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論文范文

2023-09-16

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1篇

淺談城市河流整治與生態環境保護

摘 要: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態系統的組成要素之一。其供水,環保,綠化,游樂等生態功能, 已逐漸被應用到生態城市建設中,傳統的用混凝土等硬化覆蓋河岸的城市河流整治方法,已 逐步被各國普遍否定,而建設生態河堤成為國際大趨勢,城市河流整治應以保護,修復生態 環境為前提,以建立良好的濱水環境為目的。 關鍵詞:城市河流,環境保護,河道整治,生態系統

1城市河流的作用與意義

河流是城市景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城市河流生態環境保護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維護河流生態平衡,保護河流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加強河流生態維護,對城市生態平衡,生態環境保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從生態學角度對城市河流進行整治,以及河流在城市中的生態價值,河流與城市發展的關系進行分析總結,明確城市建設中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及意義。城市河流具有供應水源、提供綠地、保護自然環境、旅游娛樂、交通運輸、文化教育等多項生態功能,對城市生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當今河流治理所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維護人類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和諧性。城市河流治理與維持河流健康將對城市的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起到重要的作用,對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2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態環境中的重要性

河流賦予城市神韻,是城市生態環境的依托,優美的河流景觀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內涵。城市環境建設離不開河流與水面,是城市景觀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水賦于城市生命與活力,是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首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減少城市的洪澇災害與熱島效應。使城市物種具有多樣性,景觀變得生動,豐富人們的生活,實現城、水一體的人文設計理念。在河流被城市廣泛使用,為人們生活帶來享受的同時,生態環境倍受考驗,城市河流的生態環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加強城市河流的整治與河流生態環境保護對城市發展建設有著特殊的作用與意義。

水環境是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融入城市市民的整個生活環境中。在城市生態規劃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重視城市濱水空間的規劃設計,促使人類向往自然環境,以人水和諧的方式處理城市與河流的關系。要結合城市景

1

課程論文

觀規劃,以水造景,把水景觀融入城市景觀,充分考慮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動需求及環境感受,以“綠”和“水”作為空間基質,構成景觀開敞的親水性人文活動空間,為市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和諧和富有情趣的濱水環境。 3城市河流存在的問題及整治

河流作為城市的主要組成部分,生態環境正在受到建設者與居住者的關注,就我國城市河流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3.1城市河流存在的問題

河流在美化城市的同時,還承擔著排澇、防洪之重任。首先,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城市的開發都喜歡依山傍水。河道周圍的土地開發與利,嚴重的損壞河床與河道。由于國民綜合素質還不是很高,在城市生活配套設施不到位的情況下,大量的生活垃圾,工業污水涌入河道,對河道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其次,大量的人工河道修建,破壞河流濕地生物生存空間,隨著河道的降低,河床到河岸的延伸空間縮短,破壞生物的多樣性。同時也阻斷了水系與土系之間的聯系,高筑的防洪大堤,石砌的護岸,破壞了河流的自然規律,影響了水生態環境的同時生物種群受到影響。最后,大量的人工河,造成河道蓄洪能力減弱,使地表徑流速度加快,從而出現一下雨就澇的現象。

3.2加強對城市河流的整治

城市化建設實現人文理念,對城市河流整治也要以人為本,對河流規劃突破傳統思路,引進先進的生態的環境設計理念,開展城市河流整治工作,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首先,在對城市河流整治的過程中,尊重自然規律,保持河流原有的自然特性與生物的多樣性。自然河流對洪水具有一定的調節做用,在自然水流的長期作用下,所形成的曲流,淺灘等,能有效的緩解下游的洪水壓力。在對城市河流整治的過程中,保持河流的曲折蜿蜒以及河流的多種形態,在美化城市環境的同時,也保持了河流的原生態。其次,在對城市防洪的設計中,要把堵與疏相結合,蓄與泄并重的理念。增設河流過水斷面,是現代防洪的新概念?,F代化城市建設必須尊重河流自然演變規律,保留原有的河流,洼地,湖泊等。最后,河流護堤的整治,應按保持自然的國際治理準則,建設生態活堤,是今后城市河堤整治的發展趨勢。把保護生物生存環境與創造生物生存環境做為首要任務,在考慮防洪功能的同時,也要充分體現河堤生態效果,把河堤整治與水系,土系,生物鏈相結合,建造適合生物生長的,具有自然形態的河堤。

2

課程論文

4城市河流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由于城市化建設對河流水域的污染,污染勢頭一發不可收拾;大面積的開挖,使得地面沉降,土地沙化,生物棲息地縮小,嚴重的損害了生物的多樣性,由水資源引發的社會問題已嚴重的影響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加強城市河流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4.1施實行政干預手段,保護城市河流生態環境。在城市化進程中,對水污染的防治法律法規還不健全,一直以社會道德教育進行城市河流生態保護。在二十世紀初,我國明文規定所有工業排放必須達標排放,否則就實行關停,整頓措施。從而增強了企業與各地方政府的責任心與緊迫感,推動了環境整治的腳步。

4.2運用經濟手段,保護城市河流生態環境。對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排水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實行國家補貼,地方政府與企業共同承擔的原則,實行多渠道積資政策,執行排水許可與排污收費政策。同時也可將污水處理進行市場化,根據污水處理需要,按標準收取污水處理費,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則,提供公平竟爭的平臺,實行全新的治理污水理念,減少城市河道的排污量。

4.3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保護城市河流生態環境。市政工程實行管網雨污分流,減少污水排放量,把分離出的高濃度污水在污水廠進行處理。實現高效,節能,減少河道環境污染。加快污水處理廠的投入與建設,引進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對現有的污水處理工進行工藝改造。隨著城市化腳步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增,加大城市的供水量與污水排放量,然而城市污水處理建設相對滯后。據不完全統計,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占總污水排放的40%,在大城市已達到70%。加大城市污水投入建設,既清潔了城市又保護了城市河流生態環境。

4.4加強河道清理工作,消除河道內部污染源。河道內部污源多是產生在河道比較緩慢的區域,在水流平緩的河段一般都會累積污泥。污泥的有機物含量高,當水體的CODMN含量達到15毫克每升時,就是最差水質的標準。當氣溫變化,溫度升高時,底泥上翻融入水體是造成城市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因此,定期對河道進行清理工作,是清除河道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手段。

4.5加強截污排污工作,禁止河道養殖。河道的污染源除了工業排放外,還有利用河道進行養殖的養殖廢水,居民生活污水等。生活污水可以通過市政工程設計,把生活廢水直接送入污水處理站,污水經過處理之后再進行排放。對上游養殖基地進行政干預,禁止在城市上游進行放鴨,養魚行為,把污染降息到最低,

3

課程論文

維護城市生態環境。

4.6 控制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道,從根本上消除河流污染。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城市河流治理的經驗表明,要發揮城市河流的生態功能,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減輕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城市河流的生態功能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河流水質的清潔,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觀點出發, 城市河流不應是接納工業、生活污水的納污之地。城市河流如果成為城市排污場所,那就意味著城市河流生態功能的消失,城市河流只剩下排污的功能,對城市的生態建設將是致命的威脅。因此,城市與河流要和諧相處。在城市發展進程中,我們要切實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抓好水污染治理,決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5結束語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河流的改造治理已經不容忽視。對于一個城市而言,如果我們把綠地比作城市之肺,那么城市河流則是城市的血管,而河水則是城市的血液。在對城市河流進行開發和利用的同時,應從全新的視角,全面地加以探索和研究,不應還停留在傳統的河流治理上,過度追求防洪、排澇、排污等基本功能,而應著重考慮以自然和生態為原則,在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等環節均貫徹“以人為本”、“人水和諧”及“人水合一”的理念,以城市河流生態的可持續性和維持城市河流健康生命來支撐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傊Wo好城市河流生態環境,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城市建建設工程,保護好河流水環境就是保護城市,同時也是保護我們自已。加強城市化建設,必須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4

課程論文

【參考文獻】

[1] 曹梅英,王建華.城市河流整治與生態環境保護[J].山西水利,2008,(1)

[2] 劉樹坤,劉樹坤訪日報告:河流整治與生態修復(五)[J].河海水利,2009,(5)

[3] 朱向宏,劉興仕,王宗亮,等.水生態環境保護實踐[J].節水灌溉,2010,(1).

[4] 沈清基.對城市河流的生態學認識[J].上海城市規劃,2008, ( 2)

[5] 董哲仁.河流形態多樣性與生物群落多樣性[J].水利學報, 2010, ( 11)

[6] 宋慶輝, 楊志峰.對我國城市河流綜合管理的思考[J].水科學進展, 2009, ( 3)

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2篇

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

----流動攤點治理工作 【摘要】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實現城市宜居水平提高、實現我國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工作。在以往的城市規劃中由于缺乏對生態環境的認識造成了城市生態環境、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使得城市生態功能受到影響。作為其中一個方面,流動攤點的治理也成為一項較重大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政府及各地居民。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定與實施,現代城市建設中必須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中心,實現科學的城市建設與發展?,F就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實施,尤其是流動攤點治理等問題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流動攤點治理措施

現代化城市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是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環境的關鍵。通過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為城市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生態環境的改善奠定基礎,為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促進城市發展奠定基礎。而城市中不可避免存在的流動攤點也成為環境保護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工作。如何讓城市更整潔、有序,為人們提供一個宜居的生活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一、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作為現代城市建設與發展中考慮的重要內容,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城市建設有著重要的關聯。在現代城市建設中應將生態與環境保護作為城市建設規劃的首位實現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以城市所處地域的氣候條件以及自然環境為基礎,通過科學的城市規劃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效果,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通過城市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理論的結合應用避免傳統城市規劃建設方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提高城市宜居水平。通過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能夠有效緩解城市周邊生態環境的惡化,實現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最終目的。

二、我國城市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引發的原因

近年來,在市場經濟模式的影響之下,城市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膨脹。這也隨之帶來了諸多城市生態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噪音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水污染等等??傊?,城市化進程中的工業生產、市政建設、交通車輛、居民生活等都給城市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破壞,同時也給居民的身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三、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實施

1、 強化生態環境基礎調研———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基礎為了實現科學的城市生態環境保護,首先應對城市生態環境基礎進行調研。

2、注重城市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聯系———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重點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我國城市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引使得城市擴建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產生了不好的影響。隨著現代城市規劃工作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城市規劃工作中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中心開展城市的規劃與建設。通過這樣的方式減少對城市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城市生態環境改善與保護的目的。

3、 完善城市景觀與綠化系統,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城市景觀與綠化系統是現代城市生態環境構建的重要基礎。隨著現代城市建設腳步的不斷加快,城市景觀與綠化系統成為了影響城市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因素。通過城市景觀與綠化系統的科學利用能夠極大的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4、加快城市污染治理腳步,促進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在現代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中,城市污染治理是影響城市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在現代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中,應將城市污染治理放在環保工作的首位,通過對工業園區、工業企業排放監測與管理為生態環境改善提供良好的基礎。同時,對于分散于城市周邊村鎮的企業也應積極規劃其建設。

四、下面就流動攤點治理這一具體而緊迫的問題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流動攤點占道經營,影響市容,妨礙交通,損壞城市形象,是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重點,也是城市管理的“通病”。因其流動性、反復性強,加之點多面廣,成因復雜,難以根治。因此,研究分析和解決這一問題尤為迫切,十分重要。

1、流動攤點的成因及現狀

流動攤點,由來已久,成因復雜。以我市為例,每天活動在城區的流動攤販在1000人左右,他們多集中在學校、醫院、商場、小區門前和交通繁華的路口、街道兩旁,這些地方人口較多,人流集中,需求量大,是流動攤販經營的“風水寶地”。特別在學校放學、機關單位下班、市民出入的高峰期,這些流動攤販爭道搶客,把道路堵得嚴嚴實實,叫賣聲、吵鬧聲、汽車喇叭聲交織在一起,“馬路市場”異常熱鬧。

這些攤販主要有五大類。一是下崗職工。經濟體制轉軌、企業改制后,大批下崗職工推向社會,由于這部分人員年齡偏大,一時找不到工作,家庭負擔重,又不能閑置在家,就選擇了這種投資少、見效快、風險低的小買賣。二是城中村居民。這部分群眾主要靠地理優勢做些小買賣,特別是一些中年婦女和老人索性圈地為界,擺攤設點,春夏秋冬,一年到頭,照擺不誤。三是離城近的農民。這些農民小農意識強,地里種出來的瓜菜,到市場兜售需交各種費用,想賣個高價錢,于是三輪車進城,非常方便,機動性強,管理困難。四是老弱病殘人員。這些人大多無正常生活來源,把自己劃定為特殊公民,也是真正的弱勢群體,低保不能滿足生活需求,渴求社會救濟心理強。五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和陪讀家長。這些人員成分復雜,投親靠友,拉幫結派,不服從管理,甚至無理取鬧,打擊報復。

2、流動攤點的危害流動攤販的存在,雖然暫時緩解了就業壓力,對市民來說價格低,購買方便,但從城市管理的角度來講,卻存在更多弊處,主要有:

(一)傾占道路,影響交通安全。流動攤販主要在熱鬧路段、工廠門口、學校門口、小區門口等人群多的地方設攤,且擺攤時間又正是車流、人流高峰期,使道路更加擁擠,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二)污染環境,影響居民日常生活。流動攤販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沿街叫賣,噪音嚴重超標,油煙飛揚、污水橫流、果皮和垃圾等遍地狼籍,嚴重污染了環境,更有不雅的是食客在草坪、居民樓邊隨地大小便,臭氣熏天,路人為之尷尬,居民為之憤慨。

(三)坑蒙百姓,危害其身心健康。上面已講過:流動攤販所出售的商品雖價格低,但缺斤少兩,以次充好,尤其是出售的食品往往未經檢疫,從業人員沒有健康證,衛生狀況之差不言自明,為細菌疾病的傳播提供了最佳途徑,對市民的身體健康極為不利。更有一些“少數民族”流動攤販竟然在景觀路段席地設攤,兜售假冒偽劣的飾品、刀具等物,他們不僅態度蠻橫,還對過路行人糾纏不清,強買強賣,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擾亂正常的經濟秩序。流動攤販不交稅,無營業執照,所售商品往往是“三無”商品,且任意定價,嚴重擾亂了合法經營單位和個人的利益,為假冒偽劣者提供了市場,影響了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城管部門經常會收到合法商店的舉報電話和投訴。

(五)浪費和摧毀公共設施。流動攤販占用了本應屬于全社會的公共空間和道路,據報載,因占道等原因,一般城市道路的保用期已由過去的10年左右降低為3至5年。

(六)嚴重影響城市形象和品味。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城市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城市環境越來越優美。但是無處不在的流動攤販使原本寬敞、整潔的街道廣場擁擠不堪、骯臟不堪,使城市魅力大打折扣。

3、流動攤點難治理的原因

流動攤點為何居高不下、屢治屢亂?在分析其表面現象的同時,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深思。

其一,流動攤點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其二,專業市場缺乏,導致無場可進;其三,有場不進,影響市場建設進程;其四,缺乏執法保障。

4、建議與對策

綜上所述,要從根本上解決無證攤販,應采取疏導為主、治理為輔、堵疏結合的方針,以城管為主,各個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協調一致,齊抓共管。

(一)加大宣傳力度,激發群眾共同參與。一是加大報刊、電視、廣播等形式的宣傳引導,提高群眾對城管執法的認同度,進而激發參與度,在擴大群眾參與度的基礎上做文章,在調動群眾積極性上下功夫。二是加大現場教育宣傳力度,通過現身說法,擺事實、講道理,發放宣傳單、通知書、提倡議等形式宣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規,使群眾掌握相應的法律知識,充分認識流動攤販的危害性和整治的必要性,營造市民自覺守法的良好氛圍。三是建立內外便民聯系卡,架起與群眾之間的友誼溝通橋梁,重視群眾反應的意見和問題,及時落實到位,爭取群眾的支持。四是要借助各街道、社區居委會、物業管理等社會力量開展對群眾的宣傳,告誡廣大市民購買流動攤的食物在安全、衛生等方面得不到保障,不僅使市民認識到城市管理為他們著想,也使流動商販的經營活動失去民心。

(二)積極拓展就業渠道,妥善安置下崗人員。從城市發展內容來看,城市發展可劃分為外延和內涵發展兩個階段。當前,在城市發展由外延發展向內涵發展轉變的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快城市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要按照城市可持續發展產業需求,在大力發展附加值高、能耗少、排污少、占地少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形成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既拉動了城市經濟發展,也為社會創造數以千計的再就業崗位。

(2)、積極推進再就業工程。通過開辦家政服務、早點服務、公用電話、自行車管理、清掃隊、送報隊等新行業,使勞動就業與發展社區服務相結合,走出一條拓展再就業的新路子,安置下待崗人員。

(3)、全面發動,多方挖潛。利用閑置土地,打時間差,采用政府補貼,街道、社會共同投資的方式,實行誰投資誰受益,調動社會力量,加快新市場的建設,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安置適齡就業人員。

(三)堅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為妥善處理市容與繁榮的關系,有效地改善城市環境,營造良好的經營秩序,在周邊集貿市場少、沿街攤販聚集的路段,應當本著“不影響交通、不影響市容、方便群眾生活”的原則,結合居民小區的分布情況,由政府牽頭協調有關部門選好場所興建市場,就近引導零散、無序的流動攤點進入社區“統一規劃定位,統一經營設施,統一攤點設置,統一經營時間,統一垃圾存放清理”入場入市,合法經營。

(四)以人為本,變單一執法為“五步法”,即一宣傳,二服務,三教育,四管理,五處罰。行使行政執法權是城管部門的職責,而不是特權,執法人員必須端正執法態度,帶著感情去處理和糾正違章行為。對少數屢教不改、蓄意鬧事、干擾執法的當事人,也要堅持教育在先,提高執法技巧,嚴格按照執法程序辦案,耐心細致地做好調查取證工作,避免激化矛盾。

(五)加大巡查和執法力度,落實長效管理機制。首先根據季節調整工作時間,開展早7時至晚9時的不定時巡查,定人、定時、定崗、定責任,落實高峰崗、錯時崗等;其次,通過疏導與服務的結合,仍不服從管理的,嚴格進行處罰或取締。

(六)加強法制建設,實行依法管理。依法治市是現代城市管理的內在要求,是社會文明的體現。當前,治理流動攤販的法律法規主要采用《江蘇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特別是外省流動人員對條例不熟悉,在定性上和處罰上不統一,操作性欠強,而且時有干擾、抗法的現象,所以要不斷的加強法制建設,最好出臺全國性條例,對流動攤販的處罰都相同,實行依法管理。

結合考察學習,針對實際我們進行了一些思考和研討,就如何使流動攤點這一市容“頑疾”逐步地能夠得到規范和解決,進一步推動城市環境的不斷改善。提出如下建議:

1、利用小街巷建臨時菜市場。

2、利用城區空閑地建臨時攤點群;

3、利用政府收儲地塊(一年內不動工)上午6:00—8:00臨時菜市場,8:00—17:00臨時停車場,17:00—24:00夜市排檔。

(1)、選點原則:

堅持便民、便于管理的原則,在居民多,市場距離遠,流動攤販集中等地設置,影響交通、市容、消防的路段堅決不設置,臨近市場,影響市場經營達不到便民目的的堅決不設置,影響居民生活的堅決不設置。

(2)、建設方式:

①是由市城管局負責選點、規劃、建設,委托社區或物業管理,市容支隊監管。②是由市城管局負責選點、規劃,由社區和物業建設并管理,市容支隊監管。

③所有攤點建設按“臨時、簡易、美觀、經濟”的原則進行,無論誰建,政府需要取締的,一律沒有補償。

(3)、入駐條件:

①入駐攤點均為市容支隊摸底登記的流動攤點,從事飲食業的攤主必須辦理個人健康證。

②有下崗證、退伍證、殘疾證的新增攤點,社區出具相關證明材料,市容支隊酌情解決,其余新增攤點堅決取締,嚴控流動攤點的增量。

(4)、管理要求:

①攤點入駐后,按照“三有三統一” (有攤位定點許可證、有攤群點自制公約、有垃圾收集容器,統一劃線定點、統一經營設施、統一經營時間)嚴格管理。

②在攤點群附近設臨時停車點,車輛分類擺放整齊。攤點群入口處設隔離樁,嚴禁車輛入內。

③憑戶口本、身份證辦理臨時攤點證,避免一戶多攤和攤點外租,簽訂自制公約。④每個臨時攤點群設攤群長一名,攤群長由經營戶推選或輪流擔任。其職責為:配合市容支隊日常管理,并督促經營戶自覺遵守公約。堅決做到攤在地凈,攤撤場清。⑤因城市建設等原因需調整、取締臨時攤點群,經營戶必須無條件服從。

⑥收儲土地臨時使用,隨用隨交,不提任何補償要求。

隨著我國加入WTO,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已成為共識。作為行政執法部門也非常理解攤主的難處,同樣,執法部門也需要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管理好無證流動攤販,使城市真正成為最適宜人居住和工作的天堂,從而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早日實現“兩個率先”的目標。

五、結語

城市生態環境破壞是城市化進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種現象,作為城市的管理部門,首先應客觀地分析其引發原因,進而根據原因進行有步驟、有策略地整改和調整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的生態保護工作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管理人員應該綜合城市發展的多方因素,在不影響城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同時,逐步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這是我國城市化進程必須解決的突出問題,只有城市生態環境得到了妥善的處理,才能提高城市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海濤.《城市環境保護整治措施》,2010,1

2[2]陳靜.《淺談我國城市環境保護的措施與對策》

[3]周云龍.城市規劃與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分析[J].城建資訊,2010,5.[4]陳俊.以景觀綠化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J].園林設計,2010,10.

[5]王小群.城市周邊濕地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J].生態環境保護信息,2010.

1[6]鄒振揚.《城市生態與城市環境》 重慶大學出版社 225-228

[7]湯茂林. 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原則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J]. 1999, 4,38-41

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3篇

1、環境承載力:指某一環境狀態和結構在不發生對人類生存發展有害變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類社會作用,具體體現在規模、強度和速度上。包括資源,技術,污染

2、生態規劃:是在自然綜合體的天然平衡情況不作重大變化、自然環境不遭破壞和一個部門的經濟活動不給另一個部門造成損害的情況下,應用生態學原理,計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資源的利用及組織地域的利用。

3、水污染綜合整治:是綜合運用各種方法防治水體污染的措施。

4、環境效應:指在人類活動或自然力作用于環境后所產生的正、負效果在環境系統中的響應。

5、環境容量:是指某一環境在自然生態的結構和正常功能不受損害,人類生存環境質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納的污染物的最大負荷量。

6、生物圈:是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土壤圈這幾個圈層的交接的界面所組成的。這幾個圈層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積極活動,所以稱之為生物圈。

7、人類生態系統:是指居民與生存環境相互作用的網絡結構,也是人類對自然環境適應、加工、改造二建造起來的人工生態系統。

8、生態城市:是一個經濟發達、社會繁榮、生態保護三者保持高度和諧,技術與自然達到充分融合,城鄉環境清潔、優美、舒適,從而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創造力與生產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穩定、協調、持續發展的人工復合系統。

9、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內產生污染物(包括廢水、廢氣、廢渣、噪聲等)的設備、裝置、場所和單位。

10、環境要素:又稱環境基質,是指構成人類環境整體的各個獨立的、性質不同的而又服從整體演化規律的基本物質組分。

11、信息傳遞(信息流):指生態系統中各生命成分之間及生命成分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種特殊形式。

12、城市生產功能:是指城市生態系統具有利用域內外環境所提供的自然資源及其他資源,生產出各類“產品”(包括各類物質性及精神性產品)的能力。

13、環境區劃:是根據特定區域環境系統的結構特征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結合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條件,按照一定的準則和指標體系把該區域的環境空間劃分為若干不同的地域單元的一項綜合性的環境分類活動。

14、環境污染:是指由人類的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而有害于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現象。

15、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對一個區域的各種單要素評價的基礎上,對環境質量進行總體的定性和定量的評定。

16、生態位:指物種在群落中在時間、空間和營養關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17、能量流動(能量流):是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能量傳遞與轉化過程。

18、城市污染綜合整治:是從整體出發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在環境質量評價、制定環境質量標準、擬定環境規劃的基礎上,采取防治結合、人工處理和自然凈化結合等措施,以技術、經濟和法制等手段,實施防止污染的最佳方案,以控制改善環境質量的措施。

19、水體自凈作用:是指污染物進入水體后,經物理、化學和生物學作用使污染濃度逐漸下降,水體理化性質及生物特征恢復至污染物進入前的狀態的過程。 問答

1、簡述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及類型?

特征:1)生態系統是動態功能系統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區域特征3)生態系統是開放的“自持系統”4)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的功能

類型:1)按生態系統空間環境性質分 :淡水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

2)按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程度分:自然生態系統、人工生態系統

2、簡述生態因子的作用方式。

1)拮抗作用 2)協同、增強和疊加作用 3)凈化作用

3、簡述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及調節方式。

因素:1)自然因素;2)人為因素:物種改變引起生態平衡的破壞、環境因素改變引起生態平衡破壞、信息系統的破壞引起生態平衡失調 調節方式:反饋機制、抵抗力、恢復力

4、簡述生態學的一般規律?

1)相互依存與相互制約規律2)微觀與宏觀協調發展規律3)物質循環轉化與再生規律4)物質輸入輸出的動態平衡規律5)相互適應與補償的協同進化規律6)環境資源的有限規律

5、簡述城市生態學基本原理?

1)城市生態位原理;2)多樣性導致穩定性原理;3)食物鏈原理;4)系統整體功能最優原理5)最小因子原理;6)環境承載力原理

6、簡述城市生態系統的特征?

1)城市生態系統區別于自然生態系統的根本特征;2)城市生態系統的人為性;3)城市生態系統的不完整性;4)城市生態系統的開放性;5)城市生態系統的高“質量”性;6)城市生態系統的復雜性;7)城市生態系統的脆弱性

7、簡述城市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特點

1城市生態系統需物質對外界有依賴性2城市生態系統物質既有輸入又有輸出3生產性物質遠遠大于生活性物質4城市生態系統的物質流缺乏循環5物質循環在人為狀態下進行6物質循環過程中產生大量廢物

8、簡述城市生態系統的主要問題

1)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2)土地占用和土壤變化;3)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4)用水短缺和水污染;5)人口密集與綠地奇缺;6)鄉鎮生態問題嚴重

9、城鎮生態空間研究的一般假設和基本原理

一般假設:1)結構性假設;2)耦合性假設;3)量子化假設

基本原理:1)結構和功能原理;2)空間多樣性原理;3)空間流動原理;4)空間變化原理;5)空間穩定原理

10、試述城市生態規劃內涵

強調規劃的能動性、協調性、整體性和層次性,倡導社會的開放性、經濟的高效性和生態環境的和諧性

11、城市生態規劃的目標:

1)致力于城市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建立城市人類與環境的協調有序結構 2)致力于城市與區域發展的同步化

3)致力于城市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12、試述城市生態規劃內容以及城市生態規劃原則

內容:1)人口適宜容量規劃;2)土地利用適宜度規劃;3)環境污染防治規劃;4)生物保護與綠化規劃;5)資源利用保護規劃等 原則:自然原則(自然生態原則)、經濟原則、社會原則、系統原則

13、簡述城市生態規劃步驟

1)制定規劃研究的目標;2)區域資料的生態細目與生態分析;3)區域的適宜度分析;4)方案選擇;5)方案實施;6)執行規劃;7)評價規劃的結果并做出必要的調整

14、全球十大環境問題

1)臭氧層耗損2)溫室效應及全球變暖3)酸沉降危害加劇4)生態系統簡化5)森林銳減6)土壤退化7)淡水資源危機8)海洋環境污染9)固體廢物污染10)有毒化學品污染 產生根源:

16、簡述土壤污染種類

1)重金屬污染;2)有機物和無機鹽;3)病原微生物;4)放射性污染;5)農藥和化肥污染

17、簡述城市環境特點

1)城市環境的界限相對明確;2)城市環境受自然規律的制約;3)城市環境的構成獨特、結構復雜、功能多樣;4)城市環境的限制眾多,矛盾集中;5)城市環境系統相對脆弱;6)城市環境對人的影響,對經濟發展的的影響大

18、簡述影響水體環境的因素

水體自凈作用、水體稀釋作用、水中氧的消耗與溶解、水中的微生物

19、簡述影響土壤環境的因素

土壤環境背景值、土壤自凈作用、土壤酸堿度 20、簡述城市大氣污染綜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大氣環境容量;2)以集中控制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3)強化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量;4)發展植物凈化

21、簡述城市水污染綜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環境容量;2)節約用水,計劃用水,提倡和加強廢水回用;3)強化水污染治理;4)排水系統的體制規劃;5)水污染綜合防治工程;6)飲用水的污染去除;7)綜合整治,整體優化

22、簡述區域環境噪聲控制措施

1)制定噪聲控制小區建設計劃,逐步擴大噪聲小區覆蓋率

2)規定工廠和建筑工地與其它區域的邊界噪聲值,超標的要限期治理

24、城市中生物系統與人工物質系統的特點、存在的環境問題以及解決措施分別有哪些

25、城市中環境資源系統與能源系統的特點、存在的環境問題以及解決措施分別有哪些(P67)

26、城市生態系統的開放具有哪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城市生態系統內部各子系統間的開放

第二層次為城市社會經濟系統與城市自然環境系統間的開放 第三層次為城市生態系統與城市自然環境系統間的開放

27、簡述現代環境問題特征及中國現存環境問題,結合熟悉區域,論述該區域主要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環境問題特征:1)環境問題的全球化;2) 環境問題的綜合化;3)環境問題的高智能化;

4)環境問題的社會化;5)環境問題的政治化

中國環境問題:

1全球范圍環境問題:1)先天脆弱,易于失衡;2)長期生態失調,災害頻繁;3)生態環境失調,資源相對貧乏;4)生態支持系統惡化;5)各類污染嚴重

2沿海地區環境問題:1)酸雨加劇;2)赤潮猛增;3)鄉鎮企業污染加重;4)人地矛盾尖銳;5)面臨海平面上升威脅

28、簡述我國城市化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何加強我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策略,談談看法

問題:

① 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②土地占用和土壤變化、③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④用水短缺和水污染、⑤人口密集和綠地奇缺、⑥鄉鎮問題嚴重

策略:通過集中供熱、燃氣花、型煤化、地面綠化、道路硬化和創建煙塵控制區等措施防治大氣污染;

采取建立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水截流、回用、引水凈化等措施綜合治理水污染;

實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等措施綜合治理水污染; 通過建設噪聲達標區促進了噪聲污染控制。

29、論述城市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如何進行總體分析(304)

①大氣降水對城市地面水的污染、 ② 氣污染治理工程隊水體的污染、

③ 體廢物的處理處置對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 ④ 體廢物的堆存對大氣污染的影響、 ⑤ 污染的處置造成的固體廢物污染、 ⑥ 氣、水、渣處理對城市噪聲的影響。

30、城市生態系統的本質是什么以及城市生態系統評價有哪些基本內容?列舉2個生態破壞的例子。

城市生態系統問題的實質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類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關系產生了不平衡。

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4篇

中國的城市化快速發展, 構建作為區域政治經濟為中心的現代城市, 其生態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是城市發展方向。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物資來源于自然資源, 在工業活動中, 包括城市建設和交通對自然環境都有很大的影響。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 環境問題開始對城市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影響。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物質資源的消耗也隨之增加, 這就面臨著資源稀缺的問題。城市人口的增加, 導致交通擁堵, 越來越多的汽車增加了尾氣的排放量, 空氣污染更嚴重。不僅阻礙城市的快速發展, 甚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以戰略高度、長遠眼光看城市發展, 堅持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是生態環境建設。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經濟發展也沒有任何意義。因此, 同步推進城市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社會, 經濟, 生態環境的全面發展, 使人們在舒適環境中生產和生活, 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可以保持積極的情緒, 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從而促進良性循環, 實現可持續發展。

2 城市生態狀況

2.1 城市空氣概況

中國目前城市空氣污染嚴重。最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因為陰霾現象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城市空氣污染是由煙塵和二氧化硫造成的污染。北方城市冬季采暖煤的燃燒, 造成嚴重的污染。近年來, 私家車數量逐年增加, 城市的生態環境汽因車尾氣造成的空氣污染影響非常嚴重。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 汽車尾氣污染尤為嚴重, 尾氣排放已成為非常嚴重的問題。生活在城市的人們,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受到了嚴重的危害。在空氣中存在大量化學物質, 如SO2、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 是增加人們患癌癥風險的概率??諝馕廴緡乐赜绊懼袊嗣竦纳踩???諝馕廴驹斐傻乃嵊戡F象, 對農業土壤造成嚴重影響, 成為城市生態問題的罪魁禍首。

2.2 城市水資源概況

城市工業、生活廢水排放對城市水源地、河流污染極為嚴重。據統計, 中國的370 億噸工業廢水中城市工業排放量在300億噸左右, 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 造成的城市幾乎所有的水污染。水污染物嚴重超標還對河流生態破壞, 導致水體富營養化, 水體里生物無法生存。地表水污染將導致地下水污染, 經調查中國的城市地下水污染率高達80%, 水污染嚴重, 將使城市飲用水和生產水危機, 如果不加強治理, 城市居民的生命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將成為一個城市生態環境污染的最大問題。

2.3 城市廢棄垃圾污染

在中國許多的生活和建筑垃圾堆放在露天, 垃圾處理不及時會造成污染, 城市景觀、城市生態環境都會受到影響。中國缺乏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 不能有效的回收利用, 危險廢物堆放, 不但會影響市容, 還會造成空氣污染, 土壤、細菌污染等。

3 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

3.1 加強對城市污染的治理

應做好垃圾處理廠的建設, 為城市的進一步發展鋪平了道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良好的生態環境。城市建設管理人員應對環境破壞行為進行監督, 促進城市和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在城市人口集中的工業聚集區會造成大量的環境壓力。因此, 它是城市治理的重點, 工廠的排放控制, 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對企業環境污染行為進行處罰, 加大整改力度, 從而提高污染控制的效果。

合理開發資源, 提高資源利用率, 推動城市工業發展, 目前我國的工業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在生產過程中, 資源利用率不高, 產生大量的工業廢物, 造成環境污染。因此, 應著力發展工業技術, 淘汰落后設備, 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 工業廢物回收利用, 減少工業廢物排放量。還注意到新能源技術的發展, 以減少煤炭的使用量。使用節能設備, 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

3.2 加強城市綠化及垃圾處理工作

加強城市綠化和垃圾處理, 城市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項目, 需要的自然環境和城市人口的特點, 增加城市綠地可以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城市的污染。加大城市綠化面積, 減少空氣污染, 優化城市空氣。使城市擁有更優美的生態環境, 提高城市親和力和環境友好度, 城市生態環境是一個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城市垃圾處理問題一直是研究人員的重要課題。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環境中, 作為一個整體, 保護環境也需要改變自己的修養, 從環?;顒娱_始。

4 結語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基于可持續發展,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同時, 加強城市綠化, 環境污染預防, 從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做起, 創造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 使城市和自然和平共處。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城鄉一體化快速推進, 城鎮人口數量迅速增加, 城市面積也在不斷擴大。城市面積和人口的增長以及工業開速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環境損害會阻礙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而且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存。每年在世界上, 許多城市居民因環境污染而生病或死亡。因此, 加強環境保護措施, 優化城市生態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參考文獻

[1] 楊士弘.試論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以中國城市為例[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 1997 (1) :62-68.

[2] 趙其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J].土壤 (Soils) , 2003 (6) :441-449.

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5篇

生態環境指人類環境中與人類的生存發展最直接相關的那類環境。是自然界中各種生態因子和人類活動的復合生態系統, 遵循整體、協同、循環、自生的生態規律, 也受技術、體制、文化等社會關系的支配。具有調節、凈化等功能。

一、鄂爾多斯市城市發展概況

(一) 自然地理概況

鄂爾多斯市總面積86752平方公里, 總人口162.5萬, 其中蒙古族18.3萬人, 下轄七旗一區, 毗鄰晉陜寧, 南臨古長城, 西、北、東三面為黃河環繞, 與包頭市、呼和浩特市隔河相望, 屬“呼包鄂”金三角地區。東部臨近環渤海經濟圈, 西部溝通我國西北, 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前沿和東中西結合部, 在國家西部大開發中具有承東啟西的戰略作用。

(二) 資源概況

1. 煤炭和天然氣儲量巨大

煤炭是鄂爾多斯市能源礦產中的最大優勢。鄂爾多斯市煤炭的儲量大、分布廣、埋藏淺、易開采, 以高發熱量、高揮發性、高灰熔點、低灰、低硫、低磷的“三高三低”聞名于世。鄂爾多斯市也是我國主要的天然氣資源集中區, 目前鄂爾多斯市盆地內已探明天然氣儲量12337.44億立方米, 是我國第一個探明地質儲量超過萬億立方米的大氣區。

2. 無機化工資源品種齊全、建材資源遍布全境

鄂爾多斯市的無機化工資源品種齊全, 蘊藏豐富。主要有天然堿、芒硝、食鹽、硫磺、泥炭等, 還有伴生物鉀鹽、鎂鹽、磷礦等, 開發潛力和市場前景廣闊。

建材資源是鄂爾多斯市境內的又一大優勢資源。資源遍布全市, 主要有石膏、石灰巖、石英砂巖、石英巖、黃土、花崗巖、大理石等。

3. 水資源相對缺乏

鄂爾多斯市是我國相對少雨和水資源貧乏的地區, 年降水除少量補給地下水、水庫和內陸湖泊外, 由于植被覆蓋不好, 水土保持差, 大部分通過黃河水系匯入大海。鄂爾多斯市水資源總量為29.6億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13.1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量為21.0億立方米, 人均和地均占有水資源量均低于全國、全區平均水平。

(三) 生態狀況

鄂爾多斯市屬內蒙古高原的鄂爾多斯高原, 是全國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重點地區之一。全市48%的面積為沙漠化土地, 東部為丘陵山區, 干旱少雨、溝壑縱橫、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 但礦藏豐富;西部為高原區, 屬典型的荒漠草原;中南部為沙漠區, 庫布其沙漠居北, 毛烏素沙漠位南, 是國家“三北”防護林的主要地段;北部及南部邊緣為平原區, 屬黃河、無定河沖積平原, 是鄂爾多斯市的糧、油、糖、果基地。鄂爾多斯市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降水量少且集中, 風大沙多, 年蒸發量為降雨量的十倍以上, 全年8級以上大風日數有40多天, 十年九旱, 植被稀疏, 水土流失嚴重, 自然災害頻繁。

(四) 城市建設狀況

鄂爾多斯市建成區面積250.21平方公里, 道路面積5034.94萬平方米, 供熱面積7189.30萬平方米。全市燃氣普及率達78.13%, 污水處理率達93.22%,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3.69%。全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6.48%,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51%,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9.05平方米。

(五) 經濟發展概況

“十一五”期間, 鄂爾多斯市實現了資源開發的跨越式發展, 主要經濟指標進入我國地級市前列, 2012年鄂爾多斯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656.8億元, 比2011年增長13.0%。2012年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820.0億元, 同比增長3.0%。

二、生態環境對鄂爾多斯市城市化的影響分析

(一) 促進作用

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保證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得到優質的空氣和水資源, 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于吸引投資, 提高城市競爭力;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于吸引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文化素養的人口, 加速城市化進程, 同時增強農民進城的意愿, 促進城鄉一體化;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增強對周邊地區的集聚效益和輻射能力。

(二) 約束效應

惡化的生態環境會降低城市的生存發展能力, 水資源缺乏會使生產和生活成本提高, 空氣污染嚴重會增加改善環境的成本, 土地資源被破壞會抑制城市空間拓展, 從而減慢城市化進程;惡化的生態環境難以吸引投資和人才的進入, 缺乏城市競爭力, 從而降低城市發展速度;惡化的生態環境降低了人居環境質量, 危害了人體健康, 城市居民會選擇遷出, 這樣就造成人才流失, 阻礙了城市化進程;惡化的生態環境破壞城市的形象, 降低城市吸引力, 不利于城市軟實力的增強。

鄂爾多斯市雖然自然資源豐富, 但是生態環境脆弱, 氣候干旱并且沙漠化嚴重。而且, 鄂爾多斯市處于能源工業發展初期, 發展模式仍以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和粗放經營為特征。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產生了負面效應, 重開發輕保護的發展方式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影響了鄂爾多斯市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發展進程。

三、鄂爾多斯市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對策研究

(一) 走生態城市化發展道路, 創建生態城市

生態城市建設的目的就在于預防在工業化進程中產生的“城市病”, 解決城市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壓力的矛盾, 保護城市生態環境, 做到城市可持續發展, 使得子孫后代能夠有一個永續利用和安居樂業的生態環境。對于鄂爾多斯市而言, “生態城市”是目前最理想的選擇。

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脆弱、干旱少雨、土地貧瘠, 城市環境基礎差, 科技水平、經濟實力和人口素質與發達地區有一定差距, 走生態城市化發展道路, 一要加強宣傳教育, 提高公眾的生態意識, 倡導生態價值觀, 使公眾尤其是領導決策層樹立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價值觀。二要加強城市生態立法。建立適應生態城市化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 法律化、制度化是保障其戰略、政策順利實施的有效途徑。三要建立生態城市化發展的管理機構。在政府領導下, 設立跨部門的、綜合的生態城市建設決策管理機構, 負責組織、協調、監督和管理城市生態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四要重視生態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生態城市化發展必須重視增加科技投入, 研制開發生態技術、生態工藝, 推廣生態產業, 保證發展過程低污染或無污染, 低消耗高產出, 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 逐步走上清潔生產、綠色消費之路。

(二) 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創建節約型城市

目前鄂爾多斯市的城市化發展, 資源浪費嚴重、耕地占用過快、資源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日益加劇, 面對城市化發展與生態環境的諸多不協調問題, 鄂爾多斯市應該吸取先行城市城市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 堅持走一條“高密度、高效率、節約型、理性增長”的道路, 構建節約型城市。在制定鄂爾多斯市城市化發展戰略目標時, 應該注重城市化的內在質量, 把速度和質量統一起來。要把城市化發展與城市經濟實力、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結合起來, 使得人均GDP、人均居民收入和人均財政收入能夠同步增長, 居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多方面內容的水平得到提高, 整個城市充滿創造力。

實現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需要改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 節約利用土地、水、能源、原材料, 大力推行節約型增長方式, 構建節約型產業結構, 切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走集約型經濟增長之路, 建設節約型城市。同時, 發展循環經濟, 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大力發展節能、降耗、減污產業, 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 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

(三)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創建環境友好型城市

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全社會都采取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 建立人與社會良性、互動關系。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就是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構建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標志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

鄂爾多斯市將進入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 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將日益突出, 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是必然選擇。一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力度, 嚴格執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劃區輪牧政策, 進一步完善公益林和草原生態獎補制度, 全面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落實“三區”發展規劃, 推進生態自然恢復區建設, 轉移農村牧區人口15萬人。實施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國家生態治理項目, 建設好中心城區百萬畝生態圈、企業碳匯林、烏審旗“一河三園”等地方重點生態工程。大力發展林沙產業, 實現沙漠增綠、資源增值、群眾增收。二要提升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點上開發、面上保護, 進一步規范資源開發秩序, 加強礦區環境綜合治理, 加大地質災害整治和復墾綠化力度, 積極化解礦區矛盾, 推進和諧礦區建設, 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 強化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意識, 堅持低碳發展理念, 加大城鄉環境整治力度, 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體系。

結論

城市化實質上是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空間擴張和生活水平提高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過程。在區域發展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過程中, 人口集中, 經濟發展, 產業升級, 生態環境作為城市支撐的基礎面臨著退化。城市化通過人口集聚、經濟發展、能耗增加和交通擴張對生態環境產生脅迫;生態環境的保護又通過限制人口、排斥資本和干預政策對城市發展產生約束。但是, 城市化和生態環境兩者的關系是可以協調的, 高速發展中的鄂爾多斯市, 作為資源型城市, 未來還會面臨資源枯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因此, 協調好城市化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任務十分艱巨。

摘要:生態環境與城市化協調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資源型城市終將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 如何協調好資源型城市城市化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是本文研究的內容。文章以鄂爾多斯市為例, 分析了生態環境對城市化的影響, 并制定了協調兩者關系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城市化,生態環境,資源型,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民, 陶小馬.城市發展和城市規劃的經濟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 楊士弘.城市生態環境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

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論文范文第6篇

城市景觀,是對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對土地的性質研究后對之作出的綜合利用。景觀設計除了必須滿足其適當的功能外,還應符合客觀的美學原則,即形式美原則,也是為了更好地改善人類的居住環境,人與自然生態共生共存的目的。在一個景觀系統中,存在著五個層次上的生態關系:

1.1 景觀與外部系統的關系。

1.2 景觀內部各個元素之間的生態關系,即水平生態過程。

1.3 生態關系,是景觀元素內部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如叢林作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水塘作為一個水域生態系統,梯田本身作為一個農田系統,其內部結構與物質和能量流的關系,這是一種在系統邊界明確情況下的垂直生態關系,其結構是食物鏈和營養階,功能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這是生態系統生態學的研究對象。

1.4 生態關系則存在于生命和環境之間,包括植物與植物個體之間與群體之間的競爭、共生關系,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個體與群體的進化和演替過程,這便是植物生態、動物生態、個體生態、種群生態所研究的對象。

1.5 生態關系則存在于人類與其環境之間的物質、營養及能量的關系,這是人類生態學所要討論的。

景觀中的基本名詞是石頭、水、植物、動物和人工構筑物,他們的形態、顏色、線條和質地是形容詞和狀語。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的人,如同上下文關系中的景觀語言一樣,是有多重含義的,這都是因為人是符號的動物;而景觀符號,是人類文化和理想的載體。

2 景觀設計的幾個方面

從設計方法或設計階段上看,景觀設計大概有以下幾方面。

2.1 構思、創意

構思是一個景觀設計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說是景觀設計的最初階段。它涉及包括區域、新城鎮、鄰里和社區規劃設計,公園和游憩規劃,交通規劃,校園規劃設計,景觀改造和修復,遺產保護,花園設計,療養及其他特殊用途區域等很多的領域。構思首先考慮的是滿足其使用功能,充分為地塊的使用者創造、安排出滿意的空間場所,又要考慮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盡量減少項目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干擾。然后,采用構圖以及下面將要提及的各種手法進行具體的方案設計。

2.2 構圖

在構思的基礎上就是構圖的問題了。構思是構圖的基礎,構圖始終要圍繞著滿足構思的所有功能。在這個階段主要把握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諧,把握功能要素?,F代的景觀設計構思要“以人為本”,景觀設計構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 平面構圖:主要是將交通道路、綠化面積、小品位置,用平面圖示的形式,按比例準確地表現出來。 (2) 立體造型:整體來講,是地塊上所有實體內容的某個角度的正立面投影;從細部來講,主要選擇景物主體與背景的關系來反映,從以下的設計手法中可以體現出這層意思。

2.3 對景與借景

所謂對景,一般指在園林中觀景點具有透景線的條件下所面對的景物之間形成對景。一般透景線穿過水面、草坪,或仰視、俯視空間,兩景物之間互為對景。借景也是景觀設計常用的手法。通過建筑的空間組合,或建筑本身的設計手法,將遠處的景致借用過來。大到皇家園林,小至街頭小品,空間都是有限的。在橫向或縱向上要讓人擴展視覺和聯想,才可以小見大,最重要的辦法便是借景。

2.4 添景與障景

當一個景觀在遠方,或自然的山,或人為的建筑,如沒有其它景觀在中間、近處作過渡,就會顯得虛空而沒有層次;如果在中間、近處有小品、喬木作中間、近處的過渡景,景色顯得有層次美,這中間的小品和近處的喬木,便叫做添景。障景是將好的景致收入到景觀中,將亂差的地方用樹木、墻體遮擋起來。障景是直接采取截斷行進路線或逼迫其改變方向的辦法用實體來完成。

2.5 引導與示意

引導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采用的材質有水體、鋪地等很多元素。如公園的水體,水流時大時小,時寬時窄,將有人引導到公園的中心。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指采用文字說明的形式如路標、指示牌等小品的形式。暗示可以通過地面鋪裝、樹木的有規律布置的形式指引方向和去處,給人以身隨景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2.6 滲透與延伸

在景觀設計中,景區之間并沒有十分明顯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漸而變之。使景物融為一體,景觀的延伸常引起視覺的擴展。如用鋪地的方法,將墻體的材料使用到地面上,將室內的材料使用到室外,互為延伸,產生連續不斷的效果。

2.7 尺度與比例

景觀設計主要尺度依據在于人們在建筑外部空間的行為,人們的空間行為是確定空間尺度的主要依據。如學校的教學樓前的廣場或開闊空地,尺度不宜太大,也不宜過于局促。無論是廣場、花園或綠地,都因該依據其功能和使用對象確定其尺度和比例。比例有兩個度向:人與空間的比例;物與空間的比例。綜合分析、現場的感覺才是最佳的方法。

2.8 質感與肌理

景觀設計的質感與肌理主要體現在植被和鋪地方面。不同的材質通過不同的手法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質感與肌理效果。如花崗石的堅硬和粗糙,大理石的紋理和細膩,草坪的柔軟,樹木的挺拔,水體的輕盈。這些不同材料加以運用,有條理地加以變化,將使景觀富有更深的內涵和趣味。

2.9 節奏與韻律

節奏與韻律是景觀設計中常用的手法。在景觀的處理上節奏包括:鋪地中材料有規律的變化,燈具、樹木排列中以相同間隔的安排,花壇座椅的均勻分布等。韻律是節奏的深化。如德國柏林蘇軍烈士墓前5塊方形草坪,5塊等量草坪上擺著5個花崗巖雕刻成同樣大小、同樣圖案的白色花崗巖的花圈。

3 景觀設計的要素

景觀設計的要素包括景觀設計的素材的特點和基本知識。所有的景觀都是通過景觀要素來體現的,景觀設計的素材和內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體,鋪地和景觀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設計的基礎,其余是設計的要素。

3.1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景觀設計最基本的場地和基礎。這里談的地形,是指景觀綠地中地表各種起伏形狀的地貌。在景觀設計時,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慮生態學的觀點,營造符合當地生態環境的自然景觀,減少對其環境的干擾和破壞。同時,可以減少土石方量的開挖,節約經濟成本。因此,充分考慮應用地形特點,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觀元素的基礎。景觀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響總體規劃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3.2 植被設計

植被是景觀設計的重要素材之一。景觀設計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種大、小喬木等。巧妙合理地運用植被不僅可以成功營造出人們熟悉喜歡的各種空間,還可以改善住戶的局部氣候環境,使住戶和朋友鄰里在舒適愉悅的環境里完成交談、駐足聊天、照看小孩等活動。植被的功能包括視覺功能和非視覺功能。非視覺功能指植被改善氣候、保護物種的功能;植被的視覺功能指植被在審美上的功能,是否能使人感到心曠神怡。通過視覺功能可以實現空間分割,形成構筑物,景觀裝飾燈功能。Gary O.Robinette在其著作《植物、人和環境品質》中將植被的功能分為四大方面: (1) 建筑功能:界定空間、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間和創造系列景觀等,簡言之,即空間造型功能。 (2) 工程功能:防止眩光、防止水土流失、噪音及交通視線誘導。 (3) 調節氣候功能:遮蔭、防風、調節溫度和影響雨水的匯流等。 (4) 美學功能:強調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設計元素,使其作為景觀焦點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別、質地等特點還可以形成小范圍的特色,以提高景觀的識別性,使景觀更加人性化。

3.3 道路設計

這里所說的道路,是指景觀綠地中的道路、廣場等各種鋪裝地坪。它是景觀設計中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是景觀的骨架、網絡。景觀道路的規劃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觀面貌和風格。例如,我國蘇州古典園林,講究峰回路轉,曲折迂回,而西歐古典園林凡爾賽宮,講究平面幾何形狀。景觀道路和多數城市道路不同之處,在于除了組織交通、運輸;還有其景觀上要求:組織游覽線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觀道路、廣場的鋪裝、線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觀一部分??傊?,當人們到景區,沿路可以休憩觀景,景觀道路本身也成為觀賞對象。

3.4 水體設計

景觀設計大體將水體分為靜態水和動態水的設計方法。靜有安詳,動有靈性。自然式景觀以表現靜態的水景為主,以表現水面平靜如鏡或煙波浩森的寂靜深遠的境界取勝。人們或觀賞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觀賞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魚,或觀賞水中芙蕖睡蓮,或觀賞水中皎潔的明月……自然式景觀也表現水的動態美,但不是噴泉和規則式的臺階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頭、礬口,以表現經人工美化的自然。動態的水一般是指人工景觀中的噴泉、瀑布、活水公園等。自然狀態下的水體和人工狀態下的水體,起側面、底面也是不一樣的。自然狀態下的水體。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邊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人工狀態下的水體。如噴水池、游泳池等,其側面、底面均是人工構筑物。根據水景的功能還可以將其分為觀賞類,嬉水類。

綜上所述,城市環境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重而道遠的任務。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應當優先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學習他們先進的管理和技術,為我所用。我們相信,面對新世紀中國城市環境建設這個無比廣闊巨大的市場,我們的國際合作一定會創造業績,互利互惠,共同促進發展,為人類有一個更好的“地球村”人居環境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摘要:城市環境建設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而景觀建設就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必須要合理運用景觀設計的各個要素, 結合各城市的人文特點, 來營造不同風格的城市環境。

關鍵詞:城市環境,城市景觀,景觀設計

參考文獻

[1] 王向榮, 林箐.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2.

[2] (英) Paul Cooper, 劉林海譯.新技術庭園.貴州科技出版社, 2002.

[3] 何依.中國當代小城鎮規劃精品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3年3月.

上一篇:鐵路企業合同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外國憲法探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