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提升實驗探究能力論文題目范文

2023-10-07

提升實驗探究能力論文題目范文第1篇

一、高校思政課教師思政能力面臨的問題。

(一) 高校思政教師自身社會主義政治思想觀念不足

高等教育發展迅速, 高校教師平均年齡越來越低, 越來越多的80后投身到高校教育中, 這一代教師, 在經濟全球化影響下更多地接觸到了西方價值觀, 思想的受到碰擊, 視野也更為開闊, 但由于對西方思想缺乏辯證思維, 導致其本身對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不強。薄弱的政治素養, 直接影響了其在高校學生中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用。由于觀念不足導致其沒有意識到該工作的重要性, 對工作缺乏熱情, 在教育工作中積極性不高, 不夠主動, 課堂生硬無趣, 極大影響馬克思主義在高校學生中發揮的作用。而高校政治教師的選拔, 只注重個人成績, 沒有考慮綜合素質, 政治素質也導致思政教師總體政治素養偏低。[3]

(二) 社會主義的核心受到其他意識的沖擊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國際上對我國的反對聲音也越來越多, 西方國際企圖通過文化輸出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國對于社會主義的認可, 淡化了社會主義的實踐熱情。西方對我國的報道有失偏頗, 經常帶有負面報道, 傳播媒體的發達, 這種報道一定程度動搖了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嚴重影響高校思政教師本身樹立正確的思政能力。

(三) 傳統思政課堂受到新媒體傳播的影響

目前教師主要通過傳統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存在空談理論, 缺乏實踐, 教學內容注重通常只理論政治知識, 成績考核。這種強行灌輸的方法, 無法引進學生的興趣。而新媒體, 廣播, 電視, 網絡則傳播著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 不法分子輕易地利用這些途徑, 傳播非主流政治思想。這些方式比傳統方式更多元化, 具有創新意識, 尤其視頻形式, 更容易被記住, 而且隨著網路的發達, 獲得途徑更快速, 比傳統方式影響更深。所以思政老師開展思政工作時權威受到質疑, 如果沒有雄厚的政治素質基礎, 其工作很難在學生中開展。[1]

二、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思政能力

教師的本職是教書育人, 不能忽視本職工作, 只注重個人利益, 尤其思政老師, 應該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核心, 如果價值觀發生變化, 過分實際, 只追求個人的利益, 缺乏敬業精神, 把教師工作作為副業, 不主動學習, 積極備課, 創新課堂, 則是一名不及格的教師。思政教師應該認清自己的本職工作,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對自己的發展有明確的方向, 才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高校應建立嚴格的思政教師準入制度, 明確政治標準。積極領導教師學習政治形勢, 經濟形勢, 文化形勢, 幫助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情況。提高教師思德, 培養愛崗敬業, 廉潔執教, 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教師。設立教師評價體系, 體現思政能力在教育工作開展中的重要性。

(一) 發揮高校領導掌握社會主義思想的主導位置

為提高高校思政教師的思政能力, 高校黨組織應當把社會主義工作提高教師思政能力作為最重要任務, 并發揮高校黨組織的領導作用, 與復雜尖銳的非主流思想對抗。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核心培養高校領導班子, 加強領導班子的政治覺悟, 責任意識, 社會責任感。對與非主流意識敢于辯證, 堅持原則。把政治思想工作落實到高校各個黨組織部門, 尤其是加強黨的宣傳力度。加強基層黨組織基礎建設, 加深工作層面, 加大工作范圍, 發揮政治引導的作用。同時發揮群眾團體工會, 共青團的作用, 把思想工作做到教師管理體制中去, 使思政教師更多參與思想政治工作, 培養政治意識堅定, 教育工作業務成熟的思政教師。[4]

(二) 高校應掌握政治思想的話語權

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 各種思想形態活躍, 高校應該在多元的社會思想中起著引領作用, 掌握話語權。培養主流思想教育信念, 掌握話語權, 樹立思政教師的教學理念, 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理解, 使其理解到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 自覺肩負起振興中華, 教書育人的重任。高校在學術研究, 人才培養方面占據優勢, 對于引導人們產生誤解的輿論, 高校知識分子應該站出來作權威發聲, 通過歷史背景以及國際刑事的分析, 闡明其主要傳播的理論實質與會造成的社會危害。建立起能夠代表馬克思主義的學術體系, 使思政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可以有本可依據。

(三) 高校應注重思政教師的思政能力培養。

思政能力滲透在政治, 文化, 經濟中, 思政教育涉及的內容非常廣, 思政教師要想把價值更好地傳導給學生, 應該具備深厚的學術能力, 寬闊的視野, 高校要注重思政老師的知識更新, 能力培養, 增強教師素養。教師本身也要不斷學習, 深刻理解教學內容, 隨著時代的變化, 設立教學目標, 更新教學方法, 養敏銳的洞察能力, 發現教學工作中學生存在的問題。

(四) 高校應重視教師的物質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培養思政教師的思政能力, 應該關心思政教師的成長發展, 提高教師的待遇。高校要為老師建造一個能夠發展的平臺, 幫助老師解決在教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關注老師的學習條件, 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使得老師對崗位認可, 有歸屬感, 成就感, 才能更好地開展思政工作。

(五) 激發思政教師的內在動力

思行合一, 教師思想自覺的思政能力的根本, 只有思想自覺才能在政治問題上保持理智和堅定自己的信念。思政教師主動加強理論學習, 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思維, 創新思維, 辯證對待不同的社會價值觀。思政教師還應主動關注社會局勢, 對當今經濟環境, 政治環境, 文化環境, 有正確的判斷, 才能幫助學生理解對歷史事實, 民主話題, 法律問題, 言論話題, 社會問題的政治因素。只有具備內在動力, 具備崇高的人格, 才能使學生真正的相信價值觀的力量, 成為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者, 而不是簡單的復制[2]。

(六) 思政教師應更多的運用多媒體方法開展思政教育

自由的新媒體包含了豐富的資源信息, 以計算機互聯網, 數字信息技術, 移動通訊工具為載體新媒體, 使得置身其中的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 也是信息的傳播者, 發布者。高校學生通過新媒體可以獲得更為多元化的信息。這種方式比傳統課堂, 紙質圖書更具有開放性。

高校學生既可以通過多媒體學習到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提高了思想覺悟, 更快地獲得信息。思政教師應該關注多媒體信息, 更新自己掌握的知識, 并且運用多媒體辦法取代傳統辦法, 使得課堂更為生動。只有保持知識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先進, 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5]

不斷地提高對高校思政教師的要求, 是我們開展工作熱根本任務。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這是一項教育的實踐工作。通過對高校學生正確的引導, 使其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實踐的思想觀點, 政治觀念和道德行為規范, 為社會主義發展輸送人才。新時代的思政教師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導者, 站在思想工作的前線。面臨更為復雜的工作形態, 高校學生素質的提高, 多媒體文化傳播的沖擊, 需要深刻的認識思政能力的力量, 理解政治思想的形式, 提高自身的權威, 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引導者。[6]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 我國經濟能力不斷提高, “走出去”和“引進來”的不僅是商品, 服務, 國際社會的思想也不斷涌入, 高校學生的思維, 想法, 信仰都受到了國際潮流的影響, 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 高校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其人生觀, 世界觀的樹立, 將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必須要求其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 才能在思想教育的第一線, 引導學生, 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教師應該能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高校教師的思政能力主要指社會主義價值觀, 目前出現政治思想被削弱, 政治思想權威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問題, 本文將探討如何提高校思政教師的思政能力, 更好的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中發揮作用。

關鍵詞:思政教師,思政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 蘇立公.論思政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3, 32 (10) :28-31.

[2] 朱艷紅, 鄭炳心.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思政課實效性分析[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5, 31 (4) :30-34.

[3] 蘇立公.論思政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3, 32 (10) :28-31.

[4] 雷江梅.新時期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6 (3) :56-58.

[5] 萬靈娟.論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素養的提升[J].法制與社會, 2011 (8) :227-228.

提升實驗探究能力論文題目范文第2篇

應用化學專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是在無機、有機、物化、 高分子等基礎化學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集文獻檢索、實驗設計、基本操作、儀器測試、數據處理、論文撰寫等為一體的高層次的、獨立的綜合性的實驗課[3]。該課程培養學生在熟悉掌握基礎理論和操作的基礎上, 能夠獨立設計實驗、準備實驗、完成實驗、分析實驗, 并能夠適時面對和處理實驗過程出現的新問題, 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夯實基本操作, 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在綜合設計實驗中, 重要的是設計過程, 但基本的是操作準確, 每一個綜合設計實驗都有可能涵蓋多個甚至全部的基礎實驗操作, 如果在新物質制備研究過程中出現如溫度失控、分離時離心機使用失誤、重結晶操作不當等基本操作失誤問題, 就可能得不到目標產物, 更不用談其性能檢測和應用推廣了。 因此, 綜合設計實驗對學生規范的操作能力、較強的動手能力要求至高, 通過它既夯實了基本功, 又避免了傳統基礎實驗老師演示為主、學生觀看為輔的弊端, 大大提高了學生自己動手的操作能力和水平。

2掌握主動權力, 增強學生積極主觀能力

興趣是第一位老師, 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以后的考研方向和就業取向來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完成實驗, 這是綜合設計性實驗較傳統“照單抓藥”式基礎實驗的最大優勢。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所查文獻或自己掌握的知識選擇合適的、合理的實驗路線, 真正做到“我的實驗我做主”, 讓自己在新事物的合成當中各抒己見, 真正感受到我是“小小化學家”的快樂和成就感, 因此,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真正達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 涉及到的實驗技能和理論知識也能更好的得到理解和掌握, 改變以往因理論課程的枯燥乏味, 而厭棄實驗學習的態度, 反而使同學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更加濃厚, 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

3培養團隊精神, 增強學生組織協調能力

對于應用化學專業的畢業生面對的是科研和生產, 這都不是通過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實現的, 無論是科研實踐還是生產實踐都是通過一個團隊的精誠合作來完成的, 在實際生產和研究中遇到的復雜的綜合問題, 不僅需要實踐技能, 還需要一個人道德的感染力和意志力、在團體中的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與人恰當的交流與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素質。而綜合設計實驗內容多、步驟繁, 往往一個人很難單獨完成, 所以大多采用分組形式進行, 在同一小組內, 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根據各自分工, 統籌安排, 互幫互學, 取長補短, 才能使整個實驗如期完成, 一旦一人存有個人私利、偷懶行為或操作失誤等, 就會影響整個實驗進程, 甚至導致實驗失敗。

4提高綜合素質, 增強學生應用創新能力

綜合素質能力是一種高級素質能力, 是主動性、獨立性和綜合性的完美結合, 要求具有者不但有獲取與處理信息的能力, 又有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 還有處理比如技術、經濟、社會、 心理等綜合問題的能力[4]。針對應用化學專業學生, 除了具有大學生應有的專業、德育等知識和素質能力外, 還應緊跟時代步伐主動收集、獨立查閱學科前沿信息, 并將之融于實驗進行分析, 同時還要能夠綜合運用己有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觀點、新問題, 創新性的完成工作。綜合設計實驗將大學低年級分類進行的基本操作實驗和理論知識融合在一起, 真正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不僅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增強了同學們的綜合應用能力、思維創新能力, 而且將各個單元操作結合起來, 使學生能綜合性地考慮問題、發現問題, 并考慮全面地去解決問題, 進而使其綜合素質和科研創新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總之,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是化學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體, 是德育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融合體, 它不僅包含了化學各基礎學科的內容, 更涵蓋了化學與其它學科, 如生物、物理、信息等學科的交叉性, 在培養應用化學專業復合創新型人才方面起著積極促進作用。

摘要:在強調國家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重視的基礎上, 提出了應用化學專業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在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揮學生在實驗中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增強學生應用創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綜合設計性實驗,創新能力,應用化學

參考文獻

[1] 李利軍, 蘭輝.理工科專業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思考與實踐[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 15 (2) :107~110.

[2] 李文鑫, 陳學敏.立足實踐著力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 2007, (1) :37~39.

[3] 劉利, 崔文權, 孫曉然.應用化學專業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廣州化工, 2012, 40 (18) :156~158.

提升實驗探究能力論文題目范文第3篇

為把區域內的各中職學校緊密聯系在一起, 整合各類資源, 促進區域中職學校、教師之間交流分享, 實現校際之間教研優勢互補, 促進教師的發展和教師教研能力的提升, 區中職教研員應主動承擔起服務教師教學、指導教師科研、組織教研活動等任務。如我們在區域計算機的教學活動中, 設計了教學設計、說課比賽、教學呈現、論文成果一系列的活動, 有效促使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對教學教研進行深層的實踐、研究、交流、反思, 從而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活動, 逐步形成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1 教研引領, 互相促進

作為研究伙伴, 教研員的工作與一線教師、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 探究教研的概念、意義和基本模式, 還應跟蹤、參與學校一個階段內的每一次教研活動, 和教師一起梳理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 幫助教師把問題變成研究專題, 并提出研究思路和要求, 設計研究活動的環節, 包括確立研究專題、引導教師反思、交流討論策略、課堂教學驗證、形成初步結論、整理研究成果。因此, 充分發揮教研的職能, 以校際合作、名師引領、新秀培養等形式統整區域教研工作, 挖掘學校內在資源, 加強校際聯系, 發揮骨干示范, 達到優勢互補, 營造教研活動區域化、項目研究問題化的教研氛圍, 促進教研更加科學有效。

1.2 團隊建設, 凝聚力量

為讓教師不只是自己一個人鉆研教學教研, 根據區域內中職學校實際, 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學科、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師提出不同的發展目標, 由導師、主持人、學科教師組建如青藍工程工作室、骨干示范工作室、網絡研究等各類工作室, 將教學、教研、理論、實踐等資源匯聚。在工作室中, 有骨干教師也有青年教師, 有專職教師也有兼職教師, 有經驗豐富的理論專家與有操作能力強的實踐行家, 每個成員都是團隊的一部分, 工作室有計劃地有組織地安排教師進行學習和研究, 比如我們的新教師培訓, 有了區域青藍工程工作室, 結對指導教師不一定是本校的骨干教師擔任, 也可以是區域內其他中職校的骨干教師, 通過區域骨干示范、優勢互補有利于新教師思維碰撞、教學研究, 激勵新教師的成長。

通過對工作室的建設、管理、考核機制, 把工作室打造成為教育教學示范的窗口、教師成長的搖籃、教學研究的源泉, 在形式和內容上體現全面性, 達到優勢互補、以弱帶強、均衡發展, 形成區域合力。

1.3 區域活動, 助推教研

根據區域中職學校的實際, 在建立教、學、研一體化的運行機制下, 開展豐富多彩的區域中職教研活動, 如校際教研模式交流、教育教學方法探究、教學設計研討、教學方法實踐、中職學生技能訓練策略等, 通過校際教師教學設計、說課、評課、技能競賽達到校際同行互助合作、交流提升。尤其是師生技能大賽, 借助技能比賽的平臺, 組織開展各項專業技能競賽和講座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以賽促教、以賽促研, 推動教學研究的進程。如我們舉行區域全員電子教師技能比賽、計算機教師說課比賽等, 教師們為參加比賽, 查閱大量資料, 積極進行實踐, 強化了師生專業理論和實踐, 調動了教師對專業鉆研的熱情。

在區域教研活動和比賽中, 加強教師對專業技能提升的主動性, 加強區域互動, 有效推動教師自覺探究教育教學研究。

2 以立體化校本教研促進區域中職學校教師教研能力提升

根據區域性特征, 圍繞教學中的共性或是個性方面的真問題進行專題提煉, 讓教師在專題教研活動中由被動接收式變為主動參與式, 激發教師的教研活力, 加強校際之間、教師之間的聯系, 因地制宜展開立體化的校本教研, 群策群力, 協助改進, 推動區域教學教研的均衡發展, 共促區域教師教研能力提升。

2.1 發現問題, 提煉專題

研究始于真問題, 真問題是校本教研的出發點, 開展校本教研的目的就在于解決教學中比較棘手或困惑的問題。在教學實際中, 每位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增加教學反思一欄, 針對教師的問題、學生的問題、教育教學中棘手的問題、對理念的困惑、技能的突破等即時做好記錄, 并從中進行梳理, 選擇最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進行反思, 在此基礎上把主要問題提煉成研究專題。

2.2 開展研討, 探究策略

研究專題確立后, 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借助區域學科工作室、區域中職QQ群、博客、中職網絡研修社區等渠道, 采用問卷、座談、觀摩、調查、網上對話等多種形式, 把自己的困惑亮出來, 向同行們發出帖子, 誠請有這方面經驗和思考的老師參與研討, 獻計獻策。大家圍繞專題暢所欲言, 反思困惑, 介紹經驗, 在無拘無束的交談與辯論中, 取長補短。教師及時對各方面的資料進行匯總整理, 尋找問題的根本癥結, 并對專題作出分析思考與梳理:誰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他是如何解決的?哪些可以作為我的專題資料?我該怎么做?初步形成問題解決策略, 再組織工作室團隊進一步探究論證策略的核心理論支撐和實踐依據, 形成正式的問題解決策略, 為后續課例設計、實踐和研討做好準備。

2.3 課例實踐, 應用策略

通過前期的準備, 根據已形成的問題解決策略, 教師要圍繞所確定的專題進行課例設計, 要把問題解決策略內化為實際操作層面的課堂教學。授課教師進行說課分析、現場授課, 并邀請工作室團隊、行業專家、學科教師等參與觀摩。根據不同的課例采用實錄法、調查法、檢測法、統計法、案例法等, 認真做好課堂觀察, 要用錄像機拍攝課堂全過程, 便于課后實事求是地進行辨析??隙ǔ晒χe, 指出不足之處, 探究、應對具體的問題策略。若有必要再進行二次課例實踐及同課異構等形式, 繼續探究問題的解決策略, 直到真到把問題解決。

在課例實踐中, 授課教師要深刻演繹問題解決策略, 必須熟練地掌握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 促使教師必須進行教學研究;參與研究觀察者圍繞一定主題要撰寫一份反思報告, 有選擇地敘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行為的變化過程;提出研究專題的教師要根據整個活動過程和證據, 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寫出研究報告。因此, 在發現問題、專題研討、課例實踐這一立體化教學研究中, 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得到應有的發展。

3 以網絡化平臺教研拓展區域中職學校教師教研能力提升

對中職教師而言, 只憑之前所擁有的教育教學知識和實踐技能, 很難勝任不斷變化的理論及實踐教學工作, 必須不斷地學習研究及實踐, 并將提高教學教研及實踐能力貫穿于整個職業教學生涯。結合區域中職學校教師的特點, 依托網絡互動平臺, 將優質教學資源進行歸納整合, 通過網絡活動和在線課堂, 為教師交流學習提供極大的便利, 為教師教研能力提升提供有效路徑。

3.1 搭建平臺, 活動提升

積極利用研修網、北碚教育網、校園網、QQ群等搭建網絡平臺, 組建學科協作小組, 選出經驗豐富的學科教師為學科協作組組長。在網絡研修平臺, 各協作組根據教學方法的探討、教學實訓難點的突破等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發起相應的研討活動, 組織教師們在網上回貼討論交流, 將區域內的中職教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形成團隊合力, 助推區域中職教師教研能力的提升。

3.2 網絡互動, 在線研修

利用網絡平臺, 設立互動課堂, 指導教學實踐。由于行業、企業專家平時比較忙, 到學?,F場講解的機會比較少, 為了解決時間沖突, 對教學中疑難問題、某些重點專題, 不定期邀請實戰經驗豐富的行業、企業專家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實時專題講座、案例分析, 給予教師指導點拔, 并利用視頻軟件同步錄像, 供教師開展實時或異時學習。同時也可以跟行業專家約定時間, 定期在網上開展在線答疑輔導研討, 幫助教師從企業專家身上吸取經驗, 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

3.3 資源共享, 形成合力

區域內中職學校專業學科分散, 為有效的將各校的學科教師的資源有效的整合, 形成合力, 有序地組織區域內的中職學校收集教育教學的資源, 定期開展在線同堂異構教學、教師教學錄像、教師教育教學論文、教學設計等比賽, 將優秀資源分門別類的放在網絡平臺上共議、共評、共學, 聚焦集體的智慧, 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開展針對性的學習、研究、分享與交流, 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4 以反思化團隊教研助推區域中職學校教師教研能力提升

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從定向思維中走出來, 從習慣的教學行為中解放出來, 鼓勵教師敢于面對問題進行自我反思, 大膽地與同行教師進行交流與評價, 在區域中職學校積極開展教學反思與交流, 對于提煉成果、營造良好教研氛圍具有重要作用。

4.1 撰寫日志, 自我反思

職業技術的發展是迅速的, 中職教師, 一定要同步時代, 不斷學習研究。反思其實是一種研究性學習, 鼓勵教師堅持撰寫教學日志, 對觸動自己的事情要仔細寫, 努力尋找切入點, 比如一個關鍵點、一堂課、單元、學期、教師和學生的成長中的困惑或關注點, 教師要有意識地從日常工作中發現問題, 反思自己日常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并主動運用科學的方法來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 使自己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從表面深入本質。

教師通過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包括理念與實踐進行經常性的自我回顧反思, 并不斷思索探究, 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 更好地應用于實踐, 再通過實踐檢驗修正理論。教師, 是教者更是“學者”, 需真正的沉下心來認真的反思學習研究, 才能真正的提升自我。

4.2 多維交流, 拓寬視野

教師在進行教學教研時, 由于受到自身專業知識的基礎, 認識問題的角度, 解決問題的思路等因素的局限, 往往出現“當局者迷”的情況, 問題的解決也不一定科學和正確。鼓勵教師在教學設計反思環節中、教學日記中、教學博客中、網絡研修社區中展現自己真實的思想, 同時分享同行、教育專家或是企業實踐中的理念及實踐智慧, 這對于正確認識問題、找出不足, 尋求進步和需要改進的策略及提高自己的教學教研能力是極為有利的。

同時, 以區域或學科組建不同形式的主題文化沙龍, 文化沙龍研討可不定期的隨時的進行, 針對教研熱點和重點, 與同行廣泛地、面對面地交流教育教學研究的獨特視角, 碰撞思考問題的多維度, 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營造良好的團隊研究氛圍, 通過主題式文化沙龍使得問題的研究得以拓展和延伸, 也有利于形成新思路、新觀點、新方法的反思型研究團隊。

4.3 歸納總結, 提煉成果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 時時自省, 時時進行歸納總結, 以問題、課例、案例為載體開展分析研討, 不斷改進, 從而形成正確、有效的教學行為。同時以案例、實錄、論文、課題、教材等形式提煉研究成果, 教師的思維得以拓展, 教學行為得以改善, 專業素養得以提高, 教師不斷超越自我, 促使教學教研工作取得實質性的成效。

結束語

通過我們探索區域中職學校教師的教研能力的互培路徑的行動研究發現, 通過教研引領—團隊建設—區域活動這一路徑可有效形成區域教研合力, 通過發現問題—開展研討—課例實踐這一路徑把可有效開展立體校本教研, 通過搭建平臺—網絡互動—資源共享這一路徑可有效優化網絡平臺教研, 通過撰寫日志—多維交流—歸納總結這一路徑可有效生成教研成果。通過這四條提升區域中職校教師的教研能力互培路徑的研究, 以區域為單位, 凝聚教師合力, 充分發揮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不斷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行動開展真問題研究, 真正解決教學實際中的困惑、改變教育的現狀而進行研究, 在提升教師教研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摘要:區域中職學校教師的教研能力影響著一個地區教學教研質量的高低, 影響著這個地區的教師專業發展的態勢, 如何通過區域中職學校教師互培提高教師教研能力, 本文從統整化區域教研、立體化校本教研、網絡化平臺教研和反思化團隊教研四個方面對區域中職學校教師教研能力提升路徑作了以下探究。

提升實驗探究能力論文題目范文第4篇

1借助課堂教學中的化學史實 ,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 培 養養學生的化學探究精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探究能力 ,首先要給學生樂于探究的動力,而動力來源于興趣。因此,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是培養學生化學實驗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

化學史上的經典實驗均包含著科學家精巧的設計、獨到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孜孜不倦的探究意識?;瘜W史上每一次科學發現都離不開實驗探究的過程,因此,課本中每個科學研究史都是學生探究興趣和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機會。如:在講純堿時,介紹著名的候氏制堿的發明過程;在講空氣時,介紹化學家如何發現空氣的成分實驗,從而引導學生去追溯化學家思考研究的源頭,并通過分析歸納實驗的設計思想,探究設計者完成這一實驗可能的思維方法和過程,給學生相應的創新思維的熏陶,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會更有利于學生探究興趣的激發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走科學家的探究之路,鼓勵學生再現科學家的探究思想和探究過程,對科學家的實驗進行評價、改進或重新設計,讓學生會更有興趣主動參與并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再對學生的設計進行評價,讓學生對實驗設計思想有清楚的認識,同時糾正學生在實驗設計中的遺漏和錯誤。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更多的獲得成就感而提高花學實驗探究的興趣和能力。

2轉變化學實驗課的教學理念 ,把實驗活動課堂還給學生

傳統的化學實驗課上,教師是采取先向學生傳授實驗的原理、步驟及實驗現象,再讓學生按照統一的步驟逐一完成實驗。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余地,也不允許學生對實驗的過程有所創新,因而抑制了學生的獨立性和思考的積極性。而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從屬、被動的地位,所進行實驗也只是在驗證課本上原有的某些知識。學生只是機械性的操作,對實驗的原理、設計思路及背景知識等不假思索,他們關注的只是實驗結果。有了一個結果后,只是考慮實驗的成敗,而對成敗的原因沒有任何的反思。即使是有了一個正確的結果,但不久之后,很快就會忘記,沒有留下任何的印象。這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教師安排、學生完成”的傳統實驗教學已不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它忽略了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的培養,這種“黑板”實驗嚴重制約了學生各方面學習興趣和能力的提高,無法實現新課程所要求的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的目標。

要改變實驗課的這種模式, 教師首先要改變實驗課的教學理念,不能只專注于實驗技能的訓練,還要重視學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實驗,教會學生基本的實驗方法,然后讓他們自己去查找資料,弄清實驗原理,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這樣能使學生加深對實驗全過程的認識,提高實驗課的效率,進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發揮他們的特長。

3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驗探究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的創新能力來源于生活的體驗, 沒有真實的體驗, 創新能力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運用知識去探索的過程中有所創新的解決問題。強化實驗設計性教學,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和原理自行設計實驗,自己去發現問題,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在實驗技能、知識應用、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等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訓練。例如,在開展“一器多用”的訓練 ,使學生學會選用化學基本儀器 ,進行實驗裝置的設計。如: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反應裝置,設計一套與課本相似又不同于課本的實驗裝置等, 學生在積極的思考后或許會給教師帶來不少的驚喜。通過訓練,打破了學生對儀器使用的常規思路, 學生會在不斷的實驗創新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同時也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4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直觀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通過觀察、分析、學習實驗演示,從而獲得實驗探究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中學化學實驗中,既有我們在實驗室容易做的,如水的電解、養氣的性質等實驗。也有在中學實驗室很難做到或很難讓學生得到良好效果的實驗,如分子結構、運動等,只能通過學生的想象來學習。我們不可能把中學化學涉及的實驗及探究全部在實驗室里操作完成。但現代科技的發展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以及信息的來源。對于一些難度較大、較抽象的或比較危險的探究實驗,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演示, 例如, 利用計算機中的Flash、Powerpoint、Photoshop等資源制作電腦課件 , 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實驗的樂趣,從而掌握探究科學知識的方法,并養成樂于探究化學奧秘的習慣。

提升實驗探究能力論文題目范文第5篇

一、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選擇某高校在校學生為問卷調查對象, 發放調查問卷500份, 回收437份, 回收率87.4%。問卷調查中50%的學生認為創業就是開創自己的事業, 同時這也代表著大多數學生對創業的認識。55%的問卷調查學生制定過創業計劃, 并且認為畢業之后馬上創業是最佳時間。99%的學生都具有不恐懼失敗的優良品質。問卷調查中, 80%的學生認為大學應該為他們提供實踐考察創業基地的機會, 并且提供更多創業基金、相關項目的條件。2%問卷調查學生非常了解創新創業, 45%的學生對創新創業基本了解, 53%的學生并不了解創新創業。面對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問卷調查發現, 大學生并沒有完全掌握創新創業精髓, 這方面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市場格局調整, 對創新性人才需求增加。高校針對這種情況, 積極組織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以及交流會, 并且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政府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多鼓勵政策。但是在實際創新創業教育中, 高校缺少具體性、針對性的創業培訓, 導致學生對創業理解不夠成熟, 影響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相關教育不夠深入, 過多講解理論知識。結合問卷調查研究報告可以發現, 高校中實際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少, 教育力度不夠。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模式研究

大學生創新創業質量提高, 要求高校必須對創新創業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具體教學模式創新包括教學理念、體質機制兩方面。

(一) 創新創業理念

創新創業理念結合國內外先進改革經驗, 對創新創業成功的人員進行調查研究, 并非全部創業成功人士都是通過自主創業實現, 但是優秀的創業者與具備優秀創業能力的人才, 是社會的主要需要。高校創新創業教學模式優化, 必須明確教學核心為創業能力培養, 提高大學生創業綜合素質, 并且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力度, 避免功利性的培養學生創業, 進而出現適得其反的培養效果[1]。

積極融合心理學、教育學相關理論, 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綜合素質, 這是高校的主要職責。創新創業模式優化, 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對未來創業選擇至關重要, 并且也成為大學生寶貴的財富。創新創業教學模式, 必須做到全面性, 面向高校所有學生, 結合學生學習的專業, 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創新創業培訓。創新創業教學力度的加大, 為學生樹立先進創業理念奠定基礎, 同時也提高了高校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教育質量。

(二) 創新教育體制

積極優化與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打造一體化創新工作機制 (高校、企業、政府一體化) , 成立創新創業培訓專項組, 以利益與教學為紐帶相互合作, 共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選拔創新創業教育委員與監督委員, 時刻監督創新創業教育情況, 提出更多完善的建設性意見。確保創業專項組中企業人員數量, 至少達到1/3, 不斷為學生灌輸新的創業經驗以及傳遞市場發展訊息, 強化創業培訓專項組的硬件建設。打造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合作模式, 企業家與政府部門對教師與學生提出更多指導性建議, 從中鍛煉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建設在線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設立專門指導創新創業的教育機構, 比如政府部門設立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心, 方便學生咨詢創業方面的專項問題, 了解創業基金等。設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創業小組, 不斷到企業中實踐探索。針對創新創業教育項目, 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創新教育實施意見》、《學生自主創業項目評審制度》等, 優化創新創業培訓模式, 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2]。

三、有效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教學方法

(一) 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離不開課程教育。在全面普及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上, 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逐漸成熟, 并且與校園相關教育培訓形成共識。教育課程優化是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強化, 為其提供良好的培訓環境, 打造溝通、交流平臺。高校對這方面建設十分重視, 在已有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課程基礎上創建興趣班, 將對創新創業感興趣的學生集中起來, 以興趣班為中心調整培訓課程, 對學生展開科學指導, 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中融入思維訓練、創業方案策劃、學生頂崗實習以及大家講壇等內容, 并且打造創新創業主題沙龍, 鼓勵學生提出建議, 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輔導, 學生在興趣班中創新創業思想不斷碰撞, 利用企業與學校提供的創業資源鍛煉創新創業能力。

與此同時還要結合具體課程教育開設創新創業專題培訓, 營造創新創業教育氛圍, 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訓提供專業渠道。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部門、企業、社會上的創新創業培訓中心等通力合作, 組織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訓相關的專題活動, 同時聯系地方人力資源以及社會保障部門, 提高對創新創業培訓的關注與重視。在創新創業能力培訓實踐基地基礎上不斷完善, 進而達到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培訓的目的。組織創業成功人員到校進行創業演講, 為創新創業培訓課程擔當顧問, 針對現有課程體系提出更多建設性、指導性建議[3]。

(二) 打造專業師資隊伍

創新創業能力培訓, 需要專業的師資隊伍作為培訓支持與保障。學生創業意識提高, 社會與高校更是十分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此基礎上必須創建專業的師資培訓團隊。當前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訓中, 師資力量的缺失困擾著培訓革新。教師雖然對創新創業理論知識掌握熟練, 但是缺少實際創業經驗, 因此在實際指導中有所不足。對于這方面問題,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有利條件, 聘請專業創業成功人士與教師合作, 實現理論與實踐融合培訓。為教師提供參與實踐考察的機會, 深入到企業中進行在職鍛煉, 不斷積累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經驗, 進而提高高校創新創業能力培訓質量。落實“校企互通、專兼結合”政策, 建設“雙師”培訓隊伍, 對高校教師進行嚴格考核, 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心理咨詢師”、“職業指導師”、“KAB創業講師”等證書。校企合作中時常出現脫節現象, 對于這方面問題, 聘請專業管理專家以及創業成功人士, 到校進行實踐講學, 全方面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三) 建設教育實訓基地

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基地。政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 提出很多與創新創業教育有關的支持政策。高校整合創新創業教育資源, 聯系企業組織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基地, 為大學生提供完善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平臺, 并且在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基地中不斷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友善等能力, 養成優秀的團隊合作意識。具體實訓基地建設中, 第一高校必須結合校內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構建大型培訓實驗室, 為學生提供更多創新創業研究機會, 進而培訓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注意企業與學校之間的聯系。第二高校積極聯系校外培訓人員, 為學生聘請專業創新創業成功人士, 傳授創新創業經驗。完善創新創業培訓基礎設施, 挖掘更多培訓資源。最后積極向企業輸送高質量創新創業人才, 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四) 制定全面教育評價體系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訓還需要制定全面教育評價體系, 策劃職業規劃、創新創業相關大賽, 激起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主要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進行考核, 掌握學生在其中的不足加大培訓與教育力度, 同時為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創建平臺。創新創業大賽結合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訓課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對學生創業團隊創建、項目選擇、創業討論以及《創業計劃書撰寫》等進行考核??己酥幸髮W生必須對自己的創業項目進行專業答辯, 并且保證創業計劃書撰寫完整??己舜髮W生創新創業技能, 不斷為國家輸入專業技能人才。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 國家全面發展與進步, 對專業技能人才需求增加。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探索科學教學方法, 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奠定基礎。優化創新創業教學課程、建設專業培訓基地, 并且深入校企合作模式, 提高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組建專業培訓團隊, 培訓更多創新創業新型人才, 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摘要:文章主要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展開研究, 首先總結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其次從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課程體系、實訓基地等方面總結有效的培訓教育方法, 目的在于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實訓基地,教學模式,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 李文超, 李永兵.基于實踐教學改革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文存閱刊, 2017 (21) .

[2] 宋佳琪.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實踐方法研究[J].電子測試, 2016 (10) :169-170.

提升實驗探究能力論文題目范文第6篇

一、新時代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提升法治能力的必要性

(一) 建設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

明確了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治國理政中的戰略地位, 表明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認識到, 不應只將法律視為一種管理的工具, 這是我黨在法治觀念上的重大突破。建設法治社會, 重點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其一是作為領導干部, 必須要強化法治意識, 審慎用權, 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其二是廣大群眾, 也要形成懂法、用法和護法的意識, 敢于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這樣才能倒逼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最終營造法治社會氛圍。

(二) 促進深化改革的客觀需要

當前我國正處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 而法治已成為人民最大的共識, 成為推動改革發展的最佳途徑, 提升領導干部法治思維運用能力是實現黨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務實途徑。改革發展迫切要求提升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能力, 要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識、引領改革方向、規范改革進程、保障改革成果。

(三) 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前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運行的法治程度, 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和關鍵指標, 無論是構建國家治理體系還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都要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二、法治思維的內涵與特征

(一) 基本內涵

首先, 法治思維是一種權力思維, 從領導干部角度來說, 形成權利思維意味著要做好兩方面的平衡:其一是保證自身權利與義務的平衡, 在享受人民給予的權利的同時, 也要履行自身為人民服務的義務。其二是權利與權力的平衡, 有權不可任性, 領導干部權力的運用必須要基于維護公民合法利益這一前提。其次, 法治思維還是一種契約思維, 領導干部必須要發揮榜樣作用, 樹立良好形象, 在運用權力時進行自我約束, 不濫用權力, 維護法律和權力的嚴肅性。

(二) 主要特征

其一, 合法性是法治思維的根本屬性, 領導干部要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用法, 權力的運用必須在法律界定范圍之內。對于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也必須在法律框架之內尋求解決途徑;其二是民主性, 法治思維要求領導干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 必須是維護大多數人的合法利益, 任何人在法律面前無特權;其三, 程序性是彰顯法治思維的基礎。一切工作必須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來開展, 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權利操作, 切實維護公民的利益。

三、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中存在的不足

(一) 缺乏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

基層群眾工作瑣碎而又復雜, 一些領導干部在工作中, 對于群眾反映的困難、遇到的矛盾, 不深入思考, 不查找原因, 不認真總結, 對待群眾工作用一個“拖”字來應付。這樣不僅不利于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反而會導致問題更加復雜和嚴重, 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還有的領導干部缺乏創新意識, 工作中因循守舊, 缺乏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 缺乏法治思維, 喜歡運用行政手段來解決問題, 反而會增加基層公職人員和廣大群眾的不滿, 領導工作的開展也會面臨更大阻力。

(二) 公權力過于強勢

法治思維的形成和運用, 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審慎用權, 自我約束。但是對于個別部門的領導, 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約束, 出現了公權力過于強勢的情況。在日常工作中, 這部分領導干部肆意用權, 擾亂秩序, 盲目指揮, 甚至利用手中的權力吃拿卡要, 基層公職人員敢怒不敢言, 群眾的利益訴求也得不到滿足。如果習慣了濫用權力, 就很難形成法治思維, 也就無法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

(三) 重結果輕程序

領導干部采取法治方式開展工作, 應當理順工作流程, 即先有合法的程序, 才能得到合法的結果。但是部分領導干部在開展法治工作時, 還存在形式主義, 只關心最終的結果是否符合標準要求, 而忽視了法治工作過程中是否嚴格遵循了相關流程或相關法律。在這種情況下, 很有可能出現為了完成上級任務或粉飾業績, 而在法治工作中采取一些不正當手段的情況, 這就導致法制工作本末倒置, 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四) 法外利益與糾紛解決的矛盾

具備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運用能力的領導干部, 能夠在工作中采取辯證、客觀的態度, 對待每一項任務、每一個問題。特別是在解決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權益問題時,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能夠保證領導干部做到“一碗水端平”, 這樣才能使工作解決得到雙方的認同, 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目前來看, 部分領導干部在開展群眾工作時, 常常受到個人主觀情感的影響, 法律的權威性和參照性受到影響, 反而導致了一方甚至雙方群眾的不滿。

四、新時代提升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的策略

(一) 將法治教育納入領導干部日常學習活動中

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運用能力的提升, 是一個不斷學習、循序漸進的過程, 只有認識到這一客觀規律, 才能在日常工作中, 有側重點的培養領導干部的這種能力。這就要求做好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的宣傳工作, 并將提升法治能力作為領導干部日常學習的重要內容。例如,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多個場合的講話中提到法治思維, 可以組織領導干部觀看這些視頻, 進行集中討論、學習, 并立足于部門工作實際, 將這種法治思維貫徹落實下去, 既可以實現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運用水平, 又能夠切實提高工作開展治理。

(二) 繼續完善立法, 提高法的實用性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 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夠對領導干部的行為產生約束, 迫使他們不得不在法律界定范圍之內, 或是崗位工作制度之內開展工作。特別是在一些基層部門, 由于領導干部權力過大, 法律的執行效果并不理想, 群眾的合法權益也就得不到全面的保障。因此, 建設法治社會的前提, 是必須有一套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和實驗, 現階段我國已經初步構建起了較為成熟和完善的法制體系, 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 現行法律仍然存在空白、漏洞。這就需要不斷完善立法, 堅持立、改、廢、釋并舉, 用完善的法律迫使領導干部形成法制思維, 運用法治方式, 提高法治能力。

(三) 引進相互制約的權力運行機制

在同一部門內, 形成相互制約的權利機制, 才能避免個別領導干部“一手遮天”。例如, 要將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相互分離, 尤其是對于地方部門, 監督工作必不可少。監督人員應當直接對上一級部門的領導負責, 與同級部門領導干部相互獨立, 這樣才能保證監督工作不受干擾的獨立開展。此外, 要適當增加領導班子中的“法律人”比例, 包括立法者、律師以及公證員等等。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領導干部隊伍的正規化和規范化, 對養成良好的法治習慣、提高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運用水平也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四) 將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納入考核指標體系

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養成和法治方式的運用, 僅僅憑借法制宣傳、學習等形式, 取得的效果相對有限。在此基礎上, 還需要將法治建設納入到領導干部的工作考核、政績評估中, 倒逼領導干部加強對提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重視。例如, 以往雖然經常開展法治學習活動, 但是領導干部重視不高, 應付心態嚴重。但是在將法治建設列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指標后, 領導干部對待法治工作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同時, 還可以配套引進法治建設問責機制, 也能夠取得類似的效果。

五、結語

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法治建設中, 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 發揮榜樣帶頭作用, 通過加強學習、完善立法等工作, 加強對法治思維的重視, 在法制軌道上高質量的完成本職工作。

摘要:領導干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實踐者, 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是新時代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本文首先概述了新時代領導干部提升法治思維和法子方式能力的重要價值, 隨后在分析當前領導干部法治思維運用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 重點從引入權利制約機制、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等方面, 就如何實現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運用能力展開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領導干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芳尚.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3 (5) :67-69.

上一篇:小學英語老師德育論文題目范文下一篇:旅游酒店 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