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言文教學論文范文

2023-09-16

文言文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教學探析;《桃花源記》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不應僅僅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上,還應注重對學生古代漢語知識積累的引導,使其能夠深刻地感受和體驗文言文中蘊藏的思想和情感內涵,并能夠將語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靈活地應用于生活中的交流活動中。為能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教育形勢和其提出的高效教學的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主要以《桃花源記》為例進行了具體的探究。

一、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言文自身因素

文言文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而且隨著朝代的更迭發生了變化。文言文本身教學就有一定的難度,它是先秦時期的語言,隨著年代間隔的長遠,有一些字詞很難理解,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的困難。在古代,文言文通常是以書面語言的形式所呈現出來,用于一些階層的服務中,與人民的生活存在一些距離,尤其是在五四運動后,文言文逐漸退出了人們的使用范圍,白話文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的語言。由于遠離人們的生活,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加深了教學的難度。

(二)學生因素

由于文言文很多字詞與現代白話文有一定的區別,這就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有些吃力,很多學生就會因此而對文言文的學習失去興趣,長此以往還會產生抵觸的心理。這種情況下,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也只是在教師的要求和考試的基礎上進行被動的學習,沒有深入地去理解和感受文言文中所蘊含的深意,在學習中也做不到主動地進行思考,這就導致了初中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效果不佳。而且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沒有養成查閱工具書的良好習慣,甚至連基本的背誦也很難完成。有一些學生認為,文言文的學習對現實用途不是很大,加上時間久遠,所以對文言文的學習不重視。另外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的方法也存在一定不恰當的應用,這也是學生學習文言文比較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大多數也都是按照語文教師的要求,熟讀課文,對于重點的課文或者是課文中的段落進行背誦,還有翻譯,對重點的內容和字詞等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機械化的記憶。幾乎沒有學生會對文言文中的內容進行積極的思考,更沒有學生會主動地對文言文中一些通用的字詞的含義還有學習方法進行歸納總結。這樣被動的學習方法會使學生對于教師產生依賴的心理,導致考試中遇到課外文言文閱讀的時候,丟分現象嚴重,學生基本沒有自我學習和理解的能力。

(三)教師因素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比較陳舊,觀念也比較陳舊,而且有一些老師對文言文教學并不重視,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教學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學內容方面,形式比較單調、枯燥,而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考什么,學什么,還缺乏課外資料的引入。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探析

(一)把握文言文的價值點,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

文言文作為語文體裁中的一種文學表現形式,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和財富,肩負著進行經典文化傳承的責任,初中語文教師應深入剖析文言文的價值點,挖掘文言文中蘊含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以此為基礎進行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

《桃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以及自由平等生活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的不滿。這篇文言文采用了寫實手法,以虛景寫實的手法給人一種確有其人、其事的景象,以使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得以生動展現。通過《桃花源記》的教學,以價值點的挖掘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文化素養的提升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價值點一,在教學《桃花源記》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文體進行了解,對文本的寫作手法進行總結,作者寫桃花源并非是開門見山,而是寫漁夫沿溪劃船,偶遇桃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進入山口,數十步后進入到另一世外桃源之中。而在進入桃源之后,作者的寫作手法同樣極富有層次感,先寫風景,再寫桃花源中人們的服飾、勞作等,由遠及近,以田園風光的描寫來引出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層層遞進,這樣的寫作手法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深刻、感性的體驗。

價值點二,《桃花源記》中有著極為秀麗的語句和精彩的描寫手法和技巧,其不僅兼具游記和散文的特點,還凸顯著強大的文學魅力。為使學生能夠掌握《桃花源記》中的寫作特點和寫作手法,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朗讀、誦讀等閱讀的多種表現形式來進行文本的理解,在有較為深入的理解的基礎上,感受文言文中所蘊含的文學價值和魅力,從而使得學生在經典文化的閱讀中,感受和體驗到文言文學習的快樂,掌握文言文學習的技巧,進而為學生文化素養的有效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價值點三,感受文言文中蘊含的深刻哲學思想,初中語文教師需從《桃花源記》中挖掘富含哲學思想的內容,可以通過對《道德經》的聯想,來將桃花源中的世界與老子心中的理想世界進行對比,將其中蘊含的人人平等的哲學思想進行滲透,以促使學生文化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二)古今字詞對比,感受文言文語言魅力

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探索創造新型的教學方法,通過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通過古今字詞對比,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不斷地進行自我思考,改變以往“一言堂”的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識內容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有一種喘不過氣的感覺。

在教學《桃花源記》一文時,教師可以進行關于這篇文言文的視頻教學和音頻資料的觀看,體驗其中字詞的表達和所蘊含的魅力,對于文言文中較為優美的字詞,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良田美池桑竹、酒食等字詞進行識讀,并進行文言文的熟讀,以使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語感得以培養,更好地進行文言文的理解和記憶。

由于文言文中的生僻字或一些隱藏著特殊用法的字詞,與現今的字詞有著較大的用法、詞義上的區別,易加大學生文言文的學習難度?;诖?,教師應緊抓文言文中的關鍵字詞,通過古今詞義對比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如在《桃花源記》中的“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中的開朗一詞,在文中表達的意思是開闊,而今義指的是性格樂觀的意思;再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中的鮮美多指鮮嫩美麗的植物,今義指滋味好;還有“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中的交通一詞是交錯相通的意思,今義是指各種交通運輸的總稱;“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妻子是指妻子和兒女,今義特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是指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今義指沒有出路的境地??梢?,雖然字詞形式一樣,但其古今所表達的含義卻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基于這些古今含義不同的字詞進行文言文的高效教學,以使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魅力,進而對文言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掌握朗讀節奏,深入文言文的世界

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朗讀教學來進行深入的教學,朗讀在文言文教學中十分有效。語文教學非常重視學生的閱讀理解,所以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要精讀,掌握朗讀的節奏,深度地了解文中的內涵與思想。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經典作品,是古代優秀的文化遺產。學生通過朗讀文言文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把握整體布局的能力,使學生在朗讀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在朗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體現朗讀的有效價值,并在朗讀中深入了解文言文中所描繪的世界和情感。

教師在進行《桃花源記》的朗讀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的字音的標準發音進行嚴格的要求,還應注重朗讀的節奏,受地域及朝代更替的影響,讀音會有很大的古今差異,教師可以借助課文中的注釋來進行理解。學生在朗讀《桃花源記》時,應注重停頓,讀出節奏感。如: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再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學生通過朗讀節奏的把握不僅能夠進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中,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文言文朗讀能力的提高。

(四)引發學生質疑,促進學生思維高度的提升

文言文大多孕育于作者的人生經歷,體現著作者對人生的、對現實社會的感悟和認知,這對于學生思維高度的提升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初中語文教師在《桃花源記》的教學過程中,應善于挖掘文言文中能夠引發學生產生質疑的內容,進而促進學生思維的拓散和發展。

《桃花源記》這篇文言文,寫作于晉宋易主之際,東晉王朝極度腐敗,人民受剝削嚴重,陶淵明的人生抱負在這種動亂歲月中無法實現?!短一ㄔ从洝返膶懽鞅尘笆且环N人生常態,面對挫折,陶淵明既希望在任職期間實現抱負,又渴望歸隱田園,教師應以作者的選擇和情感變化為基礎,來引導學生質疑變化的原因,從而使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實現思維高度的提升和發展。

(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想提高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效率,首先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愛上文言文,才會投入到文言文教學課堂中。興趣是探索知識的基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關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培養。首先要明確目的,克服畏難情緒,有一些學生并不明白學習文言文的目的,更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學習文言文不只是教學要求和提高考試成績,也是為了打開古文化的大門,探索古代文化的智慧與魅力,了解和傳承古文化,同時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學生在《桃花源記》這類游記類的文言文的學習中要懂得克服困難,不應被學習難度所困擾。在學習中要讀透文章,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其次是設計導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的教學課堂離不開精巧設計的導語,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后續的教學奠定基礎。

(六)教授學生科學先進的學習方法

俗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初中語文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應該傳授給學生科學先進的學習方法,當學生掌握了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以后,學習的效率也會隨之大大地提高。在進行文言文學習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熟讀《桃花源記》課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結合文中的注釋對文言文進行翻譯,在翻譯中遇到難點,可以標注出來,通過查閱古漢語詞典進行理解,查閱不到的可以等到課上的時候提問,聽教師的講解,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難點字詞或者語句的理解。其次,學會理解和感悟文言文的內涵,感受陶淵明當時的思想感情,體會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并積極思考對于我們后人具有哪些啟發。當學生深刻理解文言文以后,再進行背誦就顯得非常的容易了,翻譯也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不是死記硬背。最后,學生可以總結一下這篇課文中一些重點字詞的使用方法,尤其是通假字和虛詞的使用,在這以后的文言文中可能還會遇到,及時地總結對于今后的學習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七)角色體驗,在角色中理解課堂內容

在初中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角色體驗是教師經常會使用的一種方法,也是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之一,在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的參與過程中,不僅可以應用到很多文言文中的知識和內容,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讓學生能夠理解具體句子的應用情景,對于文言文知識點的理解和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角色體驗還可以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具有想象力,思維更加發散,對于語文文言文的學習來講,也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也加快了高效課堂的構建進程。

綜上所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具體的以《桃花源記》為例來進行初中文言文教學改革策略的探討,以讓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及方法,從而促進其整體學習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曉鐘.淺析如何優化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2).

[2]連曉冉.“文”“言”合一:初中文言文教學之突破[J]. 語文學刊,2018(5).

[3]朱興杰.打造文言文教學高效課堂[J]. 語文建設,2017(3).

作者簡介:馬文學,1981年生,甘肅靈臺人,大學,中學一級教師,致力于農村初中語文高效閱讀方法的研究。

文言文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 積累 誦讀

文言文教學必須樹立一個觀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詞句的任意堆砌。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詞句的著眼點在于更準確、深入地把握文意,而把握文意可以更好的理解詞句。閱讀的過程是一個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復、理解逐步深化的過程,閱讀文言文也不例外。

目前,文言文教學最大的弊病表現為:有“言”而無“文”,這是“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結果。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評價、文化素養、審美情趣等的“集成塊”,是一個活的整體,而不是各種語言材料的“堆積物”。把文言文作為文章來教,就要遵循教讀文章的一般規律,處理好詞句和文章整體的關系,這不僅是學習文章的需要,也是更好地理解文言詞句的需要。

一.重視誦讀

文言文是在古漢語口語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形成的一種以簡潔、典雅為特征的書面語體。文言文教學以誦讀為主,就是為了培養語感。正確朗讀文言文是學習文言文的關鍵。要加強誦讀,培養語感必須要求學生學會朗讀方法及注意點,如:正音、停頓、語速、節奏等,必要時可適當加入體態動作。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形式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故事性強又有人物對話的,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如《唐雎不辱使命》、《孫權勸學》等;抒情色彩濃而蘊意深刻的散文,可讓學生反復朗讀,如《小石潭記》。處理好全班或小組齊聲朗讀與學生個別朗讀的關系,齊聲朗讀聲音洪亮、氣勢盛大,但要克服節奏失調、語速過快或過慢、語調不明、個別學生濫竽充數等缺點。要在讀準字音、節奏的基礎上,讀出文言文的抑揚頓挫,讀出文言文的韻味,進而讀出文言文的意思,讀出文言文的美。

在閱讀文言文時,許多詞、句、篇都會成為閱讀者語言倉庫的一個部分,而閱讀者也會逐步熟悉文言的表達方式和表達習慣。所謂的“賓語倒置”“定語后置”“狀語前置”“取消句子獨立性”等語法規則,只能是初學者如墜霧中,因為語法規則都是從大量的語言具體現象中概況出來的,比較抽象,不易理解,使得中學生對文言文的厭學情緒有增無減,更談不上實際運用。因此,只有誦讀才是培養語感的唯一正確途徑。

文言文誦讀教學不是單一的朗讀訓練,不強迫學生死記硬背,而是用誦讀來帶動其他的訓練,如句、篇的訓練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采用這種教學法,應當遵循下面兩條基本原則:1.誦讀和會意密切結合,以求疏通文意。2.靈活記憶,自然成誦。

二.積淀民族優秀文化

課本中所選的文言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可以讓學生吸取古人語言中的精華文化積淀,從而豐富我們的語言,提高寫作技巧。文學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反映著社會現實,中國無數的仁人志士,他們的高尚情懷和愛國精神都滲透在文學作品中,學習這些作品,可以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農、林、數、醫等多種學科知識大多是以文言形式保存下來的的,我們如果具有閱讀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就可以進一步研究古代文化典籍,更好的保留祖國文化的遺產,從而達到“古為今用”的明顯效果。學生除了能閱讀淺顯的文言文外,還有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進而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情感。教師以傳統文化為背景,對課文內容作適當的補充和延伸,以點帶面,賦予每一篇課文以豐富的文化底蘊,這樣的文言教學必然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課堂蕩漾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三.以現代言語習慣解讀文言詞句

翻開初高中教科書和參考書的文言文篇目,我們不難發現,有不少詞句的翻譯讓人感到很生硬。如“孰為汝多知乎?”一句的翻譯:“誰認為你多智慧呢!”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說某人智商高、有知識,就簡潔明了地說他聰明智慧。所以,字詞的解讀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能新不古;(2)能直不曲;(3)能簡不繁。其根本原則是在充分利用古漢語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礎上,調動現代理念,;力求使文言文詞句的解釋新鮮、靈活而不失準確。

此外,文言文教學還應該講求實用,不能脫離時代生活,以古解古。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時代精神解讀古人思想,講古代作品與當代時代特征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還需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解讀作品,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

總之,在知識經濟和知識創新的時代,文言文教學是新時代有待探索發掘的文化寶藏。文言文教學要讓學生在理解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反復閱讀品味文章,在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能力的同時,實現現代思想文化和古代優秀思想文化的成功對接。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勤縣第六中學)

文言文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高職校語文新教材(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教學用書)第一冊語文課本文言文難度較大,只有抓住教學的關鍵——引導學生攻克語言關和文學關,才能使語文課程改革的教學效果顯示出來。

關鍵詞:高職校語文新教材;文言文;語言關;文學關

《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的性質做了明確的闡釋:“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彼愿呗毿N迥曛拼髮R荒昙壵Z文文言文閱讀教學就應遵循這個總體思路,既要幫助學生在初中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實現文言文語言障礙的突破性學習,謂之語言關;又要通過對課文的全面把握,達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貼近和認同,謂之文化關。而高職校五年制大專一年級文言文教學則是突破這兩關的關鍵一年,抓實這一年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既培養起“課標”要求的初步的“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為達到五年制大專文化基礎課學習文言文閱讀的要求——通過對大量文學作品的閱讀培養欣賞和評價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突破語言關

攻克語言關的目的和歸宿,就是要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閱讀文言文的語感,即具備針對文言文的敏銳感知和迅速領悟的能力。文言語感獲得的基礎是大量語言材料的積累,它包括實詞、虛詞、文言句式三方面內容,而重點在于對實詞的掌握。王力先生曾指出,“如果掌握了古代漢語實詞,就可以說是基本上掌握了古代漢語?!庇性S多文言文片段,就是因為實詞不通而成為初學者的障礙,可以說,對實詞的意義和用法的掌握就是文言文學習的一道關口。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教學用書——語文第一冊》新教材(以下簡稱“高職校語文(一)”)共有兩個文言文閱讀單元,計有10篇課文,就內容而言,歷史散文有5篇;游記散文有5篇;高職校語文(一)兩個文言文閱讀單元中的常用字詞就有102個。其中常用的18個文言虛詞就占16個。這個訓練可謂強化矣。所以文言文語言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實詞達意教學法上,要努力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攻克這座語言關。

怎樣幫助學生攻克語言關?

首先是誦讀法。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在《朱子童蒙須知·養正類編》中曾對誦讀與掌握字詞的關系作過闡述:“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曰:‘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能不說自曉其義也?!边@種誦讀法正是現代文言文教學中普遍輕視的教學方法,也正是非常適宜于高職校五年制大專一年級新教材教學的好方法。應用誦讀法會讓學生不只是簡單的記住了幾個實詞虛詞,幾個常用的文言句式,更重要的能幫助學生建立文言語感,遇到陌生的文章句段,能夠獨立的憑語感領悟大部分內涵,這才是成功的文言文教學的結果。

其次是練習法。高職校語文(一)新教材練習宜采用歸納義項的練習方法,每課針對5-8個實詞歸納出義項題,例句由當前課及以前的文言課文中選出,這樣就會以點帶面。由此及彼地掌握具體實詞的不同用法,并對以往知識有一個重新復習、再次認知的過程,以增強記憶。

應該擺正的是練習尤其是實詞練習在文言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須對大綱設定的150個重點實詞、18個虛詞作深入的思考。重點詞語是必須通過練習鞏固的,但這遠遠不夠,必須指導學生以詞語練習為出發點,以誦讀為橋梁,以大量鮮活詞語尤其是實詞的實際掌握認知為目標,這才是練習的歸宿。

第三,要用課外閱讀促進語言關的突破。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難易適中的文言文進行課外閱讀,語文教師要為學生編寫校本文言讀本,引導學生加強課外文言學習,運用課內知識去解決課外文言文閱讀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反復運用過程中深入扎實的復習,掌握學過的知識,從實踐中來到,到實踐中去。要注意課外閱讀的重點在于對文言實詞等語言材料的積累,以語感的獲得為最終目標,而非以掌握幾個實詞、虛詞為最終目標。

總之,突破了文言的語言關后,學生應達到這樣的程度::手中有一大把文言文常用詞,供隨時應用;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滾瓜爛熟地背誦幾十篇文言課內外名篇;能獲得初步的文言語感;能借助工具書自由閱讀淺易文言文。這就是高職校大專一年級新教材對文言文閱讀教學所設置的第一關“語言關”。

攻下文化關

文化關是與語言關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第二關,是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貼近與認同,是對漫長封建時代倫理道德、典章制度、知識分子風貌等的一種切近的觀察,是對封建時代文學、藝術、教育、哲學等上層建筑的一種尋根式的觀禮。這個文化關是教材按照歷史順序排列帶來的客觀效果,它使教材夠經典、具難度、有教頭。

首先,引導學生在對本民族歷史的把握與親和中繼承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要素。高職校語文(一)中文言文兩單元的學習,要重點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學習文言”,注釋,好比拐杖,它可以幫助我們逐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門徑。閱讀文言文時,要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出處、寫作背景、文化常識、與課文有關的作者經歷,讀懂字句、疏通文意,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文化內涵和表達的感情。文言文閱讀(一)單元的五篇歷史散文,有記敘春秋時代秦晉爭霸的經過;有記敘戰國時期活躍于政治舞臺上,可以“出奇策異智,易危為安,易亡為存”的食客策士;有司馬遷《史記》中的經典范文《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還有《資治通鑒》中記載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這些選文以軍事、政治為一個大平臺,記述了有關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寶貴資料,是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文獻。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幾篇課文,有的長于說事,富于故事性、戲劇性,有著緊張感人的情節;有的善于寫人,描寫人物形象生動,個性鮮明,敘事本身可觀賞性就很強。而且這幾篇歷史散文的語言又非常優美。其中反映出來的一些思想直到現在還深深烙印在國人心中,一些行為規則,是當今學生應當好好把握和學習的,如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廉頗的勇于沖鋒陷陣、知過勇改的特點等。文言文閱讀(二)單元的幾篇游記散文,類型不同,風格多樣,內容各有側重。有的重在繪景,有的重在敘事,有的重在說理,有的重在寫人物活動,并且都能將寫景、敘事、議論、抒情結合統一起來。祖國大好山川、民間民俗風尚、封建文人思想情趣都躍然紙上,“知人論世讀經典”,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人生際遇、不同的精神追求、不同的文學風格。每一部經典的誕生,都有特定的寫作背景,又寄寓著作者某種思想感情,都會打上時代的烙印。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從課本注釋、報刊網絡和相關的文獻中,和學生一起獲得寫作背景方面的信息資料,了解作者寫作的情感起點,才能真正走近作者、走近作品塑造的人物、走進經典的世界。廉頗和藺相如的形象,在國難當頭時放棄個人恩怨,深明大義,體現了一個謀略家、愛國志士的膽識;而馮諼則更像一個時刻在思考的思想家,從生活中的小事設喻,考慮問題的周全,故事給人以深刻的啟示。蘇軾的記游,不輕信舊說,有疑必察,強調實踐,反對主觀臆斷的態度是可取的;而王安石借游山來抒發感想和心得,闡明研究學問必須“深思而慎取”,這與王安石百折不撓推行新法的精神及其一絲不茍、獨抒己見、創立新義的治學態度是一致的。古人的這些精神感人至深。這是幾千年封建社會的化石,對學生理解封建社會君臣關系、國與國之間的爭斗、謀士話語的重要作用和封建文人精神追求起著有益的啟示效果。

其次,對古代思想與漢民族思維特征的體會與認同。先秦兩漢是出政治家、思想家、謀士、勇士的時段,歷史散文的學習是教育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史的根基,《史記》善于剪裁,記人生動,道理深刻,但又不是板著面孔的硬邦邦的說教,而是獨具匠心的運用敘事、對話,選用了一些形象生動的事例來感染人,用活生生的形象,如臨其境場面讓學生了解、體會忠君愛國的思想和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及政治主張。

第三,在對游記散文的學習中多方面了解古代知識分子的生活與思想,學習從“文本”與“人本”雙重角度鑒賞古代文言文。

高職校語文(一)第二單元游記散文從唐宋明清的浩繁作品中選取了散文五篇,只要仔細品味,不難看出選文編者的大致思路,那就是在精神上張揚個性,而在文筆上又是神采飛揚,二者都給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覺。讀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能體會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憤懣不平的心情,用小丘在永州低價而久售不出的事實與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才能的被埋沒進行類比,體現了中國封建知識分子政治上受壓抑對社會黑暗不滿而抗爭的精神面貌;《游褒禪山記》《石鐘山記》說明了作者的聰穎與智慧離不開豐富的閱歷,更離不開廣博的學識,這正應了英國著名思想家培根的至理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張岱的《西湖七月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為人傲岸不群無意科舉仕進的封建知識分子的形象,在幫助學生了解晚明社會的風土人情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傳統知識分子的心襟和精神歸宿問題。此類文章讀來雅氣十足,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人追求的方方面面。

綜上所述,高職校語文新教材為中學生學習文言文設置了語言關和文化關,也為教師提出了新課題,如果在教學中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攻克了這兩關,那么,不僅可以使學生輕松閱讀文言文,也會使他們在思想認識上有一個較大的飛躍,為在大專階段的進一步學習、釋解、欣賞、評價中國傳統的語言、文字、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文言文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分散等特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展開相應的教學指導,對癥下藥,以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分析方式和閱讀方式,體會文言文中字詞之間的韻味,感受語言的魅力,提升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熱情。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降低文言文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文言文學習的環境中,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而文言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豐富學生的內心認知,陶冶學生的情操以及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等方面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有效開展文言文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以及整體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

一、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作用

1.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播

在優秀傳統文化領域,文言文是極其重要的教育教學資源,為小學生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義務教育政策和教材下,我國接受小學階段教育的學生可以從中發掘和傳播優秀文化內容。在現存的傳統文化中,文言文是其中重要分支,在語文課堂中加強文言文教學,能夠讓學生以古人的視角看待問題,使其在了解諸多古文化知識的同時,加深其對傳統習俗、節日、禮儀等方面的理解。文言文能夠以簡短的語言容納豐富的知識和道理,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古代優秀文化的魅力。教師不應忽視文言文對學生智慧啟蒙、優秀文化傳播的作用,需要在鉆研各種教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會讀、讀懂文章內容,使其形成審慎思維,激發其在文言文學習中的愛國情感,引導其通過文言文學習傳承和傳播優秀文化。

2.夯實文言文學習基礎

對于跨越時間、空間維度的古代漢語言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很難順利理解,這就需要經歷閱讀經驗的積累,逐漸形成文言文學習技巧和方法。在不同學習階段,文言文知識的難度、內容量和教法都存在差別。在小學時期,文言文知識更強調基礎性,初高中階段的文言文學習均需要堅實基礎的支持。若缺乏良好的文言文基礎知識,升入初高中的學生將會在文言文學習上面臨較大困難。在初高中階段,需要依靠小學時期積累的基礎性字、詞,對更高難度的文言文語篇進行理解。同時,在教育體制日益完善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學更傾向于理解、運用,這就需要學生廣泛地了解文言文基礎,加強其使用,這就進一步突出了文言文教學的價值。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

1.熟練誦讀文言文

與白話文不同,文言文屬于古代漢語,在語言結構以及音頓節奏方面與現代漢語存在較大的區別。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文言文就是踏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領域,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學習體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文言文在遣詞造句方面具有獨特的韻律美,學生們在誦讀的時候可以得到不一樣的感受。因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文言文這一優勢,引導學生進行熟練誦讀。這樣可以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可以幫助學生逐漸掌握文言文的結構規律。首先,在小學文言文誦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傳授學生正確的發音與停頓方法,激發學生在文言文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領讀的教學方式,即老師讀一句,學生跟一句的方式。由于小學生對于文言文了解不是太深,教師在誦讀教學的時候需要進行耐心的指導,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教師需要在著重強調頓挫“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這樣對于學生今后的釋義理解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其次,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班級“榜樣”作用,讓文言文成績較好的學生為其他學生起到示范作用,讓其代替老師領讀教學,這樣也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來不斷創新教學形式,例如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來扮演文中的“兩小兒”角色,而老師可以承擔孔子的角色并負責“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以及“孔子不能決也”的旁白宣讀,這種誦讀方式帶有了一些競技色彩,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會得到很大的激發,其誦讀質量也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2.借助故事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內容

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借助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引導教學,引導學生樹立主動學習和閱讀的意識,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普遍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借助講故事的方式展開教學內容,并在講故事的同時適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雙管齊下,既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調動學生的思考熱情,讓學生積極跟隨教師進行文言文的學習,逐漸提升語文的學習效果。比如,教師在對《書戴嵩畫?!愤M行教學時,可以將文言文轉變成故事,在上課時可以和學生說“今天老師為大家講一個故事”,接著將文言文的內容展現給學生,并讓學生說說自己聽后的感想。這樣可以讓學生較好地融入文言文的學習中,感受文言文學習的趣味,并理解《書戴嵩畫?!分袀鬟f的思想,即藝術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教師的講解更加感興趣,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品味文言文,在細讀中逐漸積累文言文知識,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3.利用多媒體提升語文學習興趣

小學生在六年的時間中逐漸積累語文知識,從拼音識字到閱讀理解,再到寫作訓練,都在逐步加深語文學習的深度。文言文是古人語言表達的方式,學生剛接觸時難免有困難,因此需要教師借助趣味教學方式進行文言文的引導學習?;ヂ摼W的發展不僅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還有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展開文言文的教學,利用視頻、音頻以及圖片展開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環境,便于學生較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內容,感受文言文學習的快樂,提升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文言文教學是促進學生道德成長、智慧啟蒙、行為規范的重要路徑。因此,教師應發掘當前文言文教學中現存的問題,在明確文言文教學實施作用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營造高效、和諧且有趣的課堂氛圍。具體而言,通過創設個性化情境、發掘語文學科屬性、組織多元誦讀活動和加強教學反思等方式,精準地把握文言文教學規律,在喚醒學生對文言文知識學習熱情的同時,順利地幫助其理解文言知識、感悟先賢哲理,促使學生語文素養和多種能力得到全面培養,彰顯文言文教學的獨有價值和魅力。

參考文獻:

[1]何雪琴.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文言文教學策略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11):18.

[2]陳潔咪.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效率[J].語文課內外,2020(5):294.

文言文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常熟市昆承中學 文言文教學 語用型課堂研究

常熟市昆承中學是江蘇省常熟市的一所初級中學。自建校以來,昆承中學堅持以德育為首,業務為本,創新為源,強師立校,建立起了一支敬業努力的師資隊伍。其中,語文教學組在專業教學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昆承中學語用型文言文課堂基于教材語用現象的捕捉,立足“培養學生語用理解力、積淀閱讀經驗、培養語用表現力”的目標,致力于使學生在遇到課外文言文時有積極應對的素養核能。

一.語用型教學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取得的成就

“語用教學,簡單而通俗的說,就是師生共同探討和學習如何使用好語言;用嚴謹的學科術語表達,就是通過對具體語言的揣摩、感悟、探討、運用,學習并獲得在與自己密切相關的具體語境中說話(包括口語與書面語、口頭交際和筆頭寫作),達成交際目的的素養和技能。”[1]語用型教學使文言文語言學習不再枯燥無味、模式單一,促進了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一)提升了“語用理解”的水平

王建華老師:“只有編碼活動,沒有解碼活動,信息并沒有真正交流,也沒有完成轉化,因而也就沒有實現信息傳遞,產生不了價值,就無所謂‘交際’。”[2]“解碼”相當于語用教學中的“語用理解”。大部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自身思考后,可以解決理解和運用語言的難點。昆承中學基于語用的文言文課堂教學在進行學生語用理解水平的實踐中,取得了兩個方面的成果。

一方面是語用意義的理解。俗話說“言為心聲”,語用型的文言文教學不囿于字詞表面意思的積累,契合了新課標“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預讀實踐”,尊重了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一位教師在執教《賣油翁》時讓學生思考“康肅笑而遣之”中“笑”的含義,學生小組討論后各抒己見,有說表達心領神會后贊嘆的,有說表達羞愧、尷尬無奈的,有覺得是自我解嘲的,有一位學生別出心裁,認為這個“笑”字流露出的是士大夫對民間手藝人“夏蟲不可語冰”之感。教師聽完之后對他進行了點評,進而和其他同學作了進一步的解釋,整個課堂“熱鬧非凡”,大家的思維都“活”了起來,在對課文和古人生活及歷史各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另一方面是語用構思的理解。在基于語用的文言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對課文中謀篇布局的策略的學習。使得學生在發現“顯性構思”諸如文章的順序、結構等的同時,去探索不易被察覺的“隱形構思”,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和思維邏輯發展。

(二)豐富了“閱讀經驗”的積淀

新課標“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取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發展學生語用能力,也是豐富學生閱讀經驗積淀的過程。文言文的教學方法多樣,教師給予很多好的方法指導,如誦讀、猜讀、例句分析、比較歸納等。這些方法一方面是習得鞏固課文原生知識,另一方面在無形中給學生有機滲透了學習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在“學語文”中“學會學語文”。

不同的文體個性鮮明,在語言、結構等方面都不盡相同,文章的閱讀策略和重點也是各有側重的。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語用型的文言文教學培養了學生辨別差異的能力,使他們能夠根據文體選擇調整不同的閱讀方法。

(三)提高了“語用表達”的能力

關注學生語用表達能力的發展是語用型文言文課堂教學的落腳點。在教學中發現,學生表示他們在大多數時候能夠語言清晰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不少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引導之后,也能組織好語言,清楚地回答問題,這使得學生在活生生的運用情境中逐步提高了語用表達能力。

語用表達分為兩類,其一是技能型表達,這類訓練經常出現在專項訓練之中。如部編版教材中有許多有趣的文言文故事——《陳太丘與友期行》、《愚公移山》、《孫權勸學》等,教師在會安排一項“復述課文”的練習。這類訓練不僅引領學生有效梳理了文本,提高了對文言信息的提煉重組和轉化能力,而且不同的文本在語用構思上的可借鑒性,促進了學生遷移能力,這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其二是詮釋性表達,即學生表達自己對于文本的理解,部編版教材中不少文言文如《小石潭記》、《桃花源記》需要學生有獨特的感悟理解、補充評價,融“理解”與“表達”為一體,既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體悟,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語用表達能力。

二.語用型教學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它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用型文言文課堂教學”針對當下文言文教學重視理解而非運用的目標不明、本位偏移現象,而提出的問題解決方向,體現了《義務教語文課程標準》改革的基本理念。部分教師對語用型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概念和理念不甚清楚,因此導致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窄化“語用”內涵

窄化“語用”內涵是對“語用”概念的狹隘理解,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唯語用”,是指文言文語用教學的課堂只講語言文字表達的方法,將內容、情感的分析都轉化為語用知識的分析,盲目地堆砌語用知識點。不少教師認為在一堂課中必須將文言文“語用知識”的概念講得面面俱到,諸如文章翻譯中的“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實詞虛詞”以及寫作技巧方面的“借物言志”、“欲揚先抑”、“烘托對比”等,認為只要講到了就是語用型文言文課堂,而部分學生的記憶方式是死記硬背。對于學術性的概念脫離了實際去進行講授和操練,不在實踐中滲透,不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使用,與新課標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其二是講“語用”等同于表達,使得文言文語用教學模式單一化。大多數教師在文言課堂中或結束后都會設計一個小練筆,但有時并沒有考慮到這個練筆的效能性,是一種虛假的落實?!妒勒f新語》二則中的《詠雪》,有教師布置課后作業為“請你寫一寫雪景”,學生大多仿照課文句式寫下“未若鵝毛因風起”、“白蝶紛飛差可擬”,有前人謝道韞的詠絮之才和文章固定句式,其他答案看起來都差強人意,沒有新意,言之無味。不若讓學生另選他物進行描寫,更有開放性,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表達”確實為語用的重要方式,但并非唯一方式。也就是說,“語用”并不是存在某個語文教學環節,它也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效性訓練,不恰當的語言訓練寧可不出現在課堂之上。

(二)弱化“語用”過程

弱化“語用”過程體現為缺乏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指導過程。教師大多給出籠統性的評價,缺少針對性指導。如一位教師在執教《愚公移山》時,設置了一個語言實踐點,體會智叟和愚公兩人對話后的心理。學生對于智叟“甚矣,汝之不惠”如是表達:“智叟認為愚公的做法是愚蠢的,所以內心很不屑。”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表達略顯平淡,在思維上也還有提升的空間,如不屑的背后是他的沾沾自喜的心態等??墒沁@位教師并沒有在此進行引導和點撥,學生看似得到了語言鍛煉的機會,但他的能力并沒有提升,因為這樣的反映和心理是在日常生活的濡染之下產生的,學生的語言能力仍然停留在原有水平。而這種現象在課堂中屢見不鮮。

(三)泛化“語用”內容

在課堂實例中,泛化“語用”內涵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為個別教師在語文文言文課堂中加入了許多“類似語文”但實際上與語文并沒有什么關聯程度的教學內容。例如《河中石獸》,有些教師在通譯文章之后將課堂重心放在了“究物理”上,用過多的時間和學生分析和介紹石獸位置變動的物理原因。語文教材的內容包羅萬象,單獨的學科也并非閉門造車,各科之間都有聯系,在教學時穿插一些其他知識無可厚非,但是這并不應該大量出現在時間有限的語文教學的課堂上。這篇文言文的語用方面,我們可以挖掘的有很多,理解它教給我們的道理——不能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想而給沒有深入了解的事物定論,并聯系生活實際加以運用,這才是其真正的價值。

其二為語言訓練設計缺少針對性。課堂上語言點的訓練需要教師備課時進行甄別,選擇適應學生當前學段水平的內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小石潭記》,有教師選擇了諸多“語用”教學點作為課堂重點。如: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2.了解古代山水游記的特點;3.體會作者情感變化;4.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寫法;5.學習課文比喻的修辭手法;6.體會課文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7.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教師在備課時可謂“挖空心思”,但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教不完,學生學不完,一言堂的課堂,是沒有思維的活力的,流于表面的學習讓學生印象不深、理解不夠,也使其產生疲倦和抵觸心理。

三.昆承中學基于語用的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改良建議

綜合常熟市昆承中學基于語用的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實施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現初步擬定若干改良建議。

(一)確定語用教學內容,挖掘文本語用價值

由于學生的發展具有階段性,他們每一項語文能力的形成都有不同的過程階段。初一的學生還未完全跳脫小學時的思維模式,而初三學生的思維又將與高中生接軌,所以在確定語用教學內容之前,教師要把握不同年齡層次的學段目標。根據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在確定教學內容時應超出學生原有的能力范圍,但是通過教師的指導能夠達到?,F行教材有明確的單元劃分和主題,文言文課文也根據不同的主題和其他現代文放在同一單元,這在人文性的教學上無不可。但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閱讀期待,將文言文教學順序打亂,如初一的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可以將有利于他們發揮聯想和想象的課文先選出進行教學。

文章是多方面的東西,一篇文章可以從多種視角來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牢牢把握語用教學的目標,深度挖掘文本的語用價值《論語》十二章,簡明深刻,語約義豐,包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經驗,所以大多數教師也側重于其修身為學之道的講解。但其實短短幾句話之中,也蘊含了豐富的文言句式和一詞多義現象,如“而”用法皆不同,可以做成“類”的學習,加深學生對虛詞的印象。又如《賣油翁》中的“晲而久之不去”,“睨”是指“斜著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樣子。挖掘語用價值,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實詞的意思,更要讓他們懂得字詞背后的情感傾向。

(二)加強學生語感培養,促進課堂對話平等

語感,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對語言文字分析、理解、體會、吸收全過程的高度濃縮。[3]文言文有別于白話文,有一定的句式特點,如之乎者也,有規律可循,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通過大量的語言訓練來加強學生的語感。這種訓練方法有很多,譬如朗讀,在學生自由朗讀之前,教師先進行示范朗讀,處理好情感、韻律等,學生從教師的朗讀中獲取信息、找準方向,進而在自己實踐的過程中培養語感;又如背誦方法的使用,在真切領會文章謀篇布局的匠心,揣摩作者的情感變化和思維邏輯后,學生的語感進一步加強,甚至可以做到朗讀成誦。

“師生平等”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反映在課堂教學上就是師生課堂對話的平等。部分教師課堂氛圍一般,這歸根究底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太過“強勢”,是需要我們思考和擔憂的。受傳統教師觀的影響,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依舊“一言堂”,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這與“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是相背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第一需要得體,尊重學生,第二要將話語權還給學生,不讓學生錯過任何一個語用訓練的機會。

(三)閱讀教學結合語境,口語教學結合實際

語境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方向,是“語用型教學”的總體原則,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必須要依傍語境、結合語境來進行。根據調查訪問,有些教師在講授文言文字詞時,經常將一詞多義的實詞單獨“拎出來”,讓學生猜測詞義。猜讀法本是一種廣泛運用而有效的文言文教學方法,但是猜讀法只有在語境中,才能更好地展現它的作用,否則學生漫無目的地猜測,茫然而無所得。

結合語境,教師首先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領會文言字詞正確的含義。其次要利用環境營造,教師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要多創設環境,如《記承天寺夜游》一課,教師在課中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張懷民與蘇軾,進行模擬對話,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和學習的興起,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意義及人物內心的理解。最后教師在教學中還要補充必要的背景語境,實現主客(文本、作者和學生)的精神的溝通。

語言文字的語用最鮮明的體現就是在日常的口語交際上。雖然很多人認為文言語言在日常生活使用的頻率并不高,但是其實很多文言文千年流傳早已滲透在我們的口語之中,如“自然而然”、“忘乎所以”以及一類的謙詞敬詞,在我們的日常中比比皆是。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需要適當地文白相濟,解釋文言字詞含義,指明恰當適用場合,并且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提供師生、生生之間模擬對話的平臺,使得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常熟市昆承中學基于語用的文言文課堂教學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彰顯了文言文教學獨特性,讓文言文這個語文教學改革的“死角”的面貌煥然一新。這使學生在掌握文言知識的同時,深入語境,發展了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雖然它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通過教師們的不懈努力,在今后的實踐發展中一定會得到修正和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它的未來一定是光輝燦爛的。

參考文獻

[1]王元華:《語用視野下的語文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頁。

[2]王建華:《語用學與語文教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頁。

[3]李世賢:《小學生語感培養探討》,《青年與社會》2012年第10期,第146頁。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昆承中學)

文言文教學論文范文第6篇

探美 教學模式

0018-02

詩人流沙河曾經說過:“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心態,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耳朵。”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內心的一根弦,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撥動這根弦,就要立足于吟誦,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搭建互動探究平臺,加強鑒賞創造和拓展遷移的思維訓練。作為有20余年教齡的語文學科一線教師,筆者總結了一套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即“立足吟讀,初步感知——說讀寫畫,互動感悟——探究亮點,局部突破——設疑質疑,鑒賞創造——精煉主題,拓展遷移”的“品韻·悟神·探美”教學模式。實踐證明,這套課堂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領略文言文的魅力。其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一、立足吟讀,初步感知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大多數文言文講究音韻,讀來韻味無窮。只有吟讀方可通曉其義,也只有通曉其義方可品得細,品得深,品得美。吟讀得多了,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這種饒有趣味的教學環節,并在吟讀的過程中醉心于其中的韻律以及這些韻律帶來的快樂。吟讀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背景音樂伴讀,有教師范讀,有結伴對讀,有團隊創意誦讀,有音頻導讀,有多媒體視頻范讀,還有男生讀、女生讀、分組讀、師生齊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師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走近作者成為了可能,走進文本成為一種需要?!对狸枠怯洝?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通過駢散結合營造的長短錯落、抑揚變化的音韻美會讓學生陶醉;《與妻書》(語文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綿長情意中的慷慨悲憤會使學生感同身受。

二、說讀寫畫,互動感悟

葉圣陶曾經說過:“文字是一道橋梁,橋的兩端一邊站著的是作者,一邊站著的是讀者。只有通過這一道橋梁,讀者才能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選入課本中的文言文都是經典文章,經得起反復推敲。筆者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想擺脫呆板的說教和灌輸性的解讀,教師就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用細細讀一讀、互相說一說、嘗試寫一寫、動手畫一畫的方式解讀文章,構建讀、說、寫、畫的互動平臺,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學《小石潭記》(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時,筆者讓學生讀一讀這篇優秀的文言文版游記,說一說游覽小石潭的導游詞,寫一寫文言文版的家鄉勝景游記,循著作者的足跡畫一畫小石潭導游圖。在互動的教學中,原來枯燥無味的文言文實詞、虛詞和句式教學都得到了落實。教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時,筆者讓學生讀一讀這篇言辭酣暢、氣勢恢宏的論說文,說一說其他歷史名人經過磨礪終有成就的事例,寫一寫現代版的運用事實說理的論說文,畫一畫課文的邏輯思維結構圖。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會了論說文的寫作技巧,感受很深。

三、探究亮點,局部突破

善教者啟思導疑,強調思維的引導過程。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精析文中的亮點,力圖突破局部,使學生感到自己在學習中有所收獲。例如《愛蓮說》(語文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一文,托物言志和對比烘托的表現手法是其亮點,在教學這篇文言文時,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反復吟讀品味其語言的音韻美,還要引導學生精析文中對蓮的生長環境、體態香氣、清高風度的描寫,分析作者是如何狀物的,那些描寫為何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并引導學生體會將蓮與菊花、牡丹作對比的好處。此外,筆者讓學生從感興趣的花語入手,也寫一寫自己喜歡的花,抒發自己愛花的情感,并讓學生撰寫與之相關的廣告語,或者制作賀卡。又如,《強項令》(語文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故事脈絡清晰,教學這篇課文,讓學生看著連環畫講故事,而后分析人物形象,是增強閱讀趣味性的一個有效方法。如果教師再讓學生組建團隊演一演這個故事,體會文中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人物描寫方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會更為深刻,也會更好地掌握人物描寫的技巧。

四、設疑質疑,鑒賞創造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疑、質疑能力是創造性鑒賞的基礎,也是完成拓展遷移的必要條件。一位在課堂上能以巧問點撥引領學生的教師一定是一位受歡迎的教師,同樣一名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學生也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我們相信,只要把設疑、質疑的機會交給學生,在文言文的課堂上,學生也一定會有奇思妙想。在教學《湖心亭看雪》(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一課時,在鑒賞了作者用白描手法點染的雪籠西湖的景色后,筆者設計了設疑、質疑創造性鑒賞的環節。有學生提出:“這段雪景的描寫與《周莊水韻》(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中周莊仲春雨景的描寫一樣盡顯朦朧之美,但一處是冬景,一處是春景,一處寫曠達和癡迷,一處寫歡喜和優雅,雖有差異,卻都盡顯作者用筆之妙。那么,我們在寫作訓練中如何把握情景交融的技巧呢?”對于八年級的學生而言,提出這樣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實在難能可貴。至此,文言文的課堂教學自然進入了一個生生互動的高潮。教學《三峽》(語文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時,學生還將今天的三峽和課文中的三峽作對比,表達了對新三峽生態環境的憂慮。文中彩筆描繪的三峽奇景讓學生嘖嘖稱奇,也讓學生為其奇景無法再現而遺憾不已。學生走出文本,有了更深層的思考。

五、精煉主題,拓展遷移

我們知道:理想的課堂,教學主題簡潔明了,教學語言醒豁到位,教學流程如行云流水,并能由主題引申到現實生活,進行拓展遷移。古今貫通是文言文教學的現實意義所在。教師應讓學生從《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中學會類比設喻的規勸說理方法,學會精辟地說理;從《愚公移山》(語文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的故事中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為家鄉的景區開發出謀劃策;從《曹劌論戰》(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中學會從國家政治的高度看待民生的重要性和禮賢下士的必要性,評價當前的社會熱點;從《答司馬諫議書》(語文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中學會如何進行針鋒相對的駁論,并試著評價當前一系列改革的利與弊,對新一屆政府領導實施中國夢想將遇到的若干問題進行思考。能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進行思想和精神的自由“穿越”,對初中生來說是一件“很時尚”的事,他們樂意為之。

總之,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文言文教學中品味作品的韻,感悟作品的神,探尋作品的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師要不斷探索實踐,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切忌說教,也不要一味地翻譯解讀,而要將古與今無縫對接起來,將讀與寫巧妙銜接起來,將虛與實有效鏈接起來,將教與學有機融合起來,這樣一定可以開創文言文教學的新局面。當然,筆者在此提出的教學模式僅是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在課堂實踐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和教學需要加以適當的調整。

(責編 秦越霞)

上一篇:測繪學概論論文范文下一篇:交通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