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商業會計范文

2023-10-26

商業會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商業模式 創新 會計

一、商業模式

20世紀后期,隨著以互聯網產業興起為標志的“數字經濟”時代來臨,涌現出了一批異于以往的新型企業,這些企業給傳統企業帶來了強大的沖擊,使新的商業實踐成為可能,商業模式也隨之成為商界流行語,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所有欲與網絡經濟接軌的企業和行業,都在“創造”并表達其商業模式的新穎與有效。

商業模式也就是企業市場價值的實現模式,商業模式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型為Alexander Osterwalder等提出的以價值主張、客戶細分、渠道通路、客戶關系、收入來源、核心資源、關鍵業務、重要合作、成本結構九個要素為基礎的模型。對于一個企業經營者來說,商業模式是經營的基礎與根本;對于投資者來說,深入了解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定性分析的重要環節。商業模式其核心就在于企業能給客戶提供什么樣的價值,而其他的一切都是圍繞著怎樣提供價值并獲得回報展開的。

二、創新商業模式的途徑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的不斷深入,以及人力成本、原材料價格、環境責任等成本的上漲,眾多企業原先奉行的技術領先、差異化和低成本戰略已經難以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面對新的商業環境,僅從戰略、營銷、技術創新、組織行為等單方面調整改善,越來越難以奏效,傳統商業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創新商業模式勢在必行。

Osterwalder(2004、2007)指出,在商業模式這一價值體系中,企業可以通過改變價值主張、目標客戶、分銷渠道、顧客關系、關鍵活動、關鍵資源、伙伴承諾、收入流和成本結構等因素來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也就是說,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的創新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彭俊、高萍萍等學者經研究認為,一般商業模式創新可以從戰略定位創新、資源能力創新、商業生態環境創新及這三種創新方式結合產生的混合商業模式創新這四個維度進行。而尹一丁等學者認為商業模式創新就是對企業的基本經營方法進行變革,一般而言,有四種方法:改變收入模式、改變企業模式、改變產業模式和改變技術模式。

商業模式創新為企業價值創造提供了基本邏輯的創新變化,它既可能包括多個商業模式構成要素的變化,也可能包括要素間關系或者運行機制的變化。通俗地說,商業模式創新就是指企業以新的有效方式創收盈利。

三、商業模式創新的會計思考

世界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也說:“今天企業間已經不是產品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商業模式創新在規模和速度上已給當今的行業格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也給會計如何準確地反映商業模式的經濟實質,并向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提供契合該企業商業模式的會計信息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一項新的商業模式,就是一種新的價值創造方法,價值在各相關方價值鏈中以更嶄新的、更有效的方式傳遞和銜接。商業模式創新,意味著旨在創造并提升企業價值的會計,更需從全局與戰略高度,關注價值鏈優化、預算管理與資源合理配置、客戶關系管理、管理控制與激勵等,謀求企業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而最大限度地向商業模式創新經濟活動的實質契合。

(一)商業模式創新需要會計關注企業價值鏈管控

會計需要關注企業價值鏈管控,尋找價值定位,設計基于獨特價值主張的盈利模式,實現企業創新市場能力。

會計應關注企業銷售、利潤、成本和資金等,通過預算管理,制定各項目標,進行過程管控,從而促使企業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而商業模式創新更需要企業對自身價值進行再定位,開展價值鏈分析,明確產業價值鏈定位:企業處于什么樣的產業鏈條中,在這個鏈條中處于何種地位?企業結合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發展戰略應精準定位,從而設計基于獨特價值主張的盈利模式。例如蘋果推出iPhone,顛覆了以往的定位,從一個設備提供商變成了設備提供商、平臺提供商和重要的服務提供商的“三合一”。在設備制造上,蘋果負責主要研發工作,將生產部分外包給OEM廠商。同時蘋果還通過半封閉的手機版MACOSX為服務提供商和內容提供商搭建平臺。此外,開發iTunes等應用軟件,進一步吸引內容提供商。在銷售渠道上,iPhone同時通過蘋果和運營商的渠道銷售。再如GE公司轉換定位,從產品制造企業集團轉換為客戶提供服務導向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產品與系統設計、融資服務、維護與技術升級服務等,客戶服務解決方案所需產品、技術等資源可以從外部獲得,而不是完全由自己制造,從而提升了創新市場能力。

盈利模式的設計需要企業考慮從哪里獲得收入,獲得收入的形式途徑,這些收入以何種形式和比例在產業鏈中分配,企業是否對這種分配有主導權。例如生產織布機產品的企業,其盈利來源有很多種:一是直接讓渡設備的所有權,把織布機賣掉,這是傳統的銷售;二是只讓渡設備的使用權,企業仍然保有所有權,把織布機租出去,收取租金,這是租賃;三是銷售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例如為織布機構建生產線,銷售生產出來的布匹;四是作為投資工具,例如在生產布匹的同時,把織布機打包賣給固定收益基金,企業得到流動資金,基金公司獲得一個有固定收益的證券化資產包等。

(二)商業模式創新需要會計關注企業資產結構重構

會計需要關注企業資產結構重構,確定核心資源與成本結構,從而確定與特定盈利模式相匹配的資產配置狀況,這表現為企業擁有的獨特且不可復制的異質資源。

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實現經營目標,需要不斷優化經營管理、改進產品質量、降低生產耗費,特別是會計從量本利分析上尋找盈虧平衡點,努力提升銷售水平,不斷通過標準成本、作業成本等方法控制消耗。但新的商業環境使企業以前的管理方式無法奏效,企業價值體現在資產經營價值,而不是資產規模。創新商業模式必須打破傳統的成本結構觀念,重構資產結構,把固定成本結構轉變為可變成本結構,同時要豐富收益來源,增加投入資本收益率,調整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分配機制,使收益分配更靈活、更簡單,以有效降低經營和財務風險。例如大家熟知的房地產按揭,施樂復印機的按張收費等,就是將固定成本結構變成可變成本結構應用于客戶,把一次性大額資金購買分成多次資金購買,降低了客戶一次性支付的門檻,方便了客戶??蛻粢虼擞锌赡懿扇「呒壍脑O備或者更加頻繁地使用機器,這都能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收益。目前金融工具創新為企業化解自己面臨的高固定成本結構提供了多種途徑。

企業在明確價值定位、盈利模式后要進行業務模式制定與資源模式調配,需要明確企業向客戶提供什么樣的價值和利益,產品與品牌等。如何調配資源,配置資產,包括硬資產與軟資產,固定與變動成本等,始終圍繞為客戶創造價值,使資源與業務布局相匹配,成本結構優化,為企業價值創造奠定基礎。例如蘋果公司將其核資源配置在設計研發與銷售渠道上,而將生產外包。

價值創造是財務戰略支撐的重點,在供應鏈上需要進行財務可支配資源的匹配,關鍵資源能力是企業商業模式運行背后的邏輯,是其運營能力有別于競爭對手并得以持續發展的背后支撐力量,不同的商業模式要求企業具備不同的關鍵資源能力,同類商業模式其業績的差異主要源于關鍵資源能力水平的不同。

(三)商業模式創新需要會計關注企業運營架構重構

會計需要關注企業運營架構重構,提升企業異質資源最大化效率與效益,明確關鍵業務與重要合作。

交通、通信、技術、資源能力(研發、制造、物流、營銷、服務)等企業基礎條件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革命性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產業鏈價值分布、企業的邊界、運營條件及傳統商業模式的有效性,企業需要有效利用新技術和存量資源能力創新商業模式,通過組織模式搭建,建立面向客戶的組織結構,通過信息系統構建數字化組織等先進的組織架構模型。新的環境需要以新的企業發展理念重構商業模式,從傳統大工業化時代的恐龍型企業組織形態,轉變為后工業時代能夠適應新的商業環境、更具靈活性的新型企業組織形態,從而在競爭加劇、成本上升的情形下,提升效率和投資收益。

互聯網環境下企業邊界突破了時空的界限,使企業模式從實體走向虛擬、從現實走向網絡,其核心是數字化和遠程化,體現在經營管理空間、時間和效率上,空間上使得經營管理從內部轉向外部,從外部擴散到四周,時間上使得經營管理從事后走向實時,從靜態走向動態,這需要企業運營組織變得靈活,敏捷,富有柔性、創造性,顯然,經營管理時空的改變從本質上要求會計提高水平與效率。例如,中國工商銀行以“ONEBANK(銀行一體化)”理念為指導,推行機構扁平化改革,依托先進的科技技術,革新前中后臺的業務流程,利用大數據、分布式處理等技術實現了對64個上游系統的融合,建立了涵蓋資金、費用、風險、稅務、資本等銀行核心經營要素的會計系統,為全行深化精細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和轉變經營機制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商業模式創新需會計關注營銷管理

會計需要關注營銷管理,參與設計傳遞獨特價值的營銷策略,確定客戶細分市場,實現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

人口結構、收入增長帶來了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的變化,企業需要重新定位市場和客戶,更準確地定義市場需求,定位客戶價值。市場競爭中獲得新客戶比保留現有客戶的成本要高得多、且競爭產品面臨著標準化和同質化趨勢,企業更大的競爭優勢來自于客戶服務、客戶關系管理。

企業需要創新營銷模式,明確客戶市場、設計渠道、選擇客戶交易,企業營銷是向客戶傳遞業務和價值的過程,而決定因素是價值空間與交易成本。目前互聯網方便了企業從每一位客戶身上獲得最高的投資回報,會計可以運用銷售大數據與作業成本法等成熟的手段,幫助市場營銷部門鎖定更加有利可圖的客戶,在客戶忠誠度和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之間找到平衡點,實現從產品至渠道和客戶盈利分析的拓展。例如,海爾公司探索互聯網時代創造顧客的商業模式,將原來大規模制造轉變為大規模定制,即從原來的先造產品再找用戶變為先創造出用戶再造產品。在這個背景下,傳統企業的“生產—庫存—銷售”模式必須轉變為用戶驅動的即需即供模式,實現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在此模式下員工有權根據市場變化自主決策,員工有權根據為用戶創造的價值自己決定收入,員工和客戶成為利益共同體。

參考文獻:

[1]Alexander Osterwalder,Yves Pigneur.商業模式新生代[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彭俊,高萍萍.商業模式創新淺析[J].經濟論壇.2012,(10):155-157.

[3]尹一丁.商業模式創新的四種方法[J].銷售與管理,2012,(8):106-107.

[4]王仲兵.商業模式與會計信息質量[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3):103-107.

[5]焦愛華.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會計處理的影響[J].財經界,2013,(21):165-167.

(作者單位: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

商業會計范文第2篇

摘 要:銀行業的健康發展牽動著我國各行各業的穩定發展,加強上市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本文選取我國有代表性的5家上市銀行結合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四個方面的特征進行分析,揭示了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不高,透明度不夠,并從四個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關鍵詞:上市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銀行作為當今金融體制的核心,它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其自身功能的發揮,更重要的是其廣泛聯系性,使其對我國整個經濟體系的穩定和發展具有越來越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我國的上市商業銀行有16家左右。上市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銀行業的主體,對其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日益增強,新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有明確的要求:(1)確保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相關性。(2)注重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可靠性以及其內容的完整性。(3)充分性。(4)可比性原則。2006年12月8日,我國頒布了首個正式規定上市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權威文件,但目前實際的披露狀況并不理想,仍然有待完善。本文以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華夏銀行五家上市銀行為例進行分析。

一、現狀

(1)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情況

五家上市商業銀行幾乎都能夠按時對會計報表進行披露,時間都在次年的3月末,但華夏銀行的披露時間則通常推遲到了次年的4月份,說明不夠及時。相對于某些國外上市銀行要求會計信息披露在會計年度結束后三個月內來說,我國較國外披露時間依然滯后。

(2)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情況

各大銀行對不良貸款的披露情況是信息真實性的直接反映,處于自身考慮,銀行通常會使其不良貸款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五家銀行披露的不良貸款率也都普遍較低,在1%左右浮動,但就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其真實性有待考證。

(3)會計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情況

以五家銀行對風險定性定量信息披露情況為例,五家銀行對定性信息都有披露,但定量信息卻不然,特別是對操作風險的定量分析,幾家都沒有進行披露,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4)會計信息披露的可比性情況

以對信用風險定量信息的披露為例,五家銀行對信用風險定量信息的披露沒有統一口徑統一內容,雖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由于項目多且雜,對于信息的相互可比有很大的不便。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不夠及時,對定量信息的披露不充分,缺乏統一的披露項目和內容,使得披露的信息可比性差,進而影響信息的真實性,因此,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總體不高,有待提升。

二、原因

(1)法律不健全以及監督管理力度不夠。完善的法律、法規是會計信息披露的外界壓力。目前,雖然我國在相關規章制度方面一直在進步,努力改善,但是依然有很多不足,如:經??赡苁菆蟊碇行枰兜闹匾獌热莸慕鹑谘苌a品、證券投資組合等業務,卻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我國政府對銀行會計信息披露情況的監管和懲罰力度不夠,未能受到銀行關注和重視,以及多重監管的普遍存在,都會造成銀行業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較差的情況。

(2)我國上市商業銀行自身管理體制和治理結構的不完善。在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委托人的虛化,使其缺乏真實透明披露會計信息的內在動力;同時委托代理鏈的延伸,加重了銀行的管理層次多,復雜了代理關系,就更加重了會計信息披露的難度,致使銀行各機構間出現信息的不完全、不對稱;上市銀行財務報告生成鏈條過長,影響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完整性。在治理結構方面,雖然銀行設立了董事會,但是在董事會、監事會之間往往職責不清,特別是銀行董事會的權利過大,獨斷現象嚴重,嚴重影響銀行相關信息的生成和披露。

三、對策建議

(1)完善監管機制

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環境下,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共同監管顯得極其重要,加強我國證監會與銀監會及國際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提高銀監會各部門、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發揮監管作用。加強監督管理力度,提高對違法、違規披露信息的懲罰,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為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真實性、完整性、可比性。

(2)完善銀行治理結構

首先要完善董事選聘機制,優化其結構。其次,通過引入戰略性投資機構,逐步實現產權多樣化;最后,要形成和改善內部控制制度。信息披露的不真實與銀行本身內部控制制度水平較低是分不開的。因此,必須加強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制度,杜絕虛假行為。建立獨立的會計審核機制,推動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手段多元化

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主要是通過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手段和縮短信息披露的時間來體現的。采用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和多樣化的傳播形式會大大縮短會計信息披露的時間,提高其及時性,同時銀行要注重信息披露的時效性,改善銀行會計信息披露滯后的現象,進一步實現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

(4)充實披露內容

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在會計信息披露中應詳細提自身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性信息,而對于信息使用者來說,上市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狀況的信息能夠增加他們投資評價和決策的相關性,以此減少風險。完善定量信息的披露,如風險的計算信息、內部評價資本的充足性等,這些信息會通過市場傳遞給投資者,直接影響到他們對上市商業銀行經營情況的判斷分析和決策。同時也要規范披露項目和口徑,做到信息可比。

提高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充分發揮信息的有用性,增加信息透明度,是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必須與時俱進通過各種手段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這樣才能在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可靠信息的同時推動自身和整個銀行業穩定健康發展。(作者單位:西京學院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 岳梅.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問題的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3(12).

[2] 柴靜.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外部監管[D].江西財經大學,2013.

[3] 何悅,黃衛紅.中國上市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21).

[4] 郭治財.我國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3.

[5] 袁素華.新會計準則實施對我國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J].內蒙古煤炭經濟,2009(06).

商業會計范文第3篇

摘要〕金融危機后,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開始研究商業銀行順周期性的矯正?,F有研究表明,資本監管下會計準則對順周期性具有強化作用。巴塞爾委員會與IASB分別提出了逆周期資本緩沖與預期損失模型,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順周期性問題。其本質在于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目標存在內在差異性,會計準則強調“如實”,旨在及時反映經濟的真實波動;金融監管強調“審慎”,旨在熨平可以預見的經濟波動。因此,只有會計準則與監管規定相分離,才能從根本上矯正資本監管下銀行信貸的順周期性。我們建議,弱化金融監管對會計信息的依賴,對于部分科目在會計報告之外,建立單獨的監管報告體系。

〔關鍵詞〕會計準則;金融監管;順周期性;商業銀行

順周期性(procyclicality)是指經濟周期中金融變量圍繞某一趨勢值波動的傾向,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將其定義為一種相互強化的正反饋機制,在該機制下,金融系統會放大宏觀經濟的波動程度,反過來又加劇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性。金融危機顯示出商業銀行順周期性的巨大破壞力,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思考。金融穩定理事會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設想,很大程度上都著眼于如何緩解順周期性問題。自1988年巴塞爾協議出臺后,資本監管成為現代商業銀行監管體系的核心,由于資本的計算通常是在銀行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少量的調整而得,銀行監管的成效不可避免地受到會計準則的影響。事實上,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在當前銀行監管過度利用會計信息的模式下,會計準則通過資本充足率這一傳導機制極大地強化了商業銀行的順周期性??偨Y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必須轉變金融監管的理念和方式,而如何協調會計準則與監管規定之間的關系,已成為重要的議題。

一、文獻綜述

國外理論界圍繞商業銀行的順周期性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展開了廣泛深入的研究,會計準則方面,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和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方法的順周期性及其矯正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Enria[1]研究表明,公允價值會計準則下交易類資產和可供出售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分別被計入當期損益和所有者權益,因而放大了收益和資本的波動性,導致金融體系順周期效應加劇。Borio等[2]認為,銀行在經濟繁榮時期若能計提較多的撥備或者提高資本比例,將起到“內置穩定器”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應對風險,增強金融穩定性。Barth等[3]主張擴大公允價值的運用范圍,在會計計量中引入公允價值屬性后會產生固有不穩定性、估計誤差不穩定性和混合計量不穩定性,從而加劇了財務報表的波動性。其中,固有不穩定性屬于真實的經濟波動,應在會計計量中予以客觀反映;而估計誤差不穩定性和混合計量不穩定性屬于虛假的人為波動,應當通過完善估值應用指南或擴大公允價值的運用范圍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予以降低。Bikker和Metzemakers[4]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銀行貸款損失準備撥備在GDP增長速度較快時顯著降低,而在GDP增長速度較慢時顯著增加。Plantin等[5]認為,歷史成本忽視了價格信號因而無法很好地反映信息;盯市會計運用現行交易價格,盡管能夠克服前者的上述缺陷,但在挖掘市場價格的信息含量時引入了與基本面無關的干擾因素,放大了資產價格和利潤水平的波動。Matherat[6]指出,公允價值會計會導致宏觀經濟的順周期波動,并呼吁各國積極應對,協調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規定的差異。Laux和Leux[7]認為,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下,資產價格的周期性波動會對會計信息的穩健性產生不利影響。

國內學者立足于我國實際情況,對我國商業銀行的順周期性及生成機制進行了研究。此外,作為商業銀行順周期性矯正的一大熱點問題,不少學者對如何協調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劉燦輝等[8]運用最小二乘法對6家上市銀行2003—2010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現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緩沖資本具有順周期性。吉余峰和繆龍嬌[9]在論述商業銀行順周期性形成機理的基礎上,對16家全國性及地區性上市銀行2000—2011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認為我國上市銀行資本緩沖具有逆周期性,而股份制銀行資本緩沖則具有順周期性。唐梅和林友緒[10]以滬深兩市31家上市金融企業2007—2009年季度財務報表數據為研究樣本,發現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與上證指數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證明在我國上市金融企業中運用公允價值會計會產生順周期效應。鹿波和李昌瓊[11]指出,我國商業銀行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以及自身貸款增長率較高時期都會減少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劉玉廷[12]指出,金融保險會計準則與監管規定的分離是大勢所趨,體現了會計準則制定的獨立性,有利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一套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黃世忠[13]分析了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性的傳導機制,認為FASB和IASB于2009年提出的從會計層面應對順周期效應的策略只是權宜之計,且具有不容忽視的負面效應;只有從監管層面應對順周期效應,從制度上建立起有利于金融穩定的長效機制,才能實現標本兼治的目的。鄭偉[14]對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2009年11月發布的《金融工具:攤余成本和減值》征求意見稿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預期損失模型的采用體現了會計準則對來自金融監管部門壓力的妥協,意味著會計獨立性遭到破壞,我國對此應當秉持充分謹慎的態度。劉星和杜勇[15]在通過計算實例對預期損失模型進行介紹的基礎上分析其優缺點,認為預期損失模型在我國銀行業的實施只是時間問題。姚明德[16]從模型計量的對象、內涵和方法層面上分別論證了對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提出的預期損失模型與巴塞爾協議計量預期損失模型的異同,為協調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提供了借鑒。胡建華[17] 指出,由于我國經濟正處于結構性變化之中,指標非平穩,含義不明確,且由于缺乏完整的周期性數據的檢驗,指標的可靠性尚未被證明。

本文認為金融監管的目標與會計準則的目標存在著明顯差異。金融監管的目標在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保障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因此與會計準則相比,金融監管明顯側重于審慎性而非客觀性, 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目標的明顯差異,決定了二者必須分離,才能從根本上矯正資本監管下銀行信貸的順周期性。

二、資本監管下會計準則對商業銀行順周期性的強化機制

正是由于監管部門對會計信息的過度依賴,使原本旨在客觀公允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準則得以通過資本充足率這一傳導機制影響到監管的成效,大大強化了商業銀行的順周期性。

1資本監管下貸款損失準備計提規則的順周期性

金融危機前,各國會計準則普遍要求商業銀行采用已發生損失模型來確定應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所謂已發生損失模型,采用的是基于過去交易或者事項的“發生觀”,要求會計主體在確定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數量時,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換言之,銀行只能對已發生損失事件等客觀確切的證據表明未來可能發生并能有效估計的損失確認減值,而不能將未發生事項作為計提貸款損失準備的依據。這一規則有效地限制了銀行管理層通過非公開透明的方式操縱利潤,保證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充分體現了會計準則客觀公允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目的,但被用于監管目的時,則具有明顯的順周期性。

從監管角度看,銀行經營應充分遵循審慎原則,以維持金融與經濟穩定。當經濟處于上行階段時,貸款的信用風險逐漸積累,銀行應當預見到即將發生的信用損失,計提較充足的貸款損失準備,一來為經濟衰退時集中出現的貸款違約損失作準備;二來銀行得出的凈利潤減少,導致可被計入資本的數量下降,銀行為維持監管要求的最低資本充足率水平不得不限制信貸投放,從而避免風險過度積累。當經濟處于下行階段時,信用風險集中具體顯現出來,由于此前計提了較為充足的貸款損失準備,銀行不必大量確認減值損失,凈利潤下滑幅度小,銀行放貸能力受到的制約減少,從而避免信貸過度緊縮導致經濟一再下滑。然而,會計準則在規定計提貸款損失準備規則時并不考慮監管目的,而是只關注當前時點所顯現出的信用風險狀況,因此表現出相反的作用。經濟繁榮時由于企業經營狀況良好,貸款違約率較低,銀行按照會計準則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不能反映已逐漸積累的信用風險,因而低于銀行監管所需水平,信貸的過度擴張對經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經濟衰退時這一作用更為明顯,大量確認的減值損失限制了銀行的放貸能力,導致經濟繼續下滑,貸款違約情況進一步惡化,銀行不得不繼續確認減值損失,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這一機制使商業銀行的順周期性被大大強化。

2資本監管下公允價值計價原則的順周期性

公允價值計價原則主要針對銀行的交易賬戶,規定銀行對交易賬戶的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若能夠獲取市價資料應當盡可能地運用盯市原則,若無法獲取市價資料應當采用模型估算其公允價值。由于交易賬戶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是銀行為實現短期獲利或者維持流動性而持有,市價的變化與之密切相關,因此公允價值計價原則從理論上而言是合乎邏輯的,有利于反映銀行的真實經營狀況。但在實踐中,由于金融資產價格受到市場供求影響可能發生較大波動,資產的公允價值往往與資產實際價值發生偏離,表現出明顯的順周期性,在資本監管過度依賴會計信息的情況下,強化了商業銀行的順周期性。

當經濟處于快速發展時期,金融資產價格往往會出現非理性上漲,嚴重時導致資產泡沫的形成。銀行對交易賬戶中的金融資產大幅增加賬面價值,同時按照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分類,分別在利潤表中確認收益和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估值利得。雖然資本監管將后者從資本計算中剔除出去,但監管資本要求仍然相對容易滿足,使銀行得以繼續擴張信貸,推動經濟繼續上漲,金融資產市場價格進一步偏離真實價值,引起下一輪信貸擴張。經濟不景氣時期,資產泡沫破裂,恐慌拋售使金融資產價格出現非理性下跌,銀行不得不大量確認賬面損失。與此同時,按監管制度的規定,銀行資本基礎被嚴重侵蝕,銀行為將資本充足率水平維持在最低監管要求之上,不得不拋售金融資產和緊縮信貸,導致金融資產價格繼續下跌,而盯市原則下,下跌的金融資產價格又成為新的公允價值確定基礎。此外,由于監管部門在計算資本充足率時會將金融資產未實現估值損失直接從資本基礎中扣除,因而使公允價值計量原則在經濟衰退時的順周期性更加明顯。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的金融監管部門曾試圖要求修改會計準則,甚至要求暫停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這從側面體現出公允價值計價原則對商業銀行順周期性的強化作用。

三、會計準則與監管規定分離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順周期性

1現有方案尚不能消除順周期性

針對商業銀行的逆周期性,以巴塞爾委員會為代表的金融監管部門和以IASB為代表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都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前者要求各國監管當局建立逆周期資本緩沖政策框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銀行是否計提逆周期資本緩沖以及計提的數量;后者則建議在會計處理中,確認金融資產減值損失時以預期損失模型(expected loss model)代替現行的已發生損失模型(incurred loss model)。然而上述方案在理論上都存在缺陷,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順周期性問題。

(1)逆周期資本緩沖及其困境

逆周期資本緩沖的核心在于信貸周期識別指標的構建。國際清算銀行通過對近40年全球30多個國家40多次金融危機的實證分析,表明3/4的信貸激增導致了銀行危機,7/8的信貸激增導致了貨幣危機,指出信貸規模/GDP指標具有最佳的識別效率。但逆周期資本緩沖的實施存在以下三大困境,難以有效解決我國銀行信貸的順周期性。

第一,我國尚未形成完整的經濟周期,數據積累明顯不足。近30年來,由于我國各種經濟增長動力的釋放,以及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我國經濟運行一直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既未出現過經濟危機,也未形成真正的經濟周期。

第二,我國的融資結構正處于調整之中,指標取值不穩定。我國目前的融資結構還保有很多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痕跡,主要表現為銀行信貸在整個社會融資規模中占有極大的規模。隨著我國融資結構的不斷成熟,直接融資占比將會提高,銀行信貸占比將有所降低,這也是我國金融發展戰略的重要改革方向。由于信貸規模在整個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將會出現可以預見的降低,所以信貸規模/GDP指標并不具有穩定性。且近年來隨著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信貸占比已經出現了急速下滑,信貸規模/GDP指標已經出現了極大的不穩定性。

第三,我國并未取消信貸規??刂?,資本監管的信貸傳導機制不順暢。由于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不暢,為了更為有力地實施經濟調控,我國自2008年重新恢復了對信貸規模的直接控制。雖然信貸規??刂埔恢币詠砭褪菍W界的眾矢之的,但其在貨幣調控中確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受到政策制定部門的青睞。我國近30年的數據表明,中央對于信貸規模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直接起到了逆周期資本緩沖的作用,而通過資本充足率對于信貸規模的間接調控缺乏有效的傳導機制。

(2)預期損失模型及其困境

金融危機后,IASB建議采用預期損失模型確認金融工具減值損失。在該模型下,銀行對于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以其整個存續期為時限,以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期為基礎,在出現減值跡象之前即預先估計損失并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也就是說,銀行在對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進行初始確認時即應考慮預期信用損失并確認相應的減值,而在此后每個計量日,銀行都要重新修正對預計現金流量的估計,并將資產賬面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由于銀行各期都根據對損失估計的變化調整賬面價值,因此確認損失進而各期利潤相對平滑,理論上減輕了會計準則造成的商業銀行信貸能力的周期性變化,有助于減緩經濟波動。

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預期損失模型并不能根治會計準則的順周期性,而且會帶來新的問題。首先,造成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并非會計準則制定不合理。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各國普遍認為,金融危機的根源包括經濟結構失衡、金融創新過度、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疏失和金融監管缺位。因此,修改會計準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順周期性,是治標不治本之策。其次,這一方法在估計未來現金流量時很難將全部影響因素考慮進去,其估計值仍然可能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如在經濟衰退時高估預期損失,從而具有一定的順周期性。最后,預期損失模型的引入很可能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下降。一方面,預期損失模型更多地反映了監管部門維護金融穩定的需要,本質上是要求銀行多提準備確保資本充足,因而財務報告使用者很難了解銀行的真實經營狀況;另一方面,預期損失模型建立在對未來的估計基礎上,主要參數均由會計主體自行確定,主觀性較強,因而具有較大的盈余管理空間,而且由于預期損失的估計涉及到大量金融專業知識,不僅增加了會計核算的操作難度和成本,也使除專業機構以外的信息使用者難以理解相應的會計數字,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

2會計準則與監管規定分離是兩者目標差異的內在需求

針對財務會計的目標,學界存在大量討論,目前主流觀點有兩種: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受托責任觀認為,財務報告應當以恰當的方式提供有關管理層對其承擔的受托經營責任的履行情況的信息,換言之,會計必須如實反映企業經濟活動及其成果的真實狀況。當前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會計準則主要是IASB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和FASB制定的美國會計準則,二者在對財務會計目標進行闡述時均未將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有機結合。綜合三套準則的規定可以看出,會計準則的制定應當以確保會計信息的客觀公允、真實可靠為宗旨,從而使會計信息在首先滿足投資者決策需要的同時,也能夠滿足其他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具有最廣泛的適用范圍。

金融監管的目標與會計準則的目標存在著明顯差異。金融監管的目標在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保障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因此與會計準則相比,金融監管明顯側重于審慎性而非客觀性。此次金融危機中已發生損失模型與預期損失模型之爭也根源于此:已發生損失模型以客觀證據為依據確認資產減值損失,體現了會計準則客觀真實反映銀行經營狀況的目標,但不夠審慎;預期損失模型要求考慮未來信用損失,有助于降低商業銀行順周期性,體現了審慎監管的目標,但明顯背離了會計準則客觀真實的要求,損害了會計信息質量?;煜龝嫓蕜t和金融監管的界限,只會使雙方的目標相互干擾,或者難以保障會計準則的獨立性和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或者損害金融監管的有效性。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目標的明顯差異,決定了二者必須分離。

四、對策與建議

會計準則強調“如實”,旨在及時反映經濟的真實波動;金融監管強調“審慎”,旨在熨平可以預見的經濟波動。因此,只有會計準則與監管規定相分離,才能從根本上矯正資本監管下銀行信貸的順周期性。我們建議,弱化金融監管對會計信息的依賴,對于部分科目在會計報告之外,建立單獨的監管報告體系。

1對于貸款損失準備分別采用已發生損失模型和預期損失模型

對于商業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在會計報告中繼續沿用已發生損失模型,我們建議在金融監管報告中引入預期損失模型。所謂已發生損失模型,即銀行在確定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數量時,只能對已發生損失事件等客觀確切的證據表明未來可能發生并能有效估計的損失確認減值;而預期損失模型下,銀行以信貸資產的整個存續期為時限,以對未來現金流的預期為基礎,在出現減值跡象之前即預先估計損失并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前者能夠及時反映經濟的真實波動,體現“如實”的會計目標,但只表現了當前時點的減值跡象而不具有前瞻的跨周期特點,以此為基礎計提監管資本會具有極強的順周期性;后者有效地平滑了各期損失進而利潤的波動,能夠較好地抑制順周期性,但違背了會計的“如實”反映原則。因此,對于貸款損失準備,應當實現會計準則與監管規定的分離,在進行會計核算時采用已發生損失模型,在進行資本充足率監管時采用預期損失模型。

2對于弱流動性資產分別采用盯市模型和內部模型

對于商業銀行交易賬戶的弱流動性資產,在會計報告中繼續沿用盯市模型,在金融監管報告中采用內部模型計量。所謂盯市模型,即要求銀行按市場價格對持有的資產進行估價;內部模型則要求銀行建立一套內部估價體系來確定資產價值。前者及時反映了資產的價格變化,如實地向信息使用者展現了銀行的真實狀況,但波動性較大,尤其是在經濟危機時更加明顯,具有較強的順周期性;后者反映出資產價值變化相對平緩,順周期性得到抑制,但賦予了銀行較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可靠性較弱。所以對于弱流動性資產,應當使會計準則與監管規定相互分離,在會計核算時采用盯市模型計量,在金融監管報告中利用內部模型確定資產價值。

參考文獻:

[1]Enria,A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tability[R] European Central Bank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No13, 20044

[2]Borio,C,Furfine ,C,Lowe,P Procyclicalit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Financial Stability:Issues and Policy Options[R] BIS Working Paper,2001

[3]Barth, ME,Beaver,WH, Landsman,WR Value-Relevance of Banks Fair Value Disclosures under SFAS 107[J]The Accounting and Review,2004,71(4): 513-537

[4]Bikker,J, Metzemakers,P Bank Provisioning Behaviour and Procyclicalit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Elsevier, 2005,15(2):141-157

[5]Plantin,G, Sapra, H, Shin, H Marking-to-Market: Panacea or Pandoras’ Box?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46(2):435-460

[6]Matherat, S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Challenges and Dynamics[J]Financial System Review,2008,(Special Issue on Valuation)

[7]Laux,C,Leuz,C The Crisis of Fair-Value Accounting Making Sense of the Recent Debate[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 and Society,2009,34(6-7):826-834

[8]劉燦輝,周暉,曾繁華,等中國上市銀行緩沖資本的順周期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 2012,(3):176-177

[9]吉余峰,繆龍嬌 中國商業銀行資本緩沖的周期性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1):54-57

[10]唐梅,林友緒后危機時代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研究:中國的經驗數據[J]財會通訊, 2011,(11): 20-23

[11]鹿波,李昌瓊資本充足率對我國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行為的影響——順周期效應與熨平收入效應的考察[J]武漢金融,2009,(6):56-58

[12]劉玉廷金融保險會計準則與監管規定的分離趨勢與我國的改革成果[J]會計研究,2010,(4):3-6

[13]黃世忠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效應及其應對策略[J]會計研究,2009,(11):23-29

[14]鄭偉 預期損失模型缺陷與會計監管獨立性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2010,(5):17-24

[15]劉星,杜勇預期損失模型分析及其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4):83-86

[16]姚明德對會計準則與監管規則下預期損失模型的比較研究[J]金融會計,2012,(3): 3-6

[17]胡建華 逆周期資本緩沖能否消除我國商業銀行順周期行為?[J] 財經問題研究,2013,(11):48-54

(責任編輯:韓淑麗)

商業會計范文第4篇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和科技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商業銀行在經濟市場當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而想要進一步發揮商業銀行的作用,推動商業銀行健康發展,就需要樹立先進的管理理念,樹立創新意識,優化戰略管理。由于商業銀行傳統的會計過于單一,阻礙了商業銀行的正常發展和市場競爭,所以,商業銀行必須要及時改變戰略規劃,尋求更科學的戰略管理會計發展道路?;诖?,本文首先分析了戰略管理會計的相關理論基礎并強調了其重要價值和意義,然后著重分析了戰略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戰略管理會計;商業銀行;銀行業務;市場競爭

一、戰略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

1.戰略管理會計概述

所謂戰略管理會計,就是圍繞戰略規劃所進行管理的一種會計活動,從戰略的角度來規劃管理會計活動,致力于將管理會計信息有效服務于企業的戰略目標,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對戰略管理會計進行理解的方面,我們可以將其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部分。由于戰略管理會計這一概念最初是來自于戰略管理,所以狹義的理解認為戰略管理會計就是以戰略管理為宗旨的會計活動。隨著相關理論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全面,戰略管理會計的理論內容也更加豐富,服務功能也更加廣泛。如今,戰略管理會計不僅能夠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同時還可以從戰略的高度對有效信息進行分析,不僅可以服務于管理會計,同時還可以服務于企業的戰略規劃。這就是后來對戰略管理會計所形成的廣義的理解。

2.戰略管理會計的特征

與傳統的管理會計有所不同,戰略管理會計繼承了過去管理會計的優勢,并發揮著自己新的作用。具體來看,戰略管理會計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首先,戰略管理會計更加側重于對企業長遠發展的考慮,更加看重企業的長遠利益。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日益加劇,怎樣穩定市場份額,提升市場競爭力,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就成為了當前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所有企業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戰略管理會計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能夠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對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和長期利益。其次,戰略管理會計的服務空間更加廣泛。傳統的管理會計傾向于向企業內部提供有關信息,而戰略管理會計相對更加外向,將企業發展的外部條件考慮進來,從而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更加科學全面的信息,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最后,戰略管理會計相對傳統的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非財務信息更多,與戰略的聯系更加緊密。在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企業想要穩住市場份額,保持市場競爭力,不僅需要強有力的財務狀況的支撐,同時還需要了解相關企業的經營狀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3.戰略管理會計的目標

會計目標是會計活動開展的根據,也是會計活動所要努力的方向。而在戰略管理會計活動當中,其目標可以從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維度來分析。首先是戰略管理會計的基本目標。其基本目標與會計的總體目標比較相似,就是幫助企業獲得市場競爭優勢,提升企業的發展能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獲得更理想的經濟效益。其次,從戰略管理的具體目標來看,就是為了給企業的戰略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和服務,幫助企業更好更快地實現戰略目標。具體來看,其目標包含了提供與戰略管理相關的有效信息、幫助企業管理層進行戰略管理上的決策、輔助企業領導者進行戰略規劃的制定、幫助企業建立健全業績考核體系等。

二、商業銀行應用戰略管理會計的必要性分析

1.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我國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之后,我國的商業銀行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商業銀行漸漸地發展成為了一個自負盈虧和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當前關于商業銀行的各項制度也在進一步的完善,所以為了更好地對當前的市場環境加以適應,商業銀行必須要制定合理的戰略方針,而對于戰略管理會計加以應用,能夠使得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對于戰略管理會計加以應用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2.促進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

戰略管理會計所注重的往往不是商業銀行的短期利益,而是立足于商業銀行的長期利益和可持續發展,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可持續發展就是一種注重長遠經濟增長的模式,所以商業銀行如果要想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進而擴大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就必須要制定合理的戰略。戰略管理會計并不會局限于一個單一的會計期間,而更加注重商業銀行的長期發展,即使犧牲一些短期利益,通過對于戰略管理會計的有效應用,也能夠使得商業銀行整體的利益實現最大化。所以說如果要想使得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對于戰略管理會計合理地進行應用。

3.提升商業銀行競爭力的需要

當前隨著我國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金融業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商業銀行如果要想在競爭中取得成功,就必須要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其核心競爭力往往體現在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上。傳統的銀行往往將成本視為其管理的核心,但是如果從戰略管理的角度來看,如果對于金融產品加以創新并且提高其服務的質量,即使成本有所提高,仍然是可以接受的。戰略管理會計在對商業銀行成本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是以戰略作為導向的,并且對于自身和競爭對手的價值鏈進行了有效的分析,所以有助于提高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三、完善戰略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應用的策略

1.建立健全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要想使得戰略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之中得到更好的應用,必須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要建立健全商業銀行管理會計信息系統,首先必須要對商業銀行的業務流程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建立起符合商業銀行業務發展需要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信息資源對于商業銀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推行戰略管理會計的基礎,所以必須要通過對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建立健全來提高信息的質量,從而使得數據更加真實和完整,更加有利于戰略管理會計輔助商業銀行做出相應的決策。傳統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往往只是面向銀行的內部,這樣會使得商業銀行不能夠有效地掌握競爭對手的資料和信息,這對于提高商業銀行的競爭力是極其不利的,所以通過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可以利用該系統來采集和記錄競爭對手的資料信息,然后再對其進行有效的分析,從而為商業銀行的戰略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在建立了相關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之后,商業銀行還必須要成立專門的信息管理部門,該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對于各種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通過對于信息管理部門以及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應用,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孤島”的出現,為了能夠加速商業銀行的信息化進程,使得戰略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之中得到更好的應用,商業銀行還應該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對于先進的財務管理軟件加以引進,并且對于當前的業務模式、營銷模式以及管理模式進行有效的整合和改革,使得商業銀行各項業務的開展都能夠充分地與當前的信息技術相結合,對于所有的信息和數據加以集中,并且利用內部局域網在商業銀行內部有效地對會計信息加以傳遞,從而為戰略管理會計的實施提供更加及時和完整的會計信息,進一步促進戰略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的有效應用。

2.促進業務流程的再造

當前我國許多的商業銀行都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其內部業務構造還不夠完善,往往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不能夠對于流程進行有效的管理,在許多時候完成一個業務往往會經過許多重復的流程,這對于戰略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是極為不利的,這不僅僅使得商業銀行內部的工作和管理效率長期得不到提高,同時也不能夠給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不利于對客戶的管理。當前全球化的進程正在進一步地加快,而且信息化的發展速度也在進一步加快,當前全球的金融市場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金融產品的不斷豐富也對于商業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商業銀行必須要在提高金融產品質量和內涵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其業務流程的再造,促進商業銀行個性化服務的發展,個性化服務是傳統的銀行業務流程中所不具備的,所以當前商業銀行必須要對其加以有效的利用,從而提高其競爭力。

要對于商業銀行的業務流程進行再造,首先必須要對于業務流程的核心加以明確,傳統的銀行會計業務流程往往都是以銀行賬務作為核心,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在商業銀行之中,應該以客戶作為戰略管理會計流程的核心,必須要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對于客戶的需求加以充分的考慮,而且所有的流程和細節都必須要圍繞著客戶的需求,這樣一方面可以帶給客戶以更加良好的體驗,另一方面也能夠有效地對客戶的信息加以整合,從而對于客戶的價值加以分析。其次,還必須要把握住流程的原則,在對業務流程進行再造的過程中,應該刪除掉原來會計流程中冗余的部分,從而使得整個戰略管理會計業務流程能夠更加的簡潔,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時還應該注重流程之間的銜接,必須要保證整個流程結構的緊湊,才能夠更好地對戰略管理會計加以應用。最后,在對業務流程進行優化的過程中,還必須要有所側重,對于外部流程的優化需要以客戶的需求為主,并且促進業務的轉變,而對于內部流程的優化則應該集中在對于數據和信息的處理方面,利用計算機來實現對于數據的高效處理。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對商業銀行的業務流程進行再造,才能夠使得戰略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得到更好的應用。

3.靈活應用作業成本法

所謂的作業成本法,指的是依據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的思想,在進行成本核算的過程之中,依據資源的動因把資源成本分配到作業之中,然后再依據作業動因來將作業成本分配到最終的產品上。如果商業銀行要對作業成本法加以推廣,首先必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利用這種方法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成本的準確度得以提高,并不是絕對準確的成本信息,所以說在對其加以應用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靈活性。

首先,對于成本對象的劃分必須要適當,在對成本對象進行劃分的時候,一定要將滿足成本管理的需要作為前提,商業銀行可以依據其自身的特點,在收集了大量的數據并且對其進行處理之后,然后對于產品有效地加以分類,但是對于成本對象的劃分并不是劃分得越細越好,因為一旦將產品劃分得過于細致,在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過程中,成本就會大大增加,而且會計工作的難度也會大大增加。其次,對于成本動因的選取一定要合理,因為在應用作業成本法的過程中,對于資源動因和作業成本動因的確定往往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在進行選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成本動因和間接成本之間的相關性,如果二者之間的相關程度比較高,那么所計算出來的成本信息也就會更加準確。最后,對于成本的分配一定要講求靈活,不是所有的資源耗費都需要參與到作業成本的分配過程之中,一般而言,如果是能夠直接對應成本對象的資源成本,是不需要通過成本動因來進行分配的。

4.加強事前預測、分析和控制

商業銀行通過對于戰略管理會計的有效應用,可以使得管理者事先對于整個經營管理活動加以控制,而戰略管理會計更加重視長遠性的計劃,同時也更加注重事先的分析預測和管理控制,所以商業銀行要想對戰略管理會計加以有效的應用,就必須要加強事前預測、分析和控制。在應用戰略管理會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強化其事先的預測分析及控制管理職能,這樣才能夠保證商業銀行在進行決策時,戰略管理會計能夠為其提供更加優質的信息服務。同時還應該對于所收集的數據進行深入的加工,在開展會計工作的過程中,對于各項核心的制度加以有效落實,使得會計的執行力度得到提高,這樣也才能夠使得管理層的決策反應速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只有進一步地提升戰略管理會計的事前預測、分析和控制能力,才能夠使其在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熊學華.淺論戰略管理會計在我國商業銀行中的應用[J].商業會計,2011,(36):57-58.

[2]王琳琳.戰略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15,(8):164-165.

[3]李麗君,羅瓊.我國商業銀行戰略管理會計應用現狀分析及建議[J].新財經(理論版),2013,(9):263-264.

作者簡介:徐立平(1995- ),女,遼寧丹東人,滿族,遼寧理工學院(原渤海大學文理學院)管理系,會計學專業,本科生

商業會計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要案大案頻繁發生,給銀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其中由于操作風險所引起的風險案件不僅嚴重影響和損害了銀行的良好聲譽,也充分暴露出我國商業銀行在操作風險管理上的缺失和紕漏,任其發展下去,必然會威脅到廣大存款人的利益,甚至威脅到我國整體金融環境的穩定。本篇論文即是從這點出發,分析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形成機理,探尋操作風險防范行之有效的方法與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內部控制;風險管理

一、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會計操作風險定義

(一)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定義

根據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被定義為:商業銀行為實現經營目標,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對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糾正的動態過程和機制。

(二)會計操作風險的定義

《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對操作風險的定義為:由于內部程序、人員、系統不充足或不當操作,因為外部事件的影響導致直接或者間接損失的可能性的風險。會計操作風險,就是在商業銀行會計結算業務過程中發生資金損失的風險。

二、我國商業銀行會計操作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產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不夠。如今我國的經濟模式是市場經濟模式,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與此同時,市場經濟的各種缺陷也日益暴露出來。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條件下,需要一個完美的金融監管模式來管理和控制銀行的操作風險。但是,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體系還不完全成熟,風險控制得監管經驗也是不完備的。因此,難以在萌芽狀態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會計操作風險。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導管理,所以我國還沒有建立一個完備的操作風險管理系統體系。

2、銀行會計制度不完善。我國相應的會計制度還沒有能夠及時有效的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完善,伴隨著我國商業銀行競爭的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問題也在不斷出現,影響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3、核算程序未形成規定性約束,存在薄弱環節。多年來,銀行會計無論運用手工操作還是電算化處理,都堅持及時和謹慎處理的原則,兩者相互包含,互相制約,從而建立了一個更加完善而系統的核算程序。然而,在銀行業務不斷發展和技術不斷更新的變化中,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及時跟進,這也使得會計核算程序中存在著一些違法操作和一手掌控等問題隱患。

(二)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產生的內部原因分析

1、內部稽核不力。雖然近年來我國對銀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進行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但是銀行并沒有根據商業環境的改變而對內部控制制度資源進行系統化,程序化的合理配置。

2、教育滯后,人員素質偏低。最近幾年,國有商業銀行在變化發展中正在施行改革,為了抓住市場份額,實現迅速向外延展戰略,對銀行會計業務真正精通的人員和專業人士極度匱乏,致使一些未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潦草上崗,對于銀行一些規章制度,沒有經過崗位培訓的人不能很好的掌握,而且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致使會計核算不嚴謹,容易出現隱患。

三、防范我國商業銀行會計操作風險的對策

(一)形成內部控制機制,全面提高內部控制意識

會計操作風險難以把控。在銀行里應向所有員工,無論高層還是底層,廣泛的傳播內部控制文化。銀行職員必須普遍增強內部控制意識,才可以使銀行更加穩定的發展。提高每個職員的主動性,也能夠讓會計操作風險越來越穩定。

第一,銀行內部不可以只關注業績的提高,還應加強會計操作風險內控意識。銀行的管理階層需掌控全局,有效降低會計操作風險, 使風險保持在最初階段。

第二,銀行內部需認識到一點,就是會計操作風險的防范不止涉及到銀行內部的審計部門,還涉及了銀行的管理階層和每一個部門,每個部門都應該共同努力,相互監督,為了避免會計風險的而奮斗。

(二)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奠定會計操作風險管理的基礎

在銀行內部應該建立相應的培訓機構,使銀行工作人員的政治修養、思想素質、道德品質、職業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同時也要使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首先,要進行銀行內部的宣傳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工作。銀行可通過先進事例報告、內部控制案例分析、內部控制知識競賽、行業經驗講座等多種形式來強化會計人員、監察人員的職業道德,使銀行工作員工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員工對法律法規與內部控制制度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其次,要強化會計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銀行內部要有針對性地對各個崗位進行適當、有效的培訓,人員上崗必須持有相關培訓著職業證書,努力做到上崗前有培訓、上崗有證書,改變原來老員工帶新員工的傳統教育辦法,鼓勵新員工努力學習、不斷創新和發展。

(三)建立銀行內控的信息交流與反饋機制

首先,銀行內部實現信息管理,信息數據均可以連接到互聯網,為了便于實時獲取準確信息,也容易發現問題同時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并及時整改。

其次,信息管理員應及時整理和提煉數據庫,形成一個有價值的信息平臺,負責內控人員能準確獲取相關的信息,完并成風險分析,使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并降低風險。

(四)建立并量化風險評價系統

分析會計操作風險的控制情況,要著重對其內部控制情況進行分析,找出能反映會計風險控制狀況的指標,并利用這些指標建立風險評價系統。然后根據這些指標的重要程度來劃分層次,制定分值。再依據已得出的分值情況來對機構的風險問題作出系統性的評價。把不同的機構劃分為風險等級不同的幾個等級,并通過加強管理人員素質,全面分析財務情況等一系列措施改善會計操作風險的情況。

結語

本文通過對會計操作風險和內部控制理論的分析,進一步提出如何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機制,在提高會計操作風險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觀點。通過案例和數據的對比分析,進一步證明了構建我國商業銀行會計操作風險內部控制體系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馬煜,高洋.金融危機下防范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措施[J].現代商業,2016(6).

[2]趙敏.商業銀行會計操作風險對策研究[J].金融時報,2017(3).

[3]王淑彩.論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控制[J].寧夏大學學報,2012(5).

[4]季學鳳.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J].經濟研究導刊,2012(25).

[5]朱麗娜,宋曉光,江正東.淺析我國銀行會計風險的形成與防范[J].經營管理者,2010(9)

上一篇:初中地理下一篇:初一地理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