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范文

2023-03-07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核心素養的提出,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注重小學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科教興國”的口號之后,小學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育。本文借助小學科學科目,談一談如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提供最有利的理論“敲門磚”。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科學;高效課堂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制作等活動,激發學生好奇心,鍛煉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對于小學生而言,年齡小,好奇心重,正是愛問愛探究的年歲,如果在這一階段,教師加以引導,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有著巨大的作用。而這一點恰好是高效課堂所提倡的,所謂的高效課堂就是讓學生對學習有持續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中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那么如何構建核心素養中高效課堂呢?本文借助小學科學科目,談一談如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提供最有利的理論“敲門磚”。

一、 核心素養與高效課堂

所謂的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發展過程中提出發展思路和教育策略。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核心素養是在素養基礎上進行了提煉和發展的相關內容。這一內容更加的凝練,而且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現階段學生的教育的難點,成為一個發展策略和關注點,對現階段各個科目的教學都有非常大的影響。作為小學科學科目而言,學生的核心素養則是指學生能夠主動探究觀察實驗,并通過實驗操作或者觀察實驗現象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進而來提升和發展自身的科學素養。

對于小學科目而言,所謂的高效課堂則是指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積極觀察生活中自然現象,并能夠運用課堂所學的科學知識來解釋或者制作相關的實驗等,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有效地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發展學生綜合能力。

二、 當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追求高效課堂,特別是小學階段,科學知識含量少,學生思維活躍,正是提高課堂效率、構建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時刻,很多教師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不斷地錘煉個人專業技術,更是用盡渾身解數,鉆研教材,研究課標,努力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然而縱觀當前的小學課堂,我們卻發現,當前小學科學課堂并沒有想象那樣高效,很多科學課堂不是讓語文、數學那樣的主課教師占有,就是將其當做公共課堂讓學生自主學習,即便是上課,教師也很少去激發學生興趣,有的科學教師很少讓學生觀察一種植物、動物或者某個自然現象,特別是低年級科學課堂。據調查,小學一二年級80%科學課堂都是空有虛設,沒有科學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到三年級以上才有科學教師,但是即便有科學教師上課也是念念課本,很少有教師主動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開發教材中素材,來全面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再者,小學科學課堂效率低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校的對小學科學學科不重視的原因。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是學生基礎教育階段,也是學生科學素養構建的關鍵時刻,可是很多小學學校為了提高自己學??冃?,提高社會知名度,往往將重點側重于語文、數學學科,忽視科學學科,對于科學教師的培養也僅僅限于能上課即可,更別專業性可言了。據調查,我們學校以及周邊學校的科學教師都是其他學科的老師代替的,別說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能能保證學生上科學課都是一件難事。因而,學校的不重視,導致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素養低下,構建高效課堂的能力更是“出乎人的想象”。

三、 核心素養背景下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效率策略

(一)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比較重,思維比較活躍,很多孩子在課堂上都喜歡“問什么”,但是這些問題和課堂教學內容相差很遠,因而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現象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活躍度”,讓課堂“活”起來。譬如教科版《誰輕誰重》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制作一段的“蹺蹺板”,用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快將自己的心思轉移到課堂上,這時候教師趁熱打鐵的詢問:“大家知道小熊為什么不能和小兔玩蹺蹺板呢?”學生很容易就給出答案:“小熊太重了”,這時教師立馬就詢問“教師出示兩個物體,你能分辨出誰輕誰重呢?”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巧設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很多教師都會運用信息技術來豐富自己的課堂,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現象,設置探究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譬如:教科版《動物體》的時候,教師為大家準備各種動物的視頻,讓學生觀察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物種、分類等,進而來體驗生活多樣性的特點。當然教師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巧設探究問題的時候,要注意方式和形式。如這一節課中教師設計的問題是,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動物圖片,然后讓學生觀察一種動物,并觀察載體(活體、標本、圖片)書本動物的選擇隱含著“類別”的概念,用語言描述動物的特點。(外形特征、運動方式、生活需求等),當然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畫圖的方法來描述和記錄動物,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一步步引導學生探究科學知識,構建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讓學生變得“活”起來。當然,教師利用這些現代信息技術最終目的并不是豐富自己課堂,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如果教師的觀念停留在播放課件、圖片、視頻的用途,讓自己課堂變得“花哨”一些,那么教師就是“丟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巧設探究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三) 巧用現代技術,拓展學生知識面

對于小學生而言,知識面很窄,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什么問題都想知道為什么,因而作為學生心中的“百科全書”的老師,就需要面對學生很多“沒有探究價值”問題。因而教師要學會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補充科學知識,擴大學生知識面。譬如:學生在觀察《動物》中魚的生活方式時,很多學生就會好奇的詢問:“小魚為什么不停地喝水,它不怕撐死嗎?”“魚是靠什么運動的呢”等等問題,科學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介紹一下魚的“鰭”、魚的“腮”等各種器官,讓學生了解魚的生活習性,提高學生見識,當然,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模仿鰭的運動、魚的游動,并將其錄制成視頻,發到家長群或者班級群,讓大家一起觀看學生課堂上表現,以此來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興趣,讓課堂變得“豐富”起來。

(四) 巧用現代手段,布置課下科學探究

我們都知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手機、WiFi,平板電腦、App的普及,使得當前很多小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方式也變得靈活多樣,這種作業的方式既靈活又方便。畢竟課堂的時間畢竟有限,很多學生都覺得意猶未盡,為了保持學生持久的探究欲望,教師可以設置現代手段來為學生布置家庭實踐活動。譬如:教科版《動物》一課時,教師設計的拓展問題是:在家長的協助下,飼養動物的任務,讓學生觀察與記錄動物的具體生活情況(形式:照片、小報、觀察日記等),加強學生對動物有更多的認識,培養學生親近和喜愛動物的感情等,像這種課后實踐活動,對于小學科學課堂,就像“家常便飯”,因而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培養和生活中素材是分不開的,這樣的實踐作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還為學生親自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讓科學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因而巧用現代信息技術布置課下科學探究,促進家校共育的和諧發展

(五) 家校和諧共育,共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培育

隨著當前科技的發展,很多家長和孩子被手機、電腦包圍,每天不是抖音就是游戲,家長和孩子的互動少之又少,和學校的聯系也很少,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很少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活動,也很少參與孩子的實踐活動,而科學課堂,很多都是發生在孩子的身邊,是孩子可以每天觀察到,觸摸到的,譬如,觀察植物、動物成長過程,都可以在自己家中或者院子里接觸到的。但是很多孩子的貪玩心理較重,家長也不支持,就會導致孩子的興趣在父母的不輕易之間消失殆盡,譬如孩子想嘗試一下,飼養小雞或者小鴨子的過程,而父母會因為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不支持孩子,導致很多孩子看到動植物都基本上來源于電視或者圖片,實際生活中去很少接觸到。對于這種只能看,只能靠自己想象中的科學知識,學生印象何以深刻,如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呢?學生知識面窄、實踐經驗少,哪里來的科學思想、科學探究精神呢?因而,讓家長參與學校的科學客廳,既能促進家校共育,又可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培育,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我們要以核心素養為依據,努力吸收課內外教學資源,努力打造高效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科學課堂變成學生樂學的天堂,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自然想,能多問幾個為什么?能夠根據自己的設想來進行實驗設計,主動參與課堂,主動學習新知識,進而讓小學科學課堂變得更“活”、更“豐富”,進而打造新時期下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小海.核心素養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科學咨詢,2019.

[2]黃芳.淺談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J].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2018.

[3]劉敏.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8).

[4]莊國鋒.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29).

[5]曾慶杰.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2).

[6]姚靜華.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讓英語課堂“活”起來[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7.

作者簡介:

蒲繼東,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回民小學。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一、要重新審視自己對課堂教學思想認識的境界, 即把《科學》課堂教學看成“一門教學藝術”來研究

以前一直有著一種不成熟的思想:以為當一名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 每天重復著相同的生活, 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就可以了??墒浅蔀橐幻犊茖W》教師后, 漸漸感覺到了在這種思想認識下當教師很累, 在課堂上經常會有“疲勞、枯燥、乏味”之感, 無法感受到教學的快樂, 產生對教師職業的畏懼。在新課程理念的潛移默化影響下, 內心產生了觸動, 讓我對《科學》教師應達到的思想認識的境界有了重新的審視和提升。

以往認為教《科學》所教課程一般是動腦加工、搞計算、把知識進行分析、使之條理化, 漸漸地課堂教學變得靜悄悄、死氣沉沉, 使學生的思維靈敏性、廣闊性受到了限制, 學生在課堂分享不到學習的快樂。如今我對課堂教學的思想認識是:教《科學》應正確認識、看待《科學》課堂教學, 把它看成“一門教學藝術”來研究?!犊茖W》課堂教學可以像美術家、音樂家那樣浪漫, 每天都去創造新的教學方法, 自己才不會感到教學生活的勞累和厭倦, 才能享受到工作的樂趣;在點滴的積累中, 有了教學的從容, 有了新的發現、新的領悟、新的收獲和新的快樂!

人應是先有思考, 后有想法, 然后才產生觸動, 最后變成行為, 行為長久的堅持就會轉變成習慣, 有了良好的習慣就會成為一位優秀、杰出的人。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就應以做一名優秀、杰出的人作為追求的目標, 從思想認識開始, 把《科學》課堂教學看成“一門教學藝術”來研究, 把它作為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來追求;用這樣的思想鞭策自己:“要對自己說要干就要干得強, 干得好。”否則你就容易把《科學》教師作為謀生的一種手段, 就會感到教師生活的單調乏味?!犊茖W》教師有了這種思想境界的支持, 就會做到創造性的教學, 不墨守成規的教, 會不斷地否定自己, 對自己不斷地提出新的追求, 進而在《科學》教學中真正領悟到當一名《科學》教師的快樂。

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對《科學》教學評價認識的改變, 即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的指導下, 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尤其是教學評價方面的改變最大。如果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 那么教學評價就是這門藝術的調味劑和平衡的杠桿。隨著課改不斷地深入, 教學評價方式由“教師的教”來評價“學生的學”轉變成由“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而且教學的評價更關注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促進學生個性的可持續發展, 即從“應試教育”中看“分數”結果的評價, 轉變成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從而指明了教學過程的評價本質功能是促進人的發展。

幾年來, 我的教學評價實踐一直十分重視“學生的差異性”這一特點, 盡量運用多元評價標準去量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最成功的是在平時教學中時刻關愛“差生”的學習狀況, 用“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的態度去衡量每一位學生。如果一名教師不去關心課堂角落里的“學困生”的學習情況, 那么他們在小學學習生活中還有什么可值得留戀和回味呢?他們將會產生怎樣的心理障礙呢?我想他們肯定會有可憐、自卑等感受;若是這樣我的內心肯定有不安和不可饒恕的感受。所以, 在平時的教學中就給自己戴上一付“我們的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出色的, 他們身上總有一些金子會發光的”的眼鏡, 從多角度去挖掘、觀察、接納自己的學生, 尋找和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從而激勵他們對學習樹立起信心, 漸漸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潛能?!犊茖W》教師要樹立起這樣的學生觀:用多元智力理論來分析每個學生, 他們都擁有多種智力, 只是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在一起, 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具有特色;也就是說并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 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聰明以及怎樣的聰明的問題;這樣就沒有所謂的“差生”, 對每一位學生都要以積極、熱切的期望, 從多角度分析、評價、觀察、接納他們。

在《科學》課教學設計中, 都要融進一些能給“差生”的學習創造一片天地的成份, 讓他們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體現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教學評價的杠桿和激勵作用, 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本人在六年級下冊《日食和月食》的教學時, 由于估計到光線是學生第一次碰到抽象的科學知識, 其中又牽涉到畫光路圖以及數學幾何作圖的知識, 比較復雜。該如何讓全班學生、尤其是“差生”能積極參與呢?于是對這部分知識進行了分解, 難度不大再加上每個學生都有一種好勝心, “差生”肯定會積極舉起他們的手表現一下自己, 讓他們嘗試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從而為他們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也符合教學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培養好生的思維空間想象力的同時, 又兼顧“差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既讓優等生吃得飽, 又讓“差生”跳一跳能摘到蘋果的境界, 讓“創新、知識、能力”交融在一起。這樣的教學評價能讓所有的學生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能幫助一批“差生”的成長, 讓他們在享受到學習《科學》課程快樂的同時, 增加對學好《科學》的自信。在學生學習過程的教學評價操作上采用: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 對學生做錯題告別了打“×”, 而用“?”來代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階段性學習成績采用了自我評價的方式, 具體做法是:在班級的學習園地里設立“比一比:誰的成長樹上碩果多?”的欄目, 每個學生在自己學習取得明顯進步、取得的好成績時, 都可以在自己的成長樹上貼上學習成果的標記——“蘋果”等, 并進行評比鼓勵。同時, 讓學生準備一本練習本, 并給它取名為“《科學》錯題病歷”, 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將自己的錯題摘錄在本子上, 在題目的旁邊設立“病診”欄, 找出錯誤的原因, 并記錄在其中。用這樣的方式對學生的錯題進行自我分析, 從而減少“重犯”的概率;在“病歷”最下面開設“心靈溝通”欄目, 在批改了學生“病歷”后, 寫一些“悄悄話”, 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望您能告別粗心, 交上“細心”的朋友, 那么你的學習會取得更大的進步”;“相信自己能行”等等激勵的話語與學生進行溝通, 在這樣的“心靈溝通”中開啟了與學生“面對面”的心靈窗戶, 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贊科夫就曾特別重視教師的情感教育評價的作用, 他一句話對我們很有啟發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 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 這種教學法就會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一學期《科學》教學中, 一直以“最后一批學生”作為自己的教學起點, 使我與學生的關系相處得非常和諧與融洽, 在這樣的情境中我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成果獲得了彼此都滿意的結果:在本期我校六年級第一次科學摸擬考試中, 我所任教的班《科學》成績積分由上學期的期末倒數第二上升為順數第二名。2012年春期小學六年級畢業水平測試, 我教的六年三班科學成績積分名次排名全區176班第19名。

三、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滋長著“幽默”細胞, 增強對學生學習《科學》的吸引力

隨著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科學》課堂教學實踐的深入, 我不斷地體會到在課堂教學中滋長著“幽默”細胞的重要性, 以此作為教學上的“催化劑”, 用它來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如遼寧特級教師魏書生就明確地提出: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在課堂上使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 不僅可使學生發出成功的笑聲, 而且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受到知識的熏陶, 激發學習興趣和動力。

在六年級下冊《在星空中》復習課時, 我在對待學生的錯別字時, 把學生的錯別字陳列在黑板上, 用幽默的口氣對學生說:這些都是來自我們班的“好作品”, 他們把動畫“小叮當”中的大雄, 都搬到天空的星座中, 取名為“大雄星座”, 學生在歡笑聲中糾正了自己的錯別字。由于在課堂教學中, 時刻不忘滋長“幽默”細胞, 贏得了學生對《科學》學習的喜愛, 總是覺得《科學》課太短了。所以, 《科學》老師帶上“幽默”細胞, 就會給課堂教學增添無窮的魅力, 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到來時, 我就與《科學》教師聯系在一起, 在《科學》課堂教學實踐中使自己逐漸地成長, 同時讓我產生了對《科學》課堂教學一些理解和感悟。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為了全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在進行小學課程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科學教育??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讓學生從小接觸科學,了解科學的魅力,不但是教學目標的要求,也為學生以后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在進行科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提高自身素養,從而把科學知識滲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科學教育;課程改革;小學科學;素養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把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放到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戰略位置。小學教師作為小學生科學課程學習的倡導者、科學精神的弘揚者、科學知識的傳播者、科學方法的引路者,他們科學素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和決定小學生的科學素養,以致影響到整個國民科學素養的提高,所以提高小學教師科學素養才是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的根本保證。

一、科學素養的內涵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對人類的物質生活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而且還影響人類的思維方式??茖W已經成為人類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茖W知識和科學的世界觀幾乎對人類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具有現實的影響。公眾對世界范圍內的科學技術的熟悉也對個人、社會和政治決定具有日益重要的意義。作為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的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師而言,科學教師自身的科學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科學課教學質量。小學科學教師所應具備的科學精神、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能力等也成為了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

二、小學教師科學素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片面化。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是教師教學行為的根本所在?,F階段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科學教育觀念仍然比較薄弱,科學教學中明顯偏向的是傳授科學知識,很少觸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領域,沒有理解新課程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教師過分注重自身專業的發展,忽視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沒有采用科學和教學方法,過于注重學生智力的開發,忽視知識、技能、方法的協調發展,不能充分認識到科學素養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資源匱乏?,F代教育科學信息資源廣泛,但許多小學教師仍只注重教科書的使用,認為通過書本、計算機、網絡等媒體獲取信息已經足夠了,缺乏學術交流?,F在有很多教師常年沒有學術交流機會,也缺少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有的教師不愿與其他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樣是無法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的。

(三)知識結構不合理?,F階段我國小學教師在知識結構上存在著嚴重的不科學、不合理現象。學科課程過深、過剩、過專,但基礎學科方面的知識過于狹窄、陳舊,缺乏人文科學基礎。重學科課程,輕教育理論課程。而且許多教師缺乏現代教育理念,對教育的本質和價值不理解。

三、當代科學教育變革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素養提升具體策略

(一)提高教師素養基礎。小學科學教師素養的基礎,就是學科知識。試問連小學科學基本學科知識都不夯實的教師,其教師素養自然不高。因此,小學教師應該高度重視科學學科內在概念、原理、原則、方法的掌握,為教師素養的提升打下基礎。具體來講,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其一,立足小學科學課程體系,以探究實踐的視角去審視課程;其二,適當的將當前最前沿的科學知識融入到知識體系中去,不斷實現自身學科知識體系的動態化完善;其三,處理好課程內部各個知識板塊之間的關系,形成獨具特色的小學科學知識網絡體系,以此去開展教學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二)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 科學課強調學生探究,自主建構對科學的理解和認識,讓他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教師需要設計并向學生提供探索和發現的真實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適時、適度地幫助、指導學生,由學生盡可能獨立完成發現知識過程的活動。要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驗快樂,得到自信,學會交流與合作。要鼓勵學生進行多向思維,能從多種角度更全面地認識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們綜合為整體性認識,能創造性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適應新情況。要以自然界和社會為大課堂,重視教學活動與社會、生活的結合,靈活設計科學課程中的教學活動,充分利用社區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活動的場地,引導學生學習與解決身邊的自然科學問題,使科學課程中的教學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

(三)提高教師科學探究能力。探究是一種手段,是一種途徑,更是一種能力,在新一輪科學課程改革中,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手段,是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發展智能、形成興趣都需要的一種途徑,更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的一種能力的體現。同樣,對于科學教師來說,探究既是自身了解科學過程和方法的一種途徑,也是對自身能力的一種檢驗。所以,作為一名科學教師,我們不僅要運用已有的觀察實驗材料準確而迅速地完成觀察實驗操作,更要利用身邊的事物和材料去設計和加工實驗,提出更多的效果優異的觀察實驗,讓學生理解科學知識,這本身就是科學教師探究能力的體現。

(四)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21世紀是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是工業經濟、知識經濟并存且以知識經濟趨于主導地位為特征的時代。人類正在步入一個以智力資源的占有、配置,知識的生產、分配、使用為最重要因素的經濟時代,社會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作為小學教師要了解科學知識的進步,必須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所以小學教師就要不斷充實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通過自覺學習來獲取和更新知識。小學教師要學會合理利用信息資源,接受培訓,定期參加各種學術交流,這些都是提高個人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

總之,一名合格的小學科學教師,所要具備的素質要求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而且這些素質要求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具備的,需要教師長期地學習、研究、實踐、探索,才能逐步形成。高素質的小學科學教師隊伍的形成,必將能夠促使小學科學素質教育的實施,必將能夠適應新時代科學教育的需求,必將能夠開創小學科學教育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戴麗敏. 當代科學教育變革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素養芻議[J].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133-136.

[2]張阿媛. 改革開放三十年小學科學課程演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亓英麗. 科學的文化屬性與當代科學課程建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4]李水霞. 新課程下小學科學課程實施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所謂課堂沉默是指在課堂上,當教師講授知識或者提問時,絕大多數學生表現冷淡,乃至沉默不語,缺乏該有的應答踴躍性和自覺性,形成“沉默課堂”。只有緊密聯系農村小學科學課堂的實際,深入研究分析造成這些因素的原因,并提出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以此來減少課堂沉默現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補充了我國對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沉默研究的空缺,引起科學教學者對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沉默的重視。

【關鍵詞】 科學課堂;課堂沉默;對策研究

一、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沉默現狀的歸因探析

1. 農村環境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師道尊嚴”、“面子意識”、“應試文化”都在影響著科學課堂的沉默現象的發生。農村學生畏懼老師,生怕回答錯了問題遭到老師的批評,久而久之就不回答問題,只聽老師講授或是其他同學來回答。

應試一直是困擾科學等綜合學科高效開展的絆腳石,由于科學不需要考試,學好、學壞都不會影響成績,造成了學生對于科學學科的不重視,甚至在科學課上做其他主學科的作業。

2. 農村教師的因素

農村教師落后的教學理念間接地導致了學生課堂的沉默。比如在訪談中,很多學生覺得不愿發言的原因是“老師總喜歡找那些成績好的同學回答,我舉手了,老師也不喊我回答”。教師不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導致了科學課堂上總是那些所謂的優等生在做主角,與此同時也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

3. 農村小學生自身的因素

(1)農村小學生的性格內向

農村學生因為內向不太喜歡參與小組和集體活動,在課堂中也不愛發表自己的觀點,表達能力弱,導致其在大眾面前發表意見的欲望降低。

(2)農村小學生的自信心缺乏

農村學生缺乏自信是科學課堂也是其他課堂沉默的一大因素。農村的小學生由于所處的環境、家庭的背景等影響,自信心更加缺乏。

因此,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沉默現狀的原因可歸納為兩大方面:一類屬于“主動型沉默”,此類是由于農村小學生的自身因素造成的。另一類則屬于“被動型沉默”,這可歸結于農村環境下中國傳統文化因素、農村教師因素、農村家庭因素等造成的。

二、關注個性特征,消除“主動型沉默”的因素

1. 增強農村小學生的求知欲

挖掘和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學習樂趣是增強他們對知識的渴望程度的前提。比如,結合農村小學生生活在農村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指導學生觀察植物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中植物發生了什么變化?植物的各部分各起到了什么關鍵性作用?讓學生觀察校園或田野的具體植物,寫下觀察記錄?;顒又胁粌H使學生了解了植物的生長變化,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發現、提出、分析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提高農村小學生的積極性

農村小學生性格內向是因為無法讓他們感受到生在農村的優越性。如觀察蝴蝶、蟾蜍、知了、貓、樹木這些很常見的動植物;喂養小動物和種植植物,并觀察其生命周期,研究其繁殖過程,進而探究不同生物之間的共同特點;同時,進一步觀察動植物的形狀特征,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城市里這些內容會受到一定制約,但是就農村的孩子而言,以上所列出的教學內容則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容易實現。這也是農村小學生在學習科學上為之驕傲的。

農村優越的自然條件也表現在其具有十分充裕的非生物資源巖石、土壤等等。教師只要恰如其分的利用,發揮它們獨特的作用,農村小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一下便被點燃了。

3. 增強農村小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作為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在促進學生知識發展的同時,也對在成長變化中的學生的靈魂進行塑造。因此教師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時常表揚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競爭。農村小學生在學習科學上的求知欲激活了,學習科學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科學的自信心增強了,科學課堂上的的“主動性沉默”便自然而然的消除了。

三、改善環境,降低“被動型沉默”的影響

1. 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積極因素

農村的小學生更加畏懼老師,生怕回答錯了問題遭到老師的批評,久而久之還不如不回答問題,只聽老師講授或是其他同學來回答。這就需要我們的科學老師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學生平等相處。久而久之學生對老師的畏懼便會逐漸消失,變為熱愛科學教師、熱愛科學學習。

2. 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與教學技能

對于農村科學教師必須要開展各種專項小學科學教師培訓,促進教師自主發展,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反思自身行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影響。通過不斷的培訓和反思,找出和解決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更新專業知識,加強教學研究能力建設,促進專業發展。農村科學教師的素質提高了,課堂教學就能得到優化,沉默的課堂便能好轉。

3. 改善家庭因素對學習科學的負面影響

農村孩子的家長較低的文化素養對孩子也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這些客觀因素無法改變,但是作為一名農村的科學教師有能力改善這些客觀因素的負面影響。讓家長在家庭經濟許可的條件下,為孩子開展課外的科學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劉向前. 論課堂沉默[D]. 曲阜師范大學,2005.

[2] 吳康寧. 課堂教學社會學[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素養 高效 實驗

一、利用實驗室,上好實驗課

應用新課程理念,認真鉆研教材,周密安排好每一個實驗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實驗,進行探究性活動。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力,不斷提高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例如,四年級下冊“電”單元,內容比較抽象,單憑說教學生很難理解,于是我精心準備每一節實驗課,讓學生在實驗中了解什么是電路,電路中開關的作用;讓學生自制電路檢測器檢測導體和絕緣體,體會導體和絕緣體在我們生活中的用途;讓學生自己組裝串聯電路、并聯電路,比較小燈泡和電池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學生親身經歷了一個個探究的全過程,在實驗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用眼看,用手做,用腦想,實驗員進行實驗,記錄員做好記錄,然后共同分析、總結得出實驗結論,最后在班內向大家展示、交流。這種效果是機械記憶所不能替代的。學生的學習也由被動變成主動,學習氛圍空前高漲。在整節課中,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了很好的互動,通過實驗教學,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空間,積極參與學習、實驗、交流。學生既獲得了知識,鍛煉了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又提高了團結協作的能力。一節實驗課上下來,學生個個流連忘返,興趣盎然地談論自己的收獲,結束這節課的同時,又期盼著下節課的到來。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

現在使用的小學科學教材,存在有不足之處,一些內容在編排上與學生實際生活脫節,進行觀察和實施實驗的難度較大。

例如,三年級下冊“植物的生長”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等課,這些內容受時間和空間條件的約束,進行教學時,許多現象是學生在規定的學習時間內無法親身觀察或體驗的,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負面影響。但是使用班班通利用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圖片、動畫、音頻和視頻,就可以彌補這方面的欠缺。

學習“植物的生長”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時,我利用各種網絡資源,提前準備好課件,課堂上播放給學生,再現鳳仙花各個階段的生長過程,還有一些動物的生命周期(如青蛙、雞的孵化和生長過程)。給學生提供的情境,讓學生及時了解該方面的科學信息,學生即使無法親身感受,也如身臨其境,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科學、探究身邊科學的興趣。

例如,三年級的小學生學了“植物的生長”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之后,課余時間,學生親近自然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時,就非常留意身邊的植物和小動物。當他們發現校園里的迎春花后,會如獲至寶地采摘一朵去觀察它的花蕊、花瓣、花萼,然后交給教師,展示自己的新發現。當他們發現墻角下的狗尾草、三葉草和車前草后會興奮得歡呼雀躍。當他們發現了蟲蛹、飛蛾后會小心翼翼地撿起或捕捉到,喜出望外地觀察一番后,再和教師分享喜悅。有時學生看到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小昆蟲,也前來詢問??吹綄W生悉心觀察身邊的動物和植物,在玩中求知,我從心里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興。因為對于科學的學習不再是局限于課堂上的一節課,從時間上延伸到課外,空間上擴展到室外和田野。

三、走出課本,走近自然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科學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關注身邊的科學,用掌握的科學方法去解釋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為此,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在平時注意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中轉變教學思想,打破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靈活處理教材,適時實地選用身邊的事物做實驗器材,進行探究活動,解決教材中的一些科學問題。既拓展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又引導學生另辟蹊徑,尋求到問題的答案。如,研究植物莖的作用時,我除了按照教材中列舉的方法,用新鮮的芹菜和紅水演示實驗,證明植物的莖具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外,我還提前為每個學生備好一根麥稈,學生通過觀察麥稈的構造,知道植物的莖像管道,好似人體的血管起運輸作用,又好似人體的軀干起支撐植物體的作用。

另外,身邊還有許多植物的枝條能告訴我們莖內有許多運輸水分的管道,只不過有的管道細,有的管道粗;有的管道明顯,有的管道不明顯;還有的莖包著幾組管道,每組內還有2-3個細管道。

像這樣直觀的教學,使教師不用太多的講述,學生也不用機械記憶,就學習了新知識,解決了本課的重難點。課余時間,當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時,還會用心觀察周圍的植物——有的學生把折到的絲瓜藤條拿來,還有的學生把折到的拉拉蔓藤條拿來與大家共享。學生了解了科學與環境之間的聯系,初步形成對自然界科學的世界觀,掌握了收集處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四、科學課教學,有利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當今世界,科學進入了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形成了對自然界的全新認識,各學科領域之間呈現出相互滲透、交叉融合的發展趨勢。

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為了適應時代和學生的需要,就要求科學教師同時具有多個學科的知識,來幫助學生發現和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茖W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操作技能,了解各科知識的最新資源來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對自然界進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教師也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質,通過各種途徑,充實自己的知識內容,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社會的要求,獲得自身的發展。

總之,小學科學作為科學啟蒙課程,我們應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選擇學生科學知識的獲取方式,靈活使用教材,采取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科學的奧秘,去感受科學的魅力和學習科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打造小學科學教學高效課堂。

(責編 金 東)

上一篇:中職課堂教學論文下一篇:小學教學教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