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項目監管論文范文

2024-02-01

項目監管論文范文第1篇

一、實行聯席會議制,組建建設管理班子

建立由分管領導牽頭的投資項目監督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協調、規范、監督和管理政府投資項目監督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政府投資項目進展情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監督管理工作水平,促進政府投資項目順利實施。從建設單位、住建、發改、財政、審計、設計院、國土等有關部門抽調專業技術人員成立專門建設管理班子,具體負責項目的建設工作。職責是:一是對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監督,把監督關口前移,使監督落實到實處;二是建設項目全部納入監督的范圍,避免多頭監督,重復監督的現象,而且能夠突出重點;三是所有建設手續均由項目建設管理班子辦理,避免互相扯皮;四是監督項目管理公司是否履職盡責,監督監理公司是否履行監理職責。此制度能有效地促進建設項目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防止高估冒算,加強廉政建設。

二、實行代建制,聘請項目管理公司

聘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專業項目管理公司代建設單位行使職責。為保證建設項目目標實現,通過公開招標確定項目管理公司,與建設單位簽訂受托代理合同,參與管理,行使建設單位職責。一是督促施工單位嚴格按招標文件和施工合同進行施工;二是審查施工單位提交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技術方案是否合理可行;三是審查工程材料和設備的質量是否符合工程質量要求;四是對施工的質量、進度和費用支出進行控制;五是對確需設計變更的,按規定程序辦理報批手續和簽證,對重大變更要及時提交建設單位,由建設單位報發改、財政、審計部門審查提出意見,報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后方可變更;六是協調各方搞好隱蔽工程的現場簽證;七是核查已完工程量,簽署進度款支付憑據;八是定期召開項目管理周例會,現場解決施工問題。

三、實行“雙審核、雙監督、全跟蹤”制度,創新審計監督新機制

建立“財政評審—審計監督—社會中介參與”三位一體的全跟蹤監管模式。“雙審核”,即:通過財政評審和審計監督對重大項目同時進行監督,確保重大項目規范運作。一是財政評審審核,財政評審作為重大項目監管的第一道關口,對重大項目實行概算、預算、結算、決算全過程評審,對立項、概(預)算、設計方案、招標控制價、工程設計變更、隱蔽工程和工程竣工結算及竣工財務決算等環節進行重點評審,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堅持“誰評審誰負責”,確保重大項目評審結論的科學、可靠、精確。二是審計監督審核,對重大項目概(預)算執行、工程變更、工程結算、竣工決算、資金管理和投資效益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對立項、環評、用地、招投標、合同、拆遷等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計;對工程造價的真實性、建設項目投資效益情況進行審計,嚴把施工簽證審核、工程量審核、工程定額審核、工程材料審核和取費標準審核關口;對與重大建設項目有直接關系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采購、供貨等單位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等,審計結果作為財政部門或建設單位辦理工程價款結算的依據。“雙監督”,即:政府聘請兩家社會中介機構同時對重大項目的工程造價實施“一主一輔、相互監督”核算,確保工程造價真實可靠。“全跟蹤”,即:財政、審計、社會中介全過程跟蹤重大工程項目,突出關注重大項目招投標、施工合同重要條款、工程量計量審核、工程重大設計變更、主要材料設備價格核實、暫估材料定價、隱蔽工程驗收等重點環節。此機制有利于進一步規范重大工程建設行為,堵塞管理漏洞,遏制腐敗行為,化解結算矛盾與風險。

四、實行國庫直接支付制,完善資金撥付程序

嚴格政府項目資金支付管理制度,建設單位與中標單位按合同約定,依工程進度辦理撥款手續,建設單位提交撥款申請,經監理單位審查,財政、審計部門審核確認后,國庫支付中心直接向設計、施工、監理或設備供應等單位撥付建設資金。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資金管理程序,要做到“先審計、后撥款”,對重大項目必須在審計工程進度的基礎上撥付財政資金,確保資金撥付的科學性、合理性;重大項目竣工后必須由審計部門進行竣工決算審計,出具審計報告,作為竣工財務決算、撥付工程尾款的依據,從而把好項目最后一道關口,控制投資額,節約財政資金。

五、實行變更聯合審查制度,控制投資額

項目管理公司在收到施工單位書面變更申請后,及時組織項目建設單位、財政、審計和相關專家進行現場實地勘察,對變更方案形成審批意見,經現場勘察審核不符合工程變更條件的,不得變更并支付相關費用;經現場勘察審核符合工程變更條件的,按照相關規定,增加投資額在合同價10%以內的,須經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報財政、審計部門評審、審計認定;增加投資額在合同價10%(含)以上的重大設計變更,由項目建設單位報發改、財政、審計部門審查提出意見,報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后方可變更,否則不予列入結算。對隱蔽工程在隱蔽前,項目管理公司、建設單位、監理、施工、審計、財政等單位應在同一時間對隱蔽工程進行驗收,并做好簽證手續,作為確認的隱蔽工程量。隱蔽工程項目未經項目管理公司、監理、審計人員檢查簽字認可,施工單位不得將其覆蓋,更不能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六、實行暫估價聯合詢價制,控制工程造價

項目管理公司和項目建設單位確定材料暫估價定價程序,對確需二次招標的必須由建設單位采用二次招標的形式確定暫估材料價格;對不需要二次招標的重點,對暫估材料價格的確定進行聯合詢價。聯合詢價小組由項目管理公司、項目建設單位、監理、審計、財政和施工單位組成,對暫估材料的價格進行市場詢價,最終確定暫估材料價格,并分別簽字確認,避免人為定價,確保暫估材料價格的真實性。

七、實行廉潔制度,確保廉潔工程建設

對所有參建人員(項目管理、項目建設班子、監理、施工等)簽訂廉潔責任書,到檢察院等廉潔教育基地進行警示教育,每月組織一次建筑法律法規學習,時刻提醒每位參建人員保持清醒的頭腦,把反腐倡廉牢記心頭,確保廉潔工程建設。

(作者單位:山東省莒縣審計局)

項目監管論文范文第2篇

定新鄉民生項目監督特派組自今年5月設立以來,為充分發揮特派組的職能作用,認真按照“特派組十項職責任務”的要求,始終把對民生項目資金的分配、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并在工作中努力創新監督檢查工作方式。通過不斷地摸索、提煉和總結,對民生項目資金的監督檢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確保了各種民生項目資金安全運行?,F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理清思路,轉變角色,努力突破基層監督檢查體制瓶頸。

特派組成立以后,明確了特派組與縣紀委監察局及特派組與鄉黨委、政府的關系,特派組人員不再參與其他工作分工,專職負責民生項目監督工作。定新鄉特派組抓住有利時機,及時轉變角色,理清工作思路。特派組人員從繁雜的駐村工作和業務工作中解放出來后,底氣更足了,膽子更大了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抓好紀檢監察常規工作的同時,加強了對全鄉范圍內實施的各種民生項目的實施情況,物資、資金發放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以前不敢監督、不愿監督的現象得到有效突破。

二、突出工作重點,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民生項目資金監督檢查工作取得實效。 一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使全體鄉村干部都能自覺接受監督。特派組的設立是基層紀檢監察體制的一種新改革,為了取得被監督單位的配合和支持,使監督檢查工作取得實效,定新鄉特派組在積極爭取鄉黨委、政府支持的同時,組織全體鄉村干部召開民生項目監督工作會,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使廣大干部對民生項目監督特派組成立的背景、目的意義、職責任務等有所了解,確保在各種民生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能廉潔自律,自覺接受監督,使民生項目規范實施、落實到位。

二是狠抓民生項目資金備案,為監督檢查打下良好基礎。民生項目備案工作是開展民生項目資金監督檢查的基礎,民生項目的實施主體是各單位、各部門,特派組只有通過備案方式才能清楚各種民生項目的實施情況,才能根據備案情況下去開展民生項目實施情況、資金到位情況、物資發放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但由于備案工作的特殊性,工作開展初期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存在部分單位不理解、不主動上交備案表和相關資料的問題。特派組及時向鄉黨政主要領導匯報,積極爭取鄉黨、政府的支持,及時召開會議對民生項目備案工作進行安排步署,通過大力宣傳,讓涉及民生項目的單位對民生項目備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主動上交備案資料。截止目前,定新鄉民生項目已備案67個,涉及農業服務中心、財政分局、國土分局、計生辦、危改辦、合醫辦、扶貧辦、林業環保站、衛生院、教管中心等單位,備案資金2140萬元,物資417.44噸。

三是扎實工作,主動作為,確保監督檢查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特派組必須以扎實的工作,過硬的作風,牢記使命,主動作為,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開展工作,才能確保民生項目監督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才能取得鄉黨委、政府的支持,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定新鄉特派組根據民生項目備案情況,擬定民生項目資金專項檢查工作方案,對重點項目,重點領域進行專項檢查,目前已開展對全鄉美麗鄉村“兩硬化”工程的水泥、砂石發放情況及工程進度及質量,農村危房改造資金發放情況,農村低保金發放情況,種草養羊、核桃種植等扶貧項目實施情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小學校營養午餐實施情況等進行專項監督檢查共25次,發現問題 5個,針對發現的問題,特派組要求涉及單位及部門認真進行整改落實,并通過后續跟蹤,5個問題已全部得到整改落實。

四是創新工作模式,整合村級民主監督檢查力量,使民生項目監督工作延伸到村級。定新鄉特派組結合村(社區)特派組工作點的創建工作,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力量,督促全鄉13個村(社區)組建了村民理財監督小組,理財小組成員由村民推選出的能代表群眾利益的人員擔任,全程參與到在本村實施的各種民生項目的資金、物資發放的整個過程中進行監督,進一步擴大了監督范圍,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三、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過不斷努力,定新鄉特派組民生項目資金監管工作正逐步走上正軌,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離上級的要求和群眾的期待仍有一些差距,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特派組人員業務水平還普遍較低,需要進一步提高,專項檢查力度還有待加強,檢查范圍還需進一步擴大。定新鄉特派組將在下一步工作中認真總結和學習好的經驗和做法,不斷地加以改進和完善,確保民生項目資金監管工作不斷取得實效。

定新鄉民項目監督特派組

項目監管論文范文第3篇

第4期 (總第12期)

九江市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8年5月2日

都昌、湖口、修水三縣提早謀劃 大力開展監管平臺宣傳工作

為切實加強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工作,進一步擴大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平臺的影響力,提高群眾對監管平臺的知曉率與參與度,真正發揮監管平臺作用,近期,都昌、湖口、修水三縣提早主動謀劃,多形式、多渠道大力開展監管平臺宣傳工作。

都昌縣:3月30日上午都昌縣世紀廣場,縣紀委監委以舉辦《國家監察法》宣傳暨“開門大接訪”活動為契機,通過展板、播放廣播、發放宣傳單、設立咨詢臺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傳了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平臺,切實提高了監管

1 平臺群眾知曉度和參與率。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與群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零距離”指導群眾如何在監管平臺上查詢惠農補貼和涉農項目資金信息、如何在線投舉報、如何掃描二維碼安裝手機APP、關 注監管平臺微信公眾號。

湖口縣:4月17日,縣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了第二次聯席會議,會上下發了《湖口縣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平臺宣傳方案》,確定4月為湖口縣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平臺宣傳月。會議要求,一是營造氛圍上再加力,黨員干部要發揮表率作用,當好宣傳的主力軍,把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平臺宣傳到家家戶戶,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和使用率;二是通過電視臺、報紙、湖口發布、清廉湖口等新聞媒體對監管平臺進行廣泛宣傳;三是各涉農項目資金主管單位、鄉(鎮、場)、行政村在單位公開欄、人流密集處張貼一封信、宣傳海報,組織宣傳隊伍下鄉對群眾宣講政策、推廣微信公眾號及APP等應用,掀起全縣宣傳熱潮。

會后,在鄱陽湖大市場舉行了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平臺暨脫貧攻堅宣傳月活動??h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史文,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委主任查忠平,各涉農項目主管部門及各鄉(鎮、場)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宣傳活動。通過監管辦工作人員的現場講解、一體機查詢演示、宣傳板展覽和《致廣大農民朋友一封信》的發放等多種形式對監管平臺 2 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入宣傳,群眾反響熱烈,效果明顯。

修水縣:修水縣民生資金項目大數據監察平臺上線運行以來,群眾訪問量突破百萬人次,發現疑似問題線索23000余條,涉及資金近2000余萬元。CCTV-1《晚間新聞》、江西衛視《新聞聯播》、鳳凰衛視、新華網、江西日報等相繼進行了報道,得到了省市領導的肯定和社會各界的認可。

4月26日,修水縣召開民生資金項目大數據監察平臺工作推進會??h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艾菲出席并講話。艾菲強調,民生資金項目事關全縣群眾切身利益,要不斷完善平臺建設,加大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的開發和推廣力度;各單位要迅速行動起來,充分發揮好大數據監察平臺的重要作用;同時進一步加大工作總結、經驗提煉、宣傳推介的力度,讓民生資金項目大數據監察平臺成為修水在全省的一個工作品牌。

全市其他各縣(市、區),要積極跟進,按照《關于加強九江市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平臺宣傳工作的通知》(九涉農監辦字〔2018〕3號 )文件要求,以“全市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平臺宣傳月”為契機,迅速行動,切實提高監管平臺的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

九江市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九江市財政局代章)

抄報:省政府胡強副省長,省財政廳;市委林彬楊書記,市政府謝一平代市長,市委熊永強副書記,市政府董金壽常務副市長,市紀委楊志軍書記,市政府張榮先副市長;市涉農項目資金監管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項目監管論文范文第4篇

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 國家扶貧資金投入從1980年的5億到2017年的1400多億, 增長了280倍, 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逾7億人下降到2017年底3047萬人, 貧困發生率下降至3.1%, 其減貧效應在世界上絕無僅有。中央不僅加大了投入, 還十分重視扶貧資金的監管。先后出臺了《國家扶貧資金管理辦法》《關于建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全運行機制的意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 對規范扶貧資金的預算、分配、使用、撥付、管理和監督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各地方也因地制宜建立相關監管制度, 就扶貧資金監管, 自上而下構建了政府監督、行業監督、紀檢監督、民生監督的立體化監督體系, 確保扶貧資金的高效運行。

二、當前扶貧項目資金監管的主要問題

(一) 扶貧項目資金領域多、來源廣、數量大, 監督難度大

1. 扶貧項目資金涉及領域多

涉及財政、教育、醫療、民政、水利、交通等眾多政府部門參與, 涉及到專項扶貧、涉農資金、教育醫療事業、社會保障等諸多綜合財政扶貧資金, 項目不勝枚舉。

2. 扶貧項目資金來源廣

中央扶貧資金、地方扶貧資金、金融機構提供的扶貧信貸資金、專項建設資金、社會資金、其他扶貧資金。在縣鄉一級, 多為中央和地方財政扶貧資金。

3. 扶貧項目資金數量大

從資金數量看, 國家扶貧資金從扶貧開發階段的30億元提高到攻堅階段的4544.55億元, 增長151.5倍。無論是資金來源、涉及項目領域以及逐年攀升投入數量, 現有的監督力量難以實現“無縫”監督等問題。

(二) 部門各自為政, 權利分散

1. 行業主管部門各自為政, 缺乏統籌

行業主管部門只注重項目下達和驗收, 輕資金監管, 忽視過程監督, 對行業監管責任不落實, 習慣性把監管責任等同于監督責任, 認為監管是紀檢監察組織的事情, 對建立和協調配合機制執行不到位, 落實不到位, 效果打折扣, 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尚未全面形成

2. 鄉鎮黨委對主體責任的認識不到位

扶貧項目資金監管本是各鄉鎮部門密切分工合作, 現在變成了由紀檢監察組織“統籌”變“攬包”, 單兵突進, 包打天下, 鄉鎮黨委存在該抓不抓, 該管不管, 沒有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的現象。

3. 村級“神經末梢”監督未完全抵達

一些貧困山區, 村落分布零散, 對村干部的全方位監督難度大。村級監督委員會發揮作用不明顯, 業務不熟, 監督底氣不足, 未能真正有效地參與村級重要事務和決策的監督, 難以對項目和資金使用進行有效監督。

(三) 扶貧項目資金監管, 缺乏統籌

目前, 紀檢監察、財政、扶貧辦、審計等部門均承擔著扶貧項目資金的監管、預算、撥付、立項、審批、執紀問責等職能職責, 監督力量分散, 沒有形成統籌協調, 同頻共振的工作格局。

三、探索“三賬一表”, 筑牢扶貧項目資金監管“防火墻”

為進一步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 讓扶貧資金真正發揮減貧效應。城口通過以大數據智能化運用為載體, 積極探索構建了扶貧項目資金“縣級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臺賬、鄉鎮 (街道) 監管臺賬、行政村 (社區) 監管臺賬和網絡化項目明細表”的監管平臺 (以下簡稱“三賬一表”) 。將所有扶貧資金項目全部納入網絡系統監管范圍, 切實提高扶貧資金使用績效, 防范扶貧領域的腐敗問題。

(一) 建好“三賬一表”, 明確縣、鄉、村三級責任

1. 建立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臺賬, 防止監管責任“懸空”

按照“誰審批、誰管理、誰監督”的原則, 建立縣級主管部門臺賬。根據涉農資金整合要求, 將行業扶貧、專項扶貧、社會扶貧等所有用于脫貧攻堅的資金納入錄入范圍??h級臺賬發揮著并聯審批作用、竣工驗收、公示公開、監督舉報等職能, 分行業分析掌握、實時監控項目資金來源渠道、實際需求、資金流向, 摸清項目數量、資金額度、項目性質。

2. 建立鄉鎮 (街道) 監管臺賬, 杜絕決策操作“暗箱”

以縣級監管臺賬為依據, 理清本轄區前期申報、推進實施、竣工驗收, 所有扶貧項目及匹配的資金, 建立完善鄉鎮 (街道) 監管臺賬, 形成縣鄉兩級臺賬一致的網絡體系。運用鄉級監管臺賬, 客觀反映實施方式、承包單位、建設內容及規模等民主決策內容, 將項目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的情況進行公示公開, 倒逼決策過程公開透明、決策內容公平公正, 避免權力尋租, 提升群眾知曉度和參與度, 防止扶貧項目建設“暗箱操作”。

3. 建立村 (社區) 監管臺賬, 促進監管直達“末梢”

按照“分級負責、各盡其責、一插到底”的原則, 根據項目建設地點, 建立村 (社區) 臺賬, 由行政村 (社區) 負責錄入系統中的“建設地點項目臺賬”, 重點突出項目建設監督、項目公示公開、后續管護等內容, 此臺賬在村社進行公示公開, 廣泛征求群眾意見, 及時優化項目建設內容, 同步更新監管臺賬, 有效提升項目決策的科學性、資金投入的實效性, 確保扶貧項目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 惠及群眾。

4. 配套完善項目臺賬明細表, 確??h鄉村臺賬一網盡覽

在建立縣鄉村三級臺賬的基礎上, 自動生成“項目臺賬明細表”, 實現“一個項目一張表”, 詳細記錄、直觀反映扶貧項目申報、審批、實施、驗收、報賬等資金運轉全流程, 構建從項目下達到項目竣工驗收、從資金出庫到決算報賬, 每一個環節可展現、有邏輯、可追溯的“一張表”監管體系。

三級臺賬互為補充、融為一體的無縫對接機制, 織密織細“三賬一表”監管網絡, 實現了1836個項目24.9億元扶貧資金和所有行業主管部門、鄉鎮、村社區監管全覆蓋。這一創新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認可, 并在全市召開現場會進行推廣學習。

(二) 用好“三賬一表”, 實現監管環節全透明

1. 抓實審批管理, 切實防止項目審批權利化

堅持線上線下全過程審批, 推行扶貧項目資金備案管理制度, 由鄉鎮 (街道) 、項目實施單位向主管部門報批審查項目計劃或建設方案, 及時下達建設計劃并報扶貧部門備案, 明確項目預算投資額度, 簡化項目立項、財政評審等環節, 將行業主管部門聯合財政下達的建設計劃視為立項手續。

2. 強化建設管理, 切實防止項目實施隨意化

為強化廉政風險防控, 用好用活網絡監管平臺, 對項目超過3個月未啟動的實行“黃燈警告”, 超過6個月未啟動、超過12個月未完工的實行“紅燈警告”, 倒逼實施單位及時啟動、加快建設, 促使項目盡快落地、發揮效益。同時, 嚴格扶貧項目資金實施方式管理, 對20萬元以上、100萬元 (含) 以下的項目, 實行承包商隨機抽選制度, 對“三賬一表”監管系統反映不實、規避招投標等行為, 立即啟動倒查追責。對系統反映同一施工單位在同一鄉鎮項目總數超過20%的, 實行黃牌提醒, 有效防止利益輸送。

3. 管好驗收報賬, 切實防止項目資金低效化

一是建立限額項目資金驗收制度。對100萬元及以下的實行鄉級驗收、100萬元以上實行項目主管部門驗收。二是建立扶貧資金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建立監管系統錄入進度與資金撥付進度掛鉤機制, 對錄入進度與實際支付進度不一致的, 不撥付資金。三是實行鄉級報賬制。嚴控超預算項目, 對超過預算金額10%的實行預警, 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4. 嚴格執紀問責, 形成強力震懾

依托“三帳一表”網絡化監管平臺, 將扶貧資金運行開展情況納入巡察、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重要內容, 精確繪制“巡察地形圖”, 采取“機動式”“點穴式”“交叉式”等方式, 將扶貧項目資金的申報、審批、實施、驗收、報賬等逐一巡察, 有效避免巡察信息不暢、項目問題難找、建設效率不高的現象, 全面提升發現問題、找準線索的效率和能力。建立約談和問責制度, 對截留、滯留、挪用、貪污扶貧資金等違紀違規行為嚴肅查處, 實行一案多查, 倒追責任, 對典型問題進行通報曝光。

摘要:習近平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 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 更容不得動手腳、玩貓膩!要加強扶貧資金陽光管理, 加強審計監督”, 同時他在多個場合強調:“要真正把錢用到刀刃上, 充分發揮拔窮根的作用?!碧岣叻鲐氋Y金使用效率, 重視扶貧專項資金監管, 確保扶貧資金安全透明運行, 關乎全面小康的如期實現。當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 我們需要探索新的監管方式, 筑牢扶貧項目資金監管“防火墻”。

項目監管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經濟新常態下加強金融監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確的金融監管模式是金融業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實行的\"一行三會\"分業監管的模式,出現了監管空白、重復以及監管效率低下等問題。為實現金融業穩定發展的目標,促進經濟的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經濟新常態下金融監管的意義,根據我國金融監管的現狀,總結我國金融監管所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加強對宏觀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進;創新金融監管工具,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本研究對金融業的穩定發展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新常態;金融監管;對策

金融危機過后舊的金融秩序被摧毀,變革總是在危機后緊接而來。新常態經濟論點由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隨之而來的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對我國的金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個更為復雜的經濟金融形勢和開始浮現的金融風險都對加強和改善金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1]。未來的金融和金融監管改革需要主動適應全球經濟金融的新格局和我國經濟金融發展的新常態,實現支持實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與維護金融安全的有機統一。

1 經濟新常態下金融監管的意義

1.1金融危機凸顯金融監管的重要性

2008年席卷全球金融市場的金融海嘯對各國的經濟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當前,隨著各主要經濟實體相關統計數據指標的好轉,整體呈現企穩向好的趨勢,全球經濟發展已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然而此次金融危機不論是從波及的范圍還是破壞程度都是史無前例的,促使我們認真思考金融危機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各國都在積極總結經驗和教訓以實現本國金融業的持續健康發展[1]。

其中美國金融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和討論的熱點。作為一個標榜自由,素來以強調法律規制政府行為的國家,隨著國內金融監管體系的不斷演變,可以看出美國對于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不斷減少,監管實質性作用下降。特別是金融監管能力遠遠跟不上金融創新的發展變化,創新過度也成為美國次貸危機的關鍵原因之一。毫無疑問,美國次貸危機成為各國金融風險的防范與監管的典型反面教材,也更加凸顯金融監管的重要性。不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任何一個國家的金融監管體制必須與其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做到最大范圍的風險覆蓋,既充分發揮金融業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又能為其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撐[2]。

1.2經濟新常態下加強金融監管的重要意義

全球金融海嘯凸顯了各國金融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為金融改革提供了動力。經濟新常態下,各國充分認識到金融監管的重要性,已經開始或正在積極著手準備對本國的金融監管不斷進行完善和提高。不可否認,高效有力的監管是金融體系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經濟新常態下加強和強化金融監管職能具有重要意義。

從市場經濟的本質來看,金融市場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市場失靈現象,如規模不經濟、外部性及壟斷等所造成的資源配置的無效率。金融監管正是試圖以一種有效的方式來糾正彌補金融市場失靈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經濟新常態下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劇增,經濟的一體化及全球化更加劇金融市場的風險性,提高公眾金融信心更顯必要性,強化金融監督職能實現對金融市場缺陷的有效和必要補充。其次,經濟新常態下切實發揮金融監管應有的作用,創造一個公平、有序的金融競爭環境,降低金融市場的交易成本,提高金融運行效率;防范和化解潛在的金融風險,促進金融秩序的正常合理化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安全。通過金融監管確保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以增進社會福利,切實保護公眾的利益,促進金融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再者,通過金融監管可以實現金融機構經營行為與央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目標的一致性,發揮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的傳導機制作用,向金融市場傳遞風險信息和國家調控信息,實現金融監管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促進貨幣政策有效實施的同時維護金融業的穩健運行。

2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金融監管的現狀

從經濟新常態的提出,到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經濟下行壓力下風險的關注,充分揭示了一個現實悖論:中國經濟粗放發展的這些年,已經潛存太多風險,轉型勢在必行;然而,轉型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和新的風險又難以預測,如何處理好這些矛盾是新常態下的金融業所面臨的核心問題。然而新常態下經濟領域的深化改革必將推動金融領域的深化改革,從而促使金融監管體制和模式與時俱進地變革,金融監管的變革勢必在金融領域改革和轉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

回顧過去,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變革大致經歷了六個階段:中央銀行專門行使金融監管職能的初始階段(1985—1992年);整頓式、合規性監管階段(1993—1994年);金融監管進入有法可依階段(1995一1997年);改革深化階段(1997—2003年);實行“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階段(2003年~)。經過2003年金融監管體制的調整,以中國銀監會成立為標志,中國形成了“一行三會”的監管體制即以銀監會為主體的銀行金融監管體系、以證監會為主體的證券期貨監管體系和以保監會為主體的保險監管體系。但從總體來講,中國的金融監管法律體系

還不夠健全,立法層級還比較低,模式還比較落后、傳統。

在當下央行負責宏觀調控,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模式下,金融監管已疲態盡顯。主要表現為,一方面嚴格的分業監管限制了銀行、證券和保險擴散性的發展,在這種監管模式下不利于金融的創新發展,從而使金融監管市場失去活力。另一方面,監管手段的落后不能適應日益變化的金融環境,造成監管效率低下?;诖?,金融監管模式的轉型勢在必行,監管手段、監管方式也急需鼎新。

3 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問題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同時國內經濟市場也在打破區域、行業壁壘,我國金融市場不再可能是一個封閉的體系,這就要求金融市場不斷推進開放,實現廣域融通,從而給金融監管帶來重大挑戰??墒菍徱曃覈壳敖鹑诒O管現狀,不難發現其存在諸多問題,具體有如下幾方面:

3.1宏觀金融監管框架不夠完善

宏觀審慎政策主要包括宏觀監管的目標、治理的結構、工具、實施與傳導以及評估五大因素。這些因素直接影響決策部門對監管事項的決策,同時政策部門又受決策部門的影響,根據決策部門的方案來執行任務,政策評估部門在決策的全過程實施評估檢測的職能。這些職能與金融機構之間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監管的有效性。我國宏觀金融監管的框架雖已初步形成,但當前金融監管的總體布局大多采用傳統的監管模式,金融監管中的許多弊端凸顯,主要表現在:監管方法上依然重視微觀審慎監管而忽略宏觀審慎監管;監管模式上采用傳統的分業監管;監管手段上主要靠行政手段,沒有充分發揮市場的能動性。

3.2創新與監管之間的矛盾,難以對金融創新進行有效監管

金融的深化發展離不開金融創新,監管對于創新既有促進作用也有阻礙作用。一方面只有有效的金融監管,才能使金融創新在良好的環境下應運而生,為其發展奠定了優良的環境條件。另一方面,金融監管的過度容易造成金融壓制,阻礙金融創新的發展。正是由于金融監管的過度使金融產品得不到良好發展甚至夭折。因此,為了鼓勵金融創新的發展避免金融機構的過度壓制,監管機構應對金融創新采取適度審慎的態度[4]。

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體系之所以很難對金融創新進行有效的監管,其原因在于,一是對于金融工具的創新監管機構很難預測,所以不能有效預防其存在的潛在的風險;二是因為新的金融工具存在的潛在風險只有當應用一段時間后才能發現,導致監管機構對于金融工具的監管只能是事后的補救;三是因為金融工具的創新沒有引起金融監管當局的重視,僅僅是金融機構直接引導創新。正因如此,金融工具的創新和金融監管之間的矛盾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

3.3監管標準與國際化要求還有差距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經濟融為一個整體,金融的國際化也日趨明顯,這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讓金融監管具有更好的公平性,各國紛紛制定了一系列與金融監管相關的文件(包括法律法規、指導規章等)。但是由于我國的金融業發展起步比較晚,并且原計劃經濟遺留下來很多問題。這些國情的存在,使得我國在制定這些文件時有所保留,沒有很好的吸納國外先進的監管思

想,使得我國放寬了一些監管的制定標準,遺留下監管的空白。這樣就會導致我國和國際的監管標準存在較大差距。

4 存在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目前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為了推動金融監管模式轉型順利進行,未來應該以微觀審慎監管模式轉向微觀與宏觀審慎監管、“一行三會”的分業監管轉向由央行和金融監管局共同監管為目標,發揮市場的自動調節能力,通過市場自律創新監管,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5]。

4.1加強對宏觀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進

從整體上看,要想金融體系呈現穩健的局面,政府必須意識到“一行三會”所存在的監管空白和重復的問題,應該對宏觀金融體系進行不斷地改進,強化央行的主觀能動性,以適應日益變化的金融市場的需求。建立央行主導的綜合的監管機構。從我國的金融監管的現狀出發,要想建立統一、協調的金融體系,可以考慮組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讓“三會”成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專業執行機構,努力形成“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綜合”的金融監管創新機制。其次,對央行在金融監管中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賦予央行獨立實施國家貨幣政策的權力,充分擴大央行在金融監管中的權限。在修改相關法律的基礎上,確立央行實施各種金融監管政策的獨立性。此外實現金融監管的全覆蓋,可以以功能監管代替機構監管。明晰金融業務的特點和功能,確立金融監管的對象,將監管的資源配置到風險系數最大的業務中去。建立國家金融監管緊急應對機制,防控系統風險。

4.2創新金融監管工具,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創新金融監管的工具主要從金融監管的方式、方法以及手段等方面來進行,監管方法上由微觀審慎監管轉向微觀與宏觀結合審慎監管;監管模式上由分業監管轉向混業監管;監管手段上由行政手段轉向市場手段。通過創新金融監管工具,以建立防范風險的預警機制。

第一,對金融監管方式進行完善,促進非現場監管與現場監管緊密結合。從當前我國的金融監管方式來看,雖然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都有所運用,但這兩種方式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特別是兩種監管方式比較分散沒有形成完美的結合,導致它們的效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因此,應該建立起統一、規范的非現場監管體系,強化對非現場監管的工具的改進,打造以事前預警為主的監管方式,摒棄傳統的事后處理的機制。對于現場監管的改革,應建立起合理的現場監管評級制度,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將監管的活動置于“陽光之下”,不斷提高監管的透明化和公開化。通過對現場監管和非現場監管的改進,使非現場監管成為現場監管的目標導向,現場監管成為非現場監管的重要依據。從而形成一套適合我國金融監管國情的監管方式。

第二加強我國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的構建。自我國加入WTO以來,金融風險不斷擴大,加強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的建設已刻不容緩。針對近幾年我國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存在的問題,首先應建立完善的數據采集體系,制定嚴格的數據采集指標,提高數據的精確性從而提高金融風險預警的準確性。其次要健全國家、區域及地區的風險預警系統,根據不同區域的情況及時提出針對風險特點的預警模式,協調好各預警機構的工作。此外,還應該提高國民風險意識,加強防范風險的自覺性。通過對加強風險的教育培訓工作,增強投資者風險的防范能力和承受能力。

4.3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各國經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國際金融監管轉型的大背景下,應該意識到一方面金融監管的轉型需要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另一方面各國金融監管體制應符合本國國情。在金融監管國際化合作中,應該吸納國外良好的監管政策,改進監管模式使之適合本國的國情。擴大金融監管國際化合作,加強各國監管當局的協調一致性,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改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監管方式,增加監管的透明化和開放化;二是加強國際資本的流動和管理,建立資本實時監測機制;三是以巴塞爾協議為核心,完善金融風險的評估機制,加強跨國金融機構對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視[6]。

5 小結

本文首先分析了經濟新常態下金融監管的重要性,以及經濟新常態下加強金融監管的重要意義。分析了我國經濟監管現狀,指出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問題,

新常態下金融監管轉型的問題不僅僅是本國金融發展的問題,更是整個世界穩定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風險亟待解決的問題。金融監管模式的轉型是金融業穩健發展的關鍵,我們應著力解決金融監管在轉型中所遇到的問題。監管當局應認識到“一行三會”分業監管所帶來的“地盤意識”、宏觀審慎監管的缺位,建議從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出發,建立完善的金融監管機制、加強與國際金融監管的合作,促進金融監管的公開化和國際化。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呂紅艷. 新常態下我國金融監管問題探討[J]. 科研, 2016, (11):00151-00152.

[2]陳思妤. 淺析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地方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對策[J]. 金融經濟月刊, 2016, (11):25-26.

[3]張華. 論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金融監管[J]. 消費導刊, 2016, (4).

[4]孫磊. 我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與金融監管改革研究[J]. 商業故事, 2015, (18).

[5]董劍飛.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和對策[J]. 當代經濟, 2015, (29):24-25.

[6]郭燦仁, 新常態下我國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問題與對策. 2015, 河北大學.

上一篇:煉化工程論文下一篇:電氣化工程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