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2023-09-21

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摘           要]  詳細闡述了1+X證書制度的基本內涵和框架?;诟呗毥逃奶匦?,以創新的視角提出了1+X證書制度下的課程建構的思路和方法,并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設計“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之上,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細致展示了1+X證書制度下的課程體系建構過程。

[關    鍵   詞]  高職教育;1+X證書制度;“課證融通”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1+X證書制度,此項制度意在完善當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為突破職業教育發展瓶頸提供了可能性。1+X是新的高職教育學業證書制度,由高職教育傳統證書制度向1+X證書制度的過渡,使得教學成果評價由單一維度轉變為包含學校教育的普遍性和不同行業、企業要求的特殊性在內的多重維度。此次證書制度的迭代升級必將對高職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1+X證書制度實施至今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如何在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技能教育、如何實現專業與證書的融通等?;趯Υ祟悊栴}的思考,本次研究將高職院校作為研究對象,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探究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的建構方案。

一、高職教育1+X證書制度的內涵與框架

探討高職教育1+X證書制度下的課程建構問題,首要任務便是明確1+X證書制度的基本內涵以及梳理“1”與“X”要素間的相互關系。

(一)高職教育1+X證書制度的內涵

高職教育教學過程具有顯著的學校與社會的跨界特征,其具體表現在“產教”“校企”“工學”等方面,雙方要素以對立統一的方式呈現?!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1+X證書制度是“學歷證書+若干技能等級證書”的制度,該制度將學歷教育與社會用人需求相結合,不僅服務于高職院校教育,也是企業行業的用人標準,因此1+X證書制度不僅是高職教育制度,也是就業導向制度。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1+X”并不是一張證書,“1”與“X”的存在既相互獨立又密切聯系。獨立之處在于“1”與“X”的發證主體不同,“1”即學歷證書,由學校授予,證明學生完成在校期間的專業課程學習,具備專業所需的理論知識和技能;“X”即技能等級證書,由具備資質的培訓機構認證,其精準體現行業的人才標準和訴求,兩者培養原則、標準與規范有所不同,證書所具備的社會公信力也各有差異。聯系之處則在于,在校內推廣“X”,在體現行業技術標準的同時,還應緊緊圍繞“1”,滿足高職院校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不能脫離學校教育。

(二)高職教育1+X證書制度的框架

構建高職教育1+X證書制度的框架,首先應當對制度中的“1”和“X”兩個要素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充分剖析。

首先橫向分析,“1”和“X”的區別在于:含義不同,“1”代指學歷證書,“X”代指技能等級證書;維度不同,“1”代表一個行業,“X”則代表行業所需要的某種技能;定、變量不同,針對某一行業,學生在校期間只能具備一個“1”,卻可以同時獲得多個“X”。其次縱向分析,國家教委師范教育司1993年編制的《教育法導讀》中明確指出,學歷證書是院校對完成一定階段性學習任務的受教育者所頒發的文憑,其中包括畢業證書、結業證書、肄業證書三類。與此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規定,技能等級證書屬于培訓證書,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通過上述分析,可以構建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的框架,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發現,1+X證書制度使高職院校教育因素多元化?!?”與“X”的結合,可以為同一級別不同類型的技能等級證書組合,也可以是同一類型不同級別的技能等級證書組合。豐富多樣的組合方式,使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職業規劃和發展需求合理安排和自由組合在校學習。

二、高職教育1+X證書制度的課程體系改革思路

本次研究在德國雙元制和加拿大CBE的基礎上,參考現有學術研究成果和改革經驗,從課程結構與人才培養兩個層面提出了關于高職教育1+X證書制度的課程體系建構的思路。

(一)課程結構

職業教育課程一般設有: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和專業綜合技能課程。高職院校原有課程結構體系一般呈現“單進程”學習順序,具體表現為:“(公共/專業)基礎課程”到“專業綜合技能課程”。本次研究借鑒劉煒杰關于1+X證書制度的研究成果,建構“多層次”的課程結構體系。如圖2所示。

學生在完成公共基礎課程后,搭配若干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和專業綜合技能課程。GGJC代表職業教育中的公共基礎課程;ZY1、ZY2是指以所學專業中的專業基礎理論課程1、2為例;ZY1Z1、ZY1Z2、ZY1Z3分別為專業基礎理論課程1中的專業綜合技能1、2、3;ZY2Z1、ZY2Z2、ZY2Z3則分別代表專業基礎理論課程2中的專業綜合技能1、2、3。其中,專業基礎理論課程與專業綜合技能課程中相對應的某部分課程,可以組成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內容。

課程結構體系的“多進程”性體現在,例如:學生通過GGJC、ZY1、ZY1Z1便可組合獲得“學歷證書+技能等級證書”,如若獲得ZY1Z2便可獲得第二張技能等級證書,以此類推便形成了多元化、組合式的課程結構,同時將理論教學與職業技能相滲透。

(二)人才培養

借鑒姚文斌關于浙江技術職業學院課程變革的研究,分析職業教育特性,把握人才培養目的,建立“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如圖3所示。

1.基礎:工作過程分析

依照實際工作過程設計學習內容。建立理論知識、技能與未來職業的聯系,以具有代表性、凸顯職業特色的工作崗位承載教學活動,增強學習的情景帶入體驗,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未來職業的向往。崗位選取要兼具代表性、通用性和時代性,既凸顯行業特色,又符合學校實際與地區經濟發展。

2.主線:遞進的職業能力

課程體系的設置必須緊扣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技能培訓融入理論學習應當貫徹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由基礎能力、專項能力到綜合能力的職業能力體系框架。

3.手段:職業標準融通

職業標準是指依據不同職業類型的特性,根據不同活動內容的特點,對從業人員提出規范性的能力要求,是評價、獲取職業資格的主要依據。認真分析現有職業資格證書的能力要求,將其滲透至教學內容之中,將職業標準與課程評價體系相結合。在整體課程中,樹立職業道德意識、安全意識、從業意識,切實貫徹職業標準。

4.途徑:產學結合

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最終面向行業、企業,落實于具體的崗位工作之中。因此,1+X證書制度的“課證融通”課程設置應由學校與企業合作完成,在行業、企業專家密切參與下進行課程體系建構和課程設計,使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方案滿足企業崗位的真實需求。

三、學前教育學1+X證書制度的課程體系建構

通過對1+X證書制度、高等職業教育及院校等因素的全面分析,我們旨在建立以1+X證書制度為背景的,適應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實情的學前教育課程體系。

(一)學前教育的特點分析

學前教育專業作為我國教育體系框架的基石,在具有教育普遍特性的同時,因其受教育人群的特殊性,賦予了學前教育獨特的屬性。

1.保教結合特性

學齡前兒童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和意識建構的初始階段。生長發育包括生理和心理發育兩部分。生理上,學齡前兒童骨骼硬化并未完成,骨骼堅固性差,易受損、變形。同時,肌肉力量、耐力遠低于其他成長時期,身體各個器官、系統的機能仍處于發育成熟和完善的時期。心理上,由于他們年齡小,生活經驗匱乏,自我控制、生活自理、獨立活動能力不足,致使其心理呈現依賴性,需要依托成年人進一步體會、感悟生活與社會。因此,學前教育需要從保育、教育雙重角度開展。

2.啟蒙特性

學前教育的啟蒙特性主要表現為教育作用的啟蒙性和教育內容的啟蒙性。教育作用方面,這個階段的兒童其生理、心智、個性仍然處于萌芽階段,學前教育作用的啟蒙性便是誘發、引導、放大兒童對于外界事物的好奇、疑惑。教學內容方面,學前教育不以傳授系統知識為主要目標,要求學前教育要與兒童的現實發展相聯系,激發其主動探索身邊事物的欲望,突出啟蒙特性。學前教育要適時而教、因勢利導,促使其茁壯成長。

3.直接經驗特性

學齡前兒童認知發展呈現水平較低、知識匱乏等特點,因此其認識事物主要是通過感官和動作等途徑,與周圍生活環境中的事物建立直接聯系,獲取直接經驗。同時,兒童思維方式為具體形象思維,只有切實接觸到事物,進行感知和操作,兒童才能理解它們。所以,學前教育階段要幫助兒童獲得直接經驗,呈現直接經驗特點。

(二)學前教育學1+X證書制度的課程體系建構方法

1.物化國家職業資格標準,開發培訓教材和訓練題庫

系統分析學前教育專業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統計所涉及的主要崗位特性和行業職業能力要求,以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現有的課程科目和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將學前教育專業劃分為專業藝術能力和基礎理論能力。開發相關能力的訓練題庫、培訓教材和計劃,對應能力發展需求搭建更為專業的舞蹈室、畫室、琴房、實訓室、活動室和多媒體教室等基礎平臺,夯實學生專業基本功,為全面實現1+X證書制度的課程體系建構打下堅實的基礎。

2.分解學前教育專業能力結構,確定課程體系建構目標

(1)學前教育專業能力分解

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能力結構進行分解,明確將幼兒教師資格證書、初級保育員/育嬰員等級證書、母嬰護理/幼兒照護等應知內容作為知識學習目標;鋼琴等級證書、舞蹈等級證書、繪畫等級證書等應知內容作為能力培養目標。將學前教育專業能力劃分為專業藝術能力和基礎理論能力,并保證高職院校學生在校三年期間,能力呈現層層遞進的趨勢。如表1所示。

在能力培養方面?;A理論能力要求具備扎實的學前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妥善安排兒童在園一日活動的能力;開展順應兒童身心發展,符合兒童年齡特征的游戲活動的能力;參與教育機構民主管理和評估兒童發展的能力。專業藝術能力要求具備繪畫與執教繪畫的能力;鋼琴彈奏、舞蹈編排的能力;引導兒童實現伴唱的能力。

在實施時間、途徑和課程方面。第一學年,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和制定就業規劃的初級階段。此階段,學生主要依托院校建立的體驗式課堂進行工學結合的體驗式實習。通過基礎學習與訓練課程,實現對專業藝術能力和基礎理論能力的掌握。第一學年是畢業學生勝任首崗工作的必要時期。第二學年,是學生深化理論知識與技能,將所學所知初步付諸實際,建立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拓展自我理論、技能體系,完善自身職業規劃的中級階段。此階段,學生通過校企合作間的頂崗實習和安排在第二學年的專業課程、拓展課程,增強就業競爭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多工作崗位和多工作任務。第三學年,是學生強化崗位勝任能力的主要時期。以就業實習為途徑,依托校企合作的綜合實習和學校的畢業論文(設計),將學生專業理論與技能進一步升華,從而達到學前教育行業、企業的用人要求。

(2)確定課程體系建構目標

為更好地了解目前行業的發展需求,研究者實地走訪具有代表性的幼兒園、托兒所和早教機構,真實了解用人單位對于學前教育從業者的專業訴求,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教育教學情況,整理出不同職業崗位所需的技能等級證書,如表2所示。

以學前教育專業能力分解和職業崗位所需的技能等級證書,確立本次研究的課程體系目標。

3.建立學前教育專業1+X證書制度的課程體系

登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江蘇省教育廳門戶網站以及中國舞蹈家協會網站。分析幼兒照護等級證書(初級)、保育員/育嬰員(初級)、鋼琴/繪畫/舞蹈(三級)等相關證書的相關政策、考評內容和考評辦法,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和學前教育專業各個科目教學大綱內容,將技能等級證書考核與專業課程按照內容交叉程度進行逐一配對,力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完成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以“課證融通”的方式,建立1+X證書制度的課程體系。如文末圖4所示。

4.構建1+X證書制度課程體系的評價機制

參考技能等級證書考評要求,調整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評價的傳統方式,建構支持1+X證書制度的評價機制,具體內容如下:(1)明確幼兒園、托兒所、早教機構等對于學前教育教師的能力需求,以保育員、育嬰員等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辦法為準則,評價課堂教學過程性學習效果和結果性成績。(2)以“課證融通”為基礎,促使以證代考。建立以理論知識結果性考試為輔,實踐動手能力的過程性考核為主的考評體系。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特性,強化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3)建立課程考試與行業認證相融合的評價機制。引入學前教育機構的優秀從業人員和行業專家,使其直接參與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加大產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力度,將具體崗位的從業標準引入教學評價過程中。

四、結語

1+X證書制度將學歷證書與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建構起學校教育與企業、行業的溝通橋梁,是推動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建立復合型、技能型、專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全新舉措。精準分析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要求,進而通過“課證融通”的課程建構,在課堂教學中體現職業資格要求,從而反映崗位要求,最終落實于行業企業要求,實現適應學前教育專業的“1”與“X”的課程建構。

參考文獻:

[1]來建良,屠立,杜紅文,等.高職教育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與實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23-126.

[2]劉煒杰.1+X證書制度下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研究[J].課程教學,2019(7):47-53.

[3]杜怡萍,李海東,詹斌.從課證共生共長談1+X證書制度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4):9-14.

[4]劉根.高職會計專業“課證融通”模式研究[J].商業會計,2019(3):121-122.

[5]韓緒鵬,李道霖.論構建課證融通高職課程標準之必要性[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1):36-37.

[6]彭元.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36-49.

[7]楊秀英,李兵.我國高職教育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8(35):8-11.

編輯 郭小琴

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第一, 在農村開展群眾性的音樂活動。音樂是人類在日常生活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獨特的精神文化, 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載體, 要讓廣大農民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生活中享受到音樂給人帶來的喜悅和精神上的充實, 那么在農村開展普遍性的音樂活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目前, 從國家對農村的政策和對農民的扶持來看, 形勢非常樂觀, 國家加大了對農村的扶持力度和改革深度, 單從文藝節目上來看, 近些年如央視主辦的“心連心”藝術團的下鄉慰問演出、央視的“鄉村大世界”、以及各省、市、縣的三下鄉送文藝活動都如火如荼的進行, 深得農民的喜愛。這樣以來農民的欣賞水平、音樂素質、精神生活都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國農村幅員遼闊, 有許多的偏僻鄉村根本無法享受到這一層次的文藝演出, 那么就要求我們廣大的農民自己利用農閑時節, 自編自演、自娛自樂, 可以采取各地方具有特色的地方音樂如山歌、小調、快板、秧歌、二人轉、扇子舞、折子戲等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 目的在于吸引廣大農民的參與熱情, 調動農民自身的積極性, 讓農民自己登臺唱主角、當演員, 培養出一批農民自己的文藝骨干。例:山東省文登市定期舉辦群眾文化節, 涌現出了“久陽紅文藝隊”、“春曉文藝隊”等一批小有名氣的地方文化品牌。僅在高村鎮, 登記在冊的農村文藝隊伍就有36支, 農民文藝骨干400多人。象這樣的例子全國有非常多, 舉不勝舉, 只有全國形成氣候, 不斷的積累交流經驗, 才能最終達到萬涓成河?,F在, 由于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速, 原來的農村已經被城市輻射、規劃、影響了, 形成了許多以村為單位的社區, 街道辦事處等。象這樣處在城市周圍的村、鎮以及社區, 應該利用自身條件比較好的優勢, 可以定期的與在文藝單位、文藝團體、文化單位的指導下舉辦各類農民文化藝術節、組織開展各類文藝晚會, 舉辦社區合唱比賽等文藝活動。這樣就可以促進和帶動城市周邊農村文化的文藝工作, 使農村出現的“文化荒漠化”得到有效的解決。第二, 因地制宜的傳承保護本土特色音樂。隨著農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精神生活上的享受不斷提升, 農民對音樂欣賞方面各種信息量不斷的加大, 不僅需要象中央、省、市、縣送下鄉的高品味文藝晚會, 更加值得重視的是本鄉土的民間傳統音樂文化, 它產生于本土, 扎根于農村的廣闊土地, 反映一個地區的文化發展歷史和當地群眾的審美情趣, 具有濃厚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 在農村音樂文化建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民間傳統文化經過歷史的沉淀, 已經成為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的精神血脈和延續基因。而現在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 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 農村的面貌也得到日新月異的變化, 但同時也給廣大農村原汁原味的音樂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洗刷, 一方面是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 另一方面是古老的、傳統的文化遺存, 其中包括民間音樂、舞蹈、民俗等, 正在后繼乏人, 漸漸遠離我們的視野, 發展和傳承這兩者既是矛盾的又是并存的。那么如何處理好傳承與發展這兩大課題?首先, 應利用政府的支持力度, 有計劃的派出專業組織、專業團體大力加強對富有地方特色的優秀民間音樂文化進行整理, 對廣大農村流傳的山歌、小調、號子、民族歌舞, 地方戲曲等進行“搶救性發掘與保護”。這些都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和積淀下來的。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中的奇葩瑰寶。其次, 應該充分發揮現有民間藝術人才的傳幫接代作用, 現在全國有許多地方的民歌手、曲藝人都在申請傳承人, 如湖南桑植民歌、江西興國山歌都在落實這項工作, 要是能抓好這項工作, 就能充分發揮其骨干人才的帶頭作用, 民間文化的傳播主要依靠民間藝人, 他們不僅可以保護傳承好大量的民間藝術文化, 讓燦爛的民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還可以吸引更多喜愛藝術的農民投身到新農村文化活動當中去, 確保民間優秀的音樂文化世代相傳, 這是新農村音樂文化建設的關鍵環節。第三, 重點培養和扶持鄉土藝術, 切實提高農民的整體音樂文化素質。政府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倡導者和組織者, 政府除了上述講到的定期開展各項文藝晚會、比賽活動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扶持好各地方具有濃郁鄉土特色的音樂文化藝術。帶動群眾投身到新農村音樂文化活動之中, 加強對農民藝術團隊的建設和培訓, 最大限度的把農民吸納到團隊中來, 豐富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梢蚤L期在各農家院落偏遠山村做巡回演出, 讓更多的農民受益, 切實提高所有農民的音樂文化品位, 又能使傳統民間音樂文化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廣大農民的素質教育得到普及, 不斷得到提升, 那么, 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也將得到巨大的進步, 也肯定會為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新的思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還處在開始階段, 未來還有許多路要走, 還有許多的課題有待我們去探索和發現, 在人們日益充裕的物質文明的前提下, 精神文明的建設更加需要我們大量的音樂藝術人才不斷的去努力研究。搞好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改變農村和農民落后的文化素質局面, 將先進的, 積極的、健康的音樂文化帶給農民, 切身改善和豐富廣大農民的音樂文化生活, 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 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 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音樂文化建設發展的必經之路。只有沿著這條路不斷的走下去, 我國的國民素質才能夠大幅度提高, 新農村建設才能更快更好, 才能最終實現農村和城市的和諧發展之路。

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而精神文明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樂文化建設又是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論述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音樂文化教育的構建以及開展群眾性音樂活動、弘揚保護地方特色音樂, 提高農民整體音樂文化素質等方面來闡述音樂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音樂文化

參考文獻

[1] 馮堅.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思考[J].讀與寫 (教育教學刊) , 2007 (6) .

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相關概述

奧爾夫教育體系在世界范圍內都得到了一致的認可, 該教育體系是由得多作曲家卡爾·奧爾夫所創立的, [1]對世界的音樂教育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F如今, 該教育體系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都廣為流傳, 其所編著的《學校音樂》這本教材, 已經被翻譯成了幾十種文字, 對指導世界各國音樂教育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在1980年, 廖乃雄先生將該教學方法引入到中國, 經過不斷的研究與實踐, 該教學方法在我國得到了大力的而推廣, 對推動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展, 該教學法也不斷的延伸到其他領域, 例如, 延伸到了音樂治療領域, 對病人的療效取得了較大的效果。下文就該教學法的主要內容進行簡要的闡述。

1、綜合性

音樂原本是和動作、舞蹈等結合在一起的, 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 它是最自然的情感流露。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展, 人類也變得更加理性, 失去了古代先民最放自然的原始狀態。鑒于此, 奧爾夫認為, 要通過綜合的方式去開發人類的心靈, 而這就使其在行為方式上將歌唱、舞蹈等合而為一。

2、親自參與, 回歸人本

奧爾夫認為, 在音樂教學中, 教師一定不能夠將知識直接的灌輸到學生的大腦之中, 而是要學生創造實踐的平臺, 讓他們親自參與到其中, 讓他們在唱、跳的過程中去找出那些知識。主張通過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來使他們對音樂藝術去進行感知, 進行理解與實踐, 從而促使學生的以下幾方面能力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2], 1) 審美能力、2) 創造能力、3) 表現能力等。

3、即興性

即興也就是讓學生擺脫禁錮, 通過讓學生在游戲玩耍中去探索聲音, 讓學生即興表現自己的情感, 通過探索式學習, 來讓學生最大限度的感受音樂。故此, 即興活動是升華學生音樂體驗的重要方法。

二、音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內容不夠準確

現如今, 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學中, 教師大多數都是從藝術系聘請過來的, 這些教師受到了專業的訓練, 音樂功底較強, 但是在音樂教育時, 依舊受“專才”培養模式的影響, 他們的教學能力較弱, 所以很容易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重視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培養, 而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提升。此外, 在教學過程中, 許多教師的教學內容不夠明確, 通常都是根據自己以前的教育來進行生搬硬套, 這樣一來, 就導致高師音樂教學效率不夠理想。

2、高師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較弱

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 高師學校的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 他們的學習興趣較低, 主動學習的能力較弱。也正是因為高師學院學生的這些特點, 導致音樂教學不夠理想, 許多學生缺乏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這樣也就很難提升他們的音樂水平。如果把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合理用于音樂教育之中, 勢必能對我國高師學校的音樂教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3]。

3、教學定位不夠明確

在音樂教學中, 存在著一個較為的問題, 那就是一些教師將音樂教師視作單純的音樂學習。在高師院校中, 一些外聘的音樂教師大多數都“重技輕藝”, 都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 但是卻忽視了教學知識對學生的實用性。也正是因為音樂教學定位的不明確, 導致音樂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而這就不利于高師學校學生音樂水平的提升。

三、采用該教學法的必要性

1、充實課程教學內容

隨著我國推行了新課程改革對音樂教育專業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F如今, 教師的素質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音樂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夠合理;?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許多學校對音樂教育都不是非常重視;?許多音樂教師都缺乏教學研究的能力, 而且也不重視后期的自我學習。故此, 就需要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 要提升教師的職業品格。

1) 完善教育理念

在該音樂教學法中, 其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 那就是“原本性音樂”。奧爾夫指出, 音樂是與動作、舞蹈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 不僅是被聽, 還需要參與到其中。這體現了該教學法的人本主義思想, 也就是音樂教師實際上是人的教育, 需要從人性發展的開端做起?,F如今, 我國的音樂課程標準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僅僅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 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4]。在許多高師院校中, 音樂教學課程的設置都過多的重視理論教育, 這樣就導致學生對音樂教育的理念缺乏理解。采用該音樂教學法, 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教育理念的認識, 能夠讓他們形成一個正確的教育思想, 進而促進高師院校學生的音樂水平的提升。

2) 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

在高師音樂教學中, 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他們受到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 導致學生的音樂水平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 有許多教師更重視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進行培養, 但是卻沒有認識到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的重要性。而該音樂教學法主張讓學生親自參與到音樂之中, 通過學生的親自參與來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感受, 繼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在該音樂教學法中, 不管是節奏教學, 還是聲勢教學, 都是注重實踐性, 強調創造性, 通過讓學生去感受生活化的音樂教學, 來彌補學生的實踐體驗, 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

3) 參與教學實踐

奧爾夫的音樂教育實踐內容形式多樣, 不同階段的教學過程, 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 都充滿了創造性。在該音樂教學法中, 對即興創造非常重視, 主張讓為學生創造一個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 讓學生即興發揮自己的才能, 去進行即興表演。這種教學法的學習過程打破了傳統的教學過程, 變成了師生互動的實踐過程[5]。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讓學生從節奏到動作進行即興創作, 讓學生從語言到旋律進行即興創作, 師生之間可以互換角色, 可以進行合作。

2、推動該教學法在我國本土化的進程

1) 努力使我國民族音樂得到傳承

在高等師范教育中, 高師音樂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合格的音樂教師, 還承擔著傳承我國民族文化的重任。在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中, 實施該教學法有個的最大優勢, 那就是高師音樂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較強, 是高師音樂教師的文化素養較強, 是教育的行動者。這就為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能夠將本土的民族音樂通過音樂本體的形式呈現出來。該教學法能夠與中國文化相交融, 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可以讓不同民族的學生將本民族的音樂表現出來, 然后讓其他的同學進行欣賞, 通過這種相互分享, 讓每一位學生的眼界都變得更加的開闊, 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專業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還有助于推動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播與發展。

2) 推動該教學法的我國本土化研究

要想推動該教學法的我國本土化研究, 一方面要依靠專家或者受過奧爾夫教學法訓練的教師, 還需要依靠未來的人民音樂教師, 也就是要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作用。首先, 在課程的安排上, 可以將奧爾夫教學法安排在大三學期。那么學生通過前兩年專業技能課的學習, 都具備了一定的創作技巧, 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專業知識, 這就為后期的教育理論學習打下了基礎。其次, 高師學院在招生過程中, 要注意招收一些少數民族的學生, 要保證學生民族成分的比例要適應當地音樂教育的需求。因為不同民族的學生對音樂的體驗是不同, 他們對自己母語音樂的體驗會更加的深刻, 他們對自己母語音樂的認同感也是其他民族學生所不具備的。故此, 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 讓他們將本民族的音樂文化融入到奧爾夫教學之中, 以推動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國本土化的進程。

四、結語

綜上, 在音樂教學中, 實施該教學法是充實高師音樂教學法的課程內容的需要, 有助于促進廣大音樂教師完善教學理念, 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實踐來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此外, 實施該教學法也是加快其在我國本土化的進程的需要。因此,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 高師院校要鼓勵學校音樂教師, 讓她們充分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借以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

摘要: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學中,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 對提升學生的音樂專業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故此, 在高師音樂教育中, 要改變教師原有的教學模式, 創新教學方法, 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

關鍵詞: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法,必要性,奧爾夫

參考文獻

[1] 博雅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實施的必要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3, 06:110-111+114.

[2] 劉丹.論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啟示[J].高等函授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2, 01:53-54+57.

[3] 王翼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小組課中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2, 09:107-108.

[4] 博雅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新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實施設想[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 2010, 03:103-105.

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音樂教育申美體驗之內涵

在歷史和現實中,人們從未間斷過發明、探索、體現和分享審美意義的新模式。音樂教育工作者同樣不應僅被那些早已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束縛,雖然那是既安全又容易的做法,但這會將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置于何地呢?探索才是投入藝術的真正意義所在。

在音樂教育中,教會學生如何去判斷一首音樂作品的好、壞或平庸才是最重要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要讓所有的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作品中,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過程或是對別人的創作做出反應,從而真正地投入到對審美意義的體驗,那才是音樂審美教育的內涵。貝內特·雷默認為:“通過對表現生命活力的品行進行觀察和反應而獲得的對生命活力的體驗,被稱作‘審美體驗’?!?/p>

內在性是審美體驗的一個重要特點,然而審美體驗又是參與的、外向的、容易感動的。審美體驗向來是來自對某種素材品性的參與,只有當人的興趣和反應被吸引或浸入到正受關注的藝術作品中,其內心深處的感覺反應才能被喚醒。

二、早期音樂審美教育的必要性

幼兒期是開始學習音樂的黃金時期。舒特一戴森和加布里埃爾1981年關于年齡階段音樂發展的主要特征歸納,論述了音樂能力發展年齡的階段性特征。對于幼兒階段音樂能力的發展,他們是這樣歸納的:0-1歲,對聲音做出各種反應;1-2歲,自發地、本能地“創作”并唱歌;2-3歲,開始能把聽到的歌曲片斷模仿唱出;3-4歲,能感知旋律輪廓,如此時開始學習某種樂器的演奏,可以培養絕對音高感;4-5歲,能辨識音高、音區,能重復簡單的節奏;5-6歲能理解、分辨響亮之聲與柔和之聲,能從一些簡單的旋律或節奏模式中辨認出相同的部分;6-7歲,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較為準確,明白有調性的音樂比不成調的音的堆砌好聽。

兒童在幼兒期的音樂能力的發展是驚人的,同時也體現出在此階段強化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期的音樂學習在早期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此時的教育將對兒童音樂能力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必須重視早期音樂教育中的審美體驗。

三、強化早期音樂教育審美體驗的策略

通過對兒童音樂能力的分析與音樂教育審美體驗的探究,現提出在早期音樂教育中強化審美體驗的幾點策略。

(一)將表現力作為學習和體驗音樂的核心。

表現人類的情感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點之一。音樂表現是體現音樂美的重要環節??梢哉f,沒有音樂的表現就沒有音樂的傳播,就沒有音樂聽眾的音樂審美感受及音樂審美體驗的最后實現。詹姆士·L·穆塞爾、美貝爾·格連在《The Psychology of SchoolMusic Teaching》一書中就明確指出:“表現在音樂教育中占有中心的位置。我們相信:音樂教育應當從表情開始……”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須確認音樂情感表現在唱、奏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充分地激發、引導、推動學生的音樂表現,使他們在創造性的音樂表現中深化音樂審美體驗。讓有表現力的音樂成為用來學習和體驗的教材的核心。

(二)將對音樂的體驗作為音樂教育的全部內容。

音樂的體驗是分享音樂的審美意義的唯一途徑。讓兒童接受審美體驗的最直接方法就是使其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充分調動他們的聽覺、觸覺、視覺、運動覺去聽、唱、奏、表演、感受、創作。

(三)將豐富多樣的音樂作品、寬廣的欣賞視野匯入課堂。

在音樂教育過程中,蘊含著和聲色彩、作品風格等豐富的相關知識。合理地開采、利用這片“礦藏”,將獲得無盡的寶藏。進行審美體驗,需要大量風格多樣的音樂作品為基礎。兒童音樂視野的拓寬,音樂知識的豐富對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正確地從事音樂審美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將音樂學習集中于使音響有表現力的要素上。

音樂的構成要素除了音高、速度、節奏、旋律外,還包括和聲、曲式等等,使音樂具有表現力是它們共同作用的結果。某些音樂作品因具有強烈的節奏感而形成自身的特點,某些音樂作品可能因其豐富的和聲色彩、獨到的曲式結構深深地打動聽眾,引起共鳴。因此,音樂審美體驗要集中于使音響有表現力的那些要素上,讓學生更深刻地領會音樂美的內涵。

(五)必須重視所用的語言和技巧。

音樂教育中,幼兒的審美體驗絕不僅限在音樂作品中,教師的語言藝術同樣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音樂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其語言的情節性,富有表演性和節奏性地描述音樂內容,調動兒童興趣,啟發兒童探索能力,引導兒童主動投入到音樂審美體驗中,去。

結語

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讓所有的教育對象都受到音樂美的熏陶,提高他們的藝術素質和音樂審美能力.并在音樂教學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這就是音樂教育最重要的功能,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她通過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在大腦中產生音樂形象,給人直覺的形象思維.因此開發右腦離不開音樂,音樂對發展智力的作用勿庸置疑.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的.”

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未知的年代,一個創造的年代,是一個人才智慧競爭的年代.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大力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幻想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幻想實踐能力.音樂等藝術學科是培養學生這些能力的有效載體.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音樂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曾做過這樣的描述:“音樂是思維強而有力的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沒有兒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發展.音樂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兒童面前揭示出現實中各種各樣事物和現象的獨特之點.”

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兒童美術教育的研究一直都存在, 但是對于其與心智之間的關系, 最早應起源于羅恩菲爾德的著作《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一書, 其中作者認為兒童的美術能力與智力、認知力同步, 只是在10歲之前的, 因此我們要特別注重兒童心理的發展。

二、家庭對兒童美術教育的影響

1、和諧家庭的重要性

對于而教育來說環境至關重要, 甚至可以說是環境的教育, 而對于兒童美術教育來說也同樣是環境的教育。環境對兒童教育始于兒童的年齡是成反比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所受的影響壞越來越小, 所以最初的環境自然落在了家庭的影響中,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搖籃, 一個和諧的家庭會使兒童在成長得過程中, 形成活潑、自信的性格, 反之則會影響其心智的健康成長。而對于心智是否健康可以通過繪畫可以反映出來, 一個健康心智的兒童會有畫面飽滿, 色彩鮮艷, 用筆鑒定自信的作品, 而反之則不盡如意。所以一個和諧充滿愛的家庭對兒童心智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2、家長正確的認識

在兒童的成長最初, 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對于美術教育的認識程度, 直接影響著兒童對于美術的接受以及理解。因此家長要正確的認識美術教育, 對于美術教育的認識首先要知道其不是僅僅使兒童掌握一門技術, 美術教育是對兒童潛能的開發, 不要以追求功利為目的, 不可以作品來判斷兒童的學習成果, 這樣也會造成兒童對于美術教育的目的扭曲。再加之社會中一些以功利為目的機構的快速發展, 只是一味以技術訓練為基礎的, 這樣不但沒有幫助兒童心智的成長, 反而傷害了心理的發展, 所以家長對兒童美術教育要形成正確的認識。

三、體制教育對于兒童美術教育的影響

1、學校環境的影響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學校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學校對于美術教育的認識程度也至關重要。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 學校也忽視了其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甚至重視科學學科的發展, 美術課程被排擠在教育課程的重視之外。因此, 對于如何糾正美術教育的觀念, 提高其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也是迫在眉睫的。要使學校以及教育工作者認識到通過美術教育的學習創作, 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技能, 也可以提高兒童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挖掘創造力, 擴展視野。所以, 要提高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2、教師對于兒童美術教育的影響

在家以外教師也是對兒童美術素養形成的重要影響著, 這就要求教師自身方面專業和認識都對兒童美術教育的形成都至關重要, 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 也要善于了解兒童心理發展, 做到心智和素養的同步教育。

教師要站在兒童自身發展的角度, 了解兒童需求, 正確引導其正確發展。要根據自身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引導兒童學習美術, 使兒童有自主意識, 調動其主動性, 要使教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而不是“教授者”。要盡量避免自身的觀點出發, 要做到因材施教。

四、社會對兒童美術教育的影響

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教師都是社會環境中的一員, 所以社會環境對兒童美術教育的影響才是至關重要的。由于教育本身就是在社會環境中分化出來的, 所以任何教育都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影響, 同樣的兒童美術教育也是在這個大環境中存在的, 兒童的生活環境也是包含在社會之中的一部分, 也正是兒童各方面得以發展的重要場所, 所以兒童美術教育在社會環境中得以生存, 而這是不可分割的。

總之在當今社會的改革下, 兒童美術教育逐漸被重視, 所以兒童美術教育的功能不僅僅局限于技能的學習掌握, 更重要的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素養教育, 是為了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 創造力的開發, 情操的陶冶, 以及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而且美術文化的學習對于地方性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其可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 發展本地藝術以及與社會一切因素相結合, 增強審美意識, 因此, 良好的社會環境也是兒童美術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摘要:兒童美術教育的形成發展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是必不可分的, 兒童的心智反映之初, 是有繪畫體現出來的, 所以兒童美術教育的發展與其自身的心智發展是同步的, 因此兒童心智的發展受來源于家庭的, 所以兒童美術教育的發展因素的最初也受到家庭的影響。而家長的愛正是兒童美術教育的基礎, 家長對兒童美術教育有正確的認識, 才是兒童發展的重要條件。再次學校、教師、社會也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關鍵詞:外在環境,兒童美術,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楊景芝.中國當代兒童繪畫教程與解析[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 1996.

[2] 吳隆榮.造型與教育——美術教育之理論及其實踐[M].千華圖書出版社, 1985.

[3] 李英姬.我國幼兒美術教育目標歷史演變研究[D].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 2009, (10) .

上一篇:物流工程概念范文下一篇:推廣策劃策略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