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0課

2023-06-25

第一篇: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0課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0課教案

八年級上冊第10課五四運動

劉明月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導火線、時間、地點、口號、領導者、主力、結果及其意義?!羟楦袘B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青年表現出來的斗爭精神是極其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暨^程與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學會歸納課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愛國運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會從圖片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窠虒W重點及突破本課重點是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通過播放影片《我的1919》中國代表顧維均拒絕簽字的片段。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其實中國代表一直沒有接到北洋政府拒絕簽字的命令,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們敢于對列強說“不”呢?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窠虒W難點及突破本課難點是對五四精神的理解。五四精神屬于抽象概念,對于以直觀思維為主的學生而言,較難理解。關于“五四精神”,建議以五四愛國運動過程中愛國人士的言行表現等史料著手形成 “五四精神”的概念。最后全體同學高唱《光榮啊中國共青團》,體驗五四精神,激發愛國情感,調動學生追求進步的動力?!窠虒W方法1.提問探究法。2.材料歸納法。3.小組活動法。4.講述法、講解法。5.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裾n前導學◆資料收集1.來源于我國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的節日有哪些?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戰爭的雙方是協約國和同盟國,分別包括哪些國家。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中國進行了哪些侵略活動?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樣弘揚五四精神?◆再現歷史片段一:假如你是五四運動時期北大的青年學生,5月4日,你和同學到天安門前集會,請你站出來發表演講,動員你的同學和民眾懲罰賣國賊,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片段二:在天安門示威游行后,學生來到東郊民巷,向各國使館請愿,受到軍警的阻攔。請你站出來發表演講,歷數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強盜行為和對中國造成災難?!魟邮种谱鞣轮莆逅倪\動時期標語和條幅、旗幟。上面書寫以下文字:“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誓死力爭”、“保我主權”、“勿做五分鐘愛國心”、“爭回青島方罷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頭可斷,青島不可失”、“誅賣國賊曹汝林、章宗祥、陸宗輿”、“國民應當判決國賊的命運”、“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學唱歌曲中國共青團團歌●教學資源網五四運動紀念館http://54.china1840-1949.net.cn人民網http:///GB/tupian/31655/2801845.html南方網──社會新聞http:///item/wsjn/wsjn.htm●板書設計一.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二.五四運動的經過1.前期:中心在北京,運動主力為學生2.后期:中心在上海,運動主力為工人三.五四運動的結果1.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2.罷免了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3.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取得初步勝利四.五四運動的意義五四運動是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窠虒W過程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過節?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也有很多紀念性的節日。你們知道哪些節日是來源于我國近現代的歷史事件的嗎?(五四青年節、七一黨的生日、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為中國的青年節呢?什么是五四精神呢?讓我們通過對五四運動的學習來揭開謎底吧!講授新課一.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等組成的協約國,另一方是德國、奧匈帝國等組成的同盟國。中國在大戰中參加了哪一方?(協約國)戰爭結果是哪方取得了勝利?(協約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1919年1月(1月18日──6月28日),美、英、法、意、日等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召開所謂“和平會議”,實質上是一個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開會的目的就是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劃分勢力范圍。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因而派出了(陸征祥、顧維鈞等五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當時,許多中國人,包括一些進步的知識分子,他們對巴黎和會寄予很高的希望,他們認為通過這次會議可以使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奴役的命運。 結果怎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部電影的片段,影片的名字叫《我的1919》,這部影片記述了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的斗爭。[播放影片]中日雙方在會上辯論的焦點是什么呢?是山東問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借口對德國宣戰,出兵德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趁機竊取了山東的主權,日本認為中國已和日本簽訂二十一條,德國在山東特權應轉讓給日本,無需在會議上討論。同學們,聽了顧維鈞反駁,你們感覺怎么樣?(真是有理有據,意正言辭,痛快淋漓)參加和會的各國代表有什么反應?(與會代表的一致贊揚他,說他是一個真正剪掉辮子的中國人)可是中國的合理要求得到同意了嗎?帝國主義國家根本沒有理睬中國人民的正當要求,在和約中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各種特權,全部讓給日本。我們也是戰勝國呀,為什么還任人宰割?弱國無外交呀!同學們!當時中國的綜合國力太弱了,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實行對內鎮壓人民,對外投靠帝國主義的反動統治。美、英、法和日本其實都要控制和侵略中國。列強出賣了中國的利益,中國人民答不答應?一個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終于爆發了。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二.五四運動的經過當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回國內后,青年學生首先行動起來了!5月3日晚7時在北大召開全體學生大會,北京13個中等以上學校學生代表參加,大會提出四條辦法:

(一)聯合各界一致力爭;

(二)通電巴黎專使,堅持不在和約上簽字;

(三)通電全國各省市于5月7日國恥紀念日舉行群眾游行示威運動;

(四)定于5月4日(星期日)齊集天安門舉行學界大示威。5月4日下午1時,北京大學等十四個學校的學生三千多人紛紛來到了天安門廣場進行游行示威和演講。(下面我就一起來聽聽學生們憤怒的呼聲吧!)(學生的演講)隨后,學生們不顧反動軍警的阻攔,舉行了浩浩蕩蕩的示威游行活動,當游行隊伍來到東交民巷使館區時,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呢?(學生的演講)學生來到趙家樓胡同曹汝霖住宅。警察守衛著曹宅。學生圍住警察,向他們講道理。少數勇敢學生跳入院內,打開大門,大批學生沖進曹宅。此時,曹汝霖正在同另一個賣國賊章宗祥(駐日公使)在開會。他們以為有重兵把守,學生進不來。曹汝霖聽到學生沖進來的消息,他以最快的速度藏了起來。這地方是曹汝霖的家呀!他熟悉地形。而章宗祥就慘了,他不熟悉地形,藏起來后很快被學生發現,大家把他當成是曹汝霖了,上去就打,把他打得鼻青臉腫,倒在地上裝死。有個同學,取下客廳里掛的曹汝霖的照片來一對,原來打錯了,不是曹汝霖,就把他放了。他跑出去后看到大批示威游行的同學,心就更害怕了,找到一個雜貨店藏了起來,這次也沒藏住,又被一些同學給搜了出來,這些同學不認識他是誰,不過覺得他鬼鬼祟祟的,一看就不是個好東西,大家又把他痛打了一頓,不過最后還是讓他給逃走了。唉!學生要是知道他是章宗祥的話,我想他就完了!看到了賣國賊的豪華住所,同學們義憤填膺,一把大火燒了曹汝霖的房子,這就是有名的火燒趙家樓。這時大隊軍警趕到,逮捕學生市民32人。5月5日,為營救被捕的學生,北京學生開始罷課。李大釗、陳獨秀以及社會各界紛紛呼吁,學生愛國無罪,應該立即釋放被捕的學生。北京政府怕引起更大的風潮,5月7日被迫釋放了被捕學生。北大的同學借了三輛汽車,像迎接凱旋的英雄一樣迎接被釋放的同學,校長蔡元培也出席了歡迎儀式,大家激動得熱淚盈眶。5月9日,北洋政府以為風潮已過,下令為賣國賊曹汝霖辯護,并起訴放火的學生,追究5月4日行動的主使人。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因同情學生而被迫辭職出走。北京學生們對反動政府這種反人民的措施極其憤怒,5月19日,北京各校學生同時宣告罷課。在這個過程中,陳獨秀、李大釗等人起到了重要的領導作用。北京學生在罷課以后,一方面派代表到全國各地聯絡,商討采取一致行動,發動更大規模的斗爭;另一方面北京的學生組織演說團,在群眾中廣泛宣傳。這時各地斗爭浪潮風起云涌,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在湖南和天津等地也組織學生展開了大規模的游行示威;北京全城的街道、胡同、甚至警察局的門口到處都有學生活動。軍閥政府則采取極其野蠻無理的手段,制止學生們的各項愛國活動,大批地逮捕學生。學生沒有被軍警嚇倒,上街演講的同學們都帶著行李、用具,隨時準備坐牢,800多學生被捕入獄,監獄里關押不下這么多人,當局甚至把北大的校舍當作臨時監獄。面對學生們奮不顧身的愛國行動,北洋軍閥政府感到束手無策了。6月3日軍閥政府大肆逮捕愛國學生的消息,迅速傳到全國。首先發動罷工的是中國產業工人最集中的地區上海。從此,五四運動轉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運動的中心從北京移到上海。運動的主力,也由青年知識分子擴大到工人階級。6月3日,上海各界舉行民眾大會,號召全國罷工罷市來援助學生。6月5日,上海日本紗廠工人全體罷工,參加罷工的有兩萬人以上。接著電車工人、船塢工人、清潔工人、輪船水手,也相繼罷工。罷工工人總數前后約有

六、七萬人之多。在工人罷工、學生罷課的推動下,工商業資本家也加入了斗爭的行列,舉行罷市。上海工人階級的罷工風潮,迅速波及各地。從廣東到黑龍江,愛國運動的浪潮在二十多個省份的一百五十多個大中小城市掀起。愛國運動洶涌澎湃地發展著,一個浪頭比一個浪頭猛烈,軍閥政府眼看無法控制局勢,“自身難保”。6月7日北京政府不得不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下令撤消曹汝霖、章宗祥和陸宗輿三個賣國賊的職務。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電令中國代表,同意在和約上簽字。為此,又引發了新的一輪抗爭,全國各地發往巴黎抗議簽字的電報就達7000多份,1919年6月28日是和約簽字的一天,我們一起到和約簽字的現場去看看。(播放影片)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上簽字。其實,中國代表團一直也沒收到中國政府拒絕簽字的命令,是什么使他們沒有簽字呢?是中國人民愛國運動,使他們第一次敢在列強面前說“不”!帝國主義國家大為震動,中國揚眉吐氣。后來山東問題怎樣解決的呢,列強后來又開了華盛頓會議,把山東歸還中國。我們來歸納一下五四運動的結果。三.五四運動的結果1.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2.罷免了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3.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所提出的直接目標基本得到了實現。取得了初步勝利。下面我們來歸納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四.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五四運動的斗爭對象是誰?(北洋軍閥政府和帝國主義列強)。斗爭的結果怎樣?(取得了初步的勝利)。正如毛澤東所說:“五四運動的杰出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徹底性就體現在學生和工人們不向反動勢力低頭,堅決斗爭到底的精神。在五四運動中起先鋒帶頭作用的是什么人?(青年學生)對斗爭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的是什么人?(是中國的無產階級)他們更有組織性、紀律性、革命性,并且罷工使工商業陷于癱瘓的狀態。使北洋軍閥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從五四運動開始中國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運動的主力,中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使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為共產黨的成立作了組織上和思想上的準備。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被篆刻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了,為了弘揚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國正式宣布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學習了這一課,你們認為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學生以拳拳愛國之心發起了五四運動,他們希望中國走向獨立了進步,他們高舉新文化運動民主和科學的偉大旗幟和封建勢力展開堅決的斗爭。五四精神可以概括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五四運動的先驅李大釗這樣說過“歷史上的事件與人物,是只過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但“此一回的演行,乃永久存在”。五四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最后讓我們一起高唱《中國共青團團歌》,僅以此歌紀念那些為國家興亡呼號奔走的熱血青年。我希望同學們能早日加入中國共青團,用你們的努力譜寫無悔的青春!

第二篇: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10課《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學案 北師大版

第10課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

目標導航

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發端的主要史實,知道京師大學堂的開辦和科舉制度的廢除。了解《申報》、商務印書館的知識,了解大眾傳播媒體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2.通過學堂的開辦和科舉制的廢除,認識晚清政府艱難地邁出了近代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比較現代生活中的傳播媒體,學會縱向比較的方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3.認識中國近代后期的時代特征是宣傳科學進步,反對迷信落后。理解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 自主學習

隨堂演練

一、選擇題

1.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是( ) A.福州船政學堂 B.京師大學堂 C.北京大學 D.清華大學 2.1898年,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廢除新法,只保存了( ) A.裁撤冗員 B.廢除八股取士 C.設立工商會 D.京師大學堂 3.中國近代第一個教育法令是( ) A.《奏定學堂章程》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清政府宣布廢止科舉制的時間是( ) A.1904年 B.1905年C.1911年 D.1912年 5.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是( ) A.《申報》 B.《人民日報》 C.《光明日報》D.《參考消息》 6.中國向西方學習創辦新式學堂最早開始于( )

用心

愛心

專心 1 A.鴉片戰爭時期 B.洋務運動時期 C.戊戌變法時期D.辛亥革命時期 7.科舉考試從隋朝開始實施到清末廢止,大約經歷了( ) A.1000 年 B.1100 年 C.1200年三 D.1300年

8.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對近代教育產生深遠影響的是( ) A.創辦京師大學堂 B.洋務派創辦軍事學堂 C.頒布《奏定學堂章程》D.廢除科舉制

9.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以編印工具書著名的是( ) A.新華書店 B.商務印書館 C.古籍出版社 D.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非選擇題

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此事乃吾國數千年中莫大之舉動,言其主要,直無異古者之廢封建、開阡陌。”

一——嚴復對廢科舉的評價

(1)“廢封建、開阡陌”指什么歷史事件?該事件有什么重大意義? (2)科舉制創立于哪個朝代?結束于哪年?存在了大約多少年? (3)科舉制最終完成了歷史使命,怎樣評價它的作用? 11.列舉中國近代在文化與教育方面的變化? 活動探究

讀書看報、考試、受教育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然而,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則是需要經過長期艱難的過程。請比較現代在文化教育方面與近代的異同。 視野拓展

“廢科舉”與“興學堂”的關系

在晚清,“廢科舉”幾乎總是與“興學堂”連在一起。新教育制度的建立與初步完善是 廢科舉最直接也是最明顯的一項成果。1905年廢科舉之后,各地興辦學堂的數量和速度 都出現了一個高峰。全國的學堂在1905年僅有8277所,l906年就達到23862所,l909 年則達57119所。與之相對應,學堂學生也從l905年的不足26萬人上升到1909年的 1639641人。這種情形足以說明,“廢科舉”對于興近代學堂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答案:

第10課 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

一、選擇題

用心

愛心

專心

2 1.B 2.D 3.A 4.B 5.A 6.B 7.D 8.A 9.B

二、非選擇題

10.(1)商鞅變法。 使秦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改變,秦國實力超過其他六國。 (2)隋朝。 1905年。 l300多年。

(3)提示:從隋唐和明朝以后兩個時間為界,前一階段以積極性為主,后一階段以消極性為主。

11.①l898年,戊戌變法時期,設立京師大學堂,這是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②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國實行的學制。③1905年,清政府廢止科舉考試。④19世紀70年代,《申報》在上海創辦,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⑤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立,它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用心

愛心

專心 3

第三篇:八年級歷史北師版上冊同步測控優化訓練(第10課 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

第10課 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

5分鐘訓練 (預習類訓練,可用于課前) 1.1898年,_______頒布詔書,設立京師大學堂,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后改名為_______。

解析:今天的北京大學是名牌大學之一,預習時要注意了解其歷史淵源。它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開辦于1898年,是當時全國的最高學府,也兼具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的職能,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 答案:光緒帝 北京大學

2.科舉制最早創立于_______朝,完善于唐朝,_______朝末年被廢除。 解析:科舉制最早創立于隋朝;唐宋時期,科舉制得到了發展與改革,并確立了官學的地位;清政府于1905年宣布廢除科舉制。 答案:隋 清

3.《新華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好伙伴,它的出版機構是(

) A.人民教育出版社 B.中華書局 C.商務印書館

D.同文館

解析:近代中國出版業發展迅速,而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其以編印新式教科書、工具書和翻譯西方的學術著作為主,如《辭源》《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等工具書都出自商務印書館。 答案:C

10分鐘訓練 (強化類訓練,可用于課中) 1.設立京師大學堂是(

)

A.洋務運動的成果B.戊戌變法的成果 C.辛亥革命的成果D.新文化運動的成果

解析:京師大學堂設立于1898年,據此可排除A、C、D三項,因為洋務運動的起止時間是19世紀60~90年代;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時間上都不符。

答案:B 2.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實行新學制是在(

) A.1902年B.1903年 C.1904年D.1905年

解析: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國實行的學制。 答案:C 3.中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是(

) A.京師大學堂 B.京師同文館 C.總理衙門

D.北京大學

解析:總理衙門是清政府于1861年成立的專門負責處理外交、通商、海防等事務的部門。京師同文館是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時間不符,故也排除。京師大學堂成立于1898年,是在戊戌變法期間,由光緒帝頒布詔書設立的,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故A項符合題意。 答案:A 4.科舉制度被廢除是在(

) A.隋朝B.唐朝 C.明朝D.清末

解析:科舉制度創立于隋朝,廢除于清末,在中國歷時1300多年。 答案:D 5.以編印新式教科書、工具書和翻譯介紹西方的學術著作為主的近代出版機構是(

) A.商務印書館 B.中華書局 C.知新書店

D.世界書局

解析:1897年成立于上海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它以編印新式教科書、工具書和翻譯介紹西方的學術著作為主,故A項正確。中華書局是與商務印書館齊名的出版機構,出版發行了大量的書籍、雜志等;知新書店以經營各類圖書為主;世界書局是僅次于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的出版機構,成立于1921年。 答案:A 6.識讀右圖,完成:

(1)右圖中的《申報》是1872年由英國人在_______創辦的。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_______報紙。

(2)該報紙緊密結合_______,報道大量的社會_______,內容豐富,辦報形式大都為后來的報紙所繼承,是中國_______媒體的先驅。

解析:此題考查識圖分析及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解答時根據圖片及問題中的《申報》這一關鍵信息,結合教材中《申報》的創辦地點、內容及作用來回答。 答案:(1)上海 商業性

(2)社會生活 新聞 大眾傳播

快樂時光

爸爸與兒子

一個小孩問他父親:“爸爸總是比兒子知道的多嗎?” “是的。”父親答道。“誰發明了蒸汽機?”孩子接著問。 “詹姆士·瓦特。”

“那為什么瓦特的父親沒有發明蒸汽機呢?”孩子問。

30分鐘訓練 (鞏固類訓練,可用于課后) 1.1998年,北京大學舉行了一百周年校慶,它在創辦之時稱為(

) A.京師同文館B.北京師范大學 C.京師大學堂D.福建船政學堂

解析:1898年,光緒帝發布上諭,開辦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稱北京大學。故C項正確。

答案:C 2.科舉考試從隋朝開始實施到清末廢止,大約經歷了(

) A.1000多年B.1100多年C.1200多年D.1300多年

解析:隋朝建立于581年,隋朝建立后實行科舉考試,而清朝于1905年宣布廢除科舉考試。掌握這兩個時間,就能推算出科舉考試存在的大概時間。 答案:D 3.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是(

) A.《萬國公報》B.《申報》 C.《字林西報》D.《時務報》 解析:1872年創刊于上海的《申報》,最初是由英國商人美查創辦的,它保存了大量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史料,被稱為“近代史的百科全書”,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 答案:B 4.商務印書館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它最早創辦于(

) A.北京B.上海C.天津D.廣州

解析:商務印書館最早創辦于上海。上海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又屬于通商口岸,使其成為近代中國物質文明的搖籃。近代史上與上海相關的事件很多,學習時注意歸納記憶。 答案:B 5.高三學生徐玉立志報考與右圖有著歷史淵源的中國名校,她要報考的名牌大學的前身是(

)

A.福州船政學堂 B.長沙時務學堂 C.西湖書院

D.京師大學堂

解析: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期間創辦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后改為北京大學,故D項正確。 答案:D 6.閱讀下列材料:

“凡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中外交涉之要務,商賈貿易之利弊,與夫一切可驚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聽聞者,靡不畢載,務求其真實無妄,使觀者明白易曉,不為浮夸之樣,不述荒唐之誤,庶幾留心時務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謀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聞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申報》創刊詞 請完成:

根據上述材料,想一想《申報》登載的內容都有哪些?其編輯特點是什么?

解析:此題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考查了對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解答時必須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聯系《申報》的相關內容作答。不必拘泥于答案,只要意思相同即可。 參考答案:內容:國家的政治大事、風俗變遷和中外交往,還有商業、貿易和一切可驚可喜的事情等。編輯特點:內容豐富;新聞量大,范圍廣,真實可信,通俗易懂;能夠讓讀者在閱讀新聞的同時增長見識,吸取經驗。 7.閱讀下列材料:

1888年3月4日,《申報》發表文章指出:“今取士以詩賦時文„„是驅天下之人才,

囿其心思才力,而置之于無用之地者也。故今之所謂士者,實游民之一也。為士者愈多,則天下愈壞。” 請完成:

(1)上述材料批評了我國的哪一制度?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中所批評的這一制度是在何時被廢除的?它的廢除有什么歷史意義?

解析:此題在考查基礎知識識記能力的同時,也考查對材料的閱讀理解能力。解答時需結合科舉制度廢除的原因、時間及廢除的歷史意義來回答。 參考答案:(1)制度:科舉制度。弊端:考試內容不實用;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才智;錄取程序也不利于選拔才俊。

(2)1905年廢除。意義:它的廢除,斷絕了人們對科舉功名的追求,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8.有人說大眾傳媒是一柄“雙刃劍”,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解析:此題旨在考查運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解答時應結合大眾傳媒在社會上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來分析。

參考答案:同意。原因:當傳播的內容健康、積極向上時,大眾傳媒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從而“開卷有益”;當傳播的內容反動消極時,大眾傳媒則沒有任何積極作用,反而有害。

第四篇: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10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教案 岳麓版

第10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兩個凡是” 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1978年底中央工作會議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定 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改革開放總方針的提出 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形成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傾建設新時期的到來

①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所學內容,培養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趨勢的能力。

②通過“‘兩個凡是’錯在什么地方”的討論,培養學生個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品質。 ③通過訪談前輩的活動,加深對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所學內容,培養從宏觀把握歷史發展趨勢的能力。

(2)通過“兩個凡是”錯在什么地的方的討論,培養學生個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品質。 (3)通過訪談前輩的活動,加深對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運用“讀、講、議、行”四步教學法,讓學生理解所涉及的理論問題,認識真理標準討論和鄧小平講話的深遠意義。

(2)從思想路線、工作重心、總方針、領導核心四個方面認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由“文革”**到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偉大轉折。

(3)學習用哲學和經濟學的觀點去理解歷史內容的方法,學習比較思維的方法,學習從歷史史實歸納歷史特征的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知以鄧小平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勇于糾正錯誤的偉大胸懷和敢于創新的開拓精神。 (2)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途徑。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十一屆三中全會。 難點: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上兩節課,我們學習了“文化大革命”的有關內容。“文化大革命”哪一年開始?哪一年結束?在學生回答后指出:“文化大革命”的10年是**和災難的10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歷史出現了重大的轉折,邁入了一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預學】 學生自主學習

一、真理標準討論

1、背景:粉碎“四人幫”后,百廢待興,人們要求平反 ,糾正“ ”的錯誤。黨中央領導人提出“ ”的方針,繼續堅持“左”的錯誤。

2、鄧小平復出后,支持關于 問題的討論,強調“ 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

3、意義:這次討論打破了長期以來的 和 的束縛,形成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實現中國共產黨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中鄧小平作的《 ;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實際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時間: 12月底;(2)地點:北就;(3)內容:重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 ;停止使用“ ”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 上來的戰爭略決策;提出了 總方針;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 領導集體。(4)意義:這次會議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以來“ ”傾錯誤的束縛,標志著我國 新時期。 【探究】

方法:小組討論解決預學中的疑難點,教師下組指導。 【精導】

一、真理標準討論

1、關于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背景是什么?

2、關于真理標準討論的目的和實質是什么?

3、“兩個凡是”錯在什么地方?

4、關于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意義是什么?

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簡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

2、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重大轉折?

3、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什么內在聯系?

【提升】

“文化大革命”期間,國家主席劉少奇被當作“黨內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的總頭目和全國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被“永遠開除出黨,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并且被迫害致死。請你想一想:這一冤假錯案給我們最深刻的歷史啟示是什么?要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應該怎樣做? 課堂小結

提問一:“文革”剛剛結束時,當時黨中央的主要領導人繼續堅持“左”的錯誤,表現在哪個方面?

提問二:鄧小平是怎樣批“兩個凡是”的?真理標準討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個運動有何意義?

提問三: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作為一個以什么為題目的重要講話?這個講話的意義如何?

提問四: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什么時候召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意義如何? 教學反思:

第五篇:岳麓版歷史教案八年級上冊4 第15課

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

[課標內容] (1)簡述九一八事跡的史實,知道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2)了解西安事變的概況,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分析討論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和解決過程等問題,學生培養在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

(2)思考討論“九一八”事變后,張學良奉命將東北軍撤至關內;1936年,張學良對蔣介石實行兵諫,要求聯共抗日。為什么會發生這一變化,從而學會客觀地認識歷史人物。

二、過程與方法 感知九一八事就業兵團日本侵華的史實和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其嚴重后果,理解抗日救亡運動興起、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以及為什么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學會運用歷史眼光分析歷史事實的方法和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了解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和華北事變,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

(2)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反映了中華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榮傳統,當代青少年應以先輩們為榜樣,樹立為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西安事變。 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與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九一八事變

1、九一八事變

2、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東北三省的淪陷

3、偽滿洲國的成立

二、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

1、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原因——民族危機加深 (1)一二八事變 (2)華北事變

2、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表現 (1)東北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2)一二九運動 (3)社會各界支援抗戰

三、西安事變

1、西安事變爆發的原因

2、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4、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第16課

全民族的抗戰

[教學目標]

1、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知道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

2、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3、講述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等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4、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樹立把祖國建設強大以免遭外族侵略的歷史責任感。

[重點和難點]

1、重點:南京大屠殺、百團大戰。

2、難點:理解“盧溝橋事變后的抗戰是全民族的抗戰”,是本課的難點。

[課前引導]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是怎樣一步一步加緊侵略中國的?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為滅亡中國,1937年7月,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也隨之開始了全面民族抗戰。

導入新課

一、七七事變(板書)

1、七七事變(板書)

教師提示:事變爆發前,日軍控制了北平的北面、南面和東面,盧溝橋成了北平通往南方和其它地區的惟一通道。日軍占領了盧溝橋,北平將成為一座孤城。辦要中國軍隊一反擊,日軍就有了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借口。

引導學生閱讀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和第29軍英勇抗戰的事跡。

提問: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的標志,同時也是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的事件是什么?(盧溝橋事變)

2、八一三事變(板書)

學生閱讀本節內容。 提問:八一三事變后,國民政府組織的淞瀘會戰粉碎了日軍的什么“狂妄計劃”?(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引導學生歸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怎樣形成的?”

(1)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2)七七事變后,中共發表通電,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

(3)七七事變后,蔣介石在廬山表示“準備應戰”。

(4)國民黨正式接受中共關于國共合作抗日的主張,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

(5)1937年9月,國民黨正式發表國共合作宣言。這表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戰。

二、南京大屠殺(板書)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

師生互動。

討論:你了解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后有什么感想?對于日本戰后幾任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和日本最近的教科書事件你有什么看法?

學生自由發言后,教師強調:南京大屠殺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兇殘本質,中國人民應該永遠記住這一筆血債。對于當前日本右翼勢力企圖否定歷史事實的行為,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

三、血戰臺兒莊(板書)

1、血戰臺兒莊(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明確以下重點內容:指揮——李宗仁;時間——1938年春;戰果——殲敵1萬多人;意義——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最大的勝利。

2、國民黨正面戰場的繼續抗戰(板書)

提問: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國民黨組織了哪些大的軍事行動?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歸納:(1)在棗宜戰役中,中國軍隊奮起抗擊,一度擊退日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壯烈犧牲。(2)三次長沙會戰,重創日軍,迫使日軍北撤。(3)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痛擊日軍。

四、百團大戰(板書)

1、背景

百團大戰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動的呢?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教師指出: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軍加緊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

2、經過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和地圖介紹百團大戰的簡況:發動時間——1940年秋;指揮——彭德懷;規模——八路軍105個團約20萬人;進攻重點——華北日軍交通線和據點。

3、意義 讓學生飽含激情地朗讀有關百團大戰歷史意義的課文。

[小結]

1、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戰。

2、南大屠殺:中國軍民被屠殺30萬人以上。

3、正面戰場:臺兒莊戰役——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最大的勝利。

4、敵后戰場:百團大戰——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第17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

2、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重點和難點]

1、重點: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及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

2、難點:理解分析“七大”召開的歷史意義經及探討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是本課的難點。

導入新課

一、中國軍隊開始局部反攻(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本節課文。

1、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進行局部反攻(1944——1945年春)

2、國民黨正面戰場局部反攻的起點——湘西會戰(1946年4月)

二、中共“七大”召開(板書)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積極探討:

(1)中共“七大”召開的時間、地點及背景是什么?(2)你能歸納并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嗎?

(3)中共“七大”的召開有何偉大的歷史意義?

<板書>

1、時間、地點:1945年,延安。

2、主要內容:(1)制定黨的政治路線;(2)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3)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

3、歷史意義

三、抗日戰爭的勝利(板書)

1、抗戰前的國際國內形勢(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要求學生從兩個方面歸納:

(1)國際:一是盟軍對日反攻,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二是蘇聯對日宣戰。

(2)國內:一是毛澤東發表《對日寇最后一戰》,人民全面反攻;二是蔣介石命令國民黨軍隊向日占區推進。

2、日本無條件投降(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觀看圖片及課內“史海拾貝”,增強學生的感知認識,增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升華愛國主義情感。

四、臺灣回歸和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板書)

1、臺灣回歸(1945年10月25日)

提問: (1)臺灣被殖民統治了多少年?何時回歸祖國?(2)你是如何看待臺灣回歸這一歷史事件的?

2、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組織學生探討:

(1)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進行過哪幾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戰爭?結果如何?(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果中國都失敗了,并與侵略者簽訂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

(2)抗日戰爭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原因有哪些?

[小結] 1944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得大進展后,中國軍民的局部反攻也取得了重大勝利。

及時召開的中共“七大”為奪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戰后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擊下,特別是中國人民的英勇反擊下,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二oo四年安全工作總結下一篇:第14課教案歷史八年級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