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俄語1教師用書pdf

2023-07-01

第一篇:大學俄語1教師用書pdf

高中政治 《經濟與生活》教師用書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與生活》教師用書

一、教材的基本理念

1.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統一起來

高中思想政治課,既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習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學科知識,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注重在學科知識的學習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知識教育要服從于、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政治素質基礎?!端枷胝?·經濟生活》就是按照這一基本指導思想進行編寫的。這也是本教材編寫指導委員會嚴格把關的首要方面。

同時,思想政治課教材是時代的產物。我們力求在教材中體現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特點,使新教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具體來說,教材的編寫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試行)》為基礎和指南,在編寫中體現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全面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

2.針對高中學生成長階段的特點,遵循高中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循循善誘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與初中學生相比較,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趨于成熟,知識積累量增多,社會接觸面擴大,社會交往更加頻繁,思想意識日趨活躍,思維能力明顯提高。高中學生處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定階段:一方面,他們不愿意被動地接受他人的或既定的觀點;另一方面,他們自身又難以完全獨立地、全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觀點,其思想活動和品德形成具有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可塑性的特點。新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高中學生成長階段的特點,在結構安排、觀點闡述和材料選擇上始終體現循循善誘,以求學生心悅誠服,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幫助學生認同正確的價值觀,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們希望通過新教材的教與學,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以新的課程觀、教材觀和學生觀來統領教材的編寫

根據現代教育理念,課程的功能正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而且要綜合形成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各種能力;教材從主要表達知識的“倉庫”變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資源、工具和指南,成為學生學會學習的載體。與此相適應,要確立新的學生觀,即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知識的建構主體。有鑒于此,我們認為,優秀的教材不僅是知識、信息的載體,更是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積極開展活動的工具,是激發學生不斷進行探究的平臺。因此,新教材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人文素養。

4.構建以經濟生活為基礎,以經濟學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突出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

新教材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經濟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現實經濟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課程模塊的設置既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又依托經濟學學科知識,體現了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選擇、組織和發展的過程。

新教材力求在引導學生認識經濟生活、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活動中,感受到經濟生活領域應用學科知識、進行理性思考的意義和價值,從而產生自覺地、主動地學習的內在需要。同時,新教材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氣氛中受到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熏陶,學會交流、分享與合作。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依據新教材編寫的基本理念,《經濟生活》在編寫上具有以下特點。 1.新教材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鮮明地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是培養高中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文本

新教材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為準則,著眼于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圍繞我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一主線,對處于成長過程中的高中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法制教育、市場道德教育和相關政策教育,使學生真切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切實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首先,新教材自始至終堅持鮮明的政治導向,將鮮明的政治導向與嚴謹的科學性有機地統一起來。進入新世紀,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全新的環境:在經濟生活領域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商品貨幣關系普遍形成,消費方式、消費行為多姿多彩,就業、創業方式多種多樣,多種分配方式逐步確立,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等等。這些新情況和新變化,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課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督洕睢纷鳛榕囵B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向導,鮮明地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為學生提供基本的價值標準,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習。因此,《經濟生活》在觀點、內容的確定和材料的選取上,盡力尋求經濟學學科知識與思想教育價值的交會點,注重“把最有價值的知識編進教材”,也就是將經濟學學科知識中最具有思想教育價值的內容選入教材,使教材成為培養高中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文本。例如,第一單元在讓學生認識商品、貨幣、價格和消費等常見的經濟現象時,著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正確的消費觀;第二單元在介紹企業和勞動者的相關知識時,強調勞動的重要和自主創業意識、進取精神的培養。

其次,堅持以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統領新教材的編寫,使教材突出地反映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反映黨在新時期的奮斗目標和任務,讓學生懂得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前途是分不開的,要立足現在,把握未來,了解我國未來20年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明確自己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所肩負的使命和應盡的責任。例如,第四單元專門設有“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一課,集中體現了十六大、十七大的基本精神,簡要介紹了我國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發展基礎、經濟目標和戰略重點;第二單元在介紹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時,展現了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局面。

再次,新教材引領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體現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確引導,而且還體現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體現思想教育內容的生成性,讓學生在感悟和體驗中實現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自主建構。

2.教材構建了以經濟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知識體系,符合高中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形成規

《經濟生活》的教材內容,以高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經濟生活為基礎,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在充分考慮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與學生生活體驗、社會實踐關系的基礎上,選取高中學生關心的經濟生活和經濟問題為教材內容。在教材編排上,我們注重用

有意義的典型材料來呈現問題,提供問題發生的情境和分析問題的思路,使學科知識內容的呈現與活動設計融為一體,幫助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建構知識,以求達到“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的境界?!督洕睢返拿恳徽n都設計了若干真實情景來呈現問題,提供學生探究的平臺和路徑,由此引出相應的觀點,并引起學生的思維碰撞,激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例如,在說明“影響價格的因素”時,教材列舉了日常生活中價格變化的多個鏡頭,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然后引出相關的知識點。

新教材把大量貼近學生生活、反映我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建設新成果的素材加以典型化,把經濟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經濟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了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有機結合的教材知識結構。

3.教材設計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平臺

新教材的設計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教材既充分反映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本課程的基本內容,又通過每一課文中的“名詞點擊”、“相關鏈接”和“專家點評”等欄目,以及教材的“探究”活動、每一單元的“綜合探究”模塊,在學習內容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一個拓展、延伸的平臺,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原理與基本知識的前提下進一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深入思考。這就使得課程教學內容具有較大的開放度,是以往教材所不能比的。第二,呈現方式的開放性。教材選用富有情節的實例或鏡頭等作為話題呈現問題,營造和創設解決問題的各種情境,并配以解決問題所必備的相關知識,以促進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化知識。因此,現在的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調動教師、學生的力量共同參與,有的還要利用家長、學校直至社會的力量才能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4.教材的呈現方式有利于深化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更符合青少年的認知規律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經濟生活》在教材呈現方式上、教學容量的分布上,作出有利于教學的安排。全書分為四個單元,每一單元分為二~三課。單元前面有“單元導語”,簡要概括本單元的基本知識和思想教育點;每課的前面有引言,說明本課的基本要點。每課安排2框,每框安排1課時的容量。另外,每一單元的“綜合探究”要用1課時,共計4課時。本教材的總學時為26節,剩余課時作為活動機動課。

考慮到教材應該有利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探究興趣的發揮,考慮到各部分內容的特殊性,教材在每一課的呈現方式上并不強調完全統一,而是從實際出發,研究本部分的特色,發揮各自的特長。

5.教材的語言文字簡明樸實、新穎活潑,課文圖文并茂,版式設計與裝幀風格獨特,較好地體現了教材的主題和內容

新教材的語言簡明、樸實、活潑,但內容豐富,含義深刻,深入淺出。同時,課文配以豐富的數字、圖表、圖片和漫畫烘托主題,將重要的知識點盡可能以直觀明了的形式展現出來,充分反映我國各地經濟建設欣欣向榮的景象,以便于學生觀賞、閱讀、理解和把握。例如,教材說明生產決定消費的漫畫、區別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漫畫、同富不同路的漫畫、表現生產全球化的“探究”等,都是作者和美編獨具匠心的共同創作的成果。

三、教材的設計思路

1.教材體系的構建邏輯

全書共分“生活與消費”、“生產、勞動與經營”、“收入與分配”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四個單元?;镜倪壿嬳樞蚴牵簭南M切入經濟生活,回答“生產什么”,然后分析生產、分配,依次回答“如何生產”、“為誰生產”問題,進而從經濟體制、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國際經濟環境與發展趨勢等方面,集中介紹我國經濟活動的基本背景和舞臺。全書的基本邏輯結構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在一個面向全球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舞臺上,從事“生產什么、怎樣生產、為誰生產”等經濟活動,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們可以用下面一個簡單的圖示表示這個教材的基本邏輯線索。

2.教材的思想政治觀點

教材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 認識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各項工作都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 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分配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 ○ 理解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 珍惜誠信的價值,增強法律意識,培養進取精神和開放的胸懷。 ○ 樹立科學發展觀。 3.教材的相關知識

教材的主要知識有:貨幣的本質、基本職能及常見的信用工具;商品價格;消費心理、消費行為和觀念;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司經營,就業與創業方式;銀行存款;商業保險、債券、股票;利潤、利息、股息;我國的分配制度;財政與稅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科學發展觀;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的目標;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等等。

教材設計力求以育人為本,以市場經濟生活知識來支撐,突出思想政治觀點教育;力求淡化對相關學科知識的概念化、標準化的識記和理解要求,尋求在活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

一、本單元的地位

“生產什么、怎樣生產、為誰生產”是任何社會都必須解決的三個最基本的經濟問題,《經濟生活》的基本內容就體現在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解決中。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能夠取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關鍵的一條就是認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也是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為了激發學生對經濟學的學習興趣以及關注、參與經濟生活的興趣,教材從消費切入經濟生活和經濟學理論,因為消費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經濟現象,消費者是中學生參與經濟生活最主要的身份。從消費切入充分體現了教材落實“三貼近”原則。教材圍繞著消費主題,實際上回答了一個經濟學的基本問題:生產什么──生產人民群眾需要的產品,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教材圍繞消費生活中常見的商品、貨幣、價格現象,引

導學生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初步掌握馬克思主義商品理論、貨幣理論、價格理論以及勞動價值論,幫助學生樹立勞動創造產品、勞動創造價值等觀念,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本單元是全書的基礎,掌握本單元的基本理論是學生學習其他經濟學理論的基礎,可以為學生參與經濟生活、正確認識經濟現象提供有效的理論武器。

二、本單元的內容結構

第一單元從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消費現象出發,引領學生走入經濟生活與經濟學理論世界。在市場經濟社會進行消費,一是離不開貨幣這個交換媒介,二是必須對商品的價格有所了解。這是消費者進行消費不可缺少的兩個基本條件。有了貨幣,了解了價格,自然才可以消費。正是基于這個生活體驗,教材的第一單元,首先領著學生去了解商品貨幣理論,然后了解價格價值理論,最后去了解與消費有關的知識。因此,本單元設計為三課: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第二課──多變的價格,第三課──多彩的消費。在這個單元里,具體內容的展開也是由近及遠、由表及里。

在第一課闡述商品貨幣理論時,教材從學生身邊熟悉的各種商品入手,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商品,思考商品的基本屬性。由購買商品離不開貨幣,逐步引導學生思考貨幣究竟是怎么產生的,然后層層揭開貨幣身上的神秘面紗,引導學生去發現貨幣的本質,認識貨幣的基本職能,了解現代貨幣的發展狀況與趨勢。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深入認識貨幣的本質及職能,理性地對待貨幣,克服拜金主義傾向。

在第二課闡述價格價值理論時,教材從生活中人人皆知的同一商品在不同時候、不同地區的價格不同,引導學生思考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響價格的變動與差異。教材借助各種典型的生活場景,歸納出各種具體的影響價格的因素。接著,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具體的因素到底是如何影響價格的,或者說,它們是通過什么渠道影響價格的,從而得出一個結論:這些具體的因素都是通過改變商品的供給或需求,才對商品的價格產生了影響,即供求影響價格。在認識價格為什么會波動以后,教材進一步領著學生思考:為什么商品價格的波動不是任意的,從而使學生意識到,有一個更加根本的因素在制約著價格波動,這就是價值決定價格,然后再深入思考價值又是由什么東西來決定的。有了這些知識作鋪墊,教材順理成章地推出了價值規律。最后,教材集中探討價格變動對生活及生產的影響,幫助學生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能力。通過學習這些理論,可以為學生認識市場經濟中的各種經濟現象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有助于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

在第三課,教材由各種消費現象出發,引導學生思考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響我們的消費水平;同樣是由各種消費現象出發,引導學生對形形色色的消費現象從不同角度進行歸類、總結,進而深入思考消費結構變化的規律。在學生對形形色色的消費行為有所了解以后,教材進一步發掘在背后支配消費行為的主要心理,在對各種主要的消費心理與行為進行科學點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學習以上內容,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進行科學、合理的消費。

本單元綜合探究的主題是“正確對待金錢”,它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金錢觀教育,也是發展學生能力、幫助學生合作探究的平臺。

總結起來,第一單元的邏輯脈絡是:消費的兩個基本條件(消費離不開貨幣媒介,消費必須了解商品價格)──影響消費水平與結構的因素、支配消費行為的心理──正確的消費觀──正確的金錢觀。

正如我們教材的前言與課程標準所說的,學習這門課程的基本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獲得參與現代經濟生活的必要知識和技能?,F代經濟生活是非常復雜的,每個人在復雜的經濟生活中必然要扮演、承擔不同的角色。所以,要準確把握每個單元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就必須首先了解在不同的經濟生活中,人們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或者說,人們是以何種身份參與經濟生活的。身份與角色明確了,教育就會有的放矢。

在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中,人們是以消費者的身份參與經濟生活的。教材在這個單元設計安排的學習內容,是希望達到以下基本目標:從知識方面看,對馬克思主義的商品貨幣理論、價格價值理論以及消費理論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從能力方面看,知道作為一個消費者應該怎樣合理花錢;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看,知道怎樣正確對待金錢,學會理性面對消費觀念的變化,形成合乎時代要求的理性的消費觀念。

附單元結構圖表

三、教育教學目標

(一)教育教學目標要點 1.知識目標

○ 知道商品的含義。

○ 了解由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媒介交換的必然性。 ○ 知道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基本屬性。 ○ 理解貨幣的本質。

○ 理解貨幣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 了解價格的含義。

○ 知道貨幣還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

○ 理解紙幣的含義及其優點。

○ 知道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 了解兩種結算方式。 ○ 了解信用卡的優點。 ○ 知道兩種支票的用途。 ○ 懂得外匯的含義。 ○ 理解匯率的變化。

○ 了解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

2.能力目標

○ 透過現象認識商品、貨幣的本質的能力。 ○ 歷史地看待貨幣產生和發展的能力。

○ 認識商品──貨幣──貨幣職能的邏輯思維能力。 ○ 綜合認識貨幣職能的能力。

○ 正確判斷、識別有關商品和貨幣的經濟現象的能力。 ○ 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實踐能力。

○ 聯系人們對貨幣的不同看法,從貨幣的本質和基本職能等角度,說明應當如何對待金錢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強平等意識。

○ 在了解貨幣作用的基礎上,增強努力發展生產、增加財富的情感。 ○ 培養作為商品生產者為用戶著想的利他意識。 ○ 增強愛護人民幣的情感和辨別假鈔的意識。

○ 憎惡制造假幣、擾亂金融秩序等違法行為,增強法治意識。

○ 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商品貨幣觀念,認識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二)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課程標準對本課的基本要求如下:解析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職能;解釋常見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意義。

四、教學內容分析

(一)內容結構分析 1.總體邏輯結構

此次課程改革,強調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作為在校學生,參與社會經濟生活的最基本身份是消費者。因此,教材的第一單元講“生活與消費”。消費必然涉及商品和貨幣,因而第一課“神奇的貨幣”介紹有關商品和貨幣的一般知識,旨在幫助學生從最熟悉的生活消費現象入手,逐步把握商品、貨幣、價格、信用工具和外匯等常見的經濟知識。

本課的邏輯結構是:由商品引出貨幣──由貨幣的起源、本質,到貨幣的職能──由金屬貨幣到紙幣──由紙幣到信用工具──由中國貨幣到外匯。

根據課程標準,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兩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與“信用工具和外匯”。

2.第一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本框下設三目,分別講述貨幣的本質、基本職能和紙幣。 第一目:貨幣的本質。

貨幣與商品緊密聯系在一起,講貨幣就不能不涉及商品。教材以一個探究活動切入,引出商品,讓學生探究商品的基本特征。然后,教材講了四層意思。

其一,商品的含義。從上一探究活動,學生可以了解到商品是人類勞動生產出來的。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商品的定義──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概念是經濟學的基本概念,有必要讓學生了解和把握。對于商品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變異幫助學生認識清楚。

其二,貨幣的產生。人們要在市場上得到商品,就得用貨幣去買,這就自然地引出貨幣。然而,在歷史上,貨幣并不是與商品同時產生的,而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教材為了說明貨幣產生的必然性,從物物交換的困難講起,進而闡明貨幣的產生。

教材為了幫助學生體會物物交換的困難,自己動手去尋找解決這一難題的辦法,特意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具體場景中思考和感悟,進而領會教材關于貨幣產生的觀點。

其三,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基本屬性,也是經濟學上的重要概念。所謂商品的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所謂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任何商品都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由于本次課程改革淡化學科體系,要求減少對概念的背誦記憶,所以教材沒有從理論上對此加以闡述,而是力求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體悟出商品的這兩個基本屬性。

教材為什么要在這里點出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問題呢?這是因為,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總要找出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數量上的依據。商品的使用價值是不同質的東西,不同的使用價值無法進行比較,這就必然涉及價值問題。商品也好、貨幣也好,都有個價值問題,都會涉及價值的比較,所以,有必要在這里點出價值和使用價值問題。

在以往的教材中,會在這里涉及諸如“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以及“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等一系列內容。本著減輕學生負擔的原則,對于這些內容,教材予以舍棄,不作為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也不必為學生進行講解。教材只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使用價值、什么是價值、二者是商品的基本屬性即可。

其四,貨幣的本質。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上,充當過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很多。教材為了給學生以感性認識,以貝殼的圖示加以印證。在這部分內容中,教材主要講了三個要點:一是貴金屬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原因──具有體積小、價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損、便于保存和攜帶等特點;二是貨幣的定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三是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教材上講的這三點,應該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此外無需擴展,以防止加重學生的負擔。

貨幣的起源和本質,是對學生進行正確金錢觀教育的重要理論依據,是批判拜金主義的理論依據。講解這部分內容,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金錢觀教育、反對拜金主義的思想教育。

作為教師,對貨幣本質這一內容的把握應該比學生更為深刻,需要明確這樣幾個問題。

一是等價物的含義。在商品的交換關系中,一種商品充當表現其他商品價值的材料并和它相交換,我們就說這種商品是等價物。例如,一臺電腦=兩臺電視機,兩臺電視機與一臺電腦等價,電視機就是電腦的等價物。

二是一般等價物的含義。這里所講的“一般”,指它在當時市場上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換,可以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也就是說,這種商品在該市場能夠被大家普遍接受。例如,在我國商周時代曾以貝殼作為一般等價物,在隋唐時期以布帛作為一般等價物;古希臘、羅馬曾以牛作為一般等價物;太平洋上的雅普島以大石頭作為一般等價物。

三是貨幣與一般等價物的關系。在許多金融學教科書上,一般等價物與貨幣是等價的,實物充當一般等價物,叫實物貨幣。與以上看法不同,我們的教材依據的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說法,即只有當貴金屬金銀等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時,才標志著貨幣的出現。

金銀為什么能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呢?因為它們有以下幾個特征:密度大、體積小;價值大,用較少的物品能進行較大量的交換;易于分割,給交換帶來方便;不易磨損,即使分割之后也不會減少價值;便于保存,不會因為保存時間長而變質或者使價值發生變化;便于攜帶,能在較大的范圍內進行交易。實物一般等價物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金銀充當一般等價物則顯示出了極大的優勢。

可見,金銀充當貨幣材料,不是某個先賢或聰明的皇帝選擇的結果,而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經濟的發展,貨幣的材料還會發生變化,其變化的依據,依然是貨幣材料需要具備的基本特征。

第二目:貨幣的基本職能。

貨幣必然出現,是因為它有用、承擔著特定的職能。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與生俱來的兩個基本職能。本目圍繞這個問題,講了四個方面。

第一,貨幣職能概說。一是貨幣職能的含義,即其在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二是貨幣有此職能,根源在于貨幣的本質;三是點出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對于第一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一帶而過;對于第二點,教師應該給學生講解清楚,因為后續教學內容中會經常用到這一知識點;第三點是后續內容詳加闡述的重點。

第二,價值尺度職能。教材先從學生身邊的、常見的現象出發,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讓學生思考這一問題,探討其體現貨幣的什么職能。然后,教材講了四個要點。

一是什么是價值尺度職能──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二是貨幣的計量單位──如人民幣的“元”、英鎊的“鎊”等;三是價格的含義──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即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四是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的一個特點──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對于上述第

一、

二、四點,應該讓學生了解。對于第三點即價格,因為后續教學內容常常用到,又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至于貨幣為什么具有價值尺度職能,教師在課堂上不需要講授。

第三,流通手段職能。教材首先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讓學生分析和感悟,旨在引出流通手段職能問題。然后,教材講了四層意思。

一是流通手段的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這一點要讓學生有所了解。

二是商品流通的含義──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其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商品流通是相對于物物交換(其公式是“商品—商品”)而言的,體現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后商品交換呈現的新特點。這一點并不難理解,也不是教學重點。

三是生產者如何實現“驚險的跳躍”。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由商品到貨幣的變化是重要而困難的,馬克思對此有精彩的論述。教材援引馬克思的論述作為探究活動的素材,讓學生探究思考,然后提出商品生產者實現這一跳躍的要求──要為購買者著想,生產適銷對路、質量上乘的商品。這一點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有人認為,市場經濟以利益為驅動力,人們都追求自己或者本單位的利益,這與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不相容。這種觀點是對市場經濟的一種誤解。獲利是商品生產者的直接目的,但商品生產者只有把商品賣出去才能獲利,而要把商品賣出去,就必須為購買者著想。也就是說,市場經濟內在地包含著利他的因素,與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是相容的。如果生產者不講道德,不為他人著想,商品就賣不出去,最終會被市場淘汰。講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注意挖掘思想教育因素,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是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必須用現實的貨幣。這一點是相對于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只需觀念上的貨幣而言的。在商品流通中,賣出商品獲得貨幣、用貨幣購買商品,都必須用實實在在的貨幣,而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即誰也不會同意別人用空話換走自己的商品。當然,這里的“現實”,是從客觀、真實的意義上講的,是實在的貨幣,并不僅僅指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即使當時未付錢,以后支付的貨幣仍然是現實的貨幣。

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會涉及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問題??紤]到要減輕學生的負擔,教材將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及計算公式,以專家點評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是對相關教學內容的延伸,并不對全體學生作要求,只供學有余力的學生理解這一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不必對此問題深入講解,也不要求學生掌握,可以靈活處理。

第四,貨幣的其他職能。在本目的最后,教材還指出了貨幣具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職能。然后用相關鏈接的方式對這三種職能作了簡要解釋。在教學中,教師只要求學生知道貨幣還有這三種職能即可,不必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般來說,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應該是足值的金屬貨幣。這是因為,從貨幣的起源和歷史上看,足值的金屬貨幣有穩定可靠的保值貯藏作用,在今天貯藏金銀也不失為一種手段。但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儲蓄現金是更常見、常用的貯藏方式(盡管這有貶值的危險)。所以,如果有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對此稍加分析,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不可將此問題絕對化。

第三目:紙幣。

貨幣有一個從金銀條塊到鑄幣再到紙幣的發展過程?,F在的學生接觸到的主要是紙幣,需要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紙幣的知識,因此,教材安排此目。在這一目中,教材主要講了四個問題。

其一,紙幣出現的必然性。教材由一個探究活動導入,旨在讓學生對比使用金銀條塊與使用紙幣的異同,探討紙幣的優越性。教材主要講了四層意思:一是貨幣發展的脈絡──從金銀條塊到鑄幣再到紙幣;二是使用金銀條塊的麻煩──要核實重量、檢查成色;三是使用鑄幣的缺陷──會造成磨損;四是紙幣被各國普遍使用的原因,即紙幣的優點──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對于這些內容,教師讓學生了解即可。

其二,紙幣的含義。教材給紙幣下的定義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紙幣是靠國家(政府)強制力來使用的,一般由某個國家發行。但也有例外,如香港、澳門就有在當地使用的合法貨幣(港幣、澳幣),歐元區的眾多國家則共同使用歐元。港澳不是國家、歐元區不限于一個國家,因此教材特意注明“或某些地區”。以往教材講紙幣是貨幣符號,這種表述在金本位條件下是正確的。然而,生活在當代的中學生,他們面對的紙幣既不與任何金屬保持等價關系,也不能隨意兌換黃金,即紙幣與黃金徹底脫鉤,紙幣的面額只代表一定數量的價值。因此,教材將紙幣視為價值符號。

其三,紙幣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紙幣既然由國家發行,是不是可以任意發行呢?不是的。紙幣發行必須按規律辦事。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如果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引起通貨膨脹;如果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阻礙商品流通。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既包括紙幣,也包括大量的銀行存款貨幣。事實上,流通的紙幣只占流通中的貨幣量的一小部分。因此,對“紙幣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不能誤解為紙幣發行量可以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實際上,紙幣發行量大大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由于正文出現了通貨膨脹一詞,所以教材用名詞點擊的形式簡要介紹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目的在于讓學生對這兩種重要的經濟現象有個大致的了解,但不作為教學的要求。這是因為,通貨膨脹是個復雜的問題,并非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就物價持續上漲而言,可能是成本推動造成的,也可能是需求拉動造成的。教材介紹通貨膨脹時,只是點出紙幣發行過量是其原因之一(通過拉動總需求)。對這兩個概念,在教學中,教師可作靈活處理,但是不能展開、拓寬,不然會加重教學負擔,與教材編寫的初衷相違背。

對于“紙幣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這個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不必擴展更多的知識,只要求學生知道結論,知道違背這一要求所導致的兩方面惡果就可以了。

教材在這里安排了一個相關鏈接,介紹一些不法之徒偽造貨幣擾亂金融秩序,介紹我國刑法對偽造貨幣所規定的處罰,以及我們應該愛護人民幣,提高辨別假鈔的能力。

為什么要在這里安排這一相關鏈接呢?這是因為貨幣是一般等價物,可以購買商品,紙幣的偽造能讓不法之徒大獲其利,所以有必要在此滲透金融方面的法制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政治課承擔德育的、知識的、政策的教育功能,但這種教育是有限的,應該是水到渠成、潤物細無聲的。教材以相關鏈接的方式來安排,既給教師對學生進行相關思想教育提供契機,又防止教學內容過多。也就是說,相關鏈接中的內容,教師可以靈活處理,不要求學生掌握。

其四,電子貨幣。由于本目是從貨幣發展的角度講紙幣,所以有必要展望一下貨幣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即電子貨幣。對于電子貨幣,學界見仁見智,莫衷一是。有的金融專家認為,電子貨幣就其實質而言,還是銀行存款貨幣,而不是獨立的貨幣形態。在教學中,教師提及一下就行了,沒有必要在概念的準確性、外延的明確性上仔細挖掘,只讓學生了解這一現象就可以了。

3.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匯

本框是第一框的延伸,講貨幣在執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時涉及的信用工具,以及有關外匯的內容。本框內容具有較強的工具價值,共分為兩目。

第一目:信用工具。

本目的邏輯順序是:現代經濟往來的結算方式──信用卡、支票等是結算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的含義、優點──支票的含義、種類。本目主要講了三個問題。

第一,關于結算方式。經濟收支往來需要結算,結算是貨幣所有權的轉移,與上一框的內容有密切聯系。本目圍繞結算講了四個要點:一是當前常用的兩種結算方式──現金結算與轉賬結算;二是現金結算方式的特點──用紙幣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三是轉賬結算方式的特點──雙方通過銀行轉賬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四是引出常用的用于結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這些內容容易理解,教師讓學生了解即可。

第二,關于信用卡。教材用不少學校使用校園卡這一現象為素材,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由此導入正文的學習,這樣的切入更貼近學生生活。對于信用卡,由于它是在不斷發展中的,人們對它的認識尚存在分歧。狹義的信用卡,僅指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債權債務關系,據此有人認為,只有那些銀行貸記卡才是真正的信用卡。也有人認為,履行約定就是信用,據此那些銀行借記卡、校園卡、消費卡甚至電話卡都算信用卡。信用卡的用途在迅速擴展著,人們對信用卡的認識也會不斷發展。我們的教材對信用卡的解釋,采用的是對信用卡的廣義理解。

關于信用卡,教材主要講了兩層意思。

一是信用卡的含義: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鑒于銀行信用卡最常用,所以,教材簡要提及一下。但考慮不能加重學生負擔,教材也未細分借記卡和貸記卡、準貸記卡。

教材隨后的相關鏈接,以圖文方式對銀行信用卡作了介紹,說明使用銀行信用卡的人很多,旨在引起學生的關注。

二是使用信用卡的方便: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消費購物,增強消費安全。這一點是學生能夠感覺到的,容易理解,教師不必過細地講授,讓學生了解即可。

第三,關于支票。教材以探究活動導入,并給學生以直觀的現金支票的感性認識。然后,教材講了四層意思:其一,什么是支票;其二,支票的種類;其三,轉賬支票怎么用;其四,現金支票怎么用。

為了回應探究活動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教材用相關鏈接的方式具體介紹了使用現金支票的注意事項。這些內容只是常識,理論性不強,主要是實踐操作問題,因此教學難度不大。

應該說明的是,常用的結算工具還有匯票等,只是考慮減輕學生負擔,教材未涉及這些內容,在教學中,教師也不必加以拓展。

第二目:外匯。

與外國人有經濟往來,就會涉及外匯。在開放的條件下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經濟眼光,就不能不講外匯。但是外匯問題不僅專業而且復雜,教材只能介紹一些基本常識。對這一問題,本目主要講了三層意思。

其一,外匯的含義。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支付手段,既指支付方法,又指用于支付的資產,不要與貨幣支付手段職能中的“支付手段”一詞混為一談。

從外匯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外匯與外幣的區別。外匯包括外幣,但不等于外幣,因為外匯除外幣外,還包括銀行存款等外幣支付憑證、債券股票等外幣有價證券、其他外匯資產等。

在教學中,教師只要讓學生理解外匯的含義、知道外匯不等同于外幣就可以了,不要作更多的擴展。

其二,匯率。這是使用外匯的重要因素,是重要的概念。教材講了兩點:一是匯率的含義,即兩種貨幣之間的比率;二是匯率的變化。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換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匯匯率跌落。

教材隨后的探究活動,是對匯率知識的運用,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說明的是,匯率問題很復雜,外匯牌價中既有現匯買入價又有現匯賣出價,既有現鈔買入價又有現鈔賣出價,還有中間價?,F匯買入價,是指存放于銀行賬戶的外匯換成人民幣時執行的外匯交易價格?,F鈔買入價,是指將外匯現金換成人民幣時執行的外匯交易價格。賣出價,是指用人民幣購買外匯的時候執行的外匯交易價格。買入和賣出,都是從銀行的角度來說的。例如,用外匯來換人民幣,那么銀行就相當于用人民幣買入外匯,所以執行買入價。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2

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外匯交易的基準價。

對于如此復雜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簡化處理,只要求學生簡單理解匯率及匯率變動的意義就可以了。

其三,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是金融穩定、經濟穩定的要求,也是在國際上人民幣堅挺的表現。目前中國面臨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絕對穩定是不可能的,但要追求基本穩定。

教材在這里講了兩點:一是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含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二是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即對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教學中,教師只要按教材的要求讓學生領會以上兩點就行了,不必擴展諸如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等復雜的問題。

(二)教學提綱

第一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1.貨幣的本質

(1)商品的含義

(2)物物交換的困難和一般等價物的產生

(3)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4)金銀作為貨幣材料的優點

(5)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2.貨幣的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

○ 價值尺度的含義

○ 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 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2)流通手段

○ 流通手段的含義

○ 商品流通的含義和對生產者的啟示

○ 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必須用現實的貨幣

(3)貨幣的其他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

3.紙幣

(1)紙幣的優點及其含義

(2)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匯

1.信用工具

(1)兩種結算方式

(2)信用卡

○ 信用卡的含義

○ 信用卡的功能和優點

(3)支票

○ 支票的含義

○ 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

2.外匯

(1)外匯的含義

(2)匯率的含義

(3)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含義

(4)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

(三)探究活動的設計意圖和操作建議

第一框 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第一目:貨幣的本質。此目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這些購買的物品都是商品。

設計意圖

一是導入。作為消費者,家庭消費離不開商品,由此導入是為了貼近學生生活。二是調動學生思維,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究商品的特征,引導學生學明白。三是通過變異情景,讓學生準確把握商品的概念。

操作建議

(1)讓學生閱讀活動提供的材料。

(2)讓學生討論第一個問題,概括商品的特征。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從表面上各不相同的商品中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征: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3)組織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進一步辨析商品的概念。母親為自己織的毛衣不是商品,是因為它不是用來交換的。

(4)鑒于第二個問題的辨析尚不足以完全把握商品的特征,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陽光是不是商品?“商品就是用于交換的工業品”對嗎?“商品就是用于交換的物品”對嗎?“商品就是勞動產品”對嗎?通過辨析,幫助學生完整準確地把握商品的概念。

(5)教師適時點撥,作簡單小結。

注意事項

(1)本探究活動較為簡單,不宜使用過多的時間。

(2)教師增加的提問,可以由學生課后搞清楚。

(3)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講授法的功能,避免為了活動而活動。

(4)對于商品的概念,要注意從內涵、外延兩個方面搞清楚,引導學生綜合把握商品的特性。

(5)對于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根據條件來判斷,注意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例如,廢品是不是商品?對此要具體分析廢在何處、有用在何處,是不是用來交換,否則就難于搞清楚。當然,在教學中,對于此類問題,教師要盡量避免引出,以防止學生鉆牛角尖。

(6)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平等、法治方面的教育。

第二個探究活動:要咖啡的拿紅珍珠來。

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虛擬情景,盡管有出處,只是一個可供探究的好材料。安排這一探究活動,一是要使學生感受物物交換的困難;二是讓學生體會通過媒介進行交換的必然性,體會一般等價物出現的必然性;三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操作建議

(1)讓學生閱讀活動情景和圖示,進入角色。

(2)讓學生討論第一個問題。結論是:賣咖啡的人和有紅珍珠的人能夠成交,因為他們都需要對方的商品。

(3)組織學生探究第二個問題,感受物物交換的種種麻煩和不便。結論是:如果有紅珍珠的人需要牛奶,經過一系列的復雜交換過程,大家都可以成交。

(4)組織學生探究第三個問題。這個問題具有發散性,對學生是一個挑戰,教師要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創造性思維。我們希望學生得出的結論是:最好的辦法是借助于媒介進行交換。

(5)教師歸納,導入新內容的教學。

注意事項

(1)教師要注重讓學生體驗、感受物物交換的困難,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教師要激發學生探究思考的積極性。

(3)在探究中要使用好圖示,并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教師的引導要靈活,要注意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對開放性思路要辯證分析。例如,學生可能會提出不交換就免除了交換的麻煩。對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設想,進一步分析:自給自足,既不可能,又阻礙生產發展,由此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又如,學生可能提出交換的量的問題,這一問題更為深刻。對此,教師更要予以鼓勵,并告訴學生后續內容會講到這一問題。

第三個探究活動:體悟商品的基本屬性。

設計意圖

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基本屬性,是經濟學的重要概念,是需要學生把握的。安排此探究活動,一是讓學生自己學明白,自己體會,這樣認識才深刻;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認識商品的基本屬性;三是誘導學生體會,在商品交換中有個量的依據問題,思考這個依據是什么;四是引導學生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

操作建議

(1)讓學生閱讀,自己先體會。

(2)組織學生討論,由學生概括出商品的基本屬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入商品的形狀、顏色、味道等非基本屬性。

(3)教師歸納,明確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價值和使用價值。

注意事項

(1)這個問題理論性較強,教師可以選擇講授的方式。

(2)講這個問題要與商品的定義結合起來,與上一探究活動聯系起來。

(3)商品的基本屬性雖然重要,但教師小結時不必擴展知識,以防止加重學生的負擔。

第二目:貨幣的基本職能。此目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它們體現了貨幣的哪種職能?

設計意圖

一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貨幣職能問題;二是改變以往注重教師講授的方式,力求提供平臺讓學生學明白,提高其學習能力;三是讓學生感受,生活當中有學問,司空見慣的商品標價,有貨幣數量、貨幣單位等問題,不同商品不同價也一定有其內在根據,提高學生透視經濟現象的能力。

操作建議

(1)讓學生聯系商品的基本屬性,仔細閱讀圖文。

(2)討論教材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從它們有沒有用、有什么用、是不是用于交換、表示的是什么等角度加以引導。結論是:這里的數量單位表示的是商品的價格,體現了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

注意事項

(1)教師要引導學生會看,既看到物,又看到它們是商品。

(2)教師要引導學生聯想,想到商品基本屬性、交換、貨幣單位、貨幣職能等。

(3)此探究活動相對簡單,如果時間不允許可以由教師講授。

(4)教師的歸納小結要注意與后續內容的銜接。第二個探究活動:這里的貨幣發揮了什么作用?

設計意圖

此探究活動同上一活動相似。一是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貨幣職能問題;二是讓學生深刻感受生活當中的經濟現象,其中涉及商品交換、貨幣、貨幣職能等;三是讓學生體會此場景中體現的貨幣的職能。

活動建議

(1)讓學生仔細閱讀圖文,感知其蘊意。

(2)聯系關于商品交換的圖示,說明本圖中順利實現交換的原因。

(3)比較與上一活動的不同,探究此場景中貨幣職能的特點。本場景中,在賣與買兩個相互銜接的階段中,貨幣發揮了流通手段職能,貨幣充當了商品交換的媒介。

(4)教師小結。

注意事項

(1)教師要引導學生會看,既看到靜態的物,又看到動態的商品流通。

(2)教師要引導學生聯想,既聯想到商品的基本屬性、交換、貨幣職能,又聯想到物物交換的困難、貨幣充當價值尺度的職能。

(3)此探究活動相對簡單,如果教學時間太緊可以由教師來講授。

(4)教師的歸納小結要注意與后續內容的講解相聯系,埋下伏筆。例如,布和菜如何才能賣掉換成錢、如何賣出好價錢?

第三個探究活動:摔壞的一定是商品生產者。

設計意圖

21

本探究活動的素材,是馬克思關于商品交換的一段精彩論述,與商品流通的公式自然相接。安排此活動,一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是主要的。有人認為,市場經濟靠利益驅動,人們都追求自己或者本單位的利益,這與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不相容。這種觀點是對市場經濟的一種誤解。馬克思的這段論述,揭示出市場經濟的某些道德要求。二是培養學生辯證認識問題的能力。三是幫助學生理解由物物交換到商品流通所蘊涵的風險。四是導入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的一個特點,即必須用現實的貨幣。

操作建議

(1)讓學生聯系商品流通公式,認真閱讀馬克思的論述。

(2)讓學生就第一個問題展開討論。商品流通的第一個環節,是生產者把商品賣出去,這樣生產者才能獲利。如果賣不出去,就意味著生產者白白付出勞動,得不到貨幣,最終被市場所淘汰。這關系到商品所有者的生死存亡,摔壞的當然就是商品所有者了。要把商品賣出去,生產者就必須為購買者著想。如果生產者不講道德,不為他人著想,商品就賣不出去。這表明,市場經濟內在地包含著利他的因素、職業道德的因素,與我們今天提倡的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是相容的。

(3)組織學生聯系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的特點,討論第二個問題。結論是: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而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

(4)教師小結。

注意事項

(1)第一個問題具有開放性,在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分析。

(2)教師要注意挖掘思想教育因素,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商品流通中的風險,增強辯證看問題的能力和風險意識。

(4)引導討論第二個問題時,教師要注意與前邊內容的聯系、對比。

第三目:紙幣。此目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

說說紙幣在哪些方面優于金屬貨幣。

設計意圖

22

一是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紙幣問題;二是讓學生感受金屬貨幣的不便;三是讓學生自己探究紙幣的優點;四是引導學生歷史地看問題、發展地看問題。

操作建議

(1)讓學生看圖說話。分析活動材料提供的場景,從服飾、形象、動作等角度說出什么時代、人物在做什么。

(2)回答教材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本題目比較簡單,結論是:劇中人物是用貴金屬銀子購物的。

(3)引導學生對比紙幣,尋找用金銀條塊作貨幣的不方便之處。

(4)教師歸納第二個問題。結論是:與金屬貨幣相比,紙幣具有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金屬貨幣在流通中的磨損等優點。正是有了這些優點,紙幣最終取代了金屬貨幣。

注意事項

(1)此活動較為簡單,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靈活處理。

(2)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歷史地看問題。金屬貨幣比其他一般等價物要好,當然比起紙幣又有不足。

(3)可以把學生的探究與教師的講授結合起來,即將學生的發言結論在黑板上分類寫出,最后由教師歸納出紙幣的優點。

(4)教師要暗示學生,一切事物都可以而且應當進行利弊分析,都是不斷運動發展的。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匯

第一目:信用工具。此目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現金消費與刷卡消費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

一是導入對信用卡的介紹;二是讓學生感受刷卡消費的便利;三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展地看問題,認識貨幣的發展趨勢。

23

操作建議

(1)讓學生閱讀材料。如果學生了解得更多,還可以讓學生補充信用卡的用途。

(2)分析使用“一卡通”帶來的方便。

(3)通過對比,歸納刷卡消費與現金消費的不同。這種不同是廣泛的,表面上看是用卡與用紙幣的不同,背后還有方便不方便、安全不安全、是否減少現金的使用、是否符合時代趨勢等多種不同。簡言之,刷卡消費更加簡單、方便、高效和安全。

(4)教師小結。

注意事項

(1)靈活處理。本探究活動相對簡單,如無時間可以由教師講授。

(2)從本地實際出發。如果本地學生沒見過信用卡,可以由教師介紹,或者用實物演示。

(3)教師的引導要重在分析、體會信用卡的優點上。

第二個探究活動:這張票據是什么?

設計意圖

一是導入對支票的講解;二是給學生以支票的感性認識;三是提供平臺,讓學生自主探究關于支票的知識,學會學習;四是引導學生關注經濟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對經濟現象感興趣。

操作建議

(1)讀圖讀文。讓學生閱讀活動中的文字說明和問題,特別要仔細辨識支票上的主要內容。

(2)回答問題。根據支票的圖示,回答第一個問題。結論是:小張領到的票據是現金支票。

(3)猜想與交流。組織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學生沒有使用支票的經歷,但是,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對銀行的感性認識、教材提供的文字情節,可以猜想,可以詢問他人,可以提出并交流自己的主意。這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至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教材在正文予以了說明──憑票到銀行支取現金。使用現金支票的注意事項,教材的相關鏈接作了說明。

(4)教師講解。聯系學生提出的方法,結合教材的內容,教師導入對支票的講解。

24

注意事項

(1)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讀圖,并進行發散思維。例如,由圖可知是現金支票,是否還有其他種類的支票?現金支票可以兌換現金,如何保證支票的真實?

(2)在講解中,教師要注意支票的使用是實踐問題,用過一兩次就懂了,不必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教材上的內容。

(3)教師還要注意,支票的使用在不同地區會有差別,在不同時間使用也會有不同要求,不要將活的知識僵化。

(4)關于支票的知識并不難懂,如果沒有時間,此活動也可簡化處理,如只讓學生看圖,然后講解。

第二目:外匯。此目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

人民幣外匯牌價。

設計意圖

一是結合具體材料,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匯率及匯率變動的意義;二是培養學生動手做、動腦思考的能力;三是幫助學生樹立參與經濟生活要趨利避害的意識;四是通過計算比較,鞏固有關匯率的知識。

操作建議

(1)讓學生看牌價的變化,體會美元與人民幣幣值的差異。

(2)讓學生計算并回答問題。我國匯率的計算公式為直接標價法,在材料中已經給出。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是降低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上升了。

(3)教師總結,結合本案例進一步解釋匯率,解釋我國使用的匯率標價方式,說明匯率的升降意味著什么。

注意事項

(1)開展探究活動前,教師要讓學生深刻領會匯率的含義、了解匯率變動意味著什么。

(2)在探究活動中,教師宜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培養嚴謹的作風。

25

(3)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匯率問題很復雜,到銀行兌換外幣時買入價與賣出價是不同的,買現鈔與買現匯也不同。要給學生一個印象──匯率是復雜的,不能簡單化,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請教銀行工作人員。

三、重點、難點分析

(一)重點問題分析

1.關于商品

商品是經濟學中的基本概念,也是要求學生掌握的一個概念。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這一定義的屬概念是勞動產品,凡不是勞動產品的(如空氣)不是商品。這一定義的種差是用于交換,凡不用于交換的(如母親為自己織的毛衣)不是商品。辨析商品概念,就要從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搞清楚。例如:陽光是不是商品?商品就是用于交換的工業品嗎?商品就是用于交換的物品嗎?商品就是勞動產品嗎?通過辨析我們可以完整準確地把握商品的概念。

(2)商品的基本屬性。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商品的價值。任何商品都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教材雖然沒有把這一內容與商品的定義一起講,但是學生應該掌握。

2.貨幣的本質

準確理解貨幣的本質,是把握本課知識的基礎和關鍵,是聯結本課其他知識的紐帶。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準確理解貨幣的本質,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1)等價物的含義。在商品的交換關系中,一個商品充當表現其他商品價值的材料并和它相交換,我們就說這種商品是等價物。例如,一臺電腦=兩臺電視機,電視機就是電腦的等價物。

(2)一般等價物的含義。理解一般等價物的關鍵是理解“一般”的含義。所謂一般,指它在當時的市場上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換,可以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也就是說,這種商品在該市場能夠被大家普遍接受。例如:在我國商周時代曾以貝殼作為一般等價物,在隋唐時期還以布帛作為一般等價物;古希臘、羅馬曾以牛作為一般等價物;太平洋上的雅普島以大石頭作為一般等價物。

(3)貨幣與一般等價物的關系。在許多金融學教科書上,一般等價物與貨幣是等價的,實物充當一般等價物就叫實物貨幣。但是,我們的教材沿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說法,即只有貴金屬金銀等充當一般等價物時,我們才說貨幣出現了。一般來說,要求作為貨幣的商品具有以下幾

26

個特征:價值比較大,用較少的物品能進行較大量的交換;易于分割,分割之后既不會減少價值,又給交換帶來方便;易于保存,不會因為保存時間的長短而使價值發生變化;便于攜帶,以便在較大的范圍內進行交易。實物一般等價物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商品交換關系不很發達時,實物一般等價物的缺點并不是不可容忍的。當商品交換關系很發達時,金銀充當一般等價物就顯示出了極大的優勢。所以,馬克思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4)有兩點要注意。一是選擇金銀充當貨幣材料,不是某個先賢或聰明的國王選擇的結果,而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明確這一點,是因為在我國歷史上曾有人認為貨幣是某個人發明的。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貨幣的材料也會發生變化。盡管貴金屬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最悠久的貨幣材料,但在現代社會貨幣材料仍在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依然根據貨幣材料所要具備的特征來決定。

3.貨幣的基本職能

貨幣的基本職能是本課知識的核心?,F實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貨幣,不了解貨幣的職能,就無法真正懂得貨幣,就無法適應經濟生活的需要。

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在這里,“基本”是指這兩個職能是從貨幣產生時就有的,貨幣的其他三個職能即貯藏手段職能、支付手段職能以及世界貨幣職能,都是在這兩個基本職能基礎上派生出來的。理解貨幣的職能應重點放在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這兩個基本職能上。

(1)價值尺度職能。

○ 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是指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在教學時,教師要強調“一切”二字。如果不是衡量一切商品的價值,而只是一個或幾個,那就不是貨幣,只是等價物。

○ 貨幣具有價值尺度職能,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也有價值。

○ 價值尺度與價格的關系。一般來說,貨幣產生以后,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就表現為貨幣的多少。對貨幣來說,貨幣在這里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對商品價值而言,表現為商品的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 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商品價格的高低與商品本身價值的大小成正比,與貨幣本身的價值成反比。這一點并不要求學生掌握。

○ 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要觀念上的貨幣(想象中的貨幣)即可,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

27

○ 貨幣充當價值尺度,自身必須確定一個計量單位,即貨幣單位。

(2)流通手段職能。

○ 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是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這一職能又叫購買手段。

○ 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關系。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進行交換,強調交換的形式。對此,學生如果死記硬背,容易出現錯誤,教師應注意幫助學生真正分清二者的關系。

○ 初期的商品交換與商品流通的關系。初期的商品交換是直接的物物交換,可用公式表示為“商品—商品”。貨幣出現后,交換就以貨幣為媒介,這種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為“商品—貨幣—商品”,二者有明顯的區別。

第一,前者是直接的物物交換,后者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

第二,前者在貨幣產生前就存在了,后者則是在貨幣產生后出現的。

第三,前者買和賣是同時進行的,雙方滿意就可成交;后者買和賣在時間上、空間上是分離的。

○ 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而不能只是觀念上的貨幣。這里要注意與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所需的觀念上的貨幣相區別。

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一定規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價格總額(與之成正比)和貨幣的流通速度(與之成反比)所決定。在此應明確價格總額=商品價格×商品數量,明確貨幣流通速度指一定時期內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對于這一點,學生了解即可,不要求學生完全掌握。

4.紙幣

紙幣代替金屬貨幣以后,人們通常把流通中的紙幣稱為貨幣。人民幣就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在今天的現實經濟生活中,人們經常接觸的貨幣之一就是紙幣。因此,掌握有關紙幣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參與經濟生活。

(1)紙幣的含義。紙幣是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這里要強調幾點。一是紙幣只是一種價值符號,即代表著一定數量的價值。這是紙幣與金屬貨幣的最大區別。金屬貨幣本身具有內在的價值,而紙幣本身的價值可以忽略不計。紙幣的面額只是代表著一定數量的價值,因而稱為價值符號。二是由于紙幣只是價值符號,它的流通必須以發行者強大的信譽

28

或強制力為基礎,否則就無人使用。因此,后來紙幣都由國家壟斷發行權,因為國家的信譽高,具有強制力。三是由于紙幣只是價值符號,國家必須控制好發行量,否則紙幣會貶值,影響紙幣的信譽。此外,非主權國家的地區政府,如我國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也有本地強制使用的紙幣。歐元是歐元區國家的政府聯合發行并在本地區強制使用的紙幣。

(2)紙幣作為現行的貨幣,執行貨幣的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在現行貨幣制度即紙幣本位制下,紙幣的這些職能,是從它取代黃金的流通手段職能開始,然后逐步發展起來的。這些內容不要求學生掌握。

(3)與鑄幣相比,紙幣具備的優點。第一,紙幣印刷成本比金屬貨幣鑄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紙幣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可以防止貴金屬的無形流失;第三,紙幣比金屬貨幣更容易保管、攜帶和運輸。

(4)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在金屬貨幣時代,一般只會由于金屬供給量不足導致通貨緊縮。隨著紙幣的普遍使用,通貨膨脹問題開始變得引人注意。

①共同點。

第一,紙幣的發行量有客觀的規律性要求,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如果不相符,則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現象。

第二,二者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因此,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

②不同點。

第一,含義與實質不同。通貨膨脹指的是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現象,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紙幣的發行量太多本身并不能直接導致通貨膨脹,它必須通過刺激社會總需求來拉動物價水平上漲。通貨緊縮是一種與通貨膨脹相反的經濟現象,表現為物價水平全面、持續地下跌。

第二,危害性不同。通貨膨脹的出現,直接引起紙幣貶值。如果人民的收入沒有變化,生活水平就會出現下降,購買力降低,商品銷售困難,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民生活有好處。但物價總水平長時間大范圍下降,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企業銷售額增加但利潤減少;投資者不愿投資,消費者不愿消費;市場不景氣,大量資金閑置;加劇生產經營者在價格上的惡性競爭,不利于企業的正常經營。通貨緊縮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不利。

第三,解決辦法不同。解決通貨膨脹的舉措有:其一,大力發展工農業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其二,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實行適度從緊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努力增收

29

節支,同時加強對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其三,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抑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其四,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費用。解決通貨緊縮的舉措有: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外貿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說,特別需要擴大內需,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對于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并不要求學生完全掌握,只讓學生知道有這兩種經濟現象即可。

(二)難點問題分析

1.信用卡

信用卡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新事物,而且處在快速發展之中,人們對它的認識存在種種分歧,以致我們的教材介紹它、學生把握它有難度。這種困難,不是理論上的困難,而是緣于世人看法的不同。

(1)什么是信用卡。

狹義的信用,僅指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債權債務關系。據此有人認為,只有那些銀行貸記卡才是真正的信用卡。

更多的人認為,履行約定就是信用。據此那些銀行借記卡、校園卡、消費卡甚至電話卡都算信用卡。信用卡的用途在迅速擴展著,人們對信用卡的認識也會不斷發展。我們教材對信用卡的解釋,采用的就是對信用的廣義理解。

教材這樣定義信用卡──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這種界定,既包括了那些從狹義上理解信用的貸記卡,也包括了我們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各種電子支付卡。

(2)使用信用卡的便利。

使用信用卡給人帶來許多方便──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消費購物,增強消費安全。信用卡的使用主要是實踐問題,而不是理論問題。

對于信用卡這個難點,讓學生按照教材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就行了。使用信用卡的諸多問題,待學生實際使用時再進一步學習。

2.外匯

(1)外匯的含義。

30

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這里所說的“支付手段”,與貨幣職能中所說的“支付手段”不同,前者是廣義的,后者是狹義的。

1996年1月,國務院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一章第三條規定:“本條例所稱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歐元現已取代歐洲貨幣單位);其他外匯資產。”

(2)外幣與外匯。

從外匯含義的分析可見,外幣與外匯是兩個既相聯系、又有區別的范疇。首先,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匯不等于外幣。并不是所有的外國貨幣都能成為外匯。一種外幣要成為外匯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其一,自由兌換性,即這種外幣能自由地兌換成本幣。

其二,普遍接受性,即這種外幣在國際經濟往來中能被各國普遍地接受和使用。

其三,可償性,即這種外幣資產能夠保證得到償付。

此外,在理解外匯這一概念時,還應注意其中的債權內涵。我們持有外匯,意味著對外匯發行國擁有債權。持有外匯過多,一方面意味著國際支付能力強和有可能對外匯發行國施加影響,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大量該由本國享受的資源,被借給外國利用,并要承擔外匯貶值的風險。

對于外匯,只要求學生理解其含義,以上關于外匯的擴展性介紹,不要求學生掌握。

3.匯率

(1)匯率的含義。匯率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其實就是用一種貨幣單位表示的另一種貨幣單位的價格,所以匯率又稱匯價。

(2)匯率標價的兩種方式。

其一,直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付多少單位本國貨幣。這相當于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又叫應付標價法。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標價法。

31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折合的本幣數額多于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定單位的外幣折合的本幣數額少于前期,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外匯匯率下跌。

其二,間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美元、英鎊等均為間接標價法。

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對比變化而變動。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下跌。

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之間存在著一種倒數互換關系。

(3)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有: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即供求關系),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率的差異,經濟增長率,利率水平,國家貨幣當局的干預與管制,市場預期,外匯投機活動等。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本國貨幣與外幣相比發生貶值或升值兩方面的變動。

(4)匯率變動的影響。匯率的變動包括本國貨幣貶值和升值兩個方面?,F以本國貨幣貶值為例說明對經濟的影響。

第一,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本幣貶值后,一國的貿易收入往往會得到改善,整個經濟體系中外貿部門所占比重會擴大,會提高本國對外開放的程度,會有更多的國內產品出口國外同國外產品競爭。本幣貶值對物價也有影響。一方面,出口擴大會引起需求拉動物價上升;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國內生產成本推動物價上升,貨幣貶值的影響會逐漸擴大到所有商品,引起通貨膨脹。

第二,對國際收支的影響。通過降低本國商品相對外國商品的價格,可以使外國人增加對本國產品的需求,使本國居民減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因而有利于本國的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貶值國商品、勞務、交通、住宿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國游客,擴大旅游業的發展;本幣貶值對國際資本流動也有影響,如果貶值趨勢不斷發展,資金會從本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引起資金外流。

第三,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小國的匯率變動只會對貿易伙伴國的經濟產生輕微的影響,主要工業國的貨幣貶值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貿易收支,由此引起貿易戰和匯率戰,并影響世界經濟。主要工業國匯率的變化還會引起國際金融領域的動蕩。在國際貿易和借貸活動中將要收進貶值貨幣 32

的一方會遭受損失,而將要付出貶值貨幣的一方將從中獲利。主要貨幣的匯率不穩定還會給國際儲備體系和國際金融體系帶來巨大的影響。

(5)中國政府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態度及其重要意義。

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不僅有利于中國經濟和金融持續穩定發展,而且有利于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金融的穩定發展。從根本上說,也有利于世界經濟和金融的穩定發展。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我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做法提高了人民幣的信譽,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吸引了外商投資。

對于匯率這一復雜問題,只要求學生掌握匯率的含義、匯率升高和匯率跌落意味著什么就可以了。至于上述擴展性的介紹,僅供教師教學時參考,對學生不作要求。

4.正確對待貨幣

從理論上講正確對待貨幣,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但在現實生活中,“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等思想和行為的存在,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正確對待貨幣是本課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難點,也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1)貨幣被崇拜的原因。貨幣出現以后,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一切商品和服務首先都要與貨幣相交換。在商品經濟社會,一個人手中擁有貨幣,就可以購買到他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務。這樣,貨幣成了社會一般財富的代表,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了一種特殊的社會力量。

(2)貨幣并不神秘。從貨幣的產生過程看,它本身只是一種普通的商品;從貨幣的本質看,它是一般等價物;從貨幣的作用看,貨幣的作用受社會制度的制約。對待貨幣的正確態度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3)在教學中,教師要挖掘現實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材料,用實例闡述不同金錢觀對人生的不同作用。

(4)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態度的教育。要強調以理服人,用事實說話,要實事求是,防止片面性和絕對化。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思想和態度進行調查,其次可針對學生的思想和態度進行專題討論或辯論,最后進行總結和引導。

四、教學建議

(一)課時安排建議

本課共安排三課時,第一框兩課時,第二框一課時。

33

(二)教學方法建議

1.多采用探究式學習方式

本次課程改革,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便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教材上的或者教師自己準備的探究活動,組織學生討論、爭辯、合作探究。

對于教材上的探究活動,要靈活處理。本課教材一共設計了10個探究活動,為的是給教師教、學生學提供探究的平臺。當教師沒有更好的活動可供學生探究時,可以運用教材中的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學習。當教師有本地的、更適合自己學生的、更有辨析性的活動,可以替代教材上的相關活動,用更能吸引學生的更好的活動開展教學。組織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習,難免要比講授費些時間,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又較多,因此,如果教材上的每個活動都開展似乎是不可能的。對此,教師要有選擇。有的組織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來學習,有的只讓學生看看就行了,有的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探究,有的可以由教師講解。也就是說,教材上設計的活動,教師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可以在課上用,也可以在課下用;可以用書上的,也可以用自己設計的。這里要注意,讓學生動起來、帶著問題探究是課改大力倡導的,也是我們應該努力做的,要避免僅用老辦法(以講授為主的方法)講新教材。對于探究活動可以靈活處理,但活動所要達成的目標則是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的,只是達到目標的方式不同而已。

2.不忽視傳統講授方式

教學方式的轉變,以達成教學目標為準。課程改革中,凡過去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都要繼承,不能舍棄,不然就是對課改的誤解。本課涉及經濟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商品、商品的基本屬性、貨幣、貨幣的職能、價格、紙幣、匯率等,有的可以通過學生借助以往的知識和經驗來感悟、探究,有的更適合于教師的講授。即使由學生自主探究,教師也要發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進一步講深、講透。

3.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手段

如果條件允許,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錄像、投影、課件等,以增加感性形象,加大信息量,提高趣味性。

4.指導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本課的教學內容,與本單元的綜合探究密切相關,因此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的綜合探究活動予以指導。此外,學生可以到銀行了解信用卡的使用情況,了解外匯匯率變動的情況,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參觀當地的貨幣展覽等。對此,教師也要加以指導,特別要絕對保證學生的安全。當然,如果時間、條件不允許,本課也可以不安排學生開展校外實踐活動。

34

(三)教學評價建議

1.知識評價

本課涉及諸多經濟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因而不能忽視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評價。評價的內容參見本課知識目標。評價的方式可以采用測評、提問、階段考試等。

2.學習表現評價

對學生參與本課教學的表現,如課前準備、課上發言、合作探究等,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和效果,應予以隨機的、整體的評價。評價要以激勵為主,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勵他們深入思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學生的自我反饋、體驗總結等,也是評價的依據,也不能忽視。

3.學生的實際表現評價

本課教學內容涉及金錢觀,日常生活中學生對待金錢的態度和行為,應該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并通過評價提高學生的認識和覺悟。

五、自我測評與參考答案 單項選擇題

1.貨幣的本質是()

A.一般等價物B.商品C.金銀D.人類勞動

2.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之一,在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貨幣必須是()

A.價值不變的特殊商品B.想象的貨幣

C.現實的貨幣D.一種價值符號

3.在商店里一支鋼筆標價為6元,這里,貨幣執行的是的職能。()

A.價值尺度B.流通手段C.貯藏手段D.支付手段

4.紙幣由國家發行,其發行量必須()

A.以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為基準B.以滿足人民的需要為限度

35

C.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D.與待售商品的總價格相一致

5.支票的使用大大方便了商品交換與人們的生活。要使用支票,就必須在商業銀行開設()

A.個人活期賬戶B.定期儲蓄賬戶C.活期存款賬戶D.定期存款賬戶

6.在我國外匯市場上,下列情況屬于外匯匯率升高的是()

A. 100歐元兌換的人民幣由原來的999元到1 001元

B. 100美元兌換的人民幣由原來的827.30元到826元

C. 100元人民幣能夠兌換更多的日元

D.人民幣幣值上升,外國貨幣幣值下降

簡答題

7.聯系貨幣的起源、本質和職能,談談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金錢。

辨析題

8.甲同學認為,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資金不足,人民幣是我國政府發行的,所以只要多發行人民幣,就可以解決問題。

乙同學認為,人民幣發行多了會引起通貨膨脹,所以人民幣發行越少越好。

請運用所學知識簡要分析上述兩位同學的觀點。

論述題

9.參加以“金錢能使鬼推磨”為題的辯論賽,請以反方身份整理、收集材料,明確論據,并圍繞論點,運用論據進行論證。

參考答案

單項選擇題

1. A2. C3. A4. C5. C6. A

36

簡答題

7.答:貨幣并不神秘,它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出現以后,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一切商品和服務首先都要與貨幣相交換。一個人手中擁有貨幣,就可以買到他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這樣,貨幣成了社會一般財富的代表,成了一種特殊的社會力量。

在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生產、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需要貨幣投入,個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也需要貨幣,貨幣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們要重視貨幣的作用,不能把金錢當成萬惡之源,一概加以排斥。同時,一個人也不能把錢看得太重,更不能把金錢看成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尺度。“不義之財不可取”應成為我們做人的準則。對待貨幣的正確態度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辨析題

8.答:人民幣屬于紙幣。紙幣是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紙幣以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為限度。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會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影響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因此,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面臨的資金不足問題,不能通過多發行紙幣來解決。

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客觀規律支配的。如果紙幣發行太少,就會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樣會影響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因此,紙幣的發行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甲、乙同學的觀點都是片面的。

論述題

9.答:(略)。

六、教學資源鏈接

(一)名詞解釋

1.信用

狹義上它是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債權債務關系,主要包括銀行借貸或商業上的賒銷、賒購。廣義的信用泛指履行跟人的約定而取得信任。

2.結算

37

把一個時期的經濟收支往來核算清楚。

3.信用卡

指的是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在我國,信用卡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信用卡泛指一切電子支付卡,這種卡的種類越來越多。其中,常用的是銀行卡,包括狹義的信用卡和借記卡。狹義的信用卡是指具有信用貸款功能的銀行貸記卡和準貸記卡。本課的信用卡指廣義上的信用卡。

4.銀行卡

金融機構發放的貸記卡和借記卡。

5.貸記卡

發卡銀行給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額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額度內先消費、后還款的信用卡。貸記卡是最符合信用卡本意的卡種,是狹義的信用卡。

6.準貸記卡

持卡人須按發卡銀行的要求交存一定金額的備用金,當備用金賬戶余額不足支付時,可在發卡銀行規定的信用額度內透支的信用卡。

7.借記卡

先存款后消費(或取現)、沒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按其功能不同,又可分為轉賬卡(含儲蓄卡)、專用卡及儲值卡。

8.儲蓄卡

是發卡銀行根據持卡人要求將其資金轉至卡內儲存、交易時直接從卡內扣款的預付款式借記卡。

9.電子貨幣

采用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通信手段在信用市場上流通的、以法定貨幣單位反映商品價值的信用貨幣。最常見的是銀行發行的各種儲蓄卡和信用卡。

10.虛擬貨幣

38

近年來,虛擬貨幣在互聯網上扮演著“貨幣”的角色。以騰迅Q幣為例,1元人民幣可購買一個Q幣,Q幣可通過銀行、手機、固定電話等充值。用戶可通過Q幣購買公司或通過網站、客戶端等,獲得等值服務,如購買QQ秀商城中的商品,支付會員包月服務費用,用來兌換游戲幣在QQ游戲廳中使用。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為此制定專門管理辦法,監管虛擬貨幣。

11.紙黃金

個人投資黃金可以概括為兩種形式,即“紙黃金”和實物黃金。紙黃金就是個人記賬式黃金,隨著國際黃金市場的波動進行報價,投資人通過把握市場走勢低買高拋,來賺取黃金價格波動的差價。在交易時,所有買賣交易的黃金,都只是在投資人預先開立的黃金存折內做買入和賣出及盈虧記錄,而不涉及黃金的實物交割,投資形式類似于炒股炒匯。

12.外匯儲備

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并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與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幣種,以及外幣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等外匯資產。

(二)理論動態

1.匯率理論簡介

關于匯率,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

(1)國際借貸說。

英國學者葛遜1861年提出,匯率主要根據外匯供求狀況發生變動,外匯供求狀況決定于國際借貸狀況,因此,國際借貸是匯率變動的最主要因素。該學說以國際金本位制為前提,所以無法解釋在信用貨幣流通條件下通貨數量的增減對匯率變動的影響。

(2)購買力平價說。

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于1922年提出。貨幣的價值由它的購買力決定,因此,匯率就是不同貨幣的購買力之比。一國貨幣的購買力與該國的價格水平相關,研究各國間價格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比較同一種商品在不同國家里的價格之間的關系。事實證明,購買力平價對于中長期均衡匯率的決定很有說服力,但對于短期匯率變動的預測,則有明顯的局限性。

(3)利率平價理論。

39

利率平價理論從資金流動的角度指出了匯率與利率之間的密切關系,對市場上匯率的形成機制有較強的解釋力。但其分析僅局限在利率與匯率間的相互影響,在短期的匯率變動中體現得較為明顯。從長期的匯率變化來看,與利率的連帶關系并沒有短期那么明顯。因此,和購買力平價說相比較,利率平價說是一種短期的分析。

(4)貨幣供求說。

貨幣供求說從存量的角度強調貨幣市場在匯率決定中的作用。它將匯率看成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而不是兩國產品的相對價格。當貨幣存量的供求關系達到平衡時,匯率就會達到平衡。其分析的核心是匯率可以自由調整,以反映各種因素對匯率的影響。貨幣供求說建立在購買力平價的基礎上,由于它把匯率看成一種資產的價格,擺脫了購買力平價對商品市場的依賴,反映了匯率的形成和變化,比較符合匯率頻繁變化的現實。同時,它把貨幣市場均衡和商品市場均衡以及外匯市場均衡聯系起來,運用一般均衡的方法分析匯率的形成,是對匯率理論的突破。但貨幣供求說的價格彈性假說受到嚴峻的挑戰。事實上,商品市場上價格的調整,遠遠慢于金融市場價格的調整。所以,現實比貨幣供求說的分析要復雜得多。

(5)資產組合分析法。

資產組合分析法從總體上說更全面。它不僅考慮本國資產和外國資產的不完全替代性,還考慮了經常賬戶,將流量分析與存量分析結合起來,對貨幣政策的效應分析得更細致。但它顯得過于復雜,假定前提過多,因而影響了進一步的檢驗和運用。

在上述理論中,最基本的還是購買力平價理論。

2.貨幣制度的歷史演變

第一,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為貨幣制度的基礎,黃金鑄幣參與流通的貨幣制度。金幣本位制有其典型的特點。一是金幣可以自由鑄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鑄幣包括銀幣及銅鎳幣則限制鑄造,從而保證了黃金在貨幣制度中處于主導地位。二是價值符號包括輔幣與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為金幣,使各種價值符號能夠代表一定數量的黃金進行流通,以避免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三是黃金可以自由地出入國境。由于黃金可以在各國之間自由轉移,從而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匯率的相對穩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金幣本位制遭到破壞,許多國家放棄了金幣本位制。

第二,金塊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是指在一國內,不準鑄造、不準流通金幣,只發行代表一定數量的銀行券(或紙幣)來流通的制度。金塊本位制雖然沒有金幣流通,但在名義上仍然為金幣本位制,并對貨幣

40

規定有含金量。如法國1928年的《貨幣法》規定,法郎的含金量為0.065克純金,并規定有官價。在這種制度下,銀行券的價值是以黃金為基礎,代表黃金流通,并與黃金保持固定的比價。

第三,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也是一種金幣本位制,但屬比較廣義的范疇。在金匯兌本位制下,紙幣成為法定的償付貨幣,簡稱法幣;政府宣布單位紙幣的代表金量并維護紙幣黃金比價;紙幣充當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并能同黃金按政府宣布的比價自由兌換。黃金只發揮儲藏手段和穩定紙幣價值的作用。

第四,紙幣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期間,各資本主義國家為籌集資金以應付戰爭和刺激經濟,大量發行紙幣,導致紙幣與黃金之間的固定比價無法維持,金匯兌本位制瓦解,各國普遍實行紙幣本位制。

紙幣本位制是以紙幣為本位幣,且紙幣不能兌換黃金的貨幣制度。這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貨幣制度,其基本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紙幣一般是由中央銀行發行,并由國家法律賦予無限法償的能力。二是貨幣不與任何金屬保持等價關系,也不能兌換黃金。貨幣發行一般不以金銀為保證,也不受金銀數量的限制。三是貨幣通過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領域,貨幣流通通過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調節。銀行信用的擴張,意味著貨幣流通量增加;銀行信用的緊縮,意味著貨幣流通量的減少。四是這種貨幣制度是一種管理的貨幣制度。一國中央銀行或貨幣管理當局通過公開市場政策、存款準備金率、貼現政策等手段,調節貨幣供應量,以保持貨幣穩定;通過公開買賣黃金、外匯,設置外匯批準基金,管理外匯市場等手段,保持匯率的穩定。五是貨幣流通的調節構成國家對宏觀經濟進行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流通界究竟能夠容納多少貨幣量,則取決于貨幣流通規律。當國家通過信用程序所投放的貨幣超過貨幣需要量時,會引起通貨膨脹,這是不兌現的紙幣流通所特有的經濟現象。六是流通中的貨幣不僅指現鈔,銀行存款也是通貨。隨著銀行轉賬結算制度的發展,存款通貨的數量越來越大,現鈔流通的數量越來越少。

縱觀貨幣發展的歷史,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實物貨幣(我們的教材未將其視為貨幣)時代;二是金屬貨幣時代,在這個時代,紙幣只是金屬貨幣的替代物;三是信用貨幣時代,主要是紙幣及存款貨幣,這個時代的紙幣被稱為貨幣。

3.我國貨幣制度的內容

我國的貨幣制度是人民幣制度,人民幣制度是從人民幣的發行開始的。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成立,同時發行人民幣。我國貨幣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

41

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沒有法定含金量,也不能自由兌換黃金。人民幣的單位為“元”,元是本位幣(即主幣)。輔幣的名稱為“角”和“分”。人民幣的票券、鑄幣種類由國務院決定。人民幣的符號,取“元”字漢語拼音的首位字母“Y”加兩橫而成。

國家規定了人民幣限額出入國境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人民幣的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在國家統一規定的國內外匯市場可買賣外匯。

(2)人民幣的發行權集中于中央。

人民幣發行權掌握在國家手中,國家授權中國人民銀行具體掌管貨幣發行工作。中國人民銀行是人民幣的唯一發行機關,并集中管理貨幣發行基金。首先,人民幣是根據商品生產的發展和流通的擴大對貨幣的需要而發行的,這種發行有商品物資作基礎,可以穩定幣值,這是人民幣發行的首要保證;其次,人民幣的發行有大量的信用保證,包括政府債券、商業票據、商業銀行票據等;再次,黃金、外匯儲備也是人民幣發行的一種保證。我國建立的黃金和外匯黃金儲備,主要用于平衡國際收支。進口需要的大量外匯需要用人民幣購買,出口收入的外匯必須向外匯指定銀行出售,銀行在購買外匯的同時也就發行了人民幣,同時對人民幣的發行起著保證作用。

(3)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貨幣制度。

作為我國市場經濟構成部分的貨幣體制,對內必須是國家宏觀調節和管理下的體制,包括貨幣發行、貨幣流通、外匯價格等都不是自發的而是有管理的;對外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4)人民幣成為可兌換貨幣。

貨幣的可兌換性是貨幣制度的內容之一??蓛稉Q性是指一國貨幣兌換成其他國家貨幣的可能性。

(5)1997年和1999年,我國政府先后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我國的貨幣制度改為一個主權國家兩種社會制度下的三種貨幣制度并存的貨幣制度。在內地仍然實行人民幣制度。在香港實行獨立的港幣制度,在澳門實行獨立的澳幣制度;在貨幣發行、流通與管理等方面自成體系。由于香港、澳門仍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因此,按照我國目前的外匯管理規定,港幣、澳幣仍然屬于外匯,港幣、澳幣在內地以外幣對待。同樣,人民幣在香港、澳門也以外幣對待。

4.通貨膨脹成因理論

發生通貨膨脹的原因很多,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導致通貨膨脹,伴隨導致物價全面持續上漲的其他具體原因,形成以下不同類型的通貨膨脹。

42

(1)需求拉動型。這種觀點認為通貨膨脹是由于總需求過度增長引起的,是由于太多的貨幣追求太少的貨物,從而使包括物資和勞務在內的總需求超過了按現行價格可得到的總供給,因而引起物價上漲。

(2)成本推進型。由于商品的生產成本上升,從而使物價水平普遍上揚的一種貨幣經濟現象。

(3)結構型。物價的上漲是由于對某些部門的產品需求過多,而經濟的總需求并不過多。其發展過程是:最初由于某些經濟部門的壓力使物價和工資額水平上升,隨后又使那些需求跟不上的部門的物價和工資額也趨于上升的水平,于是便出現全面的通貨膨脹。

(4)混合型。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既不能說是單純的需求拉動,也不能單純地歸咎于成本推進,又不能籠統地歸因為社會經濟結構,而是由于需求、成本和社會經濟結構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種物價水平持續上漲的貨幣經濟現象。

(三)資料選輯

1.巖石上的羊皮和陶罐──產品交易

隨著人類部族的繁衍興旺和分工的出現,便產生了交換產品的需要。農民種植的谷子和大麥,牧民飼養的山羊和綿羊,獵人捕獲的獵物,只有通過交換,才能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令人驚奇的事。獵人帶來一件從來沒有見過的可以用來運輸飲水、收集羊奶、儲藏食物的物品,人們把它叫罐子。那么,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罐子呢?這時,巫師萌發了靈感:“我們可以送給陌生人一些我們的東西。也許他們會作為回禮送給我們罐子。”

酋長有些疑慮:“我們應該送給他們什么呢?而且,你怎么知道他們懂得我們的習俗呢?”

“我們可以送給陌生人一些我們多余的東西。”巫師說:“比如山羊皮和綿羊皮,他們會接受我們的禮物,因為在那大片咸水岸邊,幾乎沒有牧場。”

于是,他們派出五名勇敢的獵人,每人背了一捆羊皮,去與陌生人交換罐子。經過長途跋涉,七天后,他們來到湛藍的咸水岸邊,他們稱之為海邊。到達目的地之后,他們在小樹林中等待著,直到天黑才將羊皮放到距離陌生人村莊不遠的一塊巖石上,并用一些石塊把“禮品”壓住,然后又回到小樹林里躲藏起來。第二天,他們來到巖石旁看了看,羊皮還放在那個地方。到了第三天,獵人發現大約有一半羊皮不見了,巖石上放了很多他們從未見過的紅色的魚,他們因為懷疑這些魚不能吃而沒有動這些魚,而是繼續等待著。第四天早上,獵人終于有了收獲:巖石上的魚不見了,剩下的羊皮也不見了,巖石上擺了兩只陶罐和三只碗。這正是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獵人們興高采烈地把這些器皿帶回了村子。

43

這樣,送禮和回禮就成了第一筆交易。第一筆交易成功之后,這個部族的男人就經常把他們剩余的皮革送往海邊的巖石上。又過了不知多久,他們也敢和那些陌生人直接見面了。他們雖然說著完全聽不懂的另外一種語言,但是他們可以用手勢和表情進行相互交流,可以了解他們希望交換的物品及相應的代價,開始和陌生人討價還價了。

和陌生人之間通過討價還價,使羊皮和陶罐之間產生了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關系。羊皮就是陶罐的價格。從送禮和還禮,變成了勞務對勞務的交換。一方要獵取超過本身需要的獵物,另一方則要生產更多的陶器。這就促進了雙方的專業化,使勞動分工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2.巨額外匯儲備考驗我國經濟

到200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突破萬億美元大關,達到10 663億美元,全年外匯儲備2 473億美元。

外匯儲備不斷增加是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結果,而持續15年左右的雙順差又是我國長期實行出口導向政策的結果。

外匯儲備的主要功能是應對外來沖擊,防范國家金融風險,滿足外匯流動性的需要。過去10年,我國外匯儲備年均增長率高達27%,近三年更高達42%。外匯儲備超過1萬億美元,意味著我國有充裕的國際支付能力,彰顯了我國的經濟實力,也增加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但外匯儲備長期迅猛攀高也并非好事。按傳統觀點來說,適度儲備水平應當滿足償還所有短期外債和3個月進口所需。我國短期外債余額截至2006年6月末為1 663 億美元,算上不足700億美元的月進口額,我國外匯儲備遠遠超出所需。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過多已成共識。

高額外匯儲備隱含巨大風險。外匯儲備越高,承受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大。外匯儲備猛漲還掣肘宏觀調控,給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者以口實。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一、教育教學目標

(一)教育教學目標要點

1.知識目標

○ 了解影響商品價格的各種常見的具體因素。

○ 懂得各種常見的具體因素影響商品價格的途徑或渠道。

○ 理解商品供給與需求對商品價格的影響。

44

○ 理解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的關系。

○ 理解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 懂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 知道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 了解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 懂得商品價格與商品需求量之間的一般規律。

○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 了解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的影響。

○ 了解替代品與互補品的含義。

○ 理解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2.能力目標

○ 理解不同層次的因素如何影響商品價格的認識能力。

○ 透過經濟現象認識“價值決定價格”這一本質的辯證分析能力。

○ 分析商品價格變化如何影響消費者需求的實際生活能力。

○ 能夠運用商品價格變動影響消費者需求的有關理論,分析相關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實踐能力。

○ 能夠初步根據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對如何搞好企業的生產經營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

○ 能辯證看待商品供求與商品價格的關系,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 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價格的變動,增強參與經濟生活的自主性。

45

○ 通過學習勞動價值論,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創造價值的觀念。

(二)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課程標準對本課的基本要求如下:歸納影響商品價格變化的因素,理解價格變動的意義,評述商品和服務價格的變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內容分析

(一)內容結構分析

1.總體邏輯結構

消費者要實現消費,一是必須具備一定數量的貨幣,二是必須了解相關商品的價格。為此,本課著重引導學生分析商品價格現象,掌握相關的價格價值理論。這一課的理論屬于經濟學基本理論,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經濟學理論的基礎。教材遵循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按照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的方式,通過各種常見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透過價格現象深入認識馬克思主義價格價值理論,深入領會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并對價格變化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生產有所了解。

本課的邏輯結構是:由日常生活現象引出商品價格是多變的,并分析影響商品價格的多種具體因素──接著分析上述具體因素是如何影響商品價格的,引出各種具體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由價格的變動不是無限上漲或下降的,引出價格的決定因素,即價值決定價格──接著深入分析商品的價值量是如何決定的──總結前面的內容,歸納出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表現形式──最后分析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影響。

根據課程標準,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兩框:“影響價格的因素”和“價格變動的影響”。

2.第一框:影響價格的因素

本框下設兩目,分別講述供求影響價格、價值決定價格。

第一目:供求影響價格。

這一目是本課的難點。教材按照貼近學生生活的原則,從日常生活中精選了各種場景,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使學生意識到同一商品的價格經常因時因地而變。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是哪些具體的因素影響價格?這些因素是通過什么渠道影響價格的?并由此得出結論: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影響價格。在這一目,教材講了兩層意思。

其一,影響商品價格的具體因素。教材首先通過多個鏡頭,呈現價格多變這一特點,并總結出商品價格或高或低是氣候、時間、地域、政策、生產條件、文化等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教師

46

講授這個知識時,要注意弄清楚“變動”和“差異”的區別。“變動”是從時間角度來說的,例如,這個月的荔枝價格比上個月高;“差異”是從空間角度來說的,例如,荔枝在廣東比在北京賣得便宜。上述知識比較簡單,可以由學生自己通過探究獲得。

其二,各種具體因素影響商品價格的途徑。教材在分析影響商品價格的各種具體因素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因素是通過什么途徑影響商品價格的,并得出結論: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由此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供求影響價格。接著,教材通過一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商品的供給與需求究竟是如何影響商品價格的?教材得出兩個結論:如果商品供不應求,商品價格就會上漲;如果商品供過于求,商品價格就會下降。這是本目的教學重點。

在講授上述知識點時,教師應注意兩點。一是不要把氣候、時間、地域、政策、生產條件、宗教信仰、習俗等因素與商品的供給需求視為同一個層次的影響因素??梢赃@么區分,供給和需求是影響商品價格的直接因素,而氣候、時間、地域、政策、生產條件、宗教信仰、習俗等因素是影響商品價格的間接因素,這些因素只能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才能影響價格。二是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學生要能夠根據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價格現象,判斷分析出是哪個間接因素通過哪個直接因素而起作用的。

第二目:價值決定價格。

正如這一目第一個探究活動所體現的,雖然在商品供給與需求的影響下商品價格會發生變動,但是商品價格的波動并不是任意的。根據這一重要的生活現象,教材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商品價格的波動為什么不是任意的、不受限制的?也就是說,商品價格究竟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并得出結論:商品價格的波動不是任意的、不受限制的,因為它的背后有一個“價值”在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一目的基本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初步理解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與價值規律,而非簡單地停留在價格現象層面。教材共講了四層意思。

其一,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教材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明白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為了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列舉實例進行說明。

其二,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對于商品的價值量為什么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具體的實例用邏輯反證的方法,讓學生思考:如果商品的價值量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會導致什么后果,從而推出“會導致出現獎懶罰勤這一不合理的現象,而且會出現一個商品一個價的奇怪現象”,使學生認識到衡量商品的價值量只能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為了減輕學生負擔,不要求學生對這個概念作過深的發掘,而是以相關鏈接形式納入教材,供感興趣的學生課后學習。

47

其三,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與商品價值量之間的關系:若其他條件不變,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與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由于勞動生產率包括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生產率,勞動時間包括社會勞動時間和個別勞動時間,因此,教師可通過讓學生了解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生產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個別勞動時間與商品價值量、商品價值總量的關系,深入理解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之間的關系以及商品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意義。不過,這些知識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探究,在課堂上只要講清楚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與商品價值量之間的關系就可以了。教材安排了一個名詞點擊──勞動生產率的概念,這是為了幫助學生準確理解為什么要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不要求學生識記。設計的探究活動是為了幫助學生明白技術進步會導致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進而降低商品價值量。這個知識點較為抽象,是本課的難點,教師在教學時應多結合實例加以說明。

其四,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這一知識點是在總結以上內容及第一目的相關內容后得出的,是第一框的總結。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根據前面所學的知識自己推出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價值規律的作用,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不作學習要求,教師不必在課堂上講授。

3.第二框:價格變動的影響

如果說第二課第一框重點研究商品價格的影響因素,第二框則反過來,即研究商品價格變動對生活及生產的影響。這一部分內容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市場經濟價格現象的進一步認識,體會運用經濟學理論參與實際經濟生活的魅力。本框下設兩目,分別講述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第一目: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教材通過探究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體會消費者具有可以根據商品價格的漲落來決定要不要購買的自由,從而引出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這個話題。在這一目中,教材講了三層意思。

其一,商品價格變動與消費者需求之間的一般影響規律。一般來說,商品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商品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該商品的需求量。教師在講授這一點時可以通過設計一組數據,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必須是同一時點的。要準確理解這一規律,還必須注意三點。一是得出商品價格與商品需求量成反方向變動這一結論的前提條件,是假定所有其他影響需求的因素保持不變。因為在科學研究中,盡管影響某現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每一次只能研究一個因素,其余的影響因素只能假定保持不變。在講授這一知識時,教師可借助需求曲線圖展示上述結論,以加深學生對商品價格變動與該商品需求量之間關系的認識。二是不能簡單地說商品價格與商品需求量成反比。在表述變量之間的關系時,不要動輒就把正相關說成正比,把負相關說成反比。三是這里所說的商品的價格是指消費者所要購買的商品的價格,而非下文所說的其他商品的價格。

48

其二,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較大。教材通過糧食、食鹽等生活必需品和等離子電視、轎車等高檔耐用品為例,幫助學生理解該觀點。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地實際,發掘更豐富生動的事例。這是一個易錯點,教師在講授這部分知識時可聯系學生身邊的事例或相關的統計數據推導出結論。此外,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讓學生課后進一步思考:了解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對大家參與經濟生活有何幫助?對企業定價有什么幫助?或者運用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的原理,分析為什么會出現“谷賤傷農”的現象。

其三,替代商品與互補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學習這一知識點時,教師首先必須讓學生正確理解及區分替代品和互補品,尤其要讓學生認識到商品之間的替代或互補關系是有程度之分的。其次,教師在上課時,應該通過相關事例,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替代商品與互補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有什么影響,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理論很抽象,而是覺得生活中處處有經濟學。在講授替代商品與互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時,教師應特別注意,這里要分析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會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帶來什么影響,而不是分析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另一種商品價格的影響。

第二目: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這一目主要通過一個探究活動切入,引出價格對企業供給的影響。教材講了三層意思。

其一,調節生產規模。教材指出,以變動的價格為信號,企業可以不斷調節生產規模。教材的圖示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準確地理解該觀點。此外,教師還可借助供給曲線幫助學生理解商品價格變動對企業生產的影響。

其二,提高勞動生產率。教材指出,企業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使自己在同種產品的企業中個別勞動時間減少,才能使自己的產品有降價空間,才能在價格競爭中取勝。教師在講授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啟發學生聯系第一框第二目的內容。

其三,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教材指出,企業必須提供比同行更好、更先進的產品,才能擺脫低層次的價格競爭,使自己獲得更好的生存空間及經濟效益。

(二)教學提綱

第一框:影響價格的因素

1.供求影響價格

(1)影響商品價格的具體因素

(2)商品供求影響價格

49

○ 各種具體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

○ 商品供求關系的不同狀況與商品價格的關系

2.價值決定價格

(1)商品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2)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 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

○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

(3)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之間的關系

(4)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 價值規律的內容

○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第二框:價格變動的影響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商品價格變動與消費需求量之間的一般規律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

(3)替代商品與互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生產規模

(2)提高勞動生產率

(3)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50

第二篇:第1課 大學俄語講稿

《大學俄語 第1冊》

第1課

講稿

一、 教學內容

(一)俄羅斯概況

(二)四個元音,三個元音。

(三)生詞及課文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一)要求學生掌握本課的字母。

(二)要求學生會讀本課生詞。

(三)要求學生會讀本課的課文。

(四)通過學習課文,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俄羅斯概況。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 俄羅斯概況; 2. 四個元音,三個輔音; 3. 生詞; 4. 課文。

(二)教學難點 1.四個元音,三個輔音;

四、課時安排

本課的教學任務計劃用2學時(100分鐘)來完成。

《大學俄語 第1冊》

第1-2學時

一、師生相互自我介紹,簡單了解彼此,講一下考試形式。

二、導入【提問】

1.大家為什么報俄語選修課? 2.大家對俄羅斯有一個什么樣的印象?

三、進入新課

(一)俄羅斯概況 1.俄羅斯國旗、國徽 2.俄羅斯節日及飲食 3.俄羅斯宗教 4.俄羅斯生活介紹

(二)第一課內容講解 1.俄語簡介

2.四個元音,三個輔音:【а, о, у, 方法: 老師領讀,學生跟讀。 3.句型:陳述句 4.對話 – Это ... . – А это ... . папа, мама Эмма, поэт

5.課文

э】 、【п, м, т】 《大學俄語 第1冊》

(1)Это мама. Мама там.

А это папа. Папа тут. Папа у поэта. (2)– Здравствуй, Антон! – Здравствуй, Анна! – До свидания! – До свидания!

四、課堂小結及課后反思

五、布置作業

(一)每個字母抄寫一行。

(二)每個單詞抄寫一行。

(三)熟讀所學元音和輔音。

(四)熟讀句型、對話和課文。

第三篇:《大學俄語1》課程教學大綱

一、課程基本信息 學

時:24學時 實驗學時:8學時 課程類別:公共課 課程性質:選修課 先行課程:無

適用專業:全校各專業學生 負責單位:任課教師

二、課程性質、目的與任務

《大學俄語1》是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文、理科,本科生使用,由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РУССКИЙ ЯЗЫК》(莫斯科《俄語》出版社)一書節選改編而成。本套教材結構合理、內容豐富。通過這套教材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俄語聽說以及閱讀和寫作能力。此外學生能夠掌握初級俄語詞匯。

通過大學俄語教學使學生具備初級的俄語語言能力,掌握基本的俄語學習方法,提高文化素質,擴寬知識面,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

教學過程中需完成基本詞匯、語法和句型結構、俄語口語表達、基本的閱讀和聽力能力、以及基本的寫作能力。此外,培養學生俄語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程的內容及要求、教學重點與難點 УРОК

1 俄語語音介紹與學習 УРОК

2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УРОК 3 Что это ? УРОК 4 У вас в семье шесть человек. УРОК 5 Это как раз. УРОК 6 Лю Тао дома ? УРОК 7 Такси

УРОК 8 Что вы хотите ?

四、課程教學各環節的基本要求

1、課堂講授的基本要求

·教學形式:

主要采取在教室教師使用板書授課的形式,另外使用多媒體投影播放教學短片進行聽力訓練,可以安排適當的口譯練習并定期進行單詞以及其他俄語能力測試。

·教學條件:教室、黑板、粉筆、投影儀、教材、電腦、教參和教案。

2、實驗環節的基本要求:

采用習題討論,口語對話等形式進行能力測驗和技能培養。

3、作業的基本要求: 本課程的作業有兩部分

·書面作業,主要是課堂中出現和課后布置的習題以及部分命題作文。 ·用作業本寫作以及其他形式的作業題。

4、考核方式的基本要求

考核方式:平時成績50% 期末考試成績50%(口語20分,筆試80分),實行百分制,總成績滿分100分,及格60分。

五、建議使用教材及教學參考書

教材:

1、Издательство《РУССКИЙ ЯЗЫК》學生用書 參考書:

1、Издательство《РУССКИЙ ЯЗЫК》教師用書

2、李維頤《實用俄語會話》天津大學出版社

3、Elena Filimonova《標準俄語》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第四篇:(全程攻略 最新教師用書)高中生物 課時提升卷(十一) 第4章 第1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含試題,含解析)(范文模版)

課時提升卷

(十一)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30分鐘 50分)

一、選擇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 1.(2013·長治高一檢測)在做“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實驗時,將復原后的細胞繼續置于清水中,植物細胞也不會再吸水了;可當把因失水而皺縮的紅細胞置于清水中時,紅細胞恢復原狀后會因繼續吸水而破裂。產生這種差別的原因是 ( ) A.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比紅細胞的細胞膜堅韌 B.植物細胞有細胞壁,紅細胞沒有 C.植物細胞有液泡,紅細胞沒有

D.植物細胞能對吸水進行調節,紅細胞不能

2.某成熟植物細胞經某種處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不發生質壁分離,實驗操作正確。試問:先前的“某種處理”所用的試劑是 ( ) A.纖維素酶

C.0.5 g/mL蔗糖溶液

B.10%HCl溶液 D.清水

3.夏天,很多人都愛吃拌黃瓜,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雖然拌黃瓜時加了鹽和醋及其他一些調味品,黃瓜的外表面是有味的,但黃瓜果肉內卻是淡的。這是因為

( ) A.拌的時間短

B.細胞壁阻止鹽進入細胞內 C.細胞膜有選擇透過性 D.鹽溶在醋中,無法進入細胞內

4.放入質量分數為30%的蔗糖溶液中不會發生質壁分離的一組細胞是 ( ) ①洋蔥根尖生長點細胞 ②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③洋蔥表皮細胞

④干種子細胞 ⑤蛔蟲卵細胞 A.①④⑤⑥

C.①②④⑤ ⑥洋蔥根毛細胞

B.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5.在一個新鮮蘿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濃鹽水。一段時間后,蘿卜變軟,凹槽中水分增多。下列圖示的實驗與此實驗原理差異最大的是 ( )

- 1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22分) 8.(10分)(2013·長沙高一檢測)如圖是植物細胞某種生理實驗過程的圖解:

(1)甲所示細胞為

過程,乙所示細胞為

過程。(選填“失水”或“吸水”) (2)該細胞的原生質層包括

(填標號)部分。 (3)進入[1]和[4]的物質分別是

。

(4)該細胞的失水或吸水,主要取決于

與外界溶液的濃度差。

(5)如果農民施肥后發現有燒苗現象與圖中__________過程相似。(選填“甲”或“乙”) 【實驗·探究】

9.(12分)(能力挑戰題)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如下實驗材料做相關實驗,請分析回答:

(1)用上述材料做“觀察質壁分離”實驗,應選擇的最佳實驗材料是

。

(2)在“觀察質壁分離”實驗中,將取自同一材料同一區域的三個細胞分別放在A、B、C三種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實驗結果如圖所示,這三種蔗糖溶液的濃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

>

。(用字母表示)

- 3(2)動物細胞無細胞壁,不能發生質壁分離。

(3)死的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失去了選擇透過性,不能發生質壁分離。 (4)過度質壁分離的細胞已經成為死細胞,不能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5.【解析】選B。選項A、C、D都是滲透吸水的實例,而選項B為呈色反應。

6.【解析】選B。甲玻璃管內清水會被蘿卜吸收,所以甲玻璃管中液面降低;而乙中是濃鹽水,其濃度高于蘿卜細胞液的濃度,會從蘿卜中吸收水分液面上升,同時蘿卜會吸收無機鹽,部分NaCl進入細胞,外界溶液濃度相對降低后部分水分也被蘿卜吸收,所以又會使液面降低。

7.【解析】選B、D。生物膜是選擇透過性膜,細胞需要的離子、小分子物質都可以通過,而細胞不需要的物質則不能通過。水分子跨膜運輸的方式是自由擴散,溶液濃度的高低是針對溶質而言的,水分子是由低濃度向高濃度運輸的。

8.【解析】(1)甲過程表示將成熟的植物細胞放入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中而失水發生質壁分離的過程;而乙過程表示的是將質壁分離后的細胞放入清水中吸水而復原的過程。 (2)原生質層包括[2]液泡膜、[3]細胞膜以及兩者之間的[4]細胞質。 (3)細胞壁是全透的,進入[1]的有水和蔗糖,而進入[4]細胞質的只有水。 (4)濃度差是細胞液濃度與外界溶液之間產生的。 (5)燒苗是失水過多造成的,類似圖中甲過程。 答案:(1)失水 吸水 (2)

2、

3、4 (3)蔗糖、水 水 (4)細胞液 (5)甲

9.【解析】(1)紫色洋蔥的表皮細胞具有大液泡,在較高濃度的外界溶液中,可以發生質壁分離,紫色液泡便于觀察。

(2)當蔗糖溶液濃度高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滲透失水,會導致質壁分離,而且蔗糖溶液濃度越高,細胞失水越多,質壁分離越明顯;當蔗糖溶液濃度不高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不會發生質壁分離。據圖可知,蔗糖溶液濃度的大小關系是C>B>A。

(3)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放入清水中后,細胞會發生滲透吸水,最終完成質壁分離復原。 答案:(1)① (2)C B A (3)清水 質壁分離復原

第五篇:初中體育——體操,教師用書

一、初中體操教材的概述 本章的體操教材內容,是專門為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編寫的教學用參考書的一部分。 它是根據學生用教科書相應的章節編寫的。 (一) 體操的概念 體操,在我國的漢語的原義是身體操練的意思。 體操作為一個學科概念,在我國最早出現是光緒 28 年 (1902 年),清末的《欽定蒙學 堂章程》的課程設置中的學科課程之一“體操”,這里的體操即體育之意。 體操作為一個運動項目的概念,各種

說法不一,一般只是說它是競技運動項目,包括 徒手的、持輕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的各種不同難度動作的身體練習。 作為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基本體操、技巧 (滾翻)、支撐跳躍、單杠、 雙杠等。 由于初中學生要學習的運動技術和鍛煉身體的內容比較多, 而且又可以靈活地運用 和選擇教材內容,體操的內容, 除基本體操外,可在技巧、支撐跳躍、單杠、雙杠中任選 兩項教學。每年的兩項體操內容,最好包括單杠或雙杠。 (二) 體操的起源與發展 這里介紹一些體操發展的史料,使老師們了解一些體操發展的源與流,并不是給學生 講的教材內容,只是供老師參考的。 在原始社會里,人類為了生存,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發展和傳習了走、跑、跳、攀 登、騰越等各種生活和生產技能,并用歌舞來慶祝豐收,在這些活動中,出現了體操動作的 雛形。體操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和方法,起源于古希臘。古希臘人曾把體操作為身體鍛煉的手 段;古羅馬人利用木馬等體操器械來鍛煉騎馬技術。中世紀時,一些體操還被用于軍事訓練 和競技之前的準備活動。 文藝復興時期, 由于歐洲一些國家開始重視青少年的身心全面發展, 為了加強學校體育教育,從而把希臘體操用于體育教育實踐。1862 年捷克的“天鷹”體操 學派誕生。1881 年歐洲體操聯合會成立。1896 年成立了國際體操聯合會。同年,在希臘雅 典舉行的第 1 屆奧運會上,體操被列為競賽項目之一,從此便有了現代競技體操。 我國古代的典籍中沒有“體操”一詞。但以祛病健身為目的的中國古代傳統養身術內 容豐富,歷史悠久。西漢樂舞雜技中出現的倒立、空翻、雙人集體技巧,東漢時期中國民間 的“杠子功”等等。至 1840 年鴉片戰爭后,現代體操逐步傳入中國。1948 年 5 月在上海舉 行的“第 7 屆全國運動會”上,才第 1 次把體操中的單杠、雙杠、跳箱作為表演項目。 新中國成立后,體操運動得到迅速發展。自 1951 年起,在全國范圍內,先后推廣了 21 套廣播體操 (其中包括 12 套少年兒童廣播體操)。1998 年由教育部又專門向全國中小學和 幼兒園公布推廣了五套中小學生幼兒廣播體操。 50 年代中國競技體操處于建立各種制度,積極開展競賽活動和穩步發展階段;60 年代 中國體操運動迅速發展,開始步入世界先進行列;70 年代后中國體操進入“沖出亞洲,走 向世界”的嶄新階段;80 年代至今中國體操突飛猛進,躋身于世界最先進行列。 (三) 體操教學的功能 體操教學與其他教學一樣具有教育性,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它 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具有其獨特的教育功能(見下頁表)。

二、初中體操教學內容、教法建議及評價 初中體操教學內容、 基本體操 (一) 基本體操概述 基本體操是體操大項目中的一類,它是以簡便易行的動作,發展身體能力的身體操練。 其內容豐富,動作簡單,形式多樣,鍛煉身體的實效性強,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教學內 容。通過基本體操教學,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掌握必要的實用技能,全面鍛煉身體,培養 時空感覺、空間定向和自我調控能力,對調節情緒,煥發精神,增強團隊意識都有積極的作 用。 (二)基本體操教學目標、內容及教學要求建議 基本體操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明了基本體操的意義與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認真做好動作。

(一) 技巧運動概述 新中國成立初期,稱墊上運動,也稱滾翻。50 年代后,隨著技術動作的發展,用墊上 運動、滾翻,已概括不了其豐富的內容,所以改為技巧運動,在競技體育項目中,成為單獨 的競技項目。 當代的技巧運動,一般分為翻轉型動作和平衡型動作兩大類:

初中技巧教學與競技體操中的技巧運動有很大區別。 從目的上看:學校技巧教學是以發展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高平衡能力、自控能力、 應用能力,并進行相應的品德教育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追求競賽和表演為目的。 從內容上看:學校技巧教學是以掌握技巧運動中最簡單、最基礎的以滾翻、平衡為主 的技巧動作,并在此基礎上組成聯合動作,而不是手翻、空翻一類的高難動作,更沒有兩人 以上配合的各種拋接動作等。 從練習形式上看:學校技巧教學是以學生個人練習為主,為提高練習興趣,有時也有 簡單的雙人配合動作 (如雙人拉手前滾翻,雙人車輪前滾翻等),或疊羅漢、小造型等。而 競技體操中的技巧運動包括男子單人、女子單人、男子雙人、女子雙人、混合雙人、女子 3 人、男子 4 人等 7 個項目。 從場地器械上看:學校技巧練習,主要是利用墊子進行,所以又稱墊上運動。而競技 體操中的單人技巧運動必須在規定的場地內, 特制的技巧比賽板或墊子上進行; 雙人以上項 目則規定在 12 米×12 米的地毯或比賽板上進行。 學校技巧教材具有明顯的健身性、 教育性、 實用性、普及性等特點。 (二) 技巧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中學技巧動作練習,在使學生掌握單個動作的基礎上,掌握 1 至 2 套聯合動作,通過 聯合動作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作的協調性、連貫性,提高平衡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發 展力量、靈敏、柔韌性等身體素質,加強姿態美的教育。 技巧動作中的滾動、滾翻練習,不僅能改善和提高前庭分析器官的機能,提高人體平 衡能力和控制能力, 而且也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護性實用技能, 能避免偶發事件 所引起的傷害。如滑倒、摔倒、跌下時,可采用滾動或滾翻動作,保護自己,減少損傷。 通過技巧教學,可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不斷克服旋暈、疼痛等害怕心理,樹 立自信心。 技巧動作不僅是體操運動中的基礎動作,而且也是其他體育項目練習的輔助手段。例 如:單、雙杠、支撐跳躍中的滾杠、翻騰、倒立等動作;跳水運動員的各種翻騰動作;足球 守門員的魚躍撲球;排球運動員的魚躍救球、倒地滾動救球等動作都與技巧中的各類滾動、 滾翻、空翻、倒立等動作密切相關??梢娬莆蘸眉记芍械闹饕獎幼骷寄?,是學好其他運動項 目的基礎。 技巧教學的目標、 (三) 技巧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教學要求與建議 1.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技巧練習。 (2) 發展學生靈敏、協調、柔韌力量等身體素質,提高平衡、定向和自控能力,學會 并掌握滾翻、平衡、倒立等動作技能。 (3) 培養自信、果斷頑強的精神,提高對學習技巧練習的興趣。 (4) 樹立安全意識,學會簡單的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方法。 2.教學內容 2.教學內容 (1) 復習以前學過的前、后滾翻和肩肘倒立、跪撐平衡 (女生) 等。 (2) 魚躍前滾翻。 (3) 頭手倒立 (男生)。 (4) 有人扶持的手倒立 (男生)。 (5) 聯合動作。 3.教學要求 3.教學要求 不要求學生學練難新動作,要在小學已掌握的動作基礎上,學好初中的教學內容,并 做到: (1) 提高動作的圓滑程度,方向正,動作穩定,自控能力強,姿態優美。 (2) 做魚躍滾翻、倒立動作時,增強自信心,技術動作較為熟練,提高動作質量。 (3) 聯合動作銜接自然、連貫、有節奏感、幅度大、姿態美。 (4) 提高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的方法。 (5) 技巧練習是心理素質訓練的有效手段,培養學生頑強勇敢的意識和活潑愉快的情 緒,陶冶美的情操。 由于學生掌握動作的水平不平衡,應允許學生有選擇的學習。所以教學內容沒有按年 級排列, 只是排出難易順序, 有少數學生水平較高, 也應允許學習適合他們自己難度的內容, 但一定要向老師說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 4.教學建議 4.教學建議 (1) 有條件的學校,可充分利用小墊子及其變化,進行單個動作及聯合動作練習,以 加大練習密度及運動負荷,增加練習機會。在每人一塊小墊子進行單個動作練習的基礎上, 多塊小墊子連在一起分組練習聯合動作,既省時、協調,又便于組織教學,有利于更好地掌 握動作技能。 (2) 培養正確姿勢,隨時糾正錯誤動作是技巧教學的重要環節。只有動作姿勢正確, 用力合理才能達到健身和發展素質的目的,才能使動作表現出輕松、自然、協調、健美。這 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正確的示范, 而且要善于觀察、 分析并采用多種手段與方法及時糾正錯 誤動作,并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學會指導。 (3) 注意活動安全是完成技巧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每次練習前必須充分做好專項準 備活動, 尤其是頸、 腰、 腕、 膝、 踝等關節必須活動充分, 以免造成扭傷; 加強保護幫助 (倒 立、側手翻等),教會學生自我保護方法。 (4) 在掌握單個動作的基礎上進行聯合動作練習,強調動作準確、連貫、協調,并注 意發展學生的力量、柔韌、靈敏素質,提高平衡能力。聯合動作練習時,要強調同學之間互 相觀察、互相幫助、互相糾正動作。 (5) 為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也可以組織學生分組,由學生自己創編動作組合,或改 變成套動作中的某一個連接的動作,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6) 有條件的學校,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育手段,通過影像直觀地觀察動作的動態和 連貫性及靜、慢動作分析技術,比較正確與錯誤等。特別是教師示范不易解決的部分,可以 用投影、幻燈、錄像等多媒體教學。 (四) 技巧教學內容分析與教法建議 1. 魚躍滾翻 (圖 6-1) (1)動作做法: 由半蹲臂后舉開始,重 心前移,兩腿用力蹬地,同 時兩臂前擺, 兩手前下撐地, 順勢屈臂、低頭、含胸、稍 屈髖,向前滾動,隨即屈膝、 團身、抱腿、跟肩成蹲立。 (2)動作要點: ① 跳起后,眼看前下方,身體保持稍含胸、屈髖姿勢。 ② 撐地時,屈臂緩沖,經肩、背、腰、臀依次著地滾動。 ③ 背腰部著地時,屈膝、團身、抱腿、跟肩成蹲立。 (3)動作規格: 騰空明顯,動作伸展,滾翻圓滑。 (4 )教學建 議: ① 練習遠 撐地的 前滾翻 (參見教 科書有 關部 分)。 ② 設置軟 障礙物做魚躍滾翻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③ 保護者單腿跪立或站立, 一手托腹, 一手托大腿前部, 幫助騰空和屈臂緩沖前滾 (參 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④逐漸提高騰空高度和遠度。 ⑤ 逐漸減少助力,過渡到獨立完成。 ⑥ 加助跑做挺身魚躍前滾翻。 ⑦ 由低向高或由高向低處做魚躍前滾翻 (圖 6-2)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騰空不明顯或沒有騰空。采用教學建議①、②、③ 練習。 ② 滾動不圓滑或團身過早、過晚。采用建議①、②、③,并強調撐地時,身體不要松, 保持腿伸直前擺。 ③ 動作不伸展,屈髖過多。采用教學建議③、⑥、⑦。 2.單肩后滾翻成 2.單肩后滾翻成 單腿跪撐平衡 (或半劈 (女生 (圖 女生) 腿) (女生) (圖 6-3) (1)動作做法: 由直角坐開始,上 體前屈, 接著向后倒肩, 收腹舉腿翻臀,頭向左 屈,向后滾動。當臀部 翻至支點垂面時,右臂經側伸與左臂及時用力推地,經右肩撐地向后滾翻,右腿下落屈膝跪 地成單腿跪撐平衡。 做半劈腿時,左腿后伸,抬上體,坐于右腳,臂側舉成半劈腿。 (2)動作要點: ① 上體后倒時,收腹舉腿翻臀,同時頭側屈。 ② 當臀部翻至支點垂面時,抬頭,兩腿前后分開。 ③ 經右肩后滾時,左手屈臂用力推撐。 ④ 成半劈腿時,左腿后伸,坐于右腳。 (3)動作規格: 動作圓滑、協調、方向正、姿態好。平衡穩定,舉腿高。半劈腿充分。 (4)教學建議: ① 由直角坐開始,做后倒舉腿翻臀,頭向左側屈練習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② 由右腿跪撐,左腿后舉,右肩著地臂側伸,左手撐地,頭左屈開始,推起成單腿跪 撐平衡或半劈腿練習 (參見 教科書有關部分)。 ③ 練習經單肩后滾翻 成跪撐。 ④ 保護者單腿跪立于 側面, 一手托肩, 一手托后舉 腿, 幫助完成動作 (參見教科 書有關部分)。 ⑤ 幫助者站其體后, 兩 手扶肩, 一腳踩臀部, 幫助半 劈腿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⑥ 保護者站于后舉腿一側, 兩手握其腳踝, 幫助腿后舉, 待兩臂撐直后放手 (圖 6-4)。 ⑦ 注意做好頭頸部位的準備活動。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頭側屈與手撐地不及時。采用教學建議①、④ 練習。 ② 后舉腿與頭側屈不同向。采用教學建議②、⑥ 練習。 ③ 滾翻不圓滑或方向不正。采用教學建議④、⑥ 練習。 ④ 劈腿不到位。采用教學建議⑤ 練習。 3.分腿慢起頭手,倒立— 男生) (圖 3.分腿慢起頭手,倒立—前滾翻 (男生) (圖 6-5) 分腿慢起頭手

(1)動作做法: 由分腿站立開始,上體前屈,兩手撐地同肩寬,手與頭部撐地成正三角形。重心前移, 屈臂用力撐地,使腳慢慢離地,兩腿勻速上伸并攏,同時髖配合后移,練習者重心落于頭、 手支撐面內,身體伸直成頭手倒立。 倒立前滾時,低頭、含胸、推手,身體伸直前倒,經頭后部、肩、背、腰、臀依次滾 動,團身抱膝成蹲立。 (2)動作要點: ① 頭、手撐地位置成等邊三角形,兩肘內夾。 ② 兩腿上伸時,配合髖后移,控制身體重心。 ③ 倒立時,立腰、夾臀、稍含胸,重心在支撐面內。 (3)動作規格: 腿上舉動作勻速,倒立伸直穩定,滾翻圓滑。 (4)教學建議: ① 屈臂屈體靜力練習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 ② 做屈腿或單腿蹬地擺腿成頭手倒立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③ 保護者站于練習者前方或側方,兩手扶髖或扶腿幫助成頭手倒立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④ 靠墻或器械做頭手倒立。 ⑤ 滾翻時,保護者站側前方,兩手扶腳,幫助慢動作體會低頭、含 胸、向前滾動 (圖 6-6)。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倒立起不來, 撐手無力, 髖前移不夠。 采用教學建議①、 ②、 練 ③ 習。 ② 倒立停不住,重心不在支撐面內,失去支撐倒下。采用教學建議②、③、④ 練習。 ③ 滾翻不圓滑。采用教學建議⑤ 練習。 4.肩肘倒立──前滾成蹲立 4.肩肘倒立──前滾成蹲立 肩肘倒立── (1)動作做法: 由直角坐開始,向后倒肩、舉腿、翻臀,當向后滾動至小腿超過頭部時,向上伸腿、 展髖、挺直身體,同時兩手撐腰后側,夾肘,成肘、頸、肩支撐的倒立姿勢。 前滾時,兩手伸開,身體前倒,經肩、背、腰、臀依次滾動,當臀部將要著地時,迅 速屈膝、團身、跟肩、抱膝成蹲立。 (2)動作要點: ① 后倒肩時,同時要舉腿、翻臀。 ② 向上伸腿時,兩臂伸直壓地,同時伸髖。 ③ 倒立時,兩手撐腰的后側,低頭、立腰、夾臀、展髖,眼視腳面。 ④ 前滾時,經肩、背、腰、臀依次滾動。 (3)動作規格: 上起動作協調、連貫,倒立身體挺直,并與支撐面保持垂直姿勢。 (4)教學建議: ① 由仰臥屈體姿勢開始,向上伸腿、展髖成肩肘倒立 (圖 6-7) 。 ② 保護者站其背面,握其小腿上提,并用膝蓋頂其背部 (圖 6-8)。

③保護者站其側面,幫助向后屈體滾動和向上伸髖成肩肘倒立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 分)。 ④ 團身滾動成蹲 立,重復練習 (圖 6-9)。 (5)易犯錯誤與糾 正方法: ① 倒立不直,伸髖 不充分。采用教學建議 ②、③ 練習。 ② 倒立起不來,立 不住,手撐腰不正確。采用教學建議①、③。 ③ 前滾起不來。采用建議④。 5.有人扶持手倒立 5.有人扶持手倒立 (1)動作做法: 由右腿站立,左腿前舉,兩臂上舉姿勢開始,上體前傾,屈髖,左腿向前一步下落屈 膝,兩手前下撐地,接著右腿向后上擺,左腿蹬地后向右腿并攏,身體伸直成手倒立。 (2)動作要點: ① 撐地時,兩手與肩同寬,五指分開稍屈。 ② 擺腿時,右腿向后上擺,左腿蹬地后向右腿并攏。 ③ 倒立時,含胸、頂肩、立腰、夾臀、稍抬頭。 (3)動作規格: 蹬地擺腿協調、連貫,倒立充分伸直,使上、下肢、軀干保持在一條垂線上。 (4)教學建議: ① 手撐地做小幅度蹬地、擺腿重復練習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② 靠墻做蹬地、擺腿手倒立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③ 保護者位于前方,前后分腿站立,上體前屈,兩手扶練習者髖側上提,并前腿屈膝 頂其肩部,幫助頂肩擺倒立,成倒立后,膝部撤回,換兩手扶腿。幫助穩定倒立。 ④ 當初步完成后,保護者可站于側方,扶腿幫助調節身體重心 (圖 6-10)。 ⑤ 靠墻倒立,練習??氐沽⒑脱娱L靠倒立時間 (圖 6-11)。 ⑥ 推墻靜力練習 (圖 6-12)。

⑦ 做仰臥、俯撐、側撐靜力練習 (圖 6-13)。

⑧ 學會在倒立前倒時, 順勢屈臂團身前滾翻, 或放一手, 加轉體屈髖腳著地(圖 6-14)。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蹬地、擺腿不充分,肩頂不住。采用教學建議①、③、⑥ 練習。 ② 倒立伸不直,重心不穩。采用教學建議②、③、④、⑤、⑦ 練習。 ③ 倒立向前倒。采用教學建議⑧ 練習。 6.成套動作 6.成套動作 第一套 (女生)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前滾翻──交叉腿轉體 180 度──后滾翻──肩肘倒立 (2 秒)──經單肩后滾翻成單 腿跪撐平衡 (2 秒)──跪立──跪跳起──挺身跳。 要求: ① 滾翻圓滑,團身緊,轉體方向正。 ② 肩肘倒立穩定,身體直。 ③ 跪撐平衡穩定,幅度大。 ④ 跳起充分,落地穩。 ⑤ 成套動作輕松、協調、連貫、有節奏,姿態好,幅度大。 第二套 (男生)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屈體分腿慢起頭手倒立 (2 秒)──前滾翻交叉腿轉體 180 度──后滾翻──肩肘倒立 (2 秒)──前滾抱腿起──燕式平衡 (2 秒)──魚躍前滾翻──挺身跳。 要求: ① 頭手倒立與肩肘倒立上起動作勻速,倒立穩,身體直。 ② 滾翻動作圓滑,團身緊,轉體充分,方向正。 ③ 平衡穩定,幅度大,上體與腿高于髖。 ④ 魚躍前滾翻騰空明顯,動作伸展,滾動圓滑。 ⑤ 跪跳起和挺身跳動作跳起充分,落地穩。 ⑥ 成套動作完成輕松、協調、連貫、有節奏,姿態美,幅度大,動作穩。 7.綜合練習(利用技巧動作做游戲) 7.綜合練習(利用技巧動作做游戲) 綜合練習

8.編一編(利用徒手與技巧動作造型) 8.編一編(利用徒手與技巧動作造型) 編一編

(五) 技巧的教學與評價 供參考) 技巧的參考評價標準 (供參考) 動作質量

學習態度與行為

綜合能力評價

中 差

魚 躍 前 滾

騰空明 騰空較 態好, 姿態較

有騰 無騰空, 主動參 較積極主 參與練習不 會講解動 講解基本清 不會講解 態欠 完不成 努力克服 習,較刻 動,怕苦怕 保護與幫 幫助基本正 保護幫助

顯,姿 明顯, 空,姿 姿態差,與,積極 動參與練 夠積極主 作要點, 楚,保護與 要點, 會 不會 滾翻圓 好, 滾 佳,滾 動作。 困難,刻 苦努力, 累,膽怯, 助, 會自編 確,初步掌 不會自編 翻

滑,幅 翻較圓 翻欠圓 度大, 滑,幅 滑,動 方向 度較 向正。 上起動 作節奏 較好, 倒立較 直,姿 態較正 確,倒 立較穩 定。滾 翻較圓 滑,方 向正。 上起動 作失去 節奏, 倒立不 夠直, 倒立起 姿態欠 不來, 停 佳,倒 不住, 接 立基本 不了前 穩定。 滾翻。 能完成 接前滾 翻動 作。 作不夠 正。 大,方 伸展。

苦練習, 較勇敢頑 缺乏自信 自練, 會分 握自編自練 自練, 不會 戰勝自 強,能注 心,不能戰 析糾正錯 的方法,能 分析糾正 我,勇敢 意團結協 勝自我,紀 誤, 會協作 初步分析糾 錯誤, 不會 頑強,團 作,紀律 律較差,團 交流, 會結 正錯誤,能 協作交流, 結協作, 較好,有 結協作精神 合生活實 協作交流, 不會實際 遵守紀 自信心, 較差,責任 際應用。 能結合生活 應用, 會 不會 律,積極 戰勝困 心不強。 思考,自 難,責任 信心強, 心較強。 責任心 強。 小組和自 實際應用, 自我和小 我評價。 初步掌握小 組評價。 組和自我評 價的方法。

上起動 頭 手 倒 立 接 前 滾 翻 作節奏 好,倒 立直, 姿態 好,倒 立穩。 前滾翻 動作圓 滑,方 向正。

倒立展 髖充 肩 肘 倒 立 分,身 體伸 直,姿 態好, 倒立 穩。

倒立展 倒立展 髖較充 髖欠充 分,身 分,身 體較 態較 立較 穩。 體不夠 態欠 立欠穩 定。 學習態度 綜合能力評 與行為 價 直,姿 直,姿 好,倒 佳,倒 倒立不 直, 屈髖 超過 45°, 完 不成動 作。

動作質量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單 肩 后 滾 翻 成 跪 撐 平 動作連貫,姿態 好,幅度大,平衡 穩定,方向正。 動作較連貫,姿態 動作不夠連貫, 姿態 較好,幅度較大, 欠佳,幅度小,平衡 沒經單肩滾翻, 平衡較穩,方向 正。 欠穩定,方向不夠 正。 完不成動作。 同 同 同 同 同 同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衡

有 人 扶 持 手 倒 立 完不成主要動 動作完成較輕松、 動作完成不夠輕松、 松、協調、連貫、 作,或動作完成 協調、連貫、有節 協調、連貫,節奏欠 有節奏,姿態好, 吃力,姿態差, 奏,姿態較好,幅 佳,姿態不夠好,幅 幅度大,方向正, 幅度小,明顯偏 度較大,方向正, 度較小,方向不正, 滾翻圓滑,倒立 離方向,動作不 動作較穩定。 動作欠穩定。 穩。 穩。 成套動作完成輕 蹬地擺腿充分,倒 蹬擺腿較充分,身 蹬擺腿不夠充分, 不會蹬擺腿,倒 倒 立時身體伸直,姿 體伸直,姿態較好, 立時身體不夠直, 立伸不直,姿態 姿 態好,動作完成協 完成動作較輕松、 態欠佳, 完成動作不 差,完成動作困 調、連貫、輕松。 連貫、協調。 夠輕松、 連貫、 協調。 難。

成 套 動 作

(一)單杠運動概述 單杠包括各種支撐、懸垂、擺動、回環、騰越、屈伸和轉體等非常豐富的動作,是鍛 煉身體十分有效的手段,也是競技體育項目之一。 單杠源于古人類在自然界的攀爬、擺落等生存生活的實用技能。后來德國人把它改變 成體育鍛煉項目和表演的內容,并列為第一屆奧運會比賽項目。 初中單杠教學,主要是在低單杠上完成各種支撐、懸垂、擺動、回環及上法和下法等 簡單動作練習,用以作為健身、健心及實用性技能訓練手段。 單杠是男子競技體操項目之一。而初中單杠教學與競技體操的單杠練習是有明顯區別 的。 從目的上看:初中單杠教學是以發展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高懸垂能力和掌握實用 技能,并進行相應的品德教育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追求競賽和表演為目的。 從內容上看:初中單杠教學是以掌握低單杠的基本握法、懸垂、支撐、擺越及上法、 下法為重點的基本技術和基本姿勢為主要內容, 在此基礎上學習簡單的聯合動作, 而不是以 高單杠的高難、驚險、“飛越”的成套動作為主。 從練習對象上看:初中單杠教學不僅面對男生,而且也面對女生,而競技體操中的單 杠,只是男子項目,女子沒有單杠。 從場地器械上看:初中單杠教學使用的器械包括適合不同年齡的男、女生都可練習的 低杠、中杠或高杠 (高中男生有高單杠練習),杠較細,直徑一般為 2.6 厘米,設備從簡, 經濟實用。而競技體操中的單杠場地器械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因此,學校單杠教材具有明 顯的針對性、實用性、教育性和普及性等特點。

(二)單杠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通過單杠動作練習,能有效地發展學生上肢、肩帶、腹背肌的力量和柔韌性;提高身 體的協調性和前庭分析器官機能, 使學生平衡定向能力得到改善。 特別通過各種姿勢的“翻 身上”、“回環”(如單掛膝回環、騎撐回環、支撐回環等)等動作,可以促進神經系統的調 節能力。 通過單杠動作練習,可以提高腹壁的張力,增強人體適應加速度的能力。在做單杠練 習時, 腹部的收縮和伸展動作較多 (翻身上、 屈體懸垂、 倒懸垂、 單腿擺越、 后擺轉體下等), 特別是腹部肌肉迅速反射性收縮,可以提高腹壁張力。腹壁張力性強,可以防止血液過多流 向腹腔,增強人體適應加速度的能力,這種能力是飛行員、宇航員及海員等所特別需要的。 通過單杠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由于單杠有高低變化要求 (有高單杠、 低單杠),支撐面窄,杠面較滑,學生重心不穩,易產生害怕心理。做翻上、擺動和回環等 動作時,磨手、磨腿,擺越時重心移動較大,常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困難和心理壓力。通過 單杠教學,加強了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特別是女生對克服膽小害怕心理,提高勇氣和膽 量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單杠練習過程中,可逐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決 心。通過單杠練習中的保護與幫助,還可培養學生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相互交往能力。 通過單杠練習,學生的握力,支撐和懸垂能力有很大提高,對在日常生活、娛樂和勞 動中翻上、翻下,利用物體爬上、爬下等實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單杠教學的目標和內容 1.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夠對單杠練習發生興趣,并積極參與練習。 (2) 發展學生上肢、肩帶、胸、腹、背等部位的肌肉力量和柔韌性;培養懸垂、擺動、 支撐、翻轉和平衡定向的能力。 (3) 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勇敢頑強和自信的精神。 (4) 加強同伴之間的互相幫助,樹立安全意識,學會簡單的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的方 法。 2.教學內容 2.教學內容 (1) 低單杠,一單腿蹬地翻身上 (2) 掛膝擺動上 (3) 支撐──單腿擺越成騎撐──還原成支撐 (4) 支撐后擺挺身下 (5) 掛膝后回環一周半成掛膝懸垂(男生) (6) 支撐后擺轉體 90 度下 (7) 聯合動作: 第一套動作 單腿蹬地翻身上成支撐──單腿向前擺成騎撐──騎撐后倒掛膝(或擺動一次)上── 單腿向后擺越成支撐──后擺轉體 90 度下。 第二套動作 同上,男生加掛膝后回環一周半掛膝上。 3.教學要求 3.教學要求 (1) 做翻身上時,注意腹部貼杠,能獨立完成動作。 (2) 掛膝擺動上的幅度要求。既要教育學生不怕苦,同時又設法不要磨破腘部。 (3) 單腿擺越時,注意移動身體重心,擺腿時要高于杠面,完成動作應果斷、勇敢、 自信。 (4) 支撐后擺挺身下,后擺腿要稍高于肩,挺身到位時制動,落地緩沖。 (5) 聯合動作中的單個動作,要先做熟練,再做聯合動作。聯合動作主要要連貫,中 間不停頓。同學間要做到互幫、互學,提高興趣、自信心和責任感。 中學單杠教學可安排學習一年、兩年或連續學習三年,但必須注意與雙杠教學穿插安 排。以發展學生力量素質、懸垂及支撐能力為重點,注意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精 神和自信心、責任心,提高自控能力。

(四)單杠動作分析與具體動作的教學建議 1.單杠教學中應注意的事項 1.單杠教學中應注意的事項 初中單杠教學,主要是以身體繞杠軸做翻轉、懸垂、擺動、回環和支撐擺越為主的動 力性動作。如翻身上時,以腹部貼杠翻轉;擺動及回環動作則以器械軸(杠軸)為軸,由支撐 或騎撐開始,遠送肩與臀,過杠下垂直面后,稍屈髖,以加大擺動幅度或加快回環速度,較 好地完成動作。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單杠教學中,恰當運用教學方法,指導、教育學生在掌握技術原理的同時,必須 克服膽怯、怕疼等不良心理反應,勇敢、頑強、戰勝自我,才能實現單杠教學目標。 (2)初學單杠動作階段,在示范講解的基礎上,有些動作可先做模仿練習。 (3)在改進、復習、提高動作質量階段,教師可采用輔助練習、條件練習 (加標志物 等)或開展互相觀摩、評比、競賽活動 (比數量、比質量、比高度) 等各種方法不斷提高動 作質量。 (4) 單杠教學中, 既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 幫助學生克服膽怯、 怕疼、怕苦、怕累思想,又要加強保護與幫助,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確?;顒影踩?。同時 還要向學生介紹一些專項準備活動(如拉肩、壓肩、活動腕、膝、踝關節等) 及自我保護安 全措施,以防拉傷、扭傷、摔傷。 (5)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加強上肢及腰背部肌肉力量練習(如引體向 上,懸垂舉腿、快速仰臥舉腿等) ,為掌握單杠動作技能,奠定必要的專項素質基礎。 (6)在掌握單個動作的基礎上進行聯合動作練習,也可組織學生自編聯合動作,并進 行相互觀摩交流、評比,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創新意識。 (7)有條件的學校,可充分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通過錄像分析動作要點,反饋 學生掌握動作情況,分析原因,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技能和保護幫助方法,但必須注 重實效,運用恰當、 適時。 2. 單腿 (或 并腿) 蹬地翻上成 支撐 (圖 6-28) (1)動作做 法: 站立正握杠開始,左腳向前一步,右腿經前向后上方擺起,左腿用力蹬地,(并腿蹬地 時,收腹、舉腿、翻臀、倒肩),同時用力壓杠,使腹部靠杠,并腿向后伸,當腿翻轉至杠 后水平部位時,制動腿,抬上體,翻腕,抬頭、挺身成支撐。 (2)動作要點: ① 充分蹬地、擺腿、拉壓杠,使腹部靠杠。 ② 腹靠杠后,兩腿并腿后伸。 ③ 腿翻轉至杠后水平時,抬頭、翻腕、挺身。 ④ 并腿翻上時,用力收腹、舉腿、翻臀,同時倒肩,壓杠。 (3)動作規格: 翻上動作連貫、有節奏,支撐時挺身充分,重心穩,兩腿與杠下垂直面夾角在 45 度以 上。 (4)教學建議: ① 腳蹬高物做翻上(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② 屈體俯臥趴在杠上,幫助者固定其兩腳,練習者做抬上體、抬頭、翻腕、挺身成支 撐。 ③ 幫助者站杠前側,一手扶肩,一手托腿,幫助身體向上翻。當翻至杠上時換手,一 手托腿,一手扶上臂,幫助挺身成支撐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④ 先學會單腿蹬地翻上,再學練并腿翻上。 ⑤ 加強上肢懸垂和腹背肌的力量練習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身體翻不到杠上,原因是力量差或擺腿方向不對。采用教學建議①、③、⑤練習。 ② 翻到杠上后,抬不起上體,原因是腿沒向后伸。采用教學建議②、③、④練習。 3.支撐單腿向前擺越成騎撐, 3.支撐單腿向前擺越成騎撐,還原成支撐 支撐單腿向前擺越成騎撐 (1)動作做法:(以左腿擺越為例) 由支撐開始,左臂頂杠,重心移至右臂,接著左手推離杠,同時左腿經側向前擺越, 左手迅速撐杠,左腿前下伸使大腿根部靠杠,上體保持正直成騎撐。 還原成支撐時,上體和臂的動作同前,但左腿經側向后擺越,并腿成支撐。 (2)動作要點: ① 移重心、推手要充分,配合協調。 ② 腿擺越后要迅速撐杠。 ③ 及時移動和調整身體重心,掌握身體的支撐平衡。 (3)動作規格: 動作協調、連貫,姿態好,幅度大。擺越時有明顯騰空,腿始終保持伸直。騎撐時, 兩腿間夾角大于 90 度。 (4)教學建議: ① 手持棍站立做模仿練習(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② 如有器材,可在鞍馬或跳馬上做練習。 ③ 由騎撐開始,保護者站在杠正前方扶練習者腳,幫助單腿向前、后擺越 (參見教科 書有關部分)。 ④ 由支撐開始,保護者站杠前擺腿方向的異側,一手托腿、一手扶上臂,幫助移重心、 推手,單腿向前、后擺越,控制支撐平衡(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⑤ 初步掌握后,可由支撐開始,做單腿依次向前擺越成后撐,再單腿依次向后擺越還 原成支撐練習,提高熟練性和平衡控制能力(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移重心、推手不充分,擺越、換撐動作不連貫。采用建議①、②、③練習。 ② 心理膽怯,不敢推手、擺越。采用建議③、④教學練習,同時進行思想工作。 ③ 動作質量不高,姿態差。采用建議③、④、⑤教學練習,重復練習、糾正錯誤。 4.騎撐后倒掛膝上 4.騎撐后倒掛膝上 (1)動作做法:(以左腿掛膝為例) 由騎撐開始,直臂后倒,左腿后移屈膝掛杠,成掛膝懸垂前 擺,順前擺擺勢,右腿向前上方遠伸,同時向后引臂,使肩盡力 前擺,然后順勢自然后擺,當擺至杠前下方時,右腿加速后擺, 同時直臂壓杠、扣腕,左腿前伸,右腿后伸,兩手握緊杠成騎撐。 (2)動作要點: ① 始終直臂握杠,擺動時,肩部盡力遠離握點。 ② 前擺時,右腿向前上方遠伸,使肩迅速下擺過杠。 ③ 后擺時,右腿加速后擺,待肩過杠水平面后壓杠、翻腕。 (3)動作規格: 直臂壓杠,右腿直腿擺動,動作連貫,幅度大,姿 態好。 (4)教學建議: ① 由掛膝擺動 2—3 次上成騎撐 (圖 6-29)。 ② 杠前上方放置標志物, 加大擺動幅度 (圖 6-30)。 ③ 有幫助下練習,幫助者站擺動腿一側杠前,當前 擺時,一手扶肩,一手按擺動腿膝部。當后擺時,順勢一手托背,一手壓腿,幫助上成騎撐 (圖 6-31)。 ④ 在杠面上包海棉墊,減少杠面對腘窩的摩擦 (圖 6-32)。 ⑤ 進行思想教育,克服怕疼、怕累的心理。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不會利用腿的擺動,急于屈臂拉杠,或擺腿過早。采用教學建議①、②、③練習。 ② 前擺時,腿擺向后上方,使動作擺動失去節奏。采用教學建議②、③練習。 ③ 怕掛杠腘窩疼,不愿練或不敢大幅度擺動。采用教學建議④、⑤練習。 5.騎撐單掛膝后回環一周半 男生) 5.騎撐單掛膝后回環一周半 (男生) (1)動作做法:(以左腿掛膝為例) 由騎撐開始,兩手撐杠,右腿后擺,臀部后移,左腿屈膝掛杠,直臂向后倒肩,遠離 握點,右腿前擺,當肩擺過杠下垂直部位時,加速擺腿并向后上伸,同時抬頭、挺胸、翻腕, 回環一周至杠上,接著順勢后倒成掛膝懸垂前擺。 (2)動作要點: 1)用力撐起,向后伸腿,升高重心 2)臀部后移,直臂倒肩,遠離握點,加大擺動。 3)回環至杠上時,伸腿、抬頭、挺胸、翻腕要配合及時。 (3)動作規格: 回環連貫、圓滑、幅度大、姿態好。 (4)教學建議: ① 由兩手握體操棍成騎撐站立姿勢開始,做前腿屈,后 腿后擺成弓步,棍向前推至腘窩部的練習 (圖 6-33)。 ② 由杠上騎撐開始,幫助者站杠后側,一手扶肩,一手 托后腿,幫助體會撐起、后擺腿、掛膝后倒技術 (圖 6-34)。 ③ 保護者站杠前側,一手從杠下翻握其腕,幫助后倒前擺。當回環 肩過杠下垂直部后,一手托肩,一手托腿,幫助回環一周至杠上。接著 一手托背、一手壓腿,幫助完成掛膝懸垂前擺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④ 結合騎撐后倒掛膝上進行練習。 ⑤ 進行思想教育, 鼓勵學生克服緊張、 膽怯的心理障礙, 培養勇敢、 頑強的精神。 ⑥ 杠上包海棉墊,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撐起或腿后擺不夠,沒有遠離握點。采用教學建議①、②練習,掌握后倒技術。 ② 屈臂屈體,身體趴在杠上,回環幅度過小。采用建議③、⑤練習,糾正錯誤姿勢。 ③ 抬頭、翻腕、挺身不及時。采用建議③、④練習,配合語言提示,重復練習。 ④ 有膽怯、緊張、害怕心理,不敢做或不愿做。采用建議⑤、⑥,消除心理障礙。 6.支撐后擺轉體 6.支撐后擺轉體 90 度下 (1)動作做法:(以向左轉體為例) 由支撐開始,上體前屈,腿前擺,屈臂屈體,做向前預擺動作。接著利用腹部彈杠, 向后上擺腿,同時含胸用力頂杠,臂撐直,當后擺接近最高點時,左手推離杠,重心移至右 臂支撐,以腳帶動身體向左轉體 90 度,向側跳下。 (2)動作要點: ① 預先前擺時,上體前屈和腿前擺要充分。 ② 支撐后擺時,利用腹彈和兩臂含胸用力頂肩相結合。 ③ 轉體時,掌握時機和上、下肢的協調配合,控制重心。 (3)動作規格: 腿后擺過肘的高度,身體直,轉體正,有騰空,落地穩。 (4)教學建議: ① 支撐后擺重復練習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 分)。 ② 地面俯撐,彈腿轉體 90 度成側撐 (參見教 科書有關部分)。 ③ 練習不松手的支撐后擺下。 ④ 在保護凳上幫助支撐后擺轉體 90 度 (圖 6-35)。 ⑤ 在杠后站立,兩手扶練習者腰部幫助后擺轉體 90 度下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支撐后擺時,撤肩,身體遠離杠,擺腿低于杠。采用教學建議①、③、④練習。 ② 轉體不充分,過早或過晚。采用教學建議②、④練習。 ③ 轉體后失去平衡,落地不穩。采用教學建議⑤練習。強調經側撐時,掌握好重心。 落地時屈膝緩沖。 7.成套動作 7.成套動作 第一套 (女生)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要求: ① 翻上動作蹬地、擺腿充分,支撐穩,腿在 45 度以上。 ② 擺越時,移重心、推手、擺腿、換撐及時。 ③ 掛膝上擺動作充分,動作連貫、幅度大。 ④ 后擺下,腿過肘、轉體正、身體直、落地穩。 ⑤ 成套動作輕松、協調、連貫、節奏好、姿態美、幅度大。 第二套 (男生)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要求: ① 翻上動作勻速、伸展、挺身充分,腿高于杠下 45 度。 ② 擺越動作配合協調、連貫,腿始終保持伸直。 ③ 掛膝回環撐起充分,遠離握點,幅度大。 ④ 后擺下腿過肩,轉體正,身體直,落地穩。 ⑤ 成套動作完成輕松、協調、有節奏,姿態好,幅度大。 第三套 (女生) 要求: 參見第一套女生動作要求。 第四套 (男生)

要求: 參見第二套男生動作要求。 教學建議 ① 復習低年級學過的動作,提高質量和熟練性。 ② 在完成好單個動作的基礎上,進行組合練習。 ③ 采用成套動作的保護幫助方法,及時變換手法與站位。 鍛煉方法建議 定時練習

比一比 (五) 單杠的教與學評價 單杠的參考評價標準(供參考) 單杠的參考評價標準(供參考) 動作質量

學習態度與行為

綜合能力評價

優 單 腿 或 并 腿 翻 上 成 支 撐

能積極 練習較 不能積 會講解 講解基 不會講 主動參 積極主 極主動 要領, 本清 解,不 翻上動作協 翻上動作較 調、節奏好,協調,姿態較 姿態好,幅度 好,幅度較 大,支撐穩, 大,支撐較 動作完成輕 穩,動作完成 松。 較輕松。 動作不夠連 貫、協調,節 奏不夠好,姿 態較差,幅度 較小,支撐不 夠穩定,能完 成翻上動作。 動作被分解, 嚴重失調,或 完不成翻上 動作。 與練 動,較 的參與 會保護 楚,保 會保護 習,不 刻苦努 練習, 幫助, 護幫助 與幫 怕困 力,能 膽怯, 會自編 方法基 助,不 難,刻 克服困 怕苦怕 自練, 本正 會自編 苦練 難,較 累,缺 會分析 確,有 自練, 習,能 勇敢頑 乏自信 糾正錯 初步的 不會分 勇敢頑 強,能 心和團 誤,會 自編自 析糾正 強,戰 注意團 結合作 自我評 練能力 錯誤, 勝自 結互 精神, 價。 和分析 不會自 糾正錯 我評 誤的能 價。 力,能 初步自 我評 價。 我,團 助,合 不認真

騎 撐 后 倒 掛 膝 擺 動 上 動作協調、 連貫,姿態 完成動作較 輕松、協調、 動作完成不

結互 作精神 思考, 助,合 較好, 責任心 完不成動作, 作意識 自信心 不強, 連貫,姿態較 夠輕松、協 好,幅度大, 或不是利用 強,積 和責任 紀律較 好,幅度較 調、連貫,姿 騎撐穩定,擺 掛膝擺動上 極思 心較 差。 大,騎撐較穩 態較差,騎撐 成騎撐。 考,自 強,紀 動充分,動作 定,擺動較充 欠穩定。 信心 律較 完成輕松。 分。 強,遵 好。 守紀 律,責 掛膝充分,回 掛膝較充分, 掛膝欠充分, 環動作連貫、 回環動作較 回環動作不 完不成動作 或動作被分 解。 協調、節奏 連貫、協調, 夠連貫、協 好,幅度大,節奏較好,幅 調,節奏較 姿態好,動作 度較大,姿態 差,幅度較 任心 強。

騎 撐 掛 膝 后 回 環 一 周 半

穩定。

較好。

小,姿態欠 美。

支 撐 后 擺 轉 體 90 度 下 后擺充分,轉 體及時,方向 正,推手充 分,動作伸 落地穩。 后擺較充分, 后擺不夠充 轉體較及時, 分,轉體欠及 后擺腿低于 方向正,推手 時,方向基本 杠 45°, 轉體 較充分,動作 正,推手不夠 不足 45°, 落 伸展,幅度 充分,動作幅 地嚴重失去 大,落地較 度小,落地欠 平衡或坐地。 穩。 穩定。

展,幅度大,

支騎 撐撐 單還 腿原 向成 前支 擺撐 越 成

移重心、推 移重心、推 手、擺腿、換 手、擺腿、換 撐動作配合 撐動作配合 協調、連貫、 較協調、連 有節奏,姿勢 貫、有節奏, 好,支撐控制 姿勢較好,幅 穩定,幅度 度較大,支撐 大。 控制較穩定。

移重心、推 手、擺腿、換 撐動作配合 不夠協調、連 貫,節奏不夠 好,姿勢較 差,幅度較 小,支撐控制 不夠穩定。 成套動作完 動作被分解, 嚴重失去節 奏,姿勢差, 幅度小,支撐 不穩定,或掉 下器械。

成套動作完 成套動作完 成 套 動 作

成輕松、協 成較輕松、協 成不夠協調、 調、連貫,姿 調、連貫,姿 連貫,姿態較 態好,幅度 態較好,幅度 差,幅度較 大,有節奏,較大,節奏較 小,節奏不夠 擺動充分,轉 好,擺動、轉 好,擺動、轉 體正,落地 體較充分,落 體不夠充分, 穩。 地較穩。 落地不夠穩。

完不成主要 動作,或姿態 差,幅度小, 嚴重失去節 奏,支撐不穩 或掉下,落地 不穩或坐地。

(一) 雙杠概述 雙杠是健身、實用的器械體操項目之一。其動作和練習方法多種多樣,動作有易有難, 可在杠端、杠中、杠上、杠下或在一根杠或兩根杠上做支撐、懸垂、擺動、擺越、屈伸、滾 翻、回環、騰越、轉體、倒立、空翻等動力和靜力的動作。鍛煉身體的實效性強,是深受學 生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 初中的雙杠教學內容與競技體育中的雙杠運動有較大的差別,如: 從學習目標上看:初中的雙杠教學,是作為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提高支撐能力和掌握 實用技能并進行相應的品德教育為主要目的的一項內容, 而不是以追求競技比賽和表演為目 的。 從練習內容上看:初中雙杠教學以基本握法、各種支撐、移動、擺動為重點的基本技 術和基本姿勢為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習簡單的上法、套路和安全落地的下法。而不是競 技雙杠的高難、驚險、復雜的套路動作。 從練習對象上看:初中雙杠教學不僅面對男生,而且也面對女生,男、女生都有雙杠 內容,而競技體操中的雙杠,只是男子項目,女子沒有雙杠,而有高低杠。 從場地器械上看:初中雙杠教學使用的器械應包括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低、中、 高杠, 面向全體男、 女生, 人人都可參加練習, 競技體操中的雙杠器械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 只有適于男子使用的活動高杠。因此,初中雙杠教學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實用性、教育性和 普及性等特點。 (二)雙杠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雙杠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雙杠練習主要是學生在負擔自身體重的情況下, 發展支撐和支撐擺動的典型動作練習。 對彌補上肢和軀干力量發展的不平衡有重要作用。通過雙杠教學,能有效地發展學生上肢、 肩帶、軀干肌肉群力量,特別對三角肌、胸大肌、腹、背肌的發展有顯著效果。使腕、肘、 肩、腰關節、韌帶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得到增強。 雙杠教學中,通過形式多樣的支撐擺動、分腿、轉體、推手等動作練習,提高人體在 時間和空間位置時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對學生平衡能力、支撐力和協調性發展,都有積 極的作用。 在雙杠教學中,通過做杠上支撐移動比賽和杠端跳起越杠跳下追逐游戲,可以滿足學 生歡快、活潑嬉戲的心理要求。由于動作的變化,有時會因分腿坐或轉體 180 度而碰杠、擦 杠,以及整套練習對連續性和完整性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勇于克服困難、頑強、果斷。因此, 雙杠練習對學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意志品質的培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經過雙杠教學之后,學生的握力、支撐能力有很大提高。對在日常生活、娛樂和勞動 中的各種攀登、撐上、撐下等實用技能的運用很有好處。 (三)雙杠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教學要求 雙杠教學的目標、 1.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 通過向學生介紹雙杠對鍛煉身體的價值,并在教學實踐中吸引學生積極參加雙杠 練習,提高學習興趣。 (2) 發展上肢、肩帶、胸、腹、背部肌肉力量,培養學生支撐及擺動的能力。 (3) 雙杠練習是力量型的動作,要教育學生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培養學生自信、 勇敢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4) 要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和同學們互相保護的方法。 雙杠練習如果缺乏安全意識,不認真保護,較其他器械練習容易發生傷害事故。要把 安全作為重要教學目標之一。 2.教學內容 2.教學內容 (1) 在一條杠或兩條杠上的移動 (2) 支撐擺動 (3) 分腿坐前進 (4) 外側坐越兩杠直角下 (5) 支撐前擺下 (6) 支撐后擺轉體 180 度成分腿坐 (7) 支撐后擺挺身下 (8) 聯合動作:杠端跳上分腿坐──前進一次擺動成外側坐──越兩杠直角下 (9) 成套動作: 杠端跳上分腿坐──前進一次經擺動成分腿坐──杠前撐杠并腿后擺, 進杠前擺──后擺轉體 180 度成分腿坐──彈杠并腿前擺,進杠──支撐后擺挺身下 3.教學要求 3.教學要求 初中雙杠教學,應從實際需要和可能出發,以發展學生力量素質為重點,并注意培養 學生自信心、責任心、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提高學生支撐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以適應 未來生活需要。雙杠項目教材內容安排,和其它項目一樣,可安排學習一年、兩年或連續學 習三年,但必須注意與單杠項目教學穿插安排為宜。 (1) 初中雙杠教學內容以支撐為主,由于臂部肌肉和力量不夠,支撐擺動時比較困難。 所以發展學生上肢力量和學習支撐擺動應是教學的重點。 (2) 在做支撐前、后擺下時,身體重心應超過杠面,當身體擺到最高點時,稍有制動, 移動重心,越出器械。 (3) 在上雙杠教學課時,應幫助學生消除害怕的心理狀態,通過具體的幫助,能使學 生比較輕松地完成動作, 通過練習中增強臂力和腹背肌, 還可以做一些發展體力和發展臂力 的專門練習。 (四)雙杠教學注意事項與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議 1.雙杠教學應注意事項 1.雙杠教學應注意事項 初中雙杠教學,重點安排了以發展上肢力量為主的支撐擺動、移動及簡單的上法、下 法、轉體等動作。動作雖然都不太難,但對上肢力量要求較高,并需要身體各部分的協調配 合。在學習單個動作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逐步掌握一套簡單的聯合動作,重點發展支撐力量 和支撐擺動能力及自我調控能力, 并通過練習培養學生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培養意志 品質,學會保護幫助。 在教學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教師講解清楚,示范動作正確,讓學生認真觀察, 使學生明確重點,記住動作順序,學生能主動思考,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2)突出重點,如學習下法時,使學生體會身體重心移動,推手、換握杠的時機。 (3)聯合動作和成套動作,要在單個動作基本掌握再做,注意動作的連貫性,協調從 容。開始時先做兩三個動作的聯合,再逐漸增加動作。 (4)教學時,將教會學生技術動作與發展上肢和腰腹力量相結合。特別是女學生臂力 較弱,對女生應特別予以關照。 (5)保護與幫助不僅單純為了安全,而且是在心理上解除害怕的障礙。當學生比較好 地掌握動作后,又要讓學生逐漸擺脫依賴思想。具體的幫助方法,見學生教科書。自我保護 的方法,當自我感覺失控時,應立即減少擺幅、降低速度、停止練習或改變成簡單的下法。 (6)器械體操練習,不能把著眼點只放在動作技術上,要在學習技術,發展體力和意 志力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才能獲得促進身心發展的效果。 (7)有條件的學??沙浞诌\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動作要點, 分析動作正誤,掌握正確技能,但必須注重實效。 2.支撐擺動 2.支撐擺動 (1)動作做法: 由支撐開始,舉腿前伸獲得自然的擺動。前擺時,身體伸直,自然下擺,當擺過垂直 部位時用力向前上方擺踢腿(稍屈髖),帶動髖部前送,拉開肩角、低頭、含胸,眼看腳尖; 后擺時,及時展髖,身體伸直自然下擺,當后擺過垂直部位時,用力向后上方甩腿,含胸直 臂頂肩,拉開肩角。 (2)動作要點: ① 以肩為軸,直臂頂肩擺動; ② 當身體向下擺過垂直部位后,加速向前、向后擺腿。 (3)動作規格: 以肩為軸,自然擺動,后擺過肩水平。 (4)教學建議: ① 練習支撐移行和分腿坐前進等動作,提 高支撐能力及小幅擺動能力 (參見教科書有關 部分) 。 ② 墊上做仰撐或俯撐,并在同伴幫助下體 會兩腿擺至最高點時身體所處的位置, 提高支撐 能力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③ 在保護幫助下支撐小擺動練習 (圖 6-45)。 ④ 杠下放高墊子練習(圖 6-46)。 ⑤ 啟發學生相互觀察、思考、分析完成動作情況, 探求解決方法。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前擺收腹舉腿屈髖采用教學建議②、③練習。 ② 后擺時挺腹塌腰采用教學建議②、③練習。 ③ 支撐能力差、 肩軸不能相對固定采用教學建議①、 ②練習。 ④ 膽怯,不敢做,加強保護幫助,確?;顒影踩?,采用教法建議③、④練習。 3.跳上成分腿坐前進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3.跳上成分腿坐前進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1)動作做法: 杠端站立,跳起直臂撐杠,兩腿順勢前擺,當腿超過杠面時,迅速分腿以腿后部觸杠 成分腿坐,然后身體挺直立髖騎杠,上體前傾,兩臂經側舉,兩手順勢于體前稍遠處用力撐 杠,同時兩腿伸直,順勢后滑并腿進杠,接著支撐前擺成分腿坐。 (2)動作要點: ① 杠端跳起支撐時,兩臂伸直。 ② 前擺腿必須過杠面后再分腿,并以大腿后部觸杠后滑成分腿坐。 ③ 后擺進杠時,兩腿伸直壓杠。 (3)動作規格: 分腿坐時不砸杠,挺身遠撐,直腿進杠。 (4)教學建議: ① 反復練習跳上成分腿坐和小幅度支撐擺動。 ② 墊上練習分腿坐前進(參見學生用書有關部分 )。 ③ 從分腿坐開始,反復練習推杠、立髖、夾腿動作。 ④ 加標志物練習前擺腿過杠及遠撐手部位。 ⑤ 在幫助下練習(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屈腿、屈髖前進采用教學建議②、③、④練習。 ② 前擺低,手撐太近或太遠采用教學建議④練習。 ③ 膽怯,不敢做采用教學建議①、②、⑤練習。 4.支撐后擺轉體 度成分腿坐(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4.支撐后擺轉體 180 度成分腿坐(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1)動作做法: 支撐擺動,當腿后擺高于杠面后,含胸頂肩稍前傾,以腿帶動髖轉體 180 度,同時分 腿成剪絞動作,兩手依次推杠換握于體后撐杠成分腿坐。 (2)動作要點: ① 直臂頂肩支撐,后擺腿必須高于杠面。 ② 以腿帶動髖轉體。 ③ 依次推手,換握及時。 (3)動作規格: 直臂支撐,直腿剪絞轉體,推手換握及時。 (4)教學建議: ① 墊上俯撐,兩腳蹬地后擺,兩腿交叉轉體 180 度成分腿坐(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② 支撐后擺扭髖動作。 ③ 在幫助下練習(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腿未擺出杠面,轉體過早反復練習支撐擺過杠,采用教學建議②、③練習。 ② 屈腿、推手換握不及時采用教學建議①、③練習。 5.外側坐越兩杠直角下 5.外側坐越兩杠直角下 (1)動作做法: 由外側坐兩手體后撐杠開始,上體稍后仰,兩手用力撐杠,隨之兩腿并攏借身體壓杠 的反彈力向左 (右) 前上方擺起,經高擺腿,重心移越兩杠,展髖,同時兩手推杠換握,緩 沖落地。 (2)動作要點: 借助身體壓杠的反彈力擺腿使身體騰起,推移重心。 (3)動作規格: 直臂支撐推手換握;并腿前擺,在杠上完成展髖挺身姿勢。 (4)教學建議: ① 反復練習外側坐,上體后仰撐杠,兩腿壓杠擺舉動作。 ② 反復練習外側坐越兩杠成外側坐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③ 在幫助下練習。 ④ 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動作質量的方法 (如利用標志物等)。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舉腿不高可加標志物練習;可采用教學建議 1)、2)練習。 ② 不能下杠,可在幫助下練習。 6.支撐前擺下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6.支撐前擺下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1)動作做法: 由支撐后擺開始,當前擺過垂直部位后,迅速向前上方擺 腿,同時重心向落地方向側移,當前擺近最高點時,兩腿向前上 方伸壓展髖,上體急振,同時用力頂肩推手換握杠,挺身跳下, 落地緩沖。 (2)動作要點: ① 向前上方擺腿同時移重心; ② 伸壓、展髖、推手、挺身要協調配合。 (3)動作規格: 高舉腿,充分展體挺身。 (4)教學建議: ① 反復練習支撐前擺展髖舉腿 (如圖 6-47)。 ② 在低雙杠末端練習跳起支撐前擺跳下 (如圖 6-48)。 ③ 在 保護幫助下 練習 (參見 教科書有關 部分)。 ④ 小 擺動練習 (如圖 6-49)。 (5) 易 犯錯誤與糾 正方法: ① 前擺舉腿不高采用教學建議① 練習;擺腿前上方加標志物練習。 ② 伸腿展髖挺身不充分。下杠一側加標志物練習;反復練習外側坐越兩杠直角下。 ③ 膽怯,不敢做。采用教學建議②、③、④練習。 7.支撐后擺挺身下 7.支撐后擺挺身下 (1)動作做法 (以左側下為例): 由支撐前擺開始,身體后擺至垂直部位時,兩腿用力向后上方擺起,接近最高點時, 制動腿,身體重心移向左臂,同時右臂頂肩推手,換握左杠 ,左手推離杠,擺至側上舉, 挺胸抬頭跳下,成側對杠站立。 (2)動作要點: ① 后擺時直臂頂肩,直體拉開肩角; ② 換握及時,推杠有力,挺身跳下。 (3)動作規格: 直體后擺高于肩。 (4)教學建議: ① 練習由小幅度到大幅度的支撐擺動。 ② 在幫助下練習俯撐推手換握移重心動作。幫助者可雙手握住練習者腳腕,練習者推 手移重心換握。 ③ 在杠端一側杠拉一皮筋,練習后擺越過皮筋,體會推、移、換握、越杠跳下動作, 減小心理壓力。 ④ 在保護幫助下完成動作練習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保護者站在練習者跳下落地 點稍前處,一手扶其上臂,另一手托大腿,幫助完成動作。 (5)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① 后擺收腹、屈髖、撅臀,可采用教學建議①、②練習糾正;加強上肢、肩帶及腰背 肌肉力量練習。 ② 推手換握時機掌握不好采用教學建議②、④糾正;以及給以語言提示或其他信號, 幫助學生建立肌肉用力先后感覺。 ③ 跳下動作沒有挺身。強調后擺有一定高度,頂肩、推手、挺身要協調完成;可采用 教學建議①、③、④ 糾正。 8.成套動作 8.成套動作 第一套動作 要求: ① 分腿坐前進時,直膝、有彈性; ② 彈杠后高舉腿,過杠后展髖挺身落地。 第二套動作 要求: ① 動作連貫、協調、有節奏、有彈性。 ② 直臂、直腿、幅度大,轉體正。 ③ 下法充分展體。 第三套動作

要求: 動作連貫,姿勢正確,幅度大,有節奏、有彈性、轉體方向正,下法有展體。 第四套動作 (參見教科書有關部分) 要求: 動作連貫、姿態美、幅度大,有彈性,轉體方向正,下法充分展體。成套動作教學方 法建議見教學建議綜述。 (五) 雙杠的教與學評價 雙杠的參考評價標準(供參考) 雙杠的參考評價標準(供參考) 動作質量

學習態度與行為

綜合能力評價

優 以肩為軸直 支撐 擺動

以肩為軸直 直臂支撐,擺 完不成擺 動。

能積極 較積極 不積 能分析 能分析 不會分 主動, 認真, 極,不 動作質 動作質 析,不 認真刻 并能在 主動, 量及原 量,但 會保護 苦參加 教師引 不認 因,會 找不到 幫助, 練習, 導下思 真,膽 保護幫 原因, 同伴不 并能積 考問 怯,缺 助,并 能保護 信任, 完不成動 作。 極思考 題,比 乏自 受同伴 幫助, 缺少克 問題, 較勇 信,不 信任, 同伴較 服困難 勇敢、 敢,有 能戰勝 責任心 信任, 的勇氣 頑強、 自信 自我。 較強, 有責任 和信 積極向 心,能 能主動 心,能 心。自 克服困 在教師 編、自 難,積 指導下 練、自 極戰勝 克服困 評能力 自我。 難,戰 較差。 自編、 勝自 不會應 自練、 我。有 用。 自評能 自編、 力較 自練、 強。應 自評能 上,不 戰勝自

臂支撐擺動,臂支撐擺動, 幅小,肩軸不 擺幅大、節奏 擺幅較大,節 固定,節奏不 好。 直臂支撐,直 奏較好。 直臂支撐,分 強。 能完成動作,

分腿 坐前 進

腿較大,動作 膝、分腿大, 但不連貫,幅 連貫,有彈 動作連貫、有 度小,有時屈 性,幅度較 彈性,幅度 膝,節奏不 大,節奏較 大, 節奏好。 強。 好。

支撐 后擺 轉體 180 度成 分腿 坐

直臂支撐,擺 幅大,轉體及 時,直膝、幅 度大,推手換 握及時,不砸 杠。

直臂支撐,擺 幅較大,剪絞 能完成動作, 推手換握及 時,不砸杠。 時砸杠。

斷克服 我。 困難, 我,比 較自 信。

轉體較及時, 幅度較小,有 完不成動作。 戰勝自

外側 坐越 兩杠 直角 下

彈杠有力,舉 腿高,越杠輕 松,推手換握 及時,充分展 髖挺身,落地 穩。 以肩為軸直

有彈杠動作, 舉腿較高,越 杠較輕松,推 手換握及時, 展髖挺身。

能完成越兩 杠跳下,舉腿 不高,展髖挺 身不充分。 完不成動 作。

用能力 力。能 較強。 應用。

支撐 擺動 前擺 下

以肩為軸,直 直臂支撐,擺 臂支撐擺動, 臂支撐擺動, 動幅度小,推 幅度大,推手 擺幅較大,推 手換握較及 換握及時,充 手換握及時, 時,展髖不充 分展髖挺身, 展髖挺身。 分。 落地穩。 直臂支撐以 直臂支撐以 肩為軸擺幅 較大,后擺高 于肩,推手換 握及時,展髖 挺身不充 分。 支撐擺動幅 度小,肩不固 定,推手換握 較及時,沒有 展髖挺身,落 地不穩。

完不成動 作。

支撐 后擺 挺身 下

肩為軸擺幅 大,后擺超過 肩,推手換握 及時,展髖挺 身, 落地穩。

完不成動 作。

動作連貫、自 動作連貫較 然,幅度大,自然,幅度較 能完成動作, 成套 動作 節奏好,有彈 大,節奏較 節奏較差,有 不能完成某 性,下法充分 好,下法有展 停頓,下法無 一動作。 展體,落地 體動作,不充 展體挺身。 穩。 分。

(2) 掌握體育教學中常用的隊列和隊形變換。 (3) 學會徒手操中的組合動作、成套動作、中學生廣播體操和簡單的輕器械操以及實 用性技能。 (4) 培養團隊精神、組織紀律性和整齊、迅速的作風。

2.教學內容 2.教學內容 (1) 隊列和體操隊形 (2) 中學生廣播體操 (一) (3) 徒手體操基本動作 (4) 徒手操成套動作 (5) 輕器械體操 1~2 套 (6) 攀爬等實用技能 3.教學要求 3.教學要求 (1) 隊列要求動作迅速、整齊、準確、身體姿態端正。低年級多做一些隊形練習,逐 漸提高要求。 (2) 徒手操逐漸要求動作準確、到位,有針對性地發展身體素質,要有力度。 (3) 攀爬強調方法正確,動作協調一致,發展實用能力。 (4) 要視學生姿態的優美,陶冶美的情操,培養學生對基本體操的興趣。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國企入黨申請書3000字下一篇:暢想2022年冬奧會作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