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水污染防治法范文

2023-05-05

水污染防治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個體層面人力資源管理,組織層面人力資源管理,競爭優勢

1 從人事管理到戰略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近年來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發展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人力資本的重要。無論政府機構, 還是企業、事業單位, 都在關心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問題。人力資源管理正愈來愈從事務性走向戰略性, 作為一種新觀點、新思想的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逐步形成并日益成為企業、乃至所有組織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指導原則。歷史地看, 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實踐經歷了兩次重要的轉變:第一次是從人事管理到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第二次是從人力資源管理到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

人事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遠的年代, 對人和事的管理是伴隨著組織的出現而產生的?,F代意義上的人事管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產生而發展起來的。19世紀出現的工業革命高潮產生了大機器的生產方式, 工業革命在提高了勞動專業化水平和生產力水平的同時, 也對生產過程的管理, 尤其是對生產中員工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而出現了專門的管理人員。從這一時期開始, 人事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活動也正式進入了企業的管理活動范疇。

在人事管理近半個世紀的發展進程中, 人事管理理論的研究對象和人事管理活動的實施對象都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之上的:就是把組織的員工作為一個“經濟人”而不是作為一個“社會人”來看待。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組織中員工的素質和需求發生了變化, 具有相當知識基礎和技能的員工大量出現, 經濟需求不再成為人們的唯一需求, 員工在組織中的人性地位發生了變化。曾經作為組織生產資料的勞動力———員工開始成為組織的一種資源, 因而, 人事管理也就開始向人力資源管理轉變, 但是這種轉變經歷了一個相對長的時間, 并且現在仍然在進行之中。在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于提出“傳統的人事管理正在成為過去, 一場新的以人力資源開發為主調的人事革命正在到來”的人力資源概念之后, 社會學家懷特·巴克提出了人力資源職能包括人事行政管理、勞工關系、人際關系以及行政人員的開發等各個方面的觀點;1981年戴瓦納在《人力資源管理:一個戰略觀》一文中提出了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1984年比爾等人的《管理人力資本》一書的出版標志著人力資源管理向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飛躍。

所謂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就是系統地將人與組織聯系起來的、統一性和適應性相結合的人力資源管理。它是指組織為了達到目標, 對人力資源各種部署和活動進行計劃的模式, 是組織戰略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包括了組織通過人來達到組織目標的各個方面。具體地講:a.將人力資源視為獲取競爭優勢的首要資源;b.強調通過人力資源的規劃、政策及管理實踐達到獲得競爭優勢的人力資源配置;c.強調人力資源與組織戰略的匹配;d.強調通過人力資源管理活動達到組織戰略的靈活性;e.強調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目的是實現組織目標。

2 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框架體系

從某種程度上講, 人力資源管理轉變為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這種變化反映了國家、地區和全球日益激烈競爭的要求, 以及由此產生的勞動力特征、政府政策、法律和行業技術經濟特點的變化。這些變化要求確保人力資源管理應該集中于改變組織結構和文化, 提高組織效率和業績, 開發組織特殊能力, 以及管理組織變革。確保組織能夠獲得具有良好技能和具有較高激勵水平的員工, 進而使組織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 形成組織的戰略能力。依靠核心人力資源去建立競爭優勢和依靠員工實現戰略目標是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特征。

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是一個系統, 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是在這個系統中發揮作用的。在這一系統中人力資源管理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考察:個體層面的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層面的人力資源管理。在個體層面上, 人力資源管理導向于組織的競爭優勢, 即組織通過人力資源管理以獲得優勢的資源;在組織層面上, 人力資源管理導向于組織的經營戰略, 即組織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形成以優勢資源為核心的經營戰略, 并在其互動過程中發展組織的持續的競爭優勢。

下面從兩個層面分別分析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框架的基本內容。

2.1 個體層面的人力資源管理

個體層面人力資源管理是以員工個體為中心展開的。按照人力資源管理流程, 個體層面的人力資源管理分為三個階段——招聘前的管理、招聘中的管理和招聘后的資源管理。招聘前, 管理工作主要是工作分析、工作設計和人力資源規劃;招聘中, 管理工作主要是招聘和挑選;招聘后則有培訓開發、激勵、領導、溝通、績效評估、薪酬福利、勞動關系等等。通過上述管理活動, 達到兩方面目標:a.能力目標, 即使員工擁有其工作所要求的知識、技能和能力;b.行為目標, 即培養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 提高員工對組織的滿意程度, 培養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和獻身精神。

根據這兩方面的目標, 可以把個體層面人力資源管理劃分為兩個方面的職能——能力管理和行為管理。能力管理要求各項人力資源管理活動都必須充分利用組織一定數量和類型的有利條件為目的, 以形成組織的優勢資源。能力管理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能力獲取管理、能力保持管理、能力轉換管理、能力使用管理。能力管理的中心環節是使組織獲得和保持某種核心能力, 為形成組織的競爭優勢創造條件。

應該注意的是能力管理和行為管理要體現在人力資源管理流程的各個環節, 從而使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形成一個整體。反過來, 人力資源管理任一環節都要圍繞能力目標和行為目標來進行, 從而把人力資源管理活動與組織競爭優勢密切聯系起來。

2.2 組織層面的人力資源管理

組織層面人力資源管理圍繞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經營戰略展開, 其目的就是在個體層面已形成的競爭優勢的基礎上確定組織的經營戰略, 提高組織效率、效益和競爭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人力資源的戰略匹配與戰略彈性管理;二是人力資源的效益管理。

2.2.1 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匹配與戰略彈性

戰略匹配管理是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保證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戰略和組織內部結構之間的協調一致性。戰略彈性是指通過人力資源管理保證組織戰略與結構對經營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匹配是指在一個時間點上的一致性, 而彈性是指在一段時間內的一致性。

在傳統人力資源管理中, 人力資源很少被認為是組織經營戰略所依據的能力, 人力資源管理并不是組織經營戰略的組成部分, 而僅僅被當作確定或選擇戰略目標的一種手段。在現代組織管理中, 戰略與人力資源管理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 組織戰略的形成與實施有賴于組織中員工的知識、技能和信念、行為。因此組織制定經營戰略時, 首先應該考慮環境和人力資源現狀, 把人的因素是作為第一位的因素。人力資源管理應該與組織結構相互匹配, 應該能夠通過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保證組織結構的靈活性。

2.2.2 人力資源的效益管理

組織層面上, 人力資源管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人力資源的效益管理, 這也是當前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的基本課題。人力資源管理作為組織經營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 當然是為實現組織戰略目標服務的。這樣就必須考察人力資源管理對組織經營戰略的貢獻程度。這種貢獻程度就是人力資源的效益, 即人力資源管理對于組織戰略目標的貢獻份額和人力資源管理本身所消耗資源之間的比率。根據效益的含義, 人力資源管理效益包括人力資源管理收益和人力資源管理成本。

參考文獻

[1]趙曙明.南京大學人力資源教育精品課程網站中的電子書, 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學出版社.[1]趙曙明.南京大學人力資源教育精品課程網站中的電子書, 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學出版社.

水污染防治法范文第2篇

一、總體要求

堅持問題導向,以強化部門協同,嚴格執法監管,強化督查問責為重要手段,以上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項目措施為基礎,以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為突破,全面保障本街道環境空氣質量。

二、主要內容

1.全面啟動燃油燃氣鍋爐提標改造。待上海市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出臺后,全面啟動實施中小燃油、燃氣鍋爐提標改造,鼓勵燃油鍋爐實施“油改氣”、“油改電”。

實施單位:社區發展辦、企業管理服務中心

2.深化實施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2018年起,禁止生產高VOCs含量有機溶劑型涂料、油墨和膠粘劑的新、改、擴建項目,現有生產項目鼓勵優先使用低VOCs含量原輔料;家具制造和木制品加工行業全面推廣低VOCs含量涂料和膠粘劑;包裝印刷行業推廣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應用,倡導綠色包裝,推廣非溶劑型印刷、涂布和復合工藝。進一步深化推進石油化工,醫藥、農藥等化工類,汽車制造、機械設備制造、家具制造等工業涂裝類,包裝印刷等行業VOCs綜合治理。大力推廣使用低(無)VOCs含量涂料、有機溶劑、膠黏劑、油墨等原輔材料,配套改進生產工藝。

- 1

消渣土運輸資格。

實施單位:社區管理辦、城管中隊

6.嚴格防止散煤復燒。防止已完成清潔能源替代鍋爐和窯爐的散煤復燒,進一步鞏固中小燃煤(重油)鍋爐、窯爐清潔能源替代成果。重點針對城鄉結合部區域,強化對經營性茶水爐的日常復查工作,一律不得使用各類高污染燃料。

實施單位:社區發展辦、網格化管理中心

7.嚴格控制季節性秸稈露天焚燒。全面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建立秸稈禁燒監管制度。開展夏秋兩季農作物秸稈禁燒專項巡查。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等手段密切監測各地秸稈禁燒情況。

實施單位:社區管理辦、農村事務管理中心、各村 8.嚴格管控垃圾露天焚燒。結合城市網格化管理體系,加大對露天焚燒樹葉、垃圾等行為的巡查和管控,一旦發現第一時間響應。

實施單位:網格化管理中心、城管中隊

9.減少煙花爆竹燃放。嚴格落實本市煙花爆竹禁放限放措施,特別強化針對春節、元旦、節假日等時間點的管控措施。

實施單位:社區平安辦、浦錦路派出所

10.嚴格管控餐飲油煙排放。以集中式商業樓宇、大中型餐飲企業為重點,督促餐飲服務提供者加強油煙凈化設施的定期清洗和設備維護,安裝在線監測設施,確保達標排放。對于設施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的從嚴處置。

實施單位:社區發展辦

11.落實責任強化巡查。各單位每月20日報送各自巡查、檢查情況,報送各類污染源檢查情況、發現問題情況、整改落實情

水污染防治法范文第3篇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2號)、《廈門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條例》及《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強化“源頭控制、水陸統籌、河海兼顧”,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管理。堅持政府市場協同,注重改革創新;堅持全面依法推進,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持落實各方責任,嚴格考核問責;堅持全民參與,推動節水潔水人人有責,形成“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水污染防治新機制,實現人水和諧、永續發展,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建設,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二、主要目標 ㈠工作目標

- 2

有色金屬、醫藥、石材加工等十大重點行業專項整治,并實施清潔化改造;新(改/擴)的十大重點行業建設項目,按規定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置換比例將根據國家及省有關規定確定。(市環保局牽頭,市經信局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推進重點行業實施技術改造。2017年底前,電鍍行業全面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實施清潔材料替代;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醫藥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廢紙造紙行業實施生產流程工藝提升改造,實現水循環利用,減少廢水排放。(市經信局牽頭,市環保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持續整治礦山采選行業。主要交通干線、流域干流、一級支流、飲用水源沿岸一重山及生態控制線范圍內禁止礦產開采,取締該區域內的采礦(石)場及流域所有無證、非法采礦;2017年底前全面關停同安區新民鎮、洪塘鎮、五顯鎮、海滄區、翔安區內厝鎮、新圩鎮范圍內的飾面石材礦山;原則上不再新批建筑用石材(碎石)礦山開采,對現有采礦場加強監管,到期不予續期,實施關停。(市國土房產局、市行政執法局牽頭,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市安監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017年底前,溪流匯水范圍內的建筑飾面石材加工企業應搬入石材加工集中區,石材加工集中區要配套建設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實現零排放。采取實施差別電價等措施促使其他區域現有零散分布的建筑飾面石材加工企業盡快遷入石材加工集中區。(市經信- 4

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站)建設與改造。根據污水專項規劃,加快推進新開發片區的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工程建設。積極推廣建設獨立型、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站)?,F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提升改造。到2017年底前,全市城鎮污水處理廠(站)應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或再生水利用標準要求。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排入水體的污水,其排放標準達到或優于所排放水體的水環境功能區水質要求。(市市政園林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市環保局等參與)

加強管網配套建設。強化城中村、老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F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應采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處理設施,應與配套管網、再生水回用管網建設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行。城鎮新區建設均實行雨污分流,各區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2015年底前,老城區超過50%的面積要實現雨污分流。2017年底前,城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盡快推進有資質的第三方參與污水管網建設和運營。(市市政園林局、市建設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環保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推進污泥處置處理。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加大非法污泥堆放點的查處力度。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的達標改造。2020年底前,污泥無害化處理- 6

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優化調整種植業結構與布局。引導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和生態農業基地建設,鼓勵推廣節水灌溉栽培技術。(市農業局、市水利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房產局等參與,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加快農村生活污水設施建設。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農村生活污水采用截污集中納入污水處理廠(站)處理,或因地制宜采用經濟實用型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處理。推廣尾水回用,加大尾水在農田灌溉、市政景觀綠化、生態補償水中的使用比例。農村公廁統一納入農村污水治理內容。2017年底,島外九條溪流匯水范圍內的鎮、村(居)全面實現污水有效處理; 2018年底,全市各鎮、村(居)全面實現污水有效處理,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95%以上。建立健全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統一運行統籌管理機制。(市建設局、市市政園林局牽頭,市水利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市衛計委等參與,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推動溪流河道保潔整治。實施《廈門市溪流養護實施辦法》,加強溪流河道清淤疏浚、保潔,建立健全溪流保潔工作制度,溪流保潔實現“四有”(有責任主體、有專人負責、有經費保障、有相應設施),全市溪流保潔率達到100%。(市水利局牽頭,市財政局等參與,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4.加強船舶港口污染控制

- 8

淘汰方案。未完成淘汰任務的轄區,暫停(從嚴)審批和核準其相關行業新建、擴建項目。(市經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國土房產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嚴格環境準入。根據流域水質目標和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實施差別化環境準入政策。落實空間準入、總量準入、項目準入“三位一體”的環境準入制度,在項目引進、項目審批、土地利用等環節落實生態控制線的剛性要求,實現最嚴格的空間保護。制定實施建設項目環保審批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各區政府要根據實際對轄區溪流匯水范圍內確定嚴控的建設項目清單。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價體系,實行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實施水污染物消減方案。2020年,組織完成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現狀評價。(市環保局牽頭,市水利局、市規劃委、市經信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研究建立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價體系,適時提出區域限制措施。(市海洋漁業局牽頭,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優化空間布局

合理確定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以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和建設適宜度為依據,落實“多規合一”管控要求和空間布局規劃及功能定位要求,重大項目原則上布局在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禁止在生態控制線范圍內新、擴建工業項目,已建項目要制定搬遷計劃。到2030年,所有工業項目都要進入對應的專業工業園區。鼓勵發展節水高效現代農業、低耗水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生態保護型旅

游業。嚴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發展。新(改/擴)建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減量置換。禁止在水環境質量不能穩定達標的區域內建設新增不達標污染物指標類的工業項目。主要溪流匯水范圍內,要嚴格控制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醫藥制造、化學纖維制造、紡織印染等項目環境風險,合理布局生產裝置及危險化學品倉儲等設施。合理調控海岸帶區域經濟發展空間布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規劃委牽頭,市國土房產局、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市安監局、市海洋漁業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積極保護生態空間。制定《廈門市生態控制線管理實施細則》、《廈門市城市開發邊界管理實施細則》,將城市開發邊界納入全市“多規合一”空間信息管理平臺統一管理,明確河岸線、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并向社會公布。嚴格水域岸線用途管制,留足河道、湖泊和濱海地帶的管理和保護范圍,加大對現有違規非法擠占建設的整治力度,實現限期退出。建立健全生態空間保護的評價考核追責制度。(市規劃委、市國土房產局牽頭,市水利局、市建設局、市海洋漁業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㈢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1.控制用水總量

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健全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落實《廈門市水資源戰略規劃》。建立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區域,暫停審批其建設項目新增取

- 1112

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加快海綿城市建設。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在城市總體規劃和生態保護、水資源、綠地系統、功能分區、環境保護、市政和交通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編制和“多規合一”工作中,融入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統籌建設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對城市原有生態系統進行保護和生態修復,建設“滲、滯、蓄、凈、用、排”相結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設施。新建城區硬化地面,可滲透面積要達到40%以上。自2018年起,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應安裝雨水利用設施。按照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的目標要求開展城市建設。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市市政園林局牽頭,市規劃委、市發改委、市建設局、市國土房產局、市水利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發展農業節水灌溉。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完善灌溉用水計量設施。到2020年,全市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8以上。(市水利局、市農業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推動海水利用。以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為先導,實現產業引領示范,探索海水淡化水作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形成我市生活用水“第三水源”。新建的住宅小區試點采用海水沖廁,在電力、化工、石化等行業,推行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循環冷卻等工業用水,鼓勵使用海

水源熱泵。(市市政園林局、市發改委、市海洋漁業局牽頭,市經信局、市建設局、市水利局等參與)

3.科學保護水資源

加強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全面落實“河長制”,建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考核管理機制,建立溪流檔案,形成“一溪一檔,一段一檔”,從嚴核定水域納污能力。(市水利局牽頭,市市政園林局、市環保局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保障溪流生態流量。禁止新建水電項目。加強溪流湖庫水量調度管理,按照生態流量保障要求,編制水量調度方案。貫徹實施省政府《關于萬里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實施意見》,探索在溪流入??诮ㄔO平原水庫,重視發揮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質、保障生態流量中的作用。加強生態流量保障工程建設,合理安排閘壩下泄水量和泄流時段,采取閘壩聯合調度、生態補水等措施,維持溪流基本生態用水需求,重點保障枯水期生態基流??茖W核定水電站最小生態下泄流量,指導督促水電站安裝下泄流量在線監控裝置,落實生態下泄流量要求。對不符合溪流最小生態流量要求的水電站,實行限制運行,對安全隱患重、生態影響大的水電站建立報廢和退出機制。(市水利局牽頭,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建設局、市環保局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㈣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

1.強化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明確各類水體水質保護目標,逐一排查達標狀況。未達到水質目標要求的行政區要編制水體水質達標

- 1516

垃圾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市建設局、市市政園林局牽頭,市財政局、市水利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單位負責水源地的日常保護管理,做到工程建設與水源保護兩兼顧。(市水利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衛計委、市環保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公開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安全狀況。市、區兩級人民政府及供水單位應定期監測、檢測和評估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對涉及供水安全的環節要加強衛生學評價和衛生監督。及時向社會公開水源水質狀況(市環保局負責)、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狀況(市市政園林局、市衛計委負責)。自2016年起,每季度及時向社會公開飲用水安全狀況信息。(市市政園林局、市環保局、市衛計委牽頭,市水利局、市發改委、市建設局、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參與)

加快備用水源建設。加快推進湖邊水庫、竹壩水庫、溪頭水庫等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建設雙水源之間的互調管線,提高調動能力;尋找應急替代水源,按照應急替代水源要求完善兩

二、溪頭和坑內水庫管理和建設。到2020年,完成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建設。(市水利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規劃委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防控地下水污染。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廠、石化生產存貯銷售企業及其入駐的工業園區等區域應進行必要的防滲處理。加油站地下油罐應于2017年底前全部更新為雙層罐或完成防滲池設置。報廢礦井、鉆井、取水井應實施封井回填。(市市政園林局、市經

信局、市國土房產局、市建設局、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市水利局、市規劃委、市國資委負責)

2.提升流域水環境總體質量

深化溪流水污染防治。實施《加強主要溪流保護管理保障水安全實施意見》,嚴格落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實施防治結合、分級推進、聯動執法。對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重金屬及其他影響人體健康的污染物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對匯入湖庫和海域的溪流應實施總氮排放控制,落實控源、截污、清淤、活流措施,富營養化水平到2020年要有所好轉。推進水質超標溪流及交界斷面的整改,相關區域要執行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筛鶕h境質量改善需要,擴大特別排放限值實施范圍。(市水利局、市環保局、市市政園林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規劃委、市農業局、市建設局、市行政執法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海洋漁業局、市國土房產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3.整治城市黑臭水體。編制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方案。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會公布治理情況。各區于2015年底前完成水體排查,公布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并建立城市水體監測評價體系;于2017年底前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基本消除黑臭水體;于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市市政園林局牽頭,市水利局、市建設局、市環保局、市農業局、市財政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 1920

生態系統,以及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游通道等重要漁業水域的保護力度。實施增殖放流,探索建立海洋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市海洋漁業局、市市政園林局牽頭,市環保局參與)

推進海洋生態整治修復。圍繞濕地、沙灘、海灣、海島四類典型生態系統,加強九龍江口海灣濕地保護和修復,開展廈門長尾礁至五通的沙灘修復工程,加強互花米草等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和治理,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加強海漂垃圾整治。嚴格控制海灣內圍填海,將自然海岸線保護納入海洋環保責任目標考核。(市海洋漁業局、市市政園林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參與)

㈦強化科技支撐

1.推廣示范適用技術。加快技術成果推廣應用,重點推廣飲用水凈化、節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環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態修復、湖庫富營養化治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污泥處置等適用技術。建立環??萍夹畔⒐蚕砥脚_,推動技術成果共享與轉化。發揮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加強水處理重點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產、學、研合作,推廣控源減排和清潔生產先進技術。(市科技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環保局、市建設局、市市政園林局、市水利局、市農業局、市海洋漁業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攻關研發前瞻技術。整合科技資源,通過相關科技計劃等,加快研發重點行業廢水深度處理、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標準處理、海水淡化和工業高鹽廢水脫鹽、飲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處理、地下水

污染修復、危險化學品事故和水上溢油應急處置等技術。開展水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新型污染物風險評價、水環境損害評估、高品質再生水補充飲用水水源等研究。加強水生態保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水環境監控預警、水處理工藝技術裝備等領域互動交流。(市科技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國土房產局、市市政園林局、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市農業局、市衛計委、市安監局等參與)

3.大力發展環保產業

培育規范環保產業市場。對涉及環保市場準入、經營行為規范的法規、規章和規定進行全面梳理,廢止妨礙形成統一環保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健全環保工程設計、建設、運營等領域招投標管理辦法和技術標準。(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建設局、市規劃委、市水利局、市海洋漁業局、市市政園林局、市農業局、市司法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加快發展環保產業。建設規?;?、規范化的環保產業園,以環保技術研發和推廣、環境評價和污染治理、技術咨詢和司法鑒定等產業集群,打造綠色環保超市。鼓勵發展包括系統設計、設備成套、工程施工、調試運行、維護管理的環保服務總承包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等。以污水、垃圾處理和工業園區為重點,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明確監管部門、排污企業和環保服務公司的責任和義務,完善風險分擔、履約保障等機制。(市環保局、市經信

- 2324

油化工、危險化學品運輸等高環境風險行業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市金融辦、市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銀監局、保監局牽頭,市經信局、市環保局、市水利局、證監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完善水環境生態補償制度。研究制定促進主體功能區發展的生態補償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生態保護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采取財政轉移支付、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加大橫向生態補償實施力度。(市財政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市經信局、市農業局、市市政園林局等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㈨嚴格環境執法監管 1.完善法規標準

健全法規、規章。在《廈門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條例》等法規的引領下,加快推進修訂《廈門市環境保護條例》、《廈門市海洋環境保護若干規定》、《廈門市海域使用管理規定》等地方性法規。建立完善廈門市水污染防治、生態補償辦法、生態控制線管理、排污許可、化學品環境管理等規章制度,研究制定環境質量目標管理、環境功能區劃、節水及循環利用、飲用水水源保護、污染責任保險、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地下水管理、環境監測、生態流量保障、船舶和陸源污染防治等制度。(市環保局、市海洋漁業局、市水利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國土房產局、市市政園林局、市建設局、廈門海事局、市農業局、市衛計委、保監局、安監局負責,市法制

局負責指導審查)

完善標準體系。貫徹落實國家各項環境質量標準及污染物排放標準。結合我市情況,修訂廈門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在水質長期超標的區域實施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市環保局牽頭,市水利局、市經信局、市質監局等參與)

2.加大執法力度

加強對排污單位的排放監督。重點排污單位應按要求安裝特征污染物在線監控設施。逐一排查工業企業排污情況,達標企業應采取措施確保穩定達標;對超標和超總量的企業予以“黃牌”警示,一律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對整治仍不能達到要求且情節嚴重的企業予以“紅牌”處罰,一律停業、關閉。自2016年起,要定期公布環保“黃牌”、“紅牌”企業名單。定期抽查并向社會公布排污單位的排污情況。(市環保局牽頭,市經信局、火炬管委會參與,各區人民政府落實)

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重點打擊私設暗管或利用滲井、滲坑、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廢水、含病原體污水,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處理設施,或者未經批準拆除、閑置水污染物處理設施等環境違法行為。對造成生態損害的責任者嚴格落實賠償制度。嚴肅查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領域越權審批、未批先建、邊批邊建、久試不驗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市環保局牽頭,市公安局、市建設局等參與)

- 2728

聽證、網絡征集等形式,充分聽取公眾對重大決策和建設項目的意見。(市環保局負責,市水利局、市行政執法局、市海洋漁業局參與)

3.構建全民行動格局。樹立“節水潔水,人人有責”的行為準則。加強宣傳教育,把水資源、水環境保護和水情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公眾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客觀規律的認識。依托中小學節水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環境教育等社會實踐基地,開展環保社會實踐活動。支持民間環保機構、志愿者開展工作。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開展環保社區、學校、家庭等群眾性創建活動,推動節約用水,鼓勵購買使用節水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市委宣傳部牽頭,市水利局、市環保局、市教育局、市建設局、市文明辦參與)

四、保障措施

㈠強化地方政府水環境保護責任

各區人民政府是實施本實施方案的主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按照屬地管理、行業管理的原則,各區政府制定落實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逐年確定分流域、分海域、分區域、分行業的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任務分解、責任到位。要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統籌城鄉水污染治理,強化監管,確保完成各項任務。(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市市政園林局、市建設局、市海洋漁業局、市經信局負責)

㈡嚴格落實“河長制”

河(段)長要落實工作責任,督導下級河段長和相關部門履行

職責,協調河流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上下游之間的糾紛,組織整改包干河流突出問題,開展水環境應急事件處置,協調處理流域保護管理、水環境綜合整治的重大問題。河(段)長聯系部門,要負責協助河長、河段長履行指導、協調和監督職責,定期開展日常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報告河(段)長。(市水利局、市環保局、市建設局、市市政園林局牽頭,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㈢落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

各類排污單位要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和制度,加強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開展自行監測,落實治污減排、環境風險防范等責任。中央企業、國有企業和省屬、市屬企業要帶頭落實,工業集聚區內的企業要探索建立環保自律機制。(市環保局牽頭,市經信局、市國資委參與)

㈣完善水污染防治工作協作機制

建立水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一月一調度、一季一督查”的工作機制,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協調力度,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做好水污染防治相關工作,落實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一崗雙責”規定,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本行業污染防治的技術指導和督促檢查。各項任務牽頭部門要做好相關工作的組織協調,并定期調度檢查任務的進度,工作進展情況在月調度會上定期通報。加強統一指導、協調和監督,工作進展和需協調解決的問題,及時向市政府報告。(市環保局牽頭,市水利局、各有關部門參與)

水污染防治法范文第4篇

為便于衡量水質狀況, 方便評價水體, 我國把水體分為如下幾類:Ⅰ類, 主要適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Ⅱ類, 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貴魚類保護區、魚蝦產卵區;Ⅲ類, 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Ⅳ類, 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Ⅴ類, 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區域。

據此標準, 我國的水污染問題已經處于一個相當嚴重的局面。根據水利部1997年的統計[1], 全國河流中, 污染河長 (包括Ⅳ類、Ⅴ類河長占總河長27.7%, 劣Ⅴ類河長占15%) 已占總河長65 405 km的42.7%。完全污染、失去水的使用價值的劣Ⅴ類河流占總河長的15%。而松遼、黃河、海河、淮河的污染河長竟達到65%~80%。如果按Ⅴ類和劣Ⅴ類計, 嚴重污染的河長占本流域評價河長的百分比依次為:遼河流域70.4%、淮河流域69.5%、海河流域67.3%、太湖水系46.7%、黃河流域32.1%。

與1984年相比, 十幾年來受污染河流的長度翻了一番。10多年過去了, 2008年中國環境質量公報公布的數據顯示, 全國地表水污染依然嚴重。七大水系水質總體為中度污染, 浙閩區河流水質為輕度污染, 湖泊 (水庫) 富營養化問題突出。海河、遼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嚴重, 七大水系中, 不適合作飲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 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為嚴重。工業較發達城鎮河段污染突出, 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適合作飲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 水污染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矛盾, 對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全國50多個代表性湖泊中75%以上水域受到污染, 而劣Ⅴ類湖泊占調查面積的19.6%, 即1/5。全國50個代表性水庫中, 1/3的水庫受到污染。地下水資源的污染情況也很很嚴嚴重重, 新新疆疆、青青海海、甘甘肅肅、內內蒙蒙5個個省省 (區區) 的的地地下下水水資資源源中, Ⅴ類所占比例達到36.2%??梢娙绻唤鉀Q水污染的問題, 長此以往, 當代人可利用的水資源就日趨減少, 到了下一代, 將會無可用之水。

1 我國水污染現狀

1.1 河流

2006年, 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遼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條河流408個監測斷面中, 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石油類和氨氮??傮w上看, 我國流域污染狀況是干流水質好于支流, 一般河段強于城市河段, 污染從下游地區逐步向上游轉移。2008年, 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遼河七大水系水質總體與2007年持平。200條河流409個斷面中, 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55.0%、24.2%和20.8%。其中, 珠江、長江水質總體良好, 松花江為輕度污染, 黃河、淮河、遼河為中度污染, 海河為重度污染。

淮河是一條受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春釉谠u價的2 000km的河段中, 78.7%的河段不符合飲用水標準, 79.7%的河段不符合漁業用水標準, 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標準。據統計, 全國3 000家污染嚴重企業中, 屬排放工業污染的廢水企業, 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內182個城鎮中有排污單位1.55萬家, 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6.1億m3, 城鎮生活用水排放量7億m3。

1.2 湖泊和水庫

我國湖泊普遍遭到污染, 尤其是重金屬污染和富營養化問題十分突出。多數湖泊的水體以富營養化為特征, 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總氮、化學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在幾大湖泊中, 75%以上的湖泊富營養化, 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污染最為嚴重。太湖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水質尚好, 80年代后期開始出現輕污染, 特別是1987年以后, 污染趨勢更為嚴重, 水體中有機污染指標和水體富營養化指標升高。到了90年代中期, 以Ⅲ類水質為主, 并開始出現了Ⅴ類水質, 意味著太湖已被嚴重污染。巢湖流域目前仍處于富營養狀態, 11個水質監測點中, 7個屬Ⅴ類和劣Ⅴ水質。滇池在20世紀70年代水質良好, 生物多樣性豐富。到了90年代, 出現嚴重的富營養化, 水質超出Ⅴ類標準, 特別是氮、磷濃度很高, 曾分別達到7.5、9.19 mg/L。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圍地區大量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 致使滇池重金屬污染和富營養化十分嚴重, 作為飲用水源已有多項指標不合格, 藻類叢生, 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類覆蓋。沿湖不少農村的井水也不能飲用, 造成30多萬農民飲水困難。由于飲用污染的水, 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滇池特產銀魚大幅度減產, 魚群種類減少, 名貴魚種基本絕跡。

28個國家監控的重點湖 (庫) 中, 滿足Ⅱ類水質的4個, 占14.3%;Ⅲ類的2個, 占7.1%;Ⅳ類的6個, 占21.4%;Ⅴ類的5個, 占17.9%;劣Ⅴ類的11個, 占39.3%。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和總磷。在監測營養狀態的26個湖 (庫) 中, 重度富營養的1個, 占3.8%;中度富營養的5個, 占19.2%;輕度富營養的6個, 占23.0%。

10個重點國控大型淡水湖泊中, 洱海和興凱湖為Ⅱ類水質, 博斯騰湖為Ⅲ類, 南四湖、鏡泊湖和鄱陽湖為Ⅳ類, 洞庭湖為Ⅴ類, 達賚湖、洪澤湖和白洋淀為劣Ⅴ類。各湖主要污染指標是總氮和總磷。

城市內湖情況更是嚴重。昆明湖 (北京) 為Ⅳ類水質, 西湖 (杭州) 、東湖 (武漢) 、玄武湖 (南京) 、大明湖 (濟南) 為劣Ⅴ類。與上年相比, 昆明湖水質變差, 其他城市內湖水質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指標是總氮、總磷。

在國家監控的大型水庫中, 密云水庫 (北京) 和石門水庫 (陜西) 為Ⅱ類水質;董鋪水庫 (安徽) 為Ⅲ類;丹江口水庫 (湖北、河南) 和千島湖 (浙江) 為Ⅳ類;大伙房水庫 (遼寧) 、于橋水庫 (天津) 和松花湖 (吉林) 為Ⅴ類;門樓水庫 (山東) 和嶗山水庫 (山東) 為劣Ⅴ類。與上年相比, 千島湖和丹江口水庫水質有所下降, 其他8座大型水庫水質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9座大型水庫均為中營養狀態。

1.3 地下水

全國195個城市監測結果表明, 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趨勢。在北京, 淺層地下水中普遍檢測出了具有巨大潛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機農藥殘留和單環芳烴、多環芳烴等“三致” (致癌、致畸、致突變) 有機物。地下水超采與污染互相影響, 形成惡性循環。水污染造成的水質型缺水, 加劇了對地下水的開采, 使地下水漏斗面積不斷擴大, 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變了原有的地下水動力條件, 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 淺層污水不斷向深層流動, 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層發展, 使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斷加重。

1.4 海洋

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與上年相比, 水質略有上升。近海大部分海域為清潔海域;遠海海域水質保持良好。

2008年, 近岸海域監測面積共281 012 km2, 其中Ⅰ、Ⅱ類海水面積212 270 km2, Ⅲ類為31 077 km2, Ⅳ類、劣Ⅳ類為37 665 km2。

按照監測點位計算, 全國近岸海域水質與上年相比略有上升, Ⅰ、Ⅱ類海水比例為70.4%, 比上年上升7.6個百分點;Ⅲ類海水占11.3%, 與上年持平;Ⅳ類、劣Ⅳ類海水占18.3%, 下降7.1個百分點。

四大海區近岸海域中, 黃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質良, 渤海水質一般, 東海水質差。北部灣海域水質優, 黃河口海域水質良, Ⅰ、Ⅱ類海水比例在90%以上;遼東灣和膠州灣海域水質差, Ⅰ、Ⅱ類海水比例低于60%且劣Ⅳ類海水比例低于30%;其他海灣水質極差, 劣Ⅳ類海水比例均占了40%以上, 其中杭州灣最差, 劣Ⅳ類海水比例高達100%。

據不完全統計, 我國沿海自1980年以來, 共發生赤潮300多次, 其中1989年發生的的一次持續達72 d的赤潮, 造成經濟損失4億元, 僅河北黃驊一地6 666.67 hm2對蝦就減產上萬噸。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發生在珠江口和香港海面范圍達數千平方公里大赤潮, 給海上漁業生產造成的損失也是數以億計[1]。

海洋重要魚、蝦、貝、藻類的產卵場、索餌場、洄游通道及自然保護區主要受到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的污染。無機氮污染以東海區、黃渤海區部分漁業水域和珠江口漁業水域相對較重, 活性磷酸鹽污染以東海區、渤海及南海近岸部分漁業水域相對較重, 石油類的污染以東海部分漁業水域相對較重。此外, 重金屬和有毒有機化合物等有毒物質在海域中累積, 并通過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 對海洋動物和以此為食的其他動物造成毒害。

2 水體污染來源

2008年, 全國廢水排放總量571.7億t, 比2007年增加2.7%。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41.7億t, 占廢水排放總量的42.3%;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億t, 占廢水排放總量的57.7%, 比2007年增加6.4%。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 320.7萬t, 其中, 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457.6萬t, 占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34.6%, 城鎮生活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863.1萬t, 占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65.4%。廢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萬t, 其中工業氨氮排放量29.7萬t, 占氨氮排放量的23.4%, 生活氨氮排放量97.3萬t, 占氨氮排放量的76.6%。污水排放量很大, 但污水處理率低, 工業廢水處理率約80%, 達標排放的只有60%。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 50%左右地下水水質受到污染, 50%以上的重點城鎮飲用水源不符合標準。

2.1 工業污染

工業生產所排放的污水是水環境中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 雖然其排放量要比生活污水少, 但是其危害要比生活污水大得多, 如果這些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到自然水體中, 將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工業水污染主要來自造紙業、冶金工業、化學工業以及采礦業等。而在一些城市和農村水域周圍的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工業, 如釀酒、制革、印染等行業, 也往往是水體中化學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來源。另外, 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其他廢棄物進入水體也會造成大量的水污染, 如大氣污染, 最后可能以酸雨的形式污染水體。

2.2 生活污染

人類所產生的生活污水逐年增加, 所占比例持續升高。2006年全國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為296.6億t, 到2008年, 增加至330.1億t。而我國城市污水的集中處理率僅為57.1%。全國各地生活污水對當地水體化學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響不盡相同。例如, 山東省生活污水占廢水總量的40%, 而重慶市生活污水則產生了當地水體中68%的化學需氧量和85%的生物需氧量。

2.3 農業污染

一是畜禽養殖廢棄物對農村水環境的污染。隨著禽畜養殖業規?;l展, 禽畜糞便排放量急劇增加, 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2004年全國禽畜糞便產生量約28億t[2]。而畜禽糞便的還田率僅為30%~50%, 未經安全處理的畜禽糞污直接排放或任意堆放造成氮、磷污染所致的水體富營養化, 嚴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環境, 導致廣大農村地區飲用水出現安全問題。二是化肥和農藥等化學品造成的水環境污染。我國單位耕地面積的化肥投入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8倍。據統計, 2004年我國化肥施用量4 412萬t。居世界第1位。但我國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50%, 大量的化肥流失導致農田土壤污染, 通過農田徑流加劇了湖泊和海洋的富營養化。成為水體面源污染主要來源[2]。此外, 我國單位面積農藥用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其中大多數是難降解的有機磷農藥和劇毒農藥, 一般農藥只有10%~20%附著在農作物上, 絕大部分都被沖刷進入水體。

3 水污染治理對策

3.1 水體自凈

水體中污染物濃度自然逐漸降低的現象稱為水體自凈。水體自凈機制有3種。一是物理凈化。物理凈化是由于水體的稀釋、混合、擴散、沉積、沖刷、再懸浮等作用而使污染物濃度降低的過程。二是化學凈化?;瘜W凈化是由于化學吸附、化學沉淀、氧化還原、水解等過程而使污染物濃度降低。三是生物凈化。生物凈化是由于水生生物特別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污染物濃度降低。

水體自凈的3種機制往往是同時發生, 并相互交織在一起, 哪一方面起主導作用取決于污染物性質和水體的水文學和生物學特征。水體污染惡化過程和水體自凈過程是同時產生和存在的。但在某一水體的部分區域或一定的時間內, 這2種過程總有一種過程是相對主要的過程。它決定著水體污染的總特征。因此, 當污染物排入清潔水體之后, 水體一般呈現出3個不同水質區, 即水質惡化區、水質恢復區和水質清潔區。

3.2 水污染治理辦法

為加強水資源保護, 防止對水資源的破壞、浪費和嚴重污染, 應加強水資源的保護工作, 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保護水資源。一是完善法律法規, 強化管理, 嚴格執法。貫徹執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同時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的水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對污水的排污標準進行嚴格控制, 尤其要加強對工業污水排放的監督和管理, 對違法排放的工業企業要從重處罰。對集中排污口的各類污染源, 加強跟蹤監測, 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加強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質監測和水源的保護工作。以流域為單元, 以河流為主線, 以城鎮為節點, 建立流域水資源保護監督管理體系, 強化流域管理的監督職能和協調能力, 加強各相關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二是從源頭控制污染。擺脫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 從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來遏止污染的進一步擴大。對企業要采取有力措施, 改善經營管理, 積極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 提高物料利用率, 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通過修定產業政策, 調整產業結構, 用行政、經濟手段推行節約用水和清潔生產。三是大力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和重復利用率。我國水資源利用率不足50%, 重復利用率為20%左右[3], 低效的水資源利用, 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和嚴重浪費局面。只有施行較高的水資源價格、高額的水污染排污費, 才能有效地促使企業采取措施, 改直流冷卻為循環冷卻, 改漫灌為噴灌或滴灌, 采用先進的節水技術和生產工藝, 研究污水的治理和重復利用, 降低生產成本, 進而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的環境效益的統一。四是提高水污染排污費的收繳額度, 使排污費遠遠地高于水資源恢復治理的費用。當前, 我國排污費定位太低, 遠遠低于水資源補償費用, 因此全面提高排污收費指標, 向等量甚至高于水資源恢復治理費靠攏, 采取“嚴進嚴出”的措施, 也許對亂排現象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五是研究解決污水的資源化利用。污水資源化利用是解決用水緊張的一個有效途徑, 并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 實現較好的環境效益。如合理利用采煤過程中抽取的地下水, 以全國煤炭產量12億t計算, 大約抽排50億m3的受污染的礦井地下水, 如若全部凈化成飲用水, 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4]。另外, 中水回用、工業冷卻用水的循環利用等都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資源的有效措施。六是加強宣傳, 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環保不僅與政府或相關部門有關, 而且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因此要加強宣傳, 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 讓每個人都為環境保護盡自己的一份力。

摘要:概括性地描述了中國河流、湖泊、水庫、地下水和海洋等水環境的污染現狀, 對造成污染的可能來源以及排污量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最后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防治對策。

關鍵詞:水環境,污染現狀,防治對策

參考文獻

[1]陳宜菲.我國水環境污染現狀及其防治[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8 (35) :187-188.

[2]肖勤.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其治理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 2009, 30 (1) :123-124.

[3]趙豐, 黃民生, 戴興春.當前水環境污染現狀分析與生態修復技術初探[J].上?;? 2008, 33 (7) :27-30.

水污染防治法范文第5篇

1 我國水污染及其防治的基本情況

水污染已經給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國家環保部資料顯示, 遭遇飲用水威脅的人員數量達到2.8億, 表明水污染治理已經到了一個刻不容緩的地步。

1.1 我國水污染的基本情況

水污染不僅包括工業用水污染、生活用水污染, 還包括農業用水等帶來的污染。隨著工業用水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 其排放總量出現下降的勢頭, 2012年, 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僅占廢水排放量的32.3%。與此相反的是, 生活用水帶來的污染卻在加大, 2012年, 生活污水占廢水排放總量的比重達到67.6%, 且近年來排放增速都保持在5%以上。實際上, 《2012中國國土資源公報》資料顯示, 在所有1 759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 優良、良好、較好僅占42.8%, 較差與極差的占據了57.2%的比重, 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水質甚至在變差。

1.2 我國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情況

中共十八大報告, 十八屆三中全會都明確提出要強化環境治理, 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提出要“實施清潔水行動計劃, 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實際上, 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都積極推動水污染治理, 如中央層面提出擬從預算內資金安排水利投資700多億元, 2014年要解決6 0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等等。此外, 針對長江等流域, 國家出臺了專門的水污染治理方案,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條例》等。從地方層面來看, 浙江省實施“五水共治”行動, 并由省委書記親自掛帥指導, 擬投入的資金中省級層面就超過600億元。此外, 各地也出臺了水污染防治的政策, 如江蘇就出臺了《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

2 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體系的構建

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體系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 即評估指標的構建、評估方法的選擇與評估的實施。

2.1 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水污染防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評價, 如陳旭升、范德成 (2009) [1]通過評估水中的汞、鎘、六價鉻、鉛、砷、揮發酚、氰化物、石油類、COD、氨氮等污染物的含量來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既直接又客觀, 但評價過程中需要確定一個參照, 即以哪一年或者哪一個標準為基礎來分析防治的效率, 這就存在一個技術上的問題。胡曉波、吳紅艷、葛小東、朱端衛、周文兵、程東升 (2013) [2]通過建立投入項 (包括工業污染源廢水治理完成投資、城市環境基礎建設污水處理投資、廢水處理設施運行費用三個二級指標) 、產出項 (包括城市污水廠處理量、工業廢水COD去除量、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三個二級指標) 二個一級指標來進行評價, 這種指標直接反應了投入與產出的關系, 但指標的量相對較少, 評估的結果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

本文認為, 水污染防治效率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需要從多個方面來考察, 具體而言可以有四個一級指標:總量削減, 包括各種污染物的總量絕對量的減少和比重的降低率;水環境保護, 包括保護投資、保護立法以及各種行動;公眾參與, 即公眾的參與程度和參與人員的數量;環境治理, 包括治理投資額等。通過這四個方面的指標可以在更廣的層面上評估防治效率。

2.2 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方法的選擇

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的方法目前尚不統一, 陳旭升等選用熵權法確定指標權重, 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法進行具體的評價, 認為這樣可以有效地消除主觀因素對權重的影響。胡曉波等則通過構建線性評估模型來展開評價。

本文認為, 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指標既包括量化的指標, 也包括定性的指標, 因此評估過程中必須考慮如何將定性指標定量化。同時, 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不是一次性的行為, 需要動態地進行檢測, 如半年或者一年進行一次評估, 或者在某些重大行動結束后也需要進行評估, 這就需要考慮評估活動的可操作性。因此, 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 可以選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評估指標的權重, 通過加權求和的方式獲得具體的評估結果, 這樣減小了操作的難度。

2.3 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的實施

實施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活動, 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步驟。首先, 要收集指標信息, 對于量化的指標則要收集基礎數據, 對于定性的指標則要通過組織專家評價等方式進行定量化處理。其次, 對數據進行處理, 主要是數據的無量綱化處理, 以此消除不同的統計口徑等帶來的影響。再次, 計算評估結果。

3 水污染防治評估注意事項

推進水污染防治評估, 必須把握評估的基本原則, 評估過程中要注重多主體參與, 并推動評估結果的應用, 以此形成一個完善的評估配套體系。

3.1 要把握評估的基本原則

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必須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則, 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評估的科學性。首先, 要把握真實準確原則, 即評估過程中, 所有評估的信息都必須以事實為依據, 特別是各種數據要真實, 避免數據誤差導致評估結果的不準確。其次, 要把握科學性原則, 即設計的考核指標必須科學, 而不能為達到考核目標而隨意設置。再次, 要把握可操作原則, 即考核指標的數據要具有可得性, 考核方案具有可行性, 避免定性指標過多。

3.2 要注重多主體的參與

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不能由單一的主體主持, 而要注重多主體參與。首先, 政府部門要積極參與到其中, 發揮政府在宏觀調控、監督等方面的作用。其次, 社會公眾要積極參與, 發揮公眾立場公正且與水環境保護直接相關的主體作用。再次, 環評機構等主體要積極參與, 發揮企業評估中的專業技術職能, 提高評估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3.3 要推動評估結果的應用

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的目標是評價治理成績, 分析治理效果, 并為下一步制定評估方案提供參考, 因此, 必須推動評估結果的應用。首先, 要推動評估結果應用于相關責任主體的獎懲, 即如果防治效率高, 則要對相關的主體給予獎勵, 相反, 防治效率低則給予相應的處罰。其次, 要對評估結果進行宣傳, 既要讓社會公眾等主體了解水污染防治的成本, 又要讓社會公眾等主體了解防治的效果, 起到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目標。

摘要:我國水污染問題嚴重, 防治投入大, 必須對這種防治效率進行科學的評估, 以達到進一步提高效率、總結防治經驗的目標。

關鍵詞:水污染防治,效率,評估

參考文獻

[1]陳旭升, 范德成.中國工業水污染狀況及其治理效率實證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 2009 (3) :30-35.

上一篇: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下一篇:個人所得稅法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