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國外秘書工作發展趨勢

2023-01-31

第一篇:國外秘書工作發展趨勢

國外秘書工作發展的概況

一、國外秘書工作的職業特點和發展趨勢

(一)國外秘書工作的職業特點

1.社會化、行業化

2.專業化、知識化

3.自動化、高科技化

既然技術能解決一切問題,能保證秘書的高效率工作,是否意味著未來的秘書工作將不再具有重大意義,秘書也將為機器所取代呢?

4.科學化、制度化

以馬里蘭州初級大學為例,公共課有:速記、打字、閱讀與寫作、健康生活原則、辦公工作程序、計算機應用、秘書學、體育、會計學。行政秘書的專業課程有:商業數學、企業法、簿記、演講、社會科學、行政秘書聽寫和錄音、行政秘書準則等。法律秘書的專業課程有:美國政府組織和企業法、法律秘書準則、法律專門術語、法律秘書聽寫和錄音、法院及法律事務程序、聯邦及馬里蘭州法院條例等。醫藥秘書的專業課程有:生物學、生理學、人體解剖學,心理學、醫藥學、醫藥專門術語、

美國 "秘書專業證書"(CPS)考試,行政管理協會(AMS)還舉辦了CAM考試,英國有"特許秘書和行政人員工會"(ICSA)法國有秘書的職業培訓和考試制度,還在國家行政學院通過嚴格擇優培養高級秘書人才。德國專門開辦了"歐洲秘書培訓班",并由"歐洲秘書協會"和"國際貿易協會"聯合主持考試,合格者成為駐外機構的秘書。日本由全國秘書協會主持CBS的資格考試。

(二)國外秘書工作的發展趨勢

1.秘書工作日益向智能型轉化。

2.秘書人員的學歷日益提高,秘書工作也日趨終身化。

3.對秘書理論的研究日益加強。

二、各國秘書工作的發展簡況

(一)美國的秘書工作

1.美國秘書工作概況

2.美國秘書的分類和分級

(二)英國的秘書工作

1.英國秘書工作概況

2.英國國家秘書的分類

(三)德國的秘書工作

1.德國秘書工作概況

2.德國秘書的主要分類和各類秘書的工作概要

(四)法國的秘書工作

1.法國秘書工作概況

2.法國的政府秘書機構及其主要工作

(五)日本的秘書工作

1.日本的秘書與秘書工作概況

2.日本秘書的類別及其工作的主要內容

三、"國際行政管理者協會會"和秘書節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S 縮寫IAAP,即"國際行政管理者協會會",是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秘書成員交流秘書工作經驗的中心和匯集互通信息的陣地。其前身為"國際職業秘書協會"(PROFESSIONAL SECRETARIES INTERNATIONAL),是當今世界有名的跨國性的職業組織。該組織成立于1942年,原名美國全國秘書協會,其總部設于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會員4萬多人,700家分支機構,除美國的在職秘書外,包括歐、亞、拉美各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英國、德國、意大利、瑞士、挪威、比利時、冰島、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香港、臺灣、巴西、秘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巴拿馬以及南非等等。其宗旨是:作為秘書的代言機構,維護秘書的合法利益;通過連續教育,提高秘書人員的素質和水平;介紹最新技術,增強業務技能,提高秘書的職業地位。

"國際行政管理者協會"提供給會員的刊物有:

《秘書》雜志: 為國際秘書領域主要刊物,交流介紹秘書工作方面的新思想、新觀念、新動態、新技術

《秘書工作范例》: 為國際職業秘書協會同各分支機構中企業經理代表人物合作創辦的一種多方面綜合論述刊物,適用于各種辦公室環境,反映秘書職責的共同特性

《職業秘書道德準則》: 建立和傳播職業行為標準,體現秘書的職業道德觀念。

"國際行政管理者協會"每年舉辦"特許職業秘書考試",于世界設250個考場同時進行,報考條件很嚴,高中生要有6年秘書工齡,大學生要有共6年的大學學齡和秘書工齡才能報考。有學士學位的人須完成一年經過證明的工作經驗亦能報考??荚嚳颇繛椋浩髽I法、企業行為科學、企業管理、人際學、秘書會計學、秘書技能、辦公室秘書工作程序等??荚囘B續進行12小時。1980年曾有6000人報考,1000人合格。合格者獲"特許職業秘書"資格(簡稱 CPS)。在美國,所有秘書都期望獲此資格,以求個人有所發展。

自1952年起,"國際行政管理者協會"還將每年4月最后一個工作周定為"秘書周",該周的星期三定為秘書節,并舉行相關的慶?;顒?。舉行這樣的慶祝會被認為是為了認同辦公室里工作的秘書的貢獻,和吸引更多的人從事秘書或行政工作。2000年,"國際行政管理者協會"宣布將秘書周和秘書日改名為行政專員周和行政專員日,與當今不斷變化的工作名稱和職責增加保持一致。

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的賀詞:

我很高興對參加2002年行政專員周和50周年慶典的各位致以最熱烈的祝賀。紀念周為領導者提供了一個認可在加拿大及世界各地行政人員所做出的貢獻的很好機會。行政專員工作高效,知識豐富,技能嫻熟,掌握了最新的辦公技術和具有異常完美的組織協調能力。我希望和領導者及其需要合作工作的人一起,為你們的辛勤工作和杰出貢獻致以真誠祝賀。

美國總統布什的賀詞:

我很高興地對本次由國際行政專員協會(IAAP)主辦的行政專員周50周年慶典活動表示熱烈的祝賀。五十年前,設立這一特別周目的在于肯定秘書工作的作用,并為秘書和行政工作創造機遇。今天,在美國有390萬秘書和行政助理人員。他們在政府辦公室,私營公司、社區組織及其他無數機構中從事著重要的工作。這些專業人員的工作已經,并將繼續促進美國的進步。我謹向行政專員們的辛勤工作以及你們對于自己事業的貢獻表示致敬。我同時也感謝IAAP(國際行政專員協會)在職業的高標準及專業性方面所做的努力,你們致力于提高會員的技巧和能力,進而為美國經濟的繁榮做出了很大貢獻,是值得驕傲的。 1 2

第二篇:國外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趨勢

國內外養老保險制度比較研究

摘要: 養老保險是一種社會保險,是根據國家法律規定,對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年人,由國家和社會提供物質幫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會保障制度。本文縱觀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歷史,針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及特點,比較我國養老保險與國外養老保險制度的差異,借鑒國外的一些相對成熟的經驗,從而逐步完善現有的養老保險制度并努力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新型養老保險制度。

關鍵詞: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一、國外養老保險制度簡介

由于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等,歷史傳統各異,不同國家之間養老保險制度存在較大差異。世界各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都比較晚,但發展卻很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不同類型的養老保險制度,按照其覆蓋范圍、保障水平和基金模式,大致可分為以下類型:

(一)收入關聯型養老保險。收入關聯型養老保險以美、德、法等國家為代表,貫徹“選擇性”原則,即并不覆蓋全體國民,而是選擇一部分社會成員參加,強調待遇與工資收入及繳費(稅)相關聯。保險對象一般為工薪勞動者,養老保險費由雇主和雇員共同負擔。待遇水平適中,如美國的平均基本養老金替代率為43%左右。待遇支付方面,一般有利于低收入人群。

(二)儲蓄積累型養老保險。儲蓄積累型養老保險以智利、新加坡等國家為代表。這些國家的政府強制性規定公私單位的所有雇員都必須參加養老保險,政府的養老基金監管局負責規范與監督基金的管理,不具體參與實際管理事務。私營性質的養老基金管理公司作為法定的經營管理者。政府對養老基金管理公司的設立標準、財務狀況、資產結構進行監管,并要求其交納風險準備金;養老基金管理公司嚴格按照分散化、透明化和獨立化的原則來進行管理,基金可以用于購買政府債券、企業證券和民營化的公共設施;基金所有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可以從自己選擇繳費的養老基金管理公司領取養老金,或者將積累的養老金連本帶利轉向人壽保險公司以支取年金。

(三)福利型養老保險。福利國家型養老保險以英、澳、加、日等國家為代表,

貫徹“普惠制”原則,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全體國民,強調國民皆有年金,因此稱為“福利型”或“普惠制”養老保險。在這一制度下,所有退休國民,均可無條件地從政府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普惠制的養老保險待遇,一般水平很低,不足以維持退休者的基本生活;退休者要維持自身的基本生活,必須同時加入到其他養老保險計劃中。

(四)國家型養老保險。國家型養老保險制度曾經在大多數計劃經濟國家實行,以前蘇聯、東歐國家為代表。按照“國家統包”的原則,由用人單位繳費,國家統一組織實施,工人參與管理,待遇標準統一,保障水平較高。這種養老保險制度不利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不利于勞動力的流動,不利于培養勞動者個人的自我保障意識。目前,正在退出國際社會保障領域。

二、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概述、現狀及主要特點

(一)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概述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歷史沿革主要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1951年在蘇聯模式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社會保險制度。該制度持續實施到1956年底。

第二階段,恢復性改革階段。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工會制度被廢除,勞動保險基金被用于其它用途。這一時期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實際上是企業辦保險,其特征是:企業職工的退休養老資金有企業從生產收益中籌集,并在企業營業外項目列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放養老保險金,而職工個人不承擔繳納養老保險費的義務。 第三階段,探索性改革階段。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計劃經濟體制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企業全部展開,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所以迫使養老保險在內的社會傳統保障制度進行改革,建立社會化的養老保險制度。

第四階段,個人養老保險基金賬戶實行試點階段。2000年12月,國務院第42號文件《關于印發完善城鎮社會保險體系試點方案的通知》,我國在東北三省進行了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在做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提高統籌層次、加強養老保險規范化和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為在全國范圍內完善這個制度積累了經驗。

第五階段,全國覆蓋改革階段。2005年12月3日國務院正式頒布《國務院關于

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這一決定主要針對隨著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現行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顯現出的一些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在總結我國20多年來在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探索和實踐經驗,經過充分的調研論證和2001年以來東北三省試點實踐的基礎上作出了改革決策。

(二)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

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由三個不同層次的養老保險組成,即基本養老保險計劃、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計劃和個人儲蓄型保險計劃,由此初步構建了我國現代養老保險體系的制度框架。

第一個層次是基本養老保險。它是按國家統一政策規定強制實施的為保障廣大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我國對城鎮企業職工強制實行統賬結合、部分積累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其保障水平較低,覆蓋面較廣。在部分有條件的地區,我國政府鼓勵當地政府開展農村養老保險的探索和試點。

第二個層次是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計劃。它由政府政策鼓勵,企業自愿建立,企業或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費為職工建立個人賬戶,通過商業機構運營,給付水平由繳費和投資收益率決定。企業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在國家規定的實施政策和實施條件下為本企業職工建立的一種輔助性養老保險,由國家宏觀指導,企業內部決策執行。目前我國只有極少數效益比較好的企業為職工辦理了補充養老保險,尚處于零星發展的狀態。

第三個層次是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它是由職工個人自愿參加、自愿選擇經辦機構的補充保險形式。后兩個層次中,企業和個人既可以將養老保險費按規定存入社會保險機構設立的養老保險基金帳戶,也可以選擇在商業保險公司投保。

(三)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主要特點

我國是一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眾多、經濟水平較低,是一個典型的二元結構社會,工業比較落后,農業比重較大,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結構的差異很大,加上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原因引起的各種利益差異,使新舊矛盾相互交織,情況極為復雜。在這樣的基本國情下,造就了我國特有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該制度在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上采用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的形式,社會統籌部分由國家和企業共同籌集,個

人帳戶部分則由企業和個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繳納。其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如覆蓋范圍不夠廣泛,大量的城鎮個體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還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空帳運行,沒有真正實現部分積累的制度模式,難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需求;基本養老計發方法不盡合理,缺乏參保繳費的激勵約束機制;基本養老金的調整機制還不健全,養老金總體水平還不高;統籌層次比較低,基金調劑能力還比較弱;企業年金發展滯后,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等等。

三、國外與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比較分析

(一)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統籌層次偏低 在養老金方面,瑞典和英國兩國的養老金制度都包括統一標準的國家的養老金,與收入相聯系的補充養老金,各種職業津貼等制度層次。日本的養老保險也分為三個層次:國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濟組合年金、厚生年金基金。德國養老保險包括:法定養老保險、企業補充保險、個人養老保險。美國有多種養老保險,其中企業年金和個人年金比較發達。截止2007年底,我國已有北京、天津等13個省市實現了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遼寧、安徽等7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市級統籌為主;其它省份仍以縣級統籌為主。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分散在全國1800多個統籌地區,成為世界上一道獨特的“景觀”。養老保險基金的分散管理,在實踐中導致了很多問題:一是限制了保險的社會共濟作用,低層次統籌的格局加劇了資金供求的結構性矛盾;二是加大了基金管理的風險,增加了基金監管的難度;三是過低的統籌層次,導致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困難,阻礙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二)我國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過窄

瑞典養老金的覆蓋面具有普遍性,凡是達到在瑞典居住或工作的法定年限者都可以參加基本養老金制度。英國的國家基本養老金制度也具有普遍性,它的條件是所有滿足國家基本養老金制度所規定的年齡和資格標準的老年人都可以領取。德國養老保障的受益人涵蓋普通雇員、礦工、公共部門、雇員、自雇者;農民、農業工人,被排除于制度之外者很少。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一般限于全民所有制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的固定職工,而占人口較大比重的農民群體和數量逐漸增多的靈活就業者,還沒有被納入養老保險的框架之內,養老保險的覆蓋面依然較窄,說明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社會化程度不夠,其所應有的保障功能還未實現。

(三)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

從國外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的發展實踐來看,尤其是總結美國、新加坡等養老保險法制建設比較規范的國家的先進經驗,養老保險必須建立在一整套嚴密的法律體系支撐下有效地發展下去。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的不完善是與國家養老保險立法不完善密切相關的。我國養老保險法律體系不完備,完善養老保險立法已是當務之急。迄今國家對養老保險尚未單獨立法,代而行之的是各種政策、暫行規定、通知、決定等低層次的行政法規模式,且經常變動的政策文件,缺乏整體性和權威性。導致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缺乏原則性的依據,不少退休勞動者的養老費用被拖欠,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維護,使《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缺乏實施的物質基礎。

(四)我國養老保險的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國外的養老保險資金一般說來有三條渠道:勞動者繳納受保工資的一個比例,雇主繳納工資總額的一個比例,政府做出一定貢獻。發達國家中采取雙方負擔的標準模式是雇主和雇員共同繳費。繳費通常與收入水平相聯系,受保工資有一個最高限額。雇主和雇員的繳費比例可以是相同的,但大多數國家雇主比例更高。政府的貢獻來自于國家總收入,也有少數國家取自專項稅收(如煙草稅、酒精飲料稅)。我國養老保險資金的主要來源是征繳養老保險收入及其利息收支、財政補貼,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養老保險費的欠繳與流失情況十分嚴重。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上漲,享受養老保險的人數不斷增加,養老金的支出逐年增加,導致部分地區的收不抵支,原有的積累逐漸減少。此外,養老保險管理費用的不合理增加導致養老金開支更加“吃緊”。

(五)我國領取養老金年齡過輕

為了適應21世紀老齡化社會,1994年日本把領取養老金的起始年齡推遲到65歲,對沒有工作或低薪的勞動者,可在60~64歲期間支付部分養老金。瑞典基本養老金和與收入相聯系養老金的年齡資格未滿65歲。美國通過一項國會立法,將退休年齡從65歲推遲到67歲。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規定是男60歲,女干部55歲,女工人50歲,特殊工種職工可以提前5年退休。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區和企業為減輕職工下崗和事業壓力,通過采用提前退休的方式解決就業的矛盾,實際上就是把就業的壓力轉移給養老保險,把近期問題推向遠期。篇二:國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國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根據聯合國老齡化社會標準,一個國家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便稱為“老年型”國家或地區。截至2009年底,我國老齡人口已達1.67億,占總人口的12.5%,表明我國開始進入“老年型”國家,并且社會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養老人群的擴大,給我國養老保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國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概要

目前,有代表性的養老保險模式有四種,即美、德、法等國的傳統型養老模式,英國、日本、瑞典、加拿大等國的普惠制福利型模式,俄羅斯、東歐諸國的國家型保險模式,智利、新加坡和瑞典等國的儲蓄積累模式。

1.傳統型養老保險。傳統型養老保險以美、德、法等國為代表,選擇性覆蓋部分社會成員參加保險,強調待遇與工資收入及繳稅相關聯。德國作為現代社保制度發源地,一直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其養老保障體制發展時間較長,已形成較為完備的養老保障制度體系。德國養老保險目標在于保障退休者及其配偶生計,維持其購買力。目前,其法定養老保險覆蓋率已達從業人員的85%左右,包括年老養老金、職業康復待遇、職業能力或就業能力喪失養老金及遺囑養老金。法定養老保險機構共27個,具有獨特法律地位并享有資金管理權,與國家公共預算相脫離。

2.福利型養老保險。福利型養老保險以英國、瑞典、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為代表,貫徹“普惠制”原則,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全體國民,所需資金完全源于政府稅收。但是,其保險水平偏低,退休者必須同時加入其他養老保險計劃,才能維持基本生活支出。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老齡化形勢極為嚴峻,低迷的經濟形勢、過高的保障水平以及家庭結構變化等因素,使得日本必須對現收現付為主、基金為輔的“跨代撫養”制度進行改革。

3.國家型養老保險。國家型養老保險制度曾在多數計劃經濟國家實行,前蘇聯、波蘭、匈牙利、捷克等東歐國家實施“國家統包”原則,由用人單位繳費,國家統一組織實施,工人參與管理,待遇標準統一,保障水平較高。我國在計劃經濟時代也曾采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統包”的社保體系已逐漸退出國際社保領域。 4.儲金型養老保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儲金型養老保險制度在一批發展中國家實行,以新加坡、智利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為代表,強調“自我保障”原則,實行積累基金模式,建立了不同類型的個人養老保險賬戶或“公積金”賬戶。該模式保險費用由雇主和雇員共同分擔,在參保人退休或有特殊需要時,將個人賬戶基金定期或一次性支付給個人。但是,這一制度無法充分發揮社會保障的互濟互助功能,同時存在基金保值增值壓力,在出現持續通脹和金融危機時將面臨困難。

二、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現狀分析

1.養老保險制度。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采取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模式。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和制度的缺陷,社會統籌賬戶的資金已不足以支付老年人的工資費用,以致將大量個人賬戶資金挪用,個人賬戶“空賬”現象嚴重,據統計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已達1.3萬億元;由于統籌資金不計入個人賬戶,有些人會認為自己在職時繳納的養老金沒有記錄、沒有憑證,將來也不會得到保障,從而引發繳費者的“不信任感”,以至拒絕繳費。同時,企業作假賬、拒不繳費和欠費現象頻發,以上種種問題導致養老保險資金“缺口”越來越大。

2.資金管理與運作。目前,我國養老保險的資金管理缺乏相應法規,資金的收繳、管理和支付環節不規范,無章可循,再加上社會保障資金由隸屬于政府部門的機構負責增值和營運,難免會在運營過程中摻雜政府部門行政干預因素。根據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會同審計署、財政部對1986~1998年間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和失業保險基金的清查結果顯示,12年間僅僅基本養老保險資金被擠占挪用部分高達100多億元,其中已核準損失的達2 000多萬元。近年,各地養老保險資金被挪用、擠占、透支現象時有發生,管理不善導致社保資金損失慘重。同時,由于養老金管理統籌層次低所引發的系列問題層出不窮。經濟實力較弱、財政相對困難、收支有缺口的地區無法足額發放養老金,而經濟實力較強的地區養老金數額較大;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待遇差距明顯;各自為政的養老金管理體系嚴重影響勞動力流動和養老保險覆蓋面的擴大,無法彰顯養老保險的“社會公平”作用。

國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3.養老方式和養老設施建設。我國主要實行的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的模式,然而面臨人口眾多、老齡化加劇的嚴峻趨勢,社會養老是政府必須承擔的責任,應確保養老設施投入跟上現實步伐。同時,很多民營養老機構收費水平很高,普通老人根本無法入住,經常出現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和“床位空置”現象。所以,發展全新的家庭養老模式,建設配套基礎設施成為必需。

2.35億,按全國勞動人口7.7億計算,其覆蓋率僅為31%。中國的社會保障投入和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偏低,與很多發達國家政府“高投入”、養老保險“全覆蓋”相比,我們確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另外,養老保險體制不健全、管理運作比較混亂、養老產業和設施建設較為落后等問題也很突出。

三、國際經驗借鑒

1.理清思路,明確養老保障發展模式。各國構建養老保障體系的出發點不同,如日本強調受益人對社會貢獻的大小,而瑞典強調以公民權平等為基礎,美國則更注重效率。社會公平與互助是建立養老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標,我國必須根據不同職業和不同階層的勞動者設立養老保險,理清養老保險發展思路,建議發展以家居養老為主、設施養老為輔的養老模式。借鑒日本介護制度,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家居養老模式。政府可發行養老國債,建設圍繞家居養老、社區養老所需的組織和設施,建設專門的老年人護理學校,培訓專業護理人員,使“家護事業”走向職業化。政府可采取價格補貼方式,吸引社會資金投資養老產業,逐步將其轉讓給民營企業承辦;集中社會慈善資金和閑散資金,投入養老事業;出臺維護老年人權利的相關法律措施,建設老年維權、心理診室等機構,興建老年大學、老年活動場所,提供適合老年人發揮余熱的就業崗位等,為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保障、增添樂趣。

2.規范管理,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統賬結合仍然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方向,借鑒智利賬戶管理方式,科學設計制度層次,在每個層次上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整合記賬模式,對各個層次重新定位功能,相互配合,構建多元化的功能豐富的養老保險制度。同時,逐漸增大個人賬戶資金比例,最終將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都納入個人賬戶,統一記錄,統一管理,避免基金管理過程中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在中央政府層面形成一個“資金池”,為集中投資管理創造條件,或由中央委托基金管理公司代為管理,促使資金有效保值增值。建立多層次制度體系,包括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強制性完全積累個人賬戶和自愿商業養老保險?;旧鐣B老保險需政府通過強制性收取稅費來提供,制定各階層稅費率和發放標準來實現公平的分級給付制度;強制性完全積累個人賬戶由個人和企業共同承擔,國家制定稅費率,儲蓄資金完全進入個人賬戶,為老年人退休后提供生活保障;自愿商業養老保險作為補充,隨個人意愿選擇,強調激勵,體現差別。

3.提升層次,科學引導資金流向。學習德國提升養老金統籌層次,避免各地養老保險資金被挪用、擠占、透支現象,有效集中運作資金,大額資金可投資資本市場,也可投資前景較好、資金安全性較高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充分引入市場機制,推行投資對象、投資工具的多元化和投資管理的分散化。我國金融市場及市場配套機制發展較晚,但發展勢頭好、速度快,隨著完備的金融投資工具體系的逐步建立,只要在合理運用傳統投資工具的基礎上,巧妙地利用各種新的投資工具,就會有效規避補充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風險,基金增值就能得到可靠保障。同時,把全國的養老基金分散到多家管理公司去組織投資,這樣就會出現集中投資給資本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

4.加大投入,擴大保險覆蓋面。2009年我國的社會保障投入僅占財政收入的3%~4%,投入養老保障的資金更微乎其微。目前,瑞典的養老保障支出占gdp的38%左右,而我國政府在基本養老保險中甚至未承擔社會統籌基金不足支付時的兜底責任。國家財政不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養老保障改革永遠是一句空話。在“十二五”計劃中,國家應加大養老保障事業的資金投入,為建立“多層次、寬覆蓋”的養老保障體系奠定基礎。

5.加強配套制度建設,保障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成效。隱形債務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各國主要通過調整退休年齡、改變養老金給付比例、變現國有資產、發放認可債券、提高財政撥款、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等措施彌補隱形債務。建議我國采取開征社會保障稅、發行特種國債、變現部分國有資產、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等方式(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通過提升我國經濟實力、增加財政收入、促進人均收入增長),從根本上解決隱形債務問題。制定實施相關監督保障法,也是養老保險制度監管的重要依據。各國多采取綜合立法和專門立法模式,通過國家建立統一的社保制度立法,規范各類社保事務,根據社會經濟環境變化的需要,提出新的法律制度調整。我國特別缺乏綜合或專門性立法,使得養老保障制度發展不夠規范,建議盡快建立養老保險法,對政府、企業和個人在養老保障中的責任做出明確劃分,并明確主體權利和義務,規定政府監管手段、方式和目標。同時,配合出臺相關基金運營法,詳細規定機構職責、入行資格、監管措施、投資限制、信息披露以及政府兜底責任等方面,為降低養老投資運行風險提供法律依據。篇三:國外養老金形式發展趨勢及啟示

國外養老金形式發展趨勢及啟示 2006-7-6 15:20 社會保障制度·蔣岳祥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 要:世界各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有現收現付制下的養老金發放和領取形式發生了變化。各國改革的趨勢是為個人建立可投資的養老金儲蓄賬戶,使得個人養老金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始終與資本市場保持緊密的聯系,成為資本市場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未來養老金將朝著有形化,資產化的方向發展,大大增加了個人支配養老金的包由度和控制權。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又使得個人管理自己的養老金儲蓄賬戶和退出本國的養老金計劃而參加別國養老金計劃成為可能。

一、引言

人口老齡化和低出生率以及人類自身壽命的增長和退休年齡的提早等人口結構變化,再加上現收現付制缺乏養老資金的增值渠道,直接導致在現收現付制下巨額養老金難以支付的結果,迫使各國進行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同時,民眾思想觀念的改變,西方政治界、經濟界的學者和政府首腦的認同,特別是拉美各國代表和英國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成功,世界銀行多次的權威推薦以及基金制本身所表現出來的如養老金財產化和自愿選擇的一些優點,增加了養老保險向基金制改革的可能性。將現收現付的社會保障制度私有化,對于民眾、西方政治家和國家首腦幾年前還不敢想象的事,如今卻得到了越來越多社會各階層、特別是政界的支持,各種改革方案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世界各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有現收現付制下的養老金發放和領取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探討未來養老金形式的變化和發展趨勢,有利于我們把握國際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方向,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二、各國養老金制度改革和養老基金管理發展趨勢 1.各國養老金制度改革發展趨勢 養老保險制度按受益形式的不同可劃分為兩種:一種是規定受益制,另一種是規定繳費制。規定受益制(defined benefit)是指,養老金項目的主辦者做出承諾,按照特定公式決定參加者的養老金的受益,只要參加者按規定繳費和繳足一定的年限,參加者就可以得到一筆年金(annuity),或進行一次性 (lump—sum)支付的制度。它通常是現收現付制支付養老金的形式。規定繳費制(defined contribulion)是指,養老金項目主辦者,為每個參加者設立養老金個人賬戶,參加者可以在主辦者規定的限額比例內向基金賬戶繳費,在參加者退休有資格領取養老金時,按照其賬戶的資金情況向其發放養老金的制度。它通常是基金制支付兌現養老金的形式,而且個人賬戶多余的資金可作為財產,繼承給相應的受益人。

目前的趨勢是逐步取消規定受益制,采用規定繳費制,這樣可以為每個職工建立可投資的個人養老基金儲蓄賬戶,將養老基金直接推向資本市場。個人在工作期間的繳費以及養老金投資到資本市場后的回報都可以記錄在賬戶上,到工人退休時,根據其賬戶上的資金賬面情況,安排受益形式。

智利政府早在1981年就開始實施基金制,打開了通往基金制的大門。通過準確定義原有養老制度下的養老金的價格,使個人擁有相應份額的資產,為每個職工建立可投資的個人養老基金儲蓄賬戶,成立相應的基金管理機構,專項管理經營該基金,提供投資方案和渠道,鼓勵和刺激投資,使得養老金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因素而不是相反阻礙經濟的增長;并且提高了個人支配養老金的自由度等措施,建立了基于可投資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私有制。由于智利的養老金改革較為成功,在最近幾年里,相繼有7個拉美國家,如秘魯(1993)、哥倫比亞(1994)、阿根廷(1994)、烏拉圭(1996)、玻利維亞(1997)、墨西哥(1997)和薩爾瓦多殿(1996)等國家,也不同程度地仿效智利政府的做法。1999年3月,波蘭成了第一個東歐的國家,率先采用了智利的養老金制度的做法。

英國政府1978年在建立第二個層次(其第一個層次是統一比例的基本養老金計劃)的與收入關聯的養老金計劃serps(state earnings related pension scheme)時,同時也制定了鼓勵職工參加個人養老金計劃的條款。如果職工退出serps而參加個人養老金計劃就可以得到相應的養老保險稅率的優惠,按優惠的稅率將資金直接存入個人養老金計劃。這個優惠的稅率比例目前是工資的4.6%,比serps的稅率低很多,它是這樣計算出來的:按現有資本市場的平均年投資回報率4.25%,使得參加個人養老金計劃的職工到退休時購買退休年金的收益與serps的受益相當。這樣參加個人養老金計劃的職工的以前的繳付就不歸還了,政府就沒有義務支付這些職工在舊體制下的養老金債務了。英國政府的這種養老保險轉制的安排最大的優點就是使得政府的轉移支付達到較小的程度。

也有些國家如瑞典、意大利、拉脫維亞等國則采用了名義賬戶養老金制度轉型模式。波蘭在采用了部分拉美養老金制度轉型模式時,在解決轉移費用問題時,也采用了名義賬戶的轉型方法。

瑞典名義賬戶養老金制度轉型模式的基本特點是:

(1)將原有現收現付制中的規定受益改為規定繳費,但整個養老保險體制仍然按現收現付制運行。這些做法的優點在于使得政府不再承諾養老金的受益,養老金的受益依賴于繳費的情況,使得受益與此前的貢獻更為接近。

(2)賬戶上可以明確記錄個人所繳費的情況,以及基金投資后的回報,但由于整個養老保險體制仍然按現收現付制運行,所有的資金或大部分資余已經支付給退休的人員,其賬戶上的資金是虛的,故稱為名義帳戶。

(3)名義賬戶的設計,使得養老保險制度在轉型過程中不產生轉移費用,而使得原有的養老保險制度下的退休者繼續得到支付。

我國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上采用傳統型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模式,即由國家、集體和個人共同負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社會互濟;在基本養老金的計發上采用結構式的計發辦法,強調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刺激作用和勞動貢獻差別。建立個人賬戶的目的也是為進一步向基金制改革打下基礎。但我國還沒有尋找到一條很好的解決轉移費用問題的方法,許多賬戶上雖然有繳費的記錄,但這些基金已經用于支付退休一代的養老金了,所以,這個賬戶也具有名義賬戶的意義。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也屬于此種模式。智利和英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成功,為其它國家和地區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參照的范本。有些采用參加新制度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還需向舊的體制繳納一定的費用,或歸還一定比例而不是全部的舊體制下的權益,據此來減輕部分轉移費用的支付壓力。 2.養老基金管理

改革養老保險制度的關鍵在于如何將養老基金推向資本市場,同時又能確保養老基金的安全。各國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智利在建制之初,就專門由養老金管理紀經人afps(administradoras de fondosde pensiones)專項經營的私人公司管理(afps用英語表述是pension fund administretors),可以進行如證券,股票和其他金融產品的投資。afps和其經營管理的基金是完全分開獨立的實體,所以如果afps破產,也不影響養老基金。作為服務的代價,也是afps的惟一收入來源,afps收取客戶每月固定的0至2.11美元固定傭金以及按工資的百分比計算的可變傭金,目前 afps收取的傭金在2.49%~2.95%不等。其中可變傭金包括afps從中提取出來為工人代交的壽險和傷殘險在內。為確保養老基金的增值保證,afps必須為客戶提供不低于一定數額的回報率。@ 英國和美國的養老基金可直接由成千上萬的各類私人投資公司經營。這類公司與其經營管理的基金也是完全分開獨立的實體,作為服務的代價,投資公司向客戶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

三、未來養老金形式的變化

各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有現收現付制下的養老金發放和領取形式發生了變化。 1.養老金有形化和資產化

在現收現付制下,職工的死亡就意味著本人享用養老金的結束,而基金制為個人建立了可投資的個人養老金儲蓄賬戶,使得養老金的形式有形化和財產化,增加了個人支配養老金的自由度和控制權,并且可作為財產繼承給有關受益人。 2.養老金發放方式的變化

工人退休時的養老金類型可能的支付方式有下列三種形式: 1)生命年金

工人用個人養老金儲蓄賬戶上的資金購買保險公司的年金,再由保險公司提供其生命年金。

2)計劃提取

第二個選擇是按計劃從賬戶上提取金額。如果個人在死之前賬戶上還有錢,則剩余的錢可作為其財產,按法律分配給受益人。 3)計劃提取與年金結合

這實際上是第一種和第二種方案的組合。

這種養老金發放的形式使得個人養老金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始終與資本市場保持緊密的聯系,成為資本市場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3.提前退休將成時尚

在智利如果職工的個人養老金賬戶上有足夠的資金購買相應的年金,或個人的賬戶上有相當于最近十年工作期間的平均工資的50%和達到政府規定的最低退休金的110%,就可以選擇提前退休。表格一是1982-1997年年底新制度下支付的養老金人數,選擇早退休的人數已經逐年增加,職工在選擇繼續工作還是退休后從事自己的愛好有了很多的自由。同樣,職工如果滿齡后繼續工作,也有同樣的自由。

有些人想工作一輩子,而有些人都迫不急待不要工作而想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業和愛好,像寫作或垂釣等,未來的養老保險制度使得這種個人的愛好可由個人自主決定而如愿以嘗。 4.個人管理自己的養老金賬戶

國際進一步開放的投資規則和政策,使得個人管理自己的養老金賬戶成為可能,使具有承擔風險能力的客戶選擇他們所喜歡的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方式。養老基金賬戶由職工本人自己管理,則可以免交傭金,減少管理成本,增加投資回報。自己可以選擇不同的投資方案,如在工作期間,將賬戶的資金投資到較高風險的基金,當自己臨近退休時承擔風險的能力和耐心會減少再改變投資方式,將資金投資到低風險基金,以安度晚年。 5.參加別國的養老金計劃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養老基金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聯系必將進一步增強,國際資本市場成了各國養老金聯系的紐帶。一國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一個可能的趨勢是接受另一國的職工參加本國的養老金計劃而另一國也會由于本國的職工放棄政府的最低保障而同意其參加別國的養老金計劃。更進一步的發展,最終你會發現國家的養老保險計劃和商業人壽保險如此接近,以至于你很難區分。參加別國的養老保險計劃也就意味著購買別國的養老保險;而別國的養老保險的最終支付形式可能就是商業保險的年金,也即購買了別國的商業保險。

四、啟 示

國際養老金制度改革和養老基金管理發展趨勢以及由此帶來未來養老金形式的變化,對我國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有著重要的啟示。

啟示之一,商業保險對不同社會保險制度的有著不同作用。

在現收現付制下,隔代間轉移財富,勞動者在工作期間想盡量少交養老金,而在退休時又想盡量多得到養老金,養老基金增值的可能小。一個直接的結果是,職工如果有錢則更愿意將錢投資于商業人壽保險。然而在沒有社會保障作為基礎時,商業保險的繁榮會導致許多社會問題,如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進一步導致兩極分化,影響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進程。這種情況對于沒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也是一樣。

在基金制下,為個人建立了養老保險賬戶,把養老保險基金推向資本市場,實現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有效增值,使得養老保險有了商業保險的投資功能,投資商業保險與參加社會保險體現了相近的投資價值。由于基金制提供客戶政府的最低保障,使得參加社會保險的職工又多了一層保護傘。一個直接的結果是,鼓勵了而不是強迫了職工參加社會保險。啟示之二,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的養老基金僅局限在購買國債,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經濟建設缺乏資金,資本市場需要資金,然而養老基金又沒有合適的投資渠道,于是擠占和挪用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和個人拖欠養老保險金等違犯法規的事件較為普遍。

按照我國各級審計機關每年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審計結果統計,查出的主要問題有:1)出借養老保險基金;2)將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經商;3)用養老保險基金購建固定資產;4)未專戶存儲,用養老保險基金搞定期存款等。也許這些違規的社會保險機構本意不壞,目的是為了養老基金的增值更快。所以,新的養老基金管理辦法,應該順從滿足養老基金增值的要求,順從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律拓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形成養老基金和資本市場的互動,確保養老基金的有效增值。

另外,目前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統籌制度的覆蓋率很低,僅僅局限在企事業職工還遠遠不夠,我國的絕大多數農民、個體戶、私營企業職工、三資企業職工和自謀職業者,都游離在社會養老保險統籌體制之外,沒有參加到社會保障體制中來。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制定相應的政策,吸引和鼓勵全社會各階層加入到保障體系中來,大幅度提高覆蓋率。再者,我國城鄉居民貧富差距懸殊,國內的一個抽樣調查推算,不足百分之五的富人,占有全國居民儲蓄存款總額的將近一半(超過6萬億)。如果在開放保險市場之前,還沒有建立起暢通的社會保障體系,各國的商業保險公司進入國內金融市場會直接挑戰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那些現在還不在社會保障制度覆蓋內的絕大多數農民、個體戶、私營企業職工、三資企業職工和自謀職業者,如果有錢將直接購買這些商業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以防老、養老、安度晚年。而其他在社會保障制度內的職工也只會應付養老保險的繳費義務而將多余的資金投資到商業保險公司,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有直接的負面作用。另外商業保險的繁榮會進一步導致貧富兩極分化等許多社會問題,那些現在還不

在社會保障制度覆蓋內的絕大多數農民、個體戶、私營企業職工、三資企業職工和自謀職業者,如果沒有錢購買這些商業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將面臨更貧困的局面。

所以,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統籌和個人養老金賬戶相結合的覆蓋全社會各階層社會保障制度,拓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形成養老基金和資本市場的互動,確保養老基金的有效增值,已經迫在眉睫。

第三篇:國外職業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摘要:世界各國大都把發展職業教育看作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及促進就業增長的重要目標,把改革職業教育作為規劃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借鑒國外職業教育改革的經驗出發,提出促進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幾點啟示。

關鍵詞:職業教育 改革 發展趨勢 啟示

一、國外職業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1.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銜接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傳統的偏重專業技術忽視基礎學科的職業教育已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紛紛采取多種舉措,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相互滲透、取長補短。各國普遍采取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綜合化的措施。

20世紀8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對中等職業教育和中等教育進行改革,設立綜合高中。在這種新型高中里,除部分必修課外,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對未來發展的打算,選擇相應的選修科目學習。為了消除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之間的界限,在專業設置上打破傳統的專業劃分,開設諸如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國際合作、電子機械、教育、工業技術等一系列適應時代發展的嶄新的綜合學科,供學生選修,把普通教育的內容置于職業教育的課程之中。此外,實行學分制管理,允許學生跨學校選修,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轉換專業或學校。

德國職業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實行“雙元制”,它與普通教育是兩個完全不相通的系統。隨著國際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勞動力素質結構日趨于復合型。據此,為了適應社會對高素質職業人才的需要,德國政府提出了教育改革方案,一方面,明確職業教育要向普通教育階段滲透和延伸,要求實科中學和文理中學增加職教內容,開設職教課程,加強職業指導,全面地、多途徑地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另一方面,為接受過職業教育的青年人提供進入高等學校學習的機會,并承認“雙元制”教育模式的職業學院學歷與??拼髮W等值。

英國教育傳統上就有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之分,從中學開始就分選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或進人高等教育或就業。多年來在英國只有獲得“高水平的普通教育證書”的學生才有資格接受高等教育。1993年9月,英國政府在義務教育階段之后的學術性課程——“高水平的普通教育證書”與職業性課程——“國家職業資格”(NVQ)之間,推出一種介于兩者之間的新型課程——“普通國家職業資格”(GNVQ)課程。它采用單元課程與單元學分累積制的方式,使學術性課程與職業性課程相互過渡。為了加強NVQ、GNVQ與高等教育的銜接,英國政府采取措施,承認NVQ、GNVQ與普通教育享有平等權利,對于獲得GNVQ高級證書者、NVQ三級證書者,可以選擇直接就業,也可免試升人大學攻讀學位。

2、職業教育終身化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終身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將職業教育體系中職前與職后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創造一個終身教育的完整連續統一體己成為世界性趨勢。而職業教育也不再被看作是終結性教育而是一種階段性教育。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有專家指出,職業教育的半衰期為5年。因此,時代的發展要求職業教育具有相對的適應性和延續性。如何使職業教育向終身教育延伸,已成為新世紀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

日本政府通過法律形式來促進終身教育。從1978年到1990年先后頒布了《部分修改職業訓練法的法律》、《終身職業能力開發促進法》、《生涯學習振興法》。1995年11月24日,第十九屆東京都產業教育審議會發表了“關于在終身學習社會期待的職業教育”的咨詢報告。報告提出,要構筑豐富的終身學習社會,把走上社會后的學習作為人生體系的重要一環。目前,日本已組建了包括終身職業能力開發中心、職業設計指導中心以及地方職業能力開發綜合中心在內的,面向21世紀的終身職業能力開發體系。

美國早在1971年就在全美范圍內推行實施終身化的職業教育——生計教育。生計教育是一項旨在對全體學生進行生計意識、生計探索、生計準備和生計定向等內容的持續性的綜合教育計劃,其目的在于幫助人們從幼兒園到成年獲得全部生涯的謀生技能,并形成個人生活方式。

德國職業培訓條例明確規定,職業教育是一種就業教育;轉職培訓是為在業人員轉換新的職業崗位而進行的一種補充教育;職業進修是為從業人員在某一領域進寧步深化而開展的職業繼續教育。職業進修制度的不斷完善,使職業教育逐步走向終身化。例如:許多州都為高級技工和技術員提供各種深造機會。據聯邦勞動局統計,每年要求職業進修的人員約占在業人員總數的20%。

英國教育與就業部近年來把促進社會成員的終身教育作為己任,通過廣泛、多樣、多級別的資格證書體系激勵終身學習。學校對每位學生設立伴隨一生的成績記錄卡,記錄該生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情況;企業通過調整工資差距,并提供一定的資金,激勵員工積極參加各種培訓,以獲得更高級的職業資格證書,從而提高從業者的素質。

3.重視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發達國家極為重視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主要體現在培養培訓的正規化、職業教育師資的專職化以及職業教育教師優厚的待遇上。

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師資有著健全的培養體系和穩定來源。其來源主要有四個渠道:一是開辦專門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的高等技術師范學院;二是在工科技術學院培訓;三是在文理學院、綜合大學內另設教育學院、教育系來培養;四是通過專門的職業教育師資進修、培訓機構來培養,如教育培訓中心或地區職業教育中心、大型企業培訓部等設置繼續教育和專業培訓課程。

發達國家對職業教育師資的任職資格都有嚴格標準。例如,美國有的州明文規定,要有大學本科學歷,取得學士學位并有相關領域1—2年實際工作經驗的優秀者,才能頒發職業技術教師資格證書,而且,教師的任職采用聘任制,只有晉升為教授才能得到終身職務。德國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只有一個職務檔次——教授,其任職資格十分嚴格,申請者要有博士學位;要有5年以上的工作經歷,且至少在所教授專業的企業崗位上工作3年以上;教學與科研比為9:1。瑞士規定職業學校理論課教師必須具有4年的學徒經歷、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畢業、3年以上工程師實踐經驗,具備這些條件后,再到職業教育學院進修為期1年的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課程,通過后方可任教。在職教師每年可安排一定時間的帶薪進修假,學習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澳大利亞要求職業教師必須是“雙師型”的,必須具備教師資格、實踐經驗、專業崗位工作經歷。

發達國家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師有著較為優越的社會地位與豐厚的待遇。如日本教師的工資比一般的公務員高15%,且原則上一年提升一級;德國的職業學校教師屬于國家公務員,其工資為中級教師最高級,每2年增加1次,最高工資可超過大學教授的起始工資。正因為有較優厚的待遇,才吸引、穩定了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從而產生了高水平、高效益的職業技術教育。 4.職業教育的國際化

隨著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國際化已成為當代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如何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國際人”,已成為各國新的教育目標。

歐盟委員會從1995年開始實施“達·芬奇”跨國職業教育和培訓計劃,加強培養學生的外語能力,提出學生畢業時應掌握兩門外語的要求。實施職教學生的跨國交流,各國聯合開發外語課程和適應每個職業領域或經濟部門具體需要的教材。

在亞洲,日本政府隨著經濟的繁榮不斷調整教育政策,以適應其國際化發展的需要。早在1956年7月,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的《咨詢報告——關于推進教育、學術、文化的國際交流》中就提出了推進國際交流的初步設想。為了適應教育國際化的方向,日本政府首先在教學內容上下功夫。日本的職業教育十分重視外語教學,外語科目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有些專業的外語學分甚至達到專業課的三分之一;日本的教育部門還積極開發與國際事務相關的課程,廣泛開展遠程教育。此外,日本政府還十分重視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主要形式有:與國外的學校建立友好交流學校、派遣學生出國留學、招收國外留學生、派教師去國外進修等。 5.完善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

德國的“雙元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一方面是其獨特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是公正、客觀、嚴格的考試考核體系。“雙元制”職業教育考試由與培訓無直接關系的行業協會承擔。為了保證考試的統一規范性,無論職業是否相同,相同科目的考試都采用同一標準,且安排在同一時間進行。德國職業教育院校的學生都要經過中間考試和結業考試,最終獲得三種證書:考試證書、培訓合格證書和職業學校的畢業證書。這三種證書由不同的機構頒發,體現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因此,德國職教學校的資格證書在世界范圍內有很高的認可度。

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以其學制的靈活性而著稱,對于職業資格認證則采取全國統一的資格認證框架(AQF),從而保證了其權威性。AQF包括6個職業教育資格等級的專業證書(一至四級證書、文憑、高級文憑),從事相應的工作就必須取得相應的證書,不同等級的證書是通過學分制獲取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任何時間去獲得學分。獲得文憑證書的學生可直接升人普通教育的??贫昙墝W習;同樣,獲得高級文憑證書的學生可直接升人大學本科二年級深造。

二、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幾點啟示

目前,從總體上來看我國職業教育基礎依然薄弱。主要表現在:投入不足,辦學條件比較差,各地發展不平衡;統籌乏力,資源難以充分利用,辦學效益低;職業學校招生困難,行業、企業舉辦的職業教育減少,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規??s小,就業準入制度沒有得到很好落實,職業資格證書與職業學校學歷證書之間的銜接不夠;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需要;教師對生產服務一線的經營管理、勞動組織、技術工藝了解不夠,專業技能和實際教學能力不強等。為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適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必須加強職業教育的改革。國外職教的改革經驗,將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1.加強教育體系的系統化。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最直接的后果是學生就業難。這是因為我國職業教育基本上還是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課程的濃縮,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使得職業教育沒有自己的特色。目前雖然增加了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進入高等學校特別是高等職業學校的比例,但是中專生大多不愿繼續深造,一方面因為繼續深造的學制太長;另一方面是學生感覺高職與中專差異不大。在我國職業教育仍是弱勢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高職教育的銜接就可以看成是近親繁殖,這樣的深造方式對學生的吸引力自然非常小。此外,國家通過建立職教師資基地,擴大職業學校畢業生接受本科及其以上學歷教育的機會,但是,每年能夠進人普通高等院校深造的職校生的比例實在是太小了。從整體來看,我國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還有著明顯的界限。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可以建立中等與高等教育相銜接的課程體系,使國家整個教育體系系統化。通過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加大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開創我國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新道路,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的立交橋。

2.重視開放式終身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要建立學習型社會,加強全民終身教育的思想?,F階段,職業教育終身化在我國已初現端倪,主要表現為在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同時,高等職業教育得到迅速發展;同時,大量培訓機構的出現也標志著廣大人民對終身教育的認可。但要真正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促進職業教育向終身化方向發展,必須要促使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與勞動就業緊密結合,與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緊密結合;要滿足人民群眾終身教育的需求,堅持培養和培訓并舉,不拘一格辦學,實行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全日制和業余制相結合,把職業學校辦成面向社會的、開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訓中心;要根據不同專業、不同教育培訓項目和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實行靈活的學制和學習方式,推行學分制等彈性學習制度,為學生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創造條件。 3. 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職業學校的教師不僅要符合普通中、高等學校教師的基本要求,還應精通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基本理論,熟練掌握本專業的技術、技能,有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和推廣科學技術的能力,而且還要具有市場經濟意識和經營管理能力以及較強的公關能力。加強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好職業技術教育的一項戰略措施。針對我國職業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學歷達標率低、結構不合理、實踐經驗普遍較差等現狀,當務之急應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強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使職業教育的教師專業化。目前在職教師資培養過程中,普遍注重理論方面的課程,對實踐能力的培養仍須加大力度。②拓寬職業教育師資來源渠道。實行開放式教師培養體制,挑選愿意擔當職教教師的各類學校畢業生到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接受1至2年的教育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并通過教師資格考核后到職業教育學校任教,或面向社會招聘職業教育專業師資和實習指導教師,實行專兼結合。③建立職業教育師資繼續教育證書制度,努力促進職業教育師資定期參加培訓,不斷進修提高,以適應職教發展的需要。 4.職教要辦出特色。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不受重視,民眾的認可度較低,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的職教沒有特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即發展過程的區域性、辦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學過程的實際性、教育管理的開放性。因此,職業教育首先要為區域經濟服務,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要立足于當地,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和市場的需要設立和調整專業設置。教育機構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和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使職業教育能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人才資源保障。其次,職業教育要發揮其辦學形式多樣化的優勢,廣泛吸收中外教育資源,不斷擴大職業教育的對外開放,促進人才的流動;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主動出擊,適時地開展各種教育和培訓;適應我國建立學習型社會的需要,積極開拓普通高等教育的未及領域,如農村市場、在職和下崗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因此,我國的職教完全沒有必要和普通高等教育去爭一杯自己不占優勢的羹。第三,職業院校要加強教學實踐性,以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為己任,用實踐性強這一優勢和普通中、高等教育競爭市場,相信不會處于下風。第四,我國的職教院校大多因為經費問題而苦惱,借鑒國外的經驗,從改善自身管理人手,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與市場接軌,吸收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相信資金問題將不再突出。

5.加強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及就業準人制度的銜接。目前,我國已廣泛開展職業資格認證,但一方面,職業資格認證在考核內容上總是遠遠落后于知識的現有發展水平,如計算機的職業資格認證的筆試內容,在2002年仍然在考Windows3.x和Word 6.O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職業學校只要能和當地主管部門搞好關系,就有可能提前得到考題,最后的結果是,學生只要交錢,就可以獲得證書,試問這樣的證書還有什么價值,這樣的證書又和學生的實際能力有何關系呢?因此,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和教育國際化的需要,必須要改變現在的考工標準、專業技術資格標準,努力推出含金量高的職業資格認證,加強與國際接軌;要爭取國際權威的認證來到我國,適時地使我國的職業資格證書走向國際。有效地實行“先培訓,后就業”的就業制度,推動職業技術教育協調發展。

第四篇:國外醫療器械現狀及發展趨勢

歐盟醫療器械委員會日前發布報告稱,2008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總銷售額約3360億美元,比2007年的3000億美元增長了12%。盡管2008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但世界醫療器械市場總體銷售情況良好,反映出醫療器械增長動力強勁。其中,排名前25位的醫療器械公司的銷售額合計占全球醫療器械總銷售額的60%,而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數萬家醫療器械公司的銷售額合計只占40%的份額??梢?,醫療器械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

報告發布數據稱,2008年,全球醫療器械產品銷售額合計約占國際醫藥市場總銷售額的50%。這一數據表明,醫療器械產業是一個日益壯大、增勢強勁的產業,已經成為醫藥行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預計2010年醫療器械銷售額增幅會有所下降,但增長率仍可保持在10%左右。其中亞太區、中東區仍為增長的主力。

中國、日本、印度在西方經濟學家眼中屬于“遠東三大工業經濟強國”。這三個國家的醫療器械市場銷售額合計約占亞洲醫療器械市場總銷售額的70%。 高技術醫療器械及設備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它是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精密加工技術、激光技術、放射技術、核技術、磁技術、檢測傳感技術、微電子技術、化學檢驗技術、生物醫學技術、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及影像處理技術等相結合而研制的高技術產品,其競爭的核心是嵌入式計算機軟件。高技術醫療設備的基本特征是數字化和計算機化,是多學科、跨領域的現代高技術的結晶。此類產品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是各國和國際大型公司相互競爭的制高點。目前高技術醫療器械市場由美國公司的產品占據統治地位,其次為德國和日本,其他歐洲國家只是在一些專業項目上有一定優勢,包括美國的GE、皮克、強生、美敦力、銳珂等,德國西門子,日本的東芝、島津、日立、奧林巴斯等和荷蘭的菲利普。

在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銷售額中,市場化程度高度集中,美國占到40%左右,歐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20%。

一、醫療器械現狀分析

1.醫用耗材

(1)一次性醫用耗材市場介紹

介紹過去10年來,全球一次性醫療器械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據國外媒體最新報道,2008年,全球一次性醫療器械市場銷售總額達890億美元,2009年應該在1000億美元左右。歐美發達國家一次性醫療器械銷售額占其醫療器械市場總銷售額的45%左右。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性醫療器械市場,約占全球一次性醫療器械市場40%以上的份額。據國際著名咨詢公司Freedonia預測:到2011年,美國一次性醫療器械市場將達704億美元,年增長率可達4.9%。其中人口老齡化趨向和家庭保健需求的快速增長是推動一次性醫療器械市場快速發展的兩大主要因素。歐洲則是世界第二大一次性醫療器械市場,約占世界一次性醫療器械市場29%的份額。日本、中國、印度及其他亞洲新興工業國合計約占國際一次性醫療器械市場17%~18%的份額。

(2)心腦系統醫療器械和矯形器械耗材市場介紹

心腦血管介入類和矯形器械等高值植入介入類耗材屬于高技術、高風險和高收益的產品,在這一產品領域,市場準入門檻非常高,核心技術被少數跨國企業所壟斷,如強生、美敦力、圣尤達、Guidant、史塞克、巴奧米特、Zimmer、Smith&Nephew、波士頓、施樂輝等企業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份額。

心腦系統醫療器械:用于心腦系統(包括起搏器、冠狀動脈支架、植入式除顫器、體外除顫器以及各種血管成形攝像產品等)的醫療器械占醫療器械市場的最大份額,大概占20%左右,隨著微創介入技術的發展,此類醫療器械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矯形器械:矯形器械產品銷售額約占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總銷售額的10%以上;2008年世界矯形器械市場總銷售額將超過400億美元;至2015年,將達546億美元。美國和歐洲矯形器械市場合計占世界矯形器械市場70%的份額。2008年兩個市場的銷售額分別為154億美元和109億美元。而隨著亞太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和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該地區也逐漸成為矯形器械的熱點市場。 矯形器械是一大類醫療器械的總稱,包括各種人工關節(人工膝關節、人工股關節和人工髁關節等)、植入式脊柱矯正器械、假肢、矯形繃帶,以及義齒材料等數百種產品。其中,植入式脊柱矯形器械和人工關節是矯形器械市場上的兩大類暢銷產品。目前,市場上的植入式脊柱矯形器械產品品種繁多,其中包括(人工椎間盤)融合器械、壓縮性脊椎骨折矯形器械、脊柱電刺激類器械、脊柱骨折固定器械(如脊柱鋼釘、螺栓等)、運動保留性植入器械等。2008年,美國植入式脊柱矯形器械產品總銷售額達47.5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10%。歐洲植入式脊柱矯形器械市場規模略小于美國(約40億~42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香港、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韓國、中國臺灣等地區成為植入式脊柱矯形器械的新興市場。這些地區市場年增長率平均高達9%。亞太地區植入式脊柱矯形器械市場銷售額合計占全球植入式脊柱矯形器械市場總銷售額的25%左右。近年來,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人工關節市場發展速度十分驚人。2008年,全球銷售額為123億美元;2009年全球人工關節市場銷售總額超過140億美元。2000年至今,美國人工關節市場年增長率始終保持在8.9%左右。到2012年,美國人工關節市場銷售額可望達到90億美元。2008年,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士5個歐美發達國家人工關節市場總銷售額達23億歐元(約30億美元),加之其他歐洲國家的人工關節銷售額,去年全歐洲人工關節市場總銷售額在45億~50億美元之間。

人工關節中銷量最大的產品為人工膝關節和人工髖關節等。這兩種人工關節的置換數量約占全部人工關節置換量的90%。目前,世界上人工關節生產技術領先的五大醫療器械公司Zimmer、強生、史塞克、Biomet和Smith&Nephew生產的人工膝關節和人工股關節占據全球人工關節市場90%的份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二次世界大戰后生育高峰期間出生的嬰兒現已進入老年期,他(她)們是人工關節的最大潛在消費群體。中國、印度和其他亞洲人口大國將成為增長迅速的人工關節市場。

(3)血液凈化類市場介紹:

血液凈化產品包括腎透析系統和人工肝支持系統。腎病和肝病是全球范圍內的慢性病中的兩大類疾病。中國人口眾多,同時也是腎病和肝病大國,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因治療費用昂貴,限制了該類產品的應用。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此類產品將會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腎透析系統:2010 年世界上將有 200 萬患者采用透析療法替代正常功能的腎,以對其血液進行凈化。到2012年,全球腎透析市場總銷售額有望達到創紀錄的143億美元,從而成為國際醫療器械市場上的大宗商品。近10年來,國際腎透析類產品市場的年增長率平均達5.5%。歐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腎透析機市場,腎透析機年銷售額達37.5億美元,美國居第二,年銷售額達28.7億美元,亞洲及大洋洲國家位居第三,年銷售額達15—16億美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腎透析機市場銷售額合計為10億美元左右。目前生產血透產品的知名企業有百特、費森尤斯、金寶、貝朗和尼普洛等。

人工肝支持系統: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統計,目前全球有近4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中國為1.2億,其中肝衰竭患者將近1200 萬。人工肝支持系統在治療肝衰竭方面具有很大優勢。根據人工肝的組成和性質主要分為三類:非生物型人工肝、組合生物型人工肝和生物型人工肝。目前臨床使用的人工肝都是以解毒功能為主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最為知名的當屬德國TERAKLIN.AG公司生產的MARS人工肝支持系統。此外可樂麗和費森尤斯的非生物型人工肝也深受歡迎。

(4)人工晶體市場現狀

全球白內障盲人為2100萬。中國500萬白內障患者中,也有290萬白內障盲人。目前白內障盲治療最有效的手段是植入人工晶體。2008年屈人工晶體銷售額達到30多億美元。人工晶體分為硬晶體(PMMA材料)和可折疊式軟晶體(硅橡膠、水凝膠、丙烯酸酯類材料),前者價格便宜,但手術切口大,術后效果不好;后者價格昂貴,手術切口小,術后效果明顯。美國人工晶體市場上有90%以上的為軟晶體。硬晶體處于被淘汰的邊緣,目前只有發展中國家用的較多。國際上知名的企業有愛爾康、眼力健、博士倫等。

(5)診斷試劑市場現狀

2008年診斷試劑市場銷售額在400億美元左右,主要集中在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占有率高達80%,其中2008年銷售超過30億美元的有7家,如瑞士Roche銷售額達90億美元,美國Abbott約80億美元、強生約50億美元、Bayer約45億美元,美國Becton Dickinson、Beckman Coulter、Dade Behring等均達到30億美元。 雖然目前診斷試劑僅占生物技術產業的25%,但由于遺傳工程、基因重組以及單株抗體等生物技術不斷應用于開發診斷試劑,因而除了增加試劑的敏感度及特異性外,也使得過去不可能或曠日費時的傳染病、腫瘤或基因異常等診斷,成為可能或快速的診斷。此外,與自動化分析儀器或電子技術的結合,更使這些精確的診斷不僅由研究階段進入了臨床例行診斷階段,而且縮短了醫療與診斷之間的距離。診斷試劑在未來醫療檢測中的比例會大幅度提高。預計全球在未來五年內,診斷試劑將以7-10%的比例增長。

2、醫療電子產品

從全球范圍來看,市場對醫療電子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尤其是對計算機斷層掃描儀、磁共振儀、高檔超聲波診斷儀器等高端產品需求的快速增長,有力帶動了全球醫療電子市場規模的擴大。與此同時,市場需求的增長大大刺激了各國在醫療電子領域的投入力度,醫療電子設備制造商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擴大創新應用,促進了全球醫療電子產業的平穩發展,有力支持了醫療電子市場需求的增長。

2007年全球電子醫療器械市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全年市場份額達到920.6億美元。

就目前全球醫療電子市場的區域結構而言,美國、歐洲和日本仍是醫療電子的主力市場,但隨著這些地區醫療電子體系日趨完善和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其增長空間和潛力已十分有限,近幾年歐美大型儀器采購量可能銳減,而中國、日本和印度的醫療器械市場銷售額合計約占亞洲市場總銷售額的70%,其中中國市場仍有望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這些市場成為帶動全球市場增長的重要區域,也是國際大企業競相爭奪的新市場目標。

(1)醫學影像設備

目前,國際數字醫學影像設備的市場需求在不斷增長,世界各國對醫療保健的需求越來越大,使得該產業的市場前景廣闊。目前數字醫學影像設備的國際市場總額大約是180億美元,并且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長。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大大刺激了各國在此領域的投入,由于利潤豐厚,使其成為國際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但由于技術壁壘高,國際數字醫學影像設備市場主要被美、日、德等少數國家的幾個大型跨國公司壟斷。醫學影像設備可分為X線成像設備、磁共振成像設備、超聲成像設備、核醫學成像設備、光學成像設備(醫用內窺鏡成像)。

X線成像設備:包括X線機、數字X線攝影設備(DSA、CR、DR等)和X線計算機體層(X—CT)設備等。其中DSA、DR、 CT今后的發展最為迅速,西門子、飛利浦、GE、東芝把持著的CT超過90%市場份額,且彼此間的競爭極為激烈。MRI主要被GE、西門子、飛利浦、日立等幾家占據市場。CR市場主要被銳珂、富士、GE、飛利浦、愛克發5家占據,銳珂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DR市場上,飛利浦、銳珂、GE、西門子、佳能幾乎占領了整個市場。而DSA主要由飛利浦占領市場,西門子緊隨其后,GE、東芝和島津也有較大市場份額。其中CT機全世界年產量在4000臺左右,年銷售額在20億美元。

磁共振成像設備:分為永磁型和超導型,由于超導型價格非常昂貴,用量不大。主要由GE、皮克、西門子、東芝、島津、日立等生產,全球年銷量在1500臺左右,年銷售額20億美元。

超聲成像設備:最為常用的是彩色B超。全球年產量為2萬臺,年銷售額30億美元左右,并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長,主要被GE、阿克松、ATL、西門子、東芝、阿洛卡、日立等公司壟斷。目前便攜式B超受國際社會青睞,發展迅速,僅GE公司2008年全球銷售額達2億美元。預計2011年全球便攜式B超儀的年銷售額將達10億美元。

核醫學成像設備:發射型計算機斷層(ECT)、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體層(SPEC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體層(PET),其中PET機作為分子影像診斷設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影像診斷設備,是目前唯一能提供神經活動信息的醫學儀器。據統計,美國每百萬人擁有PET與PET/CT的數量為5-6臺,日本為3臺,而中國僅為0.1臺。在美國,56%的PET和PET-CT檢測已經用于心臟疾病的診斷??梢奝ET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光學成像設備(內窺鏡系列):目前比較流行的為纖維內鏡和電子內鏡。軟鏡包括鼻咽鏡、氣管鏡、胃鏡、十二指腸鏡、小腸鏡、結腸鏡、子母鏡等;硬鏡包括腹腔鏡、胸腔鏡、關節鏡、膀胱鏡、陰道鏡等;其他還有乳管鏡、血管鏡、腎盂輸尿管鏡、腦室鏡、隨著光導纖維技術和數字微電子技術的日趨成熟,內窺鏡已成為世界醫械行業中增長最快的一個大類產品。歐盟經濟分析師預測,內窺鏡將成為近幾年增長最快的醫械產品,而內窺鏡重要銷售市場將從日趨飽和的西方發達國家市場向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工業國和拉丁美洲市場過渡。據西方經濟分析師預測,今年拉美國家對柔性內窺鏡類產品的進口數量將比去年增長9.8%,中國、印度和中東阿拉伯國家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因為以光導纖維為主的柔性內窺鏡即將取代從前醫院普遍使用的剛性內窺鏡,可以肯定,柔性內窺鏡將日益成為醫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診斷設備。2010年全球柔性內窺鏡產品總銷售額將在100億美元以上。內窺鏡國際知名制造商有:奧林巴斯、富士能、施樂輝、偉倫、艾克松、史托斯、狼牌、史賽克、科曼、捷邁等。

(2)醫用監護產品

醫用監護產品主要包括:心電監護儀、神經監護儀、麻醉深度監護儀、無創血流動力監護儀、呼吸末CO2監測儀、無創顱內壓監測儀、多功能母親/胎兒監護儀、除顫起搏監護儀。

據統計,全球每年病員監護儀市場的容量大約為20億美元,目前美國是全球監護儀產品的最大市場。2004年,美國監護設備市場接近9億美元,到2011年將超過10億美元,約占全球市場的一半。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亞洲國家的監護儀需求迅猛。高檔監護儀知名生產企業主要有GE、強生、SPACELAPS、飛利浦、惠普、科林、泰科、偉倫、安捷龍等。

(3)呼吸機、麻醉劑

中低端的呼吸機、麻醉機技術門檻低,生產廠家眾多,但高檔的機型基本上集中在少數幾個大的企業,如呼吸機知名生產廠家有泰科、偉康、瑞斯邁、德百世、萬曼和博雅等,麻醉機知名生產廠家有Drager、百斯、美國自然基因、麥蒂、 德恩--歐美達、偉康等。

(4)治療類電子設備

治療類電子設備可以分為放射治療(腫瘤治療)、微創手術用刀、治療用設備、輸注類設備

放射治療:包括X線治療機、醫用加速器(電子感應加速器和電子直線加速器兩種)、鈷60治療機、后裝治療機、γ-刀、CT模擬定位機,放射治療模擬定位機(X線)、劑量測定儀器。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預期壽命不斷增加和癌癥發病率升高使全球放療設備需求持續增加。此外,越來越先進的篩查手段使早期癌癥發現率增加,這無疑會增加一大批放療患者。未來幾年內,美國、西歐和日本是全球放療設備主要市場,這三個經濟體將占據80%的市場份額。其市場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于精確的適形放療設備,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采用了更先進的治療手段,如圖像引導下的放療和立體定位放療技術。美國對直線加速器的需求在2010年有望達7.5億美元的規模。德國是歐洲最大的放療設備市場,2010年德國放療設備銷售額將達2億美元。而亞太地區、東歐和拉美地區等新興市場的需求主要是對現有設備的更新或替代,以及臨床使用范圍的拓寬。2008年,亞太地區放療系統購買額達到5400萬美元。全球45%的癌癥新發病例分布在亞洲,由于亞太地區、東歐和拉美地區新興經濟體的需求,以及設備更新和新技術等因素驅動,2015年全球放療設備市場有望達到39億美元。

生產放療設備的知名制造商有瓦里安、東芝和西門子。

微創手術用刀:高頻電刀、激光手術刀(二氧化碳型和釔鋁石榴石激光兩種)和超聲刀。高頻電刀知名制造商有:美國威利、德國愛爾博、意大利薩頓。

激光治療設備有CO2激光手術刀、準分子激光眼科治療儀、激光牙科機,激光碎石機等。激光治療設備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如矯正視力、美膚美容、除結石、牙科領域,在美國有15%左右的手術是通過激光治療設備來完成的。

超聲刀目前已經廣泛用于各種腔鏡手術,微創手術中,例如婦產科手術、胸外科手術、普外科手術、泌尿外科手術、整形外科手術等。它能使手術更加安全,省時,省力。具有分離、抓持、凝血、切割的功能,一臺手術從頭到尾只要兩把器械就夠了。超聲刀的知名制造商是強生,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此外重慶海扶剛剛研制成功并已上市的高能聚焦超聲刀(海扶刀),收到了良好的市場反響。 其他治療用設備(常規設備,國內外生產廠家眾多):頻和低頻電磁波治療機、血管內照射治療儀、微波治療儀、皮膚治療儀、離子導入治療儀、體外除顫儀、神經刺激儀、紅外治療儀、電震發生器、眼電生理儀、超聲治療器、手術機器人、血凝儀、洗胃機、吸痰器等。

其他設備(常規設備,國內外生產廠家眾多):輸液泵、注射泵、胰島素泵(開環式、閉環式)、微型化療泵、血液透析機、人工心肺機、制氧機、電動吸引器、超聲乳化儀、血漿單采儀、血細胞采集儀、電子集尿器、自動氣壓止血儀、負壓引流機、霧化器、牙科手機、助聽器等。

(5)檢驗檢查設備(常規設備,國內外生產廠家眾多)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酶標儀、洗板儀、尿液分析儀、動物血液細胞分析儀、實驗室用(電泳儀、離心機、超低溫冷藏箱、石蠟切片機、石蠟包埋機、涂片機、全自動染片機)、全自動特種蛋白檢測儀、頻乳腺離心機、全自動血培養分析儀、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儀、全自動組織脫水機、尿糖儀、血糖儀、血氧儀、血酮體測試儀、動脈硬化診斷裝置、脈搏檢測裝置、體重儀、自動血液分析裝置、濁度計、血細胞洗滌劑、骨密度儀、體重身體脂肪測量器、血凝儀、肺功能測試儀、膽固醇檢測儀、血球計數儀

(6)手術床、手術燈

高檔手術床的??苹潭热找嫣岣?,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如加拿大史賽克公司、德國肯莎維公司、德國MAQUET公司、美國Hill-Rom公司。高檔手術床的市場也主要集中在歐美市場。因其費用昂貴,發展中國家基本上使用的是普通病床,對高檔手術床的采購力度不大。

無影燈(孔式手術無影燈、整體反射手術無影燈)、醫用冷光纖維導光手術燈、手術照明燈、手術反光燈。

二、發展趨勢

未來的醫療器械完全可以預計,大多數的醫療技術和產品都將與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網絡信息化技術、組織工程學技術、精加工技術、仿生技術、智能化技術等結合在一起,使得醫療器械使用更加便捷、精準。

1.隨著全球進入老齡化時代,必然會帶來一系列老年性疾病的高發,這些疾病需要隨時進行監控治療,這就催生了醫療電子產品的便攜化,如電子血壓計、血糖儀、電子助聽器、便攜式多參數監護儀、便攜式超聲診斷儀、便攜式心電圖機等。 2.醫療研究和技術發展將更多集中于慢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從而減少醫療費用和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這就要求設備小型適合家用。美敦力公司研發的人工胰臟用于治療糖尿病,它只有火柴盒大小,由微型血糖儀和微型胰島素泵組成,由血糖儀對患者隨時血糖監控,并根據情況注射胰島素。

腎透析系統體積變得越來越小,有些已經實現了家庭化。這種小型透析機在歐洲已經悄然興起,預計未來的市場前景廣闊。

3.微創手術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有利于降低手術風險和感染機會,同時術后疤痕很小,因此成為當今手術的發展趨勢。由于微創手術巨大的市場需求,與此相關的手術導航系統和治療設備發展迅速,如內窺鏡系列、適用于心臟電生理治療的三維標測系統。此外治療設備由目前的主流的高頻電刀逐漸發展為超聲刀、激光刀等。

4.組織工程學是利用自體干細胞移植在可降解材料上,按照人為設計的架構進行體外培植,并最終植入人體,完全替代原器官或組織的功能。組織工程學將會引領21世紀醫學工程的發展,各國科學家正在積極開展此項工作。美國波士頓科研人員將培植的人造膀胱移植于人體,臨床效果明顯。此外美敦力的研發人員正在開發可“生物起搏”的起搏器。首先培養出一種干細胞,通過對其進行改造,使之分化成為能夠自然跳動的細胞,然后再移植到心臟中,讓它發揮起搏器的功能,這樣就不再需要電池和電極了。據專家預計這一技術將在20年后成熟并獲得普遍應用。將來可能開發的產品有人造皮膚、人造肝、人造腎、人造眼角膜、人造心臟、人造骨等等。

5.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醫療領域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是今后醫療治理的發展趨勢。這個趨勢會引發對影像化、數字化等高、精、尖設備的需求增長。醫院信息系統的普遍建立又使得醫院有了進一步建立已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ACS)為核心的臨床信息系統的要求,占全部醫療信息90%以上的醫療影像信息的處理更是今后醫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醫院信息化趨勢給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共建。同時由PACS衍生出的高檔影像設備以及其他附屬設備構成了巨大的市場容量。

6.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因此保健器具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這類產品包括按摩椅、按摩床具、按摩枕頭以及減肥美容產品等。 7.在給藥領域,預灌封注射器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盛行多年,在發展中國家才剛剛起步,今后的市場空間巨大。胰島素筆作為預灌封注射器的典型代表,占據了歐洲和日本胰島素市場的60%~70%。目前生產預灌封注射器的知名廠家有美國BD公司、德國BG、SHOTT、MG以及Novo公司等。目前第四代注射器—帶充氮夾套的無針頭預灌封注射器正在成為未來輸注領域關注的焦點,它可以實現瞬間注射無痛苦。植入式埋藥裝置也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8.支架領域:調整支架的幾何形狀和材料,增加支架彈性、降低其剛性,可減少對血管的損傷;合成新的涂層材料,降低血管再狹窄率,這都是藥物涂層支架目前的研究方向。由鈷鉻合金作為支架材料制備的藥物涂層支架成為第三代心臟支架產品,而第四代可降解聚合物藥物涂層支架是目前各國研發的重點。 9.隨著微電子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體積更小、能耗更低、同時具有可成像和遠程監護功能的心臟輔助裝置成為未來心臟起搏器的主流方向。目前美敦力推出了這種具有遠程監護功能的心臟起搏器。

10.能夠模仿脊椎活動的人工脊柱盤將最終取代脊柱融合術,從根本上改變脊柱的治療情況。

11.生物型人工腎成為研究的熱點。生物人工腎是由生物人工血濾器和生物人工腎小管輔助(BAD)兩部分組成的。未來的人工腎將向著能植于體內的仿生腎發展,使患者能擺脫費時費力冗長的血液透析。

12.口腔顯微和數字化設備是口腔綜合治療設備的發展方向,它包括口腔內內窺鏡、X線傳感器、牙片X線機、牙科曲面斷層全景X線機。

注:醫用耗材包括:

(1)普通一次性耗材,如衛生材料、一次性醫用手套、一次性輸液器/輸血器、醫用紡織品、一次性導管(如導尿管、引流管等)、心內科手術用器械、血管手術器械、產科器械、麻醉器械、吸氧面罩等上千個品種,材質主要是高分子材料,此類產品技術門檻較低,附加值也較低,但需求量大。目前生產企業逐漸由歐美日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全球70-80%的醫療器械企業從事普通醫用耗材的生產。國際上比較知名的生產企業有泰爾茂、BD、泰科、百特等。 (2)介入治療耗材,這類耗材科技含量高,需要精密加工技術,對材質要求高,需要一套精確完美的產品設計方案。這些技術基本上被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所壟斷。介入治療耗材包括血管內造影導管、球囊擴張導管、中心靜脈導管、PICC導管、套針外周導管、微型漂浮導管、動靜脈測壓導管、造影導管、球囊導管、PTCA導管、PTA導管、微導管、溶栓導管、指引導管、消融導管、追蹤球囊、電生理導管(標測和消融兩種)、硬導絲、軟頭導絲、腎動脈導絲、微導絲、推送導絲、超滑導絲、動脈鞘、靜脈血管鞘、微穿刺血管鞘。 (3)植入耗材,此類耗材同介入治療耗材一樣屬于技術門檻準入高的產品。它包括(a)心血管植入耗材:冠脈藥物洗脫支架、封堵器(b)腦血管植入耗材:頸動脈支架、錐動脈支架、顱內血管支架、彈簧圈、液態栓塞材料等;(c)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大動脈覆膜支架、髂股動脈支架、鎖骨下動脈支架及腎動脈支架、下腔靜脈濾器(d)非血管支架耗材:膽道支架、食道支架、氣道支架、尿道支架、前列腺支架(e)心臟起搏器(f)人工心臟瓣膜(g)骨科創傷植入產品:接骨板、脊柱內固定系統、全膝全髖關節置換系統、骨水泥、骨缺損修復材料、人造骨等(h)眼科植入物:人工晶體、人工角膜等(i)人造血管:大血管和毛細血管(j)牙科植入物:種植牙(k)各種補片:疝氣補片、腦膜補片、神經補片、心臟補片、心血管補片(l)其他:人工皮膚、人造肌腱、人造韌帶

介入植入耗材的生產廠家主要集中在歐美日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有所生產,但技術水平相差較遠,基本上不作出口,只是通過價格優勢在本國內銷售。其中:從事介入耗材和各種支架生產的國際知名企業包括強生、波士頓、美敦力、雅培、巴德、Arrow、圣尤達等;從事心臟起搏器生產的知名企業有百多力、強生、美敦力、ELA公司、Guidant公司、西門子和歐洲Medtronic公司;從事心臟瓣膜生產的知名企業有Medtronic、CarboMedics、圣猶達、美敦力、Edwards、ATS Medical、On-X Life Technologies等,其中生產生物瓣廠家主要是Edwards;從事骨科創傷產品生產的知名企業有強生、巴奧米特、史塞克、施樂輝、美敦力等;從事人工晶體生產的主要知名廠家有愛爾康、眼力健、博士倫等;從事人工角膜生產的主要知名廠家有美國ATI公司;從事人工血管生產的主要知名廠家有泰爾茂、美國戈爾、百特、巴德、貝朗;從事種植牙生產的主要知名廠家有瑞典Nobel公司、瑞士的Straumann公司、德國費亞丹公司等;從事醫用補片生產的主要知名廠家有強生、巴德、戈爾、艾瑞、貝朗;從事人工皮膚生產的主要知名廠家有美國Integra Life Science公司、美國 Advanced Tissue Science、英國的Smith&Nephew公司、美國Organogenesis公司、瑞士諾華公司。

國內醫療器械現狀及與國際的差距

2008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900億元左右,占全球市場總額的4%左右,未來10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還將保持15%以上的增長率。同時,最新數據表明,跨國醫療器械制造商的產品在我國大醫院占有率超過了70%。目前我國藥品和器械人均銷售比例為10:1,而在發達國家比例為1:1,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很快,年增長率達到13—15%。

經過多年的努力,一些高精尖產品也逐步國際化,并擁有專利,比如CT、MRI、超聲聚焦治療儀、藥物涂層支架等,涌現了一批高成長型企業,產業發展整體勢頭良好,但國內生產的醫療器械90%以上為技術含量較低的中低檔產品。2009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總額為61.05億美元,同比增長17.03%。在進口目標市場中,美國、德國、日本、瑞士和荷蘭排在前五位,市場比重為71.47%。2009年中國醫療電子設備銷售額增長18.2%,增長到39億美元。未來幾年將保持這種強勁勢頭,復合年增長率將達21%,到2013年上升到86億美元。

目前我國醫療機構的整體醫療裝備水平還很低,在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器械和設備中,有15%左右是20世紀70年代前后的產品,有60%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的產品,它們更新換代的過程是一個需求釋放的過程,2010年我國醫療器械的市場容量將達到1200億元。在新醫改的推動下,農村以及

二、三級城市和社區醫療電子配備需求將快速釋放,而家用與醫用市場的不同特性也將成就中國便攜醫療電子市場“快、穩”的成長趨勢,預計未來三年間中國便攜式醫療電子市場將持續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長。加快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

一、耗材

普通耗材主要是高分子制品,科技含量低,技術準入門檻較低,屬于醫用耗材中中低檔產品。國內1.2萬家醫療器械企業中有90%以上的企業從事普通耗材的生產,出口產品中絕大多數為此類產品。普通醫用耗材的生產基地基本上有發達國家轉移到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國內的知名廠家有威高集團、天津哈娜好、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浙江雙鴿華凱、江西洪達、湖南安信、浙江康康、泰爾茂醫療產品(杭州)有限公司、山西華鼎、深圳市益心達、無錫宇壽、蘇州碧迪、山東淄博山川、上海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玉升等。

高端耗材包括各種植入介入耗材。這類產品屬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同時也是高風險產品。核心技術基本上掌握在發達國家。國內市場上90%以上的高端耗材均是進口。近幾年,有些海歸人員在國內辦起了企業,帶來了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國內高端耗材有了快速發展,但是質量水平與跨國企業還有很大差距,目前國內高端耗材主要市場集中在二級、三級市場,一級市場基本被跨國企業把持。不過國內企業也在不斷加大高端產品的研制和開發,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國內的企業也能制造與跨國企業質量相當的產品。目前國內知名的植入介入耗材生產企業有上海微創、北京華醫圣杰、上海記憶合金、上海佳杰、北京樂普、威高吉威、深圳先健、深圳惠泰、常州康輝等。國內已能夠生產的高端耗材如冠狀動脈載藥支架、封堵器、彈簧圈、頸動脈支架、遠端保護器、電生理導管、各種非血管支架以及血管覆膜支架,除冠狀動脈載藥支架和骨科產品接近國際水平之外,其他產品無論是從規格還是質量方面都無法與跨國公司產品相提并論。此外心臟瓣膜、心臟起搏器、外周血管支架、人工軟晶體、人工皮膚等均沒有自主知識產權。

二、醫療設備

我國每年都要花費數億美元從國外購置大量醫療設備,國內有70%的醫療設備市場被發達國家占據,國內的三級醫院一般全部采用進口器材,即使是二級醫院,也有三分之二的器材依靠進口。目前我國企業除了超聲聚焦治療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之外,在高科技產品方面,中國醫療器械的總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約15年。根據2007年中國市場調查研究中心對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專項調查,約80%的CT市場、90%的超聲儀器市場、85%的檢驗儀器市場、90%的核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護儀市場、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市場以及60%的睡眠圖儀市場均被國外品牌所占據。國內高端醫療設備市場主要集中在GE、西門子和飛利普之間。

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也有一大批高端醫療設備供應市場,包括醫用駐波加速器、X線機、CT、MRI、彩色超聲診斷儀、動態心電監護儀、激光手術治療儀、內窺鏡、多功能麻醉劑、超聲聚焦刀、旋轉式伽瑪刀、血管內照射治療儀、病人監護網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高技術前沿產品,尤其是研制出首臺超聲聚焦刀,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內知名生產廠商有東軟、萬東、沈大內窺鏡、邁瑞、安科、魚躍科技、航天長峰、新華醫療、深圳藍韻。其中邁瑞的監護儀系列,已與跨國公司的產品相抗衡,東軟已實現了四大影像設備的全線生產。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同時醫療領域的信息化和網絡技術是今后醫療管理的發展趨勢。醫院信息系統(HIS)的普遍建立會使得醫院有了進一步建立以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ACS)為核心的臨床信息系統(CIS)的要求。醫院信息化趨勢將給醫療設備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按照新醫改的要求,國務院將在三年內累計投入8500億元用于醫療改革,這些投資將會給醫療器械市場帶來較大的增量。從2008年到2010年,我國將向農村醫療器械的采購投入80多億元,用于國家對農村基層市場及社區醫療機構的建設,一些基礎的醫療器械例如超聲波診斷儀、生化分析儀及X光儀等將有明顯的需求,這對于醫療設備生產企業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第五篇:國外大豆加工食品及加工技術發展趨勢

大豆飲料原本就含有異黃酮成分,現在再外加大豆異黃酮提取物強化了這一成分,但是強化時異黃酮的溶解性是個問題。為此,在溶解大豆異黃酮濃縮物時需配加乳化劑,或者通過均質機進行均質處理。

豆奶及以大豆為基料的飲料也有外加各種形式大豆蛋白的,飲料中大多使用分離大豆蛋白和濃縮大豆蛋白。供應大豆蛋白和異黃酮公司的應用研究人員第蘭克塔·埃戈巴特博士指出:“為了形成各種不同黏性狀態,市場上的許多大豆分離蛋白可以使最終制品飲料保持良好的性質。”為制作有穩妥黏度的大豆“夏克”,需要使用高黏度蛋白質,而制作類似牛奶黏度的高蛋白質“夏克”,則需使用低黏度蛋白質。為制作果汁基礎的飲料,還需經過特殊的穩定化處理,以使用果膠為穩定劑最理想,工藝中還同時需要均質機處理。

埃戈巴特博士指出,制作透明型液體飲料的大豆蛋白迄今為止市場上還沒有,“只要少量使用大豆蛋白,就會形成較為混濁的飲料?,F在,為制作透明飲料需要使用相當水解度的蛋白制品,但市面上尚無相應的產品,而且目前尚未得到證明,高度水解的大豆蛋白制品也有益于心臟健康。”

大豆蛋白加入飲料時會出現豆腥味,因此加工時需試驗改良風味,現在此類試驗和研究很多。在香精香料業界,目前已經開發出可供大豆飲料用的多種屏蔽性香精。在飲料用大豆蛋白市場上,用于粉末型大豆蛋白的屏蔽性香精也已有同樣的開發,因此今后飲料公司可以很容易地加工制成高級大豆基料產品。

●大豆蛋白制作植物“牛肉”

美國的華盛頓食品公司、鮑卡漢堡(包)公司、拉伊特拉伊夫公司和耶布公司等許多企業現在都在市場上供應以大豆為基礎材料的肉類替代制品,它們在味道、組織結構和外觀上近似于肉、家禽或魚肉制品。最早的肉替代品分別用大豆粉制成,現在已改由組織狀大豆粉、大豆濃縮蛋白、大豆分離蛋白或者由它們按比例組合處理加工而成。

有關專家指出,用于制作肉代替品的大豆蛋白有多種類型:制作植物性餡餅“派”和香腸的主要使用組織狀大豆粉、組織狀大豆蛋白濃縮物和大豆分離蛋白;加工法蘭克福香腸大多采用可賦予成品某種組織結構特性的大豆分離蛋白制品。

通常大豆分離蛋白和濃縮蛋白為提高肉代替品中的蛋白質量而使用,同時也有賦予功能性的目的。大豆濃縮物與水結合后提高了肉制品中的持水力,大豆蛋白濃縮物在粗絞碎肉糜中,在凍結、解凍和再加熱過程中有保持水分的作用。

研究人員指出,肉替代制品存在的一個課題是如何形成適當的組織結構和相應的風味,此時需要用肉以外的材料制作香精,利用化學反應的香精制作技術在開發生產優質香精時是有用的。此外,市場上也已經開始出現了能形成非常類似于肉類組織結構特性的新加工技術。有關專家說:“最近數年間,消費者非常希望在超市貨架上買到經過改良的肉代替制品及其他范圍廣泛的含大豆加工制品。”(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國土局可行性研究報告下一篇:國外客戶的邀請函格式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