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銀行貸款風險自查報告范文

2023-10-05

銀行貸款風險自查報告范文第1篇

根據分行《關于開展2013 年十大重點領域案件風險檢查的通知》精神和分行關于自查以條塊相結合的方式的安排,支行營業部安照“資金交易 交易權限管理、操作牽制 、存款與柜臺業務對賬、柜臺禁止性行為。——運營管理部”的自查要求,于2013年5月20日到5月23日開展了相關項目的自查,自查結果如下:

一、 資金條線方面:

1、資金交易權限管理:支行自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間共進行大額詢價246筆,總金額折美元約4400萬元,大額詢價系統操作員已通過資金清算考試,符合相應的資質要求。

2、資金交易操作牽制:支行大額詢價操作系統操作員為15級事中監督兼庫管員,與前臺外匯結算業務相分離,符合相關操作牽制的要求。

二、 運營條線方面:

柜臺禁止性行為:

1)柜員卡使用:支行營業部目前共有18名員工,從錄相抽查和日常觀查中發現,每位員工均能嚴格按照制度要求保管好自己的操作員卡、密碼及個人名章,沒有外借、盜用、復制等情況發生。

2)重要物品保管、使用:從日常查庫和抽查錄相及調閱登記簿等方式入手檢查柜員有無違反領用、登記、交接、作廢和銷毀制度將本人保管的業務印章、有價單證、重要空白憑證等重要物品交給他人保管。檢查沒有發現上述違規情況發生。

3)柜臺業務:支行營業部共有柜員11人,通過查看系統預警、抽查錄相、查看相關登記簿、查看辦公抽屜、保險箱等物品存放處、查看驗印系統中非自動驗印通過的記錄,調閱相關憑證有無手工驗印人員的簽章等方式,檢查未發現存在柜員辦理本人業務、不按規定核對預留印鑒或支付密鑰辦理業務、代客戶簽名、設置/重置/輸入密碼、代客戶申請、購買、簽收、保管重要空白憑證和支付設備(如網銀U盾或令牌、密碼信封、支付密碼器等)、代客戶保管客戶存單、卡、折、有價單證、票據、印鑒卡、身份證件等重要物品、代客申請、啟用、操作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業務、柜員對明知違規辦理的業務不抵制、不報告的情況。

4)辦理開戶、變更、掛失等業務:檢查自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期間對公開戶、變更共計113戶,個人開戶462戶,個人電子銀行簽約560戶,輕松理財功能開通/關閉/修改182戶,檢查發現存在如下問題: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辦理個人代理開戶業務中,存在柜員未與被代理人進行電話核實便進行開戶的現象(總戶數為27戶,已整改23戶,無法整改的4戶)。在辦理個人外匯買賣簽約時,未讓客戶簽個人外匯買賣協議,總的戶數為297戶。由于柜員在平臺簽約時只需勾選,而又不知道相關操作要求,且我行未領到個人外匯買賣協議書,致使柜員們長期未按要求操作。 5)業務授權:支行營業部目前有2名30級授權柜員和1名15級授權柜員,通過現場調閱錄相、通過系統調取有發起時授權記錄的業務流程、關注被總行后臺打回的業務流程及方式二業務和檢查業務憑證的方式,未發現授權柜員在授權過程中存在不審核業務、超權限授權等問題。

6)授信:通過調閱放款文件資料、聯系單、交接登記簿等,并結合風管、商票、核心等系統中相關信息,檢查未發現存在違規出具信用證或其他保函、票據、存單的違規情況。

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關于個人代理開戶必須與被代理電話核實的問題,我行已要求柜員對遺漏的賬戶進行了電話補核實,但有4戶由于無法聯系到客戶而無法核實。目前要求柜員在辦理個人代理開戶時必須電話核實后才能辦理業務,并且安排專人對每月裝訂的個人開戶申請書進行復查,確保電話核實工作做到位。關于辦理個人外匯買賣簽約時未讓客戶簽個人外匯買賣協議的問題,總的戶數為297戶。目前已從分行申領了個人外匯買賣協議,柜員在平臺簽約同時讓客戶簽個人外匯買賣協議。在今后的運營工作中,支行營業部將更加嚴格執行相關操作規程式,遇到問題多請示、匯報,將運營差錯降到最低。

支行營業部

銀行貸款風險自查報告范文第2篇

一、關于制度建設和崗位設置方面:縣聯社關于銀行卡業務方面制定了詳細的相關管理規定和操作細則,我社根據縣聯社相關管理規定對我社銀行卡業務涉及的各崗位進行了明確的崗位分工,組織員工學習了關于銀行卡操作的具體流程、重點風險防范和控制等內容,對于銀行卡的開卡、收回、銷卡等都設置了授權復核、專項登記等,務求達到外部監督和內控管理的有效結合,相互制約和防范銀行卡操作風險。

二、關于業務管理情況方面:對于銀行卡的開銷戶、掛失、沖銷、補正等分險類交易我社在實際業務操作中都嚴格按照縣聯社的相關管理規定進行操作,嚴格審查客戶資料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杜絕違規操作,同時,我社也時常向客戶派發關于銀行卡安全用卡方面的宣傳手冊給前來辦理業務的客戶,向他們宣傳有關防范銀行業務風險的相關知識,確保我社銀行卡業務健康安全地向前發展。

三、關于自助設備業務管理情況方面:目前我社還暫未安裝有銀

行卡自助設備,因此我社暫無此項業務的相關內容。

四、關于銀聯POS業務管理情況方面:因為此項業務目前主要是由縣聯社負責安裝、維護和管理,因此我社也暫無此項業務的相關內容。

五、關于資金清算及差錯處理情況方面:對于客戶的差錯投訴,我社都第一時間安排專員負責跟進了解,并及時與縣聯社清算部門進行溝通解決,務求將損失和風險控制在最低范圍。

六、關于新業務開展情況方面:我社目前并未開展珠江平安卡VIP卡、銀行卡自助循環貸款、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等方面業務。

七、關于科技開發管理情況方面:此項業務主要由縣聯社相關部門負責。

八、關于檢查監督情況方面:對于銀行卡的各項業務操作,包括開銷卡、掛失、沖正、卡保管等我社領導班子都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縣聯社稽核部門也會不定期派人前來進行檢查指導工作,務求對銀行卡業務的監督檢查達到防范風險要求,使我們的廣大客戶能夠安全用卡、放心用卡。

信用社

銀行貸款風險自查報告范文第3篇

根據分行《關于開展2013 年十大重點領域案件風險檢查的通知》精神和分行關于自查以條塊相結合的方式的安排,支行營業部安照“資金交易 交易權限管理、操作牽制 、存款與柜臺業務對賬、柜臺禁止性行為。——運營管理部”的自查要求,于2013年5月20日到5月23日開展了相關項目的自查,自查結果如下:

一、 資金條線方面:

1、資金交易權限管理:支行自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間共進行大額詢價246筆,總金額折美元約4400萬元,大額詢價系統操作員已通過資金清算考試,符合相應的資質要求。

2、資金交易操作牽制:支行大額詢價操作系統操作員為15級事中監督兼庫管員,與前臺外匯結算業務相分離,符合相關操作牽制的要求。

二、 運營條線方面:

柜臺禁止性行為:

1)柜員卡使用:支行營業部目前共有18名員工,從錄相抽查和日常觀查中發現,每位員工均能嚴格按照制度要求保管好自己的操作員卡、密碼及個人名章,沒有外借、盜用、復制等情況發生。

2)重要物品保管、使用:從日常查庫和抽查錄相及調閱登記簿等方式入手檢查柜員有無違反領用、登記、交接、作廢和銷毀制度將本人保管的業務印章、有價單證、重要空白憑證等重要物品交給他人保管。檢查沒有發現上述違規情況發生。

3)柜臺業務:支行營業部共有柜員11人,通過查看系統預警、抽查錄相、查看相關登記簿、查看辦公抽屜、保險箱等物品存放處、查看驗印系統中非自動驗印通過的記錄,調閱相關憑證有無手工驗印人員的簽章等方式,檢查未發現存在柜員辦理本人業務、不按規定核對預留印鑒或支付密鑰辦理業務、代客戶簽名、設置/重置/輸入密碼、代客戶申請、購買、簽收、保管重要空白憑證和支付設備(如網銀U盾或令牌、密碼信封、支付密碼器等)、代客戶保管客戶存單、卡、折、有價單證、票據、印鑒卡、身份證件等重要物品、代客申請、啟用、操作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業務、柜員對明知違規辦理的業務不抵制、不報告的情況。

4)辦理開戶、變更、掛失等業務:檢查自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期間對公開戶、變更共計113戶,個人開戶462戶,個人電子銀行簽約560戶,輕松理財功能開通/關閉/修改182戶,檢查發現存在如下問題: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辦理個人代理開戶業務中,存在柜員未與被代理人進行電話核實便進行開戶的現象(總戶數為27戶,已整改23戶,無法整改的4戶)。在辦理個人外匯買賣簽約時,未讓客戶簽個人外匯買賣協議,總的戶數為297戶。由于柜員在平臺簽約時只需勾選,而又不知道相關操作要求,且我行未領到個人外匯買賣協議書,致使柜員們長期未按要求操作。 5)業務授權:支行營業部目前有2名30級授權柜員和1名15級授權柜員,通過現場調閱錄相、通過系統調取有發起時授權記錄的業務流程、關注被總行后臺打回的業務流程及方式二業務和檢查業務憑證的方式,未發現授權柜員在授權過程中存在不審核業務、超權限授權等問題。

6)授信:通過調閱放款文件資料、聯系單、交接登記簿等,并結合風管、商票、核心等系統中相關信息,檢查未發現存在違規出具信用證或其他保函、票據、存單的違規情況。

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關于個人代理開戶必須與被代理電話核實的問題,我行已要求柜員對遺漏的賬戶進行了電話補核實,但有4戶由于無法聯系到客戶而無法核實。目前要求柜員在辦理個人代理開戶時必須電話核實后才能辦理業務,并且安排專人對每月裝訂的個人開戶申請書進行復查,確保電話核實工作做到位。關于辦理個人外匯買賣簽約時未讓客戶簽個人外匯買賣協議的問題,總的戶數為297戶。目前已從分行申領了個人外匯買賣協議,柜員在平臺簽約同時讓客戶簽個人外匯買賣協議。在今后的運營工作中,支行營業部將更加嚴格執行相關操作規程式,遇到問題多請示、匯報,將運營差錯降到最低。

支行營業部

銀行貸款風險自查報告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通過對現行企業集團貸款和銀行貸款風險分析,闡述了企業集團貸款管理制度的局限性;提出要改革銀團貸款模式,引入銀團貸款委員會制度,對企業集團統一授信和分級貸款管理,解決關聯企業貸款互保問題,從而改變銀行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劣勢地位,降低銀行貸款風險。

關鍵詞:銀團貸款企業集團貸款風險委員會制度

自商業銀行積極開辦企業集團貸款業務以來,由于集團客戶具有規模大、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強的特點,集團客戶成為各個商業銀行營銷的重點,企業集團貸款增長迅速。近年來,隨著企業集團貸款快速增長、貸款比重逐步提高,銀行貸款風險也隨之增加,借貸矛盾亟需解決

一、目前企業集團貸款給銀行業帶來的風險

1 對大集團過度授信現象突出。來自銀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2月末,19家銀行(包括5家大型國有控股及國有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授信額度在5000萬元以上的大客戶共4.2萬戶,比2006年末增加440多戶;大客戶授信額度為21.5萬億元,單戶大企業平均授信額度超過5億元。數據顯示銀行對大集團過度授信現象突出。

2 銀行貸款過分依賴于少數大集團客戶。數據還顯示,截至2007年2月末。19家銀行貸款余額高達11.5萬億元,大客戶貸款余額占銀行貸款總額的比例在60%以上,銀行貸款過分依賴于少數大集團客戶,銀行風險受企業集團影響正在增加。

3 信貸資金的“統借統還”,貸款監管難度增大。很多企業集團在內部實行統一的所謂“財務管理”,對信貸資金實行“統借統還”。集團內企業往往根據自身需要串用銀行貸款,單一銀行很難跟蹤信貸資金流向。有的企業集團在規模擴張過程中過度依賴銀行融資,甚至存在長期投資大量擠占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的“短貸長用”現象,一旦出現銀行全面回收貸款或集團銷售資金回籠過緩的情況,資金鏈就會斷裂,對銀行系統資金安全形成巨大威脅。

4 集團客戶的擔保和關聯企業互?,F象嚴重。對于企業集團而言,擔保和關聯企業互保較為普遍。但由于不少企業集團公司治理和內控水平較低,在財務管理上,無法分清責任,也沒有建立必要的防火墻,當借款方不能償還債務時,極易引起連鎖反應,使整個集團陷入困境,銀行債權難以獲得保證。

5 變相懸空銀行債權。有的企業集團為了逃廢銀行債務,利用內部關聯交易和不合理的轉移定價,或通過兼并收購、破產?;蛟陉P聯企業內部轉移資產、債務,虛化擔保企業的擔保能力和企業的承債能力,變相懸空銀行債權,把風險留給了貸款銀行。

企業集團貸款給商業銀行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給商業銀行帶來的風險也正在增加,為減少此風險給商業銀行可能帶來的損失,商業銀行在給集團客戶授信和放貸前,應通過查詢貸款卡信息及其他合法途徑,充分掌握集團客戶的負債信息、關聯方信息、對外對內擔保信息和訴訟情況等重大事項,統一授信和適度授信,防止對集團客戶過度授信,引進銀團貸款制度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改革和發展現有銀團貸款模式,充分發揮貸款卡的作用,對預警授信、保障金融秩序穩定和銀行業的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目前企業集團信貸管理制度局限性

1 缺乏有效的識別集團關聯企業的方法。各銀行都提出要對集團客戶統一授信,以對集團客戶信貸總量進行控制。由于大企業集團經營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現象普遍,如何識別關聯企業,劃定集團客戶的范圍是一大難題。目前各商業銀行對企業集團范圍認定不一致,導致相互擔保貸款現象時有發生。

2 缺乏有效的對集團關聯企業相互擔保貸款的風險控制方法。對集團關聯企業間相互擔保貸款的風險控制受企業、銀行業競爭環境、經營特點等原因無法解決,風險控制操作空間狹小。

3 缺乏有效的判斷集團客戶提供信息真實度的方法。對企業財務信息的掌握基本來自企業自己提供的信息,不利于貸前、貸后的風險規避。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是針對具體貸款事由編制的,導致不同銀行取得的同一企業、同一時期的財務報表數據有重大出人。因此,商業銀行組織有必要建立統一的、可供各銀行共享的信息渠道和信息平臺,加強對企業信息的判斷能力。

4 總量控制缺乏分行層面的、可實際操作的對集團客戶授信限額的管理規定。國際上對單一客戶或集團客戶授信額度一般都有數量規定,但我國規定:“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與商業銀行資本余額的比率不得超過10%”,導致分行尚無單一客戶授信資本金限額管理,原因是分行非法人銀行,無獨立資本金,難以確定適度的貸款余額,造成各自為政的局面。因此。對于金融業務量大的區域金融中心、企業集團發展迅速和集中的地區。缺乏對應的量化管理指標,不利于風險控制。

5 商業銀行實行的主辦行、協辦行制度不利于分行對企業集團的信貸風險控制。集團客戶習慣于多頭分散貸款,而信貸風險卻要實行總量控制,在一個分行內部主辦行、協辦行制度在具體實施時必然會發生信息摩擦,進一步降低了分行對集團客戶的整體風險防范和控制的效率,不同銀行間的信息交流和對企業集團的整體風險防范和控制會更加困難。

企業集團貸款數額巨大、涉及面廣、借款銀行多、借款主體復雜,和銀團貸款有一定的邊緣性,可將銀團貸款政策針對性完善之后應用到集團貸款管理中來,解決目前集團貸款出現的問題和所面臨的風險。

三、改革和發展銀團貸款模式的意義

1 銀行監管部門的法定地位使其在把握企業集團信貸總體狀況時比單個商業銀行有明顯優勢。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采取必要措施幫助商業銀行充分了解借款企業信息、降低不良貸款數量和比例、防范集團客戶貸款的系統性風險。

2 對企業集團統一授信管理提供具體的、量化的和可操作性的辦法。對統一授信的集團關聯企業的范圍制定統一的、可操作的辦法,這是對集團客戶授信科學管理的基礎,有效識別關聯企業及其內部交易行為。對關聯企業的識別,應該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持續性與發展性相結合。

3 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銀行處于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的劣勢地位,減少信息分散和信息摩擦造成的效率損失,使得金融機構可以做到對整個企業集團貸款風險的預先防范控制,避免對集團客戶過度授信和放貸。

4 企業集團客戶業務擴展迅速、對外投資形式多樣、資本運作周期長,資金往來頻繁,貸款需求量大,貸款頻率高,快速處理模式可大大簡化貸款審批流程,降低銀行審貸成本,急企業之所急,減少貸款費用,降低借款企業負擔,提高效率。

5 對企業集團統一貸款、總量管理,和企業集團信貸資金“統借統還”模式對接,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內部關聯企業互保和循環擔保行為,降低企業內耗,有利于減少互保和循環擔保行為和風險。

四、改革企業集團信貸管理的政策建議和發展對策

一方面,銀團貸款一般限于新建項目、擴建項目,針對的是項目貸

款,項目貸款還款能力、收益等具有不可預見性、不確定性,使得銀團貸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風險性,有必要改革銀團貸款模式的這一特性。

另一方面,一次性銀團貸款無法滿足企業集團日常性業務的大量資金需求,改革項目性銀團貸款為企業集團貸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1 由銀監會牽頭、各商業銀行參加組建固定的銀團貸款委員會,使銀團貸款由臨時性轉向長期性、一次性轉向永久性、項目性轉向企業性、單次牽頭行轉向輪值牽頭行,建立輪值牽頭行制度,形成銀行集團貸出資金、企業集團借入貸款的集團對集團的平等資金借貸關系,各銀行從“競爭”走向“競合”。

2 企業集團的認定。以關聯企業為主導,包含母子公司、總分公司、參股、家族式、合營、聯營、擔保關聯企業等,組成單位由成員企業申請、企業集團上報、銀團貸款委員會審核確認。由于上市公司和國有企業等企業受相關政策的限制,部分企業簽訂互保協議或者反擔保協議,此類公司綜合考慮并入企業集團框架。企業集團認定后合并企業集團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財務狀況變動表等主要報表,剔除企業集團內部的產品購置銷售、資產出租租賃、資金轉移、財產轉移、債務轉移、資產債務重組等關聯交易經濟活動帶來的內部非實質性資產負債變動,統一財務報表提供給銀團貸款委員會,改變銀行信息不對稱的地位,防止企業集團通過內部關聯交易、內部轉移資產債務虛增資產、收入和利潤,變相懸空銀行債權。

3 銀團貸款委員會在“客戶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基礎上建立一個銀行監管部門與商業銀行之間及各商業銀行之間的信息交流平臺,統一對集團客戶進行評級、授信、資產負債評定、大額貸款發放、債券發行、貸款擔保等債務性管理,利于進行總量控制和風險提示,防止集團客戶多頭套取貸款。各銀行可在此基礎上建立集團客戶小組,全面負責對集團客戶有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跟蹤監管工作,進一步確定分行層面對集團客戶的授信,真正做到統一授信。

4 實行企業集團貸款卡管理。對企業集團發放主卡、對組成企業發放副卡,項目貸款應一次審報、分批審貸、不得劃整為零,企業貸款隨借隨貸,對企業存款和集團貸款進行有效的時時動態管理。防范對集團客戶過度授信、貸款總量失控,隨時掌握集團客戶資產負債的變化,對“統借統還”進行跟蹤管理。同時對企業集團在各銀行開設的基本賬戶、臨時賬戶等各類賬戶進行統一管理、適度授信,隨時掌握企業集團的銀行存貸款數量、資金流向、還款能力、拖欠風險等。

5 在統一授信的前提下重視對承貸主體的選擇,由牽頭行牽頭組建貸款項目組,根據集團客戶的不同性質,確定合適借款主體,注意避免因借款人選擇不當而產生的結構性問題。對大額貸款額度進行合理分配,例如,以前三年該企業集團在各銀行貸款比例余額平均值確定基本比例;對于小額貸款各銀行可自行辦理,但歸入集團客戶貸款總額。

6 對外擔保有可能成為或有負債,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風險,進一步給投資人或其他債權人帶來風險。改變對企業或有負債范圍確定,將對外擔保合并入或有負債科目內,并計人企業集團的授信額度內。設定貸款擔保等級額度,由組成企業上報、企業集團核定、銀團貸款委員會確認,在一級額度內無需擔保、二級額度需其他非相關企業擔保,擔保行為通過貸款卡紀錄,總量控制和預警授信,有效減少關聯企業互保行為。

總之,目前銀行貸款過分地依賴于集團客戶,且過度授信突出,貸款風險加劇,改革現有銀團貸款模式,導入銀團貸款委員會制度,統一對集團客戶授信、放貸、貸款管理,弱化銀行業的信息劣勢地位,降低貸款系統性風險、企業集團的貸款費用和銀行的放貸成本,具有突破性意義。

(責編:若 佳)

銀行貸款風險自查報告范文第5篇

然而,在自由的市場競爭與不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下,融資性擔保公司如雨后春筍悄然萌發,在與企業、銀行也金融機構等客戶的業務往來中也未完全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致使融資性擔保機構風險事件頻繁發生。

一、融資性擔保公司擔保貸款風險的原因

(一)信貸管制背景下,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銀監會下發《銀擔合作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致力于融資性擔保機構的長期穩定合作。銀監會認為僅僅依靠銀行的間接融資無法解決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需要再當前社會環境下發揮政策合力的作用,《融資性擔保機制的規范意見》的出臺,使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發展更有了政策保障。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存在便利用法規與文件的空子,雜亂無章的生存。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人員與融資性擔保公司存在利益關系,如銀行信貸人員存在在融資性擔保公司兼職的情況;銀行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與親屬及其他關系人投資入股融資性擔保公司進行業務合作;更有甚者協助擔保機構高息攬儲、謀取不正當利益。例如2011年6月廈門某融資擔保公司巨額壞賬案件的出現,牽扯一系列以融資擔保公司和當地銀行為主體的高利貸鏈條,更有銀行副行長充當地下金融掮客,致使巨額資金流失。

銀行業工作人員為了自身的利益,片面完成任務,在發放貸款的過程中,對擔保機構的管理責任沒有完全發揮。信貸人員懶散的工作態度,過于相信經過資質考核的國有擔保公司,認為不需要監測其經營和財務狀況及管理層動態信息,貸前審查不到位,致使不能實時全面的監測擔保機構。在合作過程中也沒有按照信貸管理制度嚴格規范和執行。

(三)與銀行合作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存在截留、挪用擔保貸款的情況。融資擔保公司不僅進行銀行業貸款擔保,甚至從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資、非法理財及高利放貸等違法違規活動,有些融資擔保公司也僅僅是注冊的“皮包公司”但由于監管留于形式,擔保機構雜草叢生,事實上沒有明確的監管。例如:2012年2月華鼎擔保公司涉嫌騙取貸款被立案偵查,導致其擔保的中小企業400余家無法償還貸款,百余家面臨破產,危及社會金融秩序。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貸款業務的風險種類

(一)外部風險。融資性擔保貸款的外部風險主要是客戶信用風險,是借款人不能履行還本付息的責任而使銀行業金融機構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既包括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又包括融資性擔保公司的信用風險。主要表現為:借款人與擔保公司惡意串通騙取貸款;借款人將貸款挪作他用;擔保公司股東虛假出資、抽逃出資,實收資本金不實、結構不合理;擔保公司經營范圍不限于貸款擔保,更有甚者發放“高利貸”,從事非法違規活動等等。

在銀行業務實際中,融資性擔保公司常需要存入一定額度的保證金,但部分擔保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借款公司的貸款提出部分作為保證金存入銀行保證金賬戶,如此一來,擔保公司未動一分一厘,既收取了借款公司的擔保手續費,又在銀行保證金賬戶存入足以使銀行信任的保證金數額,事實上降低了擔保公司的代償責任,增加了企業的還貸負擔。如某擔保公司在銀行不知情的情況下,讓借款人將貸款的百分之二十作為保證金存入擔保公司的保證金賬戶,擔保公司法定代表人攜款出逃后,借款人對自己的貸款產生抵觸情緒,要求只歸還百分之八十,其余百分之二十由保證金償還。但保證金賬戶因涉及經濟案件被法院查封,保證金無法用于償還該筆貸款,致使銀行的資金面臨損失的巨大風險。盡管上述行為在各融資擔保管理規定中明文禁止,但擔保公司為利益鉆空子,最終破壞了金融秩序。

(二)內部風險。首先,貸款審批制度不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存在不落實信貸審批條件,貸前調查留于形式;貸中調查審查忽視對第一還款來源調查,過于相信第二還款來源,而第二還款來源又多被融資性擔保公司轉嫁保證金,掩蓋了信貸風險;貸后檢查不到位,過于相信擔保公司的代償能力。照顧人情,發放貸款時手續、材料不真實,加大了不良貸款形成的風險,加劇了信貸資金損失的可能。其次,銀行業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有待提升。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貸人員吃老本,不及時更新知識與時俱進;有的員工主觀故意或過失不當操作或未盡調查職責致使貸款可能受到損失的風險;有的員工不僅不學習法律法規,甚至連本單位的規章規定都不是很清楚,違規操作時有發生。再次,銀行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有待提高。一些信貸人員存在利己思想、拜金主義等道德風險,這些敗壞工作和社會風氣的思想不去除,信貸風險中的各種風險都將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廈門某融資擔保公司的案例給我們深刻的教訓,信貸人員及各主任負責人道德風險的存在,帶來的金融資金危害是難以估量的。

三、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融資性擔保貸款業務的風險防范

(一)銀行業金融機構應依法經營。開展授信業務,應嚴格執行《商業銀行法》、《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的規范性文件要求,要重視融資性擔保風險防控工作,嚴格執行嚴格貫徹執行七部委下發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管理指引》等文件精神,認真落實各項風險控制措施。一是嚴格貸前審查擔保機構的資質,明確規定擔保機構注冊資本金必須是實繳資本。當前對于融資性擔保貸款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嚴格遵守銀行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尤其是貸款審查的制度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除了對借款人資信、經營、償債能力等情況進行調查外,還要通過各種途徑對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資質、背景、擔保能力等,落實審查責任,各級銀行機構對審查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二是加強貸中審查,認真落實貸款核保管理,及時審查擔保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代償情況、關聯貸款及其他足以危害貸款安全的重大事項,一旦出現突發狀況及時啟動應急處置預案。三是做好貸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銀行要加強對擔保公司的貸后管理,監控其代償能力,以預測其代償能力的變化,按期對擔保公司的擔保能力做全面的分析和評估。

關于融資性擔保機構轉嫁保證金的問題,銀行業金融機構要依法嚴格要求擔保公司在制定銀行開設專門的保證金賬戶。在雙方簽訂獨立的保證合同后,發放貸款前按約定足額存入保證金賬戶。對轉嫁保證金的行為予以禁止。鑒于保證金的優先受償權在遇到經濟或刑事案件時得不到保障,在辦理具體業務時,銀行業機構應當在合同中注明保證金的質押條款,或者雙方簽訂書面的《保證金質押合同》,明確保證金賬戶的要素及賬戶內資金的質押性質,將保證金轉化成質押或者完善其他第二還款來源,從法律上為優先受償權提供保障。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建立完善的風險評價機制,全面審查融資性擔保貸款的風險因素。根據借款人的經營規模、業務特征及應收賬款、應付賬款、資金循環周期等要素測算其運營資金需求,綜合考慮借款人現金流、負債、還款能力。認真審核融資性擔保公司的擔保能力,及時了解擔保公司資產、負債及對外擔保情況,對擔保公司經營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明確各級信貸部門的職責,提高風險意識,防患于未然。

銀行業金融機構還應當成立專門的風險預警部門,監控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經營情況及其他關聯企業的財務情況,以準確及時掌握融資性擔保機構的信息和風險狀況,防范風險出現,在突發事件出現時,能及時快速保全本機構的資產。

(三)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激勵工作人員提高業務素質,防范職業風險和道德風險。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監管不盡完善合理,銀行業金融機構只有通過不斷提高內部實力才能更有效的防范風險。在當前銀行業競爭激烈的形勢下,一些金融機構為吸收存款、完成貸款任務放低貸款發放的條件,調低融資擔保公司擔保貸款的門檻。更有甚者,違反上級相關規定開辦融資性擔保業務。種種道德風險的存在,提示著銀行業金融機構規范員工行為,提升員工職業和道德素質的必要性。

在日常工作之余要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學習,促使信貸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使其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道德認識,鍛煉道德意志,提升道德修養;對于一些吃老本的信貸人員,要督促其不斷更新其知識儲備,做到與時俱進,與當前的政策法規俱進,各銀行業機構應當利用業余時間集中學習規章制度,讓信貸人員相互激勵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制度的執行力低下問題是員工道德素質的又一體現,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力,規章制度的出臺便如同虛設,因此要加強管理,嚴格落實各項信貸政策及操作規程,加大道德風險形成的難度。制定嚴厲的懲罰機制,使信貸人員不敢觸犯道德底線。讓每一筆融資性擔保貸款的發放都嚴格依照規章制度,讓每一個信貸人員對自己發放的貸款都做到心中有數,為自己發放的貸款承擔風險和責任。

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因融資性擔保貸款逃廢給銀行業金融機構帶來的損失,確保銀行業穩健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充分認識融資性擔保貸款的風險,認真審查擔保公司擔保資格,加強對擔保公司的檢查,對擔保公司的經營情況密切關注,及時了解擔保公司的資產、負債及對外擔保情況和關聯情況,制定完善的風險應急處置預案,一旦發現借款人有不還款傾向時,在確保貸款不被挪用的前提下,做實第二還款來源保障貸款安全,并啟動應急處置預案,防范風險。同時完善內部監管體制和風險預警應急處置機制,從內部操作中杜絕風險的發生。

(來源:中國金融界網) 資管大時代的銀行同業業務、投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公司業務跨界創新實務培訓

2014年08月16-17日 ? 北京

第一講 債券市場發展、轉型及對資管合作的金融機會

第二講 資管大時代的銀行金融市場和投行業務創新及同業合作實務 機構資金-優質項目-金融資源“精準整合”對接會 第三講 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的創新模式與轉型探索

第四講 監管新規下銀行理財、同業及金融市場業務轉型發展探討

銀行貸款風險自查報告范文第6篇

摘要: 本文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機理,在此基礎上選取中國125家商業銀行2013— 2017年季度數據對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盈利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表明:(1)第三方支付通過改進存款期限配置效率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產生顯著的沖擊效應,但P2P網貸通過誘導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不顯著。(2)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具有顯著的助推作用,但P2P網貸對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影響不顯著。(3)第三方支付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沖擊力度最大,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沖擊力度居中,對城農商銀行的沖擊力度最小,但P2P網貸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均不顯著。(4)第三方支付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具有顯著的助推作用,但對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農商銀行的影響均不顯著。P2P網貸對國有大型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具有顯著的沖擊效應,但對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農商銀行的影響均不顯著。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盈利; P2P網貸; 第三方支付

文獻標識碼: A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這樣定義互聯網金融:“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興金融模式?!被ヂ摼W技術與傳統金融行業的有效融合孕育了互聯網金融?;ヂ摼W金融正以其獨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創造方式,影響著傳統金融業務,逐步成為整個金融體系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在全方位地改變公眾的生活方式。自2013年阿里巴巴貨幣基金型產品“余額寶”上市以來,各種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競相迸發,以變革者的姿態闖入大眾視野。在短短幾年時間里,互聯網金融從結算功能、資金融通功能、理財功能等方面迅速搶占傳統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打破了商業銀行傳統穩定的經營環境??梢?,商業銀行面臨著互聯網金融對其盈利水平的沖擊。這種沖擊主要表現為:第一,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主的第三方支付不斷沖擊商業銀行資金結算支付的主體地位;第二,以貨幣型基金產品為主導的新型理財方式的出現加大了商業銀行負債端的壓力,并推動資金成本的上升;第三,P2P融資平臺、網絡眾籌、微貸平臺等形式為資金鏈上下游客戶提供了直接對接的渠道,取代了商業銀行資金融通的中介地位。盈利模式主要體現在盈利能力與盈利結構兩大層面,其中盈利能力是商業銀行風險運營的重要基礎,也是衡量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能力的重要指標,盈利結構是反映商業銀行盈利質量的重要指標,其關系到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持續增長性。對此,盈利能力與盈利結構已成為衡量商業銀行整體盈利水平的兩大重要維度?;ヂ摼W金融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會對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產生重要影響,從盈利能力與盈利結構兩大維度探討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整體盈利水平的影響,對于中國商業銀行業提升盈利能力及優化盈利結構,以此來科學應對互聯網金融體系的沖擊,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文獻回顧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學領域的嶄新概念。國外學者Franklin等[1]研究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機構,尤其是對商業銀行將產生較大影響。David等[2]研究發現,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深度融合,促使互聯網技術與銀行產品相互滲透,由此生成更多方便快捷的金融產品。Lee等[3]研究表明,商業銀行在提供金融服務時需要考慮社交平臺傳播功能,利用社交平臺可以有效提升信息傳播效率。Lee[4]從長尾理論、金融中介理論與平臺經濟理論三種發展理論出發,詮釋了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的競爭效應。Deyoung等[5]則從存款業務、貸款業務、中間業務等三大業務出發,分別考察互聯網金融對銀行不同業務渠道的負面影響。Norden等[6]研究認為,存貸款利差是銀行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互聯網金融對這部分收入將產生沖擊。Brissimis等[7]研究發現,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存貸款業務方面的沖擊力度最大。但是,也有部分學者傾向于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盈利產生正向影響。Jallath等[8]研究認為,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支付結算、理財產品、傭金收入等具有推動作用。More等[9]研究發現,在存貸款業務穩定狀態下,中間業務將對銀行整體盈利能力產生明顯的提升作用。Kao等[10]研究表明,第三方支付因其平臺效應及客戶集聚效應對銀行盈利存在促進作用。

國內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歸納為三個層面:第一,互聯網金融功能及影響渠道層面。李克穆[11]研究認為,互聯網金融功能在于利用大數據的便利,對客戶信息進行甄別,從而解決小額貸款成本收益的不匹配性,推動了社會融資功能的實現,增加了資金可獲得性。何啟志等[12]研究發現,互聯網金融融通了資金鏈的上下游端口,高企的網貸利率吸引了社會資金提供者,由此引發金融機構脫媒現象,從而對銀行存款產生分流影響。張萬力等[13]研究表明,互聯網金融的理財資金收益功能與客戶信息收集功能的優勢已逐步顯現,這種優勢將對銀行理財客戶市場形成一定沖擊影響。戰明華等[14]研究顯示,互聯網金融通過影響銀行負債結構、證券市場流動性和企業融資結構來弱化貨幣政策的銀行信貸傳導渠道。第二,互聯網金融影響銀行行為層面。王錦虹[15]以銀行資產、負債與中間業務作為測度因素,探討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盈利的關系,認為互聯網金融對銀行資產項的影響較小,但對其負債項的影響較大。申創等[16]考察了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發現互聯網金融發展對銀行經營績效水平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劉笑彤等[17]研究表明,銀行通過并購重組能夠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獲得更高的技術進步與全要素生產效率,從而提升經營績效。張慶君等[18]研究顯示,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傳統業務存在替代效應,促使銀行資本配置效率下降。第三,互聯網金融影響銀行風險層面。馮乾等[19]研究認為,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產生源于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行業羊群行為、道德風險等因素,這種風險將引發互聯網金融的聲譽危機。顧海峰等[20]研究發現,互聯網金融通過收窄銀行利差與降低運營成本的雙重渠道影響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兩種渠道的效應疊加決定著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方向。

綜上,已有文獻主要局限于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經營及風險承擔的影響層面。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從盈利能力與盈利結構的雙重視角分析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盈利的影響機理,在此基礎上選取中國2013—2017年125家商業銀行季度數據,采用非平衡面板回歸模型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并以此為依據給出相關建議。本研究成果將為中國銀行業提升盈利能力及優化盈利結構,科學應對互聯網金融體系的沖擊提供參考。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影響的傳導路徑分析

互聯網金融的主流業態模式為第三方支付平臺與P2P網貸平臺?;ヂ摼W金融通過第三方支付與P2P網貸兩大運營平臺,在表內與表外業務層面對商業銀行盈利產生影響。盈利水平是商業銀行生存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及保障。商業銀行盈利水平主要體現在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商業銀行盈利結構兩大層面。其中,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是指銀行通過表內外業務所獲得的整體收益規模,決定著銀行債務代償能力。因此,提高盈利能力是商業銀行生存的重要基礎。商業銀行盈利結構是指銀行非利息收入在銀行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是反映銀行盈利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縮窄已成為常態,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將有助于穩定商業銀行整體盈利水平。因此,改進銀行盈利結構是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由上述分析可知,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第三方支付與P2P網貸兩大平臺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盈利結構影響的雙重層面上。其中,第三方支付通過改進存款期限配置效率方式與融合支付結算與網絡拓展方式分別對銀行盈利能力與盈利結構產生影響;P2P網貸通過誘導金融脫媒、融合債權眾籌、集合理財等方式分別對銀行盈利能力與盈利結構產生影響?;谏鲜龇治?,本文給出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影響的傳導路徑,如圖1所示。

(二)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機理分析

(1)第三方支付在表內業務層面對銀行盈利能力產生影響。第三方支付主要通過改進存款期限配置方式對銀行盈利能力產生影響。第三方支付集聚眾多用戶的小額活期存款,轉換成大額定期存款,使銀行活期存款規模降低。同時,第三方支付將活期存款轉換為定期存款后再以大額定期存款方式存放于商業銀行,這將導致商業銀行存款利息支出的增加,由此引發商業銀行整體盈利水平的下降,從而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產生負向影響。

(2)第三方支付在表外業務層面對商業銀行盈利結構產生影響。第三方支付主要通過建立支付結算與網絡拓展的深度融合方式對商業銀行盈利結構產生影響。商業銀行為第三方支付打通支付結算通道,促使第三方支付享有更大的支付結算平臺,由此獲得更大的收益。同時,第三方支付發揮其網絡拓展優勢,為商業銀行拓展表外業務帶來更多的客戶資源,由此引發商業銀行非利息收益占比的提高,從而對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產生正向影響。

(三)P2P網貸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機理分析

(1)P2P網貸在表內業務層面對銀行盈利能力產生影響。P2P網貸主要通過誘導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產生影響。P2P網貸直接融通了資金供需求雙方,促使資金游離于作為金融中介的銀行體系之外,由此引發金融脫媒。在金融脫媒情況下,P2P網貸資金提供方的預期收益率遠大于商業銀行存款利率,高企的資金收益率將引發銀行存款資金分流,在存貸比約束下,銀行貸款規模下降,引發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收入下降,從而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產生負向影響。

(2)P2P網貸在表外業務層面對商業銀行盈利結構產生影響。P2P網貸主要通過建立債權眾籌與集合理財的深度融合方式對商業銀行盈利結構產生影響。P2P網貸資金主要來源于債權眾籌,資金收益率優勢是P2P網貸的重要生存基礎之一。為獲得較高的預期收益率,P2P網貸除了進行資金放貸之外,還將通過資金理財方式獲得較高收益,以此來實現P2P網貸運作的可持續目標。因此,P2P網貸與商業銀行存在深度合作傾向,P2P網貸通過債權眾籌方式為商業銀行募集理財資金,由此增大商業銀行理財資金規模,從而不僅實現P2P網貸的資金收益率目標,還促使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得以提高,從而對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產生正向影響。

(四)研究假設

依據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基本假設:

假設1: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具有負向影響,對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具有正向影響。

假設2:P2P網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具有負向影響,對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具有正向影響。

假設3:互聯網金融對不同類型銀行的盈利存在異質性影響。

三、實證研究設計

(一)樣本數據選取

考慮到互聯網金融主要從2013年開始大規模發展,同時基于數據可得性,本文選取中國125家商業銀行2013—2017年的季度數據作為樣本數據??紤]到某些樣本銀行個別年份數據的缺失問題,本文采用非平衡面板模型的插值功能進行補全。樣本數據主要來源于Wind數據庫、國泰安數據庫、艾瑞咨詢以及各樣本銀行季度報告。

(二)變量設計

(1)被解釋變量。關于銀行盈利能力的指標,選取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資產收益率(ROA)。對于商業銀行盈利結構指標,主要選擇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和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趦烧咧g的關系以及指標重要性程度,本文選取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NLLR)來衡量銀行盈利結構。

(2)解釋變量。將互聯網金融劃分為第三方支付與P2P網貸兩種類型,將第三方支付規模與P2P網貸規模作為自變量來反映互聯網金融規模,同時為統一變量的量綱問題,本文選取第三方支付規模對數(lnTPP)、P2P網絡借貸規模對數(lnP2P)兩個自變量來測度互聯網金融規模。

(3)控制變量。通過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借用已有文獻的變量選擇,本文最終選擇兩個層面的變量作為控制變量:一方面,在商業銀行微觀指標層面,選取銀行的存貸比(LDR)、成本收入比(CIR)、不良貸款率(NPL)、資本充足率(CAR)、銀行資產規模對數(lnSIZE)等作為控制變量;另一方面,在宏觀經濟發展水平層面,選取反映宏觀經濟發展水平的GDP增長率(GGDP)作為控制變量。

變量定義及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資產收益率均值為1.06%,最大值為2.21%,最小值只有0.05%,說明不同樣本銀行之間的差異較大。非利息收入占比均值為21.51%,表明對所有樣本銀行來說平均非利息收入占到銀行收入的21.51%。存貸比均值為64.39%,最小值為30.59%,最大值達到了95.43%,不同樣本銀行之間的差異較大。成本收入比均值為30.75%,說明平均來說樣本銀行的成本收入比為30.75%。不良貸款率最大值為5.59%,最小值為0.21%,說明不同樣本銀行間差異較大。資本充足率均值為12.72%,最大值為19.39%,最小值為7%,說明不同樣本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差異較大。資產規模均值為8.33,最大值為12.39,最小值為3.38,考慮到是取對數之后的值,說明中國商業銀行平均規模較大,同時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差異也較大。宏觀經濟増長率均值為6.97%,說明中國經濟處于高速平穩發展狀態。

(三)實證模型構建

本文構建的面板模型如下:

其中,i代表樣本商業銀行,t代表時期,NIIRi,t表示第i家銀行在t時期的非利息收入占比,α為常數項,βi為各變量對應的系數,εi,t為隨機誤差項。

四、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本文將采用非平衡面板回歸模型,以反映銀行盈利能力的資產收益率與反映銀行盈利結構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為被解釋變量,以反映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第三方支付規模與P2P網貸規模為解釋變量,同時引入存貸比、成本收入比、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資產規模、GDP增速等控制變量,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進行實證檢驗。

(一)全樣本面板回歸分析

為確定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需要進行Hausman檢驗。Hausman檢驗結果顯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即結果表明應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本文基于固定效應模型進行面板回歸分析,全樣本面板回歸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兩個模型R2值分別為0.7736與0.6526,說明模型擬合優度均很好,F值均在1%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說明方程顯著性強,各變量對應系數絕大部分顯著。依據上述全樣本面板回歸結果,本文得到如下結論:

(1)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在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層面,由模型(1)可知,lnTPP的系數為負,且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資產收益率具有負面影響,第三方支付對銀行盈利能力存在沖擊效應。在對商業銀行盈利結構影響層面,由模型(2)可知,lnTPP的系數為正,且通過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具有正向影響,即第三方支付規模的擴大會提升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上述結果表明:在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方面,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存在顯著的沖擊效應,足以說明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的競爭效應顯現。在對銀行盈利結構影響方面,第三方支付對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第三方支付對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存在顯著的助推作用,足以說明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的合作效應顯現。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的競爭效應主要體現在銀行存款與理財資金分流層面,第三方支付平臺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遠大于商業銀行存款及理財產品收益率,從而分流了銀行存款及理財資金規模,進而對銀行盈利能力產生沖擊效應。此外,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的合作效應主要體現在支付結算與網絡拓展層面,商業銀行為第三方支付打通支付結算通道,而第三方支付通過網絡渠道為商業銀行拓展中間業務,為商業銀行帶來更多中間業務,由此引發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梢?,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將決定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特征。由此驗證了假設1。

(2)P2P網貸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在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層面,由模型(1)可知,lnP2P的系數為負,但并未通過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P2P網貸對銀行資產收益率的負向影響不顯著,P2P網貸對銀行盈利能力的沖擊效應不顯著。在對銀行盈利結構影響層面,由模型(2)可知,lnP2P的系數為正,但并未通過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P2P網貸對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正向影響不顯著,P2P網貸對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助推作用不顯著。由此驗證了假設2。其主要原因在于:P2P網貸與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主要表現為吸收存款與理財資金的競爭性及貸款風險運營的合作性??紤]到P2P網貸的資金投放規模遠小于銀行信貸投放規模,P2P網貸業務規模尚未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規模形成有效分流,難以引發P2P網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盈利結構的有效沖擊或助推,P2P網貸與銀行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效應尚未顯現。

(3)第三方支付與P2P網貸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力度比較。對比模型(1)與模型(2)中lnTPP與lnP2P的回歸系數絕對值發現,lnTPP的回歸系數絕對值均遠大于lnP2P的回歸系數絕對值,說明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盈利結構的影響力度均遠大于P2P網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盈利結構的影響力度。其主要原因在于:P2P網貸與商業銀行貸款的客戶群定位存在較大差異,P2P網貸主要面向小額貸款客戶群,商業銀行貸款主要針對大中型企業客戶群,因此P2P網貸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稀釋力度是極其有限的,這就決定著P2P網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力度很小。但是,第三方支付的網絡支付結算功能更貼近客戶市場,由此引發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深度合作。第三方支付通過網絡渠道拓展及增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規模,使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加,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

(4)控制變量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在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層面,由模型(1)可知,成本收入比、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資產規模均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成本收入比、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資產規模等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均具有顯著影響,其中成本收入比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存在沖擊效應,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資產規模等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均存在助推作用。但是,存貸比、不良貸款率、資產規模、GDP增速等對銀行盈利結構的影響均不顯著。在對商業銀行盈利結構影響層面,由模型(2)可知,成本收入比與資本充足率均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成本收入比與資本充足率對商業銀行盈利結構均具有顯著影響,其中成本收入比對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存在助推作用,資本充足率對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存在沖擊效應。

(二)分樣本面板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互聯網金融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是否存在顯著的異質性特征,本文對全部樣本銀行進行分類處理,劃分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農商銀行三大類型,通過對三類銀行分樣本回歸分析,揭示互聯網金融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具體的分樣本面板回歸結果見表3。

上述分樣本回歸結果表明,互聯網金融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盈利具有顯著的異質性影響。由此驗證了假設3。這種異質性影響主要歸納如下:

(1)第三方支付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盈利的異質性影響。在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層面,三類銀行對應的lnTPP系數均為負,且均通過顯著性檢驗,但是股份制銀行對應的lnTPP系數絕對值最大,國有大型銀行居中,城農商銀行最小。這說明第三方支付對股份制銀行盈利能力的沖擊力度最大,對國有大型銀行盈利能力的沖擊力度居中,對城農商銀行盈利能力的沖擊力度最小。在對不同類型銀行盈利結構的影響層面,國有大型銀行對應的lnTPP系數為正,且均通過顯著性檢驗,然而股份制銀行與城農商銀行對應的lnTPP系數均為正,但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說明第三方支付對國有大型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具有顯著的助推作用,但對股份制銀行與城農商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助推作用不顯著。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三方支付在理財業務領域的客戶定位與股份制銀行最為相似,在競爭效應作用下,第三方支付對股份制銀行盈利能力的沖擊效應最大。

此外, 國有大型銀行對資金結算通道的主導權促使第三方支付與國有大型銀行在支付結算業務領域進行深度合作,在合作效應作用下,促使國有大型銀行中間業務量大幅增加,導致國有大型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顯著提升。

(2)P2P網貸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盈利的異質性影響。在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層面,三類銀行對應的lnP2P系數均為負,且均未通過10%的顯著性檢驗。這說明P2P網貸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異質性影響不顯著,這主要是由P2P網貸的放貸資金規模過小決定的。在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盈利結構的影響層面,國有大型銀行對應的lnP2P系數為負,且通過10%的顯著性檢驗,然而股份制銀行與城農商銀行對應的lnP2P系數均為正,但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說明P2P網貸對不同類型銀行的盈利結構存在顯著的異質性影響,對國有大型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具有顯著的沖擊效應,但對股份制銀行與城農商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助推作用不顯著。其主要原因在于:國有大型銀行理財業務主要呈現低收益及低風險特征,促使國有大型銀行理財業務的預期收益率相對較低。但是,股份制銀行與城農商銀行理財業務傾向于中收益及中風險特征,促使股份制銀行與城農商銀行理財業務的預期收益率相對較高。P2P網貸較高的預期收益率,使國有大型銀行理財資金出現大幅分流,引發國有大型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大幅降低,由此對國有大型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形成顯著的沖擊效應。此外,股份制銀行與城農商銀行理財業務的預期收益率較高,因此P2P網貸對股份制銀行與城農商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影響不顯著。

(三)穩健性檢驗

為進一步檢驗上述結論的穩健性,本文采用凈資產收益率(ROE)代替資產收益率(ROA)作為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標,對上述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結果見表4。從穩健性檢驗結果來看,解釋變量的回歸結果與本文前面結果完全一致,說明本文實證結果具有較好的穩健性及可靠性。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選取中國125家商業銀行2013—2017年的季度數據,采用非平衡面板回歸模型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進行探討,得到如下主要結論:(1)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在盈利能力方面,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第三方支付對銀行盈利能力存在顯著的沖擊效應,第三方支付與銀行的競爭效應顯現。在盈利結構方面,第三方支付對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第三方支付對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存在顯著的助推作用,第三方支付與銀行的合作效應顯現。(2)P2P網貸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在盈利能力方面,P2P網貸對銀行資產收益率的負向影響不顯著,P2P網貸對銀行盈利能力的沖擊效應不顯著。在盈利結構方面,P2P網貸對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正向影響不顯著,P2P網貸對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助推作用不顯著。P2P網貸與銀行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效應尚未顯現。(3)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盈利結構的影響力度均遠大于P2P網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盈利結構的影響力度。(4)控制變量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成本收入比對銀行盈利能力存在沖擊效應,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資產規模等對銀行盈利能力均存在助推作用,但存貸比與GDP增速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均不顯著。(5)互聯網金融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盈利存在顯著的異質性影響。在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層面,第三方支付對股份制銀行盈利能力的沖擊力度最大,對國有大型銀行盈利能力的沖擊力度居中,對城農商銀行盈利能力的沖擊力度最小。但P2P網貸對不同類型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均不顯著,這主要是由P2P網貸的放貸資金規模過小決定的。在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盈利結構的影響層面,第三方支付對國有大型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具有顯著的助推作用,但對股份制銀行與城農商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影響均不顯著。P2P網貸對國有大型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具有顯著的沖擊效應,但對股份制銀行與城農商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影響均不顯著。

針對上述結論,本文給出如下政策建議:(1)針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存款分流的負面影響,商業銀行應適度授予存款人議價權,尤其是提升存款人對于大額定額存款的議價空間,以此來提高存款人的存款收益,從而實現商業銀行穩定存款業務規模的目標,進而有效防范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存款分流帶來的不利沖擊。(2)針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理財資金分流的負面影響,商業銀行應強化金融創新機制,創設面向不同風險等級投資者的中高收益率理財產品,以此來吸引社會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從而穩定銀行理財業務的市場規模,進而有效應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理財資金分流帶來的不利沖擊。(3)針對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業務合作,考慮到互聯網金融平臺更貼近客戶市場,商業銀行需要為互聯網金融平臺打通資金結算通道,互聯網金融平臺需要發揮其網絡渠道優勢為商業銀行拓展中間業務規模,以此來發揮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助推作用。(4)針對互聯網金融對不同類型銀行盈利的異質性影響,國有大型銀行應提升貸款定價權,提升其應對存款價格上漲的能力,以此來防范互聯網金融對其存款資金的分流行為。此外,考慮到股份制銀行與城農商銀行不享有存貸款市場規模優勢,兩類銀行應注重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在表內外業務層面的深度合作,以此來提升兩類銀行的整體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 Franklin A, James M, Philip S. E-finance: An introduction [J].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002, 1(36): 5-27.

[2] David C, Amy Y. A guide to the internet revolution in banking [J].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2000, 2(17): 47-53.

[3] Lee J E R, Rao S, Nass C, et al. When do online shoppers appreciate security enhancement efforts? Effects of financial risk and security level on evaluations of customer authentic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2012, 70(5): 364-376.

[4] Lee G H. Rule-based and case-based reasoning approach for internal audit of bank [J].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08, 21(2): 140-147.

[5] Deyoung R, Rice T. Erratum: Noninterest incom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t U. S. commercial banks [J]. Financial Review, 2010, 39(1): 101-127.

[6] Norden L, Silva B C, Wagner W.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bank behavior: Evidence from credit markets [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4, 43(1): 130-145.

[7] Brissimis S N, Delis M D. Identification of a loan supply function: A cross-country test for the existence of a bank lending channel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 2009, 19(2): 321-335.

[8] Jallath E, Negrin J.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s in Mexico [J]. Journal of Mathematics, 2001, 112(4): 80-102.

[9] More D, Basu P. Challenges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A detailed study and a hierarchical model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an Indian firm [J].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19(4): 624-647.

[10] Kao C, Hwang S N. Efficiency measurement for network systems: IT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 [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0, 48(3): 437-446.

[11] 李克穆. 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與風險 [J]. 管理世界, 2016(2): 1-2.

[12] 何啟志, 彭明生. 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網貸利率特征研究 [J]. 金融研究, 2016(10): 95-110.

[13] 張萬力, 章恒全, 曹艷輝. 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互聯網金融理財行為研究 [J]. 統計與信息論壇, 2015(2): 100-105.

[14] 戰明華, 張成瑞, 沈娟. 互聯網金融發展與貨幣政策的銀行信貸渠道傳導 [J]. 經濟研究, 2018(4): 63-76.

[15] 王錦虹.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影響測度研究——基于測度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分析 [J].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15(1): 7-12.

[16] 申創, 劉笑天. 互聯網金融、市場勢力與商業銀行績效 [J]. 當代經濟科學, 2017(5): 16-29.

[17] 劉笑彤, 楊德勇.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并購重組選擇差異的效率研究——基于商業銀行異質性的Malmquist指數實證分析 [J]. 國際金融研究, 2017(10): 65-75.

[18] 張慶君, 劉靖. 互聯網金融提升了商業銀行資本配置效率嗎?——基于中國上市銀行的經驗證據 [J]. 金融論壇, 2017(7): 27-38.

[19] 馮乾, 王海軍. 互聯網金融不當行為風險及其規制政策研究——以市場誠信、公平競爭與消費者保護為核心 [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7(2): 24-31+51.

[20] 顧海峰, 楊立翔. 互聯網金融與銀行風險承擔: 基于中國銀行業的證據 [J]. 世界經濟, 2018(10): 75-100.

責任編輯、校對: 高原

上一篇:銀行不良資產處置調研范文下一篇:銀行大堂經理體驗心得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