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化工企業設備管理

2022-07-15

第一篇:化工企業設備管理

化工企業設備6S管理

化工企業推行6S管理 應強化設備與安全管理??

6S是企業實施現場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發現,借助5S管理取得成功的企業,均是機械加工、制造、裝配等自動化流水線較強的離散型企業。對于現場物流較大、品種較多且無規則形狀、粉塵嚴重的化工企業來說,其推行帶有一定的難度。結合化工企業自身生產的獨特性,在6S的實際推行中應重點強化化工企業的設備管理與安全管理。

一、化工企業生產系統的特點

1、易燃易爆?;どa,從原料到產品,包括工藝過程中的半成品、中間體、溶劑、添加劑、催化劑、試劑等,絕大多數屬于易燃易爆物質,還有爆炸性物質。它們又多以氣體和液體狀態存在,極易泄漏和揮發。尤其在生產過程中,工藝操作條件苛刻,有高溫、深冷、高壓、真空,許多加熱溫度都達到和超過了物質的自燃點,一旦操作失誤或因設備失修,便極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2、毒害性。生產有毒物質普遍大量地存在于生產過程之中,其種類之多,數量之大,范圍之廣,超過其它任何行業。其中,有許多原料和產品本身即為毒物,在生產過程中添加的一些化學性物質也多屬有毒的,在生產過程中因化學反應又生成一些新的有毒性物質,如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氮氧化物及烴類毒物等。

3、腐蝕性強。生產過程中的腐蝕性主要來源于:其一,在生產工藝過程中使用一些強腐蝕性物質,如硫酸、硝酸、鹽酸和燒堿等,它們不但對人有很強的化學性灼傷作用,而且對金屬設備也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其二,在生產過程中有些原料和產品本身具有較強的腐蝕作用,如原油中含有硫化物,常將設備管道腐蝕壞。其三,由于生產過程中的化學反應,生成許多新的具有不同腐蝕性的物質,如硫化氫、氯化氫、氮氧化物等。

4、生產流程的連續性?;て髽I與一般制造企業的最大區別是,其生產流程是連續性的、自動化程度極高。整個企業的生產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個工序與設備之間相互組成一個復雜的串聯系統,且相互關聯。

二、化工企業生產給安全生產帶來的問題

1、設備腐蝕嚴重、腐蝕使設備減薄、變脆,極大降低設備使用壽命。

2、高溫高壓可能引起壓力容器爆炸。如化工廠的合成氨裝置中的合成塔,工作壓力是30Mpa,轉化爐的溫度是900℃以上。如果由于嚴重腐蝕而沒有得到及時的檢修和更換,或者操作失誤,或者超負荷運行,都有可能引起壓力容器爆炸。

3、由于生產具有高度的連續性。任何一個環節或一道工序發生故障,都會影響到企業全局。??

三、強化6S管理中的設備管理

1、規范設備工作環境。從現場管理講,設備可同時存在“污染源、清掃困難源、故障源、浪費源、缺陷源和危險源”(以下簡稱“6源”)。對化工企業,重點是查污染源和危險源。污染源指由設備引起的灰塵、油污、廢料、加工材屑等,更深的包括有害氣體、有毒液體、電磁輻射、光輻射以及噪聲方面的污染。危險源是指和設備有關的安全事故發生源。安全工作必須做到“預防為主、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必須消除可能由設備引發的事故和事故苗頭,要積極尋找安全隱患并制定策略,如檢查設備的各種安全裝置是否齊全可靠,設備使用的元器件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設備的使用維護修理規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尋找、搜集這些污染源的信息后,通過源頭控制、采取防護措施等辦法加以解決。根據設備特點和使用要求,建立或配制設備特殊工藝條件要求的環境設施,滿足對溫度、潔凈度等的要求,清理和整頓好設備的工作環境和設備附件,認真區分工作場所要與不要的物品。通過將不需要的物品處理掉,讓生產現場和工作場所透明化,增大作業空間,減少碰撞事故,提高工作效率。

2、對設備管理工作進行量化考核。要保證在6S管理中,實現提高員工技術素質、改進員工精神面貌、改善企業工作環境、設備管理各項工作有效開展,要靠組織管理、規章制度,以及持續有效的檢查、評估考核來保證,并將開展6S前后產生的效益對比統計出來,制定各個階段更高的目標。要讓企業經營者和職工看到變化和效益,真正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變“要我開展‘6S管理’”為“我要開展‘6S管理’”。設備考核統計指標主要有規范化作業情況,以及能源消耗、備件消耗、事故率、故障率、維修費用和設備有關的廢品率等。

四、加強安全管理

1、化工企業安全管理重要性。安全管理是石化企業管理中重要的一環,不僅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而且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安全生產及其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就其范圍而言,不僅涉及到企業的每個部門和職工,同時也滲透到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采用系統的觀點和系統工程的方法去處理安全問題,并對系統的安全性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和相應的控制,就能使系統的安全程度達到較佳的狀態,從而保證石化企業的安全生產。

2、建立化工企業安全保證體系。按從屬關系及其生產特點,化工企業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的結構,一般可由思想保證體系、組織保證體系、工作保證體系、監督保證體系等四個子體系所構成。各子體系之間的相互關系表現為:思想保證體系是基礎,組織保證體系是保障,工作保證體系是核心,監督保證體系是手段。四個子體系的基本內容如下:

(1)思想保證體系。(下轉第17頁)(上接第12頁)指對企業全體職工進行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安全技能的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觀念,達到提高職工安全生產的責任心,嚴格遵守各項安全法規和制度的自覺性,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增強安全管理的科學性,提高對各類事故的預防能力,切實把安全工作放在企業一切工作的首位。

(2)組織保證體系。指建立健全以廠長(經理)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安全工作全面負責的管理體制。把領導承諾與領導責任(6S的支撐點——領導重視、作好表率)緊密結合起來,實行分工管理、逐級負責、全面監督、層層考核。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原則,突出系統管理的思維方法。

(3)工作保證體系。指企業圍繞實現安全生產的奮斗目標所實施的各項管理工作??煞譃榘踩珯z查和安全管理兩個工作子體系。安全檢查子體系的主要內容有:經常開展工藝紀律、設備紀律、勞動紀律、崗位責任制的大檢查,開展季節性和節日安全大檢查,定期進行專業安全技術檢查和事故隱患整改檢查,開展工業衛生、職業病防治、勞動保護設施檢查,達到安全把關的目的。安全管理子體系的主要內容有:制定并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特別是各級領導的安全責任制,在全體職工中層層簽訂安全承諾書;建立健全各類安全技術標準、規章制度、安全臺賬和安全管理網絡;定期開展安全活動,及時準確傳遞安全信息;開展新、改、擴建項目的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在役裝置的勞動安全衛生評價;組織安全技術攻關;對事故堅持“四不放過”原則,認真分析處理,及時總結。

(4)監督保證體系。指對企業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方針、政策、規章制度和對安全生產技術等進行全面監督的保證體系。石化企業的安全監督保證體系一般由方針政策監督體系、生產技術監督體系和職工民主管理監督體系三個子體系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技術保證。企業要配備對安全技術工作熟悉的專業人員從事安全技術管理工作,對關鍵生產裝置、重點生產部位進行重點監控,在關鍵裝置、重點部位設置安全工程師,及時發現并督促整改各種隱患,預防各類事故發生,保證石化企業的安全生產。

第二篇:《化工企業班組管理》

內容簡介《化工企業班組管理》根據中等職業技術學?;ゎ悓I學生的特點編寫,滿足企業對中等職業教育化工類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和要求。教材內容精練適用,文字表達通俗易懂,并在章節中加入了相關案例、模擬調查、做一做、分析討論和思考練習題等欄目。 《化工企業班組管理》內容分為八章,包括企業班組管理概述、班組作業管理、班組設備與工具管理、班組成本管理、班組建設、班組質量管理、班組行為管理方法和班組現代化管理。各部分教學內容參考學時見下表。

本教材由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曾繁京、侯杰主編,山東化工技師學

院崔世玉主審,焦作市技師學院董洪濤、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翁清華和 葉耀青參加編寫第一章 企業班組管理概述

第一節 企業管理概述

第二節 企業的組織結構形式

第三節 班組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節 班組管理的基本內容

第二章 班組作業管理

第一節 生產作業管理

第二節 班組定額管理

第三節 生產作業計劃

第三章 班組設備與工具管理

第一節 化工設備管理的內容

第二節 化工設備的維護與檢修管理

第三節 班組的工具管理

第四章 班組成本管理

第一 節 企業成本管理概述顯示全部信息

第一章 企業班組管理概述

第一節 企業管理概述

第二節 企業的組織結構形式

第三節 班組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節 班組管理的基本內容

第二章 班組作業管理

第一節 生產作業管理

第二節 班組定額管理

第三節 生產作業計劃

第三章 班組設備與工具管理

第一節 化工設備管理的內容

第二節 化工設備的維護與檢修管理

第三節 班組的工具管理

第四章 班組成本管理

第一節 企業成本管理概述

第二節 班組成本核算

第三節 班組成本控制

第五章 班組建設

第一節 班組建設與管理

第二節 班組文化活動

第三節 安全文明生產

第六章 班組質量管理

第一節 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第二節 現代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 班組質量管理小組

第四節 產品質量認證

第七章 班組行為管理方法

第一節 班組管理方法

第二節 班組思想政治工作

第八章 班組現代化管理

第一節 班組現代化管理的內涵

第二節 班組現代化管理的常用方法 附錄1:班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選編)

附錄2:化工安全生產事故和管理案例(選編)

第三篇:化工企業管理

“化工企業管理”課程論文 企業文化管理與作用

摘要

自從績效管理的思想和技術導入我國后,在我國企業的推進卻多以失敗告終,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最主要的還是受到企業文化建設落后的限制。為了保障績效管理的有效實施,必須建立起與績效管理系統相匹配的高績效企業文化。本文通過某企業從引入績效管理技術開始到構建高績效企業文化的過程為案例,試論建立高績效企業文化的必要性以及工作要點。

關鍵詞:管理績效企業文化

前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各國企業都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和挑戰,為了提高企業競爭能力,許多企業都在努力尋求和探索提高生產力和改善組織績效的有效途徑。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績效管理思想和技術傳人中國,某企業自2003年高薪聘請知名的咨詢公司,建立了績效管理體系。但是與國內很多企業一樣,搬來的所謂現代管理工具和方法,并沒有達到企業的預期目標。

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下,該企業意識到現有績效管理體系失敗的原因,最根本的還是受到企業文化建設落后的限制。于是通過將企業文化與績效管理融合,總結和提煉,最終構建起符合市場需求和公司要求的高績效企業文化,對公司績效管理體系的運行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正文

1:企業文化的形成歷史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同樣具有鮮明的特征。雖然企業文化一般是由企業的創立者或領導者創立的,但是企業文化必須依靠企業全體成員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和完善起來,所以,企業文化具有鮮明的集體性: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要求企業內個體成員的思想行為,至少是企業利益密切相關的思想行為,應當符合企業的共同價值觀,體現了企業文化的規范性;企業由于創立的背景,經營狀況、成員的組成以及企業家的個性的不同,導致企業文化之間的獨特性:企業文化不僅僅只是規章制度所能完成的,需要在各種嘗試中完成,因此具有實踐性。而對于企業文化建設是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的,不只是起草一個綱領就完成了使命,綱領只是意味著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開端,企業文化建設的落地應涉及企業家(或企業家群體),創建者以及管理者等。

企業家在文化建設中居主導和“龍頭”地位。正如沙因所說:“企業文化是由領導者創造的,領導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創造、管理和必要時改變企業文化。”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的,企業文化也是這樣。但是,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組織文化,他的創建是組織高層領導,即企業家行為的結果。也就是說,企業家在創建企業的時候,他們不僅創造的企業的組織結構,精英方式,規章制度,考核分配形式等有型的方面,而且創造了一種文化。

他們把自己的理念,經營思想、價值取向等文化觀念沉淀到企業的各個要素中去,變成企業的文化觀念,由此,創建了一種組織文化。當然,文化的形成要經過一個過程,其中有沖突、協調和折中妥協,但是其中主打價值觀是屬于創建者的。當創建者的主導價值觀有助于企業目標的實現時,它就得到了強化,變成企業價值觀。

企業家不僅僅是企業的文化的創造者,還是企業的管理者。過去的企業領導人僅僅管理企業的有形方面,如資金,技術、人員、設備,往往忘卻企業的無形方面即文化。當代企業家的主要職能就是管理文化。管理學家埃德加.H.沙因甚至說:“領導者所要做的唯一重要事情就是創造和管理文化,領導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戲那個企業文化能力。”在美國著名的譚盾公司,最高層精英大約一半時間管理企業文化,這使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企業文化名著《公司文化》提出結論說:“看來他們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它的文化,不亞于依賴它的產品和它的市場地位。”企業家如何管理企業文化?不外乎理解文化、分析文化、塑造文化、控制文化、修正文化、變革文化等等。

2:企業文化的概念

企業文化又稱公司文化。這個說法最早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一種新的思想和理論在形成過程中往往會發生眾說紛紜的現象,企業文化也不例外。

從廣義上講,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子系統,是一種亞文化。企業文化通過企業生產經營的物質基礎和生產經營的產品及服務,不僅反映出企業的生產經營特色,更反映出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戰略目標、群體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它既是了解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窗口,又是社會當代文化的生長點。

從狹義上講,企業文化體現為人本管理理論的最高層次。企業文化重視人的因素,強調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種無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種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凝聚企業員工的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企業員工為企業和社會的發展而努力,并通過各種渠道對社會文化的大環境產生作用。

2.1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通常是由企業的精神文化、企業的制度文化、企業的行為文化和企業的物質文化等四個層次構成的。

企業的精神文化——企業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導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各種行為規范、群體意識和價值觀念,是以企業精神為核心的價值體系。

企業的制度文化——企業的制度文化是由企業的法律形態、組織形態和管理形態構成的外顯文化,它是企業文化的中堅和橋梁,把企業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企業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業法規、企業的經營制度和企業的管理制度。

(1)企業法規。企業法規是調整國家與企業,以及企業在生產經營或服務性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不同國家的企業法規,都是以國家的性質、社會制度和文化傳統為基礎制定的,對本國的企業文化建設有著巨大的影響和制約作用。企業法規作為制度文化的法律形態,為企業確定了明確的行為規范,是依法管理企業的重要依據和保障。

(2)企業的經營制度。企業的經營制度是指通過劃分生產權和經營權,在不改變所有權的情況下,強化企業的經營責任,促進競爭,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一種經營責任制度,是企業制度文化的組織形態。

(3)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經營觀念。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一般來說,企業法規和企業經營制度影響和制約著企業文化發展的總趨勢,同時也促使不同企業的企業文化朝著個眭化的方向發展。但真正制約和影響企業文化個陛的原因,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和經營觀念。企業的制度與企業的經營觀念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作用。合理的制度必然會促進正確的企業經營觀念和員工價值觀念的形成,而正確的經營觀念和價值觀念又會促進制度的正確貫徹,使職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企業的行為文化——企業行為文化是指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學習娛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它包括企業經營、教育宣傳、人際關系活動、文娛體育活動中產生的文化現象。它是企業經營作風、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的折射。從人員結構上劃分,企業行為中又包括企業家的行為、企業模范人物的行為、企業員工的行為等。企業的經營決策方式和決策行為主要來自企業家,企業家是企業經營的主角,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體現了值觀的企業模范人物。這些模范人物使企業的價值觀“人格化”,他們是企業員工學習的榜樣,他們的行為常常被企業員工作為仿效的行為規范。企業員工是企業的主體,企業員工的群體行為決定企業整體的精神風貌和企業文明的程度。

企業的物質文化——企業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個子系統,其顯著的特點是以物質為載體,物質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現形式。優秀的企業文化是通過重視產品的開發、服務的質量、產品的信譽和企業生產環境、生活環境、文化設施等物質現象來體現的。一企業文化不僅體現在產品服務以及技術進步這些物質載體上,還通過廠區建設,包括生產環境的改造,生活設施、文化設施等諸多方面來體現企業的物質文化。

3:企業文化對競爭力的影響

企業文化在我國有時成為企業精神,是企業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中形成和建立起來的,由企業內部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和遵守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企業哲學、行為規范、精英理念、管理方式、規章制度的總和。企業文化對企業成員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眾多的人的情趣、目的、需求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統一起來,是企業長期文化建設的反應。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精神和企業價值觀,“換言之,企業文化精粹就是這些共同習得的價值觀、理念和假設。”企業文化外線與企業的風貌,內顯于企業員工心靈中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一種意識形態。企業文化體系一般由企業精神、企業理念、領導行為、職工行為規范、市場開拓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品牌標識等內容構成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共同信奉并付諸實施的價值觀念,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體。如果說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這個人的命運,那么,我們也可以認為一個企業所擁有的精神和價值觀決定諧的文化以及適宜的城市環境。

企業文化對績效影響的實現模式是:企業文化影響員工的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績效。所以說,企業文化決定組織的經營績效,要使經營業績能夠持續穩定地增長,建立高績效導向的企業文化是必由之路。

3.1績效管理體系是企業文化的落地工程績效管理是員工行為塑造的有效工具,一方面,績效管理系統的運行,為員工指明工作努力的方向,使員工一開始就明確自己的目標,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企業戰略中所扮演的角色,并通過績效監控,考核與反饋等階段確??冃繕说膶崿F。另一方面,它通過績效考核指標及指標權重的設定,可以對員工的行為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激勵。只有通過完善的制度設計,特別是考核與分配制度,才能把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員工的工作行為當中去,把文化理念轉化為企業實實在在的管理實踐,實現企業文化的落地工程。

3.2企業文化是績效管理的基礎企業文化的實質就是培養一種激勵員工投身事業、與企業共同發展并取得成功的氛圍,其最終目的是企業在能夠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下,員工也能在個人利益和職業生涯上得到滿足與發展。促使員工創造性工作的原動力是有效的激勵機制,激勵的前提就是績效管理。如果我們不能通過績效管理體系告訴員工企業在倡導什么、獎勵什么、懲罰什么、反對什么,以及企業的戰略重點和發展方向,那么再好的企業文化也會落人空談,因為績效管理必定要與員工的個人薪酬掛鉤,它是調整員工行為的有效管理手段,所以說,企業文化的精髓最終就落在了“績效文化”上。

4:個人理解

企業文化是一種宗教,在企業這個教堂,通過制度、管理、傳播、會議、形象包裝等綜合性的手段,修訂和凝聚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并試圖使價值觀得到相對的趨同性,認同企業的作業模式和盈利模式,成為企業價值鏈的組成部分并分享部分利益。相信信仰忠誠的員工會為該宗教奉獻更大價值,事實上也是如此。這些忠誠的信徒將獲得比其他信徒更好的待遇以帶動其他信徒的信仰提升。

企業文化是從上至下的文化,也是老板文化,不要試圖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企業的文化,除非你是企業的擁有者和決策人。

培養企業文化,首先是企業的最高領袖是否具備一種穩定的氣質或明確的價值觀點,并有專門的人根據這種氣質和價值觀,對企業進行制度的修訂和明確的行為規范。通過不斷執行和檢查來確保行為被實施。

做不到明確的規范,也會形成企業文化,但這種文化的精粹形成的叫“混亂”和“內訌”。事實上,不管企業是否推進,任何組織都會形成文化。

5:結語

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與企業所在國家的歷史背景、文化淵源、社會體制等因素緊密相關。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企業文化由于現實、歷史條件的個性,因此有一些自己的特點;倫理至上;重視認識;制度化較弱: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政治成文所占比重大:企業創新意識不強:企業文化缺乏個性。傳承傳統文化,結合先進管理理念,中國企業必須打造獨具中國特點的企業文化,創建中國特色文化,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國傳統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創造平等競爭環境,提供優秀企業文化產生的土壤;制定有效的戰略;塑造良好的中國企業形象:致力企業創新,鍛煉學習型企業;打造自有品牌。從而在國際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6:附錄 參考文獻

[1]常琦. 論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價值工程[J] 2011年第30卷第23期 105-106頁,共2頁 [2]陶嚦. 建立高績效文化企業管理[M] 輕型汽車技術2013 (10 )總290 [3]周敏 , 馬科斌 , 彭峰 , 周強勝. 6σ管理在石油化工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河南化工[J] 2008年第25卷

[4] 趙江師建偉.王佳復. 淺談化工企業管理的提高經濟技術協作信息[J] 2011(30)總1085期

第四篇:化工企業設備管理制度

1 總則

1.1 為加強設備管理,保障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所稱的設備是指構成固定資產的生產設備,包括生產用機械設備、電氣設備以及維修設備等。

1.3 設備管理的基本政策是:通過技術、經濟和組織的措施,對公司生產設備進行綜合管理,做到綜合規劃、合理選購、正確使用、精心維護、安全生產、適時改造和更新。不斷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技術裝備水平,為公司的發展服務。

2 設備管理的組織和原則

2.1 公司的設備由公司統一管理,具體包括對設備規劃、購置、安裝調試、使用、維修、改造、更新和報廢的全過程實行綜合管理。

2.2 公司的設備實行分級管理

2.2.1 設備科長負責公司生產設備的綜合管理,負責設備檢修計劃的制訂、執行及故障維修,保證設備的正常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和完好率。

2.2.2 生產車間負責正確使用設備,做到定人、定機、定崗;及時發現設備故障,消除隱患,防止事故發生。

2.2.3 生產班組負責定期對設備進行日常潤滑保養,減少設備磨損,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能耗,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2.3 設備管理必須密切為生產工藝服務,必須貫徹“預防為主,保全保養并重”的方針,做到專業維修和操作保養相結合。

2.4 設備管理必須狠抓設備的正確使用、精心維護和科學檢修三個環節,廣泛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提高設備產出率。

3 設備的基礎管理

3.1 設備科應對公司的所有設備按照規定逐臺進行統一編號,建立設備卡片和臺賬,建立設備檔案,做到隨機附件和技術資料齊全。進口設備的技術資料應及時全套翻譯入檔。

3.2 財務部門應至少每年對所有設備進行一次復查核實,做到賬賬相符,賬卡相符,賬物相符。

3.3 設備科要根據設備在生產中的重要程度和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程度,結合設備的可靠性、維修的難易程序、設備停機損失、購置原值等因素,將設備劃分為重點檢修設備、一般檢修設備和隨時維修設備。不同的設備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維修方式。

3.4 設備的調撥

3.4.1 設備的調撥必須由設備科統一進行,各部門不得私自進行調撥。

3.4.2 調撥出的設備必須隨帶原有輔機、附件和技術文件。

3.4.3 各生產車間如需設備調撥的,應由車間主任填寫設備調撥申請單,交設備科審查審批。設備的調撥應報財務管理部備案。

3.5 設備的封存

3.5.1 因生產任務不足等原因,停用半年以上的設備應進行封存。

3.5.2 封存由設備科進行,封存要有明顯的標識。

3.5.3 設備封存前要進行一次全面的維護,并采取防塵、防銹和防潮措施。

3.5.4 所有封存設備都要達到完好設備的要求,并列入設備檢查范圍。

3.6 設備的檔案管理

3.6.1 設備科設設備管理員,負責設備技術檔案和狀態檔案的管理工作。

3.6.2 設備的技術檔案是指設備的安裝、零部件、自制設備、特種設備、使用說明書、圖紙等技術資料。

3.6.3 狀態檔案是指設備的分布、購進和安裝日期、使用年限、維修記錄、調撥記錄等資料。

3.6.4 設備管理員負責整理、保管本部門應歸檔的資料,負責與公司檔案室進行相關的業務聯系并及時歸檔本部門的資料。

3.6.5 已歸檔的設備檔案資料發生變更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歸檔資料。

4 設備的購置

4.1 設備科應廣泛收集設備科技發展的資訊以及市場信息,并收集使用單位對有關設備的使用意見,為新設備的購置提供資料。

4.2 對于新設備的購置,設備科應提出設備的先進性、可靠性和維修性等要求,并對關鍵設備進行經濟技術可行性分析,把好選型和安裝驗收質量關,為搞好設備的后期管理奠定基礎。

4.3 選購的設備應備有齊全的設備安裝、使用、潤滑、維修等技術資料和必要的維修配件、易損件。選購含有壓力容器的設備要“三證”資料齊全。

4.4 設備到貨后,由設備科組織采購部、生產車間、庫管部和供方派員共同參加開箱驗收,并認真做好開箱記錄,按裝箱單核對主設備、附件、工具、備件和技術資料,辦理入庫和安裝手續。

4.5 設備安裝調試完畢要按說明書及有關規定進行性能檢查、試車和試驗,辦理固定資產移交手續。

4.6 驗收后設備科應負責將安裝資料收集、整理、存檔。

5 設備的使用與保養

5.1 生產工人在獨立使用設備前,必須對其進行設備的結構、性能、技術規范、維護基礎知識和安全操作規程等理論和實際操作的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5.2 設備操作人員對設備必須做到“三懂”,即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四會”,即會使用、會維護、會檢查、會排除故障。特殊工種,須由國家勞動部門發給操作合格證,持證上崗。

5.3 設備的使用管理要實行定人定機方式。對于由多人操作的設備和生產線,實行機長制,由機長負責,原則上機長由設備所在班組的班組長擔任。

5.4 操作人員要嚴格執行設備的操作規程,嚴禁設備超負荷、超范圍和帶故障運轉。如現場管理人員強令操作工人超負荷、超范圍和帶故障使用設備時,設備科有權制止,操作人員有權拒絕。

5.5 設備操作人員要按時填寫設備運行記錄,并保證設備運行記錄的連續性。

5.6 設備科應根據生產計劃和設備本身的特點,采用預防檢修的方式。對于生放設備應利用一切生產空隙安排好維修和檢修工作,并認真安排好大修、中修計劃。

5.7 對于國家有特殊規定的特種設備如壓力容器等,設備科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的規定進行維修、保養、檢修和報檢。

5.8 設備的保養由操作工的日常清潔保養、維修工專業維修保養加中修、大修計劃檢修三部分組成。設備科根據設備情況制定保養的內容、時間、責任人,由于保養不當造成的設備損失或事故,要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5.9 設備的日常保養以操作工為主,操作工應當按照設備科制定設備日常保養要求和規定進行保養,預防設備的損壞和事故發生。

5.10 維修工和操作工要嚴格按照潤滑周期表執行加油潤滑,落實 “五定” (指定時、定點、定量、定質、定人)管理,防止設備斷油的現象。

5.11 車間主任、設備科要定期或不定期對設備保養情況進行檢查。

6 設備的維修

6.1 設備發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決時,應立即填寫設備報修單通知設備科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排除,并填好維修記錄。

6.2 在接到設備報修以后,設備科經理應根據設備的故障程度和原因,派出相應的維修人員前往車間進行修理。

6.3 維修人員在維修完畢后,應通知使用單位的員工進行驗收,并在報修及驗收單上簽字,對維修用時和維修材料進行確認。

6.4 對于公司現有技術力量無法完成的設備報修,應由技術員填寫外協修理申請單,經設備科審核后,報經理審批。外協修理申請單應詳細注明維修設備的名稱、故障原因、外協廠家和預計費用。

6.5 在維修完成以后,使用部門和設備科應當對設備進行檢查驗收,對重大設備改造和大修后和驗收還要有技術部門參加。

6.6 對于經常發生故障的部位,設備科應認真分析,制訂改善維修措施,盡量從根本上消除故障以及發生原因。

6.7 設備大修、中修的檢查驗收

6.7.1 設備大修、中修完工驗收必須嚴格按說明書或大、中修計劃書中規定的各項檢修內容、技術標準要求進行。

6.7.2 對無法修復到出廠標準的老、舊設備,原制造有嚴重缺陷的設備,經過兩次以上大修的設備,嚴重損壞過的設備,在保證生產工藝要求的前提下,可適當降低精度標準,或根據工藝要求另行制訂大修的標準。

6.7.3 凡降低修理項目精度標準的設備,必須在大修、中修任務書中注明。

6.7.4 設備大修、中修后應及時進行內、外部檢查,空運轉試驗,升壓、升溫試驗,負荷運行試驗,試生產等必要的技術性能試驗,必須達到設備出廠標準和符合原安裝的生產工藝要求。

6.7.5 設備大修、中修驗收由生產車間、技術部、設備科參加,驗收合格后填寫驗收交接單,一式三份,生產車間、技術部、設備科各一份。

6.7.6 驗收后設備科應將大修、中修資料收集、整理、存檔。

7 設備改造與更新

7.1 設備科必須根據產品發展規劃,結合工藝改進和設備技術狀況制訂設備改造和更新計劃。

7.2 設備改造與更新方案的審批

7.2.1 一般設備的改造與更新,由設備科提出方案,報生產中心批準。

7.2.2 凡納入新建或技改項目中的重大設備改造與更新,應由生產中心組織技術經濟分析論證,報總經理批準后執行,設備科負責組織實施。

7.3 設備技術改造應結合大修進行。設備更新原則上是用技術性能先進的設備,更換技術性能落后又無法修復、改造的老設備。凡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設備,可以更新。

7.3.1 經過多次大修,技術性能不能達到工藝要求和保證產品質量的。

7.3.2 技術性能落后,經濟效果很差的。

7.3.3 通過修理、改造雖恢復性能但不經濟的。

7.3.4 耗能大或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身安全與健康,進行改造不經濟的。

7.3.5 國家或有關部門規定淘汰的設備。

7.4 設備更新工作應在經理的領導下,并應舉行以設備科為主,生產車間、技術、質量、財務各部門參加的論證會,研究更新方案,經經理批準后,由設備科負責實施。

8 備品備件的管理

8.1 備品備件是指設備維修所用的替換零部件,常用的備品備件應保持一定的庫存。短缺時由設備管理員提出采購申請,設備科經理審核,生產總監批準。

8.2 備品備件由設備科經理指定專人保管并辦理領用手續,具體單據由保管員負責保管,財務中心應定期審查所有單據和對庫存物品進行盤點。

8.3 保管員應確定最高、最低儲備量,做好備品配件定額儲備管理,確保設備維修需要。

8.4 備品備件由維修人員提出領用申請,設備科經理審批,保管員按領料單發放。當備品備件進行直提、直購時,需補辦申領手續。

8.5 設備科應做好領用備品備件的保管、保養,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備品備件。

8.6 重要專用維修工具由設備科經理提出申請,生產總監審核,總經理批準;一般維修工具由維修班長提出申請,設備科經理審核,生產總監批準。

8.7 設備科應做好備品備件和維修工具的使用管理。

9 設備的閑置與報廢

9.1 閑置設備是指由于生產任務不足等原因停用的生產設備,設備閑置在半年以上的應進行封存管理,設備的封存和啟封時必須由設備科和財務中心共同進行。

9.2 因生產結構或技術原因長期不用,連續停用一年以上的閑置設備,應積極組織外調、出租或轉讓,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9.3 設備報損、報廢條件:

9.3.1 因意外事故或災害,造成主要部件、主要結構嚴重損壞而無法使用的設備。

9.3.2 制造質量低劣,達不到最低工藝要求的設備。

9.3.3 生產使用造成損壞、無修復價值的設備。

9.3.4 機器陳舊,技術性能不能滿足生產要求,且無法改造的設備。

9.3.5 耗能高,嚴重污染環境的設備。

9.3.6 超過使用年限的設備。

9.4 報損、報廢設備的處理方法

9.4.1 按現有價值整件或整機出售。

9.4.2 拆卸、轉讓可利用的零部件。

9.4.3 不能利用的部件按廢料處理。

9.5 報廢申請由使用部門提出,設備科進行專業審查同意,報設備使用部門所在系統總監審批。屬于固定資產的設備還須由申請部門轉財務管理部進行固定資產減速損處理。

9.6 不得把已報損、報廢的設備用于生產、維修。

9.7 處理報廢設備收入的資金,只能用于設備的更新和改造。

第五篇:化工企業設備管理制度

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設備管理制度

編制人: 批準人: 審 核: 日 期:

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設備管理制度

一、總則

1、為加強設備管理,保障裝置完整運行正常、效能良好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稱的設備是指構成固定資產的生產設備,包括生產用機械設備、電氣設備以及維修設備等。

3、設備管理的基本方針:通過技術、經濟和組織的措施,對公司生產設備進行綜合管理,做到綜合規劃、合理選購、正確使用、精心維護、安全生產、適時改造和更新。不斷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技術裝備水平,為公司的發展服務。

二、設備管理的組織和原則

1、公司的設備由生產部統一管理,具體包括對設備規劃、購置、安裝調試、使用、維修、改造、更新和報廢的全過程實行綜合管理。

2、公司的設備實行分級管理

(1)生產部負責公司生產設備的綜合管理,負責設備檢修計劃的制訂、執行及故障維修,保證設備的正常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和完好率。

(2)生產車間負責正確使用設備,做到定人、定機、定崗;及時發現設備故障,消除隱患,防止事故發生。

(3)生產班組負責定期對設備進行日常潤滑保養,減少設備磨損,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能耗,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3、設備管理必須密切為生產工藝服務,必須貫徹“預防為主,保全保養并重”的方針,做到專業維修和操作保養相結合。

4、設備管理必須狠抓設備的正確使用、精心維護和科學檢修三個環節,廣泛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提高設備產出率。

三、設備的基礎管理

1、生產部應對公司的所有設備按照規定逐臺進行統一編號,建立設備卡片和臺賬,建立設備檔案,做到隨機附件和技術資料齊全。

2、財務部應至少每年對所有設備進行一次復查核實,做到賬賬相符,賬卡相符,賬物相符。

3、生產部要根據設備在生產中的重要程度和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程度,結合設備的可靠性、維修的難易程序、設備停機損失、購置原值等因素,將設備劃分為重點檢修設備、一般檢修設備和隨時維修設備。不同的設備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維修方式。

4、設備的調撥

(1)設備的調撥必須由生產部統一進行,各部門不得私自進行調撥。 (2) 調撥出的設備必須隨帶原有輔機、附件和技術文件。

(3) 各生產車間如需設備調撥的,應由車間負責人填寫設備調撥申請單,交生產部部長審查,生產總監審批。由生產部部長組織調撥雙方進行設備交接。設備的調撥應報財務管理部備案。

5、 設備的封存

(1) 因生產任務不足等原因,停用半年以上的設備應進行封存。 (2) 封存由生產部進行,封存要有明顯的標識。

(3) 設備封存前要進行一次全面的維護,并采取防塵、防銹和防潮措施。 (4) 所有封存設備都要達到完好設備的要求,并列入設備檢查范圍。

6、設備的檔案管理

(1)生產部負責設備技術檔案和狀態檔案的管理工作。

(2)設備的技術檔案是指設備的安裝、零部件、自制設備、特種設備、使用說明書、圖紙等技術資料。

(3) 狀態檔案是指設備的分布、購進和安裝日期、使用年限、維修記錄、調撥記錄等資料。

(4)生產部負責整理、保管歸檔的資料,負責與公司檔案室進行相關的業務聯系并及時歸檔本部門的資料。

(5)已歸檔的設備檔案資料發生變更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歸檔資料。

四、設備的購置

1、 生產部應廣泛收集設備科技發展的資訊以及市場信息,并收集使用單位對有關設備的使用意見,為新設備的購置提供資料。

2、 對于新設備的購置,生產部應提出設備的先進性、可靠性和維修性等要求,并對關鍵設備進行經濟技術可行性分析,把好選型和安裝驗收質量關,為搞好設備的后期管理奠定基礎。

3、對于配套設備及進口設備的規劃選型工作,由生產總監組織生產部、技術部、供應部、財務部等部門進行技術論證和經濟分析,并按有關規定上報審批。

4、選購的設備應備有齊全的設備安裝、使用、潤滑、維修等技術資料和必要的維修配件、易損件。選購含有壓力容器的設備要“三證”資料齊全。

5、設備到貨后,由生產部組織采購部、生產車間、庫管部和供方派員共同參加開箱驗收,并認真做好開箱記錄,按裝箱單核對主設備、附件、工具、備件和技術資料,辦理入庫和安裝手續。

6、 設備安裝調試完畢要按說明書及有關規定進行性能檢查、試車和試驗,辦理固定資產移交手續。

7、驗收后生產部應負責將安裝資料收集、整理、存檔。

五、設備的使用與保養

1、操作工在獨立使用設備前,必須對設備的結構、性能、技術規范、維護基礎知識和安全操作規程等理論和實際操作的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2、 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做到“三懂”,即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四會”,即會使用、會維護、會檢查、會排除故障。特殊工種,須由國家質監部門發給操作合格證,持證上崗。

3、設備的使用管理要實行定人定機或機長制,由班長負責,原則上由設備所在班組的組長擔任。

4、 操作人員要嚴格執行設備的操作規程,嚴禁設備超負荷、超范圍和帶故障運轉。如現場管理人員強令操作工人超負荷、超范圍和帶故障使用設備時,設備管理人員有權制止,操作人員有權拒絕。

5、 設備操作人員要按時填寫設備運行記錄,并保證設備運行記錄的連續性、準確性。

6、 生產部應根據生產計劃和設備本身的特點,采用預防檢修的方式。對于生放設備應利用一切生產空隙安排好維修和檢修工作,并認真安排好大修、中修計劃。

7、對于國家有特殊規定的特種設備如壓力容器等,生產部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的規定進行維修、保養、檢修和報檢。

8、 設備的保養由操作工的日常清潔保養、維修工專業維修保養加中修、大修計劃檢修三部分組成。公司根據設備情況制定保養的內容、時間、責任人,由于保養不當造成的設備損失或事故,要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9、 設備的日常保養以操作工為主,操作工應當按照設備科制定設備日常保養要求和規定進行保養,預防設備的損壞和事故發生。

10、 維修工和操作工要嚴格按照潤滑周期表執行加油潤滑,落實 “五定” (指定時、定點、定量、定質、定人)管理,防止設備斷油的現象。

11、 公司要定期或不定期對設備保養情況進行檢查。

六、設備的維修

1、設備發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決時,應立即填寫設備報修單通知生產設備科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排除,并填好維修記錄。

2、在接到設備報修以后,生產部應根據設備的故障程度和原因,派出相應的維修人員前往進行修理。

3、 維修人員在維修完畢后,應通知使用單位的員工進行驗收,并在報修及驗收單上簽字,對維修用時和維修材料進行確認。

4、 對于公司現有技術力量無法完成的設備報修,應由生產班組填寫外協修理申請單,經生產部審核后,報生產總監審批。外協修理申請單應詳細注明維修設備的名稱、故障原因、外協廠家和預計費用。

5、 在維修完成以后,使用部門和生產部應當對設備進行檢查驗收,對重大設備改造和大修后和驗收還要有技術部門參加。

6、 對于經常發生故障的部位,生產部應認真分析,制訂改善維修措施,盡量從根本上消除故障以及發生原因。

7、設備大修、中修的檢查驗收

(1) 設備大修、中修完工驗收必須嚴格按說明書或大、中修計劃書中規定的各項檢修內容、技術標準要求進行。

(2) 對無法修復到出廠標準的老、舊設備,原制造有嚴重缺陷的設備,經過兩次以上大修的設備,嚴重損壞過的設備,在保證生產工藝要求的前提下,可適當降低精度標準,或根據工藝要求另行制訂大修的標準。

(3)凡降低修理項目精度標準的設備,必須在大修、中修任務書中注明。 (4) 設備大修、中修后應及時進行內、外部檢查,空運轉試驗,升壓、升溫試驗,負荷運行試驗,試生產等必要的技術性能試驗,必須達到設備出廠標準和符合原安裝的生產工藝要求。

(5) 設備大修、中修驗收由生產車間、技術部、生產部參加,驗收合格后填寫驗收交接單,一式三份,生產車間、技術部、生產部各一份。

(6) 驗收后生產部應將大修、中修資料收集、整理、存檔。

七、設備改造與更新

(1) 生產部必須根據產品發展規劃,結合工藝改進和設備技術狀況制訂設備改造和更新計劃。

(2) 設備改造與更新方案的審批

① 一般設備的改造與更新,由生產部提出方案,報公司批準。

②凡納入新建或技改項目中的重大設備改造與更新,應由生產中心組織技術經濟分析論證,報總經理批準后執行,生產部負責組織實施。

(3)設備技術改造應結合大修進行。設備更新原則上是用技術性能先進的設備,更換技術性能落后又無法修復、改造的老設備。凡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設備,可以更新。

① 經過多次大修,技術性能不能達到工藝要求和保證產品質量的。 ②技術性能落后,經濟效果很差的。 ③ 通過修理、改造雖恢復性能但不經濟的。

④耗能大或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身安全與健康,進行改造不經濟的。 ⑤國家或有關部門規定淘汰的設備。

(4)設備更新工作應在總經理的領導下,由生產總監具體負責,并應舉行以生產部為主,生產車間、技術、質量、財務各部門參加的論證會,研究更新方案,經總經理批準后,由生產部負責實施。

八、備品備件的管理

1、 備品備件是指設備維修所用的替換零部件,常用的備品備件應保持一定的庫存。短缺時由設備管理員提出采購申請,生產部部長審核,生產總監批準。

2、 備品備件由生產部部長指定專人保管并辦理領用手續,具體單據由保管員負責保管,財務部應定期審查所有單據和對庫存物品進行盤點。

3、保管員應確定最高、最低儲備量,做好備品配件定額儲備管理,確保設備維修需要。

4、備品備件由維修人員提出領用申請,生產部部長審批,保管員按領料單發放。當備品備件進行直提、直購時,需補辦申領手續。

5、生產部應做好領用備品備件的保管、保養,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備品備件。

6、重要專用維修工具由生產部部長提出申請,生產總監審核,總經理批準;一般維修工具由維修班長提出申請,生產部部長審核,生產總監批準。

7、生產部應做好備品備件和維修工具的使用管理。

九、設備的閑置與報廢

1、閑置設備是指由于生產任務不足等原因停用的生產設備,設備閑置在半年以上的應進行封存管理,設備的封存和啟封時必須由生產部和財務中心共同進行。

2、因生產結構或技術原因長期不用,連續停用一年以上的閑置設備,應積極組織外調、出租或轉讓,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3、設備報損、報廢條件:

(1)因意外事故或災害,造成主要部件、主要結構嚴重損壞而無法使用的設備。 (2)制造質量低劣,達不到最低工藝要求的設備。 (3)生產使用造成損壞、無修復價值的設備。

(4)機器陳舊,技術性能不能滿足生產要求,且無法改造的設備。 (5)耗能高,嚴重污染環境的設備。 (6)超過使用年限的設備。

4、報損、報廢設備的處理方法 (1)按現有價值整件或整機出售。 (2)拆卸、轉讓可利用的零部件。 (3)不能利用的部件按廢料處理。

5、報廢申請由使用部門提出,生產部進行專業審查同意,報設備使用部門所在系統總監審批。屬于固定資產的設備還須由申請部門轉財務管理部進行固定資產減速損處理。

6、不得把已報損、報廢的設備用于生產、維修。

7、 處理報廢設備收入的資金,只能用于設備的更新和改造。

十、 附則

1、本制度由生產部制訂,報公司批準后施行,修改時亦同。

2、本制度由生產部解釋、監督和檢查。

3、 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二0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環境保護監理規劃下一篇:會計管理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