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工程專業建設論文范文

2024-02-09

工程專業建設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結合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變化,對生態學學科專業調整以及“環境生態工程”專業設置的歷程做了初步梳理,并對如何有效推進專業健康、快速發展給出了三點建議。

關鍵詞:環境生態工程;專業建設;歷程;專業定位;專業特色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我國已有50余所高校設置了“環境生態工程”專業。從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組織召開的教學改革研討會的參與情況來看,近兩年參加環境生態工程專業建設研討的學校和教師人數呈現快速增長的喜人態勢。該專業的增設是我國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學科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學科建設服務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結出的碩果。作者依據多年參與“教指委”工作經歷與記憶,對“環境生態工程”專業設置的歷程作了初步梳理,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對這個新專業的設置背景有更加明晰的認識,領悟專業發展的某些規律。同時,也企盼著能對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思考有所啟迪,實現不斷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一、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變化與啟示

高等學校學科專業適當調整以服務國家需要,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這是國內外高等教育的共同特點。對于近現代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有研究者將其概要而明確地劃分為兩個時期,一是清朝末期至1949年前,包括了清末發端的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大學的建立階段,以及民國時期許多教育家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辦學理念、模式后的艱難實踐階段;二是1949年之后,中國高等教育系統的建立、完善與快速發展時期[1]。

從學科專業設置的角度看,發端于19世紀末期的中國的大學采取的是“分科立學”模式,如1904年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確定,大學學科專業的設置是8個學科門類46種專業;1912年民國政府頒布的《大學規程》則將其分為7個學科門類69種專業,奠定了中國近代大學專業體系的基本構架。這個階段對于大學學科專業的設置基本采用的是“引進移植”與“創造性轉化”相結合的策略。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高等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重視是前所未有的,大學的學科專業設置基本上是由政府管理部門所主導。這個時期通常又被劃分為計劃經濟體制和經濟體制轉型兩個階段,即1949—1978年新中國成立后的前30年和1978年改革開放后至今的40年??陀^地講,新中國成立后才是中國高等教育成為世界教育大國和奔向教育強國的艱辛探索而又令人鼓舞的階段。

在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的30年,高等教育先后經歷了參照蘇聯辦學模式、“文化大革命”時期以及其后的恢復。期間,先后多次進行過大學本科專業設置的調整,其主要指導原則是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并與其發展計劃和目標緊密相結合,強調培養的人才要“專業對口”。所以,專業的劃分趨細,設置數逐步增加。

1978年改革開放至21世紀初,我國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共進行了5次大的調整,基本特點和趨勢是學科門類和專業數目呈現增減交替的變化。1980年全國高校設置的專業數為1 039

個,1988年減少為870個,1994年國家公布的專業數為504個[2], 1998年在增加了1個學科門類的情況下,專業數卻減少到249個(不含目錄外的74個),是1980年設置專業數的24%。體現出適當拓寬專業服務面向,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指導思想。2011年調整后,現有13個學科門類、506個專業(含軍事學在內)。

簡要回顧中國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變化歷程,可從中得到三點重要啟示。首先,無論在任何社會時期,包括清朝末期中國近代大學發展初期的“西學東漸”、民國時期的“效仿歐美”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歷次調整,學科專業設置都服務于國家需要,都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客觀反映,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時代發展需求的縮影。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的歷次調整,更是體現了高等教育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意志。其次,學科專業調整設置必須與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相呼應。新中國成立后的每次調整,都對國際科學技術發展所形成的新興、邊緣和交叉學科予以高度重視,同時加強和保護傳統專業和薄弱學科,注重了人類文明的傳承與發展,使專業劃分和設置更加科學、規范。最后,要重視學科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關系,積極響應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進步對人才市場提出的新要求,盡量做到以學科性質和特點為依據增減專業。

二、生態學學科專業調整歷程回顧

早在1997年,我國著手新一輪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前的準備,這次調整的目的是大幅度壓縮專業數量(調整前為504個,調整后為249個),以適應學科間相互交叉融合的發展趨勢,拓展人才的服務面向。這一背景下,各學科的專業數量都需要壓縮。1997年夏初,環境科學“教指委”在杭州大學召開會議,討論環境科學學科專業設置問題。盛連喜、楊持、鄭海雷(代表林鵬先生)參加了這次會議,并帶去了陳昌篤先生(時任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給會議的一封信。雖然在此之前的一次會議上,面對生態學專業將會面臨“無家可歸”的困境形勢,陳昌篤、姜漢僑、林鵬、楊持、任久長等生態學專家就有所思考,他們曾有過“為了能夠把專業保留下來,愿將生態學作為一個專業保留在環境科學中”的表態,但在1997年夏的這次會上對此展開的討論仍然非常熱烈,因為要把生態學作為環境學科中的一個專業保留下來,勢必影響到環境科學其他專業的設置。最后,主持會議的唐孝炎先生引導參會的全體代表,要從國際學科發展的整體趨勢和國家需要出發,認清保留生態學專業的重大意義,要支持生態學專業的發展。會議做出了“增設生態學專業,將環境管理專業并入環境科學專業內”的決定。同時還認為,該專業在環境科學或生物學科均可設置。參會的教育部高教司理科處負責人也堅決支持這一決定。這一睿智和英明的決策使我國生態學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得以延續和發展,為該專業碩士、博士的培養提供了經過良好系統訓練的專業生源儲備,并發展形成了現今完整、多元的培養體系。

2006年,第四屆“教指委”開展工作以來,對生態學專業的發展極為重視,專門劃分出生態學工作小組并責成其開展生態學專業發展戰略研究。該小組在委員會的指導下多次呼吁應把生態學調整為一級學科,在其負責編寫的《高等學校生態學專業發展戰略》報告中,明確地將生態學調整為一級學科寫入文本中,并先后召開了4次相關的研討會。

2009年,國家又開始了新一輪學科專業調整的準備工作。同年11月,在廣州召開的“教指委”工作會議上,盛連喜教授受生態組委托,在大會發言中再一次明確提出“要將爭取生態學提升為一級學科作為重要工作目標”;同年12月初,東北師范大學盛連喜、內蒙古大學楊劼和云南大學段昌群三位教授以“教指委”委員和中國生態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的名義,向國務院學位辦提交了將生態學提升為一級學科的書面建議。

2009年12月中旬,由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云南大學、西北大學、安徽大學等16所院校近30位學者,在東北師范大學就“生態學學科調整”進行了專家咨詢。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環境保護與治理以及生態建設的任務將是長期的和繁重的,提升生態學的學科地位,將有利于專門人才的培養,有利于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學交叉學科眾多,研究范疇廣泛,已發展成為龐大的學科體系;專業設置時間長、人才培養體系較為健全,符合國家學科專業調整的有關精神。會議一致同意將生態學調整為一級學科的建議上報主管部門。

經國務院學位辦學科調整辦公室同意,2010年1月28日,“生態學一級學科論證會”在東北師范大學舉行。專家組成員為陳皓明、石中英、郭海燕等,參加匯報的有盛連喜、馮江、王德利、楊劼等20余位業內專家學者。

2011年3月22日,國務院學位辦公布的《學位授予與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中正式將“生態學”增設為一級學科。對于生態學二級學科的設置,國務院學位辦委托生命科學學科組研究。至此,生態學一級學科的申報工作圓滿結束。生態學學科發展開始了“獨立門戶”的新階段。

作為歷史的回顧,很有必要特別指出,生態學成功地被批準為一級學科是國家的意志,是學界多方努力的結果。但在此過程中,唐孝炎院士、郝吉明院士、楊志峰院士、張遠航院士等“教指委”成員以及陳昌篤、姜漢僑、林鵬等老先生和專家組的陳皓明、石中英、郭海燕及工作人員劉文達研究員等為此做出了特殊貢獻。同時,也要特別感謝許智宏院士為組長的國務院生物學科組全體先生學術上的遠見卓識以及所做出的正確決定。

三、環境生態工程專業建設的思考

根據學科專業調整的結果,目前生態學及相關專業在理學、農學、工學等學科門類中均有專業點布設。在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代碼為082504即是“環境生態工程”專業。

“環境生態工程學”與“生態學”是有所不同的。就其專業基礎而言,環境生態工程專業要具備環境科學、生態學和工程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專業素養、掌握應用生態學和工程學的基本技能,培養的是具有對人類社會及其自然環境加以綜合,實施生態恢復、生態建設,以及可持續生態設計等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換言之,就是能將“師法自然”自覺轉化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復合生態系統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專門人才。

在短短幾年時間里,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之所以得到如此快速發展,究其原因主要與以下三點有關。一是專業設置符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培養目標明確,并注重服務于區域生態環境保育和生態修復;二是學校的支持重視,組建方式科學,多數學校都經過了專家的反復論證,或是將相關專業進行了資源整合而設置的;三是學校認真落實教育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高度重視“教指委”的指導建議,整個建設過程思路清晰、程序規范。

作為新設專業的建設,存在許多有利因素,如國家需要、學校重視、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為專業發展提供的選擇空間較大、其他成熟專業可借鑒的經驗較多等。但也面臨許多新問題,如與相近專業間的聯系與自身定位、課程設置、專業特色的培育、社會認可度的快速提升等,都是必須認真解決好的重要問題。因此,抓住專業建設與發展的重點、解決好關鍵和難點,才能有效地推進專業健康、快速發展。對此,筆者建議要特別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專業定位問題。我們說國家和社會需要是專業發展的生命力,實際上就是指專業發展要有明確的定位。定位的明確和堅持需要的是辦專業的定力。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的辦學定力,就是要堅決遵循“我們要建設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要求。這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基本依據,是國家和社會對本專業人才需求的最清楚的表達,也是專業的生命力所在。努力使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路徑、技能訓練、素質養成等,都要圍繞培養學生具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這一目標展開。

二是專業建設策略問題。能否實現培養目標與實際職場要求的最大吻合,是專業建設成敗的關鍵。從某種角度講,加強教學管理、課程建設以及經費保障等制度建設,都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但其中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是支撐培養目標實現的關鍵,可以說,專業建設的本質就是課程群的構建,而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則是保證課程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一致性的實現?!敖讨肝钡闹笇Ыㄗh中,只對幾門主干或核心的專業課程提出了要求,各專業點自設課程的空間還很大,要采用科學的課程設置方法,減少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重復,構建具有知識體系完整、基礎與技能并重的課程結構。

要堅持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的原則。從學術邏輯關系上講,課程源于學科,所以專業建設的核心和基礎是學科建設,學科積淀是專業特色形成和發展的關鍵[3]。首先要明確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的學科應在“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背景下來統籌規劃和推進建設,突出本專業面對復合系統、主要從事生態環境保育和建設的專業職能,著力培養學生掌握生態監測、治理、保育和修復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而所有這些都需要教師科研實踐和積累,即學科的科學研究水平,是科研成果向教學成果轉化的前提。其次,對于更多的高校而言,應按照“學術卓越、社會需求、學科交叉”的原則來確定重點發展的學科或優長領域,這是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的有效路徑。最后是積極支持與區域社會經濟結合緊密或具有較大發展潛力且研究方向較為穩定的領域或具有學科交叉特點的研究領域,促進學科間協同創新的能力。

學科、專業和課程雖然是三個不同概念且三者內涵的側重點亦不同,但它們的共同價值取向卻都是服務于培養面向職場的合格的專業人才。在從不同維度加強三者各自建設的同時推進三者的一體化建設,就要樹立“適度淡化專業、努力強化課程”的理念,在課程建設上下功夫,在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上下功夫。

三是專業特色培育問題。不同高校形成各自的專業特色是協同加快專業發展的最佳舉措。但如何確定和培育專業特色?筆者認為,一是必須要結合學校自身學科基礎和發展特點辦專業,從專業設置背景和原來行業的根基出發,對已有的傳統優勢進行凝練或適度“擴容”;二是不能選擇太多的突破方向,特色就是“我有他人無或他有我更強”,因此,需要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突破點的選擇要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相關聯。有效服務于區域或行業需求是形成專業特色的最佳選擇,也是專業特色得到社會認可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林蕙青. 高等學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研究[D]. 廈門大學,2006:80-96.

[2] 汪曉村,等. 我國大學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的歷史演變和現實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32-37.

[3] 何春光,李振新,王雋媛,等. 特色建設是生態學專業健康發展的生命力[J]. 高等理科教育,2009(7):84-86.

[責任編輯:余大品]

工程專業建設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來,農村經濟條件逐漸得到改善,如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當地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的首要問題。農村飲水安全不僅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還關系著廣大農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因此,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是農村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的重要內容。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堅持以人為本,構建飲水質量安全體系,對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诖?,對新時期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探索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飲水;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機制

引言

農村飲水安全不僅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還聯系著廣大農村群眾的生命健康。一直以來,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是農村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的重要內容,也是保障群眾生命健康的前提條件。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地區飲水安全問題,尤其是針對農村飲水工程的建設,建立了多種方式的資助政策體系,但工程的長效運行不僅需要國家的支持,更需要工作人員及廣大群眾的配合。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意義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消除飲水安全隱患的關鍵措施,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必要環節。近年來,農村經濟條件逐漸得到改善,如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當地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的首要難題,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抓手。堅持以人為本,構建飲水質量安全體系,對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工程的建設應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工程建設模式,做好統籌工作,完善管理機制,以發揮工程的最大效益。

2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面臨的問題

2.1水體污染嚴重

農村水體污染主要是包括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染。工業污染主要是鄉鎮企業制造的污染物和一些特殊突發事件對水體造成的污染。我國鄉鎮企業普遍具有規模小、分布不均勻的特點,一些造紙、印染等重度污染企業將廢水、廢棄物直接排放于江河之中,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嚴重污染。農業污染主要是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禽畜養殖以及污水灌溉對水體造成的污染。為了增加產量,農民施用大量的農藥化肥,加上雨水的沖刷,導致水環境逐漸惡化。生活污染主要來自人們日常生活,例如洗滌劑、垃圾及廢水,這些污染物進入水體中,極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農村大多數地區的飲水設施建設水平較低,甚至缺乏必要的污水處理設備,致使水質無法達到相應標準,嚴重威脅到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

2.2專業技術人才比較缺乏

當前農村地區的經濟條件相對較為落后,很多高素質的專業工作人員因為薪資待遇、交通環境等原因,不愿意到基層地區開展工作。很多農村地區的飲水安全工程運轉管理都是由當地村委會自己進行,缺乏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使得整個項目工程在運行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2.3管理機制落后

現階段很多飲水工程運行的時間比較長久,且相關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較低,項目利用率和供水保障率都達不到標準,無法嚴格按照規定流程開展操作,飲用水工程所需的維修費用欠缺,對供水系統常識沒有明確的認識,因此在農村地區實際管理中得不到有效的維修和養護。

3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的措施

3.1建立權責明晰的管理體制

采取專業管理體制,明晰工程所有權,有助于實現對用水戶的科學管理。例如,在甘肅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過程中,由于該地域飲水安全工程具有分布廣、數量多的特點,且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甘肅省政府以相關運行管理辦法作為指導,依據不同項目類型,開展農村安全飲水管理工作,以提高項目的使用效益。因此,按照水資源高效利用的建設原則,建立農村安全飲水管理網絡,落實安全管理體制,完善水源管理、收費管理等環節,并針對不同飲水安全項目建立水質監測中心,保障水源質量,從而達到飲水的安全性。另外,對于每家每戶都需要的水池、水井等小型工程,應采取自建、自管和自用的管理辦法;而對于集中供水工程,則以民主協商為基礎,組建用水戶協會,實現自主管理。

3.2建立飲水監測網絡體系,實時動態監測

農村飲水工程施工完成后,應定期檢驗水質,保證供水水質安全。有關部門要根據實際條件建立農村安全飲水監測網絡體系,以便后期進行綜合評估。同時,水利、環保、國土資源等相關部門應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和管理中緊密配合,定期相互交流工程監測和供水管理狀態,為政府科學管理提供正確決策。除此之外,國家應監督農村地區建立相關管理制度,加大對農村飲水系統的支持力度,構建適宜當地的監督網絡體系,并定期對各項監測指標進行校對。

3.3明確產權,培育高素質的技術人才

針對管理和產權職責劃分不清晰的現象,應該根據當前的實際運行情況明確相關產權。對于國家投資建設為主的大規模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主體產權應該歸國家所有,由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對于國家補助資金,社會資金,群眾自籌共建設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應該根據投資比例來進一步劃定權屬歸屬。對于國家補助,群眾投資,群眾自籌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所有權應該歸農村集體所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與農村地區的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是一項公共服務建設行為,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水利主管部門應該將工程管理放置在項目建設的同等重要位置,結合實際情況對工程現場的管理辦法作出有效的調整,尤其是應該加強水質檢測,水源保護,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等方面的重點監管,保障工程正常運轉,供水安全。

3.4建立經費保障機制

現階段需要通過多種途徑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在此過程中中央投資和當地政府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以此實施標準規劃原則,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具有充足的資金。為了保證資金能夠落實到位,需要完善核算制度,做好財務成本核算管理,保證核算內容能夠真實反應資金使用狀況,在此基礎上需要對財務收入、支出、辦事結果等進行公示、公開,通過創建完善的監督制度,以此保證各項財務工作的真實性、透明性。

3.5完善機制,工效掛鉤

健全優化用人機制、獎懲機制、績效管理機制等,使員工收入與績效掛鉤,有效調動在崗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保障優秀員工崗位的穩定性。對于聘用人員,擇優留用,使其合理流動,提高農村供水服務質量。

結束語

新時期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和運行管理至關重要。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過程中依然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普遍表現為建設管理重視程度不高,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管理工作人員的職責不明確,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嚴重影響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功能的正常發揮,有時還會造成嚴重的水資源污染和水資源浪費,不利于提高淡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這就需要我們提高重視程度,分析當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運行管理面臨的諸多問題,并從問題入手,構建妥善的解決措施,更好助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現狀、面臨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業,2021,15(26):186-187.

[2]孫小玉.芻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問題[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16):67-69.

[3]孟奇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體制探討[J].智能城市,2021,7(15):101-102.

[4]范如林.新時期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特點及管理方式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12):160-161.

[5]胡蘇翔,張靜.新時期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20(12):185+187.

工程專業建設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隨著電力行業的發展,促進了電力工程的建設規模逐漸擴大,與此同時,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問題逐漸成為了管理人員關注的重點。本文對電力工程質量和安全體系進行介紹,并對其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具體應用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電力工程,質量分析;安全分析

引言:在電力工程中,當建設環節出現質量、安全等問題時,就會對系統的穩定性造成影響。系統的穩定性和其投入使用之后的各項性能息息相關。因此在工程的建設中,工程質量以及安全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建立工程質量與安全分析體系對提升電力工程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 電力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分析體系介紹

1.1工程質量分析體系

電力工程的質量分析體系指的是針對工程項目在可行性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驗收階段的實際管理需求,這對這幾部分的中常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行匯總,然后制定出具體的整改方案,將質量問題進行落實。首先,在可行性分析階段,是通過對項目可行性展開預評審,結合評審報告展開分析,針對報告內提出的具體建議展開分析,對其合理性進行確認。其次,在設計階段,主要地對電力工程的設計方案,包括土建部分設計、電氣系統設計、電氣設備安裝、甲方要求等進行確認,同時還應做好施工現場的勘察工作,最終對設計方案進行確認。第三,在項目的施工階段,重點對土建施工質量、電氣設備質量等進行檢查,并做好嚴格的管控。最后,在工程的驗收階段,應做好土建部分、電氣部分的施工質量檢查,對其是否和設計標準相符,達到實際的功能要求等方面展開驗收考察[1]。

1.2工程安全分析體系

電力工程的安全分析是指在工程施工之前制定出相關安全措施,制定出資金利用,施工期間安全措施落實等內容,并對其進行安全分析。第一,準確統計出工程一個季度之內發生安全問題的次數,并將統計結果上交監理人員、安全責任人員展開分析;第二,針對工程上個階段內出現安全問題部分的整改過程落實情況展開討論,并對采取的整改措施展開歸納和總結;第三,將總結結果作為工程下一階段需落實部分的重點安全問題。通過以上三個部分的分析和總結,最終制定出工程安全分析報告和具體決議,同時對整改過程的安全問題進行整理和總結,以措施的可行性將其保存在經驗庫當中,并對具體的安全問題展開分類和匯總。

2 電力工程建設中質量和安全分析體系的建設

2.1質量分析

2.1.1可行性分析

在電力工程中,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過程中,宏觀評價體系相對完善,但是在評審環節中涉及到的問題方向廣泛,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例如:變電站中,對變壓器中的電流互感器做出調整,然后作為出線倉;原穿墻管的額定電流的更改。這些問題應進行分類,同時將不同的問題歸類到系統的一次變電站與二次變電站的各個線路裝置中。對其中涉及到的電流互感器質量、電纜線的質量是否能達到更改后的電流要求等展開可行性分析,提高評審環節的規范性。

2.1.2設計分析

在電力工程中,項目的設計階段中設計質量、施工現場、甲方要求等都會對變電站的電氣設計部分與土建設計部分造成影響。如果設計環節出現質量問題,就會導致電氣與土建部分的設計出現變更情況。所以,應從管理和設計兩方面著手,并且將甲方要求充分考慮其中,對其提供的最初信息明確掌握,從根源避免信息不準確導致的一系列變更活動。為避免施工現場出現問題而引起設計變更,應做好工程施工前的現場勘查工作,避免這種現象發生。

2.1.3施工分析

在電力工程的施工階段,常出現質量問題的有鋼筋、模板和建筑的裝修等方面。首先,在鋼筋部分,重點檢查其保護層是否完整,鋼筋之間的間距是否合理,鋼筋錨固情況等;其次,在模板部分,重點做好腳手架的檢查以及安裝工作的檢查;最后,建筑的裝修方面,應注意室內外的涂飾情況、門窗結構的裝飾、抹灰情況等,以上三方面是工程施工過程的質量分析要點,因此,應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案。

2.1.4驗收分析

當電氣工程竣工之后,應對土建部分的施工質量以及各個電氣設備的質量做好檢查,做好驗收分析。在此環節應重點對工程土建部分的洞口的封堵情況、鋼筋的安裝情況進行檢查,在電氣系統中,重點對電氣設備質量、圖紙中的預留孔、設備的安裝位置、燈具選擇等方面做出檢查。針對不同的問題制定不同的質量控制措施,嚴格按照施工標準具體落實。

2.1.5風險控制

當可行性、設計、施工、驗收等階段的分析工作結束之后,應從工程整體出發,制定出具體的風險控制措施。如:對于可行性分析階段中的互感器調整、優化穿墻套管的額定電流參數這兩個問題的設計部分的優化建議,在可行性分析環節得到解決。通過施工前的充分準備,將工程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結果與設計規劃進行有效銜接,不斷強化項目的管理流程,并且將設計過程的管理有效落實,確保在整個項目設計與建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得到解決。

2.2.安全分析

2.2.1土建部分的安全性

在工程的土建部分,可能出現安全問題的主要有腳手架、電線、電纜、模板、洞口防護、物品堆放等。所以,要提高工程的安全性,應結合建筑部門、施工部門以及監理部門之間的互相配合,提高土建部分的安全性。

2.2.2安裝過程的安全性

在電力工程中,各個電氣設備的安裝過程的安全管理包括以下幾方面:安全檢查機制、技術安全交底、安裝防護用具、施工人員安全意識、安全保護措施、用電安全管理等內容。所以,在確保各種安全防護用具齊全的基礎上,做好安全技術的交底工作,落實安全檢查機制以及安全保護措施等問題,與此同時還應提高具體施工人員的安全施工意識。

2.2.3風險控制

在電力工程建設過程中,土建部分以及電氣安裝部分的安全分析過程,可通過建立工程建設安全整改反饋的方式,事先編制安全專項方案,做好技術安全交底,嚴格管理安全防護用具,在施工現場制定安全施工標準,倡導文明施工,強化施工現場的管理,逐漸形成科學化的現場管理模式,提高工程建設的安全水平[2]。

結論:綜上所述,在電力工程的管理中,將質量分析體系和安全分析體系納入其中,不但能讓各種質量問題以及安全問題更加清晰,同時通過將其歸類,制定出具體的防控措施,將不合理的部分加以改進,使具體的管理工作更加有針對性,并且通過不斷完善各種改進措施,提高電力工程質量和安全,因此,將其在電力工程的建設中進行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高偉.電力建設工程管理中質量及工程進度管理措施探討[J].科技資訊,2018,16(36):142+144.

[2]胡東.電力工程建設的質量與安全控制研究[J].通信電源技術,2018,35(06):33-34.

工程專業建設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電力工程專業的工作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并根據自身發展和外部形式的變化,使電子工程電氣專業與土建施工配合的過程中優勢發揮到最大化,才能在有效的工期內完成 。在對新聞內容進行編輯的時候,應充分給予電力工程電氣專業的工作人員充分的思考空間。同時也應該重視電氣專業與土建施工的配合工作,并從中找到最適合兩者配合的建議與措施并科學地投入到使用當中,才能確保電力工程電氣專業工作的有效性,為電力工程電氣專業與土建施工的配合工作,貢獻重要力量 。

關鍵詞:電力工程;電氣專業;土建施工;配合;建議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涉及的內容是非常多而雜的,其中機電安裝、土建施工等都屬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范疇。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提高電氣安裝工程的設計水平,協調電氣安裝工程與土建工程之間的配合,從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延長建筑工程的使用壽命。

1電力工程中的電氣與土建施工配合現狀

電力工程的電氣專業工作時,需要足夠的電氣設備進行操作安裝,但電力工程安裝工程設計的范圍比較廣,作為電力工程環節十分重要的一環,在電力工程環節如果僅涉及單方面的工作,會對電氣工程電氣專業產生一定的影響非,并且無法保障電力工程電氣專業的工作能夠有效地完成,進而影響電力工程的整體工作進程。但現階段和環節之間的配合工作不夠達標,既能夠實現各環節之間的有效協調,同時也能保障電力工程施工環節的有效性。另外,電力工程電氣專業的人員工作能力欠缺,在對電力工程電氣專業與土建配合的工作上未能全面發揮引導作用,各環節之間配合的效率也比較差,影響電力工程電氣專業的整體發展,影響與土建施工之間的配合效率。同時監督人員的監管工作也不到位,由于缺乏嚴格的監督制度,導致兩者再配合之間的工作效率嚴重受影響。

2電力工程電氣專業與土建施工配合的建議措施

2.1做好施工規劃工作

在設計階段,土建施工設計人員和電氣安裝設計人員必須進行全面的溝通和討論,加強土建施工設計圖紙和電氣安裝設計圖紙之間的審查,防止在設計階段存在沖突和失誤。一旦發現漏洞需要及時進行調整,保證設計方案與實際情況相符合,才能夠對之后的土建施工和電氣安裝進行科學指導。此外,需要加強相關工作人員培訓教育,要開展有效的土建施工和電氣安裝技術交底,確保土建施工人員以及電氣安裝人員能夠對施工設計圖紙以及電氣安裝圖紙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在正式施工之前,要了解土建施工與電氣安裝之間的聯系,對一些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問題掌握有效的處理方法。同時,要加強土建施工和電氣安裝計劃和進度管理工作,保證土建施工質量以及電氣安裝質量。

2.2完善施工管控機制

為電力工程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電氣專業與地球建筑合作時,需要提前進行綜合考慮,并采用精細化的管理理念科學有效地進行管理,并在控制機制的影響之下,為電力工程電氣專業提供者充足的數據支持,為電力工程電氣專業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促進電氣專業與土建施工之間的互相配合,為改善施工水平奠定堅實良好的基礎,為盡快提升電力工程的施工效果,應在保持良好的作業狀態下進行正確的實施,也應該充分為電氣專業與土建結構進行充分的考慮 。土建工作開展過程當中,更需要對配電箱、排水管道進行全面的預留處理,避免其他設備的安裝質量。另外也需要強化土建施工當中預埋方面的工作處理方式,以及對電力工程電氣項目的正常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進而避免影響電力工程電氣專業的運行效果,確保與土建施工配合之間產生的矛盾最小化,保障電氣設備的整體結構。

2.3基礎工程施工階段

在中央空調主機等大型機電設備的鋼架埋設過程中,負責機電安裝的執行者必須與土建的執行者相適應。同樣重要的是,要預先將弱而有力的電線埋在墻管道、噴水裝置、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中,并將其埋在墻包絡中。相關預留孔洞的位置、規格等都需要在土建施工圖紙上標明情況,這一部分的實施工作是由土建施工團隊所完成的。為了避免施工圖紙中出現細節性的問題,在實際施工之前,參與電子安裝和土木工程工作的人員必須重新檢查圖紙,以確保圖紙上的索引與實際施工相符,從而保證施工質量,不會由于后期質量問題而徒增成本。同時,施工進度的管理工作在其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預埋管線、鋼管套管等部分的安裝工作中也要根據土建工程的施工進度來合理的進行,做好各個部分的預留孔洞安裝等工作。相關工作人員也要合理、詳細地對鋼套管固定安裝節點、土建預埋套管配筋情況進行繪制工作。而為了能夠保證水平位置的誤差降到最低,土建工作人員需要在圖紙中詳細的標注好每根套管的中心點位置,保證對后期的機電安裝工作提供一份堅實的基礎。

2.4智能電氣施工階段的配合技術

目前我國建筑工程得到進一步發展,智能化現代化、科技化等各種技術得到應用,對弱電線路的具體施工質量提出了各種要求。和強電線路具體施工進行比較,弱電線路的狀況相對比較繁瑣,而且有很大的難度,需要和土建施工的具體工作進行密切的配合。因為在整個弱電工程當中調試完畢之后才能夠進行正常的運行。特別是應用智能的控制室以及消防控制中心,在具體施工過程當中,不同的電氣設備以及線路鋪設等,除了需要完全符合圖紙具體的要求之外,還需要配合土建工程具體的狀況進行施工。所有的工程在施工后期階段,土建工程和電氣安裝管理工作人員都需要將工作的重點集中在對智能控制室以及消防控制中心方面,必須讓兩者進行合理配合,才能夠確保靜電地板、吊頂等相對比較難的任務高質量完成。為了給電信工作人員在調試弱電工程的過程當中有良好的環境,在某種程度上需要讓他們完全符合相關規定和標準?,F代化建筑工程正在不斷的發展,需要向更好的方向進行推動。電梯是高層建筑當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已經得到很多單位和電氣安裝單位的高度重視。在對電梯機電設備導軌以及橋箱等各環節的安裝過程當中需要土建施工過程提前預留好應該有的位置,確??斩吹某叽缫幐窈驮O計圖紙完全保持一致。

2.5 通風空調安裝與土建施工的配合

在空調風機和風道的實際安裝過程中,吊架必須作為工具使用?;炷潦┕ば枰跫?,就必須和土建施工技術進行良好的配合。將支托架進行固定,在需要進行施工的墻體和結構柱當中進行提前埋設。如果通風管道完成墻體貫通之后,需要將墻體,樓板以及通風管道之間所存在的空氣利用阻燃防火材料密實地進行封堵。腳部的通風排煙等設備全部安裝開始之前,需要對土建施工預留的孔洞預埋件,以及基礎設備等作出詳細的調查。如果安裝的是吊掛式的,風機就需要在土建樓板具體施工當中利用科學的預埋來滿足具體的受力需求。之后需要進行螺旋鋼板的焊接,利用螺栓和風機槽鋼吊架作出直接的聯系。

結束語

隨著電氣領域的不斷創新發展,需要在不同情況的支持下,完成電氣專業與土建施工的高效合作,從而實現未來施工效果的預算,逐漸縮小電力工程施工的整體風險,逐漸完善施工方式才能提升土建施工與電力工程電氣專業的結合效率,保障電氣專業和土建施工作業的良好效率,提供良好的工程效益空間,來維護電力工程的發展效率

參考文獻:

[1]梁雨.論土建工程和機電安裝工程的施工配合技術要點[J].綠色環保建材,2021(11):96-97.DOI:10.16767/j.cnki.10-1213/tu.2021.11.048.

[2]張敬敏.電力工程電氣專業與土建施工配合的建議措施新探[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11(17):115-117.

[3]林遠洋.試論電力建設工程中電氣專業與土建專業施工配合的建議措施[J].通訊世界,2015(10):136-137.

工程專業建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培養創新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要求。結合目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工程創新能力現狀,利用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調查數據,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從三個維度研究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及相關因素的作用機理。研究表明,創新能力影響因素中創新能力外在條件的權重最大,教學因素與導師能力是重要因素;經費投入與培養管理過程質量正向相關;專業實踐環境條件與創新目標達成度正向相關;激勵政策對科研輔助條件有直接正向影響;成績考核體系和心里驅動是創新動機的重要要素。提出加大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經費投入,多元化籌集人才培養經費;健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實踐培養制度體系,科學設置專業實踐項目,積極培育良好的實踐環境;建立創新實踐的長效機制與考核政策,完善創新人才培養評價與監督管理制度等建議。

關鍵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結構方程模型;形成路徑

創新人才培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保障,我國擴大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正是為了滿足我國對高級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要。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定位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有較大差別,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主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基本的研究能力,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偏重于工程技術與管理創新能力。文章分析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相關因素之間的作用機理,剖析創新能力形成路徑,以期為提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提供決策參考。

一、研究現狀

關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與人才培養定位,美國等國家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數量超過研究生總人數的50%,并將執業資格考試要求融入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1-2],建立了行業組織及企業參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制度,課程設置與技能培養對接行業需要,重視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3]。目前,我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創新性應用技能優勢不明顯,應用技術研發能力與管理創新能力有待提升,需要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培養機制,滿足新時代市場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能力多元化需求,多維度推進創新能力培養[4]。

關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與路徑國內學者展開了大量研究。焦磊 (2016)認為提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在于將企業、科研機構的資源融入人才培養過程,激勵其參與創新人才培養[5]。高文波(2011)認為從實際出發,掌握市場對人才需求動態,構建與企業人才需要相銜接的培養模式[6]。吳小林 (2013)提出根據創新能力形成的內在機理,構建產學研融合的創新能力培養體系,開辟創新能力培養新路徑[7]。孫懷林(2018)提出以提升實踐能力為核心,構建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專業實踐、團隊培養、評價體系“五位一體”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8]。陳友良 (2015)通過研究PDCA循環教學模式指出,要把握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建立有效的過程監督與質量保障制度[9]。以創新為導向,提高課程教學與專業實踐結合的緊密度,重視實踐基地建設,拓展創新訓練項目,保證創新訓練質量[10],章云認為優化課程教學體系及創新實踐能力培養質量控制制度等是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改革方向[11]。通過目標導向、過程監控、結果保障,將雙元化貫穿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各個環節[12]。通過構建實踐動機、一般實踐、專業實踐、情境實踐四維度協同機制來培養創新人才[13]。需要厘清專業實踐課程體系與創新能力培養目標的耦合機理,以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體系[14]。

通過研讀文獻發現,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大多數學者主要從宏觀層面研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培養路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不僅需要從宏觀層面研究人才培養體制與機制,更要把握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形成的關鍵影響因素,這樣才能因材施教,進而有目的地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有專業技能、有創新意識的高層次應用型創新人才。

二、關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形成的相關假設

創新能力概念界定。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是以創新動機動力為導向,在學校辦學內部因素和創新能力外部條件相關要素共同作用下,研究生擁有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創新動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動力和指向,包括社會對創新人才能力的需求、政府和學校對創新人才培養的激勵政策、教育主管部門對創新人才的考核。教學條件和導師團隊的能力是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教學條件、導師能力及創新能力培養動機是內因,外部實踐環境及政策條件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驅動力。

創新能力影響因素。通過查閱文獻,調查相關高校、企業專家和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得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形成的14個主要因素:辦學理念、創新能力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導師隊伍知識結構、導師的工程實踐經驗、培養過程管理、創新訓練激勵政策、成績考核體系、創新訓練經費的投入與硬件建設、產學研合作制度、創新訓練環境、專業實踐環境、科研輔助條件、行業競爭狀況、企業需求與支持力度。根據影響因素設計問卷并針對相關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及研究生、設計院、高校和科研機構發放問卷?;谝陨戏治?,從創新能力培養外在條件、教學因素與導師能力、創新動機三個方面分析,提出研究假設。下面將14個影響因素的一級指標Hi及二級指標Hia、Hib進行假設。

(一)創新能力培養外在條件

創新能力培養外在條件包括:創新訓練經費投入與硬件建設、專業實踐環境條件、創新能力培養制度、企業支持、科研輔助條件和創新訓練環境。

(1)創新訓練經費投入與硬件建設主要指課程教學經費、實踐教學經費的投入、實驗設備和場地建設投入等,是保證創新人才培養管理過程質量的基礎。

假設H1a:創新訓練經費投入及硬件建設與培養管理過程質量正向相關。

(2)專業實踐環境條件是指實踐技術環境、實踐場地與管理制度對創新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專業實踐環境建設情況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以及培養管理過程質量有重要影響。假設H2a: 專業實踐環境條件與培養目標達成度正向相關;假設H2b: 專業實踐環境條件與培養管理過程質量正向相關。

(3)創新能力培養的產學研合作制度包括校企合作創新訓練平臺選擇與平臺建設制度、校企合作制度、企業導師遴選制度、專業實踐要求、創新訓練考核與評價制度,創新能力培養制度是創新能力培養主要的管理工具,對創新能力培養效果有重要影響。假設H3a: 創新能力培養制度是創新訓練外在條件的重要要素。

(4)企業支持對構建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及科研機構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創新訓練場所、搭建訓練平臺,提供有針對性的實踐項目,在資金、人員和技術上提供支持。由于不同企業生產技術創新性和研究開發程度存在差異,如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企業主要是技術應用,建筑材料研發單位主要是開發與研究新材料,企業有針對性地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訓練提供合適的項目,為指導教師挖掘有價值的訓練項目或研究課題創造條件,以提升創新訓練效果。因此,假設H4a: 企業支持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訓練外在條件的主要要素及動力。

(5)科研輔助條件是指導師或者合作企業提供的實踐場所、學術交流平臺等。學校導師及企業指導研究生參與制度創新訓練相關激勵政策,有利于促進導師和企業為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相關訓練場所、訓練項目與訓練基本條件。因此, 假設H5a: 創新訓練激勵政策與科研輔助條件正向相關。

(6)創新訓練環境主要是企業與研究機構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的實踐條件,提供合適的創新訓練項目。企業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完整的設計資料、實驗設備、創新項目與軟件平臺,促進學生開展技術研發、工法研究、技術與管理創新,獲得良好的創新實踐訓練。因此,假設H6a: 創新訓練環境是創新訓練外在條件的基礎要件。

(二)教學因素與導師隊伍素質

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因素包括辦學理念、創新能力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培養過程管理。導師隊伍素質因素包括導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和導師隊伍的實踐經驗。

(1)辦學理念主要體現為辦學宗旨、辦學思想、辦學目標,是辦學信念的集中體現。新時代要求以新的范式建構研究生教育體系,先進的辦學理念使辦學目標更加明確;先進的辦學理念促進高校選擇合適的實踐訓練合作單位,以新方式開展專業實踐,拓展創新能力培養路徑。因此, 假設H7a: 辦學理念的先進性與培養目標明確性正向相關;

假設H7b: 辦學理念的先進性與專業實踐單位選擇合理性正向相關。

(2)培養目標是創新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是創新人才培養規格的集中體現,是構建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礎,決定創新訓練實踐單位的選擇標準與選擇質量,可以假設H8a: 培養目標的明確性與專業實踐單位選擇的合理性正向相關。

(3)培養過程管理是基于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過程管理,主要是對教學過程、實踐環節、學位論文的質量管理與控制,影響創新實踐質量,也影響經費投入和硬件設施建設。因此,可假設H9a: 培養過程管理質量與專業實踐環節控制正向相關,與經費投入和硬件設施建設正向相關。

(4)導師隊伍素質包括導師隊伍的知識結構、研究能力、工程實踐經歷、職業素養,導師團隊素質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推動者和主要決定要素,有利于構建合理課程及考核體系。

(5)導師隊伍豐富的實踐經驗有利于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踐成績考核體系。因此,可以假設H10a: 導師隊伍素質與成績考核體系的完善性正向相關;假設H11a: 導師隊伍的實踐能力與創新實踐成績考核體系的完善性正向相關。

(三)創新動機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動機表現為行為主體意愿和內部驅動力,包括成績考核體系、激勵政策和心里驅動三個方面。

(1)成績考核體系。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人才成績考核體系除了常規的理論課程考核和畢業論文評審外,還包括實踐能力考核。目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成績考核指標與方法有待改進,完善實踐環節的指導和考核制度有利于促進導師提升工程實踐能力。因此,可假設

H12a :成績考核體系的科學性與導師實踐能力提升正向相關。

(2)激勵政策是指對企業提供實踐資源和師資、指導研究生研發活動的激勵措施。包括企業導師指導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在職稱評審上傾斜或者授予相關榮譽稱號;校內導師在職稱評審或者評優評先上適當傾斜、激勵。激勵企業完善試驗條件、科研環境條件,為促進導師參與創新人才的培養創造科研輔助條件。因此,激勵政策與科研輔助條件的完善密切相關,可以假設H13a : 激勵政策與科研輔助條件改善、創新能力培養重視程度正向相關。

(3)心里驅動是指創新能力培養主體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與激勵約束機制作出的心里反映。具體而言,為了達到學??己艘约坝萌藛挝粚撔履芰Φ囊?,研究生參與創新實踐訓練的積極性;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為了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完成學??己巳蝿毡憩F出的工作熱情與工作態度。心里驅動是研究生培養創新動機的核心,是在考核體系和激勵政策引導下創新主體的能動反映??梢约僭OH14a : 心里驅動是創新能力培養動機最核心的要素,對創新能力培養具有決定作用。

三、研究設計

被試對象為重慶大學、長安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碩士),包括這些高校近5年畢業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近10年畢業的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涵蓋了物流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項目管理等專業學位領域,調查了這些高校碩士生導師、企業導師、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和部分畢業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發出問卷95份,收到有效問卷80份,有效率為84.21%。為了保證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采用較為成熟的量表作為測量工具,結合我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和研究目標對量表進行設計。通過與碩士生導師、企業專家和畢業專業碩士研究生訪談及小樣本預試,對量表進行修正,形成正式量表。專業變量采用李克5點計分量表,要求受訪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評價。運用SPSS 22.0對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測量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1。

由表1可看出問卷統計數據。從平均數得分可以看出學校的辦學理念、導師隊伍素質、專業實踐環境、行業競爭、創新訓練激勵政策、心里驅動等因素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較大。從標準差來看,創新實踐成績考核體系、傳統觀念等影響因素波動相對較大,說明相關專家關于實踐成績考核制度、傳統教育理念對創新能力影響程度的意見比較分散。

四、模型分析與假設檢驗

(一)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衡量所得結果是否具有穩定性和可靠性的分析方法。文中對問卷的信度檢驗方法采用克朗巴哈α系數(Cronbach’s Alpha),可靠性統計量如表2。

由表2看出Cronbach’s Alpha為0.928,即量表的內在信度較高,可以繼續下面的分析驗證。

(二) KMO與Bartlett檢驗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運用SPSS22.0做相關性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同時KMO值為0.874,Bartlett 的球形檢驗統計量觀測值為727.599,相應的顯著性概率p值接近于0,相關系數矩陣與單位陣有顯著差異。

(三) 結構方程模型估計結果

使用AMOS 20.0軟件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形成影響因素模型進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由于創新能力是一個不可直接觀測、不能簡單用單一指標測量的變量,創新能力影響因素中包含教學理念、心里驅動等無法直接觀測的潛在變量,用多元回歸或者因子分析法分析創新能力與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比較困難,得出的結論不具有說服力。結構方程模型可以分析多個因變量與多個自變量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處理不可直接觀測的變量,能夠將多個潛在變量用觀察變量表示,通過路徑系數法判斷較為關鍵的影響因素,并能顯示每個觀察變量對潛在變量的解釋程度,以及潛在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與作用程度。因此,選擇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及相互作用機理。

創新能力形成結構方程模型初始結構如圖1所示,分析結果如圖2。從圖2可以得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中創新能力培養的外在條件權重最大為0.9,教學因素與導師能力權重為0.70,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1)創新能力培養的外在條件中,創新訓練經費投入與硬件建設、專業實踐環境、創新能力培養制度、企業支持、科研輔助條件、創新訓練環境路徑系數分別為0.9、1.00、0.94、0.85、0.70、0.66,說明創新訓練經費投入與硬件建設、專業實踐環境、創新能力培養制度在創新訓練外在條件中處于重要位置。經費投入及硬件建設與培養管理過程的路徑系數為0.17,二者關系顯著,說明經費投入與培養管理過程質

量正向相關,經費投入充足、硬件條件好培養過程質量管理越有效。專業實踐環境與教學目標的路徑系數為0.09,說明專業實踐對創新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有直接正向影響。專業實踐環境與培養管理過程的路徑系數為0.16,說明專業實踐環境條件對培養管理過程目標的實現有直接正向影響,良好的專業實踐環境有利于簡化培養管理過程,提高人才培養管理過程的效率??蒲休o助條件與激勵政策的路徑系數為0.1,二者關系顯著,說明科研輔助條件與激勵政策正向相關??蒲休o助條件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科研激勵政策對創新性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

(2)教學因素與導師隊伍能力中,辦學理念、教學目標、培養管理過程、導師隊伍、導師的工程實踐經驗路徑系數分別為0.83、1.00、0.88、0.78、0.80,說明教學目標、培養管理過程、導師隊伍素質、導師的工程實踐經歷在創新能力培養中具有重要作用。

(3)創新動機中,成績考核體系、激勵政策、心里驅動的路徑系數分別為1.00、0.58、0.98,說明成績考核體系和心里驅動是創新動機的重要要素,需要完善學業考核制度和導師績效考核制度。

五、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路徑與保障政策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前文的分析得出創新能力是在創新訓練環境、導師隊伍素質、政策激勵機制及創新訓練主體積極性等多因素融合下形成,發揮合作企業在資金、技術開發、實驗平臺建設、創新項目方面的優勢,發揮高校在理論研究、知識體系構建、學術能力培養方面的優勢,發揮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政策、人才質量標準及資金安排方面的宏觀引導作用,構建創新性人才培養保障機制,探索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路徑與保障政策。

(一)校企合作搭建創新訓練平臺,為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實踐條件

加強實踐硬件條件建設,科學開發“創新訓練項目”。完善創新訓練實驗室硬件條件,以創新實踐基地和技術開發平臺審批為企業準入條件,政府給參與企業以政策或者資金支持建立聯合實驗室,依托合作企業新技術開發及工法研究挖掘研究生創新訓練項目,在企業技術開發過程中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使創新訓練系統既符合學校教學目標要求,又能促進校企聯合攻關開展技術研發與技術攻關,企業和高校共同推進大型項目技術與管理問題攻關,共同探索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項目開發,共享合作研究開發成果。

(二)構建政產學研合作機制,為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搭建良好組織環境

教育主管部門成立高等學校研究生創新訓練管理組織機構,企業和高校落實相關責任部門管理人員和管理人員。建立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工作機制。校企雙方落實專人編制創新人才訓練計劃、落實訓練場地,保證培訓師資、經費及創新實踐過程的安全生產。建立創新能力培養監督評價制度。教育主管部門、用人單位、行業協會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評價,除了評價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適應性及培養效果外,還需要對企業的實踐環境條件、創新訓練平臺、企業導師履職情況與創新訓練效果進行評價。

(三)培育雙師型導師隊伍,為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師資保障

創新能力培養除要求校內指導教師具備基本科研能力外,同時還要有企業實踐經驗并承擔企業橫向課題,企業導師應有相關應用科研成果。建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導師培養機制,激勵校內導師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參與企業技術研發平臺建設與橫向合作課題研究,企業導師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聯合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

(四)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內外質量保障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有關理論課程設置、實踐環節創新訓練項目設置等人才培養體系必須符合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實用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參與企業技術管理實踐及創新訓練,學術型研究生則根據導師的科研項目參與課題調研、報告撰寫等以提升學術能力。為了保證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必須完善創新能力培養實踐過程監督評價制度與評價機制,教育主管部門需要明確創新能力評價主體、評價方法與評價標準,并落實與創新人才培養相適應的配套政策。

(五)完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激勵制度,構建創新人才培養動力機制

科學評價企業課程資源的優劣和適應性是學校應當把握的重要原則,針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目標,探索創新訓練項目選擇路徑,完善創新能力訓練運行機制和激勵制度。

1.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培養機制,為企業設立創新訓練基金

制訂導師參與企業實踐的工作量計算與考核辦法。對校內導師參與企業創新訓練的成果進行確認,將企業實踐作為職稱評定的激勵性條件,在職稱評審時設置“工程應用型”職稱系列。鼓勵企業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訓練項目,企業設立研究生創新訓練基金。根據企業提供創新訓練費用支出情況,對產學研合作企業進行專項補貼。

2.建立創新訓練平臺和創新訓練成果評價制度

教育主管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確定創新訓練平臺資質與年度考核;學校和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共同對指導教師工作量及研究生創新訓練學分進行確認,建立創新研究成果認可制度;開展創新基地的師資和創新訓練項目適應性評價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

3.建立校企合作培養創新人才的激勵政策

行業協會對創新訓練成效顯著的企業給以獎勵,在市場準入上給以傾斜;對創新訓練效果不好的企業,取消平臺建設專項補助。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訓練成果顯著的學校,在招生數量上給以傾斜或者增加建設經費,對效果較差的學校取消創新訓練實驗室稱號或者退回政府財政資助的創新訓練建設資金。

六、結語

運用結構方程模型研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形成的影響因素,以及相關因素的作用機理。研究表明,創新能力影響因素中創新能力培養的外在條件的權重最大,教學因素與導師能力是創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經費及硬件投入與培養管理過程質量正向相關;專業實踐環境建設質量與培養管理過程目標達成度正向相關;激勵政策與科研輔助條件建設正向相關;成績考核體系和心里驅動是創新動機的重要要素。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大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經費投入,多元化籌集創新人才培養經費;健全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培養制度體系,科學設置創新能力培養實踐項目,積極培育良好的創新實踐環境;建立創新能力培養的長效機制與創新績效考核政策,完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評價與監督管理制度等建議。

參考文獻:

[1]黃寶印. 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時代[J]. 教育科學文摘,2011(2): 25-27.

[2]石鷗,劉卷. 美國研究生教育結構及其特征研究[J]. 大學教育科學,2007(2): 104-108.

[3]章云,何瑞文,曾岳南,等. 地方工科院校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探究[J]. 高教探索,2013(5): 123-126.

[4]廖湘陽,周文輝.中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反思[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2): 102-110.

[5]焦磊.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切合社會所需嗎?——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視角[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5):50-54.

[6]高文波. 提高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電力教育,2011(29): 58-59,61.

[7]吳小林,陳勉,寧正福,等. 創新理念機制全面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J]. 中國高等教育,2013(21): 45-47.

[8]孫懷林,肖鵬.基于實踐能力提升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8): 95-98.

[9]陳友良,許建鳳. 基于PDCA循環理念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J]. 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14(3): 284-287.

[10]石衛林.怎樣學習最有效?——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主動學習類型及影響機制的調查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1):67-74.

[11]章云,何瑞文. 地方工科院校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探究[J].高教探索,2013(5):123-126.

[12]程永波, 歐亞.全程雙元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路徑選擇[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8):46-52

[13]向興華,李晴虹,劉捷.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結構的質性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3):62-68.

[14]張樂平,付晨晨,朱敏,等. 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的獨立性與實踐性問題[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161-167.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ability; SEM; forming path

(責任編輯 梁遠華)

上一篇:中學語文教材論文下一篇:招商證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