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國外文學論文范文

2023-03-19

國外文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農業保險如同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種子、化肥等一樣重要,我國農業保險起步較晚,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學習和借鑒國外成熟的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再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補充和完善發展我國農業保險模式,為我國的農業發展更好服務。

【關鍵詞】農業保險;模式;問題

農業是弱質性產業,自然在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相交織,風險高收益低?,F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有了自己的農業保險制度,以進行規避農業生產中的風險。早在二百多年前一些西歐國家已經開始產生農業保險,經過多年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都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農業保險模式。我國農業保險起步較晚,新一輪的農業保險的試點始于2004年,雖然也有數年的發展,但其中還有很多問題。本文主要內容有,第一,介紹發達國家比較典型的農業保險發展模式,第二,介紹我國農業保險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最后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給出促進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國外主要的農業保險模式

(一)政府主導私營公司經營。1939年美國根據《聯邦農作物保險法》的指導和約束開始試營農業保險, 開展小麥、棉花、玉米、煙葉等農作物的保險。1980年美國開始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和私營公司共同來經營農業保險,這一時期主要開展農作物全面保險,也增加了農畜中毒、疾病等牲畜保險。1996年之后政府退出農作物保險的直接業務, 鼓勵私營保險公司全面參與農業保險。

(二)政府補貼和再保險支持下的農業共濟組合。1947年12月日本政府頒布《農業災害補償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農戶必須強制參加農業保險,開辟了農業保險制度化的先河。日本的農業保險采取區域性農業共濟體制, 建立了三級層次的嚴密組織機構系統。三級組織是市、町、村級農業共濟組合基層保險組織,都、道、府縣級的農業共濟組合聯合會和中央政府一級的農業共濟再保險。日本采取強制保險與自愿保險相結合、以強制保險為主, 政府對包括稻谷、小麥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的保險都是強制性的。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的保費由政府與農戶共同承擔,農戶只需交一部分保費,大部分保費有政府負責,同時政府還對農業保險進行再保險。

(三)國家重點選擇性扶植。這種模式主要流行于亞洲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其中包括印度、泰國、菲律賓、孟加拉國等。由政府專門農業保險機構選擇幾種本國最主要的糧食、經濟作物進行承保, 強制農戶必須參加保險,但政府給予一定的財政資助。這種保險與農業生產的貸款掛鉤, 但是各國建立的掛鉤聯系方式有區別。

二、我國農業保險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

(一)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在我國市場對農業保險的需求不足,原因有很多,最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我國土地規模經營比較??;第二,我國農業保險商業化經營,國家扶植較少,保費率較高。第三,農民保險意識較差;第四,農業保險供給不足,品種單一。

(二)農業保險現行組織體系跟不上農業保險發展的需要。我國農業保險業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是農業保險走的商業化的道路,走的路子不對。從世界范圍看,農業保險的發展要受到政府的扶植,農業保險帶有公共物品的性質,市場不能進行有效提供。我國農業保險現在出現了保費太高農民保不起,保費低保險公司賠不起的狀況,問題的關鍵在于沒有合理的制度安排,缺乏政府強有力的支持,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等。

(三)農業保險面臨資金短缺、人才匱乏、技術薄弱等問題突出問題。農業保險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植,特別是在資金方面的支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不是農業強國,經濟總量比較大,但人均量比較小,經濟發展不平衡,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府財力有限,對農業保險的財政投入不足。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踐上都是滯后于發達國家,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的匱乏。

三、對中國農業保險中存在問題的策略

(一)提高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首先要改變目前超小規模的土地經營模式,進行土地流轉,形成規模生產,有利于降低保險成本。第二政府在農業保險的補貼力度上應該加大,在保費支出上政府多出一些,農戶少出或不出,同時對參加農業保險的農戶給予一些政策支持,鼓勵更多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第三對農業保險的宣傳上要加大,讓更多的農戶了解農業保險,讓農業保險的意識和觀念深入農戶,改變農民對農業保險的負面認識。第四在農業保險險種的設置上要優化,根據各地不同的地理情況,所種植的農作物不同,設置當地農民所需要的農業保險品種。

(二)建立多渠道農業保險體系。我國土地面積廣闊,南北與東西差異都比較大,農業農村發展差異比較大,因此農業保險的設定不可能統一,根據各地不同的地理與氣候條件設立不同的農業保險當成為我國未來農業保險的發展方向,建立經營主體多元化的農業保險,經營主體可以由商業保險公司代辦,專業性的農業保險公司負責等,針對具體采取那種形式,應根據各地不同情況,不同季節,不同農業種植等來決定。對于現階段的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政府應鼓勵與支持國內各大保險公司開展各種不同的保險業務,走多元化、多渠道的農業保險體系。

(三)加大對農業保險支持力度。第一,加大資金支持的力度。政府應支持國內有關金融機構對農業的投資,針對農業保險的投資應該受到政府的扶植。對于開展農業保險的公司出現虧損的情況時,政策性銀行應該給予幫助。第二,加大法律支持的力度。農業保險是政策性保險,要使農業保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推動。第三,加大人才支持的力度。目前在我國精通保險的專業人才很少,熟悉農業農業保險業務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F在的高校應該多培養精通農業保險的高尖端人才,來彌補市場需求,又由于農業保險并不是盈利性的業務,所以學習的人才自然很少,這就要要求國家應該做出該項引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我國農業保險人才缺失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尹成遠,周穩海.國際農業保險的成功經驗對我國的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06(3).

[2]梁敏/農業保險:國外模式與我國發展之路[J].中國農墾,2006(4).

作者簡介

郭濤(1991-),男,漢族,山東單縣人,遼寧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碩士,研究方向:國民經濟學。

國外文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對國外物流外包的現狀與未來發展的趨勢進行了分析,研究了影響物流外包發展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確保物流外包質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物流外包;隱含成本;評估機制

Key words: logistics outsourcing; inherit cost; assess system

1國外物流外包的現狀

美國已有42%的企業將物流活動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但由于目前大多數行業正在經歷一個過渡的階段,日益增長的貨主認為值得把一項或多項物流活動外包。排在前三位的物流活動是運輸、倉儲和信息系統。關于外包的內容,企業對于外包作業與外包管理是有明顯區別的。接近三分之二的企業將運輸外包,但是僅有13%的企業外包了車隊管理。倉儲的情況也是如此,只有不到10%的企業將存貨管理外包,反映了存貨管理在物流鏈中的關鍵地位。但是這不影響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將部分倉儲作業外包出去。四分之一的美國企業外包了信息系統,客戶對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數據安全水平和數據管理能力的信任度上升。

在對第三方物流運營的評價方面,企業對第三方物流商的滿意度普遍是好的占79%。其中,有62%的企業認為好,13%認為比預期的好,4%認為非常滿意。有21%的企業認為“差”或“比預期的差”,如圖1所示。

根據日本通運公司的調查,在日本進行外包的企業已占到約70%。其中排在首位的是運輸業務中有近90%的企業外包,其次是保管與裝卸業務為60%弱的企業外包,居第三位的為包裝業務。在流通加工方面,由公司自己開展業務的傾向很強,外包企業的比例較低,只有20%強。

關于外包重點解決的物流問題,74%的企業認為外包存貨管理和協調倉儲與制造活動是物流外包要解決的問題,因為73%的企業面臨著客戶需求大量頻繁的變動。超過75%的企業認為外包物流既可以擴大分銷系統,又是一個可以不必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和技術的解決方案??傊?75%的企業認為將物流外包給第三方解決了供應商和貨運商不能協調貨運和配送的矛盾,這種延誤的發貨將會導致資金和客戶的損失。

關于加強對運輸和分銷的掌控從而對客戶更具有競爭力方面,大約75%的企業認為重要,其中,36%認為非常重要,38%認為相關。三分之二的企業認為,通過外包信息系統可以解決貨物跟蹤問題,并可及時得到貨運報告。50%的企業認為外包物流可以滿足零部件快速配送、補貨和維修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調查結果還顯示,許多制造商和零售商更加關注服務的可靠性而不是價格。因為對于大部分公司,維護品牌的價值和安全更為重要。

2國外企業外包發展趨勢

美國與日本企業對未來外包情況的對比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美國79%的企業反映目前外包物流的狀況不錯,將增加他們的外包活動。大概有52%的企業認為有可能增加或保持現狀,32%的企業認為非??赡茉黾?。盡管有21%的企業對目前第三方物流外包的水平不滿意,但其中仍有不少企業認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外包是將來可供選擇的方式。

在日本與物流有關的業務,盡管外包比例有高有低,今后想擴大外包的占26.6%,與現在同樣程度進行外包的占41.4%,今后想減少外包的占32%。從業種看,普通機械、運輸機械、精密機械等的與機械有關業種,以及食品、飲料,紙漿、紙,消費資料批發等進行外包的比例很高。

從物流業務和物流周邊業務、物流管理業務、物流系統構筑業務等各業務外包的實施狀況看,物流業務的各項業務,以前委托給專業者進行,現在則是以外包為主;其次,從今后5年左右會有多少外包的意向看,根據目前實施外包的狀況, 物流業務方面增加的余地較小,尤其在運輸方面,與現在幾乎沒有變化。在物流管理業務方面,目前將部分業務外包的企業占近三成,全部外包的企業只占4%。另外,將物流系統開發業務外包的企業占6%。但是,打算在今后將物流管理業務、物流系統開發業務外包的意向很強烈,其中一些企業準備將全部物流管理和物流系統開發業務外包。

從上述結果看,可以認為與物流有關業務的外包今后將有逐步擴大的趨勢。從各業種的動向看,在欲擴大外包的企業的比例中,食品和飲料、化學和塑料、精密機械、消費資料批發中很高。

3影響成功外包的因素

在是否要擴大或延續第三方物流外包合同的問題上,第三方物流商的運營記錄是關鍵因素之一。如果物流商與貨主在文化觀念上是溝通的,如果這種合作給雙方的關系帶來了增加值,如果服務是安全的、價格是合理的,那么就會有非常好的機會續約。

物流外包取得成功的例子很多,但是如果管理不當仍會導致失敗。一半以上的企業認為導致外包戰略失敗的最關鍵因素是管理與監督評估。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3.1信息不對稱

30%的企業認為,潛在的信息不對稱是外包戰略的一個威脅,合作的雙方必須都很清楚目標、動機和障礙。在第三方物流商與客戶之間的信息共享是一個基本條件,這樣才能使第三方物流商努力達到所希望的水準。

3.2文化沖突

文化的沖突也是一個受關注的問題,32%的企業認為這是導致合約失敗的主要原因。根據以往實踐,合作伙伴常常對物流外包合同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期望。一些公司可能愿意把合同非常細化和嚴格化,另一些則可能希望有更寬松的管理。對于國際物流合約來說,地緣政治的差異也會出現,一些國家的企業文化可能是效率的源泉,而對另一些國家來說則可能不受歡迎。

3.3潛在能力的喪失

外包的另一個危險是,第三方物流商可能失去在運輸線路、資源、方法和程序方面的創新能力,因為這樣做的唯一結果是加大時間和成本。調查中25%企業認為擔心物流創新能力的喪失是影響其外包戰略的一個負面因素。

盡管有效的信息和操作過程的透明化可以減少對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失控,但是一些客戶認為對過于依賴第三方物流商存在擔心。不過總的來說,過分依賴于第三方和對第三方管理失控的問題并不嚴重,僅有20%的企業認為這是阻礙外包戰略成功的因素。例如,吉百列公司經理認為,由于在大多數外包倉庫和公司網站上擁有詳細的控制系統和管理規程,他們并不會失去對第三方物流的控制。

3.4隱含成本

當外包不能達到預期的成功時,39%的企業指出隱含的成本問題。確保第三方物流商完成其職責導致了大量的隱含成本。物流量不能預測、客戶需求不可預估、需求經常變化、成本常常超出、新的條款經常出現,這些都增加了成本。因此需要更加密切關注伙伴關系,確保第三方物流理解公司的業務,并給予第三方物流商創造更多的附加值機會,這樣也增加了費用。

由于環境經常變化,合同需要更新和重新談判。重新談判和合約改變是最大的隱含成本。合同更新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物流運作的每一個階段和機會中都要仔細地審視合同和服務的要求,否則就要冒合同失效的風險。

盡管許多企業不太關注價格,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確保物流商的服務能夠滿足供應鏈的需求上,但物流商提高價格是另一個隱含成本。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隱含成本,例如轉換物流服務商的成本,一旦雇用了不合格的第三方物流商,就不得不開始投入大量的資金。

4如何確保物流外包質量

4.1嚴格篩選物流供應商

在選擇供應商時,首先要改變現有的觀點,即僅著眼于企業內部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而置供應商的利益于不顧,需求商應以長遠的戰略思想來對待外包,通過外包既實現需求商利益最大化,又有利于供應商持續穩定的發展,達到供需雙方雙贏的局面。在深入分析企業內部物流狀況和員工心態的基礎上,調查供應商管理深度和幅度、戰略導向、信息技術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業運營經驗等,其中戰略導向尤為重要,確保供應商有與企業相匹配的或類似的發展戰略。供應商的承諾和報價,需求商務必認真分析衡量。報價應根據供應商自身的成本確定,而非依據市場價格,報價不僅僅是一個總數,應包括各項作業的成本明細。對于外包的承諾尤其是涉及政府政策或供應商戰略方面的項目,必須來自供應商企業最高管理者,避免在合約履行過程中出現對相關條款理解不一致的現象。

4.2加強物流伙伴關系

對于如何加強與物流商的伙伴關系,美國55%的企業認為,需要加強和改進與物流商在各種層次上的通訊和溝通,53%的企業認為,需求和程序必須嚴格地定義。大約30%的企業認為需要加強資源共享的程度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還有一些企業認為,還應增強有效的關系管理,形成穩固的伙伴關系,形成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的機制。

物流供應商對企業和企業的客戶的服務能力是自身工作好壞的表現,外包意味著雙方利益捆綁在一起,而非獨立的,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將使雙方受益,任何一方的不良表現都將使雙方受損。供需雙方自我真誠的評估和定位、行為道德、相互信任和忠誠,以及履行承諾是建立良好的外包合作關系的關鍵因素。

4.3控制物流外包風險

外包風險如何控制,50%企業認為需采用績效指標進行管理,43%的企業認為,信息共享是管理風險的一個途徑,38%的企業相信加強客戶關系管理是好的方法,另外還有27%的企業認為,加強操作的計劃性與戰略性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認真細致地考慮未來發生的變化及潛在的問題,在問題出現之前就要提出解決方案。

風險包括很多方面,在物流外包方面,文化、思想的多樣化、差異性具有特殊作用,思想越趨于一致,企業越比供應商更容易出現工作官僚化,有時企業內部物流經理會把供應商當作威脅自己地位的競爭對手。當供應商規模越來越大時,也會出現工作官僚化的現象。例如配送方面競爭力的喪失,專門技能的缺乏,以及第三方物流商操作失誤等。管理這些風險的辦法是,與供應商探討如何解決假設存在的問題,如何處理客戶投訴、服務質量的下降、應變能力的降低等,與物流商一起制定詳細的工作規程,委派人員到外包現場進行監督,并有少量的技術專家一起配合來共同應付第三方物流面臨的問題。

4.4建立完善的評估機制

要想了解與掌握第三方物流商的表現是否已有改進,就要有一個高效的評估過程。摩恩公司的桑德斯說:“如果我們要把某項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商,我們就必須對自己進行評估。例如,我們對自己公司的期望是否現實。我們必須確信,其中需要評估的要素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我們的期望就無法實現?!?/p>

例如,摩恩公司在評估過程中,首先運用了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建立的合作模型。桑德斯解釋說:“這個模型包括一份供應商協議,而且它還要求我們花時間與供應商共同設定雙方的目標和期望值。我們把期望值與業務表現記分卡聯系起來,每月一次對這些記分卡進行審閱,看看業務表現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當然,我們也樂意對雙方之間的關系進行重新評估,如果初期制訂的目標不正確,那么我們就對這些預期目標和記分卡再進行調整?!?/p>

4.5適時采用激勵方法

績效考核標準應立足實際,不能過高而使供應商無法達到,同時要有可操作性,但是標準應該包含影響企業發展的所有重要因素。良好的工作業績應該受到肯定和獎勵,供應商或企業內部職能部門即使對所做的工作有自豪感,也同樣需要得到承認和好的評價。管理者應充分應用表揚、獎勵、獎品等一切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達到激勵的目的。

總之,目前我國物流外包業務在統計上暫時缺乏統一的量化指標,根據對運輸業務外包情況進行專門調查的數據顯示,企業運輸業務主要靠外包來完成,貨主企業委托第三方完成的比例占67.1%,呈現出遞增的趨勢。盡管理論上已經確認了外包是現代物流發展的趨勢,但在實踐中卻并沒有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即使在發達國家也是如此。從本質上來看,物流的外包就是專業化分工的表現,而專業化分工的程度是受交易成本的水平制約的,一個交易成本低的系統有利于專業化分工,反之則會阻礙社會分工的深化。交易成本也是整合成本,所以也可以說易于整合、合作的社會才能發展外包。

參考文獻:

[1] 羅文麗. 浙江:物流外包政策突圍[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09(12):8-10.

[2] 紀春禮. 基于消費者感知視角的物流外包與企業品牌損益[J]. 物流技術,2009(6):28-30.

[3] 柴偉莉,宿愷. 基于經營偏好的物流外包決策[J]. 價值工程,2009(6):81-83.

[4] 王鑫. 我國物流金融需求淺析[J]. 商場現代化,2009(18):62-63.

[5] 趙靜宜. 中國流通產業的現狀及其未來的發展趨勢[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11):11-12.

國外文學論文范文第3篇

近日,英偉達在其官網上更新發布了MX450筆記本獨顯的相關信息,其中介紹到英偉達MX450獨顯可選擇GDDR5和GDDR6兩種規格的顯存,并且支持PCIe 4.0總線,能夠為筆記本電腦的工作加速,在照片、視頻編輯以及游戲方面有更好的表現。

英偉達方面沒有提到MX450獨顯的具體參數,不過結合前不久外媒曝光的信息,MX450獨顯采用了和GTX 1650移動顯卡相同的TU117核心,但是在帶寬和顯存容量上砍了一刀,僅有64 bit帶寬和2 GB顯存?;谂_積電12 nm工藝打造,集成了1 024個著色單元、64個紋理貼圖單元和32個ROP。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有國外媒體提到MX450獨顯擁有高頻版和低頻版2種規格,高頻版的基礎頻率為1 395 MHz,升壓頻率為1 575 MHz,性能方面略勝于GTX 1650顯卡。而低頻版的MX450獨顯性能僅為高頻版的59 %左右,基礎頻率720 MHz,升壓頻率為930 MHz,與75 W功率的GTX 1050顯卡性能相當,理論性能上還是相當強悍的。

目前英偉達官方并未有關于MX450顯卡的任何性能指標介紹,以上的規格以及性能標準都只是基于媒體爆料,不過可信度應該比較大。此次MX450獨顯除了性能有了較大的提升外,最大的變化應該是支持PCIe 4.0,這也是為了配合英特爾Tiger Lake 11代酷睿處理器,想換筆記本的朋友可以等下半年的新機。

國外文學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藝術檔案 檔案管理 電影檔案 藝術政策 外國

我國《藝術檔案管理辦法》將藝術檔案定義為“文化藝術單位和藝術工作者在藝術創作、藝術演出、藝術教育、藝術研究、文化交流、社會文化等工作和活動中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實物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常見的藝術檔案包括舞劇檔案、樂譜檔案、戲曲和戲劇檔案等,它們都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對于藝術的傳承與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采用文獻研究法、網絡調查法和政策分析法,以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亞、波蘭、新西蘭、葡萄牙、日本、斯洛伐克等12個國家為調研對象,通過典型案例和政策文本分析其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的特征,并結合我國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提出針對性的啟示、建議。筆者檢索得到國外藝術檔案管理的典型案例26個,涉及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檢索得到國外藝術檔案管理的政策(包括法律、政策、標準、工作指南等)29個,涉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

二、國外藝術檔案管理的特征

國外藝術檔案管理呈現出頂層設計自成體系、多層次協同合作、管理風格獨具特色、利用服務極具匠心、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五個特征。

(一)頂層設計自成體系

國外藝術檔案管理的頂層設計包括政策、戰略、宗旨、法律、法規、標準、制度等眾多種類,彼此之間層次分明、自成體系、相互協調。

其一,政策體系層次分明。首先是政策、戰略、宗旨。例如,國外多采用制定政策、實施戰略的方式,從國家層面推動藝術檔案的管理與保護。英國政府于2007年撥付2500萬英鎊???,確保“銀屏遺產戰略”(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Screen Heri? tage)得到妥善實施,維護英國的“視覺記憶”[1]。其次是法律、法規、標準。相較于我國而言,國外藝術檔案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起步時間較早,為規范和約束藝術檔案管理行為提供了較為充足的依據。例如,加拿大早在1978年就針對舞劇檔案管理出臺法律規定,內容涵蓋舞劇檔案閱覽、電話查詢、復制和電子郵件傳輸等多個方面[2]。最后是制度。國外藝術檔案管理機構建立會員制度,確保藝術檔案管理獲得資金支持。例如,紐約公共圖書館網站內置了“美國戲劇”的全文數據庫,向會員收取適當費用,為其提供豐富的藝術檔案資源和重要的業務支持檔案資源。[3]

其二,政策之間注重條款內容的相互引用和配合。例如,新西蘭《2000年檔案、文化和遺產改革法案》(Archives, Culture, and Heritage Reform Act 2000)中對從內務部移交至文化和遺產部的附屬職能事項進行了規定;德國的工作指南《使用電影和錄像資料的費用清單》(Verzeichnis der Entgelte für die Nut? zung von Film- und Videomaterial)根據《聯邦檔案法》(第2(1)節附件)第1節收費清單第2.3項規定了使用電影和錄像資料的費用。

其三,政策制定具有連續性。一方面,國外藝術檔案管理政策多以系列形式頒布。例如,美國藝術檔案館頒布的《處理指南》(Processing Guidelines)系列工作指南由5個子文件組成,分別針對美國藝術檔案館的處理工作流程、處理水平、檔案整理、創建查找輔助工具、保存方法和問題等內容進行規定,最終搭建起完整的藝術檔案管理框架;電影標準組織頒布的《電影鑒定》(Film identification)系列標準由2個子文件組成,分別定義了EN 15744和EN 15907這兩個不同的電影檔案元數據集。另一方面,國外藝術檔案管理政策與時俱進、不斷修訂。例如,日本政府于2017年6月頒布《文化藝術振興基本法》,是2001年制定的《文化藝術促進法》的修訂版本,該法律設立了“文化和藝術促進”部際會議,呼吁相關文化和藝術機構加強合作。

(二)多層次協同合作

藝術檔案管理作為一項復雜的管理活動,涉及藝術檔案管理機構內部之間、機構與政府之間、機構與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協同合作。

首先,機構內部之間。藝術檔案在保持檔案本身原始記錄性的基礎上,同時兼具藝術性特色,這也使得藝術檔案的管理主體既包括傳統的文化記憶機構(如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又包括劇院、電影院、舞團等藝術機構(或其建立的資料館等專門性藝術檔案管理機構)。國外藝術檔案管理機構內部之間會定期開展合作,例如英國檔案館會每年召集圖書館、博物館等進行主題會議,并邀請當地的歷史研究部門、文化藝術館藏部門、社會人文研究部門和文史館等單位參加會議研討,以最大限度確保舞劇檔案管理服務水平得到提升。[4]

其次,機構與政府之間。殘疾人藝術檔案館(NDACA)由英國殘疾人藝術組織牽頭,于2012年正式成立,是一個讓社會公眾了解并學習殘疾人藝術運動的研究空間。2012年8月,NDACA獲得了英國殘疾人項目辦公室(Office for Disability Issues)為項目發展提供的1萬英鎊捐款。[5]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使藝術檔案管理機構得以開展更高水平的管理活動,提供更高質量的利用服務。

最后,機構與非政府組織之間。非政府組織是相對于政府機構而言的,國外參與藝術檔案管理合作的非政府組織包括基金會、行業協會/學會、高校等。以英國為例,電影檔案管理涉及的行業協會/學會包括英國教育與文化電影委員會、英國電影協會(BFI)、電影圖書館委員會、技術委員會等,[6]這些非政府組織幫助英國電影資料館保存電影檔案,并為其提供技術、知識或資金支持。

(三)管理風格獨具特色

一方面,強調“遺產”概念。國外藝術檔案管理多使用“遺產”(Legacy / Heritage)這個概念來代替“檔案”(Archives),強調藝術檔案的重要歷史文化價值。英國藏品托管機構(Collection Trust)頒布工作指南《英國銀幕遺產組織手冊》,為電影檔案管理、保存和訪問的關鍵方面提供基本的“入門指南”;法國的《遺產法》(Code du Patrimoine)以法律形式對藝術遺產的保護進行規定;德國電影學院制定的標準《MIDAS元數據架構》(MIDAS Metadata Schema)旨在讓作為歐洲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的紀錄片更容易被公眾檢索。

另一方面,內容側重視聽資料。從調研情況來看,除了美國、日本等國針對整個藝術大類制定通用性政策之外,國外藝術檔案管理的對象多側重于視聽資料,包括電影、電視、動畫、視覺藝術、視聽作品、多媒體作品、錄音制品等多種形式的成品。例如,《英國銀幕遺產組織手冊》(UK Screen Heritage Hand? book)致力于電影檔案的管理、保存和訪問;《英國電影學院國家檔案館收藏政策》(BFI National Archive Collections Policy)規定了對于電影檔案的收集、處置、記錄、保護和獲取的管理政策;《國家檔案館電影、電視和表演藝術研究指南》(The National Archives Film, Television and the Performing Arts Research Guide)介紹了國家檔案館收藏的電影、電視和表演藝術的重要歷史資料。

(四)利用服務極具匠心

首先,提供自身特色館藏。藝術檔案是在藝術工作和活動中生成的,通常具有鮮明的機構或地區特色。國外藝術檔案管理機構會有意識地收集和開發自身特色館藏,向公眾提供獨一無二的藝術檔案資源。例如,英國國家電影資料館著力打造特色館藏,將電影名人手稿、照片、節目單、信函、電影票等原件收集在內[7];NDA? CA項目網站運用口述歷史的方式豐富檔案信息資源,剪輯殘疾人的口述歷史視頻制作成影片,向公眾展示其為藝術創作而奮斗的故事[8]。

其次,服務方式豐富多樣。其一,提供藝術檔案的常規利用,包括查詢、借閱、展覽、網絡服務等。NDACA開展了諸多形式多樣的面向社會公眾的檔案服務,包括檔案展覽服務、檔案教育服務與檔案網絡服務等。[9]其二,出版發行。藝術檔案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10],公開出版發行能讓廣大公眾獲益。法國電影資料館以館藏檔案資料為對象,聯絡出版商出版了大量電影、書籍,還創辦有三種定期出版物。其三,科研和教育。波蘭科學院藝術研究所(IAPAS)音樂信息檢索工作組(MIR WG)為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媒體專業人士和藝術家、公民科學家和公眾等目標用戶群提供定制的功能集,充分發揮藝術檔案的潛在學術價值。

最后,溝通互動渠道暢通。藝術檔案利用服務并非藝術檔案管理機構面向公眾的單向行為,而是公眾也可以向藝術檔案管理機構提出利用申請和反饋需求的雙向互動。例如,NDACA致力于與檔案形成者、利用者建立良性的互動反饋,開辟交流渠道讓公眾能夠隨時向網站主辦方提出改進建議。[11]

(五)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國外藝術檔案管理較為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采取建立藝術檔案數據庫和專題網站、藝術檔案數字化和數據化、應用VR技術和數字人文工具等多種方式。

其一,建立藝術檔案數據庫和專題網站。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國外藝術檔案管理機構和文化記憶機構選擇線上建立藝術檔案數據庫和專題網站,為公司或個人提供藝術創意設計素材。例如,歐洲文化圖書館數據庫收集了5800多萬件來自歐洲1000多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圖庫和檔案館(如法國巴黎羅浮宮、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皇家博物館等)的藝術檔案,內容涉及時尚、攝影、音樂、手稿等多個領域[12];Gallerix繪畫藝術圖庫收錄了1萬多名世界著名畫家的16萬多幅高清作品圖片(以西方油畫為主),該網站面向用戶提供免費的高清圖片下載服務[13]。

其二,實現藝術檔案的數字化和數據化。一方面,國外藝術檔案管理政策重視藝術檔案的數字化處理。例如,美國藝術檔案館頒布的工作指南《全部館藏的數字化》(Digitizing Entire Collections)旨在為工作人員準備、掃描和審查大規模的數字化藏品提供指導;法國電影資料館在2012年推出了“電影遺產數字化計劃”,旨在利用數字化技術讓20世紀的法國老電影重新進入公眾視野。另一方面,國外藝術檔案管理強調藝術檔案的數據級管護。例如,電影標準組織頒布的《電影鑒定》系列標準定義了用于電影作品基本識別的元數據集,旨在加強電影檔案元數據的互操作性,用于更加全面地描述電影作品(包括在其生命周期存在的各種形式化身);德國電影學院制定的標準《MIDAS元數據架構》(MIDAS Metadata Schema)不僅對電影資料和內容進行了描述,還記錄了電影拷貝信息。

其三,運用VR技術和數字人文工具。除了信息組織和呈現方式的變革之外,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還為藝術檔案的管理和利用帶來了新的創意,在國外主要體現為虛擬現實技術和數字人文工具的應用。例如,用戶在英國V&A博物館可以使用虛擬現實耳機體驗音樂劇服務,觀眾還有機會被邀請使用耳機錄音[14];在波蘭科學院藝術研究所(IAPAS)維護波蘭傳統音樂檔案、波茲南超級計算和網絡中心(PSNC)開發數字圖書館軟件(dLibra)的過程中都運用了數字人文工具,輔助進行音樂檔案的數據收集和管理、數據處理、分析和可視化、結果發布。

三、國外藝術檔案管理的啟示

(一)構建藝術檔案管理體系

其一,完善藝術檔案工作體系。盡管我國藝術檔案管理工作已有近40年的歷史,出臺了相關規范制度,但在有關藝術檔案管理的法律法規制定上,我國目前僅有《藝術檔案管理辦法》和《電影藝術檔案管理規定》兩部法規性規章,有待建立更齊全完整的管理體系。各單位可基于工作情況與檔案特色,建立兼具收藏、保存、推廣、交流與合作的工作體系,出臺針對性政策文獻,涵蓋檔案管理室內閱覽、線上查詢、檔案復制及電子郵件傳輸等多個方面。

其二,制定藝術檔案管理標準。當前我國缺乏藝術檔案的管理標準,致使工作過程管理效率低下,不同部門和單位之間藝術檔案難以實現流通和可互操作性。對此,藝術檔案工作部門應當在實現檔案數字化數據化的基礎上,以檔案數據庫為出發點,形成標準格式的著錄要求與管理標準,并將統一要求錄入系統中,打通藝術檔案的征集、管理與檢索利用途徑,形成全國范圍內的檔案管理標準,借助標準統一實現便捷、高效的管理。

其三,注重政策體系的關聯協調。前文提到,關于藝術檔案管理的政策制定,我國目前僅有《藝術檔案管理辦法》和《電影藝術檔案管理規定》兩部法規,尚未形成系統性的、相互協調配合的政策體系。對此,我國可以借鑒國外藝術檔案管理政策極具系統性的特征,自上而下建立起更齊全完整的政策體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工作指南等。此外,還應當注重不同層次政策之間的協調統一,明確不同位階政策之間的分工與特色,避免出現藝術檔案管理規定的沖突、矛盾與冗余。

其四,實現政策制定的與時俱進。我國已有的《藝術檔案管理辦法》于2001年12月由文化部(已于2018年4月與國家旅游局組建為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檔案局以部(局)長令形式頒發,自2002年2月1日起正式實行,是指導藝術檔案工作、加強藝術檔案法制建設和科學管理的最重要的法規,但20年來從未進行過修訂。與之類似,《電影藝術檔案管理規定》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至今,10多年來也從未進行過修訂。隨著時代變遷與社會進步,尤其在2020年新修訂《檔案法》的背景下,這兩部法規的許多條款表述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藝術檔案管理需要,例如“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等的過時表述、缺乏針對新型載體的藝術檔案的保存規定等,亟須進行新一輪修訂。

(二)建立健全協同創新機制

2006年文化部辦公廳組織了部分省市藝術檔案座談會,完善了中國藝術檔案學會組織。2007年至2010年文化部分別在廣東、上海和江蘇組織了多次全國藝術檔案培訓班;2014年北京市檔案學會所屬分支機構文化藝術檔案工作學術委員會在國家大劇院文化藝術資料中心成立,成員由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北京市檔案局和中國交響樂團、中央音樂學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國音樂學院、北京電視臺、中央歌劇院、國家京劇院等單位專業人員組成,期望促進文化藝術檔案工作的交流,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一方面,發揮平臺作用,實現多主體協同。盡管已有一定的組織基礎和合作平臺,但我國藝術檔案管理在協同創新上仍然基礎薄弱,藝術檔案行業力量不足以至于無法執行有力舉措。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的平臺作用,團結和引領廣大藝術檔案工作者,在立足本職積極研究和探索各種藝術門類檔案的有效管理、開發利用和宣傳途徑之外,加強與藝術工作者、藝術評論家之間的友好關系,積極與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開展跨領域合作,通過多主體聯合提供有價值的資源,加強專業方面的收藏,交流相關工作經驗,在實踐與項目中強化藝術檔案協同治理。

另一方面,定期召開研討活動,增強創新活力。如每年舉辦主題會議,邀請當地的歷史研究部門、文化藝術館藏部門、社會人文研究部門及文史館等單位參加會議研討,對于檔案管理中的潛在問題進行探討分析,最后結合檔案管理實際確立明確的改進方案,最大限度確保檔案管理服務水平的提升,使藝術檔案在服務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提升藝術檔案管理理念

一方面,致力于藝術檔案“活態”保護。在我國,“活態”保護概念多被運用于文化遺產(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之中。所謂“活態保護”,是與“靜態保護”相對應的概念,以往傳統的“靜態保護”措施包括文本記錄、文化記憶機構展示等,在一定程度上截斷了藝術檔案在生活中的源流,固化了其發展與變化趨勢。國外藝術檔案管理強調“遺產”概念的做法,啟示我國應當避免僅從“藝術殘留物”的層面對藝術檔案進行靜態保存,而要更加關注對其“活態”保護途徑的探索。

另一方面,點面結合擴大藝術檔案管理對象覆蓋面。藝術包括表演藝術(音樂、舞蹈、戲劇等)、視覺藝術(繪畫、雕塑、建筑等)、語言藝術(文學等)、綜合藝術(電影、電視、歌劇、音樂劇等)等4個類型,不同類型的藝術活動具有不同的呈現方式,由此生成的檔案也具有不同的內容特色,對此應當針對各自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要求。我國目前僅有針對藝術大類和電影藝術檔案的法規,有必要由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藝術行業學會/協會等牽頭,制定能夠滿足各個藝術行業檔案管理需求的法規、政策、工作指南等。

(四)創新檔案利用服務方式

在藝術檔案利用服務上,我國已有相應的探索。2013年通州區檔案館在全市范圍內率先開展藝術家檔案工作,以宋莊小堡畫家村為試點走訪藝術家,征集各種形式的檔案資料及代表性藝術作品,為地區部分知名藝術家建立個人藝術檔案和電子數據庫。試點階段結束后,通州區檔案館又將建檔范圍擴大到整個通州區,逐步積累地區藝術家檔案建立和管理經驗。同時,通州區檔案館與民間組織和藝術機構合作建檔,與地方政府、轄區村鎮開展合作,深入藝術家工作室提供建檔服務,并借助大型活動推廣建檔、對捐贈珍貴作品的藝術家給予獎勵等多種方式,廣泛征集藝術家檔案。對于藝術檔案,除了收藏、展覽之外,我們還可以拓展其功能。

一方面,出版發行與學術研究。除了藝術檔案資料典藏外,各單位還可以積極參與藝術的流通、推廣與研究工作,如DVD和圖書出版、期刊發行、學術理論研討等活動。作為掌握一手獨家資源的藝術檔案機構,在維護和保存藝術文化遺產之外,應當積極利用館藏資源豐富的特點,對藝術史料開展整理、研究與出版,不僅能為學界提供重要原始文獻和研究素材,同時能增強藝術檔案的價值,促進與社會交流,助力藝術事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社群服務與公共教育。藝術檔案中往往承載著許多珍貴人群與事物的歷史,如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記錄了一代又一代原創劇目的演變,記載著我國藝術工作者們的奮斗歷程。收集、管理并開放這些藝術檔案,將其展現給社會公眾,能夠避免藝術工作者這一群體的歷史記錄被遺忘,還可以通過藝術檔案社會征集、主動捐贈、在線上傳等方式不斷增強社群活力與公眾參與。此外,藝術檔案機構肩負文化屬性,天然具有提高公眾藝術素養與審美水平的職責,藝術檔案機構可以開辟藝術檔案空間,開展如電影放映、展覽巡演等公眾教育活動,積極與高校合作開發學習或教學課程,這些檔案將為課程和教學提供參考資料。

(五)充分應用互聯網新技術

我國在藝術檔案的管理和利用服務上多以網站和數據庫的形式呈現,除此之外還可以創新互動方式、創新溝通渠道、細化內容顆粒度。

其一,創新互動方式。例如,使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5G技術等舉辦線上展覽,實現足不出戶接受藝術熏陶,使體驗者產生完全投入、沉浸交互的感覺,由生硬被動向自然主動轉變。

其二,創新溝通渠道。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公眾與藝術檔案行業的溝通橋梁,通過數據庫建設和社交媒體網站建設,與檔案形成者、利用者建立良性、實時的互動反饋,將檔案服務提供給所有社會公眾,這既是人性化的體現,又拉近了藝術檔案與社會公眾的距離。

其三,細化內容顆粒度。信息技術的進步賦予了藝術創作更多形式,也使得藝術檔案的載體和格式更加多樣,這要求細化藝術檔案管理的顆粒度,從模擬態拓展到數字態、數據態,從文件級精確到數據級。國外藝術檔案管理政策涉及較多對于數字化處理和元數據的規定,這也啟示我國應當增強藝術檔案管理的廣度與深度,順應3D打印藝術作品、沉浸式藝術作品、光學和電子媒介等新媒體藝術創作等時代潮流,制定符合新技術環境下藝術檔案細粒度管理需要的政策。

四、結語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對于藝術發展的扶持力度,發布了諸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這預示著我國藝術發展正在迎來新的春天,也啟示我國檔案部門和文化藝術機構需要加強對于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對此,在學習借鑒國外藝術檔案管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可以考慮從頂層設計、協同合作、管理理念、利用服務、技術應用、人才建設和國際傳播等方面優化和提升藝術檔案管理工作,以充分發揮藝術檔案所蘊含的豐富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

*本文為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國家大劇院藝術檔案智慧化管理與共享應用研究”(批準號:2021-X-68)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及參考文獻:

[1][6][7]鄭淑玉.英國電影資料館及其電影藝術檔案管理[J].檔案天地,2017(2):31-32.

[2][4]翟菲.國外舞劇檔案管理的經驗借鑒分析[J].辦公室業務,2016(18):172-173.

[3]Smithsonian Archives of American Art, Individual Membership [EB/OL]. [2021-11-06]. http : //www.aaa. si.edu/support/.

[5][8][11]周時.面向殘疾人的檔案公共服務——以英國殘疾人藝術檔案項目為例[J].浙江檔案,2020(6): 27-29.

[9]蘇博德.試論文化藝術檔案資源建設的意義與價值[J].內蒙古藝術,2006(2):87-88.

[10]鄭淑玉.法國電影藝術檔案管理及其啟示[J].山西檔案,2015(5):96-98.

[12]TheEuropeanUnion,Europeana[EB/OL].[2021-11-08].http://www.europeana.eu/portal/.

[13]Gallerix, Giant Online Museum[EB/OL].[2021-11-08].https://gallerix.asia.

[14]黃霄羽,展曉鳴.國外檔案服務創新的亮點——應用VR(虛擬現實)技術[J].北京檔案,2018(3):40-43.

作者單位:1.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

2.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

國外文學論文范文第5篇

應用科技大學發展現狀組織結構目前,應用科技大學發展迅速,特別是在德國、荷蘭、芬蘭、瑞典等歐洲國家,應用科技大學已經成為國家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國家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狀況不同,其主要目的可以滿足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還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幾年來,國外應用科技大學迅速發展,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越來越高,對我國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有良好的借鑒作用。

一、發展現狀

德國的經濟能夠如此迅速的發展,無疑得益于職業技術教育,其中德國的應用科技大學(Fachhochschulen,下面簡稱FH)在德國高等職業教育中成為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FH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其辦學方針是“理論與實踐緊緊結合,學校與企業密切聯系”,著力培養一系列工程師。比如,應用型工程師、企業型工程師、工藝工程師、現場工程師等,它的培養任務是為企業職業崗位群開發人力資源。德國現有FH200余所,學生數突破40萬,相應FH的育才措施也十分完備,自創建以來,就顯示出了極其旺盛的生命力,它已成為培養技術創新人才的搖籃,從FH畢業的學生正在德國的社會經濟和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德國社會中大部分企業經濟師、信息技術人才和社會教育工作者都是由FH培養出來的,FH已經成為德國高等教育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目前,FH已和大學一起成為德國高等教育的兩大支柱之一。

荷蘭由于地少人多,人口密度極高,是歐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因此必須發展知識經濟,荷蘭應用科技大學(簡稱HBO)促進了荷蘭經濟的發展,使得這一小國競爭力始終排在前列。經過上世界80年代的合并,荷蘭應用科技大學數量明顯減少,但是學校的綜合性明顯增強,在校生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已經超過普通大學在校生的規模,在荷蘭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數達到了60%以上。荷蘭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離不開荷蘭各界的重視,他們認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樣重要,沒有優劣之分,社會各階層十分重視社會文化氛圍,使得荷蘭應用科技大學和普通大學一樣受歡迎,從應用科技大學畢業的學生失業率較低,工資水平卻不低,這也是許多學生愿意上荷蘭應用科技大學的原因之一。

芬蘭應用科技大學(芬蘭語簡稱AMK)創辦于上世紀90年代,它的建立形成了與普通大學共同發展、互相補充的雙元格局。芬蘭在2003年通過法律,明確了應用科技大學的使命和地位。目前芬蘭共有應用科技大學27所,擁有在校生14萬余人,這一數量還在不斷增加。芬蘭人口稀少,總人口只有540多萬,但平均每20萬人就有一所應用科技大學,足見芬蘭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迅猛。

瑞士應用科技大學的形成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傳統大學的發展滯后,難以適應產業發展要求和技術進步需要,因此對應用研究和技術轉移需求強烈;其次,是人才缺乏,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缺乏,難以滿足傳統行業以及高新技術行業中對人才的需求;再次,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需要,歐洲國家高等教育體系轉軌與學歷互認的需求。

二、組織和運行結構

1.德國亞琛應用科技大學

成立于1971年的德國亞琛應用科技大學是德國規模最大的應用技術大學之一,它也是德國同類大學中最好的大學,它擁有自然科學教研中心、研究開發中心、技術轉化中心,其中的工程專業在德國同類大學的排名中穩居第二?,F學校學生數達到一萬多名,其中國際學生占到了21%。學校擁有教授240名,教職人員共450名。設有12個系共30多個專業,還擁有200個實驗室及車間。由于亞琛應用科技大學具有較好的教學與科研能力,得到社會各方的大力資助,這其中包括聯邦政府、州政府、歐盟以及各界工商企業等。

2.荷蘭應用科技大學

荷蘭應用科技大學包括四個校區,分別位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代爾夫特和哈勒姆,有6個分校和其它一些較小的教學地址,現有在校生4萬名左右,教職工3千多人,在校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總共有60多門課程。荷蘭應用科技大學是企業界最受歡迎的大學之一,因為學校采用靈活、透明的辦學模式,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強的職業導向性,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學校主要開設金融、會計、國際管理、國際市場類專業。

3.芬蘭瓦薩應用科技大學

芬蘭最好的應用科技大學莫過于瓦薩應用科技大學,它是一所提供高等教育和研究服務的國際化的機構。主要分為社會服務與護理學院、商務經濟與旅游學院和技術通信學院3個學院,以及研究與商業服務部、管理與經濟部2個部門。學校教學語言豐富,包括英語、德語、芬蘭語、瑞典語等,現有在校生4600人,教授和教授380名,包括社會科學、語言與文化交流、商業、技術等課程。瓦薩應用科技大學擁有全芬蘭配備最先進、設施最完備的高科技實驗室——博的尼亞技術研究中心,也屬于瓦薩大學和芬蘭瑞典工學院。本著地方學院服務地方的原則,瓦薩應用科技大學與當地企業與政府合作,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

4.瑞士西北應用科技大學

瑞士西北應用科技大學是一所國際化的大學,它位于歐洲中部,地理位置優越。它由四所州立大學合并而成,目前在校本科生10000名左右,包括社會科學、教育學、土木工程學、建筑學、藝術設計、音樂等專業,它還設有55所專業教育研究院,致力于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咨詢及高等專業教育。瑞士西北應用科技大學共有三個主校區,設有圖書館、實驗室、餐廳、工作站等,多數校區還設有俱樂部、體育設施等,它與多個著名科研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包含多個國際項目。

三、特點分析

1.德國

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數量較多,在德國高校中的地位也較高,無論從官方評價還是民眾的意愿來看,它的地位都在不斷上升。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的教學質量也是外界一致肯定的,畢業生中進入企業高層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它在教學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方面特色明顯,成為很多國家應用科技大學學習的典范。在教學目標上,德國應用科技大學要求學生能運用新方法、新工藝解決實際問題,能完成新項目的開發;在專業設置上,德國應用科技大學專業針對性較強,專業劃分按照工程領域,地方特色明顯,強調專業設置要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在課程設置上,德國應用科技大學課程設置面寬、科目多,專業教育具有典型性,課程設計立足服務地方經濟。

2.荷蘭

荷蘭應用科技大學雙軌制明顯,普通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有較多的流動機會,兩軌之間的銜接也比較緊密,應用科技大學可以頒發碩士和學士學位,近年來開發了短期課程,還可頒發副學士學位;課程設計注重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目前可提供7個領域的培訓,包括經濟與服務、技術、行為和社會、農業、文化與藝術、衛生保健以及教師培訓,其中經濟與服務所占比重最大,達到了37%;荷蘭應用科技大學全日制與部分時間制度緊密結合,大部分學生采用全日制方式,小部分采用部分時間制,還有極少部分學生同時采用兩種方式;科研與知識生產緊密結合,荷蘭應用科技大學正逐漸成為職業領域知識生產合作者,尤其是與商業部門密切配合,由商業部門牽頭建立了一批應用科技大學,為商業部門培養人才,形成雙贏。

3.芬蘭

芬蘭應用科技大學在中高職銜接培養上特色明顯,芬蘭職業教育層次不斷提升,由中等教育逐步提升到本科和碩士層析的職業教育,芬蘭應用科技大學根據產業結構和社會需求設置學科和專業,注重區域產業結構和學科專業對接,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對接,課程體系注重與高中階段教育的銜接;芬蘭應用科技大學還注重通過多樣化的形式發展繼續教育,具有職業資格的成人學生可以通過應用科技大學繼續獲得學士學位,而碩士學位的獲得要求稍高些,一般要求具有一致的教育背景和相應的工作經歷,具有應用科技大學本科學位,或是擁有3年相關工作經歷且具有應用型專業本科學位的人,這一多樣化的形式,是芬蘭國家教育發展戰略,是應用科技大學所應承擔的使命,也進一步推動了終身學習的發展。

4.瑞士

瑞士應用科技大學的專業設置與地方發展緊密結合,學科設置較為集中,有利于實現工學結合;所屬學院類型多樣化,既有公立學校,也有私立學校;學科專業設置職業導向明顯,注重培養復合型和創新性人才,很多企業高管都是根據之也發展需要從中等職業學校買入應用科技大學大門的;科研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強調應用型研究。瑞士應用科技大學服務技術技能積累的辦學特色十分明顯,并且將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有機融合,目前瑞士應用科技大學的就業率已經超過了普通大學,普通大學和應用科技大學定位明確,高效運行,實現了中高職教育、學校教育與繼續教育銜接貫通,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完整統一。

四、總結

通過對國外應用科技大學發展狀況的調研,了解他們的發展現狀、組織結構和優勢特色。國外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迅速,我們可以借鑒國外應用科技大學的豐富經驗,學習他們的先進理念,對于正處在建設應用科技大學轉型過程中的我國來講,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曹育南,張潔.德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05).

[2]李好好,卡爾-維爾海姆.德國的應用科技大學(Fach-hochschule)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12).

[3]楊移貽.從博洛尼亞進程看兩岸四地高等教育一體化前景[J].現代教育管理,2010,(10).

[4]Jaana and Francisco,J.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Mission: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OECD Review Project[J].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08,(21):217-224.

[5]Ari and Eero,J. Provincial University of Lapland:Collab-orating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J]. Higher Education of Man-agement and Policy,2008,20(2):115-123.

上一篇:西方文學論文下一篇:當代文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