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

2023-06-25

第一篇: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紅軍長征

總第十三課時 第14課 《紅軍長征》

〖自主梳理〗:

一、長征的開始

1.反“圍剿”失利: ____年秋,蔣介石調集百萬大軍,向革命根據地發動第___次“圍剿”。 _____等人命令紅軍全線出擊,紅軍屢戰不勝,根據地日益縮小,敵軍逼近瑞金。

2.突圍長征: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從_____、_____等地出發,突圍長征。

二、遵義會議

1.時間、地點:___年1月,中共中央在___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2.會議內容:

⑴會議批評了______等人在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______指揮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 ⑵改組了_________,增選______為政治局常委。

3.會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決定由______代替博古負總責。接著成立由____、____、____組成的三人軍事小組,負責全軍的_____。

4.歷史意義:遵義會議確定了以______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和紅軍,成為_______和_______上________的轉折點。

三、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 1.艱難過程:遵義會議后,紅軍四渡______,巧渡______,跳出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強渡____、飛奪____,翻過_____,走過__________。

2.勝利會師: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______,與________根據地的紅軍會師。

3.長征勝利:________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_________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4.長征勝利的意義:保存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_____________,使中國革命_____________,為開創中國革命的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礎。 〖點撥解惑〗:

1、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P69)

①根本原因是博古等“左”傾思想領導人在軍事指揮上犯有嚴重錯誤。 ②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帝國主義對蔣介石的支持等也是其中的原因。

2、你認為紅軍長征體現了什么精神?(P72) ①不怕犧牲、前仆后繼的獻身精神。 ②勇往直前、英勇奮斗的大無畏精神。 ③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

④堅定理想、充滿信心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⑤百折不撓、排除萬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3、1936年10月,紅軍哪三大主力在什么地方勝利會師?請談三大主力會師的重大意義?(P73)

①紅

一、

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

②標志著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保存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基本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4.想一想,依據中央紅軍長征路線,說出紅軍渡過哪幾條江、河,在這些江河上發生過什么事? 湘

紅軍在那里與敵人打過一場惡戰,損失慘重; 烏

紅軍強渡烏江,解放遵義;

赤水河

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 金沙江

紅軍渡過金沙江,從此跳出敵人的包圍; 大渡河

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

5、紅軍長征途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和問題?請同學講講在長征過程中紅軍戰士的感人事跡。 “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學學革命老前輩”,敵人圍追堵截、惡劣的自然環境,如終年積雪的雪山,一望無際的草地。還缺少糧食給養等等。

有關長征的評價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不可戰勝的力量;它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理論和政策;它到處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我們紅軍像經過了一場暴風雨的大樹一樣,雖然失去了一些枝葉,但保存了樹身和樹根。——周恩來

萬里遍撒革命種,到時定收千斤糧。

——毛澤東 第14課內容歌謠巧記

33年10月臨大敵,五次圍剿戰火起,博古等人錯指揮, 被迫放棄根據地 , 紅軍不怕遠征難, 實行戰略大轉移, 瑞金、長汀出發地,突破封鎖過湘江, 強渡烏江到遵義, 正確領導才確立, 救黨救軍救革命,

生死攸關轉危機, 過赤水,渡金沙, 大渡河上瀘定橋, 爬雪山,過草地,

兩軍會師在吳起, 36年10月在會寧, 三軍會師喜盈盈,長征二萬五千里,世界史上是壯舉。

〖達標訓練〗

1.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

A敵強我弱

B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的錯誤指揮 C帝國主義的支持

D蔣介石的全線出擊

2、下列有關遵義會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B、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 C、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D、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紅軍長征中依次渡過的河流是(

)①大渡河②金沙江③赤水河④湘江⑤烏江

A ⑤④③②①

B ④⑤③②①

C ①②⑤④③

D ④③⑤②①

4.紅軍長征中,戰勝了許多惡劣的自然條件,以下屬于這種情況的是 A強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翻越雪山 5.某學校決定在暑假組織學生進行“紅色旅游”,重走長征路,感受“長征精神”。根據所學知識,他們選擇的正確路線應該是(

)

A瑞金—遵義—吳起鎮—安順場

B瑞金—安順場—遵義—吳起鎮 C瑞金—遵義—安順場—吳起鎮

D瑞金—吳起鎮—安順場—遵義

6.回顧長征路,追尋紅色記憶。當年中央紅軍巧妙地渡過金沙江,從此 A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B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C粉碎了敵人消滅紅軍的企圖

D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毛澤東《長征》 請回答:(1)紅軍“遠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紅軍長征途中的什么事?

(3)使紅軍在長征途中由被動變為主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紅軍長征之“難”,主要是指什么? (5)我們經常說要發揚“長征精神”,那么你心中的“長征精神”又是什么?

第二篇: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四單元第14課難忘九一八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2.通過對九一八事變或西安事變經過的講述,培養學生講述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探討蔣介石不抵抗的原因,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材料的能力;通過討論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學會利用教材、視頻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如通過多媒體平臺展示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的經過,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強感性認識。

3.通過分組討論,共同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歷史探究活動的親身參與中逐步加深對歷史與現實關系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介紹九一八事變,使學生認識到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從而激發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和對蔣介石“絕對不抵抗”政策的義憤,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 2.通過對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向學生進行熱愛共產黨的教育,同時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歷史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

難點:分析西安事變的性質及其和平解決。

用心

愛心

專心 1

三、教學方法 1.情景引導法。 2.討論法。 3.材料提煉法。 4.講解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新編“九一八小調”,然后指出:九月十八日是一個讓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日子,時至今日,每年的9月18在東北的沈陽、長春、吉林等城市都會拉響防空警報,提醒國人勿忘國恥。到底歷史上的9月18日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們中國人沒齒難忘,痛心疾首呢? 新課學習 (一) 九一八事變 [視頻] 九一八事變。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在學生提取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引導補充。 引導一:日本為何制造“柳條湖事件”?

引導二:日本打到我們家門口,作為中國人,正常反映應該如何?而事實呢? 引導三:引導學生判定蔣介石的態度,教師可以出示材料。

引導四:蔣介石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呢?有什么理論依據嗎?出示材料。 引導五:東北三省淪陷后,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鐵蹄下,過著亡國奴的生活??梢酝ㄟ^日軍大量的屠殺、迫害中國人的圖片配上插曲《松花江上》將日軍在東北的種種罪行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義憤。得出九一八事變的第一個結果──東北三省淪亡。

引導六:面對日本殘暴的侵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的反映又是如何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提供一些圖片、視頻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東北抗日聯軍在“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的艱苦歲月里,以頑強的意志,堅持與日寇

用心

愛心

專心 2

進行斗爭。許多中華兒女為抗日救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得出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個結果──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了。

(過渡):從九一八事變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的野心不僅是東三省,而是要獨占中國。它占領東北后還步步進逼,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哪里?(──華北)而且策動華北五省自治,企圖把華北變為第二個偽滿洲國。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人民一致要求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播放《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我們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它是我國偉大的音樂家聶耳在(1935年)當時日本帝國主義步步進逼中國,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的歷史背景下創作的。這首歌成為激勵人民進行抗日救亡運動的戰斗號角,成為一首不朽的民族戰歌。在全國人民反日運動推動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二) 西安事變

[視頻]西安事變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在學生提取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引導補充。

引導一:張學良、楊虎城作為蔣介石的部將為何敢以下犯上發動“兵諫”?

引導二:西安事變捉住了蔣介石,那么,該如何處置蔣介石呢?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從西安事變發生時的復雜形勢進行分析。

面對復雜的形勢,張、楊兩位將軍也感到局面難以處理,于是他們誠意邀請他們信任的中國共產黨幫助解決西安事變。

那么,西安事變到底是怎樣解決的呢?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最后一段內容,了解西安事變解決的真相及意義。[學生看書]„„

[教師提問]西安事變最后是如何解決的? [學生回答]„„

[教師提問]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誰在中間起到了關鍵作用? [學生回答]„„

[教師提問]在十年內戰中,蔣介石殺害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西安事變捉

用心

愛心

專心 3

住了蔣介石,中國共產黨不僅主張不殺他,反而主張和平解決,釋放他。這是為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提問]共產黨為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做了哪些努力? [學生回答]„„

[教師提問]從共產黨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這件事看,我們從中能看到什么?請大家想一想,可以討論。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我們不僅看到了共產黨人和各階層人士的高瞻遠矚和博大胸襟;而且看到張學良、楊虎城能以民族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利益得失,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功臣,偉大的愛國者。

引導三:強調西安事變的意義。 課堂小結

“九·一八”正好諧音“就要發”,所以有些人選在這天開張營業、結婚;可見他們是多么的愚昧!

歷史不容忘卻,面對歷史,相信大多數人的心情難于平靜,對于抗日烈士們!我們應深深地緬懷他們。如果沒有他們的前仆后繼,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就不可能有我們今天祥和的生活。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死者的血,生者的淚,提醒每一位中國人銘記歷史的屈辱,并在銘記中奮進!在奮進中崛起!

五、板書設計 (一) 九一八事變

1.時間:19

31、

9、18 2.地點:沈陽 3.借口:柳條湖事件

4.結果:(1)東北三省淪亡 (2)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了 (二) 西安事變

1.時間:19

36、

12、12 2.地點:西安

用心

愛心

專心

3.人物:張學良 楊虎城 4.目的:逼蔣抗日

5.原因:(1)直接原因:蔣介石不愿意抗日

(2)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6.性質:一次愛國性質的“兵諫”

7.結果: 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

六、隨堂練習 (一) 選擇題

1.西安事變爆發的時間是( )

A.1935年12月9日 B.1935年12月12日 C.1936年12月12日 D.1937年7月7日 2.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歷史事件是( ) A.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C.七七事變爆發 D.1935年“一二.九運動的爆發

3.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共派到西安參加談判,逼將抗日的是( ) A.毛澤東 B.周恩來 C.張聞天 D.朱德 4.九一八事變爆發于( ) A.南京 B.上海 C.沈陽 D.長春 (二) 材料題

“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 請回答:1.這是誰在什么事變后發給誰的命令? 2.這個命令造成什么惡果?

用心

愛心

專心 5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優秀學案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九一八事變的時間、經過和結果;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西安事變的背景、時間、經過和結果;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討論探究東北迅速淪亡的原因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培養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主動探究歷史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激發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和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義憤,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愛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通過對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的學習,要熱愛中國共產黨。

學習重點: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

學習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其意義。 學習準備:多媒體 學習過程

一、自主預習。

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夜,日軍侵略軍有預謀地制造了________________,卻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并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爆發了。中國共產黨派____________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________________,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____________之戰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東北守軍與日軍第一次激烈的戰斗,在____________將軍率領下,中國守軍與日偽軍血戰,多次擊退強敵,付出重大犧牲。

2、國民政府東北軍將領________________和十七路軍將領________________,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停止向紅軍進攻,并多次要求蔣介石________________。蔣介石不但不接受他們的建議,反而調動大批軍隊要圍攻紅軍。1936年12月初,蔣介石帶領軍政要員到了________,督促張學良、楊虎城出兵進攻陜北紅軍。

3、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日,偉大的愛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聯合行動,扣押了蔣介石,實行“________”。他們通電全國,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就是震驚中外的________________,又稱“________________”。

4、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________________。黨中央派________________等到西安調停,與各方面進行協商。周恩來提出: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釋放他,以爭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張。張學良釋放了蔣介石,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組學習,合作交流。

1.九一八事變爆發于哪一年?你能說說它的簡單經過嗎?

2.九一八事變的結果如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面對它的結果,你有什么感想。

3.中國共產黨于何時提出了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4.張學良和楊虎城在怎樣的情況下發動了西安事變?說說你對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的評價。

5.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有何歷史意義?

三、反饋檢測,拓展運用。

(一)為檢查學生對本課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提升的情況,多媒體出示檢測題:

1、駐東北日軍于1931年9月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的一段鐵路,是為了 ( ) A.發動甲午戰爭制造借口

B.發動九一八事變制造借口 C.發動一二八事變制造借口

D.發動盧溝橋事變制造借口

2、九一八事變前后,蔣介石提出“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之態度„”其態度表現在行動上就是( )

A.攘外必先安內 B.幻想國際聯盟伸張正義C.不抵抗 D.等待日本主動撤兵

3、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報》登載了一則重要新聞,標題為“爭取中華民族生存,張楊昨發生對蔣兵諫。”該新聞報道的內容應該是( )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臺兒莊戰役

4、關于西安事變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

A.目的是逼蔣抗日

B.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結果是實現和平解決

D.意義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5、如果你編寫《西安事變》課本劇,下列哪一位歷史人物不可能出現在西安談判場景中( ) A.張學良 B.蔣介石 C.毛澤東 D.周恩來

6、西安事變發生后,如果置蔣介石于死地,那么當時的中國可能出現的局面是( ) (1)中國內戰規模擴大 (2)日本趁機吞并中國

(3)親日派上臺,有利于日本對中國的進一步侵略 (4)全國形成抗日救亡高潮

A.(1)(2) B.(2)(3)(4)C.(1)(2)(3)D.(1)(4) 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政府“嚴格命令全國軍隊,對日避免沖突,對于國民亦一致告誡,務必維持嚴肅鎮靜之態度”,而東北軍民和中國共產黨則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1)根據材料指出當時國民黨政府處理九一八事變的政策,并分析由此導致了什么后果?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部分東北軍民和中國共產黨采取的“積極的應對措施”各有什么表現?

(3)國共兩黨采取不同的對策說明了什么本質問題?

第四篇: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教案20111225

立德 踐行 慎教 善導

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了解下列基礎知識:中央集權統治的確立、郡縣制、交通的發達、文字的統

一、貨幣和度量衡的統

一、小篆和隸書、圓形方孔銅錢、萬里長城、焚書坑儒。

能力方面:通過閱讀課文及有關史料讀物,培養閱讀能力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歷史角色的扮演,提高學生的表現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措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資料、圖片、導學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春秋戰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分裂時期,這種分裂局面最終是由哪一個諸侯國統一的呢?秦國。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秦是如何統一天下的?(播放視頻)秦始皇的夢想是他的皇位傳萬世,但是我們知道秦在二世就滅亡了。我們本節課就來看看秦始皇是如何加強統治的。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展示自主學習內容:

閱讀教材內容,自主學習,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秦始皇為加強集權,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秦始皇為加強集權,在經濟和文化上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 3.秦始皇為加強思想控制,在思想上采取什么做法? 4.為鞏固統治,他在軍事上又采取什么措施? 請學生分享自主學習的成果。(略)

教師:大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和疑問嗎?那我們現在一起來共同學習本節課的相關內容。

一、政治上:廢分封,立郡縣

1.提問:你知道皇帝名稱的由來嗎? 展示幻燈片,進入歷史角色扮演板塊。

李斯的建議:“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其功業之大,實“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號”,請王為“泰皇”。 秦始皇:“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簡單介紹表演的要求,組織學生上臺表演。(學生活動)

最終得出結論:秦始皇統一全國后,自認為是“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將“皇”、“帝”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為自己的帝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

2.展示秦始皇翻閱大量簡牘的圖片。

第 1 頁 共 5 頁

立德 踐行 慎教 善導

每天皇帝要批閱大量來自于各地上報的奏章。(讓學生通過圖片獲取信息)

我是小參謀:皇帝僅憑一人之力,難以批閱完成大量的奏章,為了減輕皇帝的負擔,皇帝怎么辦?

皇帝以下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也叫宰相,始于戰國,為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事;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地位僅次于丞相,負責監督百官;渚各司其職,互不統屬,直接聽命于皇帝。

3.分封制與郡縣制之爭

師生互動交流,展示王綰和李斯的主張,與學生一起分析分封制和郡縣制的不同之處。

王綰建議:承襲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度,“請立諸子” ,以建封國。 李斯建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

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據政權,而郡縣制有利于加強封建君主專制。 爭論結果:廢分封,立郡縣

教師:皇帝把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大權都集中在自己一個人手中,確立了至高無上的皇權,并把地方上的權力也集中到了中央。此后歷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

總結:圖片展示知識結構圖(秦始皇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教師引導:秦始皇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的統治,在經濟上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二、經濟上:車同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1.展示一段材料,讓學生自己分析材料,得出結論。 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說文解字》 學生翻譯理解,得出結論: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各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來說,各地的車輛大小就不一樣,統一車輛形制,規定所有車輛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為六尺,使車輛在全國通行無阻,這叫做“車同軌”。

2.歷史小故事一:一位秦國商人,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來到齊國販賣羊毛,但是齊國人給它錢,他不要。請問為什么呢?

多媒體課件展示春秋戰國各種貨幣,韓趙魏:布幣,燕齊:刀幣

第 2 頁 共 5 頁

立德 踐行 慎教 善導

圓形方孔錢(秦朝)

影響:結束了幣制混亂的局面,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和秦統一。

3.歷史小故事二:這位秦國商人,到楚國出差回來,為妻子買一件衣服,想給妻子一點驚喜,但是當他給妻子穿上的時候,衣服太長,穿不了。他以為楚國人真不誠實,騙了自己。你認為是這樣嗎?請問為什么?

學生回答(因為各地的度量衡不統一)

秦始皇為了促進各地區經濟交流,采取了統一度量衡的措施。

三、文化上:統一文字

歷史小故事三:秦始皇為了給原趙國地區的人民,增加賦稅,用秦國的文字書寫并頒布詔書。結果賦稅并沒有增加,秦始皇很憤怒,以為人民不聽他的話,因此大開殺戒。請問原因是什么? 展示六國“馬”的不同寫法圖片。

第 3 頁 共 5 頁

立德 踐行 慎教 善導

教師:僅僅一個“馬”字就有這么多種寫法。為了使自己的政令順利地推行下去,秦始皇采用了什么辦法呢?學生回答(小篆)。 教師小結: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標準字體,頒行天下。 知識擴展:識別小篆

提問:秦始皇統一文字,有什么意義?

學生回答:對于中央集權國家政令的統

一、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師小結:各地的文化交流方便多了,對于中央集權國家政令的統一和文化的傳播,對于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四、軍事上:筑長城,御匈奴

展示長城的圖片和唐朝詩人汪遵的詩句。

長城

秦筑長城比鐵牢,

蕃戎不敢過臨洮。 雖然萬里連云際,

爭及堯階三尺高。

從這首詩中同學們能分析出,秦始皇為什么要修筑長城嗎?

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征用民夫,把原來燕、趙、秦三國北方的城墻連接起來,又新造了不少城墻。根據秦長城示意圖,找出秦長城的起止點。

教師:秦長城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到遼東(今遼寧遼陽西北)。這座舉世聞名的古建筑,一直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現在我國的長城已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五、思想上:焚書坑儒

展示一段材料: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嘩眾取寵,“造謗”生事。

------丞相李斯

第 4 頁 共 5 頁

立德 踐行 慎教 善導

師生共同分析材料,得出結論。焚書坑儒的目的、影響?

目的:加強思想統治。影響:加強了思想控制,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文化。 課堂小結

大屏幕打出本課知識結構示意圖,學生集體朗讀,明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1、 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2、 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經濟上:

1、車同軌

2、統一貨幣

3、統一度量衡 文化上:統一文字

軍事上:北拒匈奴修長城 思想上:焚書坑儒

課堂訓練:當堂訓練,鞏固提升,教師及時講評。 【教學后記】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注重對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對重點知識的突破,教學中增加了許多的圖片和材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對于史料的篩選應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應深度適中。在講這一課的時候,應該注意引導,加強對歷史人物評價的引導和教育。

第 5 頁 共 5 頁

第五篇: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14課《公輸》教案 滬科版

《公輸》

《墨 子》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積累常用的實詞,把握疑問句和反問句的句式特征。

2.感悟文章邏輯嚴密和說服力強的特點,學習本文詳略得當、類比說理的方法,體會墨子高超的勸說藝術。

3.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張,感受墨子的勇敢、善辯以及和平思想。 【課文提示】

1.《墨子》是記錄墨子言行的散文,由墨子弟子記錄。墨子,名翟,墨家學派創始人。中心思想“兼愛”“非攻”。文章質樸,較少文采,邏輯性很強,善于運用具體的事例進行說理,從具體問題的爭論進而為概括性的辯難,這是說理文的一大進展。

2.《公輸》是《墨子》中很有文采和趣味的一篇,情節生動,形象鮮明。課文是通過墨子勸說公輸停止攻宋的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墨子為實現自己的“非攻”主張,所表現出來的非凡才智和頑強斗爭精神。

【虛詞積累】 所

代詞;在動詞、形容詞前,組成名詞性“所”字結構,起指代作用;相當現代:……的。 助詞;和“為”相配,構成“為……所……”的固定格式;當現代漢語:被……。 名詞;表處所、地方;相當現代漢語:處所、地方等。 以

介詞;介紹動作、行為賴一實現的根據、方法;當現代漢語:拿、用、憑、靠等。 介紹處置的對象;當現代漢語:把。

介紹動作、行為所產生的原因;相當現代漢語:由于、因為、按……而論。 介紹時間、地點;相當現代漢語:在、從。

連詞;連接詞、短語、句子,表示動作行為的并列關系;相當現代漢語:而(來)。 表后一行為是前一行為的目的、結果;連相當現代漢語:來、去、為了、以至。 表前一行為是后一行為的方式、手段;不必譯。 副詞;表程度;相當現代漢語:太、很、更。 表數量;相當現代漢語:只有、唯獨。 表時間;相當現代漢語:已經。

助詞;用在“前、后、上、下、來、往”等前面,表時間、空間的范圍;不必譯。 動詞;有時可以與“為”結合使用;相當現代漢語:根據、認為、以為、如同、用等。 名詞;當現代漢語:原因、原由。 因

介詞;引進憑借的人或事;相當現代漢語:依、憑借。 連詞;表因果關系;相當現代漢語:因此。 表相承關系;相當現代漢語:就、于是。 也

助詞;用在句末表陳述語氣;可不譯。 用在句末表疑問語氣;相當現代漢語:呢。 用在句尾表感嘆語氣;相當現代漢語:啊。 用在句中表語氣停頓;可不譯。 用在句尾表判斷語氣;起是的作用。 【朗讀課文】 【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首段),寫出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寫墨子與公輸盤的舌戰。 第三部分(末段),寫公輸盤服輸。 【課文簡析】

課文里的人物語言很有表現力,在和公輸盤的對話中,運用比喻進行層層推理是最精彩的。墨子不是直陳其事、開宗明義,而是先作比喻,然后進行邏輯推理,大大增強了說服力。特別是迫使公輸盤說出“吾義固不殺人”后,從“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各方面批判了公輸盤的行為,讓公輸盤理屈詞窮。“義不殺少而殺眾”一句,揭示公輸盤標榜的“義”的欺騙性。墨子善于抓住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展現了雄辯家的風采。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3.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其學派。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翻譯:公輸盤為楚國造了云梯那種器械,造成后,將要用它攻打宋國。 要點:盤,bān 。

以,介詞,省略賓語“之”。

原文: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翻譯:墨子聽說這件事,從齊國起身,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國國都郢,會見公輸盤。 要點:子墨子,前“子”是學生對他尊稱,后“子”是對男子尊稱。

起,起身,出發。

原文: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翻譯:公輸盤說:“先生有什么教導嗎?”

要點:命,教導,告誡。

焉為,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 原文: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殺之。”

翻譯:墨子說:“北方有一個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殺了他。” 要點:藉,憑借,依靠。

之,代詞,指代“侮臣者”。 原文:公輸盤不說。 翻譯:公輸盤不高興。

要點:說,同“悅”,高興,愉快。 原文:子墨子曰:“請獻千金。”

翻譯:墨子說:“請讓我獻給你千金(作為殺人的報酬)。” 要點:請,表示敬意。

原文: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翻譯:公輸盤說:“我崇尚仁義從不殺人。” 要點:固,本來,從來。

原文: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

翻譯:墨子站起來,再一次對公輸盤行禮,說:“請允許我向你說幾句。 要點:之,代詞,指代下面說的話。

原文: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翻譯: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云梯,將用它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呢? 要點:何罪之有,有何罪。

之,沒有實在意義。

原文: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

翻譯:楚國在土地方面有多余的而人口不足,犧牲不足人口卻掠奪有余的土地,不能叫智;

要點:有余于地,在土地方面有多。

原文: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

翻譯: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知道這些而不去爭辯,不能稱作忠。 原文: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翻譯:爭辯卻沒有結果,不能算是強;奉行義不殺一個人卻去殺害眾多百姓,不能明白類推。”

要點:類,對事物作類比進而明白它的道理。 原文:公輸盤服。 翻譯:公輸盤被說服了。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討論問題】(根據學生情況,選擇若干討論)

1.翻譯關鍵句子,并分析其語氣。(翻譯詳見“串講課文” ) ①夫子何命焉為?

( 疑問語氣,公輸盤恭敬中帶著客套。 ) ②吾義固不殺人。

( 公輸盤虛偽、正經又掩飾不住傲慢。 )

③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殺之。

( 祈使語氣,顯出墨子蓄意提出無理要求。 ) ④請獻千金。

( 語氣顯出問題嚴重,吸引對方注意,逼他表態,從而中計。 ) ⑤宋何罪之有?

( 看似輕描淡寫中又咄咄逼人。 )

⑥知而不爭,不可謂忠

( 雙重否定,極有氣勢,使公輸盤無從辯駁。) 2.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 3.哪里可看出這件事性命攸關,刻不容緩?

墨子不辭辛勞“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4. 墨子是如何讓公輸盤理屈詞窮的?

墨子見公輸盤,沒有直接勸阻,而是先設圈套,請求公輸盤替他殺人,借此激怒公輸盤,引出公輸盤冠冕堂皇的理由“吾義固不殺人”。接著,墨子抓住公輸盤這句話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輕描淡寫而又咄咄逼人,將幫助楚國攻打宋國的公輸盤置于理虧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五個“不可謂”,從各個方面批判了公輸盤的行為,讓公輸盤有口難辯。“義不殺少而殺眾”一句,揭示公輸盤標榜的“義”的欺騙性。墨子就是這樣用類比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通過“誘-激-駁”把公輸盤置于理屈詞窮的境地。

5. 墨子是怎樣成功阻止楚國攻打宋國的?

墨子會見公輸盤,指出攻打宋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之舉。以此讓楚王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明白攻打宋國的錯誤。

6. 你認為墨子具有什么品格?

墨子具有機智勇敢、足智多謀、鎮定自若、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品格。 7. 課文哪部分內容詳寫?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本文是一篇敘事散文,事件發展跌宕起伏,安排筆墨詳略得當。課文對楚要攻宋和墨子一路上的艱辛都是略寫,作為背景交代一下,而勸說過程詳寫,因為這與文章主題的關系大。在雙方的交鋒過程中,墨子的第三次發言最為重要,他抓住公輸盤的“吾義固不殺人”,通過五個“不可謂”,全面批判公輸盤的行為,使其標榜的“義”失去根據,站不住腳。這一段最能體現墨子的機智善辯和鎮定自若,所以特別詳寫。而前兩次對話是為了誘敵,所以不宜展開。這樣的詳略安排是能體現墨子語言的邏輯美。

8. 為什么有人評價《公輸》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學趣味的文章? ①情節起伏美: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去見公輸盤,沒有阻戰,卻請其殺人。 ②人物鮮明美:如墨子的機智善辯、從容鎮定;公輸盤的虛偽。

③語言邏輯美:如墨子引誘公輸盤說出正確的觀點,再對他的行為進行分析,指出他的行為與觀點想違背,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八年級下冊歷史第12課下一篇:部編一上識字10升國旗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