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范文

2023-09-21

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范文第1篇

[關鍵詞]生態補償;海洋生態補償政策;海洋資源

[作者簡介]崔 鳳(1967—),男,吉林乾安人,社會學博士后,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海洋社會學?環境社會學?社會政策等研究;崔 姣(1984—),女,山東日照人,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07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山東青島 266100)

[收稿日期]2010-10-30

Chinese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onnotation,Theory Founda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s

CUI Feng/CUI Jiao

Key word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arin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marine resources

海洋是地球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蘊藏著豐富的海洋資源,是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經濟高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矛盾不斷加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多地依賴海洋,發展海洋經濟已陸續列入各沿海國家的發展戰略?但是盲目?無序?過度的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行為,引發了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如近海污染加重?漁業資源退化衰竭?海洋生態系統結構失衡,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瀕危物種減少等,不斷削弱海洋生態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

作為自然資源有償使用?調整相關利益關系的一種手段,生態補償政策開始引起學者關注和政府部門重視?在其他領域,如對陸地資源?湖泊和水資源生態補償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已經成為在地方水平上開展生態補償的實踐指南,并在國際?區域和國家水平上展開了討論和交流?通過實施海洋生態補償政策,調整經濟活動過程中各個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促進海洋生態保護外部性的內部化,有利于有效避免“公地悲劇”和“搭便車”現象?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伴隨海洋生態問題日益嚴重,人們對生態補償的政策需求逐漸增加,海洋生態補償政策成為拯救海洋生態環境的現實選擇?

一?豐富的海洋資源與巨大的生態壓力

生命起源于海洋,人類的繁衍生息也離不開海洋?廣袤的海洋不僅是人類的發源地,同時也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主要空間,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質保障?海洋資源種類繁多,包括海岸線?港口?航道?海灘?濕地?海底隧道?海上橋梁?海底軍事基地等生存空間資源,并包括海洋潮汐能?海流能?溫差能?鹽度能等海洋能量資源,還可以為人類提供錳結核?磷酸鹽礦?鐵礦?錫礦?重晶石礦?硫磺礦和鉀礦等礦產資源(郭芳,1998:12-15)以及十分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

我國擁有多樣的海洋生物資源:近海海洋生物種類達20278種,淺海灘涂生物約2600種,海洋生物種類約占全世界海洋生物種類總數的1/10,年平均近海生物生產量約3.02噸/平方千米(寧凌,1999:135)?

我國擁有珍貴的海洋礦產資源:據國家海洋局估計,我國海洋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濱海砂礦資源儲量31億噸?此外,我國在國際海底區域還獲得了7.5萬平方公里專屬勘探開發區?

我國擁有遼闊的海洋空間資源:海域跨越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島嶼6500多個?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和我國的主張,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

海洋廣袤的空間和豐富的資源給人們一種幻覺:海洋資源是無限的,海洋資源永遠不會枯竭?但事實絕非如此?正如卡萊頓•雷所說:“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后一棵紅木倒伏在大地上,也可以感覺到最后一只黑犀牛的孤獨,但卻看不見海浪下海洋生物正在消失,海洋似乎平靜如常?”(劉洪濱?劉康,2007:1)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沿海地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重點海域為依托的沿海經濟地帶?占國土總面積13%的沿海地區承載了全國40%的人口,沿海地區GDP占全國的比重達到了60%,僅珠江三角洲地區就創造了占全國近9%的國內生產總值?但是以海洋為依托的沿海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同時,海洋環境污染問題也日漸凸顯,海洋生態破壞加劇?據初步估算,我國累計喪失濱海濕地面積約219萬公頃,占濱海濕地總面積的50%?至20世紀末,已有20萬平方公里的近岸和近海海域受到污染,海洋沉積物和海洋生物質量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生物多樣性降低?至2002年,紅樹林面積已不足1.5萬公頃,比20世紀50年代減少了73%?

二?制約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分析

1.人口壓力

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但是陸地資源人均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多種陸地資源日益短缺?中國人均占有陸地面積僅0.008平方千米,遠低于世界人均0.3平方千米的水平;人均耕地面積也遠低于世界平均值,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世界22%的人口,后備土地資源不足;淡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礦產資源量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資源供需的矛盾不斷尖銳化,陸地所承受的糧食?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另外,研究表明,近20年來,中國人口分布的重心呈一條明顯的空間軌跡,即向人口原本就十分密集的東部沿海地區進一步集中?目前,世界60%的人口擠在離海岸100千米的沿海地區,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16個大城市中,有13個是沿海城市?人口趨海移動已經是全球性問題,全世界每天有3600人移向沿海地區(楊金森,1999:73-78)?人口專家預測,目前和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都存在著人口趨海移動的問題?到2020年,我國人口將會達到14.2億左右(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2008:21),其中可能有60%的人居住在沿海地區,人口密度將超過沿海地區人口承載力?

另一方面,我國擁有廣闊的海域,跨越溫帶?亞熱帶?熱帶三個氣候帶,自然地理和區位優勢都十分明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但是人口的急劇增長,使得對資源的需求量相應增加?陸地資源的匱乏,使人類不得不到海洋去獲取資源,海洋逐漸被公認為是資源擴充的有效途徑?解決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問題帶來的生存壓力,世界各國紛紛向海洋大力進軍,給海洋造成很大的壓力?今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增長對海洋的依存度會越來越大,必然要求海洋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越來越多的?安全的?有保障的海洋資源和空間?

2.思想意識原因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公眾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意識是極其薄弱的,并且由于人類對海洋認識不足,造成了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環境問題?

首先,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海洋資源極其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并且認為海洋面積廣?容量大,其凈化能力和再生能力強,是一個天然的?巨大的垃圾處理站?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往往忽視了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大肆往海洋中傾倒垃圾和廢棄物,無度捕撈和開采,使海岸帶環境急劇惡化;采取傳統開發戰略,注重海洋資源的利用,而忽視保護工作?第二,海洋意識淡薄?不僅是內陸和邊遠地區的人們海洋觀念淡薄,即便是生活在海邊甚至直接從事涉?;顒拥娜藗?也存在著“近海而不識海”的問題?“重陸輕海”的觀念根深蒂固,海洋的作用遠不如陸地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在管海?用海?保護海方面缺乏比較強烈的海洋意識和活躍的海洋進取精神?第三,貪利的思想?為了追求個人或區域經濟利益,不惜犧牲整個大的海洋環境?海洋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其中蘊含著許許多多的珍稀動植物以及能源?礦產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下,有些人不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大肆掠奪海洋資源,甚至捕殺瀕臨滅絕的珍貴物種,這種以生態價值為代價追求經濟利益的做法給海洋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崔鳳,2007:193)?

3.過度或者無序的海洋開發行為

我國是個海洋大國,海域空間廣闊,蘊藏資源豐富?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海洋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海洋產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我國的海洋開發利用活動缺乏統籌規劃,過度或者無序的海洋開發行為引發了問題?尤其是隨著海洋開發利用規模和強度的不斷加大,其問題和矛盾呈明顯上升趨勢,主要表現在:一是開發利用方式粗放,結構和布局不合理,部分海域開采過度,資源浪費嚴重;二是擅自圍海?填海?采砂?養殖等行為,破壞了海洋資源和海洋開發秩序;三是無遏制地向大海排污,使近岸海域環境惡化,赤潮頻繁發生;四是缺乏海洋開發統籌協調機制,綜合調控力度較弱?以上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海洋資源長期穩定供給?海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4.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

傳統經濟學認為,人類需求的增加并不一定會導致海洋環境資源的破壞和生態系統的衰退?經濟學理論認為,需求上升會導致資源稀缺性程度增加,資源價格上升?資源價格上升的效果是抑制人類對資源的需求:人類要么開發新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要么尋求替代資源?

正常有效運轉的市場是海洋資源在不同用途之間和不同時間上配置的有效機制,但是市場正常有效的運轉需要具備許多的條件,其中主要的條件包括:完全競爭;海洋資源產權明晰;所有的資源都必須進入市場,由市場供求決定其價格;人類行為沒有明顯的外部性,公共產品的數量不多?如果這些條件不能滿足,市場就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即存在所謂的市場失靈?

很明顯,在海洋生態資源應用與管理中,存在著嚴重的市場失靈現象?首先,海洋生態資源提供的很多無形的收益,通常沒有交易市場,市場價格并不是海洋生態系統的全部真實價值?例如,海洋生態系統儲存二氧化碳的服務價值?濕地洪水防護的價值等都由于沒有交易市場而通過市場反映出來?再如,對試圖最大化自己目前收益的漁民來說,生物多樣性對于魚類將來的價值并不是很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海洋生態資源的價值常常被低估甚至忽略,導致海洋生態資源不合理利用或者過度開發(彭本榮?洪華生,2006:23)?其次,海洋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包括大量的公共物品,如干凈的水?生物多樣性?潔凈的空氣等?正是由于海洋資源具有公共物品的特點才導致了過度利用和海洋資源的衰退?再次,海洋生態系統由于其特殊性產權的界定很難達到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要求?這些都是導致市場失靈產生的原因?

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政府干預成為解決海洋生態環境問題的一種可能的方法?也就是說,市場在配置海洋資源上的失靈為政府干預提供了機會和理由?理論上,政府可以通過政治?經濟?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來影響海洋開發者和使用者的決策,從而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改善作出貢獻,但是在實踐中,政府往往不能糾正市場失靈,反而會將市場進一步扭曲,產生所謂的政府失靈?

三?海洋生態補償——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1.概念與內涵

要對海洋生態補償的概念進行界定,首先就要理解生態補償這一概念的含義?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生態補償這一術語的提法有多種,如資源補償?環境補償?環境服務補償?生態效益補償?生態環境補償?自然生態補償等?對于這一概念的理解更是千差萬別?在20世紀90年代前期的文獻中,生態補償通常是損害生態環境的主體付出賠償的代名詞;而90年代后期以來,生態補償則更多地指對生態環境保護者的財政轉移補償機制,例如對退耕還林的補償等(王淼等,2007:7—9)?

目前國內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是將生態補償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是否包括對生態功能的補償和對污染的補償,是否包括對環境破環行為和對環境保護行為的補償?狹義的生態補償是指對生態功能的補償,只強調生態保護成果的受益者對生態保護行為支付一定的費用作為補償,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如:“通過對損害(保護)資源環境的行為進行收費(補償),提高行為的成本(收益),從而激勵損害(保護)行為的主體減少(增加)因其行為帶來的外部不經濟性(外部經濟性),達到保護資源環境的目的?”(洪尚群,2001:40-43;毛顯強等,2002:40-42)?而廣義的生態補償既包括對污染環境的補償,又包括對生態功能的補償;既包括對損害環境的行為進行收費,又包括對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付費,以提高該行為的成本或收益,達到保護資源的目的?

海洋生態補償是為了保護或改善海洋資源環境的一種手段和機制?由以上定義本文將海洋生態補償概括為三個方面的內容?

(1)對海洋環境本身的補償,即生境補償和資源補償,如為了恢復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增殖和優化漁業資源,建設人工魚礁?設立海洋自然保護區等?

(2)對個人?群體或地區因保護海洋環境而放棄發展機會的行為予以補償,如對支持海洋漁業減船轉產工程?實施漁船報廢制度?退出海洋捕撈的漁民給予補貼等?

(3)將破環海洋環境的行為予以制止,或者讓海洋環境保護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應的費用,使其經濟活動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如對征收海域使用費?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費?漁業資源增值保護費等(萬軍等,2005:1-8)?

2.理論基礎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者對生態補償理論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主題包括森林?濕地?草地?流域?礦產?自然保護區?陸地?海洋?農田?公路建設等多個領域,運用的知識涉及管理學?生態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多個學科,以及它們交叉產生的環境經濟學?環境社會學?生態經濟學?生態社會學?海洋社會學等,其中公共產品理論?外部性理論?生態價值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共同構成了生態補償的理論基礎?

(1)公共產品理論

公共產品理論將整個社會產品分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兩大類?一般認為公共產品(publicgoods)的嚴格定義是由薩繆爾森(Paul A. Samuelson)給出的,即每個人消費這種產品,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產品消費的減少?區別于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具有兩個基本特征: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非競爭性是指某人對某種公共產品的消費不會排斥和妨礙其他人同時享用這種公共物品,也不會減少和降低其他人對該公共物品的消費數量和質量,即公共產品在一定的情況下,增加消費人數所引起的邊際成本等于零?非排他性是指在技術上無法將那些不愿意為消費行為買單的人排除在某種公共產品的受益范圍之內,或者在技術上雖然可以排他,但是由于拍他的成本很高導致在經濟上不可行?

公共產品的這兩個特性,使得它在使用的過程中不能回避兩個問題,即“公地的悲劇”和“搭便車”現象?“公地的悲劇”是由于產權界定不清晰引起的最嚴重的負面激勵問題?如果一種資源的所有權沒有排他性,那么就會導致人們對公共資源的過度使用,最終導致全體成員的利益受損?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人們完全有可能不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夠享用公共產品的效益?只要公共物品存在,免費搭車者就會出現?如果“搭便車”的人越來越多,最終就導致誰也享用不了這種公共產品?

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屬于公共物品的范疇,因此也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在使用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公地的悲劇”和“搭便車”現象,進而導致海洋生態這種公共資源遭到過度使用或者供給不足?

(2)環境外部性理論

根據經濟外部性理論,經濟外部性應該內部化,生態環境補償費是實現經濟外部性內部化的有效途徑?具體說來,產生外部不經濟性的行為人應該向受害者支付相應的補償,產生外部經濟性的行為人應該從受益人那里獲得相應的補償?根據環境經濟學理論,商品的成本由生產成本(直接的生產成本)?使用成本(現在使用環境資源而放棄的其未來效益的價值)?外部成本(商品生產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而產生的損失)三部分組成,這三項成本均應由生產者承擔?目前,生產者一般只承擔了生產成本,而沒有承擔使用成本和外部成本,或只承擔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制定生態環境補償政策,實質上是讓生產者承擔其生產過程產生的外部成本?

海洋環境問題是典型的外部性問題?一片海域的環境資源保護(或破壞)會增加(或損害)周邊海域環境和經濟利益,生態破壞的后果需要由周邊海域分擔,生態保護的成果也無法阻止他人分享?海洋生態補償就是要調整經濟活動過程中各個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促進海洋環境保護外部性的內部化,有利于有效地避免“公地的悲劇”和“搭便車”現象?

(3)生態價值理論

圍繞生態環境是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發展的經濟資源?環境資源有沒有價值等問題,人們進行了幾十年的爭論?隨著生態環境破壞的加劇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人們更為深入地認識到生態環境的價值,這個問題也得到了主流經濟學界的肯定回答,并成為反映生態系統市場價值?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重要基礎(任勇等,2008:21)?生態系統的價值可以從生態資源的稀缺性?效用價值論?勞動價值論?地租以及自然資本等不同角度進行闡釋(張小蒂,1993;沈滿洪,2004)?海洋生態系統除了為人類提供直接的產品以外,還提供包括供給功能?調節功能?文化功能以及支持功能等其他各種效益,因此利用海洋生態環境資源理應支付相應的補償?

(4)可持續發展理論

海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指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產業,不斷提高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海洋資源開發體系;通過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改善海洋生態,來維護海洋資源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生產集聚海洋財富,實現海洋資源與海洋經濟?海洋環境的協調發展,并留給后代一個良好的海洋資源生態環境?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明顯特征:持續性,即海洋產業和海洋經濟發展的持久性和永續性;公平性,即海洋業發展的“代際平等”與“代內平等”;高效性,即海洋產業的發展的高效益,強調經濟發展的質量;限制性,即海洋產業可持續發展不能超過環境的承載能力?

3.國內外研究對比

雖然生態補償的理論淵源可以追溯到庇古(Arthur Cecil Pigou)等對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之間差異的分析并提出給具有正外部性的活動以補貼,但是,真正對生態補償問題的研究卻只是在近20年來才逐漸大量地出現于文獻中?1992年環發大會以來,隨著海洋環境的日益惡化以及相關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們對生態補償的政策需求逐漸增加,各國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如美國提出的生境保育計劃(HCP)和濕地保護銀行(WMB)?學術界也進行了大量探討:Fernandez和Karp對濕地修復的生態補償進行了研究,提出通過濕地保護銀行來進行濕地的修復(1998);Cowell對南威爾士的加的夫海港資源替代性問題進行了探討(2003);Elliott和Cutts通過對海洋生態效益的考察和分析后,認為海洋生態補償可以通過經濟補償?資源補償和生境補償三種方式來進行(2004)?

在國內,已經開展的生態補償,集中于對陸地資源?湖泊和水資源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主要側重在環境要素市場的開發和創新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熊鷹等人以洞庭湖區退田還湖的生態補償為例,探討了退田還湖的生態補償機制問題(熊鷹等,2003:10-13)?但從總體上說,目前國內的相關研究,遠不能滿足我國生態建設實踐的需要,為此,從2002年至2006年,國家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連續三次召開有關生態補償的國際研討會,還發出了《關于推進中國生態補償實踐與國際合作倡議書》?從三次“生態補償”的國際經驗研討會提交的論文和會后出版的論文集《生態補償機制與政策設計》來看,目前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補償的理論基礎?補償資金籌集?補償標準等幾個方面,反映了在我國政府補償仍是主要形式和主要研究內容的特點?

我國海洋生態補償政策多涉及漁業資源管理領域,例如《漁業法》規定可以向受益的單位和個人征收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專門用于增殖和保護漁業資源?21世紀初,為支持海洋漁業減船轉產,國家撥出專項資金對漁民予以補助,各沿海省市也對中國退出海洋捕撈漁民的補貼標準和資金的使用范圍作出了詳細規定?為了達到漁業資源增殖目的,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人工增殖漁業資源的措施,先后在渤海?黃海實施中國對蝦的生產性增殖放流,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如山東省就出臺了生態補償政策,對退漁還濕的漁民,按漁民的實際損失給予兩個年度的經濟補償等?

國內學者對建立海洋生態補償政策的研究也已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韓秋影等人的《生態補償在海洋生態資源管理中的應用》一文,根據海洋生態系統的特點,詳細分析了海洋生態資源生態補償的利益相關者?補償強度和補償途徑三個基本問題,指出了海洋生態資源生態補償包括經濟補償?資源補償和生境補償,提出了海洋生態資源生態補償的未來研究方向(韓秋影等,2007:126-130)?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規?制度和模式等的探索階段,以及海洋資源管理的現狀?問題及調控措施方面,還沒有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且缺乏實證檢驗?在其他海洋資源管理領域,生態補償幾乎是空白(丘君等,2008:60—64)?

與國外相比,在海洋生態補償的基本理論方面,國內顯得比較薄弱,具體表現在:

(1)在具體的補償模式方面,國內的研究主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通過收取生態效益補償費或生態稅的形式來建立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從而解決資金的來源問題上?

(2)在補償數額和標準的確定方面,國內對生態補償運作的理解主要是建立在政府管制的思維上,實際是政府的一種征用行為,并沒有考慮到作為公眾利益代表的政府應該就生態補償標準等與漁民進行平等的協商談判?而國外的研究認為并不存在一個固定的補償標準,是針對不同海域對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地理位置和生產力的差異等方面制定不同的補償標準,補多補少是相關各方討價還價的結果(陳冰波,2009:47)?

(3)至于資金來源,目前國際上比較通用的生態補償主要通過政府補貼?財政援助?開征生態稅和借助國內外基金等方式進行?歐美國家越來越多地采用生態稅收?綠色環保稅收等多種特定稅收來籌集資金保護生態環境(尚洪群,2001:40-45)?我國沒有專門的生態稅,現行的資源稅費并沒有將海洋資源列入保護性開發和利用資源的征收范圍?

四?完善我國海洋生態補償政策的幾點建議

應該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海洋環境為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承擔了過大的壓力,海洋環境污染已成為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嚴重障礙?生態補償被一致認為是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促使可持續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有力措施?在我國海洋資源領域,不斷完善生態補償政策,已成為我國解決海洋生態問題的現實選擇?

1.加強海洋生態補償政策的宣傳教育

海洋生態補償政策的建立實質是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重新分配生態保護產生的社會凈效益?這種原有利益分配格局的改變,必然引發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爭端?通過宣傳教育,可以使人們正確認識海洋生態補償政策,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實施海洋生態補償政策?

2.加強生態補償政策的理論研究

生態補償政策設計需要明確生態補償政策的實施范圍?誰對誰進行補償?生態補償標準?計費依據?如何使用補償資金等一系列問題,其中涉及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國需加強對海洋生態補償政策的理論研究,爭取開展國家乃至國際層面上的交流?

3.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相關技術研究

海洋生態補償不同于陸地生態系統的補償,想要使外部性內部化,限于目前的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很難做到產權明晰?要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的技術保障體系,帶動相關技術和法律研究的發展,為實施生態補償政策奠定技術基礎,使通過市場手段的來解決外部性內部化成為可能?

4.總結推廣海洋生態補償政策的先進經驗

實際上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有了海洋生態補償的做法,浙江?山東等地區也開展了地方水平上的海洋生態補償研究和實踐?我國應該在總結國家和地方的生態補償政策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廣海洋生態補償政策的先進經驗?

[參考文獻]

陳冰波.2009.主體功能區生態補償[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崔鳳.2007.海洋與社會——海洋社會學初探[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郭芳.1998.藍色的寶庫——21世紀的海洋開發[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國家環保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2008.2008—2020年中國環境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劉洪濱,劉康.2007.海洋保護區——概念與應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

寧凌.2009.海洋綜合管理與政策[M].北京:科學出版社.

彭本榮,洪華生.2006.海岸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理論與應用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

任勇,等.2008.中國生態補償理論與政策框架設計[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萬本太,等.2008.走向實踐的生態補償:案例分析與探索[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韓秋影,黃小平,施平.2007.生態補償在海洋生態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生態學雜志, 26(1):126-130.

洪尚群,馬五京,郭慧光.2001.生態補償制度的探索[J].環境科學與技術,(5):40-45.

毛顯強,鐘瑜,張勝.2002.生態補償的理論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2(4):38-41.

萬軍,張惠遠,王金南.2005.中國生態補償政策評估與框架初探[J].環境科學研究,18(2):1-8.

王淼,段志霞.2007.關于建立海洋生態補償機制的探討[J].海洋信息,(4):7-9.

熊鷹,王克林,汪朝輝.2003.洞庭湖區退田還湖生態補償機制[J].農村生態環境,19(4):10-13.

楊金森.1999.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的危機分析[J].海洋開發與管理,(4):73-78.

責任編輯:胡穎峰

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范文第2篇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逐漸加快,環境污染的問題也開始日益嚴重。海洋作為地球表面水資源的集中地點,其污染治理已經成為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海洋環境監測系統是海洋污染問題治理的基礎條件,提高其監測質量對于海洋治理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而物聯網技術已經開始應用于各個領域,成為促進各領域發展的重要手段?;诖?,以下文章中筆者將就在海洋環境監測中如何應用物聯網做出分析。

關鍵詞:海洋環境監測;物聯網技術;應用

改革開放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為了能夠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開拓脫貧致富的道路,各種工業開始飛速發展著,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自然資源大量的索取,生態環境遭到破壞[1]。近些年來,隨著環保理念的提出,海洋環境的污染問題已經得到了高度重視,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下,不僅能夠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還能夠幫助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狀況,從而更好的對海洋環境進行管理。

一、在海洋環境監測系統中應用物聯網技術

就目前海洋環境監測系統而言,主要有水上監控與水下監控兩個部分,同時應用三維結構的傳感網絡,而該傳感網絡的組成主要包括三個部分:1.不同類型的海上傳感器;2.水下自動探測器;3.固定采集設備。在區域、類型不同的區分下,傳感器也會按照類型的組成單獨的節點,每個區域的傳感器會對海洋渾濁度、鹽度、重金屬含量等相關指標參數進行采集,這些采集到的參數會經過統一的通信協議向匯聚節點進行傳輸,再由匯聚節點完成各項參數的統計工作,最后通過通信、衛星技術傳遞給監控中心進行分類、存儲,供相關人員使用,數據庫與互聯網相互連通,當有外界用戶想要獲取時必須要通過身份驗證才能獲取到想要了解的監控數據[2]。在整個海洋監測系統中,各個監控階段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來講,每個節點都包括數據采集、處理、傳輸、供給模塊。

二、無線網絡中的ZigBee組網技術

(一)什么是ZigBee組網技術

ZigBee組網技術是一種近距離,復雜度、功耗、速率以及成本均較低的雙向無線通訊技術。在應用該項技術時,需要確保各種電子設備之間具有距離短、功耗低且傳輸速率低的特點,這樣該項技術才能夠完成數據傳輸以及典型周期性、間歇性、低反應時間數據傳輸[3]。對于海洋環境監測系統而言,網絡耗能時間短是其使用時間的重要因素,而在整個監控系統具有的3層結構中,其中耗能量最大的單元即為單個階段內數據采集、傳輸。而在海洋環境監測系統中應用ZigBee組網技術可在滿足其實時性要求的同時,降低其耗能,因此,目前海洋環境監測系統中單個節點約定的通信方式,即ZigBee組網技術。

(二)ZBR的計算方式

在ZigBee中,按照節點資源與功能對海洋環境監測系統中的節點進行區分,可分為三種類型,即RN(+、-)、RFD,其中RN代表存儲空間,“+”代表充足同時伴有無線路由功能,“-”代表不足且不伴有無線路由功能,應用Cluster-Tree的計算方式對信息傳輸至能進行計算,RN(+、-)與RFD的區別就在于,前者無論存儲空間足或者不足,均可對數據進行轉發,而后者不具備這種轉發能力,在進行數據轉發時,要以父節點為介導[4]。因此,目前ZBR方式已經打破C-T算法的局限性,開始與路由尋址功能相結合,實現了整個節點內部信息高效傳播。就ZigBee而言,地址分發功能是其自身具備的通信功能,在此基礎上與海洋環境監控系統中傳感網絡節點的具體行為相結合,在以下文章中,將來自于監控系統傳感網絡中的三個參數引入,即1.結合物聯網技術應用的整個海洋環境監測系統中劃分最大的子節點數,以Cm代表;2.在系統中,容納路由器最多數量,以Rm代表;3.網絡深度,以Lm代表。

這里我們可以先做一個設想,假如在擴展監控系統探測的前提下,節點全部應用“Node”表示,新帶入節點加腳標“n”,父節點加腳標“k”,各個節點分配的地址均用“A”表示,深度應用“Depth”表示,當已知節點地址、網絡層次深度后,最后得出等式應當為Depth(n-k)=1。

當ZigBee通信結構為樹狀結構時,需要再次引入三個參數,即1.在整個機構中每層容納節點個數,以Cm1表示;2.每層中路由數最大,以Rm1表示;3.結構中網絡層數,以Lm1表示。

求樹狀結構中e層節點時,按照上層父節點的地址分配協議進行計算,得出以下幾種計算方式。1.假設n節點時該節點父節點接收的第N個節點,且RFD為節點類型,那么在計算其分配地址時,應該得出以下等式:n+Cskip(e)×Rm+Ak=An。2.前提條件相同,但節點類型換為RN(+、-),在計算分配地址時的等式應該為An= Cskip(e)×( n-1)+1+Ak。

三、ZigBee協議軟件流程

(一)網絡處于初始狀態

選擇一個能夠將整個海洋監測系統歸于初始狀態的協調器,且需要其具備ZigBee 通信功能。RFD在檢查是否有信標在周圍節點中存在時,先要掃描周圍節點,然后向節點發送信息,確定本節點可作為初始協調器的條件即能夠在周期內檢測到,與此同時,建立相應網絡,將自身信標廣播給周圍節點。再然后,通過信道掃描,找出周圍節點中適合能量的信道,并根據路由計算方式計算出最有效的信道,以此作為基礎,將傳輸網絡建立[5]。

(二)在網絡中加入節點

在初始化步驟完成后,網絡仍然不能夠應用于實際工作當中,還需要在此網絡中加入其它傳感器,在選擇加入網絡的節點時,需要先對上層節點進行掃描,然后選擇父節點發送請求入網信息,如果網絡地址能夠通過此節點成功返回,則能夠作為標識用于傳輸、接收數據。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海洋環境進行監測并不斷提升監測效率,是促進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本文中先對海洋環境監測系統中應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簡單論述,然后分析計算方式,最后對ZigBee協議軟件流程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帶來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沈偉. 物聯網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J]. 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 2016(12):41-42.

[2]付宗魁, 蔡芳萍. 海洋環境監測系統方案設計與研究[J]. 物聯網技術, 2016, 6(4):20-20.

[3]趙艷玲. 物聯網技術在海洋監控系統中的應用[J]. 艦船科學技術, 2016(1x):175-177.

[4]姚喆怡. 基于物聯網定位技術的海洋監測系統研究[D].2015.

[5]陳作聰. 海洋環境實時物聯網監控系統設計[J]. 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 2015(4):308-312.

作者簡介:

王慧娟,女,漢1984年11月30日,碩士物理海洋學,中國海洋大學,中級工程師,海洋環境。

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范文第3篇

廣東省海域遼闊,東起潮州市饒平縣大埕灣,西至湛江英羅港和北部灣,南到瓊州海峽中心分界線并向東、西、東南方向自然延伸,管轄海域面積6.5萬平方公里,加上專屬經濟區海域總面積41.9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4%;岸線漫長,擁有全國最長的大陸海岸線,長4114公里;島嶼眾多,有大小島嶼1963個,數量居全國第三;沿海灘涂廣布,面積1717.33平方公里,占全省灘涂總面積的81.22%;港灣優良,有大小海灣510多個,其中適宜建港的海灣有200多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已有記錄的魚類資源種類1200多種,是多種國家級和省級海洋保護生物的分布區。

海洋,為廣東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海岸帶已成為海洋開發利用活動的密集區。2018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1.93萬億元,同比增長9%,占全國的23.2%,連續24年居全國首位,海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與此同時,廣東近岸海域水質總體較好。2015年—2019年,廣東近岸海域優良水質(符合第一類或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水質)面積比例平均值為84.2%, 2019年水質優良面積比例為87.2%。非優良水質(劣于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水質)主要分布在河口、港灣和部分沿海城市的近岸海域。

多措并舉

扎實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2018年機構改革后,原海洋與漁業部門海洋環境保護職能劃并生態環境部門,打通了陸地和海洋的分割,實現了陸海統籌一盤棋,海陸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

一年多來,廣東緊緊把握機構改革機遇,以做好國家海洋督察反饋意見整改為切入點,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溝通融合,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藍色海灣建設。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契機,加強與香港、澳門的溝通協調,配合生態環境部編制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大灣區藍色海灣建設和粵港澳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機制創新作為規劃的重要內容。在粵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組框架下,設立了粵港海洋資源護理、大鵬灣及后海灣(深圳灣)區域環境管理、粵港海洋環境管理等專題小組,加強粵港共同關注事項的合作與交流,開展了粵港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生物資源管理和有關科普宣教、科學研究等海洋環境保護資源養護方面的活動。合力開展海漂垃圾污染防治工作,建設海漂垃圾預警系統,建立粵港跨境海漂垃圾事件通報機制,推進跨境海上環境事故處置合作。

分區控制,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省委、省政府確定了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沿海經濟帶將作為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著力培育引進引領性、標志性的重大產業項目,依托大項目、大園區,點上集聚、串珠成鏈,持續壯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打造一批高水平產業集群,構建世界級沿海產業帶。在發展臨港工業、上大項目時,堅持采用最高技術標準、實施最嚴格環保要求、做好最周全防控措施,強化源頭控制,守護好沿海美麗自然生態。

陸海統籌,扎實推進海洋污染防治工作。認真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廣東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實施方案(2018年—2020年)》,將近岸海域污染整治納入《廣東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加大力度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持續增加,截至2019年全省日污水處理能力達3216萬噸,建成城鎮污水管網73504公里,為削減河流污染負荷、減少污染物入海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一季度,27個入海河流國考斷面全部消除劣Ⅴ類。積極探索建立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落實惠州大亞灣海域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試點工作。在汕頭南澳縣、惠州市、深圳市、茂名電白區、湛江市等市、縣(區)啟動“灣長制”試點工作。近年來,海洋污染事故發生率顯著下降,海洋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發現赤潮次數連續4年下降。

分門別類,加大入海排污口整治力度。組織開展入海污染源排查和入海排污口分類核查,分析入海排污口監管現狀和存在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分類監督管理對策,為強化重點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實現對重點入海排污口的動態監管,開展“廣東省重點入海排口監管系統”建設。沿海各市持續開展非法和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的清理整頓工作,針對新發現的兩類排污口,按照“一個排污口,一套整治方案”的要求,落實整改責任。

簡政放權,規范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監督管理。機構改革后進一步規范了海洋工程環評受理、審批工作,實現了環評管理制度的統一。落實“放管服”要求,取消拆除或閑置海洋工程環境保護設施審批事項,委托下放海洋工程建設運行后評價結論和改進措施備案、防治海洋工程污染損害海洋環境預案備案、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設施驗收3項行政權力事項。重新理順海洋工程環評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減少跑送次數、精簡辦事材料,將環評納入省政務平臺管理,提高效率,提升服務經濟發展水平。

摸清底數,組織開展基礎性研究。2019年共開展海水環境質量、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海水浴場水質、海洋垃圾、海洋放射性、海水水質自動監測、練江和小東江入??卩徑S蚝统喑本G潮應急監測8大類監測任務。組織開展珠江口海域生態系統水質目標管控研究和珠江口海域污染整治對策研究等,分析評價廣東省重點河口、海灣污染物超標情況,判別影響河口生態系統健康的主要因素,科學提出河口海域水質控制目標及措施,研究制定重點河口海灣整治對策。

“四個強化” 著力開創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

目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還存在能力相對較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邊界不清晰等情況,為切實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從四方面著力強化。

強化制度建設。認真研究有關法律法規存在的問題,結合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的實際需要,提出科學合理的意見和建議,積極配合《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探索制定科學反映河口海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河口水質標準。適時組織修訂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協調好經濟發展和近岸海域環境保護的關系。

強化重點工作。做好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科學提出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標要求和任務措施。規范入海排污口監管,加快開展備案,分類加強治理。做好河流入海污染監測和評估,加強河流入海污染物管控。建設系統化、信息化、可視化的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加強入海河流、近岸海域水質和生態系統的動態監測監視。落實“灣長制”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建立河海聯動、陸海統籌、與河長制高效銜接的協同治理體系。加強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推動沿海各市建立海灘保潔機制。

強化能力建設。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隊伍建設,強化基層隊伍海洋生態保護人員配置和業務能力。積極推動生態環境部門出海、出航能力和海洋調查基地建設。深入開展重點課題研究,為正確認識海洋污染問題、科學制定污染防控措施提供支撐。

強化溝通協調。積極與海洋執法隊伍、海警局溝通協調,確定有關執法監督事項分工和責任清單,明確海洋環境保護執法責任。協調自然資源部門,做好海洋生態紅線管控、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生態修復等工作,配合海事、應急部門做好海洋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交流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海洋環境污染 海洋災害 海洋工程與海洋環境相互作用

隨著沿海經濟的迅猛發展,近海海域遭到越來越嚴重的污染,使海域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并對生物資源和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象我國這樣具有相當長的海岸線和眾多海灣的國家所共同關心的環境問題。海洋經濟的發展還面臨嚴酷的海洋自然環境,海洋災害直接影響著海洋經濟的發展規模、速度和效益,精確預報海洋災害的發生、發展和應該采取何種防災、抗災和減災工程措施,也成為嚴重關注的環境問題。為了開發海洋中的空間、礦產、漁業、能源等物質資源,需要在海上進行各類工程建設,在目前科技日益發展的情況下,工程建設的規模日益巨大,這些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和海洋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將是開發海洋中的一個應引起特別關注的重要問題。為了適應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環境的日益惡化,海洋災害的頻發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發展,近海石油氣田的開發,以及海岸帶開發過程中的后效問題的研究需要,針對我國重大海洋環境與保護問題開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這方面,重點需要開展的研究課題大體上有三類。第一類課題是海洋環境特征對各類污染物作用的機理和規律研究,第二類課題是海洋工程設施防災、抗災和減災研究,第三類課題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環境工程與海洋環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與對策。

一、海洋環境特征對各類污染物的作用機理和規律研究

以海洋流體動力對各類污染物遷移、擴散、轉化規律的研究為基礎,考慮各種自然環境因素(浪、流、風、光、溫度、濕度)、物理因素(擴散、揮發、沉降、吸附、釋放)、化學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復雜條件下的運動及演變規律,并建立海洋水質預測預報模型。此外,近年來,在我國沿海海域,赤潮頻發嚴重。因此,除了加強赤潮的監測和預報外,也應加強在建立赤潮生長機理和發展規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項研究應通過現場觀測、物理模型實驗和數學模擬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由于現場觀測工作耗資巨大,且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所獲得的數據往往有許多綜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難將其中的單因素影響分離出來,因此,往往只能用它來作為對某一水質預測預報模型進行檢驗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個實例。

用數學模擬方法來建立海洋水質預測預報模型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這方面國內外已有不少水質預測預報模型,這些水質預測預報模型大體上都基于以下幾方面的模型:水流數學模型;波浪數學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遷移轉化數學模型。

在水流數學模型研究方面,對于較大范圍的海域,通??刹捎蒙疃绕骄某绷鹘虒W模型,對于紊動影響不顯著的海域,可不考慮湍流影響,而對于湍流效應顯著的區域,如排污口近區,則應考慮湍流效應。此外,采用坐標變換,可建立一種能夠考慮復雜地形和套流效應的三維潮流數學模型,這樣才能夠較好地重現實際海域的三維潮流特征。在較小范圍的水域,水流數學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為基礎,針對水溫和鹽度分層流的流動特性,考慮浮力對紊動的影響,建立用于模擬同時存在溫度和鹽度梯度這一類密度分層流的k-(單流體數學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體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別對兩相本身的湍流輸運規律以及相間相互作用規律進行模擬,建立兩相湍浮力分層流的雙流體數學模型。

在波浪數學模型研究方面,可應用BI—CGSTAB法求解由橢圓型緩坡方程離散得到的代數方程組,以提高求解效率。從水波發展方程出發,可導出一種用于大區域波浪變形問題的數學模型。通過引入弱非線性波色散關系,可使雙曲型緩坡方程能夠有效地考慮波浪的非線性效應。對高階Boussinesq方程的進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從入水到深水都達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線性精度,可以更精確的計算較深水域波浪的非線性特征。

針對帶自由表面的波浪場問題,通過把能有效模擬自由面形態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結合,可導出一個能考慮破波能量損失的拋物型緩坡療程,用這個方程可模擬規則波和不規則波破碎引起的波高變化。建立沿岸流數學模型,可模擬海岸上波高變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減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對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種考慮流影響的修正的合流緩坡模型;對于強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慮流影響的模型??梢詫⑤椛鋺Φ挠嬎愎脚c拋物型緩坡方程中的待求變量聯系起來,建立一種輻射應力計算的新方法,用該方法可對較大區域均勻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輻射應力進行數值模擬。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遷移轉化數學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維應力一通量代數全場模型,可對非對稱潮流作用下的側向岸邊排放問題過分數值模擬。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遷移轉化的三維預報系統作為目標,在分析近海環境中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現象的基礎上,針對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點,從三維湍流模型出發,在動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風應力、底部切應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輸運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學、生物等作用的源、匯項,可建立一個統一考慮物理、化學和生物等過程綜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遷移轉化的三維預報模型,它可為環境評價、水質規劃、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設計等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同時對確定水域環境容量,從而制定水域環境保護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前景。

應該指出,在海洋水質預測預報模型研究方面,數學模擬無疑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論是何種數學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參數和邊界條件的處理是研究水質模型的技術關鍵,直接影響到水質模型的科學性和預測能力。而這些必要的數據是無法從數學模型本身來取得的,有些可以通過現場觀測來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數是要通過基本機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這方面物理模型實驗研究將是一個有效的手段。

能模擬海洋動力因素的先進實驗設備,現代化的量測儀器和測試系統是開展物理模型實驗研究的必備條件。進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濃度場、速度場同步測量系統,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結構,獲得流場中水質點速度的空間分布和時間過程;并同步獲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濃度場的空間及時間變化過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團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擴散的基本特征和擴散系數。

二、海洋災害的精確預報及海洋工程設施防災、抗災和減災的研究

海洋災害主要包括風暴潮、海浪、海冰、海嘯、赤潮及海岸侵蝕等。90年代以來,我國海洋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每年達上百億元人民幣,是世界上海洋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海洋工程結構的投資費用很高,一旦發生破壞,將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巨額財產損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臺,1989年風暴潮損失超6億元,1991年DB29銷管船在南海通臺風翻沉等)。當前我國海洋能源開發與海洋空間利用的絕大部分活動是在近海和極淺海海域。為了保證在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設施能夠安全服役免遭破壞,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弄清這一海域中嚴酷和復雜多變的環境因素。我國東臨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現的臺風數目占全球的38%,其中對我國可能造成災害的臺風每年有7—8個。每當臺風在我國登陸或接近我國沿海通過時,都會在沿岸局部地區產生風暴潮,形成風暴潮災害。

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范文第5篇

摘要: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提案第0190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關于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提案

審查意見:建議國務院交由主辦單位海洋局會同農業部,中央編辦,環境保護部辦理 提 案 人:致公黨中央

主 題 詞: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提案形式:黨派提案

內 容:

近年來,我國沿海地區高度重視沿海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明確指出生態環境是沿海地區的生命線,先后制定完善了海洋環境保護地方法規和生態建設規劃,為沿海開發劃定了“紅線”。但是,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漁業生物資源衰退的趨勢沒有發生根本性扭轉,海洋沙漠化發展的趨勢沒有變。主要存在的問題是:

1.海洋法制意識、生態意識不強。各地、各級政府為了片面地追求發展速度,忽略了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顧海域審批程序、不顧海洋使用論證、不顧海洋環境評價,在沒有取得海域使用權的情況下,違法用海的現象常有發生,更不談其對海洋生態環境應負的責任。 2.對海洋的過度無序開發。各地掀起的港口建設、臨港產業區建設、化工園區和灘涂圍墾等熱潮,都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影響和不同程度的破壞。沿海很多地方都在建港口或規劃建港口,化工園區更是遍布沿海各地,其對海洋生態影響巨大。更有甚者,一些化工企業只考慮自身的經濟利益,對排放的工業污水不予深入處理、凈化,甚至偷排現象時有發生。大面積的圍墾,使沿海灘涂濕地迅速縮減,而消失的灘涂濕地,使絕大部分的魚、蝦、蟹等的幼體無法生長發育,成長為成魚。加之工業的污染,近海沙漠化已不可避免。

3.海洋生態異象頻發。山東青島連續多年滸苔大面積爆發,去年江蘇海域的水母爆發、以及一年勝似一年赤潮等。無不警示我們,海洋生態環境已經脆弱到多么嚴重的程度。甚至連今年的梭子蟹、鮸魚“豐收”都不一定是好現象,它是海洋漁業資源劇烈動蕩的象征。生態異象不僅會給沿海地區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還危及到沿海地區人們的生存狀態。 4.沿岸徑流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據有關報道,長江、淮河等大小河流的徑流對海洋的污染占海洋總污染的70%以上,而這部分的污染目前還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制造業大國”給我們的海洋經濟帶來的“恩惠”短期內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5.漁業生產與管理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沿海漁民急功近利式的捕撈方式也是導致海洋生態環境失衡的直接推手,加之漁業管理方式陳舊,任何漁業資源的興起都經不住如此巨大的生產能力,由此形成了漁業資源的此起彼伏,動蕩不定。 6.跨界、跨流域(轉載于: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宣傳語)污染成了治理難點。在蘇魯交界處的海州灣沿岸,興建許多的化工、冶煉企業,而這些企業大部分是重污染企業,平時看不到什么污水排放,但一到雨水季節,大量的帶有重金屬污染的污水就隨洪水順流而下,在蘇北沿岸流的帶動下嚴重地污染了

連云港海域,致使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嚴重時10米等深線內的底棲生物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死亡。由于跨地界,這種污染很難得到有效治理。

為進一步加強海洋生態環境建設,我們建議:

一、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政府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各級領導都要有高度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并將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效益,進行充分的環境影響評價,從源頭上控制住海洋環境問題的發生。其次,要強化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和監督作用,拓寬公眾的參與和監督渠道,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努力形成關心、珍惜、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提高公眾投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二、加大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要樹立大社會、小政府的現代社會管理模式。地方政府不能為了一味地追逐gdp,對企業進行過度保護,干預環境保護等職能部門對企業的執法行為。引導企業走向合法經營、科學經營之路,讓企業切實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為環境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在對地區經濟與社會目標考核和各級官員的政績考核中加大環境指標的分值,強化其提高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三、加強建設項目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的整體評價?,F在各地在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時,多是就項目論項目,沒有將建設項目放在對整個區域、海域等宏觀環境中去論證,導致對建設項目的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做的不夠。對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疊加效益考慮不足。在此基礎上,建立評審專家責任追究機制,千篇一律、不負責任的評語讓其失去應有的市場。

四、做好對海洋生態保護的整體規劃。對各地沿海開發進行統一規劃、科學管理,解決各地區各自為戰、盲目開發的格局??茖W規劃海洋生態保護區,設定開發紅線,劃分海洋生態保護等級。在沿海開發、灘涂圍墾、港口建設的同時,有效設定海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預留生態空間。同時,做好跨省界海洋污染的協調工作,為海洋經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五、建立適度捕撈機制。首先,建立漁民準入制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從事海上捕撈作業,在優先漁民入漁的情況下,嚴格控制把關附近農民加入漁民隊伍。其次,實施限額捕撈制度并嚴格加以管理,漁政部門要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不能將漁業管理的罰款管理手段作為目的來實施。第三,加強市場管理,制定最小入市規格制度?,F在完全有條件設立專門的水產品市場,堅決杜絕市場外的交易,否則加以重罰。第四,取消柴油補貼。柴油補貼是為補貼漁民因柴油漲價而增加的成本而設立的,但通過近年來的實踐,有相當一部分人,拿了柴油補貼并沒有從事捕撈作業,而從事捕撈作業的漁工又拿不到柴油補貼。取消柴油補貼,從客觀上形成倒逼從事捕撈的漁民轉行改業,節省下的錢用來增加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

六、將貝藻類養殖納入環保產業管理。貝藻養殖在自然海域中起到凈化海水的作用,這與通過生物技術進行污水處理的原理是一樣的。建議有關部門在制定海域使用規劃時考慮相應的貝藻類養殖區,環境部門也應從環保經費中拿出相應的資金扶持貝藻類養殖(貝藻類養殖相比較效益較低),作為環保產業加以發展壯大。有關領導更要改變觀念,不要將

貝藻養殖業作為影響旅游環境的障礙來清除,而要鼓勵其發展,因為它不能與福建廈門的大面積清理近海養殖相提并論,前者是貝藻類,而后者主要是網箱養魚,是加劇海洋生態環境污染的。

來源:中國政協網篇二:保護海洋標語

1、珍惜海洋資源,造福子孫后代。

2、珍惜海洋資源,愛護綠地資源。

3、愿大海永遠清澈與遼闊,愿人類更美好。

4、擁抱藍色海洋,珍愛生命搖籃。

5、擁抱海洋,感恩海洋,善待海洋。

6、揚帆綠色奧運,擁抱藍色海洋。

7、污染海洋千夫指,關愛海洋萬人頌。

8、手拉手保護海洋環境,心連心傳承海洋文明。

9、實施海洋強國戰略,共圖民族復興大業。

10、生命源自海洋,污染海洋就等于污染你的祖墳。

11、生命源自海洋,請熱愛我們的故鄉。

12、生命從海洋開始,善待海洋從你我開始。

13、少一片垃圾,多一片海藍。

14、讓魚兒有個美好的家園。

15、民無海洋不富,國無海洋不強。

16、藍色經濟,領航綠色生活。

17、藍色海洋、綠色世界,萬眾呵護、千秋和諧。

18、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海洋。

19、還美人魚一個潔凈的海洋,讓她們生活的更加歡暢。 20、海洋擁有藍色,地球才有脈搏。

21、海洋宣傳日:一天的提醒,一生的行動。

22、海洋生物,也有生命;保護海洋,就是保護自己。

23、海洋存亡,匹夫有責。

24、海洋,中國騰飛的加速器。

25、海為畫世界,人在城中行。

26、海天湛藍清相映、漁雀遨游快樂園。

27、關心海洋,你就能聽到大海的聲音;疼惜魚兒,你就能分享它曼妙的舞姿。

28、關愛海洋,就是關愛我們自己。

29、發展海洋經濟、愛護藍色國土。 30、保護海洋是人類應盡的責任。

31、保護海洋就是保護人類。

32、保護海洋,人人有責;滴滴水源,不可浪費。

33、保持海洋潔凈,保持地球平衡。

34、愛海、護海、用海;為你、為我、為他篇三:環境保護的宣傳語大全

環境保護的宣傳語大全

1、樹木擁有綠色,地球才有脈搏。

2、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3、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

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

5、來時給你一陣芳香,走時還我一身潔凈。

6、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7、小草對您微微笑,請您把路繞一繞。

8、欲攬春色入自家,無可奈何成落花。

9、我是一只小小小鳥,總是飛呀飛不高。

10、1 + 1 = 2,一棵樹 + 一棵樹 = 一片樹林

11、綠色是地球的本色

12、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

13、保護樹木,就是保護自己

14、芬芳來自鮮花,美麗需要您的呵護

15、綠色——生命之源

16、踏破青氈可惜,多行數步何妨

17、紅花綠草滿園栽,風送花香碟時來

18、花開堪賞直須賞,莫要折花空賞枝

19、花草叢中笑,園外賞其貌 20、我為你美麗的心靈綻放

21、帶走的花兒生命短暫,留下的美麗才是永遠

22、愿君莫伸折枝手,鮮花亦自有淚滴

23、森林是氧氣的制造工廠

24、草木綠,花兒笑,空氣清新環境好

25、來時給你一陣芳香,走時還我一身潔凈

26、種一棵樹,種一枝花,世界會更美好

27、草兒可愛,大家愛

28、距離產生美,謝絕親密接觸

29、繞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綠。 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人類的最后一滴水,將是環境破壞后悔恨的淚。

保護環境,人人有則

人人為環保、環保為人人

人人關心環境質量 人人參與環境保護

珍惜資源 永續利用

保護環境光榮 污染環境可恥

依靠科技進步 促進環境保護

提高環境意識 保護美好家園

合理利用資源 保護生態平衡 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保護環境山河美 持續發展事業興

別讓可愛的生靈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消失

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

建設項目必須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尊天重地、敬天愛人

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

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保護藍天碧水。

建設美麗的邊疆,愛護我們的家園。

環境保護從我身邊做起。

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保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

樹立大環境意識,保護生態環境。

欣賞荒野、回歸自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靜我耳

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選擇 選擇綠色生活、健康適度消費

只有一個地球、人類應該同舟共濟 人類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豐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藍天。

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環保宣傳語

今天節約一滴水,留給后人一滴血

沒有地球的健康就沒有人類的健康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一起動手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促綠色消費,做綠色選民

追求綠色時尚,擁抱綠色生活

把消費限制在生態圈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讓經濟發展的浪潮進入綠色的河道

把綠色帶進21世紀

心動不如行動,去怨不如去干

我是環保一員

地球是我們從后代手中借來的

破壞環境,禍及千古,保護環境,功蓋千秋

與自然重建和諧,與地球重修舊好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

垃圾回收,保護地球

舉手之勞,參與環保

揀回垃圾分類老傳統,倡導綠色文明新時尚 不要旁觀,請加入行動者的行列

人類若不能與其他物種共存,便不能與這個星球共存

保護環境,保存希望

用行動護衛家園,用熱血澆灌地球

環保不分民族,生態沒有國界

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村民

環保宣傳語摘錄

珍愛自然遺產,永續山水勝景(四川省建設廳張明)

地球是我家,人人愛護它;

每人做一點,造福千萬家。(宜賓市真武路301號樓附6號)

請人類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環境吧!(攀枝花市華山小學一年級一班)

喝潔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這需要您每時每刻愛護環境!(鹽邊城建局)

女媧補天是過去的傳說,環保是今天的女媧。(成都軍醫學院七隊)

親近大自然,和我們的動植物朋友和睦相處!(宜賓市八中初2003級6班楊洲)

用我們的雙手,愛護地球家園。(攀枝花市華山小學三二班田鄭濤)

讓地球陽光普照,讓未來神圣美妙。(攀枝花市華山小學)

杞人憂天,我憂地!——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她。(宜賓第八中學初二十五班)

昨天,由于人們的無知,導致大片森林毀滅;今天,由于人們的努力,綠色又回到了我們身邊;明天,我們堅信——綠色至高無上。(成都市交大附中高2003級3班譚章)讓綠色看得見!讓綠色聽得見!(宜賓市八中分校2003級16班解廷婷)

保護生態環境,共創美好家園!(攀枝花市鹽邊縣建環局余斌)

別讓綠色消失時,我們才懂得去流淚。(西南交大附中高二三班伍非)

它失去了保護,我們就失去了健康。(宜賓市八中2003級13班劉琰)

生命?自然(交大附中高二三班段慧)

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讓更多的后人能健康生活,保護環境就是珍愛生命。 (宜賓市八中初2003級6班唐清)

綠色永遠屬于生命。(成都市十二南街5號省化工公司宿舍一單元五樓沈文來)

綠蓬勃,綠之清新,綠之狂野,綠之精彩——生命之綠(成都市交大附中高二三班陳倩穎)

不要讓我們現在擁有的,成為我們將來所羨慕的!(交大附中高二三班劉曉羽)綠——地球上最美麗的色彩。綠色環境,生命之源。(西南交大附中高二三班龍慧)別讓下一代只能像盲人那樣抽象地理解綠色。(西南交大附中高二三班吳治玲)

自然就是生命,失去不會再擁有。(交大附中高二三班高雅佳)

給我一點綠,還你一片蔭。(交大附中高二三班陳菊石)

別讓我的眼淚成為世間最后一滴水。(四川大學西區96號信箱辜銳)

豐富多彩的公益廣告語

關注明天,珍愛生命

2 .請為動物保留溫暖的家 3. 水滴是財富,也是生命

4. 樹木擁有綠色,地球才有脈搏

5 .請珍惜綠樹藍天,那是我們的家園。 6 . 保護水資源,生命真永遠。 7.送出一份愛心,收獲明媚陽光

8.真誠面對,溝通無限 9.美麗舒適的家園,來自我們的雙手 10.用你的真心,換一世的真情 11. 新世紀,新世界,越來越美麗

“綠色的心,綠色的未來”、

“保護地球大家園”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不能只有人類”

大自然是善良的母親,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范文第6篇

關鍵詞 海洋環境污染 海洋災害 海洋工程與海洋環境相互作用

隨著沿海經濟的迅猛發展,近海海域遭到越來越嚴重的污染,使海域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并對生物資源和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象我國這樣具有相當長的海岸線和眾多海灣的國家所共同關心的環境問題。海洋經濟的發展還面臨嚴酷的海洋自然環境,海洋災害直接影響著海洋經濟的發展規模、速度和效益,精確預報海洋災害的發生、發展和應該采取何種防災、抗災和減災工程措施,也成為嚴重關注的環境問題。為了開發海洋中的空間、礦產、漁業、能源等物質資源,需要在海上進行各類工程建設,在目前科技日益發展的情況下,工程建設的規模日益巨大,這些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和海洋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將是開發海洋中的一個應引起特別關注的重要問題。為了適應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環境的日益惡化,海洋災害的頻發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發展,近海石油氣田的開發,以及海岸帶開發過程中的后效問題的研究需要,針對我國重大海洋環境與保護問題開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這方面,重點需要開展的研究課題大體上有三類。第一類課題是海洋環境特征對各類污染物作用的機理和規律研究,第二類課題是海洋工程設施防災、抗災和減災研究,第三類課題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環境工程與海洋環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與對策。

一、海洋環境特征對各類污染物的作用機理和規律研究

以海洋流體動力對各類污染物遷移、擴散、轉化規律的研究為基礎,考慮各種自然環境因素(浪、流、風、光、溫度、濕度)、物理因素(擴散、揮發、沉降、吸附、釋放)、化學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復雜條件下的運動及演變規律,并建立海洋水質預測預報模型。此外,近年來,在我國沿海海域,赤潮頻發嚴重。因此,除了加強赤潮的監測和預報外,也應加強在建立赤潮生長機理和發展規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項研究應通過現場觀測、物理模型實驗和數學模擬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由于現場觀測工作耗資巨大,且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所獲得的數據往往有許多綜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難將其中的單因素影響分離出來,因此,往往只能用它來作為對某一水質預測預報模型進行檢驗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個實例。

用數學模擬方法來建立海洋水質預測預報模型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這方面國內外已有不少水質預測預報模型,這些水質預測預報模型大體上都基于以下幾方面的模型:水流數學模型;波浪數學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遷移轉化數學模型。

在水流數學模型研究方面,對于較大范圍的海域,通??刹捎蒙疃绕骄某绷鹘虒W模型,對于紊動影響不顯著的海域,可不考慮湍流影響,而對于湍流效應顯著的區域,如排污口近區,則應考慮湍流效應。此外,采用坐標變換,可建立一種能夠考慮復雜地形和套流效應的三維潮流數學模型,這樣才能夠較好地重現實際海域的三維潮流特征。在較小范圍的水域,水流數學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為基礎,針對水溫和鹽度分層流的流動特性,考慮浮力對紊動的影響,建立用于模擬同時存在溫度和鹽度梯度這一類密度分層流的k-(單流體數學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體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別對兩相本身的湍流輸運規律以及相間相互作用規律進行模擬,建立兩相湍浮力分層流的雙流體數學模型。

在波浪數學模型研究方面,可應用BI—CGSTAB法求解由橢圓型緩坡方程離散得到的代數方程組,以提高求解效率。從水波發展方程出發,可導出一種用于大區域波浪變形問題的數學模型。通過引入弱非線性波色散關系,可使雙曲型緩坡方程能夠有效地考慮波浪的非線性效應。對高階Boussinesq方程的進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從入水到深水都達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線性精度,可以更精確的計算較深水域波浪的非線性特征。

針對帶自由表面的波浪場問題,通過把能有效模擬自由面形態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結合,可導出一個能考慮破波能量損失的拋物型緩坡療程,用這個方程可模擬規則波和不規則波破碎引起的波高變化。建立沿岸流數學模型,可模擬海岸上波高變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減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對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種考慮流影響的修正的合流緩坡模型;對于強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慮流影響的模型??梢詫⑤椛鋺Φ挠嬎愎脚c拋物型緩坡方程中的待求變量聯系起來,建立一種輻射應力計算的新方法,用該方法可對較大區域均勻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輻射應力進行數值模擬。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遷移轉化數學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維應力一通量代數全場模型,可對非對稱潮流作用下的側向岸邊排放問題過分數值模擬。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遷移轉化的三維預報系統作為目標,在分析近海環境中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現象的基礎上,針對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點,從三維湍流模型出發,在動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風應力、底部切應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輸運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學、生物等作用的源、匯項,可建立一個統一考慮物理、化學和生物等過程綜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遷移轉化的三維預報模型,它可為環境評價、水質規劃、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設計等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同時對確定水域環境容量,從而制定水域環境保護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前景。

應該指出,在海洋水質預測預報模型研究方面,數學模擬無疑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論是何種數學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參數和邊界條件的處理是研究水質模型的技術關鍵,直接影響到水質模型的科學性和預測能力。而這些必要的數據是無法從數學模型本身來取得的,有些可以通過現場觀測來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數是要通過基本機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這方面物理模型實驗研究將是一個有效的手段。

能模擬海洋動力因素的先進實驗設備,現代化的量測儀器和測試系統是開展物理模型實驗研究的必備條件。進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濃度場、速度場同步測量系統,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結構,獲得流場中水質點速度的空間分布和時間過程;并同步獲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濃度場的空間及時間變化過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團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擴散的基本特征和擴散系數。

二、海洋災害的精確預報及海洋工程設施防災、抗災和減災的研究

海洋災害主要包括風暴潮、海浪、海冰、海嘯、赤潮及海岸侵蝕等。90年代以來,我國海洋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每年達上百億元人民幣,是世界上海洋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海洋工程結構的投資費用很高,一旦發生破壞,將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巨額財產損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臺,1989年風暴潮損失超6億元,1991年DB29銷管船在南海通臺風翻沉等)。當前我國海洋能源開發與海洋空間利用的絕大部分活動是在近海和極淺海海域。為了保證在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設施能夠安全服役免遭破壞,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弄清這一海域中嚴酷和復雜多變的環境因素。我國東臨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現的臺風數目占全球的38%,其中對我國可能造成災害的臺風每年有7—8個。每當臺風在我國登陸或接近我國沿海通過時,都會在沿岸局部地區產生風暴潮,形成風暴潮災害。

上一篇:左耳語錄范文下一篇:疫情公司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