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財務研究論文范文

2023-03-11

財務研究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政府財務會計制度改革建立重構的政府財務會計與政府預算收入會計雙重多功能財務核算管理模式,全面探索引入了以權責關系發生制度為基礎的政府財務會計。但我國政府部門財務會計與國有企業財務核算會計由于經濟會計業務主體和其他經濟會計業務的存在差異,核算方法內容與會計方法仍然存在明顯不同,本文從會計組織結構本質、核算方法基礎、會計科目和其他會計資料等式、會計報表等幾個大方面幾個方面對兩者的會計差異問題進行比較分析。

關鍵詞:政府財務會計;企業會計;會計制度;核算理論基礎;差異

1組織本質的不同

企業和地方政府在企業組織上的定義上就有所不同。企業法人是專門從事經營生產,流通,服務等其他經濟經營活動,以經營生產或流通服務方式滿足國民社會的經濟需求,實現自主經營,獨立核算,依法依規設立的,與營利性其他經濟活動組織的一體經濟運行具有法人資格。一個特殊物體的一種運動方式會計是以業務管理為主,其業務經營募集資金,管理經營活動,以利于提高整個企業的社會經濟效益。政府和非營利經濟組織,企業都是創立和發展存在的,其基本經營目的必然是為了獲得商業利潤;因此,作為我國企業經營管理成本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以以實現其利益作為以企業盈利方式為主要目的提供服務的企業經營管理宗旨。政府機關是政黨國家最高權力執行機關的統一執行管理機關,

2核算基礎的不同

無論用的是基礎會計或者基礎的都是不同的。我們的會計業務管理是在年度會計中的確認,計量和財務報告的會計權責制和發生制。在中國,政府和非營利經濟組織目前正在財政核算上的確認中將采用財政收付共同實現制,采用行政權責共同發生制和采用支付實現方式作為改革的適當方式組合,以支付實現系統的方式出現,我們的地方政府年度預算和公共基礎建設實施的財政會計制度中所發生的行政權力和法律責任也正在激烈地去規劃他們。

收付實現制,也被稱為現收現付制的基礎上,錢是否實際收到或當期的收入和費用的確定標準時支付?;跁嫷默F金基礎上,與事先預付費用接受經濟業務收入打交道時,沒有考慮到應計收入和應計問題的支出,會計期間并不需要調整賬戶,因為錢確實收到和支出有被記錄登記的,可以根據賬簿和記錄直接收入和當期費用確定,并進行比較,以確定當期損益。

權責發生制,是對所指在法定權利和義務收入的法定義務和權利費用額度是否重要應由本期內的會計進行處理,以便于確認一種作為基礎的權利收入,支出。根據國際權責當期發生制,那些誰應該取得支付當期的所有收入和支出費用已經應該發生或必須承擔,不管他的錢和他是否應該有當期收入,收入和他的支出費用應被直接視為支付當期;那些誰不應該屬于支付當期的所有收入和支出費用,即使他的款項已在支付當期和當時支付,它不可能應該被直接用來作為當期收入和費用支出在支付當期。因此,屬于的值是驗證支出要求的價值測量,當它同時解決了資產收入和資本支出要求進行時的確認和支出要求進行確認時的數量確定權責時的發生制度是會計中的要素。

3基于會計制度上的會計科目及會計等式不同

3.1會計等式差異

會計等式包含靜態和動態會計等式會計等式;政府會計等式為財務和預算會計等式會計等式,類似兩個會計等式會計等式,其中金融和企業會計,政府預算會計等式包括預算收入-支出預算=預算盈余。\"

政府財務會計管理單位本期財務會計核算等式主要包括國有資產=財務負債+本期凈資產,財務收入總額ー財務費用=本期財務盈余,而本期盈余會通過結轉轉入凈資產中的財務累計本期盈余項目。對于資產負債觀主導下的企業會計的等式,其邏輯關系是收入和費用要素從屬于資產和負債要素,即先產生國有資產=本期負債+資產所有者基本權益,后形成財務收入總額-財務費用=本期利潤。這種明顯具有差異的情況產生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主體預算管理模式的明顯差異,政府的主體預算財務管理模式使企業財務會計的預算收入和管理費用必須按照主體預算模式來進行安排;而進行企業的日常經營財務管理所需要得到的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企業所有者對外投資和企業利潤率的形成。所有者通過投入費用形成固定資產,企業根據資產所有者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的經營理念而直接決定成本支出和投入費用,從而通過商業經營方式進行成本補償而可以獲取一定利潤。

在企業財務總結法下,企業財務收入會計等式在月末和年末均值的表現通常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而對于各級政府財務會計核算主體及其財務會計核算要素的等式在年中期末表現形式為:總總資產+所有費用=資產負債+所有凈資產+所有收入;而上一年度期末由于所有收入、費用已經全部結轉本期盈余,會計要素等式由此演變而成為資產=負債+凈資產。

3.2會計科目設置差異

政府機構財務會計管理科目基本分類與一般會計基本要素分類保持一致,共五類,即會計資產支出類、負債支出類、收入支出類、費用支出類和會計凈資產凈值類。相比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會計科目,政府部門財務會計管理科目其實無異于成本核算類和共同利益類會計科目。政府機關財務會計專業科目除繼續保留學校原有的大中小部分會計科目外,增加了由于政府權責合同發生制度的引入改革產生的國際往來業務類會計科目。由于符合經管類固定資產的價值核算業務需要,全面大量使用了用于經管類固定資產及其實際價值變動損耗的定額遞減核算科目。同時由于作為政府預算會計業務主體和政府業務的主體特殊性,保留和大量增加了一些與政府預算執行相關的固定資產、負債等各類會計科目。

4在會計報表上的不同

不同財務行業年度會計師對企業會計報表的具體要求和業務內容也可能會有所不同。2007年1月1日在我國上市企業公司正式實行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制度要求下的企業必須提供的財務會計報表主要有資產負債表、損益核算表和企業現金流動質量表等。根據《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相關規定,行政機關事業單位通常需要同時提供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決算總表和收入支出決算明細表等。因此,需要使用政府企業會計信息管理系統和中國企業會計報表信息管理系統分別為您提供不同的政府會計報表管理模板和企業報表統計數據。

參考文獻:

[1]楊朝霞.企業集團會計集中核算管理新模式[J].現代企業,2019,11(5):118-120.

[2]毋啟風.淺析會計集中核算的利弊及改進措施[J].商業現代化,2019,1(29):171-172

作者簡介:姚森,男,漢族 河南新鄉,1998年10月16日,本科,在讀研究生,空軍勤務學院(221000)研究方向:財務會計,寫作方向:財務類

財務研究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競爭日益激烈,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斷探索多元化的發展之路,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逐步意識到加強財務內控管理的重要性,降低經營風險。但由于國有企業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及管理經驗,導致財務內控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依然存在諸多問題。財務內控管理機制及配套的內控制度不完善造成整體財務內控體系與實際運營發展嚴重脫節,然而,在不完善的財務內控體系指引下,加上財務團隊管理水平不高,導致財務管控執行力薄弱,與此同時,企業內審機構形同虛設,又無法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面對這一系列財務內控管理問題,國有企業在運行中可以通過搭建財務內控管理機制、完善財務內控制度,加強財務內控管理執行力度以及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職能等多元化手段,以事前審批、事中控制、事后監督的形式防范財務風險,建立有效的適合企業發展戰略及經營實際的財務內控管理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財務內控管理作用,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控管理;財務風險;管理措施

一、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概述

(一)財務內控管理的概念

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是以企業財務會計控制為核心,依托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管理等多個方面和環節進行全方位管控的內部控制管理手段,是當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簡單的制定制度和計劃,而是使財務內控與企業經營活動相互交織,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夠依照既定目標前進,是推動企業有效發展、持續發展、良性發展的必要手段。

(二)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的重要性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競爭日益激烈,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斷探索多元化的發展道路,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國有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目標。然而,在開展各項業務活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風險,給國有企業財務內控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內控管理體系的完善能夠規范企業各項經濟業務活動,有效降低經營風險,從而促進企業戰略目標有效完成。

1. 有助于防范經營風險

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全面提升財務內控管理水平,使企業的每一個環節都融入到良好的內控環境中,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經營活動中的財務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同時又利于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產運行效率,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2. 有助于穩健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國有企業在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下,通過加強財務內控管理,可以促進企業各部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在完善的預算體系下,以科學的手段合理預測各項目收支情況,并對執行結果進行考核,使國有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如此良性循環,助力企業穩健實現長期發展戰略目標。

3. 有助于提升財務信息質量

國有企業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內控管理,全面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與及時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二、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意識雖然在逐步提升,但由于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及管理經驗,財務內控管理水平依然參差不齊。很多企業開展財務內控管理活動,參照的基本理論大多是借鑒國內或國外先進企業的成功案例,并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狀況和實時的市場變化情況,導致在內控管理的實施過程中無法實現針對性、有效性的風險防范,所以,當下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財務內控管理體系不完善

1. 財務內控管理機制建設遲緩

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機制的建設重心較多落在內控框架體系搭建上,重視形式,但實質上并未對企業內部風險漏洞進行及時有效的防范,整體財務內控管理機制建設較為遲緩。第一,預算管控機制不全面。預算編制脫離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及預算管控缺乏針對工作實際情況的優化調整導致預算執行結果偏離預算指標導向,且預算執行情況考核較弱,整體預算機制發揮管控作用不高。第二,國有企業經濟活動內控審批機制不完善。一方面,事前審批機制不健全,業務人員往往在經濟活動完成后,履行最終財務結算程序,而此時財務內控管理職責只能被動發揮甚至無法發揮,另一方面,集團型企業財務管理較為混亂,下屬公司往往偏離集團總部的管理理念,達不到管理步調的統一。

2. 財務內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財務內控管理制度是內控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但部分國有企業的內控制度建設僅僅是滿足制度建設工作形式上的要求,主要沿用傳統制度或者參照上級單位的相關規定生成的速成版,并不完全滿足企業自身實際經濟活動及發展要求。這種缺乏針對性及合理性的制度,只是生搬硬套的文字堆砌,沒有經過深入的研究,在執行過程中流于形式,無法真正滿足內控管理需要。

3. 財務風險防范不到位

第一,投資風險防范不到位。由于國有企業本身具有一些資源優勢,導致其財務風險防范意識薄弱。部分國有企業的投資成本較大,但投資收益卻比較少,主要是投資項目缺乏前期調研及充分的可行性分析,這種謹慎性不高的投資行為給企業帶來了財務風險。第二,資金運營風險防范不到位。在國有企業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及存貨占比相對較大。首先,部分國有企業只注重銷售業績,忽視應收賬款的控制情況,為了增加銷售收入,在對客戶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的情況下,依然采用賒銷方式經營,導致應收賬款大量增加,甚至部分長期無法收回。其次,存貨超儲積壓,存貨流動性差,不僅占用了企業大量資金,還耗費大量的保管費用,同時,企業還要承擔市價下跌所產生的存貨跌價損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損失,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

(二)財務內控管理執行力薄弱

1. 業財分離

目前,很多國有企業的業務經營與財務管理都處于自顧自的狀態,達不到互幫互進的效果。業務部門追求銷售額而忽略內控管理要求,財務部門的工作重心是會計記錄及會計報告,與業務結合較少,既不了解一線的市場信息,無法協助預測企業預算,同時,對經營中的問題也不能給予針對性的財務意見。業財分離的現狀主要是由于企業管理層較為偏重業務,對財務內控管理執行中的漏洞重視不夠,導致財務內控管理職能弱化,最終只發揮了財務服務職能。

2. 財務團隊綜合素質不高

第一,國有企業財務團隊整體水平不高,無法真正滿足財務內控管理的需要。首先,財務團隊部分人員專業性不強,掌握的政策法規滯后,又疏于學習,安于現狀。第二,流于形式的財務內控管理體系,無法為財務提供正確的管理導向,尤其是內控制度沒有下達到每一位財務人員,財務管理活動不能做到有據可依。第三,財務人員在整體財務管理鏈條上并未充分發揮各崗位模塊職責,尤其財務審核、復核等職能弱化,財務人員疏于財務手續的合規性、合理性、完整性及嚴謹性審核,不能敏銳的識別財務風險,嚴重影響了內控管理環境的穩定運行。

3. 信息化系統不完善

目前,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內控信息化水平偏低的問題。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一方面,簽批單據及文件完全依靠線下流轉的手段,不僅增加了主觀及客觀的管理漏洞,也無法滿足現代財務內控全面性、高效性及嚴謹性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手工進行相關財務數據的核算與匯總,因為記錄不及時、不嚴緊等原因,導致財務信息不準確,不完整、不適用,無法為企業提供有效的財務決策信息,同時,財務人員大多疲于繁雜的手工勞動,重復工作,降低了財務內控工作效率。

(三)內審監督職能發揮不充分

為了搭建完整的內控管理體系,部分國有企業設立了內審機構,部分企業雖未設立專門的內審機構,一般會設置內審監督崗位。然而,僅僅是滿足了形式上的需要,企業并未真正重視內審監督職能的重要性,導致無法發揮對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和控制的作用,最終并未有效的降低財務內控管理風險。

三、加強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的措施

國有企業為了長效發展,要針對性的制定財務內控管理措施。第一,學習先進的內控管理理念,吸取外部有效的內控管理經驗,找到自身的財務管控風險點,結合經營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財務內控管理體系。第二,企業要將財務風險管控意識向下宣貫與推廣,使良性的財務管控環境融入到整個企業,充分發揮財務內控管理執行力。第三,發揮內審監督作用,保證財務內控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一)完善財務內控管理體系

1. 完善財務內控管理機制

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內控管理機制將直接關系到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及風險控制水平,實現有效管控財務風險的目的。

第一,完善預算管理機制。從計劃到量化,從個體到整體,從短期到長期,建立科學有效的預算體系。首先,提升預算編制工作的科學性及合理性,以企業戰略規劃為導向,結合產品市場定位,立足企業發展實際,編制預算;其次,實時關注預算執行情況及因企業戰略調整導致的預算偏差,對預算進行優化,增加預算的可執行性;最后,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強化對預算執行的績效考核,充分調動企業各部門和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二,完善經濟活動內控審批機制。首先,國有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機制下,設立經濟活動事前審批機制。事前審批機制有別于事后結算審批,可以第一時間堵截風險,不必亡羊補牢。事前審批、事中控制、事后監督,這樣才能有效控制財務風險;其次,基于謹慎性原則,集團型國有企業建議采用財務集中管理模式,以達到集團對分子公司經濟活動全方位統一管理和監控的目的,防范風險,提高集團全級次管控水平。

2. 建立健全財務內控管理制度

目前,國有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管理層級越來越深、經營產業日益多元化,面對財務內控管理難度的加大,國有企業逐步意識到要借助制度規范來實現企業內部管控。第一,依據企業完整的財務內控管理機制建立全面的內控管理制度,不留空白。第二,要建立符合企業經營特點及管理實際情況的切實可行的財務內控制度,不硬搬文字。第三,在后續內控管理工作中,要綜合考慮現行政策要求、市場情況等,對內控制度進行改進,不斷優化。第四,設立專門的內控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從制度初建、制度可行性研究、征求全員意見、整合優化到制度宣貫推廣及制度執行情況等工作,不偷工減料。如此行之有效的內控制度可以為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實提供支撐,并為有效處理財務管理問題提供依據。

3. 加強財務風險防范

國有企業要建立財務風險預警與評估機制,加強財務風險防范。第一,防范投資風險,加強投資項目前期調研與可行性研究,選擇較為穩健的投資項目,后期緊密跟蹤并評估項目執行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預警防范對策。第二,降低企業應收賬款及存貨運營風險。首先,盡量減少賒銷經營,對客戶進行信用評級,及時調整應收賬款回收對策,防范逾期應收賬款風險。其次,盡量采用訂單的營銷方式,減少庫存,減少資金占壓。企業應熟悉時事政策、掌握經濟走勢,洞察市場變動,以自身優勢為依托,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前景光明的市場中。

(二)加強財務內控管理執行力

1. 推進業財融合

企業管理層需要重視及支持財務管理工作,推進業財融合,使人才和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加強業務及財務的有效交流,充分發揮財務在企業發展經營中的管理及服務雙重職責,使企業在規范化的前提下,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

2. 加強財務團隊建設,提升財務整體素質

第一,定期組織財務人員參加相關的培訓與學習。一方面,學習新的會計準則、法律法規、稅收政策,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加強制度宣貫,將內控制度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使財務管理有據可依。最后,及時接收掌握財務領域發展動態及內控管理導向,學習和積累財務風險的管控經驗,為日后的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第二,充分發揮財務各崗位職能,降低財務風險。財務支出合理性、合規性及完整性的把握,經營項目資金流、發票流及貨物流的審核等,財務人員在如此多元化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能再墨守陳規,提倡多思考,多提問,多學習,提高財務管控能力,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3. 推進信息化建設

國有企業要充分意識到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利用現代化管理工具在組織結構框架設置、部門權限、相應管理層權限等方面給予剛性控制,實現資金、業務和信息三流的集成管理,實現信息的高度共享。這樣不僅能堵塞財務內控審批流程中的漏洞,提升工作效率,還可以提高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同時,把財務人員從繁雜的手工勞動中解救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去發揮財務管理職能,使財務內控管理更加高效。

(三)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職能

內審部門作為國有企業重要的監督機構,對財務風險管理和企業發展決策有著重要的監督和推進作用。第一,設立專門的內審監督部門或專職的內審崗位,制定年度工作目標及工作計劃,同時,擇優選擇內審人員,專業性、原則性、洞察力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必不可少。第二,嚴格依據財務風險管理的相關制度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財務風險管理的專項檢查,加大對資金流的監管,與此同時,加強集團企業分子公司,尤其是京外分子公司的監督檢查,降低企業整體財務管控風險。

四、結語

國有企業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應加強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工作,這對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企業通過完善財務內控管理體系、加強財務內控管理執行力度以及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職能等多元化手段,建立有效的適合企業發展戰略及經營實際的財務內控管理環境,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財務內控管理作用,促進企業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劍.如何加強國有企業的財務內控管理[J].中國商論,2019(08):130-131.

[2]黃洪奎.關于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及財務風險防范思路的構建研究[J].時代金融,2019(20):151-152.

[3]朱樂.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外企業家,2020(01):40.

(作者單位:北京牡丹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財務研究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現代企業制度日漸完善,企業財務制度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在制定和執行企業財務制度時,財務風險卻是擺在企業面前的重要問題。本文從財務風險視角分析企業財務制度構建中產生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完善措施,以期幫助企業完善風險管理,堵塞管理漏洞,避免損失浪費,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財務制度;財務風險;防范

一、企業財務制度概述

(一)財務制度內涵

財務制度,是人們在財務活動過程中進行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原則和規范。企業財務制度有以下特點:(1)企業財務制度反映了企業的契約關系。(2)企業財務制度是一套行為規范,確保企業財務活動遵守財務規則和條令程序。宏觀上包括法律和法規層次,微觀上包括企業財務規章。

良好的企業財務制度可以幫助企業協調利益關系,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同時提供激勵機制,規范財務行為,為企業財務活動、財務關系確立游戲規則,使其合法合理化。

(二) 影響企業財務制度的因素

1、宏觀因素

(1)法律法規。作為企業制定內部財務制度的根本制約和導向,各層次法律法規奠定了企業財務制度的法律基礎。如《公司法》、《證券法》、《稅法》、《票據法》等。

(2)宏觀的經濟發展因素與相關政策。如經濟發展趨勢等,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大經濟環境,必將影響企業財務制度的設計。

2、微觀因素

(1)產權結構。企業產權決定了企業的根本權力安排。目前我國企業的產權結構越來越趨于多元化,法人財產權與經營權進一步分離所導致的復雜產權結構制約著企業具體財務制度的設計。

(2)組織結構及形式。不同企業的組織結構及形式各異,并且涉及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必將有不同的財務管理內容和財務制度設計。

(3)經營方式。不同經營方式反映了不同的經濟關系和利益關系,企業財務制度應反映不同的經營方式下企業各層次利益相關者的責、權、利。

二、我國企業財務制度現狀

總體來看,我國現行財務制度在不斷完善,但制定和執行過程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財務制度預算管理過分注重短期行為,財務預算銜接性差,預算指標與企業長期發展戰略不相適應。沒有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組織機構,致使財務預算管理缺乏權威性和前瞻性。在編制預算時,很多企業仍采用靜態預算編制法,具有很強的滯后性,缺乏彈性。

2、缺乏科學全面的成本管理機制,成本管理方法改進受阻。傳統成本管理方法作用有限,先進成本管理方法如變動成本法在實踐中未能得到廣泛應用,而且成本控制缺乏全面性,沒有將社會責任應承擔的支出涵括在內。

3、監管機構疏于督查,管理監督不到位?,F行財務制度滯后,而新規章又不成熟,致使監督處罰無章可循。

4、企業內部控制薄弱,各部門監督職能不能有效發揮,財務風險控制和管理機制落后,使得財務制度執行效力減弱;財務制度形同虛設,存在暗箱操作等惡意行為。

三、財務制度與財務風險防范的關系

財務風險是企業實際財務結果偏離預期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一方面,風險始終伴隨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并與收益相均衡。另一方面,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機制也會引發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作為一種危機信號,能夠全面綜合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企業內外環境的不斷變化加劇了財務風險的多樣化和復雜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財務風險的惡化會直接牽涉到財務制度的有效運作,而企業財務制度執行不善,又會使企業財務風險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終導致財務失敗直至破產。惡性循環葬送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的教訓層出不窮。從巨人集團、三株集團等經營失敗來看,企業財務制度疏于財務風險管理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基于財務風險管理的企業制度構建是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四、 基于財務風險視角的企業財務制度完善措施

(一)構建和完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

現代企業制度、信息化社會和企業自身發展都要求企業實現和完善預算管理。因此我們要嚴格貫徹執行已下工作:(1)做好財務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歸檔工作,強化財務風險預警機制;(2)積極關注證券市場的價格波動,做好企業現金流量變化趨勢分析,避免企業盲目投資,為企業投、融資決策提供導向和依據。(3)依據預定目標編制各項預算(包括生產、采購、人工預算),對照實際績效考核結果,分析導致差異的因素,并對此進行糾正,使之與預算目標趨于一致。

(二)構建成本管理機制

掌握關鍵的成本控制環節,運用CVP分析法,制定最佳產銷量,實現企業生產成本最低而利潤最大,減少無效勞動造成的損失浪費;打造價值工程,基于企業自身的特點尋找最適合的價值工程;完善成本考核體系,加大力度,擴大范圍,以大財務為中心,考核與之相關的各項成本控制(包括售后成本的控制考核),注重成本管理向產品成本控制轉移;實行成本責任制度,設立責任成本中心,客觀公正的進行成本中心績效評價,對投資決策實施“成本一票否決制”。

(三)完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

企業要正確的應對風險,首先要做好風險的預防和控制工作。為了有效的監控和預防風險,企業應當順著風險“識別—評估—預防—控制”主線,及時預防或發現并控制潛在的風險,制定合理有效的風險應對措施,堵塞風險漏洞,夯實化解風險的基礎,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不斷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制定高效的管理戰略,為正確規避各項決策風險奠定基礎。

(四)加大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和誠信體系建設

在強化財務監管制度、明確監督職能的同時,我們還應加大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違規行為成本,形成一種震懾力;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實行連帶責任,不但要懲罰業務人員,還要對主要負責人進行懲處,對于違法行為絕不姑息,絕不包庇。此外對于違法的利益主體登記誠信檔案,及時向社會公開,讓全民共同參與監督。只有這樣,才能維護財務制度的嚴肅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綜上,基于財務風險的良好企業財務制度是確保企業財務健康、規范,成功的一劑良方,更是確保整個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企業只有構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財務制度,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工作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全過程,才能有效規避風險,主動應對市場變革,達到未雨綢繆的目的。(作者單位: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覃展輝.現代企業制度下財務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J].財政監督.2013.(20).40-41

[2]王棣華.什么是企業財務制度?[N].財會信報.2012-09-24.(05)

[3]黃暉.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防范企業財務風險[J].現代經濟信息.2011.(24)164-165

[4]趙佳佳 翟姍.我國企業財務制度現狀[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21).45-46

[5]蔡海雄.財務制度與財務風險防范[J].當代經濟(下半月),2008.(10).29-30

財務研究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成為管理的核心目標。但是企業的穩定運營必然要涉及內部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倘若未采取適當的戰略措施,就有可能引發財務風險和管理危機。因此為了增強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就需要基于戰略思想,從財務戰略矩陣角度合理選擇企業財務戰略,把控企業未來發展方向,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定發展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財務戰略矩陣;財務戰略選擇;公司財務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4.152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放緩,傳統擴張的發展模型顯然已不再適用,因此企業需要從創新角度為自身發展尋求新的動力。隨著企業開始將產業結構朝著中高端方向轉化,企業管理層對戰略管理更加關注,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資源的高效使用無疑至關重要。如何基于戰略思想選擇合理的財務戰略,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根本途徑,因此企業需要借助戰略管理工具,合理配置內部資源,通過財務戰略矩陣分析企業當前價值創造能力和影響因素,為后續制定合理戰略提供可靠的依據。

1 財務戰略體系及財務戰略矩陣介紹

1.1 財務戰略的概念及主要內容

財務戰略管理是指企業將財務管理工作與戰略管理思想融為一體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一般定義,財務戰略是指企業長期戰略目標,采取最為有效合理的措施配置內部資源,使其得到最大效率的使用,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優勢。事實上,財務戰略管理工作一般是在對企業內外部環境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并對內部資源進行長期性和創造性的規劃和管理,使其在預期階段達到理想的使用狀態[1]。

財務戰略一般包括三部分。首先,籌資戰略?;I資戰略是指企業通過對外部環境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和判斷,從而制定企業未來的籌資方案,包括企業的籌資規模、籌資渠道和籌資結構,從而為企業長期戰略目標的實施和完成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其次,投資戰略。投資戰略是指企業對內部資源的組合使用,并根據風險分析和收益比例,制定最佳的投資方案,促進企業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從而實現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最后,收益分配戰略。該戰略是指企業基于戰略角度,確定企業當前階段的收益分配原則以及未來原則的變動方向,從而保障企業的長期利益。

1.2 財務戰略矩陣模型

財務戰略矩陣可分為四個象限,其中第一象限代表企業的成長期;第二象限代表企業的成熟期;第三象限代表企業的衰退期;第四象限代表企業的撤退期。企業應當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選擇合理的財務戰略,從而為企業贏得發展空間。

2 財務戰略矩陣中企業各個生命周期的特點及相應財務戰略

2.1 第一象限成長期

第一象限是指企業當前處于成長期,該時期企業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和較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普遍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因此企業需要運用價值創造手段來進一步獲取經濟效益,為企業未來發展奠定經濟基礎。在當前階段,企業的現金流量和現金存量無法滿足后續發展需求,因此企業需要著重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并以此來制定財務戰略。此時企業可采取降低運營管理成本、提高企業銷售利潤率來提高資金周轉效率。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擴大資金的回收效率,可將企業的多數資源向核心主營業務傾斜。在投資方面,企業要著重投資產出效益較高的業務內容或者產品類別,可適當兼并收購擁有成熟品牌的企業,停止盲目擴張;在融資方面,企業要積極借助股權融資來擴增內部資源,吸引投資者投入資金,并通過短期貸款來改善當前資金短缺的現狀;最后,在收益分配方面,企業要著重擴大無股利和低股利分配比例。

2.2 第二象限成熟期

處于成熟期階段的企業,具有充足的現金流量,因而有能力保障自身的健康長遠發展。在此階段,企業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合理配置現有的資源,使其發揮最大經濟價值。針對投資領域,企業可適度將資源投入新領域和新業務開發上,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基于創新管理模式來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投資策略的多元化;對于融資方面,企業應當著重考慮降低負擔,可通過適度縮減企業債權融資比例,將股權融資作為主要融資方式;在收益分配方面,要重視企業的經濟收益和股東收益,借助股利政策提高股東的實際收益,從而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任,對于企業長遠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2.3 第三象限衰退期

第三象限代表著企業的衰退期,企業資源屬于減損型現金剩余,在該階段企業的實際價值在不斷縮減,但是仍然擁有一定的現金流量,并普遍存在盈利能力較差、資金周轉率較低的問題。因此,在該階段,企業管理層應當以提高資金回收率和降低運營管理成本為戰略方向,對現有資金結構進行不斷優化。在投資方面,企業應當停止開設新項目,對現有投資項目進行精簡,降低企業因不當投資而帶來的財務風險;在融資方面,企業可采用內源型融資方式,比如債權轉讓、股東投資等。但是要認識到當前企業的盈利能力已經減弱,因此可適當降低企業股東的收益比例,加強企業原始資源的積累[2]。

2.4 第四象限撤退期

第四象限代表著企業的撤退期,企業在該階段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資金鏈斷裂而無法維持運營。在這一階段,企業應當及時調整財務戰略,倘若企業當前盈利能力較差,那么企業就要及時對業務項目進行重組,對于盈利較差的業務,企業要及時放棄。

3 企業財務戰略現狀

3.1 融資成本上升過快

企業當前存在融資成本上升過快的問題,該問題的源頭在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和投資資本回報率對EVA產生了較大影響。而投資資本回報率又受企業營業利潤影響,企業在某一階段營業額明顯下降,使得產品凈利潤也出現大幅下跌,其原因在于企業內部資源分配范圍過大,對于主營業務的投入力度不夠,使得企業經濟效率增長速度放緩。與此同時,由于企業未對其他費用比例進行合理把控,導致企業的融資成本上升速度過快,比如該企業在某一年進行了大型并購重組活動,企業就此采用大規模融資方式來維持資金鏈的穩定運轉,從而為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財務風險[3]。

3.2 銷售經銷費用增幅過大

銷售及經銷費用是企業稅后凈利潤核算的重要指標,企業要不斷提升銷售費用,從而為企業的運營管理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從企業的運營戰略角度來看,企業較大比例的資金用于市場擴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但是也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企業資金鏈的穩定。在該企業近幾年的發展階段,其銷售成本和收入明顯提升,其中銷售推廣費用漲幅大約為35%,可見該企業將較多資金用于廣告宣傳以及銷售渠道擴張等方面。但與此同時銷售額卻未能與推廣費用保持一致,由此可見銷售經銷費用增幅過大,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會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3.3 資本結構不合理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是該企業EVA波動的重要影響因素,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是從長期資本成本占比和短期資本成本占比的計算結果得來。而通過對這兩個指標層面的分析處理,可以獲得平均資本成本波動的實質原因,進而對企業的整體資本結構進行調整。該企業當前的長期借款主要用于辦公場所建設以及產品研發,但與此同時還存有大量短期借款,且短期借款量遠高于長期借款,而這種籌資結構實際存在較大風險,原因在于短期借款量較多,必然會影響企業資金周轉率。雖然該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但長此以往會影響企業資金鏈的穩定運轉。

4 企業財務戰略對策

4.1 融資方面

一般而言,成熟期企業擁有完善的組織結構和管理制度體系,其管理經驗也相對豐富,但是資金使用效率卻會隨著企業盈利能力的增加而降低。原因在于企業急于擴增當前業務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對潛在風險的重視程度不足,因而在決策規劃方面的準確度會下降,因此企業需要采取更加全面合理的融資方式進行資金籌集。一般而言,成熟期企業可以采取債權融資與債務融資持平結合的方式進行籌資,降低融資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與此同時,企業還應當深刻認識到,短期借款占比遠高于長期借款的融資結構存在較高的風險,因此企業應當適度增加長期借款量,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4.2 投資方面

處于財務戰略矩陣第二象限說明企業當前處于成熟期發展階段,為了將該發展階段最大限度延長,就需要采取多元化投資方案,避免因資本高度集中而引發財務風險。首先,該企業需要均衡對外投資和對內投資的資金比例,由于企業目前為增值型現金盈余,因此可適度將資金投入到擴大生產規模方面,促進企業資產保值增值;其次,要加強對企業無形資產的投資力度,比如將資金用于產品研發,適度降低固定資產的投資比例。相對于其他類型投資,無形資產投資能夠進一步增強企業資產價值和市場競爭力,是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

4.3 運營方面

主營業務收入占據該企業總營業收入的80%以上,可見該企業產品單一化問題明顯,潛在風險較大,因此為了確保企業的長遠利益,就需對現有產品結構進行完善和優化。企業營銷部、業務部以及財務部要對市場需求進行分析,從而發現未來市場的核心需求,盡快開發新的核心產品,及時抓住機遇,在市場樹立企業品牌。與此同時,還要對現有銷售體系進行改進,減少審批環節,加快產品推進效率,從而提高價值創造能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借助財務戰略矩陣實施財務戰略管理工作,對于企業規避財務風險、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增強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內外部環境依然會隨之變化,因此企業應當緊緊圍繞戰略管理思想,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不斷提升自身財務管理水平。由于文章篇幅限制,難以將所有涉及財務戰略管理的內容一一進行分析闡述,因此需要企業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探索和學習,從而總結出適合自身的財務戰略管理思路,在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的同時,為我國經濟建設工作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治薇.財務戰略矩陣視角下企業財務戰略選擇——以W公司為例[J].上海商業,2020(16):101-102.

[2]郭亞倩.基于財務戰略矩陣的H公司財務評價研究[J].大眾投資指南,2020(8):118-119.

[3]鐘毓新.財務戰略矩陣在聯創電子企業的應用分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0(5):62-63.

財務研究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非財務信息作為信息披露的重要內容,其概念卻長期存在爭議。銀行業的信息透明度要求更高,對其非財務信息內容邊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非財務信息與財務信息互為補集的關系基礎上,以全部報告信息為全集確定了非財務信息的邊界,并針對銀行業的特點對其內容進行了調整。

【關鍵詞】銀行 非財務信息 內容邊界

信息披露是企業與投資者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投資決策雖主要依賴于財務信息,但財務信息并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銀行業的特殊性要求其信息透明度高于一般企業,非財務信息披露的層次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信息的透明度和投資者的判斷,對銀行自身發展也存在一定影響。在理論研究上,非財務信息的內容特別是銀行業非財務信息的內容缺乏科學統一的界定,難以發揮規范非財務信息披露實踐的理論指導作用。該領域的研究可以促進銀行披露行為的規范,為利益相關者提供相關的、可靠的非財務信息,對上市銀行的經濟行為進行監督,以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

一、非財務信息內容邊界研究綜述

非財務信息的概念范圍一直存在爭議,有關其概念內容的研究呈現出兩種思路:一種是羅列其所涵蓋的內容;另一種則是從其與財務信息的關系入手,以類似于排除法的思路確定其范圍邊界。大多數研究都是繞過非財務信息的定義來直接討論非財務信息的內容,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1、國外主要研究成果

FASB在《企業財務報表項目的確認和計量》中指出,只有符合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和可靠性,一個項目才能予以確認進入報表;而那些不滿足條件被排斥在財務報表之外的、反映公司經營活動的信息就可以定義為非財務信息??梢岳斫鉃?非財務信息不單由會計信息系統產生。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在1994年的研究報告《改進企業報告——著眼于用戶》中提出企業應披露的非財務信息包括經營業績信息、企業管理當局對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的分析、前瞻性信息、有關股東、管理人員的信息和背景信息。FASB在2001年的《改進企業財務報告:透視日益增加的自愿披露》的報告中基本贊同了這一觀點。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的S-K規程采用列舉的方法詳細規定了報表必須提供的非財務信息。SEC的S-K規程是目前關于上市公司非財務信息披露最規范的規章,但在其中并沒有全面反映企業人力資源、核心競爭力與社會責任的信息披露要求。

安永于1998年通過問卷調查實證研究列舉出了受投資者等利益相關人關注的非財務信息。包括管理層質量、新產品開發、市場狀況、公司文化、薪酬政策、與投資者的交流、產品和服務質量、顧客滿意度8類40種。但安永并沒有站在理論的高度對非財務信息的定義進行歸納和總結,并忽略了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非財務信息。

澳大利亞特許會計師協會在1997年發表的一份《報告非財務信息》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廣義的非財務信息是指除財務報表和相關附注以外的所有信息,包括敘述性信息和量化的非財務信息,如經營比率、存貨數量和雇員數量。

Meek(1995)將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概括為三大類:公司戰略信息、擴展性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擴展性財務信息主要是指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收入表及現金流量表包含的基本信息以外的財務信息,如分部財務信息、無形資產信息等。擴展性財務信息是對通行會計報告系統所產生的財務信息的擴充。非財務信息主要包括公司背景、生產運作、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信息。

2、國內學者的主要觀點

吳聯生(2001)在對會計信息的范圍進行界定的同時提出非財務信息。他認為,“會計系統能夠提供的是會計信息,它比財務信息的范圍要廣,它既包括財務信息,又包括非財務信息。但它僅僅局限于會計系統能夠提供的特定企業的信息,并不涉及所有信息”。張緒軍(2003)認為,會計信息從內容上看,包括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財務信息是經濟活動中有關財務活動的運動狀況、變化和特征的反映,與財務信息相對應的信息為非財務信息。李曉龍(2005)提出,“財務信息是以過去引起公司權利和義務變化的交易和事項為對象,經過財務會計系統確認、計量和報告程序而產生的信息以及在此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信息。進入財務會計系統計量的信息必須符合嚴格標準,而那些不滿足條件而未能進入會計信息系統的、反映公司經營活動的信息就可以定義為非財務信息”。

馬連福在2006—2008年期間對投資者關系的非財務信息披露指標設計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在采用列舉方式分析非財務信息的內容方面取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成果。王蕙芳(2006)提出了在財務報告框架下的非財務信息的定義:非財務信息是指不以貨幣計量的,與企業財務狀況不存在直接關系,但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無法進入財務報表內進行確認和計量但有助于理解企業財務信息的各種信息。耿黎(2008)認為會計信息應包括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財務信息是指那些完全符合可定義性、可計量性、可靠性、相關性的,能夠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程序進入財務報表的信息,以及附注中的解釋說明和由財務報表擴展而來的信息。非財務信息是指與財務信息相對應的,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與利益相關人相關的,不受公認會計準則約束的信息。

二、非財務信息的內容邊界

從上文可以看出,大多數學者贊同“會計信息包括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的觀點,并默認了“非黑即白”的邏輯,即非財務信息就字面意思理解應為財務信息的補集。但非財務信息是否只有會計信息中的這一部分,會計信息之外是否還有應列為非財務信息的內容呢?筆者的觀點是,會計系統可以提供非財務信息,但非財務信息的提供者不應局限于會計系統,該信息的全集不應局限于會計信息。從FASB對非財務信息的定義中也可看出,非財務信息并不單由會計系統產生。在企業報告內容日益擴充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納入報告的范疇。一些已經達成共識的非財務信息內容,如董事監事的背景信息、社會責任信息等,其提供的主體并非會計系統,也很難理解為會計信息。也就是說,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互為補集,但全集為整個企業報告信息。

在假設整個企業報告信息為全集的情況下,考慮以往的研究結果,根據非財務信息的特點,可以將非財務信息定義分為核心和外延兩個層次,具體內容見圖1。

非財務信息的核心信息是指以會計信息為全集情況下的財務信息的補集,該部分信息與企業財務狀況不直接相關,但與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無法進入財務報表內進行確認和計量,但有助于使用者理解企業財務狀況,其基本載體為報表附注等。非財務信息的外延信息是在以企業報告信息為全集的情況下,即企業報告信息里除會計信息以外的部分,基本上涵蓋了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信息,包括各種生產經營的歷史信息以及預測性戰略信息。

基于以上分析,非財務信息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背景信息:企業經營總體規劃和戰略目標;企業經營活動和資產的范圍與內容,所處行業的特點、產品生命周期及產品結構。第二,經營業績說明:經營活動指標、成本指標、關鍵經營業務指標、關鍵資源數量與質量指標。第三,管理部門的分析與討論: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業績變化的原因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第四,前瞻性信息:企業面臨的機會與風險;管理者的計劃,包括影響成功的關鍵因素;將實際經營業績與以前披露的機會與風險進行比較。第五,社會責任:環境責任指標,包括資源、環境等信息;人力資源信息,如企業員工構成、員工安全和健康信息以及培訓、福利和社會保障信息;企業經營對當地的影響,包括對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就業機會等。第六,核心競爭力及持續發展能力:研究與開發創新能力、員工能力、資源利用情況。

三、上市銀行業非財務信息的特點

上市銀行作為區別于一般上市公司的特殊企業,在提供非財務信息時,會有一些調整和變動。第一部分的背景信息應加大對資本充足率及結構的披露。第二部分的經營信息中的產品信息應主要考慮貸款及其他業務的披露,并強調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資產的清收。

此外,內部控制和風險是商業銀行需要特別加以重視的部分,該部分包括各種風險水平、應對的措施及表外業務的披露。風險水平已經得到監管層的重視并在《商業銀行信息披露辦法》中加以規定。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財務具有自由度大、透明度差的特點,其實質是或有事項,銀行最終到底是否發生損失或收益,只有在未來才能得到證實。類似于備有信用證的擔保和承諾事項均需對其性質、涉及的金額、發生的條件及概率進行分析并加以披露。巴塞爾委員會提出了增強銀行表外業務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原則,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頒布實施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對此問題也做了明確的規定。另外,商業銀行也要考慮社會責任問題,如綠色信貸和赤道原則的執行等。

經過調整后的銀行業非財務信息內容可通過實證及調查等方法確定其受投資者重視的程度并加以排序。由于非財務信息的很多內容并非強制披露,屬于自愿披露的范疇,這會對銀行業信息披露的方向起到一定的參考,也是該問題未來的研究方向。

(注:本文系山東科技大學春蕾計劃項目(2008BWZ035和2009AZZ06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吳聯生:上市公司會計報告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 張緒軍:財務報告中的非財務信息概述[J].財會月刊,2003(3).

[3] 耿黎:非財務信息概念及披露內容芻議[J].財會通訊,2008(7).

[4] 馬連福、趙穎:國外非財務信息披露研究綜述[J].當代財經,2007(7).

[5] 李曉龍:上市公司非財務信息披露及規范問題探析[J].財務與會計,2005(3).

(責任編輯:胡婉君)

上一篇:財務共享論文下一篇:財會專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