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醫藥發展論文范文

2024-02-10

中醫藥發展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中醫姓中”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其基本涵義是中醫事業的建設應該遵循中醫學發展的內在規律。當前中國的中醫醫院大量借用西醫的診斷和治療,出現了嚴重的西醫化現象,越來越失去中醫醫院的本色,以致人民群眾看病找不到地道的中醫,已引起政府高層和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中醫教育和中醫研究方面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從現代中醫事業發展的歷史和中醫事業西醫化的演變過程分析中醫異化的遠因和近因、政策因素和學術因素、環境因素和內部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和建設意見,以期使中醫復歸于“中”,使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真正具有中國特色,走“中西醫并重”的道路。

關鍵詞:中醫本色;中醫異化;中醫改革;中西醫并重

中醫姓“中”,首先是針對當代中醫醫院失去中醫本色(或稱缺乏中醫特色)、存在全面西醫化傾向而引發的一種學術呼吁和社會反應。這一問題看起來是單純的醫學問題,其實由來已久,根子很深,牽涉面很廣。它深刻地反映了一百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走向,提示了當今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認識,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建設現代化國家中不可低估的基礎性作用。

1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近一百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變有其深刻而復雜的原因。

西方文藝復興以后,工業化和現代科學(包括現代醫學)的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門戶洞開,西學東漸之風日益強勁。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中國知識界痛定思痛,進一步學習西方,以圖變法自強。戊戌變法,洋務運動,都推進了向西方學習的進程。但核心問題是政府當局的主導思想對傳統醫學的態度。

辛亥革命建立起來的民國政府,是一個效法西方模式的政府,一切以西方馬首是瞻。

1919年“五四”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提倡科學與民主,在摧毀封建體制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十年動亂,“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把他們打翻在地,再踩上一只腳,使他們永世不得翻身”,傳統文化又一次受到沉重打擊。

一個多世紀以來,對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成為中國社會民主與專制、進步與落后、革命與反動、科學與愚昧的政治分野。西方現代科學的定理、規范、制度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這顯然使中醫學在劫難逃。1912年,民國政府全國臨時教育會議決定,大專學校只設西醫課程,拒絕設置中醫課程。當時有一所培養中醫的南京中醫學校,當即被南京民政司強行取締。為此,全國19省醫藥團體赴京請愿,遭到教育總長汪大燮兩次拒絕。汪大燮說,“余決意今后廢去中醫,不用中藥,所求(中醫學校)立案一事,難以照準?!北M管全國上下輿論嘩然,抗議不絕,但民國政府教育部廢除中醫的主張從未改變。1929年,民國政府成立了衛生部,隨即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議。這次會議,沒有讓一個中醫參加。會上拋出四項廢止、限制中醫藥的提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打著“醫學革命”旗號的余云岫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提案宣稱:“廢止中醫,乃國之大計”,“舊醫一日不除,民眾思想一日不變,新醫事業一日不能向上,衛生行政一日不能進展?!碧岚竿ㄟ^的消息一經公布,立即引起全國中醫藥界的強烈抗議。這就是中國醫學史上有名的“三•一七”斗爭。一直到1949年,中醫藥界集會、抗議、請愿、游行、罷市、絕食,為中醫藥之生存延續的斗爭,不絕于史。這些斗爭的內容,包括爭取中醫藥的行醫權、教育權、合法經營權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條是爭取中醫和西醫平等相待;另一條是爭取中醫獨立自主的行政管理權,反對中醫從屬于西醫,反對神甫管理和尚。[1]

在崇尚西學,貶低中學;獨尊西醫,罷黜中醫的大潮中,余云岫的觀點最為明確。他把取締中醫提高到“醫學革命”的高度。他寫的《靈素商兌》一書反映了他對中醫有過一定的研究。與余云岫相比,今天提出“告別中醫中藥”的張功耀先生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從立法上“廢止中醫”,世界上是有過先例的。日本政府在明治維新以后,在醫藥領域采取“扶洋抑漢”政策,獨尊西醫,壓制排斥漢醫。到1895年2月,日本議會以105票對78票以27票之差否決了漢醫界提出的《醫師執照規則修改法律案》,從立法上否定了漢醫的合法存在,使當時的一代漢醫泣血祖塋,應時而亡。

民國政府取締中醫的政策因十年國內戰爭、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而無暇顧及,但西方科學主導中國文化的潮流依然奔涌向前,改造中醫,異化中醫,歪曲“中西醫結合乃發展中醫”之本意,宣揚“中西醫結合是中國醫學發展的唯一道路”,這一切都成為“醫學革命”之后驅。我曾經在1989年寫的《堅持走自己的路》一文中說過:“今天的中醫,已非昔日的原型,而是在自然科學全盤西化的潮流中,已經被擠壓、被剝蝕、被扭曲、被閹割、被涂抹、被零售、被剽竊,甚至在相當程度上被異化了的中醫了?!保?]

了解了中醫學經歷的曲折歷史過程,今天出現的中醫醫院全面西醫化的狀況也就不難理解了。

2 力挽狂瀾,迷茫于過度市場化之際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當時的衛生部少數領導干部依然歧視中醫,認為“中醫是封建社會封建醫”,“中醫只能起精神慰籍的作用”,“在西醫沒有普及以前,暫住保留它們,以后逐步替代?!辈⒉扇×艘徽子梦麽t知識考試中醫、用西醫標準限制中醫,用西醫課程培訓中醫以及不許中醫開業、不許中醫辦學、不許中醫帶徒等行政措施。這些做法,受到毛澤東主席的嚴厲批評,中央政府撤銷了賀誠、王斌兩位衛生部副部長的職務(正部長是民主人士、馮玉祥將軍夫人李德全)。人民日報發表了“貫徹對待中醫的正確政策”的社論(1954年11月10日),國家決定建立中國中醫研究院,建立北京、廣州、上海、成都四所中醫學院,各地陸續建立了一批中醫醫院??上Ш镁安婚L,上世紀60年代初生活困難時期,許多單位精簡下放,一部分中醫醫院也被取消。不少人甚至提出要砍掉十多所中醫學院,由于1962年5月衛生部中醫司司長呂炳奎給周恩來總理寫信呼吁“懇請保留各省市中醫學院”,中醫學院才得以保住。[3]

1965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從整體上重創了傳統文化,打擊了革命干部和文化人士,中醫成為早期打倒的“牛鬼蛇神”。但隨后“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發展“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提倡一根針、一把草和大搞中草藥群眾運動,在客觀上對恢復中醫的農村基礎起了一定的作用。十年“文革”甫一結束,中央于1978年9月轉發了《關于認真貫徹黨的中醫政策,解決中醫隊伍后繼乏人問題的報告》即(78)56號文件。鄧小平在報告上作了批示:“要為中醫創造良好的發展與提高的物質條件?!?/p>

1978年以后的20年,是中國中醫藥界解放思想,撥亂反正,重整旗鼓、努力振興的20年。各地中醫事業逐步恢復與發展。但當時,不少中醫醫院缺乏中醫特色,人才結構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當時的衛生部部長崔月犁倡導和主持下,1982年4月于湖南省衡陽市召開了“全國中醫醫院和高等中醫教育工作會議”,即著名的“衡陽會議”。

衡陽會議的主題就是“突出中醫特色”,明確提出“中醫醫院必須堅持突出中醫特色的辦院方向”,“要把中醫醫院辦成名副其實的中醫醫院,把中醫學院辦成名副其實的中醫學院?!贝拊吕缭诖髸险f,“中醫醫院要有中醫特色,不能掛著梅蘭芳的牌子,唱著朱逢博的調子”(引者按:梅蘭芳是京劇藝術大師,代表傳統文化;朱逢博是上海音樂學院著名美聲歌唱家,代表現代唱法)。這是近代中醫史上端正中醫醫院辦院方向、突出中醫特色、防止中醫走西醫化道路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戰略決策會議。崔月犁懷著“我們要在中醫事業上有所作為”的宏大抱負,力挽狂瀾,藉以扭轉中醫醫院西醫化的傾向。這次會議反映了崔月犁和中醫界人士一道堅持中醫姓“中”的原旨,甘冒一切詆毀和風險,逆著趨時的薰風,撥轉中醫事業航向的堅強決心,從而大大鼓舞了全國中醫隊伍的士氣,為中醫事業的健康發展指明了道路。湖北籍的全國著名老中醫李今庸先生寫詩道:“慧眼獨具識杏林,岐黃殿堂一偉人。志在深山探寶藏,未暇顧及路不平。大智大勇倡特色,衡陽會議見精神?!?/p>

在衡陽會議精神的指引下,全國各地中醫醫院和中醫學院根據會議決定端正辦院方向,調整學術隊伍,突出中醫特色,加快建設步伐。1986年,國務院設立了國家中醫管理局,加強了對中醫事業的建設和自主管理。各地都積極落實“縣縣建中醫院”的目標,中醫工作無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有明顯提高。

中醫醫院突出中醫特色,除了端正方向,建立制度以外,還必須加強內涵建設,提高學術水平。當時中醫醫院最大的困難是中醫急診不如西醫,中醫給人慢郎中的形象。人們普遍認為,“西醫看急性病,中醫看慢性病?!庇腥酥S刺說:“中醫好,好在哪里?在病人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西醫忙得不亦樂乎,中醫只能站在一邊閑著?!碑敃r的中醫院,使用中醫中藥的機率日漸降低。中醫醫院“白天是中醫院,晚上是西醫院(白天對門診病人一般開中藥方,晚上只有住院病人,病房多用西藥);門診(部)是中醫院,住院(部)是西醫院。因此,提高中醫的急癥能力,加強中醫急診科的建設和人才培養,研制和改善中醫急癥用藥,就成為關鍵問題。于是,對各級中醫醫院尤其是示范中醫院提出了“中醫藥治療率”指標,規定門診和病房對病人使用中醫中藥的最低比例,當時要求“門診的中醫藥治療率不低于80%,病房不低于60%”。同時在醫院分級管理的基礎上,加強中醫醫院的??平ㄔO和臨床科研,有100個示范中醫醫院在突出中醫特色方面作出了顯著成績。

當時我們認為,“中醫特色的問題是中醫醫院的根本問題。中醫院是運用中醫學理論指導臨床實踐的綜合醫院。它首先是運用中醫的理法方藥和其它非藥物療法治療疾病,當然還應該具有預防、保健、康復等等功能。就治療而言,其診斷和治療的手段是綜合性的,治療和預防的病種也是多種多樣的?,F在的問題是不少中醫院功能單一,治療的病種不多,大都偏重于慢性病和功能性疾病。治療的方法簡單,醫生的本領不高,相反地在不少中醫院大量采用西醫西藥,中醫藥治療率很低。尤其是在病房,有的中醫院中醫藥治療率只有20%。一個中醫院,如果治病主要靠西醫西藥,那算什么中醫醫院?中醫藥治療率很低,意味著中醫醫院里的醫生中醫醫術很不高明,至少是應用中醫藥的意識不強,信心不足。這不是小問題,而是關系到中醫院的生死存亡、中醫院有沒有必要存在的大問題。我們分析了一下中醫藥治療率低的原因,有醫護人員的業務素質問題,有治療藥品不足,特別是劑型改革跟不上的問題,有治療手段落后或單一的問題,有經濟杠桿和物質利益驅動的問題,有認識問題和政策因素,等等,其關鍵是人員素質問題。我們從廣東省中醫院、長春中醫學院附院、遼寧中醫學院附院、天津中醫學院一附院、上海曙光醫院等中醫院的工作來看,病房的中醫藥治療率都達到了標準的要求??偨Y他們的經驗,主要是在人才培養方面,一是抓學科帶頭人的培養提高,主任醫師負責醫療質量控制;二是完善三級查房制度;三是認真執行各級醫師業務考核標準;四是建立24小時住院醫師負責制;五是開展科研工作,訂立科研指標;六是采取政策措施,留住退休的老中醫,讓他們在院內發揮余熱。這些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學習,推而廣之?!保?]

這里有一個中醫醫院該不該增添西醫設備的問題,我們認為關鍵是兩條:一條是增加設備的目的是協助中醫還是替代中醫?,F代診斷設備實際上是眼、耳等感覺器官的延長,西醫能用,中醫也可以用,主要看怎么用法,如果中醫用來協助診斷、驗證診斷,“心知其意不為其所囿”,一切設備都“為我所用”,而且從借來“為我所用”過度到創制“我之所用”,那并不影響中醫特色。第二條是添置的是診斷設備還是治療設備。診斷設備是可以借用的,但治療必須中醫化和中藥化,而不能隨意應用西醫的一套去替代中醫。當然更重要的一條,就是中醫應該研制自己的診療設備,來提高“四診”水平和醫療能力。因為我們有一個信念,“中醫藥的發展,應該是‘繼承而不泥古,發展而不離宗’。中醫藥學發展的最終結果是中醫藥學本身的提高,變成提高了的、前進了的、水平更高的、理論體系更完善的中醫藥學,而不是變異了的、溶化了的、被別的什么學科替代了的、只有形式沒有靈魂的、名存實亡的中醫藥學。中醫藥學發展的遙遠將來我們很難逆料,在可以預見的年代里,我想應該就是如此?!保?]

可惜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醫療衛生改革過度的市場化使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受到削弱,衛生機構需要依靠創收來負擔70%的運營成本,政府補貼所占比例逐步減少,只提供不到國家醫院總費用的10%。醫院為了創收,只能賴助于“以藥養醫”,開大處方、做不必要的檢查成為創收的重要方法,增添設備、改善設備成為增加檢查費用的新途徑。而醫生的勞務價格,如中醫的按脈、針刺、推拿,痔瘺和瘡瘍的簡易手術,收入極低,“衛生服務職業的客觀公正已被物質激勵所替代,金錢侵蝕了衛生服務的充分性、安全性和社會價值?!保?]中醫醫院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與西醫院一道拼設備,因為一個CT一次性檢查的收益頂得下針灸100個患者的收入。于是中醫醫院在添置醫療器械的正當理由之外,又增加了潛在的理由,反過來進一步推動中醫醫院的西醫化。

如果僅僅是客觀因素的推動,情況還不至于糟到這步田地。問題是有些負責任的干部本身對中醫學學習不夠,信心不足,見風轉向,領導管理層面從主導思想上動搖起來。

第一種說法是全面否定衡陽會議,說衡陽會議對中醫形勢的“這些估計和判斷是不符合科學和客觀實際的?!保?]

第二種說法是“把中醫醫院突出中醫特色的辦院方向”改為“以中醫為主的辦院方向”,給“西醫為輔”留出巨大空間。他們批判堅持中醫特色是“頑固保守”,“不顧現實”。他們抽去或歪曲“純中醫”的原意,諷刺“純中醫”缺乏時代感,說什么“世界上不存在純而又純的東西”、“純中醫”是不合時宜的復古言論。

第三種說法是“中醫不姓‘中’,中醫姓‘醫’”。用醫學的共性否定中醫學術的個性,用西醫學的一般規律否定中醫學的特殊規律,從根本上取消中醫醫院存在的必要性。

第四種說法是“中醫醫院要對病人負責,不能吊死在中醫一棵樹上。為了救治病人,用什么醫都可以?!卑褜Σ∪素撠熍c發展中醫對立起來。為中醫醫院發展西醫制造借口。他們不了解發展中醫的目的就是為中國人民的健康多一種選擇,其本身就是為人民健康著想。

第五種說法是“曲線救國論”。暫時引進西醫,等中醫醫院有了力量再端正方向。這樣想的人大都是衷于中醫但面對現狀無能為力的人,是無力回天的緩兵之計,在中醫隊伍里為數不少。

第六種說法是說“中醫醫院西醫化有什么不好?!彼麄儾涣私馀d辦中醫醫院的初衷和中醫院存在的必要性,實質上是不了解中醫學本身。這是堅持取消中醫、用西醫改造中醫的一種說法。

這些主導思想和輿論上的變化,與突出中醫特色反其道而行之,使中醫醫院的陣地一潰千里。有一個時期,堅持中醫特色受到譏笑,堅持中醫特色的老中醫受到諷刺和冷落,“衡陽會議”和崔月犁無人提及,堅持衡陽會議受到指責,難免提及也半遮半掩。中醫藥現代化成為“中醫西醫化、中藥西藥化”的代名詞,也成為中醫發展的唯一道路。遠在1995年4月19日,我在襄樊召開的全國示范中醫醫院經驗交流會上就提醒過大家:“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潮中,在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中,在現代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中,在人民群眾對醫療保健方式的自由選擇中,中醫院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面臨嚴峻的挑戰與考驗。尤其在那些基礎很差,缺乏特色,管理不善的中醫院很可能經不住大風大浪的考驗而辦不下去。即使是條件較好的中醫院、如果領導班子不堅持中醫的辦院方向,中醫藥治療率非常低,那么,‘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M管還掛著中醫院的牌子,實質上辦成了西醫院?!保?]很可惜,這種情況已不幸而言中了。2003年春,我給江蘇著名老中醫朱良春先生寫了一首打油詩,這首詩原來是唐•劉長卿的五言絕句《聽彈琴》,我在每句前面加了兩個字,改成了七言絕句。詩曰:“久聞冷冷七弦上,良醫靜聽松風寒。岐黃古調雖自愛,可憐今人多不彈?!边@是一個學生對老師發出的共鳴。

3 中醫的本色和異化

中醫學和西醫學,其目的和任務應該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保障人類健康。但學術體系有很大區別。首先是認識論不同,其次是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常常使醫學偏離其目的,而偏離的方向、方法和程度也有不同。

中醫產生于中國古代社會,它有更多的哲學思維和人文色彩,非常重視自然因素對人體的影響而主張天人相應,認為“萬物并育而不相害”,“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它注重宏觀地、整體地從運動變化中觀察和矯治人體的生命變化。非常重視人體自身的內應力、應變力、免疫力、修復力與自愈力。中醫的本色可以概括成三句話:

(1)“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漢書•藝文志》),醫學是襄助生命健康的學問。

(2)“針藥治其外,神氣應乎中?!敝嗅t善于發現、依靠、保護、調治、利用、提高人體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

(3)“心知其意而不為其所囿”。中醫也學習、接受現代科學知識,但一切都“以我為主,為我所用?!?/p>

中醫也解表、辟瘟、排毒、除惡,但都基于人體自身具有這種機制和這種能力,而醫者正是發掘和利用這種能力。即使在解毒、排膿、結扎、割治的時候,也視其可解者而解之,可排者而排之,可割者而割之,同時給以全身和局部的醫治。中醫認為,人體得病以后出現的種種癥狀,如發燒、疼痛、血壓升高等都是機體自身的抗病反應,不應該就事論事。所以中醫在沒有弄清病因的情況下,主張“見血莫治血,見痰休治痰”。所謂“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即其病在肺,其根在脾,知其標本,權以輕重。所以當代中醫的異化,根本之點是重外因,輕內因;重理化,輕神氣;重藥物,輕內養;重拮抗,輕疏導;重醫療,輕護理。當代著名中醫陸廣莘先生說:“西醫是‘努力找病,除惡務盡’;中醫是‘努力發掘,加以提高?!卑l掘人的健康力量,提高人的抗病能力。這代表了中醫學的學術思想。

中醫的異化是中國社會文化異化、思想異化的一部分,其具體表現:

教學方面:按西醫的教學模式辦學。文化課、基礎課、臨床課、西醫課比例失調,全面傾向西醫。課堂教學和師承教學基本脫節。傳統醫學教育中行之有效的內容與形式未能繼承。

臨床方面:儀器代替“四診”,辨病代替“八綱”,成藥代替飲片,西藥代替中藥,吊針代替護理。中醫診療的特色大都丟失。

科研方面:中醫研究基本上是用西醫驗證中醫和取舍中醫;中藥研究以化學成份為主,基本上放棄性味功能歸經的研究。

管理方面:現行衛生法規基本適用于西醫,而不適用于中醫和民族醫?,F行的中醫藥管理體制是醫藥分家、授權有限的“高位截癱”的乏力型管理體制。

4 找回自信,按中醫學的內在規律辦事

最近哲學界和中醫界有一種說法,共三句話:

“在工業文明的條件下,中醫的削弱是必然的?!?/p>

“在科學轉型的條件下,傳統文化的復興令中醫大難不死,也是必然的?!?/p>

“中醫的復興很難,關鍵還在于中醫自己?!?/p>

中醫的問題,我一貫的主張是內修學術,外爭權益。

中醫確實存在政策問題。好的政策可以令中醫興,壞的政策可以令中醫亡。有人譏笑中醫靠政策吃飯,有人不同意中醫需要保護。確實是這樣,政策是有針對性的。因為民國時期有消滅中醫的政策,所以解放以后才有扶持中醫的政策。因為中醫受到很大的破壞,所以中醫才有保護的問題。在中國的特殊環境下,有了政策還存在是否貫徹落實的問題。如果不貫徹政策,還存在有無懲處的問題。近半個世紀來,中央和國務院的中醫政策不謂不好,但貫徹執行中七折八扣,中醫的命運仍然多舛。以“中西醫并重”的政策來說,無論從工作力度,投資額度,發展速度而言,西醫勝中醫遠甚。中醫的政策呼吁實際上是弱者的聲音。政策是保護弱者的。強者只有力量,不必呼吁。

因此,積幾十年之經驗,深知中醫之發展,非一般政策所能解決,必須有立法保證。按中國國情,非一般之行政法規所能解決,必須既有人大立法,而且有組織保證。因此:

(1)中醫必須立法。立法的基本內容是在《憲法》“發展現代醫藥和中國傳統醫藥”的前提下,堅決貫徹“中西醫并重”和“大力扶持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的方針,從體制、機制、財力、物力各方面保證中醫藥的自主發展。

(2)必須建立完善的中醫藥管理體制,徹底解決20多年來中醫藥管理機構只有上層,沒有基層,缺腿少手,長期“高位截癱”的局面,管理機構的職能和人員指數必須到位。

(3)中醫事業的發展必須政府主導,公益性質,增加投入。國務院應該有一個高級機構協調中西醫藥工作。

(4)根據中醫中藥結合的特點,實行中醫藥統一管理。

(5)中醫的醫療、教學、科研由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歸口管理,并保證得到衛生部、教育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

(6)中醫藥的醫療教學科研都應該堅持突出中醫特色的方向。在大教育、大科技、大衛生中融入共性,突出個性,徹底改變從屬地位,防止政策上“一個模式”“一刀切”。

(7)允許中醫醫療改革直接對醫保負責,不必與大衛生同步。

在中醫隊伍自身,要充滿信心,自強不息,徹底改變“自我從屬”的精神狀態,提倡刻苦學習,全面繼承,發展創新,有所作為的奮斗精神。堅持“中西醫并重”,積極主動地承擔“并重”的各項責任。

一是建立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相統一的、充分突出中醫特色的醫療模式,改革醫療、護理、康復、病室管理、家庭病床等一系列體制問題,恢復中醫診治的傳統優勢,吸收現代管理的長處,建立具有中醫特色的醫療制度和醫院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以人為本,醫德至上,醫術精進的中醫教育體系,把師承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經典教育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文化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以中醫為本學習現代醫學知識,為人民健康和發展中醫服務。

三是中醫科研從“研究中醫”轉變為“中醫研究”。制訂繼承發展中醫學的科研標準體系和科研工作規劃,充分發揮中醫傳統科研的優勢,從整體上研究中醫的“愈病之理”和“防病之基”。

四是在醫、教、研各有側重的前提下,鼓勵和支持醫教研一體化實踐,允許各種學術流派百花紛呈,百家爭鳴。

五是實事求是地對待中醫標準化進程,中醫臨床和科研有可標準化部分,也有不能標準化或不宜標準化部分,還有不必標準化和不急于標準化部分,一切按中醫的內部規律辦事,防止抄襲西醫的標準。

六是中醫中藥發展首先滿足中國人民的內需。中醫走向世界是中醫學的弘揚,不盲目提倡中醫藥與世界接軌。中藥現代化必須保持中藥的性味功能和組方原則,首先實現中藥制藥技術的現代化和劑型的現代化,恢復和改進道地藥材和傳統藥市,恢復中藥學院建設,發揚中藥企業的中藥特色。

全世界的政治家、經濟學家、醫學衛生界都在求索醫療改革之路。中國正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中國的中醫藥事業必須遵循中國傳統醫藥的內在規律。中國的中醫問題只有靠中國人自己解決,任何借鑒外國的經驗必須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就是在這樣的世界潮流和中國國情中尋找和實現中醫姓“中”的根本出路。

參考文獻:

[1] 諸國本.醫門清議[M].香港:亞洲醫藥出版社,1998:64.

[2] 諸國本.醫道與文采[M].香港:亞洲醫藥出版社,1998:67.

[3] 呂炳奎.呂炳奎從醫六十年文集[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197-139.

[4]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中國:醫療衛生、貧困和經濟發展[R].2006:23.

[5] 錢信忠.中國衛生事業發展與決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2:578.

(責任編輯:王尚勇)

中醫藥發展論文范文第2篇

發展中醫全科醫學意義深遠

發展中醫全科醫學是健康中國建設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分級診療、落實基層首診制度,實行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診療模式。在該模式中,全科醫生作為首診醫生,在醫療服務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提供以人為中心的預防保健服務、降低醫療費用、合理利用衛生資源、開展慢性病管理、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等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

中醫大醫精誠的價值觀、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辨證論治個性化診療觀、生長壯老的生命觀和“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的治未病觀等,都非常契合健康中國建設的理念。

發展中醫全科醫學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抓手。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醫藥自早期即全程參與,讓中國抗疫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中醫藥深度介入、全程參與救治患者,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必須要有中醫藥參與。而中醫全科醫生作為人民健康的“守門人”,對第一時間了解并參與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更好地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優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發展中醫全科醫學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必須要筑牢基層中醫藥服務陣地,基層衛生服務以接診多發病、常見病以及慢性病為主,中醫藥在這些慢性病的個性化治療、調理上優勢獨特。中醫全科醫師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為理論基礎,采用“望、聞、問、切”個性化的診療方法,具有多種中醫藥適宜技術。同時,中醫全科醫師能夠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的優勢,在基層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健身氣功等養生保健方法,推廣體現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中醫全科醫生作為基層中醫藥服務的“主力軍”,在筑牢基層中醫藥服務陣地中具有重要價值,能夠讓中醫藥在基層醫療中為維護群眾健康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發展中醫全科醫學對于構建醫患關系的和諧具有積極意義。中醫全科醫學出于對服務個體整體性考慮,重視人勝于重視疾病,尤其注重感情交流和情感投入,患者對醫生比較信任,保持了良好的醫患關系。

應加快構建中醫全科醫學學科體系

中醫全科醫學學科曾面臨質疑,有一些全科醫學專家認為,全科醫學包括中醫學,不承認中醫全科醫學學科;有一些中醫學專家認為,中醫學就是全科醫學,不用設立中醫全科醫學學科。中醫全科醫學的內核是中醫學和全科醫學的密切融合,而不是簡單的結合。中醫全科醫學學科的產生,對全科醫學而言,是中國特色,是理念創新;對中醫學而言,是繼承發展,是豐富完善,是中醫學多元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隨著中醫全科醫學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不斷凸顯,其學科體系與其所處地位不相匹配,包括理論研究相對初級、教材過于老化、發展思路還有一些僵化等。

應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和模式

持續推進“3+2”中醫助理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強化以中醫全科醫生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臨床能力和實踐能力訓練。逐步規范為“5+3”模式,構建以中醫藥傳統文化與經典課程為根基,以提升中醫藥基層健康服務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著力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包括教室用地、教學設施、信息化教學設備、臨床技能模擬中心、圖書種類與數量、培訓學員宿舍等方面的建設與投入。在管理制度、師資培訓相關制度及計劃、日常管理制度、獎懲制度及相關經費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需要完善與落實。豐富培養路徑,除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外,應充分發揮師承教育獨特作用和優勢,將師承教育貫穿于基層中醫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全過程,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增加社區實踐時間。社區實踐是中醫全科規范化培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利于中醫全科醫師將全科理論聯系社區臨床實際,培養全科診療思維。

應加快教師隊伍建設,并改進教學方法。目前,中醫全科醫學的師資力量參差不齊,教學大多由西醫臨床專業的教師承擔,中醫全科師資隊伍不健全。因此,要加快中醫全科醫學學科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中醫全科醫師培訓,形成教學梯隊。中醫全科醫師培養要始終堅持理論結合臨床,實行臨床教學導師制,采用中醫師承的教學方法,開展社區醫學實踐,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技能。

應以中醫學專業為基礎

要破除“西醫全科醫學+中醫藥”的中醫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應以中醫學專業為基礎,建立具有中醫特色的中醫全科醫學理論和中醫全科醫學教育模式。針對基層醫療工作的特點,中醫全科醫學教育內容應側重以下方面:一是注重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讓治未病在基層落地生根。二是突出基層中醫保健教育,特別是滿足老人、嬰幼兒、孕婦等特殊人群的中醫保健需求,通過養生、食療、導引、自我按摩、小兒推拿等預防保健知識的普及,有效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增強人體正氣,預防疾病發生,降低醫療費用。三是突出辨證論治診療特色。四是掌握中醫的優勢病種和特色治療方法,中醫學和西醫學各有優勢,中醫全科醫師應為不同患者提供中西醫保健服務。

五是能夠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中醫康復服務,將中醫全科的康復特點和優勢落實到位,使中西醫康復醫學可以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應全面提高中醫全科醫師職業吸引力,拓展其職業發展空間

當前,全科醫師肩負著基本醫療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但由于全科醫師的薪酬待遇與工作付出存在不相匹配的因素,加上職稱晉升的約束,使得全科醫師的職業發展受到限制。故應充分考慮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實際,改革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運行機制,提高全科醫師的薪酬待遇,改革中醫全科醫學的學術評價標準,探索建立吸引、穩定中醫全科醫師在基層服務的長效保障和激勵措施,拓寬中醫全科醫師服務范圍和他們的職業發展空間,不斷提高中醫全科醫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投身中醫全科醫學事業,守住社區疾病防與治“網底”。

應在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探索設置中醫全科醫學科

國家有關文件明確指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均應獨立設置全科醫學科。那么,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也應增加中醫全科醫療診療科目,獨立設置中醫全科醫學科,以人才培養為目的,開展中醫全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合培養中醫全科醫師。這既是支撐中醫全科醫師制度的全面建立、適應健康中國需求的重要基礎,又是未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強大力量。

中醫全科醫師就是中醫藥特色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不可或缺的力量。中醫全科人要堅定信心,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全科醫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中醫藥發展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通過分析我國醫藥行業物流配送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我國醫藥行業特點,通過運用現代化醫藥物流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求醫藥企業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以及現代化組織和管理方式,將運輸、倉儲、裝卸、分裝、配送、信息等環節進行有機整合,提出我國醫藥行業企業物流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物流;醫藥;發展狀況;對策

一.發展現狀

1.物流觀念模糊

至今,國內醫藥物流在管理方法上很多還僅僅是“倉儲”, 把現代物流簡單理解為運輸貨物,把配送中心理解為倉庫,而沒有把它們提到物流管理的高度。人們對醫藥物流存在以下典型兩種誤區:一種觀念認為醫藥物流就是醫藥經營企業,他們認為醫藥商業企業處于供應鏈的下游,是物流的執行者。還有一種觀念認為建幾個倉庫配備幾十輛貨運車就叫物流,醫藥物流工作就是藥品的配送工作。其實,配送和運輸只是醫藥物流的一個具體環節而已。真正的現代醫藥物流的核心應該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設備、信息技術和進銷存管理系統有效整合營銷渠道上下游資源,通過優化藥品供銷配運環節中的驗收、存儲、分揀、配送等作業過程,提高訂單處理能力,降低貨物分揀差錯,縮短庫存及配送時間,減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實現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2.藥品物流網點布局不合理

已構成的物流中心和零售藥店大多分布于城市,在農村地區則極為稀少。這種只注重城市的趨勢,不符合現代物流網點均衡協調發展的要求。一方面放棄了整體潛力巨大的農村市場,因中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是3:7,而城市藥品的消費與農村藥品的消費比例卻是9:1,從銷售的比例來看,農村銷售僅約占全國醫藥銷售總額的8%,農村的用藥潛力遠沒有開發出來。

3.醫藥物流業的發展尚處在供應鏈單一環節優化的階段,認為物流是藥品流通企業的職能,與生產企業無關。

我國醫藥物流建設現狀一般物流公司在貨物流通過程中,不掌握貨物的所有權。所謂的醫藥物流企業也僅僅等同于原來的藥品流通企業或者醫藥商業企業。目前大多數已經上馬或即將上馬的醫藥物流項目還停留在企業內部進、銷、存業務整合和流程優化的階段,無法根本解決重復運輸、庫存積壓等現象,導致藥品流通企業毛利潤率僅有7% 左右,純利潤率剛剛達到1%,而其中平均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10%以上。

4尚未實現信息化現代的物流管理需要借助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目前醫藥行業的電腦化管理仍不夠普及,很多企業即使有一定數量電腦,通過網絡交流物流信息的仍然很少。很多醫藥企業的管理軟件多停留在物料需求計劃和制造資源計劃階段,缺乏推行企業資源計劃的意識,使企業的信息管理鏈只能圍繞企業內部進行,而對當前企業內外資源一體化聯位的趨勢則難以適應。由于信息技術落后,不能發揮對物流的指導作用,導致現代物流的高效性也無法發揮。相互間不能形成網絡互聯,醫藥供應鏈的上中下游企業間信息無法共享,物流活動也無法有效銜接,難以實現現代化的物流管理。

5我國的醫藥流通存在企業多、規模小、管理機制僵化、效率低、費用高、效益差、秩序亂等多種問題。醫藥行業物流并沒有實現行業物流實體,沒有形成行業集體或局部區域化的集約式的物流配送中心。

5.1配送零散,物品不集中,造成行業物流費用過高

5.2由于政策限制,無法建立真正的配送中心。造成產品價格上漲。

5.3醫藥行業采購不科學,造成人力、物力資源浪費。臨時調貨、補貨的現象較多,造成運輸重復、服務不到位。缺貨、短貨現象時有發生,不能及時滿足客戶需求,影響了整個物流活動。

5.4職能不明確。在醫藥行業,采購部門不屬于物流整個系統的一部分,這樣也就造成采購的盲目性,有些商品庫存過大,有些商品補貨不及時,庫存不合理,不能很好的配合物流為銷售服務。

5.5功能不健全,科技含量低,導致高成本,低效率。目前,大多數配送中心軟硬件設施落后,無法實現管理科學化、作業機械化,更不用談自動化。 6藥品物流服務意識不強

我國醫藥物流停留在以天為單位的水平,而且節假日往往無配送服務。僅這一點與國外存在的巨大差距,就難以同國外企業競爭。同時,這種狀況也不利于政府對醫藥資源的調控,一旦發生大規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由于不能迅速配送醫藥資源,將會對社會穩定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發展對策

1加強對現代物流觀念的宣傳力度和人才培養

加強對現代物流的宣傳力度,除了在各種媒體上宣傳外,相關部門還應當與藥學會配合協作,組織現代物流的基本知識講座、專題研討會等,通過多種方式,提高社會公眾對現代物流的認識。一方面,建議高等醫藥院校,可增設藥品物流管理課程,培養既懂藥學知識,又精通物流技術的人才,大力培養藥品物流專業人才并在實踐中鍛煉提高。另一方面,對現有的醫藥企業管理人員進行現代物流知識的培訓教育,配合政府和行業協會引導,使現代物流管理理念落到實處。

2在藥品流通領域推進體制改革推行股份合作制和公司制,組建物流企業集團,吸收一定比例的民營資本和外資人股,一方面可以解決困擾企業的資金問題,另一方面,融入了新的技術與管理方式,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1,以行政區域為主的分銷模式向跨區域的集團性分銷體系發展。

2.產品從多渠道分銷向實行總代理、總經銷制形式發展。

3醫藥物流業務從批發多級分銷向直銷零售市場發展。

4醫藥物流建設從一般傳統型向大型化、現代化方式發展。利用信息技術將電子商務與傳統醫藥分銷產業相結合,形成“鼠標+水泥”的先進醫藥分銷企業模式。 采取供應鏈管理模式,以物流中心為平臺,與制造商及其他供應商(上游企業)和藥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銷商(下游企業)建立一種面向市場的供應系統,提高藥品分銷效率,并形成相對穩定的產銷聯盟網絡。

3加強醫藥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建設

物流配送運作的設施在規模的大小、數量及地理上的聯系,直接影響到對客戶服務的能力與物流成本。典型的醫藥物流設施包括制藥企業、倉庫、轉運設施及零售藥店。 國家應組織專家制定藥品物流行業統一的規范標準,并且用政策引導物流企業向農村地區推進。醫藥企業建立網絡設計物流管理,采用自動化倉庫,先進的裝卸搬運設備,集裝單元化作業。

4大力發展現代化信息技術,為現代物流服務實現在途GSP管理

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建立供應鏈系統,無線實時倉儲管理系統和ERP系統。應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改變倉儲模式,實現倉庫管理的自動化. 大大降低差錯率、提高勞動效率。 融人現代信息技術,如條形碼識別技術,RFID,EOS和EDI等通過互聯網聯為一體,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進行科學決策、快速準確配送,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實施最優化物流方案 。并通過開展電子商務,使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同步運作、相互配合、共同發展。 不但企業要加大投人,而且政府也要努力建設公共信息平臺和智能化交通指揮系統,使之發揮廣泛的帶動作用,促進全社會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5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按照現代的物流管理原則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生產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1。醫藥企業之間的整合通過醫藥企業的重組聯合,可優化內部物流作業過程,提高醫藥流通企業的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

2.流通企業的資源整合

醫藥流通企業之間或與醫藥零售企業等共同組建大型醫藥物流中心,按照生產、批發、零售實施一體化管理,可提高物流資源管理效率。

3.區域性物流整合

按照一般的規律,每天的出貨量在500萬元以上就需要一個大型的醫藥物流中心。

4生產企業的資源整合

6在儲存管理中運用ABC分析法

根據儲存商品種類、數量多少、價值高低和進出庫頻率程度加以分類,進行分類管理。確定哪些不準缺貨,哪些可以補貨的品種。適時采購,同時在使用庫房堆垛位置、養護方法及出入庫進行合理安排和控制。

7.借助外部資源,提高企業物流服務水平

作為藥品流通供應鏈上的一個物流管理環節,完全可以將其藥品質量驗收、儲存、養護和配送等業務全部或部分委托給另一家已經通過GSP認證的,又有能力承擔第三方物流管理的藥品經營企業承擔,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在適當的時期,將相關政策進行適當的調整,逐步放開批發企業、零售企業和醫院必須設立庫房的限制條件,才能切實解決現有現代醫藥物流企業資源過剩的局面,實現醫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現代物流管理概論 》華中科技出版社

2. 魏際剛. 促進我國醫藥物流發展的政策建議[ J] . 中國流通經濟, 2007,

(3): 15-16.

3. 小柯論文網淺談醫藥行業物流配送的問題與對策

4. 吳志利, 程 瀟, 陳 瑞. 優化醫藥物流管理學科建設的若干構想[J]. 湖北中醫學院學報, 2007, 9(4): 66-67.

中醫藥發展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語境文化的不同制約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及對文化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對留學生的中醫藥文化傳播正是在不同語境文化之間進行的交往與互動的過程。針對高低語境的差異性,分析留學生中醫藥文化傳播存在的障礙和困難,挖掘文化共性,從文化內涵、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從中尋求兩種語境文化的彌合與交融,拉近兩種語境文化的距離,從而為中醫藥文化傳播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高低語境文化;中醫藥文化;跨文化傳播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其中明確指出:要“推動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盵1]目前,中醫藥已經傳播到了世界上183個國家和地區,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同。特別是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以其在防病治病方面體現的獨特療效,為世界疫情防控貢獻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方案。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往往基于政府主導,依托開辦中醫藥院校、中醫藥海外中心和國內基地合作等平臺進行,傳播過程關注“自我表達”,呈現出單向度的問題。中醫藥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還存在多重困難,需要探索新的路徑和傳播方式。從5W傳播模式來看,來華留學生是中醫藥文化傳播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徑之一,留學生本身就具有兩重性,他們既是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受眾,也是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者。但長期以來,留學生作為中醫藥跨文化傳播活動中“他者”的地位與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視。[2]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跨文化傳播中,中醫藥文化總是受語境文化的制約,語境的差異常常會導致文化交際過程中的誤解和障礙,因此,中醫藥院校在留學生教育中應該針對語境文化的差異,采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以提升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發揮留學生跨文化傳播中的雙重身份,更好地促進中醫藥文化在國際上的弘揚與傳播。

1.高低語境文化的界定及差異

1.1高低語境文化的含義

文化人類學愛德華·霍爾在《超越文化》這本書中提出了文化具有語境性的觀點。語境簡單來說就是語言使用的環境,它與社會文化背景密切相關,語境文化的不同制約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及對文化的認知度和接受度,由此,霍爾提出了“高—低語境”理論。根據霍爾的觀點,在高語境文化中,語義的表達對語境的依賴程度較高,絕大部分的信息主要存在于有形的語境中,或內化在個人身上[3]。在低語境文化中,語義的表達對語境的依賴程度較低,絕大部分的信息都可以通過直接的語言交流傳遞出來。

1.2高低語境文化的差異

高低語境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異性。第一,二者對情境的依賴性不同。一般在交流中,低語境文化較少依賴非言語動作和行為,而更多針對言語本身。高語境文化則更依賴共同的情境、所處的場合和內心的認知;第二,二者的思維方式不同。通常來說高語境文化講究曲線性思維,習慣迂回,而低語境文化講究直線性思維,開門見山,因此低語境文化更喜歡簡單的符號。第三,二者的自我歸屬感不同。高語境文化傾向于集體主義,低語境文化則傾向于個人主義,因此在低語境文化中,人與人的聯系較為松散,而在高語境文化中,人們的身份是以歸屬的集體特征為基礎,個人的行為受到社會規則、集體規范等環境因素的影響。

2.高低語境下留學生中醫藥文化傳播的障礙

從1957年北京中醫藥大學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以來,中醫藥院校來華留學生數量逐年穩步遞增,但從生源來看,中醫藥院校來華留學生仍以亞洲國家為主,呈現顯著的區域性特征。云南中醫藥大學是開展對外教育較早的中醫藥院校之一,也是云南省較早具有招收留學生資格的學校之一[4]?;谠颇咸厥獾牡鼐墔^位狀況,我校的留學生主體上來自東南亞、南亞國家,為進一步探討中醫藥文化在跨文化傳播中的適應性問題,對云南中醫藥大學108名留學生進行了中醫藥文化的認同度的訪談及問卷調查,被調查對象主要來自東南亞及南亞,涉及越南、老撾、馬來西亞及印度等國家,其中男性留學生43人、女性留學生65人,年齡主要集中在18~25歲,學習階段主要為本科。調研結果表明,在中醫藥文化的認同度上,涉及到中醫理念、價值觀如中醫的氣、陰陽、五行和卦象、辨證施治和大醫精誠等觀念時,留學生的認同度極低,而對于中藥、針灸、推拿等技術、方法的認同度較為理想。同時,和中國有著相似傳統醫藥背景的留學生,其中醫藥文化認同度要顯著高于沒有相似傳統醫藥背景的留學生。這也說明,在中醫藥對外教育中,很大程度上仍存在著高低語境的差異,盡管與歐美非留學生相比,亞洲留學生在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上與中國學生更為接近,但高語境文化中許多信息的意義并不是通過對語言的解碼傳遞出來的,許多意思本身就蘊含在于語境中,需要根據環境去揣摩推測,因而不需要逐一用言語說明[5],這也影響了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因而,中醫藥文化在實際跨文化傳播中仍然存在著很大的難度與障礙。

2.1文化內涵差異性

高語境文化的語言較為凝練,其內涵與特定環境、背景相關,往往隨語境發生變化。中醫藥學并不是純粹的醫學技術,其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核。因此,中醫藥文化往往具有經驗性、主觀性、內隱性和情境性。例如,中醫藥文化中最基本的理論是“陰陽五行學說”和“元氣論”,“陰陽五行學說”將“陰陽”作為事物最基本的兩種屬性,認為宇宙間萬事萬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并且遵循相生相克的規律不斷運動變化,“元氣說”認為“氣”是宇宙的本原,是天地萬物之本,《莊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氣之聚,聚則為生,散則為死……”[6],人體也由氣構成,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重要的物質、能量、信息的總和。這些核心思想的深刻內涵在傳播過程中很難進行描述和傳達,正如英國哲學家邁克爾·波蘭尼所說,在某種環境下,人們所知道的、所意識到的東西與他們所表達的東西之間存在著隱含的未編碼的知識[7],這些知識是無法用語言、文字和圖表來表示的,這些隱性知識往往需要受眾在語境中進行感悟和體驗,“陰陽”和“氣”的概念還會隨著語境的變化而變化,呈現出復雜的多義性,這也無形中增添了中醫藥跨文化傳播的難度。

2.2思維方式差異性

思維是思維主體基于已有知識、實踐和認識,根據自身的語言、觀念和情感對各種感知的信息進行加工并且概括和理解客體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形成的思維活動的模式就是思維方式。通常來說,低語境文化思維方式傾向于邏輯思維,重視理性分析與實證研究,高語境文化則重視整體和形象思維。特別是中醫在傳統文化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了一種開拓性的、創造性的思維方式,這就是所謂的“中醫原創思維”。中醫原創思維以“象”思維為主體,借助人體的外在形象、征象,并通過對天地自然物象的獲取和感知,領悟人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生理病理之象。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往往有一定趨同性,但在跨文化語境下,一個沒有受中國文化熏陶的人,他們對中醫藥文化缺乏接納、吸收和融會貫通的能力,從思維方式上也很難形成中醫原創思維。對中醫藥文化核心思想的把握和理解缺乏想象空間,極易導致理解上的偏差,這也使留學生很難真正形成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

2.3價值觀念差異性

高低語境文化在文化價值觀上存在巨大的差異。通常來說,高語境文化注重整體的和諧,而低語境文化則重視個體的表現。以中國文化為例,中國文化是以講究仁義道德、與人為善、和諧統一。體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與西方從對立關系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征服和改造自然截然不同[8],中國文化認為人與自然共處于一個世界中,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不能對抗自然而應該順應自然規律。因此,中醫強調氣候變化對人的生物節律和新陳代謝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人體的發病與四時氣候變化息息相關,主張衣食住行都要順應自然,順應四時寒暑變化。價值觀念的差異性導致留學生中醫藥文化傳播過程中出現理解不充分、誤解甚至沖突等現象,進而影響到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

3.高低語境下留學生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對策

現代符號學的奠基人卡西爾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人創造了符號,通過符號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并且借助符號來進行意義的表達和文化的傳播??梢哉f,文化就是由一個社會中所共有符號及其具有的符號意義的綜合概括。因此,在跨文化傳播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進行相互交流時,最難消除的理解障礙之一是難以共享一種通用的文化符號系統[9]。文化符號是跨文化傳播的媒介,符號本身有自己的本意性意指,同時符號也會因為編碼人與編碼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具有一些隱喻意義。如果受傳者在接收編碼信息時,無法與自己已有的文化認知進行匹配,就會導致他無法識別傳播的隱喻意義,也就無法建立起所謂的文化認同。因此,中醫藥文化的跨傳播過程實際上就是將兩種語境的文化聯系在一起的過程,必須嘗試將基于高語境文化發展起來的中醫藥文化進行形式的轉換,補充其不足的語境,使其更貼合受眾所在的語境文化,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尋求更行之有效的路徑。

3.1建設中醫藥文化體驗課程,營造中醫藥文化的認知語境

中醫藥跨文化傳播應該在尊重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挖掘文化的共性,將傳播活動置身于中醫藥文化的語境中[10],通過加強中醫藥文化體驗,有效促進留學生的文化感知,進而逐步建立文化符號系統的認知,以增強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理解。中醫藥院??梢杂幸庾R、有計劃地開設相應的文化體驗課程,選取一些具有較強實踐性和參與性的中醫藥文化內容,并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如“網絡博物館”、“智慧中藥房”、“云中醫”等,打造中醫藥飲食文化節、中醫藥文化展演及文化體驗活動,讓留學生制作相應的中醫養生藥膳、中藥香囊、浴足包等,立體化地呈現與中醫藥文化相關的語言和非語言符號,讓留學生在和自身文化相近的生活情境中,逐步融入中醫藥文化的認知語境,親身感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在防病治病、養生保健方面的療效。通過中醫藥文化體驗課程,既發揮了中醫藥文化自身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又能使中醫藥文化能以一種生活化、情境化的方式被受傳者接受和認同。

3.2 開展中醫藥民俗文化教育,強化中醫原創思維的體驗認知

在跨文化傳播中,由于文化的差異,傳播的接受者無法依據自身文化知識自發地習得,體會傳播者的文化理念,需要傳播者根據具有民族特性且生動易懂、或為兩種文化共通的文化符號以幫助受傳者進行文化解讀[11]。民俗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完全生活化的文化教育,一般的文化意識形態總是有其相對獨立性,而民俗卻與社會生活水乳交融,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民俗教育能以一種充滿生活情趣的方式使中醫原創思維深入人心。目前,中醫藥文化跨文化傳播缺乏良好的傳播載體以彌合高低語境文化間的差異,將中醫藥文化融入民俗中,可以加深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感受和理解。因此,中醫藥院校應該借鑒民俗教育的理論,開設一些民俗文化課程,并依據留學生的特點、興趣、文化適應性,將中醫藥民俗進行分層分階段教學,讓留學生對不同地區的人生禮俗、歲時節日民俗、飲食民俗、衛生俗信、禁忌等豐富的民俗事象有所了解,增加中醫藥文化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幫助其理解中醫對于生命與疾病規律認知的整體思維和形象思維,從而逐步在心理上沉淀為一種思維習慣,從而帶動留學生對中醫原創思維的體驗性認知。

3.3 依托中醫藥文化的敘事表達,強化中醫藥價值觀的共通性

敘事是人們講述和傳播事件的一種方式。結構主義理論認為每一個敘事都有兩個組成部分,一是故事,其中包括人物、背景、事件;二是話語,也就是將故事內容表達出來的具體方式。著名敘事學學者莫娜·貝克認為,不僅是民間故事,所有的敘事歸根結底都來源于一系列主題重復出現的框架化故事情節[12]。這也表明故事是具有共通性的,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存在著某些相通的文化心理。因此,在中醫藥跨文化傳播中,應該以高低語境文化的共性為立足點,依托中醫文化故事,包括遠古神話、歷史傳說和醫家軼事等,將復雜抽象的中醫藥概念嵌入故事框架中。比如創世神話和宇宙起源說,在各民族的故事中存在著驚人的雷同性,而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其中提到了天開后元氣一分為二,陰陽二神營造天地萬物的故事,中醫藥院??梢宰⒁馔诰蚝屠眠@些故事的中醫藥文化元素,同時運用微電影、微視頻、漫畫、繪本、游戲等多種媒介共同打造故事文本,為留學生提供豐富的內容體驗和互動,從而多方位、多角度呈現中醫藥文化中蘊含的人文情感和價值觀,并將其與人類共同的情感與價值觀相聯系,讓留學生能感同身受,從而增強留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

文化差異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其往往表現在民族意識、語言文字、習俗習慣及行為模式當中。從傳播者和受眾的角度來說,高低語境文化差異的顯著性直接帶來了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困難和障礙,因此,中醫藥跨文化傳播應該注重語境的差異性,挖掘文化共性,從中尋求兩種語境文化的彌合與交融,拉近兩種語境文化的距離,既使其貼合受眾所在的語境文化,又使受眾能主動認同和融入中醫藥文化的語境中,真正實現不同文化語境的對接和有效傳播。

參考文獻:

[1]張宗明.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先鋒[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2):71-77.

[2]官翠玲,高山.媒介接觸對中醫藥跨文化傳播的影響——基于中醫藥院校留學生中醫藥文化認同的實證分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8(2):164-171.

[3]余崢瑤,謝苑苑. 從高低語境理論分析中醫跨文化翻譯的“文化折扣”現象[J].品味經典,2020(6):32-35.

[4]趙少欽,吳非,左媛媛,孫永林,周青.“一帶一路”背景下提高湄公河流域國家來華留學生中醫藥教育質量的策略研究——以云南中醫學院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7,31(10):34-37.

[5]呂雪芬. 中美高低語境文化交流之探討[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2,21(4):86-88.

[6]陸欽. 莊子通義[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476.

[7]趙寧.中醫隱性知識傳承影響因素及其策略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3:5.

[8]班秀萍. “和”與“分”——中西文化的本體性差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139-142.

[9]陳洪,劉家僖,何清湖,盛潔. 文化符號在中醫藥跨文化傳播中的應用初探[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40(4):507-510.

[10]李海英,鄭林赟. 文化差異背景下的中醫藥海外傳播策略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21(2):134-139.

[11]劉琛. 中華文化對外傳播戰略的跨文化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217-221.

[12]杜雪琴. 新時期中醫藥國際傳播的敘事創新[J].英語廣場,2020(12):12-15.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2019年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跨文化語境中云南中醫藥文化的民俗傳播策略研究”(編號2019J1077),云南省教育廳2020年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大健康理念下云南民族醫藥養生文化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研究”(編號:2020J0311)

作者簡介:楊揚(1983—),女,云南昆明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中醫文化、醫學人文教育研究。

通訊作者:張潔(1989—),女,云南永勝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中醫文化、中醫對外教育研究。

中醫藥發展論文范文第5篇

為認真貫徹省、 市中醫藥大會精神, 不斷提升我院綜合服務能力、 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優勢, 進一步加強我院省重點中醫??平ㄔO, 結合 我院實際,制定本規劃方案。

一、項目意義

通過省重點??祈椖繉嵤? 加強醫院重點支柱科室的建設, 改善 ??苹A設施, 提高??迫藛T的專業理論和診療水平, 發揮重點???的輻射、示范、帶頭作用,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降低患者 治療費用,逐步形成中醫特色突出、診療水平較高,能帶動醫院各項 工作全面發展的重點中醫??? 成為全省知名度較高的重點中醫特色 ???實施“三名” (名醫、名科、名院戰略。

二、??平ㄔO發展規劃 (一??平ㄔO發展項目

l 、以診治高血壓、冠心病、慢性心衰為基礎,創建甘肅省重點 中醫???mdash;—心腦血管病???。

2、以診治糖尿病及并發癥為基礎,創建甘肅省重點中醫??埔?糖尿病???病 。

3、以診治各種骨傷、骨病、頸、肩、腰、腿痛病為基礎,創建 甘肅省重點中醫???mdash;—骨傷病???。

(二??平ㄔO發展目標

l 、加強科室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科室病床需要(???ge; 20,專

病≥ 10 ,使科室病床數、基礎設施在全省中醫醫院同類科室中處于 領先地位。

2、加大??瀑Y金投入,做到??顚S?專項核算,為??瓢l展配 備必須設備。

3、加強科室人才梯隊建設, 選好學科帶頭人和學術繼承人,大力 引進高科技人才,加強??迫瞬排囵B,積極開展科內業務講座(>1次 /月 ,積極選派??苾炿S訪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

4、不斷加強??茖2〉膬群ㄔO, 突出中醫特色,使??频牟〈?使用率 >90%,中醫治療率門診 >85%,病房 >70%,??崎T診量 >全院 1/10,縣域外患者比例 >25%,出院患者≥ 20%。

5、積極探索本科急危重癥疑難病癥中醫治療。在 3— 4個相關 疑難病癥的中醫治療上有突出的療效, 注重治療措施的合理性、 安全 性、有效性、尤其是中醫辨證論治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開展 1— 2項 客觀化診斷研究,進一步加強中醫特色診斷,積極引進新技術、新療 法 (≥ 1項 /年 ,加強橫向聯系,促進合作交流,合作及交流項目≥ l 項 /年。

6、健全學術網絡,為相關單位提供技術指導,采取多種形式推 廣相關技術。 每年承辦市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 積極申辦省級或市級 醫學繼續教育項目。

7、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擴大科室的輻射面和影響面。

8、積極開展中醫特色療法,強化中醫辨證論治規律研究,制定 本科常見疾病的臨床診療規范和協定處方。

9、認真落實核心制度,不斷提高以中醫內容為主的醫療查房、 教學查房、行政查房、護理查房質量,積極開展中醫特色護理。

10、 加快院內中醫制劑的研制和申報工作, 力爭科室自制中藥制 劑品種???>3種,專病 >2種,為新藥的研制開發奠定基礎。

11、加強科室實驗室、研究室建設,為科室臨床開展科研工作打 下基礎。提高??瓶蒲心芰?加強臨床科研,科研課題省級 >l項 /3 年,市地級 >2項 /3年;科研成果省級≥ 1項,市地級≥ 2項 /年。全 科在省級以上專業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 2— 3篇 /年。

12、 力爭本??浦嗅t藥理論的研究上有新進展, 對本專業有代表 性的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及實踐經驗和經驗方進行系統性整理和研 究,積極開展非藥物療法研究。

13、提高重點??频男畔⒒芾硭?建立科室圖書信息室,科 內配備微機,并開通外網,掌握最新??瓢l展動態,加快知識更新。

14、加強科室醫德醫風建設, “以病人為中心” ,全心全意為病人 服務,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 ,杜絕收受紅包、回 扣現象。規范醫療行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費用,減少平均住院日。

15、 努力提高科室診治水平, 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三??平ㄔO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長為組長的省重點中醫??粕陥蠛徒ㄔO小組。協調 與各級領導的關系, 爭取給予政策和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協調院內 各方面的關系,解決科室實際困難和問題。

2、科室認真學習《甘肅省重點中醫??平ㄔO標準與檢查細則》 , 逐項落實, 制定創建省重點中醫??频臅r間步驟。 定期向領導小組匯 報??平ㄔO情況,總結經驗。

3、保證科室經費投入,優先安排科室人員進修學習和參加學術 交流,學科帶頭人可參加短期培訓、參觀學習、觀摩等,不限地點, 費用實行實報實銷。學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診斷治療設備, 醫院在考察論證的基礎給予重點傾斜政策,全力支持。

4、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教授在學科如兼職或指導工作。

5、在人才引進、職稱晉升、評先評優、績效考核等方面給予優 惠政策。

6、對開展臨床科研,申報院內制劑,編寫臨床專著,撰寫臨床 學術論文,醫院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成為甘肅省重點中醫??坪? 針對重點??仆瓿傻恼撐?、著作、

科研等,醫院解決相關的費用。

7、對重點???、學科帶頭人及后備帶頭人給予重點推薦、宣傳, 對在重點??平ㄔO中作出重大貢獻者給予獎勵。

三、實施步驟 (一 2008年

目標:重點??圃O施(房屋、設備、床位基本到位,???人才引進和培養按計劃進行,??萍夹g成熟,??菩б娉醪斤@現。糖 尿病??瞥蹙咭幠? 接近或達到周期目標。 心腦血管病??瓢凑?計劃完成當年建設任務。

具體措施:

1、確定重點??平ㄔO學科和建設項目,與??平ㄔO學科簽訂目 標責任書。

2、醫院制定重點??瓢l展規劃、 建設標準及實施方案,確定年 度工作目標。完善基礎設施,引進、充實??萍夹g力量,落實專 科建設經費。

3、醫院科室明確??贫ㄎ患鞍l展方向,對目標、周期目標、 建設進度進行細化,制定具體措施,責任到人,并按照計劃加快建設 目標的實施。

4、對??平ㄔO實施動態管理,建立考核、評估體系,每季度進 行督導檢查,分析發展現狀,查找與周期目標存在差距,指導制定整 改措施。

5、年底完成??瓶冃гu估,兌現獎懲措施。 (二 2009年

目標:糖尿病??七_到周期目標, 心腦血管病??平咏芷?目標,在我縣區內的影響初步確立。

具體措施:

1、制定??平ㄔO計劃,按照計劃積極開展工作,建設 經費落實,設備全部到位。

2、學科帶頭人地位確立,??迫瞬乓M和培養基本完成,人才 梯隊基本建立,技術實力接近目標技術水平。

3、周期技術攻關任務完成 80%以上,相關技術成果加快轉化、 引進技術項目消化吸收,并根據國內、省內發展態勢積極跟進,???特色顯現,科研能力顯著提高,項目建設顯現成效。

4、加大??平ㄔO宣傳力度,不斷提高社會影響力,縣區內相關 ??苹颊咄庠\率明顯下降, 周邊地區就醫病人明顯增加, ??菩б骘@。

5、完成??贫綄?、檢查和績效評估,兌現獎懲措施。 (三 2010 年 目標:總體目標實現,??破放菩纬?,??茙討鹇燥@現, 社會效益明顯。 具體措施: l、制定計劃,對于達到或接近周期目標的重點???,對照 ??平ㄔO目標充實提高;其他重點??瓢凑战ㄔO標準加快建設,查找 薄弱環節,保證按時達標。

2、省級重點建設??乒遣?屏庍M入省級重點??圃u審。

3、通過聘請客座教授(省中醫院、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白 銀市中醫院) 來我院教學、 查房、 指導手術, 提高我院??萍夹g水平, 擴大醫院知名度。

4、??迫瞬殴芾淼轿?,人才梯隊建設完成。

5、??萍夹g成熟,工作流程規范,進一鞏固提高醫療技術和能 力建設。

6、大力宣傳??平ㄔO成果,提高社會知名度和信譽度,擴大重 點??圃谑?、市內的影響力,服務半徑進一步延伸。

7、年底,醫院周期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總結經驗,表彰先進。

四、項目管理 醫院成立省重點中醫??平ㄔO項目的申報和建設領導小組, 具體

上一篇:手術室護理管理論文下一篇:護士素質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