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網絡信息資源電子技術論文范文

2023-09-27

網絡信息資源電子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網絡信息資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經過時代更迭發展后的產物,而網絡信息資源管理的出現也大大的滿足了時下對信息管理的需求。本文分別介紹了網絡信息資源的含義以及特點,還有網絡信息資源管理的含義,文中著重介紹了網絡信息資源管理的技術實現。

關鍵詞:網絡信息資源;網絡信息資源管理;網絡信息資源管理技術

一、網絡信息資源以及網絡信息資源管理概述

(一)網絡信息資源

網絡信息資源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可以利用的各種信息資源的總和。具體的說是指所有以電子數據形式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存儲在光、磁等非紙介質的載體中,并通過網絡通信、計算機或終端等方式再現出來的資源。

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是:(1)以網絡為傳播媒介。傳統的信息存儲載體為紙張,磁帶,磁盤,而在網絡時代,信息的存在是以網絡為載體,以虛擬化的姿勢狀態展示的,人們得到的是網絡上的信息,而不必過問信息是存儲在磁盤上還是磁帶上的。體系了網絡資源的社會性和共享性;(2)數量巨大,增長迅速。CNNIC一年兩次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全面反映和分析了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以其權威性著稱。從本次報告中可以看出,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我國上網計算機數量為2083萬臺;CN下注冊的域名數量達到17.9萬個;網站數量達到了37.1萬個;國際出口帶寬總量為9380M;(3)傳播方式的動態性。網絡環境下,信息的傳遞和反饋快速靈敏,具有動態性和實時性等特點。信息在網絡中的流動性非常強,電子流取代惡劣紙張和郵政的物流,加上無線電和衛星通訊技術的充分運用,上傳到網上的任何信息資源,都只需要短短的數秒鐘就能傳遞到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

(二)網絡信息資源的管理

所謂的網絡信息資源管理指的是所有在網絡上出現的數字化的信息資源的管理。網絡包括局域網,廣域網、城域網和INTERNET,例如Internet上的媒體信息就是資源中的一種。

二、網絡信息資源管理的技術實現

(一)網絡信息過濾技術

信息過濾是指信息的選擇性傳播。網絡信息過濾主要針對用戶在一段時間內比較固定的信息需求,是為非結構化及半結構化的數據設計的,主要用于處理文本信息,其目標是幫助用戶處理大量的信息,對動態的信息流進行篩選,著重排除用戶不希望得到的信息,基于用戶需求大綱(profile)從輸入的信息流中濾掉不需要的數據。

信息過濾系統可從3個方面分類:(1)根據操作的主動性分為被動過濾系統和主動過濾系統;(2)根據操作的位置可分為代理服務器過濾和客戶端過濾;(3)根據過濾方法分為認知過濾(基于內容的過濾)、社會學過濾(協作過濾)和經濟學過濾。

(二)網絡信息資源的組織技術

網絡信息資源的組織是指對網絡上的各種有關概念、數據、事實、文獻等,通過分析、明確信息中包含的知識本質,把信息資源中的知識關聯進行揭示、整序,形成便于用戶理解、查詢的檢索系統。下面介紹4種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組織管理使用較多的方式:文件方式、主題樹方式、數據庫方式和超媒體方式。

1.文件方式。是網絡發展初期廣為流行的操作簡單、方便的文件傳輸協議(FTP),是利用文件方式組織網絡信息而專門開辟的服務,但隨著網絡信息資源的不斷普及和信息量的增多,文件方式難以實現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主題樹方式。先按照某種事先確定的概念體系結構建立等級式主題目錄,然后以超文本鏈接的方式將不同學科、專業、行業或領域的信息按照主題目錄的分類要求逐級組織起來,其具有嚴密的系統性和良好的可擴充性,但在綜合性的網絡資源系統中,每一類目下的條目過多,會使整個體系過于龐大而難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3.數據庫方式。通過采用對大量的規范化數據庫進行管理的技術,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目前,數據庫是普遍使用的網絡信息資源組織方式。

4.超媒體方式。將文字、表格、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以超文本方式組織起來,使人們可通過高度鏈接的網絡結構在各種信息庫中自由航行,但也難免會造成搜索半天,真正要找的東西卻沒有著落的現象。

(三)網絡信息資源管理的安全技術

因特爾面臨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以破壞系統為目標的系統犯罪和以竊取、篡改信息,傳播非法信息為目標的信息犯罪。

1.開放系統互聯(OSI)的安全體系:五種安全服務。(1)訪問控制安全服務——提供一些安全防御措施,限制用戶越權使用資源;(2)對象認證安全服務——識別對象的身份或對身份進行證實;(3)數據保密性安全服務——利用數據加密機制防止信息泄露;(4)數據完整性安全服務——防止用戶非法使用修改、復制、插入、刪除等手段篡改信息,保證數據具有完整性;(5)防抵賴性安全服務——證實發生過的操作,防止對手抵賴。

2.網絡安全性規劃與配置。網絡安全主要包括通信線路傳輸的安全和服務器的安全兩方面。服務器的系統安全更為重要,網絡安全規劃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建立安全可靠的防御體系結構,一般的防御層次如下:路由器、防火墻系統、入侵監測系統、操作系統安全、Web服務器軟件安全;(2)服務器的選用;(3)操作系統的選擇,選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選用安全級別高的操作系統、選用成熟穩定的系統、及時了解新系統的安全漏洞并即使下載安裝安全補丁程序;(4)服務器軟件的選用,應考慮以下因素:易于同外部信息整合、有良好的用戶管理接口、適應目前的需要并足夠開放易于擴展、有良好的技術支持、服務器軟件的安全配置。

3.因特網服務器的安全防范。因特網的交互性既是它的優勢,也是易受攻擊的弱點。受到的攻擊或入侵的主要類型有以下幾種。(1)密碼破譯及其防范;(2)未授權訪問及其控制;(3)信息截取及其防范;(4)系統中的漏洞和病毒及其防范;(5)Web服務器的CGI腳本漏洞及其防范。

參考文獻:

[1]張標.網絡安全技術與網絡信息資源管理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

[2]魯迎平.網絡信息資源建設及管理發展趨勢分析[J].電子制作,2013.

[3]王賢秋.淺議計算機網絡的信息資源管理[J].內江科技,2009.

網絡信息資源電子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分析了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的特點及影響因素,闡明風險產生原因,采用系統動力學的因果關系圖,分析風險影響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揭示風險產生的內在機理。提出應該采用宏觀層面調控的方式,通過網絡管理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引入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等解決風險問題。

〔關鍵詞〕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知識產權風險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7.008

Analysis on the Copyright Risk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Zeng Yongmei Zhang Wend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0,China)

〔Key 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copyright;intellectual property risk

隨著網絡的發展,信息逐漸依靠網絡進行傳播,網絡信息資源也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傳播和利用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容易出現著作權侵權風險。如2015年3月,新浪公司將鳳凰網上告至法院,稱其未經中超聯賽有限責任公司合法授權,在其門戶網站內獨家轉播、傳播和播放中超聯賽及其所有視頻,認為鳳凰網提供中超比賽視頻的行為侵犯了其著作權并構成不正當競爭,要求索賠400萬元。一方面,人們希望通過網絡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另一方面也由于網絡信息資源的傳播難以控制,導致著作權人的權益受到損害,如果不能保證權利人的權利,則會導致權利人對信息共享的排斥,也會抑制創新的發展,甚至阻礙科技和經濟的發展。

關于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的研究,主要從法律[1-2]、技術[3-4]、管理[5-6]、制度[7-8]等層面進行研究?,F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的研究,主要從風險識別[9-10],風險評估[11-12]和風險補償[13]等方面進行研究。具體涉及到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的侵權問題分析的文章并不多,任少華(2009)從法律的角度分析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及表現形式并提出用法律手段解決風險[14];余珊珊(2006)分析了網絡信息資源的保護現狀,并從法律角度指出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保護中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15]。但是對于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的產生以及演化機理并沒有具體的研究,而只有探究風險產生的內在機理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因此,有必要對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進行較為細致地研究。

1 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概述

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是指著作權人依據其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在網絡環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權權利。因此,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不僅包含了傳統信息資源著作權的內容,還包括了其在網絡環境中進行發行、傳播和利用的權利。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則是指網絡信息資源在傳播和利用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著作權侵權問題。

11 網絡信息資源著作風險特點

由于網絡信息資源具有數字化資源、網絡化存取、分布式管理等特征,使得網絡信息資源的更加難以控制。著作權人在網絡環境中更難管理自己作品的傳播與利用,同時對侵權行為也更加難以識別,這就大大削弱了著作權人所享有的權利。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結合著作權的特點就決定了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具有超前性、隱蔽性、無地域性、易發性。

111 超前性

傳統的著作權主要保護的對象是實體的作品,雖然現今著作權法增加了信息網絡傳播權并修訂了信息網絡傳播條例等來保護數字作品,但是法律的確定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網絡信息資源只需要連接網絡就能達到無限次的傳播,很容易出現相應的著作權風險,但是法律卻不能夠及時得到調整,很多情況下是出現了侵權問題才對法律進行相應的修訂,這就導致權利人只能夠利用傳統著作權解決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但是法律本身的滯后性使得風險不能得到及時解決,這就形成了風險的超前性。

112 隱蔽性

網絡技術的發展加快了網絡信息資源的傳播,由于網絡具有虛擬性,用戶的身份難以確定,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的侵權個人也是難以確定的,一些人利用網絡的虛擬性進行侵權,導致權利人的權利受到侵害。同時網絡的鏈接技術也使得網絡信息資源的傳播更加寬泛,層層的鏈接使得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侵權更加難以發現,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也變得更加隱蔽。

113 無地域性

著作權有地域限制,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地區對于著作權的規定是不盡相同的,如《世界版權公約》規定受公約保護的作品保護期不應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的25年,而我國的《著作權法》規定保護的作品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的50年。但是由于網絡是沒有地域限制的,各個國家通過網絡連在一起,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的侵權也變得沒有地域限制,一個信息通過網絡傳播到不同國家和地區,信息的起源很難界定,因此侵權責任也難以確定。同時由于語言的不同,很多作品通過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在其他地域進行傳播,很難根據著作權法去判定行為是否侵權,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變得更加無地域性。

114 易發性

由于網絡帶來的方便,信息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人們在網上上傳、下載信息變得更加快捷,但正是這些很普通的操作就可能造成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并且現今人們的知識產權維護意識不夠高,不能清楚辨別是否侵權,其次有人還抱有僥幸心理去侵權,這些行為就導致了侵權風險的產生,因此網絡的發展加重了著作權風險的發生。

12 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類型

根據《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侵權行為是指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又無法律上的例外條件依據,使用他人作品或者行使著作權人專有權的行為。著作權侵權有直接侵權、第三人責任、違約侵權和僅侵犯作者的精神權利等等。根據現實中出現的各種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侵權問題的特點,結合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可以將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大致分為以下3種類型:

121 將傳統媒介的作品上傳到網絡中

通過將其他媒介(如紙質媒介)的作品以掃描或者重新編輯的方式上傳到網絡中,雖然作品依托的介質改變,但是實際的內容并未發生改變,因此這種行為如果沒有經過著作權人的同意是屬于侵權的。這種情況最早出現在數字圖書館中,為了更好地發展數字圖書館,可能需要將原來紙質版本的作品轉變為電子版本,這時候將會涉及到作品的著作權問題。如何處理權利人的權利和對作品的數字化之間的問題成為數字圖書館發展的關鍵。一旦作品以數字化的形式進入網絡中,其傳播就會變得更加快捷,傳播范圍也會更加廣泛,人們可以更容易獲得該作品,甚至很容易對作品進行修改謀取利益,這將會對著作權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造成侵害。

122 將網絡中的作品轉載或下載后修改發表到傳統媒介

網絡中的信息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并且傳播速度極快,為了更快擴展影響力,很多作者或攝影作品人會第一時間將其作品發表在網上,傳統媒介并不能達到這種效果。因此,很多人利用網絡獲得最新信息,并將其下載修改后在傳統媒介中發表以謀取利潤,無論作品是圖片還是文章都是侵犯了作品的著作權;另一種情況是網絡用戶或相關網站未經作者同意將一些優質的文章或者圖片轉載到其他網站,以增加網站的點擊率。這些都可能導致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影響著作權人的權益。

123 通過鏈接方式侵犯著作權

網絡鏈接是網絡技術發展的一個標志,網絡鏈接可以為用戶提供更便捷的查找方式,深層鏈接技術更是為用戶獲取所需要的信息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通過鏈接技術,用戶可以通過網絡鏈接獲取不同的資源,甚至不合法的資源,鏈接技術為用戶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可能不自覺地侵犯了著作權人的權利。特別是深層鏈接,層層的鏈接很難判定鏈接下層的具體內容,也使得權利人很難識別是否被侵權。學術界對鏈接是否侵權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但是鏈接技術的不正當運用確實會加重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也使得侵權事實更加難以判定。

124 將國外信息資源翻譯成中文發表

現今網絡信息的發展,使得世界各國連成一個村,各國之間的最新信息也能夠及時傳播到其他國家,人們可以通過進入國外的網站獲得其最新的信息資源。很多人利用國外語言不同查重檢測不出的特點將國外學術翻譯成中文并直接以自己的名義發表,這種行為侵犯了著作權人的權利,也不利于科技創新發展。

2 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因素分析

21 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影響因素

網絡信息資源在傳播過程會涉及到很多的影響因素,同時信息資源處于客觀存在的、開放的社會環境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各界影響,其風險因素涵蓋范圍較廣,侵權風險很高。其中最關鍵的3個因素為網絡信息資源本身、網絡信息人因素和網絡信息環境因素,3個因素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共同決定了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的風險大小。

211 網絡信息資源因素

網絡信息資源因素主要是指網絡信息資源自身的內在性,包括網絡信息資源自身的價值、新穎程度、生命周期及其所傳播的范圍等,還包括用戶對該網絡信息資源的認可程度都會影響其風險。

212 網絡信息人因素

網絡信息資源在傳播的過程中主要涉及到網絡信息資源內容提供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和網絡信息資源用戶3類人。網絡信息資源內容提供者主要是對信息進行采集、整理和發布的主體,由于涉及到信息資源編輯的各個階段,很容易產生侵權風險;網絡提供者是指提供網絡服務的主體,主要包括網絡信息存儲空間提供者、網絡技術服務提供者和網絡接入服務提供者,其中網絡接入服務提供者只涉及網絡的接入,并不直接接觸網絡信息資源內容本身,因此一般不會出現侵著作權侵權問題;網絡信息資源用戶是指通過網絡查找和獲取信息資源內容的主體,由于直接接觸網絡信息資源,可能通過不法途徑傳播網絡信息資源或者對信息資源進行修改等,很容易產生著作權風險。

213 網絡信息環境因素

網絡信息資源環境是指網絡信息資源所處的環境,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外部環境主要是指網絡信息資源所處的宏觀環境,包括網絡信息資源的法律政策;內部環境主要是指網絡信息資源所處的微觀環境,包括網絡規章制度、網絡的軟、硬件技術和信息安全環境等。網絡信息環境對網絡信息資源好壞直接關系到網絡信息資源的發展,一個良好的網絡信息環境可以降低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

綜上所述,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的構成因素如圖1所示:

22 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因素因果關系分析

通過對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演化過程的分析,建立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系統因果圖,如圖2所示。該圖所表示的因果關系可以描述為: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資金規模越大即投入服務的資金越充足,網絡技術越成熟,這樣就使得網絡侵權難度降低,侵權的隱蔽性也降低,由于侵權難度降低,很多違規操作行為隨之增加,著作權風險也就隨著增加,而另一方面網絡技術的提高也會使得網絡監控技術提高,監控強度也會提高,違規操作會降低,著作權風險也降低;用戶的素養(主要是指用戶的受教育水平和法律意識)越高,違規操作的數量就會隨之減少,著作權風險也會隨之降低;版權保護強度提高,即侵權的成本提高,違規操作也會減少,而著作權人的維權意識會有所提高,能夠主動維護自己的權益,從而降低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著作權風險降低會提高著作權人的創作積極性,產生更多作品,同時作品的質量也得到提升,但是伴隨作品數量和質量的提高,侵權獲得的回報以及侵權的可能性也隨之提高,違規操作數量增加又會增加著作權風險。

圖2 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因素因果關系圖

3 建議與對策

如圖2所示,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主要涉及到網絡服務提供商、網絡用戶和著作權人的利益問題,并且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主要受網絡服務提供者和用戶的違規操作以及著作權人的維權意識決定。因此,要想降低風險的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

31 提高著作權人的維權意識

著作權人屬于作品的利益主體,通過提高著作權人的維權意識,使得著作權人對于侵權行為更為敏感,使其能夠有意識地發現侵權行為,并能主動地通過技術或者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同時可以通過降低著作權人維權成本,如檢索費用和律師費用等提高著作權人維權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降低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

32 提高網絡服務提供者和用戶的知識產權素養

知識產權素養包括知識產權意識和知識產權運用能力,是指人們了解知識產權內容后,并對其在社會發展中的性質、地位、價值等的認識和人們運用知識產權解決問題的能力[16]。通過網絡、報紙及課堂等媒介加強法律的宣傳力度,在宣傳過程中結合當前發生的知識產權案例,使人們能感同身受,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使得人人懂法,降低違規操作行為。

33 引入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

著作權集體管理是指著作權人授權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管理他們的權利,即監視作品的使用,與未來作品使用者洽談使用條件,發放作品使用許可證,在適當條件下收取費用并在著作權人之間進行分配等[17]。由于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所涉及到的利益主體較多,引入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可以很好地避免利益問題導致的行為傾向問題,一方面能夠降低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風險,保護著作權人的權益;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傳播與利用。

參考文獻

[1]趙俊玲,杜國芳.著作權法對網絡信息資源保存的影響分析[J].現代情報,2005,(5):72-74.

[2]田梅.網絡學術信息資源知識產權保護[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4,(2):20-23.

[3]陳偉斌,張文德.基于收益分成率的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資產評估研究[J].情報科學,2015,(9):39-44.

[4]Roberto G G,Sosa G.nt Semantic copyright management for Internet-wide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use[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08,32:585-595.

[5]Michael Seadle.Copyright in a networked world:ethics and infringement[J].Library Hi Tech,2004,22:106-110.

[6]李嬋,張文德.著作權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及其有效性研究——基于網絡內容服務提供者的角度[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7):48-52.

[7]冉從敬.網絡信息資源知識產權法律關系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4.

[8]賀德方.我國數字化信息資源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6,(5):89-95.

[9]張文德,李嬋.基于HHM框架的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識別[J].圖書情報工作,2011,(15):67-71.

[10]劉震,張文德.WBS-RBS在網絡信息采集著作權風險識別研究中的應用[J].圖書情報知識,2011,(6):86-92.

[11]劉田,張文德.盈利性數字圖書館著作權評估系統開發[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4):89-94.

[12]Chan Li,Wen-De Zhang,Yi-Xin Lan.Early warning of risks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n a digital library based on extension theory[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16,34:1-21.

[13]康云萍,張文德.利用收益分成法評估數字圖書館的著作權[J].情報雜志,2007,(10):22-23,26.

[14]任少華.網絡著作權的侵權及保護問題[D].西安:西北大學,2009.

[15]余珊珊.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保護問題研究[J].情報探索,2006,(12):67-69.

[16]李澤紅,陳平形.信息素養與知識產權素養比較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8,(6):26-29.

[17]黃先蓉.網絡信息資源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5,(1):33-38.

(本文責任編輯:郭沫含)

網絡信息資源電子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針對網絡信息資源集成應用的需要,通過探討Web Services技術體系,構建了基于Web Services的網絡信息資源集成框架,并結合國內外有關研究和應用進展,進行了案例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 網絡信息資源;集成;Web Services;XML

針對當前跨平臺、跨數據庫的網絡信息資源集成所存在的問題,本文通過介紹Web Services技術的體系結構和特點,提出了一種基于Web Services進行跨平臺、跨數據庫的網絡數據集成的解決方案,利用WebServices松散耦合等特性,把現存的各種網絡信息資源集成整合起來,提取出有用信息來滿足各種信息用戶的信息需求,從而在不改變現有應用系統的基礎上實現網絡信息資源共享。

基于XML標準的Web Services技術的發展促使Web Services應用不斷成熟和完善。Web Services的主要目標就是在現有的各種異構平臺的基礎上構筑一個通用的與平臺、語言無關的技術層,各種不同平臺之上的應用依靠這個技術層來實施彼此的連接和集成。

1 網絡信息資源

網絡信息資源(Network lnformation Resource)是指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印刷質的載體中,并通過網絡通信、計算機或終端等方式再現出來的信息資源”,。網絡信息資源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通過計算機網絡可以利用的各種信息資源的總和”;從目的上看是“為了提高信息系統效率從而實現資源共享而采用計算機網絡整理、傳遞、獲取的各種信息”;在范圍上看不僅包括因特網上的各種資源,也包括各種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上的信息資源。與傳統信息資源相比,網絡信息資源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傳播范圍類型、載體形態、內涵、控制機制、傳遞手段等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這些特點賦予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集成許多新的內涵。

所謂集成,是指某一系統或某一系統的核心把若干部分、要素聯接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統一整體的過程。從管理的角度來說,集成是一種創造性的融合過程。只有當構成一個系統的要素經過主動的優化、選擇搭配,相互之間以最合理的結構形式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由適宜要素組成的、優勢互補的有機體,才能被稱為集成。而信息資源的集成,是指以信息為對象、信息資源為本體、服務為動力、網絡技術為手段,把信息資源諸要素有機地鏈接成一個整體的動態過程。

據統計,截至2001年4月30日,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總數約為69.2萬個,網站總數約為23.8萬個,網頁總數約1.6億個,在線數據庫達到約4.6萬個。然而,網絡的迅速發展并不代表著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率越來越高,網絡信息資源的無限、無序和優劣混雜以及存儲這些資源的系統和數據庫的異構性已成為人們有效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主要障礙。由此可見,如何從浩如煙海的網絡資源以及不同應用系統和異構數據庫中篩選出高質量信息顯得日益重要,它直接影響圖書館及其信息用戶對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整個人類世界已經或正在通過網絡建設成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數據庫。今后,在網絡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將面臨如何從網絡分布在異地的大量異構系統和數據庫中選擇有用信息的問題。

由于網絡信息資源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大量重置和浪費現象,且基礎設施軟、硬件平臺不統一,造成資源不能共享,并且網絡信息資源關聯度差,信息資源庫、應用系統異構程度高,造成大量“信息孤島”。由此不難看出,傳統的建設模式帶來的結果是:一方面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制造信息孤島;一方面各種信息用戶苦于基礎數據庫沒有信息、沒有信息渠道和更新渠道,而另一方面大量已掌握的第一手、真實的數據又沒有被充分有效地利用。這種狀況不僅使人們投資建設的許多信息采集、通信和應用系統沒有充分發揮作用,也制約了應用的進一步發展。

網絡信息資源集成整合是突破現狀的惟一途徑。怎樣才能突破目前的局面,實現網絡信息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呢?若將現有系統推倒重來,建設綜合的新系統,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F階段要花錢少、見效快地大幅度提高行業信息化、信息資源建設質量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惟一途徑就是整合、集成現有網絡信息資源。網絡信息資源集成主要涉及兩種方法:一種是對現有各種網絡信息資源的集中,就是把現有網絡信息資源集中起來,形成數據倉庫,通過數據的抽取、轉換、清理和裝載,將數據從一個系統傳輸到另一個系統,同時對其進行整理和修改,從而符合數據倉庫的需求,達到數據集成的目的;另一種是數據交換,根據信息用戶的需求,不是形成數據倉庫,而是在保存現有數據資源庫獨立性的基礎上把現有網絡資源通過統一的接口抽取整合起來,利用WebServices技術進行數據集成和數據交換。而本文則重點針對第二種方法進行論述,給出網絡信息資源集成解決方案。

2 Web ServiVices技術

Web Service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部署在Web上的對象(Web Object),因此,具有對象技術所承諾的所有優點。同時,Web Services的基石是以XML為主的、開放的Web規范技術,因此,具有比任何現有對象技術更好的開放性。

2.1 Web Services體系架構

WebServices體系結構基于3種角色(服務提供者、服務注冊中心和服務請求者)之間的交互。圖1顯示了這些操作及提供這些操作的組件及其之間的交互。

(1)服務提供者。從企業的角度看,這是服務的所從體系結構的角度看,這是托管訪問服務的平

(2)服務請求者。從體系結構的角度看,這是尋找并調用服務,或啟動與服務交互的應用程序。服務請求者角色可以由瀏覽器來擔當,由人或無用戶界面的程序(例如另外一個Web服務)來控制。

(3)服務注冊中心。這是可搜索的服務描述注冊中心,服務提供者在此發布他們的服務描述。在靜態綁定開發或動態綁定執行期間,服務請求者查找服務并獲得服務的綁定信息(在服務描述中)。對于靜態綁定的服務請求者,服務注冊中心是體系結構中的可選角色,因為服務提供者可以把描述直接發送給服務請求者。

2.2 Web Services協議

Web Services區別于其他類似計算模型的部分原因在于Web Services使用了XML和基于XML的標準。最常見的是SOAP、WSDL、UDDI。這些技術使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能夠以一種獨立于特定編程語言、操作系統和硬件平臺的方式進行。筆者在這里僅對這些標準和協議作簡要的介紹,詳細闡述可以參閱文獻柴曉璐等編著的《Web Services技術、架構和應用》一書(見圖2)。

(1)XML規范。XML(可擴展標

記語言)由標準通用標記語言(SGML)發展而來,現已成為一種人們廣泛接受的用于描述數據和創建標記語言的標準。同許多由專用走向標準的技術不同,XML是由W3C所定義的一種開放的、標準的技術。

(2)SOAP協議。SOAP(簡單對象訪問協議)是一種基于XML的、不依賴傳輸協議的、用于在應用程序之間以對象的形式交換數據的表示層通信協議,是Web Services的核心,可以看成是用戶端與服務器端之間進行溝通的特殊語言。

(3)WSDL協議。Web Services的另外一個重要標準是WSDL(Web服務描述語言)。其被用來描述WebServices的相關信息,它把網絡服務定義成一個能交換消息的通信端點集。

(4)UDDI協議。UDDI(統一描述、發現和集成協議)是一套基于Web的、分布式的、為Web Services提供的信息注冊中心的實現標準規范,是一個跨產業、跨平臺的開放性架構,可以幫助Web Services開發商在Intemet上公布自己推出的Web Services,同時也可以被企業發現。

3 基于Web Services的網絡信息資源集成框架

3.1 Web Services集成的特點

Web services基于Internet的標準協議,其接口僅定義了能夠被收發的信息,沒有系統平臺和編程語言專用格式的要求,非常適合于動態的Web應用系統集成,它有如下特點:

(1)良好的封裝性和松散耦合性。Web Services是部署在Web上的一種可調用組件對象。調用者僅能看到該Web Services的功能列表,而無須了解其功能實現。

(2)跨平臺的應用集成。Web Services以XML語言作為服務界面和協議描述的規范,完全屏蔽了不同軟件系統平臺的差異,無論什么平臺下的程序都可以通過標準的協議進行互操作。

(3)集成的動態性和自主性。這些被封裝為服務的系統可以動態地根據UDDI的信息進行匹配和連接相關的服務,被調用的服務又可以自主地再調用其他的注冊服務,由此動態地形成柔性的應用服務鏈。

3.2 基于Web Services構建網絡信息資源集成框架的可行性分析

(1)從應用角度來講,由于Web Services所采用的技術是完全基于現有標準的,并且有的已發展為事實上的行業規范,這會增加信息用戶的認同感,同時,各種Web Services技術平臺,如Microsoft.Net、SunONE的出現,也使Web Services的開發、部署變得十分容易。這些因素都有利于Web Services被信息用戶所廣泛接受,并在實際中使用。另外,在進行Web Services開發時,用戶不必推翻自己原有的底層架構,無須擔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和開發費用問題。

(2)從技術角度來講,基于XML/SOAP的Web Services可以滿足不同應用系統集成的要求。XML提供了異構系統之間相互通信所需要的統一的數據格式,可以解決不同應用系統由于信息格式和數據處理方式不同而造成的交互困難問題。SOAP基于XML和HTTP,使異構系統間的相互通信成為可能,同時還可以消除防火墻的阻隔,使處于不同防火墻內的應用系統可以通過Internet相互交換數據和文檔。

(3)從發展前景來看,Web Services作為一種新興技術,一開始便顯露出旺盛的生命力。Microsoft、IBM等各大公司積極參與相應技術的研究和規范的制定,同時也投入巨大的力量在其產品中增加對Web Services的支持,這將使得Web Services的應用成為一種趨勢,WebServices的發展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由此可見,與傳統方式相比,Web Services的設計和應用更加簡單,此外,由于Web Services基于XML等開放協議,因此它能夠被廣泛接受并向前兼容,潛在地消除了日后為支持新技術而需要進行二度投資的風險。再者,Web Services的服務接口可以動態改變(當發生這種改變時,Web Services使用者可以通過到UDDI自動重新查找、綁定而適應這種改變),因此可以實現一個動態的集成,這在不斷擴大/變動用戶需求和商業應用的情況下,對實現其應用集成也有很大的好處。所以,針對網絡信息資源在網絡環境下的特點,利用Web Services技術進行集成是可行的。

3.3 基于Web Services的網絡信息資源集成框架

網絡信息資源的分布是不對稱、不均衡的。網絡信息資源的集成是信息資源的有機組織。網絡信息資源集成是由多種網絡數據庫組成的標準、有序、完整的信息體系,能任意拆分、組合、編輯、檢索、輸出信息產品,能揭示信息表征、內容和關系,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數據庫集成管理形態包括對象數據庫、分布式數據庫、工程數據庫、演繹數據庫、知識庫、模糊數據庫、時態數據庫、統計數據庫、空間數據庫、科學數據庫、并行數據庫、多媒體數據庫、文獻數據庫、全文數據庫、參考數據庫、源數據庫、混合數據庫和虛擬數據庫等。因此,我們在這里談的集成主要是指基于異構數據庫的數據集成。我們知道在網絡中存在著大量的應用系統和資源數據庫,但是它們大都是彼此異構且獨立的。從而,如何進行異構數據庫的數據集成是本文關注的焦點。

(1)傳統解決方案

一般地,應用系統的開發大多采用“獨立的解決方案”,在特定的操作系統平臺上,在特定的集成開發環境下,基于特定的數據表達格式,進行特定應用軟件系統的開發,很少考慮應用的可集成性、可重用性、可定制性和可移植性,造成了眾多軟硬件平臺及各類應用系統并存的局面,結果往往形成了眾多的數據孤島和小規模的緊密集成””。人們最開始是以編寫代碼的方式實現異構系統和數據庫之間的對接和通信,后來產生了組件對象技術,如微軟的DCOM、SUN的EJB、OMG的CORBA等。這些技術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問題,但它們仍然不夠便利,而且也不能提供一個整體的構架,使所有的網絡數據資源真正無縫地集成在一起。

(2)Web Services應用解決方案

1)網絡信息資源集成主要面臨的問題,

——無序性:網絡信息資源組織和發布沒有使用統一的標準與規范,造成網絡信息資源之間關聯度差,從而產生了越來越多的低重用性網絡資源。

——異構性:網絡信息資源存在形式各異,分布環境千差萬別。目前的網絡信息資源以文本、多媒體、網站等多和形式存在,分布環境由于操作系統、數據庫類型、網絡條件的不同而多種多樣。

——封閉性:現有各種網絡信息資源各自獨立,缺乏有效的互連互通機制,導致其互操作性差,協作困難,很難產生各種資源的聚合附加值。

正因為存在如此問題,所以如何把各種網絡信息資源集成起來,更好地為各種網絡信息用戶提供信息服務,是我們利用Web Services集成網絡信息資源的目的所在。我們使用Web Services集成網絡信息資源,并不是要完全地替代傳統的應用集成模型。實際上,我們看到在同構的系統內部,傳統的分布式技術如DCOM或者CORBA等,能夠很好地工作,Web Services所需要做的,是支撐現存的下層機構,把不同的異構系統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2)提出方案框架(見圖3)

——建立一個中心交互界面,如數據庫,在其服務站點上提供Web Services接口,用來實現中心數據庫與異構網絡資源服務器的數據庫之間的通信功能。

——設置一個基于Web Services實例實現的服務,通過適配器在各異構數據庫所在局域網的對外服務器上實現代理數據接入網關對異構應用系統的數據庫進行訪問,以解決無法訪問數據庫的問題。

——實現與數據庫無關的數據描述。充分利用XML語言的描述能力描述各種SQL語句及數據集。

3)應用案例

下面將以物理上分布分散、使用不同語言開發、不同操作系統平臺和數據庫的應用系統為案例,用Web Services實現其基于Internet的整合集成。

——需求分析。由于各種系統的開發語言、平臺和數據庫都存在異構性,決定選取基于Web Services的整合集成框架。

——功能分解。詳細分解各系統提供的功能和服務,并編寫對應的接口,封裝成Web Services實例。

——步驟實施。利用SOAP和HTTP協議通過Internet發布封裝的Web Services,用WSDL描述各WebServices的功能和訪問接口等信息,在UDDI注冊中心進行注冊;客戶端通過自己的用戶界面,進行服務請求。用WSDL描述需要訪問的服務,通過Internet用SOAP消息向注冊中心發出查詢請求;注冊中心通過查找將對應服務的WSDL描述返回客戶;客戶用得到的WSDL描述生成SOAP請求消息,通過Internet綁定服務提供者。SOAP請求被作為一條HTTPPOST請求發出,交由Web服務器處理。Web服務器分析HTFP頭信息并找到SOAP路由器的名稱,然后將請求消息傳遞到指定的SOAP路由器。SOAP路由器分析HTTP頭找出某個Web Services適配器的位置,將該請求傳送到所請求的適配器;適配器激活應用。擁有單一或多種數據庫的應用系統處理請求,并將結果返回各適配器;適配器將得到的結果打包成SOAP消息,返回給SOAP路由器。SOAP消息再返回到Web服務器。

——最終結果??蛻糇罱K得到包含執行結果的SOAP消息。

4 結 語

正如前文所介紹的那樣,Web Services的提出就是為了解決異構的數據集成問題,所有上面所提到的一些異構性都可以通過Web Services技術進行整合,對服務進行定義,從而隱藏舊的應用接口的一些復雜性,異構系統間的交互(如數據交換、數據挖掘等)難題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赪eb Services技術的網絡信息資源集成方案,可以方便地實現已有系統、新開發的Web Services應用等各種系統的數據集成。只有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有效集成,才能使網絡環境下的信息資源變為有序的信息空間,實現信息資源效用的最大優化,使網絡信息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

網絡信息資源電子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和管理理論的發展,信息化已成為企業未來健康、快速發展的根本保證之一。本文在總結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工作的基礎上,分析了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和評估工作開展的現狀,指出了教育和評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評估體系、評估參與者、評估設計、評估形式等方面提出開展有效評估的策略。本文的研究工作將對鄉鎮企業信息化建設和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教學評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34

0 引 言

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是在鄉鎮企業中開展的,是針對企業內部管理及工作人員的以信息化內容為主的在職教育。它是對企業信息化知識進行更新、補充、拓展的一種追加式教育,是鄉鎮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企業管理、生產等信息化的不斷實施與開展,企業信息化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此外,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受到更多鄉鎮企業管理者的重視,也成為鄉鎮企業員工提升自我信息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必要途徑。

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是指依據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的目標、過程和效果進行評價。評估一方面是對信息化繼續教育效果的最終考核;另一方面也是規范信息化繼續教育人員行為的主要途徑,其實施將反作用于信息化繼續教育的整個過程,進而實現對其某些部分進行修訂,或是進行整體修改,以使其更加符合鄉鎮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需求。

本文基于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的內容與過程,分析了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及評估的現狀,并提出了加強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的指導策略。

1 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及評估現狀

隨著國家對鄉鎮企業信息化建設大力度的扶植舉措和鄉鎮企業信息化發展自身的需要,企業管理信息、生產信息化的系統得以廣泛地應用與實施,與此同時信息化繼續教育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已成為鄉鎮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內容和形式上看,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受限于鄉鎮企業的資金能力的信息化建設本身處于起步階段,信息化繼學教育局限于基礎知識和技能;針對性不足,難以解決企業當前階段要解決的問題;系統性差,缺乏持續性和長效機制;定制性差,師資能力不足等。要解決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中的問題,就需要在鄉鎮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大力開展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信息化繼續教育效果評估是企業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充分發揮其診斷和反饋作用。

教育與評估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當前處在一個初級階段,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也存在諸多問題,其主要包括:①只重視信息化相關業務的完成,輕教育和評估,導致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投入不足;②信息化繼續教育考核只關注繼續教育中講授知識和相關技能,沒有深入到受訓者的工作行為及態度的改變、能力的提高、工作績效的改善和為企業帶來的效益等層次上來,即評估工作只停留在初級層次,不夠全面;③信息化繼續教育考核方式單一,信息化繼續教育考試往往成為大多數鄉鎮企業唯一的評估方式;④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缺乏系統的記錄,比如:方法、評估內容、考核結果等;⑤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的作用沒有得到發揮,教育與評估是相輔相成的,評估的目的是建立更好的教育體系,大多數鄉鎮企業的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僅局限于項目剛結束時進行卷面式考試評估,并沒有在后續的實際工作中進行評估,或者僅僅局限于對受訓者進行評估,使評估與企業實際工作脫節。

2 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策略

2.1 建立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體系

一個科學的、可行的、完整的評估體系是開展實施評估工作的基礎保障,因此要加強評估首先要建立起評估體系。圖1給出了包含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全過程的評估體系。由圖1可以看出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系統建立在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教學的需求分析、目標確立、教學計劃制訂、教學實施和考核的全程教學系統之上,集評估目標建立、評估方案制訂、評估實施、效果反饋為一體的完整過程,能夠實現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的全程控制,進而及時改進教學計劃和教學過程。

圖1 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全過程的評估體系

2.2 建立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五方協作體系

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涉及具有決策權的企業高層即領導方,其主要職責是分析信息化繼續教育的成本和收益,提供資源支持和資金支持;制訂教學及評估方案的參與方即培訓經理,其主要職則是向各個部門反饋結果,總結經驗,修訂方案;教學設計的實施方與執行方的主要職責是根據評估結果,不斷升級版本課程,提升質量,改善教學效果;接受相關培訓的企業員工即受訓方,其主要職責是根據評估反饋結果查找不足;受訓方的直接領導關聯方,其主要職責是了解繼續教育的內容和目標為受訓者創造學以致用的環境。五方具有不同的職能分工,在整個教學及評估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科學、合理、有效的評估效果需要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體系中的五方共同參與相互協作,缺一不可。

2.3 設計有效的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流程

有效的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設計需要遵循良好的評估流程。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流程依次包括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需求分析、制定評估目標、確定評估對象、完善采集記錄數據、確定層次、選擇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衡量方式、分析評估原始資料、纂寫評估報告和信息化繼續教育項目成果。評估流程是一個逐步實施開展的有效過程,每一環節都對評估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片面地夸大評估流程的某一環節,或某一環節的缺失都將阻礙教學和評估的有效開展。

2.4 實施多樣化、多元化的評估形式

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具有多元化和多樣性的特點,其內容包含鄉鎮企業信息化基礎知識及管理和生產等的信息化基礎技能(如管理信息系統、無紙化辦公等)、業務相關的專業信息化繼續教育內容(如財務信息系統、會計電算化等)、輔助工作業務完成的相關信息化內容(如生產數字自動化)以及員工自身發展需要的定制信息化內容。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形式包括以講授為主的長短期教育、以指導和實踐為主的幫帶教育、以網絡資源為主的自學式教育等。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的多元化和多樣性也需要評估,才能適應教育的特性,擺脫單一的簡單筆試或操作考核的模式,針對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形式開展有針對性的評估設計,比如:開展網絡在線認證考核評估、現場業務實際操作考核評估,等等。

3 結 語

鄉鎮企業管理者已經看到了企業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產生的巨大影響,意識到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正著力發展企業信息化相關的繼續教育以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員工的信息化素質。但在實際的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為了突破現狀,就要建立和完善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的評估體系,構建五方共同協作的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團隊,進行有效的信息化繼續教育評估設計,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元化、多樣化的評估,進而最大化發揮評估的反饋作用,使鄉鎮企業信息化繼續教育在評估效果的反饋作用下,健康、高效和廣泛地開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朱進杰.加強我國鄉鎮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提高鄉鎮企業核心競爭力[J].中國鄉鎮企業,2008(9).

[2]杜娟,畢新華,孫路.關于推進鄉鎮企業信息化問題的思考[J].軟件,2010(2).

[3]尹華.企業培訓模式與效果評估研究[J].中國外資月刊,2012(2).

[4]孫政,閻治軍,魏強.基于SWOT分析的鄉鎮企業信息化管理戰略研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11).

網絡信息資源電子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主要以探究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影響為重點進行分析,從建立高水平的人力資源管理隊伍、強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技能、構建全面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評價體系、注重企業管理氛圍的營造這四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其目的在于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為企業長遠發展做鋪墊。

【關鍵字】信息技術;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影響研究

一、引言

在企業管理中人力資源管理占據主體地位,其是決定現代企業能否長遠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使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社會發展所需。這便需要企業依據當前發展形勢與社會環境,來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因此,深入探究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影響十分重要,其對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效率具有積極作用,是確保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二、信息技術與人力資源管理有關概述

信息技術為一種新興產物,近些年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應用。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通過各類信息系統的協助,使信息技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人力資源管理為一種新興學科,其實質為人事管理的衍生物,人力資源管理包含的工作內容有很多,比如員工培訓、人事管理、績效考核等,同傳統的人事管理相比變得更加繁雜,當下人力資源管理主要特點是對大量信息的處理。

不管是信息技術還是人力資源管理都同信息相關,所以其二者一定存在某種關系。人力資源管理對信息的處理主要依靠信息技術,因此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有巨大影響。

當前,企業發展的關鍵為提升內部工作效率、加強各部門協作關系。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同人息息相關,不管哪項工作、哪個環節都需要人為操作,而制度的運行又與人事作用脫離不開,所以對企業而言做好人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三、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影響

1.影響人力資源管理發展趨勢

信息技術的出現不僅轉變了以往的人事資源管理模式,還對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進行了深入改革,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為主,以有關科學依據和信息循環應用為人力資源管理基礎的管理結構。對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而言信息技術對其有重大影響,比如績效考核、崗位招聘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技術會使人力資源的管理思想發生轉變,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主要基于人力資源行為管理為中心,而若是在信息技術背景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則基于科學管理機制與數據為中心,與之相關的管理方式與管理思想也會發生轉變。

2.影響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人力資源開發

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影響中心為人力資源開發。首先,招聘方面,信息技術會使招聘方式受影響,目前網絡招聘已經逐漸成為了企業人才招聘的首要方式,并已得到了社會各界所認可,當前較熱門的招聘網站有智聯招聘、58同城等。通過網絡進行招聘,不管是求職人員還是企業都能通過搜索關鍵詞等來找到適合自己的公司或是人才。除此之外,信息技術還會使獵頭招聘模式受影響,企業會將崗位的具體需求傳達給獵頭公司,獵頭會依據所掌握的人員信息來為企業提供適合的人員。其次,員工培訓方面,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提高人力資源培訓質量,受網絡技術所影響,企業不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與材料來開展大型的培訓活動,只需要通過視頻學習的方式就能夠達到培訓的目的。通俗地講,在該平臺上企業內部工作人員能夠進行自我提升,從而實現人力資源培訓目標?;谡w角度來看,應用信息技術企業能夠有效減少人力招聘與培訓費用,在某種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并增強了工作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在輕松的培訓氛圍中進行自我教育,從而提升企業人力水平。

3.影響人力資源組織管理

企業通過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構建健全的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平臺,對企業工作人員的配置情況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管理等方面進行統一管理。該技術已經在諸多企業得到了廣泛利用,把人力資源管理同財務管理相結合,來管理企業員工績效,通過對結構圖進行計數分析,來判斷員工薪酬同員工工作是否同等,從而依據企業具體情況進行調控,這是企業應用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造成的直接抑制。除此之外,應用信息技術還有助于企業內部員工進行自我管理,員工可以在信息平臺上查找到與之相關的信息,對自己的薪資進行分析,查看自身的出勤率以及休假時間等,從而對自身不足進行改善。另外,該平臺的構建還有助于加強企業員工溝通與交流,拉近員工之間的距離,提高企業各部門間協作效率。

4.影響人力資源日常管理工作

企業人才招聘、員工入職、培訓、考核等皆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相關,信息技術對上述這些日常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1)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將促使人力資源管理將一些零散的信息進行集中管理,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實效性,從而提升企業日常工作效率。(2)在企業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對一些常規工作展開模式化管理,比如人員的調配、任免等結構這些具有較強重復性的工作,能夠切實依據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有關流程來開展。(3)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還能有效對人員信息查詢、人力資源報表進行管理,從而提升企業常規工作效率。

四、基于信息技術影響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1.構建一支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管理團隊

為了適應信息技術應用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帶來的影響,在企業內部需構建一支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管理團隊,革新并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模式。(1)企業需對人力資源管理隊伍進行有效調配,對企業員工的就業年限、文化程度以及工作經驗等方面進行充分研究,從而對其進行有效劃分組建優秀的管理團隊。(2)需給予人力資源管理者培訓與教育工作高度重視,通過組織培訓活動、外派等方式來不斷提升人力資源管理者的綜合素養與專業水平。(3)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需意識到信息技術應用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影響,并需與企業發展現狀相結合,來對其進行適當調整。

2.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實際效用

目前,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作用與價值不但要體現在人力資源的業務方面,還需要體現在信息技術應用層面。(1)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需不斷革新自身管理觀念,把信息技術當作是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創新的主要根據,打破來自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的制約,通過企業內部再行組織培訓活動與教育活動,來提升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從而保障人力資源管理效率。(2)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需對信息技術有一個充分了解,可以對所建的信息平臺進行簡單修護與利用,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來同企業員工展開溝通與交流,這對提升企業業務效率具有積極作用。

3.建立有效且全面的人力資源管理評價結構

基于信息技術背景下,使人力資源管理各模塊連接更加緊密,為了更好的對人力資源管理效率與水平進行評價,需要企業從多角度入手。(1)構建有效且系統的評價主體結構,由企業的領導者、管理者與員工為這個評價結構的主體,其中員工可以進行自評或是他評,基于此種評價模式下可以對員工的績效進行合理評判。(2)需依據信息技術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構建對應的評價指標結構,對評價進行定量處理,保障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評價的公平性與客觀性。

4.創造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氛圍

為了提升信息技術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效率,需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這便需要應用信息技術優化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通過靈活的建設工作團隊,來增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效率。利用遠程網絡技術與遠程通訊可以切實實現把辦公地點轉移到家的目標,這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切實簡化工作,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除此之外,靈活的工作隊伍能夠為員工帶來足夠的自主權,這對于企業內部員工潛能的發揮具有積極作用,并且有助于調動員工主觀能動性,保障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當下企業發展來講,信息技術的應用十分重要,其是決定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的基礎,而人力資源管理質量又同企業內部管理效率息息相關,因此需給予信息技術高度重視。從企業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再到具體的管理工作,信息技術皆發揮重要作用,為了有效適應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影響,企業內部管理者需從技能培訓、隊伍建設以及評價體系的構建等方面,來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增強企業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辛國歡. 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影響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12):52.

[2]彭飛. 探究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影響[J]. 東方企業文化,2015,(21):87.

[3]曹麗芳. 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影響[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05):35-36.

[4]邊衛軍. 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影響[J]. 現代經濟信息,2016,(10):139+141.

作者簡介:

張倩倩(1987—),女,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族:漢,職稱:中級經濟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網絡信息資源電子技術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信息資源管理是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亟需解決的緊迫問題,我們以構建面向政府的信息資源庫系統的視角展開研究與分析,揭示了系統的針對性、方便性和易用性三特征,并提出信息資源庫系統的規劃設計方案,為電子政務實踐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對策支持。

【關鍵詞】電子政務 信息資源 資源庫系統

信息資源管理是我國電子政務發展中必須面對的緊迫問題

長期以來,信息資源的采集、開發、共享和利用一直是影響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重要因素,信息資源管理是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亟需解決的緊迫問題。2002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指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仍處于初始階段,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包括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滯后,互聯互通不暢,共享程度低。2006年3月,《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發布,指出構建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要求,要以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主線,建立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政府通過整合和共享信息資源,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2006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指出,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到2020年,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目標是,確立科學的信息資源觀,把信息資源提升到與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地位。

根據我們的調研結果,進一步證明了上述問題的存在與繼續。面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的信息資源管理問題,我們以構建面向政府的信息資源庫系統的視角展開分析,力求提出中肯可行的方案與對策。

面向政府的信息資源庫系統應具備的主要特征

政府機構構建信息資源庫系統的目的,是希望加強信息資源的采集、開發、共享、利用和信息資源的管理工作,同時,希望通過建設信息資源庫來增強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增強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增強對各種突發性事件的監控、決策和應急處置能力,提升國民經濟預測、預警和監測水平,增強宏觀調控決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大力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認為面向政府的信息資源庫系統應具備的特征如下:

針對性。針對性是資源庫系統的最顯著特征之一。缺乏針對性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信息資源雷同、重復;內容陳舊,更新緩慢;信息資源的定位不明;信息涉及面狹窄,覆蓋面低,代表性不強;內容的構成脫離實踐;照搬其他單位資源庫的做法,背離自己單位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重心;沒有認真進行信息資源狀況調查,簡單地把遇到的阻礙歸結為信息資源不足;只注重整體、忽視部分、注重普通、忽略特殊、方法簡單、手段單一、單向低效、對信息資源管理的復雜性缺乏必要的認識;信息收集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又游離于行政管理過程之外,缺少直接經驗,缺乏對實際工作深入細致的了解,從而導致入庫的指導性內容顯得空泛、膚淺、無力,只能提出一般性的原則,缺乏層次性、專業性和應用性,可操作性不強,不適應現實工作的需要,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不大;信息采集不夠全面,流于形式,梳理不到位;信息資源以文件、報紙和傳達上級精神為主,照本宣科,搞花架子,簡單應付,缺少與自身問題和實際情況的有機結合;信息采集缺乏連續性,不系統;信息資源庫的建設多是政策性的引導,缺乏科學性的規劃與設計,等等。

信息資源采集、開發、共享和利用既是一項主動性工作,更是一項針對性很強的專業性工作。

方便性。方便性是信息資源庫系統的另一重要特征。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是,我國信息化發展水平呈現不均衡分布,各地公務員和當地社會公眾的信息素質參差不齊。這些計算機和網絡應用基礎薄弱的群體上網,其結果往往是空耗時間,浪費金錢,常常一無所獲??紤]到上述方面的因素,要想快速準確地獲得適用的信息,要想有效挖掘與利用信息資源,方便性是信息資源系統必須具備的特征。

通過構建信息資源庫系統,對分散的信息資源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削減了大量重復信息,便于用戶的檢索和使用。方便性就是對用戶的尊重,方便性應體現在信息采集、開發、傳遞和利用的全部細節與過程當中。寧可增加規劃設計工作的復雜度,增大系統構建的工作量,也要在方便性與系統規劃設計的復雜度之間,選擇將方便用戶的使用放在第一位。方便性體現在系統的多個環節,用戶是否可以根據菜單提示完成信息輸入、數據傳遞和信息管理,信息輸入模塊中是否有數據檢查功能對輸入的信息進行自動校驗,并提供相關反饋,與系統維護的銜接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信息資源的共享,提供多種檢索途徑且比較容易上手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系統的方便性,方便性還與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和信息資源的需求滿足率有關。

易用性。易用性是信息資源庫系統的重要特征和有機組成部分。從易用性的角度出發,要求系統的界面友好,基本采用菜單操作,采用可視化方式,以直觀簡單的方式呈現給用戶,易于理解,沿用約定俗成的視覺習慣,并用大眾非常容易接受的多種顏色表示系統的不同功能和狀態,使界面盡量貼近大家熟悉的習慣和風格。盡可能用選項框替代輸入框,只要用鼠標輕輕拖放,只需簡單的拖拽,即可完成多數操作。按鍵次數少,需要手工鍵盤輸入的內容較少,易于輸入,減少了用戶的操作時間,同時也減少了用戶操作失敗的可能性?;径沤^漫長難熬的等待,最大限度地減少誤操作,減少錯誤數據的產生。系統功能實用簡明,易于掌握,只需掌握最基本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即可使用。避免無效勞動,提高工作效率。整個操作流程看起來就像一條流暢作業的流水線,協調而有秩序。

另一方面,易用性還要求系統檢索信息資源的檢全率和檢準率高、檢索速度快、檢索方式靈活多樣。系統根據一定的主題,從內容紛繁復雜的信息中,組成分類科學、系統完整的專題,為信息使用者打通信息阡陌,深度挖掘,叩開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之門。

除針對性、方便性、易用性這三個主要特征之外,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也是面向政府的信息資源庫系統應具備的特征。

對策分析:信息資源庫系統的規劃設計

海量信息資源庫的組成與架構。信息資源庫容量根據用戶的需求,初步要求信息資源庫的要達到可容納上千萬篇文章總體容量,并能容納各種格式的文件,除了最主要的文本文件外,還包括音頻、視頻、PPT課件等格式的文件。

信息資源庫分專家交流信息資源庫和用戶信息資源庫兩大部分。

專家交流信息資源庫匯總專家團和信息采集小組采集到的所有數據文件,并按照主題進行科學分類。專家交流信息資源庫分為采集庫(由專家和信息采集小組采集來的信息,存于此庫,等待審核)、一審庫、二審庫、終審庫,以及專家個人文集庫。

用戶信息資源庫是根據用戶的具體需要,為用戶建立的專門的、獨立的信息資源庫,按照用戶感興趣的主題,將專家交流信息資源庫的相關數據文章分門別類地導入到用戶信息資源庫中,供用戶參考使用。用戶也可自行增加信息資源到自己的庫中。

信息資源庫的搜索與查詢,包括單項搜索、按主題詞、按日期、按作者、按專業意見(星級、標注或者評語)、按收藏率、點擊率進行搜索,以及組合搜索。

強大而便捷的信息收集工具。本系統的客戶端,是一個強大而且方便使用的信息收集整理工具??蛻舳说氖褂谜甙ü芾韱T、專家、用戶、信息收集小組成員這四大類。

這四類客戶端,都要盡力體現使用中輸入少,操作少。例如收集網上信息,只要拷貝內容,即可自動記錄該信息的題目、來源、收集日期等要素;對收集的信息應可以方便的分類管理。

客戶端的編寫,要對現存的主流信息收集整理工具進行研究,結合本系統的需要,取長補短。

對于專家的客戶端,要能體現出該工具對其研究工作的輔助作用。

數據的格式是不同的,因此要做好格式轉換的工具。

客戶端應有可分類的個人收藏夾功能,并能接受系統消息??蛻舳擞脩艨梢允詹刈约焊信d趣的非信息資源庫中的信息文件,文件可以以純數據的方式存放于本地。

U盾保安全。用U盾、用戶名和密碼才能登陸、使用信息資源庫的功能,瀏覽信息資源庫的內容。管理員、專家、用戶都是如此??蛻舳说氖褂靡脖仨氂蠻盾、用戶名和密碼。U盾與信息資源庫的內容和功能掛鉤,沒有U盾則無法有效地使用信息資源庫。

全面的績效評估與管理統計系統。專家和采集小組采集的信息,專家對信息的審核、批注、設置星級、評語,都應自動加上該專家或采集小組的電子簽名,并進行評分和記錄,詳細記錄采集量和審核量,并設計出績效換算公式,形成分類和綜合排行榜,進行績效評估。另有糾錯機制,例如某篇文章經過采集和審核后,仍然發現有錯誤,則管理員啟動糾錯系統進行修改,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不同程度的扣分。向信息資源庫添加信息、審核信息、評論等操作動作,系統都要進行自動統計和記錄,作為績效評估的依據。

用戶管理系統。建立用戶管理系統,由管理員對專家和用戶進行分級,分配不同的權限。建立非法內容檢測系統,對信息資源進行定期掃描,將有疑問的信息識別出來,報告管理員。(作者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后,北京大學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為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090460002)

上一篇:人事任免談話范文下一篇:鄉村經濟促進經濟增長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