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英文詩歌賞析翻譯

2022-08-11

第一篇:英文詩歌賞析翻譯

英文電影名中文翻譯賞析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更是一個產業。2006年,我國內地電影票房收入為26.2億元。電影海外收入也大幅度增長,2005年海外收入是16.5億元,2006年增加到19.1億元。中國電影已經漸漸受到世界的關注,于此同時,越來越多優秀的國外影片也被引進中國。片名已經成為影視片的品牌商標,具有強烈的商業宣傳作用,是電影的點睛之筆。它是一部影片留給大眾的第一印象,在廣告宣傳和海報上都處于十分醒目的位置。好的電影名可以迅速吸引大眾接受電影,觀看電影,從而實現電影的商業價值。因而電影名的翻譯至關重要。

二、電影名翻譯現狀 目前,西片譯名的最突出的問題是混亂、不統一。同一影片有多種譯名的現象屢見不鮮,常讓人感到無所適從,有時要花費很大的精力才能把西片原名與五花八門的譯名對上號。目前,西片譯名領域出現的混亂局面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西方影片引進中,大陸、香港、臺灣三地不同的譯名使譯名造成混亂。引進西方電影初期,大陸譯名多為直譯,比較嚴肅和忠實于原名;港臺譯名多為意譯,比較隨意,商業味較濃。較典型的例子有美片Ghost,大陸譯為《幽靈》或《鬼魂》,香港譯為《人鬼情未了》,臺灣譯為《第六感生死戀》;美片Pretty Woman,大陸譯為《漂亮女人》,香港譯為《風月俏佳人》,臺灣譯為《麻雀變鳳凰》。

翻譯不單純是語言轉換的過程,同時也是兩種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在片名翻譯中體現文化價值,促進文化交流和理解,是電影片名翻譯的重要任務。

由于中西方在社會發展歷程,地理氣候、歷史政經、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和不同,文化價值的實現首先表現在充分理解、準確傳遞原片名所負載的文化信息、情感,避免出現誤譯這一方面。

讓我們來看看1995年的一部著名心理驚悚片“seven”。這部影片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晦暗的背景敘述了一個極富哲學意味的犯罪故事:一個瘋狂的兇手自認上帝,圍繞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懲戒逐條殺人。這七條死罪指七項世人常犯的過錯,即:饕餮gluttony 、貪婪greed、懶惰sloth、淫欲lust、驕傲pride、嫉妒envy和暴怒wrath。Seven這個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 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在這部電影里可謂無處不在,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暗示宿命的罪與罰。但是,可以想象,如果漢譯為簡單的一個“七”字,中國觀眾絕不會產生同樣的文化聯想和認同,所以影片公映時譯為《七宗罪》,點明故事主線和seven最為主要的宗教寓意??芍^文化價值體現的經典范例。

電影American Beauty的中文翻譯大費周章也根源在于此。目前流行的譯文 –“美國麗人”,和早先俗氣一點的“美國美人”其實并不準確,簡直可以說是望文生義。American beauty指的是美國產四季開花的紅薔薇。薔薇花美麗、圣潔,表示崇高神圣的愛情,尤其是紅色的薔薇,更是初戀者贈送的佳品。據神話傳說,有一位愛神要親手采摘薔薇花去送給自己的戀人,由于心情過于急切,動作有些慌亂,一不小心手指被花枝刺破,鮮血灑在了薔薇花的花瓣上,把本來是雪白的花瓣染成了紅色。愛神拿著用自己的鮮血染紅的薔薇花去送給戀人,戀人見到后十分激動,以百倍的感激之情回報了愛神的忠貞。以后紅色的薔薇花就表示愛情的純真和堅定,尤為戀人們所鐘愛。電影以花喻人,以花表情,名花和美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熟知此中花語的臺灣翻譯將之改譯為“美國心?玫瑰情”,以中國玫瑰代替美國薔薇,揭示出了影片的精神內涵,倒是別有意境。不過這部片子目前也有了一個更直接而準確的文化翻譯“美國薔薇”。還有一個譯本叫做“美麗有罪”,也許是譯者根據劇情發出的慨嘆吧!

此外,由于語言文化差異,形式類似的中英兩個詞匯,也有可能會指代截然不同的內容,這種貌合神離往往會造成災難性的誤譯。比如:First Wives Club曾被人譯作“大老婆俱樂部”,殊不知英文中的first wives 指的是男士的第一任夫人,與中國文化中的大小老婆妃嬪小妾一概毫不相關。這部妙趣橫生的喜劇片,其實講述一群糟糠之妻怎樣報復讓自己下堂另娶新歡的陳世美老公?,F譯為“原配夫人俱樂部”“發妻俱樂部”就準確得多了。再如: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的“the Third Man”起初譯為“第三者”,結果被中國觀眾誤以為是婚姻倫理片。其實“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車禍事件的第三個目擊證人,現在該片改譯為“第三個人”或根據劇情轉譯為“黑獄亡魂”,筆者曾無意中發現還有DVD將片名譯為“第三類男人”!撅倒!

同樣,由于文化認同的差異,詞匯所附帶的聯想意義也就會失之毫厘,繆以千里。以動物詞為例,大多象征豐富,寓意迭出。要想譯筆傳神就要正確理解它們獨特的含義。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電影Dragon Heart 沒有直譯為“龍的心”??紤]到“dragon”在英語中的負面聯想意義(使人聯想到殘忍、魔鬼),以及中國文化對龍的推崇(中華民族、帝王、成功的象征),該片加上一個“魔”字譯為“魔龍傳奇”。

另外,片名中的習語、典故負載大量文化信息,常常不能從字面意義理解,馬虎從事,率爾操刀,勢必會錯誤百出,貽笑大方。比如,“Rambo:First Blood” 一直被譯為 “第一滴血”。殊不知“first blood”是英語習語,意為“首戰告捷”。臺灣將“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譯為 “飛越杜鵑窩”,其實“Cuckoo’s Nest”在英語里是 “精神病院”的意思!這部電影改編自肯?克西(Ken Kesey, 1935-2001)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述了精神病院對病人人性和基本人權的殘酷摧殘,強烈抨擊了枷鎖式的社會制度,影片中最后印地安人撼動并舉起沉重無比的石臺而水花四濺的鏡頭,以及他勇敢的沖出了鐵窗把守的牢籠,正是影片所要體現的真諦:看似不可撼動的制度的基石,只要反抗的意識凝聚到一定的時刻而爆發出令人振奮的力量,終將突破一切束縛,而達到新生。大陸譯名“飛越瘋人院”因而更為準確傳神地體現了原片名和影片本身的真諦。

在影片文化價值的傳譯中,我們應該有以下的共識。一方面,應該看到片名翻譯受制于譯入語的文化。譯入文化必然對源文化進行選擇、規范、強化、排斥、貶低,同時附加自身文化色彩。如英文電影“Love with My Father” “the Wedding Night”的漢譯為“天倫樂”“洞房花燭夜”,就明顯夾雜了漢語文化色彩。另一方面,應當認識到翻譯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動態過程,因而對譯文評判應該以歷史的眼光去衡量。在某一地區、某一時代被認為通順可讀的譯作在另外一些地區、時代則不一定是好的譯作。如港譯“太空也入樽(Space Jim)”“走佬俏佳人(the Runaway Bride)”在香港頗受歡迎,但內陸觀眾就很費解。“入樽”在粵語里其實是“打籃球”的意思,而“走佬”則意為“逃跑”。

從歷時角度講,我國當前寬松、開朗的社會環境、雙向交流的文化心態,隨著人民對外部世界的進一步關注和社會文化條件的成熟,也無疑會促使更多更貼近原片風貌的優秀譯作呈現在觀眾面前。比如“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早已取代“北非諜影”成為國內流行的譯名。而“真人Show”(Trueman Show又譯:戲劇人生,特魯門節目等)一類的中英夾雜的片名也已日益為部分中國觀眾所接受。

為了影片的商業利益,西片在翻譯的過程中片名的商業化氣息越來越濃。為了和網絡上早已傳播的片名區分開,西片公映時會刻意另行譯名推出,這也導致了西片譯名的混亂。Mission Impossible 被譯為《不可完成的任務》、《無法完成的使命》等,公映時被譯為《諜中諜》。尼古拉斯·凱奇的大片The Rock 網上被譯為《石頭》、《石破天驚》,在公映時被譯為《勇闖奪命島》。

三、電影名翻譯常用的方法 1.音譯 對于以主人公名稱,地名或者反映該民族特有文化的事物命名的電影,其名稱可以采用音譯,這樣既一目了然,又保留了海外電影的異國風情。例如,Jane Eyre簡愛,Spartacus斯巴達克斯,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Harry Porter 哈利·波特,Troy特洛伊等。 2.直譯 直譯也可稱為全譯,指在語言共性的基礎上,在合乎譯文的全民規范的情況下,也就是在譯文語言條件許可時,既保持原文的思想內容,又盡可能保持與原文語言形式相對應的形式(如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的翻譯。例如,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 Driving For Miss Daisy 《為戴茜小姐開車》,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Around the World 80 Days《環游世界80天》,Roman Holidays《羅馬假日》,Gladiator角斗士, Love at First Sight《一見鐘情》,Brave Heart《勇敢的心》,City of Angles《天使之城》, The Patriot《愛國者》,Lion King《獅子王》等。 3.意譯

每個民族語言都有自己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表達方法。當原文的思想內容與譯文的表達方式有矛盾時,不得不舍棄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譯文與原文的內容相符和主要語言功能相似,這種方法稱為意譯。意譯包括加注,或者以文化或劇情為基礎創造性的叛逆。 有的影片名稱直譯過來不能完整地表達故事,也不能吸引觀眾,可以在原名的基礎上加以補充,使之從形式上或內容上更符合譯語觀眾的心理接受和文化期待,從而更生動,更上口,更具有商業效益。例如美國影片Shrek 如直譯為《史萊克》,中國觀眾對此片的內容很難理解,譯者通過增譯“怪物”兩字,把它譯為《怪物史萊克》,非常完整生動。觀眾對該影片的主要內容會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另外一個成功的例子是Bambi 《小鹿斑比》,Baton 《巴頓將軍》。

四、文化因素對電影名翻譯的影響 什么是文化?英語中文化culture一詞源于拉丁文cultura,其最早的基本意義是“耕作,種植,作物”。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人類認識的深化,culture一次的外延不斷延伸,內涵不斷豐富,據《大英百科全書》統計,在世界各國的正式出版物中,關于文化的定義達160種之多。文化的蘊含極為豐富,盡管一直為多種學科所關注,但其內涵和外延一直不很明確。人類學家認為文化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人類知識和行為的總體,文化學者則認為文化是人類社會藝術、政治、經濟、教育、修養、文學、語言思維的總和??缥幕浑H學者皮埃斯 (W.B. Pearce) 則認為 “文化是凍結了的人際交流,而交際是流動著的文化”。目前最具權威性的文化的定義是是英國十九世紀人類學家泰勒 (Edward Tyler) 1871 年提出的:“文化是一種復雜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余社會上習得的能力與習慣”。我國出版的《辭?!穼ξ幕慕忉屖?,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梢? 文化的概念范圍極為廣闊,內涵十分豐富,大則宇宙觀、時空觀、人生觀、價值觀;小則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一切社會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語言方式,簡言之,文化是指人類社會進步文明的全部成果。電影是一門文化性和商業性兼具的藝術,在片名翻譯時當然需要考慮到商業因素。這首先要求譯者充分把握譯語文化特征和審美情趣,創造出的語觀眾所喜聞樂見的電影標題,引起其心理認同,激發審美愉悅而產生觀看欲望。比如根據加拿大作家邁克爾?翁達捷(Michael Ondaatje)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而成的the English Patient,講述的是以二戰為時代背景下男女主角一段超越道德界限,浪漫凄美的愛情故事。小說榮獲英國布克文學獎,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保留小說原題對歐美觀眾很有吸引力。而香港當地觀眾對小說知之甚少,若直譯為“英國病人”,反而顯得索然無味,譯者因此將之另譯為“別問我是誰”,抒情意味濃厚,又扣住了全片追尋英國病人身世的情節,深受當地觀眾喜愛。而臺灣譯名“英倫情人”,VCD譯名“亂世情天”也都扣住了影片凄婉的愛情主題,詩意濃厚,不失為佳作。

商業價值的另一體現是片名強調新穎醒目,善于制造懸念,渲染氣氛。比如將It Happens One Night譯為“一夜風流”,Sister Act譯為“修女也瘋狂”,the Net“網絡驚魂”,就十分新穎別致,引人入勝。而驚險片The Rock 的大陸譯名“勇闖奪命島”,港譯“石破天驚”,臺譯“絕地任務”也都雅俗共賞,自然貼切,懸念十足,成功地體現了藝術性和商業性的結合。

為達到以上兩方面目的,商業價值體現在翻譯過程中要求大膽創新,“得意忘形”,甚至可以以改變片名形式為代價,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片名之內容。在具體操作中,譯者經常運用增詞、減詞、轉類、擴展等方法進行翻譯,從而起到深入傳達原片內容,增強片名感染力的作用。

08050341X19

第二篇:英文詩歌賞析

英語詩歌賞析方法

英詩的欣賞:詩的格律、詩的押韻、詩的體式、詩的評判。

詩以高度凝結的語言表達著人們的喜怒哀樂,用其特有的節奏與方式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詩講究聯想,運用象征、比喻、擬人等各種修辭手法,形成了獨特的語言藝術。

一、 詩的格律

“格律是指可以用腳打拍子的節奏”,是每個音步輕重音節排列的格式,也是朗讀時輕重音的依據。而音步是由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構成的詩的分析單位。重讀音節為揚(重),在音節上用“-”或“?”標示,非重讀音節為抑(輕),在音節上用“?”標示,音步之間可用“/”隔開。以下是五種常見格式:

1. 抑揚格(輕重格)Iambus:是最常見的一種格式,每個音步由一個非重讀音節加一個重讀音節構成。

As fair / art thou / my bon/nie lass,

So deep / in luve / am I :

And I / will luve /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 the seas / gang dry:

Robert Burns(1759-1796):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注;art=are luve=love bonnie=beautiful a`=all gang=go

上例中為四音步與三音步交叉,可標示為:?-/?-/?-/(?-)

2.揚抑格(重輕格)Trochee:每個音步由一個重讀音節加一個非重讀音節構成。

下例中為四音步揚抑格(少一個輕音節),可標示為:-?/-?/-?/-

Tyger!/ Tyger!/ burning / bright In the / forests / of the / night William Blake: The Tyger 3. 抑抑揚格(輕輕重格)Anapaestic foot: 每個音步由兩個非重讀音節加一個重讀音節構成。如:三音步抑抑揚格??-/??-/??-

Like a child / from the womb,

Like a ghost / from the tomb,

I arise / and unbuild / it again.

4. 揚抑抑格(重輕輕格)Dactylic foot: 每個音步由一個重讀音節加兩個非重讀音節構成。如:兩音步揚抑抑格-??/-??

?Touch her not / ?scornfully,

?Think of her / ?mournfully.

- Thomas Hood

5. 抑揚抑格(輕重輕格)Amphibrach:每個音步由一個非重讀音節加一個重讀音節再加一個非重讀音節構成。如:三音步抑揚抑格?-?/?-?/?-?下例中最后一個音步為抑揚格。

O ?hush thee / my ?babie / thy ?sire was / a knight.

在同一首詩中常會出現不同的格律,格律解析對朗讀詩歌有一定參考價值?,F代詩中常不遵守規范的格律。

二、 詩的押韻

押韻是指通過重復元音或輔音以達到一定音韻效果的詩歌寫作手法。

1. 尾韻:最常見,最重要的押韻方式。

1) 聯韻:aabb型。

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

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

For, so swiftly it flew, the sight

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light.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The Arrow and the Song

2) 交叉韻:abab型。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Alfred Tennyson(1809-1892): Crossing the Bar

3) 同韻:有的詩押韻,一韻到底,大多是在同一節詩中共用一個韻腳。

如下例就共用/i:p/為韻腳。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Robert Frost (1874-1963):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2. 頭韻:是指一行(節)詩中幾個詞開頭的輔音相同,形成押韻。下例中運用/f/、/b/與/s/頭韻生動寫出了船在海上輕快航行的景象。

The fair breeze blew, the white foam flew,

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nt sea. T.S. Coleridge: Rime of the Acient Mariner 3.內韻(同元音):指詞與詞之間原因的重復形成的內部押韻。

下面一節詩中/i/及/iη/重復照應,呈現出一派歡樂祥和的氣氛。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Cold da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

Thomas Nashe(1567-1601):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三、 詩的體式

有的詩分成幾節(stanza),每節由若干詩行組成(每行詩均以大寫字母開頭);有的詩則不分節。目前我們常見的詩體有:

1. 十四行詩(Sonnet),源于中世紀民間抒情短詩,十

三、十四世紀流行于意大利,意大利彼特拉克(Petrarch)為代表人物,每行十一個音節,全詩一節八行,加一節六行,韻腳用abba, abba, cdcdcd (cdecde)。前八行提問,后六行回答。

后來,懷亞特(ThomasWyatt,1503-1542)將十四行詩引人英國,五音步抑揚格,全詩三個四行一個二行,前三節提問,后二句結論。斯賓塞(EdmundSpenser,1552-1599)用韻腳 abab, bcbc,cdcd,ee.莎士比亞(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用韻腳abab,cdcd,dfdf,gg,稱英國式或莎士比亞式。舉例見本文第四部分。

2. 打油詩(Limericks):通常是小笑話甚至是胡謅,一般沒有標題也無作者姓名,含有幽默諷刺性,常運用雙關,內韻等手法。每首詩五個詩行,押韻為aabba,格律以抑揚格和抑抑揚格為主。

1) There was a young lady of Nigger

Who smiled as she rode on a tiger;

They returned from the ride

With the lady inside,

And the smile on the face of the tiger.

2) A tutor who taught on the flute

Tried to teach two tooters to toot,

“Is it harder to toot, or

Said the two to the tutor,

To tutor two tooters to toot?“

3. 無韻體(Blank Verse):五音步抑揚格,不押韻詩體。

Across the watery bale , and shout again,

Responsive to his call,and gazed - 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s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Notes: a crowd, a host of: many sprightly:happy glee:joy

jocund:happy bliss:complete happiness pensive:sadly thoughtful

華茲華斯(WilliamWordsworth,1770-1850),十九世紀初英格蘭北部湖區三大“湖畔派詩人”(浪漫主義)之一。此詩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自然景象,同時抒發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歡。黃水仙據說是威爾士國花(1282年,威爾士歸順英格蘭,被封公國),在英國廣泛栽種,春季開花,花期不長。有許多關于黃水仙的詩歌,這首詩無疑是脫穎而出的。

全詩語言精煉,通俗易懂,四音步抑揚格,分四節(stanza),每節6行,每節押韻均為ababcc.第一節寫詩人孤寂時外出散步,偶遇水仙;第二節寫水仙爭相開放,千姿百態;第三節,詩人看到這景象感到欣喜異常;第四節寫詩人在日后憂郁時,回想當時情景,又讓他心中充滿了歡樂,隨著水仙跳起舞來。

3. Song of Myself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

I loafe and invite my soul,

I learn and loafe at my ease observing a spear of summer grass.

My tongue, every atom of my blood, form„d from this soil, this air,

Born ere of parents born here from parents the same, and their parents the same,

I, now thirty seven years old in perfect health begin,

Hoping to cease not till death.

Creeds and schools in abeyance,

Retiring back a while sufficed at what they are, but never forgotten.

I harbor for good or bad, I permit to speak at every hazard.

Nature without check with original energy.

Notes: a spear of: a piece of school:學說,流派 hazard:chance

abeyance: the condition of not being in use for a certain time

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美國詩人。此詩選自其巨著。本文是Song of Myself 一詩的第一部分,采用自由詩體,語言接近當時的美國口語。

文中I指作者,you指讀者,這種寫法使讀者身臨其境,進入作者描寫的世界。作者在文中表明人的價值是平等的,同時他把自己融入到自然帶給他的啟發思考中。

從上看出,詩歌的欣賞評判并非可望而不可及,關鍵要抓住詩中的意象,了解其語義,以便把握詩的大意??v然每個人的讀后感會有不同,但每個人都會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詩歌帶來的美和精神上的共鳴。

第三篇:易水送別詩歌翻譯賞析(共)

《易水送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駱賓王。其全文古詩如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前言】

《易水送別》是初唐詩人駱賓王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該詩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并借詠史以喻今。整首詩寓意深遠,筆調蒼涼。

【注釋】

⑴易水:也稱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國時燕國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別荊軻的地點?!稇饑?middot;燕策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⑵此地:原意為這里,這個地方。這里指易水岸邊。

⑶別燕丹:指的是荊軻作別燕太子丹。

⑷壯士: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勇士。這里指荊軻,戰國衛人,刺客。

⑸發沖冠:形容人極端憤怒,因而頭發直立,把帽子都沖起來了。冠:帽子?!妒酚?middot;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⑹昔時:往日;從前?!稏|觀漢記·東平王蒼傳》:“骨肉天性,誠不以遠近親疏,然數見顏色,情重昔時。”

⑺人:一種說法為單指荊軻,另一種說法為當時在場的人。

⑻沒:死,即“歿”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猶:仍然。

【翻譯】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沖冠。那時的人已經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賞析】

公元679年冬,駱賓王奔赴幽燕一帶,側身于軍幕之中,決心報效國家,此詩大約寫于這一時期。他對自己的際遇憤憤不平,對武則天的統治深為不滿,期待時機,要為匡復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業??墒窃谶@種時機尚未到來之前的那種沉淪壓抑的境遇,更使得詩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悶之中?!队谝姿腿恕芬唤^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詩人的這種心境。

第一聯“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道出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壯士發沖冠”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時在易水邊送別友人,想起了荊軻的故事,這是很自然的。但是,詩的這種寫法卻又給人一種突兀之感,它舍棄了那些朋友交往、別情依依、別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別詩的常見的內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這種破空而來的筆法,反映了詩人心中蘊蓄著一股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借懷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壯別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為一體。從而為下面的抒情準備了條件,醞釀了氣氛。

第二聯“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是懷古傷今之辭,抒發了詩人的感慨。這首詩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詩尾的“寒”字,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寓意豐富,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結情,因意構象,用象顯意。景和象,是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描繪;情和意,是詩人對客觀對象在審美上的認識和感受。詩人在自然對象當中,讀者在藝術對象當中,發現了美的客觀存在,發現了生命和人格的偉大表現,從而把這種主觀的情和意,轉移到客觀的景和象上,給自然和藝術以生命,給客觀事物賦予主觀的靈魂,這就是詩歌創作和欣賞當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這種移情作用的物質符號,這是此詩創作最為成功之處。詩人于易水岸邊送別友人,不僅感到水冷氣寒,而且更加覺得意冷心寒。詩人在“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偉大孤獨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傾訴難酬的抱負和無盡的憤懣。詩人感懷荊軻之事,既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也是將別時對友人的一種激勵。

這首詩題為送別,可又沒有交待所別之人和所別之事,但“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的壯別場景如在眼前。所詠的歷史本身就是壯別,這同詩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別均為易水河岸,在地點上也是相同的。這兩句詩是用對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輕一重,一緩一急,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同時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詩歌超越了時空,最后統一在“今日水猶寒”的“寒”字上,全詩融為一體。既是詠史又是抒懷,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荊軻的人生價值,同時也傾訴了詩人的抱負和苦悶,表達了對友人的希望。詩的構思是極為巧妙的。

從詩題上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從詩的內容上看這又是一首詠史詩。這首詩題目雖為“送人”,但它并沒有敘述一點朋友別離的情景,也沒有告訴讀者送的是何許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膽相照的至友。因為只有這樣,詩人才愿意、才能夠在分別之時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塊壘,而略去一切送別的常言套語。駱賓王長期懷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愛國之志無從施展。他在送別友人之際,通過詠懷古事,表達對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對現實的深刻感慨,傾吐了自己滿腔熱血無處可灑的極大苦悶。

全詩以強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煉的手法,擺脫了初唐委靡纖弱的詩風影響,標志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為唐詩的健康發展開拓了道路。

第四篇:窗前木芙蓉詩歌翻譯賞析

《窗前木芙蓉》作者為宋朝詩人、文學家范成大。其古詩全文如下: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前言】

《窗前木芙蓉》是石湖居士早年的作品,借花抒懷,表示自己雖然漂泊而未逢時,但決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意志。

【注釋】

⑴木芙蓉:木本植物,簡稱芙蓉,秋天開各色大花,甚為艷麗。因與荷花易混,故加木,又稱木蓮。還有別名拒霜。

⑵辛苦:形容其孤寒冷落以及開花之艱難。小寒:天氣稍寒,木芙蓉開花于八九月,因此這里的“小寒”,并非指節氣的小寒。

⑶客:離家在外的人。作者用以自稱。

⑷更憑:哪怕,就算是。青女:霜神。留連:盤桓勾留。

⑸愁紅怨綠:花葉殘敗的樣子。

【翻譯】

冒著秋日的微寒,孤單的木芙蓉努力盛開著,它們心中的酸楚應當與客居他鄉的游子是相同的吧。但任憑風霜連續不斷地摧殘,木芙蓉也決不會像那些凋零敗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賞析】

此詩前兩句意思是:孤獨凄清的木芙蓉,冒著初秋寒意而開,花的心就像作者自己的心一樣,凄楚不已。“辛苦”一句語出黃庭堅《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祺》詩:“山驛官梅破小寒”。后兩句意為:哪怕寒霜常留不去,木芙蓉也不會如春天的那些嬌嫩花兒一樣,容易凋謝。詩中很好地融物以情,喻己以物,渾成一體,了無痕跡。此詩是作者詠物詩中的佳作。詩句詳析:“辛苦孤花破小寒”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木芙蓉冒著秋天的微寒,努力的開放。“辛苦”點出了環境的惡劣,“孤花”寫出了其它的花兒都已經凋謝,只有木芙蓉還在堅強的開放。就像“歲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里講得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下還能美麗的綻放的木芙蓉,品格有是多么的堅貞不屈。“花心應似客心酸”也是用擬人手法,點出花的心情和人的心情想來應該是一樣的,是那么的艱辛。

其實這里詩人是以木芙蓉自比,也點出了他正處于比較艱辛的環境里。“更憑青女留連得”,青女就是傳說中主管霜雪的女神。青女留連不走,意思就是霜雪不停,繼續肆虐。整句話的意思就是任憑霜雪肆虐,我也不怕。就如同《海燕》里說的那樣:“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未作愁紅怨綠看”中的“愁紅怨綠”是指那些殘敗的花兒,整句的意思就是說木芙蓉不會像一般的花朵一樣,經受不起霜雪的摧殘,霜雪一來,就殘敗不堪。而木芙蓉在霜雪中卻能開放出美麗的花朵。

第五篇:詩詞翻譯賞析

越調·小桃紅

[譯文] 滿城蕭蕭的秋雨一朵朵豆花瑟瑟清涼,閑倚平山堂上把遠山眺望,眼前景象已不像當年鑒湖風光,那時候荷花鮮艷如云錦,香飄云空,采蓮姑娘歡歌笑語蕩漾在荷塘??囱矍?,陣陣西風大雁南飛,清溪上漁歌傳唱,恨不得早日蕩游滄浪。

作品簡析

小令是作者浪跡于揚州時所作。首句寫景,既點明時令,也反映出作者心情之凄清冷落。二句點明地點與憑眺時消閑的心境。三四五句轉入回憶,寓情于景。昔日的歡樂與生機盡在不言之中,更反襯出今日之孤獨飄零。結尾三句又回到眼前景象,既寄寓了對朋友的思念,又表達了要驅散愁恨,超脫塵世,回歸大自然的情懷。小曲語短情長,格調清幽,含蓄深沉。

浙江紹興的鑒湖是作者喜愛游賞的勝地。那里,曾給他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他并且有幸交結了許多良朋俊侶。這支《小桃紅·寄鑒湖諸友》曲系作者浪跡于揚州時所作。它既寄寓了對朋友的思念,又向人吐露了對漂泊他鄉,寄人籬下的厭倦、苦痛的情懷。

關河令

周邦彥

【譯文】

秋天天氣反復無常,時陰時晴,天色開始變得昏暗,滿庭院一片冷清。我一個人呆呆地立在秋風中,靜靜地聽著帶有涼爽的秋聲。云色暗下來,卻沒有大雁來來往往的身影,只能聽到一聲一聲凄涼聲音。夜半深更,人們都已散去,天地間悄無聲息。屋子里,只有一盞孤燈照著空蕩蕩的屋子。我的酒意已經清醒,伴著這忽明忽暗的孤燈,一個人怎樣能度過,這漫漫的長夜熬到天亮的時候?

【賞析】

本詞抒寫人在異鄉之苦,取境典型。上片開頭兩句描繪一個多陰少晴的秋景,而且已近昏暮。這情景與旅人的苦悶迷茫的心境極為相似。景為情取,情借景觀,主體心境與客觀景物相契合,這便是常說的意境。下兩句寫獨立聽寒聲,這寒聲是否就是云深處的雁鳴,處于兩可之間。但旅人百無聊賴的神情卻表現得極為充分。下片開頭說“人去”后的寂靜。上片無人,下片忽而有人,有些突兀。此人是何人?情人,朋友,均不是,乃陌生的旅客也。人獨自在外投宿,最難耐的是寂寞,所以,盡管是陌生人,只要住在一起,便可相互搭話聊天,互相均可得到些許慰藉。但夜已深,那些人也離去,故更感到凄涼孤獨。只有孤燈映照著空屋而已。"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原來曾借酒澆愁,到深夜酒意已盡,怎以挨到天亮呢?時間越來越長,然苦越來越深,情和景同時推進。取境典型,結句直接抒情。全詞以時間為線索,章法縝密,構思嚴謹。感情步步推進,格調清峭,情味淡永。

這首小令系悲秋之作。聲瀟瀟,卻無鴻雁傳書,期盼落空,寒意逼人。寫夜深人去,惟孤燈作伴,以酒澆愁愁更愁,漫漫長夜孤苦難,李清照《聲聲慢》一詞“冷冷清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等境界,似從中看到借鑒處。

望江東

黃庭堅

譯文:

我站在江水西岸遍望江東,云煙繚繞的樹木,叢林隔斷了視線,我望不見江水東邊的親人。

我思念故鄉和親人卻只有在夢中前往親人身旁,這就再也不怕江水的阻隔了。 我在燈前寫了無數封家信,但是算起來沒有一個人能夠為我傳遞轉交他們。 我縱使想尋找到大雁把信交付給它傳遞,卻又是將到了暮秋時候,大雁要南飛了,哪里還能找到這樣的大雁呢!

賞析

此詞以純真樸實的筆調抒寫相思之情。全詞以一種相思者的口氣說來,由不能相會說起,至遙望,至夢憶,至對燈秉筆,終至傳書無由。通過一段連貫的類似獨白的敘述,用“望”、“夢”、“寫書”等幾個發人想象的細節,把一個陷入情網者的復雜心理和癡頑情態,表現得曲折盡致。

首句開門見山,交待出“江水”、“煙樹”等重重阻隔,展現一片迷蒙浩渺的藝術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對遠方親人的懷念。她極目瞭望,茫無所見:“江水”、“煙樹”、“江東路”等客觀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遙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遠樹時的失望惆悵的心境呈現出來。“望不見江東路”是這種惆悵情思的繼續。接著,作者把特定的強烈的感情深化,把滿腔的幽怨化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攔住。”夢,夢是遂愿的手段?,F實生活中無從獲得的東西,就企望夢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遙望中沉思獲得了頓悟:“只有夢來去”,這是一種復雜的情緒,霧靄迷蒙的客觀美的襯托下,這種仿佛、模糊的潛意識,渴望離別重逢,只有夢中才能自由地來去:“更不怕江攔住”,從“江水西頭隔煙樹”到“不怕江攔住”是一個回合,似乎可以沖破時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實現自己的愿望,飛到思念中的親人身邊。但這個“夢”還沒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著做。

詞的上片,寫相思者想見對方而又不得見,望不見,只好夢中相會的情景。而下片通過燈前寫信的細節,進一步細膩精微地表達主人公感情的發展。夢中相會終是空虛的,她要謀求實的交流與聯系。“燈前寫了書無數”,以傾訴對遠方親人的懷念深情,但“算沒個、人傳與”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淵。“直饒尋得雁分付”,“直饒”,宋代語言中,有“縱使”的意思。詞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寫的信無人傳遞,一轉念間,鴻雁傳書又燃燒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燈下深情的書信交與飛雁;然而又一想,縱然“尋得”傳書的飛雁,“又還是秋將暮”,雁要南飛了,因此連托雁傳書的愿望也難達到。由此可知,她寫的信是要傳送到北方去。燈下寫信這一感情細膩的刻劃,把女主人公的直覺、情緒、思想、夢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動,“寫了書”又“沒人傳”,“尋得雁”又“秋將暮”那回環曲折的描摹過程中用“算”、“直饒、還是”等表現心聲的口語化語言,把一個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畫得細致感人,魅力無窮。

鵲橋仙

七夕

范成大

翻譯:(1)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牛郎和織女在美好的七夕夜晚,相聚在一起不再耕作和織布,應該被眾神仙嫉妒他們了。 (2)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于是)姿態柔美的嫦娥整個眉頭都皺了起來,更無可奈何的是風神吹來了冷雨。 (3)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二人相逢短暫慌亂,怎如不相見的好,(因為相見)又攪擾起了別離時的憂愁心緒。 (4)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相逢時新的歡樂比不上舊有的太多的憂愁,反倒增添了新的憂愁后而離別回去了。

賞析: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起筆三句點明七夕,并以側筆渲染。“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歲華紀麗》卷三“七夕”引《風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績,就連天上的眾仙女也忌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與配角心情之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弦。下韻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寫出,筆墨從牛女宕開,筆意雋永。“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緊了蛾眉,風姨竟然興風吹雨騷騷然(風姨為青年女性風神,見《博異》)。這些仙女,都妒忌著織女呢??椗荒瓴诺靡粫?,有何可妒?則嫦娥悔恨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姨之風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不僅如此。有眾仙女之妒這一喜劇式情節,雖然引出他們悲劇性愛情。詞情營造,匠心獨運。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下片,將“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著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又只是重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詞人運筆處處不凡,但其所寫,是將神話性質進一步人間化。顯然,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人,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結筆三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之別離,相逢僅只七夕之一刻,舊愁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荷的新恨歸去。年年歲歲,七夕似乎相同??烧l知道,歲歲年年,其情其實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而已。

然而從詞人心靈之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之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亙古不改的悲劇。牛郎織女悲劇的這一深刻層面,這一可怕性質,終于在詞中告訴人們。顯然,詞中牛郎織女之悲劇,有其真實的人間生活依據,即恩愛夫妻被迫長期分居

此詞在藝術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為匪夷所思。以嫦娥風姨之相妒情節,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具匠心的。全詞辭無麗藻,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于歸平淡。范成大之詩,如其著名的田園詩,頗具泥土氣息,從這里可以印證之。

《鵲橋仙》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英文求職信及簡歷下一篇:義務維修活動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