關系。

教師告訴學生,剛才聽到的樂曲是作曲家金復載特意為動畫片《三個和尚》創作的音樂。 2.為什么樂曲的名字也叫《三個和尚》,聆聽樂曲前奏。

3.教師展示打擊樂器堂鼓、小鈸、木魚。示范敲擊這幾種打擊樂器,引導學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鈸、木魚的音色。

4.聆聽樂曲前奏,教師在各件打擊樂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種樂器,也可讓學生隨樂曲前奏在各打擊樂器上做虛擬動作。

(三)聆聽主題,設計打擊樂器伴奏。

1.教師告訴學生,樂曲除了使用木魚等打擊樂器,暗示故事發生了地點和人物,還設計了一個“和尚主題”,表現和尚的性格。彈奏主題旋律第一段,請學生說說這段音樂的情緒。

2.教師彈奏主題旋律的第二段,請學生說說第二段與第一段情緒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潑,第二段舒緩、寧靜等)。啟發學生結合故事情節,就主題旋律的兩種情緒展開聯想(勤快與懶惰等)。

3.聆聽樂曲主題旋律,請學生說說樂曲中使用了一種還是兩種樂器來演奏主題旋律。 樂曲的主題旋律,分別用尖細、清亮的墜胡與暗啞、低沉的二胡兩種樂器演奏主題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請學生用打擊樂器,分別為教師彈奏的主題旋律第

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現出兩種不同的情緒。

樂譜:

(四) 聆聽全曲,判斷主題在樂曲中出現的次數。

1.教師播放樂曲,請學生思考在樂曲中和尚主題出現了幾次。

2.啟發學生安靜聆聽,回憶動畫片的畫面(沒看過動畫片的學生,可自由展開聯想)。

3.在動畫片中,有這么一個故事情節:三個和尚誰也不去挑水,忍受著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這時,寺廟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燭臺,火苗燒著了紗簾,火勢蔓延,寺廟 30

剎那間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個和尚慌亂地打水救火。

教師啟發學生,表現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樂比較合適。

4.教師播放樂曲展開部,請學生隨音樂表演手忙腳亂救火的情景。 教學評價

1.學生是否能專心欣賞器樂曲《三個和尚》。

2.學生能否識別和記憶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3.學生是否樂于參與表演。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大風車》。 2.復習整個單元歌曲與樂曲。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大風車》。

2.鼓勵學生隨著音樂旋轉“大風車”。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大風車》,開始《動畫城》歌曲的學唱。 播放歌曲《大風車》,學唱《大風車》。

(二)分組搭架“大風車”。

1.啟發學生講述風車的形狀。 2.引導學生四人一組搭建一個風車。

3.所有風車圍成一個圓圈,既可以四人一組地旋轉,也可沿著大圓圈旋轉。 4.邊唱歌曲,邊旋轉“大風車”。

(三)隨音樂旋轉“大風車”, 說出歌曲與樂曲名稱。

1.教師播放本單元或以前學過的歌曲或樂曲,請學生隨著音樂旋轉“大風車”。 2.一首音樂結束時,停在教師面前的“大風車”,必須說出剛才所播放的音樂的名稱,才能隨著下一首音樂繼續玩“大風車”。否則,這架“大風車”只能下場休息。

(四) 結束全單元課程。 教學評價

1.大多數學生是否會唱歌曲《大風車》。 2.學生是否愿意參與“大風車”游戲。

第六單元下雪啦 第一課時

《雪花飛舞》

《江雪》跟著錄音學唱《江雪》

用動作表現雪花飛舞的情景熟讀古詩

第二課時

31

唱歌《雪花》

雪花的形成

第三課時

唱歌《小雪橇》

用打擊樂器編配伴奏

第四課時

跟著錄音學唱《小動物告別會》

動物冬眠的有關知識

第五課時

排練、表演《小動物告別會》

教學要求

(一)單元總要求

1.通過演唱、聽賞本單元的歌曲、樂曲,使學生了解與冬天有關的音樂作品,從不同的角度體驗冬天帶給我們的不同感受;繼續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各項音樂活動中培養開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實踐的精神。

3.完整地表演《小動物告別會》。

(二)具體要求

1.學會歌曲《雪花》和《小雪橇》了解雪花的形成。

2.聽賞《雪花飛舞》,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現雪花飛舞的情景;聽賞童聲齊唱《江雪》,熟讀古詩,并跟著錄音學唱這首歌曲(齊唱)。

3.分角色表演《小動物告別會》,可以將這首歌表演作為新年音樂會的重要內容。 教學準備

(一)教具

1.錄音機、投影儀。

2.錄音帶或CD《雪花飛舞》《江雪》,歌曲《雪花》《小雪橇》《小動物告別會》(以上歌曲均需范唱帶及伴奏帶)。

3.雪花飛舞的錄像帶。

(二)文字、圖片材料 圖片:

1.國畫風格的“江雪”圖。

2.小動物頭飾及場景布置。

3.《小動物告別會》歌詞。 教材分析

(一)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

1.進一步引導學生勇于參與各項音樂實踐,在活動中培養活潑、開朗、樂觀的性格和與同學們友好合作的能力。

2.繼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音樂表演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本單元的難點:

1.在欣賞《江雪》時,教師應講解古詩,使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古詩所描寫的 32

意韻。

2.在學會歌曲《小雪橇》后,教師啟發學生為歌曲編配打擊樂器伴奏,特別應注意啟發學生模仿馬蹄奔跑的聲音。

3. 表演唱《小動物告別會》,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比較大的曲目,可能會有一定難度,需要靠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完成。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 聽賞樂曲《雪花飛舞》及歌曲《江雪》。 2. 跟著錄音學唱歌曲《江雪》。 教學目標

1. 聽賞樂曲《雪花飛舞》,感受樂曲的情緒。 2. 用動作表現雪花飛舞的情景。

3. 聽賞歌曲《江雪》,熟讀這首古詩,了解它的意境并跟著錄音學唱。 教學過程

(一)《雪花飛舞》

1. 可播放一段雪花飛舞的錄像,引入教學主題。 2. 為錄像畫面配上樂曲《雪花飛舞》,邊看邊聽賞。

3. 單獨聽賞樂曲,教師應啟發學生,樂曲是怎樣表現紛紛揚揚的雪花的? 4. 有條件的學校,可聽賞鋼琴獨奏《雪花飛舞》,感受電子琴獨奏與鋼琴獨奏 的不同。

5. 教師啟發學生,隨著音樂展開想象,用動作表現雪花飛舞的情景。注意樂曲有淡淡的憂愁,注意動作的速度不要太快。

6. 可由個別學生上臺表演自己的動作設計。

7. 全班同學一起表演。但不要求動作絕對統一,仍鼓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編動作。

(二)《江雪》

1. 初步聽賞歌曲《江雪》。

2. 教師講解古詩的含義,可借助教科書上的插圖或教師自己準備的相關圖片, 幫助學生理解古詩。 3. 學生跟著老師朗讀古詩。

4. 用聽唱法教唱歌詞,先分句教唱,再整體教唱。 5. 跟著錄音學唱歌曲。 教學評價

1. 學生聽賞樂曲及歌曲時的情緒反映。

2. 用動作表現雪花飛舞時,學生的參與率與參與程度和情緒反應。 3. 學生演唱歌曲《江雪》,情緒是否與詩詞意境吻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雪花》。

33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2. 能正確表達歌曲情緒。

3. 了解頓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頓音記號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1. 復習欣賞樂曲《雪花飛舞》。

2. 請幾位學生按自己設計的動作隨音樂表演。 3. 導入新課。教師提問:“雪”是怎樣形成的?

4. 播放錄音帶或CD,聽歌曲《雪花》的錄音(也可由教師范唱)。 5. 教師分句教唱。

6. 在學生基本學會歌曲后,啟發學生(教師示范):

①注意頓音的唱法。注意第

一、三樂句第

一、二小節中頓音的唱法,應唱得有 跳躍感。

②注意歌曲情緒的變化。

雖然歌曲是多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緒上有一定變化:從大的方面看,前4個樂句可以為一部分,為一種情緒,后4個樂句為一部分,是另一種情緒。從小的方面看,第

一、三樂句應唱得跳躍,而第

二、四樂句則應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變化。

在演唱這首歌曲時,應注意歌曲強弱力度的走勢及頓音記號的作用。第一樂句中第

一、二小節,應唱得富有彈性,第

三、四小節唱得連貫一些,力度也應由弱漸強;后四小節再由強漸弱;第二樂句與第一樂句相仿;第四樂句,力度從強到漸弱;第七樂句力度漸強,表達一種迫切的心情;第八樂句可唱得稍強。

7. 最后,全班同學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教學評價

1. 學生設計歌表演動作的廣泛性。 2. 學生參與歌表演的投入程度和和諧程度。 3. 學生聽賞音樂時的專注程度。 4. 學生聽賞音樂的聯想能力及表達能力。 5. 隨音樂做動作的和諧程度。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歌曲《小雪橇》。 教學目標

1. 用歡快的、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雪橇》。 2. 為歌曲編配打擊樂器伴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過程

1. 教師播放有關滑雪橇的畫面。

2. 聽錄音兩遍,教師提問:滑雪橇時,是一種什么樣的情緒?演唱歌曲時,應該是怎 34

樣的情緒?

3. 教師分句教唱第一段歌詞,可放慢速度。 4. 教唱過程中,應注意啟發學生的情緒。 5. 教唱第二段歌詞。

6. 在學會歌曲后,可組織學生為歌曲編配打擊樂器伴奏。討論時教師注意引導,啟發學生選用什么樂器為歌曲伴奏,比如馬蹄的聲音,用什么樂器來模仿?馬鈴用什么樂器來模仿?等等。所選樂器不要多,節奏也不要太復雜。

教學評價

1. 學生學習歌曲的效率。

2. 用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伴奏的效果。 3. 學生創造的欲望及能力。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小動物告別會》。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唱歌曲,為下一步表演作準備。 2. 注意區分2/4拍及3/4拍,并能按要求演唱。 教學過程

1. 教師播放有關動物冬眠的畫面。 2 聽錄音范唱,

3. 教師分段、分句教唱,可放慢速度教唱。

4. 教唱第一樂段過程中,注意啟發學生的情緒,應唱得抒情、優美。

5. 教唱第二樂段歌詞。注意第二段與第一樂段在節拍、情緒、速度等幾方面的區別。 6. 教唱第三樂段,注意情緒的對比:小動物們在依依惜別,相約明年再相會。 7. 學會歌曲后,第

一、三樂段齊唱,第二樂段可按歌詞內容分配角色演唱。由于歌曲較長、歌詞較多,要求學生背唱有一定難度。學生能跟著錄音比較完整地延長就可以了。在以后排練、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還有機會進一步熟悉這首歌曲。

8.下課之前,教師可將全班同學分為三個小組,布置學生根據歌詞內容,在課下小組同學討論,分別為歌曲的三段設計幾個動作。

教學評價

1. 學生學習歌曲的效率。

2. 用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伴奏的效果。 3. 學生創造的欲望及能力。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表演《小動物告別會》。 教學目標

1. 復習歌曲,為下一步表演作準備。

35

2. 教師與學生一起共同排演動作。 教學過程

1. 為了上好本節課,事先要有一些準備,教師要準備一些頭飾、面具,音樂教室也要適當布置一下,還要事先培養各班的音樂骨干,讓他們在活動中起帶頭示范作用。準備好《小動物告別會》歌曲的磁帶,還應精心設計好教學程序,使這項音樂活動既熱烈,又井然有序。

學生方面也可自己準備一些頭飾或面具,并設計幾個舞蹈動作。

2. 播放《小動物告別會》的伴奏帶,請三個小組的同學分別上臺,為大家表演本小組為歌曲設計的動作,并組織大家簡單討論。

3. 教師與學生中的骨干分子領先起舞,另兩組同學,一組伴唱,一組學生用打擊樂器奏出三拍子的節奏型(如“× × ×”、“× ×× ×”等)。

4. 其他學生陸續加入,可以模仿教師的舞姿,也可模仿同伴們的舞姿,即使動作不太協調,也沒有關系,關鍵是要參與,要能感受到三拍子的韻律。

5. 如場地條件稍差,無法讓全班學生同時表演,也可分三組進行,分別表演歌曲的三個樂段??傊處熞虻刂埔?,設計出恰當的教學形式與方法,把這一課上好。

教學評價

1. 學生的參與率。

2. 熱烈歡快的場面與良好的紀律相統一。 3.動作與音樂的協調。 4.活動中,學生創造力的表現。

36

第二篇: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畫面。分組試讀,互相幫助,力求讀正確。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畫面,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邊讀邊想象,聯系大自然實際,整體感悟詞語的意思。以下內容是品才網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歡迎參考!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

識字1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收集詞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孩子們,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了涼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

二、讀中識字。

1?學生自由試讀詞語。

2?分組互助讀詞語,再開火車讀詞語。

3?出示生字,學生自主認讀(讀準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字“層、盡、染、淡、登、翠、爽、壯”。)

4?開火車讀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讀。

三、朗讀感悟。

1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畫面。

2 分組試讀,互相幫助,力求讀正確。

3 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畫面,說說自己的感受。

4 學生邊讀邊想象,聯系大自然實際,整體感悟詞語的意思。

5 多種形式讀。

(1)開火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美讀,要求讀得有感情。

(3)自由讀給喜歡的小伙伴聽。

四、在讀中鞏固識字。

1?選詞語,讀詞語。出示圖片,選出與圖上景色相對應的本課詞語,讀一讀。

2?分小組讀“我會讀”中的詞語,鞏固認讀生字。

3 自編字謎,在編字謎、猜字謎的過程中自主識字。

五、在應用中鞏固識字。

1?給生字找朋友(組詞語)。

2?卡片游戲《找朋友》。

六、在寫中鞏固識字

1 認讀字音。

2 根據規律分析字形,記住字形。

如,“宜”與“實”,上邊都有一個寶蓋兒,區別在于“宜”的下邊是個“且”,“實”的下邊是個“頭”。

3 分組說說自己喜歡的記字方法。

4 說說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字。

5 師范寫,學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導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6 學生練習。

七、實踐活動

“慶豐收”: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農民收獲了糧食瓜果,我們收獲了詞語。分小組整 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詞語,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誰獲得了詞語大豐收。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案

第一課時(簡案)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大家去過黃山嗎?黃山之美,堪稱中國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偉,廬山之飛瀑,衡山之煙云,峨眉之清涼,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其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乃黃山“四絕”。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來欣賞一下黃山的四絕之一,板書:黃山奇石。請齊讀一遍課題。

二、運用課件欣賞黃山奇石課文插圖,生觀察圖說像什么?

三、觀察完圖,初讀課文,標出生字和自然段。

四、認讀生字詞。

五、接讀課文,生評價。

六、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七、學習第一自然段。讀中了解“秀麗神奇、聞名中外、尤其”等詞語意思。配樂讀出情。

八、小組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詳案)

一、導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讀了課文,記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黃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還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節課我們繼續欣賞這一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新授: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黃山石怎么樣?生答。

老師用“奇特、有趣”兩個詞來概括大家的發言,好不好?(板書:奇特、有趣)

2、那么你覺得哪塊黃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插圖,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歡哪塊奇石,邊讀邊把描寫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畫下來。當然,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詞語,就把它標出來,待會兒一起解決,好嗎?

3、生畫。然后問:你有哪些詞不理解?請提出來!

4、下面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奇石介紹給大家聽聽?介紹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你愿意結合剛才畫的詞句給大家講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講;如果你愿意讀,就有感情地讀一讀;如果你能通過動作把石頭奇特的樣子表演出來,你就表演給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時間內畫圖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畫。下面自己抓緊想一想,小組可以討論討論。

5、下面誰先來介紹?(順序依學生回答的為準。)

(1)仙桃石:生說自己的理解。誰愿意來讀讀?(一生讀)老師把其中一個句子改寫成這樣,你看看哪句好?為什么?(這說明作者用詞非常準確。)好,誰還想來讀讀?別看就一句話,想讀好也不太容易。誰再試試?(生讀)還是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

(2)猴子觀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理解。下面,誰能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愛之情?(一生讀)誰認為自己能比他讀得還好,讀得更有趣?試一試(一生讀)老師幫你一把,給你配上音樂來讀,一定會更棒,誰想來試試?(一生讀)齊讀。試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說。多么奇特、有趣呀!誰能讀好?試一試!找個同學比一比。配樂讀。試背一遍。

(4)金雞叫天都:生說。課文沒有插圖,誰能想象出他的樣子?它好象在對天都峰說什么呢?誰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讀出來?找生讀。配樂讀。齊讀一遍。

6、課文是不是就寫了這幾塊奇石?在哪一自然段還寫了?找生讀最后一段.

7、又寫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它們是什么樣的?

8、你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黃山上的石頭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還有許多石頭等著咱們去給它起名字呢!現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你喜歡黃山嗎?那老師現在就帶你去游覽一下黃山好嗎?這次咱們就不單單看奇石了,還記得老師上節課講的黃山四絕嗎?除了“怪石”,還有什么?(生答)好,同學們等不及了吧!請看錄象。

10、美不美?請你們帶著對黃山的喜愛之情再來有感情地讀一遍課文。

11、下面用你喜歡的方式選兩段你認為最好的課文背誦一下。

12、檢查背誦。

13、同學們,黃山石奇特、有趣,黃山更美!其實,祖國大地上還有許多這么著名的風景區,課下同學們可以讀讀有關的課外書。另外,告訴大家,下一單元就有一篇介紹寶島臺灣風景秀麗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課下同學們可以先睹為快!

好!這節課就學到這兒,下課!

第三篇:二年級上冊《識字1》教案人教版

設計理念:《識字1》是以“多彩的秋天”為主題的第一組教材中的第一篇文,12個四字詞語,都是描寫秋天的,“金秋時節,景色宜人”寫出秋天景物給人的整體感受,“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是金秋的色彩之美;“天高云淡,大雁南飛,秋高氣爽,山河壯美”描繪出一幅美麗的秋景圖。“五谷豐登,瓜果飄香”寫出了秋季的豐收之美。這些詞語,排列整齊,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在設計教學時,我依據新標精神,語文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設計教學從學生的感受出發,以讀促情,使學生能體會詞語所包含的意義和感情。順應了教學邏輯,提升了感受美的能力。并且依照學情,考慮到兒童識記的一般規律,注意讓學生在語境中識記,并且按照先整體后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順序,同時注意多種形式的復現和鞏固,提高了識字效率,力圖較好地實現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宜,層,盡,染,”等11個生字,會寫“宜,實”等10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背誦文。,能主動積累有關秋天的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個別讀,小老師帶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調動學生讀字學詞的積極性。通過師指導朗讀,想象畫面的方法,讀出體會,讀出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留心觀察秋天景色的美麗,感受秋季的迷人魅力,激發對秋天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認識本11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中的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以達到熟讀成誦。理解詞語的意思,背誦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四字詞語的意思,能在讀中想象畫面,體會感情,從讀中感受美,能用朗讀表達出秋天的美麗,激發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語: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了涼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啊,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出示一幅秋景圖)看著漂亮的照片,你們能說說秋天有哪些美麗的景物么?指名學生回答。是啊!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也是個收獲的季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迷人的秋天,學習《識字1》這篇文。板書題:識字1

生齊讀題。

二、識字學詞,走進秋天

、自由讀一讀文,把難讀準的詞語多讀幾遍。

2、說說這些詞都是有關什么的?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小老師帶讀。

4、小老師提醒讀準字音,需要注意什么?(“層”字是平舌音和后鼻音,“盡”字是前鼻音,“染”字讀的時候需要翹舌,“爽”字和“壯‘字既是翹舌音又是后鼻音,要注意讀準確)同學們跟著齊讀三遍。

、在讀字時,相機讓學生說說識記生字的好辦法,(用加一加的辦法記住“宜,層,翠”,用換一換記住“壯,盡,染",用組詞法記一記“疊”,還能用圖畫法記住“爽”和“谷”。)同學們跟著小老師讀三遍。

6、去掉拼音帽,開小火車讀一讀生字,并給生字組一兩個詞語。

7、指名12位同學分別朗讀十二個四字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8、男女生合作朗讀詞語。

三、看圖學詞,感受秋天

、文中有兩個詞概括了秋天景色的特點,你能找出來讀一讀嗎?(金秋時節,景色宜人)指導讀出舒心愉悅的心情。

2、出示圖畫,細心的你從圖畫中看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教學“層林盡染,疊翠流金”這兩個詞語的教學。

出示這兩個詞語,指名兩三位同學讀一讀,再齊讀??纯磮D畫,說說看到這么美麗的畫面,你有怎樣的感受,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一讀。(指導讀出紅色的楓葉,和金黃的果實的色彩之美)

3、天空中也有好看的景色呢!出示圖片和詞語“天高云淡,大雁南飛”做一做動作,一邊想象一邊朗讀。

4、從上空向下看去,你看見一怎樣的景象呢?“秋高氣爽,山河壯美”,配合圖片,感受秋日天空明凈,氣候涼爽宜人。大地開闊壯觀。帶著感情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秋天到,田里,果園里都大豐收啦。(出示莊稼,瓜果豐收圖片和詞語“五谷豐登,瓜果飄香”)誰能讀出農民伯伯豐收的喜悅?指名讀,小組賽讀。

6、最后出示兩幅圖,這豐收的果實是怎樣得來的?相機釋義“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收獲了這么多糧食該怎樣保存?秋收冬藏:秋天收獲,冬天貯藏。

7、同學們學得真棒,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磮D猜詞游戲:用分別出示文中詞語描繪的畫面,學生以四字詞語搶答。

8、與小伙伴合作朗讀。

四、師生共讀,體會秋情

、秋天的圖畫色彩斑斕,秋天的果實無比香甜,讓我們一起用優美的詞語來贊美美好的秋天吧!師生合作,齊讀12個詞語。

2、比一比,看誰能最快地背出這些詞語。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呈現12個詞語,,用紅色字體顯示本的11個生字,指名認讀。同桌互讀。

2、游戲:摘蘋果:讀對一個生字或一個詞語,就能摘到一個香甜的大蘋果。

3、說說書上”我會寫”的田字格里哪個生字最難寫,容易寫錯。請同學提醒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什么?師重點指導“盡”和“層”,分析字字形,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4、師范寫,提醒學生兩個字應該區分的地方。并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間架結構,筆畫的起,落筆位置。

、生書空后,自己描紅田字格中生字,練寫。(提醒學生寫字時的正確姿勢)

6、展示評議。

六、作業布置,外拓展

、積累背誦文中的12個詞語。正確書寫生字。

2、外,自己收集一些關于秋天的詞語,抄寫下來。

3、到大自然中,感受秋天,把你眼中最美的秋景畫下來。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期末復習教案

復習內容:第一單元基礎知識復習。

復習目標:

1、正確認讀會認字,掌握會寫字。

2、復習鞏固詞語,能夠背誦要求背的課文。

3、掌握去偏旁、同偏旁字歸類識記的方法。

復習重點:

1、重點字有:后鼻音“層、登、爽、壯、省、形狀”、前鼻音“盡、染、燃、勤、神”,易讀錯的字音“頰、豌”。

2、重點詞語梳理,去偏旁成字并組詞,同偏旁的字整理,aabb式詞語積累。

3、重點句積累。

復習過程:

一、師生共同尋找重點詞語:

金秋時節 景色宜人 天高云淡 山河壯美 瓜果飄香 春華秋實 盡力 盡情 壯麗 壯觀 華燈 華麗 谷子 山谷 表層 波浪 勞動 聞名中外 秀麗神奇 尤其 巨石 金光閃閃 奇形怪狀 已經 四海為家 紛紛出發 掛住 山洼 粗心 仔細 知識 娃娃 名片 楓樹 風景區 甲魚 認識

二、獨立認讀這些重點詞語,同桌互讀,注意度準字音。

三、練習檢測:

讀一讀,選擇正確的讀音打“√”。

層(ceng cen)林盡染 登(deng den) 爽(suang shuang) 壯(zhuang zuang) 省(sheng shen) 形(xing xin)狀 盡(jin jing) 染(ran lan ) 燃(ran lan)燒 勤(qin qing) 神(shen sheng)奇 臉頰(jia xia) 豌(wan wan)豆

1)、學生獨立練習,反饋交流。

2)、同桌互相指讀,特別注意讀準容易錯的字。

四、美文積累:

1、自由背誦第1課,第3課,第4課。

2、獨立練習:按課文內容填空。

1)、梨樹掛起( )的燈籠,蘋果露出( )的臉頰,稻海翻起( )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 )。

2)、看,藍天上的大雁( )了回答,它們排成一個( )的人字,好像在說——勤勞的人們( )秋天的( )。

3)、《贈劉景文》( )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 )。( )君( )。( )橙黃菊綠時。

4)、《山行》( )寒山( )徑斜。( )。停( ),霜( )。

3、反饋交流,訂正。

五、我的發現:

1、出示一組字:層—云(云朵) 宜—且(而且) 波—皮(皮球)

你發現了什么?(第一個字去掉偏旁,就變成了一個生字,并用這個生字組詞。)

2、出示一組字:波、浪、洼 認、識、記

你發現了什么?(這些字的偏旁都是相同的。)

3、自己獨立完成以下練習:

蘋—( )( ) 紛—( )( ) 記—( )( )

絞絲旁——

立刀旁——

第五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畫家筆下的快樂童年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表現快樂童年的美術作品,初步感知、了解不同繪畫表現形式的美感特征。

2. 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描述畫家的作品,并能說說自己的感受。

3. 感受美術作品中表現童年多種多樣的快樂生活,增強幸福、快樂的情感體驗,激發珍惜幸福童年,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 談話

圖片欣賞。

2. 提問:(逐一簡述畫作)好朋友們這些畫畫的都是什么人?你覺得他們的心情怎樣呀?

3.生匯報,師小結談話。

師:說得真好,童年的生活是多么豐富多彩呀!老師現在長大了都特別渴望童年生活呢,真羨慕童年時代的你們呀!

引入課題,板題,讀題。

師:這節課呀,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欣賞畫家是怎樣把快樂的童年留住的,(板題:畫家筆下的快樂童年)來,我們把課題齊讀一遍。(讀題)

二 、欣賞

1. 欣賞《悄悄話》,談談自己的發現。

2. 猜一猜 :小女孩可能在說什么?為什么?(課件出示《悄悄話》局部圖1,《悄悄話》局部圖2)

3. 師小結

師小結:《悄悄話》是中國畫家王友政1979年的一幅繪畫作品,這是一幅中國畫,畫家在作畫之前,對自己要描繪的事物進行了很細致的觀察,抓住人物高興的神態表情,帶我們走進畫的意境中,讓我們感受到快樂。

4. 談談生活中自己快樂的事

5. (出示《洗澡》)欣賞《洗澡》,討論這幅畫是從什么方面來表現快樂幸福的?

6. 小結,情感升華。

7. 了解留白

(1)出示《耍孩兒》,欣賞。

(2)比較《耍孩兒》和《小八路》的不同,了解什么是“留白”。

比較畫面,感受襯托

8. 了解顏色的深淺

出示《康乃馨、百合、玫瑰》、《提著水罐的小女孩》,生分組討論,感受深淺顏色的襯托。

9. 嘗試賞析

五、小結延伸

1.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

師:這節課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啊?(引導學生說收獲,如:注重細節,“留白”是我們中國畫獨特的表現形式,深淺顏色的對比襯托)

2. 欣賞其他畫家的作品。(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的收獲真不少,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畫家表現快樂童年的作品,快去欣賞吧,看看能不能找到你熟悉的場景。(欣賞作品)

3. 小結

師:童年生活天真爛漫,幸福美好!畫家筆下那些童年快樂時光給我們帶來的是美好的感受,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相信你能用上你的畫筆,記錄你的快樂童年。

我的假日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古今中外用各種方法表現假日的圖片和資料,提高在畫面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及對假日生活的感性認識。

2. 學習運用適當的夸張表現人物的動態和豐富熱烈的色彩來大膽地表現假日的愉悅心情,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

3. 通過對假日的回憶、想象與表現,激發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嘗試用不同形式來表現假日生活。

教學準備

彩色水筆、油畫棒、自己喜歡的假日照片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穩定教學秩序,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2. 展示交流

(1)了解學生的假日生活,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假日生活的圖片資料

(2)教師展示課前收集的一些假日圖片。

提問:假日總是美好的,你會怎樣渡過假日?你在假日里最喜歡做什么事情?

師生共同回憶、敘述快樂的假日時光,從而確定值得表現的內容。

3、欣賞感悟。

(1)欣賞《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這幅畫。

提問:你在畫中看到了什么?畫面的前后分別畫了些什么?他們看上去是一樣大小的嗎?

游樂園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游樂園的圖片,喚起游樂場的美好記憶,感受游樂場的歡樂氣氛。

2. 了解各類游樂設施的造型與功能,嘗試用手繪的方法表現自己喜歡的游樂項目。嘗試用多角度表現游樂園,如游樂項目的多樣性、新奇有趣的游藝機外觀、齊全的配套設施等,還可以通過游客的表情、動作來表現游樂場的好玩,提高造型表現力及構圖能力。

3. 觀察、回憶、表現中體驗游樂園帶來的生活樂趣,培養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和敢于挑戰的勇氣。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觀看游樂園項目視頻,說說自己的感受。

2、探究交流

(1)討論:你去游樂園玩過嗎?游樂園里哪些游藝項目讓你覺得特別好玩?師生共同回憶游樂園里有趣的游樂項目,說出逛游樂園的感受。

(2)游樂園探秘:游樂園好玩在哪里?觀察:課件展示游樂園圖片。思考:游樂園的好玩可以通過哪些方面體現?

①游樂園項目的多樣性

②游樂設施的有趣外觀:比較小朋友不同的表現,體會的他們的感受。

③齊全的配套設施

④人們夸張的動作和表情:比較小朋友不同的表現,體會他們的感受。

(3)小結:游樂場項目的多樣性、新奇有趣的造型、齊全的設施、人們夸張的動作和表情,都可以體現出游樂場的好玩。

3. 創作體驗。

作業要求:畫一個自己喜歡的游樂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1、探究啟發

(1)觀看演示短片,思考:可以怎樣表現游樂園?小結:復雜的游樂設施可以用先概括、再細化的方法表現。

(2)作品欣賞、探討。A表現內容

①表現單一游樂項目或綜合表現游樂場景。

②寫實或大膽想象B表現方法:線描、刮畫、剪貼畫等多形式表現。

2、創作體驗。

作業要求:畫一個自己喜歡的游樂園并畫出其中最有趣的地方。

3、展示評價。

(1)學生展示介紹作品。

(2)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

4、小結拓展。

(1)在生活中勇于迎接挑戰,牽手快樂!

(2)拓展:小小設計師——設計新型游樂項目。

板書設計 《游樂園》 項目的多樣、 有趣的造型 齊全的設施

作業設計

1. 畫一個自己喜歡的游樂園。

2. 畫一個自己喜歡的游樂園并畫出其中最有趣的地方。

船兒出航

教學目標:

1. 了解有關船的知識,知道船的基本結構和用途。

2. 能用蠟筆(或油畫棒)、水彩畫等形式創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進一步培養同學的表示力和想象力。

3. 使同學從小熱愛航海事業,培養不怕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航行中船的特點的表示;描繪航行中的船,體現同學的想象和創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同學)觀察自身喜歡的船的特點;收集有關船的資料,體會航行中船的魅力;準備油畫棒(或蠟筆)、水彩筆、紙張等常規作畫工具

教學過程

1. 認識航船。

播放課件:航行中的船??紤]: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點?怎樣表示航行中的船(教師強調航行中的船與環境的變化)?

2. 欣賞范作。

(1)播放課件:欣賞美術作品,體會各種各樣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點等??紤]: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示方法(構圖、造型、技法、情感、創意)?

(2)師生一起講講有關航行中的船的故事。

(3)教師小結。

3. 同學創作。

(1)創作主題:船兒出航。

(2)同學提出創作意向。

(3)教師建議:可以以故事單幅的形式畫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畫觸礁或風浪中的船,還可以畫各種形態各異的航行中的船。

(4)同學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4. 評價作業。

(1)同學上臺介紹自身的作品(如作品名稱、創作過程、想法等)。

(2)采用自評、他評和教師評相結合的方法。

5. 回家作業。

回家修改自身的船,下節課用手工的形式創作出來。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同學)準備各種拼貼資料工具(如剪刀、紙張、布、膠水、兩面膠等)

(教師)船的模型、課件等

教學過程

1. 評價作業。

讓同學上臺介紹回家修改后的繪畫作品,說說存在的優缺點。

2. 比較異同。

(1)播放實物投影:繪畫的船與手工的船??紤]:它們有什么異同點?

(2)播放課件:船兒出航了(進一步體會手工船的特點)。

(3)師生一起小結,理出創作思路,可以創作多功能的船、外形美觀的船、有創意的船等。

3. 示范制作。

(1)播放課件:以剪貼為例的手工船的制作過程??紤]:這條手工船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它有什么優缺點?

(2)教師強調制作手工船時應注意的問題(如整體觀察、剪、貼、平安等)。

4. 同學創作。

(1)提供創作主題:航船在我心中。

(2)同學創作,教師指導。

5. 評價作品。

(1)以自評為主,他評和教師評為輔。

(2)評價建議:船的造型是否獨特美觀、富有創意。

(3)進行思想教育,如:假如你是船長,遇到危險時怎么辦?

(4)舉辦一場航模競賽,看誰制作的船最棒。

6.課外作業。

收集有關船的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與航模競賽。

我們喜歡的動畫形象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中外優秀的動畫形象,感受其擬人化、夸張化及富有人類感情等在內的動畫形象造型特點。

2. 在觀察、比較、交流等多樣學習中,認識更多的動畫形象,并獲得臨摹動畫形象及添畫簡單故事背景的方法及直接創意體驗。

3. 培養簡單的動畫形象造型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增添美術表現的幽默與智慧,豐富精神世界,初步發展動漫時代需要的文化創意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欣賞與交流動畫形象,進行動畫形象的臨摹及簡單故事的添畫或進行其他方面的延伸創意。

難點:大膽而細致的動畫形象臨摹造型和自由而有創意的簡單故事添畫引導。

課前準備:

學生:帶好自己搜集并剪好的動畫形象1-2個、繪畫工具。 教師:課件、“動畫舞臺秀”背景及若干動畫形象玩具等。

教學過程: 1. 猜想激趣導入

以兩個學生熟悉的中國動畫形象的猜想導入,一方面增強孩子們對民族動畫的視覺認知和自豪感

(1)猜一猜:

你知道這是誰的穿戴嗎?(黑貓警長) (2)再猜一猜:

你知道這是誰的玩具嗎?(孫悟空)

(3)從孫悟空自然過渡到“中國國際動漫節”動畫吉祥物“小金猴”,從而引導學生和小金猴一起進入去找找我們自己喜歡的動漫形象的學習環節。

2. 引導學生認知各種動畫形象,并發表來自他們的視覺第一印象。

(1)比一比:

誰認識的動畫形象多? 哪些動畫形象是中國的?

感受動畫時代多姿多彩的動畫形象。

(2)說一說:

你最喜歡哪些動畫形象?為什么?

鼓勵學生抓住動畫形象的特點,說出自己的視覺觀賞感受。

(3)在比較中提升對動畫形象的視覺審美認識。如引導學生把“孫悟空”這一動畫形象和生活中的猴子長相加以比較,從而悟得動畫形象具有夸張、擬人、鮮艷等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動畫小知識”這樣的方式總結學生的欣賞感悟。 3. 微作業之一:

在老師提供的背景上,引導學生將自己搜集、剪好外形的各種動畫形象進行拼擺,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動畫舞臺秀》,并展示孩子們的成果,以營造動畫創意氛圍。 4. 以“小金猴”和我們一起去畫畫我們自己喜歡的動畫想象為轉折,順利引導學生進入臨摹動畫形象的學習環節。

5. 引導學生根據以往經驗,說一說動畫形象臨摹的要求和注意點等。聽取學生精彩回答后,教師結合一般臨摹步驟圖作概要講解和局部示范,并結合動畫形象臨摹小作欣賞加以拓展。

6. 微作業之二:

引導學生選取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畫形象,用線描方式臨摹一下。 7. 延伸添畫作業引導

(1)這是一幅臨摹動畫形象基礎上,添加簡單故事情節的小創作,想一想:作品怎樣添加故事背景,才能使動畫形象變得更加生動?

結合欣賞,引導學生發現進一步想象創作的規律

(2)深入作業要求 8. 拓展創意引導

(1)引導學生在課余創意自己的動畫形象,有條件的還可以知道學生進行動畫短片創作。

(2)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找自己喜歡的動畫形象,做一本“動畫形象”收藏小手冊。

動漫寶寶

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動漫的各種特點,加強對動漫的認識和喜愛。

2. 初步學習運用夸張、擬人、添加等手段設計動漫形象,培養創造能力。

3. 豐富生活情趣,樹立動漫意識,為創造富有特色的中國動漫形象而努力。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 老師用最美術的方法介紹自己

教師:我們班的小朋友們還有人叫我于老師,看來大家對我還是不熟悉啊。那么今天老師想要用最美術的方法介紹我自己???,我要把自己畫下來。知道我為什么把自己畫這樣嗎?因為剛剛去了世界上最好玩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做動漫城。那里住著很多很多的動漫寶寶。

——動漫寶寶

2. 創設情境“動漫城”,引入本課

(1)(幻燈)引導觀察課件中變成卡通形象的生活蔬果。

(2)將教室屏幕幻化成卡通形象“屏幕姐姐”,由屏幕姐姐提出本堂課學習的要求。

教師:嗯??催@就是神奇的動漫城堡。(出示幻燈圖片)怎么樣才能去呢?你聽,(課件音頻)想到動漫城來,必須有個本領,把什么都變成動漫的本領。學會這個本領你就可以進入動漫城。小朋友,怎么把身邊的東西變成動漫寶寶呢?好好想想。

(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教師:那么怎么把一樣東西變成動漫寶寶呢?老師帶來了兩個神奇的寶盒。里面裝著怎樣把動漫畫好的秘訣。有沒有興趣學?

二、知識傳授,技法揭示

教師逐一揭示2個創作秘訣

1. 揭示秘訣一:像我們一樣(擬人法)

教師:哦,那么就來看第一個秘訣。當我打開這個寶箱的時候請你們大聲的讀出來,好不好?

2. 教學“秘訣一”后,使用“秘訣一”:

教師:怎么像我們小朋友一樣?

教師:看,這是一根鉛筆。怎么會變成動漫寶寶?

(加上眼睛、鼻子、嘴巴、手、腳)

教師:既然像我們人一樣,那么除了會笑還會有其他很多的表情。我們一起來看下都有些什么表情吧和動作。(課件出示各種表情的梨寶寶)

教師:接下來,請三個同學上來為水果卡片畫上表情。

教師點評。

3. 揭示秘訣二:特別大,非常小(夸張法)

教師:我們的小朋友們畫了三個表情,都非常的棒。連很多動漫城里的動漫寶寶也來觀看了???,有冰淇淋寶寶,棒棒糖寶寶,還有鉛筆和尺子兩個好朋友一起牽著手來了。

(黑板展示有冰淇淋寶寶,棒棒糖寶寶,鉛筆和尺子寶寶)

三、運用知識,嘗試作業

教師:很好,現在我們拿出你的方形的作業紙,選著一樣東西,把他畫成動漫寶寶。記住使用老師教的兩個秘訣哦。老師給你一首歌的時間,好,【播放音樂】開始吧。

四、深入情境,作業展評:

1. 卡通城展板出示,把作業貼到卡通城堡中,完善“卡通城”的情景設計。

2. 學生自評與互評,教師選擇性講評。

光榮的獎章

教學目標

1. 通過獎章欣賞,了解獎章的作用和基本要素,并能設計一枚有意義的獎章。

2. 通過獎章觀察、分析、創作實踐等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3. 通過為學?;虬嗉壴O計一枚有意義的獎章,培養榮譽感。

一、導入新課

1、出示獎章圖片,提問: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展示老英雄給戰士們講戰斗故事的照片,指出:光榮的獎章記錄 下英雄光輝的歲月和不朽的事跡。出示課題:光榮的獎章。

2、出示幾種不同的獎章的圖片:五一勞動獎章、八一勛章等,提問:你認識這些獎章嗎?你能說出這些獎章的名稱嗎?教師進行獎章介紹。

3、說一說:獎章的用途和特點是什么? 教師總結,歸納獎章的用途。 板書:榮譽、紀念、欣賞。

二、講授新課

1、仔細觀察獎章,分析獎章有哪些基本要素。

教師出示獎章圖片,引導學生說一說感受,通過事物欣賞使學生對獎章有直觀感受,并觀察獎章的組成要素。

2、觀察獎章外形有哪些不同的變化,說一說你還能設計哪些不同的獎章外形? 教師啟發學生發現獎章外形設計的不同特點。觀察獎章有哪些不同的掛飾,說一說你還能設計哪些不同的獎章掛飾?

3、獎章的中心圖案有什么特點?

重點分析獎章的圖案,觀察圖片如何提出主題。探索中心圖案的文字與圖案有哪些不同的排列形式?

a 中心圖案和文字要適合獎章外形 b 中心圖案簡潔明了,體現獎章內容。 主要內容要用色彩凸顯出來

c 中心圖案與文字排版形式各異,可采用環繞式、橫排式等。

4、師生共同總結獎章設計要領。教師示范獎章設計的基本步驟。

三、應用實踐

教師出示設計任務單:為班級各項評比活動設計獎章。 小組討論:

欣賞獎章圖片,發現獎章外形特點,開闊眼界,提高審美。學生猜一猜獎章的名稱,從哪里看出來獎章的主題?

學生發現獎章外形設計的不同,并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見過的獎章外形通過觀察分析,使學生發現獎章由掛飾、中心圖案和文字三部分組成。

觀察獎章的設計特點,通過教師引導打開設計思路,明白可以設計掛飾相同、形狀不同的獎章,或者反過來,設計形狀相同、掛飾不同的獎章。

小組討論:掛飾相同,外形主體圖案不同可以如何設計。

學生回答:文字和主題如何創意變化根據教師示范,得到啟發,了解基本步驟。 A、我們能為班級活動設計哪些獎章? B、各類獎章應有什么特點?

四、作品賞析

欣賞同齡兒童的作品,學習作品的優秀之處。

教師提示作品的突出優點,激發學生對獎章設計的興趣。

走迷宮

教學目標

1. 能大膽想像與創造,注意設計與功用的關系,運用多種造型方法表現出一個平面的迷宮。

2. 收集有關迷宮的資料,了解它的文化和歷史以及造型特點。

3. 收集多種材料,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4. 養成有序地制作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多種造型方法表現出一個平面的迷宮。

難點:收集多種材料,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學準備

各種泡沫塑料、水彩筆、彩紙、工具刀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注意檢查學生學習用品

二、體驗迷宮的玩法 (5分鐘)

師:今天鄒老師給大家帶了禮物 看看這是什么?拿出迷宮圖。(有主題的迷宮圖)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來走一走迷宮 下面的同學幫我看看他一共走了多少時間。

學生試玩迷宮游戲:全體學生同時打開封好的信封,拿出迷宮格局圖,同桌合作一起走迷宮。

三、了解迷宮的相關知識 1. 感知迷宮的特點

剛才我們一共一起走了2張迷宮圖,對比兩張迷宮圖你有沒有發現什么?

師總結:設計更多的岔路就可以迷惑別人,使的他們失去方向。后來人們就把道路難辨,結構復雜,進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成為迷宮。

2.介紹傳說中最古老的迷宮建筑:米諾斯王宮。

四、分解迷宮圖的設計方法(觀察幻燈片)

師:瞧,這兩張圖片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都有起點和終點 道路都很復雜。(你總結的真好,每張迷宮圖都有起點和終點,如果沒有了起點和終點那么迷宮圖也就失去了意義 不同:一個是有外型的另外一個沒有。(那么你覺得他的外型像什么?花盆)

師:剛才小朋友們運用自己的智慧發現了迷宮的秘密,要讓迷宮更加的具有藝術感,我們可以變化迷宮的外形,請你說說看它的設計靈感都來自于哪里?

師總結:是啊?我們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以成為迷宮的創作靈感。

師:那么迷宮的外型是好看了,那里面的道路我們因該怎樣去設計呢?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張圖片。他們的道路設計有什么不一樣呢?

生:一個是亂的,一個是有規律的。

師:你覺得我們在設計路面時還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師示范)

生:岔路。

師小結:岔路的鋪設是迷宮中最重要的部分,運用線段的方法就能夠輕松的完成設計出迷惑別人的岔路。

師:這樣以來一張基本的迷宮路面圖就完成了,同學們你們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讓路面更加的富有趣味。(觀看圖片 這樣的道路上多了些什么呢?)

生:障礙物。

4.學生討論設計迷宮圖。

五、學生作業:

設計一個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宮圖,和同學一起玩一玩。

六、評析作品 拓展知識

1.談談自己設計的迷宮,參與作品的自評、互評。

2.欣賞德國的大型向日葵迷宮,體會藝術與生活的關系。

動物造型餅干

教學目標

1. 認識不同種類的小動物,掌握動物餅干造型的基本特點。

2. 掌握彩泥或橡皮泥捏貼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橡皮泥塑造出有趣、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提高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 通過對休閑點心的審美表現,培養對動物泥塑的興趣,樹立愛護小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粘貼動物造型餅干設計與制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難點

創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小動物。

課前準備

(學生)彩泥(或橡皮泥)、塑料刀、牙簽、底板(卡紙或三合板)

(教師)課件、范作、泥塑工具與材料。

教學過程

1.謎語導人

耳朵長,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飯。

出示兔子餅干圖片,導人課題:《動物造型餅干》。

2.比較餅干兔子與真實兔子的異同。

相同:長耳短尾,保留了兔子的基本特征。

不同:紅眼、兔毛、胡子不見了,立體變成了扁平,形狀更加概括。

出示一組動物造型餅干,請學生猜猜是什么動物。說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動物餅干突出了動物的主要外形特征。

3.看動物,說特征,畫圖例(可以學生扮演或學生說教師畫)

欣賞認識各種動物,觀察動物外形、神態等,請學生講述自己所知道的一些關于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及特征。

4.示范講解動物造型餅干制作方法:

(1)選擇彩色橡皮泥:不同色彩可以表示不同“口味”。

(2)揉捏橡皮泥,壓平,厚度如平常的餅干。

(3)用塑料刀刻劃出動物造型。

(4)粘貼動物花紋(可加入其他“口味”)。

5.布置任務:用彩泥做一塊造型美觀、口味獨特的動物餅干。

注意:體現動物的動態、外形、色彩、花紋等特征;粘貼時要細心、衛生、安全。

6.學生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7.展示交流

做一棵大樹

教學目標

1.學習簡單的泥塑工藝,用黏土(橡皮泥或彩泥)塑一棵大樹。

2.通過捏塑一棵大樹,培養立體造型能力和動手能力,激發對泥塑的興趣。

3.了解各種樹的有關知識、樹木與人類的密切關多培養良好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感受各種樹的不同美感,培養學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現大樹。增強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抓住樹的特征表現不同的樹。

課前準備

(學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小毛巾等。

(教師)課件、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可自制)、泥塑示范作品。

教學過程

1、親親泥土

1. 玩泥游戲操。

教師引導學生做泥球操運動:團、搓、壓、挖等動作,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泥塑手法。

2. 泥土做體操。

將泥塊或泥棒彎曲、扭動、拉長,配上體操的名稱,如彎腰、轉體、伸展等,體會泥土的柔軟和伸縮度。思考:變了形的泥土像什么?

發現新的玩法:通過搓泥丸、搓泥條、卷泥圈和拍泥餅四種泥塑最基本、最常用的泥形練習,體驗用這些泥形加上組合和變化就可以塑造出各種讓人驚奇的泥塑造型。

3.談話導入。

(1)示范激趣。

教師示范用小泥團做一顆“種子”,包裹在泥塊中,然后搓出一個長錐形的樹干,最后做成一棵簡單的樹。教師講述:“老師把一顆種子埋在土里,種子慢慢發芽長成了一棵大樹!”

猜猜老師做的是一棵什么樹?

(2)欣賞大樹。

欣賞各種樹的圖片。

教師小結:大自然是一個神奇的魔術師,她培育出的各種樹木不僅造型各異,色彩多樣,而且還可以調節氣候、凈化空氣,防止水土流失、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是人類的好朋友。

4.講解示范。

(1)分析樹的結構和特征。

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樹形的造型特征,想一想樹一般由哪幾個不同的部分組成?聽取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樹一般包括樹干、樹枝、樹葉和樹根。

(2)觀察樹的一般結構特點。

5.創作提示。

①樹干要做得粗一些。為了使樹干更牢固,可以在中間

插一些支撐物。

②表現大樹優美的姿態,塑造大樹明顯的特征。

5.栽樹成林。

6.拓展整理。

(1)整理課桌,清洗雙手,保存作品。

(2)活動四肢,身體造型,詩意提升。

教師邊念兒歌邊帶領學生做動作:我是一棵大樹,向著天空伸展(雙手向上伸展),那兒有明亮的星星在眨眼,那兒有雪白的云朵在飄浮(在頭頂上擺動胳膊)。當風兒吹過的時候,我的枝條在顫抖(快速擺手)。搖動著鳥兒入睡.是我最喜歡的時候(雙手放在頭側,閉上眼睛)„„

泥塑恐龍

教學目標

1. 了解恐龍的相關知識和形象特點。

2. 學習運用大與小對比的方法,表現龐大的動物。

3. 通過泥塑恐龍,培養立體造型能力和動手創造能力,激發對泥塑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把握恐龍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獨立完成一只恐龍造型。 教學難點

不同體型的恐龍,身體各部分比例的把握。

課前準備

(學生)恐龍的圖片資料、彩泥或陶泥、恐龍玩具模型等。

(教師)多媒體課件、范作、彩泥或陶泥。

教學過程

1. 引導學生欣賞各類恐龍圖片,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相關知識。

(1)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恐龍的外形特征與現存動物,如大象、鱷魚、鳥類等動物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什么類型的恐龍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樣的?

2. 揭示課題。

3. 探究,模仿。

(1)回憶已掌握的泥塑的基本操作方法,交流歸納:搓、團、捏、接、拉、壓。

(2)學生觀看教材第25頁泥塑步驟圖,體會創作過程。

(3)教師示范創作一只恐龍,指出創作要點。

①準備好一團泥,并捏出恐龍的脖子和尾巴。

②捏出頭部。

③搓出四條腿,并粘到身體上。

④捏出三角形骨板粘到背上。

⑤用小工具刻畫出細節。

(4)觀察比較,找出教材第25頁圖中的恐龍讓人感到特別巨大的原因。

(5)同齡人作品欣賞,分析制作方法。

4. 設計,創作。

①用泥塑的方法創作一只自己喜歡的恐龍。

②和同學們的作品組合成一個恐龍樂園。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5. 展示,評價。

教師引導學生展示作品,相互交流作品在造型、制作方法上各有什么特色。

炫彩的天空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天空的不同色彩變化,欣賞天空的美麗景色 2. 能力目標:初步嘗試水粉濕畫法的表現方法 3. 情感目標: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表現力

教學重點

根據自己的感受,嘗試用水粉濕畫法表現炫彩天空。

教學難點

用水粉濕畫法大膽表現自己心中的天空

前置性作業

欣賞美麗的天空的圖片或有關天空的風景圖片。

教學設計

一、觀察。

1. 引導學生回憶交流印象最深的天空:什么時候,什么地點? 2. 欣賞一組天空的圖片,說說給你怎樣的感受?

3. 思考:天空的顏色變化多端,你能找到哪些顏色?它們會因光線的強弱而變化嗎?

二、欣賞。

1. 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英國畫家透納的油畫作品《戰艦“特米雷勒號”最后一次的歸航》,說說各自的感受(這幅畫中描繪了落日時分。這艘戰艦被一艘小汽船拖回港口的情景,天空中落日在黃色和橘色的光芒當中,周圍的藍色云朵好像快要把太陽淹沒了。天空中的色彩多姿多彩,漂亮極了。)

2. 想一想:畫家作品中的天空都有哪些顏色?

3. 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英國畫家郎蘭森的水彩畫作品《冬日之景》,說說畫家描繪的是什么季節

4. 出示課題:《炫彩的天空》。

三、表現。

1. 引導學生觀看教材中水粉濕畫法創作炫彩的天空步驟圖,體會創作過程 2. 教師邀請學生一起創作,邊示范邊講解繪畫步驟: a:用大號水粉筆沾清水將紙面均勻刷濕。 b:趁畫紙濕潤的時候畫上自己喜歡的天空的顏色 c:稍后用白色和深色畫出最亮和最深的細節。 3. 鞏固創作過程。 4. 作業反饋。 5. 欣賞同齡人作品

四、嘗試。 1. 作業要求:

a:嘗試用水粉濕畫法的方法表現自己回憶中印象最深的天空。 b:用水粉濕畫法把最美的天空留在紙上,并添上美麗的背景。 2. 學生大膽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五、展評。

1. 說一說:自己作品中用到了哪些顏色?經過水的暈染,他們之間有什么神奇的變化。 2. 評一評:誰畫的天空更美。

六、拓展。

嘗試用不同的媒體去表現絢麗的天空。

小鳥的家

教學目標

1. 能夠用與鳥窩相同的材料或代用品,模仿小鳥做窩的方法,做一個鳥窩。

2. 用彩泥做幾只小鳥。

3. 引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鳥類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 能用不同的方法來制作鳥窩。

2. 學會制作鳥窩、小鳥的方法。

教學用具

鳥窩、鳥的圖片、樹枝、干草、VCD影碟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教師:大地是小草的家,天空是白云的家,小溪是魚兒的家。我們都有自己的家,那么森林是誰的家?

學生:小鳥的家、各種小動物的家。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小鳥的家”。

二、發展階段

1. 板書課題──小鳥的家。

2. 教師:桌子上放的是各種頭飾,同學們看看它們是誰?

(黃鸝、麻鵲、喜鵲等)

教師:好,請把你們的好朋友小鳥頭飾帶在頭上。

3. 教師:同學們想不想和小鳥一起飛翔?

站起來讓我們一起變成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鳥,隨著音樂,自由自在地飛翔吧!(請同學們隨著音樂,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動作,看誰做得形象漂亮。)

通過自由表演,使學生從各個方面都有所提高。

看其他小鳥是怎樣生活的錄像。(通過放錄像可以使學生們身臨其境,能夠親眼看到小鳥是怎樣生活的。

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并作思想教育。)

教師:小鳥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保護它,讓我們一起為小鳥創造一個幸福的家。

4. 讓學生說一說鳥窩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 讓學生看書,說一說書中的鳥窩是用什么材料來制作的?

6.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做。

7. 教師演示一個鳥窩,讓學生看是怎樣制作的。

8. 學生制作,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制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鳥窩和小鳥的制作。教師指導,讓學生評出三個最佳創意獎。(讓學生來評比作品,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評述能力。)

三、收拾整理

把我們用的材料收拾好,看誰收拾得又快又好。(通過收拾整理,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小鳥的家”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今后應怎么做?是的,小鳥是我們的朋友,讓我們行動起來,愛護它,保護它,給它們創造一個美麗溫暖的家。

奇特的夢

教學目標

1.了解各種各樣的夢,體驗夢的奇特之處。

2.運用自由、夸張的表現手法,大膽、快樂地描繪夢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感受想象的樂趣,培養學生愛想象、敢表現的個性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啟發學生回憶和想象,突顯個性,力求創新。

難點:畫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課前準備

(學生)回憶自己做過的美夢,準備繪畫工具材料

(教師)有關夢的圖片、故事等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1. 創境激趣。

(1)將教室的窗簾拉上,在黑暗中請學生閉上眼睛遐想:噓——我們已經來到了一個神秘的夢幻世界。突然,傳來了奇特的聲音,這是誰發出的?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課件播放各種聲響。)

(2)提問:你想到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了?

2.暢談夢想。

(1)我們平時常常會去想各種奇怪的事,因而也就會做各種各樣的夢。你做過怎樣的夢?你的夢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對于學生的敘述,教師要注意鼓勵和引導:“這個夢真棒,虧你想得出來!”“后來怎樣了?”“你當時的神態是怎樣的?”„„讓學生把夢說完整、說精彩,激活想象,加深體驗。

3.欣賞評析。

(1)課件播放夏加爾的《夢》,讓學生解析這幅作品的含義。

(2)課件播放書中的電腦繪畫作品和動畫作品,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3)課件播放學生優秀作品,請學生評一評表現“飛”這一主題的三幅畫,并談談夢想的“飛”應該是怎樣的。

4.引導創作。

(1)夢,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都是有主題的。你想表現什么樣的主題?

(2)夢,色彩瑰麗神奇,但都有一個主色調。你的夢有什么樣的主色調?

(3)讓學生小組間相互交流、啟發,使夢更加生動、完善。

5.學生創作。

作業要求:畫一個奇特的夢。

6.交流評價。

(1)以買“美夢”的形式實施評價。學生把自己描繪的夢編好故事,向同組同學述說。每組選出最佳“美夢”上臺講述,然后進行拍賣,出價最高者且能說出緣由的中標。 (2)請學生課后分組完成以“我的夢”為主題的小報一份,要求圖文并茂,并在班里展示、評比。

淘氣堡

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淘氣堡的結構、功能特點等,能用拼貼的方法表現淘氣堡。

2. 在合作學習中練習有序地進行前后組合拼貼,提高造型表現能力。 3. 在看看、說說、做做等活動中感受造型表現活動的樂趣。

教學過程 1. 回憶揭題。

出示淘氣堡圖片,老師提問:“你認識它嗎?你玩過它嗎?現在小組內互相說說你在玩耍的感受。”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表現一個好玩又好看的淘氣堡。” 2. 欣賞探究。

引導學生欣賞淘氣堡并啟發學生思考:“淘氣堡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小組內自主學習課文,師生共同討論得出淘氣堡的特征。 3. 學習發現:我們應該怎樣表現淘氣堡呢?

(1)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同討論研究淘氣堡的表現要點:抓住結構要素來造型。

(2)學生欣賞作品,自主發現拼貼表現淘氣堡的方法。

(3)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學習拼貼淘氣堡的步驟。

4. 創作表現:學生嘗試用彩色紙拼貼一個好玩又好看的淘氣堡。 5. 展示評價:小組內展示并互相介紹自己拼貼的淘氣堡中有趣的細節。

6. 欣賞拓展:除了用拼貼表現淘氣堡外,你還可以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淘氣堡的場景。

剪影

教學目標

1. 通過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 通過對剪影作品的欣賞,認識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創作與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動手能力,并對掌握物體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 在感受光影趣味,體驗剪影作品創作的過程中激發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對生活元素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抓住剪影對象特征先畫再剪下來。

教學難點

學會合理布局剪影圖案,并完整地剪刻出來。

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黑色卡紙、雙面膠等。

(教師)PPT課件、范作、示范用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1. 游戲導入。

(1)教師:老師這里有一個“動物連連看”的游戲,看看你們誰能最快時間把它完成。

(2)請一位同學連一連,并模仿其中公雞的動態。

(3)用手電筒照射該同學,問:在墻壁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4)揭示課題: 《剪影》。

(5)教師提問: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2. 欣賞。

教師提問:以上這些中國歷史的文化瑰寶與剪影有什么不同嗎? 3. 比較。

教師提問:這此巖畫、畫像磚拓印畫、皮影和民間剪紙都有它們各自的特點,那么它們與剪影的不同點在哪里呢? 教師小結:剪影與其他作品的不同,關鍵在于它是重點抓型,不太注重細節。

請同學們欣一些動物影剪作品。 4.分析。

教師:同學們,讓你剪好的動物跳到我們桌上來吧。 挑選其中某些學生的作品,請同學們來看一看,說一說。

教師提問:這幾件作品剪得好嗎?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呢? 學生觀察回答。

教師再問: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們有什么辦法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

教師小結:為了讓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們可以在剪之前把對象畫在紙上,或者把對象貼在我們的紙上,再來動剪刀。 5. 再創。 (l)出示創作要求。 (2)教師巡視,給予指點。 6. 展示。

(1)學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稱及內容,并互評作品。 (2)教師總評學生作品,對有創意的學生給予表揚。

剪花邊

教學目標

1. 學習簡單的花邊圖案的基本知識和剪花邊的方法。

2. 追求花邊圖案的組合變化,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造美的能力,養成刻苦、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3. 用剪好的花邊紋樣美化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折剪出花邊紋樣。

難點 :花邊紋樣的設計。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檢查學生所帶用具情況。

二、 欣賞,導入新課

1. 出示范圖一

展示以蝴蝶為單獨紋樣組成的二方連續紋樣(與第三課內容銜接)。

師:同學們還記得這只蝴蝶是怎么剪的吧!

課件圖示蝴蝶的剪法,強調對折的作用——只要剪一半,展開,就能變成兩邊一模一樣的蝴蝶。

2. 課件出示范圖二,說明花邊在生活當中的廣泛應用。

師問:在我們的生活中,花邊可以做什么用呢?

課件展示裝飾各種物體的花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花邊圖案的類型。

課件展示分類。幾何圖形、生活用品、花邊圖案的分類 、動物圖案、植物圖案、人物圖案

師:本來平淡無奇的物品,經過花邊的妝點,有沒有什么變化呢?

師小結:經過裝飾的物品更美。

板書課題:剪花邊

3. 解析制作步驟。

課件展示步驟。

三、 學生作業 ,分小組比賽。

師:馬上要動手剪花邊了,我有一個提議,我們分小組來個時裝表演好不好?每人剪出2-----3條不同的花邊,每個小組推選出一位時裝模特,把花邊都裝飾在這位小朋友身上。完成后上臺展示。

教師巡回指導。

四、評議、總結、拓展。

師總結:今天,我們剪出了這么多美麗的花邊,事實證明,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勤動手,我們就能夠剪出更多美麗的東西,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

站立的折紙動物

教學目標

1. 學習立體紙造型的一般規律,提高紙立體造型的能力。 2. 運用概括、擬人、夸張與裝飾等手法,對動物進行造型。 3. 提高對紙立體造型的興趣,培養對小動物的愛心。 教學過程 1. 游戲導入

(1)看圖猜物:圖中躲藏的是什么動物?

(2)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名稱、外形、色彩。 2. 欣賞感知

(1)欣賞動物雕塑,說說各自感受。

(2)欣賞“站立的折紙動物”優秀作品,分析比較:折紙動物和雕塑作品相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 自主探究

(1)共同探討:讓紙片站立起來的好方法。 (2)探究分析“大象”的外形變化與表現方法。 (3)欣賞同齡人作品,分析比較,尋找制作的好方法。 4. 創作表現 (1)作業要求。

?用折、剪、畫、貼等方法模仿或自制能站立的動物。 ?與同學們合作完成“動物樂園”。

(2)交流自己最想做的“站立的折紙動物”。 (3)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5. 展示評價。

以“動物樂園”的形式,展示學生作品,互相評價、交流。

手拉手好朋友

教學目標

1. 繼續學習連續紋樣的基本知識,了解手拉說剪紙的方法。

2. 運用對稱剪紙的方法,表現相連的動物、人物,并用已學過的各種線條和簡單的圖案進行裝飾。

3. 通過剪紙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感受同學的友情和溫暖,體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對剪紙活動的興趣。

教學活動

1. 請學生觀看“找朋友”的精彩片段,回憶自己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情境。 2. 引導學生欣賞一組“我們都是好朋友”的圖片。 3. 引導學生欣賞山西民間剪紙《手拉手》。 4. 揭示課題:《手拉手好朋友》。

5. 出示相關制作步驟圖,師生共同研究連續紋樣的折、剪方法。 6. 欣賞優秀范作,進一步學習多樣的表現方法,拓寬創作思路。 7. 作業建議:用折、剪、添畫的方法做一組手拉手的人或動物。 8. 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9. 引導學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賞并及時評價。

剪紙欣賞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剪紙藝術是我國民間美術中一門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了解我國傳統民間剪紙的一般特點和審美情趣。

2.了解剪紙的藝術形象與生活情趣的聯系,并能簡單表達自己的藝術感受。

3.認識我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培養對民間美術的愛好和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了解我國民間剪紙藝術的歷史文化及相關知識。小組合作探究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民間剪紙的喜好和獨特感受。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在欣賞中大膽交流并表達。

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彩紙、膠水。

(教師)欣賞課件、資料(傳統民間剪紙圖片、作品,現代剪紙作品)、剪紙制作流程圖、剪刻紙工具、系列資料光碟等。

教學過程

1.看一看,聽一聽。

(1)剪花娘子——庫淑蘭。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藝術大師。出示“剪拖娘子”庫淑蘭的照片。

教師:你們知道這位老人嗎?她就是民間剪紙大師——“剪花娘子”庫淑蘭。

教師簡單介紹庫淑蘭的藝術生平:

“剪花娘子”庫淑蘭,中國剪紙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她一生坎坷卻從不向命運屈服,創作出了獨一無二的剪紙藝術風格。老人已經去世,讓我們深深地為她祝福,并把我國的優秀文化傳承下去c 花叢中盤腿而坐的是剪花娘子,庫淑蘭說:

“這就是我!”下面就讓“剪花娘子”帶大家去欣賞一下剪紙獨特的魅力吧!

出示課題:

《剪紙欣賞》。

(2)了解中國民間剪紙的歷史、制作工具和考古發現的最早的剪紙作品《對馬團花》。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它的歷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紀前的北朝2009年9月30日,中國剪紙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的審批列入第四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談話熱身:出示《虎》剪紙作品,探討表現內容和獨特的形式之美。

比一比同一題材的剪紙作品和繪畫作品、照片、民間玩具等藝術形式的異同。

小結:千百年來,剪紙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人民喜愛。

2. 探一探,說一說。

在民間剪紙中,歷史最久、數量最大、樣式最多、題材豐富、最有代表性的門類就是窗花。

欣賞老師剪一個團花和花邊作品,并將作品美化教室。

小結過渡:新春時節,陽光照進居室,透過亮堂堂的居室,把絢麗精美的窗化花托顯出來。窗花,凝聚著農家一年來的辛勞,,抒發了農民質樸的情感,述說著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故事它在的故事,更寄托著新一年的希望。它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光明、祥和和美好的印象,給世世代代的農民帶來了多少期盼和憧憬。

(2)欣賞不同形式、類別和題材的剪紙作品,初步感受剪紙這種藝術形式的獨特之美。

按小組分發不同種類的剪紙,討論與傳統民俗的關系:①春節與窗花;②過年與過門箋;③元宵節與燈仡;④婚俗與喜花;⑤服飾與花樣;⑥民居與裝飾等,分類探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分組的內容點擊課件中的鏈接。

(3)分小組介紹研究成果:最喜歡的作品以及藝術特色。

3.找一找,想一想。

(1)欣賞特種剪紙的藝術特點和審美趣味。

(2)探究教材第44頁中《福壽三多》的寓意。

通過“我知道”的搶答方式,分小組尋找出教師分發的學習資料中表達吉祥寓意的剪紙形象。

(3)說一說,在剪紙造型中,藝術家是怎樣進行夸張和變形的。

4.學一學,剪一剪。

(1)欣賞不同形式、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內容的窗花,體味窗花的藝術之美。

(2)比較南北方剪紙的特點,并簡單說一說不同的感受。

(3)學剪一個簡單的團花,交流各自的感受

5.探一探,訪一訪。

總結:我國傳統的剪紙藝術在創作手法非常浪漫,其顯著的特點就是通過觀察,在眾多生活原型的基礎上進行夸張、變形、添加、復合、重組,創造出了一個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形象,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朵奇葩、

(1)欣賞中外藝術剪紙,品味剪紙的藝術之美。

(2)小知識:剪紙的不同表現手法,陰刻剪紙和陽刻剪紙,并進行連線游戲。(注:本環節可做選用的拓展內容,教師可根據學生可接受程度來進行教學,不作學習知識點。)

(3)走訪或邀請當地的剪紙藝術家(或民間藝人),感受本土的剪紙文化。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二年級上期中考試試題下一篇:二上語文部編第四單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