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范文

2023-05-02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范文第1篇

本文所述生態市指自然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三方面。自然生態包括城市綠化、環境質量、環境治理等;經濟生態包括經濟水平、經濟效益、經濟結構等;社會生態包括人口密度、人口素質、資源配置、社會保障、信息化水平等等。

在世界發展競爭日趨劇烈的今天,掠奪性生產也日益嚴重。為追求發展速度,人們無度開發,致使生態失衡。在生態受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了制約,于是人們呼喚生態經濟。生態經濟是一種人與自然和協相處能夠持續穩定發展的經濟;它具有安全無公害,節能低耗,高經濟效益的特點。生態經濟的實質是可持續發展經濟。

今春,我省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發展戰略。這實際上是生態經濟發展戰略。

一、生態市建設勢在必行

1、生態現狀堪憂

我們生態現狀如何?到底離生態市還有多遠?廣州市定了一個量化標準?,F與蕉城區(2000年)相關數字,進行對照(前為蕉城區數字):

人均公共綠地5.5平方,廣州市標準為16平方;

城市污水處理率0.38%,廣州市標準為100%;

噪聲達標區34.3%,廣州市標準為100%;

環保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GDp)0.56%,廣州市標準為>3%;

人口密度267人/平方公里,廣州市標準為3500人;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9247元,廣州市標準為22萬元;

第三產業比重為48%,廣州市標準為60%;

城市人均住房10.46平方,廣州市標準為22平方;

——僅上面幾組數字就足以說明我們生態現狀中存在的差距。不僅如此,掠奪生產普遍存在,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森林過度砍伐,植被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城鎮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全都沒有處理,垃圾四處堆放;空氣污染、農藥污染相當嚴重。更嚴重的是生態意識淡薄。沒有多少人了解生態的真正涵義,以及生態建設的深遠意義。生態建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廣大農村幾乎沒有生態建設規劃。

其實,生態市建設我們具有許多有利因素:

一是充裕的天然資源。土地資源充足,旅游資源豐富,

二是便捷的交通。路網建設令人矚目,港口碼頭星羅棋布,鐵路、機場建設即將動工。

三是環境治理,逐步深入。新綠亮潔工程全面展開,污水治理有新突破。寧德污水處理廠成立,從根本上解決了蕉城的污水污染問題,也給閩東樹立一個典范。安全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正逐步形成。

四是防洪抗災工程連年興建,保證人民與生產的安全。

五是生態政治生態文化環境正逐步形成。首先是廉潔高效結構優化的行政區政府雛形基本搭成;其次是新區文化、企業文化正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六是改革開放正逐步深化,經濟發展較為穩定。

這些都為生態市建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生態市建設勢在必行,但也確實可行。

二、生態市建設思路

寧德市是一個新興城市,新興城可以畫出最新的圖畫。生態市建設的總目標是:建立一個環境無污染,低能耗(能源高利用率),經濟穩定發展、社會協調發展的生態城市。

生態市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是構建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主要指發展生態型產業。包括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以及綠色消費等。

二是構建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體系。(1)城鎮要建設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2)農村實行環境綜合治理,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推廣清潔能源。

三是構建有力的社會安全保障體系。(1)食品安全方面,建立綠色食品檢測系統。(2)生產安全方面,建立防災減災體系。(3)資源保障方面,建立持續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處理好開發與資源保護的關系,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進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4)社會保障方面,社會保險率達100%。

四是構建高效的科學決策、科技支持體系。(1)建立高效廉潔的政府;(2)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統。

如何建設生態市,筆者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創建生態中心城

生態中心城即生態示范城,東僑新區就是新城雛形,已經有很好的規劃。建設生態中心城具有特殊意義。它不僅為發展生態經濟奠定基礎并樹立典范;也為推進閩東中心城建設,成為生態市建設的龍頭獨樹一幟;更為經營城市,與國際城市發展接軌,發展城市經濟建立了楷模。

(1)生態市中心城未來設想。舊城--生態城--生態海城,三位一體便是中心城發展的未來。在起初的設想中,生態城以二十年以上時間建成,臨海生態城以五十年以上的時間建成;如今人們嫌這速度太慢,要在二十年內建成五十萬人口的都市。生態中心城建設的主要內容,建立五個生態系統:生態人居系統,市政生態系統,工業生態系統,旅游生態系統,政治文化生態系統。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范文第2篇

省生態辦:

按照黑生建辦[2005]10號文件要求,現將**市2005年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和2008年工作初步安排報告如下: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況

我市的生態市建設工作在省生態辦的正確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領導下,按照省市長生態市建設及環保目標責任狀和《2005年**市生態市建設工作計劃》的有關要求,全面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生態市建設啟動階段的宣傳發動、組織構建、規劃編制、制度構建、政策修訂,項目制定等各項基礎性工作,為明年順利轉入實施階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有了新發展,并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實踐證明,生態市建設已成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成為推動市域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有效載體,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一)生態建設和保護取得明顯成效[-www,fwsir.com,找范文請到范文搜網]

大力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和管理工程。一是加大生態功能保護區工作力度。今年五月正式實施了《**市生態功能保護區保護管理辦法》,確定了96個市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并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生態功能保護區劃界、立標工作。在拉林河、阿什河等14個江河源頭區制定了恢復治理方案,開展了生態恢復建設工作,對太平區民主壩外,雙城韓甸-萬隆、對青等沙化地塊進行了實地踏察,提出了治理意見和措施。二是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進行了自然保護區執法檢查工作。三是加強了生態示范縣(市)、區、鄉(鎮)、村建設管理工作。五常市、依蘭縣通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省級預驗收,賓縣通過省級生態示范區驗收,阿城市、松北區建設規劃通過省級專家論證。全市建成省級環境優美鄉鎮6個,市級30個,省級生態文明村20個。四是加強了市區環城生態功能圈建設工程,按照建設規劃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經過各有關部門和群眾的共同努力,經過兩年的努力,全市共投入資金1449.6萬元,其中市環保局投入資金266萬元,實施了太陽島及市政府周邊、202國道兩側、江南中環路、運糧河中段及五一水庫段、太平湖、天恒山、民主壩外草原等多項生態工程;完成植樹造林、退耕還林15446畝,植樹(苗)490.534萬株。進一步改善了**市區周圍的生態環境,增加了郊區綠量。2005年市區新增綠地面積505公頃。植樹100萬株,栽花鋪草242.7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28.35,綠地率達到25.49,人均公共綠地6.4平方米。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范文第3篇

林業生態問題依然是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之一,生態產品依然是當今社會最短缺的產品之一,生態差距依然是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我國林業生態建設存在以下問題:1.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的質量不高。治理措施的質量差,不能穩定地發揮預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些地區由于樹種選擇及造林技術不當,植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還很低,生態效益不明顯。2.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3.指導思想上存在著重經濟輕生態的偏差。 長期以來對林業的認識存在嚴重偏差,世界公認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這就決定了林業的首要任務是生態環境建設。4.營造林業生態難度越來越大。由于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不夠,一些部門、單位和個人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全民的生態環境意識尚未完成,尤其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國策意識和法制觀念不強。5.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管理體制不合理。6.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治理成果技術含量低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和技術含量低是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主要問題之

一。從當前的情況看,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比較低,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推廣的速度還比較慢,科技含量低的問題十分突出,在治理措施的實施上,講形式、不講科學,造成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7.缺乏一套保障林業生態環境發展的政策體系。

二、伊春市金山屯區林業生態建設現狀

金山屯區林業生態園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自然景觀主要集中在“峰巖泉”周圍。峰巖泉,位于此旅游區西側的上部,泉水常年保持攝氏零上8度,喝一口全身頓感無比舒暢。山泉上方的懸崖上,生長著一棵百年青松,如同山泉的忠誠衛士日夜恪盡職守。山泉南側有一條溝,巨石山頂排到山腳,游人觀賞需跳著走,故稱“跳石林”。跳石林南側,有刺嫩芽景區、五味子景區和成排的石人陣。狀如人形的石人陣,似出兵、似布陣,景觀奇特,氣勢磅礴。人文景觀有礦泉水“金水山泉王”生產車間,由透明玻璃與外界隔斷,純天然礦泉水從海拔2700米的山頂順管道引來,游人可從玻璃墻外看到各式作間的生產過程,這樣的“透明”生產,令游人感到新鮮有趣。廣場的草坪不怕踐踏,其中設有5處篝火點燃點,供游人夜間狂歡之用。北側有木制別墅供游人留宿,每個單間內設施簡樸而舒適。山下峰巖湖,湖水平穩如鏡,可游泳、劃船、釣魚。這里冬天還可滑雪、溜冰、觀雪景、打雪仗。 金山屯區林業生態正在逐步發展中,林業園正在向旅游區的打造而發展,植被保護及野生動物的保護法規完善。目前金山屯區正在致力于建設綠色小鎮,而林區生態園的建設在其中屬于重點建設部分,在保護生態園的基礎上適當進行開發,吸引游客,

為著建設旅游生態園而努力。

三、伊春市金山屯區林業生態發展模式及探究

金山屯林區的生產重點已從木材生產為主轉向森林保護和各類非物質資源開發為主上來,發展營林產業、木材生產業、林產工業、種植養殖業、森林食品業、北藥產業、森林生態旅游業、清潔能源業等“八大產業”,即:打造國家重要的森林生態屏障;打造國家重要的木材戰略儲備基地;打造重要的林產工業基地;打造重要的森林食品基地;打造知名的森林生態旅游勝地;打造美麗宜居的森林生態城區;打造更加文明和諧的新林區。

四、伊春市金山屯區林業生態發展的成功經驗及存在的問題

金山屯區地處小興安嶺,有著豐富的生態林業資源,此地野生動植物高度密集,有著數量可觀的珍惜保護動物,以及珍惜藥材和山貨。生態發展迎合可持續

發展戰略。當地人利用原始生態,合理的對林業區進行開發,使旅游業得到初步發展。林業區生態保護非常完整,防火措施非常好,而且綠色無污染。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向其它產業發展,這是生態發展的一種寶貴難得的經念。然而這對致力于向旅游業發展的林區來說,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首先,此處交通不便利,無法滿足外來游客的出行,對發展造成很大的障礙。其次,金山屯林區生態業發展宣傳不夠好,不能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者,資金不夠不能達到大力開發的目的。再次,生態發展形勢比較單一,要發展成為多元化多層次的林區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最后,應該配合其他產業的發展,因為發展的目的都是推動金山屯的躍進。金山屯的林業生態發展才屬于起步期,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止步于現在,以后的發展還會越來越好。

五、伊春市金山屯區林業生態發展對現代林業發展的啟示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范文第4篇

學前師范系 楊 娜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保護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農村

實踐目的:

農村的先天優勢決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希望也在農村。相比起城市,農村生態基礎更好,地域更廣闊,治理調整的空間更大。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鄉村人口占到了中國總人口的半數左右,能夠在農村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改善農業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走向低成本的生態文明,本身就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用行動參與到建設美麗農村的的行動中去。使廣大農村能貫徹落實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方針政策,讓廣大農村人民把握自然規律、尊重自然規律,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環境與經濟、生態與發展和諧共生為前提,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使生態文明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要素。

實踐內容:

1. 大學生是生態文明觀念的宣傳者

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思想前衛,易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大學生要充分發揮和利用這個優勢,加強生態文明觀念的宣傳,深刻認識和理解生態文明在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以及與自身學習、工作、生活休戚與共的關系,并主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投身生態文明建設。

2. 大學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

大學生廣泛開展綠色環保、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等實踐活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體現。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本領,不斷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用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鍛煉能力,將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而然地融合和體現在實踐中。

3.大學生是生態文明創新的推動者。

大學生群體要發揮自身優勢,在生態文明基本理念、主要內涵、建設方式等方面不斷加以完善和創新,使生態文明成為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后更高層次的人類文明,使生態文明更符合經濟建設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從而為人類文明的延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4.大學生是生態文明發展的引領者。

在當今社會,大學生不僅要成為生態文明的宣傳者、實踐者、推動者,更要成為生態文明發展的引領者。大學生群體只有站在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高度來推動和引領生態文明建設,才能使自身不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才能帶動更多的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才能在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實現和發展。

實踐結果:

大學生要義不容辭地肩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使命,這也是時代和國家賦予青年的神圣使命。大學生與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就是投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大學生積極參與國家經濟建設和推動社會進步,利用大學生群體的力量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社會變革的需要。生態文明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諧社會是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部分。毫無疑問,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和重要內容。歷史已經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任賦予大學生群體,大學生群體要光榮地承擔起這項任務。

實踐體會: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范文第5篇

本文所述生態市指自然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三方面。自然生態包括城市綠化、環境質量、環境治理等;經濟生態包括經濟水平、經濟效益、經濟結構等;社會生態包括人口密度、人口素質、資源配置、社會保障、信息化水平等等。

在世界發展競爭日趨劇烈的今天,掠奪性生產也日益嚴重。為追求發展速度,人們無度開發,致使生態失衡。在生態受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了制約,于是人們呼喚生態經濟。生態經濟是一種人與自然和協相處能夠持續穩定發展的經濟;它具有安全無公害,節能低耗,高經濟效益的特點。生態經濟的實質是可持續發展經濟。

今春,我省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發展戰略。這實際上是生態經濟發展戰略。

一、生態市建設勢在必行

1、生態現狀堪憂

我們生態現狀如何?到底離生態市還有多遠?廣州市定了一個量化標準?,F與蕉城區(2000年)相關數字,進行對照(前為蕉城區數字):

人均公共綠地5.5平方,廣州市標準為16平方;

城市污水處理率0.38%,廣州市標準為100%;

噪聲達標區34.3%,廣州市標準為100%;

環保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GDp)0.56%,廣州市標準為>3%;

人口密度267人/平方公里,廣州市標準為3500人;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9247元,廣州市標準為22萬元;

第三產業比重為48%,廣州市標準為60%;

城市人均住房10.46平方,廣州市標準為22平方;

——僅上面幾組數字就足以說明我們生態現狀中存在的差距。不僅如此,掠奪生產普遍存在,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森林過度砍伐,植被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城鎮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全都沒有處理,垃圾四處堆放;空氣污染、農藥污染相當嚴重。更嚴重的是生態意識淡薄。沒有多少人了解生態的真正涵義,以及生態建設的深遠意義。生態建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廣大農村幾乎沒有生態建設規劃。

其實,生態市建設我們具有許多有利因素:

一是充裕的天然資源。土地資源充足,旅游資源豐富,

二是便捷的交通。路網建設令人矚目,港口碼頭星羅棋布,鐵路、機場建設即將動工。

三是環境治理,逐步深入。新綠亮潔工程全面展開,污水治理有新突破。寧德污水處理廠成立,從根本上解決了蕉城的污水污染問題,也給閩東樹立一個典范。安全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正逐步形成。

四是防洪抗災工程連年興建,保證人民與生產的安全。

五是生態政治生態文化環境正逐步形成。首先是廉潔高效結構優化的行政區政府雛形基本搭成;其次是新區文化、企業文化正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六是改革開放正逐步深化,經濟發展較為穩定。

這些都為生態市建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生態市建設勢在必行,但也確實可行。

二、生態市建設思路

寧德市是一個新興城市,新興城可以畫出最新的圖畫。生態市建設的總目標是:建立一個環境無污染,低能耗(能源高利用率),經濟穩定發展、社會協調發展的生態城市。

生態市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是構建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體系。主要指發展生態型產業。包括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以及綠色消費等。

二是構建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體系。(1)城鎮要建設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2)農村實行環境綜合治理,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推廣清潔能源。

三是構建有力的社會安全保障體系。(1)食品安全方面,建立綠色食品檢測系統。(2)生產安全方面,建立防災減災體系。(3)資源保障方面,建立持續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處理好開發與資源保護的關系,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進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4)社會保障方面,社會保險率達100%。

四是構建高效的科學決策、科技支持體系。(1)建立高效廉潔的政府;(2)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統。

如何建設生態市,筆者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創建生態中心城

生態中心城即生態示范城,東僑新區就是新城雛形,已經有很好的規劃。建設生態中心城具有特殊意義。它不僅為發展生態經濟奠定基礎并樹立典范;也為推進閩東中心城建設,成為生態市建設的龍頭獨樹一幟;更為經營城市,與國際城市發展接軌,發展城市經濟建立了楷模。

(1)生態市中心城未來設想。舊城--生態城--生態海城,三位一體便是中心城發展的未來。在起初的設想中,生態城以二十年以上時間建成,臨海生態城以五十年以上的時間建成;如今人們嫌這速度太慢,要在二十年內建成五十萬人口的都市。生態中心城建設的主要內容,建立五個生態系統:生態人居系統,市政生態系統,工業生態系統,旅游生態系統,政治文化生態系統。

上一篇:醫藥市場調研報告下一篇:招商引資調研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