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人身保險發展現狀

2023-04-15

第一篇:我國人身保險發展現狀

我國人身保險發展現狀及分析

論文摘要:縱觀我國人身保險業20多年的發展,我國人身保險市場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內在需求相

比,我國人身保險市場的發展也顯滯后。作為朝陽行業,我國人身保險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就我國人身保險業的現狀、發展和前景作出分析,以期為我國人身保險市場發展提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人身保險保費人身保險營銷保險責任范圍

人身保險業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但是發展速度驚人。作為朝陽行業,

我國保險業處于快速成長期,業務擴張非???,加上國外保險公司的涌入,行業

的繁榮,市場主體的增加,隨著人口紅利期的到來,投資理財觀念的更新,保險

業也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近年以來,我國人身保險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在發展中也還存在不少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人身保險的發展水平低且發展不穩定、在保險市場中所占份額偏低

且不穩定、承保率低以及在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供給

方面的原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因,因此應針對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原因采取增

加保險經營主體,開放國內保險市場,增加險種,提高保額,拓寬保險責任范圍,調

整經營戰略,改進理賠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居民的保險傾向等措施

來促進我國人身保險的發展。

一.我國人身保險發展的現狀:

1982年,我國人身保險公司重新開辦了人身保險業務。自此,人身保險經過

多年的時間,已經取得較大的發展,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身保險保費增長速度快。1982--1996年,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年均增長速

度為97.26%,而同期家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年均增長速度為82.15%,農業保險保

費收入年均增長速度為74.85%,貨物運盤保險保費收入年均增長速度為68.18%,

運盤工具及責任保險保費收入年均增長速度為63.65%,企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

年均增長速度為21.6%,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增長速度名列各險種之首,高出國內

商業保險總保費收入年均增長速度(38.54)58.72個百分點。

(二)人身保險的發展水平低且不穩定。

(1)雖然人身保險保費總額1996年已達到214.8億,但人均保費僅為7.55

元,低于世界絕大多數國家。

(2)人身保險發展很不穩定。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增長速度在各年份之間很不平衡,起伏波動很大。撇開80年代的情況不論,在90年代,人身保險保費收入的

增長仍很不平衡。1992年增長速度達47.74%,但1993年卻出現了負增長,1994

年增長速度高達66.52%,但1995年卻降至12.42%,90年代增長率最大落差(增長率最高值減增長率最低值)高達74.95個百分點。

(3)人身保險在保險市場中所占份額仍然偏低,且不穩定。在工業化國家,人身

保險在保險市場中所占份額都超過50%,有些國家甚至超過了70%,而且險人身保

險的市場份額還在進一步提高。然而在我國,盡管人身保險的市場份額有了很大

提高,但即使最高年份也未超過。不僅如此,我國人身保險所占的市場份額很不穩

定,1986就增達26.77%,但1996年也只有25.62%,比1985年還低1.15個百分

點,1988年其市場份額為36.14%,但在1989—1996年的8個年份中僅有1個年份

超過36.14%。

(4)人身保險的承保率低。雖然人身保險已開辦了1年多,但投保人身保險的居

民還不多,大多數居民都仍未投保任何人身保險。估計人身保險的投保率不會超

過20%,這意味著大多數居民不想從保險公司那里獲得保險金額來保障老年生活

或災后生活。

(5)人身保險的發展在地區間很不平衡。目前的格局是城市地區,經濟發達地區

人身保險發展較快,保險密度和深度較大,承保率也較高。而在農村地區,經濟

落后地區,人身保險發展比較緩慢,保險密度和深度很小,承保率也很低。人身保

險市場仍然是“東熱西冷”

(三)人身保險已達到一定規模。1982年,人身保險費收入只有159萬元,1990

年增至49.0797億元,1996年則達到21.481億元。1982年是1996年13510倍。

1982—1996年,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年均達到61.6781億元。

(四)人身保險在我國保險行業已占較大份額。1982年我國人身保險保費在國

內保險保費收入中所占比重僅為0.21%,而到1996年達到25.62%,上升了25.41

個百分點,1982年到1996年,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在國內保險市場所占份額平均

為24.07%。

(五) 人身保險在養老和居民災后生活保障中已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投保

人身保險, 一些居民獲得了養老金給付,一些居民獲得了殘廢金給付、死亡給付、

醫療保險給付等。人身保險賠付額1982年只有21萬元,但到1996年已達到

101.6682億元,這意味著有一部分居民的晚年生活或災后生活得到了完全或部

分保障。人身保險的發展業績是必須予以肯定的。不過我們也不能忽視在人身保

險的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二.制約我國人身保險進一步發展的問題:

(一)人身保險險種結構不太完善合理。我國人身保險業務起步較晚,缺乏精算,

在設計險種時雖依據了一定的精算數理基礎,但缺乏相關的險種設計經驗。人

身保險條款的內容和包裝均落后于國際水平,產品質量普遍欠佳,沒有完全照

顧到居民對保險的需求。中國地大物博,人口分布廣泛,不同的人群,不同的

地區對人身保險險種需求千差萬別。比如,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在購買人身

保險時更傾向于選擇保障水平較高的、具有較大風險防范能力的險種,而西部

內陸一些經濟落后地區的居民則更需要物美價廉、立足于基礎保險的險種。缺

乏多樣化、結構合理的險種,勢必影響我國人身保險的發展。

(二)保險金額低以及保險責任范圍小。目前,我國保險行業普遍存在著保險金

額低、責任范圍小的問題,尤其突出的是醫療險和意外險。同當今物價水平不相

稱的保險賠付額使得越來越理性化的消費者覺得,即使投保也不能獲得所需的經濟保障,況且需要保險的一些項目又被劃在了保險責任范圍以外。這種狀況嚴重制約了我國保險業的發展。

(三)人身保險營銷環節薄弱。雖然我國從1992年就出現了人身保險的個人代理人,專門負責營銷環節。但是,對北京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對人壽、醫療這兩類保險“非常了解”的人為零,“比較了解”的人分別占被調查人數的1.3%、

3.7%。由此可見,我國人身保險營銷環節薄弱。我國居民自古都習慣、偏好以個人儲蓄的方式積累生活保障基金,對于保險這種泊來品,要讓人們信任并接受它,必須從營銷宣傳上下大力氣。而目前人身保險中的營銷員普遍存在缺乏上崗培訓、業務素質不高的問題,這樣的從業人員在進行產品銷售時,往往讓人感到不夠專業,不被客戶所信任,因而顧客也不積極購買人身保險。

(四)人身保險業務開展中存在重城輕農,重東輕西的經營策略問題。目前各保險公司幾乎都將人身保險業務發展重點放在大中城市,而對農村地區業務的發展很不重視。我國70%的人口分布在農村,他們又都是享受不到任何社會保障體系的群體,更需要商業性人身保險介入。保險公司重城市、輕農村的經營策略,使人身保險的潛在市場得不到開發利用,極大限制了保險公司業務的發展。另外,由于我國地域經濟上存在東富西貧的特點,保險公司在東部沿海地區因保費高而盈利多,在西部內陸地區因保費低而盈利少甚至虧損。由此,引起東、西部人身保險業務發展不平衡,不利于我國人身保險市場的開發與成熟。

三.針對上述問題的建議:

(一)大力開發適銷對路的新險種,優化險種結構。人身保險發展的生命力,關鍵在于險種的生命力。保險公司應審時度勢,根據居民保險需求的變化與差異,加快開發人身保險新險種的步伐,同時要努力調整優化險種結構,以滿足居民的不同需求。針對我國人身保險現狀,建議加強以下方面險種的完善和開發:(1)完善具有儲蓄功能的人身保險。我國居民多數認為,如果投保壽險而在保險期內未出險,保費便白交了。但如果到期還本,還能返還較高的利息,居民往往較容易接受,這需要保險資金收益率的支持。(2)加強對醫療市場的開發。對大多數居民來說,就醫看病所需要的開支還是比較高昂的。醫療費用居高不下,居民自然而然會尋求醫療保險作為保障。目前,我國醫療保險開發很不完善,尤其是65歲以上的居民醫療保險,在所有的壽險公司中基本都是一片空白,可嘗試小規模探索或試辦。(3)團體壽險應加強有儲蓄性質的終身險開發。目前的團體壽險除團體養老保險外,幾乎沒有終身保險的險種,而人們往往更關心退休以后的保障問題。

(二)適度提高保險金額,拓寬保險責任范圍。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以及保險公司經營實力的增強,居民愿意獲得的保障水平、保障范圍都大為提高和增加,應順應形勢,適度提高保險金額,如災害性人身保險的保險金額就應增加。拓寬保險責任范圍,特別是意外傷害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責任范圍。

(三)重視和加強人身保險營銷,加強保險知識的普及和推廣,提高居民的保險傾向。人身保險的需求彈性大,保險營銷相當重要。保險公司應立足于市場分析的基礎上,制訂、實施多樣化的營銷策略,建立現代的保險營銷制度和營銷體系,建立規范的人身保險代理制度和代理體系,提高保險代理人業務素質和文化程度。將人身保險營銷工作深入到居民中去,讓居民了解人身保險知識,提高居民的保險傾向。通過強化人身保險的營銷工作,增強其服務功能,使居民切身感受到人身保險是“大樹底下好乘涼”。

(四)保險公司應適時調節經營戰略。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為國有壽險公司的業務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保險公司應抓住機遇積極穩妥地開發農村和西部內陸地區業務。在對原來的鄉鎮保險辦事處(站)和營業所進行改造與更新的基礎上,采取新的營銷體制,搶先占領農村市場,贏得先機。1999年,中國的保險深度中壽險保費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1.02%,位居世界第60位;保險密度中壽險人均保費僅為8.3美元,世界排62位,次于很多發展中國家。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各大壽險公司均忽視了中國農村這一塊處女地。在抓牢東部大中城市客源的同時,涉足廣闊的西部及廣闊的農村客戶,不但是國內人身保險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途徑,更是我國人身保險市場完善和發展的必經之路。

(五)進一步增加保險經營主體和開放國內保險市場,提高人身保險市場的競爭性。要消除和減弱供給方面的制約因素對人身保險發展的限制,最根本的是要增加保險經營主體、提高保險市場的競爭性。當前,一方面是要增加區域性保險經營主體,另一方面要漸進有序地向國外保險公司開放國內人身保險市場,只要保險經營主體有較大的增加,人身保險市場的競爭性就會提高。只要人身保險市場具有了高度的競爭性,保險公司就不得不努力開發新險種、提高保險金額、拓寬保險責任范圍、提高理賠效率,就不得不去開發農村人身保險市場,加強人身保險營銷。

參考文獻:[1]《我國人身保險發展的現狀制約因素與對策》,曾國安,經濟問題,2000年3月

[2]《論人身保險中的道德風險》,黃英,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4年6月

[3]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與人身保險的發展》, 張效琪,新疆農

墾經濟,1999年4月

[4]劉冬姣《人身保險》,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年

第二篇:淺析中國人身保險的發展歷程

班級:金融學11403班姓名: 劉婷學號:

21淺析中國人身保險的發展歷程

中國人身保險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程,期間可分為幾個時期:建國前的人身保險業、建國后的人身保險業、加入WTO前的人身保險業、加入WTO后的人身保險業,下面將就各個時期的中國人身保險進行詳細的介紹:

一、建國前的人身保險業

近代人身保險制度是從國外傳入我國的。1884年英國人首先在上海設立了永福和大東方兩家壽險公司。其后又有美國的友邦、加拿大的永明、永康、宏利等壽險公司相繼成立。1899年成立的永寧人壽保險公司是我國第一家民族人壽保險公司。

1912年設立的華安合群保險公司是早期華資人壽保險公司之一。其資金力量比較雄厚。經營也比較好,業務量比較大,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隨著人身保險業務的發展,保險機構逐漸由上海、廣州延伸到其他口岸和內地。1933年7月、1934年4月中國保險公司和太平保險公司分別設了壽險部,經營人身保險業務,后因當時政府法令不允許兼營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相繼改組為人壽保險公司。同時期,福州、天津、北平等地還出現了許多人壽小保險公司,業務層次多樣,保險市場前景看好。

1932年9月,中華人壽保險協進會成立。1935年8月3日,中國第一個保險學術團體——中國保險學會在上海成立。這兩個組織的誕生,對宣傳、普及保險知識,加強保險理論研究,推動民族保險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27年國民黨政府開始擬定保險法。1935年,頒布《保險業法》,立法院通過了《簡易人壽保險法》,并命令郵政局辦理。同年,國民黨政府的中央信托局設立保險部,除經營政府、機關、國營公用事業的財產保險外,還經營公務員和軍人的人身保險。

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民黨政府撤退到西南、西北地區,形成戰時大后方。戰爭的特殊條件刺激了人身保險的發展,但同時也受到戰時環境的制約。當時大后方主要的人身保險機構有中央信托局人壽保險處、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郵政儲金匯業局人壽保險處等,還有一些地方、民辦的保險公司,具有一定實力??箲饡r的上海雖然處于“孤島”時期,但在愛國入士的共同爭取下,民族人身保險業得以保存并繼續發展。與此同時,日本侵略者以我國東北為其侵略基地,曾在偽“滿洲國”設立滿洲生命保險會社,經營人身保險業務,但是“國將不國,何以聊生”,淪陷區、半淪陷區的人身保險業蕭條冷清。

抗戰勝利初期,上海又成為全國保險業中心,據統計,截至1947年3月底,全國保險業的分支機構達602家,保險業一片繁榮。但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惡性的通貨膨脹嚴重摧殘了保險業,尤其是人身保險業.機構銳減,還有相當部分已名存實亡。

近代人身保險制度雖然進入了中國,并產生了民族壽險公司,但由于經濟落后,政治不獨立,人民生活貧困,戰火不斷,所以人身保險業務發展緩慢,而且在較長時間內是為國外資本所壟斷的。

二、建國之后的人身保險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對原有的保險業進行了接管、改造,1949年10月20日成立了國營性質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全國范圍內經營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人保公司在建國初期主要經營的人身保險業務有: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各種個人人壽保險,如兩全保險和終身保險、簡易人身保險;職工團體

人身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后來還創立了綜合福利保險、保健保險等許多適應群眾要求的新險種。 然而,人身保險業恢復的勢頭剛剛好轉就被“左”的錯誤打擊了。1958年開始,全國開展了人民公社運動,除涉外保險業務以外,國內保險業務均被停辦。從1959年開始,鐵路、輪船、飛機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分別移交給鐵路、交通、民航部門辦理,其他人身保險業務則清理停辦。

據人保公司統計,在1949—1958年這l0年里共收保費16億多元,其中人身保險費收人達1.4l億元,占全部業務的8.81%。據不完全統計,10年間共有180萬名職工參加了團體人身保險,300萬人參加了簡易人身保險。

但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化浪潮開始后,中國保險業逐漸進入停辦階段,直到1979年才全面恢復。

(一)1980~1985年的恢復階段。中國在1980年和1982年先后恢復國內財產險業務和人身險業務。這一階段保險市場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壟斷,產壽統一經營,險種單一,且保費收入中財產險份額大大高于人身險;

(二)1986~1991年的平穩發展階段。以1986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牧業生產保險公司成立為標志,區別于前一階段的突出特征是出現了包括新疆兵保、太平洋、平安等在內的4家保險公司,中國保險市場由中國人保獨家壟斷的格局在形式上被打破;

(三)1992年至今的快速發展階段。以1992年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首家外資保險公司——美國友邦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為標志。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保險市場發展最為重要的階段,明顯區別于前兩個階段的特點,集中表現在:市場主體不斷增加,多元化的市場格局初步形成;保險業實現產壽分業經營,保費收入結構發生變化,人身險份額超過財產險;保險險種迅速增加,保險服務改善;保險監管的組織體系和法規體系逐步建立,中國保險市場初步形成了以國有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并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寡頭壟斷的市場競爭新格局。

三、加入WTO前的人身保險業

到1980年底,除西藏外,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全國各地都已恢復了分支機構。這一時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統天下,同時經營產險業務和壽險業務。從1986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逐步批準建立了較多的保險公司:1988年5月,平安保險公司在深圳蛇口成立,1991年批準成立了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這成為繼人保之后的第二家全國性的保險公司。1992年9月,平安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成為第三家全國性的保險公司。新成立的這兩家保險公司屬綜合性保險公司,還是同時經營產險業務和壽險業務。

從1988年起,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在四川省、大連市、沈陽市、長沙市和廈門市設立5家股份制人壽保險公司,開始探索壽險與財產險分業經營的路子。1991年后,中國人民銀行又先后批準在珠海、本溪、湘潭、丹東、廣州、太原、天津、福州、哈爾濱、南京、昆明等地組建股份制人壽保險公司。新建立的壽險公司除了辦理商業保險外,還接受地方政府委托,代辦社會保險業務。按照規定,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這些人壽保險公司中都持有一定的股份。1995年頒布的《保險法》以法律形式確立了產、壽險分業經營的原則,此后國內各保險公司陸續開始實施分業經營體制改革。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改組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下設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實行產壽險分業經營。同時,國務院決定將17家地方壽險公司全部并入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但在1998年10月7日,國務院又批準《撤銷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實施方案》,將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更

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1996年,為繼續探索壽險與財產險分業經營的發展思路,積極推動商業壽險業務的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還批準設立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專業壽險公司。1992年9月,美國國際集團在上海設立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為首家獲批在國內經營壽險及非壽險業務的外資保險機構。1996年中國第一家合資壽險公司—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成立。

從保費規???1987—1997年中國的人身保險費收人年平均增長率為35.8%,但保費規模仍低于財產保險。1997年,受當年降息的影響,人身保險保費收人開始超過財產保險.此后就—直保持著保費規模上的優勢。2001年,我國保險費收入為2109.35億元.同比增加513.85億元,增幅高達32.21%。其中,人身保險業務保險費收人為1423.96億元,同比增加426.46億元.增幅42.75%;在全部保險費收入中,來自人身保險業務和財產保險業務的保險費收入分別占67.51%和32.49%。這是自1997年以來財產保險業務占全部業務比重持續下滑過程中首次跌破1/3的重要關口。

四、加入WTO后的人身保險業

中國加入WTO之后,人身保險業經歷了入世的三年過渡時期之后,在更高領域和更深層次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的競爭與合作,基本實現了全面對外開放。

2005年的中國保險市場依然是制度轉型期間政策主導下的市場全面推進,而不是各種條件發育成熟后的自然演變。2005年人身保險業在結構調整、理性回歸的基礎上,開始沿著健康方向穩健發展。人身險保費收入為3697.48億元,同比增長14.54%,占總保費收入的75%。在過去幾年理性的結構調整基礎上,人身保險業增速較2004年有所回升,增長質量和效益繼續得到提高??梢哉f,2005年人身保險業在探索平穩、持續、健康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道路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對行業未來長期健康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2006年,中國人身保險業抓住良好的發展機遇,認真貫徹“速度、效益、誠信和規范經營”的指導方針,實現人身險保費收入4132.01億元,占總保費收入的73.24%,盈利能力持續提高,取得了速度、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為行業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增4家人身保險經營主體,其中中資壽險公司2家,合資壽險公司1家,專業養老保險公司1家。外資壽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240億元,全國占比達5.91%。

截止2008年底,全國共有人身保險公司56家,其中中資公司30家,外資公司26家;綜合性壽險公司47家,專業健康保險公司4家,養老保險公司5家。目前,人身保險市場已形成了以國有保險公司和股份制公司為主體、綜合型和專業型保險公司并存、中外資保險公司同場競技、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發展的新市場格局。市場主體的增加降低了人身保險市場的集中度,逐步完善了國內保險市場的結構。

總之,中國人身保險市場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雖然已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仍然是一個存在著巨大潛力的尚待開發的市場。我們深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隨著保險業的做大做強,保險的服務領域不斷擴大,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資金融通功能、社會管理功能將進一步充分發揮,使保險業為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三篇:人身保險的發展趨勢及制約因素(共)

我國人身保險業務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姓名:王國彬學號:2010442644)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保險市場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與發達國家相

比仍然有一定差距。中國壽險市場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壽險市場之一,但與國際比較,中國壽險業無論從保險深度、保險密度,還是保險業資產占金融業總資產以及家庭壽險支出占家庭金融總資產的比例,都與國際水平有較大差距,我國的保險業總體沒有和國民經濟協調比例發展,在國民經濟中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內在需求相比,我國人身保險市場的發展也顯滯后。所以了解人身保險的發展趨勢和制約因素對保險業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我國人身保險業的現狀”、“發展中的問題和制約因素”、“發展趨勢”三部分作出分析,以期為我國人身保險市場發展提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人身保險業現狀發展問題制約因素發展趨勢

一 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發展,人身和財產安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但由于歷史原因及一些客觀因素一直制約著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特別是人身保險。這些問題包括人身保險的發展水平低且發展不穩定、在保險市場中所占份額偏低且不穩定、承保率低以及在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供給方面的原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因。因此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從源頭入手改進理賠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居民的保險傾向等措施來促進我國人身保險的發展。

二 我國人身保險的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對原有的保險業進行了接管和改造。據中

國人民保險公司統計,在1949-1958年十年間人身保險保費收入達1.41億元,占全部保險業務的8.81%。雖然人身保險在保障人民生活、促進社會安定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險種較少,再加上占全國人口的80%的農民習慣于家庭內部和親屬之間的互助,對人身保險缺乏了解,收入水平低,繳費能力有限,所以,人身保險的業務量不大,未能在群眾中廣泛的展開。2001年11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WTO,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自加入WTO后我國保險業蓬勃發展,到2010時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2010年1-12月中國人身保險公司共實現保費收入105008832.08萬元,其中中資部分99094121.63萬元,外資部分5914710.45萬元。2010年,我國壽險行業排名前六位的險資壽險占領了行業八成領地,實現保費收入8189.21億元,占比84.6%。

2011年上半年,我國壽險保費收入增長較為緩慢。2011年1-5月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47873861.97萬元,其中中資部分46071678.43萬元,外資部分1802183.54萬元。

所以歸納以上資料可總結為一下幾點

(一)人身保險保費增長速度快

(二)人身保險的發展水平低且不穩定

(三)人身保險已達到一定規模

(四)人身保險在我國保險行業已占較大份額

三 我國人身保險發展中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人身保險的發展水平低,低于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保費增長速度快。1999年,我國人身保險保費收入總額為872.1億元人民幣,2000年為997.4億元,2001年猛增到1432.9億元。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增長速度遠遠高于財險保費收入增長速度。

(二)人身保險險種結構不太完善合理。

(三)人身保險在保險市場中所占份額仍然偏低.且不穩定。在工業化國家,人壽保險在保險市場中所占份額都超過50%,有些國家甚至超過了70%,而且壽險的市場份額還在近一步提高。然而在我國,盡管人身保險的市場份額有了很大提

高,但即使最高年份也未超過40%;

(四)保險責任范圍偏小,居民投保人身保險的目的是通過獲得保險賠付實現經濟保障,而保障的大小取決于保險金額和保險責任范圍。目前人身保險險種普遍存在著保險金額低、責任范圍小的特點,尤其突出的是醫療險和意外人身保險的承保率還很低。雖然人身保險已開辦10多年.但投保人身保險的居民還不多,大多數居民都未投保任何險種的人身保險。

(五)人身保險的發展在地區間很不平衡。

四 我國人身保險發展趨勢

總體來看,人身保險市場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市場競爭日益充分,保險創新層出不窮,服務領域持續拓寬,功能作用逐步顯現,保險管理日趨成熟,人身保險市場也將走向更輝煌的明天。主要發展的方向為:

(一)人身險行業將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人身保險市場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雖然我國資本主義市場將繼續分流保源,但綜合來看,外部環境總體趨勢向好,人身保險市場將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

(二)資金投資渠道進一步放開。隨著產業投資基金立法的出臺和創業投資環境的成熟,保險資金在產業基金,創業投資領域將有所表現。

(三)人身保險產品功能不斷擴展,出現多元化,與其他金融產業融合的趨勢。此外,與外資企業共同合作,外資公司憑借其長期的市場化運作經驗,險種開發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健全的創新機制以及對市場的靈敏反應的機制。促進人身保險全球化。

(四)農村保險市場將進一步釋放。隨著國家對“三農”投入力度的加大和農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農村人身保險市場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保險監管將進一步加強。保險監管會朝著標準化、規范化、法制化、制度化方面大步邁進,進一步提高監管效率,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五 結語

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也有很多,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低,我國雖然是經濟大國,但因為巨大的人口使得我國在許多方面都沒有優勢,我國為反戰中國家,無法與發達國家比。在社會保障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懸殊,而我國農村經濟是不可忽視的,人身保險的開展在農村順利與否直接影響了我國保險業的業績。廣大農村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狀況決定了發展農村人身保險業務的經營成本遠遠高于城市。同時,幾乎空白的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村人身保險市場承擔的社會責任也遠高于城市。導致我國的人身保險不能保障每個公民,無法與許多國家相比。

(二)我國人身保險業務起步較晚,人身保險條款的內容和包裝均落后于國際水平,產品質量普遍欠佳,沒有完全照顧到居民對保險的需求。中國地大物博,人口分布廣泛,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區對人身保險險種需求千差萬別。比如,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在購買人身保險時更傾向于選擇保障水平較高的、具有較大風險防范能力的險種,而西部內陸一些經濟落后地區的居民則更需要物美價廉、立足于基礎保險的險種。缺乏多樣化、結構合理的險種,勢必影響我國人身保險的發展。

(三)目前的格局是,城市地區、經濟發達地區人身保險發展較快,保險密度和深度較大,承保率也較高,而在農村地區、經濟落后地區.人身保險發展比較緩慢.保險密度和深度很小,承保率很低。人身保險市場仍然是“城熱鄉冷”、“東熱西冷”。

在今天的中國,勞動人民生活上的困難,運用保險制度為群眾提供經濟保障是值得倡導的。今后社會保險制度將采取國家提供基本保障,企業提供補充保障,個人投保自愿儲蓄性的人身保險的模式。人身保險則是作為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一個補充保障,越發受到社會重視。

參考文獻: [1] 《論人身保險合同常見條款》,游明,甘肅科技,2004,12

[2] 《論人身保險中的道德風險》,黃英,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6

[3] 《社會保險與商業人身保險比較研究》,北京商學院學報,王緒謹,1998,3

[4] 《我國人身保險發展的現狀制約因素與對策》,曾國安,經濟問題,2000,3

重慶科技學院《人身與財產保險》課程

論文考試試卷

論文題目我國人身保險業務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院(系)安全工程學院專業班級安全102學生姓名王國彬任課教師陳坤

論文分數

2013年12月15日

第四篇:我國保險業發展現狀

中國保險業發展的現狀

摘要:保險業是我國金融業開飯時間最早、開放力度最大、發展步伐最快的行業。在黨中央的關心下,在不斷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保險業堅持改革創新,行業面貌放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雖然我國的保險業在近幾年中發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國外發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國保險業整體水平的發展,在目前國內保險業發展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主要介紹現在保險業的現狀。

關鍵字:民族保險業 初級階段

保險是以合同形式確立雙方經濟關系,以繳納保險費建立起來的保險基金,對保險合同規定范圍內的災害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進行經濟補償或給付的一種經濟形式。人類社會從開始就面臨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擾,在與大自然抗爭的過程中,古代人們就萌生了對付災害事故的保險思想和原始形態的保險方法。我國歷代王朝都非常重視積谷備荒。春秋時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頗有代表性的見解??鬃诱J為,每年如能將收獲糧食的三分之一積儲起來,這樣連續積儲3年,便可存足1年的糧食,即"余一"。如果不斷地積儲糧食,經過27年可積存9年的糧食,就可達到太平盛世。保險業作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經濟發展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國保險在中國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早在180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在廣州開辦了中國第一家保險機構,主要為鴉片貿易服務。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保險業的開端還是在十九世紀后頁。

一、目前我國保險業發展現狀

(一)中國保險業的整體實力與核心競爭能力不斷提升、經濟功能初步顯現。

回顧保險業 60 年來的改革發展歷程,雖然經歷了曲折,但全行業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在探索中國特色保險業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在“抓監管、防風險、促發展”的總體思路指導下,我國保險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1.保費收入規模迅速擴大

保險業是國民經濟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2012年,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5488億元,同比增長8.0%,保險業增速繼續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為個位數,與近20年來超過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顯反差。從外部環境看,復雜嚴峻的國內和國際經濟形勢,通過實體經濟、金融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等多種渠道傳導至保險業,增加了保險市場穩定運行和風險防范的難度與壓力。2012年,保險監管強調“風險底線”和“消費者權益”,取得積極成效。從國際比較看,2012年,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在世界排名第4位,保險密度排名第61位,保險深度排名第46位。

中國作為一個潛力無比巨大的對外完全開放的市場,對國際保險資本有著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許多國際知名的保險企業已把在中國發展業務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來安排,對于中國的保險企業來說,這就意味著如果要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適應這一國際化發展的潮流,中國保險行業已步入高速發展期,保險行業的經營模式也向著多元化發展,未來中國的保險業發展前景看好。

2.投資渠道穩步拓寬

2007年是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穩步拓寬的一年。受益于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揚和投資渠道的拓寬,2007年1至11月份,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6萬億元,收益率達10.87%,為近年來最好水平。自2007年4月保監會將保險資金入市比例從5%調高至10%后,保險機構在

一、二級市場的活躍程度不言而喻,保險巨頭身影頻現,中小險企業相繼加入,各保險公司投資股票的比例直逼上限。當然,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絕不會僅僅局限于A股市場。2007年7月,中國保監會公布的《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保險機構海外投資不得超過上年末總資產的15%,投資范圍包括固定收益類、股票、股權等產品。保監會批準中國平安保險公司運用不超過上年末總資產15%的自有外匯資金和人民幣購匯資金,投資香港股票市場和重大股權項目。

3.保險監管水平提高

1) 償付能力監管及相關制度的完善

第一,研究我國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的改進方案。根據國際金融改革的大趨勢,針對我國償付能力監管制度存在的不足,對我國償付能力監管制度下一步建設思路和方向進行了深入研究,確定了我國風險資本制度的建設思路和方向,即結合我國保險業發展階段,按照與國際趨同的總體要求,不斷完善符合保險業發展階段的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目前監管部門正在根據各方意見研究起草我國償付能力監管制度改進的總體規劃,同時繼續完善現有償付能力評估標準。

第二,研究完善資本補充制度。一是出臺了新的《保險公司次級定期債務管理辦法》,完善次級債的發債條件,加強次級債的監督管理。該辦法已于2011年10月正式發布。二是研究制定了《完善保險公司補充機制的總體工作方案》,確定了近期和長期工作任務,進一步拓展資本補充渠道,完善資本補充機制。

第三,完善分類監管制度。在2011年,保監會啟動了《保險公司分類監管辦法》和配套的《保監會分類監管工作內部指引》研究制定工作,將法人機構分類監管和分支機構分類監管結合在一起,明確保監會機關、保監局在分類監管工作中的職責和分工,細化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修改完善現行分類指標、分類方法和評分規則,以期提高監管效率,充分發揮分類監管扶優限劣的作用。 2) 保險集團監管全面啟動

2010年,保監會印發《保險集團公司管理辦法(實行)》,到2011年,對保險集團的監管全面啟動。一是建立集團監管員和監管聯系人制度,召開監管聯系人會議,加強與集團公司的工作溝通,落實集團監管工作責任。二是逐步開展對集團公司的全面系統的調查研究,分析其發展情況和風險狀況,撰寫監管報告,提出工作建議。2011年的全面調研對象包括平安集團和太平集團。三是輔導規范新集團的設立和改制。對華泰和安邦申請設立保險控股公司進行合規性、審慎性審核,指導其規范股東資質和集團架構,為后續的有效監管搭建良好平臺。四是加強與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的溝通與合作,逐步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防范保險集團經營風險。 3) 完善市場行為監管制度

第一,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銀行保險和銷售誤導問題,聯合銀監會下發《商業銀行保險代理業務監管引導》,全面系統地規范銀保業務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深化銀保業務結構調整。

第二,針對車險經營中的弄虛作假問題,加快推進全國車險聯合信息平臺建設。2011年,除西藏外,涵蓋交強險和商業車險的全國車險聯合信息平臺基本建成,交強險和商業車險全部納入車險平臺管理。

第三,針對車險“高保低賠”、“無責免賠”等引起廣泛爭議的產品服務問題,研究制定車險條款和費率管理辦法,從產品設計、流程控制、理賠服務等方面提出規范性要求。

第四,不斷完善市場準入規則。2011年,保監會正式印發了《保險公司開業驗收指引》和《中資保險法人機構市場準入內部審核程序》,嚴格執行準入要求,合理把握準入節奏,努力提高準入質量,廣泛吸引人才、技術、管理和資本等各類優質生產要素向行業聚集,積極推動保險市場體系建設,促進保險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此外,《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也在討論中。2011年,保監會共批復錦泰產線、眾誠車險、利安人壽等7家公司開業。

(二)中國保險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諸多問題。

盡管我國保險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起步晚、基礎差,與發達國家相比,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保險業依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 第一,中國保險市場基本上還處于一種寡頭壟斷。從中國目前保險市場情況分析,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四大保險公司已經占有目前中國保險市場份額的96%。而其中,國有獨資的人保、中國人壽則幾乎占去保險市場份額的70%。中國人壽占去了壽險市場份額的77%,人壽保險占去了產險市場的78%。而機動車險市場中僅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就占82%。這就是說,中國保險市場雖然初步形成了競爭的格局,但這種以國有獨資保險公司高度壟斷市場的局面,特別是以少數幾家保險公司寡頭壟斷市場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國保險市場的特點之一。

第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還處于一個低水平。按照保險業發展的規律,保費收入一般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5%。從目前西方發達國家而論,年保費收入一般都占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10%左右,而我國1998年保費總收入約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費計算,僅為100元人民幣,雖然較恢復保險業務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幣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當然,我們要達到西方發達國家人均保費2000多美元的水平還有距離。因為,從總體上來說,我們的經濟還不發達,人均收入水平較低,但同時又說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過程中,中國居民的保險意識與投資意識還要有一個提高過程。

第三,中國保險市場結構分布不均衡。從目前中國保險公司機構的分布而論,30家中外保險公司的總部基本上都設置在北京和中國沿海城市。保險公司分支機構雖然在大陸已普遍設立,但多數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這就造成了保險市場發育不均衡性。這種分布上的不均衡,對中國保險業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外資公司與合資公司,雖然其數量已占大陸保險公司總數的56.7%,但它們100%分布在沿海與發達城市,又沒有遍布的分支機構,所以其市場份額僅占0.69%。

第四,中國保險業的專業經營水平還不高。粗放式經營與銷售方式單一,產品結構簡單與供給不足,以及缺乏專業人才是經營水平較低的顯著特點。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已經開發和銷售的產品壽險產品品種并不少,但產品結構雷同和保險責任不足,是業內人士的普遍呼聲。中國保險從業人員中真正受過系統保險專業教育又有保險專業水平的保險專業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國際保險市場又懂得精算和計算機技術的高級人才更是鳳毛麟角。這都表明了當前中國保險經營水平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第五,保險市場還未形成完整體系。目前中國保險市場相對來說兩頭大中間小,即保險主體與保險市場發展很快,而中介組織發展緩慢。到目前為止,按照規定程序正式批準的專業保險代理公司僅9家、經紀公司3家。

第六,再保險市場發展滯后和保險監管亟待加強。十幾年來,我國重視直接保險市場的建設,忽略了對再保險市場的培育,導致國內保險人所承擔的風險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分保計劃安排不當經常造成損失;同業間信任不足,再保險行為不規范,外幣保險業務過分地依賴國外再保險市場。與此同時,我國對保險監管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保險監管機關建設和監管力度與保險業的發展一直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還基本上處于被動的監管狀態,監管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不夠。對于關系到保險行業穩定的償付能力、資產負債質量、再保險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監管力度不夠。至于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還缺乏嚴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規。

三、總結:

保險業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從根本上是得益于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在這個大背景下,保險業發展的思想不斷解放,發展的動力逐漸加強,發展的外部環境日益優化,各種有利因素共同推動了保險業的發展和繁榮。但如果想長期的保持這樣的高速增長,就不得不解決前文提到的問題。如人才方面加強對人才儲備的投入,培養市場需要的高端人才,從政策上鼓勵人才向西部等地區發展。加強監管體制的建設,規范信用管理體制,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的培養。鼓勵保險產品的創新,開發出更多的百姓需要的保險產品等。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保險業要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拓創新,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提升科學發展的能力,堅持“五個服務”的發展方向。為經濟發展服務,為社會進步服務,為先進文化建設服務,為保障民生服務,為促進金融穩定服務。是突破傳統發展模式,逐步走向國際化;不斷探索創新,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和經濟建設需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有中國特色現代保險業。在新形勢下,保險業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四、參考文獻:

[1] 中國保險業發展中的挑戰.廖建民.《中國金融》2011年3期 [2]加快轉變保險業發展方式. 吳定富. 《中國金融》 2010年第13期 [3]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的發展.魏希霆.《中國金融》2011年13期 [4]和諧六大關系構建保險業發展的生態平衡.王和.《中國金融》 [5]金融危機下的中國保險業監督與發展.吳定富.《中國金融》 [6]在創新中壯大的中國保險業. 吳定富.《中國金融》

第五篇:我國醫療保險現狀

(一)我國社會醫療保險的現狀

我國現行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包括公費制度和勞保醫療制度,然而在1994年4月,針對其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關于職工醫療制度改革試點意見》出臺,經過試點不斷擴大,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又于1998年12月發布《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正式將建立“低水平、廣覆蓋、共同負擔、統帳結合、多層次”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確立為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險的現狀是多種改革模式并存。

國家和企業對醫療費用負擔過于沉重,同時管理體系也尚待成熟,亟待更有效的控制機制,以減輕此過程中的浪費造成的損失。根據我國現在生產力有待發展的基本情況,“低水平、廣覆蓋”仍然是一段時間內的趨勢,而它存在的深度和廣度上的不足,還要依靠商業醫療保險來補足。

(二)商業醫療保險市場的潛力

我國的商業醫療保險發展慢、規模小,但其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具體體現在:社會醫療保險給商業醫療保險留下了巨大的空間;城鄉居民對醫療保險需求旺盛。事實上,受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工作壓力、疾病改變及醫療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影響,世界范圍都出現了醫療費用上漲的趨勢。

近年來,我國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速度很快,年均增幅高達52%,保費占壽險的比重逐年提高,產品不斷豐富。據測算,2001年,我國的健康保險保費為60.27億元,增幅達117.65%,遠高于同期42.6%的人身保險保費增長率;健康險占人身保險總保費的份額由2000年的2.77%上升到了4.24%。根據衛生部的統計資料,2000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已經達到4700多億元,其中居民個人支出將近2900億元。隨著中國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商業醫療保險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由此可見商業醫療保險市場潛力之大。

(三)商業醫療保險發展障礙

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給商業醫療保險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各家保險公司早就注意到了醫療險廣闊的潛在市場。但由于醫療改革不到位,相關的法律法規不配套,經營此類保險風險較大,誰也不敢貿然行事。

商業醫療保險行業存在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險需求與保險市場有效供給嚴重不足之間的供求矛盾,面臨市場增長潛力與市場風險較大的矛盾,并且尚缺乏完善的政策與法律支持,產品體系單薄,業務結構不合理。

另外,技術難度大、運作成本高、產品的市場價格接受程度、稅收不減免、外部環境配合不好等也制約了醫療險的發展。

(四)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的關系

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同屬社會保障體系的范疇,但由于它們性質不同,因而決定了它們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盡相同。社會醫療保險是基礎,商業醫療保險是重要補充,兩者優勢互補、缺一不可。

商業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險的重要補充,一方面商業醫療保險是社會醫療保險未保障部分的補充保險,即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中的個人自費部分和超過封頂線以上的部分醫療費用給予補充。此外,對非基本醫療項目的檢查、治療、用藥都有限制,如某些先進的治療技術和藥品、某些特需治療的疾病則需職工自付費用。這就需要商業醫療保險來滿足城鎮職工高層次、特殊的醫療保障的需要。

另一方面商業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險未保障人群的補充保險。由于當前的社會醫療保險覆蓋范圍有限,其保障的對象僅包括城鎮職工,而自由職業者、職工家屬及子女、鄉鎮企業職工、學生及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流動人口等其他類型的城鎮勞動群體均未被納入進來。這也需要通過商業保險來解決對這部分群體的醫療保險。因此,我國必須要加快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與社會醫療保險相互配合,盡快建立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滿足不同人群的醫療保障要求。

(五)有關醫療保險發展的對策及意見

1.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要對定點醫療機構建立實施真正的競爭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對高檔醫療設備,國家應該統一配置和管理。而針對大型醫院相對過剩社區醫療服務相對不足的情況,應該倒入真正的競爭機制,按照市場法則優勝劣汰,政府則不宜保護過度! 2.要保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減少患者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和負擔。應充分利用 現代 信息技術成果,大力推進醫療保險化進程:在中心城市建立數據庫,通過網絡掃描等方式對各統籌地區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進行監控和預測:對政策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建立醫藥價格數據庫,瞬時向所有 計算 機聯網 2 的醫療單位發送價格信息,并公布國家收費標準。這對于降低醫保費用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3.還應探索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妥善解決有關人員的醫療待遇;積極探索社會醫療救助途徑和辦法,妥善解決特困人群有關醫療問題。醫療保險制度應該是多層次的醫療保障系統。除了政府保障的基本醫療水平之外,還應該有補充醫療保險,商業性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系統。兒童、失業者、社會貧窮階層應該被納入醫療救助系統。

4.以高效運轉為目標,規范醫療保險基金管理,按照“以收定支”原則,加強醫療保險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使有限的統籌基金的實際效用最大化。一是合理控制醫療保險基金結余。醫療保險基金多年來的結余積累,為抵御金融危機風險、保證醫療保險制度持續健康運行、提高保障水平發揮出了重要作用。同時建立基金有效使用和風險防范機制,加強對醫療保險經辦、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環節的監管,通過預留風險儲備金等形式,確?;鸢踩\行。二是強化定點醫療服務監管。通過完善定點醫療服務協議、建立社會監督體系、健全信息化監管方式等途徑,規范定點醫療服務行為,確保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收費。全面實行定點醫療機構信用等級評定辦法,評定結果向全體參保人員公開,促進定點醫療機構自律管理并提供誠信服務。三是發揮醫保社會監督機制和舉報獎勵機制,強化醫療衛生服務行為與質量監管,鼓勵社會各行業協會對醫保、醫藥機構和相關體系的監督,加強行業自律機制建設。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違規通報案件學習總結下一篇:五個好五帶頭活動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