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藥灌腸范文

2023-09-23

中藥灌腸范文第1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科收治的60例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男42例, 女18例;大專文化18例, 本科文化12例, 高中文化20例, 初中文化10例;年齡28~62歲, 平均49歲;2組病人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使用灌腸袋灌腸, 按照《基礎護理學》中保留灌腸的方法進行。觀察組的患者灌腸時將藥液裝入無菌玻璃瓶內, 連接一次性輸液器, 將輸液器的頭皮針去掉, 接上一次性導尿管, 按照靜脈輸液的方法排進管內的空氣, 關閉輸液器的調節器, 用液體石蠟油潤滑導尿管后至肛門插入, 插入深度為15~20cm, 通過調節器來調整液體的滴數, 控制在60~80滴/min。有便意時指導病人深呼吸, 調慢速度。灌腸結束后, 指導病人抬高臀部, 盡量延長藥液在腸道內留存的時間。整理用物, 協助患者舒適體位。

1.3 健康教育

灌腸前向患者做好解釋, 以取得合作。詢問患者有無嚴重的痔瘡出血,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 消除緊張、恐懼的心理, 使患者配合治療。向患者詳細說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項, 囑患者排便, 以延長藥物在腸道內保留的時間, 利于藥物的吸收。操作中注意關閉門窗, 用屏風遮擋, 準備便器??梢赃叢僮鬟吪c患者交談, 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颊卟扇∽髠扰P位, 用枕墊將臀部略抬高。灌腸液的溫度在39~41℃。在灌腸過程中注意觀察病人的反應, 以便有異常情況能及時發現、處理。

2 結果

觀察組的患者疼痛程度低、患者滿意度高、發生藥液外溢情況少、藥液在腸道內保留時間長, 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注:P<0.05

3 討論

3.1 一次性導尿管材質優勢

灌腸袋前段的肛管管腔較粗、質地硬、柔軟度差, 藥液流速快, 對腸腔造成的壓力較大, 直接刺激直腸壁的壓力感受器而產生便意引起排便反射[1]。藥物在腸道內保留時間短, 不利于藥物的吸收。一次性導尿管的管腔細, 相當于灌腸袋管腔內徑的三分之一, 質地柔軟, 彈性好, 采用醫用無毒pvc材料制成, 對肛門及腸粘膜的刺激性小, 在臨床應用中患者無疼痛感, 個別患者偶有不適;一次性導尿管的前端孔徑為側孔, 不容易被糞塊阻塞;并且可以通過輸液器的調節器自行調節藥液的流速, 易于藥液在腸道內的保留, 而達到更好的療效。

3.2 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灌腸袋的價格高, 每個灌腸袋在15元左右, 一次性導尿管與輸液器的合計價格在4元左右, 并且都屬于一次性無菌消耗用品, 成本低, 使用安全, 簡單易行, 避免交叉感染, 患者易于接受, 不會給患者增加經濟負擔。

3.3 減少灌腸時液體外溢情況的發生

灌腸袋灌腸時肛管較粗, 不能插入過長, 藥液流速快, 藥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短, 往往存在藥液外溢的情況, 這樣不利于疾病的恢復, 又造成患者生活上的不便。觀察組的患者藥液外溢的情況減少, 導尿管插入的長度可達20cm, 能達到乙狀結腸的中段, 避免液體進入直腸, 刺激直腸引起排便反射, 而延長藥液保留的時間[2]。提高了灌腸的成功率, 達到治療效果。

3.4 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

灌腸袋的肛管粗, 患者疼痛感明顯, 當灌腸遇有阻力時, 旋轉肛管, 患者感覺不適很難接受;一次性導尿管連接輸液器灌腸時患者的痛感不明顯, 灌腸結束后拔管時患者無任何不適, 減輕了患者灌腸時的恐懼感, 提高了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 拉近了護患之間的關系, 利于臨床上護理工作的開展。此種灌腸方法操作簡單, 患者及家屬易于接受, 同樣實用家庭病床的患者,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摘要:目的 提高患者保留灌腸的成功率, 延長藥物在腸道內保留的時間。方法 將60例保留灌腸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 觀察組采用一次性導尿管連接輸液器的灌腸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次性灌腸袋灌腸。比較2組病人的灌腸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病人藥液保留時間延長, 疼痛程度低, 病人滿意度高。結論 一次性導尿管連接輸液器的灌腸方法 , 明顯優于灌腸袋灌腸的方法 。P<0.05。

關鍵詞:一次性導尿管,灌腸袋,保留灌腸

參考文獻

[1] 韓潔.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灌腸在臨床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9, 18 (27) :3346.

中藥灌腸范文第2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75例, 男43例, 女32例, 男女比為1.34∶1, 年齡2個月~6歲, 平均年齡1歲1個月, 其中2歲以內的69例;病程1~24h的70例, 24~48h的3例, 48h以上的2例, 其中1例手術治療。主要癥狀為陣發性哭鬧 (腹痛) (70例, 占93.33%) , 嘔吐 (62例, 占82.67%) , 腹部包塊 (53例, 占70.67%) , 血便 (44例, 占58.67%) , 就診于醫院, 經腹部X線攝片, B超及空氣灌腸診斷性透視予以證實嬰幼兒腸套疊。

1.2 方法

全組病例首先對小兒進行腹部X線透視, 以除外膈下游離氣體, 對有腸梗阻或疑似病例, 可視情況先給予患兒注射鎮靜及解痙藥物, 待患兒安靜后, 在500m AX線電視屏監視下, 患兒家屬幫助下使患兒采用仰臥位, 雙側髖關節外展, 使用JS-628E電腦遙控灌腸整復儀進行空氣灌腸的診斷和復位。具體方法為:調定整復儀保險壓力為13Kpa, 工作壓力為8Kpa~13 Kpa, 最高不超過16Kpa。先檢查Foley氏導尿管及整復儀充氣管道有無漏氣, 肛周按摩后將Foley氏導尿管涂上石蠟油置于肛門內8~12cm, 向氣囊內充氣10~20m L, 向外略牽引, 堵住肛門, 氣壓先調整到8Kpa, 在電透監控下進行通氣, 向腸管內注入氣體, 對是否有腸套, 腸套的位置, 套頭的大小及腸套的類型等在透視熒光屏下進行判斷, 當見到杯口狀影或軟組織塊影可攝片。確診后, 可漸進調高壓力至11Kpa, 進行充氣加壓, 同時在套頭部位逆套頭方向沿腹壁手法輕推整復, 若不能整復, 排氣后提高整復儀通氣壓力再次進行通氣, 并進行適當手法復位 (手法相同) , 通氣壓力不超過13Kpa。若在電透下發現套頭縮小, 套鞘縮短, 則保持或適當提高通氣壓力, 直至腸套復位成功, 并攝片確診。若在最高壓力下輔以手法按壓后, 杯狀影或軟組織塊影無變化, 則應考慮手術治療。

2 結果

本文75例小兒腸套疊, 其中結腸型12例 (16%) , 回結腸型40例 (53.33%) , 回盲型23例 (30.67%) , 空氣灌腸整復術成功74例, 1例復位失敗者轉手術治療??梢钥闯瞿c套疊整復成功率主要與病程的時程及腸套疊程度有關, 同時與患兒全身情況, 有無原發病灶及腸管結構變異也有關系。其中, 3min內, 氣壓在8~11Kpa之間整復60例, 同時予以手法按壓可縮短空氣灌腸復位時間, 減輕患兒的痛苦, 提高整復率。整復成功后, 患兒口服活性炭及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 禁食6h利于腸管功能恢復。

3 討論

小兒腸套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本組數據中的例數均是原發性的, 其診斷并不困難, 以2歲以內的嬰幼兒發病最高, 治療方法分為非手術和手術治療。采用非手術治療主要是灌腸復位, 灌入結腸增壓的物質可以是氣體 (空氣或氧氣) 或液體 (鹽水或鋇漿) , 將套入部在壓力下被推回原位[1]。我國目前非手術治療腸套疊已較為完善, 近年來隨著專業性空氣灌腸整復儀不斷更新換代, 使腸管壓力越來越容易調控, 有效地預防腸穿孔或腸破裂等嚴重并發癥發生, 減輕患兒痛苦, 利于患兒整復術后腸功能及時恢復, 對診斷與治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1 小兒腸套疊原因、病理改變及發病時間

急性原發性腸套疊病因尚不明確, 腸套疊機制一般認為是給嬰幼兒進輔食不當 (多有過度進食史) , 腸蠕動節律紊亂, 腸環肌持續性局部痙攣, 劇烈的腸蠕動將痙攣段推入腸腔內形成, 同時也可以與腺病毒感染、先天性腸系膜過長等因素有關。腸套疊主要形成套入部及鞘部, 分成三層重疊, 由于套疊發生后, 套入部腸系膜血管由于鞘套和頸部痙攣而至血液循環障礙, 從而引起腸缺血壞死、破裂。從本組75例來看, 空氣灌腸整復腸套疊時, 病程一般不超過24h, 全身情況良好的患兒可放寬至36~48h, 一般病程超過48h以上患兒慎用空氣灌腸整復術, 72h以上禁用, 應積極做好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等術前準備, 以防止復位失敗或穿孔時, 立刻剖腹探查。我們不難看出, 隨著病程的延長, 其腸套疊的復位成功率逐漸遞減, 故患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腸套疊整復術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空氣灌腸整復成功率越高、整復時間越短, 整復后患兒恢復越快, 復套的機率越小。

3.2 小兒腸套疊的臨床診斷

大部分患兒以陣發性哭鬧 (腹痛) 為主要癥狀, 可出現頻繁嘔吐, 哭鬧間期患兒可出現發熱、精神萎靡、嗜睡、反應差, 也有的患兒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倦怠乏力等癥狀。而血便、腹部包塊并不一定同時具備, 尤其在發病4~6h內的患兒, 往往哭鬧引起腹肌緊張或者腸管脹氣, 腹部包塊不易觸及, 患兒大便未解, 易被誤診為腸功能紊亂、腸炎等。因此, 臨床上難以診斷的患兒需要行X線和B超輔助檢查, X線表現主要為軟組織塊影、杯口狀影及低位腸梗阻的表現;超聲表現為特征性的同心圓征、套筒征或假腎征, 同心圓征中心圓的邊緣輪廓常不規則, 是由于套入部腸管形成反折的漿膜與內層黏膜相互擠壓重疊所致[2]。而這些診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為排除腸套疊必要時還可行診斷性空氣灌腸, 通過電視屏幕看到空氣在結腸進入回腸時不能成角, 空氣成角處不在右下腹, 空氣成角處出現明顯的切跡或氣流不暢等情況, 這些都可作為小兒腸套疊的診斷依據[3]。

3.3 腸套疊空氣灌腸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一般認為, 對于發病時間不超過48h (一般24h以內) , 全身情況良好, 無腹膜炎體征或腸壞死, 無明顯腹脹、發熱、脫水、酸中毒及休克者可作為空氣灌腸的適應證, 而發病時間超過48h, 便血量大且時間早, 腹脹明顯, 腫塊又硬又大, 出現腹膜炎、休克, 有心肺嚴重疾病或不能排除其他腹部疾病則應積極完善術前準備[1], 立即手術治療。但也有一些患兒病程時間超過48h, 但生命體征平穩, 在做好術前準備的前提下, 用電腦遙控灌腸整復儀進行空氣灌腸診斷和復位, 壓力從低壓開始, 漸進提高, 復位過程中注意患兒生命體征變化及腸壁的蠕動情況, 不可反復多次, 如果有腸管松動跡象, 則需小心手法復位同時提高通氣壓力, 不能用力過猛或過快通氣, 防止腸管破裂, 若無法復位, 則應考慮腸管壞死或粘連, 選擇手術治療。

3.4 腸套疊空氣灌腸整復過程中的問題

(1) 在小兒腸套疊行空氣灌腸整復前, 是否應該應用解痙鎮靜藥物, 目前任無明顯定論, 本人傾向于不用藥物, 以免掩蓋患兒體征, 不利于醫生及時掌握病情變化, 除非難以配合的患兒才使用, 本組例數中只有2例使用10%水合氯醛灌腸。

(2) 同時先向患兒家屬交待病情及整復術風險, 防止家屬情緒激動, 不配合治療。

(3) 患兒采取仰臥位, 固定關節部位, 以避免用力過猛使關節脫臼, 同時使患兒頭偏向一側, 避免誤吸引起窒息。

(4) 在整復過程中, 應根據患兒年齡及病程長短來選擇通氣的保險壓力, 一般不超過1 3 K pa, 年齡超過2歲可將壓力提高到16Kpa, 但不能超過此最大值。注氣中要注意患兒的生命體征變化和腸套陰影的變化, 在大多數病例中可見結腸軟組織塊影像盲腸區移動, 氣體經結腸進入回腸, 塊影在右下腹髂窩處消失, 小腸內充滿氣體顯影, 表示腸套恢復。若腸套無退縮或只退縮一部分, 可緩慢增加壓力, 但充氣時間一般為2~4min, 若仍無法退縮, 則說明腸套很緊, 應停止沖氣并充分放氣, 排空氣體后休息數分鐘以減輕腸管水腫, 避免腸管破裂或影響患兒循環及呼吸系統。

(5) 再次通氣, 仍不能脫套可予以手法按摩, 主要方法為用手指先輕柔套頭部, 多次反復, 逐漸加壓, 沿腹壁將套頭部向近段推移, 配合腸管內壓力, 減輕結腸套入部的彎曲角度, 增加腸系膜對套頭的吸引力。臨床常見套疊頭部受阻于回盲部, 一方面要向近端推動套頭部以增加脫套力, 另一方面壓迫套鞘外面腸系膜, 使其牽拉套入部向外脫套[4]。

(6) 反復進行3~4次充氣、放氣及手法整復, 仍無法使腸套恢復, 先拔出Foley氏導尿管, 使套疊遠端腸管保持一定壓力, 有繼續復位作用。若患兒生命體征不平穩, 又不允許長時間整復, 或是復位過程中出現氣腹, 應立即手術, 術式選擇正中的剖腹探查切口, 術中根據腹腔的污染情況和腸管壞死的情況決定術式, 本組中唯一1例手術的患兒術中見回盲套, 套鞘和套頭粘連水腫, 無腸管壞死。

3.5 腸套疊復位術后分析

小兒腸套疊復位術后的恢復主要取決于腸套疊的時間、腸套疊的類型、患兒的全身情況以及術后的合理用藥, 要注意患兒有無水電解質紊亂、發熱、腹瀉、血便等并發癥, 可行血常規、大便常規、電解質、B超及X線檢查。B超無輻射, 檢出率高, 可作為整復前后的常規檢查, 避免漏診誤診??紤]腸套疊復位術后有再套可能, 因此術后患兒的恢復也不容大意, 必須控制飲食, 完善檢查, 當上述檢查正常后才能出院, 本組75例中無并發癥及復套現象??傊? 空氣灌腸整復小兒腸套疊成功率高, 并發癥少, 且操作簡單, 安全可靠, 可以作為小兒腸套疊的診斷及治療的金標準。

摘要:目的 探討及分析X線透視下空氣灌腸整復小兒腸套疊的影響因素及空氣灌腸復位術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總結經驗, 提高整復成功率。方法 通過回顧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75例腸套疊患兒的病因、病理改變、發病時間、臨床表現及電透下診治過程及成功率, 對空氣灌腸整復術中的影響因素做出總結。結果 電透下空氣灌腸整復術成功74例, 失敗1例, 無并發癥及復套現象。結論 綜合分析影響空氣灌腸整復腸套疊的各種因素, 掌握好空氣灌腸整復術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避免并發癥, 提高小兒腸套疊的成功率。

關鍵詞:腸套疊,空氣灌腸,輔助檢查,嬰幼兒

參考文獻

[1] 吳階平, 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1388~1390.

[2] 戚庭月, 孫紅光, 張文.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與透視下空氣灌腸的隨診分析[J].中國現代影像學雜志, 2006, 3 (4) :309~311.

[3] 王茂盛, 謝克飛.小兒腸套疊空氣灌腸復位52例臨床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08, 11 (7) :1044~1045.

中藥灌腸范文第3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來源于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細菌性痢疾患兒50例, 男22例, 女28例。年齡1~3歲18例, 其中3~10歲32例。隨機分為2組, 實驗組25例, 伴發熱23例, 中毒性腦病2例;對照組25例, 伴發熱22例, 中毒性腦病2例。所有患兒均表現: (1) 大便次數增多, 每日數次或數十次。 (2) 大便性質改變, 多呈粘液膿血便。 (3) 大便鏡檢可見成堆白細胞、紅細胞、吞噬細胞。 (4) 大便培養志賀菌屬痢疾桿菌陽性。 (5) 病程≤2周。2組患兒在性別、年齡、臨床表現及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檢驗,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資料

50例患兒均符合中國實用兒科學診斷標準[1]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25例給予常規頭孢曲松鈉針靜滴、糾正電解質紊亂及糾正酸中毒治療。實驗組25例在與對照組相同治療的基礎上, 給予利福平5mg/kg、異煙肼5mg/kg、生理鹽水10mL聯合保留灌腸, 藥液保留30min以上, 每天2次, 療程4d。

1.4 療效觀察

顯效:用藥2d后癥狀、體征消失, 大便鏡檢正常, 療程結束后大便培養陰性;有效:用藥4d療程結束后, 癥狀、體征消失、大便鏡檢正常、大便培養陰性;無效:用藥4d后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大便鏡檢無好轉, 大便培養仍有痢疾桿菌生長。

治療效果:治療組, 顯效1例 (4%) , 有效17例 (68%) , 無效7例 (28%) , 總有效率72%;對照組, 顯效7例 (28%) , 有效14例 (56.0%) , 無效1例 (4%) , 總有效率96%。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皮疹、肝損害、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2組療效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極顯著 (P<0.01) , 說明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表1) 。

2 討論

志賀菌侵襲人體后, 細菌裂解, 產生大量內毒素和少量外毒素。志賀菌內毒素從腸壁吸收入血, 引起發熱、毒血癥及微循環障礙。內毒素作用于腎上腺髓質及興奮交感神經系統釋放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等, 使小動脈和小靜脈發生痙攣性收縮。并能通過溶解酶的釋放或組氨酸脫氫酶活性增加, 導致大量血管擴張物質釋放, 使血漿外滲, 血液濃縮。本病如在腦組織最明顯, 可發生腦水腫, 甚至腦疝, 常是導致中毒性痢疾的主要死因[1]利福平是半合成廣譜抗菌藥, 對結核桿菌有強大的殺菌作用, 通過與細菌DNA依賴的RNA多聚糖β-亞單位牢固結合, 干擾細菌的DNA合成, 防止該酶與DNA連接, 組斷RNA轉錄過程, 發揮殺菌作用。本品在大部分組織和體液中分布良好, 包括腦脊液, 當腦膜有炎癥時腦脊液內藥物濃度增加[2]。異煙肼對生長繁殖期的分歧桿菌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和抑菌作用。在水中易溶, 毒性小, 口服后吸收迅速。文獻[3]早有報道利福平、異煙肼治療細菌性痢疾特別是耐藥性細菌性痢疾。因為痢疾桿菌侵襲腸黏膜主要在乙狀結腸、直腸, 嚴重的可累及整個結腸、回盲部及回腸末端, 灌腸用藥藥物易通過腸壁進入血液及淋巴液可直接讓藥物覆蓋在乙狀結腸、直腸黏膜表面, 可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 增強殺菌作用, 并刺激局部肉芽組織增生.修復受損黏膜, 控制炎癥, 減少腸粘膜進一步損傷, 迅速減輕腹脹、腹痛, 縮短病程。保留灌腸治療組的藥物配方是合理的, 沒有配伍禁忌, 經腸道給藥可減少不良反應。本文治療組用異煙肼與利福平灌腸治療菌痢方便易行, 療效可靠, 且無副作用、藥源豐富、價格低廉、應用方便, 不失為一種安全、實用、經濟的治療方式。

摘要:目的 評價利福平、異煙肼聯合灌腸治療細菌性痢疾療效觀察。方法 選擇符合中國實用兒科學診斷標準患兒50例, 隨機分為實驗組25例及對照組25例, 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輔助利福平、異煙肼聯合灌腸, 對照組常規治療。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平均退熱時間, 大便成形時間及大便次數等方面均有顯著差異 (P<0.01) 。結論 利福平、異煙肼聯合灌腸治療細菌性痢疾療效觀察治療細菌性痢疾效果顯著。

關鍵詞:利福平,異煙肼,聯合灌腸,細菌性痢疾

參考文獻

[1] 薛辛東.兒科學[M].8年制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206~207.

[2] 沈剛.實用兒科藥物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7:165~166.

中藥灌腸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65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83例,年齡20~55歲,平均34.5歲,病程6個月~5年不等,伴腰骶部疼痛46例,陰道分泌物增多32例,月經不調16例,性交痛26例,婦科檢查:子宮附件明顯壓痛35例,附件增厚17例。經盆腔B超檢查盆腔積液者8例。對照組82例,年齡25~49歲,平均35.5歲,病程2個月~1年不等,伴腰骶部疼痛42例,陰道分泌物增多36例,月經不調18例,性交痛20例,婦科檢查:子宮附件明顯壓痛38例,附件增厚14例。經盆腔B超檢查盆腔積液者8例。均有性生活史,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隱痛或墜痛。全部病例均符合婦科學診斷標準[1]。2組病人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治療組用中藥清熱調血湯加減保留灌腸結合微波治療。中藥組方:當歸10g、川芎10g、白芍藥10g、紅花5g、香附10g、牡丹皮30g、黃連20g、延胡索10g、生地黃20g、桃仁20g、蓬莪術10g、有包塊者加三棱,白帶多者加茯苓、蒼術等。用藥方法:將中藥濃煎液100~150mL,藥溫保持在37℃左右,保留灌腸前囑患者排空大小便,用石蠟油潤滑肛門及吸痰管后,將吸痰管緩慢插入20~25cm緩慢灌入,灌腸完畢囑患者膝胸臥位10~15min后平臥,使藥液直達直腸后壁凹陷處,以利于子宮附件更好的吸收。保留灌腸每日1次,10~15d為1個療程,月經期暫停用。微波理療采用多功能微波治療儀置于子宮或附件區,打開電源,按理療啟動,調節功率10~15mv/A,以病人感覺溫熱為宜,時間30min,每日1次,10~15d為1個療程,微波治療時間不宜過長,溫度不宜過高以免影響治療效果。(2)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抗炎治療:青霉素鈉800萬U+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靜脈滴注。甲硝唑200mL,每日1次靜脈滴注。連用10~14d。若青霉素過敏選用喹諾酮類藥物靜脈滴注。

1.3 診斷標準

(1)癥狀:反復發作的下腹部一側或兩側墜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月經前后、性交及勞累后加重,伴月經失調及白帶增多、有異味,輸卵管黏連阻塞時可致不孕。(2)體征:子宮頸抬舉痛,子宮多呈后位,黏連固定或活動受限及壓痛;在子宮一側或兩側可捫及條索狀物或觸及包塊,并伴有壓痛;盆腔結締組織炎時,子宮一側或兩側有片狀增厚、壓痛。(3)超聲檢查提示:盆腔積液、炎性包塊、雙側或單側附件增厚。(4)實驗室檢查:可有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或正常。

1.4 療效標準

(1)臨床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婦科檢查陽性體征消失,超聲檢查提示炎性包塊或炎性滲出物均消失,雙側或單側附件恢復正常,且停藥后6個月無復發;(2)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婦科檢查子宮附件壓痛減輕,超聲檢查提示盆腔積液或積膿減少或消失,雙側或單側輸卵管增粗明顯減輕,炎性包塊或炎性滲出物均縮小或消失;(3)無效:臨床癥狀及婦科檢查局部無改善,超聲提示炎性包塊或炎性滲出物無明顯改善。

2 結果(表1)

注:2組有效率比較χ2=4.166(P>0.05)

3 討論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絕大多數是因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徹底或反復發作,病人抵抗力差,使炎癥遷延至慢性。慢性盆腔炎屬中醫學疒徵瘕、帶下、月經不調、婦人腹痛、不孕范疇。一般是外因通過內因而發病,即“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其病因為氣、血、濕、熱,或從外襲,或從內生,瘀結胞脈或胞絡,甚則釀成熱毒,日久則邪與血結,阻礙氣機致氣滯血瘀或肝經郁積,氣滯血瘀,不通則痛,久則內結成疒徵,發生輸卵管阻塞、盆腔積液、包塊等。本病病位在沖任、胞宮,肝腎虧損是本,痰濕寒熱為標,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病情復雜,病程遷延,常數年至數十年不愈。西藥治療通常采用廣譜抗生素進行殺菌治療,但因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盆腔廣泛黏連,纖維結締組織增生等,臨床西藥治療療效欠佳,且長期使用可產生耐藥性及引起菌群失調。研究認為:中醫治療本病有西醫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針對本病的病因病機辨證施治,選用多種清熱利濕、理氣、活血化瘀中藥,方中紫黃連、生地黃、莪術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利濕消除包塊的作用;當歸、紅花具有養血活血化瘀等功效;延胡索、香附、具有鎮痛、避毒等作用;桃仁、三棱、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等功效。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現,清熱利濕中藥具有抗菌,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作用[2]?;钛鲋兴幘哂袛U張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及改善微循環的作用[3]。而中藥保留灌腸是通過藥物局部滲透,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盆腔黏連組織軟化,消除局部組織充血水腫,既能改善局部的臨床癥狀,又可因其活血化瘀功效促進機化組織吸收、黏連及包塊消退。同時可減輕肝臟負擔、避免藥物口服時對胃腸道的刺激。微波局部理療,通過溫熱效應能具有加熱均勻和較強的穿透力,可直達病灶,有效改善盆腔臟器的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狀態,提高新陳代謝及藥物吸收利用,具有消炎、松解黏連、軟化瘢痕及鎮痛作用。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組83例患者中有38例治愈,42例好轉,3例無效,總有效率96.4%。3例無效者均因未堅持規律治療,所有患者治療過程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和并發癥。

中藥濃煎劑保留灌腸配合微波治療慢性盆腔炎具有如下優點:(1)選用多種清熱利濕、理氣、活血化瘀三類藥物,諸藥合用,增強了活血化瘀,理氣散濕,通經化痛之功效。(2)針對本病的病因病機辨證施治,將中藥科學組方,合理配藥,并且方劑中各種藥物劑量較大,藥效強,避免了復發。(3)廢棄了傳統的肛管灌腸,而改用吸痰管,它比普通肛管柔軟而且細,病人感覺比普通灌腸舒適。另外插入深度又比以往深5~10cm,緩解了直腸的刺激癥狀而延長了藥液存留時間,提高盆腔藥物濃度,起效快,提高療效。(4)局部配合微波理療,通過溫熱效應能具有加熱均勻和較強的穿透力,可直達病灶,有效改善盆腔臟器的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狀態,提高新陳代謝及藥物吸收利用,具有消炎、松解黏連、軟化瘢痕及鎮痛作用。增強療效。本方法操作簡便安全,可在門診治療或當地醫院就近治療,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療效顯著,無明顯副作用,值得在婦科領域推廣使用。

摘要:目的 觀察中藥保留灌腸結合微波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方法 用清熱調血湯加減,將該中藥濃煎至100~150mL,通過直腸給藥,保留3h以上。同時結合微波照射。結果 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組83例患者中有38例治愈,42例好轉,3例無效,總有效率96.4%。結論中藥保留灌腸結合微波治療慢性盆腔炎可提高療效,而且副作用少,價格低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中藥保留灌腸,微波治療,療效觀察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74~276.

[2] 樓國平,盧章文.三仁敗醬湯治療慢性盆腔炎36例[J].陜西中西,2010,25(11):980~981.

上一篇:綠色環保范文下一篇:安全宣傳標語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