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法治檔案范文

2024-05-05

法治檔案范文第1篇

樹立法治思維,建設法治政府 答案 單選題:

1、堅持能動司法的功能取向是( A)的一個基本特征。

A.自主型司法改革 B.依附性司法改革 C.適用型司法改革 D.能動司法改革

2、中國模式形成發展中蘊含出的基本理性要素是(B ) A. 中國道路 B.中國經驗 C.中國崛起 D.中華文明

1.能動司法的哲學起源于(C ) 。 A.法國 B.英國 C.美國 D.中國

2.中國古代傳統的司法包括禮制在內的(D )思想都是中國古代社會司法審判的依據。

A. 佛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1.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是(C ) 。 A.國會 B.議會 C.法院 D.國務院 2.提出能動司法的理念的是( B) 。 A.國務院 B.最高法院 C.法院 D.檢察

1.在中國法院網上檢索標題為能動司法的文章,檢索到最早的一篇文章是在(A ) 。 A.2009 年 B.2008 年 C.2007 年 D.2006 2.美國的司法審查模式是(D ) 。

A.特色型司法審查 B.混合型司法審查 C.集中型司法審查 D.分散型司法審查 1.我國司法獨立最實質的是(B )的獨立。 A.行政 B.法官 C.立法 D.司法

2.所謂法院自身要遵守規則指的是法院在審理案件中要遵循(C 公平 B.誠 信 C.程序 D.公正

法治檔案范文第2篇

甘肅省總工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立足服務職工、服務基層,注重強化法制宣傳、培育法治維權理念、豐富法治維權手段、提高法治維權實效,把握建設法治工會的著力點,切實做好年初確定的“五項活動”、“六件實事”,有力推動工會各項工作健康發展。

一、開展法治宣傳和法治教育是基礎

法治宣傳和法治教育是傳播法律知識,培育法治信仰的重要途徑,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基本前提。全省各級工會通過向職工群眾廣泛宣傳憲法,普及法律知識,深入宣傳勞動法律法規,增強其法治意識,引導其積極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一是把法治宣傳和法治教育貫穿干部隊伍建設始終。實施工會干部最新理論武裝活動,制定了《甘肅省總工會法律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規劃(2014—2016年)》,用3年左右時間對全省12.5萬名專兼職工會干部進行系統的法律知識武

1 裝。省總工會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完善工作制度,落實經費保障。2014年舉辦了6期特色培訓班和16期主體培訓班,培訓工會干部1578名,把 “培訓千名工會干部”實事落實。在培訓中外聘專家學者深入學習與工會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著眼于維護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系統學習《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為依法維權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通過廣大工會干部帶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護法,自覺做到研究問題先學法、制定決策遵循法、解決問題依照法。

二是把法治宣傳和法治教育貫穿主題實踐活動始終。積極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結合“雙聯行動”、深化“進企業、訪職工、辦實事、促發展”活動,將法律知識送進機關、鄉村、學校、社區、企業、單位。叫響“有困難找工會”活動,在抓好困難職工和農民工技能培訓的同時,加大普法宣傳,先后培訓困難職工和農民工1.2萬人次。開展 “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聯合省電視臺制作了普法宣傳節目。在人群聚集的廠礦、社區、廣場,舉辦法律咨詢、法律服務,免費發放《甘肅省職工權益保障地方法規匯編》3萬冊,讓職工群眾知法、懂法、守法。各級工會依托各項主題實踐活動,為法治宣傳和法治教育搭建了很好的平臺,營造了良好的學法守法用法

2 氛圍,增強了活動的吸引力和法治宣傳教育的實效性,切實提高了職工法律知識水平。

三是把法治宣傳和法治教育貫穿職工法治文化建設始終。全面落實《甘肅省總工會關于在工會干部和職工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結合《勞動法》頒布20周年,廣泛深入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組織全省各級工會開展工會勞動法律知識競賽,涉及企業1000多家,覆蓋職工100多萬人。積極發揮企業文化、職工文化的教育宣傳功能,開展“中國夢·勞動美·工會情”送文化下基層慰問演出活動,以小品、相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寓教于樂,不僅豐富了基層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更把依法辦事、依法解決矛盾糾紛的理念傳遞給大家。探索法治宣傳教育新途徑,在“建成職工書屋300個”實事中,及時跟進法治宣傳和法治教育,為各書屋配置了大量的法律書籍、法規畫冊,受到基層歡迎。切實發揮《甘肅工人報》、《五月花》等工會刊物在職工法律文化建設中的優勢,構筑起多元化、廣覆蓋的法制宣傳體系,形成了特色鮮明、效果突出的職工法律文化。

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是關鍵

法治思維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對法治的堅定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作出決策的一種思維方式。法治方

3 式是以法治思維為前提,注重依照法律化解矛盾、開展工作、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方式。法治思維決定、支配法治方式,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維的具體體現,二者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進。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是全面落實“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更好地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的關鍵。

一是主動督促勞動法律法規的制定落實。組織力量就《甘肅省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政策認真研究并征求意見,及時向省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了反饋。由省總領導班子成員帶隊,分赴9個市州、8個產業(系統)、4個大企業工會開展《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等法規條例貫徹落實情況的專項調研,形成報告,為我省出臺實施辦法奠定基礎。與人大內司委溝通聯系,開展《甘肅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的立法調研工作,做好立法前期準備。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以《甘肅省實施<工會法>辦法》為骨干,《甘肅省廠務公開條例》、《甘肅省集體合同條例》、《甘肅省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等地方性法律法規組成的勞動法律框架,為工會開展工作、切實維護職工權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是多方聯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系。完善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修訂《省協調勞動關系三方聯席會議制

4 度》,制定《甘肅省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管理辦法》,著力解決了勞動關系領域的一些突出問題。深化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工作,開展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調研檢查,牽頭組織了第八次全國互檢,深化示范單位創建活動,選樹全省廠務公開示范單位20個。強化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下發了加強職工代表培訓的實施意見、集體協商工作發展規劃(2014—2018年)、2014—2016年全省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工作計劃等文件,召開全省推進實施集體合同攻堅行動視頻會議、保障工作經驗交流會議,加強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建設,聘用專職指導員48名,指導各級工會簽訂集體合同2.18萬份,工資集體協議1.99萬份。完善職工群體性事件及各種突發事件應對措施和防范預案,協助黨政妥善處置了一些群體性事件,有效維護了職工隊伍的總體穩定。

三是積極構建四位一體的服務職工工作體系。落實全總《關于建立健全職工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長效機制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推進工會幫扶工作常態化長效化的指導意見》,把建會、幫扶、服務、建家四位一體的工作部署,為職工提供解憂愁、利發展、有實效、高水平的服務。推進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規范化建設,幫扶中心在全省市縣兩級實現全覆蓋,縣以上幫扶中心100%設立法律援助窗口,切實加強依法維權的職責,加大勞動爭議的調處和職工法律援助服

5 務工作力度,勞動爭議調解成功率明顯提高。加強困難職工電子檔案規范化、動態化管理,對全省納入檔案的22.6萬戶、60多萬名困難職工實行經常性救助和跟蹤服務。認真開展困難職工幫扶慰問,籌措“兩節”慰問款物9061.6萬元,慰問困難企業823戶、困難職工和勞模家庭106309戶。各級工會籌集助學金1812.6萬元,資助各類困難職工子女入學10480人;實施女職工“關愛行動”,慰問困難女職工2.27萬人。大力推動職工互助保障工作,累計參保職工446,392人次,比上年增加157,154人次,為20,056名患病或遭受意外傷害的職工支付互助保障金1,068.3萬元。

三、實現法治維權和法治工會是目標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工會是黨領導下的重要人民團體,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力量。依法治國必然要求依法治會,要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會工作,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努力實現法治維權法治工會的目標。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改善工會工作的環境和條件。及時匯報學習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進展情況和總體思路,進一步爭取黨委、政府對工會工作的重視支持。省委、省政府領導專門就做好

6 新時期工會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確要求。“五一”前夕,省委書記王三運來到省總工會機關,同勞模代表座談并發表重要講話,這讓全省廣大職工和工會干部倍受鼓舞、倍感振奮。省長劉偉平主持召開第十四次政工聯席會議,出臺了聯席會議《規則》,幫助解決了省級勞模生活困難、基層工會力量薄弱、市州縣區工會機關編制緊缺等突出困難和問題。省委副書記歐陽堅多次聽取工作匯報,出席省總重要會議活動,為工會工作水平提升給予了悉心指導和幫助。各級工會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加強經常性請示匯報,推動解決突出問題,工會工作環境和條件進一步改善。

二是依法建會,切實增強基層組織吸引力凝聚力。制定下發了《基層工會建設攻堅活動實施方案》,確定2014年為夯實基礎年、2015年為創新發展年、2016年為鞏固提高年。制定了新形勢下加強基層工會建設的實施意見、分工方案和基層組織建設工作規劃(2014—2018年),提請省委組織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黨建帶工建工作的意見》,把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納入黨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規范工會組織員管理,從改善待遇、激勵引導入手,發揮他們在組織職工入會、企業建會和維護權益方面的積極作用。創新工會組織形式,加強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聯合基層工會組建,以投產5年以上、職工50人以上未建會企

7 業為重點,開展集中建會行動,加強督查督辦,使職工50人以上企業建會率達到了98.7%。以縣為單位,對尚未建會企業摸清底數、列出清單、定出時間表、責任包干、掛牌銷號。以鄉鎮、街道為重點,加強“小三級”工會和區域性、行業性工會建設。目前,全省基層工會數達到3.59萬個,會員數達到357萬人。

三是依法構建職工法律維權服務的長效機制。變“職工上訪”為“送法上門”,就近就地為職工特別是困難職工、農民工提供及時的法律服務。加強與司法行政部門、律師事務所、高校的協調配合,37人次的法律專家、學者、律師以不同形式開展職工法律服務活動,進一步擴大了工會法律工作的影響。加大工會法律援助者和志愿者隊伍建設,從政府人社部門、企業勞資部門和工會機關退休人員中聘用熟悉勞動法律和社會保障、集體協商、法律維權等方面工作,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協商談判能力和研究解決問題能力的人員,指導基層企業事業單位依法開展法律維權。按照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體系,致力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群監網絡。目前,全省基層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車委員會已經發展到1.24萬個,車間(分會)工會勞動監督檢查委員會發展到3.91萬個,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3.76萬人,勞動保護

8 專兼職干部4893人。2014年全省各級地方、產業工會和各類企業工會參加安全生產檢查7.89萬次,共查找出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數2.19萬個,整改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1.92萬個。(作者系甘肅省總工會理論政策研究室干部

聯系電話:0931—8825841 )

法治檔案范文第3篇

[摘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較好解決當下阻礙法治建設的種種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化解法治中國建設中諸多問題的重要良方之一。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首次確立了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為重要目標的法治改革方案。法治文化建設應從制度建設、觀念變革、行為養成等方面統籌謀劃、協同推進??茖W立法,提高立法質量為法治文化建設奠定制度基礎;牢固樹立人人平等的意識是法治文化建設的思想基礎;崇尚程序正義是法治文化建設的價值基礎;人人樹立法治信仰,把法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是法治文化建設的心理基礎。

[關鍵詞]法治文化;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D920. 0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解決實踐中存在的阻礙法治建設的種種問題。而針對如何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如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許多深化改革的新舉措。其中《決定》提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而,建設好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環節。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理論基石與內生動力。沒有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建設法治國家會遭遇諸多障礙。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提供了全新視域與有利契機。本文正以此為背景,從法治國家建設的文化軟環境角度出發,在制度建設、觀念變革、行為養成等方面,深入探討法治文化建設的統籌謀劃、協同推進路徑,以期有益于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一、 法治文化的概念闡釋

如同什么是法治、什么是文化一樣,什么是法治文化也是一個眾說紛紜的概 1 念。學界目前對法治文化并沒有統一的看法,本文重點不在于深入剖析法治文化內涵本身,因此不對各種不同的法治文化概念作一一評析。本文以問題為導向,旨在解決法治建設中亟需解決的問題,選取在當前法治實踐中有現實意義的有關法治文化的幾個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 法治文化概念的分解闡釋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提出了關于法治的經典定義:“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得良好的法律。”[1](P.199)盡管歷史上大家對法治見仁見智,但還是對關于法治的一些基本認識達成了共識。比如,法治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法治是法律的統治;法治是規則之治;但是僅有規則之治不是法治,法治還必須是良法之治;若不問法之良善而僅依規則治理,那充其量是法制而不是法治?!稕Q定》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明確指出法治之法的價值意蘊,即法治之法必須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之法。本文認為符合現代法治精神、充滿人文價值關懷的良善之法是法治文化建設的價值依歸。

相比較于法治概念而言,文化概念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有人統計,有161種文化的定義。[2](P.6)本文認為對分析法治文化概念有參考價值的可以概括為以下三種:一是廣義的文化概念,與自然相對而言,包括物質、制度、精神等層面的內容;二是狹義的文化概念,僅指精神層面的內容;三是介于兩者之間文化概念,包括制度、精神層面的內容。本文取后者來分析法治文化概念。

(二)法治文化概念的整合圖景

如前所述,當下學界對法治文化概念并沒有統一的看法。代表性的觀點大體有如下幾種:一是從制度、機構、設施、法律心理等方面來界定法治文化。“法治文化就是法律的意識形態和與其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和組織機構。”二是從法治精神、法律制度以及行為方式等方面對法治文化作出廣義和狹義界定。廣義的“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由法治價值、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思想、法治理論、法治意識等精神文明成果,法律制度、法律規范、法律措施等制度文明成果,以及自覺執法守法用法等行為方式共同構成的一種文化現象和法治狀態”;狹義的“法治文化是關于法治精神文明成果和法治行為方式相統一的文化現象和法治

[3] 2 狀態”。[4] 三是從法治文化的精神、制度、行為、物質承載四個方面來界定法治文化,認為“法治文化的核心是制度文化”,認為“建設法治文化,要抓住制度文化這個關鍵。制度中沉淀著精神和價值觀,制度也可以塑造人們的行為,也可以通過有效實施而養成大家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形成穩定的生活習慣”。[5]上述對法治文化的界定有諸多共同之處,只是強調的側重點不同。

本文因關切當下中國法治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故從制度、理念、行為養成等方面來論述法治文化建設的協同推進路徑。

二、提高立法質量為法治文化建設奠定制度基礎

(一)法治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立法先行

《決定》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法治中國建設要求我們必須科學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完善立法體制,堅持立改廢釋并舉,為法治文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法治建設本身是“深化改革”的主題之一,而且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及黨建等領域的改革只能通過法律的“廢、立、改”進行;所有重大的改革須于法有據,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時,要同步考慮改革涉及的立法問題,主動適應改革發展需求,及時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議,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時上升為法律,實現立法與改革決策的銜接和協調。[6]

人們常說,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其實這只是一種對法治的浪漫情懷,不可能是客觀實在。法網恢恢,漏洞很多才是立法的真實現狀。立法者的有限理性決定法律漏洞的必然存在。正因為有法律漏洞存在,在現實中有人不理解現代律師制度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認為律師就是在鉆法律的漏洞?,F實生活紛繁復雜,無限多樣,而立法者的理性又必然是有限的,所以法律不可能將所有應當由法律予以規范的事項一一規定下來,這是法律與生俱來的不周延性。因此,近代德、瑞等國民法為處理案件需要,在總則編有原則性規定或者開篇就規定法的淵源?!度鹗棵穹ā返?條第2項規定“本法未規定者,審判官依習慣法;無習慣法者,依自居于立法者地位時,所應行制定之法規,裁判之。”第3項規定:“前項情形,審判官應準據確定之學說及先例。”我國民國時期制定現在施行于臺灣地區的“民 3 法”第1條規定:“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6條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有學者指出該條的國家政策具有一定意識形態及公共政策的意蘊,其功能相當于臺灣地區“民法”第1條的法理,《瑞士民法》第1條第2項、第3項的功能。[7](P.47)此真乃至理之言。

(二)立法完善伴隨法治文化建設始終

因為法律規定永遠不敷現實之需,所以法律的立改廢釋必然伴隨法治文化建設過程的始終。由于法律條文永遠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因此如何解釋適用法律就顯得尤為重要。“將所有的一般法律原則,以明確的文字表現于法條之上,可借簡單的推論徑予適用。對立法者而言,系一項難以實現的任務,由于社會生活的繁雜與多變,亦非立法者所能完成的工作。解釋法律,不宜拘泥法條文字,應發現隱藏于某項規定的法律理由(Ration Legis)或一般法律原則,以適用于法律未明白規定的事項,此系法學與法院的權利與義務,并為促進法律進步的必要途徑。”[8](P.812)因此《決定》提出“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依法治國是依法治精神治國,不是依明文規定的法律條文治國,這是需要執法者、司法者樹立的觀念。在當下中國法治建設語境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相應地有法可依的問題已基本解決,而如何有效提高立法質量、準確解釋適用法律是擺在當前的主要矛盾。

提高立法質量必須使法律符合事物本身的內在發展規律,立法應該提高科學性,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在立法以及司法過程中,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通過平等商談溝通達成的重疊性共識即為真理。我們知道在判例法系國家有“法官造法”之說。如果我們從立法的一般意義上來理解“法官造法”,就會得出“法官造法”是違反法治基本原理的結論。從權力制衡角度來說,法官不能行使立法權。法不溯及既往是法治的基本原理,如果在糾紛發生之后,處理案件的法官制定法律規范來適用于在此之前已經發生的案件,這就違反了權力制衡和法不溯及既往的法治原理。在判例法系國家,所謂“法官造法”其實是處理案件的法官去尋找法源、發現法律規范——法是蘊含在事物內部規律性的東西,是事物所本然或應然之原理,它客觀存在于事物內部,等待法律適用之人去發現——它不是法官創 4 造的。更為重要的是,法官作為“偶爾的立法者”所發現的法律僅對裁判個案具有拘束力,與真正作為民意代表的立法者創造的具有普遍效力的法律規范相比不可同日而語。經典作家早就指出立法應該是把客觀存在的規律(自然規律以及社會規律)用法律的語言表達出來。在傳統鄉土社會,鄉村里有威望的長者調解鄰里糾紛,能夠收獲良好效果,并不是因為他是好的法律專家,而是因為他很好地把握了鄉土社會鄰里糾紛如何化解這一事物的內在規律。

(三)立法質量應符合法治文化建設的需求

法律并不天然反映人民的利益,法律也不會自動反映人民的利益。立法者應該是民意的良好代表,但是立法者未必能把民意代表好。立法者是人不是神,并不天然代表人民的利益。立法者可能因為缺少智識,在立法時不能使法律法規很好的反映事物規律和人民利益;也可能因為主觀好惡而腐敗。經典作家早就指出,“如果認為在立法者偏私的情況下可以有公正的法官,那簡直是愚蠢而不切實際

[9](P.287)的幻想!既然法律是自私自利的,那么大公無私的判決還有什么用處呢?”立法腐敗是最大的腐敗、源頭的腐敗。我們無法想象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有人搞腐敗,立法機關就不會有人搞腐敗。既然法律是意志的體現,那么在歷史上有沒有立法者偏私的情況呢?有沒有自私自利的法律?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在古代東方君主極權國家,立法者制定的法律僅是帝王牧民的器具;再如德國納粹利用法律將猶太人變成次于人類的物,進行野蠻的種族滅絕。正因為如此,所以《決定》指出,“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愿,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這說的正是當前立法的質量尚不符合建設法治文化國家的需求?!读⒎ǚā返?8條規定:“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因為下位法有可能違反上位法,所以有了《立法法》第78條和第87條的規定。

正因為在現實中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愿,這才彰顯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的重要性,也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奠定法治文化建設的制度基礎。

三、尊崇人人平等是法治文化建設的思想基礎

(一)法治文化建設須摒棄特權思想

我國傳統社會等級森嚴,在長時段內存在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現象。由于受文化傳統的影響,等級特權思想在當下社會有些人心中仍根深蒂固。等級特權思想來自于歷史慣性,深深地植根于我們的社會場域,意欲在短時間內解決實乃一種幻景。新中國的建立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沒有經歷成熟的啟蒙思想與公民精神的洗禮,傳統社會遺留給我們的等級特權思想在社會中有較大影響,當然也發生在法律適用領域。鄧小平同志指出“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后,我們也沒有自覺

[10]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P.332)由于社會歷史發展是割不斷的,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特殊性使得擁有特權思想的群體依然存在。

摒棄特權思想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在當下社會中擁有特權思想的人,尤其是手中握有權力的某些官員,不能平等對待每一個人,而是典型的對上對下的兩面人,在適用法律時對待位高權重者是一個樣子,對待社會地位低下的普通百姓又是一個樣子。這樣的人不是平等對待他面前的每一個人,而是眼睛要么往上看,要么往下看,喪失平等獨立人格而根據每個人地位妄下判斷。這樣的人自己沒有獨立人格,也不能平等尊重他人人格尊嚴,在適用法律時對上奴顏婢膝,阿諛奉承,百依百順;對下飛揚跋扈,趾高氣揚,吃拿卡要。在現實社會中如果有較多這樣的人員執法司法,我們離法治中國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二)人人平等是法治的堅固基石

《決定》指出,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也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近段時期以來,中國政府的鐵腕反腐就說明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稕Q定》同時要求“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這就特別要求手中握有權杖的各級官員,應該平等尊重所有人人之為人的權利與尊嚴。人人平等要求在法律面前相同情況相同對待,不同情況不同處理。平等權是指平等的享有其他權利,所以說,它是一項很特殊的基本權利,沒有具體的權利內容。平等對待每一個人是現代人權的基本要求。生存權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權,但是作為基本人權的生存權的要義不在于人能作為一個生 6 命體生存于世,而是人應該像人一樣體面的有尊嚴的活著。人之所以有尊嚴,就在于每一個人應當將他人作為一個人來對待?,F代文明社會實證法明文禁止一個人自己不把自己當人對待,亦不允許一個人不把他人當人對待。

法治反對特權思想,反對媚上卑下。從人性角度考慮人皆有惻隱之心,都有同情憐憫之感情,也都具有有限的利他性。人人平等是一個人際傳承、代際傳承的問題。人若無平等之心,法治之路不在。因此,筆者認為人人平等是法治的堅固基石,而樹立人人平等意識則為法治文化建設的思想基礎。

四、崇尚程序正義是法治文化建設的價值基礎

(一)法治文化建設以程序正義優先

如果把正義分為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那么法治首先是程序正義。程序法治是一種新型的法治理論,通過程序法治的形式要素和實質要素彼此互為前提作為一個聯合體出現;它為法治各種要素之間,立法、執法、司法以及法學研究之間的有效溝通和論辯都設定了符合實踐理性的論辯程序和論辯規則;在當今的法治

[6]理論中,存在著一個由形式法治經由實質法治到程序法治的“螺旋式上升”。 然而,中國的傳統法律文化一直重實體而輕程序。法治是一項按程序規則治理的事業,本身有其內在規律性。中國的法治進程仍處于初級階段,程序法治建設之路任重而道遠。

法官裁斷糾紛,會受到許多法外因素的侵擾,有時案件的處理無法完全做到實體正義,但是對絕大多數案件卻能保障達到程序正義。法律適用要求“法”無二解,但這只能是法律適用者應當追求的一種境界,而不是一種客觀實在。法治要求權利必須得到救濟,并且必須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得到救濟。法諺曰,遲來的正義是非正義,因此案件處理有審理期限的要求。法治要求裁判案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但是案件的審理期限有可能讓裁判者無法徹底查清事實真相。如果沒有額外的激勵機制,亦不必考慮其他利害關系,每一個案件的處理對法官而言僅僅是工作而已,大多數法官總是傾向于以最少的時間、花費最少的精力將手中的案件予以裁判,從而更愿意追求程序正義而無額外動力去追求實體正義。

(二)法治文化建設無法確保實體正義絕對實現

7 在人類歷史一定發展階段上,人類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人們認識的有限理性以及科技發展水平導致有的案件事實難以查清,裁判者依據難以查清的“案件事實”裁斷必然做不到絕對的實體正義。有的案件在審限內無法查清事實,甚至給予更長的時間也無法查清事實,或者永遠無法查清事實,因此做不到絕對的實體正義。“疑罪從無”理念所體現的價值意蘊并不是被指控之人真的未實施被指控的犯罪行為,而是依據舉證責任和證明標準規范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指控罪名成立。號稱美國世紀審判的著名橄欖球運動員辛普森涉嫌謀殺前妻以及前妻男朋友案件的民事判決和刑事判決結論的不同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美國法院判決指控辛普森涉嫌謀殺的罪名不成立,但是美國法院在民事判決中認定被告對受害人親屬的民事侵權成立。該案民事判決一經作出,當地華人報紙一片嘩然,認為美國法院的判決無法讓人理解。按照中國普通民眾的一般觀念,辛普森要么殺人了,要么沒殺人,客觀事實只能是二選一;辛普森如果殺人了,指控謀殺罪名成立、民事侵權成立;辛普森如果沒殺人,指控謀殺罪名不成立、民事侵權不成立。美國法院判決指控謀殺罪名不成立、民事侵權成立——美國法院的判決無法讓人理解。其實美國法院的判決對一個法律人而言沒什么不可以理解的,法院的判決并不矛盾,這是因為在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中對證明標準的要求不同所致。當地華人報紙的態度很能說明中國普通民眾對法治問題的理解,在當下中國可能有相當數量的普通民眾對法治運行的內在規律一知半解,甚至有很多誤解。

前些年在司法實踐中發生的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趙作海案、杭州的張氏叔侄案,近期媒體高度關注的內蒙古呼格吉勒圖案,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復查的聶樹斌案等,為什么會發生?原因可以列舉很多,我們當然可以指責有關辦案機關和相關人員草菅人命??墒俏覀冇袥]有站在辦案人員立場上想一想老百姓能不能認同案子破不了?尤其是受害者親屬能不能容忍警察案子破不了、犯罪分子抓不到?受害者的親屬能不能容忍法院判決殺害自己親屬的人不被判處死刑?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受害人一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法官因證據不足判決指控罪名不成立?有關機關為什么會要求“命案必破”、“限期破案”?“命案必破”在哲學上根本就做不到,可是老百姓喜歡聽這樣的說法。在刑事政策的頂層設計中,如果繼續追求“命案必破”,冤假錯案可能永遠不能消除。[11] 實體正義的實現往往是非圓滿性的。如果繼續追求“命案必破”,我們每 8 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呼格吉勒圖。“限期破案”的合理性也值得懷疑,可是老百姓對此感覺大快人心。實際上,法治文化建設也無法確保實體正義的絕對實現。本文認為“命案必破”、“限期破案”實際上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種違背客觀規律的偏執理念在司法領域的表現,且與秉持實體正義觀念有關。

(三)社會利益多元難以達致實體正義的統一標準

還有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就是實體正義的裁斷標準以誰的理解為準?是以誰家的正義、誰家的合理性為裁判標準?有學者指出,“現在中國社會秩序遭遇的最大問題是根本沒辦法案結事了、平定糾紛”,目前纏訟現象非常嚴重,“一個案件可以沒完沒了地反復申訴和處理,制度成本大幅度攀升,有關部門也手足失措”。[12]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目前上訪現象纏訟現象非常嚴重?當事人為什么會纏訟?纏訟現象嚴重的社會肯定不會是法治社會,大幅度攀升的制度成本有可能讓社會無法承受。

當事人纏訟的原因無非如下幾個:法官枉法裁判,案件處理不公,當事人不服——此類案件應予改判;法官裁判案件符合程序正義,但是基于各種原因未臻實體正義,當事人不服——此類案件大部分無法改判;法官裁判案件符合程序正義和一般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實體正義標準,但是當事人囿于自身利益和角度以及對案件事實的把握對判決結果不服——此類案件應予維持。當事人心中的正義標準未必合乎一般社會公眾心目中的正義標準,有時候那只是他個人心中的正義標準。在社會利益多元和當事人利益截然對立的情形下,雙方當事人心中的正義標準有時無法調和。也許有人會說當前司法腐敗嚴重,司法公信力不足,法官權力太大、權威太低,當事人不服從判決,怎么辦?那么我們禁不住要問,如果不讓法院行使終局判斷權,那么誰是個案是非最佳的終局判斷者?誰做最終判斷者更合理?總得有個人或者有個機關給糾紛畫個句號吧?本文認為還得由法院來畫句號,至于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那正是司法改革要解決的問題。揚棄實體正義、認同程序正義,對糾紛處理結果更容易接受,這是法治文化建設的價值基礎。

五、樹立法治信仰是法治文化建設的心理基礎

(一)法律運行需要強制力但更需要法治信仰

迄今為止的人類法治實踐中,法律都必須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在法律 9 的運行中如果過多地運用國家強制力,必然會導致社會關系不穩定和法律運行成本增加。在法治社會也不是所有人都會遵守法律,法律的強制力也要運用。但是較為理想的社會秩序應該是法律的強制力備而不用、蓄而不發,或者較少運用強制力,法律的運行要靠人們的自覺遵守。當下中國社會民眾遵守規則的意識尚不理想,與依法治國的目標還有差距,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尚未樹立法治信仰。

未來的發展法治思維將成為社會轉型期的主流意識形態,而法治方式將成為主導社會治理的手段。[13] 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善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摒棄人治思維、運動思維,“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方面,不能簡單依靠國家強制力、甚至國家暴力去壓制”。[14]法治之法需要人們遵守,主要不是強迫人們遵守,而是要人們自覺自愿地遵守;不是要我遵守,而是我要遵守。這就需要在全社會樹立對法治的信仰,運用法治思維化解糾紛。一般認為,只有良善之法才能樹立威信,才能讓人們信仰。法治之法的合法性、正當性基礎就在于它是民意的體現。人們必定會尊重、遵守自己的意愿。

美國法學家伯爾曼先生曾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基于長期研究法律與宗教的關系,他認為,“確保遵從規則方面,其他因素如信任、公正、信實性和歸宿感等遠較強制力為重要。正是在受到信任因此而不要求強力制裁的時候,法律才是有效率的;依法統治者無需處處仰賴警察”。 [15](P.20)我們知道,法律需要人們遵守、需要人們敬畏,但是人們不是因為敬畏而遵守,而是因為心悅誠服、心服口服而遵守。虔誠的宗教徒信仰宗教,不需要外力強迫,而是出于內心真誠的信仰。本文認為沒有全社會對法治的真摯信仰是建不成法治社會的。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需要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樹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基于對法治油然而生的神圣情感,是對法治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尊崇。”[16]要想信仰法治,內心必先敬畏法治,就像宗教徒敬畏教規和神明一樣來敬畏法治。

(二)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要求樹立法治信仰

樹立法治信仰需要法律實效性為依托。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不信仰法治,不相信法律有實效性,相信找人更靠得住些。在司法實踐中有“官司一進門,雙方都找人”的說法。那么我們要問為什么會出現“官司一進門,雙方都找人”的社會現象?如果雙方當事人都不找人,沒有外力干預,法官會不會公正裁判?法官 10 應當會公正裁判案件——法官沒有理由不公正裁判案件。在此情形下,法官裁判案件如果有問題,那是法官的水平問題,不是裁判者主觀愿意如此。既然大家都不相信法律,相信找人找關系更靠得住些,結果就是你去找承辦法官,我就去找庭長;你找分管院長,我就去找院長;你找市長,我就去找書記。當然找人的時候是不能空著手去的,這又必然導致賄賂叢生,這種社會環境為權利尋租提供機會,成為腐敗的溫床。民眾不相信法律、不信仰法律,我們不能簡單地說民眾無知,是現實教育民眾法律靠不住,不如找人靠得住。過去我們治國理政的方式偏重于人治思維,某些領導干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甚至以權廢法,導致人民群眾信訪不信法、信大不信小、信上不信下。[17]不改變上述問題,法治信仰無法樹立。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要求樹立法治信仰。必須認識到,法治作為一種治國理政的實踐活動,在當下中國并不是所有的人從內心予以認同法治,“少部分人對現代法治有較透徹的認識并積極倡導法治,大多數人雖然口頭上認可法治但并不愿意自己在法治中接受約束”。[18]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法治信仰建設之路任重而道遠。

(三)反腐肅貪懲治腐敗要求樹立法治信仰

一方面,在我國科層制的權力結構體制下,領導干部不相信法律,甚至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則更容易從內部助長腐敗貪污的氣焰。相反,我們國家的依法治理水平和法治化程度,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群體對于推進法治建設的信念、決心和行動;如果領導層在觀念上擁有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就必然在行動上做到心為民所想、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19] 另一方面,民眾不相信法律,更相信權力能辦事,必然導致攀附權貴,導致權力尋租,滋生腐敗。樹立法治信仰,在兩個層面上可以從源頭上減少腐敗。第一,民眾信仰法治,不去找人找關系,權力尋租的機會減少;第二,官員信仰法治,不濫用權力,權力尋租的事例減少。腐敗滋生,有人說是因為對權力監督不力,所以要加強監督。如此思考解決問題的路徑必將陷入邏輯上不能解決的難題,一是監督需要成本,二是誰來監督監督者?如何防止監督者權力肥大導致監督者自身的腐敗?誰來做最終的監督者?誰來監督最終的監督者是一個在實踐中無法操作的問題。

官員為何不信仰法律?近期查處的周、徐、蘇、令等案件,圍繞在他們身邊 11 的一幫人,是不是依靠領導人不依靠制度的表現?秘書幫、石油幫、山西幫都是幫派主義的體現。中國共產黨作為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自延安整風時期就反對宗派主義,毛澤東同志在《整頓黨的作風》、[20](P.811~829)《反對黨八股》[20](P.830~846)中對宗派主義的危害有深刻的論述。近些年來,在官場中拉幫結派抱大腿的“圈子文化”有一定市場,其實質是結黨營私的幫派團伙,這與依法治國是背道而馳的。“拉幫結派嚴重玷污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它不僅把封建社會那種君臣父子關系滲入黨內生活,而且也將利益交換的商品關系帶進黨組織,在幫派團伙中形成人身依附,臭味相投。”[21]形成人身依附的人和團伙不可能信仰法治,幫派主義、山頭主義都是典型的依靠人不依靠法律的表現,他們信奉的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整天圍繞小圈子中手中握有權力的干部打轉,心里沒有黨的事業,眼里沒有人民的利益,一切以小圈子利益為取舍。怎樣改變這個現象?本文認為用人制度不夠完善、法治信仰未樹立是上述問題長期存在且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的重要原因。

(四)強化法治的道德底蘊是樹立法治信仰的關鍵

樹立法治信仰,必須敬畏法治,強化法治的道德底蘊。“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22]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要樹立法治信仰必須“發揮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須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再多再好的法律,必須轉化為人們內心自覺才能真正為人們所遵行。‘不知恥者,無所不為。’沒有道德滋養,法治文化就缺乏源頭活水,法律實施就缺乏堅實社會基礎。”[22]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守職業良知與倫理道德,認識到有些事不能做,做人做事都要有公正底線,在實踐中身體力行,真正把法治內化為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指南,讓法治變成一種行為習慣、生活方式,是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不是外力強加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法律才能從“紙上的法律”落實為“行動中的法律”。

國民樹立堅定的法治信仰,能夠提升其運用法治的能力?!稕Q定》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我們曾專門撰文論述中小學法治教育應該如何做,從法治教育的內容、師資、制度建設等方面做了論述。中小學法治教育重在法治意識與行為養成的培養,不在于記住幾個 12 法律條文。本文認為中小學法治知識教育對樹立法治信仰至關重要,謹防中小學法治教育滑入應試教育的窠臼。

法治信仰未樹立的社會是建不成法治國家的。只有全社會信仰法治,把法治當作全社會共同的生活方式,那么法治社會、法治政府便逐漸會從理念走向現實。作為“中國夢”的制度載體,除了法治與民主,我們別無選擇。[23](P.10)法治中國建成之日,便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之時。

[參考文獻] [1]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2] [美]克魯克洪等.文化與個人[M].高佳,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3]劉作翔.法治文化的幾個理論問題[J].法學論壇,2012,(1).

[4]李林.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概念的幾個問題[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

[5]徐顯明.法治文化的核心是制度文化[N].法制日報,2013-12-18. . [6]陳金釗,呂玉贊. 法治改革及其方法論選擇[J].學術交流, 2015,(9). [7]王澤鑒. 民法總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8]王澤鑒. 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重排合訂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9]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趙征南.是什么讓真相遲到19年[N].文匯報,2015-01-13. [12]季衛東.問題導向的法治中國構思[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4,(5).

[13]孫光寧. 從法律思維到法治思維:中國法治進程的拓展與深化[J].學術交流,2015,(1). [14]張文顯.法治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J]. 法制與社會發展,2014,(5). [15] [美]伯爾曼.法律與宗教[M].梁治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16]汪永清.法治思維及其養成[J].求是,2014,(12). [17]姜偉.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系論綱[J].中國法學,2014,(6). [18]張恒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J]. 法制與社會發展,2016,(1). [19]鄧福慶. 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思考[J].學術交流,2015,(4). [2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 [21]齊衛平.對拉幫結派必須零容忍[N].文匯報,2015-01-08. [22]習近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J].求是,2015,(1). [23]季衛東.通往法治的道路——社會的多元化與權威體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Collaboration-propelling path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construction

Zheng chengyou, Han Zhenwen (School of Law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49) Abstrac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we should better solve the kinds of problems obstacle to law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culture i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resolv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rule of law.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confir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culture as the important target of the rule of law reform first. Constructing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shall plan as a whole and propel collectively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construction, concept exchange, behavior cultivation and so on. Scientific legisl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gislation is the system found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construction. Firmly establish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equality i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construction. Believing in the procedural justice is the value found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construction. Everybody establishing the rule of law faith and making the rule of law as a way of life is the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

法治檔案范文第4篇

一、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 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法治建設, 把依法治國同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設的首要地位加以強調, 法治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但是, 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 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 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 問題累積是不少的, 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 從執法和司法領域看,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

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 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 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 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依然存在。三拍現象依然突出:拍腦門決策、拍胸脯執行、拍屁股走人。這些問題, 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 損害人民群眾利益, 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有些黨員干部執法意識差, 雖然我國提出依法治國30多年了, 但是一些領導干部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事情還時有發生, 在一些領導干部的頭腦里, 法律意識還是淡薄的。

(二) 從公民和社會的法治意識角度分析, 民眾沒有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習慣。

我們長期以來人治觀念影響很深, 特權思想、等級觀念深深扎根。在西方國家, 一些公民出了問題, 首先會想著去找法律上的依據, 去看究竟錯在什么地方或者哪兒沒有錯, 他們是尋求法律的幫助, 最后聽從法律的裁決。雖然我國從1986年開始, 連續搞了6個普法教育, 力度很大, 雖然經過六個“五年計劃”的普法, 但是很多老百姓、民眾沒有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習慣。所以, 要想增強法治觀念、提升領導干部及全社會的法治思維能力, 尤其是要加強社會法治建設, 下一步重點的任務還是要怎么來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法治社會關鍵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二、弘揚法治精神, 建設法治社會的舉措

(一) 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 以上帶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學法、尊法、守法, 努力提高法治思維水平和能力, 各級領導干部作為執掌黨的執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等公權力的特殊群體, 作為運用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執政主體, 必須具有較高的法治思維水平和能力, 就像其必須具有較高的理論思維、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水平和能力一樣。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水平和能力是其法治意識和能力的集中體現。

各級領導干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 必須時刻牢記人民授權和職權法定, 必須嚴格遵循法律規則和法定程序, 必須切實保護人民權利和尊重保障人權, 必須始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必須自覺接受監督和承擔法律責任。因此, 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認真學習憲法和法律, 真正尊崇憲法和法律, 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 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

(二) 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 要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

人民群眾是法律實施的重要主體,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力量, 要通過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使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真正進社區、進鄉村、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 并逐步深入人心。要創新法治宣傳方式, 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抵御錯誤觀點的干擾和影響, 讓社會公眾在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中深化對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認識和信仰。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高度重視道德對社會公眾的規范作用, 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 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文明道德風尚。

(三) 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之中。

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 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 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 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古語說, “理國要道, 在于公平正直。”在日新月異的改革時代, 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義, 折射出社會和諧發展對法治的更高要求。只有讓“法治”成為全體中國人的最大公約數, 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四) 弘揚法治信仰, 學校教育者肩負著重要的責任。

人的法治意識不是靠上一堂課或者是旁聽一個案件就可以增強的, 要有一個長期的熏陶, 耳濡目染, 所以從小學乃至幼兒園開始, 而且形式要生動活潑, 喜聞樂見, 小孩子能接受?,F在跟孩子提要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 要有共產主義理想, 這些問題對孩子來說太宏觀了, 他們理解不了。但是你講要愛你的親人、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 不能打架斗毆, 不能損害他人的權益, 過馬路要看紅綠燈, 告訴他們這些最起碼的底線規則, 我覺得更重要一些。只要不斷訓練、不斷提升, 他的意識會增強。所以, 無論是家庭教育, 還是學校教育, 在弘揚法治精神, 形成法治文化方面, 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但是, 目前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 要弘揚法治精神, 建設法治社會的舉措, 要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 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 以上帶下用, 要依靠制度形成法治文化。

法治檔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班主任;主題班會;自由與法治

【作者簡介】陳瑜,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江蘇南通,226000)教師,一級教師,南通市優秀班主任。

一、班會背景

“自由”從哲學層面上講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和行動自由;從社會學層面上講是指人的存在和發展的自由?!白杂伞笔巧鐣髁x核心價值觀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詞,如何使它融入學校教育,關鍵在于解決好“融入什么”“怎么融入”“融入如何接地氣”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自由”的本質內涵,辯證地看待自由與法治之間的關系,努力使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可以“內化于心,外踐于行”?;诖?,我們開展了此次主題班會活動。

二、班會目標

1.通過厘清“自由與法治”“自由與敬讓”“自由與自律”的關系,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2.在學生心中播下“自由”的種子,讓學生懂得自由是美好的、珍貴的、充滿理性的,學會在生活中崇尚自由、珍惜自由、捍衛自由。

3.嘗試哲學啟蒙。

三、班會準備

1.關于“自由”的問卷調查。

2.相關課件。

3.板書磁貼。

四、班會過程

(一)畫面導入

師:這堂班會課老師想和你們一起探討一個話題(師在黑板上貼磁貼:自由),是什么?

(生齊答:自由。)

師:說到自由,你們會想到些什么呢?

生1: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們到田野里去玩,我們就會自由自在地奔跑。

生2:我會想到幾匹馬在草原上自由馳騁。

生3:我會想到一群鳥兒在藍天中自由飛翔。

師:自由真是美好,讓人充滿了向往!我們再來看幾個畫面。(出示課件)這是拉斐爾的名作《雅典學院》,畫中的古希臘先哲們都特別崇尚自由。這是世界名畫《自由引導人民》。這是什么雕塑?(生齊答:自由女神像)那這位是?

生4:曼德拉。

師:你認識曼德拉啊,真不錯,他是南非總統曼德拉,被稱為“自由之父”,他為南非黑人的自由平等奉獻了畢生的心血。(師繼續出示圖片)這是位于北京的中國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粗@些畫面,你們又想到了什么?

生1:自由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自由生活。

生2:我們現在的自由都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

師: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嗎?

生3:他們都很向往自由,哪怕用畢生的心血來追求。

師:是啊,從古希臘的先哲到今天的人民,都在追求自由,渴望自由,把自由看作和陽光、空氣、水一樣珍貴。那么,自由究竟有著怎樣豐富的內涵呢?下面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和自由牽手。

(出示完整標題課件,并將黑板標題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先由“自由”想到的畫面勾起學生對“自由”最直觀的理解——它是美好的;再從幾幅圖片中解讀古往今來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它是珍貴的。以此引出班會主題也就水到渠成了?!?/p>

(二)初識自由

師:什么是自由呢?課前老師在咱們班上做了一份問卷調查,我梳理了一下,發現同學們基本上是持這樣兩個觀點:

(課件出示:(1)自由就是在規定的范圍內,做自己想做的事;(2)自由就是不受約束和限制,開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師:你贊同哪一個觀點?為什么?

生1:我贊成第二個觀點,因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很開心的。

生2:我贊成第一個觀點,如果一直不對自己進行一定的約束和限制的話,很多時候人就會變得肆無忌憚,還是有一定約束比較好。

生3:我也贊成第一個觀點,我知道一句話叫作“學得好才能玩得好”,只有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學習任務,才能玩得很開心,如果不能及時完成,玩的時候也會有牽掛,這樣玩得就不盡興了。

師:大家各持己見,說得都挺有道理的。德國有一位大哲學家叫康德,有一次他和他的學生也像我們現在這樣討論什么叫“自由”。當時很多學生認為“自由就是我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康德聽了以后說了一句非常耐人尋味的話,你們想知道他說了什么嗎?

(出示課件:“真正的自由不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夠不做什么。)

師:同學們讀一讀,雖然有點兒繞,但是很有意思??梢哉f,理解了這句話,就能把握住“自由”的真諦,下面就讓我們一步一步去走進“自由”的真諦吧。

【設計意圖:此環節我試圖在和課堂情境極為相似的故事情境中引出主題班會的主要觀點,康德的這句話雖然比較拗口,但這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利于接下來的活動開展?!?/p>

(三)明理導行

1.自由與法治——熱愛生命,遵守法紀。

(課件出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師:你們看,這是我們熟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我們一起讀一讀吧。(生齊讀)我們來想一想,為什么要將“自由”和“法治”放在一起提出來呢?

生1:有自由就會有法治,僅有自由而沒有法治,會給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生2:有了法治,能讓我們的自由更有保障。

師:同學們善于思考,發現了它們之間的必然聯系。如果沒有法治的約束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我們來看一首二戰時期被關在納粹集中營中的一個10歲的女孩寫的詩。

我想飛翔,可是能去哪兒,又能飛多高?

假如我也掛在枝頭,既然樹能開花,

為什么我就不能?

我不想就這樣凋謝!

師: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1:悲傷的情感。

生2:追求自由的情感。

師:嗯,你們的感情非常細膩,體會到了這個小女孩內心的悲傷。她是用詩歌來表達自己對自由的渴望,正是因為希特勒的個人自由沒有受到有效的限制,才會出現毫無約束的法西斯納粹,才會有那么多猶太人的生命被剝奪。因此,自由必須要和法治聯系在一起。(貼磁條:自由與法治)法治就是對自由最大的保護,對生命最好的呵護。因此,國家必須制定法律法規約束公民的行為,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權利。

師:(課件出示《憲法》封面)這就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其中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大家一起讀一讀吧。

生(齊讀):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

師:在《憲法》的基礎上,我們國家還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大家知道有哪些嗎?

生1:《婚姻法》

生2:《刑法》

生3:《未成年人保護法》

生4:《環境保護法》

……

師:我們班的學生個個都是法律小達人??!對于我們來說,法律無處不在,它就在我們身邊,保護著我們的自由和生命。我們小學生也有適合自己年齡特點的要遵守的規則,例如最近我們都在學的新版《中小學生守則》中第八條就談道:珍愛生命保安全。

(課件出示: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堅決遠離毒品。)

師:這里有兩幅漫畫,就是關于守則中提到的交通和毒品問題。你能讀懂其中自由與法治之間的關系嗎?(課件出示漫畫。)

生1:這兩個成年人跨越柵欄,不通過斑馬線過馬路,一不小心就要被車撞到了。

師:你說的是這幅畫的內容,誰來具體說說自由和法治之間的關系呢?

生2:法律并不是限制我們的自由,而是限制那些會危害我們生命的自由。這兩個人跨欄會造成危險,而遵守法律就可以避免危險。

師:為了少走幾步路就不遵守交通法規,自由地翻越隔欄。生命若沒了,還談什么自由呢,大家說是不是呀?現在誰來說說第二幅圖?

生3:他沒錢吸毒就偷別人的錢,最后把自己送進了監獄。

生4:他為了吸毒這樣一個“自由”,違反了法律,反而失去了自由。他就是為了一開始的小小的“自由”,最后犯了大錯,徹底失去了自由。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如果違法吸毒,當時可能覺得自由、放松、快樂,最終卻把自己送進了監獄,永遠失去了自由。正如愛爾蘭哲學家伯克所說:“我認為,與制度結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還須臾缺不了它們?!边@里有個詞“須臾”,指極短的時間。大家一起讀下這段話吧。

(生齊讀。)

師:自由即生命,法治下的自由才是真正自由。我們只有熱愛生命,才能享受自由;我們只有遵守法紀,才能得到自由。(貼:熱愛生命,遵守法紀)

【設計意圖:新版《中小學生守則》是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規則,從中選擇主題進行漫畫解讀,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的行為?!?/p>

2.自由與敬讓——敬重自然,禮讓他人。

師:同學們,當我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權利時,必然會和他人或者周圍環境產生聯系。那么如何處理好這些聯系呢?我們先來走進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生活情境。

師:(出示課件)這天午餐,有大家愛吃的雞米花。小雷很快吃完分好的午餐后,跑上講臺又給自己添了兩大勺。一個同學說:“你添這么多,別人想吃就沒有了?!毙±渍裾裼性~地說:“我想添多少就多少,這是我的自由?!蹦阏J同小雷所說的自由嗎?

(生齊答:不認同)

師:你會怎么勸說他呢?

生1:你這樣不行,你要是多吃了,別人就會少吃,你損害了別人的利益。

師:是啊,你要是自由了,就會侵犯別人的自由。每個人的自由都要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界限。

生2:你這樣做,別人都會跟著做,那么雞米花該怎么分???你應該做他人的榜樣,大家一起吃不是很好嗎?

師:是的,共同分享才能給大家帶來快樂。

生3: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如果別人多拿了雞米花,而你吃不到了,你樂意嗎?

師:是啊,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每個人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權時一定要學會“禮讓他人”。

(貼:禮讓他人)

師:“禮讓他人”從更深層意義上去說,就是不侵犯集體的利益和情感。老師這兒有一首小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自由是每個人的追求。

當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時,

這個社會,

必然會喪失自由。

自由是人類的夢寐(mèi)。

當每個人都在尊重他人的自由時,

生命的空間,

才可以有真正的自由。

師:人與人之間要有自由的界限,那人與大自然之間呢?我們來看一個短片,它是由發生在校園里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拍攝而成的。(出示:一只蜜蜂)這是一位老師和她的學生因為一只蜜蜂的死而引發的一場關于“自由”的對話。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生1:不僅我們人類有自由,動物、植物也有自由,我們應該尊重它們的自由。

生2:我們應該尊重它們的自由,不能因為我們一時的自由而去傷害它們。我們應該去保護他們。

師:大自然里的動物和植物都有著鮮活的生命,敬重它們,熱愛它們,才是我們人類該有的情懷。其實,萬物有靈,草原森林、大海山巒,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但現在,人類為了自己生存和發展的自由,毫無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課件出示生態遭破壞的圖片)看著這一幕幕生態被破壞的景象,我們該怎么辦?

生1:我們應該主動保護自然,不讓大自然繼續被人類破壞。

生2:雖然我們看不到一些生命的存在,但一旦破壞它們,暴風雨、沙塵暴等就會來懲罰我們。

師:是啊,我們要敬重自然,保護自然,不要因為自己的自由而傷害自然。只有這樣,人類才會收獲最終的自由。(課件出示生態文明景象的圖片)

師:這才是真正的自由。因此,我們的自由一定要和“敬讓”聯系在一起。(貼:自由與敬讓)

【設計意圖:通過熟悉的生活場景的呈現,引導學生勸一勸、辯一辯,逐漸走進對“自由”的理性思考?!?/p>

3.自由與自律——學會律己,張揚個性。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討論了自由與法治、自由與敬讓的關系,現在讓我們來討論討論自由和自己的關系。首先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覺得自己自由嗎?

生1:我覺得我挺自由的。因為我每天做完作業之后都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生2:有時候我不是很自由。完成很多作業之后,媽媽還會讓我做一些其他的作業,比如閱讀理解和英語等等。

師:老師總結了一下問卷調查情況,發現其他同學也覺得自己“不自由”。(出示課件:(1)有寫不完的作業;(2)課外輔導班占據大量的課余時間;(3)家長不支持我的興趣愛好;(4)沒時間看課外書;(5)家長限制我玩電腦……)哲學家盧梭就曾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中,會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約,這制約就像給自由套上了“枷鎖”。但這“枷鎖”又是可以打破的,下面我們就前后四人一組,討論討論如何調整自己,打破這“枷鎖”。等會請每小組推選一個代表做匯報。

(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平常作業寫得很晚,我決定調整我的計劃,我打算一回家就開始寫作業,盡快完成。

師:這樣可以提高你的學習效率,也可以為你贏得更多自由安排的時間,這個方法很好,你要堅持下去哦。

生2:如果家長限制我們玩電腦,我們可以和家長溝通,規定玩電腦的時間,這樣既有了自由的空間、時間,成績也不至于掉下去。

師:通過合理溝通為自己爭取自由,老師很欣賞你積極解決問題的個性和勇氣。不過,老師要提個建議,溝通時要注意你的情緒,知道嗎?合理地表達你的訴求,我想你的愿望會更容易實現。

師:同學們通過各種方法獲得自由,那么假如有了閑暇時光,你想怎么安排呢?

生1:我會和小伙伴們一起去郊游,感受大自然的風光。

師:到大自然中去,詩意的情懷本來就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生2:我會多看一些書,在書海里遨游。

師:你真是一個酷愛讀書的女孩。

生3:我要多彈彈我的古箏,在音樂的天地中徜徉。

師:在高山流水中陶冶自己的性情,很好。

師:同學們,你們真的非常聰慧,謝謝你們的分享。我想用“學會律己,張揚個性”這八個字總結大家的發言。

(課件:學會律己,張揚個性)

師:如果說個性張揚如同火車奔馳,那么自律就是軌道,在律己的前提下,盡情地張揚個性,才能享受到自由的幸?!,F在我們來分享幾個問卷調查中的精彩回答。

(課件出示三位學生的問卷原稿。)

【設計意圖:學生在“打破枷鎖”和“安排閑暇時光”這兩個環節中可以暢所欲言,積極地調適自己的內心,從而對自由與自律有更深的體會?!?/p>

(四)總結升華

師:今天這節班會課,我們對自由進行了探討,一步步走進自由的“真諦”?,F在,讓我們回過頭來再來讀讀康德這句話,你又有了什么新的體會?

生1:自由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以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為代價。

師:你覺得自由需要一定的約束。

生2:在這個世界,自由招手即來,但是我覺得不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有了不自由的約束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由。

師:可以加個詞,叫適當的不自由,適當的不自由可以換來真正的自由。

生3:我們在約束自己的情況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師:自由是有限度的,有邊界的,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

師:此刻,老師不由得想到了風箏。(課件:風箏)我們就像風箏,如果想在藍天下享受飛翔的自由,就離不開手中牽引你的那根線。這根線就是——(生齊答:法治),就是——(生齊答:敬讓),就是——(生齊答:自律)。最后愿各位同學崇尚自由、珍惜自由、捍衛自由,因為——(出示課件,生齊讀:自由是人類得以自豪的唯一珍貴物品?!刨枺?/p>

【設計意圖:在班會課的結尾,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出的解讀自由的話題,借此讓學生們明白:自由是美好的,是珍貴的,也是充滿理性的。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后就不做了,這樣,真正的自由也就來到了學生們的身邊。最后以“風箏”這一隱喻作總結,可以加深學生們對自由與法治的理解?!?/p>

五、班會反思

本節班會課的主題是“自由”?!白杂伞弊鳛槿祟愊蛲妥非蟮囊环N美好價值形態,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一個主題詞,如何將時代的活水融入到主題班會中呢?我廣泛搜集資料,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自由”的本質內涵。我從哲學話題“自由”入手,以“自由與法治”“自由與敬讓”“自由與自律”三個方面統領課堂,通過圖片展示、詩歌品悟、漫畫解讀、案例辨析、話題辯論等多種形式,引發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人生進行思考。自由,應該熱愛生命、遵守法紀;自由,應該敬重自然、禮讓他人;自由,應該學會律己、張揚個性。

另外,在探討“自由與自律”的關系時,我設計了“打破枷鎖”和“安排閑暇時光”的討論環節,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理解,于是我們形成了一個以共同思考為目的的“探究團隊”。沒有標準的答案,不以知識為最終目的,可貴的就是這個探究的過程。很多學生活潑地參與其中,覺得自己的思考受到了極大的尊重,各種不同的意見共同推進思考的過程。學生們真切地感受著自由是美好的,是珍貴的,也是充滿理性的,道德生命在潛移默化中被喚醒,哲學的種子也悄然生根。

上一篇:企業計劃下一篇:商務合同管理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