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項目投資決策論文范文

2023-03-06

項目投資決策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介紹了可以結合各種項目投資決策分析方法的優點而克服其缺點的新方法——熵權評價法,以使企業對項目投資的決策更加科學。

企業項目投資是一個面對未來的非常復雜的決策過程,需要考慮很多不確定的影響因素,有多種方法可供選擇,而目前所采用的項目投資決策的分析方法中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不考慮風險價值要素的決策方法,主要有以投資回收期法為代表的靜態決策方法和以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和內含報酬率法為代表的動態決策方法;另一類是考慮風險價值要素的決策方法,主要有按風險調整貼現率法和按風險調整現金流量法。但是兩類方法中的每一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點,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現行項目投資決策方法分析

(一)不考慮風險價值的決策方法

1.項目投資靜態決策方法

靜態決策方法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將不同時期的等額現金流量作相同處理。投資回收期法是靜態決策方法的代表,該方法需要計算投資回收期指標,即能使方案現金流入量等于現金流出量的時間,并用此指標來衡量方案的優劣。該方法計算簡便,可用以衡量投資方案的變現力,能間接反映投資方案風險的大小,但沒有考慮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的影響,沒有考慮方案投資回收期后的收益。

2.項目投資的動態決策方法

動態決策方法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對不同時期產生的現金流量的價值影響,這類方法根據考慮的側重點不同可以分為: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和內含報酬率法,分別通過計算凈現值、現值指數和內含報酬率指標來確定方案的優劣,決定方案的取舍。該類方法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因素,從而使決策方法建立在符合客觀經濟現實的基礎上,正確反映其價值總量,但沒有考慮風險因素。

(二)考慮風險價值要素的決策方法

1.風險調整貼現率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對高風險的投資項目采用較高的貼現率去計算凈現值,然后根據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來選擇投資方案。該方法考慮了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比較符合邏輯,理論合理,使用廣泛。但該方法將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混在一起,據此對現金流量進行貼現,人為地假定風險會隨時間的推移而加大。但是有些投資項目時間越久遠,風險越小,如果用該方法進行決策,可能會淘汰可行項目。

2.肯定當量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用一個當量系數把含有風險的現金流量調整為無風險的現金流量;然后按無風險的貼現率去計算凈現值;再利用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來選擇投資方案。該方法克服了風險調整貼現率法夸大遠期現金流量風險的缺點。但是,如何確定合理的當量系數成為該方法的一個難點,如果當量系數的確定不合理,就會導致決策失誤。

二、項目投資決策新方法——熵權評價法

在上述的比較和分析中,靜態決策方法和動態決策方法沒有考慮投資的風險價值要素。因此,單純采用該類指標做出的投資決策是不科學的??紤]了風險因素的按風險調整貼現法和肯定當量法雖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但兩種方法自身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風險調整貼現率法是采用一個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相糅合的貼現率去計算凈現值,必然會使風險隨時間的推移而加大??隙ó斄糠ㄖ?,準確確定當量系數難度很大,如果采用經驗系數法,即通過標準差率與肯定當量系數的經驗數據確定,則該方法的主觀性過強,說服力差;如果采用換算系數法,即令風險調整貼現率法的凈現值等于肯定當量法的凈現值,從而解出當量系數,該法實質上就是風險調整貼現法的一種變形,沒有實際的意義。因此,這種采用風險調整后的凈現值作為決策標準的方法,如果調整公式設計得不科學,必然會導致風險的歪曲反映,與初衷相違背。

筆者的思路是構建一個項目投資方案決策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能夠體現方案收益、時間價值、風險價值等各種指標,能夠全面反映影響方案決策的各種因素,然后采用綜合評價方法中的熵權評價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進而做出決策。項目投資決策方案的熵權評價法具體思路如下:

(一)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現行投資決策方法大多采用一個或同一類別的指標直接作為決策方案的判斷標準,這種單指標的決策方案,或只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或雖考慮到風險價值,但由于方法設計中存在缺陷會導致風險的歪曲反映,以此為依據進行的項目投資決策必然不科學、不準確。

項目投資風險決策方案的熵權評價法是建立一種決策方案的指標體系判斷標準,即選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建立一個評價體系,以期全面反映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這兩個重要的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該方法對風險因素的處理與風險調整貼現率法、肯定當量法不同,不是通過計算風險調整后的凈現值作為決策判斷的標準,而是將能夠衡量投資風險的一些原始指標納入指標評價體系,使風險價值作為指標體系中影響投資方案決策的要素。

(二)采用熵權法估算各個指標的權重

基于熵的概念可建立熵權評價模型。即結合待選方案的各個指標所提供的信息量,并融入決策者的主觀判斷力來確定指標的權重,然后計算待選方案所有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距離差的加權和,對投資方案進行決策。

三、投資決策方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理論依據

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的評估是投資決策的基礎。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貨幣經歷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也稱為資金的時間價值。從量的規定性來看,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沒有風險和沒有通貨膨脹條件下的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由于競爭,每個項目都要取得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貨幣的時間價值成為評價投資的基本標準。運用貼現方法進行投資決策分析時,假定現金流量是確定的,即可以確知現金收支的金額及發生的時間。實際上,投資活動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決策面臨的不確定性比較小,一般與忽視風險的影響,把決策視為確定情況下的決策;如果決策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比較大,足以影響方案的選擇,就要考慮投資的風險價值,進行投資的風險分析。

因此,在選取決策方案指標時,要以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作為衡量標準,使最終指標體系的組合能體現和涵蓋這兩個因素。

(二)指標選取

在投資方案決策的指標體系中,筆者選取了如下5個指標:

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現值指數以及反映方案風險程度的投資回收期、綜合標準差和變異系數。

前兩個指標,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以及現值指數體現了項目的收益并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是絕對指標,如果投資項目初始投資額不同,絕對指標的可比性稍差,因此又選擇了現值指數這個相對指標,以消除投資額不同的影響。投資方案間的初始投資額數值相近,可以在主觀賦權時,加大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的權重;若初始投資額數值相差很大,可加大現值指數的權重。

后三個指標,投資回收期、綜合標準差和變異系數體現了投資的風險價值因素。投資回收期雖是靜態投資決策方法的指標,但是它可以間接反映投資方案風險的大小,回收期愈短,不確定性相對減少,風險愈小。而且該指標直觀簡便,成本不高。綜合標準差、變異系數是反映投資方案風險的直接指標。收益的標準差可以反映收益偏離期望收益的程度,因此可以作為風險的度量因素。但由于未來可能的現金流入量不止一期,因此要綜合考慮各年的收益標準差,計算出綜合標準差作為選取指標。綜合標準差是一個絕對數,反映項目風險的大小,如果各方案的投資規模不同,只用絕對數就難以確切比較它們的風險。因此,應將反映項目風險的相對數——變異系數納入決策的指標體系中。

(三)指標的計算公式及示例

1.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NPV

四、熵及熵權模型的建立

(一)熵及其性質

1.熵的定義

熵的概念源于熱力學,后在工程技術、經濟社會中得到應用,是一種多目標決策的有效方法。熵是系統狀態不確定性的一種度量,當系統可能處于n種不同狀態,每種狀態出現的概率為pi(pi=1,2,3,…,n),則該系統的熵為:

條件熵的定義為:設系統A、B統計相關,則E(A/B)是系統B已知時,系統A的熵或稱為條件熵。

2.熵的基本性質

(1)可加性:熵具有概率性質,從而系統的熵等于其各個狀態熵之和。

(2)非負性:系統處于某種狀態的概率為0≤pi≤1,所以系統的熵總是非負的。

(4)對稱性:系統熵與其狀態出現概率pi排列次序無關。信息熵是系統無序程度的度量,越小表示該系統確定度高,信息量多。系統熵與pi,n有關,n增大,系統熵也增大;pi越接近,系統熵越大,提供給決策者的信息量越大。

(二)建立熵權評價模型

1.求接近度dki

設有n個評價指標,決策評價m個待選方案,Xki是待選方案的k的評價指標i的計算值,Xi*是評價指標i的理想值,Xi*值大小因評價指標特征不同而異,對于正指標,Xi*越大越好;對于負值標,Xi*越小越好。

2.計算評價指標的條件熵Ei

3.計算評價指標的相對熵值

4.確定評價指標的熵權Qi

熵權并不表示決策問題中指標間的實際重要性系數,而是各指標系統提供給決策者的信息量多少的相對程度。熵權越大,提供信息量越多,指標之間競爭越激烈。決策者應重點考慮。

5.賦評價指標的主觀權值ωi

6.計算綜合權重λi

主客觀結合定權,既要考慮決策者對各指標的主觀定權,又要結合各指標提供給決策者信息的多少來綜合考慮,使主觀定權符合實際。

7.計算待選方案所有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距離差的加權和Sk

Sk越小,說明待選方案與最理想方案的距離差距越小,方案越優。

五、熵權評價法在項目投資決策中的運用

有5個待選方案分別計算出的5個評價指標值如表2:

表中列示了5個待選方案的各個指標值。按照凈現值最大、現值指數最大原則,應分別選擇4方案,3方案;按照投資回收期最短原則,應選擇5方案;按照綜合標準差最小、變異系數最小原則,應分別選擇2方案、1方案。因此,選擇不同的指標作為判斷標準,會得出不同的決策方案。

投資決策的熵權評價法綜合考慮了反映方案收益、時間價值、風險價值的各個指標,并結合待選方案的各個指標所提供的信息量和決策者主觀判斷力來確定指標的權重,具體決策過程如下:

以未經風險調整的凈現值(NPV)為例,列示dki、Ei、ei、θi、λi的計算過程。

(一)根據熵權模型中公式(1),計算待選方案指標的接近度dki

由表1可知,待選方案4的凈現值最大,NPV=7500,即評價指標的理想值Xi*=7500。則各待選方案指標NPV的接近度計算如下:

方案1.d11=4720/7500=0.6293

方案2.d21=2950/7500=0.3933

方案3.d31=3520/7500=0.4693

方案4.d41=7500/7500=1

方案5.d51=3100/7500=0.4133

PI、PP、D、Q接近度的計算方法與NPV相同。構成的接近度矩陣如下:

(二)根據公式(2)計算評價指標的條件熵Ei

根據公式(3)計算相對熵值ei

根據公式(4),確定評價指標的熵權θi

賦評價指標的主觀權值ωi??紤]到5個待選方案的初始投資額不同,絕對指標較相對指標可比性差,因此,在主觀賦權時,對凈現值、綜合標準差兩個絕對指標賦較小的權重。對現值指數,變異系數兩個相對指標,賦較大的權重。權重矩陣如下:

根據公式(5)計算綜合權重λi

其他指標PI、PP、D、Q的Ei、ei、θi、λi計算方法相同。

5個指標的Ei、ei、θi、ωi、λi值如表3:

(三)根據公式(6)計算待選方案所有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距離差的加權和Sk

以方案1為例,列示計算過程:

其他待選方案Sk的計算方法相同。5個待選方案的Sk值見表4:

由表4可知,方案1為最優方案。

六、結論

筆者將熵的概念引入投資決策中,提出了投資決策的熵權評價法。通過建立一種決策方案的指標體系,全面反映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這兩個重要的、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彌補了現行投資決策方法多采用一個或同一類別的指標直接作為決策方案的判斷標準的不足;結合熵權評價模型確定各個指標的綜合權重,計算各個方案評價指標與理想指標距離差的加權和,進而對投資決策方案做出決策。該方法適用于多個投資決策方案優劣的比較,尤其在各方案采用不同決策原則、結論不一致的情況下,能更好地完成方案間的權衡比較,實現對投資方案的科學決策。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項目投資決策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以石油石化企業為例,從企業成立的目標與企業經營管理的關系入手,闡釋了建立以財務為核心 的經營管理體系的意義,從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了以財務為核心的經營管理體系的含義、企業財務管理 的現狀,解讀了構建該體系應做的重點工作,提出了正確處理財務管理和其他職能管理關系的建議。

關鍵詞:財務;經營管理體系;價值管理;財務轉型

企業作為復雜的經濟組織,其運行包含的成本控制、 資金運作、盈利情況、投資回報等諸多生產經營環節,都 存在財務管理的問題。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企 業越發展,財務管理越顯重要。鍛造百年老店,實現卓而 不群,企業必須以價值為引領,打造以財務為核心的經營 管理體系。

一、以財務為核心的企業經營管理體系的含義

以財務為核心的經營管理體系,不是狹義的以財務 部門或財務工作為核心,其深層的含義是上至企業決策 層下至基層的員工都將企業的價值最大化融入日常工作 中,全員重視企業的價值創造,從集團層面予以高度重 視,做好頂層設計,建立相應的配套考核機制并持續抓好 落實。

一是價值創造。該體系的本質是價值引領、效益優 先。

二是全員參與。該體系以財務為核心,將財務對企 業價值創造的計量、測算和評價的方式方法理念,運用到 生產經營中,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貫徹實施。

三是站位全局。該體系運用先進的財務管理手段謀 求企業效益最大化,強調財務工作站位企業全局,而非人 為突出財務部門作用、增加財務部門力量。

四是支撐決策。該體系在確保會計核算質量、提高 會計核算效率的同時,尤其注重發揮財務預算的指導控 制作用,強調會計核算結果的“深加工”和“再利用”, 為企業決策提供更具價值的財務信息。例如運用管理會 計工具對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 進行分析,以及本量利盈虧平衡分析,投資決策分析,產 品壽命周期分析等。

五是動態優化。該體系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鏈 條(價值鏈)實行動態管理。例如,不斷優化企業符合 市場需求產品的生產、經營、管理等環節,使產品延長價 格優勢時間。另外,通過困難企業體制機制調整進行轉 產、合并或人員、資產剝離等方式改革,達到增效(減虧) 的目標。

二、建立以財務為核心的企業經營管理體系的意義

(一)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呼喚財務管理

企業成立伊始,將必然經歷發展、成長、成熟、衰退幾 個階段。雖然每個階段的目標、任務不同,但追求價值最 大化和股東回報最大化是根本的和最高的目標。企業實 現價值最大化就是通過理財實現財富最優的過程,財務 管理的本質就是理財,可見財務管理是實現價值創造的 必然工具。

(二)現代企業管理核心在于財務管理

現代企業管理主要包括人、財、物、產、供、銷、技術等 七個方面?,F實企業中人事、物資、生產、銷售、技術管理 往往是要么不以價值量作為必然選擇,要么不具備全局 觀,實施的是局部的定向管控。而財務管理則是以價值 為計量標準進行全面管理,實現價值創造目標??梢娯?務管理必然是企業管理核心內容,必然成為企業管理的 靈魂,只有它能起到串聯其他六個方面管理的作用,使企 業的整個管理形成合力,保障企業的發展。

(三)企業長遠發展需要財管管理

企業發展的外在表現和衡量標準是創造的價值。隨 著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流程的細化、產品的多元化,營銷方 式和盈利模式的變化也越來越快。究竟這些流程是否合 理,產品是否賺錢,營銷方式是否持久,都要以能否創造 價值、能否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來衡量,要以最少 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收入。而這些都無法自動實現,只有 通過科學的財務管理,才能準確判斷、實現盈利,進而推 動企業發展。

(四)經營管理現狀迫切需要加強財務管理

國際油價從 2014 年下半年“斷崖式”下跌以來,我 國經濟發展呈現出“新常態”,特別是隨著《中國制造 2025》的出臺,經濟發展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 力轉換三大特征。在此大背景下,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由 單純注重利潤管理轉向利潤管理與價值管理并重,由注 重資產管理轉向資產管理與資本運營并重,由注重資金 市場轉向資金市場與資本市場并重,由注重會計核算轉 向管理控制與決策支持并重,逐步實現由核算型向價值 管理型的轉變,構建以財務為核心的經營管理體系也就 成為必然。

三、目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企業在效益上行階段容易忽視財務管理價值,注重 擴大生產和銷售工作,石油石化企業在 2006 年至 2014 年初面臨同樣的問題。在經濟新常態和國際低油價下, 石油石化企業逐漸重視“以財務為核心管理體系”的建 設與運作,雖邁出第一步,但尚未實現一體化、全員化、系 統化和組織化?,F對其分析如下:

一是思想陳舊。目前僅有部分企業開始真正意識到 企業財務管理的價值與作用,摒棄拼產量、創效益的老舊 觀念,取而代之的是提高效率效益來創造價值的科學觀 念。部分企業領導仍沒有真正徹底轉觀念、轉方式,仍然 殘余著高油價時代的陳舊思維,存在產值產量就是效益 的落后思想,未能真正理解市場對產品決定權的意義,尤其在油價下跌時,買方市場對產品更加挑剔與苛刻,沒有 真正完成從產值向效益的轉變。這直接阻礙企業“以財 務為核心的管理體系”的建立與運行。

二是功能缺失。雖然企業設置了管理會計部門,強 化了會計核算中預算等前端業務管理;利用管理會計工 具對會計核算結果進行“深加工”,但從機構設置到業務 處理尚不系統、缺乏組織保障,同時,企業對管理會計結 果的利用率仍處于較低水平。

三是銜接脫鉤。部分企業管理部門之間的“壁壘” 破除任務艱巨,經濟業務決策過程難以形成合力。目前, 企業管理部門的設置及職責劃分能較好地從業務辦理方 面迅速落實責任主體。但是,彼此間也豎起了“無形壁 壘”,形成“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管理格局,分級分段 管理容易與企業整體目標脫鉤,嚴重制約企業“以財務 為核心的管理體系”的建立與運行。

四是人才匱乏。一些企業管理會計人才比較缺乏。 目前,企業對管理會計的運用大多是片段化和樸素化,其 重要原因就是普遍缺乏具備會計管理理念、財務管理能 力的管理會計人才。

五是系統不全。有的企業領導認為,價值管理和價 值創造是財務部門的業務,其他部門沒有參與或充分參 與到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動中。一方面,部分部門不知道 自身價值創造活動何在,另一方面,各部門無法形成合 力,提高企業整體價值創造能力。這就導致以價值創造 為顯著特征的全員財務管理模式尚未形成。

四、構建以財務為核心的企業經營管理體系

一是大力宣傳財務價值管理理念。企業各級組織、 各級領導、每名員工都要深入領會并自覺執行財務價值 管理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價值創造,正所謂“三軍用 命勝可期”。企業必須用心用力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宣傳 貫徹財務價值管理理念。

二是營造全員參與的濃厚氛圍。企業要創造效益、 創造價值,員工的因素至關重要。通過財務管理機制調 整,釋放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激發員工的聰明才智,為 企業創造價值奉獻力量。企業要牢固樹立“每個部門都 是創效主體”“每個班組都是核算單元”“每個員工都是 價值創造者”的“全員財務”理念,讓全員真切認識到 財務管理涉及范圍的廣泛性、業務的復雜性、價值創造的 重要性,從而主動參與和落實相關工作。

三是嚴格落實總會計師為主體的財務管理責任制。 企業黨政領導要徹底轉變觀念,摒棄唯“產值”論,加大 總會計師在生產經營決策中的權重,在新上項目中,應賦予總會計師“一票否決權”權力。通過頂層設計和制度 安排,徹底扭轉“領導班子中財務老總排名最后、經營業 務安排財務老總最后知悉、業務決策中財務老總最后簽 字”的邊緣化局面。通過強化總會計師履職的權力和責 任來增加其對經營管理決策的話語權,自上而下推動以 財務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建設與運行。

四是加快財務轉型工作。目前,部分企業財務職能 仍以核算為主,主要反映企業經營過程和結果,系“報賬 型會計”,側重對外報告服務。為此,要加快建設共享中 心,由共享中心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服務協議和標準操作 流程,收集處理各企業同質化的記賬、核算與報表工作, 做好資金結算、會計核算、報表編制等工作,履行財務監 督職能。結合單位情況,依據崗位職責重新調整優化或 設計業務流程,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對取消會計核算崗后 的剩余財務人員重新設置崗位。針對資金、資產、往來、 稅務、報銷、檔案等業務重新設定綜合運營管理崗、預算 管理崗、管理會計崗(決策支持)、經營分析考核崗、戰略 與風險管理崗等。企業端財務人員要把精力放在參與管 理、分析問題上,例如研究單位扭虧的戰略性前瞻性問 題,真正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

五是強化財務信息應用。充分利用會計共享中心的 業務特點,夯實會計工作基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財 務管理和企業決策提供參考。深化企業業務數據分析, 加大經營大數據分析力度,充分挖掘大數據價值,從而指 導經營管理決策,為企業健康發展奠定基礎。要打破企 業內部信息系統繁多,銜接存在缺陷、信息孤島、信息流 通不暢通的局限,建立企業內部云數據,容納包括宏觀數 據以及財務、生產、銷售等微觀數據,為經營分析提供數 據來源。構建通過適合于企業自身發展的分析評價模型, 查找企業優勢與劣勢所在,并做出準確判斷,使企業的經 營戰略適時與市場實現聯動。

六是完善財務過程管控體系。強化精益財務管理。 圍繞改善企業盈利能力,實施精益財務管理,充分挖掘和 利用現有資源,消除不能創造價值的作業,從而降低成 本、提高利潤。創新體制機制管理,優化業務流程,構建 以創造價值為目標的管控體系。堅持資源配置市場化, 建立完善資本投入與資金成本相結合的責任體系,落實 資金使用主體責任,嚴格資本占用回報。加強資本結構 管理,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改善企業資信水平,充分發 揮企業負債的杠桿作用。完善價值指標評價體系,全面、 科學地評價投資項目,對于未達到預定投資效益的項目 及時妥善予以處理,防止造成更大的損失。

七是建立統一預算管理系統平臺。把預算管理作為 財務價值引領的核心,在集團公司層面建立統一的全面 預算管理系統。目前,大型國有企業各事業部及下屬企 業的預算管理平臺各不相同,使用水平差異較大,且都有 提升的需求。應通過整合提升目前的預算管理平臺,有 效促進“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后對標分析及評價”的 全過程預算管理,以提升預算管理標準化水平,為企業提 高創效、增效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從企業經營者到 基層班組長,都要以全面預算管理為主線,實現全員算 賬。企業領導在做決策時,首先要考慮成本與效益,算全 企業的效益賬。各單位與部門領導要算單位和部門的效 益賬,這些效益必須與單位的職工個人效益、與部門領導 個人效益直接掛鉤,形成考核聯動機制。要實現內部預 算與市場的聯動,分析預算執行情況不但需要從數據中 找問題,還要由生產管理運行部門進行現場落實,安排生 產計劃,市場銷售部門去檢驗,再反饋,從而形成“發現 問題—解決問題—市場檢驗—反饋—再發問題”的閉環 系統。

八是強化財務風險防控。企業生產經營風險最終體 現為企業效益的不確定性,財務工作需要直接面對防控 市場環境風險、財稅政策風險、匯率風險、境外國家政治 風險以及在經營過程中的內部控制風險。財務信息是企 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結果反映,財務可通過預算制定 與執行的綜合反映,判斷在各個生產環節的問題和風險, 并配合生產部門制定各個環節相應的措施,通過經營考 核強化措施落實到位。

五、正確處理財務管理和其他職能管理的關系

企業確立以財務為核心的經營管理體系,只是理順 了企業內部機制問題,而要想充分發揮該體系的作用,還 必須妥善處理財務部門同其他部門的關系。唯如此,才 能使企業的整體管理協調、高效,才能有效推動企業發 展。

一是樹立“全員財務觀”。以財務為核心的經營管 理體系將企業各職能部門管理統合在一起,但這種統合 必須以思想觀念轉變為前提,否則各個部門之間還是壁 壘重重,難以從整體上有效發揮作用。如何轉變觀念? 那就是教育員工樹立“全員財務觀”。具體地說就是每 個部門每名員工的工作都要以價值為引領,強化效益意 識,對管理的精細程度、管理效率與效果、管理的成本與 效益進行有效平衡。同時,各部門的管理成本與效益由 財務部門測試后,由企業總裁層面進行平衡,有效解決管 理的投入與產出問題,解決好“干了再算”還是“先算后干”的問題。通過機制的調整和完善,強化業務部門 的成本管理責任,促進業務部門提高降本意識 , 推進成 本管理鏈條向設計、工藝、采購等源頭延伸,建立以企業 價值為導向的目標成本管理責任成本中心(或利潤中 心),使整個企業的管理行為動因與管理效果達到最優, 從而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二是發揮其他職能管理的作用。選擇以財務為核心 的經營管理體系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必然選擇,但這并不 是說其他職能部門的作用就不重要了。相反,沒有其他 職能部門的功能管理,企業照樣無法實現經營目標。只 不過在該體系下,人們更重視價值理念,使 HR、材料、財 產、生產、銷售、技術研發等部門以算好效益賬為開展工 作的前提,避免忽視整體利益的部門利益最大化現象,以 及過度管理現象。這就表明企業要盈利、要生存、要發展, 不管企業的管理體制機制如何調整,職能部門終究必須 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離開了職能管理部門的管理,企 業將無法正常運轉,財務部門將無財可理,無賬可算,何 談效益、價值?所以企業在樹立”全員財務觀”后,還必 須重視發揮各個職能部門的管理作用。

三是妥善處理與其他部門的關系。企業的財務部門 應根據業務部門的現實需要,加強業務部門人員的財務 業務培訓工作。尤為重要的是,財務部門應該用通俗易 懂的語言向業務部門普及財務知識,使業務部門能利用 財務知識算好自己的效益賬。企業財務人員應了解基本 的生產經營業務知識和業務流程,明了關鍵流程和關鍵 控制點。將財務事后控制變為控制前移,對包括可研、生產組織、銷售政策等環節提出財務建議。企業業務人員 在基本掌握財務知識的基礎上,要對本部門的業務建立 財務績效基本模型。這樣,一方面能及時同財務部門對 接;另一方面,能通過財務績效基本模型控制本部門的收 入、成本費用、效益等關鍵指標。當今社會唯一不變的就 是事物在不斷變化。財務人員不能墨守成規,用過時的 方法去處理新業務,要有前瞻性,結合企業的戰略,加強 業務學習。財務部門要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應 企業發展所需,在財務制度允許范圍內,靈活處理具體事 務,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有序運行。

參考文獻:

[1] 袁緒民等 . 財務共享下財務人員的轉型出路 [J]. 財會月 刊 ,2014(3).

[2] 李航 , 樊西為 . 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及應用 研究 [J]. 中國總會計師 ,2015(10).

[3] 王延昌 .“互聯網 +”下的財務人員轉型發展探討 [J]. 中國 總會計師 ,2015(10).

[4] 郭曉梅 . 高級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 [M].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 社 ,2016.

作者簡介:時云峰(1971—),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 趙艷玲,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高級會計 師。

(責任編輯:朱希良)

項目投資決策論文范文第3篇

風電場開發屬于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風險控制是開發商做出投資決策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刂骑L險需要盡量減少項目評價時的不確定因素,從電價、投資和發電量這三個影響風電項目收益最重要的因素來看,我國已確立的風電標桿價格政策幫助開發商鎖定了電價風險;風電裝備、施工、監理水平隨著近年來風電的大規模開發取得了長足進步,經驗的積累使得相關風險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而由于風能波動、受局部環境影響明顯、不易準確評估的特點,風能資源分析與發電量估算一直是行業關注的技術重點。隨著經驗的積累,雖然在測風技術、資源評估手段、發電量測算技術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目前國內風電場普遍運行時間較短,雖然大部分開發商已經著手推行項目后評估,但數據的積累需要一個過程。目前,業內在發電量估算不確定性對短期風功率預測的影響方面有一些研究,但在對項目投資決策的影響方面討論不多。

發電量估算中不確定度的處理方法

一、國內的方法

對于影響發電量的不確定因素,國內設計單位普遍不做單獨考慮,而是在發電量計算時將不確定因素與折減因素一并考慮。具體的步驟是,根據訂正后的測風塔代表年風能資源情況推算預設機位處的資源情況,進而計算出“總發電量”,之后對影響發電量的各因素估算一定比例,在總發電量的基礎上“折減”,最后得到預估發電量。根據200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委托水電水利規劃總院完成的《關于對中國風電發電量折減問題的說明》,折減因素分為尾流折減、空氣密度折減、控制和湍流折減、葉片污染折減、風電機組可利用率折減、風電機組功率曲線保證率折減、場用電及線損等折減、氣候影響折減、軟件計算誤差折減、電網頻率波動與限電折減、大規模風電場尾流折減等11條,并提出中國風電項目總折減系數范圍大致在55%-80%之間。根據經驗,各設計單位在影響發電量的因素分類上略有不同,但總折減系數普遍在65%-75%之間,大多在70%左右。

根據目前的經驗,除去限電因素,有相當數量風電場實際運行發電量高于設計值。其中一個原因是出于較保守考慮,發電量計算中的某些不確定因素被按照下限水平估計。比如風電機組可利用率,可研設計中通常使用95%的折減系數,這事實上是主機廠商的承諾保底值,如此考慮偏于保守且不能反映不同型號設備的技術水平差異。此外,對于某些地形復雜、測風位置代表性不好或測風數據質量欠佳的項目,現有方法難以反映這些特點,某些時候只能采用在折減系數上比經驗多扣除一些的權宜方式。

二、 歐美設計單位的方法

歐美設計單位普遍將影響發電量的因素作為“折減”和“不確定性”兩類分別考慮,折減因素與國內設計院有著相似的意義,折減后的發電量稱為凈發電量,而一些不確定因素的累計則影響凈發電量的概率分布。以歐洲某設計單位為例,其折減包括尾流、可利用率、電氣效率、風電機組性能、環境因素等,與國內分類方法相差不多,依經驗其凈發電量通常為理論發電量的80%左右。而不確定性因素則包括測風精度、長年代表性、長期風能一致性、切變精度、尾流計算精度、折減系數估算精度等。Uncertainty Analysis in Wind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Wind Energy Production Estimation(Matthew A. Lackner, Anthony L. Rogers, et al.)對不確定因素進行了細致討論,指出不確定性可分為風能資源不確定性和發電量估算不確定性兩大類:風能資源不確定性包括風速測量(校準誤差、動態誤差、垂直風效應、垂直湍流、塔影效應、數據采集精度等)、長年風能資源估計的不確定性(長年訂正相關性的不確定性、Weibull參數估計不確定性、長年均值的變化)、風能資源波動(年際變化、風電機組壽命周期與長年均值的差異)、測風塔位置及高度(地形效應、切變效應)等因素;發電量估算不確定性因素包括風電機組質量差異、風電機組功率曲線、尾流、空氣密度以及覆冰、雷擊等天氣因素。各不確定因素機理均存在差異,若一一建立模型則過于復雜,各設計單位傾向于假設各因素對發電量的影響均趨于正態分布,則各因素可疊加,成為總不確定比例。對于地形平坦、測風設備裝設合適、測風數據質量高、氣候波動不明顯的項目,總不確定比例可能低于10%,而對于相反的情況,總不確定比例可能明顯超出上述值。主要折減系數分類和主要不確定因素分類見表1和表2。

發電量置信率的概念與計算方法

通過假設各不確定因素獨立地、以正態分布的形式影響發電量,則有如下公式:

其中, σi為單一不確定因素影響發電量的標準差,σ為發電量總的標準差; Enorm為折減后的凈發電量,Enet為考慮不確定因素后的發電量;f (Enet)表示發電量為Enet的概率;F(Enet)表示發電量大于等于Enet的概率。

如果用Pi表示置信率i%,那么Enet,i=F-1(i%)稱為Pi置信率下的發電量水平。比如Enet,50=F-1(50%)稱為P50置信率下的發電量水平,根據正態分布的定義,有Enet,50=Enorm。

引入置信率概念后,項目發電不再是單一數值,而是可以得到多個不同置信率水平下的發電量估算值。以貴州某項目為例,項目理論發電量小時數為2750h(這里為便于表述,用年等效發電小時數代表發電能力),考慮折減系數80%,凈發電量小時數為2200h;考慮不確定因素10%,從而形成如圖1所示的置信率曲線。

從圖1看到,在10%的不確定因素下,置信率P50發電小時數2200h,P75發電小時數2052h,P90發電小時數1918h;而按照國內70%折減比例,則發電小時數估計值為1925h,與P90接近。

假使項目不確定因素更多,在20%不確定因素下,置信率P50發電小時數2200h,P75發電小時數1903h,P90發電小時數1636h;國內70%折減比例發電小時數仍為1925h,與P75小時數接近??梢娙舨粏为毧紤]不確定因素,對基本收益能力相當但風險因素相差較大的項目難以區分,可能對投資決策形成誤導。

發電量置信率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一、 發電小時數與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的關系

目前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IRR)是開發商用以評價項目優劣的重要參數,IRR是能夠反映項目實際收益率的一個動態指標,對投資決策具有較好的指導性,在電價固定情況下,產能、投資額是影響指標的最重要因素。從圖2中可以看到,項目發電小時數變化10%,IRR變化接近2%,對發電小時數的預估將直接影響決策結論。

二、案例1:測風數據完整性較差的案例

某項目A因測風塔數據傳輸問題,在測風年11月至次年1月出現部分數據缺測,經分析,數據完整率只有81.44%。采用臨近測風塔同期數據插補,相關性分析得到相關系數0.8,則插補后直觀理解,20%風速數據可能有20%的偏差,即風速誤差百分比為4%,根據風速與風能關系,風能誤差百分比達到12%。假設項目其它不確定因素得到非常好的控制,總不確定系數為18%。作為參照,另一類似項目B數據完整率100%,不確定因素只有6%。測風數據完整率見表3。

假設A、B兩項目其它情況基本相同:容量5萬kW,動態投資9000元/kW,含稅上網電價0.61元/kWh,理論發電小時數2750h,置信率P50(折減80%)小時數2200h,則項目不同置信率水平下的發電小時數和IRR見表4。

若不考慮不確定因素,以70%總折減系數折,小時數1925h,IRR為8.21。用此標準衡量,兩個項目的投資收益水平是相同的,若以8%收益率標準作為同意投資的底線,則兩個項目均屬于邊緣型項目,但均可通過決策。而用置信率的方法來評價,項目A的風險明顯高于項目B,特別是如果做謹慎的P90考慮,項目A的收益率下降到6.22%,而項目B收益率仍能達到9.08%,在資金有限的條件下,投資項目B是必然選擇。

三、 案例2:測風數據代表年訂正誤差的案例

代表年訂正是風能資源評估中重要且較為復雜的一環。某些時候長年觀測氣象站與測風塔數據相關性較差,而由于沒有公認的標準,存在相關性較差仍進行訂正的情況。假設項目C基本情況與B相同,且用相關性較差的氣象站數據進行了代表年訂正(相關系數R=0.6),平均風速向上訂正0.6m/s,推算得到風速誤差可能到4%,風能誤差可能到12.5%,則總不確定系數達到18.5%。不同置信率下等效小時和IRR分別為:P50下,2200h、IRR為10.43%;P75下,1925h、IRR為8.21%;P90下,1678h、IRR為6.08%。

若不考慮不確定因素,以70%總折減系數折,小時數1925h,IRR 8.21%,收益率高于8%,程序上可通過決策。但如果做謹慎的P90考慮,收益率下降到6.08%,存在較大的風險。

結論

采用國內固定折減,不單獨考慮不確定性的方法計算發電量可能使投資決策面臨兩難選擇,若為避免投資決策失誤,對于存在不確定因素的項目,加大折減系數會傾向于過低評價,正常對待則又難以反映風險。為解決上述矛盾,不妨在發電量測算中引入置信率,并建立針對多個置信水平下IRR的綜合評價體系,以P50判斷項目的基礎收益能力,以P75或P90判斷項目的風險水平。最簡單的方式,假使設置P50下IRR達到10%和P90 IRR達到7%的雙層標準,則對上節案例中的項目可以給出綜合考慮基本收益預期與風險的更為公允的評價。

對不確定性的深入分析也可以為項目后續工作指明方向,對于暫不符合投資要求的項目,可以采用延長測風時間或加密測風等手段降低不確定性后再行決策程序,降低風險;對于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但通過投資決策的項目,也能為后續設計工作作出風險防范的提示。

項目投資決策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會計謹慎性 投資決策 投資價值管理 投資風險 資源配置 管理機制

通過投資決策的背景材料分析,支持開展對外投資。經濟實體開展多元化經營,經濟實力雄厚,持續的高現金流入,說明經濟實體經營穩健,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較小。在此前提下,持續的高現金流入導致經濟實體擁有較多富余資金,這使經濟實體具備了對外投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又由于經濟實體在實業方面發展較為充分,所以涉足證券投資成為經濟實體較為現實的選擇,而且使用留存收益進行證券投資,形成了必要的抗證券市場風險的能力。從背景資料分析,應該開展證券投資。

立足經濟實體投資目標,理性評價各種投資機會。充分了解可能面臨的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等各類風險,制定相應的投資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投資資產支持證券的業務處理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和風險控制系統。在充分了解金融資產證券化得交易結構、資產池資產狀況、信用增級情況、信用評級情況等信息的基礎上作出投資決策,分析資產支持證券的風險特征并運用相應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技術控制相關風險。根據資產池資產的客戶、地域和行業特征,將其納入統一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集中度的管理。實行內部限額管理,根據風險偏好,資本實力、風險管理能力和金融資產證券化的風險特征,設定并定期審查,更新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限額、風險限額、止損限額等,同時制定對超限額情況的監控和處理程序。負責資產支持證券投資的部門應當與負責風險管理的部門保持相對獨立,在負責資產支持證券投資的部門內部,前臺與后臺應當嚴格分離。商業銀行投資資產支持證券投資的部門內部,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計算資本充足率。

除應收賬款保理、應收票據貼現、票據背書轉讓、金融資產證券化等金融資產轉移的表現形式外,經濟實體將持有的股權投資、債券投資、基金投資等金融資產出售給其他經濟實體,也是金融資產轉移的常見表現形式。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實體應當在收取該金融資產現金流量的合同權利終止時,最終確認該金融資產,實際收到的金額與該金融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還應當調整原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計入投資收益;對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還應當將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損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對應處置部分的金額轉出,并計入投資收益。將自有富余資金投資于證券市場,主要是為了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同時應考慮不同投資機會的不同風險。根據財務部門收集的資料,經濟實體可以考慮的投資機會主要包括國債、經濟實體債和股票三種證券。顯然,國債基本上無償還風險,收入穩定,經濟實體若全部投資無風險的國債,雖可穩定獲得回報,但收益低,當存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購買力風險大;若全部投放在股票上,雖然可能獲得很高的回報,且能降低購買力風險,但伴隨有很大不確定性,風險最大。所以,較為合適的思路是,將各種投資機會進行組合,既能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又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一、會計謹慎性與經濟實體投資決策研究

會計謹慎性是“會計計量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原則”。會計謹慎性不僅是財務報告信息質量的一個重要特征,而且也是一項有效的經濟實體治理機制(Ball and Shivakumar,2006)。謹慎性通常定義為對利潤和損失的確認有著不對稱的可驗證性(Watts,2003),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一個具體類型,是近十多年來會計研究領域的熱點。Lafond and Watts(2008)認為經濟實體內外部的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財務報表謹慎性產生的原因。謹慎性能減少管理者操縱會計數據的動機和能力,減少信息不對稱及其產生的凈損失,從而增加經濟實體和權益的價值。而非效率投資會降低經濟實體價值,作為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對稱情況下代理成本的典型表現形式,也一直是國內外財務和會計學學者關注焦點。Jensen and Meckling (1976)的代理理論指出,管理層、股東和債權人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利益沖突,但這些沖突是可以通過契約的方式進行協調,降低代理成本。而契約正是導致謹慎性的主要因素之一(Watts,2003)。令人遺憾的是,盡管非效率投資在宏觀和微觀層次上都普遍存在,但如何減少非效率投資還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學者對非效率投資的表現形式和產生原因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闡述,該如何提高投資效率也自然各持己見。本文根據信息不對稱和代理理論,提出了會計謹慎性與非效率投資(投資過度或不足)、會計謹慎性與投資決策監控及會計謹慎性與風險轉移之間關系的重要理論假設,用經驗數據辨識了會計謹慎性對經濟實體投資行為在不同經濟實體治理環境、經營環境下的監控效果及差異。以我國2000-2009年A股上市經濟實體為樣本,運用描述性統計、均值檢驗、相關性檢驗統計分析和多元邏輯回歸、混合線性回歸、固定效應及隨機效應模型等計量分析方法對提出的理論假設進行了檢驗。主要研究發現是:(1)會計謹慎性已成為我國上市經濟實體財務報告的基本特征,并且國有控股經濟實體的會計謹慎性程度要低于非國有控股經濟實體;(2)不管是資本投資還是包括金融資產的總體投資,非效率投資是普遍存在的,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并存,相對于非國有控股經濟實體,國有控股經濟實體的資本投資比例更高,而總體投資比例更低;(3)會計謹慎性影響投資的類型,謹慎性與金融資產投資負相關;(4)在國有控股經濟實體,會計謹慎性顯著地與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負相關,而在非國有控股經濟實體,謹慎性主要是發揮了抑制過度投資的作用;(5)會計謹慎性對管理層投資決策有監控作用,謹慎性越強的經濟實體未來盈利能力越高,而資產減值比例和規模會更低,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后這種相關性更加顯著;(6)對處于財務困境的經濟實體,會計謹慎性能減輕轉移風險導致的經濟實體價值波動的加劇,對國有控股經濟實體而言這種抵減效果更加顯著;(7)債務軟約束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相對于非國有控股經濟實體,銀行長期借款是導致國有控股經濟實體過度投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短期借款有抑制過度投資的作用;(8)流通股比例的提高能抑制管理者為股東利益而進行轉移風險的投資動機,表明流通股比例的增加有利于增強經濟實體治理。本研究的發現為理解會計信息的經濟后果提供了新的經驗證據,以會計謹慎性與經濟實體投資決策為視角,本文發現產權性質的差異造成了謹慎性對經濟實體投資決策監管效率的差異,為已有關于提高投資效率的研究分歧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理論上,深化了會計信息經濟后果的研究,同時拓寬了代理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在會計領域的應用。發現對投資監控和會計準則的修訂有積極的參考價值。

二、基于EVA的中國經濟實體集團投資決策及管理機制研究

在國資委對中央經濟實體實施EVA業績考核的背景下,以價值最大化管理目標為指導,研究石油經濟實體集團投資決策的機理,構建基于EVA的投資決策和管理機制,形成著眼長遠的石油資源價值提升具有特別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文獻綜述的基礎上,針對已有研究的不足,從價值、風險、增長這三個維度出發,對中國石油經濟實體集團的投資決策問題進行了深度研究,主要的貢獻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分析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根據石油經濟實體集團投資決策的目標,論證EVA用于投資決策的機理,進而根據投資決策與價值、風險波動的相關性,建立石油經濟實體集團包括價值、風險與增長三個維度在內的EVA投資決策研究框架。第二,構建基于EVA的投資價值管理。以EVA價值驅動因素分析為橋梁,建立包括價值的分析、改善、最終控制、后續價值激勵四個階段在內的價值管理環,整合財務戰略、投資預算與融資策略,不僅滿足投資決策的基本需要,更能實現投資的戰略控制要求。通過財務和非財務的手段來支持這個目標。使用的方法必須體現在戰略制定、預算、報告、激勵機制、薪酬等主要管理過程中,目的是增進業績或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第三,研究基于EVA的投資風險分析。根據生命周期各階段不同的管理需求,將風險分析方法應用到反映真實價值的EVA指標中來量化風險,作出更加靈活、準確的決策:基于實物期權方法測度EVA現金流的波動性,研究最佳投資時機的確定問題;基于風險承受力進行不確定環境約束下資源的分析與配置,解決最優投資組合等戰術性資本預算問題等。第四,效果評價進而指出提高投資決策效率的主要途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五,建立內的價值管理機制,需要借助預算管理信息平臺,結合年度的經營戰略、投資重點及各種可能的環境變化等因素對投資價值的影響,構建經濟實體集團包括運行機制、控制機制、激勵機制、風險管理機制在內的價值管理機制,實現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資源流的有機整合。

三、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研究

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給經濟實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種沖擊的目標不僅僅是經濟實體的正常經營活動,更重要的是改變了經濟實體決策者對自身、對環境和未來經濟發展的預期,所以,當經濟實體面臨是否通過并購投資來實現規模的擴大或者危機的應對時,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運行機理就成為決定并購決策成敗的重要因素。本文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進行了研究。對已經出現的全球并購五大浪潮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經濟實體并購投資一般出于擴大經濟實體生產規模、提高經濟實體管理和經營協同效應、實現經濟實體多元化經營以及滿足經理階層擴張動機等不同考慮,所以,并購中目標經濟實體的選擇戰略、有關目標經濟實體的信息搜集、目標經濟實體的搜尋和篩選、目標經濟實體本身如何決策、目標經濟實體的選擇路徑等都成為并購決策的重要內容。但從決策理論的相關研究可以發現,金融危機環境下的不確定條件已經成為影響決策制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從投資決策的性質、原則、影響因素、流程等方面來看,特定環境下的決策更符合有限理性決策等行為決策方法所適用的范圍。經濟實體并購通常是指一個經濟實體吞并一個或多個經濟實體,或者兩個或多個經濟實體合并成為一個經濟實體的行為,并購投資決策是為了達到并購目標,在信息和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客觀條件,采用一定方法,從若干個備選并購方案中,選擇一個滿意而科學的并購方案所進行的分析、判斷和抉擇的過程。金融危機一方面會抑制經濟實體的并購需求,另一方面,隨著金融危機加深,經濟實體擴張的成本也在逐漸降低,反過來又會刺激經濟實體的并購需求。

金融危機背景下并購投資決策的特征表現為,金融危機環境本身造成并購投資決策的復雜性、并購投資決策過程的長期性、并購投資決策時機的敏感性、并購投資決策的風險性。應根據這些特征構建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的并購投資決策體系。從建立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視角來看,并購投資決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經濟實體外部環境因素中,一部分是宏觀環境因素,包含硬環境和軟環境兩類,軟環境主要是經濟環境、政治和法律環境、社會環境;另一部分是微觀環境因素,包括產業發展、技術和市場狀況的影響。在經濟實體內部因素中,經濟實體組織結構、資源狀況、經濟實體文化等幾個方面對并購投資決策都會產生影響?;谙到y理論視角,從主體、客體、方法、制度等方面可以更好地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從決策主體來看,并購投資決策的做出需要經濟實體高層決策者來完成,但在決策制定以及實施過程離不開經濟實體中層管理人員的支持,所以,高層決策者和中層管理人員都應作為決策的主體。決策客體主要是指目標經濟實體選擇、并購與新建比較、融資與支付等內容。決策方法是指經濟實體在進行決策時所使用的決策技術。決策制度是指經濟實體內部要求所有決策主體共同遵守的、按統一程序辦事的規程。

通過上述分析內容,可以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運行機制進行論述。從動力機制上看,經濟實體并購決策的作出及執行將會影響經濟實體內部的產權關系,因而對不同利益主體將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經濟實體并購決策的作出是經濟實體內部不同利益主體在各自目標導向前提下行動博弈的結果。從信息保障機制上看,經濟實體在進行并購決策的過程中,應當在明確并購目標的基礎上,對并購對象以及自身進行客觀有效的評估,避免并購超出自己能力范圍,所以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外部信息保障機制和內部信息保障機制。從協調機制上看,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訴求將表現出相當大的差異,投資決策體系內不同主體之間的有效協調機制就成為決定體系運行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實施機制上看,決策目標、決策內容、決策執行與決策評價是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過程,是決策體系的主體構成部分。為了實現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進行量化評價,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對備選評價指標進行篩選,可以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并選用層次分析法作為權重的確定方法,運用該方法確定了每個指標的權重,進而運用模糊數學方法作為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評價方法,可以構建出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評價模型。針對經濟實體并購重組的實際操作過程,結合對該經濟實體所處行業背景及發展情況的分析,通過對該經濟實體的發展歷程、資金實力、競爭風險以及經濟實體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從優勢劣勢對比和發展機遇的角度對該經濟實體的并購動機進行了論述,總結歸納了該經濟實體并購戰略和預期目標,并有針對性地對備選經濟實體以及新建投資方式進行了比較判斷,進而分析了該經濟實體并購重組過程的技術體系、制度體系和組織體系等內容,并對其進行了量化評價。

通過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一是作為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主體的高層決策者和中層管理人員的行為、判斷、預期以及其受金融危機因素影響,都將使系統功能發生改變,進而影響著決策制定的科學水平。二是決策主體對客體的作用、決策主體對決策方法的選擇、決策制度對決策主體行為的制約以及決策客體對決策方法的限定等內容,構成了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內在聯系。三是出于各自完全不同的價值判斷,在同一并購決策中,不同利益主體可能會作出完全不同的預期,這種預期的差異又會影響主體的動機和目的,最終在其行為中得到體現。四是經濟實體高層決策者與中層管理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和綜合協調可以幫助不同的決策主體調整自身對決策問題的看法,從而在一定限度內保證各個決策主體的利益訴求,從而最終實現決策的制定。充分保障不同決策主體之間的協調和信息溝通渠道的順暢,才能保證決策制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參考文獻:

1.王書紅.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1.6

2.徐全華.會計穩健性與公司投資決策研究.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11.4

3.許學娜.基于EVA的中國石油企業集團投資決策及管理機制研究.天津大學博士論文,2011.5

(責編:若佳)

項目投資決策論文范文第5篇

針對這個已然誘人且潛力無限的行業信息化市場,各軟件提供商紛紛出手,推出了自己的房地產行業解決方案。

近年來,中國房地產行業在投資額、開發面積、竣工面積和銷售面積等方面都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態。然而,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陸續出臺,地產企業拿地門檻和融資門檻正不斷提高,日益成熟的客戶群體、產品的同質化所帶來的種種挑戰使得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斷面臨著嚴峻考驗,大批企業都開始了加快區域化發展、實施全國化戰略的步伐。目前,除了中海、萬科等傳統房地產企業仍舊繼續領跑全國的版圖布局外,一些原本立足于本地化經營的房地產企業也抓住了土地掛牌招標政策的機會,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各種投資方式在全國開展緊鑼密鼓的爭奪性擴張,快速形成了一批跨區域的專業房地產集團。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變得尤為突出和棘手。集團缺乏明確的發展戰略、集團對分子公司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組織結構不清晰,業務流程部缺乏規范性、科學性和先進性,管理制度體系薄弱,項目管理混亂、資源難以跨項目協調,項目采購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普遍存在。如何突破企業發展瓶頸、增強核心競爭優勢已成為房地產行業發展的焦點。

隨著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風靡,通過信息化建設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各個公司都或多或少地通過信息系統來支持業務運作。但是由于前期市場和軟件的不成熟、缺乏統一規劃等因素,目前整個行業都面臨著現有系統諸多信息孤島的突出問題。根據之前對于國內近百家房地產企業的實際應用調查,我們概括出目前國內房地產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應用現狀有以下幾個問題:

* 企業的信息流通不暢、信息對稱性不夠;

* 電子協作和資源共享不夠;

* 應用系統之間缺乏統一平臺、接口不統一;

* 企業領導的監控、資源調配、任務分配、執行情況的管理不夠完善;

* 缺少必要的決策分析和商業智能支持;等等。

房地產企業由于其管理層級多、專業分工復雜、區域分散等管理特點,對于信息化有其特殊的需求和要求。比如,針對區域分散,如何在信息系統支持分子公司業務運作時,又能實現集團的統一集中管理;對于各個項目之間如何定義一個統一的管理標準并落實下去,每個項目都需要多個專業部門以及外部人員的參與,如何進行資源的調度平衡、人員的溝通協調,專業計劃之間如何銜接?

為此,整體規劃、一體化建設逐漸成為業內信息化最熱門的話題。越來越多的企業高層意識到,通過整體信息化平臺來提高企業的信息互通和流程協同,在信息化平臺基礎上進行經營和管理的專業化、規范化和精細化,進而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實施信息一體化建設,已經上升到地產企業戰略管理的高度。

而相應地,針對這個已然誘人且潛力無限的行業信息化市場,各軟件提供商紛紛出手,推出了自己的房地產行業解決方案。目前,這些行業解決方案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 國際大型ERP軟件商的產品,如SAP、Oracle等。該類產品長期關注于制造業,依據其在ERP方面多年積累的經驗,以及對房地產所屬的資產密集型企業有過較多研究,推出的產品也算結構嚴謹,功能周全,比較符合傳統ERP軟件的風格。

* 國內ERP廠商制造,但也是非房地產行業起家,如用友、金蝶。這兩家以擅長的財務模塊起家,迎合了房地產企業普遍分散的跨區域管理狀態下對于集團財務管控的需要,逐步擴散。

* 國內的房地產專項軟件的擴展。該類公司原先把目光集中在房地產業務的某些環節,并形成了專業性較強、有一定知名度的軟件產品。這些產品往往已經在國內的某些房地產企業有一定應用,伴隨著業務的發展逐步成熟。軟件提供商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挖掘到新的需求,逐漸擴展成全面的系統解決方案。

軟件選型前,需要進行謹慎、完善的信息化規劃,全面思考信息化建設應該顧及的各方面因素、準備條件等。

下面,我們就一些比較典型或知名的解決方案進行介紹。

SAP房地產行業解決方案

從圖1可以看出,方案基本覆蓋了房地產以及建筑商供應鏈(甲方和乙方)上的各個業務環節,甚至包涵了項目進度計劃的解決方案、對于項目資源的管理和維護等。部分模塊可能可以溯源到重資產行業如采掘、能源行業的工程建設模塊,有比較明顯的資產管理特色。對于我國業內大多數的地產開發公司來說,目前可能只需要或者只能使用到其中的較少部分。

目前,一方面SAP的ERP產品在單一應用軟件市場上占有優勢,用戶數量多,解決方案豐富;另一方面,SAP在中國多年發展,已經有相對規模最大,能力最強的實施隊伍。而從方案本身來看,內容也甚齊全。但是SAP產品本身和其它因素也導致了該方案實施的一些難度。

* 雖然有房地產解決方案,但在SAP的成功案例中,以德國公司為主,且就已有的功能來講,由于是在針對國外業務開發的,要在本地應用還需不少的開發工作,其中的投入較難估計。

* SAP已有的房地產解決方案與國內的方案差異較大,可能會對目前的一些使用習慣有些顛覆。而且,雖然SAP軟件一定能夠配置成現有工作模式,但方案的合理性和效率將取決于實施人員的能力,并需要實施人員重新理解房地產業務。

* SAP的應用調整比較困難,對業務相對比較穩定的企業比較合適。

* SAP系統實施復雜,數據穩定也需要較長時間。

Oracle解決方案

就可找到的資料,Oracle在地產行業的解決方案或者稱Oracle判斷地產行業的四大塊需求分別是:

* 項目開發:包括項目前期的開發投資決策分析、資源供給分析、開發成本分析和投資收益分析。

* 生產控制:即工程項目管理,主要是從三大控制即進度計劃控制、質量控制和投資/成本控制;詳細查看這一部分的模塊設計和功能邏輯,明顯可以看出來自制造業尤其是項目型制造企業的項目管理痕跡。該模塊中自帶了項目計劃管理的功能,同時也提供了和Project等計劃管理軟件的集成。

* 市場和銷售:包括客戶關系管理、租賃經營、經營業務核算和經營活動分析、市場管理和價格管理。

* 售后/物業管理:包括物業管理、對于客戶的長期關懷、采購管理和物資管理等。

該方案依托傳統ERP的模式,依照地產行業項目開發和建設的過程來設置了以上四個模塊,關注整個行業鏈條的連續性和延展性。尤其是在項目管理和財務管理上較為深入。

JDE地產行業解決方案

隨著JDE先被Peoplesoft收購,后又隨之被納入Oracle旗下,或許可以補上一項Oracle的行業方案之不足。根據Oracle的公司戰略,JDE產品所鎖定的關鍵行業中,項目導向型行業(如建筑、房地產和政府外包工程等)赫然在列。如圖2所示。

JDE的行業解決方案的優勢主要在于持續關注房地產行業,有相當的行業經驗,其案例中包括了D.R.Horton之類的地產開發商,還有一些國際房地產代理公司。而從具體內容上講:

* 首先,其提出的成本管理模式明顯區別于制造企業,接近房地產企業的監管、控制、核算要求;

* 其次,與項目管理軟件有成熟的集成經驗;

* 另外,在財務模塊上,具備大型ERP系統集團化應用能力,財務模塊基礎功能完整,且本身與貼合房地產的成本管理一體。

和SAP一樣,JDE的產品同樣也面臨著:操作習慣和國內產品及用戶有差異,管理思想比較先進和精細化要求實施主體本身需要有比較規范、嚴格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實施團隊有限等問題。

用友房地產行業解決方案

如圖3所示,用友的方案采用平臺化和組件化的設計思想,有支持多操作系統和多數據庫的系統平臺;有提供審批流、預警、二次開發等強大的應用平臺;有集團財務、辦公自動化、人力資源、客戶關系管理、商業智能的強大的產品支持;以及可定制的房地產項目管理的行業產品,用于對管理層的決策支持。而項目管理方面,借助于網絡技術和信息化手段,以規范項目核心業務為基礎,以成本、資金的監控和管理為主要內容,支持房地產企業對項目的多種管控模式,建立房地產企業多項目運作、財務業務一體化的集團項目管理平臺。

依靠本土逐步發展的優勢,用友的解決方案目前在國內已有公開的成功案例,其中包括中海集團的項目管理、集中采購、集團財務模塊應用,河南建業的客戶關系管理應用。

金蝶房地產行業解決方案

和用友類似,金蝶也是本土的、從國內財務軟件發展起來的系統平臺,在06年推出了行業解決方案,稱為EAS。同時,從圖4可以看出,目前金蝶的思路為以房地產成本管理為核心,并集成金蝶集團財務管理系統、房地產成本管理、采購倉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知識管理以及第三方商業智能系統和售樓系統。而對于其它的項目管理、招投標管理、物業管理等內容,金蝶希望采用合作伙伴開發或集成專業軟件的方式,集中到BOS基礎平臺上。

金蝶的優勢在于,作為中國財務軟件發展起來的系統平臺,在財務處理上完全符合中國財務稅務管理法規和習慣;而且推出新版本后,在平臺功能、開發語言、技術先進上有了較大改進,其中集成的工作流系統能力較強。金蝶的該解決方案的主要案例為萬科集團,該系統中的諸多設置可以說是深具萬科特色。

明源ERP解決方案

明源軟件基于近10年的地產行業研究與實踐,最近剛剛發布了地產ERP2.5版本。如圖5所示。

根據介紹,明源軟件的核心設計思想主要表現為:

* 從整體的角度看是一條管理主線:戰略 → 預算 → 執行,即關注戰略、全面預算以及執行檢查和反饋,融合了平衡記分卡的管理思想;

* 從業務執行系統的角度看:通過CRM客戶關系管理、POM項目經營管理兩個核心業務平臺,覆蓋“客戶關系管理、規劃設計、工程管理、銷售和物業管理”五大專業領域,同時設有財務管理、行政管理內容,達到業務、財務和行政管理三個層面的一體化,做到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的協同;

* 從資源融合的角度上看,規劃了公共資源庫,尤其關注客戶、產品、資金、知識四大核心資源,注重知識積累;

* 從應用的角度看,充分考慮企業內外部各層面用戶的需求。

明源與萬科、中海、金地、等多家優秀地產企業的長期深入合作經驗,長期累積的行業經驗,專業性比較受認可,尤其是從售樓系統和客戶管理起家,熟悉大陸房地產銷售運作,在細節設計上符合本地法律規范的要求和習慣。而且,專門的房地產解決方案,意味著較少的實施開發工作,較簡單而有針對性的用戶界面。

除以上提到的軟件方案外,還有其它許多軟件提供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方案,如競優、天諾的整體解決方案,RIS的產品線等等。而根據房地產行業的業務鏈和運作模式,又有多家公司分別就項目管理、財務管理、物業管理、銷售管理等內容各自推出了自己的產品,這里不再展開描述。

對于軟件產品的選擇,除了產品本身的特性之外,軟件產品與企業業務之間的匹配程度更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并不是說越完美的產品就越能實施成功并帶來預期的收益,在企業的業務運作不夠成熟和規范的時候直接上某些國際前端的解決方案的做法可能反而會限制甚至阻礙企業的發展。因此,在公司進行軟件選型前,需要進行謹慎、完善的信息化規劃,全面思考信息化建設應該顧及的各方面因素、準備條件等。

上一篇:風險投資分析論文下一篇:投資決策分析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