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海洋產業發展報告范文

2023-09-21

海洋產業發展報告范文第1篇

摘要:海洋文化產業是廣西省近年來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但由于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存在海洋文化專業人才嚴重缺乏、海洋文化資源沒有高效利用、海洋文化產業品牌仍未打響、海洋文化產業集群還未形成等問題, 嚴重影響了海洋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而環北部灣經濟圈的構建為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契機。因此,依托環北部灣經濟圈,廣西省應積極實施人才興文戰略、文化創新戰略、品牌定位戰略、集群發展戰略,從而促進其海洋文化產業發展。

關鍵詞:環北部灣經濟圈;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文化產業是當前最富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海洋文化產業是文化經濟學理論在海洋經濟領域實際應用的產物,除了包括那些可以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海洋文化產品或服務外,根據日本學者日下公人的觀點,還包括那些在其產品中注入海洋文化元素、利用海洋文化資源為一般商品提供文化附加值、創造經濟效益的涉海產品。2012年11月30日,國家海洋局宣教中心、自治區海洋局組織專家在南寧評審并通過了《廣西海洋文化及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策劃》,同意廣西將海洋文化產業作為近年來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這更加有利于推動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盡管如此,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相對于其他沿海地區而言,仍然發展緩慢。因此,為加快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本文就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環北部灣經濟圈背景,提出適合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措施,從而促進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一、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取得的主要成就

廣西省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海洋資源和人文歷史海洋資源,其海洋文化底蘊深厚,海洋特色文化元素明顯。近年來,隨著廣西省政府對于海洋文化產業的重視,廣西的海洋文化產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一)海洋文化產業產值不斷攀升

2012年廣西海洋生產總值693億元,比上年現價增長15.9%,占2012年廣西地區生產總值的5.3%。約占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四城市(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地區生產總值的16.0%。而2014年4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發布了《2013年廣西海洋經濟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豆珗蟆凤@示,2013年廣西海洋生產總值899億元,比上年增長18.1%,超過2012年15.9%的增速。海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7.1%、41.9%、41.0%。數據表明,廣西省海洋經濟在不斷地發展,使得廣西省的海洋文化資源的利用率不斷提高,海洋文化產業產值也得到不斷攀升。

(二)海洋文化產業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

隨著環北海灣經濟圈的構成,廣西省借助海洋經濟良好的發展勢頭,在沿海地區興建了一批海洋文化產業,并形成一定的規模。如形成了以文化旅游產業、節慶、演藝產業、旅游紀念品產業為代表的重點海洋文化產業,還興建了包括以影視文化產業、特色手工藝產業、健康飲食文化產業為代表的重點培育海洋文化產業。這些海洋文化產業項目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這些海洋文化產業通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也已慢慢地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并成為了廣西海洋文化產業中的亮點。

(三)海洋文化產業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

隨著廣西省政府近年來開始重視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目前廣西北部灣海洋文化產業已經形成了以濱海旅游業為主,包括海洋休閑漁業、海洋休閑體育業、海洋歷史民俗文化業、海洋節慶會展業、海洋工藝品業、海洋文學藝術業等內容較為完善的海洋文化產業體系和產業門類。完整的海洋文化產業體系有利于提高整個海洋文化產業的綜合競爭力。但是,這些海洋文化產業目前發展還不成熟,都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全國的知名度還比較小。

二、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

雖然廣西省擁有豐富的海洋歷史文化資源,文化內涵豐富,且也得到了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廣西省的海洋文化產業發展還存在的一些問題,致使其海洋文化產業并沒有預期發展得那么快,還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區。

(一)海洋意識淡薄,海洋文化人才嚴重缺乏

廣西省擁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是我國重要的人文景觀的旅游勝地,如廣西桂林市就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因此,當地人們一直鐘情于發展“山水文化”。但是,由于廣西省海洋意識淡薄,造成其對于海洋文化資源的開發力度并沒有山地文化資源那么強。而廣西省海洋意識之所以如此淡薄,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海洋文化教育比較落后。一方面政府部門及社會大眾媒體未能積極加強關于海洋信息和海洋知識的宣傳教育,另一方面廣西省各大高校也沒有開設相關專業課程來為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據調查得知,廣西省現有23所具有招生資格的本科高校,僅有2010年成立的欽州學院開設海洋學院,這才結束了廣西省沒有從事海洋科學高等教育機構的歷史。

(二)創新能力不足,海洋文化資源低效利用

隨著海洋經濟的發展,海洋文化產業也開始成為了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創新是海洋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的重要突破點,它有助于對海洋文化資源的進行重新整合和高效利用,使其真正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但目前廣西海洋文化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其海洋文化產業只是將一些海洋類手工藝品進行簡單的陳列,并沒有真正地將海洋文化與其他相關的產業進行很好地鏈接,形成海洋文化產業群。

(三)品牌認知不強,海洋文化品牌仍未打響

品牌建設是文化產業的靈魂。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一樣,都需要依靠品牌的建設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廣西省除了桂林山水文化品牌比較著名之外,其他能耳熟能詳的海洋文化類的品牌很少。雖然,廣西省擁有以京族為代表的民族特色和以南珠文化為代表的南疆特色海洋文化,但真正能夠作為整體特色品牌來代表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的海洋文化品牌仍未真正打響。究其根源,在于廣西海洋文化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對海洋文化內涵還不能進行深度挖掘,品牌認知不強。他們沒有認識到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重要性,從而未能打造出獨具北部灣特色的海洋文化產品的品牌。

(四)區域協調不夠,海洋文化產業集群尚未形成

廣西省沿海城市,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雖處于環北部灣經濟圈的核心地理位置上,也有著獨特的海洋文化資源,但其海洋文化產業的整體區域優勢并沒有體現出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海洋意識淡薄、創新能力不足、品牌認知不強之外,一方面是由于廣西省政府沒有對整個沿海地區的海洋文化產品進行統一的區域規劃,使得各區域之間的海洋文化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和市場競爭無序,從而導致整個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沿海各區域之間,市場相互封閉、缺乏協同合作,從而使得區域協調性不夠,造成海洋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優化配置,難以實現海洋文化產業的規?;?、產業化發展。

三、依托環北部灣經濟圈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構想

隨著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北部灣經濟圈已慢慢成為中國繼“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環渤海灣經濟圈”之后的“第四經濟圈”。環北部灣經濟圈是一個臨海經濟圈,它是指中國南部環繞北部灣的地區,它的總范圍是簡稱 “兩國四方”。兩國即中國和越南,而四方是指北部灣東部的廣東省雷州半島和海南省,西部的越南北部沿海地區,即海防、下龍、河內等主要城市,北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等。

(一)實施人才興文戰略,強化海洋文化人才的專業性

在環北部灣經濟圈背景下,為提高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需實施人才興文戰略,強化其海洋文化人才的專業性。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文化領域,人才資源永遠都是第一資源。隨著環北部灣經濟圈的構建和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的不斷深入,必須實施“人才興文”戰略。環北部灣經濟圈的構建,為廣西省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需要引進大批優秀的人才來進行開發。尤其海洋經濟正在蓬勃發展中,廣西省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多層次、多渠道引進和培養海洋文化專業人才。應該加強海洋文化的宣傳,提高全民海洋意識,從而重視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實施文化創新戰略,增強海洋文化產品的新穎性

在環北部灣經濟圈背景下,為拓展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深度,需實施文化創新戰略,增強其海洋文化產品的新穎性。在環北部灣經濟圈的規劃與建設后,廣西成為了對東盟開發的前沿和窗口,北部灣經濟區可依托中國—東盟博覽會促進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在環北灣經濟圈內,各種海洋文化產品的競爭會變得越來越激烈,而廣西省沿海地區的一些海洋文化企業要想在圈內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就必須要使海洋文化企業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產品,增強海洋文化產品的新穎性。光靠那種展示海洋文化資源和簡單加工的海洋文化紀念品的方式,無法深度挖掘海洋資源的文化內涵,也無法拓展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深度。因此,我們需提高海洋文化企業的創新能力,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三)實施品牌定位戰略,擴大海洋文化產業的影響力

以環北部灣經濟圈為依托,為拓寬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需實施品牌定位戰略,擴大其海洋文化產業的影響力。環北部灣經濟圈的規劃與建設必然促進經濟圈內對海洋文化需求的旺盛。而要想滿足市場的需求,廣西省必須要突出重點,打造一批有廣西省特色的海洋文化產業品牌。首先,重點打造特有的南珠文化、京族文化、海豚文化等特色品牌,從而形成一個整體品牌項目特色,即獨具北海灣特色的海洋文化品牌。其次,打造區域品牌特色,即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三個主要的北海灣海洋文化城市,樹立各自的城市文化品牌,如欽州市重點打造好海豚文化和三娘灣等山水文化品牌。

(四)實施集群發展戰略,提高海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以環北部灣經濟圈為依托,擴大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確定集群發展戰略,提高其海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海洋文化產業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尤其是在沿海地區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隨著我國沿海經濟的發展,“環北部灣經濟圈”已慢慢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廣西省應充分把握好這一機遇,大力發展海洋文化產業,提高其在經濟圈內的競爭力。而文化產業的集群化發展戰略能夠促進區域內的文化產業相互溝通、相互協作,提高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從而在文化市場中處于優勢地位。首先,利用沿海地區位于環北部灣海洋經濟圈這一地理優勢,對該地區進行統一的規劃與指導,合理規劃各區域的海洋文化產業。其次,借助其政策支持的優勢,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加快廣西省海洋文化資源的整合,建設地方特色海洋文化產業。最后,廣西省政府應推動生產要素在各區域的海洋文化產業中流動、重組和融合,從而擴大廣西省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日)日下公人.新文化產業論[M].范作申,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9.

[2]廣西在全國率先對海洋文化及產業發展作出策劃[DB/OL].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21203/newg

x50bbd88b-6523032.shtml,2012-12-03.

[3]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2012年廣西海洋經濟統計公報[EB/OL].http://www.gxoa.gov.cn/NewsView.aspx?id=5411,2013-7-12.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13年廣西海洋經濟統計公報[EB/OL].http://www.mlr.gov.cn/xwdt/hyxw/201405/t201

40506_1315895.htm,2014-05-16.

[5]張君.論廣西在環北部灣經濟圈中的機遇[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08).

(作者單位:廣東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海洋產業發展報告范文第2篇

2012年11月30日,“2012第二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暨北京國際農業科技交流會”在中國農業大學曾憲梓會堂隆重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農學院、北京農業職業學院、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中國農學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協辦,中國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等7 家單位承辦。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提供公益支持。來自國內科研院校的行業領頭專家,全國30多個市縣的領導,國內農業龍頭企業、科技企業代表,國外使館農業參贊及相關國外企業代表,特約媒體等50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次會議以“農業發展·國際合作·縣域交流·科技創新”為主題,通過國際農業科技交流、特邀農業專家專題報告、特邀嘉賓論壇、縣域農業專題研討會、農業園區考察、產品展示等多種形式,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縣域農業交流、國際農業合作、品牌農業展示等農業發展熱點問題,從農業政策、農業科技、農業發展等不同角度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吳海芹主持。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致大會開幕辭,柯炳生校長在致辭中代表中國農業大學向蒞臨此次會議的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一百多年來,中國農業大學秉持“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訓,一方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一方面加強校地、校企、校園合作,注重將重大基礎理論研究和高新技術成果盡快應用于生產實踐。他相信,通過此次會議的召開,能更好地將現代農業科技的理念持續深入地推廣,進一步促進縣域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中國農學會副秘書長向朝陽,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長、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朱明,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成貴,北京市通州區區委常委、副區長于世疆,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副秘書長梁范棟,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處長李赤分別向大會致辭,對大會的勝利召開表示祝賀。農業是縣域經濟的基礎,推進農業現代化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一項關鍵任務,也是我國“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十八大精神,一如既往地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此次高層論壇為我國在縣域現代農業發展上探索出一些新思路,為加強農業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開幕式結束后舉行了簽字儀式,縣域代表山西省保德縣、山西省原平市、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與中國農村合作組織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

隨后,舉行了國際農業科技交流會,新西蘭大使館農業參贊Neil Kennington、中國以色列商會會長Mickey Mushinsky、西班牙大使館環保、農業及海洋環境處Almudena Minguez、荷蘭企業Priva總經理Oscar Niezen分別介紹了各國的農業發展概況,并表示愿意與中國加強農業合作,保證兩國科研力量有效利用,雙方資源優勢互通有無。

下午,舉行了特邀專家報告,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中國農業大學李道亮教授、李里特教授、張正河教授,中國創意研究院院長陳放等分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下的現代農業》、《信息技術與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產業現狀及發展振興之路——以食品加工為例》、《縣域農業產業化成功案例剖析》、《如何打造創意農業》為題做了精彩的報告。

之后,圍繞“縣域農業發展模式探討”和“農產品加工、品牌農產品”兩個議題分別舉行了特邀嘉賓論壇。河北省唐山市政府副秘書長劉遠平、山西省太原市農業委員會主任康寶林、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縣委書記楊福平、黑龍江寧安市人民政府市長徐利刃、山西省農業廳副廳長董希德、廣西省農業廳副廳長郭緒全等特邀縣域代表,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張正河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安玉發教授等專家代表,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副總裁何學功、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物聯網研究中心主任岑巖等企業代表圍繞相關議題做了精彩發言。

晚上,針對縣域農業發展組織了“都市農業發展新趨勢討論”、“中牟模式:加強農業園區建設,促進縣域農業跨越式發展”、“農產品進入首都市場銷售渠道探討”3 個專題研討會。

2012年12月1日,與會代表參觀考察了北京(通州)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北京通州區食用菌農業園等典型農業科技示范園。

本次會議以論壇、專題研討等多種方式緊緊圍繞我國縣域農業發展的熱點問題,內容豐富,對促進我國縣域農業的發展和農業領域的國際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海洋產業發展報告范文第3篇

翡翠是玉文化的一種代表: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玉的民族,我們的祖先認為玉是一種充滿魅力的美石,和大自然、宇宙有某種神秘的聯系,因美而敬,因愛而懼。當先民們把那些色澤晶瑩的美石,經過耐心細致的打磨,制成帶有一定意味的形狀用于各種用途,說明了人類獨具的想象力和對美的追求,意味著人們思想中的信仰、寄托和審美。一件玉器或飾物,表達了最原始的審美意識,最早的信念和虔誠,在歷史過程中不斷地被賦予新的含意,發生著新的作用。經過歷史歲月的浸染,逐步形成了我國特有的玉文化。

翡翠是山川大地之精華,玉文化是民族智慧與山川大地精華完美結合的產物。翡翠文化,是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繼承而來,是玉文化高層次的發展。它集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宗教、政治、經濟于一體,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對翡翠這種玉石的不斷認識和發展過程中,翡翠把中國傳統玉文化推向頂峰。翡翠的綠色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的個性,那就是和平、奮發、自強不息的精神;翡翠的綠色又是大自然的主色調,代表著年輕、旺盛及向上,熱愛生命,很好地表現中華民族的勤勞,勇往直前的精神;翡翠的綠是那樣神秘深邃,含蓄端莊,純潔柔和,它代表著一種向往,一種自然之邊,一種中國傳統文化哲學和美學。翡翠以綠為主,各色相容,合而不同,代表著我國眾多民族的團結,可以說玉是華夏之魂,翡翠是中華之瑰寶。

我們遠古以來就有一個神秘而美麗的神話傳說—女媧補天。我們知道女媧補天用的是五彩石,為什么用五彩石而不是一塊隨便的石頭呢?我們從神話中可以看出人類的主觀意識也是一種美學的追求。

早期的玉器和現代的玉器的定義也有所不同,早期認為美石為玉,也就是我們從物質上獲得精神上的一種滿足。

古人用“君子比德于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來形容人的精神高潔;形容男人英俊瀟灑用“玉樹臨風”;形容女人的則更多,如“冰清玉潔”、“婷婷玉立”、“如花似玉”„„

其實玉器的發展在全世界各地也都有出現,古瑪雅人玉面具的制作與中國的紅山文化時期接近,但隨瑪雅人的消亡玉器也沒有進一步的發展;新西蘭毛利人 1

制玉始終停留在裝飾品的層次,而中國的玉文化延續8000年的歷史從未間斷。

一、神玉文化:

1、 新石器時代:玉文化的產生過程—玉和石頭的分離

(1) 紅山文化:大約公元前4000-6000年,位于內蒙赤峰一帶。主要代表產品有:C形龍(華夏銀行的LOGO)、玉豬龍、鳥類等動物造形圖案。

(2) 良渚文化:大約公元前4000年,位于浙江良渚一帶。主要代表產品有:玉璧、玉琮等。

2、 夏代:夏代出土的玉器不多,代表產品七孔刀。

3、 商代:商代婦好墓中出土750多件玉器,其中500多件是佩玉。其主要功能有:祭祀、禮儀、佩飾、陳設、生產、殉葬等。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玉人體現出當時奴隸社會嚴格的地位分級,也體現了人類對自身的關注和身份的關注;還有一件黑背白腿俏雕的甲魚,打破了俏色巧雕始于明清時代的說法。

二、禮玉文化:政治統治神秘化

西周:從西周開始,玉器被規定佩戴。

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

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又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這個時期開始出現了立體雕的產品,如玉馬。此時還出現了組佩,佩戴胸前隨人的移動發出清脆有節奏的聲音,主要用于限制自己的行動和儀表并追求視覺和聽覺美。

三、德玉文化:

東周: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這個時期誕生了我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鬃拥某霈F帶來了他的思想給中國人或者說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一定的行為準則??鬃雨P于玉有德的學說奠定了玉的后來的理論基礎,成為了玉器發展的一個精神支柱。也因為孔子認為玉有德,而使玉得到發揚光大。

隨和之寶:隨侯之珠(曾侯乙)、和氏璧(楚厲王—楚武王—楚文王) 《禮記》中孔子: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道、德

管子:玉有九德

荀子:玉有七德

到漢朝的時候在《說文解字》歸納為五德:仁、義、智、勇、潔。

玉由此從王室普及至上流社會,走下神壇進入民間。

秦:

秦享國時間只有14年,未發現有出土玉器的報告??赡軐碓谇厥蓟柿瓯婚_采后會有所發現„

漢:

項羽鴻門宴請劉邦,范增舉玦示意的故事。

漢朝出現了大量的葬玉:覺得玉可以使人不朽

玉唅:蟬形,(1)高潔:只飲露水,叫聲鳴亮(2)重生:蟬蛻變重生,從爬蟲變成飛蟲。

玉握:豬形,豕„

中山靖王墓,最早的金縷玉衣;江蘇獅子山楚王墓,最大的金縷玉衣;廣州南越王墓,最早的絲縷玉衣。

金縷玉衣 > 銀縷玉衣 > 絲縷玉衣

西漢仙人騎馬玉雕件、東漢馬踏飛燕都是動態的馬,表明玉器寫實越來越多。 隋、唐:

隋朝和秦朝相似,享國時間非常的短。有史料記載的是最早的玉釵、玉簪出現在隋朝。

唐代是封建王朝的頂盛,最有名的玉器是玉代(蟒袍玉帶),從高祖李淵時候就有規定的佩戴了。玉帶 > 金帶 > 銀帶

唐朝時期金銀器的出現和唐三彩的流行都在很大程度上對玉器有所沖擊。 雖然如此,唐朝仍是玉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1) 絲綢之路進一步開通:打通了中國和中亞、西亞、歐洲地區的通道,提高了和他們的文化交流,反映在玉器上的有羚羊獸首杯(波斯文化)。

(2) 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佛教文化得以進一步的發場和普及,飛天、觀音、佛等雕件出現。

四、飾玉文化:

宋、遼、金:

宋代帝王尋求和平,甚至以土地換和平,人口一度增殖,人民暨求平安多生子女„

開始出現玉墜(立體的把玩件)

玉佩(平面的佩戴件)

玉墜抓在手中有一驚安心的感覺,增加安定的感受。

宋代出現了第一次摹古收藏熱:(摹商、周到漢)

1、 政治原因:帝王提倡,宋徽宗酷愛藝術。

2、 文化原因:宋朝興起最早一次的文物考古熱。

3、 經濟原因:富裕使士大夫有錢來收藏。

宋代玉鴨、執蓮童子等反映了生活現實。

遼:交頸鴛鴦、玉臂鞲

金:春水玉、秋山玉

宋遼金玉器主題多以務實、收斂為主,與唐代務虛類不同。

元代:瀆山大玉海(忽必烈時期制造的碧玉酒器)反映了當時元代蒙古人豪放的性格„

像元青花瓷器都是比較大件的

明代:明代玉器發展相對較為緩慢,而同時期的家具和紫砂壺卻相對發達。明代與西域地區被隔斷,玉器來源不暢,所以治玉追求數量而不追求質量。明代的玉器也被收藏者們稱為“粗大明”,但是明代誕生了一位被稱為“治玉第一大家”的陸子岡。

清代:玉器的顛峰時期,也是傳統玉器和翡翠更替時期

(1)顛峰時代:

1759年乾隆平定準噶爾回部,打通了玉器的運輸通道,因此玉量豐富。凡說玉必說乾隆玉,說工必說乾隆工,乾隆時期治玉達到顛峰。乾隆喜愛玉器超過任何人,詠玉的詩超過800首,他的14個兒子全部以玉命名。

中國最大的玉器作品“大禹治水圖”,從山上開采出來到最后完工運回北京耗時超過10年,可以想像當時國力之強盛。

另外一件國寶玉器“桐蔭仕女圖”,是一位玉匠用一個殘料制作而成的,開創了就玉石就形而創作的先河。

(2)白玉與翡翠更替:

① 嘉慶四年的時候嘉慶帝下旨停止河田地區進貢玉料,白玉數量由此大幅減少。

② 慈禧太后癡迷翡翠。

由于白玉數量的驟減和統治階層癡迷翡翠,引領了一場綠色時尚潮流,從此翡翠開始在國內上層社會流行。

9、 近、現代

近代:宋美齡引領的另一次時尚潮流

現代:(1)上世紀90年代后,翡翠開始流行并走翹,價格迅速上漲,短短的10年間價格上漲超過40倍。(2)08奧運會對中國玉文化的宣揚使翡翠、白玉得到進一步的推廣。

如今,翡翠已經不再是達官貴人、皇親貴胄的專屬奢侈品。作為吉祥如意之物,翡翠早已走進千家萬戶,成為首飾消費、收藏的一大熱點。近年來,國內翡翠市場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消費者購買翡翠首飾的經濟能力日益強勁,對翡翠飾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隨著中國經濟與世界的親密接軌,玉石文化得以進一步推廣。翡翠、玉石創作也進一步國際化,中西方工藝相結合,傳統的翡翠玉石與國際先進的鑲嵌工藝結合迸發出令無數消費者驚嘆的火花。翡翠工藝、題材的西方化、潮流化使我們既可以消費時尚又可以品味文化。

從上世紀90年代到目前,翡翠的價格上漲何止40倍。尤其是高檔翡翠的價格更是居高不下,即便是在金融風暴之下也不曾下滑。外行看色內行看種,隨著消費者對玉文化的了解,翡翠專業知識的掌握,翡翠的購買傾向將會越來越趨向高端產品,種質好的產品。

海洋產業發展報告范文第4篇

2信息來源:

導讀:隨著各國海洋戰略意識的增強和現代海洋科學技術的發展,各沿海國都把發展海洋經濟作為新世紀的戰略重點,紛紛將目光投向這一個具有巨大開發潛力的藍色經濟領域。

上世紀60年代以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早在196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就提出“向海洋進軍”。1967年法國政府成立海洋部,統管全國的海洋事務。1980年代美國就預言:“ 21世紀將是海洋開發的世紀”。這個預言已成為當今國際經濟發展的主要態勢。尤其在人類社會面臨地球表面“資源日趨枯竭、環境日益惡化和人口不斷增加”三大威脅的今天,隨著各國海洋戰略意識的增強和現代海洋科學技術的發展,各沿海國都把發展海洋經濟作為新世紀的戰略重點,紛紛將目光投向這一個具有巨大開發潛力的藍色經濟領域。

遼闊的海洋蘊藏著豐富的生物、礦物、化學、能源等各種自然資源,堪稱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藍色資源寶庫”。據科學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約擁有50萬種動物,其中僅魚類就有2萬余種,生物資源總量達26萬億噸,海洋儲存著相當陸地上全部農產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陸架區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450億噸,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45%;天然氣地質儲量43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1/3。上世紀90年代中以來,海洋油氣勘探向深水(>300米)陸坡區推進,不斷有新的大油氣田發現。新舊世紀之交,世界海洋經濟產值已從1998年的1萬億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超過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帶地區。隨著海洋科學和海洋工程的發展,沿海各國開發利用海洋的規模日益擴大。美國海洋經濟產值在上世紀70年代初僅約300億美元,80年代投資了1000億美元開發海洋經濟,到90年代初海洋經濟產值已達3500億美元,占世界海洋經濟產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過開發海洋石油,一舉摘掉了窮國的帽子,成為北歐富國之一,目前70%的國家財政來自海洋的開發利用。海洋經濟已成為許多沿海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并成為沿海國家經濟新的增長點。

中國瀕臨太平洋西岸,擁有18000公里的大陸海岸線,14000公里的海島岸線,島嶼6500多個。這片面積達300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是中華民族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

這些資源包括:海岸帶、灘涂面積兩億余畝,相當于全國耕地面積的13%,目前已開發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淺海養殖潛力巨大。優越的自然環境形成了許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設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處。生物種類多,已記錄的物種數達2萬種,漁場面積281萬平方公里。油氣、礦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資源十分豐富。

1、全球海洋經濟發展狀況及中國的發展水平

傳統意義上的海洋資源包括“航行、捕魚、制鹽”,現在一般認為的海洋資源則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氣、漁業、港口和海水六大類。按照普遍的劃分方式,海洋三大產業中的第一產業包括海洋漁業(捕撈和養殖);第二產業包括海洋油氣工業、海鹽業、濱海砂礦業;第三產業包括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濱海旅游娛樂業。從整個國際發展態勢看,海洋經濟在從傳統的第一產業為主體向

二、三產業為主體轉化,產業結構內部也在不斷的提升。

海洋經濟是開發利用海洋的各類產業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總和。不同時期的各種海洋資源開發活動形成各種海洋產業,有傳統的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海鹽業;近20年來形成的新興海洋產業,包括海水增養殖業、海洋油氣工業、濱海旅游娛樂業、海水直接利用業、海洋醫藥和食品工業等;另外還有一些正處于技術儲備階段的未來海洋產業,如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礦業、海洋信息產業、海水綜合利用等。人類開發利用海洋已經形成七大類型:航運和通訊的海洋空間利用、海洋礦產資源開發和能源利用、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海洋旅游和娛樂、海上廢物處理、海洋軍事利用、海洋調查研究等。

統計顯示,上世紀60年代末,世界海洋產業的產值為130億美元。到了70年代,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每十年就翻一番:70年代初,為1100億美元,1980年為3400億美元,1992年達到6700億美元。2002年,世界海洋經濟產值約1.3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4%。

中國國家海洋局發布的《2009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09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31964億元,比2004年的12841億元大幅增長約1.5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53%,比2004年的3.9%大幅提高5.63個百分點。我國海洋漁業和鹽業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水產品總產量1990年躍居世界首位,目前約占世界水產品總產量的1/3。水產品人均占有量1997年29公斤,開始超出世界平均水平。造船業產值世界第二,商船擁有量世界第三,海洋經濟發展自本世紀初開始進入了快速成長期,已位居世界沿海國家中等偏上水平。

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海洋生物技術,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利用海洋生物體系和工程原理,提供商品和社會服務的綜合性科學技術。它的重點集中在海水養殖、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和環境與資源保護三個方面。21世紀,海洋生物技術成為各國重點發展目標,世界各國紛紛制訂“海洋生物技術計劃”,海水養殖、海洋藥物、功能新基因、環境保護等成為國際競爭的熱點。盡管中國海洋生物技術起步較晚,與世界先進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但海水繁殖與養殖技術已走在世界前列,取得了許多居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1997年正式啟動了海洋863計劃,我國海洋生物技術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海水繁殖和養殖技術走在世界前列。在海水養殖物種優良種苗的培育和保存上,中國進行了包括組織培育及細胞工程育苗研究,蝦、貝類三倍體育種技術的研究,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育種研究,海水養殖動物雌核發育和性別控制研究等,掌握了大型海藻良種克隆純培養及保存技術、海藻生物反應器育苗技術、對蝦、牡蠣、扇貝、珠母貝等的多倍體誘導培育技術等。另外,在對蝦性控技術、全雌牙鲆種苗培育、名貴的石斑魚性控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進展。在海洋生物基因資源的研究與開發上,我國主要進行了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芋螺毒素的基因工程和藥物研究、對蝦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其中,對蝦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完成了嚴重危害我國對蝦養殖業的對蝦白斑桿狀病毒基因組全序列測定工作,目前已分別構建了正常和病變的對蝦組織CDNA文庫,測定了近百個病毒表達序列標記(EST)及近千個對蝦表達序列標記,開發了實用的對蝦白斑桿狀病毒快速檢測的PCR試劑盒,使我國對蝦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但從總體上看,我國海洋科技和產業的發展水平并不高,尤其在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方面。海洋產值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占比明顯低于發達國家10%-20%的平均水平。從統計數據看,我國海洋經濟第

一、

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由“七五”初期的51∶16∶33,優化升級到2004年的30∶24∶46,2009年顯著提高至5.9∶47.1∶47.0。海洋產業結構逐步實現高級化。但與一些發達國家海洋經濟第三產業占比的平均水平超過60%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全球海洋捕撈業產量近十幾年來一直保持在約8500萬噸。自上世紀50年代初以來,捕撈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船上安全加強。近年來,主要發達國家及地區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改造漁具以及作業方式,實現了生態系統目標的成功進展以及有選擇的捕魚技術的成功應用,以便更有效地專捕特別體積的魚和魚的物種以及其它海洋生物,并力求減少對海底棲息地的影響。用于改進海底棲息地分級的航海設備和工具最近的發展使得捕撈行業能更有效地捕撈特定資源并減少對深海棲息地和群落的影響。

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對人類開發海洋漁業資源情況的統計結果顯示:只有3%的海洋漁業儲量沒有得到足夠的開發,21%的漁業儲量正被適度開發,即還能夠提升開發量的漁業儲量只占24%;而52%的漁業儲量已被完全開發,不能再進一步加大開發力度;更為嚴重的是,24%的漁業儲量已被過度開發,其中7%的漁業儲量已枯竭。糧農組織的統計結果還顯示,占開發總量30%的10種最大的漁業物種中,有7種處于完全被開發或枯竭狀態。

中國目前也面臨嚴峻的漁業資源污染、過度捕撈等生態環境問題。如:局部漁業水域受到污染,天然漁場形不成魚汛,海洋珍稀物種減少,海洋生態系統受損嚴重。2000年,世界水產養殖總產量4571萬噸、產值564.7億美元;養殖產品上市率從1970年的5.3%增加到2000年的32.2%。目前,世界水產養殖和貿易仍保持快速增長,養殖水產品的增加穩定了水產品國際貿易,減輕捕撈對資源的壓力。如歐盟漁業產品中有17%來自于魚類養殖。

中國養殖產量約占世界總產70%,但水產養殖業發展水平仍很低,處于低附加值、低效益、高成本發展階段,并以透支未來的資源和環境為代價取得的。主要問題有:(1)傳統的綜合養魚方式仍作為主體,而國際上則普遍關注水產品質量安全、消費者崇尚綠色水產品。(2)養殖品種仍以四大家魚為主,無法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3)養殖飼料營養不高,水產養殖飼料的革命仍遙遙無期。中國水產養殖飼料的利用率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來,海水魚類養殖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且隨著新一輪養殖熱潮的到來,飼料的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我國網箱養殖一直沿用鮮活餌料,甚至連新興起的深水抗風浪大網箱養殖也使用小雜魚作為餌料,這些餌料除極少部分被利用外,大量的成為殘餌,流失到自然海域;加之養殖魚類排放的大量有機物,不但污染周圍的水域環境,而且由于對海中幼魚資源的大量捕撈,造成自然資源餌料基礎的大幅度下降,直接影響了國家禁漁效果。(4)經營形式仍屬于小而全、高成本、低效率的小農經濟,水產養殖發展始終未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產業,而是逐步走向低品質、低價格的產品充斥市場,產業整體素質不高。水產養殖業的產業化、組織化水平較低,并成為制約養殖產品競爭力提高的瓶頸。

與傳統海洋經濟不同,現代海洋經濟的的一大特點,就是對高新技術的高度依賴。例如,海上油田開發從勘察、鉆探、開采和油氣集輸到提煉的全過程,幾乎都離不開高技術的支持。海洋開發所需要的幾乎所有技術都是資金密集、知識密集的高新技術。正由于世界海洋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才引發全球性的海洋開發熱潮,推動了新興海洋產業的形成及發展。

20世紀60年代以前,主要海洋產業是海洋捕撈、海水制鹽和海洋航運業;70年代以來,海洋油氣開發、海水增養殖(海洋農牧化)、海洋旅游和娛樂逐步成為規模越來越大的新興產業。國際海洋三大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三大產業發展態勢相仿,產業結構之間第三產業的比重日益增大,同時,產業內部結構看,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2、主要沿海國家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綜述

20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西方國家便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開發戰略的重要性逐步被沿海國家提上議事日程。196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首先在議會上提出“向海洋進軍”的口號。1961年美國總統肯尼迪向國會提出”美國必須開發海洋”,要“開辟一個支持海洋學的新紀元”。爾后,不少國家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紛紛推出了海洋開發戰略。世紀之交,海洋開發戰略又成為各國的熱點。

美國1999年提出了“21世紀海洋發展戰略”。從沿海旅游、沿海社區、水產養殖、生物工程、近海石油與天然氣、海洋探求、海洋觀測、海洋研究等11個方面制定未來發展的重點。核心原則是維持海洋經濟利益、加強全球規模的安全保障、保護海洋資源和實行海洋探求四個方面。2000年美國頒布《海洋法令》,2004年發布《21世紀海洋藍圖—關于美國海洋政策的報告》及《美國海洋行動計劃》。

日本是最早制定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的國家之一。1961年,日本成立海洋科學技術審議會并提出了發展海洋科學技術的指導計劃。在70年代中期又提出海洋開發的基本設想和戰略方針。早在1980年,日本海洋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就達到了10.6%。他們一直把加速海洋產業的發展,作為國家的戰略方向,“期待海洋這一無限的空間所具有的礦物、生物、能源、空間等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夠維持日本的社會經濟需求。2007年,日本國會通過《海洋基本法》,設立首相直接領導的海洋政策本部及海洋政策擔當大臣。”

加拿大在1997年頒布《海洋法》,2002年出臺《加拿大海洋戰略》,2005年頒布《加拿大海洋行動計劃》。加拿大海洋戰略確定了三個原則和四個緊急目標。三個原則是:可持續開發;綜合管理;預防的措施。四個緊急目標為:現行的各種各樣的海洋管理方法改為相互配合的綜合的管理方法;促進海洋管理和研究機構相互協作,加強各機構的責任性和運營能力;保護好海洋的環境,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洋經濟的潛能,確保海洋的可持續開發;力爭使加拿大在海洋管理和海洋環境保護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為了實現國家的海洋戰略目標,政府和有關各方制定了具體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加深對海洋的研究;保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加強海運和海事安全;加強對海洋的綜合規劃;振興海洋產業;加強對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教育,增強全社會的海洋保護意識觀念。在海洋研究方面,加拿大政府在2003年撥款近8億加元的海洋科技開發經費,制定了海洋資源和海洋空間的定義,廣泛收集海洋資料,保護資源開發和海底礦物資源,加強了海洋科學和技術專家隊伍建設等。在保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方面,加拿大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加強了對海洋生物種群、海洋氣候變動、海洋深水生態系統的變化等方面的研究,并采取了限制捕撈捕殺瀕危海洋魚類和動物的措施。為保護鱈魚、大馬哈魚等珍貴的魚種和鯨等海洋動物,政府投資近5億加元,建立各種研究所和保護設施。

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加拿大制定了海洋水質標準和海洋環境污染界限標準,采取了對石油等有害物質流入海洋的預防措施。加拿大還設立了“沿海護衛隊”負責保護海洋環境,沿海護衛隊對化學物品和石油的泄漏事故能迅速做出反應,能在很短時間內對大面積污染物進行清除。為了應對海洋中的泄漏事故,海洋護衛隊在全加拿大設立了72處戰略設施。這些措施為保護加拿大海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澳大利亞1999年成立國家海洋辦公室,負責制定國家和地區的海洋計劃,提出要使海洋產業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產業,同時保持海洋生態的可持續性。并確定海洋生物工程、替代能源開發、海底礦物資源開發等為海洋經濟急需發展的產業。提出改良所有漁業的加工技術,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同時在海洋油氣開發、造船、觀光等方面提具體的發展措施。

韓國1996年組建海洋水產部,統管除海上緝私外的全部海洋事務,2000年頒布韓國海洋開發戰略《海洋政策—海洋韓國21》,目標是使韓國成為21世紀世界一流的海洋強國。確定韓國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是實現“世界化、未來化、實用化、地方化”四化。具體目標是:創造尖端海洋產業;創造海洋文化空間;將韓國在世界海洋市場的占有率從目前的2%提升到4%;成為世界第5位的全球海洋儲運強國;成為海洋水產大國;具有實用化技術的海洋強國;成為人類與海洋系生態共存的典型海洋國家。

歐盟為保持現有的經濟實力,并為在高技術領域內增強與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競爭力,制定了尤里卡計劃。尤里卡的海洋計劃(EUROMAR)的原則之一:加強企業界和科技界在開發海洋儀器和方法中的作用,提高歐洲海洋工業的生產能力和在世界市場上競爭能力。已啟動的和已完成的項目中的海洋環境遙控測量綜合探測(MERMAID)和實驗性海洋環境監視和信息系統(SEAWATCH)已向中國推銷,SEAWATCH在世界市場海洋儀器設備產品中已得到數千萬美元的經濟效益。尤里卡海洋計劃的第二期海洋科學技術的海洋技術項目中的水聲應用部分主要有:水下圖象傳輸技術、長距離聲通訊技術、用聲學技術研究沉積物的現場特性,用SAR和回聲測深儀研究淺海水下地形的動態特征并開發海底地形測繪技術等既先進又實用的技術。2005年歐盟委員會通過《綜合性海洋政策》及《第一階段海洋行動計劃》。此外,英國公布了“海洋開發推進計劃”,并將頒布《海洋法令》。法國制定了海洋科技“1991-1995年戰略計劃”,2005年成立海洋高層專家委員會,專責制定國家海洋政策。

中國國家海洋局1963年成立。1982年中國投票支持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991年中國召開首次全國海洋工作會議,并由國家海洋局和國家計委發布《90年代中國海洋政策和工作綱要》。1995年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中國第一部《全國海洋開發規劃》。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996年國家海洋局發布《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及其行動計劃。1998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白皮書《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1999年國家海洋局發布《中國海洋政策》。200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國務院批準發布實施《全國海洋功能區劃》。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實施海洋開發》。2003年國務院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2007年中共十七大進一步提出“發展海洋產業”。2008年國務院批準發布《全國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

綜上所述,海洋產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發展海洋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總體戰略中最重要的戰略之一。

3、傳統海洋產業技術升級加速,管理走向現代化

就海洋經濟的傳統產業看,日、美、俄、歐洲等發達國家漁業發展的特點是:緊密依靠當代技術進步的成果,以海洋捕撈為基礎,以漁業機械化為突破口,以漁業資源的持續利用為目標,努力提高漁業的整體實力,加快漁業現代化。

在養殖領域:養殖生產在向三化推進:養殖機械化、品種良種化、管理自動化。養殖形式主要有網箱養殖或工廠化養殖;經營過程實現專業化、服務社會化;養殖技術以生物工程育種、基因工程育種、克隆技術、疫苗、生物防治等高 、新技術為主。如日本研究的牙鲆、條斑星鰈的克隆技術,已生產出大量的具有相同基因的克隆魚,歐洲各國對多種魚貝類三倍體育苗技術已達到實用化程度。

在捕撈領域:發達國家在漁業資源探測技術、漁船捕撈自動加工體系、漁港建設現代化已具備相當高的水平。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水產品加工技術進步很快,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發達國家水產品加工率達產量70%,產品附加值高,加工領域由單一食品向醫學、保健、衛生、飼料、工業用途擴展,對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在工藝、質量方面實行二次加工,對量多體小的低值魚深加工,提高漁獲物的利用率,減少廢棄率。

在飼料、漁藥領域:發達國家目前主要做法是針對不同魚類品種,生產最宜配合飼料,降低飼料系數,提高生產效益,魚藥生產強調高效(高選擇性)、安全(對人和環境影響)。

就管理而言,發達國家在漁業資源、捕撈、養殖、貿易等方面向現代化、國際化與標準化發展,并通過立法等形式實現對 資源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在漁業管理組織模式上也在不斷進行新的嘗試與探索,如在日本,漁業勞動組合的實施很有特色,這種漁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形式,既能反映漁業勞動者愿望與要求,又能傳達政府在漁業宏觀管理上的政策和法規。

在資源環境管理方面,發達國家的主要做法是:

●將漁業資源監測調查作為常規任務,資源監測結果巳成為漁業資源管理不可缺少的科學依據;

●注意漁業資源增殖和移植。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重視增殖放流的基礎研究并積極開展增殖放流工作,努力提高近海漁業資源的生產潛力,優化群落結構;

●努力保持漁業天然資源的可持利用,配額捕撈是通行的手段。如歐盟和挪威以每年資源調查數據,對資源安全進行評詁,確定每種漁業資源年總允許捕撈量(TAC)。

●重視環境保護。水產養殖場包括在海區養殖都有采用全封閉式水質循環系統,養殖廢水排放經過衛生處理。為保護水產資源和可持續利用以及保證產品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在產品的質量管理方面,發達國家逐步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并采用較高的衛生和技術標準。歐盟從1995年開始,對原有的法規進行重新審視、集中合改革,陸續推出對食品質量管理(質量監控)體系、生產者自我控制體系等一系列指令,逐漸形成了對每一種食品(水產品)生產管理的新法規。并要求第三國對歐出口產品必須有等同歐盟有關指令的管理法規和管理效果。例如,歐盟就曾以我國尚沒有等同于歐方的質量管理體系、殘留監控體系為由,1996年6月停止從我進口禽肉,1997年7月禁止從我國進口雙殼貝。

發達國家與地區從發展的可持續性著眼,日益關注海洋捕撈的生態環境與生態系統。通過立法等方式,嚴格限制捕撈品種、水域、如美國國家海洋漁業處不僅對目標魚類種群,而且還對非目標魚類品種、海鳥和哺乳動物進行研究及管理。并考慮到這些品種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海洋環境的物理和化學力量。

1995年以來發達國家的最新政策趨向,重點是在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管理政策。這包括關閉漁場和建立海洋保護區以保護生境; 大規模海洋生態系統計劃;保護棲息地措施; 以及采取其它正確的管理辦法——如團體配額等。并在某種程度上,漁業應在“生態系統基礎”上管理,滿足這樣廣泛呼吁的要求意味著漁業的相關生態過程及漁業本身均應以圖示的形式記錄下來。

4、海洋工程的高技術研究與高資金投入

人類對海洋的開發利用以及保護海洋環境和海洋安全都離不開海洋工程設施。由于海洋環境條件惡劣,海洋工程設施技術要求高,批量少,品種繁雜,因此,海洋工程大多屬于“三高”(高投資、高風險、高技術)工程。為在開發和占有海洋的競爭中取得主動,一些發達的國家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并十分重視海洋高技術的發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用于海洋高技術的開發研究,并已獲得了許多技術上的成就和經濟的利益。這些技術領域包括海洋交通運輸技術、海洋環境探測技術、海洋油氣開發技術、深潛技術、海洋資源與生物開發技術等。如在海洋交通運輸方面,各種大型能源運輸船、特殊貨物運輸船、高速船、各類工程船及海洋調查測量船等。在海洋油氣開發方面,三維數字地震勘探技術已獲廣泛應用;海洋張力腿式平臺(TLP)、獨柱式平臺(SP)以及浮式生產儲運系統(FPSO)以及超大型浮式海洋結構物(VLFS)等研究都取得了新的發展;為了提高海洋油氣田開發的經濟效益,在新型簡易平臺、邊際油田開發新技術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新型無潛水員遙控水下開采系統工程已在一些國家的深海油田試驗運用。在深海技術方面,載人潛器、無人潛器和無人無纜潛器已競相開發,深潛器技術發展迅速。

人類對海洋資源、海洋能源、海洋空間、海洋交通及通訊通道的開發利用以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海洋安全,都需要大量的海洋工程結構物。船舶工業作為面向海洋的裝備工業,在海洋工程結構物的開發和生產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最近25年中,世界船舶工業在進軍近海石油工程制造業方面已經取得重大的進展,大量的海洋石油平臺、浮式生產系統和海洋石油開發專用船舶大多出自傳統的船舶工業。日本在開發超大型浮式海洋結構物方面已走在其它國家的前面。日本建造的海上人工島和擬議中的“海市蜃樓”建設將變成現實;美國將利用日本對造船業開發的超大型浮式海上結構物建設海上空軍基地;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和石川島播磨工業公司正在聯合研制“巨鯨”海浪發電船;美日等國在海洋工程結構物的開發方面走在世界各國的前列。目前發達國家科學進步因素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已達到80%左右,而我國則在 30%左右,科技進步在我國漁業經濟增長中所占的比重目前約為46%。

5、海洋油氣開發的工藝、技術與設備不斷更新

在能源日益緊缺的今天,海洋油氣開發日益被各國重視。資料表明,全球的海底石油總蘊藏量約有1400億至2000億噸,占陸地石油儲量的30-50%。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上開發石油,已發現的油氣田約1600多個,有200多個油氣田投產。

發達國家的油氣開發十分重視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的采用,使各種工藝技術日趨完善。國外油田充分利用地層能量合理選定分離壓力與級數,采用合一設備簡化流程;原油預脫水技術,液——液旋流分離技術、油氣混輸技術、油氣水不分離計量技術、油氣田自動化技術。先進國家普遍采用SCADA系統,近年來又推廣現場總線技術,實現了無人值守和生產過程的優化,形成了完整的軟硬件體系。油田生產運行智能化、網絡化技術是世界油田地面工程技術和管理的發展方向。國外各公司都本世紀初,管道建設仍然會延續上世紀末的趨勢——低成本與環保主導未來石油管道技術。目前管道建設仍以天然氣管道建設為主。先進國家輸油管道均采用密閉輸油技術,降凝劑和減阻劑種類多、效果好。高凝(粘)原由添加劑處理長距離常溫輸送技術。順序輸送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可以輸送介質多達100多種類,形成了配套的技術。輸氣管道正向著高壓力、長距離、大口徑、高壓力、網絡化方向發展,陸上輸氣壓力達到12Mpa,最大口徑1420mm,X80級管道已經建成。采用高強鋼管道、高壓力輸送天然氣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輸氣管道內涂層技術應用廣泛。作為大型天然氣供應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儲氣庫技術在發達國家已較成熟,到1998年達到596座??們Υ婺芰?755×108m3,總有效工作氣量3076×108m3。主要以枯竭油氣藏為主,其次是含水層和鹽穴儲庫。天然氣超聲波計量技術應用增加;防腐材料種類繁多,內涂層技術廣泛應用,從原材料、涂敷技術到檢測設備都比較完善。風險管理技術、管道防腐及剩余壽命評估技術正在不斷完善。未來可能出現的油氣儲運新的關鍵技術可能是天然氣水合物儲運技術和天然氣吸附儲存技術。

6、海洋娛樂產業已成為拉動海洋經濟的重要動力

海洋第三產業主要包括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濱海旅游娛樂業。利用海洋資源結合消費社會人們的獵奇、個性和品位休閑心理,發達國家濱海旅游娛樂業近年來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海洋休閑漁業。海洋休閑漁業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海國家和地區迅速崛起,集休閑、娛樂、旅游、餐飲等行業與漁業有機結合為一體,提高了漁業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形成一種新型產業。這種新型產業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體經濟結構發揮著巨大的影響。休閑漁業已成為現代漁業的支柱性產業。美國的游釣愛好者從1982年的2000萬人猛增到1988年的6000萬人,估計目前已超過8000萬人。據全美休閑漁業協會統計,在美國每年約有3520萬個休閑釣客,估計每人年消費平均僅為1100美元,累計3520萬個釣客的消費總額達387億美元,釣客人數遠超過高爾夫球和網球人數。1991-1996五年內休閑漁業的實際總消費增長36%,這些消費金額在美國經濟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全美提供120萬個就業機會;創造總額約283億美元的家庭收入(工資)和為聯邦政府增加31億美元稅收。休閑漁業產值為常規漁業產值3倍以上。英國有14%的家庭飼養觀賞魚,每年需要1.4億尾以上。在加拿大和歐洲各國,以游釣為主體的休閑漁業都十分盛行和發達。日本,70年代就提出了“面向海洋,多面利用”的發展戰略。實施了沿岸和近海漁場的整治和“漁港漁村綜合整備事業”。在沿海投放人工魚礁,建造人工漁場,大力發展栽培漁業和“魚類牧場”,并采取各種措施,改善漁村漁港環境,發展休閑漁業。特別是1975年以后,隨著日本國民收入和業余時間的增加,利用漁港周圍的沿海作為游樂場所的人數逐年增加,游釣作為健康的游樂活動之一,發展更快。日本休閑漁業人數約60O0多萬,其以海上游樂方式多樣性(船釣、磯釣、防波堤釣、退潮灘涂采捕等)、并以游樂漁船安裝現代化設備及嚴格安全對策見長。臺灣為擺脫近海資源逐漸衰退,遠洋漁業競爭 激烈,船員勞力不足價格高等困境,自1990年開始實施減船政策,為進一步引導漁業轉型,適應隔周休二日制實施后公民休假時間增加的需求,在沿海港口漁區大力興辦休閑漁業。臺灣漁業局從1998年起在基隆梧棲等6個漁港,強化休閑設施投資,發展海陸休閑中心,促進漁民走向多元化經營。休閑漁業中心的設施,包括從事海上觀光釣魚的游艇碼頭、漁人碼頭、海鮮美食廣場、海釣俱樂部、海景公園、兒童娛樂場及相應的旅館和旅游服務設施。休閑漁業幫助了“已近黃昏”的臺灣沿岸和近海漁業“起死回生”,被稱為“建設現代化漁村和增強漁業活力的改革”。

隨著消費時代的來臨,海洋旅游業在全世界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目前主要開發的項目有:

1、潛水活動;

2、帆板運動;

3、水下觀光;

4、海洋公園等,尤其是海洋公園已成為各國海洋綜合娛樂主要場所。如70年代初在香港建成的海洋公園是世界上規模較大的海洋水族館之一。日本到1974年,已在各地建了20個海洋公園。加拿大的國家海洋公園是1987年建造的,面積達130平方公里,為此還制訂了《加拿大國家海洋公園政策》。美國,已有14個國家海洋公園和湖岸公園。荷蘭的鹿特丹市,1985年建成了海洋樂園。在意大利,約建有500個海濱旅游中心。郵輪和游艇旅游在世界各國廣受歡迎,前景廣闊。

7、海洋運輸業向綜合物流模式發展

海洋是交通和貨物運輸的重要通道。海上貨運量占全球貨運總量的60%以上。全世界共有港口9800多個,其中貿易港2300多個,年吞吐量億噸級的超過10個。

上世紀70-80年代,發達國家航運企業認識到把物流管理與實體分配結合起來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業整體效益,于是提出了綜合物流的概念。到了80-90年代,企業將綜合物流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擴大,包括了原材料的供應商和制成品的分銷商,形成了供給鏈的概念。進入九十年代以后,世界貿易高速發展,與之相關的行業包括國際運輸業發展迅猛,市場競爭。不少航運企業在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在海洋運輸的基礎上,全面價入物流服務,積極配合貨主對運輸服務更高層次的要求,以貨主為中心全面提高門到門運輸的服務水平,將給自身帶來多方面的競爭優勢。因此,目前國際航運已從單一的純海洋運輸逐漸向綜合物流服務轉化,并成為國際航運企業發展的大方向。

8、海岸帶綜合開發與城市化的協調

不少發達國家在海洋經濟的開發過程中,將海洋資源開發與海岸帶城市規劃發展綜合考慮。在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逐步形成海岸城市帶。如日本在戰前就曾提出“國土規劃”概念,戰后為充分利用其海洋資源,自1950年公布《國土綜合開發法》以作為基本法,進而確立了以“太平洋海岸帶”為重心的方案。先后經過四次國土綜合整治計劃的實施,形成了由東京、名古屋、大阪、神戶等臨岸城市構成的“太平洋海岸城市帶”。上面四大城市為中心的城市圈,面積僅占國土6.6%,卻集中了人口41.2%,產值47.9%。為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資源,充分開發聚集于海岸且日益增加的人口的生活空間,還計劃在新世紀于太平洋海岸帶建造大的人工島五座,其中在東京南面建立一座25平方公里的海上城市,可容納100萬人口。另規劃新的國土開發軸,建設環日本海海岸帶與城市帶等。以海岸城市為中心的海岸經濟帶,是日本國土開發與海洋資源綜合利用的成功經驗 。

美國1972年頒布了世界第一個海岸帶管理法,規定領海線內海洋資源由各州政府管理,領海線外海洋資源由聯邦政府管理,各州基本參與了海洋開發與管理,并制定有地方法律和實施計劃。這對于美國西海岸開發與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歐洲學者西格弗里德說:在美國日益成長為太平洋大國過程中,西海岸是“連接遠東的一個世界邊疆”。隨著“陽光地帶”加州崛起,產生了舊金山硅谷高科技區,還形成了以洛杉磯為中心的美國第二大經濟中心。西海岸城市帶成了當今美國最為活躍的增長帶,帶動了舉世注目的太平洋熱。美國與日本海岸城市的平均密度為每一百公里。

韓國從70年代開始強化臨海工業帶建設,明確濱接黃海的西海岸為開發重心,投資320多億美元,建設120余大規模工程。政府成立海洋部以指導海運、造船、水產、港灣工程等四大海洋支柱產業的發展。

9、加強海洋綜合考察與調查研究

為了提高國家的海洋力量,世界海洋強國都很重視海洋調查研究,海洋調查研究能力不斷提高,調查工作不斷加強,調查研究的重點海區隨著國家戰略的變化而不斷調整。美國、英國、前蘇聯等海洋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很長時間,整個冷戰時期,基本上都執行大洋戰略,戰略核武器裝備在核潛艇上,稱霸大洋。他們需要了解大洋的海洋環境,不斷提高大洋軍事海洋學水平,為大洋戰略服務。因此,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這些國家花費很大的力量進行大洋調查研究。1957-1976年,世界大洋考察的次數達到17306次。

10﹑全球海洋經濟發展態勢

聯合國《21世紀議程》鄭重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統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也是一種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預測21世紀應是人類大力開發海洋的新時代,海洋將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海洋孕育了地球最早的生命,也許還將提供包括人類未來的蛋白質、能源、礦藏資源和發展空間等等人類最需要的一切。因此,探索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必將成為全球發展的新熱點。

21世紀初期,海水直接利用、海洋化工、海洋藥物將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深海采礦、海洋能發電正在進行早期技術準備和資源勘查,有可能在2020年前后形成產業。70年代以來,海洋經濟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發展。在許多國家,海洋經濟的產值已經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左右,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領域??萍歼M步是海洋經濟快速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

1997年世界海洋委員會把當前海洋科學技術發展面臨的課題歸結為四類:科學文化進步,包括揭示生命起源、宇宙起源、人類起源(海洋人類學)的研究;探索和開發海洋財富,包括生物資源開發(主要是漁業)、油氣資源開發、海洋運輸、能源利用、空間利用和旅游、海洋環境凈化容量等;生命支持系統研究和保護,包括海洋與氣候、生物多樣性、健康和廢物清除、防災減災等;其他類,包括海洋管理、海洋經濟學、論理學、海岸科學、培訓和教育。

對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將日益被重視。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是正在興起的海洋產業的一部份。近年已經開發和正待開發的有海上衛星發射平臺、海上航空基地等大型海洋結構物。未來的海上城市、海上工廠和超大型的深水海洋結構物的開發建設等表明海洋空間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海洋產業發展報告范文第5篇

成人票:游玩當天憑收到的電子票(門票號[碼號])或二維碼電子票至入口處直接掃描驗證,驗證成功即可入園。 (電子票于游玩當天09:00前發送)

大學生票:天津海昌極地海洋世界廣場中央噴泉處,請按照預定成功短信中的電話聯系專員。 4. 特殊人群:

A.免費政策: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

B.優惠政策:1.2—1.5米之間購兒童票80元;65歲以上的老人持老年證購票(上述優惠政策,需要景區自行購買)。 5. 發票說明:網絡預訂景區門票,同程網不提供發票。 6. 溫馨提示:

門票包含場館參觀和觀看表演,餐費等自理。

7. 退改規則:

海洋產業發展報告范文第6篇

摘 要:大連是我國一座著名的沿海開放城市,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因此對海洋經濟進行有利發展有利于促進經濟水平的提升,并有利于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在發展海洋經濟時,不可或缺的便是涉海英語翻譯人才,其有利于促進大連海洋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行業翻譯;文獻翻譯;培養目標

1 涉海英語翻譯人才在發展海洋經濟中的作用

大連市位于我國的遼東半島,臨近渤海與黃海,因此其海洋資源較為豐富,并且是我國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在大連的經濟和文化中,海洋均占有重要作用,而在發展大連的海洋經濟,促進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涉海英語翻譯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1 涉海翻譯人才對發展海洋經濟的作用

1.1.1 文獻翻譯

在對海洋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需要對其他的國家的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案例等進行分析,并對其先進的理念、技術和好的經驗進行借鑒。從而充分吸收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工作經驗,制定出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的發展策略,切實促進海洋經濟的進步。而在這過程中便需要對大量的外文文獻和相關報道進行研究和分析,這就需要對于海洋資源相關的資料進行翻譯。因此涉海英語翻譯人才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當前階段我國對與海洋資源相關的文獻缺乏系統性的研究,并且通常是從微觀上進行研究,缺乏宏觀上的研究,未能形成合理的研究體系。所以在促進大連海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涉海英語翻譯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且任務艱巨。

1.1.2 行業翻譯

除了需要對相關的研究文獻和報道進行真實準確的翻譯外,還需要提供相應的涉海行業翻譯。大連具有較為豐富的海洋資源,并且海洋經濟是其重要的支撐性產業之一,因此具有較多的漁業公司、海洋貿易公司等。在于其他國家進行商務往來時,語言上的溝通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有涉海翻譯人才提供相應的翻譯服務,從而切實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并且在競爭日漸激烈的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通過這些涉海翻譯人才,提高商務往來的有效率,進而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促進海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1.1.3 促進涉??蒲谐晒霓D化

通過涉海英語翻譯人才有利于促進涉??蒲谐晒霓D化,涉海英語的翻譯人才對相應的文獻和報道進行真實準確的翻譯,可以為涉??蒲刑峁┯行У膮⒖?,而相應的業務翻譯可以進一步促進科研成果的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進行轉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帶動海洋經濟的進步。

1.2 涉海翻譯人才對發展海洋文化的作用

1.2.1 多元化的翻譯

大連市具有獨特的多元化的城市文化,既繼承了傳統的記錄文化,又融合了外國文化,并且吸收了較多的它省外來文化。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多元化的發展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并逐漸成為主流的發展趨勢。在眾多的外來文化中,通過涉海英語翻譯人才提供相應的翻譯服務,從而對其中的優秀部分有效汲取,摒棄那些不適用于我國的,從而構成豐富多彩的大連市獨特的文化。

1.2.2 宗教文化的翻譯

在人類文明中一個不可或缺并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便是宗教文化,并且傳承悠久設計范圍廣闊。宗教文化對人的思想、生活習慣等方面均具有影響,并逐漸滲透到藝術、文學等方面。多元化發展的大連市其宗教文化也較為豐富,無論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伊斯蘭教等較為常見的宗教,還是小眾宗教都在此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共同促進大連的發展與進步。涉海英語翻譯人才可以對一些英文宗教著作等進行翻譯,并為宗教交流提供相應的翻譯服務,從而使宗教文化的積極方面得到有效發揮,促進大連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宗教文化的發展與進步。

1.2.3 旅游文化的翻譯

大連是一座旅游業較為發達的城市,在眾多的行業中旅游業占據著重要位置,并為大連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來自各個省市的游客,還可以看到來自各個國家的游客。為對這些外國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充分體現我國的熱情好客,通過涉海英語翻譯人才進行相應的翻譯服務,既具有重要性又具有必要性。從而為外國游客展示大連的美、旅游文化和我國人民的淳樸善良。

2 涉海英語翻譯人才服務大連海洋文化發展的策略

涉海英語翻譯人才在服務大連海洋經濟文化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要求我們必須研究發揮涉海英語翻譯人才服務大連海洋經濟文化發展作用的策略,以促進大連海洋經濟文化的發展,為區域經濟和文化發展服務。因此要充分發揮涉海英語翻譯人才服務大連海洋經濟文化發展的作用的關鍵是要完善涉海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方案,包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明確涉海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目標,以涉海特色為依托凝練涉海英語翻譯的學科特色,以服務面向為宗旨構建涉海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模式,其宗旨在于培養服務大連海洋經濟文化發展的高素質涉海英語翻譯人才。

2.1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明確涉海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目標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明確涉海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適應海洋經濟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化涉海英語翻譯人才,為大連海洋經濟文化發展服務,為行業服務。

2.2 以涉海特色為依托凝練涉海英語翻譯的學科特色

以涉海特色為依托凝練涉海英語翻譯的學科特色,即依托我校的辦學特色,把文體翻譯學與海洋科技英語相結合,學科建設與我校相關水產、海洋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形成交叉和互補,更加強調海洋行業特色的英語翻譯。

2.3 以服務面向為宗旨構建涉海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模式

堅持“政產學研用”結合,加強與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長期合作,構建“理論學習、社會實踐、專題研究”三位一體,專職和兼職教師共同完成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授課任務和專業培訓的雙導師制涉海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模式。

4 結束語

大連是我國一座臨海開放城市,具有較為豐富的海洋資源,并且主要以旅游業和海洋業作為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劇的背景下,促進大連海洋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對涉海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通過涉海英語翻譯人才,可以對相關的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的參考文獻、報道等進行真實有效的翻譯,從而為我國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提供相應的參考。有利于我國汲取其中先進的理念、技術和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大連的實際情況與具體需求等進行研究和分析。還可以為行業提供相應的翻譯服務,從而促進大連涉海企業的發展與進步。涉海英語翻譯人才還可以促進大連多元化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涉海英語翻譯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進行人才培養時,首先應明確培養的目標,其次應具有自身的學科特色,還應進行培養模式的構建,實現對涉海英語翻譯人才的全方位培養,提高其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切實發揮其自身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艷玲.涉海英語翻譯人才服務大連海洋經濟文化發展策略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6):255-256.

[2]郭艷玲.涉海英語翻譯人才服務遼寧海洋經濟發展的作用及策略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2):142-144.

[3]郭艷玲.涉海翻譯人才服務區域海洋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42):196-197.

[4]孫繼紅.翻譯人員綜合素質研究——以涉海英語翻譯為例[J].時代教育,2015(13):145-145.

作者簡介:祝宏(1979-),女,遼寧大連,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上一篇:投資理財市場范文下一篇:生產采購明年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