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老年人調查報告范文

2023-06-15

老年人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三、四十年代將達到高潮。目前,這一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90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人口老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口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斷提高。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齡問題即老年人的需求問題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日益突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解決北京市的老齡問題,北京市統計局最近在全市范圍內進行了老年人生活現狀及需求的抽樣調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大多數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從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離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業比例較低;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夠自理;老年人公費醫療的比例達到60%;老年人的娛樂活動較為單一。

(二)老年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與子婦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表示滿意;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半數以上的老年人贊同再婚;大多數老年人沒有學習的興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會價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寬敞的住房”,第三是“經濟上有人幫助”和“看病就醫方便”,另外,還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務社區”,而提到其它問題的老年人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問題存在著地區差異、年齡差異和文化差異。

地區差異:城近郊區的老年人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度要低于遠郊區縣,城近郊區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醫方便”和“增加服務社區”,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遠郊區縣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經濟上有人幫助”,第三是“看病就醫方便”。

年齡差異:60-69歲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主要涉及六個方面,根據老年人提及的多少來排序,這六個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寬敞的住房”、“看病就醫方便”、“增加服務社區”、“經濟上有人幫助”和“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是一個,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對其它問題提及的較少。

文化差異: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沒有問題的人數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學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而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則是“增加服務社區”。

(四)中青年人的觀點

大多數中青人愿意與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贊同老年人就業,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齡偏高、身體不好以及老人應該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幫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認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豐富;在養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與老年人一致,87%的人選擇家庭作為老年人的養老場所;將近70%的中青年人贊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認為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筆寶貴財富,不是家庭的社會的負擔。

(五)結論及對策

1、加強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養老政策。

養老問題是老齡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它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即養老期間的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關于經濟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離退休人員為主,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離退休金,因此,在發放離退休金時,一方面要保證離退休人員按時領到離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隨著就業人員工資水平以及物價指數的變化,及時調整離退休金的金額,以保證老年人的實際生活水平。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使我市的養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環。關于服務保障,目前北京市的養老方式主要是居家養老,這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調查發現,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傾向于這種養老方式,但是由于現在的家庭結構、規模正在發生變化,家庭的養老功能已趨于弱化,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應該把居家養老和規范化的社區服務相結合,把社區服務引入家庭,以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發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質;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真正做到老有所樂;拓寬老年人的就業渠道,實現老年人的社會價值。

3、搞好社區建設,發揮社區的助老服務功能

老年人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一) 按照國際慣例, 通常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 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 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按照上述標準, 我國早已經進入老齡社會, 對老年人日常照料、醫療保障、精神文化等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五保老人作為老年群體中的特殊群體, 是最貧苦最無助的邊緣化的群體。長壽拐點理論認為長壽的意義在于壽命的長度, 更在于壽命的質量, 包括生活能自理, 精神有慰藉, 生命有價值三個維度。為了科學評價和分析寧夏全區的老年人集中供養情況, 基于當地政府的救助政策小組針對五保戶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進行調查。

(二) 通過走訪寧夏各縣區敬老院, 利用問卷調查和個案采訪的方式更加深入的對集中供養老人的生活質量做出評估, 讓我們的專業知識從理論到實踐中去, 增強自身社會實踐能力。同時也可以讓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加強了解集中供養老人的生活狀況, 更多關注老年人群體, 尤其是集中供養老年人為他們奉獻自身的一份力量;為寧夏老齡事業發展和政府制定老齡政策提供數據與建議支持。

二、研究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進入高速發展模式, 取得了驚人成績, 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增加, 而一個特殊群體———五保戶老人因為種種原因, 老無所依、病無所醫、住無所房。五保戶老人是現今社會最需要幫助和關注的群體。如果忽略這一群體, 會導致社會發展更加不平衡, 在全面實現小康的現今社會更加不能忘記特殊群體, 他們供養的問題日益嚴峻。因此我們小組調查研究五保戶老年人的生活情況, 分析集中供養中出現的問題, 提出問題探討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為五保供養制度的發展提供參考, 完善養老制度。

三、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 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本次調研通過走訪寧夏21個縣區 (銀川市金鳳區沒有敬老院) 的敬老院, 發放220問卷有效收回213份問卷。問卷調查一般情況總體樣本213人:本次調查男性152人占比例71.36%, 女性61人占比例28.64%, 其中農村戶口172人占比例80.75%, 城鎮戶口41人占比例19.25%.其中集中供養老人生活自理情況評價為“自主吃飯、自主穿衣、自主上下床、室內自主行走、自主如廁、自主洗澡”比例為212人 (99.53%) 、210人 (98.59%) 、207人 (97.18%) 、207人 (97.18%) 、203人 (95.31%) 、202人 (94.84%) 。經過問卷的整理和篩選, 后期的SPSS分析我們得出了寧夏全區集中供養老年人的總體滿意度如表1所示

從表中可以得知全區老年人的滿意總體較高, 對于餐飲、居住的環境和設施、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及文體娛樂活動都比較滿意。說明敬老院在老年人的起居生活方面工作做得較充足, 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較完善。但是對比四個指標的數據來看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及文體娛樂活動的滿意度最低, 且對于文化娛樂活動說不清楚的占了17.37%。從馬斯洛需求層次分析來看老年人的需求只達到了第一個層次即生理需求, 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沒有得以滿足和發展。

對比5個地級市的情況從樣本總體來看, 對于餐飲、居住的環境和設施、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及文體娛樂活動都比較滿意。通過對比銀川市、中衛市、石嘴山、吳忠市及固原市的滿意度, 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銀川市物質生活滿意度明顯高于其他4個地級市, 集中供養質量水平較高。銀川市相對于其他的地區而言, 鏈接的資源較多, 呈現一種多元化趨勢。其他地區與之相比, 受經濟、社會、地域、思想觀念等制約, 集中供養服務體系建設呈現區域發展不均衡。其次普遍存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足、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失衡問題。服務項目上看, 許多敬老院在物質基本生活項目提供服務, 對心理慰藉、文化娛樂等更高層次需要缺乏服務。

2.個案訪談:為了更進一步了解敬老院的構建和發展, 分為經濟水平較好地區 (銀川市) , 經濟中等水平地區經濟 (吳忠市、中衛市) , 經濟水平較差地區 (石嘴山市、固原市) 。每層隨機抽取1-2個養老院進行調查。選取了興慶區中心敬老院、賀蘭縣中心敬老院、同心縣敬老院、固原縣敬老院、石嘴山敬老院為調查點, 以敬老院集中供養老人、敬老院服務人員、敬老院管理人員為調查和訪問對象, 通過實地訪談和參與觀察法以結構化方式收集信息。

(二) 集中供養存在的問題

1.老年人陷入“安于現狀”的思想旋渦, 精神需求水平低且精神需求表達不足, 人際交往存在困難。通過訪談發現老年人平時主要的活動僅僅是打撲克牌和麻將, 不愿意走動的老年人就選擇在房間里休息。大多數老年人認為生活上有保障就已經滿足, 對于精神文化沒有很多的要求和想法。

我到了這個年齡沒有什么需求了, 院里能夠給吃給住就行了, 以前就愛打打麻將, 有些活動也參加不了?,F在身體不舒服就不愛動彈了, 每天幾乎都是在自己的房間里休息。 (個案1:郝奶奶)

2.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不足, 待遇較低且崗位認知不足, 工作任務繁重與老年人的溝通有困難。敬老院的護理人員較少, 一個護理人員需要照顧5到10個老年人容易分身乏術工作的質量不能得以保證。大部分護理員在進入敬老院之前并未接受過任何專業培訓, 對養老服務的認知水平較低。僅僅是打掃衛生、清洗衣服及查房為主, 工作范圍狹小。有的護理人員表示做這份工作困難很多, 與老年人的接觸溝通比較難, 導致雙方關系緊張。

我的工作待遇較低, 上交完醫療保險費用后薪水就沒多少了。我們是三個人兩班倒負責29個老年人, 我覺得工作不好干有時候會被老年人打罵, 有的老年人反應遲鈍, 情緒變化復雜與他們溝通不方便, 但是沒辦法工作還得繼續做。 (個案3:張阿姨)

3.敬老院人員管理困難, 服務質量較低, 資源的分配與處置不合理。敬老院的管理層從高到低依次為院長、主任、組長, 院中的主要事務由主任負責管理和實行, 一人身兼多職。而且管理層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管理培訓, 缺乏專業管理知識, 依靠個人的經驗開展工作, 服務質量比較低。院里的費用來源既有政府提供也有社會供養支持, 資金大多數用于老年人的吃穿住用, 設施完善和活動開展的費用支出較少。

我的工作任務就是負責管理整個院里的老年人, 我也是護理人員平時要去查房, 院里的人不好管, 無論是老人還是工作人員。 (個案4:馬主任)

4.資金短缺仍然是敬老院的共性問題。由于敬老院的運行資金來源于政府, 敬老院在五保老人的待遇問題上都是比較審慎, 最初五保對象制度目標是保障五保對象的吃、穿、住、醫、葬。對五保老人的其他生活指標關注度比較少。隨著時代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集中供養制度也被賦予新的要求。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難以支撐敬老院的運行。

(三) 推進敬老院集中供養健康發展建議

1.建立多層次籌資機制, 以使五保對象服務的持續性和多元化。資金是敬老院服務機構順利開展的保障。只有通過多渠道的籌措資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首先省級和地方應該對這一類服務機構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設立專項經費保證, 專項建設基金;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敬老院籌資籌物。采取積極政策引導有能力的企事業單位、公益組織個人捐款捐物, 鼓勵公益組織、社工、志愿者以及各種愛心人士定期到敬老院參與服務。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適合五保老人的活動設施。在五保老人的活動方面, 一些基礎性的活動設施利用率比較低, 設備落后、設施條件差。并不適合五保老人的活動類型, 我們應該打造標準的建設服務規范和評級標準, 提高供養水平, 建立適合照料的生活環境, 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讓他們享受到關愛滿足他們供養需求。

3.明確責任、加大對服務人員培訓, 強化對工作人員的管理與監督。針對敬老院這一類集中供養機構, 自治區曾先后出臺《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村五保對象供養辦法》《敬老院建設服務規范》《寧夏星級敬老院評級標準》通過管理強化, 監督動態管理, 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對工作人員也提出一定要求, 進行專業的培訓學習, 以提高他們專業知識, 應當強化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與服務意識, 提高他們福利待遇、設置激勵和獎懲措施, 使之朝著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功能完善、充滿人性和關懷的目標前進。

4.重視精神需要, 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相對于以往的五保老人供養范圍限制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需求, 五保老人的情感、心理等精神需求被忽視, 工作人員應該對老人表達自己精神需求提供積極性的誘導, 讓他們表達自己精神需求, 一定程度上給予他們以精神慰藉、康復理療等等, 政府加強制度監管指明發展方向, 培養專門志愿團體和鼓勵專業機構為集中供養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摘要:集中供養, 是將無法定扶養義務人, 或者雖有法定扶養義務人, 但是扶養義務人無扶養能力的無勞動能力的人;無生活來源的老年人集中供養在敬老院, 由國家和當地政府承擔撫養義務。針對這一特殊群體根據民政部發布的115項養老質量標準對寧夏敬老院的集中供養老年人的生活進行評估和信息反饋。質量評估的意義在于檢測敬老院的合法建設及提高集中供養的效果、保障老年人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本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及文獻綜述的方法了解和分析寧夏集中供養老年人的生活情況, 總結出集中供養存在的問題并依據所學專業的知識及視野提出建議。

關鍵詞:集中供養,質量評估,問題,建議

參考文獻

[1] 龍翠芳.李正旭.農村敬老院發展態勢、困境及其治理[D].遵義師范學院.2017

[2] 黃英蘭.楊瑞貞.任亞茹.山東省濰坊市集中供養農村五保老人精神需求調查[C].濰坊醫學院護理學院.2014

[3] 豆書龍, 劉林, 魏旭東.農村特困老人精神需求及其保障狀況探究——基于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HW鎮的實證研究[J].社會福利 (理論版) . 2015 (10)

[4] 苗艷梅.從物質保障到精神保障——農村五保老人精神需求狀況分析.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流動站

[5] 我國農村“五保”老人供養的困境與出路[J].公維才.聊城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6 (01)

[6] 顧昕, 降薇.五保供養工作困難的制度約束及改革設想[J].2003 (12) 用

[7] 李治貴.岳秀霞.朱蕾.彭妍暉.關于寧夏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J].寧夏民政廳.2018

[8] 苗艷梅, 何蕓.農村五保老人精神需求狀況解析[J].蘭州學刊.2010 (09)

老年人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根據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區未成年人保護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領導小組辦公室、共青團區委員會《2014年望城區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團發〔2014〕7號)要求,我會對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情況進行自檢自查如下

一、我區殘疾兒童基本情況

目前,我區已辦理第二代殘疾人證的未成年人人數為279人。2014年我會總任務為:原則上全區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全覆蓋,第一批暫定為64名0—14歲殘疾兒童實施康復訓練,其中包括30名聽力殘疾兒童,17名孤獨癥兒童,17名腦癱兒童。 。

成長

近年來,我會積極開展了針對未成年殘疾兒童的“七彩夢兒童康復救助”活動,活動共分聾兒項目,孤獨癥項目,腦癱項目等三項。今年七彩夢康復救助活動計劃為30名聽力殘疾兒童免費實施聽力、言語康復訓練,為17名孤獨癥兒童免費實施康復訓練,為17名腦癱兒童免費實施康復訓練。

為了減少聽力殘疾兒童的數量,在3月3日愛耳日,我會與區婦幼保健院聯合,為新生兒免費進行聽力篩查,并向新生兒家長大力宣傳普及愛耳理念。 與此同時,為了解決部分未成年兒童救助不及時的問題,我會推進實施了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訓練項目,今年計劃為12名貧困殘疾兒童進行搶救性康復訓練。

(三)扶貧救困,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環境

我會一直重點關心未成年殘疾兒童以及貧困殘疾人子女的成長成才問題,助學工作一直是我會的工作要點,2013年我會資助了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子女共150名。

三、貫徹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主要問題

我會貫徹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殘疾人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相比較,與法律法規的要求相對照,仍然有差距。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全民保護未成年殘疾兒童的意識還不夠強。

全社會扶助未成年殘疾兒童的氛圍還不夠濃厚,歧視未成年殘疾兒童、損害其權益的事還時有發生。少數單位和部門片面認為幫助未成年殘疾兒童是殘聯的事,與本單位關系不大,支持和促進未成年殘疾兒童“平等、參與、共享”的觀念有待進一步增強。部分未成年殘疾兒童的家長自身對法律法規也了解不多,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其子女合法權益的意識不強。

(二)未成年殘疾兒童上學難問題依然突出。

未成年殘疾兒童自身有諸多制約因素,不僅要每天接送,在普通學校上學的效果也不顯著,所以許多家庭不愿送孩子上學。對于重度殘疾的兒童,部分普通學校不愿意招收,特殊教育學校又沒有在鄉鎮普及,上學就更加困難了??偟膩碚f,未成年殘疾兒童不能上學的情況比較普遍。

(三)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還不高。

老年人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一、對象與方法

(一) 研究對象

寶雞市4個轄區 (渭濱區、金臺區、高新區、陳倉區) 在民政局登記注冊的養老機構共13所, 總床位數3000余張。于2018年1月-4月在其中抽取6所養老機構, 選取150名老年人進行調查。納入標準:由神經科醫生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精神障礙的診斷和統計手冊》第5版 (DSM-V) 中診斷為老年癡呆。老年照護者納入標準:在養老機構工作照護老年人1年及以上, 語言表達清晰。本研究經研究者所在單位倫理委員會同意, 并取得養老機構的知情同意。

(二) 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

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老年癡呆患者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癡呆程度及自理能力。

臨床癡呆評定量表:從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活動、家務和業余愛好、個人自理能力六個方面評估癡呆程度, 將六項能力的評分綜合成1個總分, 0~1為正常, 1~2為可疑, 2~3為輕度, 3~4為中度, 4~5為重度。

進食行為清單:由Durnbaugh等于1996年設計, 包括4個方面 (抵制紊亂行為、不正確口腔行為、不適當攝入方式、用餐方式改變) , 用于協助照顧者識別癡呆患者進食問題。該清單可以調查老年人異常進食發生情況。

采用一對一半結構式訪談法, 選取老年照護者進行小組訪談, 研究人員在照護者同意的情況下錄音,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訪談資料及錄音妥善保管并保密。訪談提綱: (1) 您目前照顧的老年人異常進食行為是什么? (2) 分析可能的原因。 (3) 您覺得老年人進食需求是什么?

2. 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研究者均來自臨床護理及教育一線, 深入養老機構調查, 在進餐時間觀察老年人每日三餐的進食行為, 觀察至少1周, 每次觀察約半個小時, 與照顧者確認后進行記錄。對于質性資料, 將錄音轉化成文字, 對有意義的觀點語句進行編碼, 將編碼后的觀點歸類, 詳細記錄和研究目的有關的資料。

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對于分類變量資料計算率及構成比。

二、結果

(一)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觀察85例養老機構老年人, 其中有39例 (45.9%) 出現過異常進食行為。年齡為 (80.15±5.24) 歲。其中男17例, 女22例, 有子女為15例, 無子女24例, 癡呆程度為:正常0, 可疑1, 輕度13, 中度14, 重度11.本研究中照顧著與老年人均為非親屬關系。照顧者年齡均在40歲以上, 主要為農村婦女, 文化程度偏低, 未經過相關護理專業知識培訓。照顧老年人時間為1~2年。

(二) 異常進食行為

在39例進食異常的老年人中, 異常進食行為出現頻率第1位 (71.8%) 的原因是對進餐產生抵觸情緒??偸钦f“不想吃”或“不餓”之類的話, 第2位 (53.9%) 是吞咽障礙, 第3位 (48.7%) 并列有三項條目:不能專注于進餐, 吐出食物及拒絕張嘴。見表2。第4位 (38.5%) 不能正確使用餐具。還有一些不適當地混合食物、進食過快過大、吃非進食物品。

(三) 老年人進食心理需求

通過訪談了解到, 老年癡呆患者記憶力減退, 智力下降, 隨著癡呆程度的變化, 老年人的孤獨感、抑郁愁悶、萬念俱灰、食欲不振、極度疲勞、精神渙散會表現非常強烈。老年人受傳統勤儉節約思想的影響, 在衣食住行方面一般都是能簡則簡, 能省就省。部分老年人由于喪偶以及缺少子女照顧等原因, 產生孤獨、悲觀、抑郁等情緒, 更加劇了進食困難。

居住在敬老院里的老年人與在家里的老年人相比, 缺少親情尤其是家人的陪伴, 常常感到孤單, 不良的情緒影響了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偶爾有時老年人會將養老機構中的工作人員誤認為是自己的家人, 進食異常情況會有所改善。癡呆老人缺乏交流和互動, 當身邊沒有人的時候, 就孤獨, 想要吃東西。當養老護理員多陪伴老年人時, 他們進食時的情緒會安定一些。癡呆程度較低的老年人渴望尊嚴和獨立。他們不愿別人協助進餐, 自己能吃得更舒適。但隨著癡呆程度的加劇, 也不得不需要陪護人員的幫助。很多癡呆老人有閑暇時找食物的癖好, 用身邊留有食物來獲取心靈上的安全感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三、討論

老年人的營養狀況直接關系到其身體健康、抗病能力和壽命的長短, 合理的營養是保證老年人健康的基礎。養老機構應針對老年人生理代謝特點配備營養師, 提供適合老年人情況的飲食, 以滿足老年人各種營養需求。因癡呆老人藏匿食物現象普遍存在, 陪護人員要檢查食物效期, 確保食物安全。同時, 建立老人的心理支持系統。家人、社區、志愿者共同參與排除老年人心理問題, 讓老人保持學習成長, 降低認知減退, 體會更多的價值感。社會營造尊老愛老的氛圍, 保證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 讓老年人感到社會的溫暖, 人間的真情, 心理得到寬慰和滿足, 使老年人在祥和的氣氛中安樂地生活。

摘要:目的調查寶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進食困難及心理需求狀況。方法采用臨床癡呆評定量表對老年人癡呆程度進行評定, 采用進食行為清單調查老年人異常進食發生情況。并與養老機構老年人照護者進行一對一半結構式訪談, 采用內容分析法分析資料, 獲取定性資料。結果本研究共觀察85例養老機構老年人, 其中有39例 (45.9%) 出現過異常進食行為。結論針對老年人的心理因素, 護理員應與老年人多溝通, 對老年人應多陪伴與照顧, 社會也應加強對獨居孤寡老人的關愛, 避免老人出現過重的消極情緒, 從而引起老年人進食困難。

關鍵詞:進食困難,養老機構,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 郭超豪.讓大學生做好老年人“護工”[N].文匯報, 2017-4-16 (1) .

老年人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一是未參加老年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的同學,作業的要求如下:

第一步:選題。請大家在以下選題中,選擇一個作為自己期末作業的題目或方向:(1)老年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2)老年人的工作與再就業問題;(3)老年人的退休問題(如退休制度、離退休綜合癥);(4)老年人的閑暇活動;(5)老年人的居住安排;(6)老年人的家庭關系(如老夫妻關系、親子關系、與孫輩的關系等);(7)老年人的婚姻問題(包括老年人的再婚問題);(8)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如養老模式、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空巢老人的養老、農村老人的養老、農村老人的社會支持等);(9)老年與死亡(死亡過程;臨終關懷;安樂死等)。

第二步:查閱相關文獻,完成書面的文獻綜述。文獻起碼要查閱5-6篇,文獻綜述字數為1000-2000字。

第三步: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進行典型個案的訪談或進行問卷調查。在個案訪談或問卷調查之前,先設計訪談大綱或調查問卷。訪談大綱或調查問卷也是作業的一部分,放在作業的最后面。

第四步:在做完深入的個案訪談或問卷調查之后,完成書面作業。作業中要對個案進行介紹和分析,問卷則要說明研究結果。

注:作業應包括三塊內容,即文獻綜述、作業正文、訪談提綱或調查問卷。

二是參加老年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的同學,作業的要求如下:

在專業實習的基礎上,完成下面的作業(二選一):

1、完成一個詳細的老年社會工作服務計劃(個案、小組、社區或項目皆可)。

2、完成一個完整的老年社會工作案例分析報告∕案例描述(個案、小組、社區或項目皆可)。

注:同一個小組的同學只要提交一份作業即可。

二、作業提交時間

第十七周周四(6月7日)。

上一篇:實習生調查報告下一篇:價值觀調查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