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海關監管范文

2023-09-18

海關監管范文第1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

監管場所注冊登記證書

編號:號

經審核,你單位申請設立的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監管場所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現準予注冊登記,海關編碼為

本《注冊登記證書》有效期至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印章)

年月日

填寫規范說明:

(1)海關簡稱;

(2)證書編號;

(3)申請企業名稱;

(4)監管場所名稱;

海關監管范文第2篇

1 保稅設備的控制

保稅設備是受海關監管的設備, 且在出口加工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的保稅設備在《署加發[2009]267號》發布前, 沒有監管期限的限制, 《署加發[2009]267號》生效后其監管年限與區外企業保稅進口設備的監管年限一致, 同為5年。保稅設備包括生產用機器設備、生產工具、生產模具、刀具、測試儀器、量具、維修設備、維修工具。

1.1 保稅設備的保管及使用

保稅設備在進入出口加工區或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時必須經過報關進入。企業填寫《進境貨物備案清單》, 物流關務人員保留報關單企業留存聯。保稅設備在進區報關完成后, 倉庫及申請人驗收后交由申請人保管 (保管人) 。物流人員將所有保稅設備進行備案, 建立管理臺帳并編碼;備案內容包括設備名稱, 數量、HS號碼, 進廠日期, 原始價值, 設備編號, 保管責任人等。使用人、保管人在處理此類設備時應得到物流關務人員的明確確認。保管人負責設備的發放、移交給下一使用人并監督設備的使用狀況及狀態。使用人在設備發生損壞, 無法使用時不得擅自處理;必須會同保管人報物流關務人員處理, 并在得到關務人員的處理指令后, 遵照處理。設備保管人員應定期對所屬設備進行盤點。對于保稅的外發加工的模具應在海關的具體要求下定期回到加工區或海關特殊監管區內企業, 并由海關確認后再次外發。

1.2 保稅設備的報廢處理

保稅設備在其使用功能已完全喪失, 企業需將其報廢的情況下。企業應在海關的監督之下將設備完全破壞后按廢品進行處理。企業應將報廢設備報關出區, 海關將按照廢品的銷售進行征稅, 包括關稅及增值稅。報廢的保稅設備應由有資質的廢品處理商在承擔報廢處理。

1.3 保稅設備的移出

外發移出是指企業為了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需將公司所屬的設備外發至其供應商處, 為其產品或原材料的加工使用。

移出時需報所屬海關備案, 海關會至移至企業實地考察以確認該企業有實際的生產能力。在得到海關批準后方可移出, 并在6個月內將設備運回移出企業以便所屬海關查驗。海關查驗確認后, 企業可再次移出。并依次循環。此類移出區內企業的設備僅限于模具;保稅類的其他設備不得外發至區外企業,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區外企業無法免稅進口非國家鼓勵類設備時通過區內企業中轉的做法。

以買賣的方式移出。區內企業因實際業務的原因需將保稅設備賣至區外企業。如果需移出設備所屬的項目為國家鼓勵類項目, 則區外企業可以申請免表 (《進出口貨物征免稅證明表》) , 根據最新政策 (103號令) 增值稅不免, 增值稅按設備現在價值征收。設備的現值由企業按實際折舊計算, 但需經海關審價確定。對于區外企業無法申請免表的設備, 區內企業可以將相關設備按一般貿易的貿易方式賣至區外有需求的企業。

2 保稅耗材的控制

保稅耗材是指用于生產和維修的易耗品且此類易耗品不在生產成品的物料清單內。

保稅耗材的保管及使用。保稅耗材在進入出口加工區或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時必須經過報關進入。企業填寫《進境貨物備案清單》, 保稅耗材在進區報關完成后, 倉庫及申請人驗收后交由申請人保管 (保管人) 。物流人員將所有保稅耗材進行備案并編碼;備案內容包括耗材名稱, 進口數量、HS號碼, 進廠日期, 原始價值, 耗材編號, 保管責任人, 處理日期、處理數量等。保稅耗材的編號應粘貼于耗材在儲存地的存儲包裝上。保管人員應建立保稅耗材的管理臺帳, 用于記錄耗材的接受數量、領用數量、處理數量、剩余數量。保稅耗材的領用必須以舊換新確保耗材不會因使用人的原因擅自處理。

保稅耗材的報廢處理:

保稅耗材在其使用功能已完全喪失, 企業需將其報廢的情況下。企業應在海關的監督之下將設備完全破壞后按廢品進行處理。企業應將報廢耗材報關出區, 海關將按照廢品的銷售進行征稅, 包括關稅及增值稅。報廢的保稅設備應由有資質的廢品處理商在承擔報廢處理。

3 保稅物料的控制

保稅物料是企業為用于其產成品生產而購買的原材料。保稅物料是海關和企業控制的重點。企業在采購原材料前應在所屬海關對所需的原材料及成品的物料清單進行備案。企業物流人員應建立保稅物料的管理臺帳, 記錄其進境數量、報廢處理數量、成品出貨消耗的數量及應剩余量。此臺帳用于海關關于保稅物料的核銷和控制。物流關務人員在進境報關完成, 收到海關的退單后應及時核對報關單上的項次與備案的項次是否一致, 并作出及時調整。企業內任何人員不得擅自處理、挪用、存放保稅物料。任何物料的移動必須通知相關的物料管理員并得到同意。

保稅物料的盤點。企業為了保證物料庫存的準確性會對庫存進行適當的盤點如循環盤點、年中盤點、年末盤點。盤點后實物庫存可能會與系統庫存包括物流關務人員的臺帳數量有差異。此類盤點的數據應及時反饋至物流關務人員處以便申請海關補稅。這就造成了目前幾乎所有的區內企業的賬冊無法與實物相對應的狀況, 也就是企業的賬冊永遠無法核準除非企業關門清算的現狀。物料工程變更的控制:企業應適應市場和客戶的需求以及迫于質量和競爭對手的壓力需要對產品或其零部件進行升級。在發生此類事情時, 物料或成品的變更應在第一時間通知物流關務人員, 所以在企業設計工程變更會簽單時應涉及到物流關務人員, 關務人員應及時到海關更新備案數據。確保此類物料控制的有效性。

保稅物料的報廢控制。所有經質量部門和相關部門判定的報廢物料應收集在倉庫的特定庫位中。物流關務人員應定期通知海關關員到企業監督破壞報廢過程。企業應將報廢物料報關出區, 海關將按照廢品的銷售進行征稅, 包括關稅及增值稅。報廢的保稅設備應由有資質的廢品處理商在承擔報廢處理。

4 非保稅設備及材料的控制

非保稅設備是指在入區時企業被征收了全額的增值稅及相應的出口關稅的設備及物料。

非保稅物料的控制及保管。就一般而言, 非保稅設備及物料不受海關的監管。在進入出口加工區或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時, 物流關務人員辦理《綜合保稅區場站作業單》即非報關貨物報關單并保留企業留存聯。物流關務人員建立非報關設備及物料的管理臺帳。記錄貨物的名稱、進區時間、非報關貨物報關單編號等。非報關設備及物料可以自由地進出監管區卡口;在進、出卡口時必須向海關出示非報關貨物報關單的企業留存聯等非報關資料??蛻艋蚬趟械脑O備應為非保稅設備。

摘要:在中國, 不少的企業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中國對于內銷生產和出口生產加工的各種優惠政策, 他們在中國出口加工區或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外分別設廠。工廠轉移的過程中, 觸發了對不少關于海關監管的保稅設備、物料等在進區時、在企業內管理和控制的問題思考。通過這些思考, 我們可以認識到如何能夠做得更好、更高效。

海關監管范文第3篇

陳邦彥(1603-1647),字念彬,號巖野。廣東順德人。明末清初“嶺南三忠”之一。 其父親是博學宿儒。陳邦彥自小在父親的指導下攻讀詩書,尤精《毛詩》、《周易》。18歲時考取秀才,其后屢次參加鄉試均落榜,遂移志在家鄉設館授徒。由于他學識淵博才識超卓,受教于門下的學生有數千人之多。時人尊稱為巖野先生。明崇禎十七年(1644)清軍攻入北京后,他日夜兼程到南京向已即位的弘光帝獻策抗擊清兵,但未被接納。清順治二年(1645),南京政權被清軍攻滅,明南唐王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朝,并于翌年委任陳為兵部職方司,統領廣西狼兵萬余人前往江西南安協同大學士蘇觀生抗擊清兵。他受命后曾多次提出進擊清軍的良策,但因均被蘇拒絕而坐失戰機。而在隆武帝被清軍俘獲后,陳被迫率部隨同蘇觀生撤回廣東。陳邦彥在時局危急之際,一再呼吁南明的兩個分立的政權(設在廣州的紹武政權與設在肇慶的永歷政權)化干戈為玉帛攜手對抗清兵。但因遭蘇觀生等的干擾,南明分設的兩個朝廷互為爭斗以致相殘愈烈,因而被清兵乘隙攻擊,紹武政權與永歷政權相繼覆滅。陳邦彥遂于順治四年(1647)化名潛入高明縣山區重組反清武裝,并會同義軍余龍部進擊廣州、順德兩地。余龍部戰敗后,陳又到江門一帶招募義軍進攻高明,一度扭轉了戰局。其時,清兵潛入陳的家鄉掠走他的兩個兒子與妾侍,以此要脅其歸順。陳在清將的勸降書上批答“妾可辱也子可殺也,身為忠臣義不顧妻子”,仍率部力戰,兩個兒子及妾侍卒被清軍殺害。是年七月間,他會同陳子壯、張家玉等部圍攻廣州,因各部配合不周,他率部獨攻廣州5日而未克,只好撤軍入清遠踞縣城固守。清軍主力圍攻清遠城十余日后攻入,陳力戰受傷后被俘押至廣州。清軍主將一再勸降,他絕食以抗。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被處死。后人慕其忠烈,將他與陳子壯、張家玉尊稱為“嶺南三忠”并以他為首。遺著有《雪聲堂集》。

湛若水(1466-1560)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又號甘泉。廣東增城人。明代著名學者。明弘治五年(1492),他參加鄉試考取舉人。后赴新會縣拜名儒陳白沙為師,由于得到嚴師的耳提面命,學識大為長進深得陳的賞識,因而成為白沙學說的衣缽傳人。弘治十八年(1505)參加會試,中進士第二名,先后被授為翰林院編修、侍讀。嘉靖三年(1524),升為南京國子監祭酒,后又歷任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湛若水考取進士后,除長期擔任朝廷的官職外,致力于在南京、揚州、番禺、增城、南海等地開設書院講授理學,尤其是不遺余力地傳播白沙學說。他在講學中以“隨處體認天理為宗”,提出“格物為體認天理”與“為學先須認仁,仁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理念,并在弘揚白沙學說時有所創新,終至自成理學的一大門派,被譽為“甘泉之學”。時人將他創立的理學“廣派”與理學的另一大儒王陽明創建的“浙學”并稱為“王湛之學”,分執明代中葉理學的牛耳。他的影響幾及全國各地,其門徒達4千余人。由于向他求學的人太多,以致在授學時往往要用弟子間代為傳授的方式進行。

湛若水關注家鄉的教育事業,在廣東境內廣設書院扶持后學,造就了不少英才,有力地推動了嶺南文化的進程。嘉靖十九年(1540)五月,他獲準退休返回家鄉,自此往返廣東境內各地講學。嘉靖三十九年(1560)四月二十日在廣州病逝。遺著有《心性圖說》與《圣學格物通》。

余靖(1000--1064) 余靖(1000--1064),字安道,號武溪。廣東韶州人(今廣東韶關),宋朝名臣。出身于仕宦之家。宋天圣二年(1024)考取進士,曾任新建縣知事,后遷秘書丞。景祐三年(1036),他因向皇帝上疏為被貶的禮部員外郎范仲淹辯護而遭降職為監筠州酒稅。慶歷三年(1043),復起任為諫院右正言,專司向皇帝進諫奏事,余正直敢諫,曾多次為建言“輕徭薄賦”整頓戶政,去除貪殘之吏,撫疲困之民事而向皇帝抗聲力爭,以致唾液飛濺至皇帝的“龍顏”上仍意猶未盡。他的建議大多為仁宗所接受,并因而與歐陽修等同被譽為朝廷敢于進諫的“四諫”之一。慶歷四年(1044),受命為出使契丹的使者。他巧妙地運用外交手段折服了雄據一方的遼主,從而適時的在復雜的宋遼夏三角關系中維護了宋朝的利益。

何夢瑤(1693—1764)

何夢瑤(1693—1764),字報之,號西池,廣東南海人,清代廣東名醫。早年曾參加科舉考試,中式進士,并出任過知縣和知州。清乾隆十五年(1750),何夢瑤因故辭官返回廣東,先后在廣州粵秀書院、越華書院主持院務。他原對中醫學頗有研究,返回家鄉后得以有暇余傾注于中醫學的深造。何夢瑤對中醫的五臟生克學說與陰陽、水火、虛實、氣血等基本理論均有匠心獨運的見解,而在醫治嶺南各種溫熱病狀的醫理研辯中更取得了重大突破。他提出基于嶺南的地理氣候具有亞熱帶特征,診治各類溫熱類病的用藥應與北方地區的常規用藥有所不同的觀點,認為當依據當地人的身體體質與氣候環境改以施用清溫熱類的藥劑而戒用溫補類的藥劑。 何夢瑤為使其創立的醫理造福于民,遂設帳廣招習醫的學生傳授心得,且親自向病者贈方施藥。他的嶺南中醫新理論與其療效為社會所公認,“南帶之人民效出其方無不百發百中,服其劑無不奏效如神。”

何夢瑤撰寫的《醫碥》、《傷寒論近言》、《幼科良方》、《婦科良方》、《醫方全書》等著作,均屬依據嶺南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下人體病變的特征,運用經絡學說作精確的醫理論證,揭示了相關臨床治療的秘笈。

乾隆二十九年(1764),何夢瑤病逝。

黎遂球(1602-1646)

黎遂球(1602-1646),字美周。廣東番禺人。明末廣東名詩人 。

早年攻讀經書,擅長填詞作詩。明天啟七年(1627)參加廣東鄉試,獲中式舉人。此后數次赴京會試,與沿途的文人騷客時相唱和,詩名漸而鵲起。崇禎十二年(1639),因赴京會試再次落榜,遂漫游吳越之地。翌年春到達揚州,適逢四方名士云集于“影園”,相約以牡丹為題懸金壘征詩,黎即席詠詩十首力壓群英而獨奪魁首,被眾才子共推為“牡丹狀元”,并連續三天在揚州的街道上披紅戴花騎馬巡游,接受士民的歡呼慶賀。當他返回廣州時,家鄉的士民千余人到郊外迎接,并出動數十艘樓船畫舫沿江載歌載舞地歡迎,其盛況成為士林傳頌歷久而不衰的佳話。其后,黎遂球在家鄉致力于重振南國詩風,與陳子壯等發起重建了文學團體南園詩社。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明朝傾覆,其后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朝。黎聞訊后即出資制作了鐵銃500門送往南京,援助軍隊,并組織鄉勇準備抗擊清軍。至清順治二年(1645),清軍攻克了南京,明南唐王于五月間在福建稱隆武帝,黎遂球被任為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兩廣水陸義師支援贛州的南明軍隊。后因所統率的水師已被清軍戰敗,黎只能率陸地的義勇抵達贛州,與各路援軍固守御敵。翌年五月,清軍攻入城區,他率數百義兵與之巷戰,身中三箭而死。遺著有《蓮須閣集》26卷、《易史》、《周易爻物當名》若干卷。

關天培(1781—1841)

天培(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江蘇淮安人。晚清愛國名將。

他以行伍出身。清道光十四年(1834),從江南蘇松鎮總兵任內調為廣東水師提督。關自抵粵接任后,即致力于加強廣東沿海的防務。道光十九年(1839),林則徐抵廣州查禁鴉片。在林的影響下,他對“禁煙政略”有所理解,并調動水師配合林則徐收繳了英美等國不法商人的鴉片237萬斤,從而取得了“禁煙斗爭”的初捷。其后,他傾力于虎門要塞威遠、靖遠炮臺的改建,設法加添了火力強大的“洋炮”200多門以抗擊外國侵略勢力的挑釁。而當英國軍艦在珠江口穿鼻洋開炮攻擊中國水師時,關天培親臨火線指揮,帶傷督飭水師反擊,迫使英艦受重創后遁去。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林則徐被撤職查辦。廣東地方官吏大多改持與侵華英軍“和談”的態度,而關天培卻不為所動,仍然堅決主戰。為此,他特意在大戰前夕,派專人將自己的舊衣與遺齒送回故鄉與家人作訣念明示死志。是年十二月初十,虎門要塞的沙角、大角炮臺均被英軍攻陷,守將陳連升等戰死。關天培坐鎮虎門,僅剩數百名將士隨其堅守要塞。他歷次向兩廣總督請援,但均無法取得有力的援助。關天培知道難以挽回戰局,遂決心以戰死報國。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六,英軍對虎門要塞發動總攻,關親臨鎮遠炮臺指揮,負傷十余處尚親自開炮還擊敵軍。至傍晚時英軍攻入炮臺,關天培持刀奮戰被砍傷左臂,后被槍彈擊中而戰死。他的英烈事跡被廣為傳頌,譽之為深具民族氣節的一代名將。

陳子壯(1596-1647)

陳子壯(1596-1647),字集先,號秋濤。廣東南??h沙貝村人(今屬廣州市白云區)。明末清初 “嶺南三忠”之一。

早年參加科舉考試 ,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考取進士,中一甲第三名(探花),被授為翰林院編修。天啟四年(1624)主持浙江鄉試時,因所出的試題有影射攻擊宦官魏忠賢之嫌而遭人舉報,且又一再堅拒魏忠賢之拉攏,而被魏懷恨報復,矯旨撤去其官職遣返回鄉。其間他在廣州重振詩社 ,對促成嶺南詩壇的復蘇有突出貢獻,因而被時人譽為“南園十二子”之一。魏忠賢獲罪失勢之后,他返回京城復職,官至禮部右侍郎。至崇禎八年(1635),又因對朝政直言進諫而獲罪,再次被罷官并于翌年返回家鄉。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清軍攻入北京,明福王于五月間在南京稱弘光帝,慕陳的聲望而任其為禮部尚書。但因其政見與權臣馬士英等不合,他在弘光朝中屢受排斥。弘光朝覆滅之后,他又潛至福州被南明隆武帝任為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清順治三年(1646),陳子壯奉隆武帝之命,返回廣州協辦軍務。隆武帝被清軍俘獲并處死后,陳子壯又參與擁立明桂王在肇慶即位永歷帝,被委為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提點廣東、福建、江西、湖廣四省軍務。清兵攻陷廣州后,他撤至南??h招募義兵抗擊 ,并聯同陳邦彥、張家玉兩部作戰,共謀會攻廣州。因戰況不利,陳邦彥、張家玉兩部相繼潰敗,他率部轉移至高明踞守力戰。后因兵寡不敵眾,高明被清兵攻陷,他被俘獲并押解到廣州。他堅不投降,被押至刑場"陪斬"仍笑罵自如,旋被清軍主將以殘忍的手段--“鋸刑”處死。著有《昭代經濟言》14卷。

王大寶(1094-1170)

王大寶(1094-1170),字元龜。廣東潮州人。宋朝名臣 。早年被選入太學讀書。南宋建炎二年(1128)中進士 ,廷試第二,成為宋代嶺南唯一的榜眼。歷任南雄州教授,樞密院計議 ,差監登聞鼓院(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訴奏稟的衙門)等職。其間,曾將其著的《詩書易解》六卷獻給皇帝,被任為國子司業兼崇政殿說書。后又曾任直敷文閣學士、溫州知州、提點福建刑獄,提點廣東刑獄等職。隆興元年(1163),宋孝宗命王為禮部侍郎、右諫議大夫 。他接連上疏,力勸孝宗早定抗金大計,并一再彈劾投降派汪澈等人的所為。王大寶積極支持抗金名將張浚的軍事行動,一再明確地指出對金宜戰不宜和,從而成為朝廷中抗金派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積極建言的影響下 ,孝宗一度決心對金作戰并付諸行動,從而亦曾穩定了局勢,王也轉任兵部侍郎。但其后孝宗又偏信了丞相湯思退的議和主張,將張浚的江淮都督府及其他邊防要地軍事設施盡行撤除。王大寶三次上奏,力斥湯思退的投降派行徑,但未被孝宗所接受,他因而憤然辭去右諫議大夫、兵部侍郎的官職。由于王大寶等人的抗金主張未被皇帝采納,以致金兵得以大舉南侵,迫使南宋于隆興二年(1164)與金國簽訂了屈辱的“和約”,承認金宋兩國的關系是“叔、侄之國”。乾道元年(1165),朝野中要求重新起用王大寶等人以抗金的呼聲日益強烈,他遂被任命為禮部尚書。但是王的抗金方略仍然未被皇帝認可,并一再受到投降派的攻擊,以致他身心交瘁,于乾道六年(1170)在家鄉病逝。臨死前,他長嘆著說:“收復失地的事竟是遙遙無期的了!”王大寶堅定的政治立場為士民所敬仰,后人因而將他與崔與之、李昴英等同尊為“嶺南六先生”,并被推為“潮州八賢”之首。著有《周易證義》、《書解》、《詩解》多卷,今均已亡佚。

陳恭尹(1631-1700)

陳恭尹(1631-1700),字元孝,晚號獨漉。廣東順德人。清初廣東名詩人。

其父陳邦彥是明末清初廣東抗清斗爭的發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聲譽的宿儒。他自小受父親的思想影響頗深,并在父親的指教下攻讀詩書,擅長寫詩作賦。清順治四年(1647),他的父親于戰敗后被清軍俘獲并處死,全家除陳恭尹僥幸逃走外均同時遇難。其后,他為報家仇而參加反清斗爭,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蘇等地聯系抗清的各地義軍。順治十五年(1658),他赴云貴一帶欲投奔南明永歷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康熙元年(1662),南明永歷帝被清廷俘獲處死,陳恭尹中止了聯絡反清志士的活動,潛居家鄉專致讀書達十幾年之久。其間,與名詩人屈大均結交甚深,并一度與平南王尚可喜有詩詞唱酬的交往??滴跏吣?1678),因與尚可喜有舊交而被指涉嫌參與“三藩之亂”遭官府逮捕下獄。被關押半年后始出獄,定居在廣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較消沉,移志于詩詞歌賦的創作,與友人結成詩社相互唱和,被時人稱為“嶺南七子”。陳恭尹的詩尤擅七律詩,為詩壇所推崇。他提出詩歌貴在創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專斯于解脫的見解,反對盲目崇古與擬古。他的詩大多以感懷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嶺南風物為主題。晚年雖多與清廷權貴唱酬,但始終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職。他為其居所取名“獨漉堂”,以暗喻家仇未報,匡復之志未滅之意。他的隸書書法為清初獨步廣東的第一人??滴跞拍?1700),病逝于廣州。遺著有《獨漉堂集》。

鄒伯奇(1819—1869)

鄒伯奇(1819—1869),字一鶚,廣東南海人。晚清科學家、發明家。他自少受在鄉村私塾教學的父親影響,對傳統文化有較多的認知,尤其是對算術有濃厚的興趣。鄒伯奇的悟性甚高,當西方的科學知識傳入廣東后,他就通過自學將中西方的文化精粹加以融合,并獨自對光學、數學、天文學、測繪學、力學、化學及地理學進行研究。鄒在25歲時就已參照西方的地圖測繪術自創了“方格地圖繪制法”以此繪制中國地圖全冊——《皇輿全圖》,并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完成(總圖1幅,分圖66幅)。該圖的制成標顯出傳統的地圖繪制技術有了突破性的提高,被譽之為近代中國科學技術的重大成果之一。他又參照古人所著的《夢溪筆談》中論述的透鏡成像原理,自制出中國第一部攝影器,并率先將其運用到地圖繪測拍攝。其后,鄒在研制攝影器的基礎上,結合外國的有關感光、顯影、定影、沖洗等工藝,進而研制出中國第一架照相機,并運用較先進的玻板攝影術拍攝出國內最早的人物肖像。而由于受到西方科學家哥白尼的日心學說的影響,鄒伯奇于1847年研制出中國第一架演示太陽系各行星運行狀況的儀器——“七政儀”,力證太陽系以太陽為運行中心的真諦。咸豐四年(1854),又研制出表現天體運動的“天體儀”,顯示出其進步的天文學說思想。他尚設計和制造了一批精確度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日晷”,為地體測算提供了準確的數據。

鄒伯奇的論著主要有《乘方捷術》、《磬求重心說》、《格術補》等,分述了其對力學、光學、數學的理論見解。

同治八年(1869),鄒伯奇病逝。后人稱譽他是民間科學家中的一代奇才

趙佗(?--前137) 趙佗(?--前137),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國創始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數十萬軍隊進取嶺南,由于受到當地越族土人的頑強反抗,秦軍屢遭敗績,將領戰死。秦始皇遂又令其將領趙佗輔佐主將任囂率數萬水師南下增援秦軍平定越地。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在番禺(今廣州)設南??ぶ?,以任囂為郡尉統管一郡的政治、軍事、監察,下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趙佗任龍川縣令。趙在龍川筑城辟地以為治所。趙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采取“和輯漢越”方針,極力安撫越族。他勸導士兵在當地養兒育女,促進漢越同化;又上書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遷居南越以傳播中原文化。

公元前209年-207年,中原各地人民對秦王朝暴政群起反抗。時值任囂病危,他命趙佗代理其職務,并囑咐“秦政無道,中原擾亂,番禺背山面海,東西數千里,可以立國。”秦朝滅亡后,趙佗以軍隊攻占了嶺南的桂林、象郡,統一了嶺南的政權。他在當地漢越兩族士民的擁戴下,建立了以番禺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國,自稱為“南越武王”,從而為存在95年的南越國奠下基石。他又對任囂所建的番禺城作擴建,城周達十里,被稱為“佗城”,成為后代廣州的中心地區。他努力協調各民族之間的關系,積極吸取中原文化,從而促使廣東地區文化經濟在秦末漢初年間穩步發展。公元前196年,漢高祖派陸賈前往處于割據狀態的南越國游說,勸趙佗接受漢王朝的封王歸化中央政權。趙接受了漢高祖賜予的“南越王”稱號,并向朝廷稱臣奉貢。始此,中原地區的鐵器等生產資源及技術源源不斷引入南越國,啟動了社會經濟的進步。漢高祖死后,趙佗與呂后當政的漢朝中央政權關系一度緊張,他自稱南武帝,向朝廷舉兵發難。至漢文帝即位后,在朝廷的懷柔政策感召下,他主動撤銷自設的帝號,其與中央政權的關系又修好始昔,維護了嶺南的社會穩定。公元前137年,趙佗病逝,享年逾百歲。

張九齡(678-740)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唐朝名相。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早年參加科舉考試獲中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右拾遺、左拾遺等職。后因與主政者不合,一度辭官返回家鄉。期間,主持修筑梅關古道上的大庾嶺驛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暢通。唐開元六年(718)返回京城,被丞相張悅任為中書舍人等職。其后又因受權力斗爭風波的牽連而被調往外地任官。開元十九年(731),被唐玄宗召回任秘書少監、集賢院副知院事。由于他才學超群,風度亦甚佳,因而頗受玄宗的贊賞。開元二十一年(733),張被任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其時,唐朝處在全盛時期 ,但卻又隱伏著種種社會危機。張九齡針對社會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從政之道,強調保民育人,反對窮兵黷武;主張省刑罰,薄征徭,扶持農桑;堅持革新吏治,選賢擇能,以德才兼備之士任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針,緩解了社會矛盾,對鞏固中央集權,維護開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譽為“開元之世清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張在主理朝政時敢于直言向皇帝進諫,多次規勸玄宗居安思危,整頓朝綱。當玄宗受武惠妃之惑,欲廢太子李瑛時,張九齡及時據理力爭,從而平息了宮廷內亂穩定了政局。而對安祿山、李林甫等奸佞所為,張九齡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敗其陰謀。但是由于唐玄宗被李林甫等人的讒言所惑,開元二十四年(736),張九齡卒被罷相,旋貶為荊州長史。開元二十八年(740),張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在他死后,曾被其預斷為“必反”的安祿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亂”,從而導致唐朝迅速從“全盛”走向沒落。唐玄宗因追思張九齡的卓見而痛悔不已。

張九齡詩歌成就頗高,獨具“雅正沖淡”的神韻,寫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詩,并對嶺南詩派的開創起了啟迪作用。

崔與之(1158--1239)

崔與之(1158--1239),字正子,號菊坡。廣東增城人。南宋名臣。他出生于清貧之家,后得友人的資助才得以進入最高學府太學就讀,并于南宋紹熙四年(1193)考中進士。其后歷任地方的司法官員、知縣、戶部員外郎。由于任內政聲甚佳,他于嘉定七年(1214)被朝廷破格提升為直寶謨閣,代理揚州軍政,以全權籌劃抗擊金國軍隊南侵的地方防務。他依據當地人愛馬、善騎射的特長,以軍事訓練的方式組建“萬馬社”廣招民眾加入,從而形成頗具聲勢的“民間騎兵”;并與各鄉抗金的民兵加強聯系以與軍隊聯手抗金。在他的主持下,軍民一心共同對敵,令致金兵不敢入侵揚州。期間,浙東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無數饑民流入淮東一帶而被阻于各城門外,崔卻下令打開揚州城門迎入難民安置,從而救活流民萬余人。嘉定十三年(1220),金兵入侵四川,崔與之被調任成都府本路安撫使組織抗金,后又升任為四川制置使。他廣用蜀中的賢能采納良策,并重用歸降的金國將領鼓勵其反一擊。他在四川五年間,成功地保衛了一方的平安,不僅贏得軍民的贊譽,而且也頗受金國的將士所敬畏。他曾因病離任,而繼任者一改其施行的方略亂以他法,導致金兵乘虛侵入川境,崔扶病復職視事,金兵聞訊懾于其聲望而自行撤軍。端平二年(1235),被任為廣東經略安撫使。其時,廣東發生兵變,叛軍圍困廣州攻城,崔與之上城墻安撫亂兵,由于他德齒具尊,嘩變的軍士服其恩威而紛紛下跪棄械,兵變其后即告平定。嘉熙元年(1237)二月,被任為右丞相,但因其一再堅辭而未到任。翌年五月退休。他從政數十年,官至顯貴而不養妓,不增置秋產,不受各方饋贈,以“無以財貨殺子孫,無以政事殺民,無以學術殺天下后世”的名句自警,從而成為宋朝的一代名臣。他的詞章造詣頗高,被認為是“開嶺南宋詞之始”,所治儒學的“菊坡學派”亦被認定是嶺南歷史上的第一個學術流派。嘉熙三年(1239)十一月十一日因病逝世。

張家玉(1615-1647)

張家玉(1615-1647),字元子,號芷園。廣東東莞人。明末清初“嶺南三忠”之一。他在青少年時期喜習武藝。后參加科舉考試,于明崇禎十六年(1643)考取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翌年三月,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攻入北京,張家玉主動投書給李自成,表示愿為起義軍效力。旋因李自成部被清軍戰敗,張又改投在南京即位的南明弘光帝,但因被指為曾變節投降李自成而被逮捕入獄。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攻入南京,張家玉又逃至福州,被南明隆武帝委為監軍督部援救被圍在江西撫州的南明軍隊。翌年,清軍攻陷撫州,張受傷戰敗后率部退回福州,隨即被任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廣信。其后,因隆武帝被清兵擒殺,張家玉遂返回家鄉招募義勇徐圖再舉。順治四年(1647)正月,張集結義軍攻入東莞城,旋因清軍主力集結反撲,他率軍撤退,其家人大多死于亂軍中。是年四月,張再次攻克東莞及新安,被在肇慶即位的南明永歷帝任為兵部尚書,提點嶺東軍務。其后,又率部與清軍在新安決戰,因勢孤力單而戰敗,其留居在家鄉的族人也被全部屠殺。張因而發憤再次聚集兵力連續攻克龍門、博羅、連平、新豐等地,幾番力戰后于是年十月被清兵圍困在龍門的深山中。后因糧絕兵盡突圍無望,他投水自盡。遺著有《張文烈遺集》。

羅芳伯(1738—1795)

羅芳伯(1738—1795),廣東嘉應州人(今梅州市)。華僑領袖。早年在家鄉的經歷已甚少見諸于史料所記,相傳其人性格豪放,曾參加過民間秘密組織“天地會”的活動。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羅出國謀生,抵達華僑聚集較多之地坤甸(今印尼加里曼丹島),在采礦公司工作。其時當地的鱷魚活動猖獗,不時登岸吞噬人畜,民心極為驚恐不安。羅芳伯遂設計一方面暗中帶人在鱷魚聚集點上投毒與埋伏弓箭,另一方面又效韓愈在潮州祭祀鱷魚的辦法,擺設祭桌,宣讀祭文,勒令鱷魚即時離境。據說當地的“鱷患”未久即消除。當地的土人與華僑對羅芳伯的治鱷手段極為敬佩,視他為有神奇本領之異人。其后,當地的幾間礦業公司合并為蘭芬公司,羅由于深孚人望而被推舉為握有公司最高權力的“首領”。據后人的考證,蘭芬公司的極盛時期擁有萬余勞工,成為當地經濟支柱。為了防御盤踞爪哇一帶的荷蘭殖民主義的侵犯,他以公司的贏利購置了大批武器彈藥組建了軍事作戰隊伍,并多次打退了來犯的侵略者。1777年,羅占據了以曼多為中心,南北數十里的產金之地,并自任這一區域管理機構——曼多總廳的最高負責人,以此建制成一個在內部實行自治的華僑社區。他在治區內施行獨立的法規,自行征收稅金,寓兵于民,并大力扶持采礦、農業、交通、文教各業的發展。由于羅芳伯治理下的曼多地區實行高度自治體制,以致后世的一些史學家曾誤認為羅芳伯在曼多建立了獨立的共和體政區。1795年,羅芳伯病逝,由他創建的曼多地方政區共延續了107年,在海外的華人社區中曾引起較大的反響

招子庸(1793—1846)

招子庸(1793—1846),原名功,字銘山,號明山居士。廣東南海橫山鄉(今廣州石井鎮)人。清代文學家。

他出生于書香之家,其詩文造詣頗深,亦善畫工筆畫,且精通韻律。曾參加科舉考試中式舉人,而在屢次應考進士均落第之后,遂與文友在廣州結集詩社相互唱和。其間,招子庸搜集了不少青樓歌伶詠唱的民間唱詞俚句,以粵語韻律加以變調整理,寫成《粵謳》一卷。全書共99題121首歌謠。由于《粵謳》保留了粵樂中的木魚、南音之能說能唱、音樂性強的特色,其用詞遣句有地方語言特征,形式自由,因而成為雅俗共賞的說唱文字在坊間廣為傳誦?!痘浿帯返脑伋獌热荻嗍窃V說男女愛情以及淪落青樓的女子之怨嘆詞語,文筆凄婉感人,具有濃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因而在中國民間俗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與影響,后被外國人翻譯成英文推介至歐洲。招子庸撰寫了《粵謳》之后,曾以獲“舉人大挑”的資格,分發到山東歷任知縣、知府之職。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受友人的案件所牽連而被罷官。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家鄉病逝。

梁廷枬(1796—1861)

梁廷枬(1796—1861),字章,號藤花亭主人,廣東順德人。清代學者、史學家。出生于書香世家。由于受父親的影響,自少就對書畫金石之道甚嗜好。其后由于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均落第,遂轉而致力于訓詁考據,撰寫了《金石稱例》等十多部著述,涉及文學、歷史、詞章、戲劇、音律等領域,其中不乏振聾發聵之見,頗為時人所推崇。清道光十五年(1835),受聘任《廣東海防匯覽》總纂和《粵海關志》總纂,得以瀏覽了有關中西方經貿與文化交往的大量資料,由此開始了解到世界各國的發展狀況,加深了對民族危機的警覺,進而孜孜不倦地學習從西方傳播來的新知識,尋求御侮救國之路。道光十八年(1838),林則徐任欽差大臣到廣東查禁鴉片。梁向他獻呈關于禁煙、海防、外交的計策,深受林的重視,并引用為主要幕僚參與軍政決策。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后,梁廷枬并未因中方戰事失利而消沉,而是痛定思痛,傾注于對西方列強的史地、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系統研究,撰寫了中國第一部介紹美國國情的專著《合眾國說》三卷以及《耶穌教難入中國說》、《粵道貢國說》、《蘭蒼(英國)偶說》等著作,向國人介紹了西方各國歷史與文化的真貌,從而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早倡導“開眼看世界”思潮的先驅之一。他在推介西方文化之時,充分肯定了其進步的政治制度,流露出對西方先進國家的法治制度與民主制度的朦朧向往情結。

道光二十八年(1848),梁參與了廣州士民反對英國外交官擅入廣州城的斗爭。咸豐四年(1854),他寫了《夷氛聞記》一書,真實地記敘了兩次鴉片戰爭期間廣東軍民反擊列強入侵的全程,是研究鴉片戰爭的重要史料。

梁廷枬的主要著述尚有《南漢書》、《東坡事類》、《論語古解》、《藤花亭曲話》等共38種。

咸豐十一年(1861),梁廷枬病逝。

孫中山(1866-1925) 孫中山(1866-1925),名文,幼名帝象,字德明,號逸仙,日新。清光緒二十七年(1897)在日本組織興中會時化名為中山樵,其后遂據此以中山為名,而在公文函中多自署以孫文為姓氏。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享村人。父親孫達成,母親楊氏,長期居鄉務農。

由于家鄉位于廣州與澳門之間,他在少年時期既受到傳統的中國文化的熏陶,又受到殖民地傳播的歐洲文化的啟蒙。光緒十四年(1878),隨母親赴在檀香山墾荒經商的兄長孫眉處,并在當地教會興辦的中學就讀,進一步領悟到歐美的科學文化知識與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光緒十九年(1883),離開檀香山返回家鄉自修中西學,并開始抨擊清廷的政治腐敗與社會的不良風俗。期間,為了破除封建神權思想的影響,他與友人陸皓東搗毀了村廟中的神像以示警世,固而為當地的土豪劣紳所不容,被迫于是年11月間離開家鄉,先后在香港、廣州兩地就讀。后又轉入香港西醫書院,與改良主義的首倡者之一的何啟父及英國學者康德黎結交,聚談時局,加深了對皇權專制弊端的認識。光緒十八年(1892),以西醫書院會考第一的總成績,獲取畢業執照。旋先后在澳門、廣州行醫,并與陳少白、尤列、楊鶴齡朝夕抨擊時政,因而被時人戲稱為"四大冠")。光緒二十年(1894)六月,與友人陸皓東北上天津,上書北洋大臣李鴻章,提出變法主張,但未獲答復。孫中山由此感到必須放棄以和平手段促進維新的初衷,轉而矢志于以革命手段推翻清廷的腐敗統治。是年秋赴檀香山向華僑宣傳中國革命,并在該地區創立了近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明確地提出了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宗旨的綱領。翌年2月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并親赴廣州策劃起義,因事機不密而失敗。光緒二十二年(1896)赴英國聯絡華僑,在倫敦被清廷駐英使館誘捕拘禁,得英人康黎德的營救才脫險。其后,他又到日本廣泛發動華僑加入興中會,并努力爭取日本朝野人士支持中國革命。光緒二十六年(1900),在臺北建立起義指揮中心策劃粵事,派鄭士良等以會黨為主力在惠州三州田起義,一度屢敗清軍,后因彈藥難繼而失敗。此后的幾年間,孫中山在日本、安南、歐美等地繼續向華僑鼓吹革命,創建興中會的分機構,并組織力量與康有為等改良派就“革命”或是“?;?rdquo;的兩種立場展開持久的大論戰,有力的弘揚了正氣,打擊了邪說,為革命進入高潮準備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光緒三十一年(1905)7月,在日本聯合黃興、宋教仁等人組成了近代中國第一個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并被推舉為總理。他主持通過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的政治綱領。從而將民族革命升華至民主革命。孫中山又在《民報》的發刊詞中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大主義,并由此形成了“三民主義”的核心理論。而在此后的四年間,孫中山連續組織了8次武裝起義:潮州黃崗起義(1907年5月),惠州七女湖起義(1907年6月),欽州廉州、防城起義(1907年7月),鎮南關起義(1907年12月),欽州馬篤山起義(1908年3月),云南河口起義(1908年4月),廣州新軍起義(1910年2月),廣州三•二九起義(1911年4月)。這一系列起義雖均未獲成功,但仍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沉重打擊了清廷的統治。孫中山也由此贏得了革命黨人的極大尊敬,被公認為革命的最高領袖。在他的影響下,宣統三年(1911年)八月十九日,武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并取得勝利。各省也相繼光復。孫中山其時正在美國籌募革命經費,聞訊后即向美、英、法三國政府游說勸其給予革命政權外交支持。是年十月回國,旋被獨立各省代表會議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民國元年(1912)1月1日,他在南京就職,宣告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從而產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為了促使清帝退位、國內統一和實行共和制度,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主動與把持清廷政權的袁世凱談判,并在南北和平統一實行共和制度的原則基礎上以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為承諾,換取袁世凱“贊成共和”并簽署了“南北和議”。同年2月13日,在清帝宣布退位后,孫中山也辭去臨時大總統,并推舉袁以代自。其后,他表示將致力于社會實業活動以振興中華,并接受袁世凱授以“籌畫全國鐵路全權,”就任全國鐵路督辦。同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孫當選為理事長,他仍密切關注時局。民國二年(1913)3月間,北京政府在派人暗殺了國民黨代理事宋教仁后,又欲進一步鏟除國民黨的勢力。孫遂于是年7月發動了討袁的“二次革命”的軍事斗爭,因力量對比懸殊,武裝起義于9月初即撲滅。翌年7月,孫在日本組建進步力量反對袁世凱的竊國稱帝,終于迫使袁世凱于民國5年(1916)2月宣布撤消帝制并于其后暴死。

孫中山為實現和平統一中國而三次在廣東建立革命政權。民國6年(1917),皖系軍閥段祺瑞在北京把持政權,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自行組閣僭任國務總理。孫在上海發起"護法運動",于7月間率海軍艦隊南下廣州,聯合桂、滇軍閥,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恢復國會,他被舉為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因桂滇軍閥以借"護法"之名而行割據稱霸之實,孫中山發動的“護法”屢次遭挫折,他被迫于翌年5月辭去改制后的軍政府海陸大元帥之職,離穗赴上海。居滬期間,除繼續關注“護法運動”外,還從事著述《建國方略》。民國八年(1919)主持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自任總理并公布了“實行三民主義為宗旨”的規約。翌年二月,援閩、粵軍陳炯明部在其指令下回師廣東逐走桂系,孫遂返回廣州重組軍政府,為四總裁之一。民國十年(1921)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召開,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組建民國正式政府,再次揭起"護法"旗幟。是年7月,他派粵軍進入廣西,并建立大本營準備軍事北閥,但因廣東政局惡化,孫中山遂于翌年4月回師廣東彈壓,改設大本營于韶光。6月間,孫返回廣州,其與陳炯明部的關系日益惡化。6月16日,陳部將領葉舉等人發動兵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脫險后,登永豐艦平亂,后被迫于8月9日離穗赴滬。而孫中山兩次在廣東組建革命政府的失敗,促使他醒悟到必須建設一個有戰斗力的革命政黨才能履行革命主張,實現和平統

一、振興中華。其時,西方列強與日本等國的對華政策使孫中山深感失望,而蘇俄十月革命成功經驗使他頗受鼓舞,認為即可援引蘇俄建黨的經驗使他改組國民黨,又可以蘇俄的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為參照裨益民生主義,從而借助蘇俄的援助取得三民主義革命的最終成功。在第三國際代表馬林的斡旋下,孫同意允許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強化國民黨的改組工作,并邀請李大釗等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進入國民黨改組工作的 指導機構。后又指派共產黨員任國民黨中央本部的參議部長。民國十二年(1923)1月,與蘇俄代表越飛聯合發表了《孫文越飛宣言》,明確了以蘇俄為革命后援的意向。其時,陳炯明部以被討陳聯軍擊敗退離廣州。孫中山遂第三次返回廣東建立革命政權,重建大元帥府,旋即聘蘇俄代表鮑羅廷為國民黨的特別顧問。又指派胡漢明、廖仲愷等人組成的國民黨中央臨時執行委員會,辦理改組事宜,并發表《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再擊退了陳炯明部的反撲,政局穩定之后,他于翌年1月20日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認了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通過了國民黨黨綱、黨章和改組國民黨,使之革命化的各項措施,選舉有共產黨人參加的中央委員會;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中確立“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政策,從而將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孫又聘請蘇俄顧問為指導,在廣州黃埔長州島創辦陸軍軍官學校,依照蘇俄的建軍原則和軍事制度,訓練、培養軍事人才,從而為北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民國十三年(1924)9月,孫中山督師北閥,討伐直系軍伐,設大本營于韶關。是年10月,廣州商團發動武裝騷亂,孫令北伐軍回師廣州平息了事態。旋接受了在北京發動兵變的國民軍將領馮玉祥的邀請,抱病北上商討國是。臨行前發表聲明,明確提出召開國民會議,結束軍伐統治;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政治主張。是年12月31日抵達北京,其時段祺瑞已擅自成立臨時執政府,并計劃召開“善后會議”以與各地軍伐作政治、軍事的交易,又表示要尊重與各國既有的不平等條約以"外崇國信"。孫中山對此極為憤慨,抱病與其進行堅決的斗爭,以至肝病加重而臥床不起。禰留之際仍不忘革命,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等遺囑。民國十四年(1925)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遺著后被編為《中山全書》、《總理全集》、《孫中山全集》、《孫中山選集》等 孫中山為實現和平統一中國而三次在廣東建立革命政權。民國6年(1917),皖系軍閥段祺瑞在北京把持政權,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自行組閣僭任國務總理。孫在上海發起"護法運動",于7月間率海軍艦隊南下廣州,聯合桂、滇軍閥,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恢復國會,他被舉為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因桂滇軍閥以借"護法"之名而行割據稱霸之實,孫中山發動的“護法”屢次遭挫折,他被迫于翌年5月辭去改制后的軍政府海陸大元帥之職,離穗赴上海。居滬期間,除繼續關注“護法運動”外,還從事著述《建國方略》。民國八年(1919)主持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自任總理并公布了“實行三民主義為宗旨”的規約。翌年二月,援閩、粵軍陳炯明部在其指令下回師廣東逐走桂系,孫遂返回廣州重組軍政府,為四總裁之一。民國十年(1921)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召開,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組建民國正式政府,再次揭起"護法"旗幟。是年7月,他派粵軍進入廣西,并建立大本營準備軍事北閥,但因廣東政局惡化,孫中山遂于翌年4月回師廣東彈壓,改設大本營于韶光。6月間,孫返回廣州,其與陳炯明部的關系日益惡化。6月16日,陳部將領葉舉等人發動兵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脫險后,登永豐艦平亂,后被迫于8月9日離穗赴滬。而孫中山兩次在廣東組建革命政府的失敗,促使他醒悟到必須建設一個有戰斗力的革命政黨才能履行革命主張,實現和平統

一、振興中華。其時,西方列強與日本等國的對華政策使孫中山深感失望,而蘇俄十月革命成功經驗使他頗受鼓舞,認為即可援引蘇俄建黨的經驗使他改組國民黨,又可以蘇俄的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為參照裨益民生主義,從而借助蘇俄的援助取得三民主義革命的最終成功。在第三國際代表馬林的斡旋下,孫同意允許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強化國民黨的改組工作,并邀請李大釗等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進入國民黨改組工作的 指導機構。后又指派共產黨員任國民黨中央本部的參議部長。民國十二年(1923)1月,與蘇俄代表越飛聯合發表了《孫文越飛宣言》,明確了以蘇俄為革命后援的意向。其時,陳炯明部以被討陳聯軍擊敗退離廣州。孫中山遂第三次返回廣東建立革命政權,重建大元帥府,旋即聘蘇俄代表鮑羅廷為國民黨的特別顧問。又指派胡漢明、廖仲愷等人組成的國民黨中央臨時執行委員會,辦理改組事宜,并發表《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再擊退了陳炯明部的反撲,政局穩定之后,他于翌年1月20日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認了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通過了國民黨黨綱、黨章和改組國民黨,使之革命化的各項措施,選舉有共產黨人參加的中央委員會;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中確立“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政策,從而將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孫又聘請蘇俄顧問為指導,在廣州黃埔長州島創辦陸軍軍官學校,依照蘇俄的建軍原則和軍事制度,訓練、培養軍事人才,從而為北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民國十三年(1924)9月,孫中山督師北閥,討伐直系軍伐,設大本營于韶關。是年10月,廣州商團發動武裝騷亂,孫令北伐軍回師廣州平息了事態。旋接受了在北京發動兵變的國民軍將領馮玉祥的邀請,抱病北上商討國是。臨行前發表聲明,明確提出召開國民會議,結束軍伐統治;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政治主張。是年12月31日抵達北京,其時段祺瑞已擅自成立臨時執政府,并計劃召開“善后會議”以與各地軍伐作政治、軍事的交易,又表示要尊重與各國既有的不平等條約以"外崇國信"。孫中山對此極為憤慨,抱病與其進行堅決的斗爭,以至肝病加重而臥床不起。禰留之際仍不忘革命,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等遺囑。民國十四年(1925)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遺著后被編為《中山全書》、《總理全集》、《孫中山全集》、《孫中山選集》等。

蘇仁山(1814—1850)

蘇仁山(1814—1850),字靜甫,號長春,又自署嶺南道人等。廣東順德人。清代畫家。 他自少受喜愛書畫與書法的父親的影響,醉心于書畫繪作。雖然從未師從名家學藝,但其繪畫天賦甚高,僅從觀摩的畫稿畫譜中即自行悟解了畫道而漸有所成。及至成年后因與家人不和而被逐出家族,他遂流寓于廣州、佛山等地,以賣畫與講課授徒為生。他創作的畫尤以人物畫見長,筆下的人物線條簡練,人物造型與體態動作處處隨意點畫勾勒,無一處不與社會生活中的眾生相相吻合。其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多是歷史的愛國名人、歸隱者以及仙家道人。代表作《五羊仙跡圖軸》與《坐觀十八壽相羅漢像》等名作至今仍深受后人稱譽。他獨創一格的清新畫風,對時尚摹古崇古的清代畫壇帶來了較強的沖擊力,從而為嶺南畫風的嬗變倡導了先聲。

蘇仁山于35歲時返回家鄉定居。未久,由于他在詩畫中屢有憤世嫉俗、不滿封建王朝專制的情緒流現,引起其親屬與族人的恐慌,被其父以“不孝”為名扭送入縣獄關押以免受誅連。約道光三十年(1850),蘇仁山在獄中病逝。

洪秀全(1814—1864) 洪秀全(1814—1864),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廣東花縣人。太平天國的創始人。他出生于農民家庭。早年因家貧而休學,但仍刻苦自學攻讀史書,且數次參加科舉考試,均無功而返。清道光十六年(1836),他在廣州讀到華人基督教牧師梁發編寫的《勸世良言》一文,詳讀之后被宣揚上帝的基督教義所感動,萌發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觀念。洪秀全遂說動了好友馮云山同毀了孔子的牌位,改奉基督教,并向鄉親傳播教義。其后,他又編寫了《原道救世歌》等布道詩文,抨擊社會上的種種邪惡現象,呼吁按照基督教的教義建立起“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教義進行改造社會的活動,并在馮云山的協助下,于道光二十七年間(1847)在廣西桂平建立了“拜上帝會”,吸收了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等2000人為會員。翌年,他又寫成了《原道覺世訓》等書,提出要滅除“閻羅妖”(暗 指清廷),自稱為上帝之子,耶穌之弟。其后,又托夢自稱是天父特許下凡的真命天子,受命要建立太平天國。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洪秀全下令將云集在桂平金田村的萬余會徒按軍事編制集中候命。同年十二月,洪聚集會徒宣布揭竿起義,建立太平天國,并以會徒組編建成太平軍與清廷兵馬開戰。翌年二月,他宣告即位太平天國天王,隨后又分封東西南北各王,并以楊秀清為東王總制各路兵馬與朝政。此后幾年歷經大小數百戰役,洪秀全于咸豐三年正月初二,率水陸兩路數十萬軍隊攻破南京城門,并以此為太平天國的京城,改名天京。他所創建的太平天國在建都南京之后屢次大敗清朝軍隊的反撲,形成了以天京為中心,以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為腹地的廣闊占領區,從而成為與北京清廷相抗衡的中央新政權。其間,洪秀全主持制定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的平分土地的施政方案,顯現出改革社會制度的進步思想。與此同時,他尚致力確立天朝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體制,力圖建立起一個符合其闡釋改造了的基督教神學精神的新型社會。而在太平天國政局粗安之后,洪卻日益追求享樂,沉湎酒色。除一再大興土木興建天王府與大選秀女入宮外,僅傾力于埋頭撰寫自我神化的宗教著作,軍國大計一概推諉東王楊秀清全權處置。由此引發了楊秀清居功自傲,極欲取而代之的野心。咸豐六年五月,清軍圍困南京的江北、江南兩大營先后被太平軍攻破后,已權傾天京朝野的楊秀清更加權欲膨脹,假托自己是天父下凡, 當著文武百官之面下令杖責洪秀全,又強要洪封其為“萬歲”稱號以作“逼宮”之舉。洪秀全遂決心谫除楊秀清,密詔北王韋昌輝率兵捕殺楊及其部屬2萬余人。未久,洪又以韋昌輝濫殺無辜為由,下令誅殺了他。而洪秀全在平息了“楊韋之亂”之后并未勵精圖治,只以朝政盡委于其兄弟把持,任其肆意橫行,令百僚人心惶恐。翼王石達開亦因而避禍遠走安慶。其帶走的部屬均為拱衛天京的精兵猛將,導致天京的防衛力量大為減弱。由是清兵乘機反攻,并得以重建江北、江南兩大營再圍南京。洪秀全雖新委任陳玉成、李秀成為各軍主帥以靈活的戰術多次攻破清軍防線,并一度攻克蘇州、常州等地,但由于太平軍二次西征失利未能占領戰略重鎮武昌,戰局又再次轉危。其間,洪秀全曾封洪仁玕為干王以重振朝綱力挽危局,但未能取得如期效果。而洪秀全又濫封王爵,親信小人,排斥、猜忌洪仁玕、李秀成等忠臣,以致朝政日壞上下皆無斗志。

同治元年(1862)四月,陳玉成戰死,曾國荃率湘軍又進逼雨花臺圍困南京城。洪急調李秀成部回援激戰月余終未能解圍。其后太平天國的蘇、浙基地均被湘軍和淮軍攻克,南京城外營壘亦盡陷敵手。洪秀全其時已患重病,他拒絕了李秀成的棄城出走建議,期望上帝降奇跡賜福于太平天國從而戰勝清軍。但隨著天京的防務日漸危急,洪秀全的幻想終告破滅。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3日)病逝,遺命其子洪天貴繼位。六月十六日(7月19日),南京陷敵,太平天國滅亡。

梁發(1789—1855)

梁發(1789—1855),又稱梁亞發,原名公發,字濟南,號澄江,廣東高明人?;浇痰谝晃蝗A人牧師。出生于農民家庭。早年在廣州印刷店當雕版工人。清嘉慶二十年(1815)隨英國基督教傳教士米伶前往馬六甲,參與海外對華傳教中心的工作。翌年,由米伶主持受洗禮入基督教。嘉慶二十三年(1818),梁發返回故鄉傳教,被當地官府視為邪教而加以逮捕。經營救出獄后,他又再赴馬六甲輔佐米伶的教會工作。道光二年(1822),米伶病逝,梁發遂返回廣東,并于翌年經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的委任成為中國第一位華人基督教牧師。道光八年(1828)他又返回故鄉傳教,再次遭官府追捕,遂逃回澳門。道光十年(1830),又往高州傳教,并撰寫了《靈魂篇》、《真道尋源》等教義向信徒散發。道光十二年(1832)他在廣州傳教布道,撰寫了《勸世良言》等喻世講義廣為散發,在社會上引起相當深遠的影響。以致兩年后洪秀全在廣州讀到《勸世良言》時頓有如獲至寶之感,以此引為創立拜上帝會,建立太平天國的重要理論基礎。道光十八年(1838),梁發因擅入在廣州舉行的鄉試試場散發傳教的講義,又被清兵追捕而避往澳門、新加坡。翌年,又潛回廣州,撰寫了《救世之神諭》一書。

咸豐五年(1855)病逝。梁發在近代中國社會里積極倡導西方文化的“自由、平等、博愛”的觀念,所作的獨特貢獻是同時期的任何一位外來傳教士難以比擬的

李明徹(1751—1832)

李明徹(1751—1832),字大綱,又字飛云,號青來。清代天文學家。祖籍江蘇,出生于廣州。少年時曾入道觀當道士,其間,除受教于道教學說外尚攻讀了先秦諸 子百家學說。成年后,又對已傳入國內的西方科學知識產生興趣,曾赴澳門向外國傳教士學習觀察天象推算地理測繪法和三角幾何學。自此,他與天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由于李明徹兼學了西洋油畫的畫技而被視為通曉西方藝術之才。他曾受地方官府之命,攜帶西洋油畫進京城向朝廷進貢,因而有暇到主管天文歷數的欽天監觀摩,從而開闊了對傳統的天文學認識?;氐綇V州后,他依據自己歷年對天文現象的觀察成果,并結合中西方天文學的資料,陸續寫成了《寰天圖說》三卷、續編兩卷。全書論述了對太陽系星球位置及對日蝕、月蝕成因、地球晝夜節氣變化的測定之法,并對自然現象作了探討。這是一部廣東地區最早撰成的關于天文學的著作,揉合了中西方天文學的精粹。由于其資料翔實、論述精確,該書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天文學的一部有較大影響的著作。李明徹寫完《寰天圖說》后,又受兩廣總督阮元的邀請,主持編寫了記敘全省地理形態的《廣東通志•輿地略》。至道光九年(1829),他主持籌建的廣州純陽道觀(位于今廣州河南漱珠崗)峻工后,他以此地作為天文觀測臺,繼續從事研究星際與修道養息。

道光十二年(1832),李明徹在廣州病逝。

冼夫人(522--601) 冼夫人(522--601),原名冼珍。其籍貫地史學界頗有爭議 ,只大致認為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高涼郡(今廣東省陽江、電白、高州一帶)人。嶺南巾幗女杰。

冼出生于統治部落有10余萬戶的越族首領世家,她喜習武事,足智多謀。早年輔佐家族首領處理事務時就力主民族和睦,因而頗受各少數民族部落的愛戴。公元535年,她與高涼太守馮寶成婚?;楹?,她襄助馮寶處置政務,倡導百越各民族的融合。550年,高要郡太守陳霸先率兵平定梁朝的內亂,冼夫人說服馮寶全力支持陳霸先,并親自率千余將士奇襲阻擊陳部的高州刺史李遷化而獲勝。557年,馮寶病死,冼夫人承繼夫業,她安撫各族,糾集百越,使嶺南各州得以安寧。558年,她遣兒子馮仆率領各族族首入京晉謁已建立陳朝的皇帝陳霸先,請求新朝恢復對嶺南的管轄權。馮仆被任命為陽春太守。569年十月,陳朝的廣州刺使歐陽紇謀反,并扣押馮仆以要挾冼夫人。她堅定地表示:我不能僅為了救兒子而做出危害國家統一的事情。冼以武力對抗叛軍,并率軍北上接應南下平叛的陳朝大軍,從而平定了叛亂維護了社會穩定的局面。589年,陳朝被隋滅亡。其時,嶺南諸州郡推冼夫人為領袖,號為圣母,保境安民。兩年后,隋文帝叫人告知她已建立新王朝,囑她率嶺南各州歸附朝廷。冼夫人為了嶺南的和平安定,遂派孫兒馮魏率軍迎接隋朝官吏南下就任。冼夫人因而被隋文帝冊封為宋康郡夫人。590年,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王仲宣起兵反隋,嶺南局面混亂,冼夫人除派孫子馮蠱率軍力戰會同隋軍主力攻滅王仲宣部外,尚親披胄甲,率騎兵護衛朝廷使者巡撫各州,使嶺南地區又恢復了安定。隋文帝又冊封她為譙國夫人,授權調度六州兵馬,遇事可先行處置。并賜予高級的榮譽。冼夫人身歷梁陳隋三朝均受禮遇,她自己以此教育子孫說,我之所以受到優遇,是因為我只知道以忠孝來報效國家,希望后代都要走這一條路。其后,冼夫人又派人朝見皇帝,控告廣州總管的貪虐暴行,旋奉派持詔書赴各州宣達皇帝旨意安撫黎民。她在宣撫途中因勞累過度而病逝。

蘇六朋(1791—1862)

蘇六朋(1791—1862),字秋琴,廣東順德人。清代畫家,世人稱其與蘇仁山為“嶺南畫壇二蘇”。

他在少年時即喜愛繪畫,曾專程到羅浮山拜名僧為師學畫。當畫技漸有長進之后,他定居在廣州以賣畫為生。蘇六朋的繪畫以人物畫最有功力,尤以畫都市生活中的市井小民見長。其筆下的販貨的小販、賣藝的盲人等人物形象均神態逼真,一嗔一喜一憂,或動或靜或憨或詐的各種人物,神情與心態均絲絲入扣,筆筆傳神,真實描繪出社會日常生活的各種層面。人物體態與衣褶的線描,清凈脫俗靈動飄逸,甚具大手筆之神韻。他又善于“指畫”,作大幅人物畫時常以“指筆兼用”。一指一筆相互配合,能“工”能“意”,線條轉合流暢,頗具得心應手之妙。蘇六朋所作的山水畫與花卉設色畫亦以落筆濃淡相宜,變化雅致而為士林賞識。他的畫藝在晚年時已達爐火純青之境,受到文人墨客的好評。其所作的《清平調圖》、《東山報捷圖》、《太白醉酒圖》等被后人視為嶺南畫界之珍品。

清同治元年(1862),蘇六朋在廣州病逝。

屈大均(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號菜圃。清初名詩人、學者。早年受業于陳邦彥門下,深受其思想的熏陶。曾參與陳邦彥等人發動的抗清斗爭,并在陳等人遇害后冒著風險收斂他們的遺骸。其后,為避免清廷的迫害,他入寺廟削發為僧,并將居所命名為“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廷之意。其間,他以化緣為名奔走各地積極參與反清活動,并曾遣人送情報給抗清名將鄭成功,欲引導鄭的舟師沿海路進攻南京。后因事泄而被清廷追捕,他逃回家鄉隱居并蓄發還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平西王吳三桂以蓄發復衣冠為號揭竿反清,屈大均赴桂參與其事,被委為廣西按察司副司監督孫延齡軍。未久,他因洞悉吳三桂借反清之名而行爭霸割據之實的用心,遂托病辭職返回廣東。而自康熙十三年(1674),臺灣還歸清廷之后,屈已停止反清活動,移志于對廣東文獻、方物、掌故的收集編纂,編成《廣東文集》、《廣東文選》。而為時人敬佩的是,他不顧清廷的禁令,撰寫了《皇明四朝成仁錄》,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頌德,在明末的遺民中引起較大的反響。他并著述《廣東新語》,記述廣東的天文、地理、礦藏、草木、動物、文化、民族、習俗等方面的資料,被認為是一部史料價值甚高的廣東地情書。屈大均的詩歌創作風格明快,是嶺南詩界“三大家”之一,對近代的嶺南詩風有著較大的影響。晚年的詩作大多流現出反清斗爭的情愫??滴跞迥?1696),他在家鄉病逝。死后,因其所著《皇明四朝成仁錄》被人舉報有反清情緒,雍正、乾隆兩帝分別下令徹查并焚毀該書。

李昴英(1200--1257)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號文溪。廣東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業崔與之門下,主修《春秋》。南宋寶慶二年(1226),上京會試,原已被取定為狀元,唯因其治學的《春秋》觀點未為皇帝欣賞,故爾改取為第三名,因此而成為廣東科舉考試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任內曾因勸阻太守的殘民暴行未果而憤然離開汀州,被當地士民沿途攔阻挽留,他又返回州治久時地平息了因太守劣行而引起的兵變維護了地方的安寧。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學博士,直秘閣知贛州等職。期間隨崔與之平定廣州軍隊嘩變,并在城墻上用繩索縋下到圍城的軍營中與亂兵談判從而平息了兵變。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薦任為吏部郎官。后杜范等3名朝臣突然死去而權臣史嵩有指使謀殺之嫌,李遂三次上奏皇帝請求嚴懲史嵩卒迫使史告老退出朝廷。期間,又上疏彈劾京兆尹的貪殘,宋理宗置之不理拂袖而走,李仍拉扯著皇帝的衣袍繼續陳述,因而被認為在皇帝面前“失儀”而被解職調往外地。但理宗也認為:“李昴英,南人無黨”(指其正直,不結黨營私),因而在淳祐二年(1242)又授李為太宗正卿兼國史館編修,后又升任為龍圖閣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開國男爵位。李昴英復職后仍剛直不阿,一再嚴勵抨擊丞相賈似道等人的胡作非為。當御史范天錫彈劾佞臣而遭解職時,李扶揚正氣,除上奏本聲援范天錫外,更自請辭退以示與奸佞決裂。雖然朝廷其后又擬召他任端明殿大學士,僉樞密院事,但他并未就任。寶佑五年(1257),在廣州病逝。

著有《文溪集》、《文溪詞》等多卷。

楊孚(?--?) 楊孚(?--?),字孝元。東漢時南??し?今廣州市海珠區)人。漢議郎學者。 楊早年致力攻讀經史,鉆研頗深。公元77年,他以參加朝廷主辦的“賢良對策”入選而獲授為議郎,成為參與議政的皇帝近臣。楊以直言敢諫而著稱,屢屢向皇帝提出自己對政事的意見。他極力主張以孝治天下,認為朝廷尊崇禮教應首先制定士民遇父母之喪均要守三年服喪的定制。漢和帝采納了楊孚的進言,下詔恢復舊禮制,命令“臣民均行三年通喪”,從而導致以“孝治”為主要標識的封建禮教在君權的袒護下延續影響了千余年。楊在參預政事之余,勤奮治學,寫出了南??と说谝徊繉W術著作--《南裔異物志》。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地區性的物產專著,記敘了嶺南陸產水產的種類與嶺南植物學、動物學和礦物學的第一手材料。它的學術價值在嶺南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史家公論楊孚是廣東最早著書立說的學者。楊的品學頗為時人所推崇。晚年從京城河南退休返鄉定居,其從洛陽移種宅前的松樹遇天寒時竟然降有積雪,因而士民均尊稱他為“南雪先生”,并將他的居地昵稱為“河南”,至今仍沿作為廣州市區南部的代稱。楊孚開創嶺南文化的影響為歷代后人所仰崇。

惠能(638-713)

惠能(638-713),俗姓盧。祖籍河北范陽(今屬北京)。佛教禪宗的“南宗”創立人。 其父原是小官吏,后因過失而被謫居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菽艹錾鷷r,父親已病逝,他靠賣柴養母為生活。后因自感與佛教有緣,遂于唐咸亨三年(672)離開廣東北上,到湖北梅縣東山寺拜禪宗五祖弘忍為師。后在弘忍命門徒作偈呈驗以選拔傳法繼承人時,他因作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受到弘忍首肯而授與衣缽成為傳法繼承人,世稱禪宗六祖。后為逃避爭奪繼位權的對立派追殺,惠能離寺南歸,長期輾轉流徙于嶺南四會、懷集等地,過著隱居生活。儀鳳元年(676),他到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觀光法會,因一論風幡的禪語:“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而折服該寺主持,請他升座說法,奉其為師,并自此在該寺從事傳教活動。翌年,他前往韶州住持寶林寺(今南華寺),并在大梵寺設壇講經說法,為其后開辟:“南宗”奠定了基礎?;菽茉趯毩炙?0余年,悉心傳道,弘法不輟。他以“見性成佛”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揚“頓悟”,以傳統文化的精髓結合禪宗教義的秘笈,形成中國佛教禪宗的“南宗”與“北宗”相比較而迥然不同的獨特風格。由于惠能的弘法,“南宗”禪學的影響逐漸遍及全國,并取代了“北宗”在禪宗中的主導地位,而各地投奔在惠能門下治學的門徒數以千計。其后,他的弟子集錄其講經的要義,編纂成《壇經》一冊。該書反映出惠能對傳統佛教教義作重大改革的思路,是禪宗進一步“中國化”的重要標志,從而對中國哲學與佛教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菽苡谘雍驮?712)返歸新興定居,翌年圓寂于國恩寺。今南華寺內所供六祖像,相傳為惠能的真身。

何維柏(1511-1587)

何維柏(1511-1587),字喬仲,號古林。廣東南海人。明代名臣。

早年專志研讀儒學,受陳白沙的理學影響甚大。明嘉靖十年(1531)參加鄉試考中舉人。嘉靖十四年(1535),再次赴京會試考取進士,并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升為監察御史。其間上書皇帝建議停止征討安南(今越南)的戰事,皇帝一度接受了他的進諫,但未久又再次發動了長達3年之久的征討安南的戰事。何維柏對朝廷的決策深感失望,遂稱病辭官返回家鄉潛心讀書。嘉靖二十三年(1544),被朝廷召復委為以御史的名義巡按福建。何治理閩政頗有政績,受到民眾的擁戴。他在任內率先上疏彈劾大學士嚴嵩“邪媚邀寵”,因而觸怒了嘉靖帝,派專使逮捕他到京城治罪。何在福州士民夾道哭跪中被押解離閩抵達京城,下在錦衣衛獄中受到嚴刑拷打,但他始終不肯屈服。后被皇帝從輕處置僅罷除官職發配回原籍。而他剛直敢諫,不畏權相的言行贏得了時人的尊敬。何返回家鄉后致力于創辦書院宣講白沙學說,各地來謁見的仰慕者絡繹不絕于道。他定居家鄉20多年后,于隆慶元年(1567)又被穆宗下詔重新起用,先后任職為大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禮部侍郎等職。何維柏返回京城后仍然一本直言善諫的風格,向皇帝提出了不少關于整頓朝政的進諫,大多被皇帝所接納。至萬歷五年(1577),他因不肯順從大學士張居正之意而被張候機報復,先是將他調任南京禮部尚書(一虛設官職),后又借故奏請皇帝罷了其官職。何遂返回家鄉,主持天山草堂的講學,以白沙學說為宗,倡導以綱常社稷為立學主體。萬歷十五年(1587)病逝。著作有《易學義》、《太極圖解》、《天山草堂存稿》等。

梁佩蘭(1629-1705)

梁佩蘭(1629-1705),字芝五,號藥亭、郁洲。廣東南海捕屬(今廣州市荔灣區)人。清初廣東名詩人。

他自少攻讀經史百家之學。清順治十四年(1657)參加廣東鄉試,獲中第一名(解元)。此后6次參加會試均落第。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已年近花甲,但仍第七次赴京參加會試,終于考取進士。旋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其間,他與中原的名詩人交往唱和甚多,詩作頗受好評,被公認為詩壇宗匠,名士王公多與其交往。他考取進士后因年事漸高而無意仕途,未久因故離開翰林院,南歸隱居廣州以詩酒自酬,并與友人結成詩社以再振嶺南詩風為己任,致力培養詩壇新秀。他的詩歌創作為詩壇各方矚目,所作意境開闊,功力雄健俊逸,為各大詩派一致推崇,被時人尊為“嶺南三大家”與“嶺南七子”之一。梁佩蘭亦善作詞、書法、繪畫。詞作被譽為清初粵詞大家。書法合李邕、蘇軾、米芾三家為一體而自成風格??滴跛氖哪?1705),梁佩蘭在廣州病逝。平生著述較多,有《六瑩堂集》詩集傳世。

莫宣卿(834-?) 莫宣卿(834-?),字仲節,號片玉。廣東封開人。廣東的第一個狀元。幼年時他的生父病逝,遂與母親隨繼父生活。由于繼父的家境較富裕,他得以入學堂讀書。相傳莫七歲時已學會吟詩寫對聯,12歲時即參加科舉考試并中秀才,被鄉人稱譽為“神童”。唐大中五年(851),17歲的莫宣卿赴京城參加廷試獲中制科狀元 ,從而成為廣東歷史上科舉考試的第一個狀元,并是始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年齡最小的狀元。

莫宣卿考取狀元后,被任為翰林書院修撰。其后他還鄉省親,因母親不愿隨其北上定居,莫遂上書朝廷請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職以奉養母親。唐文宗允準,改委他浙江臺州別駕( 刺史的副職 )。他即奉母攜眷往臺州上任,但未到臺州卻病逝于途中。

莫宣卿的生平業跡不顯,存世的詩作也僅三首半,但由于是廣東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他的傳奇式事跡及影響仍在嶺南文化史上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為后人所尊崇。

宋湘(1756—1826)

宋湘(1756—1826),字煥襄,號芷灣。廣東嘉應州白渡象湖村(今屬梅州市)人。清代詩人、書法家。自少酷愛詩詞書法。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參加廣東鄉試中式解元(第一名)。嘉慶四年(1799)考取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總纂、云南的知縣及知府、湖南督糧道等職。

宋湘的成就主要是在于詩歌與書法創作上。他的詩作頗得杜甫詩品的真味,既有沉郁頓拙之韻,又顯揮灑自如的大氣,從而在乾嘉時代的詩壇中獨樹一幟。宋湘力拒其時詩界盛行之“性靈”、“神韻”的經院派詩風,倡導了“唐翻晉案顏家帖,幾道唐詩守六經”的創新詩風。并致力于推動嶺南詩界的創新,其影響被認為“粵詩自黎簡,馮敏昌之后推湘為巨擘”。他所著的詩作被纂編為《紅杏山房集》,共存詩兩千首,是嶺南詩家的代表作之一。宋湘的書法行草兼備,尤其是書法的用筆不拘一格,凡毛巾、草刷、掃帚、蔗渣、竹葉諸物均可信手掂來代筆,皆矯若游龍,筆筆傳神。其墨跡遍及大江南北,尤以竹葉所書的湖北漢陽《伯牙琴臺題壁》最為人所知。

由于宋湘的詩作與書法雙絕,嘉慶帝曾親筆為之題辭:“廣東第一才子”。 道光六年(1826),宋湘在湖北督糧道任內病逝

海關監管范文第4篇

2.負責加工貿易管理的前期驗核、中期核查和下廠核銷。

3.負責加工貿易單耗管理。

4.負責加工貿易信息化管理。

5.負責進出口貨物和各類內銷補稅貨物的價格核査。

6.負責本部門的業務統計。

7.負責科技設備和計算機網絡的日常維護和管理。

8.負責辦事處的行政后勤保障、財務文秘等工作。

海關監管范文第5篇

一、報關單填制案例

案例1.1

案例1.2

案例2.1

案例2.2

三、綜合實務案例

(一)深圳華富進出口公司(440393xxxx,該企業1年內有三次違反海關監管規定行為),從境外購進價值一批黃銅,料件進口前,該企業已向海關辦妥加工貿易合同登記備案手續,并領取了紙質手冊。料件進口委托廣東佛山佳盛電子廠(440636xxxx,加工貿易B類管理企業)加工生產芯片后由華富公司出口。該加工合同履行期間,部分原料未能及時到貨,為確保履行成品出口合同,華富公司報經主管海關核準,從我國國內市場購買的國產料件進行串換,合同執行完畢,尚有剩余料件。根據上述案例,解答下列問題:

1、本案例涉及的委托加工在海關管理中稱為( )。 A、跨關區外發加工 B、跨關區異地加工 C、跨關區深加工結轉 D、跨關區聯合加工

2、料件進口時,進口料件的保稅額度是( )。

3、該批料件進口時,報關單的“境內目的地”欄目應填( )。 A、深圳華富進出口公司 B、廣東佛山佳盛服飾有限公司 C、廣東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D、廣東佛山其他

4、本案例涉及的加工貿易合同備案手續應由( )。 A、華富公司到佳盛公司所在地主管海關申請辦理 B、華富公司在所在地主管海關申請辦理 C、佳盛公司在所在地主管海關申請辦理 D、佳盛公司到華富公司所在地主管海關申請辦理

5、在辦理合同備案時手續時候,填制《異地加工貿易申請表》,并提供( )。 A、華富公司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出具的《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和《加工貿易加工企業生產能力證明》

B、佳盛公司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出具的《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和《加工貿易加工企業生產能力證明》

C、華富公司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出具的《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和佳盛公司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出具的《加工貿易加工生產能力證明》

D、佳盛公司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出具的《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和華富公司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出具的《加工貿易加工企業生產能力證明》

6、該加工貿易合同備案時,其銀行保證金臺帳應按下列規定辦理( )。 A、不轉/免冊 B、空轉/領冊 C、半實轉/領冊 D、實轉/領冊

7、該加工貿易合同執行期間所發生的料件串換及處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 A、串換的料件必須是同品種、同規格、同數量 B、串換的料件關稅稅率為零

C、串換的料件不涉及進出口許可證件管理 D、串換下來的同等數量料件,由企業自行處置

8、該項加工合同內剩余料件,企業可以處理的方式有( )。 A、內銷、結轉 B、退運

C、放棄,交由海關處理 D、自行銷毀

9、如果該項加工合同內剩余料件進行結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應在同一經營單位、同一加工工廠的情況下結轉 B、應在同樣的進口料件和同一加工貿易方式的情況下結轉 C、應向海關提供申請結轉的書面申請、剩余料件清單等單證和材料 D、應辦理正式進口報關手續,繳納進口稅和緩稅利息

10、如果該項加工合同內剩余料件進行內銷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剩余料件內銷時,應交付緩稅利息 B、剩余料件內銷時,免交付緩稅利息

C、關于征稅的數量,剩余料件的數量,按申報數量計征進口稅 D、剩余的料件內銷時,以料件內銷價格作為完稅價格

(二)廣東中山日華電子有限公司(572124xxxx)向越南某公司出口5000臺抽油煙機,該批貨物運抵中山海關監管現場后,向該海關錄入出口貨物報關單電子數據,并辦理了相關轉關手續,轉關至廣州黃浦口岸裝運出境。日華電子有限公司在規定的期限內向銀行提交了整套貨運單據,收取了外匯,并辦理了外匯核銷手續。上述貨物出口后,其中100臺因在裝運過程中粗魯裝卸造成損壞,被越南公司拒收,雙方經過協商達成一致意見,越南的公司將質量不合格的100抽油煙機退回,日華公司免費補償100臺同品牌、同規格的貨物。根據上述案例,選擇回答下列問題:

1、該批貨物從中山運至廣州黃浦口岸,在廣州黃浦海關監管下裝運出境,其轉關運輸采用的是: A、提前報關方式 B、直轉方式 C、中轉方式 D、直通方式

2、在實例中,在向廣州黃浦海關辦理轉關手續時,應提交哪些單證: A、中山海關簽發的“出口貨物報關單” B、汽車載貨登記簿 C、提貨單 D、汽車載貨清單

3、該批出口貨物報關單“貿易方式”與“征免性質”兩欄目分別填報為: A、外資設備物品,鼓勵項目 B、一般貿易,中外合資 C、合資合作設備,一般征稅 D、一般貿易,外資企業

4、關于退運進口的100電抽油煙機,下列表述符合海關規定: A、向進境地海關申報,并填寫進口貨物報關單

B、提供原貨物出口報關單、加蓋有核銷專用聯的“外匯核銷單出口退稅專用聯”、保險公司證明等有關資料

C、1年內原狀退運進口,經海關核實不予征稅 D、須向海關提供擔保

5、廣東中山日華電子有限公司免費給越南公司補償100臺同品牌、同規格的貨物在出口時,除應當填制報關單和提供“基本單證”外,還應提供: A、原“出口貨物報關單”

B、原出口貨物退運進境“進口貨物報關單” C、原出口貨物稅款繳納書 D、買賣雙方簽訂的索賠協議

(三)廣州某高校邀請境外一學術代表團講學,通過貨運渠道從深圳文錦渡口岸運進一批講學必需的測試設備,其中有一套先進的“衛星定位儀”。貨物進口時,該高校作為收貨人委托廣州某報關企業在廣州海關辦理該批測試設備的進口手續。講學結束時,該高校因教學需要決定將“衛星定位儀”留購,并以科教用品的名義辦妥減免稅手續。其余測試設備在規定的期限內原裝經深圳文錦渡復運出口。根據上述案例,選擇回答下列問題:

1、報關企業向廣州海關辦理該批測試設備的進口報關手續前,須先行辦理下列哪項手續:

A、 報關注冊登記手續 B、 進口轉關手續 C、 特定減免稅的申請手續 D、 合同登記備案手續

2、該批測試設備進口時,應按下列何種貨物向海關申報: A、 一般進口貨物 B、 保稅進口貨物 C、 暫準進口貨物 D、 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

3、該批測試設備進口時,其稅費手續應如何辦理: A、 暫予免繳進口稅,但須提供擔保

B、 免稅,但須在進口前辦妥特定減免稅審批手續 C、 保稅,但須在進口辦妥登記備案手續 D、 按照一般進口貨物照章納稅

4、該批測試設備在境內使用期間,應遵守的海關監管規則是: A、 按特定目的使用,并在規定期限內按原狀復運出境

B、 如果貨物留購,須報經海關批準,并按照一般進口貨物(在辦妥減免稅申請手續的情況下,可按照特定減免稅貨物進口)辦理海關手續 C、 貨物應在規定的5年內,接受海關監管

D、 超出特定使用目的,應納實際使用年限,折舊征稅

5、對留購的“衛星定位儀”因按照下列哪一選項辦理 A、 按照特定減免稅貨物重新辦理進口手續

上一篇:藥品監管下一篇:監管資本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