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海洋環境范文

2023-10-11

海洋環境范文第1篇

摘 要:對于海洋環境污染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些年來已經不知不覺的深入到了人們的生活。那么到底海洋環境污染指的是什么?它又有哪些明顯的特征呢?所以本文就對,中國現階段海洋環境污染的問題進行論述,并分析討論提出污染防控的治理方法,應對我國海洋環境的治理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海洋環境污染現狀;自然生態環境;環境行政責任;污染危害

海洋環境污染的問題,從很久就已經出現。大多都是因為人類自身的活動,帶來的各種間接或直接的污染。其中的污染危害主要是側重于海洋內部環境自身的破壞。就比如說,海洋環境的污染指標超出了海洋的自身凈化能力而造成了水質的質量下降,水域環境的污染帶來了海生物的變異以及死亡,同時也按的固態污染已經導致了海岸線的后退,以及海平面面積的大量的銳減等等問題。因此積極的敞開海洋環境的防控治理不僅僅是具有現實的意義,同時也是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1 我國海洋環境污染的典型特征

1.1與人類生活相關度較大。根據近些年來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污染的數據統計調查以及圖表的顯示來看,從人類的生活切入點作為分析,就可以體現出生活污水排放以及沿岸固態垃圾,已經占據了,海洋污染類型的相當大的比例,然而這些污染的來源都是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雖然我們努力的治理海洋環境污染的各種垃圾問題,仍然無法避免生活污染以及固態垃圾的堆放,還有農藥使用等污染的排放,極盡所能也只能從一個角度進行單項或者片面的限制,根本就無法完全的杜絕。所以對于海洋環境污染的治理一定要結合當地的事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要掌握一定的方寸慎重的實行。

1.2污染源種類多且基數大。我國的海洋污染主要是分布在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其中造成工業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當地的石油污染和重金屬污染,還有海洋生物的污染等等。同時這些污染的來源數量都非常的巨大,基于此海洋環境污染的治理措施是相當的復雜,并且難度極大。其中包含的生活污染源的形式以及數量都是數不勝數,比如生活垃圾的沿海堆積以及生活污水的肆意的排放,還有填海造陸帶來的材料的污染染以及人類沿海實驗基地造成的核泄漏等等,都是海洋污染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1.3污染物間接危害性較大??諝馕廴緯苯訉е氯祟惡粑粫?,還會引發呼吸道的疾病,污染則會通過折射和散射直接的損壞人的視網膜,造成短暫性的失明或者更為嚴重的后果。相對于這兩類的污染而言,哎,洋環境污染距離人們的日常生活都比較遠,它所產生的危害物的大多都是因為間接性的,雖然短期內是不會對人類造成世界性的危害,對于工業生產也不會造成明顯的影響。但是由于石油原液、有機化合物和物質質等液態污染源一旦融入水中,就會借助風力,肆意妄為的擴張到無盡的海域,輕則就會對,海水質量以及周邊環境造成污染總則會導致海洋生物的種類的滅絕,甚至整個生態環境系統的紊亂。不僅如此,二次污染相對于一次污染來說,更具有殺傷力,就是在破壞環境的同時,也能讓人類在無形當中遭受麻痹形成對環境污染置之不理,等等消極的情緒,因此,埋下了巨大的環境污染的隱患。

2 海洋環境污染的治理思路

2.1增進國際海洋環保組織間交流合作。海洋環境的污染治理方法和環境法體系建設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它不僅涉及到各國之間的利益,但是由于海洋環境污染在國際交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至此國家就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國際之間的友好往來樹立共同奮斗的目標,積極的籌辦和組織國際交流與合作盡早的實現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和海洋環境法體系的完善。

2.2健全與完善海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不少的研究海洋環境的學者都存在著這樣一個疑惑:為何在海洋環境污染高清潔,綠的當下,仍然還有越來越多的海域被污染越來越多的海洋生物瀕臨滅絕,經過對比近些年來各地官方出具的數據報告就存在著較大的偏差,可想而知,我們國家環境信息公開制度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如此。所以相關部門就有更加要加強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還要秉持自我,剖析以及自我反省的精神使之形成一種自上而下的強大內在推動力,建立健全環境信息公開的制度,確切的保證人民環境意識的提高以及責任感。

2.3加大對海洋污染損害賠償的懲罰度。許多海外的石油公司在其他國家的海域出現了污染物泄露等現象的時候,通常都會選擇逃避責任,相互推諉,甚至一些國家也出面來維護本國的貨輪利益。表面上看這些國家都是將貨輪的損失降到最低,保住了國家的利益,但是這種縱容海洋污染而不予以嚴懲的行為本質上就是害人害己的。因此,就必須建設完善,有關海洋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法律體系,嚴格的,知心有法可依的基本原則,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在海洋污染事件發生后,勇于承擔相應的責任積極的參與,海洋污染的治理以及海洋環境的修復。

3 結語

近些年來國家以及政府都認識到了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在各個方面也加強對這個問題的監管,這些措施涉及到的環境治理是很多層次的,包括海洋環境法的完善以及監督管理部門的設立還有定期的督查匯報工作。從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責任體系的建立。我國現階段還未完成預期中的理想成績,所以在海洋環境污染的,協調和治理上,各職能部門以及社會成員都要協同努力,共同對海洋環境污染治理加強宣傳的力度。

參考文獻

[1]呂建華,高娜.整體性治理對我國海洋環境管理體制改革的啟示[J].中國行政管理,2012,05:19-22.

[2]楊振姣,孫雪敏,羅玲云.環保NGO在我國海洋環境治理中的政策參與研究[J].海洋環境科學,2016,3503:444-452.

[3]于洋.聯合執法:一種治理悖論的應對機制——以海洋環境保護聯合執法為例[J].公共管理學報,2016,1302:49-62+155.

海洋環境范文第2篇

我國擁有廣闊的海洋,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加上島嶼岸線14000千米,海岸線總長居世界第四,我國的內水和領海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但是,目前我國近岸海域環境污染卻相當的嚴重,尤其是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我國這個海洋大國,目前海洋污染的嚴重情勢如果得不到很大的改善,成為海洋強國可能只是永遠的奢望而已。在過去幾十年海洋事業的發展中,特別是對海洋生命與非生命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存在著許多不合乎科學的因素,這對海洋本身造成了很大的損害。我國主要存在以下海洋環境問題: 1.近岸的陸源環境污染 2.近岸的養殖廢水污染 3.近岸工程破壞環境/生態 4.溢油事件 5.放射性污染 6.傾廢

7.溫室氣體與酸沉降

這些問題有的是受科學發展與進步水平的限制,使我們對自然界的演替規則缺乏足夠的認識而造成的;而有的則是置已有的科學知識和已掌握的自然發展規律于不顧,盲目運作而造成的。海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久的工程,從狹義上講,就是人人做好身邊的事情,不亂扔垃圾,不使用不降解或者難降解的包裝等,使用完的電池等對環境有危害的要妥善放置回收站等,這都是一個國家人民基本素質的體現,也是對子孫后代的一種支持。從廣義上講,環境保護的類型很多,從自然景觀到人造景觀,從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到居民區工作區等,凡是 涉及人類生存的環境都要保護,只是保護的方式方法不同,按照人類生存的原則,分了不同的類型。下面是幾種主要的海洋環境保護方法:

一、防止海洋污染

全面推行入海排污總量控制制度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和海水養殖污染 嚴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

防止海上傾廢和海上石油污染

二、海洋生態保護 海洋生態保護區建設 保護海洋漁業資源 沿海防護林建設 海洋環境監測

海洋環境保護國際合作

三、政策建議

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完善稅費政策,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發展促進海洋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政策。

為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力度,我國開展了一系列推進海洋保護的國家計劃。三河(淮河、海河、遼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渤海污染防治工程是國家“十五”期間確定的重點流域、海域污染防治工程,計劃的實施為減少陸源污染、遏制海洋環境進一步惡化、恢復和改善海洋生態系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評估顯示,截至2005年,《渤海碧海行動計劃》總投資276.8億元,實際投資210.8億元,投資完成率76.2%。城市污水治理、城鎮垃圾處理規模完成率分別為69.3%和47.9%,氮、磷、化學需氧量等總量控制指標均完成入海量計劃削減任務。與2001年相比,

一、二類海水比例上升27.5個百分點,劣四類海水下降25.7個百分點,總體水質狀況有所好轉。目前,各重點流域、海域的“十一五”計劃制定工作正在進行中,長江口、珠江口海域亦已開始編制碧海行動計劃。各類計劃將積極吸取“十五”執行經驗,為更好地實現“十一五”期間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基礎。此外,我國還規定沿海所有港口必須配備油污水回收船等回收裝備,港內禁止排放含油污水。

2、分析日本在沖之鳥島和東海大陸架投巨資的原因,并談談你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認識

所謂“沖之鳥島”位于日本東京西南1740公里的海上,在地質構造上屬于珊瑚礁。它本來由6塊巖礁組成,但是由于長年被海浪侵蝕,正在不斷沒入海中并漸趨消失,現在只有兩塊巖礁露出水面。二戰以后被盟軍占領,1968年美國向日本移交了該水域的行政管理權。 2010年5月18日,日本眾議院通過了《低潮線保全和基地設施整備法案》。該法案要求在沒有船舶靠岸設施的沖之鳥島,通過設立經濟活動基地,向國內外宣傳“沖之鳥”是一座島嶼。日本想方設法人為造“島”,如此重視沖之鳥礁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有著深層的經濟和戰略考慮。

根據國際海洋法規定,只要日本能證明其是一個“島嶼”,就可據此為起點,得到向外延伸約40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海域,這比日本約38萬平方公里的整個陸地面積還要大。如果其大陸架延伸申請得到批準,那么周邊200海里一帶豐富的天然資源就歸日本所有。有消息稱,經過勘探,沖之鳥礁附近蘊藏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同時,其海底大陸架還儲藏著豐富的錳、鎳、鉻、銅等稀有金屬礦、海底熱水礦床,還存在可替代石油的沼氣能源,這對資源匱乏的日本島國來說,是一筆巨大財富。

另外,沖鳥礁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它扼守東海進出太平洋的主要航道,靠近關島、塞班島、菲律賓和臺灣,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它恰好位于扼住中國海軍沖出太平洋的海上要道上,是長在中國海軍遠洋作戰通道咽喉上的一根毒瘤。此外,“沖之鳥”還處于亞太地區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如果日本把這幾塊礁石打造成人工島,建立港口甚至起降飛機,那么它就可以成為連接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重要跳板,成為日本遏制中國的一艘永不沉沒的小型航母。

日本《每日新聞》2003年11月25日報道,為了向聯合國申請延伸本國大陸架范圍,日本政府最近會同日本石油礦物聯盟、日本鋼鐵聯盟、日本土木工業協會、日本石油開發公司等10個與海洋開發事業相關的團體,組建了“日本大陸架調查公司”,將從2004年起正式開始對日本大陸架的地形、地質情況進行全面勘測。日本計劃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聯合國提交有關日本大陸架的詳細勘測資料。日本媒體認為,此舉將擴大日本大陸架范圍,可能使日本大陸架界線延伸至350海里(1海里約合1.852公里)。日本的這一動作引起了周邊國家的高度關注。

目前,在東海東部的大陸架上,存在著大片中日、中韓、日韓大陸架主張重疊區。1974年,在未經我國同意的情況下,日韓為了勘探油氣資源,簽訂了《日韓東海大陸架共同開發協定》,所劃定的共同開發區包括了我國主張的大陸架的一部分。如果日本能夠將目前的大陸架外側界線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開始,向外延伸至350海里處,日本就有望解決困擾它發展幾百年的資源問題,大幅提高綜合國力。 這片大陸架在戰略上和軍事上對日本也有重要意義。這片大陸架海域是中國向東進入太平洋、美國向西進入東亞以及俄羅斯南下的必經通道,日本認為,控制了這條國際通道,就能影響幾個大國,并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76條規定,沿海國陸地領土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如果超過其領?;€二百海里以外的,可以主張200海里以外的大陸架(簡稱“外大陸架”)。對外大陸架提出權利要求的沿海國,須根據《公約》所規定的一系列科學技術標準編制關于劃定其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信息資料(簡稱“外大陸架劃界案”),提交給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簡稱“委員會”)。委員會對沿海國所劃定的外大陸架外部界限是否具有充分的科學技術和法律依據進行審議,然后以“建議”的方式對沿海國劃界案做出認可或否定的決定。 2008年11月,日本向委員會提交了關于外大陸架劃界案。日本劃界案共包括7個外大陸架區塊,總面積超過74.7萬平方公里。其中,日本以沖之鳥礁為基點主張了面積約25.5萬平方公里的外大陸架(即九州-帕勞洋脊南部,KPR區塊)。日本以沖之鳥為基點提出了外大陸架劃界案,其前提必須是沖之鳥擁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權利基礎。意味著日本以總面積不足10平方米的兩個礁石主張了總面積共約為70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其中包括面積超過43萬平方公里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以及面積約為25萬平方公里的200海里以外大陸架。 根據《公約》第121條第3款規定,“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維持其自身經濟活動的巖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 沖之鳥礁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九州-帕勞洋脊(日本稱為“九州-帕勞海嶺”)上的2塊孤零零的礁石,高潮時露出海面的總面積不足10平方米。為了這兩塊巖石不至于被海水沖刷侵蝕而消失,多年來,日本不惜花費巨資對這2塊礁石進行保護性的加固建設。很顯然,沖之鳥礁不具有主張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權利基礎,更不可能擁有200海里以外的大陸架。因此,在日本提交劃界案之后,中國和韓國多次向委員會提交外交照會,明確請求委員會不應審議和認可日本劃界案中以沖之鳥礁為基點所劃定的外大陸架最外部界限。否則,就相當于默認了沖之鳥礁擁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權利。

地理科學(師范類)

40號

海洋環境范文第3篇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逐漸加快,環境污染的問題也開始日益嚴重。海洋作為地球表面水資源的集中地點,其污染治理已經成為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海洋環境監測系統是海洋污染問題治理的基礎條件,提高其監測質量對于海洋治理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而物聯網技術已經開始應用于各個領域,成為促進各領域發展的重要手段?;诖?,以下文章中筆者將就在海洋環境監測中如何應用物聯網做出分析。

關鍵詞:海洋環境監測;物聯網技術;應用

改革開放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為了能夠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開拓脫貧致富的道路,各種工業開始飛速發展著,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自然資源大量的索取,生態環境遭到破壞[1]。近些年來,隨著環保理念的提出,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已經得到了高度重視,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下,不僅能夠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還能夠幫助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狀況,從而更好的對海洋環境進行管理。

一、在海洋環境監測系統中應用物聯網技術

就目前海洋環境監測系統而言,主要有水上監控與水下監控兩個部分,同時應用三維結構的傳感網絡,而該傳感網絡的組成主要包括三個部分:1.不同類型的海上傳感器;2.水下自動探測器;3.固定采集設備。在區域、類型不同的區分下,傳感器也會按照類型的組成單獨的節點,每個區域的傳感器會對海洋渾濁度、鹽度、重金屬含量等相關指標參數進行采集,這些采集到的參數會經過統一的通信協議向匯聚節點進行傳輸,再由匯聚節點完成各項參數的統計工作,最后通過通信、衛星技術傳遞給監控中心進行分類、存儲,供相關人員使用,數據庫與互聯網相互連通,當有外界用戶想要獲取時必須要通過身份驗證才能獲取到想要了解的監控數據[2]。在整個海洋監測系統中,各個監控階段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來講,每個節點都包括數據采集、處理、傳輸、供給模塊。

二、無線網絡中的ZigBee組網技術

(一)什么是ZigBee組網技術

ZigBee組網技術是一種近距離,復雜度、功耗、速率以及成本均較低的雙向無線通訊技術。在應用該項技術時,需要確保各種電子設備之間具有距離短、功耗低且傳輸速率低的特點,這樣該項技術才能夠完成數據傳輸以及典型周期性、間歇性、低反應時間數據傳輸[3]。對于海洋環境監測系統而言,網絡耗能時間短是其使用時間的重要因素,而在整個監控系統具有的3層結構中,其中耗能量最大的單元即為單個階段內數據采集、傳輸。而在海洋環境監測系統中應用ZigBee組網技術可在滿足其實時性要求的同時,降低其耗能,因此,目前海洋環境監測系統中單個節點約定的通信方式,即ZigBee組網技術。

(二)ZBR的計算方式

在ZigBee中,按照節點資源與功能對海洋環境監測系統中的節點進行區分,可分為三種類型,即RN(+、-)、RFD,其中RN代表存儲空間,“+”代表充足同時伴有無線路由功能,“-”代表不足且不伴有無線路由功能,應用Cluster-Tree的計算方式對信息傳輸至能進行計算,RN(+、-)與RFD的區別就在于,前者無論存儲空間足或者不足,均可對數據進行轉發,而后者不具備這種轉發能力,在進行數據轉發時,要以父節點為介導[4]。因此,目前ZBR方式已經打破C-T算法的局限性,開始與路由尋址功能相結合,實現了整個節點內部信息高效傳播。就ZigBee而言,地址分發功能是其自身具備的通信功能,在此基礎上與海洋環境監控系統中傳感網絡節點的具體行為相結合,在以下文章中,將來自于監控系統傳感網絡中的三個參數引入,即1.結合物聯網技術應用的整個海洋環境監測系統中劃分最大的子節點數,以Cm代表;2.在系統中,容納路由器最多數量,以Rm代表;3.網絡深度,以Lm代表。

這里我們可以先做一個設想,假如在擴展監控系統探測的前提下,節點全部應用“Node”表示,新帶入節點加腳標“n”,父節點加腳標“k”,各個節點分配的地址均用“A”表示,深度應用“Depth”表示,當已知節點地址、網絡層次深度后,最后得出等式應當為Depth(n-k)=1。

當ZigBee通信結構為樹狀結構時,需要再次引入三個參數,即1.在整個機構中每層容納節點個數,以Cm1表示;2.每層中路由數最大,以Rm1表示;3.結構中網絡層數,以Lm1表示。

求樹狀結構中e層節點時,按照上層父節點的地址分配協議進行計算,得出以下幾種計算方式。1.假設n節點時該節點父節點接收的第N個節點,且RFD為節點類型,那么在計算其分配地址時,應該得出以下等式:n+Cskip(e)×Rm+Ak=An。2.前提條件相同,但節點類型換為RN(+、-),在計算分配地址時的等式應該為An= Cskip(e)×( n-1)+1+Ak。

三、ZigBee協議軟件流程

(一)網絡處于初始狀態

選擇一個能夠將整個海洋監測系統歸于初始狀態的協調器,且需要其具備ZigBee 通信功能。RFD在檢查是否有信標在周圍節點中存在時,先要掃描周圍節點,然后向節點發送信息,確定本節點可作為初始協調器的條件即能夠在周期內檢測到,與此同時,建立相應網絡,將自身信標廣播給周圍節點。再然后,通過信道掃描,找出周圍節點中適合能量的信道,并根據路由計算方式計算出最有效的信道,以此作為基礎,將傳輸網絡建立[5]。

(二)在網絡中加入節點

在初始化步驟完成后,網絡仍然不能夠應用于實際工作當中,還需要在此網絡中加入其它傳感器,在選擇加入網絡的節點時,需要先對上層節點進行掃描,然后選擇父節點發送請求入網信息,如果網絡地址能夠通過此節點成功返回,則能夠作為標識用于傳輸、接收數據。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海洋環境進行監測并不斷提升監測效率,是促進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本文中先對海洋環境監測系統中應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簡單論述,然后分析計算方式,最后對ZigBee協議軟件流程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帶來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沈偉. 物聯網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J]. 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 2016(12):41-42.

[2]付宗魁, 蔡芳萍. 海洋環境監測系統方案設計與研究[J]. 物聯網技術, 2016, 6(4):20-20.

[3]趙艷玲. 物聯網技術在海洋監控系統中的應用[J]. 艦船科學技術, 2016(1x):175-177.

[4]姚喆怡. 基于物聯網定位技術的海洋監測系統研究[D].2015.

[5]陳作聰. 海洋環境實時物聯網監控系統設計[J]. 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 2015(4):308-312.

作者簡介:

王慧娟,女,漢1984年11月30日,碩士物理海洋學,中國海洋大學,中級工程師,海洋環境。

海洋環境范文第4篇

廣東省海域遼闊,東起潮州市饒平縣大埕灣,西至湛江英羅港和北部灣,南到瓊州海峽中心分界線并向東、西、東南方向自然延伸,管轄海域面積6.5萬平方公里,加上專屬經濟區海域總面積41.9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4%;岸線漫長,擁有全國最長的大陸海岸線,長4114公里;島嶼眾多,有大小島嶼1963個,數量居全國第三;沿海灘涂廣布,面積1717.33平方公里,占全省灘涂總面積的81.22%;港灣優良,有大小海灣510多個,其中適宜建港的海灣有200多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已有記錄的魚類資源種類1200多種,是多種國家級和省級海洋保護生物的分布區。

海洋,為廣東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海岸帶已成為海洋開發利用活動的密集區。2018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1.93萬億元,同比增長9%,占全國的23.2%,連續24年居全國首位,海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與此同時,廣東近岸海域水質總體較好。2015年—2019年,廣東近岸海域優良水質(符合第一類或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水質)面積比例平均值為84.2%, 2019年水質優良面積比例為87.2%。非優良水質(劣于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水質)主要分布在河口、港灣和部分沿海城市的近岸海域。

多措并舉

扎實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2018年機構改革后,原海洋與漁業部門海洋環境保護職能劃并生態環境部門,打通了陸地和海洋的分割,實現了陸海統籌一盤棋,海陸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

一年多來,廣東緊緊把握機構改革機遇,以做好國家海洋督察反饋意見整改為切入點,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溝通融合,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藍色海灣建設。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契機,加強與香港、澳門的溝通協調,配合生態環境部編制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大灣區藍色海灣建設和粵港澳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機制創新作為規劃的重要內容。在粵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組框架下,設立了粵港海洋資源護理、大鵬灣及后海灣(深圳灣)區域環境管理、粵港海洋環境管理等專題小組,加強粵港共同關注事項的合作與交流,開展了粵港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生物資源管理和有關科普宣教、科學研究等海洋環境保護資源養護方面的活動。合力開展海漂垃圾污染防治工作,建設海漂垃圾預警系統,建立粵港跨境海漂垃圾事件通報機制,推進跨境海上環境事故處置合作。

分區控制,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省委、省政府確定了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沿海經濟帶將作為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著力培育引進引領性、標志性的重大產業項目,依托大項目、大園區,點上集聚、串珠成鏈,持續壯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打造一批高水平產業集群,構建世界級沿海產業帶。在發展臨港工業、上大項目時,堅持采用最高技術標準、實施最嚴格環保要求、做好最周全防控措施,強化源頭控制,守護好沿海美麗自然生態。

陸海統籌,扎實推進海洋污染防治工作。認真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廣東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實施方案(2018年—2020年)》,將近岸海域污染整治納入《廣東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加大力度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持續增加,截至2019年全省日污水處理能力達3216萬噸,建成城鎮污水管網73504公里,為削減河流污染負荷、減少污染物入海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一季度,27個入海河流國考斷面全部消除劣Ⅴ類。積極探索建立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落實惠州大亞灣海域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試點工作。在汕頭南澳縣、惠州市、深圳市、茂名電白區、湛江市等市、縣(區)啟動“灣長制”試點工作。近年來,海洋污染事故發生率顯著下降,海洋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發現赤潮次數連續4年下降。

分門別類,加大入海排污口整治力度。組織開展入海污染源排查和入海排污口分類核查,分析入海排污口監管現狀和存在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分類監督管理對策,為強化重點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實現對重點入海排污口的動態監管,開展“廣東省重點入海排口監管系統”建設。沿海各市持續開展非法和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的清理整頓工作,針對新發現的兩類排污口,按照“一個排污口,一套整治方案”的要求,落實整改責任。

簡政放權,規范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監督管理。機構改革后進一步規范了海洋工程環評受理、審批工作,實現了環評管理制度的統一。落實“放管服”要求,取消拆除或閑置海洋工程環境保護設施審批事項,委托下放海洋工程建設運行后評價結論和改進措施備案、防治海洋工程污染損害海洋環境預案備案、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設施驗收3項行政權力事項。重新理順海洋工程環評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減少跑送次數、精簡辦事材料,將環評納入省政務平臺管理,提高效率,提升服務經濟發展水平。

摸清底數,組織開展基礎性研究。2019年共開展海水環境質量、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海水浴場水質、海洋垃圾、海洋放射性、海水水質自動監測、練江和小東江入??卩徑S蚝统喑本G潮應急監測8大類監測任務。組織開展珠江口海域生態系統水質目標管控研究和珠江口海域污染整治對策研究等,分析評價廣東省重點河口、海灣污染物超標情況,判別影響河口生態系統健康的主要因素,科學提出河口海域水質控制目標及措施,研究制定重點河口海灣整治對策。

“四個強化” 著力開創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

目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還存在能力相對較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邊界不清晰等情況,為切實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從四方面著力強化。

強化制度建設。認真研究有關法律法規存在的問題,結合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的實際需要,提出科學合理的意見和建議,積極配合《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探索制定科學反映河口海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河口水質標準。適時組織修訂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協調好經濟發展和近岸海域環境保護的關系。

強化重點工作。做好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科學提出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標要求和任務措施。規范入海排污口監管,加快開展備案,分類加強治理。做好河流入海污染監測和評估,加強河流入海污染物管控。建設系統化、信息化、可視化的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加強入海河流、近岸海域水質和生態系統的動態監測監視。落實“灣長制”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建立河海聯動、陸海統籌、與河長制高效銜接的協同治理體系。加強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推動沿海各市建立海灘保潔機制。

強化能力建設。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隊伍建設,強化基層隊伍海洋生態保護人員配置和業務能力。積極推動生態環境部門出海、出航能力和海洋調查基地建設。深入開展重點課題研究,為正確認識海洋污染問題、科學制定污染防控措施提供支撐。

強化溝通協調。積極與海洋執法隊伍、海警局溝通協調,確定有關執法監督事項分工和責任清單,明確海洋環境保護執法責任。協調自然資源部門,做好海洋生態紅線管控、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生態修復等工作,配合海事、應急部門做好海洋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交流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海洋環境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海洋環境污染 海洋災害 海洋工程與海洋環境相互作用

隨著沿海經濟的迅猛發展,近海海域遭到越來越嚴重的污染,使海域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并對生物資源和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象我國這樣具有相當長的海岸線和眾多海灣的國家所共同關心的環境問題。海洋經濟的發展還面臨嚴酷的海洋自然環境,海洋災害直接影響著海洋經濟的發展規模、速度和效益,精確預報海洋災害的發生、發展和應該采取何種防災、抗災和減災工程措施,也成為嚴重關注的環境問題。為了開發海洋中的空間、礦產、漁業、能源等物質資源,需要在海上進行各類工程建設,在目前科技日益發展的情況下,工程建設的規模日益巨大,這些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和海洋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將是開發海洋中的一個應引起特別關注的重要問題。為了適應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環境的日益惡化,海洋災害的頻發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發展,近海石油氣田的開發,以及海岸帶開發過程中的后效問題的研究需要,針對我國重大海洋環境與保護問題開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這方面,重點需要開展的研究課題大體上有三類。第一類課題是海洋環境特征對各類污染物作用的機理和規律研究,第二類課題是海洋工程設施防災、抗災和減災研究,第三類課題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環境工程與海洋環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與對策。

一、海洋環境特征對各類污染物的作用機理和規律研究

以海洋流體動力對各類污染物遷移、擴散、轉化規律的研究為基礎,考慮各種自然環境因素(浪、流、風、光、溫度、濕度)、物理因素(擴散、揮發、沉降、吸附、釋放)、化學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復雜條件下的運動及演變規律,并建立海洋水質預測預報模型。此外,近年來,在我國沿海海域,赤潮頻發嚴重。因此,除了加強赤潮的監測和預報外,也應加強在建立赤潮生長機理和發展規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項研究應通過現場觀測、物理模型實驗和數學模擬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由于現場觀測工作耗資巨大,且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所獲得的數據往往有許多綜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難將其中的單因素影響分離出來,因此,往往只能用它來作為對某一水質預測預報模型進行檢驗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個實例。

用數學模擬方法來建立海洋水質預測預報模型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這方面國內外已有不少水質預測預報模型,這些水質預測預報模型大體上都基于以下幾方面的模型:水流數學模型;波浪數學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遷移轉化數學模型。

在水流數學模型研究方面,對于較大范圍的海域,通??刹捎蒙疃绕骄某绷鹘虒W模型,對于紊動影響不顯著的海域,可不考慮湍流影響,而對于湍流效應顯著的區域,如排污口近區,則應考慮湍流效應。此外,采用坐標變換,可建立一種能夠考慮復雜地形和套流效應的三維潮流數學模型,這樣才能夠較好地重現實際海域的三維潮流特征。在較小范圍的水域,水流數學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為基礎,針對水溫和鹽度分層流的流動特性,考慮浮力對紊動的影響,建立用于模擬同時存在溫度和鹽度梯度這一類密度分層流的k-(單流體數學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體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別對兩相本身的湍流輸運規律以及相間相互作用規律進行模擬,建立兩相湍浮力分層流的雙流體數學模型。

在波浪數學模型研究方面,可應用BI—CGSTAB法求解由橢圓型緩坡方程離散得到的代數方程組,以提高求解效率。從水波發展方程出發,可導出一種用于大區域波浪變形問題的數學模型。通過引入弱非線性波色散關系,可使雙曲型緩坡方程能夠有效地考慮波浪的非線性效應。對高階Boussinesq方程的進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從入水到深水都達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線性精度,可以更精確的計算較深水域波浪的非線性特征。

針對帶自由表面的波浪場問題,通過把能有效模擬自由面形態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結合,可導出一個能考慮破波能量損失的拋物型緩坡療程,用這個方程可模擬規則波和不規則波破碎引起的波高變化。建立沿岸流數學模型,可模擬海岸上波高變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減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對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種考慮流影響的修正的合流緩坡模型;對于強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慮流影響的模型??梢詫⑤椛鋺Φ挠嬎愎脚c拋物型緩坡方程中的待求變量聯系起來,建立一種輻射應力計算的新方法,用該方法可對較大區域均勻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輻射應力進行數值模擬。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遷移轉化數學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維應力一通量代數全場模型,可對非對稱潮流作用下的側向岸邊排放問題過分數值模擬。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遷移轉化的三維預報系統作為目標,在分析近海環境中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現象的基礎上,針對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點,從三維湍流模型出發,在動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風應力、底部切應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輸運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學、生物等作用的源、匯項,可建立一個統一考慮物理、化學和生物等過程綜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遷移轉化的三維預報模型,它可為環境評價、水質規劃、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設計等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同時對確定水域環境容量,從而制定水域環境保護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前景。

應該指出,在海洋水質預測預報模型研究方面,數學模擬無疑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論是何種數學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參數和邊界條件的處理是研究水質模型的技術關鍵,直接影響到水質模型的科學性和預測能力。而這些必要的數據是無法從數學模型本身來取得的,有些可以通過現場觀測來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數是要通過基本機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這方面物理模型實驗研究將是一個有效的手段。

能模擬海洋動力因素的先進實驗設備,現代化的量測儀器和測試系統是開展物理模型實驗研究的必備條件。進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濃度場、速度場同步測量系統,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結構,獲得流場中水質點速度的空間分布和時間過程;并同步獲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濃度場的空間及時間變化過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團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擴散的基本特征和擴散系數。

二、海洋災害的精確預報及海洋工程設施防災、抗災和減災的研究

海洋災害主要包括風暴潮、海浪、海冰、海嘯、赤潮及海岸侵蝕等。90年代以來,我國海洋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每年達上百億元人民幣,是世界上海洋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海洋工程結構的投資費用很高,一旦發生破壞,將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巨額財產損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臺,1989年風暴潮損失超6億元,1991年DB29銷管船在南海通臺風翻沉等)。當前我國海洋能源開發與海洋空間利用的絕大部分活動是在近海和極淺海海域。為了保證在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設施能夠安全服役免遭破壞,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弄清這一海域中嚴酷和復雜多變的環境因素。我國東臨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現的臺風數目占全球的38%,其中對我國可能造成災害的臺風每年有7—8個。每當臺風在我國登陸或接近我國沿海通過時,都會在沿岸局部地區產生風暴潮,形成風暴潮災害。

上一篇:環境科學專業下一篇:環境監測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