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物業管理的相關知識范文

2023-09-19

物業管理的相關知識范文第1篇

一、知識管理績效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性分析

1. 知識管理的程序和績效評價。

借鑒現有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企業知識管理就是綜合運用文化、戰略和技術等手段,通過建立基于企業業務和職能的知識挖掘和知識共享體系,以最大化對知識及有知識的人的尊重,最大化企業知識的價值,從而提高企業的應變和創新能力,保持并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場管理變革。

(1) 知識管理的程序。知識管理的程序劃分為知識吸取、知識創造、知識整理與儲存、知識的轉移與擴散四個步驟。

(1) 知識吸取。知識的吸取可以分為外部吸取和內部吸取。企業既可以由內部自行發展所需的知識和能力,也可以從外部引入知識。前者不但使競爭者難以模仿,而且有潛力達成獨特的重大突破。后者適用于企業外部已經有發展完整且是企業需要的知識的情況,企業對外界新信息的吸收與同化的能力,有助于企業進行創新。

(2) 知識創造。Hedlund (1994)認為知識創造包含三個步驟:表達與內化,表達是指讓內隱知識可以清楚呈現的過程,可增強信息的移轉、擴散及積累,而內化是指知識變成個人內隱知識的過程;擴展與挪用,擴展是指由個人和小團體等較低層次移向組織和跨組織機構等較高層次的知識移轉,而挪用則是與擴展反向的過程;同化與分發,從環境中取得知識及分發知識到環境中。

(3) 知識的整理和儲存。知識整理和儲存是指將曾經流入組織的知識,有效率且有效能地轉化成長期或短期記憶,以節省其他成員需要同類知識時所花費的摸索和試驗的時間與成本,并方便日后對知識的修正。通??梢越逵扇N主要渠道或工作:由數據庫或管理信息系統加以儲存;由專家小組、團隊合作、師徒制和教育培訓等方式儲存;通過組織中的設備、組織結構與制度,以建立書面文件或公文檔案的方式。

(4) 知識的轉移和擴散。知識的轉移和擴散是指某單位將其知識有效率且有效能地傳播到組織其他單位,使其能共享及共用此知識的活動。知識轉移能否成功,既要看知識提供者能否有效地表達所擁有的知識,又要看知識接受者有沒有能力吸收。

(2) 知識管理的績效評價。盡管很多學者各自提出了衡量知識管理績效的方法, 但目前對知識管理績效的評價體系還不成熟。蘇政宏 (2003) 提出了以二維層面對知識績效進行區分, 如表1。

資料來源:蘇政宏.知識管理績效指標的構建和衡量:跨功能的量表設計與實證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 臺灣義守大學, 2003.2.

蘇政宏認為:第一個層面是由組織知識的存量績效或流量績效來衡量知識績效。大多數研究或實務界多半重視知識存量水平, 也就是目前本組織擁有知識水平。然而此種觀點將可能忽略組織知識之變化狀況, 亦即流量的觀點。在管理實務方面, 也多可發現曾經具有專業知識的組織因為停止知識增長與升級, 而失去競爭優勢。因此衡量組織知識, 需同時兼顧知識流量與存量。第二個層面則是組織知識在量變上的績效和在質變上的績效。知識之量變意指知識在相同知識基礎與相同核心知識狀況下知識變化的情形, 比如對同類知識了解更深、組織成員知識普及度提升等均屬于此類。而知識的質變則指知識在不同知識基礎與不同核心知識狀況下知識改變的情形。例如將多領域知識整合或將現有知識轉化為其他類型的知識。

我們借鑒蘇政宏(2 0 0 3)的研究成果,對于組織知識的深入度、普及度、成長度、擴散度、多元性、整合性、轉化力及創造力所進行的管理工作成效,作出知識管理績效的評價指標,如表2。

2. 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與知識管理績效之間的關系。

Delery和Doty (1996)發展出兩種人力資源策略:市場導向型(Market-Type System)和內部發展型(Internal system)系統。市場導向型人力資源策略的基本特征是強調降低與控制成本,以短期、交易的態度來看待員工,勞資關系建立在相互利用、各取所需的基礎上。在此類的人力資源策略下,所實行的人力資源措施包括:由外部渠道招募員工、沒有提供正式培訓的制度、以結果導向的績效評估、缺乏工作保障、員工參與決策程度較低以及不明確的工作界定等。內部發展型人力資源策略的基本特征是以長期培育的觀點來對待組織員工,組織愿意投入時間和資源來培養員工,同時也希望員工能對組織忠誠,進而產生長期的貢獻。其人力資源措施包括:優先由內部渠道招募員工、提供廣泛的訓練課程、績效評估以行為為依據、以個人能力或者績效為薪資基礎、員工工作有保障以及讓員工高度參與決策等。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力資源管理是影響知識管理成敗的重要因素。不管是知識管理的程序還是知識管理績效的評價,都和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人力資源管理在戰略層面上其實也是一種難以模仿的能夠帶來競爭優勢的資源與能力。

(1) 招聘任用與職業發展。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如果注意員工知識背景的互補性,那么企業的人才將會是多元化的,有助于組織知識的創造。規劃員工的職業生涯,則更有利于計劃組織進行知識的整合。

(2) 培訓發展。不管是企業中知識的內部傳播、培養多樣化的人才、組織知識的融合以及適應,還是并購外部企業的知識整合都需要通過培訓和發展進行擴散。

(3) 薪酬福利與雇傭保障。如果組織采取鼓勵學習的激勵策略,則知識在組織中的擴散速度會加快,培養組織知識的創造性也非常有好處。如果企業鼓勵從外部輸入知識,那么組織的知識將更加多樣性和豐富化。如果給員工分紅入股,那么掌握關鍵知識的員工將被留住。

(4) 績效評估??冃гu估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幫助員工達到工作要求以及作為改善知識管理績效的依據。如果組織在績效評估體系中鼓勵員工創新,員工就會提高參與知識管理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知識的深入度、轉化力和創造力。如果在管理者的績效評估中提高指導和培訓下屬的權重,會加快知識的擴散。

(5) 員工參與和工作設計。讓員工參與企業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激勵,而且使員工對各項管理變革的意義有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接受程度。工作輪換制度會促進內部員工的溝通,培養員工多種技能,知識的擴散和深入度都將提高。

二、某IT企業人力資源策略和知識管理績效相關性的案例研究

1. 樣本企業情況簡介。

某IT企業是在國內主板上市的軟件企業,是國內專業從事軟件產品的研究開發、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的高科技企業。企業系國家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一級資質企業,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目前,企業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主要大中城市設有辦事處和控股子企業。企業一直致力于自主產權軟件的開發和應用服務。擁有員工800余人,其中本科學歷及以上的專業人員占8 0%以上,在研究、開發、制造、集成、技術支持和服務方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具有強勁的技術開發、技術創新的能力。

2. 企業人力資源策略分析。

為了能夠使分析更加聚焦,我們將重點關注該企業人力資源策略的各個方面中和知識管理關系密切的內容。從人力資源策略的內容來看,該企業所采用的人力資源策略屬于內部發展型。

(1) 招聘任用與職業發展。企業在招聘人員的時候注重員工背景的多元性,關注員工知識的互補,一般不會招聘具有相似技能的員工。通過了解應聘者或者內部員工的個性和能力,來確定員工是否適應企業的文化或者是否能夠勝任某個崗位。企業特別注重對研發人員的招聘,招聘的過程比較細致,一般需要經過四級的篩選:由人力資源部的相關人員負責第一輪的非技術層面的篩選,例如學歷、個性和工作經驗等;通過初選的應聘者參加企業安排的筆試;完成筆試以后的應聘者由提供工作崗位的部門的技術經理或者技術總監進行面試,面試者完成面試的評價和筆試成績評估,給出具體是否聘用、是否錄入人才庫等意見;確認可以錄用的應聘者由錄用部門的總經理面試,最終決定是否錄用。企業近年來開始更加關注內部員工的培養。員工在工作中績效表現良好,得到升遷的機會比較大。

(2) 培訓發展。企業非常重視員工的培訓發展,編制了比較多的培訓預算。企業每年都會安排若干次的員工培訓,培訓層次多樣,基本上按照業務發展的需要組織培訓,但總體上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各個部門會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培訓,以員工互相培訓形式為主。對新進員工會安排集中培訓,所在部門一般會安排老員工給其作為期一到三個月的業務技術指導??傮w上講,工作中學習性質的培訓往往效果較好。

(3) 薪酬福利與雇傭保障。企業沒有統一定崗定級的薪酬體系,工資策略比較靈活,一般以面議形式為主,有可能出現員工比主管薪水高的情況?;诮档徒洜I成本的考慮,企業對于員工工資持“最低保障”態度,即只要薪酬不引起較大的業績下滑或者較高的人員流動率,就不會做較大幅度的調整。每隔一段時間,員工會有加薪的機會,一般由其直接主管掌握尺度并報企業批準。除銷售人員之外,其他一般薪酬較為固定,以固定工資為主,年終加一部分獎金。銷售人員每月發基本工資,按照銷售情況提成。采用末位淘汰制,銷售業績不理想的員工將被解職。銷售人員之外的其他崗位相對比較穩定,但企業整體的離職率還是比較高。

(4) 績效評估。企業每季度會組織全企業范圍的績效考核,員工需要填寫績效考核表,并由其直接主管考評??己朔譃槎ㄐ院投績煞N:定性評價主要為直接主管的評語。定量評價從工作量、完成情況和貢獻度等幾個可變權重指標和團隊精神、學習能力、工作責任心、創新能力、指導幫助他人情況等十個方面的固定指標來綜合評分。整個績效考核體系是以適合IT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制定的,具有較高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整個體系建立在直接管理者主觀印象的基礎之上。被考核者可以對于考核情況提出不同意見并向上一層管理者反應,如沒有不同意見則需要簽字確認??冃Э己嗽诮涍^了初期的認真執行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基本以流于形式為主。

(5) 員工參與和工作設計。企業授予員工在個人范圍內的自主權,員工參與部門內、部門之間的行動都比較多,員工的意見也比較容易被主管接納。企業沒有很明確的工作設計,在做項目時主要以目標的達成為目的。但是對于企業發展的一些主要決策,普通員工很難參與決策。

3. 知識管理績效評價。

我們從組織知識的深入度、普及度、成長度、擴散度、多元性、整合性、轉化力及創造力8個維度來對樣本企業的知識管理績效進行評價。

(1) 知識深入度。專家級員工很少,沒有掌握了行業內最新知識的員工。員工知識的專業性層次一般,新穎性尚可。企業成立有研發部,負責企業未來產品技術和基礎平臺的研發。企業對于知識深入度的要求以稍高于業務需要為限度,企業的經營運作以市場能力為主、以技術能力為輔,所以對于深度積累知識的需求并不是非常強烈。

(2) 知識普及度。少數業務產品核心知識由極少數員工掌握。大多數業務產品知識擴散程度一般,核心知識由少數員工掌握,外圍知識掌握的人數較多,一般知識會擴散到幾乎所有的技術員工。企業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的業務培訓和技術培訓,這些培訓保證了一般知識能夠傳播到幾乎所有員工。

(3) 知識成長度。知識的積累和增長速度較為緩慢,與企業的業務結構、產品線的拓展速度和員工流失率等因素有關。在知識的保持和發展方面,較大程度上依靠人才的引進,屬于知識積累和發展較為粗放的形式,因而成本也非常高。

(4) 知識擴散度。企業各個事業部都鼓勵各種形式的知識共享,除了企業組織的各類技術培訓技術交流之外,各個部門會不定期舉行技術交流。根據具體的業務開展需要,也會臨時組織人員技術攻關,并在攻關過程中互相學習。員工在新進企業的適應期內往往具有較高的知識增產幅度,穩定工作時期也會有比較穩定的知識增長幅度。這些增產幅度本質上是因為有比較豐富的各種人才儲備。隨著僅幾年較多的人才流失,這種知識增長的幅度已經有了較大程度的下降。

(5) 知識多元性。作為國內專業從事計算機軟硬件系統集成的企業,在IT行業的知識積累呈現多元化的態勢。按縱向來看,從IT行業的業務相關產業市場分析、銷售管理、軟硬件系統開發項目管理、質量管理、工程實施等方面都有專業的人才隊伍,具有較廣泛的知識沉淀。按橫向的技術層面來看,所采用的技術基本涵蓋了所有主流的軟硬件技術,因而在IT行業相關的知識多元性較為明顯。但知識的多元性具體表現較為松散,體現為人才的集合,而非組織層面的知識集合。

(6) 知識整合性。依靠企業較為全面的人才隊伍,企業能夠較好地整合業務實施所需要的各類知識。企業按照事業部制來經營管理,每個事業部獨立開展經營并對企業負責。但事業部之間的協作能力較好,一般如果有業務需要,各個事業部之間能夠相互調用和整合所掌握的資源。

(7) 知識轉化力。企業在知識的轉換能力沒有很強的意愿,因而轉化能力不足。一般產業內各種具體業務所需要的專業知識都有比較明確的范圍和發展趨勢。因而作為產業發展的追隨者地位來說,各類知識的轉化沒有太多的必要。知識的轉換常常發生在具體業務開展的局部,轉化都是較小規模的,沒有很明顯的較大幅度的知識轉移現象。

(8) 知識創造力。企業對于技術研發投資不足,因而創造知識的能力缺乏。對于知識的創造基本是被動形式的。被動體現在兩個層面:一個是業務層面,由業務需要來推動技術的創新;另一個層面是產業發展趨勢,企業不會花費資金進入某個新業務或者新技術的領導者俱樂部,在產業發展方面處于追隨者的地位。除了某幾項借助外部力量完成的技術創新之外,大多數業務和技術創新都是局部的和小規模的。

4. 案例研究小結。

本項研究通過案例訪談、實地現場跟蹤和關鍵事件總結等方法,進行了為期一年半的連續跟蹤研究。實踐證明,本研究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夠較好地反映樣本企業在人力資源策略和知識管理績效方面的真實情況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案例分析結果顯示,該企業人力資源策略對知識管理績效的提高主要可以表現在下幾個方面:

(1) 招聘任用與職業發展。該企業招聘過程比較細致科學,企業對所需人才的知識能力和企業現有員工的知識能力有比較清晰的了解,人力資源部門能夠幫助企業找到所需要的人才,構建完整的人才隊伍。注重對內部員工的培養,促進了知識的積累。

(2) 培訓發展。該企業重視員工培訓,特別是技術骨干、經理或者主管擔任內部講師的方法,促進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的知識分享,增加創造新知識的機會。

(3) 薪酬福利與雇傭保障。工資策略較為靈活,對核心員工有較好的吸引力。大部分崗位比較穩定,有利于知識的積累??煽紤]采用分紅的制度留住關鍵員工。

(4) 績效評估。整個績效考核體系基本適合IT企業的實際情況,具有較高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整個體系是建立在直接管理者主觀印象的基礎之上,可考慮在考核小組中加入其他相關人員,建立自我評價和同事互評的機制。

(5) 員工參與和工作設計。該企業鼓勵員工參與知識的分享,促進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的合作,增強知識轉化和知識整合的能力。但還需進一步明確員工的工作內容,營造互助學習的氛圍,降低員工知識分享的阻力。

從總體而言,本研究驗證和推廣了前人的結論。內部發展型的人力資源策略對知識管理各個評價維度和總體有一定的正向促進作用。但我們也發現,對于知識的多元性和整合性方面,偏向于內部發展型的人力資源策略對其有顯著的負向作用,績效評估只有和知識的擴散度有正向顯著關系,如果企業把考核的結果主要作為培訓發展技能的參考,將更有利于知識的擴散。

三、促進企業知識管理績效的人力資源策略方面的建議

根據案例研究結果的討論,在企業采取以人力資源策略提高知識管理績效方面,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 招聘任用與職業發展方面:

重視有潛力的員工的培養;重視已經擁有高技術和創造力的員工;重視從內部升遷員工,但同時需要吸引外部有專業優勢并匹配企業文化的人員加入;招募不同背景、知識和技能的員工,實現知識的互補。

2. 培訓發展方面:

以員工發展為核心;重視員工多種技能的培養;重視員工學習新信息科技并應用于實踐;培養員工自我學習的能力;重視企業短缺知識的引進和傳播;適當加大對企業知識管理還比較薄弱環節的培訓投入。

3. 薪酬激勵方面:

重視和關鍵性員工進行利潤分享;根據工作績效表現來決定薪酬,而不是工作年限和職位;對促進知識管理的行為,比如創新行動、主動學習等方面進行精神和物質的激勵;配合績效考核的結果,建立完善的薪酬系統,兌現對員工的承諾。

4. 雇傭保障方面:

和員工建立長久的的雇傭關系;遣散員工前慎重考慮,以免影響其他員工的積極性,同時也不盲目留任對企業沒有貢獻的員工;為關鍵員工解決后顧之憂。

5. 績效評估方面:

將團隊績效、創新精神、學習能力、信息提供等加入個人的績效評價,并通過成員間的互評,引導員工加強知識管理行為;衡量員工對知識的貢獻,其結果主要作為培訓發展的參考。

6. 員工參與方面:

鼓勵員工與員工之間、團隊和團隊之間互動分享知識;重視員工參與決策并注重個人才能的發揮;管理者定期和員工進行溝通,協助員工達成目標;高層管理者以身作則,將知識和經驗分享給組織成員,并幫助員工發展;鼓勵員工嘗試和實驗。

7. 工作設計方面:

實行工作輪換等工作豐富化的設計;明確員工崗位職責,減少內部矛盾的發生;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工作設計,促進團隊工作能力的提高;通過各部門間的協作來解決關鍵問題,對各部門間的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

參考文獻

[1]Robbins, S.P.Management[M].New York:Prentice Hall Inc, 1990

物業管理的相關知識范文第2篇

生產戰略是企業戰略的職能級戰略 生產管理是對企業日常生產活動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是和產品制造密切有關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

①輸入的是生產要素: 人、財、物、信息。必要性:a前提條件b實現目標的保證 c質量、數量、時間必須符合生產需要d按一定比例結合成有機的體系 ②轉換過程也就是生產制造過程③輸出的是產品、服務與信息④反饋

2構成要素:1結構化要素(生產技術、生產設施、生產能力、生產系統的集成等.)【決定生產系統的結構形式】2非結構化要素(人員組織、生產計劃、庫存控制、質量管理、設備維護){決定生產系統的運行機制.}

構成要素可以歸結為生產過程、生產能力、生產庫存、生產質量和生產人員 生產管理系統(1)主要功能是制造產品、提供勞務(2)具體功能①創新②質量保證③彈性④成本控制⑤按期交貨⑥繼承性

3體現在性能、質量、價格、交貨期四個方面

產品的性能、質量、價格首先取決于設計階段,然后形成于制造階段。 生產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從企業的經營活動看,生產活動是企業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二)從企業的的管理系統看,生產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

(三)從戰略管理的角度看,生產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生產管理的特征:生產管理范圍大為擴展,生產經營一體化趨勢明顯;提高生產系統的柔性,以適應多品種生產;廣泛應用現代科技成果,不斷革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自學習、自適應和不斷自我完善的成長機制

CAD: 計算機輔助設計CE: 并行工程CAPP:計算機輔助編制工藝 AM:敏捷制造 FMS: 柔性制造系統LP:精益生產MIS: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BPR:經營過程重組

CIMS: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柔性制造系統(FMS)物料需求計劃(MRP) 制造資源計劃(MRPⅡ)供應鏈管理(SCM)主生產計劃(MPS)執行力的三個核心流程:人員流程、戰略流程、運營流程

4企業戰略的三個層次:公司層、經營層、職能層戰略生產戰略的目標體系:成本、質量、柔性、交貨期、信譽、環保

物業管理的相關知識范文第3篇

一、電商定義

(一) 定義

電子商務是利用微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的商務活動。各國政府、學者、企業界人士根據自己所處的地位和對電子商務參與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 給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但是, 電子商務不等同于商務電子化。

電子商務即使在各國或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定義, 但其關鍵依然是依靠著電子設備和網絡技術進行的商業模式, 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 它已不僅僅包括其購物的主要內涵, 還應包括了物流配送等附帶服務。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絡營銷、在線事務處理、電子數據交換 (EDI) 、存貨管理和自動數據收集系統。在此過程中, 利用到的信息技術包括:互聯網、外聯網、電子郵件、數據庫、電子目錄和移動電話。

(二) 劃分

電子商務劃分為廣義和狹義的電子商務。廣義的電子商務定義為, 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活動;狹義電子商務定義為, 主要利用Internet從事商務或活動。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電子商務的概念, 電子商務都涵蓋了兩個方面:一是離不開互聯網這個平臺, 沒有了網絡, 就稱不上為電子商務;二是通過互聯網完成的是一種商務活動。

狹義上講, 電子商務 (Electronic Commerce, 簡稱EC) 是指:通過使用互聯網等電子工具 (這些工具包括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計算機、計算機網絡、移動通信等) 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商務貿易活動。是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所進行的各種商務活動, 包括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廣告商、消費者、中介商等有關各方行為的總和。人們一般理解的電子商務是指狹義上的電子商務。

廣義上講, 電子商務一詞源自于Electronic Business, 就是通過電子手段進行的商業事務活動。通過使用互聯網等電子工具, 使公司內部、供應商、客戶和合作伙伴之間, 利用電子業務共享信息, 實現企業間業務流程的電子化, 配合企業內部的電子化生產管理系統, 提高企業的生產、庫存、流通和資金等各個環節的效率。

聯合國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對電子商務的定義是:采用電子形式開展商務活動, 它包括在供應商、客戶、政府及其他參與方之間通過任何電子工具。如EDI、Web技術、電子郵件等共享非結構化商務信息, 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務活動、管理活動和消費活動中的各種交易。

電子商務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 實現電子化、數字化、網絡化、商務化的整個商務過程。

電子商務是以商務活動為主體, 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 以電子化方式為手段, 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所進行的商務活動交易過程。

電子商務是運用數字信息技術, 對企業的各項活動進行持續優化的過程。

二、構成要素

(一) 買賣

各大網絡平臺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 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同時促使更多商家的入駐。

(二) 合作

與物流公司建立合作關系, 為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提供最終保障, 這是電商運營的硬性條件之一。

(三) 服務

電商三要素之一的物流主要是為消費者提供購買服務, 從而實現再一次的交易。

三、關聯對象

(一) 交易平臺

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 (以下簡稱第三方交易平臺) 是指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為交易雙方或多方提供交易撮合及相關服務的信息網絡系統總和。

(二) 平臺經營者

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 (以下簡稱平臺經營者) 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并領取營業執照, 從事第三方交易平臺運營并為交易雙方提供服務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三) 站內經營者

第三方交易平臺站內經營者 (以下簡稱站內經營者) 是指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上從事交易及有關服務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電子商務整體市場保持高速增長, 但整個B2C行業處于寡頭競爭階段。淘寶、京東、蘇寧、易迅各B2C平臺開始進行“商業地產化”的平臺運作, 從而滿足用戶一站式的購物需求。2012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超過1.27萬億元, 僅2012年天貓雙十一當天支付寶交易額達191億元, 人均購物額增長到5600元。網購用戶規模穩步增長, 2012年, 4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經達到2.42億。

未來B2C行業增量空間巨大, 但馬太效應也越發明顯。以電子商務行業龍頭阿里巴巴為例, 目前公司通過支付寶、菜鳥物流、阿里金融等全方位布局逐漸形成了一個平臺型的公司, 形成大淘寶戰略。最終, 淘寶將以開放平臺為基礎, 打通支付、物流、信用、建站、金融等基礎應用和服務體系。為交易各方提供開放的數據資源、交流平臺和技術及服務。通過不斷做大后臺, 通過開放平臺的方式, 和產業鏈各個環節協同作戰, 打造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生態體系。

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處于高速上升階段, PC互聯網加速向移動互聯網遷移。2012年Q3首次超越PC互聯網之后, 移動互聯網的人均上網時長延續了快速增長態勢。截至2013年3月, 兩者的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9%?;谝苿踊ヂ摼W占據更多的用戶碎片化時間和擁有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未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空間遠大于PC互聯網。同時, 隨著超級本等產品的推廣, 二者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

移動購物成為移動互聯網增長最快的領域。2013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241.9億元, 同比增速71.4%。增長最快的領域為移動電商、移動網絡游戲和網絡廣告。移動電商將保持占比第一的地位, 其中淘寶、京東等電商收入占比較大。在淘寶和京東的收入中分別有30%和10%左右的收入來自移動端。

四、發展前景

“十二五”時期, 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猛, 產業規模迅速擴大, 電子商務信息、交易和技術等服務企業不斷涌現。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已達4.5萬億元, 同比增長22%。2011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再創新高, 達到5.88萬億元, 其中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21萬億元。2012年第一季度,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交易規模1.76萬億, 同比增長25.8%, 環比下降4.2%。2012年第二季度, 我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交易規模1.88萬億, 同比增長25.0%, 環比增長7.3%。

電商扶持政策將出臺:2013年5月28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 13個部門將出臺系列政策措施, 從可信交易、移動支付、網絡電子發票、商貿流通和物流配送共5個方面支持電子商務發展。前瞻產業研究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報告顯示, 2011年中國內地電子商務持續快速增長, 交易額突破8萬億元, 同比增長31.7%。2013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 在可信交易方面, 國家工商總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 推進電子商務交易主體、客體和交易過程中基礎信息的規范管理和服務;質檢總局也在著力研究建立電子商務交易產品基礎信息的規范化管理制度, 建立基于統一產品編碼體系的質量公開制度;商務部著力推進信用監測體系的建設。在移動支付方面, 中國人民銀行正在針對當前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需求, 研究制定移動支付發展的具體政策, 引導商業銀行、各類支付機構實施移動支付的金融行業標準。在網絡電子發票方面, 國家稅務總局正在進一步研究推進網絡電子發票試點, 完善電子發票的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財政部研究完善電子快捷檔案的管理制度。在商貿流通領域, 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交易、物流配送、網絡拍賣領域的電子商務應用的政策、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在物流配送方面, 國家郵政局正在重點研究建立重點地區快遞準時通報機制, 健全電子商務配送系列保障措施, 同時創新電子商務快遞服務機制。

五、電商特點

從電子商務的含義及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電子商務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 普遍性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 將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消費者和政府帶入了一個網絡經濟、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

(二) 方便性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 人們不再受地域的限制, 客戶能以非常簡捷的方式完成過去較為繁雜的商務活動, 如通過網絡銀行能夠全天候地存取賬戶資金、查詢信息等, 同時使企業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得以大大提高。

(三) 整體性

電子商務能夠規范事務處理的工作流程, 將人工操作和電子信息處理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這樣不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率, 也可以提高系統運行的嚴密性。

(四) 安全性

在電子商務中, 安全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 它要求網絡能提供一種端到端的安全解決方案, 如加密機制、簽名機制、安全管理、存取控制、防火墻、防病毒保護等等, 這與傳統的商務活動有著很大的不同。

(五) 協調性

商務活動本身是一種協調過程, 它需要客戶與公司內部、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間的協調,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 它更要求銀行、配送中心、通訊部門、技術服務等多個部門的通力協作, 電子商務的全過程往往是一氣呵成的。

(六) 集成性

電子商務以計算機網絡為主線, 對商務活動的各種功能進行了高度的集成, 同時也對參加商務活動的商務主體各方進行了高度的集成。高度的集成性使電子商務進一步提高了效率。

六、電商分類

電子商務分為:ABC、B2B、B2C、C2C、B2M、M2C、B2A (即B2G) 、C2A (即C2G) 、O2O九類電子商務模式等等。

ABC

ABC=Agentsto Businessto Consumer

ABC模式是新型電子商務模式的一種, 被譽為繼阿里巴巴B2B模式、京電子商務代表東商城B2C模式、淘寶C2C模式之后電子商務界的第四大模式。是由代理商 (Agents) 、商家 (Business) 和消費者 (Consumer) 共同搭建的集生產、經營、消費為一體的電子商務平臺。三者之間可以轉化。大家相互服務, 相互支持,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真正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B2B

B2B=Businessto Business.

商家 (泛指企業) 對商家的電子商務, 即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服務及信息的交換。通俗的說法是指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的供需雙方都是商家 (或企業、公司) , 她 (他) 們使用了Internet的技術或各種商務網絡平臺, 完成商務交易的過程。這些過程包括:發布供求信息, 訂貨及確認訂貨, 支付過程及票據的簽發、傳送和接收, 確定配送方案并監控配送過程等。有時寫作B to B, 但為了簡便干脆用其諧音

B2B (2即two) 。

B2C

B2C=Businessto Customer

B2C模式是我國最早產生的電子商務模式, 以8848網上商城正式運營為標志, 如今的B2C電子商務網站非常的多, 比較大型的有京東商城、哈妹網等。

C2C

C2C=Consumer to Consumer

C2C同B2B、B2C一樣, 都是電子商務的幾種模式之一。不同的是C2C是用戶對用戶的模式, C2C商務平臺就是通過為買賣雙方提供一個在線交易平臺, 使賣方可以主動提供商品上網拍賣, 而買方可以自行選擇商品進行競價。

B2M

B2M=Businessto Manager

B2M是相對于B2B、B2C、C2C的電子商務模式而言, 是一種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而這種電子商務相對于以上三種有著本質的不同, 其根本的區別在于目標客戶群的性質不同, 前三者的目標客戶群都是作為一種消費者的身份出現, 而B2M所針對的客戶群是該企業或者該產品的銷售者或者為其工作者, 而不是最終消費者。

M2C

M2C=Manager to Consumer

M2C是針對于B2M的電子商務模式而出現的延伸概念。B2M環節中, 企業通過網絡平臺發布該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 職業經理人通過網絡獲取該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信息, 并且為該企業提供產品銷售或者提供企業服務, 企業通過經理人的服務達到銷售產品或者獲得服務的目的。

O2O

O2O=Onlineto Offline

O2O是近年來新興起的一種電子商務新商業模式, 即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了一起, 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這樣線下服務就可以用線上來攬客, 消費者可以用線上來篩選服務, 還有成交可以在線結算, 很快達到規模。該模式最重要的特點是:推廣效果可查, 每筆交易可跟蹤。

七、電商功能

電子商務可提供網上交易和管理等全過程的服務, 因此它具有廣告宣傳、咨詢洽談、網上訂購、網上支付、電子帳戶、服務傳遞、意見征詢、交易管理等各項功能。

(一) 廣告宣傳

電子商務可憑借企業的Web服務器和客戶的瀏覽, 在Internet上發播各類商業信息??蛻艨山柚W上的檢索工具 (Search) 迅速地找到所需商品信息M18, 而商家可利用網上主頁 (Home Page) 和電子郵件 (E-mail) 在全球范圍內作廣告宣傳。與以往的各類廣告相比, 網上的廣告成本最為低廉, 而給顧客的信息量卻最為豐富。

(二) 咨詢洽談

電子商務可借助非實時的電子郵件 (E-mail) , 新聞組 (News Group) 和實時的討論組 (Chat) 來了解市場和商品信息、洽談交易事務, 如有進一步的需求, 還可用網上的白板會議 (Whiteboard Conference) 來交流即時的圖形信息。網上的咨詢和洽談能超越人們面對面洽談的限制、提供多種方便的異地交談形式。

(三) 網上訂購

電子商務可借助Web中的郵件交互傳送實現網上的訂購。網上的訂購通常都是在產品介紹的頁面上提供十分友好的訂購提示信息和訂購交互格式框。當客戶填完訂購單后, 通常系統會回復確認信息單來保證訂購信息的收悉。訂購信息也可采用加密的方式使客戶和商家的商業信息不會泄漏。

(四) 網上支付

電子商務要成為一個完整的過程, 網上支付是重要的環節??蛻艉蜕碳抑g可采用信用卡帳號進行支付。在網上直接采用電子支付手段可省去交易中很多人員的開銷。網上支付將需要更為可靠的信息傳輸, 安全性控制, 以防止欺騙、竊聽、冒用等非法行為。

(五) 電子賬戶

網上的支付必需要有電子金融來支持, 即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及保險公司等金融單位要為金融服務提供網上操作的服務。而電子賬戶管理是其基本的組成部分。

信用卡號或銀行賬號都是電子賬戶的一種標志。而其可信度需配以必要技術措施來保證。如數字證書、數字簽名、加密等手段的應用提供了電子賬戶操作的安全性。

(六) 服務傳遞

對于已付了款的客戶應將其訂購的貨物盡快地傳遞到他們的手中。而有些貨物在本地, 有些貨物在異地, 電子郵件將能在網絡中進行物流的調配。而最適合在網上直接傳遞的貨物是信息產品。如軟件、電子讀物、信息服務等。它能直接從電子倉庫中將貨物發到用戶端。

(七) 意見征詢

電子商務能十分方便地采用網頁上的“選擇”、“填空”等格式文件來收集用戶對銷售服務的反饋意見。這樣使企業的市場運營能形成一個封閉的回路??蛻舻姆答佉庖姴粌H能提高售后服務的水平, 更使企業獲得改進產品、發現市場的商業機會。

(八) 交易管理

整個交易的管理將涉及人、財、物多個方面, 企業和企業、企業和客戶及企業內部等各方面的協調和管理。因此, 交易管理是涉及商務活動全過程的管理。

八、發展史

(一) 起步期

1990~1993年, 電子數據交換時代, 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起步期。

(二) 雛形期

1993~1997年, 政府領導組織開展“三金工程”階段, 為電子商務發展期打下堅實基礎。

1993年成立了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為主席的國民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及其辦公室, 相繼組織了金關、金卡、金稅等“三金工程”, 取得了重大進展。

1996年1月成立國務院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 由副總理任組長, 20多個部委參加, 統一領導組織中國信息化建設。

1996年, 全橋網與因特網正式開通。

1997年, 信息辦組織有關部門起草編制中國信息化規劃。

1997年, 中國第一家垂直互聯網公司———浙江網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 。

1997年4月在深圳召開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 各省市地區相繼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 各省開始制訂本省包含電子商務在內的信息化建設規劃。

1997年, 廣告主開始使用網絡廣告。

1997年4月以來, 中國商品訂貨系統 (CGOS) 開始運行。

(三) 發展期

1998~2000年, 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階段。

1998年3月, 中國第一筆互聯網網上交易成功。

1998年10月, 國家經貿委與信息產業部聯合宣布啟動以電子貿易為主要內容的“金貿工程”, 它是一項推廣網絡化應用、開發電子商務在經貿流通領域的大型應用試點工程.。

1999年3月8848等B2C網站正式開通, 網上購物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1999年, 政府上網、企業上網興起, 電子政務 (政府上網工程) 、網上納稅、網上教育 (湖南大學、浙江大學網上大學) 遠程診斷 (北京、上海的大醫院) 等廣義電子商務開始啟動, 并已有試點, 或進入實際試用階段。

(四) 穩定期

2000~2009年, 電子商務逐漸以從傳統產業B2B為主體, 標志著電子商務已經進入可持續性發展的穩定期。

(五) 成熟期

物業管理的相關知識范文第4篇

商標的變更、轉讓及續展相關要求

商標變更

服務說明:

注冊人名義或地址變更,應將全部注冊證一并辦理;

變更注冊人名義的企業,需提供上級主管單位或者當地工商局企業登記部門出具的證明原件;

申請所需文件:

《商標變更申請書》一份(填寫蓋章);

《商標代理委托書》:需提供蓋有申請人章戳的委托書(申請人為法人的,應當在代理委托書上加蓋公章,申請人為自然人的,在代理委托書上簽字);

變更后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原商標注冊證復印件。

商標轉讓

服務說明:

轉讓人和受讓人簽定轉讓協議后轉讓行為生效,但轉讓手續并未完成,根據我國商標法,商標轉讓自轉讓申請被商標局核準并公告后,受讓人才享有商標專用權。

申請所需文件:

《轉讓注冊商標申請書》:轉讓人和受讓人在轉讓申請書蓋章或簽字(申請人為法人的,應當加蓋公章,申請人為自然人的,應當簽字);

《商標代理委托書》:需提供蓋有受讓人章戳的委托書(受讓人為法人的,應當在代理委托書上加蓋公章,受讓人為自然人的,在代理委托書上簽字);

商標注冊證復印件;

轉讓人和受讓人營業執照或身份證復印件;

備注:轉讓注冊商標的,商標轉讓人對其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注冊的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必須一并辦理轉讓。

商標續展

服務說明:

商標有效期滿前六個月內可申請續展,在此期間未提出申請的給予六個月的寬展期。

申請所需文件:

商標續展申請書》一份(填寫蓋章);

《商標代理委托書》:需提供蓋有申請人章戳的委托書(申請人為法人的,應當在代理委托書上加蓋公章,申請人為自然人的,在代理委托書上簽字);

商標注冊證復印件;

商標注冊

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申請人為法人);

身份證復印件(申請人為自然人)。

物業管理的相關知識范文第5篇

血液是指用于臨床的全血、成分血。

應特別指出的是,血站是公益性衛生機構,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作出這種規定,與《獻血法》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就是為了保證血站工作人員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保證血液質量上,從而保證臨床用血的安全。因此,政府應對血站的生存負全部責任,各級政府對血站的事業經費和人員經費要納入政府的財政預算統籌安排,保證其正常、健康運轉。

血站是按照地區的行政區域來設置的。直轄市、省會市、自治區首府市設血液中心;設區的市設中心血站;縣及縣級市可以設基層血站或者中心血庫。出于采供血需要,經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也可以在轄區內設立血站分站或采血點(室),隸屬于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

血站或中心血庫的采供血業務必須經過執業驗收和注冊登記,并分別領取《血站執業許可證》或《中心血庫采供血許可證》。未經驗收合格的血站一律不得執業。血站基本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物業管理的相關知識范文第6篇

養狗的人認為:寵物能消除壓力、穩定情緒、緩解疲勞 ;培養耐性,懂得照顧別人關愛別人 ;讓你生活充滿更多的樂趣。

不養狗的人認為:狗消耗的資源太多;給寵物太多的恩寵,勞神費力,影響工作。狗還會造成生活中許多的麻煩。

養狗的居民分為幾類:第一類:文明養狗戶:愛狗、養狗,和諧相處,文明溜狗,自覺清理和清洗狗的排泄物。第二類:不文明的養狗戶:養狗、愛狗,但不顧公共道德,讓狗隨地大小便,引起爭執和麻煩。第三類:自私的養狗戶:對狗只有3分鐘熱情,不喜歡了就丟棄,是產生流浪狗的根源,體現了人的自私。第四類:不養狗的居民:只要別人養狗不對自己的周圍環境造成不便及破壞,都不會強烈的反對。

只要加強對養狗的管理,而社區居民為別人想想,把自己的興趣建立在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利益,文明養狗,才是和諧社區。

上一篇:課后服務績效考核辦法范文下一篇:lof基金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