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管理科學范文

2023-12-19

管理科學范文第1篇

摘要:我國建筑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時期,但是,我國建筑管理體系發展緩慢,仍舊沿用一些舊傳統管理體制,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的發展進步,這樣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速度。因此建筑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約著建筑行業的發展水平,也同樣會對建筑企業造成影響。本文從建筑管理的特點進行分析探討,提出一些加強建筑管理的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管理;問題;對策;研究

一、建筑管理的特點

1、管理的復雜性

建筑管理指的是對整個建筑工程系統性的管理及把控,是對工程項目的選擇、技術方案的確定、實施決定以及項目設計、工程招標、建筑施工以及竣工之后的整體運行進行管理及把控。除此之外,還有對工程的質量質量、成本控制、工程施工進度、施工周期以及合同信息管理等多個方面的管理。故而,建筑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復雜性以及規模性的總管理工作。

2、責任的明確性

建筑工程的管理責任有兩個方面組成,首先是當同建筑施工方簽訂合同時,應該按照各自的分工,明確各自的責任與義務,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互相監督,互相促進,嚴格遵守合同中所規定的執行。其次是項目負責人在建立自身的項目管理組織結構時,應根據實際的工程目標任務,結合工程狀況,設置與之匹配的相關部門、機構或小組,同時根據自身需要,設立相應的崗位和職責、權力及義務,實現責任到個人。

3、目標的明確性

現階段,我國所有工程的施工項目中,不論是工程規劃還是項目建設都有自己明確的建設目的或是設計目的,就是在工程工期及投資額度有所限制的情況下,要達到一定的工程質量及功能標準。換句話來說,在施工條件有限制的條件下,按照工程項目的要求順利完工并得到相關部門的合格鑒定,這就是建筑管理的目標所在。

二、建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行政管理體制不合理

現如今,我國建筑管理機構的行政管理體制并不合理。許多事業單位以及各市區街道管理部門都會代替行駛政府部門的職能,這就造成了責任和權力劃分的不科學性。除此之外,政府部門仍是我國建筑市場上最大的買家,對建筑行業起著決定性作用,而領導班子的構成大多數都是一些行政領導及主管部門負責人,這就導致了建筑行業的行政干預太多,從而造成了建筑繁雜的審批手續以及強烈的行政色彩,這樣不利于建筑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秩序,使得建筑行業跟不上市場經濟的發展步伐。

2、建筑安全管理存在不足

隨著人們對建筑安全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對建筑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看重,并且為此進行了大量的摸索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了豐富的實際經驗與理論的積累。許多的規范也在減減的完善,安全問題得到了重視,關于建筑安全方面的管理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還是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3、違背建設工程操作程序的現象頻發

在我國的建筑工程中,經常出現違規的操作程序。沒有經過認真的論證及調查就倉促決定項目工程,在不了解工程地質及水文的情況下就盲目開工,建筑工程的原設計圖紙沒有經過審查或者是設計不合理,施工圖不明確,還有的在施工過程中沒有按照圖紙上的方式進行施工。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工程完工之后不進行竣工驗收與檢驗就投入使用,導致了建筑工程項目問題頻發,嚴重的甚至導致了房屋倒塌。

4、施工管理問題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施工不規范以及管理不到位,都會給建筑管理帶來重大的問題。有的在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還沒有將圖紙詳細的參透便開始了盲目的施工,還有的不按照圖紙上設計的任意進行施工,有些在操作過程中混凝土的結構沒有按照規定的位置及方法留下施工縫,這些所有問題產生的原因,歸結起來都是因為施工管理不嚴格,施工人員缺乏基本的理論只是而造成的。

三、加強建筑管理的對策

1、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加強政府部門的監管職能

若要做好建筑管理工作,首當其沖的便是需要法律法規的支持。這就需要國家為此建立完善與建筑管理相關的法律條例,并確保法律的有效實施。然后就需要政府部門嚴格的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與檢查,通過此種手段來加強企業的質量管理。除了上述幾條,還要對建筑的招投標進行管理,倡導和平公正競標。各個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建筑法對建筑工程的施工竣工驗收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這樣才能使得建筑管理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2、完善建筑工程管理體系,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管理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安全管理,因此必須制定與之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依法執行是十分有必要且是不可或缺的。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將對建筑企業所負責的建筑工程邁向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是極其重要的。在一項建筑工程中,建筑企業務必要做到對企業內部的安全管理及培訓,并根據企業的自申情況,制定與之相關的各項相關管理制度,并將制度落到實處。

3、強化建筑工程管理意識

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首先,隨著科技進步,新材料、新技術不斷涌現,施工企業要及時掌握這些信息、積極應用到工程中來;其次,要實現代化建筑工程管理,必須應用計算機。工程從中標到交工驗收,除必須具備較高的施工技術水平外,還應采用先進的現代化施工管理手段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這些建筑工程管理手段則必須依靠計算機來完成;再次,應重視質量控制管理。在施工的全過程中,要建立符合技術要求的工藝流程質量標準、操作規程,建立嚴密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責任制,不斷改進和提高施工技術和工藝水平,確保工程質量。

結束語:

總體看來,建筑管理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性工作,建筑管理的好壞將會對建筑工程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我們要做的是解決各種建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從規章制度上嚴格遵守建筑管理的規定,不斷提高完善建筑管理的水平,這樣才能促進我國建筑管理的總體水平,提高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魏璟敏,魏璟存,李彥輝.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淺析[J].科技資訊,2009.

[2]孫占軍,馬厚民.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叢書選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管理科學范文第2篇

[關鍵詞]會計畢業實習實習考核培養方案

[作者簡介]張堯洪(1962-),男,浙江嵊州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應用及教育與教學管理。(浙江金華321000)

一、會計專業畢業實習管理的內涵

1.成為合格員工的實習管理。企業方面,首先要收集國家涉及該企業業務有關的各項財經方針、政策和法規,單位規章制度、主要業務環節、業務內容和內部控制程序;其次單位領導和實習主管就實習事項做好溝通工作,把學校專業和指導教師電話告知主管,提交學校的實習計劃書。學校方面,畢業生要定時向指導教師匯報實習單位信息、主要崗位以及工作內容,使老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環境,從而鍛煉學生融入實習單位的能力,形成與實習單位溝通交流的平臺。我們以畢業實習手冊的形式,告知單位領導、指導師傅、學生個人和指導教師各自應完成的工作,尤其提醒學生必須加強與實習單位、指導師傅與學校老師之間的溝通和聯系。

2.具體實習單位與崗位調查和管理。通過對學生實習內容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實習主要內容包括:完成具體的會計核算業務,填審會計憑證、登記明細賬簿等,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28.76%;完成出納業務,辦理現金結算、登記日記賬、編制銀行結算憑證等,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24.05%;完成稅務控制及申報業務,使用稅控軟件、紅字沖銷發票等,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23.85%;完成倉管崗位業務,辦理盤點、出庫單和保管賬登記等,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20.71%;完成工作量統計、定額計算、費用分配等數據統計工作,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17.51%;操作辦公軟件,制作WORD文檔、編制EXCEL表、制作PPT等辦公軟件操作工作,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17.33%;完成非會計方面的工作,如營銷員、人力資源管理等,占全部學生實踐活動的20.18%。從學生實習的具體內容調查,學生的畢業實習內容隨著單位與崗位的變化而變化,并不能簡單地按專業對口和崗位貼近度進行規范,應按就業為導向原則,先就業后擇業的順序,強調學生必須認真對待每一次實習機會,不懂就問,提高實習就業的成功率。

二、會計專業畢業實習教師的指導管理

1.重視畢業實習前的組織發動和教育。學生畢業實習,要求學生盡快適應崗位,接受從學生角色轉變為學生+員工這一雙重身份的變化。有針對性地強調畢業實習的目的,明確畢業實習的責任、義務和權利,注意畢業實習期間的安全,了解畢業實習過程中出現問題時的處理流程,加強學生對實習單位和對自己的工作崗位的認識,縮短不適應期。

2.加強畢業實習的組織與管理。為保證高職生畢業實習順利、有序地進行,保證工學結合教育培養富有成效,學校建立校院二級、院企雙元的畢業實習管理機構,派督導專人監控畢業實習教學質量。學校廣泛征求合作企業的意見,共同制定并完善《畢業實習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會計專業根據專業技能訓練和就業導向等要求制定與完善畢業實習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大綱。學校規定學生畢業實習指導必須實行“雙導師制”,明確企業兼職指導教師及學校指導教師的各自責任。具體管理流程設計如右表所示。

建立專門的實習管理教室,充分利用現代通訊、MSN、QQ及視頻窗口等現代網絡手段和文件管理發布系統,教師可以在實習管理教室進行實習管理操作,記錄實習管理過程。

三、畢業實習教育結果的考核管理

畢業實習課程評價與考核是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的。畢業實習成績考核由校企指導教師共同完成,學校將畢業實習的考核成績作為學生獲取相應學分和畢業證書的必要條件??己嗽u價指標由平時出勤表現、工作態度和業績評價、實習體會和實習總結報告四部分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依次為20%、20%、30%、30%。企業和教師根據學生頂崗期間的表現、與單位師傅、學校指導教師的聯系,進行實習的紀律、態度端正、資料的正確和完整性的考評,其中企業評價占全部成績的40%,教師評價占全部成績的60%。畢業實習結束后進行小組評優,學生以口頭形式匯報實習的工作與心得體會,鍛煉學生表達能力,以20%比例評選畢業實習優秀學生,并由學校和企業共同頒發“工作經歷證書”。

四、畢業實習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反思

根據麥可思公司對我校畢業生的實習就業跟蹤調查,會計專業半年內的就業單位與實習單位一致性大致保持在45%,同學對實習中存在的問題認識清晰,有近63.71%的同學認為溝通表達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畢業實習典型交流材料反映最多的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正確妥善處理各種關系。

人才培養方案應當提出溝通表達能力的訓練要求,把它切實落實在各課程中,特別是對案例討論教學方法的運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交流的積極性,增加管理學基本原理、數學及統計學應用的要求,可以針對學校周邊店鋪進行各種主題調查,進行數據調查分析,注意調查過程中的交流溝通設計;加強人文素養課程的設置,增加人文素養的訓練,豐富學生的職業文化修養;將學生的學習及工作態度的訓練作為每一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提高學生獨立完成工作的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7(7).

[2]馬樹超,郭揚.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歷史的抉擇[M].北京: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孔德軍.基于工學結合構建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

[4]林慰平.高職會計實習方案設計[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3).

管理科學范文第3篇

1.書稿內容應體現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所采用的資料、數據必須準確可靠。

2.書稿內容應注意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民族尊嚴,保護國家機密,不得有與我國現行政策和法律相抵觸的內容或提法。

3.無宣傳色情、兇殺、封建迷信和格調低下的內容。

4.著作稿要求讀者對象明確,主題突出,題材取舍詳簡適中,結構合理,說理清楚,層次分明(層次不宜過多),書名準確;各級標題與內容相符。

5.文字通順、簡明、精練,無邏輯性錯誤。

6.不得剽竊、抄襲他人著作。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而引用他人的資料、數據、圖表,應以腳注或參考文獻形式注明出處(包括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

7.翻譯稿應正確地表達原意,無錯譯、漏譯。對于原書中不易為我國讀者理解、有損我國人民感情或有悖于我國人民公認的道德傳統的個別措詞和提法,應根據翻譯書讀者對象的不同進行恰當處理。原著內容有個別科學性錯誤或問題,可加注或在前言、后記中說明,明顯的排版錯誤可直接在譯稿中改正,不必加譯者注(但必須用鉛筆注明,以便審核)。

8.書稿必須符合“齊、清、定”要求,即文稿(包括正文前后的輔文)、圖稿齊全;稿面整齊,書寫清楚,標注明確、易辨,刪改清晰不亂;文、圖內容已確定,不存在遺留問題,無需再作增刪和修改。

2. 中文稿件的書寫

1.文稿一律采用16開單面方格稿紙。一部書稿采用統一規格稿紙,每頁稿紙不能隨意接長、截短,或加貼浮簽、紙條。

2.一律用藍色墨水鋼筆繕寫,凡不需排印或采用特殊排版的說明性文字、符號和線條可用鉛筆標注,以示區別。勿用復寫稿、油印稿或復印稿。

3.書寫字跡必須清楚、工整,每字一格,標點及一般符號占一格。破折號、省略號占兩格。 正文起段空二格,回行頂格,篇章另頁紙開始。

4.一律用簡化漢字,簡化字應以國家1986年10月公布的《簡化字總表》(1986年新版)為準,勿用非規范化簡化字,如有特殊需要,必須用古字、繁體字或日文漢字,請用鉛筆注明。

5.外文字母用仿印刷體書寫,在易混淆字母旁用鉛筆注明文別(如英、俄、希文等)及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德文的花體字母,英文的草體字母如與一般外文符號相似時,要特別注意寫清楚,并用鉛筆注明。

6.符號的上下角、標號及數碼要大小分清,位置高低明顯,字應小些,以便區別,尤其是角標的角標,更要格外注意寫清。

7.夾在文中的分數和公式盡量不用疊式,改用斜式,如分數寫為1/2,a=b/2等。

8.代表數量和物質類別等外文字母符號,需要用不同字體排印者,務請寫清、注明;如需用草體或哥德體排字的字母則需用鉛筆標明文種和字體。

9.生物種、屬的拉丁學名及西文的參考文獻,需要排印斜體字,請在其下劃一橫線。

10.文中需作解釋的內容可在頁末加呼應注(即頁腳注),注碼寫于注處的右上角,各頁單排加單括號,如1)、2)、„„,注文寫于頁下端,上面劃一橫線與正文隔開。

11.文中修改之處,務必書寫勾畫清楚,如涂改過多,請重新抄后再交稿,請他人抄過的原稿,必須經作者本人親自仔細校過后才能交稿。

12.作者交稿應一-次定稿,盡力做到內容完善,而不要在交稿后在校樣上作增刪或重大修改。書稿每頁注明頁碼,從頭至尾統一,以免散失,并檢查有無錯、漏頁。 3. 序言、后記

序亦作序言、敘、引言;跋為后序,內容。體例與序言基本相同,只是排在書后。 序言包括叢書序、作者序、非作者序(非譯者序,下同)以及譯者序等。

著作書的相對排列順序為:叢書非作者序、叢書序、本書非作者序、本書作者序。翻譯書除譯者序排在前面以外,其余順序為:叢書序、非作者序、各版次作者序等,視所譯原版本書情況而定。再版書則以新版序在前,舊版序在后的原則編排,幾個人分別為書籍寫序時,其先后次序由作者決定。 (A)叢書序言

1.屬于叢書的圖書往往有叢書序,用以對全套叢書的編寫意圖、范圍、總體結構、共同體例等問題進行說明。

2.叢書序的標題一般是“《xxxx》叢書序”或“《xxxx叢書》序”等。

3.叢書序可由叢書編委會、叢書主編個人或邀請有關知名人士撰寫,署編委會或人個名義;由出版社編寫時,往往不署名。

4.叢書序言總是排在目錄之前。 (B)非作者序言

1.非作者序是由他人,如較高水平的專業人員或組織編寫書的單位所撰寫的序言,內容一般是推薦作品,對作品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介紹作者或書中研究的人物、事件等,也有指出作品不足之處的。切忌寫成內容籠統、空泛或夸大的“模糊序言”或“吹捧序言”。

2.非作者序言的標題是“序”或“序言”,文后署撰寫人姓名。 3.如借用某適合文章(無論該文章曾否在別處發表)充當序言,在文章標題之下外加括號注明“(代序)”二字。

4.非作者序總是放在目錄之前。

5.非作者序如是針對整個叢書而寫的,排在叢書序之前。 (C)作者序

1.作者個人撰寫的序言,一般用以說明編寫意圖、中心內容、全書重點及特色、編寫過程、編排和編寫體例、適用范圍以及對讀者閱讀的建議、再版更改情況說明、介紹協助編寫的人員,以及致謝等。

2.作者序的標題一般是“序言”或“序”,比較簡單的作者序有時也寫作“前言”。當另有非作者撰寫的序言時,為區別起見,可改用“前言”、“自序”或“作者序”等標題。

翻譯書原作者專為中譯本撰寫的序言,標題為“中譯本序”。

3.作者序一般不署名,如果為幾位作者中的一人撰寫,也可署該撰寫人姓名。

4.作者序可根據具體情況排在目錄之前或之后,一般排在目錄之前。如若內容與正文直接連貫的,也可放在目錄之后。

(D)譯者序

1.譯者序一般著重說明翻譯意圖,有時也包括某些翻譯工作的事務性說明。

2.譯者序一般以“譯者序”為標題,內容比較簡單的,有時也可以“譯者前言”或“譯者的話”光標題。

3.譯者序總是排在目錄之前。 (E)后記

后記又稱“跋”或“編后語”,一般在大型工具書、論文匯編書或重要著作中使用,排在正文的最后。其內容比較靈活,可以評價書籍內容,也可以說明寫作過程或編輯過程及其體會、感謝語和對讀者的希望等。

作者、出版者、編輯者、譯校者都可以寫后記,但不是必須撰寫的項目,只是對某些事體進行交代。序言中不便、不宜說明的事項,也可采取后記的形式加以說明。 4. 封皮及文前輔文

書籍的封皮包括五個部分:即封面(封一)、前封里(封二)、底封里(封三)、封底(封四)和書脊。 文前輔文包括主書名頁、附書名頁、內容簡介、目錄、序言、后記等。

A.封 面

封面記載書名(包括叢書名、系列書總名)、卷(冊)著(編)者、版次、出版社。

1.書名必須準確,力求簡短,一般不加標點。副書名用不同字體或字號與書名區別(特殊情況下副書名也可不印于封面,僅印于扉頁上)。

2.凡屬叢書的一種或系列書的一個分冊,必須在封面上印載叢書或系列書總名及分冊的序號。同一套叢書或系列書的每一冊,其開本、裝幀、封面格式應統一。

3.封面上印載作者姓名,其后標明“著”、“編著”或“編譯”等字樣(集刊一般標編輯)。作者姓名一般不超過3名,其署名排列次序,由主要作者根據編寫工作的實際情況,在交稿時寫明。超過3名的一般在第一作者后加"等"字。

有主編、副主編的,封面上一般只印載主編姓名。

4.屬于拉丁語系和斯拉夫語系國家的作者,其姓氏用漢字譯名。名字(不論一個或一個以上)只列出首字母(大寫并加縮寫點),國籍(簡稱)用六角括號排于作者之前。

5.封面上一般不印載譯者及審、校者姓名。

6.多卷(冊)書必須在封面上標明第x冊、第x卷等字樣。

7.凡修訂內容超過全書三分之一的為修訂再版書,必須在封面標明第幾版,不用修訂版字樣。初版書一律不標。

翻譯書的版次按中譯本排版次(如第一次中譯本即使根據原版第二版譯出,也是中譯本的初版,封面不必標版次;第二次中譯本即使根據原版第五版譯出,中譯本也稱為第二版)。中譯本不是初版,且與所譯原版版次不同時。其原書版次以“原書第x版”的字樣印載于封面左上角。

8.期刊封面上應標明刊名;出版年、卷號、期號;責任者、出版者;國際標準刊號,可以標示刊標,出版者標志等。

9.期刊刊名應置于封面,目次頁和版權標示頁的便于辨識的突出部位。卷的序號由1起始。用阿拉伯數字依次編卷號。責任者以特定字體字號標示在封面下版位位置,出版者之上或之左。

10.封面上我社的名稱一律采用標準體。

B.封 底

l.封底必須印中國標準書號及書的定價(也有印封面設計者及責任編輯姓名的)。

2.期刊封底頁下部版位排放版權標識,上部位一般排放編委會名單,或征稿簡則,或廣告、啟事等,也可空白。

C.書 脊 1.厚度大于或等于5mm的書脊要印載書名、出版社名。如分冊或分卷,則冊次、卷次也應印上,全套書統一。一般不印載副書名。

2.期刊厚度大于5mm,篇幅在80面以上(含80面)應平訂,有刊脊??棺陨现料乱来闻庞】?,卷號,期號,出版年、月,出版者。

D.前封里、底封里

1.前封里和底封里也可印載叢書、多卷書或系列書各分冊的簡短介紹。

2.期刊中文目次頁一般排在前封里(封二)或其后一頁。英文目次頁一般排在底封里(封三)。如果封二后的第一頁為中文目次頁,英文目次頁可置于封二后第二頁上,必要時也可置于封底版僅標識位置之上。

E.護 封

護封又稱包封、護書紙,它包在書籍封面之外,具有保護和裝飾封面作用,多用于精裝書,較為考究的平裝書也可加護封。

有的書在前封里后裝訂單張空白頁,稱單襯頁,或裝訂在前封里之后,后封里之前的雙張空白頁,稱雙襯頁或環襯。加襯頁可使封面保持平整不易皺折,且有裝飾作用。

F.書名頁

書名頁系指在圖書正文之前載有完整書名信息的書頁,或稱“內封”、“里封面”、“副封面”。書名頁包括主書名頁和附書名頁。

(A)主書名頁正面(原稱扉頁) 1.主書名頁正面應印載書名、副書名、版次、叢書名或系列書總名、卷冊、著或編者姓名、翻譯書的譯者、校訂者姓名、出版社名(我社采用標準體)和出版年份(用阿拉伯數字)。

2.一般書名字號略小于封面書名的字號,并列書名、副書名字號小于書名字號或用不同字體。副書名前一般加線條或括號,以區別于書名。

3.主書名頁著作責任者名稱采用全稱,翻譯書應包括原著作責任者的譯名及翻譯者姓名。所載著譯者姓名不超過3名,其排列次序由著譯者根據工作實際情況在交稿時寫清。超過3名的在第一著譯者后加“等”字。

4.主書名頁與封面上相同的各項,必須與封面所載完全一致。 5.主書名頁不排頁碼,不占暗碼。 (B)主書名頁背面(原稱版權頁) 主書名頁背面又稱版權頁或版本記錄頁,供讀者了解書籍出版歷史、出版時間和地點,它是每種圖書出版的歷史性記錄,排在書名頁的背面下部。中部排有圖書在版編目數據,供有關部門貯存檢索。上部排有內容簡介,供讀者了解全書的概貌。右上角印載圖書新登記號。

1.圖書在版編目數據的選取及編排格式執行GB12451的有關規定,排印在主書名頁背面的中部位置,前面冠以“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字樣。

2.圖書在版編目數據內容區分為著錄數據和檢索數據兩個部分。著錄數據包括書名與著作責任者項、版本項、出版項、叢書項、附注項、標準書號項六項。檢索數據提供檢索途徑,包括圖書識別特征的檢索點和內容主題的檢索點。

3.排在下部位置的版權標識依次包括以下項目:出版社名和地址、郵政編碼、責任編緝姓名、排印者、發行者與經售機構、出版年月和版次、印次、開本、印張、字數、印數、定價。

4.由外文書籍、報刊選譯短篇文章輯成書者,不必在版權標識中印載外文版本記錄,但每篇譯文必須印載原作者姓名。在每篇譯文后括注譯者、校者姓名和譯文出處。

5.出版年月須載明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年月和本次印刷的年月。 印次須從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計算起,修訂再版時應將以前各版的印次累計進去,例如某書第一版印了三次,第二版第一次印刷時應載為第二版第四次印刷,以下類推。印數須從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起累計計算。

一種書有不同的開本或不同的裝訂,如精裝、平裝等,印次和印數須分別累計。 6.版權標識中與扉頁相同各項,必須與扉頁完全一致。 (C)附書名頁

1.附書名頁刊載:多卷書的總書名、主編或主要著作責任者;從書名、叢書主編;翻譯書的原著書名、著作責任者、出版者的原文、出版年及原版次;多語種書的第二種語言之書名、著作責任者、出版者;多著作責任者書的全部著作者名稱。

2.附書名頁的信息一般列載于雙數頁碼面:與主書名頁正面相對應。

G.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是出版者向推銷者和讀者推薦介紹圖書的文字材料,一般排在主書名頁背面上方。 1.內容簡介應介紹圖書的主要內容、特點和主要讀者對象。

2.內容簡介的文字要求簡潔通順,準確可靠,突出重點,切忌籠統空洞,照搬目錄,一般不超過300字。 3.系列叢書或多卷冊的各單本書,其內容簡介要注意照顧前后冊的互相聯系。再版書需注意對其內容變化的評介。

4.對易被忽略的部分,如書末集中裝訂的圖表、附表,以及隨書發行的其他附件等,應根據需要予以提示。

H.目 錄

1.目錄又稱“目次”,是記載正文前輔文的標題(一般包括出版說明、譯者前言、序言或前言等)和起始頁碼(正文前如輔文種類和頁數不多時,也可不印其起始頁碼)、正文標題(包括參考文獻)和起始頁碼,以及正文后輔文的標題(包括索引,人名,地名,或術語中外文對照表,附錄,圖版題,后記等)和起始頁碼。

2.一般圖書目錄中只列出正文章或篇以下二級標題,最多不超過三級;論文集則僅列出每篇文章題名,但在文章頁碼之前列出作者姓名。

3.目錄所載的標題和頁碼,必須與正文一致。

4.正文前輔文和目錄均按先后次序采用小寫羅馬數字連續編頁碼。正文(包括緒論)和正文后輔文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碼。

5.圖書目錄一般應通欄居中排在前言的后面,首頁必須是單頁碼。

6.期刊每期應編有目次頁,學術類、技術類。綜合類期刊應有中、英文目次頁。目次頁不編人期刊正文的連續頁碼。目次頁一般由期刊必要的著錄項目組成的版頭和目次表兩部分組成;中、英文目次頁應盡可能各占一面,各期格式應相同,必需變更時應從某一卷的第一期開始。

封皮及文前輔文

書籍的封皮包括五個部分:即封面(封一)、前封里(封二)、底封里(封三)、封底(封四)和書脊。 文前輔文包括主書名頁、附書名頁、內容簡介、目錄、序言、后記等。

A.封 面

封面記載書名(包括叢書名、系列書總名)、卷(冊)著(編)者、版次、出版社。

1.書名必須準確,力求簡短,一般不加標點。副書名用不同字體或字號與書名區別(特殊情況下副書名也可不印于封面,僅印于扉頁上)。

2.凡屬叢書的一種或系列書的一個分冊,必須在封面上印載叢書或系列書總名及分冊的序號。同一套叢書或系列書的每一冊,其開本、裝幀、封面格式應統一。

3.封面上印載作者姓名,其后標明“著”、“編著”或“編譯”等字樣(集刊一般標編輯)。作者姓名一般不超過3名,其署名排列次序,由主要作者根據編寫工作的實際情況,在交稿時寫明。超過3名的一般在第一作者后加"等"字。

有主編、副主編的,封面上一般只印載主編姓名。

4.屬于拉丁語系和斯拉夫語系國家的作者,其姓氏用漢字譯名。名字(不論一個或一個以上)只列出首字母(大寫并加縮寫點),國籍(簡稱)用六角括號排于作者之前。

5.封面上一般不印載譯者及審、校者姓名。

6.多卷(冊)書必須在封面上標明第x冊、第x卷等字樣。

7.凡修訂內容超過全書三分之一的為修訂再版書,必須在封面標明第幾版,不用修訂版字樣。初版書一律不標。

翻譯書的版次按中譯本排版次(如第一次中譯本即使根據原版第二版譯出,也是中譯本的初版,封面不必標版次;第二次中譯本即使根據原版第五版譯出,中譯本也稱為第二版)。中譯本不是初版,且與所譯原版版次不同時。其原書版次以“原書第x版”的字樣印載于封面左上角。

8.期刊封面上應標明刊名;出版年、卷號、期號;責任者、出版者;國際標準刊號,可以標示刊標,出版者標志等。

9.期刊刊名應置于封面,目次頁和版權標示頁的便于辨識的突出部位。卷的序號由1起始。用阿拉伯數字依次編卷號。責任者以特定字體字號標示在封面下版位位置,出版者之上或之左。

10.封面上我社的名稱一律采用標準體。

B.封 底

l.封底必須印中國標準書號及書的定價(也有印封面設計者及責任編輯姓名的)。

2.期刊封底頁下部版位排放版權標識,上部位一般排放編委會名單,或征稿簡則,或廣告、啟事等,也可空白。

C.書 脊

1.厚度大于或等于5mm的書脊要印載書名、出版社名。如分冊或分卷,則冊次、卷次也應印上,全套書統一。一般不印載副書名。

2.期刊厚度大于5mm,篇幅在80面以上(含80面)應平訂,有刊脊??棺陨现料乱来闻庞】?,卷號,期號,出版年、月,出版者。

D.前封里、底封里

1.前封里和底封里也可印載叢書、多卷書或系列書各分冊的簡短介紹。

2.期刊中文目次頁一般排在前封里(封二)或其后一頁。英文目次頁一般排在底封里(封三)。如果封二后的第一頁為中文目次頁,英文目次頁可置于封二后第二頁上,必要時也可置于封底版僅標識位置之上。

E.護 封

護封又稱包封、護書紙,它包在書籍封面之外,具有保護和裝飾封面作用,多用于精裝書,較為考究的平裝書也可加護封。

有的書在前封里后裝訂單張空白頁,稱單襯頁,或裝訂在前封里之后,后封里之前的雙張空白頁,稱雙襯頁或環襯。加襯頁可使封面保持平整不易皺折,且有裝飾作用。

F.書名頁

書名頁系指在圖書正文之前載有完整書名信息的書頁,或稱“內封”、“里封面”、“副封面”。書名頁包括主書名頁和附書名頁。

(A)主書名頁正面(原稱扉頁) 1.主書名頁正面應印載書名、副書名、版次、叢書名或系列書總名、卷冊、著或編者姓名、翻譯書的譯者、校訂者姓名、出版社名(我社采用標準體)和出版年份(用阿拉伯數字)。

2.一般書名字號略小于封面書名的字號,并列書名、副書名字號小于書名字號或用不同字體。副書名前一般加線條或括號,以區別于書名。

3.主書名頁著作責任者名稱采用全稱,翻譯書應包括原著作責任者的譯名及翻譯者姓名。所載著譯者姓名不超過3名,其排列次序由著譯者根據工作實際情況在交稿時寫清。超過3名的在第一著譯者后加“等”字。

4.主書名頁與封面上相同的各項,必須與封面所載完全一致。 5.主書名頁不排頁碼,不占暗碼。

(B)主書名頁背面(原稱版權頁) 主書名頁背面又稱版權頁或版本記錄頁,供讀者了解書籍出版歷史、出版時間和地點,它是每種圖書出版的歷史性記錄,排在書名頁的背面下部。中部排有圖書在版編目數據,供有關部門貯存檢索。上部排有內容簡介,供讀者了解全書的概貌。右上角印載圖書新登記號。

1.圖書在版編目數據的選取及編排格式執行GB12451的有關規定,排印在主書名頁背面的中部位置,前面冠以“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字樣。

2.圖書在版編目數據內容區分為著錄數據和檢索數據兩個部分。著錄數據包括書名與著作責任者項、版本項、出版項、叢書項、附注項、標準書號項六項。檢索數據提供檢索途徑,包括圖書識別特征的檢索點和內容主題的檢索點。

3.排在下部位置的版權標識依次包括以下項目:出版社名和地址、郵政編碼、責任編緝姓名、排印者、發行者與經售機構、出版年月和版次、印次、開本、印張、字數、印數、定價。

4.由外文書籍、報刊選譯短篇文章輯成書者,不必在版權標識中印載外文版本記錄,但每篇譯文必須印載原作者姓名。在每篇譯文后括注譯者、校者姓名和譯文出處。

5.出版年月須載明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年月和本次印刷的年月。

印次須從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計算起,修訂再版時應將以前各版的印次累計進去,例如某書第一版印了三次,第二版第一次印刷時應載為第二版第四次印刷,以下類推。印數須從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起累計計算。

一種書有不同的開本或不同的裝訂,如精裝、平裝等,印次和印數須分別累計。 6.版權標識中與扉頁相同各項,必須與扉頁完全一致。 (C)附書名頁

1.附書名頁刊載:多卷書的總書名、主編或主要著作責任者;從書名、叢書主編;翻譯書的原著書名、著作責任者、出版者的原文、出版年及原版次;多語種書的第二種語言之書名、著作責任者、出版者;多著作責任者書的全部著作者名稱。

2.附書名頁的信息一般列載于雙數頁碼面:與主書名頁正面相對應。

G.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是出版者向推銷者和讀者推薦介紹圖書的文字材料,一般排在主書名頁背面上方。 1.內容簡介應介紹圖書的主要內容、特點和主要讀者對象。

2.內容簡介的文字要求簡潔通順,準確可靠,突出重點,切忌籠統空洞,照搬目錄,一般不超過300字。

3.系列叢書或多卷冊的各單本書,其內容簡介要注意照顧前后冊的互相聯系。再版書需注意對其內容變化的評介。

4.對易被忽略的部分,如書末集中裝訂的圖表、附表,以及隨書發行的其他附件等,應根據需要予以提示。

H.目 錄

1.目錄又稱“目次”,是記載正文前輔文的標題(一般包括出版說明、譯者前言、序言或前言等)和起始頁碼(正文前如輔文種類和頁數不多時,也可不印其起始頁碼)、正文標題(包括參考文獻)和起始頁碼,以及正文后輔文的標題(包括索引,人名,地名,或術語中外文對照表,附錄,圖版題,后記等)和起始頁碼。

2.一般圖書目錄中只列出正文章或篇以下二級標題,最多不超過三級;論文集則僅列出每篇文章題名,但在文章頁碼之前列出作者姓名。

3.目錄所載的標題和頁碼,必須與正文一致。

4.正文前輔文和目錄均按先后次序采用小寫羅馬數字連續編頁碼。正文(包括緒論)和正文后輔文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碼。

5.圖書目錄一般應通欄居中排在前言的后面,首頁必須是單頁碼。

6.期刊每期應編有目次頁,學術類、技術類。綜合類期刊應有中、英文目次頁。目次頁不編人期刊正文的連續頁碼。目次頁一般由期刊必要的著錄項目組成的版頭和目次表兩部分組成;中、英文目次頁應盡可能各占一面,各期格式應相同,必需變更時應從某一卷的第一期開始。

計量單位

1、 出版物中的計量單位應按國務院1984年2月27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見附錄七)及GB3100一3102一86《量和單位》執行。

2、 一些有權威的國際學術組織根據其學科的特殊需要,推薦使用某些非國際單位制單位。這些單位雖非法定計量單位,但在該學科允許使用。我們把這些單位稱之為“許用單位”。例如,天文學中常用的長度單位“光年”、“秒差距”和“天文單位[距離]”,以及原子物理學中常用的長度單位“埃”等。應當注意的是,一旦有關國際學術組織宣布廢除其中某些計量單位,或我國已廣泛使用相應的法定計量單位,便應停用舊單位。例如,氣象學中常用的氣壓單位“毫巴”,原屬許用單位,但近年來我國已逐漸廣泛使用相應的法定計量單位。“百帕”,這就應該改過來。再如長度單位“埃”,如不影響閱讀,最好換算為“納米”。

3、農田土地面積計量單位(如“畝”)現仍允許使用。市制計量單位(如市尺、市寸、市斤)規定只延續使用到1990年,故現在一般應停止使用。

4、許用單位以外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理應停止使用。不過,由于歷史原因,人們常習慣于使用某些非法定計量單位。例如談血壓時,人們習慣于用“毫米汞柱”,而不熟悉用“帕”來計量;談人體攝熱量時,人們習慣于用“卡”,而不用“焦”。再如一些英制計量單位,如果只簡單地換算為法定計量單位,有時會帶來不便,甚至引起誤解。遇到此類情況,可參照文章內容,先寫法定計量單位,然后加括號附注非法定計量單位;或者反過來,先寫非法定計量單位,再加括號附注法定計量單位。也可以采用加腳注或列對照表的方式,表明非法定計量單位與法定計量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5、有時我們會遇到一些非法定計量單位,不僅不便于換算為法定計量單位,而且連加注來說明它與法定計量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也有困難。例如,表示磁能積的單位“兆高奧”,就不便于換算成易為讀者理解接受的法定計量單位。遇到這類情況,可保持原樣不改動。當量濃度“N”如不便換算為法定計量單位,也可允許使用。

6、許多非法定計量單位很容易改為法定計量單位,且不會給讀者帶來不便。這類非法定計量單位必須停止使用。下表舉出一些較常見的例子。 非法定的 法定的 非法定的 法定的 公尺 公分 公厘 公噸 公兩 公錢

公升,立升 費密 姆歐 度 米 厘米 毫米 噸 100克 10克 升 飛米 西,S 千瓦·時 amp c.c. coul gr,gm hr k(電阻) m/m rpm sec μamp A cm3 C g h kΩ mm r/m s μm或μF

非法定的 法定的 非法定的 法定的 公尺 公分 公厘 公噸 公兩 公錢

公升,立升 費密 姆歐 度 米 厘米 毫米 噸 100克 10克 升 飛米 西,S 千瓦·時

amp c.c. coul gr.gm hr k(電阻) m/m rpm sec μ

A cm3 C g h kΩ mm r/m s μm或μF

7、“升”的符號“l”易與阿拉伯數碼“1”混淆,故單獨使用時,宜采用大寫字母“L”。與詞頭連用時,既可用小寫(如ml),也可用大寫(如mL),但全書應統一。

8、“3°—5°”不得寫作“3—5°”。“10—15℃”不得寫作“10°—15℃”。“2cm×3cm×4cm”不得寫作“2×3×4cm”或,“2×3×4cm3”。“10—l5cm”、“100—2Ookg”等則不必寫作“1Ocm—l5cm”、“1OOkg—2Ookg”。

9、按國標規定,在圖的坐標軸和表頭表示某物理量及其量值的符號時,應采用“物理量名稱(量的符號/單位符號)”而不采用“物理量名稱(單位符號)”的形式。例如,應采用“輸出電壓(V/mV)”,而不采用“輸出電壓(mV)”。不過前一種形式對多數人來說還很陌生,故后一種形式目前仍允許使用。

10、有關使用法定計量單位的其他注意事項見《著譯編輯手冊》附錄七。

數 字

1.數字用法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七個單位1987年公布的《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以下簡稱《試行規定》)執行(見《著譯編輯手冊》附錄八)。 2.如遇特殊情形,不便按《試行規定》,必須靈活變通時,應做到兩點:a)得體,符合一般習慣;b)保持相對統一,自成體系。 3.“數十”、“數百”不應寫作“數10”、“數100”。 4.用“„„多”、“„„余”表示的約數以及不精確的整數一般用漢字。精確的整數有時也可用漢字。 [例1] 舉行全國性評獎十余次,獲獎作品有干余件之多。協會擁有三千多名會員,其中三分之二是有成就的中青年。另外,在三十個省、市、自治區還設有分會。 [例2] 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5.文中出現一組具有統計和比較意義的數字,如其中有精確數字,也有用“„„多”、“„„余”表示的約數時,為保持體例上的一致,其約數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

[例1] 從機動財力中拿出1900萬元,調撥鋼材3000多噸、水泥2萬多噸、柴油1400噸,用于農田水利建設。

[例2] 全市有少數民族干部3.2萬人,其中省部級、局級、處級、科級干部6000多人,有高級職稱的1700多人。近年來,全市共涌現出少數民族市級勞動模范108名。 6.“10 000—30 000”可寫作“1萬—3萬”,不應寫作“1—3萬”,以免誤解為“1—30 000”。 7.“50 000”、“6 000 000”可寫作“5萬”、“600萬”,但“100”、“2 000”、“6 000 000”一般不宜寫作“1百”、“2千”、“6百萬”。 8.“800 000 000”可寫作“8億”。按《試行規定》還可寫作“80 000萬”,但后一種寫法最好避免使用。

9.概數“七八十人”,其連用的兩數字“七”和“八”之間不用頓號隔開,即不應寫作“

七、八十人”,也不能用阿拉伯數字寫作“

7、80人”或“70、80人”。 10.不是表示概數,而是表示并列關系的,例如“

一、二等獎”,“

三、四年級”[意指“三年級和(或)四年級”,不是指“三四個年級”],相鄰兩數字間應加頓號。

11.4位和4位以上的數字,包括小數點后4位和4位以上的數字,采用三位分節法。節與節之間空四開(即半個阿拉伯數字)的位置,如“1 000”、“20 000”、“3 000 000”、“27.567 89”。 12.有些書對4位的數字(包括小數點后4位的數字)不加空位,如“3000”、“27.5678”,對5位及5位以上的數字才用三位分節法。這只要求全書統一即可。

13.英、日文書中4位以上數字的分節號用四開逗號,俄、德、法文書則空四開間距。 14.用“α×lOn”的形式表示的數,常用于下列幾種場合: a)用于表示有效位數。舉例來說,340 000,如果有效位數是3位,可寫成3.40×105,不能寫成3.4×105,34×104或3 400×102。換句話說,有效位數是3位時,“α”必須是3個數碼的。

b)用于科學記數法表示數量級。此時。應滿足下列條件:1≤α<10。舉例來說,250 000應寫成2.5×105;2 578 000應寫成2.578×106。 c)用于n為某固定值的一組數。舉例來說,以原子尺度lO-8cm為基數而寫作:2×lO-8cm, l5×lO-8 cm,0.354×lO-8cm。此時α值位數不受限制。

標點符號

科技書刊常用的標點符號與一般書刊基本相同,一般均須按 1990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的 《標點符號用法》(見附錄十一)正確使用。下面僅著重介紹科技書刊使用標點符號時容易出現的錯誤以及某些標點符號的特殊用法。

科技書刊常用的標點符號有句號、問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 1.句號(。)、問號(?)

句號、問號均表示句末停頓。句號用于陳述句末尾,問號用于疑問句末尾。有些句中雖有疑問詞,但全句并不是疑問句,句末只能用句號,不能用問號。

書刊中濫用問號的情況較多,往往在有疑問詞但非疑問句的句末加問號。例如: ①„„最后應求出銅塊的體積是多少? ②關于什么是智力?國內外爭論多年也沒有定論。

③面對千姿百態、紛繁蕪雜的期刊世界,有哪位期刊編輯不想通過期刊版面設計為刊物分朱布白、添花增色呢?

以上三句都是非疑問句,句中間號均應改為句號。 2.逗號(,)、頓號(、)、分號(;)、冒號(:)

(1)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均表示句內停頓,但停頓性質不同。逗號屬句內一般性停頓,而頓號、分號和冒號都有專門的用途。頓號用來隔開并列的詞或短語,表示的停頓比逗號小;分號主要用來隔開并列的分句,表示的停頓比逗號大,只用在復句中,不用在單句內,使用分號主要為了分清結構層次;冒號用來提起下文。凡不適宜使用頓號、分號、冒號的地方就可以使用逗號。 句內停頓號的誤用在書稿中較常出現,例如: ④稀土地球化學„„探討許多地球化學問題,例如地球、月球和地殼等的形成與演變、各種巖石的成因,成巖成礦條件及其物質來源等。

⑤稀土經濟學主要內容是研究稀土資源開發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地位與比重;稀土資源開發各階段中資金投人的最佳選擇比;稀土原材料制備工藝有關經濟利益的比較研究;稀土市場預測、稀土開發環境負效應經濟損失的定量計算;以及有利于稀土資源深度開發的相關產業政策研究等。 ⑥分布在北方的中、新生代構造盆地如:松遼平原、黃淮海平原、柴達木盆地„„

例④中后一個頓號應改為逗號;例⑤不是并列復合句,全部分號和頓號應改為逗號;例⑥中“如”字之后不應加冒號,應刪去,可在“如”字之前加逗號。

(2)并列的阿拉伯數字、符號、外文字詞一般用逗號隔開,但是當并列的數字和符號屬于中文句子的一個組成部分時,宜用頓號隔開。

(3)中文序碼之后習慣用頓號(如“干、”“

五、”),阿拉伯序碼之后習慣用黑圓點(腳點,如1.5.)。 3.引號(“ ”)

在使用引號時,較常出現的是引號末了標點位置的錯誤。按《標點符號用法》規定:凡是把引語作為完整獨立的話來用,標點放在引號之內;凡是把引語作為作者的話的一個組成部分,標點放在引號之外。

科技書稿中常把完整獨立引語末尾的句號放在引號之外,例如: ⑦施瓦茨巴赫寫道:“關于冰期的成因已經有53種之多,但其中大多數是空論”。例⑦句末的句號應放在引號內。 4.省略號

省略號在中文書中用六個點(„„,占二格),在外文句子、數學式中用三個點(„,占一格)。 省略號前后使用標點的規定是:省略號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句末標點應保留,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只是句內停頓,則句末不保留標點;省略號后面一般不用標點,只有需要表示不跟下文連接才可以使用句尾標點。

書刊中省略號前后使用標點也易出錯,例如: ⑧至今還保存在島上的水井、碑石、各種建筑物„„,這一切鐵的事實都雄辯地證明,南海諸島自古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⑨“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是無世而不常有之。”

例⑧句中省略號后逗號應去掉;例⑨省略號前之逗號也應去掉。 5.連接號

科技書常用的連接號包括對開劃(-)、全身劃(—)、浪線(~)三種。

(1)對開劃(半字線,連接號) 用于復合詞組和各種型號、牌號、圖表序號等,如

鐵-鎳合金 MgO-Al2O3-Si03 IBM3477-S圖7-2 (2)全身劃(一字線,范圍號) 用于表示時間、地點、數目的起止,如

20—30℃ 40—50% 廣州—北京 化學鍵也用全身劃。

(3)浪線 科技書中為了避免范圍號與負號混淆,往往用浪線作范圍號。但一本書中范圍號用一字線還是用浪統,應統一。 6.書名號(《 》)

書名號主要標明書名、篇名(文章名)、報刊名,也可用于標明電影名、話劇名、歌曲名、文件名。當書名號套書名號時,外面用雙書名號,里面用單書名號,如《<中國出版>改刊弁言》。

叢書名稱也標書名號,“叢書”兩字是否在書名號內,宜視該叢書封面上有無冠“叢書”兩字而定,有“叢書”字樣的,“叢書”兩字放在書名號內,無“叢書”字樣的放在書名號外,如《力學叢書》、《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專著》叢書。

英文書名不用《 》號,只用引號或用斜體或全大寫。如果在中文敘述中提及英文書名,則宜標書名號。

7.外文書刊所使用的標點符號有些與中文的不同(見附錄十二),例如

(1)外文中的破折號與M等寬,范圍號與n等寬(俄文有時用÷號作為范圍號),連字符和轉行符號用三開線(哈芬); (2)外文不用頓號,并列字母、詞和數字均用逗號;省略號只用三個點(占一格); (3) 英文、法文不用《 》作為書名號,俄文則用; (4) 俄文、德文、法文小數點用逗號; 等等。

因此,在翻譯外文書時應把與我國用法不同的標點符號改成我國習慣使用的標點符號。

專業名詞、機構名稱、人名地名

1·科技術語、名詞及名稱采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委員會公布的名詞。該委員會末公布的名詞采用各有關專業規定的標準名詞。尚未訂定的名詞,可以自擬或采用比較合理的暫行名詞,但必須全稿統一。在稿中第一次出現該名詞時,可后加括號注出相應的外文名詞。

2·機構名稱采用標準的全稱,不能有錯字、多字或少字。公認的通用簡稱也可采用,但最好全稿統一。生僻和易混淆的簡稱必須避免使用。

3·中國人名用英文書寫時,應按漢語拼音拼寫。姓和名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名字要連寫。例如,“郭沫若”應寫作“Guo Moruo”(不應寫作“Guo Mo-ruo”或“Guo MoRuo”)。

4·已有固定英文姓名的中國科學家、華裔外籍科學家以及知名人士,應使用其固定的英文姓名。例如,李政道(T.D.Lee)、楊振寧(C.N.Yan)、丁肇中(S.C.C.Tin)、陳省身(S.S.Chern)、林家翹(C.C.Lin)、吳瑞(R.J.Wu)、丘成桐(S.T.Yau)、李四光(J.S.Lee)。

5·科技圖書中遇到外國人的姓名時,一般按辛華編各相應語種的姓名譯名手冊將姓譯成中文,并在第一次出現時在該姓中譯名后加圓括號附注外文的名和姓。名一般只寫出首字母加腳點,如“達爾文(C.R.Darwin)”。 6·如果同一書中或文章中出現同姓的人,則在姓的中譯名前面加上各自名字的首字母加腳點,如“J.W.德雷拍(J.W.Draper)和H.德雷拍(H.Draper)”。 7·根據書稿具體情況,如有必要,也可以在所有的姓的中譯名前面都加上他們名字的首字母加腳點,但要保持全書統一。

8·根據書稿具體情況,外國人姓氏的中譯名后面,有時也可以一律不附外文姓名。 9·譯名手冊查不到的外文姓氏,可結合譯名手冊和譯音表(見附錄十八),按音節音譯。

10·不少知名科學家和其他知名人士有習用的中譯名,有些人則有自己的漢名。對這些人,必須遵從其習慣名稱,不要簡單地按譯音手冊或音譯。例如,貝爾納(Claude Bernard)、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德日進(Teilhard de Chardin)、李約瑟(Joseph Needham)、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馬伯樂(Henri Maspero)、葛利普(Amadeus Wailliam Grabau)。

11·英文書中出現的俄國人姓名,譯成中文后,可加圓括號用英文附注其姓名。同樣,俄文書中的歐美人姓名,譯成中文后,也可用俄文附注其姓名。

12·日本人姓名的漢字要改為我國的簡化字。遇到日本自造的漢字而我國又沒有相對應的漢字時,則用該日語漢字。

13·英文(或俄文)書中出現的日本人姓名,如果不能查知其確切的漢字寫法,可參照日語發音寫出可能性較大的相應漢字,在括號中注出“譯音”二字,并附注英文(或俄文)。例如“武田(譯音,Takeda)”。 14·學術性專著中的外國人名可保留原文,而不譯成中文。在某些情況下,俄國人的姓名也可用拉丁字母拼寫。日本人的姓名一般仍要寫作我國的簡化字。遇到文獻是用英文發表時,日本人的姓名也可按日語發音用羅馬字拼寫。

15·以姓氏命名的定律、定理、原理,其姓氏要譯成中文。

16·我國縣以上地名以最新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為準,其他地名根據地圖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分省)地圖集》或《中國地名錄》的地名為準。

17·有些跨國河流在不同國家境內有不同名稱,要注意不能弄錯。例如,元江在越南境內的那一段叫紅河,怒江在緬甸的那一段叫薩爾溫江等。

18·外國地名按中國地名委員會編《外國地名譯名手冊》(商務印書館)翻譯。 19·《外國地名譯名手冊》未收入的地名可按《世界地名錄》(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譯出。 20·上述兩手冊未收入但有習慣譯名的,采用習慣譯名。 21·《世界地名錄》亦末收入的地名,可參照譯音表音譯,也可參照其他地名手冊翻譯,但一般應在其后加圓括號附注原文。在學術性專著中,此類小地名也可不譯而仍用原文。

管理科學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地提升,帶動我國各個行業開始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尤其促使互聯網行業開始大規模的普及,為各個行業的發展提供助力。本文以互聯網下的農業管理體系建設為例,分析農業管理體系建設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建設措施,以此保障農業管理體系的建設水平,推動農業行業發展,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貢獻力量。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為同行工作者提供借鑒意見。

關鍵詞:農業;互聯網;管理體系;建設措施

在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影響下,促使我國傳統行業開始進行轉型,以此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農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的發展程度影響國家經濟的發展速度。因此,就要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對農業管理體系進行優化和創新,采取相應的建設措施,推動傳統農業管理體系向著先進并且科學的方向發展,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和速度,進而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助力作用。

一、農業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欠缺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管理意識缺失的現象,使得農業的管理水平有限。對此問題進行分析,發現之所以出現問題的原因如下:首先,農業的主要工作人員是農民,而我國農民在發展的過程中,就會選擇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進行農業生產,并且在受到傳統農業管理思維的影響,使其思維處于陳舊和僵硬的狀態,導致互聯網帶來的積極影響難以發揮;其次,因為我國地域遼闊,使得部分農村地區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呈現交通和通信閉塞的現象,致使互聯網發展產生的影響難以傳入偏遠的農村地區。由于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農業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欠缺的問題,對農業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所以就要結合互聯網技術,對農業管理體系進行建設[1]。

(二)農業管理體系的建設缺少支持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使得我國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過度重視城市的發展,忽視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在這個背景的影響下,使得我國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缺少支持的現象,尤其是在農業管理體系建立的過程中,這個問題帶來的消極影響更加明顯,甚至導致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在這種發展局面的長久影響下,就會影響國家經濟的發展速度。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結合互聯網發展的趨勢,改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思維,加強現代化的農業管理體現的建設力度,推動農業發展。

(三)農業管理體制存在問題

數據表明,我國曾經農業管理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沿用傳統的農業管理體制,雖然在曾經的發展過程中,這個管理體制的存在,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地助力。但是,現如今這個體制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逐漸呈現不適合的現象,影響農業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所以在這個因素的影響下,就要對農業管理體系進行優化和創新,促使農業可以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使其依然可以為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助力[2]。

二、基于互聯網下進行農業管理體系建設的措施

(一)建立并且完善農業管理制度,促使農業管理體系向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為了保障農業管理體系的建設效果,就要從農業管理體系之中的管理制度入手。因為我國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使用的是傳統管理制度,導致農業的發展受到影響。因此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就要建立并且完善管理制度,把先進的管理思維和思想融入其中,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以此為基礎,優化和完善我國的農業管理制度。通過這樣的方式,保障農業管理制度處于科學合理的狀態,并對農業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助力,以此推動我國農業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二)加強農業管理體系中的隊伍建設,提升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

由于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工作人員管理意識缺失的現象,導致農業的發展速度較慢。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就借助互聯網的職能,幫助農業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先進思想意識的學習。因為互聯網的發展,促使國民獲取信息的途徑逐漸增多,而且促使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可以得到保障。在這個背景的影響下,農業管理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得以培養,促使農業管理隊伍的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進而使其可以更好地為農業的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通過這樣的方式,為農業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的開展做鋪墊,加快農業向著現代化轉型的速度。

(三)加大對農業管理體系的政策扶持力度,保障農業管理的效果

要想保障農業管理體系的建設效果得到保障,那么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就要加大對農業管理體系的政策扶持力度,比如在工作人員聘用的方面,國家就可以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增強農業管理崗位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在對農業管理體系進行發展的過程中,國家也要進行資金的支持,為農業管理體系的運行提供先進的技術設備。通過這樣的方式,保障農業管理體系的建設效果得到保障,進而促使農業發展速度加快,為國家實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四)結合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創新農業管理體系的運行模式

為了建設農業管理體系,那么就要順應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對傳統農業管理模式進行創新,改善傳統管理模式帶來的消極影響。把科學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之中,比如,在大棚種植業中,就可以應用先進的管理體系,根據棚內的溫度和濕度等進行植物的觀察,為種植人員提供適合的種植養護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提升農業的產量,還可以促使農業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以此為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助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的分析,使得我們明白,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進行農業管理體系的建設,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有助于提升農業發展的速度,促使農業向著現代化發展。因此,就要把互聯網和計算機等先進的技術融入進去。通過這樣方式,保障農業管理體系的建設效果,促使農業管理水平提高,進而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使其為國家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薄利軍,楊楓,費錚,等.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管理體系研究[J].河南農業,2019,493(5):57-58+60.

[2]劉素賢.\"互聯網+\"模式下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方式的新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8):242-243.

管理科學范文第5篇

【關鍵詞】現代企業

人本管理

策略

一、引言

我國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經濟體制在不斷地改革,企業的管理制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企業的競爭并不僅僅是物質經濟層面的競爭,而是還包含精神、心理及文化因素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后一種競爭更激烈,隱蔽性更大,所釋放的能量更大,也更能持久地對企業產生影響。因此,人本管理成為我國現代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和必然要求。

但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人們曾經熱衷于片面追求產值和利潤,卻忽視了創造產值、創造財富的人和使用產品的人。在經營實踐中,人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是一切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是一個經濟社會、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企業的發展在于人和人們擁有的知識、智慧、才能和技能,并不在于先進的機器和設備。歸根到底,一切經濟行為都是由人來進行的,人沒有活力,企業就不會有活力和競爭力。因此,在新的社會發展下,如何對在現代企業中更好地實行人本管理這個問題非常的重要。

二、我國現代企業人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在觀念上“重理論不重實踐”。企業管理者對“人本管理”的理論、歷史有些認識,但如何結合我國和本企業的實際,在借鑒西方人本管理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還不夠。加上東方和西方在認識、思維上的不同,也導致了實踐上的落后,如我國和西方在企業管理者心中的“好員工”上,我國企業管理者認為員工不應該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應當附和小組意見;而西方企業管理者則認為員工應該有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議,積極共同思考。我國企業管理者認為員工應該隨時追隨領導人,不應該與同事爭利,否則會破壞團結;而西方企業管理者認為員工應該內在地自我激勵,有自己的特色,每個員工都應該努力成為團隊中最優秀的一員。

(二)在認識上存在“重事不重人”。有的企業淡化人本管理,過分強調人的經濟屬性,忽視人的社會屬性,比如企業文化理念淡化,管理思想退化,思想工作弱化,管理方法老化。在具體實踐中,表現在重事不重人,重經濟獎勵輕精神激勵,重硬件建設輕軟件建設,剛性管理多,柔性管理少,人本管理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三)在體系上存在“零散不系統”。比如人本管理究竟是什么,有沒有理論體系,它重點要解決的是什么,企業應該如何運行,在操作上如何與自己的企業實際相結合等等問題都還不系統。有的企業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過不了多久,效果就沒有了,這些問題就出在不系統上,不是系統化的操作上。因為沒有整個管理理念的轉變,沒有相互聯系、相互支持的各管理子系統的互應互適互動,任何個別措施都只能是暫時的。

三、我國現代企業如何實施人本管理

(一)營造企業內部家的氛圍

企業管理者要運用激勵理論,設計恰當的激勵因素,重視員工的情感需求,還要倡導“企業就是家”的理念,并積極營造家的氛圍,培養員工間的親密感情,形成親密無間的關系。在企業這個大家庭中。企業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諧相處和無私奉獻。只有這樣,企業才有親和力與凝聚力,才有發展的動力與潛力。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培育與員工之間的健康關系,在企業內部培養一種大家庭式的整體觀念,使員工具有一種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因此,企業的管理者要用高尚的人格和無私的精神去感染員工,從而博得員工的愛戴,與員工建立和諧的關系;注重員工的內心世界,根據情感的可塑性、傾向性和穩定性進行情感管理,讓員工參與決策,鼓勵員工自我管理。

(二)培育優良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經營中逐漸形成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為廣大員工所認同的價值觀、作風、思維模式與行為準則。它包括價值觀、行為規范、道德倫理、習俗禮儀、精神風貌等,因此價值觀處于核心地位,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靈魂。因為一個企業如果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就意味著員工思想上的統一,行動上的一致,企業就會朝著一定的方向集中發揮總體力量。如把某種價值觀在員工的心中不斷加以強化,并在后繼員工中代代傳下去,就可形成一種穩定的、牢固的企業文化。要培育優良的企業文化,企業的管理者就要立足于企業的具體特點,選擇好價值標準,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通過語言、信仰、儀式和活動等來建設文化.。

(三)建立高效的溝通機制

與信任機制有密切關系的就是溝通機制的建立。在現實中,有好多不信任產生于溝通機制不健全、渠道不暢通、溝通不及時、溝通方式不恰當,由此產生小道消息四起,這時企業管理者再來溝通要花很多代價,有時可能還起反作用,“溝”越來越大,越溝通越難通。事實上,現在企業員工對情感的需求、民主法制意識、知情權的訴求等正日趨強烈,企業對員工這些需求的滿足將是企業建立與員工和諧關系的基礎,良好的溝通機制是滿足這些需求的根本。首先,企業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溝通渠道的暢通是有效的前提;其次,要采取靈活的溝通方式,根據不同的信息發送和接受狀況,運用各種溝通方式,進行有效的溝通;再次,溝通要及時;最后,企業管理者對溝通的理解和重視是至關重要的,溝通的實質是信息的傳遞和理解,溝通是共享,是交流各方的需要,各方在溝通中共同成長,而不是談判,更不是壓服。因此,企業管理者要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樂于、善于傾聽。只有這樣,企業管理者才能了解員工的真正需求,從而滿足需求,真正體現以人為本。

參考文獻:

[1]葉科軍.企業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4,(10).

[2]馮俊森.人本管理:現代企業管理的人學思想[J].經營管理者,2014(5).

上一篇:細節管理下一篇:物業管理專業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