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上海地區分析概況范文

2023-09-23

上海地區分析概況范文第1篇

哈爾濱中慶燃氣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于2006年9月28日,公司注冊資本56,179萬元。目前,公司股本結構為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占51%、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占48%、哈爾濱市國資委占1%金股。 (特許經營)

公司負責哈市90余萬戶管道煤氣民用戶、4萬余戶天然氣用戶以及4500余戶工商服用戶的燃氣供應和管理以及燃氣用戶發展、工程設計、施工等。

公司現有在冊員工4352人,在崗員工2554人。公司現有職能部門19個,全資子公司4個(天然氣公司、設計院、壓力容器檢驗所、燃氣搶修處),分公司和直屬單位共20個(華祥工程分公司、物資分公司、物業分公司、民用營業分公司11個、工商服營業分公司2個、燃氣稽查大隊、燃氣搶修大隊、市場開發中心、離退休人員管理中心)。目前,市區燃氣管網總長近2000公里,日最大供氣量165萬立方米,市區管道燃氣普及率89%。

公司成立以來,秉承“人本、守信、勤儉、安全”的企業理念,堅持以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為目標,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確保全市安全穩定供氣為重點,不斷加強企業管理,強化優質服務,各項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為保障全市生產生活用氣,推進哈爾濱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公司2008年4月被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授予哈爾濱市第三十二屆勞動模范單位。

其前身哈爾濱燃氣化工總公司是1996年4月在原哈爾濱市氣化工程建設總指揮部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獨資企業,注冊資金58,091萬元,負責哈爾濱市煤氣生產、供應、管理和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的供應,生產經營煤炭、煤化工產品及城市管道燃氣工程設計和施工??偣鞠到y有在職職工16,469人,離退休職工2483人;總資產41.49億元,負債25.40億元,凈資產16.09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1.2%。 公司成立十年來,由于受制氣量小生產成本高、售氣價格受限價格成本倒掛、管理僵化機制不靈活等因素的影響,一直處于虧損經營狀態,該項目市政府及各方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6.09億元,累計支付財政補貼76,120萬元,每年市政府還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供氣管網建設和維護。而且隨著城市發展,使用煤氣已經不能滿足城市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產的需要,更不能適應城市發展清潔能源、優良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因此,對哈燃化公司進行改革已勢在必行。

按照哈爾濱市創建“三個適宜”現代文明城市的奮斗目標的要求,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向市民提供清潔環保、安全高效的燃氣資源,同時,創新城市公用事業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進而減少政府常年背負的巨額財政負擔,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對哈燃化公司進行重組改制,并確定了“整體策劃、分塊改制”的改制原則。改制后的新企業將自負盈虧,市政府取消對該企業每年近8000萬元的財政補貼。市委、市政府對于哈燃化公司的改制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市委書記杜宇新同志多次聽取改制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市人大主任石忠信、市長張孝廉、副市長叢國章等市領導多次赴大慶溝通、協商有關事宜,與幾家投資方進行了多輪洽談。哈中慶燃氣公司國有股權的成功轉讓標志著哈燃化公司改制工作圓滿成功,更標志著哈爾濱市公用事業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時,開創了公用事業國有企業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并為市其他公用事業國有企業改制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經驗。

一、整體策劃、分塊改制,哈燃化公司煤炭化工企業無償劃轉中煤集團

哈燃化公司下屬單位比較多,資產規模較大,具有從煤礦、氣化廠到城市供氣的較長的產業鏈,從燃氣生產的上游企業到燃氣供應的下游企業都具有不同的特點,為了穩妥地推進改制工作,必須對企業的現有資源和經營業務進行重新梳理、整體策劃。按照哈燃化公司原

有的業務可以相對獨立的劃分城市燃氣和煤炭化工兩大業務模塊,各自的市場特征和經營模式又都具有較大差異,為了改革的順利進行必須采取按上、下游分塊改制的方式進行。我們首先對上、下游企業的資產、債務及人員等進行了分拆,做實企業法人財產,啟動上游企業管理職能,在此基礎上分別對上、下游企業進行招商引資。經多方招商引資和磋商談判,2006年7月4日市國資委將哈燃化公司上游煤炭化工企業以承債方式無償劃轉給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劃轉資產總額39.07億元,負債總額21.84億元,凈資產17.23億元。中煤集團接收上游企業后,將在三年內投資100億元,在哈爾濱形成煤炭生產能力1000萬噸、甲醇200萬噸和烯涇60萬噸的產業規模。

二、設置“金股”、分步實施,哈燃化公司城市燃氣企業成立合資公司

本著“引進資源、引進資金、引進機制”的目標和“產權轉讓、多元持股”的改制模式,下游企業要采取分步實施的方式進行產權轉讓和資產重組,首先由下游企業與大慶方合資組建新公司,然后按照引進資金和機制的目標,通過對我市在新公司的股權進行減持,引入具有資金和行業機制優勢合作方。經過與大慶方協商確定,由哈燃化公司與大慶油城燃氣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合資公司,公司總股本56,179萬元,其中哈燃化公司以實物凈資產出資27,528萬元,占49%的股份,大慶油城燃氣有限公司以貨幣方式出資28,651萬元,占51%的股份,哈燃化公司下游企業的所有債權債務全部進入合資公司。為保證我市在安全穩定供氣、社會公共利益和職工利益等方面具有實際控制力,合資公司設立“金股”,由市政府持有,在涉及上述問題上擁有一票否決權。2006年9月28日合資公司哈爾濱中慶燃氣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合資公司成立后即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截止2007年5月末,公司實現燃氣銷量1.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4%;實現銷售收入1.61億元,同比增長3.15%;新發展用戶1.79萬戶,同比增長9%;平均供銷差率8.01%,同比下降11.13%。按照雙方合作協議的約定,合資公司設立后,將用三年的時間完成我市天然氣置換工作,造福全市人民。

三、把持“金”、開放招商,合資公司國有股權減持取得成功

為了盤活國有資產并實現保值增值,引進具有豐富行業運營經驗的產業投資者,進一步提升和增強企業管理運營及融資能力,哈中慶燃氣公司成立后,市國資委要將持有的哈中慶燃氣的49%股權減持到1%。為保證此次股權轉讓的公開、公平、公正,引入符合條件的產業投資者,市國資委作為轉讓方,按照國家及省市的相關政策規定和程序要求,通過哈爾濱產權交易中心,規范組織,公開操作,做到了招標規則公開、招標程序公開、評標辦法公開,中標結果當場公布。經過嚴格的資格審查、盡職調查、發標、投標、評標等程序和激烈的競爭后,2007年9月27日哈爾濱產權交易中心宣布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中標,受讓價格為47,730萬元。通過此次招標轉讓國有股權,我市可獲得溢價收入近2億元。本次股權轉讓后,我市繼續享有“金股”權力,并通過《委托協議》的方式,授權大慶方行使我市股權中不涉及“金股”事項的表決權。

四、依據政策、安置職工,確保職工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在推進哈燃化公司上、下游企業改制的過程中,市國資委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政策及協議的約定,積極、穩妥的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對于上游企業職工,按照“人隨資產走”的原則,由中煤集團負責整體接收安置;對于下游企業職工安置,在與合作方及股權受讓方簽定的協議中均作出了明確的約定,由合資公司全員接收下游企業在冊職工,在自愿的前提下與

員工簽定不少于三年的勞動合同,三年內不得做經濟性裁員,三年后累計經濟性裁員不得超過原由職工總數的10%等,對進入合資公司職工的工資、內欠、福利待遇及社會保險等事宜作了約定,并將上述內容作為“金股”權力之一,有效地保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按照政策規定對職工改制前的經濟補償金經測算后以予鎖定,并根據鎖定金額提取一定比例的備付金,用于支付比例內經濟性裁員職工的經濟補償費用,解除了職工的后顧之憂,使廣大職工更加擁護改革、更加支持改革。

大慶市

大慶燃氣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30日,注冊資本5億元,是大慶石油管理局專業公司。2007年3月取得大慶市城市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2010年1月7日產權劃歸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

沈陽市煤氣總公司

沈陽市煤氣總公司是集燃氣生產、輸送、銷售,管網建設、售后服務為一體的大型公用企業,在沈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用事業中占據重要位置。公司現有員工6000余人,其中中共黨員1102人,各類、各層次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800人;年銷售燃氣3億立方米,銷售收入9億元;擁有固定資產16億元,地下燃氣管線2600公里;服務、管理全市134萬戶民用和6000余家工業、團體客戶。其規模居東北首位,全國前列。

沈陽市煤氣總公司的前身是日本人于1923年興辦的“奉天瓦斯作業所”。建國以后,先后稱沈陽瓦斯廠、沈陽市煤氣公司、沈陽市煤氣總公司。從1999年開始,煤氣總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體制深化改革首先成為切入點,先后與內外資企業合資成立沈西燃氣有限公司、沈南燃氣有限公司、新北燃氣有限公司、沈陽燃氣有限公司,沈陽市煤氣總公司均是相對大股東。體制的變革扭轉了企業進入市場經濟后的虧損局面,并呈現出跨越式發展,“沈陽燃氣”已經成為享譽地區和行業的知名品牌,成為沈陽地方經濟的一個亮點。

遼陽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

原遼陽市煤氣公司是一個集燃氣經營、管理、燃氣工程施工、煤氣表檢定為一體的全民所有制公用企業,隸屬于遼陽市城建局。改制前有在職職工451人,離退休職工173人。公司下轄液化氣公司、白塔管理所、文圣管理所、煤氣工程公司等4個基層單位。公司有管道煤氣用戶10萬戶,年銷氣量近1000萬立方米。1992年市政府取消對煤氣的財政補貼后,煤氣公司成為自負盈虧企業。近十年來,受氣源制約和氣價的影響,企業經營舉步維堅,只能靠銀行貸款維持,2008年企業經營虧損2480萬元,已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2008年初,遼陽市政府授權遼陽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對遼陽市煤氣公司實行改制,對外公開招標。2009年4月1日,遼陽市國資委與中國燃氣全資子公司——中燃投資有限公司簽署遼陽市煤氣公司部分股權轉讓及合資經營協議,中國燃氣享有遼陽市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30年,占合資公司80%股份,遼陽市政府占20%股份。4月13日,遼陽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正式運營,承接遼陽市煤氣公司近十萬用戶管道燃氣供應與管理服務職能。 武漢市天然氣有限公司

是武漢市燃氣熱力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一家中港合資公司,是武漢市唯一擁有天然氣資源的特許經營企業。

2003年6月30日 武漢市天然氣有限公司獲發營業執照,2003年12月16日 武漢市天然氣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武漢市燃氣熱力集團有限公司(有8.3億元管網資產)以2億元管網資產出資,占50%;香港中華煤氣公司以現金1.96億元出資,占49%;廣州市桓榮投資公司以現金400萬元出資,

上海地區分析概況范文第2篇

自1980年開始,中國酒店業的 產業規模成倍數地加速發展。酒店的供給量隨著需求的擴大而快速增長。2006年,我國星級酒店數量繼續保持適度增長。到2006年末,全國共有星級酒店 12751家,比上年末增加923家,增長7.8%;擁有客房145.98萬間,比上年末增加12.76萬間,增長9.6%;擁有床位278.55萬張, 比上年末增加21.38萬張,增長8.3%。2006年,全國星級酒店的經營情況良好。全年營業收入總額為1482.86億元,比上年增加136.17億 元,增長10.1%;上繳營業稅108.12億元,比上年增加30.96億元,增長40.1%。至2007年底,中國本土星級酒店已經達到了14326家,其中包括:白金五星4家,五星361家,四星1631家,三星5534家,二星6158家。至2007年底,來自國際酒店管理公司41家公司,67個品牌已經全部進入中國,世界酒店300強排名前10位的酒店集團全部進入中國,共管理516家星級酒店。到2007年星級酒店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60萬人。全國共有酒店及旅游住宿單位超過30萬個,從業人員超過500萬人。

在酒店業主要形態包括:

酒店產品更個性化:商務酒店、會議酒店、主題觀光酒店、休閑度假酒店、經濟型酒店、公寓酒店、鄉村旅館、汽車旅館、青年旅舍。

產品形態上完全與國際接軌,酒店產業形態更多元化:商務+酒店、商業+酒店、地產+酒店、旅游+酒店、會議+酒店、高爾夫+酒店、酒店產業鏈經營。

酒店產業規模更大:直接產業規模值超過2000億元,還不包括各種餐飲和休閑娛樂以及酒店供應商等產業鏈。

酒店產業效益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800多家,2006年的星級酒店是13558家,到2007年為止,仍然超過50%的酒店是出現稅后虧損的。

二、上海酒店業的發展現狀

結構:上海酒店業主 要由兩大部分構成,即星級酒店與社會旅店。兩者之間的區別,主要集中在市場與服務的差異上,與其規模大小、檔次高低無關。星級酒店提供多功能服務,即除了 客房住宿以外,還有餐飲服務、康健娛樂設施服務、會議設施服務等等。這種服務有深度豪華的,如四五星級等高檔酒店,也有簡約實用的,如低星級酒店;社會旅 店提供單一的有限服務,即客房住宿。但在客房住宿服務的深度方面,內部存在較大差異,其設施并不都是淺顯低檔的,有不少是深層次中高檔的。如宜必思在上海 的連鎖酒店,其客房服務的設施水平不亞于三星級酒店。

現狀:截止至2007年底上海共有正式評定的星級酒店374家,其中五星級38家、四星級51家、三星級131家、

一、二星級154家。此外還有25家左 右相當于

四、五星級水平但尚未評星的酒店。從分布狀況看,

四、五星級酒店大都集聚在中心城區。尤其是五星級酒店,主要分布在靜安、盧灣、長寧、徐匯、浦東 等區的中心商務地帶;這與五星級酒店的功能定位和適配環境基本一致。三星級以下酒店相對平衡,全市18個區與崇明縣均有分布。從星級酒店經營情況來看,星 級較高的酒店經營情況較好,星級較低的酒店經營情況相對較差。

截止至2007年底,上海有各類社會旅店3460余家,分布在全市各個角落。根據其客房結構的不同,社會旅店可大致分為三類:一是經濟型商務旅店,其特征 是在一房兩床含獨立衛生間的基礎上增強商務功能,如有相當比重的單人大床房、客房內配置獨立寫字桌、軟座椅或簡易沙發、上網功能等。二是假日旅店,其特征 是一房兩床或三床,內設獨立洗漱衛生設施。三是青年旅店,其客房特征是一房多鋪,房內不設獨立衛生間。社會旅店整體來看有這么幾個特點:(1)價格浮動范 圍大;(2)分布面廣;(3)新型經濟型連鎖旅店發展迅速。

酒店存量:2007年上海存量酒店供需的總體狀況可以概況為兩句話,即“大體平衡,部分酒店略有供余”。這與三年前的“總體平衡,高星級略顯緊缺”已經有 所不同。2006年上海旅游酒店的平均客房率為64.8%,與2005年66.43%和2004年68.74%相比,分別下降了

1.63個百分點和 3.94個百分點;其中星級酒店客房率為63.9%,與2005年的65.64%和2004年69.05%相比,分別下降了1.74個百分點和5.15個 百分點,與2002年71.82%相比,則下降了7.92個百分點。上海2006年和2007年這兩年每年都有大量新客房投入營運。高端市場領域,在 2007年就增加了23家高星級酒店,客房數達到8576間。其中定位在五星級的有13家,客房5931間;定位在四星級的有10家,客房2645間。經 濟型酒店在滬擴張的勢頭更猛,如漢庭、如家、MOTEL16

8、速

8、錦江之星和宜必思等,2007年新增的客房數超過了1.5萬間。加上高星級市場的 8576間客房,2007年上海新增客房總數至少有23576間。二是酒店房價升漲較快,抑止了部分消費需求。上海酒店業如此猛烈的發展態勢,著實令人擔 憂。如果不加控制,上海酒店業將出現五個趨勢:總體上供過于求,客房入住率峰谷差擴大,房價呈現不穩定狀況,中低檔酒店難以為繼,酒店業健康發展受到威脅。

借著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東風,以及旅游、會展經濟的迅速走熱,上海已成為亞洲五星級酒店房價最高的城市之一。2006年上海五星級酒店平均房價達到 了1406.43元/天,入住率保持在70%以上。受旅游、會展經濟和奧運會等因素的推動,眾多大型跨國公司都積極在滬拓展高檔酒店市場,國際酒店集團十強在上海擁有和管理的高級酒店為54家,申城高星級酒店的國際化競爭格局已經形成。

問題:雖然滬上高星級酒店房價連年攀高,但國內有限的高檔客源市場基本被國際酒店集團所壟斷。這些國際酒店集團還把發展經濟型酒店作為未來強攻的目標,不斷向中低端領域滲透。

而眾多內資酒店在激烈的競爭中往往只能競相降價,導致虧損嚴重,最終只能以交納高額管理費用為代價交由國際酒店集團代為管理。近年來,滬上內資酒店翻修后 掛上國際酒店集團品牌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雖然高星級酒店平均房價有所上升,但部分轉交管理權的內資酒店初始投資方獲益有限。

后滬上酒店業也將不再是星級酒店“一枝獨秀”,品牌經濟型酒店、奢侈酒店乃至富有特色的家庭旅館,都會是今后酒店業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中低檔住宿業將被品牌經濟型連鎖酒店進一步“洗牌”,低星級酒店客房出租率可能繼續下降。

2010年世博會期間,上海需要接待游客7000萬人次,平均每天接待38萬人次,高峰期每天將接待70萬人次,這就意味著需要63萬個酒店床位,而上海 僅擁有酒店床位26萬個。按國際管理,酒店客房數和就業人數之間的比例是1:1.1,即每100間客房需要員工110人,而這個比例在國內是1:1.5- 1:2.5。以此推算,到2010年上海酒店業的人才缺口約在50萬人左右。

對策:(1)預測的市場需求與現有供應之間存在缺口,需要不斷新增酒店來保持動態平衡。(2)酒店的增加要以常態發展的需求為依據,不可無所節制。一是 《三年行動規劃》確定的目標所帶來的新增需求,即三年彌補547.34萬房夜次的缺口、平均每年新增182.45萬房夜次;二是2010世博會帶來的半年 7000萬人次的需求??头抗康男略鰬猿B的需求發展為參照系數并與其保持動態平衡,即以三年行動規劃的需求為依據,而不應以諸如2010世博會這 樣某個高峰時段的特殊需求為目標。(3)世博會期間的高峰需求應以多途徑多渠道來消化解決。例如:動員起用所有的服務公寓、酒店式公寓和其他非酒店住宿設 施及民間住宿設施;動員起用農村和城鎮居民家中的空余住房;充分利用上海周圍長三角地區的住宿資源(現代交通大大縮短了上海到蘇州、無錫、杭州甚至南京等 地的距離,使這一方案成為可能);參考借鑒其他世博會承辦國的經驗和方法(如西班牙租用國外游輪)等。趨勢:隨著近幾年國際會展及旅游業的升溫,造成了在一些國際會議、商業活動期間,

酒店出現了“一房難求”的供應短缺局面。未來幾年,上海酒店市場的需求受宏觀旅游、世博會等因素的影響,整體將處于上升之中。上海高檔酒店業前景無限,將成為未來主要的投資聚集中心之一。

上海酒店發 展布局發生了變革。一方面,隨著上海經濟發展向外延擴展,傳統的近郊一帶正形成新的cbd地區,經濟、人口、商業開發、辦公也在向新興cbd地區聚攏;另 一方面,市中心板塊內酒店布局已經飽和,迫使酒店布局點向外擴展,并向新興cbd地區靠攏,形成新的酒店聚集區。以金橋office park ii為代表的新興cbd正成為標桿,區域內匯聚了華美達等一批高星級酒店,以及眾多世界500強企業。

與此同時,酒店的價值結構也呈現多元化,由單純的服務業,轉向既涵蓋分享服務性行業的高價值,又涵蓋作為不動產性質的優質投資型物業。產權式酒店是其發展類型的代表,具有低風險、穩固收益、長久運營的價值體現,受到投資者的熱切關注。

隨著2010年世博會的臨近,上海將迎來新一輪的賓館酒店建設和改造高潮。上海必須改造400多家和新建300多家賓館,才能滿足潛在的需求。世博會游客的消費模式多種多樣,需要大量多樣化的住宿條件,這將為酒店行業創造巨大的增長潛力。

上海高星級酒店房價和入住率的持續提高推動酒店投資大幅增長。截止06年底,上海待評、在建和待建的高星級酒店數量達到86家,是四/五星級酒店數量的 1.25倍。2008年新建酒店開業數仍較多,增幅預計在10-15%,但2009年開始數量將明顯減少,增幅預計在10%以下。

上海地區分析概況范文第3篇

自1980年開始,中國酒店業的 產業規模成倍數地加速發展。酒店的供給量隨著需求的擴大而快速增長。2006年,我國星級酒店數量繼續保持適度增長。到2006年末,全國共有星級酒店 12751家,比上年末增加923家,增長7.8%;擁有客房145.98萬間,比上年末增加12.76萬間,增長9.6%;擁有床位278.55萬張, 比上年末增加21.38萬張,增長8.3%。2006年,全國星級酒店的經營情況良好。全年營業收入總額為1482.86億元,比上年增加136.17億 元,增長10.1%;上繳營業稅108.12億元,比上年增加30.96億元,增長40.1%。至2007年底,中國本土星級酒店已經達到了14326家,其中包括:白金五星4家,五星361家,四星1631家,三星5534家,二星6158家。至2007年底,來自國際酒店管理公司41家公司,67個品牌已經全部進入中國,世界酒店300強排名前10位的酒店集團全部進入中國,共管理516家星級酒店。到2007年星級酒店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60萬人。全國共有酒店及旅游住宿單位超過30萬個,從業人員超過500萬人。

在酒店業主要形態包括:

酒店產品更個性化:商務酒店、會議酒店、主題觀光酒店、休閑度假酒店、經濟型酒店、公寓酒店、鄉村旅館、汽車旅館、青年旅舍。

產品形態上完全與國際接軌,酒店產業形態更多元化:商務+酒店、商業+酒店、地產+酒店、旅游+酒店、會議+酒店、高爾夫+酒店、酒店產業鏈經營。

酒店產業規模更大:直接產業規模值超過2000億元,還不包括各種餐飲和休閑娛樂以及酒店供應商等產業鏈。

酒店產業效益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800多家,2006年的星級酒店是13558家,到2007年為止,仍然超過50%的酒店是出現稅后虧損的。

二、上海酒店業的發展現狀

結構:上海酒店業主 要由兩大部分構成,即星級酒店與社會旅店。兩者之間的區別,主要集中在市場與服務的差異上,與其規模大小、檔次高低無關。星級酒店提供多功能服務,即除了 客房住宿以外,還有餐飲服務、康健娛樂設施服務、會議設施服務等等。這種服務有深度豪華的,如四五星級等高檔酒店,也有簡約實用的,如低星級酒店;社會旅 店提供單一的有限服務,即客房住宿。但在客房住宿服務的深度方面,內部存在較大差異,其設施并不都是淺顯低檔的,有不少是深層次中高檔的。如宜必思在上海 的連鎖酒店,其客房服務的設施水平不亞于三星級酒店。

現狀:截止至2007年底上海共有正式評定的星級酒店374家,其中五星級38家、四星級51家、三星級131家、

一、二星級154家。此外還有25家左 右相當于

四、五星級水平但尚未評星的酒店。從分布狀況看,

四、五星級酒店大都集聚在中心城區。尤其是五星級酒店,主要分布在靜安、盧灣、長寧、徐匯、浦東 等區的中心商務地帶;這與五星級酒店的功能定位和適配環境基本一致。三星級以下酒店相對平衡,全市18個區與崇明縣均有分布。從星級酒店經營情況來看,星 級較高的酒店經營情況較好,星級較低的酒店經營情況相對較差。

截止至2007年底,上海有各類社會旅店3460余家,分布在全市各個角落。根據其客房結構的不同,社會旅店可大致分為三類:一是經濟型商務旅店,其特征 是在一房兩床含獨立衛生間的基礎上增強商務功能,如有相當比重的單人大床房、客房內配置獨立寫字桌、軟座椅或簡易沙發、上網功能等。二是假日旅店,其特征 是一房兩床或三床,內設獨立洗漱衛生設施。三是青年旅店,其客房特征是一房多鋪,房內不設獨立衛生間。社會旅店整體來看有這么幾個特點:(1)價格浮動范 圍大;(2)分布面廣;(3)新型經濟型連鎖旅店發展迅速。

酒店存量:2007年上海存量酒店供需的總體狀況可以概況為兩句話,即“大體平衡,部分酒店略有供余”。這與三年前的“總體平衡,高星級略顯緊缺”已經有 所不同。2006年上海旅游酒店的平均客房率為64.8%,與2005年66.43%和2004年68.74%相比,分別下降了

1.63個百分點和 3.94個百分點;其中星級酒店客房率為63.9%,與2005年的65.64%和2004年69.05%相比,分別下降了1.74個百分點和5.15個 百分點,與2002年71.82%相比,則下降了7.92個百分點。上海2006年和2007年這兩年每年都有大量新客房投入營運。高端市場領域,在 2007年就增加了23家高星級酒店,客房數達到8576間。其中定位在五星級的有13家,客房5931間;定位在四星級的有10家,客房2645間。經 濟型酒店在滬擴張的勢頭更猛,如漢庭、如家、MOTEL16

8、速

8、錦江之星和宜必思等,2007年新增的客房數超過了1.5萬間。加上高星級市場的 8576間客房,2007年上海新增客房總數至少有23576間。二是酒店房價升漲較快,抑止了部分消費需求。上海酒店業如此猛烈的發展態勢,著實令人擔 憂。如果不加控制,上海酒店業將出現五個趨勢:總體上供過于求,客房入住率峰谷差擴大,房價呈現不穩定狀況,中低檔酒店難以為繼,酒店業健康發展受到威脅。

借著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東風,以及旅游、會展經濟的迅速走熱,上海已成為亞洲五星級酒店房價最高的城市之一。2006年上海五星級酒店平均房價達到 了1406.43元/天,入住率保持在70%以上。受旅游、會展經濟和奧運會等因素的推動,眾多大型跨國公司都積極在滬拓展高檔酒店市場,國際酒店集團十強在上海擁有和管理的高級酒店為54家,申城高星級酒店的國際化競爭格局已經形成。

問題:雖然滬上高星級酒店房價連年攀高,但國內有限的高檔客源市場基本被國際酒店集團所壟斷。這些國際酒店集團還把發展經濟型酒店作為未來強攻的目標,不斷向中低端領域滲透。

而眾多內資酒店在激烈的競爭中往往只能競相降價,導致虧損嚴重,最終只能以交納高額管理費用為代價交由國際酒店集團代為管理。近年來,滬上內資酒店翻修后 掛上國際酒店集團品牌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雖然高星級酒店平均房價有所上升,但部分轉交管理權的內資酒店初始投資方獲益有限。

后滬上酒店業也將不再是星級酒店“一枝獨秀”,品牌經濟型酒店、奢侈酒店乃至富有特色的家庭旅館,都會是今后酒店業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中低檔住宿業將被品牌經濟型連鎖酒店進一步“洗牌”,低星級酒店客房出租率可能繼續下降。

2010年世博會期間,上海需要接待游客7000萬人次,平均每天接待38萬人次,高峰期每天將接待70萬人次,這就意味著需要63萬個酒店床位,而上海 僅擁有酒店床位26萬個。按國際管理,酒店客房數和就業人數之間的比例是1:1.1,即每100間客房需要員工110人,而這個比例在國內是1:1.5- 1:2.5。以此推算,到2010年上海酒店業的人才缺口約在50萬人左右。

對策:(1)預測的市場需求與現有供應之間存在缺口,需要不斷新增酒店來保持動態平衡。(2)酒店的增加要以常態發展的需求為依據,不可無所節制。一是 《三年行動規劃》確定的目標所帶來的新增需求,即三年彌補547.34萬房夜次的缺口、平均每年新增182.45萬房夜次;二是2010世博會帶來的半年 7000萬人次的需求??头抗康男略鰬猿B的需求發展為參照系數并與其保持動態平衡,即以三年行動規劃的需求為依據,而不應以諸如2010世博會這 樣某個高峰時段的特殊需求為目標。(3)世博會期間的高峰需求應以多途徑多渠道來消化解決。例如:動員起用所有的服務公寓、酒店式公寓和其他非酒店住宿設 施及民間住宿設施;動員起用農村和城鎮居民家中的空余住房;充分利用上海周圍長三角地區的住宿資源(現代交通大大縮短了上海到蘇州、無錫、杭州甚至南京等 地的距離,使這一方案成為可能);參考借鑒其他世博會承辦國的經驗和方法(如西班牙租用國外游輪)等。趨勢:隨著近幾年國際會展及旅游業的升溫,造成了在一些國際會議、商業活動期間,

酒店出現了“一房難求”的供應短缺局面。未來幾年,上海酒店市場的需求受宏觀旅游、世博會等因素的影響,整體將處于上升之中。上海高檔酒店業前景無限,將成為未來主要的投資聚集中心之一。

上海酒店發 展布局發生了變革。一方面,隨著上海經濟發展向外延擴展,傳統的近郊一帶正形成新的cbd地區,經濟、人口、商業開發、辦公也在向新興cbd地區聚攏;另 一方面,市中心板塊內酒店布局已經飽和,迫使酒店布局點向外擴展,并向新興cbd地區靠攏,形成新的酒店聚集區。以金橋office park ii為代表的新興cbd正成為標桿,區域內匯聚了華美達等一批高星級酒店,以及眾多世界500強企業。

與此同時,酒店的價值結構也呈現多元化,由單純的服務業,轉向既涵蓋分享服務性行業的高價值,又涵蓋作為不動產性質的優質投資型物業。產權式酒店是其發展類型的代表,具有低風險、穩固收益、長久運營的價值體現,受到投資者的熱切關注。

隨著2010年世博會的臨近,上海將迎來新一輪的賓館酒店建設和改造高潮。上海必須改造400多家和新建300多家賓館,才能滿足潛在的需求。世博會游客的消費模式多種多樣,需要大量多樣化的住宿條件,這將為酒店行業創造巨大的增長潛力。

上海高星級酒店房價和入住率的持續提高推動酒店投資大幅增長。截止06年底,上海待評、在建和待建的高星級酒店數量達到86家,是四/五星級酒店數量的 1.25倍。2008年新建酒店開業數仍較多,增幅預計在10-15%,但2009年開始數量將明顯減少,增幅預計在10%以下。

上海地區分析概況范文第4篇

1 新疆畜牧業發展概況

近十年來,新疆畜牧業持續快速發展。2011 年,新疆牲畜年末存欄4 800 萬頭( 只) ,出欄4 870 萬頭( 只) ,主要畜產品產量大幅增長,新疆肉、奶、禽蛋總產量分別達到230 萬t、275 萬t和38. 93 萬t[2]。畜牧業產值快速增長,2011 年,新疆畜牧業總產值達到415 億元。草原、農區和城郊并舉的生產格局基本形成,新疆奶牛存欄263. 71 萬頭、生豬出欄515. 41 萬頭,分別占新疆牲畜存欄和出欄的5. 49% 和10. 58% 。新疆優勢產業帶和特色產業區中的牛奶、牛肉、羊肉、豬肉、禽蛋產量分別占新疆總產量的85% 、83% 、83% 、90% 和80% 。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不斷提高,2011 年,新疆畜禽規模養殖場( 小區) 達到4 500 個,其中國家級和自治區級標準化示范場分別達到53 家和76 家; 奶牛、肉牛和肉羊、豬禽規模養殖比例分別達到26% 、30% 和65% 。畜牧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新疆先后建立8 個畜牧業科研機構、13 個重點實驗室( 中心) 和1 452 個區、地、縣、鄉四級畜牧業技術推廣機構,畜牧專業技術人員達1. 6 萬余人[2]。新疆畜牧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得到較快發展,2011 年共建成年出欄1 000 頭以上肉牛養殖基地16 個,年出欄5 000 只以上肉羊養殖基地32 個、年出欄1 萬頭以上生豬養殖基地30 個。畜產品加工企業達到463 家,形成了年加工原料奶190 萬t、年分割加工牛羊150 萬頭( 只) 、生豬20 萬頭的加工能力。畜牧業的穩定發展離不開獸醫工作人員的努力,未來的發展還需要更多專業性更強、技術上過硬的專業獸醫師,如何培養出符合新疆地區發展的獸醫人員就成為新疆高等院校的重要目標。

2 新疆獸醫專業高等院校教師和學生的概況

目前,新疆有12 所本科院校,其中有3 所院校招收動物醫學專業,分別是石河子大學、新疆農業大學、塔里木大學; 有21 所高職??茖W校,其中有5 所學院招收動物醫學專業和相關專業,分別是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伊犁職業技術學院、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 有1 個獨立學院招收動物醫學專業,是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筆者通過學校網頁和百度百科記載最新的資料統計了石河子大學和新疆農業大學、塔里木大學、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的動物醫學專業所在學院的師資情況和學院的學生數量,見表1。

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和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的教職工數量較多。其中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16 人,占總人數的19. 8% ; 副教授21人,占總人數的25. 9% 。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數量達到了40% 以上,但是教授占高級職稱的比例大于40% ,需要提高副教授的數量,來合理調整現有的教師隊伍。該院現有學生603 人,其中研究生93 人、本??粕?10 人,學生和教師的比例是7∶1。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學生是該校在校人數的1. 7% 。

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有教工83 人,其中專任教師61 人,具有博士( 10 人) 、碩士( 43 人) 學位的教師人數占63. 9% 。其中教授7 人,占專任教師的11. 5% ; 副教授34 人,占專任教師的55. 7% 。副高以上職稱教師占全院教師總數的34. 8% ,講師( 39人) 占專任教師的56. 5% ,助教2 人。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數量未達到40% 。動物科學學院目前有5 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1 600余人,學生和教師的比例是19∶1,教師的工作量比較大。該學院的學生是塔里木大學在校人數的12. 3% ,新疆地區很多動物醫學專業的畢業生來自于該校。

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現有教職工44 人,專任教師中教授8 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1. 6% ,副教授16 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3. 2% ,副高以上職稱教師占全院教師總數的54. 5% 。本校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數量達到了40% 以上,但是副教授占高級職稱的33% ,需要提高教授的數量,來調整現有的教師隊伍。在校生總人數1 009 人,其中本科生583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80 人,在職碩士研究生132人,成人函授生214 人。在院生總人數和教師的比例是23∶1,教師的工作量比石河子大學和塔里木大學的工作量大,分別是3 倍和4 /3 倍。動物醫學學院的學生是新疆農業大學在校人數的5% 。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和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都設有動物醫學專業和相關專業,其中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技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2 人,學院人數為1 627 人,在院生總人數和教師的比例是51∶1,該院的學生是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校人數的13. 6% 。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現有教職工40 人,學院人數為1 026,在院生總人數和教師的比例是26∶1,該學院的學生是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校人數的10. 3% 。新疆農業職業學院動物科技學院的教師工作量略大于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教師的工作量。

筆者通過學校網頁和百度百科記載最新的資料統計了伊犁職業技術學院和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的教師數量和學生數量,見表1。學??側藬岛徒處煹谋壤謩e是5∶1、11 ∶1、7∶1,其教師工作量除了與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相當外,其余都低于或遠遠低于普通高等學校和高職學院的教師工作量。

此外,如新疆農業大學2014 年招收200 余名學生,其中1 個民族班50 人和1 個雙語班55 人,2 個漢語班分別是55 人和36 人,少數民族學生多于漢族學生。而且隨著全校男女學生比例的變化,動物醫學學院的男女學生比例也發生著顯著的變化,女生占班級人數的一半以上。動物醫學專業不再有明顯的性別差異,越來越多的女性愿意從事動物醫學專業方面的工作。

3 新疆獸醫教育存在的問題

3. 1 新疆有悠久的獸醫教育背景

新疆歷史上是以游牧為主的民族生活,在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年) ,清朝政府在新疆伊犁地區建立牧場,先后建立了馬牛駝羊四種場,各種場又分為孳生產和備差場[3]。18—19 世紀,新疆地區主要有三類官營牧場,分別是伊犁各地的牧場、天山北路巴里坤等地區的各牧場和天山南路的各小牧場。官營畜牧業為屯墾提供了大量的牲畜,甚至向內地一些軍營轉撥馬匹。解放后,在黨的領導和關懷下獸醫事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新疆地區的縣和公社都建立了獸醫站,連同農墾和商業系統,全區擁有約6 000 名獸醫從業人員。在農村普遍實施了畜病合作防治制度,每年開展數千萬頭次的檢疫、預防免疫、驅蟲和治療工作,當時新疆有3 所農學院和7 所中專設有獸醫( 或畜牧獸醫) 專業,每年有200 ~ 300 名畢業生[4]。改革開放以來,八一農學院( 新疆農業大學前身) 成立之初就設立了畜牧學院,招募了大量的獸醫專業人才,在新疆開展了以反芻動物牛、羊、馬為主的一系列獸醫工作,培養了大批工作在新疆地區以反芻動物( 牛、馬、羊) 為主要對象的獸醫工作人員。

3. 2 獸醫人才培養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還沒有像美國那樣嚴格、科學的獸醫學院教育水平評估與質量認證體系。2000 年,農業部要求在獸醫行業動物疫病防治員和動物檢疫檢驗員實行就業準入,首先對這兩個崗位實行技能鑒定,啟動了獸醫行業就業準入制度,這個制度的施行對提高我國獸醫隊伍素質具有重大的意義[5]。2007 年,獲批在自治區動物衛生監督所設立新疆獸醫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站,開始推行獸醫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我國在2009 年10 月份成立了中國獸醫協會,改變了過去獸醫沒有組織的狀況。農業部出臺了執業獸醫資格考試的政策規定后,規范了獸醫執業入行標準,通過2009 年在5 省市試行,自2010 年以來,每年舉行一次執業獸醫資格全國統一考試。要想進入獸醫這個行業,不但要獸醫或相關專業畢業,還要通過考試,只有通過考試注冊才能行醫,才有處方權。這改變了以前我國獸醫沒有門檻的狀況。今后,參加執業獸醫考試的學生人數以及通過率將會成為評價獸醫學院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參數[6]。

3. 3 獸醫教育面對的問題

獸醫教育的投入經費不足,獸醫教育中需要動手實踐的課程比較多,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院長認為主要原因主要是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飛速發展,但對教育的投入相對較少,是與之配套的相關設施沒有跟上,就出現了這些現象[7]。如物價上漲( 過去1 只實驗白鼠0. 5 元,現在漲到了18 元) ,教學經費沒有隨之相應增加或增加不多,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被減少,教學質量也隨之下降。畢業的學生進入社會也很難有一技之長,就業也不理想,常常不從事本行業的工作,造成了教育的浪費。新疆獸醫專業學生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困難: 一是生源結構的改變,學院民語言學生數量的進一步增多,而招收民語言學生的企業又較少。二是女生就業困難,由于畜牧行業的特殊性,女生就業十分困難。三是90 后畢業生是獨生子女一代,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面對畜牧行業的艱苦條件許多學生表現出極大的退縮性,這些問題都為新疆獸醫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挑戰。

3. 4 獸醫教育的宣傳工作需要加強

人們普遍重視人醫的教育,人醫的社會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作為獸醫的教育一直在農學范疇下,為動物的健康和人類的健康做著初步的預防工作。獸醫學帶有濃厚的醫學特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評估的重點就應該是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美國獸醫學院的評估標準里還有幾項量化的指標[8],比如大學四年間每個學生所解剖的動物量,大動物占多少,小動物占多少; 獸醫學院每年有多少病例等。醫學是需要臨床實踐的,因此獸醫學院要培養一名合格的獸醫,必須提供一定量的臨床病例供學生使用。如果學生沒有很多上手的機會接觸病例,就很難將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只有通過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和臨床實踐,才能形成良性的正反饋,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執業獸醫。獸醫職業不是傳統的“劁豬騸馬”工作,獸醫職業的重點已經從馬—家畜—伴侶動物向將來一個可能更新的重點演化。

摘要:新疆畜牧業的快速發展,需要有操作技術過硬的獸醫專業人才,而獸醫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與該地區的獸醫教育密切相關,了解該地區的獸醫教育概況,能夠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通過改變思想和提高方法來提升新疆地區的獸醫教育工作。

上海地區分析概況范文第5篇

一、臺灣地區地政人員職責與應備能力

1. 地政人員之職務

概略而言, 地政人員職務有三, 第一, 執行公權力:地政人員具有正式受任命的政府公務員地位, 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的言行, 系代表政府行政機關的行為。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行為, 乃政府行政行為, 系行使公權力行為。第二, 執行土地政策與法規:地政人員, 其職務在依法執行政府土地政策與規定, 為法定專門技術人員。第三, 保障人民財產權:地政人員依法執行職務, 管理對象為土地與房屋。

2. 地政人員應具備之能力

地政業務是高度技術性專業, 且攸關民眾權益, 為此地政人員必須具備以下能力。第一, 熟悉相關法律規定, 地政人員必須熟悉地政專門業務之相關法律規范, 用以善盡公務員為民服務之職責。第二, 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術, 擔任地政業務的專業技術人員, 除一般地政業務所需具備的專業知識外, 更需具備特殊的專業技術知識與能力。第三, 良好的品德操守, 地政人員提供專業技術性服務, 不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技術知識與能力, 更需要具備熱心、負責的態度與公正清廉的操守品德。

二、臺灣地區地政人員之供需、培訓與任用

土地行政需要地政人員與地政工作適當配合, 換言之, 地政人員供需均衡, 攸關地政庶務良莠, 需有通盤考慮。關于地政人員的供給評估, 就“質”的評估條件而言, 包括學識、技術、工作能力、品德、操守之特別要求;至于“量”的評估需求, 則是配合正常地政工作實際情況之適度需求。至于地政人員需求量之調查與估計, 著重在:第一, 各類地政人員之調查統計, 了解人與事之配合現況。第二, 預估將來一定時段內, 地政人員之可能異動及地政工作之可能變動。第三, 擬定教育培訓計劃。

1. 需求之調查、估計與儲備

關于地政機關對于地政人員需求調查, 重點有三。第一, 分別調查統計各地政機關內各類別人員需求現況, 估計短、中、長期 (通常短期為5年, 中期為10年, 長期為20年) 人員需求量變動。第二, 了解現有各類人員之總員額, 估計日后特定時段總需求量。第三, 調查、估計各類人員每年異動情況, 包括:現有人員可能離職 (包括退休、轉業或其他原因退出地政業) ;新進人員加入 (包括調職、工作轉換及新人加入) ;新增工作, 對工作人員新增需求;現有機關裁撤或緊縮編制;工作人員數額減少 (包括疾病、衰老、死亡、退出地政工作) 。藉由上述調查、估計, 予以分析與比較之后, 評估特定期間地政人員供需是否均衡。如有過?;虿蛔? 應謀求如何調節補救之道。

至于地政人員供需調節, 包括:人員過剩時, 則淘汰原有不合格者、延長教育訓練時間, 或提高任用條件, 反之, 若人員不足時, 增加教育訓練班級及學員人數, 或縮短教育訓練時間。

為避免地政人員供需失調, 影響地政工作質量與進度, 地政機關應經常統籌規劃地政人員培訓。同時應定期舉辦地政人員調查、統計、分析, 并預估地政人員供需情況的可能變動, 以便預先儲備調節。

2. 供給估計與來源調查

就供給主體而言, 是指:教育主管機關、地政主管機關以及地政人員教育培訓機構。就供給目標而言, 在于“質”的改進提高, “量”的增減調節, 以期配合實際需求。至于供給方法, 則著重在于:規劃地政人員供需調節的具體方法與實施計劃;“中央”地政機關與“中央”教育主管機關協調配合;地政人員教育儲備計劃執行, 以及地政人員就業訓練。

關于地政專業人員供應調查估計, 重點在估計公私立大專學校地政專業班級數, 以及每年畢業生總人數定期調查統計。在每年畢業生總人數中, 再進一步分析其就業類別。另一個重點是, 大專學校相關專業 (如法律、財稅、公共行政、測量、都市計劃、經濟等專業) 畢業生, 每年可能投入各類地政工作者人數的統計與估計, 以及高中、高職畢業學生通過普考、特考及格, 加以短期訓練, 可能參加各類地政工作的人數統計與估計。

3. 教育與訓練

地政專業教育與訓練, 在參加公務員考試前的教育訓練, 分為“高等教育”與“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指各大學地政專業及相關專業長期培育訓練, 其重點目標強調量的配合, 質的改進;相關專業人員可能交流互補互助, 以及根據預估供需, 增減招生班次與人數, 調節供需。而“中等教育”重點在于高工、高職畢業生, 通過1年以上的專業技術培訓后, 補充相當的地政基層人員職缺。

通過考試取得公務員資格后的教育訓練, 分為“養成教育”以及“專業訓練”。“養成教育”, 除公務員的職前教育訓練外, 還應著重設立經常性的各類地政專業人員中長期訓練機構, 作為適當人員的儲備;經常辦理短期的職前訓練或在職訓練。“專業訓練”, 則因應各項地政業務之專業知識研習、專業技術之推陳出新, 對地政人員進行持續的再教育訓練。

4. 任用與職務異動

專業地政人員任用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 任用資格:必須具備一定學經歷條件, 并已通過國家考試及格。 (2) 專業知識:包括技術能力與技術知識。 (3) 專業經驗:適合所申請的工作之相當經驗。 (4) 操守:勤廉公正, 無任何不良紀錄。 (5) 任用方式:先經擬任用機關之遴選, 經上級機關審核, 報請權力機關任用之。 (6) 選用條件:專才專用, 適才適用 (用人唯才) 。

至于地政人員工作之異動調整, 例如地政人員請求調動, 或機關裁撤整并等, 各級地政機關工作人員編制, 采取定期切實檢討方式, 根據實際作業情況及工作量需要, 隨時予以機動增減調整。為適應新增地政工作之需、提高工作質量, 對于所屬下級地政機關, 預計今后若干年內地政業務之發展, 針對地政人員之實際需要, 則有周密而精確的規劃與估計。精確估計地政人員異動與新進人員需要量, 并作適時適量的儲備與合理調節。

三、地政人員獎懲與待遇

1. 考核與獎懲

關于地政人員的考核, 分為基本的“職能考核”和“政績考核”。“職能考核”是對地政人員品德、操守、工作方法與工作能力的考核。“績效考核”是指工作質量 (成果) 以及工作效果的考核;考核要點是其工作勤惰及績效, 負責考核人員則由上級主管機關或上級主管官員擔任。

地政人員考核方法為事先訂定工作標準、質量與份量 (職權范圍或權責范圍) , 以及事先訂定獎懲標準??己朔绞椒譃?定期全面考核 (如年終考績) 、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考核 (臨時考核) 以及平時工作監督考核三種??己酥? 必須規定各職別人員及各項工作的評量標準。獎懲原則分為:依據考核結果決定獎懲, 決定升遷調任或加、減薪俸或記錄獎懲功過, 有功必賞, 有過必罰。

2. 待遇和登記錯誤賠償責任

地政人員因職務行為而使他人受損害者, 自需負擔行政責任, 且由國家負擔賠償責任。

地政人員待遇可分為以下四類。 (1) 一般待遇:系指公務員之普通待遇。因為地政人員是公務員之一種, 自當按照公務員之待遇標準, 支取薪金及其他福利。 (2) 特別待遇:由于地政人員之責任及工作量, 較一般公務員繁重而困難, 所需專門的知識及技術能力之要求較強, 品德及工作效率之期許, 亦特別高。因此, 地政人員除按一般公務員支薪標準支取報酬外, 應按其所負責任之繁重程度與專業及技術性程度之高低, 發給專業津貼。 (3) 工作獎金:應按工作效率及服務質量, 對其專門性工作有特別表現, 且有專體事實證明者, 應定期考核, 發給工作獎金。 (4) 技術津貼:除專業津貼之外, 對于特殊技術性工作, 應斟酌給予特別技術津貼。

上海地區分析概況范文第6篇

關鍵詞:香港,珠三角地區,英語教育教學,對比分析

香港福榮街官立小學是筆者所在學校多年聯系的姐妹學校。每年, 兩校都組織教師或學生進行定期的各種主題交流和訪問。鑒于此, 筆者將自己交流訪問的所見所聞及粗淺感悟, 訴諸于筆端, 探討分析香港與珠三角地區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差異, 供廣大英語教師在教學研究中參考、借鑒。

一、兩地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基本情況簡介

(一) 課程設置

英語在香港很早就是一門官方規定的課程,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 也有的從幼兒園就開始教學英語。香港小學實行的是小班化教育, 英語課可以由2~3位教師合作完成教學, 還長期聘用一名外教。香港地區有著多元化的學習評估, 1~6年級學生每學年有兩次測驗和兩次考試。此外, 教師也通過單元評估、專題研習報告、閱讀報告和課堂觀察等, 全面評估學生在知識、態度及技能上的表現。[1]

在珠三角地區, 小學英語教學發展不均衡, 大部分地區的班級學生人數較多, 英語師資力量薄弱, 一個英語教師要跨多個年級的教學。一些經濟發達的鎮區, 如東莞長安鎮等,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 也能長期聘請一名外教進行合作教學, 有效實現中西教學方法的交流, 而大部分地區和學校幾乎沒有合作上課的形式。

(二) 師資力量

香港政府和學校對小學英語教師的資格要求是教師必須通過地方政府組織的英語水平測試, 要求順利接受職前培訓或者掌握一定的英語教學方法, 要在英國大學里學習6個星期, 以此來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英語知識水平。我國內地對小學英語教師的要求則沒有香港那么高, 只要順利通過英語師范專業畢業考試, 即使是社會上的非師范專業人士, 通過了教師資格考試就可以任教。在一些經濟條件優越的珠三角城市, 比如深圳、東莞、中山、珠海等, 經常選拔一些優秀的英語教師進行3~6個月的出國學習培訓, 但珠三角欠發達地區的英語教師出國學習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另外, 珠三角地區的英語教師來自全國各地, 其中有不少英語教師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地方口音, 發音不準、吞音等現象時有發生, 教學方法也略顯陳舊。教師的專業水平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因此, 為英語教師提供出國學習培訓的機會, 至少對英語教師進行區域性集中培訓, 是加強珠三角地區小學英語教師素養, 實現與國際英語教學接軌的必要措施。

(三) 教材使用

香港的教師可以自主選擇使用一些國際或地方出版發行的小學英語教材。一般情況下, 學校使用本地出版的小學英語教材, 在香港大多數學校使用的是朗文版英語教材。此教材十分注重語言運用的真實性, 關注中小學課程的整體設計和銜接, 努力實現各學段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自然銜接和平穩過渡, 以確保中小學英語學習的整體質量;側重引導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 更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語言環境下的交際能力;從一開始就注重英語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全面培養, 每個單元與下個單元內容重復少, 連接性強, 跨學科整合的特點明顯。與內地同年級的教材相比, 香港使用的英語教材知識點較多, 很多知識點出現得早。如語法點“一般過去時”和“比較級”在香港的四年級上冊教材中就出現了, 而內地的PEP人教版英語教材, 則要到小學六年級才有專門單元。朗文版教材的配套材料和內地有些許不同, 教師備課資料完備, 學生還配有《課前預習》《讀寫技能練習》《語法練習》等資料。

目前, 珠三角地區學??晒┻x擇的英語教材有人教版、深港版、廣州版、新交際英語和新目標版等多種版本, 還有一些師范院校自行研發和使用的教材。這些教材的編寫特點不一, 有的比較注意循序漸進, 而有的卻跳得比較快;有的知識比較深、要求比較高, 有的則要求偏低。由于編者與一線教師之間缺乏交流, 教師在教學中產生的困惑便難以得到解決。如果教材編寫者建立專門獨立的教材網站, 加強與一線教師的溝通, 廣泛聽取一線教師的意見并加以改進, 相信這些“百花齊放”的教材能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 并最終在相互借鑒中不斷創新和發展, 滿足珠三角地區英語教學的需求。

二、兩地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特色對比

(一) 生活化的課內外教學

在今日國際化的香港, 小學實行的是全英語教學, 這些本土英語教師的語音語調非常優美、流暢、地道, 幾乎可以和外教媲美。[2]相當一部分學校的英語教師隊伍中有外籍教師, 這些外教上課時使用全英語教學, 即使面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亦是如此, 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在課外, 外教會安排很多不同類型的英語會話活動, 如用英語說故事, 之后還有許多不同的延伸活動, 如午膳時間舉行英語會話活動, 為教師及家長舉辦工作坊等等。這些活動使得教師、學生、家長積極踴躍參與, 英語生活化氛圍濃厚。此外, 有不少課程都與英語有著緊密的聯系, 讓學生把刻板的學習變為充滿趣味和實用的過程。課堂不是學習的唯一場所, 學生要把所學的知識充分應用到生活中, 充分顯示出“英語生活化”的特點。

較之于香港, 珠三角地區由于多種因素, 外籍教師數量相對較少。教師課堂英語使用率較低, 很多教師沒有真正地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沒有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思維習慣, 學生也談不上用英語來表達。此外, 英語課外活動開展的不多, 不能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難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運用和交流, 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英語語言發展。因此, 在生活化這方面, 我們需要向香港學習探討如何將英語課堂和生活緊密相連, 盡可能多地創造充足的語言“習得”機會, 給學生創設“習得”的英語學習環境, 使他們盡可能多地“習得”英語。

(二) 豐富的英語校本課程

近年來,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統籌策劃, 在小學一年級推行英語閱讀計劃 (Primary Literacy Programme Reading) , 為參與的學校定期舉辦研討會, 讓各校教師一起商議教學策略, 分享經驗, 目的在于提升學生閱讀英文書籍的興趣, 并學習各種閱讀技巧, 如認識封面資料, 看圖畫猜故事內容等。為配合閱讀計劃的推行, 福榮街小學設有專門的英語學習室, 并對學習室設計主題進行裝飾, 四周還貼上常用的英語詞匯, 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在這里, 學生能看英語錄像、閱讀英語故事書、玩英語游戲、猜英語字謎、聽有聲書本等。此外, 該課程還聘請英語教學助理, 協助外籍教師以及本校英語科任教師一起參與課堂活動。在多位教師的帶領下,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通過唱歌、角色扮演等游戲活動學英語。閱讀課程的確為學生提供了愉快地多聽、多說的英語學習平臺。

在珠三角地區, 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也如火如荼。很多學校成立了校本課程領導小組, 把校本課程作為新課程實施的一個切入口, 作為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途徑。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相關政策, 鼓勵各校編寫校本課程, 保障校本課程的順利開發??傊? 校本課程的開發應像香港那樣立足本校, 面向本校孩子, 體現本校特色。

(三) 扎實有效的家長英語班

在香港, 家長不僅僅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 幫助制作教具, 為親子活動募集資金, 而且還積極參與學校事務的管理并提出建議。為了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 學校把家長視為合作伙伴, 為他們安排講座, 開設“家長英語班”, 不斷給家長“充電”, 指導他們擔當孩子的英語學習伙伴, 期望他們的“身教”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要, 報名參加學校興趣班的學習。家長英語班的學習成效得到了家長的認同。參與學習班的家長認為, 課程能讓他們親身體會學英語的模式, 認識孩子學習英語時可能遇到的難點, 從而更好地協助孩子的學習。如福榮街小學的家長紛紛表示, 舉辦這樣的課程讓他們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有了更深的認識, 促進了親子關系的和諧, 感謝那么多的教師犧牲寶貴的時間來教他們協助孩子溫習功課的竅門。學校與家庭的這種經常、密切、具體的交流與合作, 有力地促進著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身心的健康發展。這樣, 他們的英語“后進生”也就大大地減少了。

而珠三角地區, 英語在實際生活中使用的頻率并不高, 大部分家長根本不會說英語, 或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由于各種因素, 即便開展家長英語班也難以達到預期理想的效果, 要達到多贏的局面顯得困難重重。因此, 要達到香港的水平仍需相當一段時間的努力, 任重而道遠。

(四) 充滿關愛的“后進生”輔導

在香港福榮街小學, 設有學生輔導處主任一人, 為學生提供如下服務:制定輔導政策, 構建友愛關懷的學校文化;統籌個人成長教育;為家長及教師提供幫助, 形式包括提供個別咨詢, 講座等;為學生在學習、行為、情緒、社交及家庭生活方面提供幫助, 形式包括個別輔導、講座等。在該校, 教師強調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 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為此, 學校設立學習幫扶小組, 調節課程, 以照顧個別差異。如, 為2~6年級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設輔導班, 每周上兩節課, 以小組形式教學, 重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另外, 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困難, 學校調撥資源, 特別為4~6年級英語學科成績較差的學生開辟小班教學, 以協助他們解決英語學習上的困難。

對于新來港的學童, 則舉辦英語輔導班及興趣班, 協助其盡早適應學習生活;舉辦課外功課輔導班, 以幫助學生盡早解決學習困難;學校則在假期開辦學科輔導班, 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此外, 學校還舉辦“小老師”“大哥哥大姐姐”及家長伴讀活動, 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和服務。

在珠江三角洲, 特別是東莞地區, 外來務工子女特別多, 許多孩子不太懂英語, 較難適應本地區的英語學習, 只能在社會上舉辦的英語補習班來跟進學習。對于這種現象, 筆者認為學校也應向香港學??待R, 采取相應措施, 關愛這些孩子, 幫助他們提高英語水平。

(五) 多姿多彩的課外活動

香港福榮街小學的英語課外活動多姿多彩, 強調知識靈活運用, 技能樣樣精通。比如英語角、英語詩歌朗誦比賽、圣誕聯歡會、滑稽萬圣節、快樂英語營、英語戲劇班等。學生在學校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 使愛好得到展示。學生的課外活動除了由本校教師指導外, 還邀請社會上的專業團體協作教學。比如英語戲劇班, 邀請一些專業戲劇團來校指導。此項活動的目的在于指導學生認識和理解戲劇及其教學法的功能, 推動戲劇融入校園生活, 通過戲劇表演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校方和專業戲劇團共同認真挑選, 為學生提供基本的戲劇訓練, 掌握戲劇的基本元素。學生雖然年紀小, 但無論在對白的演繹、情感的表達, 還是在動作的表演上, 都能恰如其分, 一個個都可以稱得上是出色的“小演員”。劇團導師與學校教師共同協作備課, 以本土化的“戲劇教學法”概念設計教學活動。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上課, 打破了平日上課的常規, 教室變為表演的舞臺, 置身表演之中, 英語能力和學習興趣不斷獲得提高。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珠三角地區的大部分學校與專業的戲劇團進行英語協作教學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僅在本地區范圍內組織舉辦一些“小學生英語話劇比賽”“小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比賽”等活動。但這些活動大多依靠學校英語教師指導學生, 要實現珠三角地區學生參加更專業更有特色的英語課外活動, 應當多與社會上的專業團體合作。

(六) 獨特的網絡學習平臺

在香港福榮街小學, 校園網站為學生提供了無間斷、無界限的自由學習空間。通過互聯網, 學生可在任何有網絡聯系的空間、不同學科的學習平臺上自由學習。校園網站英語學科比較有特色的有以下幾個欄目:1.上網問功課 (Tutor Online) 。該項目主要為學生解答英語學習疑難, 幫助學生克服學習英語中所遇到的困難。2.英語諺語 (English Proverbs) 。該項目按照英語字母的順序排列, 點擊任何一個字母便出現大量以這些字母開頭的英語諺語, 配合動畫講解英文慣用語或諺語的意思。3.網上聊天室 (Tutor Online Chatroom) 。學生可以在不同時間內參與網上聊天室節目, 跟主持人、嘉賓及其他伙伴交流。若學生想詢問有關英語學習的問題, 還有一些專業教師網上在線解答。4.校園電視臺 (Campus TV) 。近年來, 香港教育界對校園的資訊科技發展日趨重視, 香港電臺教育電視部提供了網上的開放平臺, 校園電視臺亦普及化, 學生能通過校園電視臺學習到地道流利的英語。5.英語工場 (Workplace English) 。該項目旨在介紹香港各行各業的英語會話, 引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每集“英語工場”圍繞一個行業或工作崗位的主題, 以輕松短劇加插各行業工作者的訪問和工作實況, 教授英語會話及應用。

珠三角地區大部分學校已擁有自己的校園網站, 每位教師都擁有自己的辦公電腦, 也有很多學校鼓勵教師建立教學博客, 補充和豐富了英語教學資源和學生學習資源。但這些網絡的英語學習空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英語的需求, 政府和學校需要進一步更新觀念, 加大力度, 改善現狀。

掌握英語是香港學生學習多數科目的必備條件, 也是謀生工具。內地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 英語只是一門外語, 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要低于香港, 而且內地的師資質量、教學設備等與香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同時, 與香港比較, 內地英語教師出國進修學習的機會比較少, 整體英語專業水平低于香港。這些都影響著內地的英語教育發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香港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給予我們諸多啟示。充分關注兩地之間英語教學存在的差距, 并努力通過交流縮短彼此的距離, 這是英語教育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禹明.香港小學英語教學一瞥[J].中小學外語教學, 2000, (8) .

上一篇:施工周報月報范本范文下一篇:三供一業移交匯報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