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國外對ngo的啟示范文

2023-10-08

國外對ngo的啟示范文第1篇

關鍵詞:公立醫院體制改革,國外醫療改革,啟示

公立醫院是指由政府財政和集體財政投資興辦的承擔公共醫療職能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屬于全民所有制或集體所有制。目前我國農村醫療衛生體系與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不適應, 農村醫療衛生體系亟待建立和完善。在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中首先立足于我國的具體國情, 探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模式和路徑。

1美國模式

1.1美國醫院管理體制發展概況

美國醫院管理體制屬于“市場主導型”。美國是當代最典型的自由市場經濟國家,以私有制為基礎,以經濟決策高度分散為特征,完全實行自由經濟、自由經營、自由競爭,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十分有限。因此,在醫院管理上也基本上套用企業管理模式和方法。美國的醫院所有制是多元化的,醫院有公立醫院、私立醫院,公立醫院是由政府辦的;私立醫院有社團辦的、教會辦的、股份制辦的、也有私人個體辦的。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都在市場上平等競爭,政府除了嚴格監管外,只負責為窮人、老人的醫療買單。

1.2美國醫院管理體制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目前還處于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轉型期,市場機制不完善,法制管理不健全,公平競爭很難做到, 政府要保證國民的基本醫療需要,就必須使公立醫院在醫療市場中占主導地位,并通過價格、政策等扶持公立醫院的生存與發展。盡管我國衛生體制的演進與美國有著顯著的差別,但由于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正試圖引進或加大市場機制在醫療服務領域的作用,所以研究美國的衛生管理體制對我國頗有潛在價值和意義。

2英國模式

2.1英國醫院管理體制發展概況

英國醫院管理體制屬于“政府主導型”。英國是一個傳統的市場經濟國家, 市場機制完善,市場體系完備,企業制度以股份制為主,國家原則上不干預經濟活動,但英國又是一個社會保障齊全的福利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已建立相當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英國以公立醫院為主,約占全國總數的95% 以上。英國的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一樣,在政府所有下同樣可以享有自主權,是獨立的法律實體。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按照由計劃到市場推進程度的不同,可分為預算管理方式、自主化管理方式、公司化管理方式和私有化管理方式四種基本模式。

2.2英國醫院管理體制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社保制度剛剛起步,政府除行政命令干預醫院管理外,所補貼經費還不足以維持醫院生存,在這種醫院建設經費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完全照搬英國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是不現實的。但英國的三級醫院轉診制比較適合我國目前的情況,非常值得我們借鑒?;颊哂胁∠鹊缴鐓^醫院或私人醫生處就診,社區醫院治不了再逐級向上轉診治療。

3德國模式

3.1德國醫院管理體制發展概況

德國醫院按所有制不同分為三種類型,即公立醫院、私立非營利性醫院和私立營利性醫院。其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點在于實行醫院自治甚至公司化管理上,實現了醫療服務購買者與提供者即醫院的分離,在兩者之間引進簽約化的合同關系, 提高醫院在服務范圍、人員任用和財務上的自主權,保留醫院索取利潤的權力。公立醫院改革后,雖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醫院,但是通過醫院董事會的傳遞作用,政府仍然擁有權力和決策者的優勢,在首席執行官任用及其工作績效評價上政府均有很大的發言權。而且公司的財務和商務計劃必須經過政府同意,所以政府實際上并沒有喪失操縱公司運營的權力。

3.2德國醫院管理體制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的醫療服務體系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政府和集體投資建立起來的,醫療機構歸屬政府直接管理,但政府的精力與財力又非常有限,普遍存在著管理不到位的現象。因此,我國政府應該學習其加快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步伐,從直接舉辦醫院向管理和監督醫院的職能方向轉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在醫療領域的責任主要體現在為居民購買基本醫療服務的質和量,而不集中體現于舉辦醫療機構的數目和規模上。

4新加坡模式

4.1新加坡醫院管理體制發展概況

新加坡推行的是政府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體制。新加坡的衛生服務體系由公立和私立雙重系統組成。公立系統由公立醫院和政府綜合診所組成,私立系統由私立醫院和私立診所組成。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保障,新加坡在醫院保障制度方面實施保健儲蓄、醫療保險和醫療福利基金三項措施。新加坡醫療服務分工比較明確。新加坡公立醫院的改革主要內容是將原來屬于衛生部直接管理的公立醫院重組為自主經營的提供醫療服務的公司。衛生部通過新設立的新加坡保健公司實行對重組醫院的間接管理。這樣原來由衛生部和公立醫院組成的衛生服務系統就轉變為衛生部、新加坡保健公司和重組醫院三方組成的衛生服務系統。

4.2新加坡醫院管理體制的啟示

這種醫院重組和企業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并有效地控制醫院服務費開支就是醫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模式。通過集團改革進一步提高了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這方面的經驗也值得我們結合國情進行學習和借鑒。

5國外公立醫院改革的啟示

國外對ngo的啟示范文第2篇

1 評價目的多元性

隨著發展性評價的提出和逐漸普及, 很多國家高校已經把這一理念貫徹進教師評價中, 他們在學生評價教師中, 也本著多元化的教育目的, 力求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 促進學校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 促進交流, 使得師生關系更為和諧融洽。國外的很多高校已經把多元化的評價目的滲透進學生評價教師中, 如美國和英國主要是教師本人根據評價信息, 進行自我分析, 積極探索, 在教學中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足, 提高教學水平:在我國, 也曾提過學生評價教師目的多元性, 但在實際應用中則僅把評價結論用于人事決策, 只注重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 無論是從組織準備到實施反饋的各階段中, 都忽略了促進教師個體專業性發展以及師生關系融洽方面。

2 評價標準科學性

2.1 尊重共性、注重個性。

國外高校和國內高校似乎都注意到了在學生評價教師標準的統一性上, 基本上都有一套可供參考的統一的評價標準, 以此為藍本, 依據實際, 制定出不同的評價標準。如美國高校多用統一的評價標準, 除此之外, 教師有權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或制定突出自己所教科目特點的相應評價標準, 在評價時添加到學校統一的標準中[1]。我國通常根據學科特點把學校分為幾大類, 不同類別的學校有不同的評價標準。統一標準有助于學校和教師對評價結果進行橫向比較和分析, 有利于學校進行管理, 但過于統一的標準忽視了個性的特點, 教師尤其是高校教師, 作為個體, 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特點, 用統一標準來評價所有的教師愈顯不切實際。評價標準制定和采用應尊重共性、注重個性, 國外高校經驗就值得學習。

2.2 定性、定量相結合。

定量評價采用結構式的方法, 預先設定操作化的評價內容, 收集評價對象可以量化的信息, 運用數學方法做出推論;定性評價采用開放的形式獲取評價信息、作出評價判斷。定性與定量評價都有各自的優點與不足, 應該結合起來運用, 發揮各自的優點, 彌補其不足。在評價標準內容及表述上, 我國高校多以量化為主, 較為概括, 側重于課堂教學方面, 而國外高校則多以質化為主, 較為詳細, 評價角度較為多樣化, 既包含了教師課堂教學, 又包含了教師的個人興趣, 還包括了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我國高校和國外高校共同點是都有定量和定性標準, 但我國高校的評價標準更傾向于定量評價, 而國外高校的評價標準更多以定性評價為主。[2]

2.3 評價問卷設計貼近實際。

評價問卷設置的內容直接反映評價標準, 我國高校學生評價教師問卷設置的內容多包括教師素質、教學質量、科研情況等方面, 二級指標也較為粗略, 使得學生在判斷的時候帶有很大的模糊性, 影響到評價的準確性。而國外高校評價問卷的設計則貼近學生和教師的實際, 設有教師個人興趣、學生興趣、課程興趣等內容, 有利于學生針對實際情況有選擇的評價教師。

3 評價實施合理性

3.1 合理調整評價時間。

在組織“學生評教”活動中, 人際知覺規律中的“近因效應”和“首因效應”對評教結果都會有很大影響, 所以, 應該注意選擇合適的評教時段以減輕評教結果的負面影響。目前多數國外高校和國內高校開展的學生評價教師活動大都是在學期結束前兩周進行, 目的是讓學生對教師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個整體的評價。

3.2 加大學生參與度。

據了解, 國外高校學生在參與評價教師的過程中, 由于其宣傳到位, 學生參與積極性相當高, 在各環節中都顯示出較高的參與能力。比如從指導語的選讀到問卷發放和回收, 甚至參與到數據的統計中去, 既避免了教師的參與會加大暗示性, 又充分體現學生在評價教師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3.3 樹立教師與學生的正確態度。

教師與學生在評價中的正確態度直接決定了評價結果的信度和效度。不能正確看待學生評教的過程及結果, 會導致教師以放松對學生的要求為代價來謀求學生對自己的較高評價, 以遷怒學生或工作消沉的方式消極對待評價結果, 走向極端;學生則會走形式, 匆匆應付了事, 達不到生評教的真正目的。

4 評價反饋人性化

4.1 采用教師免評制度。

教師作為個體的人, 有其特殊性, 不可能用一把尺子進行綜合衡量。學生評價教師應該針對特殊情況采取一定的免評制度。比如新任職的教師應該給予一定的時間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對于家庭處于特殊困難時期的教師也應該給予適當的期限予以免評, 在心理上制造人性化的空間。Maxwell認為, 評價應是“合理的”評價而不是“正確的”評價。

4.2 分析多種因素帶來的影響。

國外高校在學生評價教師過程中, 把很多影響因素在結果分析時都考慮進來, 有利于把學生、教師、學科及評價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排除掉。如學生評教中出現的暈輪效應、情緒效應和親疏心理、理想效應, 評價過程中方法和樣本的選擇、活動組織、評價時間的影響因素, 教師的職稱、性別等, 此外, 學科選修課還是必修課、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還是自然科學學科都會對評價產生影響。我國高校在生評教工作中對諸多因素帶來的影響還沒有充分重視, 評價標準操作起來較為機械, 為使評價更加的人性化, 保證其科學性, 評教中應加強分析多種因素帶來的影響。

4.3 合理公布評價結果。

很多國家的高校在評價信息的反饋對象上比較一致, 都是以向教師和領導反饋為主, 而美國高校的另一反饋對象是學生, 但很少向全校公布反饋信息, 比較注意教師信息的保密。在中國, 有些高校向全校公開評價結論, 很多高校忽略了學生這一群體。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副院長周作宇提到教師評價反饋環節在美國的印第安納大學做得很好, 他們每年都把學生評價表反饋給教師, 教師非常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哪些指標處于學校的平均線以上;哪些指標低于學校的平均數, 應通過學校教學服務中心的指導教師或者是咨詢人員幫他診斷在這些環節上所出現的問題, 使大學教師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4.4 恰當運用反饋信息。

很多國家充分利用學生評教信息, 如澳大利亞、新西蘭、瑞士、英國和芬蘭現在都已設有國家基金用于獎勵那些在評教中表現好的教師, 激勵教師不斷進步, 比利時和法國建立了國家院校評估系統, 結合學生評價教師, 共同對教學進行評估, 并把結果與特別的薪水上調相結合。[5]我國高校通過學生評價教師的反饋信息, 對評優的教師給予相應獎勵, 對評差的教師給予相應懲罰。到底應該把生評教的信息按多大比例應用合適, 也成為各國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共同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鋼, 陳露君.中美高校學生評價教師課堂教學的比較及其啟示[J].大學教育科學, 2005, (4) .

[2]陳露君.中美高校學生評價教師課堂教學的比較研究[D].2004, 4

國外對ngo的啟示范文第3篇

關鍵詞:港口,港口物流,物流發展模式,經驗借鑒

隨著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逐步復蘇, 后金融危機下的現代物流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現, 物流產業被喻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加速器”。港口作為交通運輸的樞紐, 港口作為交通運輸的樞紐, 其戰略地位日益加強, 并已成為能否有效地保持在國際競爭中的主導地位的重要依托。因此, 港口物流業的快速、可持續性的發展將是各個港口發展的重中之重, 也是各港口保持競爭力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 國內港口也已意識到發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性, 紛紛加快了對港口物流的規劃和建設, 使其從傳統的裝卸服務型港口向物流服務型港口轉型, 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1 國外主要港口物流的發展模式

國外港口物流發展大致經歷了傳統物流階段、配送物流階段、綜合物流階段, 而今進入到港口供應鏈物流階段。國外港口吞吐量較大的幾個港口, 在港口物流建設上, 也走在了世界港口物流業發展的前列。

1.1 鹿特丹港港口物流的發展模式

鹿特丹港的港口物流發展模式屬于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在這種模式下, 港口管理局擁有很大的經營管理自主權和土地使用權, 由其統一港口地區的碼頭設施和臨港工業以及其他設施的用地管理。通常港口管理局拿出一部分倉庫和堆場開辟為公共型港口物流中心, 但其只負責管理和提供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 本身不直接參與物流中心的經營。當物流中心建成后再由港口管理局有重點地選擇業務基礎牢固, 信譽好的物流經營方加盟, 逐步吸納工商企業加入物流中心, 便其將原材料采購, 配送等職能交由物流中心負責, 參與供應鏈管理。一般說來鹿特丹港物流發展模式主要有這些特點:一是由政府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 租賃給企業自主經營;二是港口配套設施齊全, 儲、運、銷形成一條龍服務;三是港口物流中心規模大, 專業化程度高;四是港口工業發展迅速, 已形成物流鏈。

1.2 安特衛普港港口物流發展模式

安特衛普港的物流發展模式屬于共同出資型物流中心模式。該模式通常是以港口為依托, 聯合數家水、陸運輸企業或以股份制形式組成現代物流中心, 成為裝卸、倉儲、運輸、配送、信息處理的統一體, 開展一條龍、門到門、架到架的綜合性服務。這種模式的優點是一方面可以解決港口資金缺乏的困境, 另一方面通過與國內外先進的物流企業進行合作, 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國際上現化物流中心的經營和管理技術及運作方式。一般來說安持衛普港口物流的發展模式主要有這些特點:一是由港務局與私營企業共同投資;二是有著良好的基礎設施;三是有著暢通的集疏運網絡;四是有著高效的政府管理方式。

1.3 新加坡港港口物流發展模式

新加坡港物流發展模式具有供應鏈型物流中心和聯合型物流中心兩種模式的特點。供應鏈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物流企業與航運物流企業共同組成物流中心, 這種模式是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 各方分工合作, 共同投資組成緊密型物流集團來經營航運與物流兩個供應鏈環節。聯合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與保稅區, 或者與所在城市共同組建的物流中心。一般說來新加坡港物流發展模式主要有這些特點:一是實行自由港的政策, 為客商提供方便和優惠;二是物流分工明確, 集約經營;三是培育港口物流鏈, 港口與加工業聯合發展;四是物流服務形式多樣, 提供多種增值服務。

2 我國港口物流發展現狀及港口物流存在的問題

隨著人們對現代物流理論的研究不斷深人與成熟, 發展中心城市的港口物流已經越來越引起物流學術界、產業界以及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我國港口物流取得迅速發展。上海、大連、秦皇島、天津、寧波、青島、廣州、深圳等港口貨物吞吐量均超過億噸, 加上香港、高雄、我國億噸大港口已占世界億噸大港半數之多。與此同時, 集裝箱吞吐量成為我國港口經濟的最大亮點, 香港、上海、深圳港均位列世界集裝箱港口前列。當前, 國內港口拓展物流服務的主要方式是在碼頭建設物流園區或物流中心, 港口提供裝卸、倉儲等服務。如上海港、大連港、汕頭港、天津港等都已建設港口物流園區。但從目前港口物流發展整體現狀來看, 我國的港口物流還基本上處在傳統物流狀態, 與國外先進的現代物流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 港口物流基礎設施薄弱, 特別是集疏運配套設施建設不能充分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

(2) 物流規模普遍較小, 輻射范圍狹窄。港口物流與相關的海運、鐵路、公路等大型物流企業聯系不緊密, 缺乏長期、緊密的伙伴關系。

(3) 我國港口企業的信息化投入不多, 系統利用率不高, 難以滿足客戶需求。

(4) 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缺乏。決策層、管理層對現代物流的認知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5) 大多數港口在物流建設上缺乏科學、長遠的發展戰略與遠景規劃, 有的港口發展戰略與規劃脫離了自身實際, 可操作性差。

(6) 港口布局網絡尚不夠合理, 樞紐港、喂給港體系還未確立, 信息化水平較低, 港口現代物流中心的地位還沒有真正形成。

3 國外港口物流發展對我國港口物流的啟示

3.1 要重視港口的管理模式對港口物流的影響

港口管理模式對港口的運作效率有很大的影響, 直接關系港口的發展。而港口的發展又是港口物流發展之源, 沒有港口的發展, 港口物流的發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所以, 港口的管理模式將通過對港口發展的影響間接影響港口物流的發展??v觀世界港口的發展歷程, 政府或國有企業共同管理港口的模式普遍存在, 目前出現的港口民營化趨勢, 主要是為了有利于有效克服港口公有公營的種種弊端, 提高港口管理效率, 有利于有效籌集和利用資金, 減輕政府財政負擔。該模式把政府參與管理、發揮港口的社會公益性與私人或股份制公司經營發揮其市場化經營的高效性相結合, 有利于港口的公益性、經濟性同時發揮。

3.2 積極培育港口物流鏈, 港口與加工業聯合發展

臨港工業是當今世界港口城市發展的首選產業, 是現代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國內外臨港工業發展情況看, 沿海國家和地區首先以沿海港口為依托, 吸引資源、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和相關產業向沿海港口集中, 形成貿易、加工、金融和運輸中心, 通過沿海港口中心的輻射作用帶動區域產業發展, 從而推動經濟中心沿?;? 促進港口城市和區域間的產業結構調整, 實現經濟持續發展。

3.3 加大港口物流整合力度, 凝聚合力, 營造秩序

一個完整的物流鏈可能包含海運、港口、鐵路、公路甚至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 涉及到海關、商檢、金融等諸多部門, 這些部門既有競爭又有合作。要發展好港口物流, 必須取得政府支持, 在政府的統一協調下, 加大力度對港口物流所涉及到的產業進行整, 積極引導傳統運輸企業向物流企業轉型, 對各種不同的運輸方式的經營者, 通過建立行業協會或合資、合作經營等方式, 加強彼此間的溝通與協調, 建立利益共同體, 規范競爭秩序, 充分發揮各種運輸資源的合力, 保證物流鏈的通暢和高效運行, 促進物流規模的不斷擴大。

3.4 積極促進港口物流系統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

建設公用物流信息平臺, 建設覆蓋港區生活流通和倉儲運輸企業的網絡平臺, 實現各企業、客戶和有關管理機構的信息充分互聯, 形成港口與港口、港口與海關、港口與貨主、港口與承擔商連接的有機整體。不斷完善港口辦公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和其他信息系統, 建立港口完善的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在內部的業務流程之間以及與業務伙伴之間做到信息共享, 交換和流動的同步化, 在物流管理術語、物流安全管理技術系統、集裝技術系統、物流成本合算方法、物流單證體系、商品信息編碼體系、物流管理信息平臺以及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高標準化程度。

3.5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

通曉港口物流管理的技術人才是港口物流業發展的關鍵, 要立足現有人才資源的基礎上, 提高專業人才待遇, 努力營造寬松的創業環境。全面實施人才培訓計劃, 加快各類急需人才的培養。同時, 大力構建引進人才平臺, 開辟招才引智渠道, 重點引進和培養一批港口物流等專業的海洋經濟發展人才, 突破人才瓶頸制約。構建多層次的獎勵和激勵機制, 積極鼓勵人才創業創新。大力推廣全國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培訓, 注重培養與港口物流實踐相結合的人才, 造就一批熟悉港口物流運作規律和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 提高整個港口物流產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3.6 要有正確的目標定位, 制定實施高起點、科學化的物流發展戰略與規劃

目前的現代物流逐步在向全方位和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全方位主要體現在各港口物流中心均圍繞主業提供多種形式的增值服務, 包括提供各種金融、保險服務和最佳物流解決方案等服務。一體化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物流企業內部的一體化。另一方面是物流企業與港口其他產業及至腹地發展的一體化?,F代港口物流的發展除了需要對傳統裝卸業務進行改造和深化外, 還要求建立相應的配送園區, 貨物深加工區等, 并有效整合各個環節, 使之和諧運作;同時, 還要求走港區聯動之路, 把港口經濟與自由貿易區域或保稅區的功能加以配套, 實現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言秋.金融危機對港口物流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理論學刊, 2009, (7) .

[2]莊倩瑋, 王健.國外港口物流的發展與啟示[J].物流技術, 2005, (6) .

[3]紀少波.港口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J].港口裝卸, 2004, (3) .

[4]王凌峰.海內外主要港口物流發展簡況[J].中國水運, 2008, (11) .

[5]邢麗新.簡述我國港口物流發展[J].實踐與探索, 2008, (6) .

[6]范立力.全球港口物流一瞥[J].中國港口, 2008, (11) .

[7]張麗君.現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5.

國外對ngo的啟示范文第4篇

一、我國現行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保障制度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門對無能力在市場上購買或租賃住房的中低收入家庭, 采取優惠政策和輔助性措施以保證人人有房住。其實質是政府利用國家和社會力量, 通過行政手段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 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

中國現行的保障住房模式主要有: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和住房公積金。廉租房是我國保障性住房的主要類型之一, 它是指政府向具有本市非農業常住戶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補貼或者以低租金出租的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普通住宅。廉租房的保障方式是實行貨幣補貼和實物補貼。經濟適用房是政府通過財政補貼來提高購買者的支付能力, 從而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經濟適用房的保障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磚頭補貼”, 是通過優惠政策來降低經濟適用房的銷售價格, 從而提高購買者的支付能力, 其補貼需要在房屋成功銷售后才能最終落實;二是“人頭補貼”, 是政府直接對中低收入家庭給予經濟補貼。住房公積金是國家法律規定的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由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各種類型企業、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在職職工各按工資的一定比例逐月繳存的長期住房儲備金, 歸職工個人所有。住房公積金專項存儲, 用于職工購買、建造自住房屋, 并可以向職工個人提供住房貸款, 具有義務性、互助性和保障性等特點。

二、發達國家的住房保障政策

住房政策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 基本社會制度的不同, 其住房保障政策會有所差異。研究和分析國外的住房政策, 對完善我國住房保障政策, 建立符合國情的住房保障制度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1、英國的公共住房制度。

在20世紀初,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 城市化飛速發展, 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住房短缺現象較為嚴重。針對高昂的房租, 英國于1919年頒布了《住房法》,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住房制度, 確立了以公共住房為核心的住房供應體系。其主要內容是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資修建公共住房, 以低價提供給居民居住。為了鼓勵租房者購買當時租住的公房, 英國政府根據租房者租住時間的長短, 給予33%~50%的價格折扣, 后期甚至達到過70%;并且同時提供可以部分購買, 部分繼續租住等其他鼓勵政策。為了防止居民利用廉價的公有住房進行謀利, 英國政府規定, 居民必須在購買公房并居住5年之后方可流轉進入市場。之后, 英國又對公共住房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進行了改革完善, 通過降低房價, 提供優惠貸款和產權分享等形式促進居民購買住房。

2、美國住房政策的內容。

美國住房保障政策最具特色的方面是通過立法來保障政策的實施, 先后頒布了《國民住宅法》、《合眾國住房法》、《城市住房發展法》等多項法律法規。美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住房保障政策, 對占住戶總數20%的高收入者提供商品房;對有固定收入的中低收入家庭, 即收入為本地家庭平均收入60%以上者, 政府提供貼息擔保, 首付只占房價的5%, 貸款總額可達到房價的80%~95%, 還款期限長達30年;收入低于本地區家庭收入40%以下的家庭屬于低收入家庭, 這一人群將家庭收入的30%交房租, 余下不足的部分由政府發住房券補貼。家庭收入越低相應的補貼也就越多。

3、新加坡的住房供應政策。

新加坡在住房保障方面政府的干預程度很大, 可以說新加坡的住房保障體制是計劃和市場相結合的典范, 是世界上住房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其住房保障制度具有許多特色: (1) 制定長遠規劃, 政府出資建房。1960年成立了房屋發展局, 專門負責住宅建設的規劃、開發和管理, 并把“居者有其屋”當作國策。政府除了撥出國有土地供房屋發展局建房使用之外, 還提供低息貸款, 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 (2) 實行住房公積金。公積金制度是新加坡1955年建立的一項強制性儲蓄制度, 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 公積金制度已成為新加坡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之一, 涉及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3) 有差別地提供住宅補貼, 嚴格按照家庭收入情況來確定相應的保障水平。對占住戶總數3%的富人供應富人住宅, 收取土地出讓金, 入住后再收取高額物業稅;對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政府規定的戶型和低價的組屋;對困難戶供應租金很低、居住面積較小的組屋。同時, 政府對購房補貼也采用分級的辦法, 例如購買一室一廳, 政府補貼1/3;三室一廳, 政府只補貼5%;四室一廳, 政府則按房屋的成本價加5%的利潤。

三、對我國住房保障制度的啟示

我國應當對現行的住房制度進行改革, 制定與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相吻合的住房政策, 改善各階層人群的居住環境, 特別是要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條件。本文提出以下四條建議:

1、由政府來主導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與供應。

房屋是一種特殊商品, 價值大, 使用期長, 保值率高, 居民不可能完全通過房地產市場來解決自身的住房問題。發達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新加坡政府和香港政府在解決居民住房問題的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新加坡的房屋發展局、香港的房屋署是從事保障性住房的政府機構, 直屬于新加坡政府、香港政府, 具有選址規劃、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社會分配等職責。我國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調控者, 擔負著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職責, 理應承擔起解決住房的重任。因此, 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應當繞過房地產開發商, 由我國政府相關部門直接交付建筑企業, 保證保障性住房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同時借鑒英國經驗, 使用約束手段來抑制非自住型住房需求, 維護廣大居民的切身利益, 保持社會穩定。

2、完善住房保障法律體系。

住房保障法在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發達國家的住房政策基本上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 既有綜合性的住房法律, 也有專門性的住房法規。美國的《國民住宅法》、《合眾國住房法》, 新加坡的《建房與發展法令》等, 都從法律上保障了住房制度的實施?,F階段, 我國缺乏專門的法律規范, 至今沒有出臺一部《住房法》, 因此, 我國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 為政策的有效實施提供法律支持。建議優先考慮出臺《住房法》, 具體內容包括住房目標、住宅用地規劃、住房的所有權、住宅租賃、住房管理等;嚴格規定保障對象、保障標準、保障水平。有了法律的保障, 才能從立法上保障公民基本的住房權利, 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待時機進一步成熟后, 再開展保障住房法律的細化和延伸。

3、用公共房屋取代經濟適用房。

經濟適用房扭曲了房地產市場, 而且直接影響了住房的供應?,F階段, 應當取消經濟適用房優惠政策, 代之以統一的公共房屋政策。公共房屋有以下特點: (1) 公共房屋的核心是政府確保居民有起碼的居住條件, 政府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共房屋, 居民享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 (2) 公共房屋易解決保障需求的錯位問題, 從而提高住房政策的有效性, 可以剔除有更高支付能力家庭的投資性需求; (3) 公共房屋必須確立享受資格法定、房屋公平供應、租金標準一致等原則, 這是決定住房保障政策能否有效實施的關鍵。同時, 應嚴格控制公共房屋的面積, 以居民基本的日常居住需求為基準。如果政府能擴大公共房屋的供應, 則居民的購房行為會恢復理性, 房地產市場的畸形價格也會有所回落。

4、建立個人信用體系。

所謂個人信用制度, 是指由國家建立的, 用于保障、管理和監督個人信用行為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制度。個人信用體系由個人身份證明、商業信用紀錄、社會公共信息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民事、刑事等特別資料組合而成。我國至今沒有建立起相關制度體系, 導致在調查居民收入、住房和資產等個人隱私問題時難度非常大, 致使保障性住房的審核缺乏數據支持。因此, 建立個人信用體系, 使其在開設銀行賬戶、貸款、申請保障性住房等方面錄入相應的信息數據, 準確掌握家庭的住房情況和個人的經濟狀況, 這是目前我國在住房保障體制方面亟待完善的工作。

四、結束語

中國住房制度的改革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 需要深入了解我國國情, 高瞻遠矚, 實事求是, 兼顧各方利益, 把握各項政策出臺的時機和力度。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努力, 就一定能夠推進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鄭功成.破解住房關鍵在哪[J].人民論壇, 2007.3.

[2]王璁.住房保障制度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當代經濟, 2008.10.

[3]高卓獻.我國住房保障制度研究.2006.4.

國外對ngo的啟示范文第5篇

(一) 政府在企業“走出去”發展中給予大力支持

各國政府根據國際國內經濟發展與形勢的變化, 各有關部門不斷調整企業海外投資政策, 促進企業海外投資發展。

一是政府對企業海外投資的保護措施齊全。日本政府設立專項基金, 用于扶持礦業企業在境外的先期探礦工作, 若探礦成功則企業獲利, 政府收回成本;若探礦失敗則由政府買單。德國政府通過與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簽訂投資促進與保護雙邊協議來保障企業在國外的經濟利益, 同時德國政府對德國企業在國外的政治風險予以擔保, 擔保的投資有股份、公司股東以股東形式的借貸、給境外分公司配置的資本等, 并且每年對股份和以股份形式的借貸的盈利擔保達100%。印度政府對海外合資企業的所得稅實行減免, 海外合資企業出口的機器設備也可以享受現金補貼, 并且還與有關國家達成避免雙重征稅的協議, 防止加重海外企業的納稅負擔。

二是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印度政府支持國內有關單位向海外投資企業提供海外有關國家的經濟、法律等方面的服務。德國政府通過簽訂雙邊協議使投資者享受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 保證資本和盈利的自由匯出, 以法律手段對私有財產進行保護。

三是向海外投資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印度政府通過駐外使館商務處向企業提供所在國家的市場行情、政府政策法規及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信息服務, 并且印度工商界在全國設立一個專門機構為海外企業提供世界各國行情。德國財政部、經濟勞動合作部、中央銀行、金融監管局等部門致力于建立科學、高效、透明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為跨國公司提供投資國家的法律政策、投資環境分析、市場和風險咨詢等, 并委托律師行、會計師行及各類專業調查公司協助跨國企業做詳細的市場調查, 使跨國企業能夠“有備而去”。

(二) 國外企業對海外投資區域的選擇比較謹慎

由于各國國情不同, 因此在海外投資更注重選擇適于企業發展的重點投資區域。由于政治穩定地區的系統性風險較小,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比較完善、財務透明度高, 安全系數高, 日本企業海外投資一般只與政治比較穩定地區的上市公司合作。由于亞太地區許多國家都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 投資環境不斷改善, 市場潛力巨大, 投資回報率高, 因此印度跨國公司首選的海外投資區域是亞太地區, 而南亞自由貿易區的建立, 為印度企業在該地區的投資開辟了新的空間。德國政府投資重點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 通過簽訂雙邊協議, 使投資者與所在國發生爭議時可提交國際仲裁法庭解決。

(三) 金融服務到位

德國政府規定投資者向銀行貸款由承貸行對項目進行評審, 德國央行匯總統計所有通過銀行匯出資金的數據 (時間、數額及用途) 。印度政府允許進出口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和出口信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 向海外合資企業提供貸款支持, 同時也允許印度金融機構在海外的分支機構向印度企業在海外創辦的合資企業提供信貸支持, 并對這種貸款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

(四) 對海外投資的限制政策有所放寬

德國政府對本國國民 (包括自然人和企業) 向境外投資, 原則上一視同仁, 不論其投資者類型、投資方式、投資類型和投資國別, 且一般并無審批和登記等要求 (敏感性行業如軍事工業等例外) 。印度政府允許工業、農業、金融、軟件等諸多經濟領域有能力的公私營企業到海外投資, 并放寬了海外投資的資金限制。

(五) 投資、監管政策各有側重

日本礦業企業一般只獲得10%-15%的股權, 并不獲取絕對控制權或相對控制權, 但一定會獲取產品包銷權, 以滿足本國的資源需求。印度允許上市公司在國外承認的證券交易所上市, 允許在一家印度承認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至少占有10%股份的外國公司中投資, 但印度公司的這種投資不得超過該公司上年末資產凈值的25%;印度允許互助基金在海外承認的證券交易所上市, 允許在一家印度承認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至少占有10%股份的外國公司中投資, 同時還將其在海外投資的總額提高到10億美元;允許海外投資企業在海外購買不動產, 以用于生產經營或工作人員居住;同時允許個人匯出不超過100萬美元在國外購買房地產等。德國金融監督管理局對德國的跨國公司, 特別是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境外資本運作起著重要的監督和管理作用, 并定期向聯邦財政部提交報告, 同時聯邦卡特爾局與歐盟卡特爾局合作對德國公司超過一定限度的跨國并購進行評估, 以防止產生市場壟斷, 包括區域性的壟斷。

二、對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啟示

(一)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一是通過專門的政府機構或者行業協會讓有境外投資需求的企業了解本國和東道國的境外投資法規, 讓企業了解境外投資的操作程序, 認識到國際投資風險, 協助企業解決境外投資中遇到的問題。二是及時準確向企業提供東道國政治動向、經濟政策和投資環境等各類信息, 為境外投資企業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幫助投資者規避海外投資的非商業風險, 幫助企業更好地“走出去”。三是參照日本成立專項基金, 支持礦業企業“走出去”, 扶持礦業企業先期在境外探礦, 為日后參股、獲取產品包銷權奠定基礎。

(二) 注重控股比例

一是企業“走出去”時在參股比例上, 不要以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為目標, 而應以獲取產品包銷權為目標, 特別是對我國緊缺或稀缺資源應以此為目標;二是引進國外特別是西方有實力的公司入股, 共同參與項目建設, 使項目投資主體多元化, 成為規避風險的有效手段;三是要注意履行投資地的社會責任, 通過提高在東道國的招工比例, 加大在東道國的教育、慈善投入等方式, 消減東道國政府、民眾的敵意或誤解。

(三) 注重合作伙伴選擇

一是全面考察合作伙伴的資質、信譽等信息, 優中選優, 防止上當受騙;二是盡可能地選擇上市公司, 因為相對而言, 上市公司已經過當地相關機構的審查, 其法人治理結構、信息透明度都遠高于非上市公司, 投資風險遠小于非上市公司;三是在全球范圍內選擇信譽好的商業銀行、律師事務所作為財務顧問和法律顧問。

(四) 加大財稅、金融政策對海外投資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國跨國公司在境外由于多種原因, 還很難獲得境外的充分融資。境內母公司雖然可以從境內銀行獲得融資, 但由于外匯管理政策和審批手續復雜等因素影響, 從數量上和時間上很難滿足境外公司的融資需求。因此, 我國應借鑒國外企業“走出去”的成功經驗, 簡化審批手續, 改革外匯管理手段。監管部門應出臺鼓勵政策, 首先銀行要積極“走出去”發展, 為企業提供資金配套服務, 提供匯率風險管理服務, 以減少企業境外投資的盲目性。在財稅政策上國家應對海外企業實行減免優惠政策, 還要給于企業一定的補貼, 避免雙重征稅, 減輕海外企業的納稅負擔, 鼓勵企業“走出去”發展。

(五) 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金融各個管理部門間的合作機制

目前我國政府、金融部門在政策制定、處理重大事件上有一定的協調配合, 但合作效率仍有待提高。因此, 要制定完善的商務、海關、稅務、工商、外匯等監管部門信息共享平臺, 使海外企業各方面的信息同時讓國內各有關部門有所掌握, 通過加強聯合分析, 對“走出去”的企業實行各有關部門認同的“一攬子”鼓勵和保護政策, 但對異常的跨境關聯交易要聯合進行跟蹤、聯合打擊, 通過各有關部門的聯合協調機制, 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摘要:近年來,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 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 一些企業開始“走出去”發展, 積極利用“兩種資源”, 開拓“兩個市場”。德國、日本、印度等國企業在“走出去”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諸多經驗, 值得我們借鑒。

關鍵詞:國外企業,對外投資,經驗

參考文獻

[1]田秀蘭.投融資平臺在企業走出去中的相關問題研究 (J) .西部金融, 2012 (5) .

國外對ngo的啟示范文第6篇

農村垃圾成分復雜,產量巨大,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日趨嚴重,阻礙了我國建設“美麗鄉村”的進程,近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農村環境處理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處理體系。到2020年,全國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處理。

我國農村地區垃圾處理經驗和資金不足,處理技術五花八門,大部分地區仍未實現垃圾的集中收運和無害化處理,給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民身體健康帶來巨大隱患,影響新常態下農村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何高效、環保、低成本的進行農村垃圾處理成為現階段我國農村垃圾處理的重大挑戰。

2 我國農村垃圾處理現狀和問題

2014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1.79億噸,無害化處理率92%;縣城生活垃圾清運量0.67億噸,無害化處理率72%。據估算,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在1億噸左右?!笆晃濉遍_始,我國對農村垃圾管理力度逐步提高,2014年我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48.2%,是2009年的近三倍,有垃圾收集點的村占64%,也較2009年翻了近一倍,但農村垃圾處理形勢仍然嚴峻,2013年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僅為11.35%[1],農村垃圾處理在投入增加和快速發展的趨勢下仍存在巨大缺口,對環境造成污染(見圖1)。我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有以下特點。

2.1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缺乏政策標準,尚未形成完善的標準體系

農村生活垃圾相關技術政策和標準自2008年開始加速出臺,已先后發布了《村莊整治技術規范》(GB50445—2008)、《農村生活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10﹞20號)、《農村生活污染控制技術規范》(HJ574—2010)、《小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建設標準》(建標149—2010)、《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二五”規劃》(2012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技術指南》(HJ2031—2013)、《村鎮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試行)》(HJ—BAT—9)等。但總體數量較少,相比城市生活垃圾標準體系的數十項標準,標準體系尚未完成,部分標準不一致,可操作性有待加強,特別是缺少針對農村的建設和污染控制標準,技術要求較粗略,造成各地執行效果參差不齊。

2.2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資金缺口較大,缺乏可持續性

2014年,農村生活環境衛生建設投入資金170億元,比2013年提高19%,但同時城市生活垃圾建設固定資產投資495億元,是農村的近3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資金主要來源為財政資金,來源單一,地方財政投入大多重城輕鄉,垃圾收費和社會資本參與在農村推動困難,財政資金以補貼建設為主,難以對運營進行持續投入,造成農村垃圾處理資金投入缺乏長效性和可持續性。

2.3 專門針對農村生活垃圾的成熟處理技術較少

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目前主要有衛生填埋、堆肥等,缺乏針對性的技術和標準,完全照搬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造成建設運營成本高,作業要求難以實現,最終處理效果不佳,甚至達不到無害化處理的要求;除衛生填埋和堆肥外,農村垃圾處理“新技術”五花八門,特別是一些打著“資源化”“零排放”“不需要補貼”旗號的技術,如小焚燒爐、綜合處理機等,由于農村技術力量薄弱,技術選擇缺乏指導,造成建設投資的浪費和環境的二次污染。

2.4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人員和機具數量不足,作業專業化程度較低

2014年,我國農村僅有64%的村有垃圾收集點,農村基層垃圾處理人員和機具數量嚴重不足,特別是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由于經濟條件和人員結構等原因,環衛作業人員較少,年齡結構偏大,垃圾清運等環衛作業多采用人力方式,作業質量難以保證,農村環衛作業缺乏專業的培訓和指導,特別是針對農村垃圾分類、有機垃圾和渣土就地處理、有毒有害垃圾收運等方面專業化作業水平較低,影響農村垃圾管理質量。

2.5 農村生活垃圾存在多頭管理,職能交叉的現象

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其中住建部負責村鎮人居環境改善和污水垃圾治理,環保部負責農村環境整治,農業部負責節能減排和農業廢棄物治理,財政部負責農村一事一議項目補助等,各地方政府部門間的管理職能也不相同,自上而下并未形成統一的管理體系,造成各部門存在各自為政、多頭管理的現象,本就不多的資金從各個不同的部門撥付,難以形成合力,有效改善農村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等重點問題。

3 國外垃圾處理經驗和發展趨勢

3.1 英國

2014年英國生活垃圾產生量3113萬噸,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從2000年的577千克/人·年降低到482千克/人·年,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降低了16.5%,近3年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基本保持穩定。英國生活垃圾熱值一般在8~11兆焦/千克,2014年,包括生活垃圾和其他廢棄物發電的生物能成為對英國電網貢獻最大的綠色電力技術,占到英國能源總量的7%[2]。

英國垃圾處理技術主要包括資源回收利用、垃圾焚燒、堆肥、厭氧發酵和衛生填埋等,另外英國對熱解氣化、機械生物處理等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和少量嘗試。2014年,英國生活垃圾產生量3113萬噸,其中資源回收量850萬噸,占27.3%,焚燒處理量826萬噸,占26.5%,堆肥和厭氧發酵處理量509萬噸,占16.4%,衛生填埋處理量866萬噸,占27.8%[3]。衛生填埋比例大幅下降,垃圾焚燒和資源回收比例快速上升并成為主要垃圾處理技術。

英國針對農村垃圾處理采用的技術與城市基本相同,但在技術細節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首先英國農村垃圾的分類和資源回收率高于城市,通過分類和資源回收,垃圾處理量大幅降低,英國大部分地區生活垃圾收運頻次為一周一次或兩周一次,分類后的有機垃圾主要采用小型家庭堆肥處理技術,約占英國生活垃圾產生量的18%,而大型工程化的MBT堆肥處理設施僅有25座,處理量不到英國全國生活垃圾的5%[4]。針對農村地區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規模較小的特點,英國小型垃圾焚燒廠全部采用供熱或熱電聯產的技術實現能源回收,降低運營成本,但小型焚燒廠和大型焚燒廠執行同樣的污染控制標準,確保環境友好。

3.2 美國

2012年美國生活垃圾產生量2.51億美噸,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從2000年的2.15千克/人·日降低到1.99千克/人·日。其中資源回收量0.65億噸,占26%,堆肥和生物處理量0.21億噸,占8.5%,垃圾焚燒處理量0.29億噸,占11.7%,衛生填埋處理量1.35億噸,占53.8%。2000年至今衛生填埋比例有所下降,資源回收和堆肥比例有所提升,焚燒比例基本保持不變。

1976年,美國資源保護及恢復法案中(RCRA,Subtitle D,Section 4005)要求發布一份所有露天堆放場(open dumps)的名錄,然后在5年內要么改造達標,要么關閉。1979年,美國環境保護局USEPA發布名錄,估計美國至少有360000座非危險廢物填埋場,其中大部分是農村垃圾簡易填埋場或堆場,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嚴重污染,之后美國開始對農村非正規填埋場進行關停和整治。到1988年,美國垃圾填埋場數量降低到7924座,到1995年,降低到3197座,平均填埋處理量100噸/日,到2012年,填埋場數量降低到1908座,平均處理量194噸/日,通過對農村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的治理,整體數量下降,單場處理能力提高,保障了衛生填埋場的規范運營和規模效益(見圖2)。

1885年,美國在紐約建設了第1個垃圾焚燒爐,對垃圾進行減量化,大大減少運輸成本,滿足了當時的需求,于是一大批垃圾焚燒爐相繼建設起來,到1930年美國約有700座垃圾焚燒爐。這一時期的垃圾焚燒爐技術落后,焚燒工況差、焚燒不完全,且造成的煙氣未經處理。這些焚燒爐最后都被關閉。1990~2000年,隨著焚燒空氣污染的重視和焚燒補貼的降低,美國垃圾焚燒進入平穩和改造升級期,焚燒廠向大型化轉變。2012年,美國焚燒廠數量86座,平均處理規模1118噸/日[5]。

早期由于運距過遠或沒有處置設施,美國存在大量露天焚燒,現在盡管已經具備了運輸條件和處理設施,但因為生活習慣的原因,仍有大量農村露天焚燒。USEPA發布報告稱:露天焚燒的危害比露天堆放更大,會產生大量二噁英等煙氣污染,煙氣難以擴散,會污染當地食物鏈,并且直接影響焚燒點附近的居民身體健康。美國各州都頒布了禁止或者約束露天焚燒的法規,這為我國現階段農村垃圾小焚燒或露天焚燒管理提供了經驗。

美國從2000年后大型生活垃圾堆肥廠逐漸減少,到2011年降到12座,總處理規模1100噸/日,但針對有機垃圾特別是農村有機垃圾的庭院堆肥計劃快速發展,到2011年美國共有家庭庭院堆肥計劃3090個,總處理規模5.29萬噸/日,平均處理能力17噸/日,主要包括分散家庭式堆肥打包項目和村莊小型靜態堆肥項目,同樣適合我國農村地區借鑒。

3.3 德國

2012年全德國生活垃圾產生總量為4975.9萬噸,其中危險廢物57.1萬噸,所占比例為1.15%;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約616kg/a,即1.69kg/d,其中剩余垃圾量為164kg/a,即0.45kg/d。德國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與整個社會的垃圾收集體系密切相關。德國擁有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系統??苫厥瘴镔|約占生活垃圾產生總量的20%~50%,主要包括輕質包裝材料、塑料、廢紙、橡膠、紙板、織物、玻璃、鋁、鐵、其他金屬、復合材料等,在分類收集后,直接送入相關的工廠循環利用??缮锝到馕镔|占生活垃圾產生總量的20%~60%,主要包括食品垃圾、庭院垃圾、花園修剪垃圾等生物質垃圾,通過生物降解方式進行堆肥或處理。殘余物質是除上述垃圾種類之外的生活垃圾,也被稱為剩余垃圾或混合垃圾,主要包括其他的垃圾混合物、砂土、塵土、灰渣等,通過焚燒或機械生物處理方式進行處理,最后進行填埋(見表1)。

總體來看,德國目前采取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除了處理回收可循環利用的垃圾(包括堆肥)外,主要采取焚燒、機械生物處理(MA、MBA、MBS、MPS)、填埋等幾種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從2005年6月1日起,規定進入填埋場的填埋物總有機碳(TOC)要小于5%,德國生活垃圾填埋量明顯下降,焚燒和機械生物處理量逐漸增加??傮w來看,德國目前采取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除了處理回收可循環利用的垃圾(包括堆肥)外,主要采取焚燒、機械生物處理(MA、MBA、MBS、MPS)、填埋等幾種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從2005年6月1日起,規定進入填埋場的填埋物總有機碳(TOC)要小于5%,德國生活垃圾填埋量明顯下降,焚燒和機械生物處理量逐漸增加,2012年德國垃圾焚燒廠共有80座。

2012年德國總面積35.7萬平方公里,人口8219萬人,其中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公里的人數占17%,也基本以垃圾焚燒和堆肥、分類回收利用為主要處理方式,德國主要采用集中收運,統籌處理的方式對農村垃圾進行城鄉一體化處理。2001年德國生活垃圾產生量5207萬噸,共有焚燒廠56座,焚燒處理量1320萬噸,焚燒比例25%;衛生填埋量1330萬噸,原生垃圾填埋比例25%,焚燒廠單廠平均處理量約為650噸/日;到2012年,德國生活垃圾產生量4976萬噸,共有焚燒廠80座,焚燒處理量2190萬噸,焚燒比例44%;衛生填埋量10.7萬噸,原生垃圾填埋比例僅占不足1%,德國焚燒廠單廠平均處理量提高到750噸/日。

1990~1993年德國開始重視小垃圾填埋場,特別是農村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大量關閉小填埋場,全國填埋場數量銳減。1990年,填埋場數量8273座;平均處理量53噸/年,到2007年填埋場數量降低到160座。

4 我國農村垃圾處理的反思

我國農村垃圾管理和城市相比具有鮮明的差異性,包括垃圾成分、經濟條件、管理模式、人員和技術支持、地理特性和收集成本等。很多問題是我國特有的,發達國家并沒有可直接照搬的經驗,那么在這一輪的農村垃圾處理熱潮中,結合國外的經驗和教訓,如何根據我國的實際特點開展更“接地氣”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筆者歸納以下幾點建議:

(1)農村垃圾處理技術的選擇上,成熟可靠比先進更重要,垃圾處理是科學不是“玄學”,發達國家目前主流技術仍然是焚燒、衛生填埋、堆肥,特別要謹慎對待目前一些打著“零排放”“零成本”“高收益”的所謂新技術和新工藝。

(2)農村垃圾分類要走中國特色的技術路線,國外垃圾分類是為了減少原材料的使用,提高再生資源利用,我國農村垃圾分類現階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集中處理量,降低收運成本,因此,農村垃圾分類應分步實施,按照“渣土—易腐有機垃圾—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其他”的順序逐步開展。

(3)我國城市垃圾處理已基本實現無害化,現階段的重點是市容市貌的維護,但農村垃圾管理的重點仍是處理的無害化,因此,農村垃圾處理應避免建設小型混合垃圾處理設施,加強分類,學習國外經驗,降低收運頻次,避免“日產日清”。

(4)農村垃圾從標準、人員、技術到建設、運營均與城市存在較大差距,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縮小城鄉差距,城市反哺農村、合理的城鄉統籌污染者付費制度、適度的社會資本參與是現階段解決農村垃圾處理特別是運營資金不足的主要途徑。

摘要:本文綜述了國內農村垃圾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國外垃圾處理過程中的經驗和發展趨勢,并聯系我國農村特點探討了中國農村垃圾處理的重點。文中指出,農村垃圾處理的根本是實現“3R”,農村垃圾處理技術與城市垃圾處理技術相似,包括焚燒、衛生填埋、堆肥處理等主流技術,不同在于農村垃圾處理的成本更高,實現農村垃圾處理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在于管理和頂層設計,通過合理的投融資機制和垃圾分類,按照“有限收集、有限處理”的原則最大限度的降低最終處置量?!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處理體系。到2020年,全國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處理。我國農村垃圾處理薄弱,需要發展無害化、低成本、便于操作的處理技術,發展高效、廉價、可復制的分類和收運技術。

關鍵詞:農村垃圾,垃圾分類,垃圾處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2014[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2]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Rural Affairs.UK response to European Commission consultation of member states on the circular economy[R].REFRA,2016.

[3]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Rural Affairs.Digest of Waste and Resource Statistics—2016 Edition[R].REFRA,2016.

[4]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Rural Affairs.Mechanical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R].REFRA,2013.

上一篇:icu重癥監護系統范文下一篇:貧困大學生申請書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