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藥炮制學論文范文

2024-02-19

中藥炮制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立足農業院校中藥學專業的優勢和特色,針對學生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專業思想不穩定、中醫藥思維和實踐傳承不夠等問題,將涉及中藥材真偽優劣、生長發育、栽培管理、加工炮制、質量分析、開發利用等內容的課程,以中藥質量為主線構建“中藥質量課程群”,圍繞課程建設目標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精心打磨思政元素映射點,將“思政教育”隱性融入到課程理論、實驗、實習、實踐、專業技能競賽等各個環節,設計豐富的“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案例,形成具有農業院校中藥學相關專業特色的課程思政體系。

關鍵詞:中藥學專業;中藥質量課程群;農業院校;教學設計;課程思政

農業院校中藥學相關專業既有傳統中藥學專業的特點,又有農學專業的優勢,著重為中藥行業培養藥材栽培育種方面的優秀人才?,F如今,大學生普遍輕看大田的實踐,叫苦叫累,認為實驗室工作才是學習和科研。在學習有關涉農課程時,如藥用植物栽培學、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等興趣不高,“學農不愛農”現象較為常見,缺乏專業認同。如何幫助學生增強專業認同感,提高學習熱情,培養中醫藥思維,加強文化自信,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成為當前立德樹人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課程思政”教學理念。他提出高等學校所有學科的任課教師都要與思政課教師保持同一步伐,共同做好思政育人事業。通過學習自2016年以來黨中央下發的有關“課程思政”的文件,討論教學實踐中學生存在的問題,積極參加各類“課程思政”培訓及學習,對“課程思政”的內涵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更為透徹的理解,也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栽培學、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制劑分析等課程是河南農業大學中藥學相關專業中與中藥質量和品質形成有關的專業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可將其命名為“中藥質量課程群”。通過對河南農業大學“中藥質量課程群”有關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進行總結,目的是以此課程群為載體,旨在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積極弘揚“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精神;隱性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醫藥思維的滲透教育;注重培養工匠精神和學農愛農思想;培養學生扛起未來中藥質量大旗的責任和擔當,使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和專業自信,讓中醫藥走向世界。

一、“中藥質量課程群”思政元素總結與凝煉

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及可預見性的問題,課題組定期進行討論,集思廣益,充分挖掘“中藥質量課程群”理論、實驗、實習、實踐、技能競賽等各個環節中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醫藥思維、文化自信、工匠精神、耕讀文化、創新意識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在重點突出農業院校中藥學相關專業的優勢和特色基礎上,確定“中藥質量課程群”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和切入方法,提出有效可行的解決方法,總結體現專業特色的課程思政案例。

在“中藥質量課程群”課內外教學活動中,課程群常以藥材質量比擬人的素質等類似教學理念貫穿各個教學環節。由于藥材種類較多,每一味藥材都有其外在、內在的質量特征,通過各種管理栽培措施可提高其品質。因此,可讓學生總結自己,使學生以人為鏡、以藥為樣,寓教于物,博采眾長,舉一反三,既培養責任,又豐富自己,提高修養。

二、思政元素融入理論課堂

圍繞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學情分析和教學方法為抓手,根據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在“中藥質量課程群”課堂教學中,可運用基于大宗常用中藥材及河南道地藥材,如,丹參、地黃、連翹、山藥、金銀花、牛膝、紅花、菊花、山茱萸、貓爪草、艾等,以中藥質量為主線,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醫藥思維、文化自信、工匠精神、耕讀文化、創新意識等思政元素,課程群教師進行頭腦風暴、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1-6],不斷修正與完善理論內容可隱性融入的思政映射點,形成豐富的思政元素隱性融入專業課程案例。

如,在黃精、山藥等藥食同源中藥講授時,可強調中藥與食療文化相輔相成的關系;在艾、菊花講授時,可突出中藥在民俗文化中的寓意;在板藍根、蒼術等講授時,可融入中藥和我國歷史重大疫情的情節。通過典型案例的篩選和講解,能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中藥文化視聽課堂。

三、思政元素融入實驗課堂

以中藥質量為主線,可構建“中藥質量課程群”趣味實驗課堂。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以增強課程實驗技能為目標,通過掌握做飯火候了解中藥炮制火制方法,通過切菜的刀法了解中藥飲片的切制規格,寓教于“生活”。

以疫情期間的教學為例,因疫情學生在家上網課,實驗課無法跟上理論課,教師可鼓勵學生在家用不同材質的菜切不同規格的片、絲、段、塊,從中充分認識到中藥飲片切制的各種規格,飲片類型的選擇原則。在炒菜過程還能提高學生管控火的能力,為下一步中藥炮制炒法打下基礎,也讓學生為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增強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通過做飯,還能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和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提高自身價值感和認同感,增強對生活的熱愛度。

四、思政元素融入實習

以中藥質量為主線,可構建“中藥質量課程群”實習小劇場。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行確定主題,并基于當前中藥質量研究熱點,將所學專業知識與實習場景、實習課程相結合,運用創作和想象,自主設計與創作劇本進行舞臺呈現,寓教于“劇”。

以藥用植物學課的野外實習為例,實習不僅可以與學黨史相結合,讓學生在實習中知黨、愛黨、跟黨走,體會黨的偉大光榮,也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精神。在實習中,學生可把實習內容編排成小品進行演繹,使其在實習過程中不僅修思政,還修美德、修勞動、修素質,并培養學生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五、思政元素融入實踐

以中藥質量為主線,基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南省中藥材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項目、河南省科技特派員項目等,讓學生參與到科研、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工作中,使學生在實踐中傳承中醫藥思維,在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中融會貫通,體會“逆境出品質”的天人合一的道理。此外,通過參與國家級、省級專業技能競賽,如,舉辦菊花節活動、開展中藥飲片“四六級”等級考試等第二課堂,全方位隱性融入思政元素。

六、取得的成效

成果實施以來,課程群教師利用創設“中藥質量課程群”的思政元素庫,按照探索的農業院校中藥學相關專業課程思政路徑, 從2017 年開始, 在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2016-2020 級中藥學專業和應用科技學院2016 級中藥學(藥用植物) 專業等600余名本科生的“中藥質量課程群”教學中進行應用并不斷完善。學生先后獲得“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河南賽區選拔賽一等獎、河南省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中藥學賽道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榮譽38項,師生共同參與傳承創新了九制黃精、九制芝麻丸、防蚊蟲防疫香囊等多個中藥產品的加工工藝,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受到實習基地負責人普遍好評。

近5年來,中藥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總體較高,平均就業率達95%。其中,85%左右的畢業生在中藥學專業相關行業就業,90%以上的畢業生對從事的工作感到滿意。畢業生對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水平、教學條件、社團活動和文化建設等方面評價較高。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達93%以上。省內行業企業普遍反映河南農業大學畢業生專業基礎扎實,吃苦耐勞,具有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創業精神,就業穩定性較高。

課題組成員多次參加“高校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等課程思政培訓,與國內同行交流課程建設經驗,提高“課程思政”建設的能力。課程群教師在社會服務過程中,不僅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中藥材生產者和經營者,為河南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和貧困山區脫貧致富做出巨大貢獻,而且帶領本科生和研究生深入中藥農業生產第一線,將科研成果寫在大地上,這個過程也讓學生體會到助推鄉村振興戰略,保障中藥質量,人民早日脫貧致富貢獻力量的使命擔當。

參考文獻:

[1]張紅瑞,張云霞,高致明.藥用植物栽培學之金銀花栽培教學設計案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2):46-49.

[2]張紅瑞,黃勇,夏至,高致明.藥用植物栽培學課程中的丹參栽培教學設計案例[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28):101-104.

[3]張紅瑞,周艷,楊靜,高致明.紅花和西紅花栽培教學過程設計探討[J].河南農業,2021(30):30-31.

[4]張紅瑞,李賀敏,楊靜,高致明.根和根莖類懷藥栽培學課程教學過程設計[J].河南農業,2020(30):38-39.

[5]張紅瑞,張云霞,高致明.藥用植物栽培學課程連翹栽培教學設計案例[J].教育現代化,2020,7(61):129-132.

[6]張紅瑞,李志敏,高致明.藥用植物栽培學課程菊花栽培教學設計案例[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14):57-60.

基金項目: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項目“ 藥菊功效組分變異的解析及生態學機制研究”, 項目編號:2018GGJS030;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思政教育隱性融入中藥質量課程群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SJGLX219;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新時代雙創背景下專創深度融合的植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1YB0052;2021年度河南農業大學一流課程建設項目“中藥鑒定學”,項目編號:農大教〔2021〕34號;2021年度河南農業大學課程思政示范課項目“中藥鑒定學”,項目編號:農大教〔2021〕49號。

作者簡介:張紅瑞(1978-),女,河南鄢陵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藥資源與栽培;李賀敏(1974-),女,河南上蔡人,通訊作者,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藥用植物。

(責任編輯 朱妍)

中藥炮制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中藥炮制學是一門連接傳統和現代、飲片生產和中醫臨床的學科,處于中醫藥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一個薄弱環節。全國中藥炮制學科的中堅力量,南京中醫藥大學的蔡寶昌教授是我國中藥炮制現代化和科學化的踐行者,在探索中藥炮制傳承和發展的道路中,創新性地將中醫藥傳統思維和現代科學思維融合,并引入中藥炮制產、學、研過程中,培養了大批中藥炮制專門人才,科研成果顯著,極大的促進了學科和產業的發展,為中醫藥的傳承和創新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 中藥炮制;雙重思維;學術思想

[基金項目] 2017年度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國中醫藥人教發〔2017〕29號)

[作者簡介] 李 林(1978—),男,江蘇淮安人,博士,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藥炮制學研究;陳志鵬(1978—),男,河南開封人,博士,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中藥學研究。

思維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其具體的方式有形象思維、演繹思維、歸納思維、聯想思維等。中醫藥學的思維模式,是以中國哲學為基礎,構建了中醫藥學的理、法、方、藥一系列基本理論。因此中醫基本理論體系中,充滿了中國傳統學術的類比思維、辯證思維、整體觀念,以陰陽、五行、元氣及暗示、簡潔、聯想學說。而現代西醫的思維方法,則沿用笛卡爾的治學方法,就是把復雜問題,盡量分解為多個簡單的小問題,一個個分開解決后,再考慮大問題。兩種思維方式可以說各有長處,但作為一個現代中醫藥從業人員,必須同時具備傳統中醫藥和現代西醫的“雙重思維”,因為傳統中醫藥思維是理解、學習、傳承中醫藥的根本,而現代西醫是從微觀層面逐步揭示人體的秘密,這也為中醫藥的發展、創新,以及理論的闡釋提供了契機。

蔡寶昌教授是國家級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負責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突出貢獻專家,多年來,在中藥炮制的教學、科研和傳承領域,潛心研究,致力于教學科研成果的轉化,擔任多項社會職務,引導中藥飲片行業健康發展。

任何一門學問都有其基本的研究問題,對于具有數千年歷史的中藥炮制,同仁堂的祖訓“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做了很好的詮釋,那就是如何生產出優質的飲片,以滿足中醫臨床乃至患者的需求。針對這一基本問題,蔡寶昌教授認為傳統中醫藥理論體系在悠久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一套解決方案,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依然會產生新的問題,而近現代進入中國的西方醫藥理論體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中醫藥理論體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在解決中藥炮制基本問題上,方向是一致的,而且只有做好兩個理論體系的融通,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中藥炮制學的內源性發展。作為現代中藥炮制從業人員,無論是在生產、教學還是科研領域,均需具備傳統和現代的“雙重思維”,才能更好地保證中藥炮制的學科發展、技術傳承與產業繁榮?;谝陨嫌^點,蔡寶昌教授在中藥炮制的產、學、研中進行了大量實踐,促進了產學研的貫通,雙重思維的融合,增強了學科和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一、中藥炮制傳承和教學中“雙重思維”的運用

蔡寶昌教授認為中藥炮制的傳承是基礎、是手段,而其目的是創新、是發展,因此,在中藥炮制的傳承、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雙重思維的應用。雖然中藥炮制技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傳承和保護依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特色傳統炮制技術散布于各種醫書、方書,以及各家中醫藥傳統老字號、各個老藥工手中,誠然這些炮制技術有精華也有糟粕,但蔡寶昌教授認為以現在的研究水平,尚不能準確分辨出精華部分,加之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很多炮制品種和炮制技術面臨斷代的危險,因此對于這些品種和技術要盡可能多、盡可能廣地收集、整理與歸納,而且在搶救、保護的過程中可以綜合運用傳統和現代的方法,如在創辦南京海昌藥業的過程中,特邀江西老藥工葉偉民老師作為顧問,在企業中傳承特色的中藥炮制技術。而在建設國家級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時,則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對傳統中藥炮制的人、事、物進行保護和保存,如通過視頻制作技術,將傳統藏藥——賽太的炮制過程,進行細致的拍攝;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網絡數據庫,對傳統的炮制文獻,特別是吳門醫派和孟河醫派的文獻,進行電子化貯存,以及通過人工智能對其中的炮制相關內容進行智能分析。

對于傳承的內容,則應審慎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揚棄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雙重思維”,在傳統中醫藥理論和現代醫藥理論的雙重印證下,決定取舍。如在炮制傳統飲片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藥物采用硫熏的方法進行加工,雖然可以起到防蟲、增白的效果,但通過文獻研究發現,其出現的歷史并不久遠,僅百年左右,且無中醫藥理論支持,而通過現代的分析研究發現,硫熏后反而會增加有毒、有害物質[1],對于這種炮制方法,應盡量摒棄;相反的,如人中黃這味飲片,雖然其炮制過程復雜,炮制輔料污穢,但其炮制歷史沿革清晰,藥性明確,方證互應,且通過現代研究發現,不但其療效確切,炮制各環節的目的也很明確,對于此類品種和方法要重點傳承;更多的像鱉血柴胡、尿泡馬錢子等,雖有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支撐,但現代炮制機理不明晰的品種,則應抓緊進行基礎研究。

對于傳承的方式,無論是跟師模式還是院校模式,都有可取之處。蔡寶昌教授通過一對一的研究生培養、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等不同方式,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過程中,言傳身教,傳承精湛的技術、博大精深的理論,以及中醫藥文化的自信,培養了一批批中藥炮制的接班人,活躍在中藥炮制的教學、科研及生產的各個領域。前述提到的葉偉民老師,也在企業中以師帶徒的形式進行技術傳承,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而院校模式的優勢在于受眾更廣,更容易引進先進的人才培養手段和教學技術[2],如蔡寶昌教授在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階段的教學中,嘗試通過引入虛擬仿真技術,使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體會傳統炮制和現代飲片生產的區別。另外,蔡寶昌教授還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出“中藥炮制學”網上精品課程、在線開放課程,進一步普及中藥炮制知識,擴大中藥炮制的影響。這一項項舉措,不但極大地促進了中藥炮制的傳承,而且有效地推進了中藥的現代化[3]。

二、中藥炮制科研中“雙重思維”的運用

蔡寶昌教授認為中藥飲片質量標準研究和中藥炮制工藝的研究是整個中藥炮制學科、中藥飲片產業健康發展的壓艙石,但這兩方面的研究,均需建立在中藥炮制機理研究的基礎上。

傳統的中藥炮制方法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在中藥炮制機理的研究過程中,既要“繼往”,也要“開來”,要重視對傳統文獻的研究,首先從歷史上正本清源,明確其原始意圖,以及后續演變,繼而結合循證醫學的方法,在中醫臨床驗證那些效果有目共睹的古老炮制方法、炮制品種,在此基礎上,采用現代的技術和方法,明確作用的環節,闡明作用的機制。如通過對馬錢子的炮制歷史沿革研究過程中,發現傳統的炮制方法,多為砂炒、油炸等高溫加熱的方法,因此推測其解毒的機理與炮制溫度密切相關,進而利用現在成分分析的方法,發現其炮制機理主要是馬錢子中的士的寧及馬錢子堿等生物堿在高溫下氧化分解,轉變為它們的異型結構和氮氧化物,轉化成的生物堿毒性小,并且保留或增強了某些生物活性,從而降低了毒性[4],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相應的分析方法。在開展山茱萸炮制機理研究過程中,抓住傳統文獻和臨床驗證的蒸制后補益肝腎的作用明顯增強,發現山茱萸在炮制過程中發生了降解及脫水反應,從而引起了其中多糖結構及組成發生改變,并且得到了使山茱萸在炮制后補益肝腎作用增強的物質基礎[5]。

古代炮制學專著《修事指南》中有這樣一句話:炮制不明,藥性不確,則湯方無準,而病癥不驗也,充分體現了飲片質量對臨床療效的重要性。中藥飲片質量的標準化是中醫臨床療效的保證,也是中藥實現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前提,因此,蔡寶昌教授長期致力于中藥飲片質量標準的研究,制定了諸如醋五味子[6]、鹽杜仲[7]等大量飲片的質量標準,推廣了整體性評價中藥飲片質量的指紋圖譜技術[8],推動了《中國藥典》中飲片質量標準單列等大量的工作。但他認為中藥飲片的質量標準研究仍存在許多問題,并做出了相應的思考。首先,如何將中藥飲片質量標準與傳統炮制理論相結合。如黃連用吳茱萸汁制后,其苦寒之性降低,而用膽汁制黃連,其苦寒之性增加,在建立黃連的質量標準時就要充分考慮其傳統炮制理論。想要建立符合傳統炮制理論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就需要深入了解炮制的歷史沿革,并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建立更加合理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其次,如何將中藥飲片質量標準與炮制機理研究相結合。中藥飲片經過炮制后,其中化學成分的結構及組成發生了改變,從而使其藥性及臨床療效發生改變。只有在明確炮制機理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再次,如何將中藥飲片質量標準與藥效物質研究相結合。藥效最能體現出藥物質量優劣,蔡寶昌教授的實驗室對部分中藥飲片效應物質基礎進行研究,并建立了相應的標準。如山茱萸酒蒸后補益肝腎的作用增強,山茱萸經過炮制其顏色由紅色變為黑色,推測可能是環烯醚萜苷發生水解和氧化。研究發現炮制后含量增加的5-羥甲基糠醛對肝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因此選擇5-羥甲基糠醛等一些成分作為山茱萸飲片的質量控制指標,建立了更加全面的山茱萸飲片質量標準[9]。

明代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記載:凡藥制造,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體現了炮制程度的重要性,炮制工藝決定中藥飲片質量的優劣,只有建立規范的炮制工藝,才能保證中藥飲片的質量。對于炮制工藝的研究,更需要在繼承先人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因為現代的炮制生產,不同于傳統的作坊式生產模式,均需在現代化工業生產車間完成,只有優化符合現代工業的炮制工藝,才能生產出質量可靠的飲片。蔡寶昌教授提出目前中藥飲片炮制工藝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原藥材等級規格差異導致炮制工藝難以統一、評價指標不同導致炮制工藝參數存在顯著差異、炮制設備性能差異導致工藝參數有差異、炮制程度的不同導致無法確定相應的工藝參數、生產批量不同而使工藝參數不同,以及臨床用藥的不同導致工藝改變。針對這些問題要傳承并創新特色炮制工藝,在炮制機理上優選中藥炮制工藝,應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及設備來滿足現代飲片工業化生產的要求,并且推動產地加工與飲片生產一體化,降低中藥飲片有效成分的損失。想要生產優質的中藥飲片,就必須建立穩定、可控、全程可追溯的炮制工藝體系。

三、中藥飲片產業發展中“雙重思維”的運用

中藥炮制學是一門基于中藥飲片產業的學科,中藥飲片產業的健康發展,是中藥炮制學科良性發展的基石和保證。蔡寶昌教授除了進行中藥炮制機理、飲片質量標準等科學研究,來促進飲片產業的發展,還直接躬行其中,通過“雙重思維”的運用,引領中藥飲片產業的發展。

2013年,蔡寶昌教授組織全國中藥飲片及炮制設備生產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貿易商、醫療機構及相關行業協會的同仁,組建了中國醫藥物資協會中藥飲片及生產設備協同創新聯盟,充分運用各種資源,積極開展中藥飲片及生產設備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中藥飲片及生產設備的全國公平貿易,同時采取共同行動,推動藥材來源基地化、炮制工藝規范化、炮制機械現代化、質量控制客觀化、檢測手段科學化、飲片質量標準化、標準規范專業化、計量包裝規格化。

針對中藥飲片市場的混亂現狀,患者和中醫臨床對優質飲片的渴求,蔡寶昌教授親自組建了南京海昌中藥集團,并擔任董事長,不但將其建設成為中藥飲片的產業化示范生產基地,還將其打造成為中藥炮制傳承和創新平臺。如集團在蔡寶昌教授的領導下,利用自身擁有的產業鏈優勢,展開攻關,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開發了智能化炒藥機、智能化潤藥機、智能化炙藥鍋和智能化煅藥爐等系列智能化炮制設備,以及中藥飲片生產過程信息化管理系統,并獲得軟件著作權和專利證書,填補了國內空白,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同時,利用企業處于生產第一線的優勢,通過聘請老藥工駐廠進行技術指導、開發特色中藥炮制品種、建設傳統中藥炮制數據庫等方式,傳承中藥炮制技術和文化。

中藥炮制是一個飽含傳統技術和傳統文化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座連接傳統和現代、生產和臨床的橋梁,為了將其繼承好、發展好,蔡寶昌教授在將中藥炮制產學研三面融會貫通、協同發展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雙重思維”,使這一門古老的學科,繼續迸發出璀璨的生命力,為整個中醫藥走向現代化、國際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身為年輕的從業者,在繼承和創新傳統中藥炮制理論和技術的過程中,應當傳承蔡寶昌教授的精神和思維,同時具有傳統和現代的技術方法、研究模式,才能更好地發展中藥炮制,造福社會與廣大民眾。

參考文獻

[1]裴科,蔡皓,劉曉,等.川芎硫磺熏蒸前后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鑒別[J].中藥材,2015,38(7):1393-1399.

[2]祖強,蔡寶昌.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62-63.

[3]李偉東,吳皓,陸兔林,等.中藥炮制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3):29-30+32.

[4]蔡寶昌,何亞維,張永清,等.士的寧和馬錢子堿氮氧化物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1994(3):169-171.

[5]陸艷,張雨霏,楊光明,等.山茱萸炮制過程中的紅外光譜與美拉德反應[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1):79-82.

[6]張瑩,毛春芹,陸兔林,等.醋五味子飲片質量標準研究[J].中成藥,2012,34(12):2399-2403.

[7]呂志陽,狄留慶,趙曉莉,等.鹽杜仲飲片質量標準研究[J].中藥材,2010,33(1):30-33.

[8]李林,殷放宙,陸兔林,等.基于改良距離系數法的醋芫花指紋圖譜研究[J].中藥材,2015,38(6):1168-1171.

[9]秦昆明,蔡寶昌.中藥飲片質量標準研究中的幾個關鍵問題[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4,16(3):519-525.

中藥炮制學論文范文第3篇

本品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或愛倫堡沒藥樹的干燥膠樹脂。

一、凈制:揀凈雜質。

二、炮炙

1.醋制:取凈沒藥,加醋拌勻,燜透,置鍋內炒至表面光亮時,取出,放涼。每沒藥100kg,用醋5kg(《藥典85》)。

2.炒制:取凈沒藥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光亮時,取出,放涼。

3.香附制:取沒藥揀凈雜質,打碎成小顆?;虼址勰?。加入香附60%研成粉,先將香附粉放在鍋內用文武火炒熱后,又放入沒藥拌炒,炒至濃煙上升,呈灰褐色,發泡松脆,取出,晾涼。

4.麩制:取凈沒藥,大者砸成小塊,置鍋內炒至出油時,撒入麩皮,繼續拌炒至油被麩皮吸盡,藥體發虛呈珠狀為度,取出,除去麩皮,放涼。每沒藥1kg,用麩皮0.5kg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5.燈心制:取凈沒藥,大者砸成小塊,置鍋內炒至出油時,加入燈心同炒,至油被燈心吸盡,沒藥膨脹呈球狀為度,取出簸去燈心,放涼。每沒藥1kg,用燈心30kg。

6.煨制:取凈沒藥大者砸成小塊。另取沙子置鍋內加熱至100℃以上,然后鋪上紙2-3層,上攤沒藥塊,繼續加熱至出油時,用筷子輕輕翻動,并換紙2-3次,至沒藥呈珠狀,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

7.煮制:取沒藥,加水浸1日,連同水倒入鍋內,煮至溶化,濾

臨床應用沒藥時,由于炮制不過性,患者服后有惡心、嘔吐反應。用狗試驗證明,狗吃生沒藥7分鐘即吐,服制沒藥安然無事。事實說明,內服沒藥不炮制或炮制不過性,服后都有副作用反應。

乳香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橄欖科卡氏乳香樹 Boswellia carterii Birdw.或鮑達乳香樹 Boswelia bhaw dajiana Birdw.及野乳香樹 Boswellia neglectaM.Moore皮部滲出的干燥膠樹脂。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規范》)。

二、切制 搗碎(《規范》)。

三、炮炙

1.醋制 取凈乳香,加醋拌勻,燜透,置鍋內炒至表面光亮,取出,放涼。每乳香100kg,用醋5kg(《藥典85》)。

2.炒制

(1)取凈乳香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光亮時,取出,放涼(《藥典85》)。

(2)取凈乳香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冒煙表面顯油亮光澤,取出放涼(《規范》)。

3.茯苓制 取乳香揀凈雜質,成塊的搗碎成粒狀。加半量的茯苓粉,先將茯苓粉放入鍋內用文武火炒熱,然后放入乳香迅速用鍋鏟鏟到鍋底壓碎拌炒,防止粘結成塊,炒至濃煙上升乳香發泡成珠,現紫黃色,取出攤開,放冷(《云南》)。

4.麩制 取凈乳香,大者剪成小塊,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出油時,撒入麩皮,繼續拌炒至油被麩皮吸盡,藥體發脹呈珠狀為度,取出,除去麩皮,放涼。每乳香1kg,用麩皮0.5kg(《河南》)。

5.煨制 取凈乳香,大者砸成小塊,另取沙子置鍋內,加熱至100℃以上,然后鋪上紙2-3層,上攤乳香塊,繼續加熱至出油時,用筷子輕輕翻動,并換紙2-3次,至乳香呈珠狀,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河南》)。

6.煮制 取乳香加水烊化,濾去木屑、沙石,用文火煮至滴水成珠而下沉(《江蘇》)。

7.燈心草制 取凈乳香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烊化,加入燈心草拌炒至質酥松,取出,簸去燈心革。用時敲碎。每乳香100kg,用燈心草6.25kg(《上?!?。

8.酒制 取乳香塊加白酒淋潤4小時,至酒被吸盡,用微火烘2晝夜,至油透在紙上,質脆,不粘手為度,再研細即可。每乳香塊1kg,白酒60g(《集成》)。 【現代研究】

1.比較了清炒、燈心草制及水制三種制乳香的揮發油含量。研究結果表明,水制乳香含油量最高,清炒次之,燈心草制者最少。建議采用燈心草制法。含雜質較多或大量生產時,可將水制與清炒結合進行(陳振飛等:中成藥研究,(6):20,1982)。

2.對比了炒制乳香和水火制乳香的揮發油含量、樹脂化學反應及鎮痛作用。按照乳香中樹脂是其活血鎮痛的主要物質,建議采用水蒸汽蒸餾去油,直接分離樹脂的水火炮制方法,既符合中醫傳統用藥要求,又有利于生產(錢百炎:中成藥研究,(12):15,1982)。

3、比較研究了清炒、水煮、燈心草制、夾層水煮、夾層濃縮法炮制乳香的質量和收獲率。結果表明,夾層水煮法的成品收獲率最高,即為91%,夾層濃縮法的成品收獲率最低,即為54.2%。故建議采用夾層水煮法炮制乳香(袁坤祥:中藥通報,(1):23,1983)。

4.比較了清炒乳香和煮制乳香兩種炮制品的藥理作用。實驗結果表明,乳香鎮痛作用的有效部位為揮發油。乳香炮制前后均無催吐作用。認為乳香炮制過程中,大量揮發油逸散是浪費,故可直接應用生乳香,或提取揮發油應用(沈道修等:中成藥研究,(7):12,1983)。

5.對比了生乳香和水炙、水炒、醋炒、麩炒、清炒制品中的揮發油含量。結果表明,水制乳香的揮發油,由生品含量的2%,減少至0.3%。此法速度快,經濟實用。臨床觀察,未出現不良及副作用,且功效增加(孫向紅:中草藥,(6):7,1985)。

6.對乳香的炮制,有人主張生用或用其揮發油。歷史上不論配方或作丸散均用制品,實驗證明乳香樹脂有一定的鎮痛作用,與中醫臨床對乳香用作活血鎮痛等療效是一致的,在傷科使用配合其它藥物作為活血化瘀來處理;在丸散“牛黃醒消丸”中用的乳香也是制乳香,功效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如果僅認為止痛的機理在于生用或揮發油的作用,是不夠確切的(勞藥功:中藥通報,(10),19,1985)。

7.對乳香的烤箱烘制法與人工炒制法作了比較。實驗結果認為,可改為將乳香平鋪搪瓷盤內,或在搪瓷盤內平鋪等量燈心草后,再鋪上乳香,置烤箱中,150度恒溫3分鐘,翻動藥材。醋炙或水炙,可在翻動時,噴灑配好的醋液或適當水,翻動均勻,再烘烤至適度。該法較傳統制法省工省時,減少污染及損耗,可控制溫度和時間,能保證質量。沒藥炮制亦可應用此法(羅邁;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1):24,1985)。

松香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松科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馬尾松Pinus masscnlana Lamb.或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樹干中取得的油樹脂,經蒸餾除去揮發油后的遺留物。

【炮制方法】

一、凈制 揀去雜質,置銅勺中用文火加熱熔化,除去木屑等雜質后倒入水中,俟涼后取出,干燥即得(《藥典63》)。

二、切制 大塊砸碎,整塊摻勻(《河北》)。

三、炮炙

1.蔥制 取蔥煎湯,加入松香粉,煮至松香完全熔化,乘熱倒入冷水中,取出,陰干即得。每松香100kg,用蔥10kg(《藥典63》)。

2.炒制 取原藥材,加熱熔化后,取出澄清部分,放冷,用微火炒后研細(《集成》)。

虻蟲的炮制方法

1. 凈制:揀去雜質,篩去泥屑,除去足翅。 2. 炮炙:

1.炒制:取凈虻蟲置鍋內,用文火加熱,微炒,取出放涼。

2.米制:取凈虻蟲與米置鍋內,用文火加熱,拌炒至米呈深黃色為度。取出,去米,放涼。每虻蟲100kg,用米20kg。

3.酒制:取虻蟲,用酒洗凈,焙干。

蘆薈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 Aloe vera L.、好望角蘆苦Aloe ferox Mill.及斑紋蘆薈Aloe L.var chinensisis(Haw.)Berger葉中的液汁經濃縮的干燥品。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藥典77》)。

二、切制 用時搗碎(《藥典77》)。

三、炮炙 炒制 取蘆薈塊用微火炒至焦黑色(《集成》)。

干脂類的炮制方法

【來源】

炮炙

1.煅制

取擦凈的干漆,砸成小塊,置鍛鍋內至鍋容量的三分之一,上面覆蓋一鍋,兩鍋接合處用黃泥封固,上壓重物,用文武火銀至貼在蓋鍋底上的白紙顯焦黃色為度,擋住火門,待涼后,取出,劃成小塊即得(《藥典63》)。

2.炒制

(1)取干漆塊用微火炒焦為度(《集成》)。

(2)取凈干漆置鍋內,用中火或武火炒至煙盡為度,取出放涼(《山東》)。

3.制炭

(1)取干漆,放于火上燒枯后取出,冷后收藏(《湖南》)。

(2)取凈干漆塊,用明煅法加蓋煅至煙盡(《四川》)。

蘇合香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蘇合香樹 Liquidambar orientallsMill.分泌的樹脂。

【炮制方法】

凈制 取原藥材,濾去雜質(《規范》)。

藤黃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藤黃科植物藤黃 Garcinia morella Desv.的膠質樹脂。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規范》)。

二、切制 打成小塊或研成細粉(《規范》)。

三、炮炙

1.豆腐制

(1)取豆腐1塊置盤內,中間挖一不透底的槽,放入藤黃,再用豆腐蓋嚴,置籠內,蒸至藤黃熔化,取出放涼,待凝固后,取出藤黃,晾干。每藤黃100kg,用豆腐400-500kg(《規范》)。

(2)在銅或鋁鍋內先將豆腐塊鋪1層,再將藤黃打成小塊,放在上面,然后用豆腐塊鋪1層,蓋上,將其放在大鍋內隔水燉透,取出,放冷,剝去豆腐,研成細粉(《遼寧》)。

2.羊血制 先將鮮羊血置鍋內,加水煮1-2小時,撈出羊血塊,加入凈藤黃塊,再煮5-6小時,倒出藤黃液,晾干。每藤黃500kg,用鮮羊血250kg(《上?!?。

3.荷葉制

(1)取藤黃小塊30-60g,用雙層濕潤的凈荷葉包裹,用線扎緊,留出線頭,放入裝有豆腐的瓦罐內,將線頭固定在瓦罐上,不使荷葉包翻動,煮2小時,取出,冷后去掉荷葉,晾干。每藤黃31.25g,用豆腐125g(《湖北》)。

(2)取荷葉加10倍量水煎1小時,撈去荷葉,加入凈藤黃煮至烊化,并繼續濃縮至稠膏狀,取出,涼透,使其凝固。打碎。每藤黃100kg,用荷葉50kg(《江蘇》)。

血竭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 Daemonorops draco BI.果實的干燥樹脂。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灰塵(《規范》)。

二、切制 敲成小塊,或研成細粉(《規范》)。

敗醬草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敗醬科植物黃花敗醬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或白花敗醬

Patrinia villosa(Thunb.)Juss.的干燥全草。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藥典77》)。

二、切制 噴淋清水,稍潤,切段,曬干(《藥典77》)。

三、炮炙 制炭 取敗醬草用木柴緩火炒至黑色,微灑水,曬干(《集成》)。

半邊蓮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桔??浦参锇脒吷廘obelia chinensis Thunb.的干燥全草。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洗凈(《藥典85》)。鮮半邊蓮,用時洗凈(《湖北》)。

二、切制 洗凈,切段,曬干(《藥典85》)。

苧麻根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蕁麻科植苧麻 Boehmeria nivea (L.) Gaud.的干燥根及根莖。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藥典77》)。

二、凈制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片,干燥(《藥典77》)。

三、炮炙 制炭 取凈苧麻根片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噴灑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晾干(《規范》)。

楓香脂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 Liquidambar formosanaHance的干燥樹脂。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規范》)。

二、切制 搗碎(《規范》)。

三、炮炙 蔥制 用蔥加水煎汁,去渣,將凈楓香脂投入蔥汁中,煮至烊化,趁熱倒入冷水中,待凝結后取出,晾干,研細。研時用力不可過大,以免粘底。每楓香脂10kg,用蔥1kg(《上?!?。

安息香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樹Styrax tonkinensis(Pierre)Craib ex Hart.的干燥樹脂。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規范》)。

二、切制 搗碎(《規范》)。

三、炮炙 酒制 取安息香加酒與水煮4-5小時至成粉膏狀,或煮至沉于底部凝成塊時,取出曬干。每安息香30g,用黃酒15g(《集成》)。

阿魏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新疆阿魏 Ferula sinkiangensis K.M.Shen.、阜康阿魏 Ferula fukanensis K.M.Shen的干燥樹脂。

【炮制方法】

一、凈制 揀去雜質(《藥典63》)。取原藥材,加水熔化后,濾去雜質及殘渣即可(《集成》)。

二、切制 剁成小塊(《藥典63》)。搗碎或研細(《集成》)。

三、炮炙

炒制 取阿魏炒凈煙,至灰黑色存性(《集成》)。

豬苓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 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浸泡,洗凈(《藥典85》)。

二、切制 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藥典85》)

天竺黃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華思勞竹 Sch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莖竿內的干燥分泌液。

【炮制方法】

一、凈制 揀去雜質,過篩去灰屑即得(《藥典63》)。

二、切制 用時搗碎(《內蒙》)。

“樟樹幫”中藥傳統炮制特色

自古以來,江西就因得天獨厚的中藥資源和“樟樹幫”、“建昌幫”中藥炮制技術而享譽全國。“樟樹幫”和“建昌幫”為全國中藥炮制的主要流派,其炮制加工自成體系,各具特色,在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有“藥不過樟樹不靈,藥不過建昌不行”之說。

樟幫藥業始于東漢時期,藥祖葛玄在樟樹閣皂山洗藥煉丹,守藥行醫,開創了樟幫藥業的先河,后經南宋著名藥師侯逢丙來樟樹設藥加工,開店經營,奠定了樟幫藥業的基礎,至明代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樟幫藥業發展體系,該過程前后歷時達1800多年。樟樹中藥炮制,不論炒、浸、泡、炙或烘、曬、切、藏均十分考究,獨樹一幟,成為南北藥材集散和炮制中心。樟樹藥幫的先賢通過千百年的努力,爭得了“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成為海內外藥界同仁認可的中國藥都。

炮制工具、輔料和工藝別具一格

1.“樟幫”特制的炮制工具

樟樹中藥炮制技藝在不斷總結完善的過程中,創造了一套自己獨特的傳統加工炮制工具。主要工具有:鍘刀、片刀、刮刀、鐵錨、碾槽、沖缽、蟹鉗、鹿茸加工壺、壓板和硫磺藥柜等。尤有片刀、鍘刀面小口薄,輕便鋒利,被稱為“樟刀”。

2.飲片工藝獨具風格

樟樹飲片繼承了傳統工藝,選料上乘,切制精良。有“白芍飛上天,木通不見邊,陳皮一條線,半夏魚鱗片,肉桂薄肚片,黃柏骨牌片,甘草柳葉片,桂枝瓜子片,枳殼鳳眼片,川芎蝴蝶雙飛片,檳榔切108片,一粒馬錢子切206片(腰子片)”的說法。其刀工獨具一格,片型美觀,厚薄適中,反映了樟樹藥幫的制作工藝特色。

3.炮制輔料質量要求嚴格

“樟樹幫”輔料非常講究,其固體輔料有糙米、蜜麥麩、白礬、豆腐、灶心土、滑石粉、油砂、紅糖及其它藥物等。液體輔料有酒、醋、鹽水、姜汁、蜜汁、甘草汁、皂角汁、米泔水、米湯、山羊血、豬心血、鱉血、膽汁、羊脂油等。尤能發揮土特產優勢,如酒制,“樟樹幫”都選用當地名酒。酒炒以糯米甜酒為主,酒洗以白酒為主,酒蒸用封缸酒;醋制用陳年米醋;蜜炙用橙花蜜汁;米炒用糙米;土炒用灶心土等。歷來反映“樟樹中藥炮制,輔料講究地道,歸經如擇,用量適度,療效增強。”

4.遵術效法獨創風格

樟樹藥工對中藥炮制素有“術遵歧伯,法效雷公”之訓。千百年來,體現了《雷公》之“十七法”和《蒙筌》之“三綱”、“九法”。在長期的繼承實踐中將古人之經驗,各派之成就,按藥物性能與臨床結合,獨創自己的一派風格,堅持以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的經典方法,做到藥為醫用、藥為病用之旨。

樟樹中藥飲片切制特點

1.潤藥

樟樹飲片外形美觀,與潤藥關系極為密切,潤藥得當,既保證質量,又可減少損耗。“樟幫”流傳“七分潤工,三分切工”、“潤藥的師傅,切藥的徒弟”之說。有歌曰:“水分緩緩滲原藥,內外含水勻一致,條堅者可微彎曲,塊狀者指甲能掐入,粗大者刺無硬心,太硬傷刀又費力,太軟質次片不佳。

2.洗藥

“樟幫”藥工洗藥非常重視季節氣候(稱為“洗藥四季水”)和藥材質地等因素,靈活掌握。夏秋氣溫高,入水洗的時間宜短;春冬氣溫低,水洗時間可長。質硬藥材水洗應長,并可兼達軟化目的;松軟的藥材水洗宜短,荊芥、薄荷等芳香藥物應隨洗隨撈,稱為“搶水洗”。

3.切片

樟樹飲片依照藥性及臨床,分為圓片、骨牌片、斜片、直片、肚片、絲條片、段筒、骰子、劈片、刨片、搗碎、粉末等。各種片形各有特色,貴在適中。目的是易煎出藥效,便于炮制,稱量準確,氣味相得。

4.飲片干燥

樟樹飲片,傳統要求保持形、色、氣、味俱全。樟樹藥工把所有的藥物歸宗,分八類干燥法編成歌訣:“粘性、芳香、粉質、油質、色澤與根須、根皮、草葉干燥法,各有千秋勿亂為。一曰粘性類藥如天冬,潮片極易粘,文火干不透,原汁仍外滲,武火最適中。二曰芳香類藥舉薄荷,高溫香氣散,陰干最適宜,防霉防變黑,香濃藥汁高。三曰粉性類藥如山藥,濕片易霉餿,隨切隨攤曬,若焙用文火,嚴防氣色變。四曰油質類藥舉當歸,火旺油溢出,色黃顯焦干,天晴日曬好,陰雨文火烘。五曰色澤類藥分黃白,例舉黃芪與桔梗,桔梗日曬白上白,芪焙味香色金黃,白曬黃焙要記牢。六曰根須類藥如白薇,片短水足易成團,空氣不通防霉變,隨切隨攤勤翻曬,陰雨旺火防燃燒。七曰根皮藥如黃柏,潮片易攤多翻曬,不易霉變忌麻痹,多攤多晾可烘曬,夏令謹防顏色變。八曰草葉類藥舉澤蘭,潤后水多易粘結,薄攤晾曬要勤翻,陰雨薄烘用文火,草葉易燃人莫離。八類干燥都說過,飲片干燥莫放松。”

樟樹中藥飲片炮制的特點

樟樹中藥炮制在長期實踐中,注重“三個結合”,即技術、工藝結合;技術、工藝與藥性結合;技術、工藝與臨床應用結合。在藥性和用藥歸經上,應用“三個”不同,即用不同輔料和方法,不同之炮制程度,達到不同臨床應用的要求。其特點頗多:

1.逢子必炒

樟樹飲片炮制,有“逢子必炒,藥香溢街”之說。逢子必炒,得其香氣,炒至裂口,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藥效。

2.炒黃的藥黃而不焦

樟樹有炒黃的藥黃而不焦而香氣回溢的特點。關鍵在于掌握“火候”及藥物特性。炒黃用小火或中火進行,不斷翻動,至藥物呈黃色或比原色加深,或發泡鼓起為度。

3.火炮的藥松泡酥脆 火炮的技術上掌握火候十分重要,否則不及或不達,太過焦而無性。樟樹經驗,火炮之藥,外焦起泡,內黃空松,功效俱到。

4.火煅之藥酥而不堅

煅制在樟樹廣泛用于礦物或某些動物類藥物,如貝殼類和血余等。使之經高溫,除雜質,變性狀,質地疏松,利于粉碎煎汁,也可消除毒副作用,增強療效?;痨训姆椒ǜ鶕幬镉捕燃靶再|而異,“樟幫”將煅法歸納為“堅者煅淬,較堅明煅,輕者飛煅,得其酥脆 ,留其藥性”。

還有炒炭之藥焦而存性;酒洗、酒炙、酒蒸;甘草、皂角浸漬而解毒;滋補藥重蒸悶;藤黃山羊血制而去毒;鱉血炒柴胡;童便浸馬錢子;七制、九制香附等。這些炮制方法都是樟樹中藥炮制的特色。

馬勃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灰包科真菌脫皮馬勃 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大馬勃 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Lloyd或紫色馬勃 Calvatialilacina(Mont.& Berk.) LIoyd的干燥子實體。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藥典85》)。

二、切制 剪成小塊(《藥典85》)。

馬勃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灰包科真菌脫皮馬勃 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大馬勃 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Lloyd或紫色馬勃 Calvatialilacina(Mont.& Berk.) LIoyd的干燥子實體。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藥典85》)。

二、切制 剪成小塊(《藥典85》)。

雷丸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白蘑科真菌雷丸 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的干燥菌核。

【炮制方法】

一、凈制 洗凈(《藥典85》)。

二、切制 洗凈,曬干,粉碎。不得蒸煮或高溫烘烤(《藥典85》)。潤軟,切極薄片,曬干(《上?!?。

三、炮炙

1.醋制 取雷丸加醋煮透,至內心金黃色為度,切片曬干。每雷丸100kg,用白醋5kg(《集成》)。

2.甘草制 取雷丸加水浸1-2晝夜,再加水淋1次,晾至7-8成干,加甘草水(先加水煮1小時至藥汁達1kg左右為度,去渣)浸泡24小時至透,稍晾,切4.5mm厚的片,曬干或用微火烘干。每雷丸1kg,用甘草60g,水1.5g(《集成》)。

昆布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海帶科植物海帶 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昂布 Ecklonia kurome Okam.的干燥葉狀體。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漂凈(《藥典85》)。

二、切制 漂凈,稍晾,切寬絲,曬干(《藥典85》)。

海藻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m.) C.Ag.或羊棲菜 Sargassum fusiforme(Harv.) Setch.的干燥藻體。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洗凈(《藥典85》)。漂凈(《規范》)。

二、切制 洗凈,稍晾,切段,曬干(《藥典85》)。

海金沙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 【炮制方法】

一、凈制 簸凈雜質(《藥典63》)。

二、炮炙 煨制 布包煨(《云南》)。

茯苓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

【炮制方法】

一、凈制 茯苓個,浸泡,洗凈(《藥典85》)。茯苓皮,除去雜質(《規范》)。

二、切制 潤后稍蒸,及時切取皮和塊或切厚片,曬干(《藥典85》)。

三、炮制

1.朱砂制 取切好的茯苓,置盆內噴水少許,微潤,加朱砂細粉,撒布均勻,并隨時翻動,至外面掛勻朱砂為度,取出,晾干即得。每茯苓10kg,用朱砂180g(《藥典63》)。

2.土制 用武火將白土炒熱,再將白茯苓塊倒入,炒成微黃色時,取出,篩去白土,攤開,晾涼(《甘肅》)。

3.米湯制 取茯苓去皮,加米湯浸1夜,蒸熱,趁熱切3mm厚的片,曬干(《集成》)。

4.明礬米湯制 取茯苓去皮,加明礬熱米湯溶液浸6-8小時,洗凈,燜1-2天,蒸1小時,趁熱切1.5-3cm厚的片,晾干。每茯苓100kg,用明礬0.25kg,熱米湯適量(《集成》)。

西瓜霜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西瓜 Citrulluis vulgaris Schrad.的成熟果實與芒硝經加工而成的白色結晶粉末。

【炮制方法】

炮炙 制霜

取新鮮西瓜,沿蒂頭切一厚片作頂蓋,挖去瓜瓤及種子,將芒硝填入瓜內,蓋上頂蓋,用竹簽插牢,放入瓦盆內,蓋好,置陰涼通風處,待析出白霜時,隨時刷下,直至無白霜析出為度(《規范》)。

【現代研究】

1.西瓜霜一藥,最初見于顧世澄《瘍醫大成》第17卷中,其制法與一般同,即大西瓜1個,樸硝5kg,蘿卜1.5-2kg,收獲西瓜霜約180-360g,摻入冰片,適用于急性咽喉炎,懸垂垂過長,急性扁桃腺炎等癥(干祖望:新中醫藥,(6):44,1956)。

2.介紹一位有30余年經驗的中藥技師熊君的制備方法;

(1)樸硝3-5kg,置于潔凈不漏水的砂缸內,夏秋時將吃下的西瓜皮扔入,愈多愈好,投入的西瓜皮會融化,并不發臭。

(2)西瓜1個,不用水洗,懸于通風處,防其腐壞不堪應用,可預備2-3個,忌貓踏(易沙),不能與糯米接近(易爛)。

至霜降后,將西瓜皮融化的樸硝液,用粗夏布過濾,然后再加白蘿卜0.5-1kg切薄片,文火煮數沸,至蘿卜將全部融化時,取出,再過濾1次,將粗渣捏細,入冷開水重濾1次;最后將此液置凈缸內,投入若干約尺許長的稻草稈,露天過一宿,翌晨,將有好釘頭樣的結晶取下。而后將準備好的西瓜,在茶部切如蓋狀,去其子瓤,裝入以上制就的樸硝,蓋好,用棉線網絡好,掛戶外陰涼避風處,隔三四日,外面有粉狀附著物,以鵝羽掃下,每3-4日掃1次,遇雨天收藏家中。至瓜皮干癟時,即停止掃取;里面剩余的,全部取出,亦可應用(孟景春:上海中醫藥雜志,(6):35,1958)。

3.天然硝酸鉀、天然硫酸鈉,熱水溶解,過濾,濾液加蘿卜絲20%(W/W),煮沸30分鐘,過濾,濾液加西瓜40%(w/w),(洗凈,打碎,去子)煮沸,再過濾;濾液加活性炭1%(w/w),再煮沸,再過濾,(布氏濾器,滑石粉助濾),濾液,經垂熔濾器濾過至澄明,減壓蒸發濃縮,放冷析晶,分離結晶,風化(干燥,脫去結晶水),接處方規定量加入冰片,套研均勻,過100-110目篩,檢驗,包裝。此法質量穩定,生產周期短,每批生產歷時6天左右,為傳統制法的1/10,產量提高數十倍,適宜工業化生產(陸澤儉:中成藥研究,(1):27,1978)。 六神曲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辣蓼、青蒿、杏仁等藥加入面粉混合后,經發酵而成的曲劑。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雜質(《四川》)。

二、炮炙

1.炒制 取六神曲,切成小塊,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黃,取出,放涼(《藥典85》)。

2.麩制 取麩皮撒入熱鍋內,待起煙時,隨即倒入六神曲塊,拌炒至深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六神曲100kg,用麩皮10kg(《規范》)。

3.制炭 取神曲塊,炒至外焦黑內焦黃為度(《集成》)。

【現代研究】

1.比較了炒黃和炒焦神曲的不同浸取方法,即粉末與塊粒,溫浸與煎煮,對神曲等分解淀粉效價的影響。結果表明,神曲消化淀粉效價,經炒黃后有不同程度保存,即炒黃后為生品的60%,炒焦后消化淀粉效價基本消失(陳廉等:南京藥學院學報,(8):41,1962)。

2.檢測了目前國內神曲和建曲等藥曲中消化酶的含存情況。認為可用蛋白酶和淀粉酶為指標,衡量神曲等藥曲的內在質量及判斷制備工藝的合理性(黃國能:中成藥研究,(5):18,1981)。

3.采用單一菌種和以麥茨代替面粉,作為神曲的發酵營養源。研究結果表明,發酵效果好,可降低成本,縮短發酵周期,消化酶含量也較高。工藝合理,質量穩定,發酵過程中可避免雜菌。經臨床驗證,具有與天然發酵品同等療效(本刊通訊員:中草藥,(12):13,1984)。

紫梢花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淡水海綿科動物脆弱針骨淡水海綿Spongillafragilis Leidy的干燥群體。

【炮制方法】

凈制 揀去雜質,洗凈泥沙,曬干即得(《藥典63》)。除去雜質及灰屑(《天津》)。

紫河車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健康人的干燥胎盤。

【炮制方法】

一、凈制 除去灰屑(《藥典85》)。

二、切制 砸成小塊(《藥典85》)。

三、炮炙

1.花椒、酒制 取新鮮的紫河車,橫直剖開血管,用水反復洗漂干凈,另取花椒置布袋中加水煎湯,去渣,加入凈紫河車,煮2-3分鐘,及時撈出,濾凈水,放入黃酒盆內拌勻,置籠屜中蒸透,取出,烘干即得。每紫河車100個,用花椒120g,黃酒1.5kg(《藥典63》)。

2.滑粉石制 先將滑石粉炒熱加入紫河車,稍燙后研細(《集成》)。

3.土制 用細黃士炒至黃紅色發配,放冷研細(《集成》)。

紫草茸的炮制方法

本品為膠蚧科昆蟲紫膠蟲 Laccifer lacca Kerr.所分泌的膠質。

【炮制方法】

凈制 除去枝梗及雜質(《藥典77》)。

白術炮制不同功效也有別

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冬季下部葉枯黃、上部葉變脆時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曬干,再除去須根。歸脾、胃經。味苦、甘而性溫。功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正如《醫學啟源》記載白術“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止渴,安胎”;《神農本草經》記載白術“氣味甘溫,無毒,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藥性賦》記載白術“味甘,氣溫,無毒??缮山?,陽也。其用有四:利水道,有除濕之功;強脾胃,有進食之效,佐黃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實有消痞之妙”。

白術主治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病癥。補脾胃可與黨參、甘草等配伍;消痞滿可與枳殼等同用;健脾燥濕止瀉可與陳皮、茯苓等同用;治寒飲可與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腫常與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表虛自汗可與黃芪、浮小麥等同用;胎氣不安有內熱者,可與黃芩等配伍;腰酸者可與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術有抗潰瘍、保肝、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應激、增強造血功能、利尿、抑制子宮收縮、抗氧化、延緩衰老、降血糖、抗凝血、抗腫瘤等多種藥理作用。其與白術健脾益氣作用相關的藥理作用為調整胃腸運動功能、抗潰瘍、保肝、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應激、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其燥濕利水功效與利尿作用有關;而安胎功效與抑制子宮收縮作用有關。陰虛燥渴,氣滯脹悶者忌服。入煎劑常用量6~12克。

白術的炮制不同,功效也有所差別。臨床常用的白術炮制方法有:1.生白術,即將白術揀凈雜質,用水浸泡潤透后撈出,切片,曬干。生白術長于健脾、通便。生白術用于通便時,入煎劑可用到每天30克,常與枳實同用。2.炒白術,又名炙白術,先將一份麩皮撒于熱鍋內,等有煙冒出時,再將十份白術片倒入微炒至淡黃色,取出,篩去麩皮后放涼。炒白術善于燥濕。3.焦白術,又名焦術、白術炭,即將白術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噴淋清水,取出晾干。焦白術以溫化寒濕,收斂止瀉為優。4.土炒白術:取一份灶心土(伏龍肝)研為細粉,置鍋內炒熱,加入五份白術片,炒至外面掛有土色時取出,篩去泥土,放涼。土炒白術以健脾和胃、止瀉止嘔為著。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中藥常識:中藥的用量與炮制

處方中藥物的用量及炮制,既直接影響著療效,又涉及用藥的安全可靠。這里主要談在實踐運用中的幾個具體問題。

關于用量

中藥多為天然藥材,其用量較大,有效量的安全閾也較寬。但也不是絕對的,有些劇毒藥物如烏頭、巴豆之類稍稍過量,就易發生中毒事故??偟膩碚f,加大用量,并不和提高療效成正比,如何權衡中藥之用量,可從下面四個方面著手。

嚴格控制劇毒藥用量

如川烏頭,有效量為3克~6克,煎服如超過10克,就易發生中毒,如超過30克以上者,就易發生死亡事故,必須嚴格掌握。若延長煎煮時間,可以減低其毒性。

按藥物作用的地位而定量

一般地說,君藥、臣藥用量偏重,佐藥、使藥偏輕。例如用桂枝湯時,桂枝為主,白芍為輔,桂枝用5克,白芍用10克;用小建中湯時,白芍為主,桂枝為輔,桂枝用3克~4克,白芍用15克~20克。且桂枝、白芍用量都超過常用量。再如治陽虛寒證病人,一般用四逆湯,附子為主(5克~8克),干姜為輔(2克~5克)。若病情嚴重,陽脫脈伏者,當用通脈四逆湯,干姜為主(8克~10克),附子為輔(4克~6克),余可類推。

根據不同作用要求掌握用量

如柴胡作為和解退熱的用量宜偏大(12克~15克),作為疏肝解郁宜偏輕(3克~6克)。又如防風,作為疏風發表,可用一般量(5克~10克),解砒霜毒當用最大量(30克~45克)。

注意藥物的體積掌握用量

同一藥量的藥材,體積差距很大。如磁石10克,只有三粒黃豆大小;若10克玉蝴蝶或通草,可占半藥罐。為了符合煎煮的要求,應掌握用量,適當考慮到藥材的體積。如礦石、貝殼類藥物,用量可偏大些,一般在30克左右。對有些體積雖大而用量又不能小者,可采用煎湯代水煎藥方法。如伏龍肝、夏枯草、葫蘆瓢、益母草等藥用大劑量時,就要先將藥物煎湯去渣取水再煎他藥。

關于炮制

中藥炮制直接關系到臨床療效,在這里主要是談談有關的幾個具體問題:

抓住必要的炮制

為了減少毒性,提高療效,必要的炮制是不可少的。如生半夏用生姜同煮,制成姜半夏,可以減少半夏的毒性;陳棕炭、血余炭等用于止血,必須燒炭存性,否則就不易于煎煮和消化吸收。炒黃芩善于退熱,焦薏苡仁健脾止瀉,在書寫處方時都必須注明。

避免有害的炮制

過去有些炮制,為了追求美觀,反而失去藥效。如清水半夏片、花檳榔片、淡附片等,要把藥物水浸多天,把味浸淡,切出的飲片猶如爪甲,光澤透明,非常好看,實際上有效成分已大部分都已消失。

改革繁瑣的炮制

如蚌水炒天麻,很難肯定被炒的藥味有什么新的特殊作用。

必要的醫囑

這里所講的“醫矚”,主要是指有關服藥要求的囑咐。

服藥次數

急性病服湯藥要大量頻進,必要時每4小時~6小時一次;頻繁嘔吐,飲食難進者,應采用少量多次分服法,若為慢性疾患,服藥每天1劑,或兩天1劑。

服藥時間

一般每日服兩次者,多早晚服用為宜。夏令服藥,最好頭一天晚上服“頭煎”,第二天早上服“二煎”,這樣可避免中午高溫時間湯藥發餿。對胃部有刺激性的藥物,如補血丸中有皂礬等藥,以飯后服藥較好,病在上焦者飯后服,在下焦者飯前服。

注意服藥后調護

中藥炮制學論文范文第4篇

為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態度,更好的配合臨床,科研教學需要,特訂中藥加工炮制室制度如下:

(二)凡進炮制室待加工的藥材,必須查明藥物來源,藥材的真偽、優劣、質量等以保證藥材加工前的質量。

(三)藥材加工除去藥材內的雜草和泥土,需做制劑的藥材快水沖洗,涼(烘)干備用。

(四)需炒制的藥材,根據藥物性質、掌握加熱的溫度、按規范進行操作。

(五)炒炭藥材必須保證質量不可炭化,操作過程中應用清水噴滅火星,防止復燃,至24小時后涼透驗收入庫。

(六)需加輔料炮制的藥材,必須保證輔料的純凈度,按照規定的重量和濃度執行。

(七)需切制的根莖類藥材用水沖淋、潤濕,按標準厚度切制、涼干。

(八)根據門診需要,做到加工有計劃、認真填寫出入庫單據和工作量報表。

(九)炮制室內加工間和工作間分開,加工設備應放在干燥通風房間,并備有通風、降濕除塵、防火設施,對于加工設備做到定期檢修。

(十)需加工藥材,內服和外用器皿一定要分開,用后沖洗干凈。

(十一)工作人員每年做一次體檢,炮制工作人員必須是專職人員,對于加工好的藥材必須經二人復核、簽字登記方可用于臨床。

中藥炮制學論文范文第5篇

中藥炮制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項制藥技術,是中醫藥學的一大特色。

一、中藥炮制的起源與發展概況

對中藥炮制的文字記載始于戰國時代。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其治療“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湯中就有“治半夏”的記載,表明當時預治疾病已經使用了藥物常規炮制品。到了漢代,據有關資料記載,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煉、煮沸、火熬、燒、斬斷、研、銼、搗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湯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同時,炮制理論開始創立。我國第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序例寫道:“藥„„有毒無毒,陰干暴干,采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偽陳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不爾勿合用也”。在南北朝劉宋時代,我國第一部炮制專著《雷公炮炙論》問世,記載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飛等。該書對后世中藥炮制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某些炮制方法,現今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明代時期,中藥炮制發展得較為全面,在理論方面,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統地論述了若干炮制輔料的作用原理,記載為:“酒制升提;姜制發散;入鹽走腎仍仗軟堅;用醋注肝經且資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潤回枯助生陰血,蜜制甘難化增益元陰;陳璧土制竊真氣驟補中焦;麥麩皮制抑酷性勿傷上膈;烏豆湯、甘草湯漬曝并解毒至令平和„„”。他還強調:“凡藥制造,責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著名的醫藥學者李時珍集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專列了“修治”一項,收載了各家之法。

對有些炮制方法還運用中醫理論加以討論。繼之,繆希雍又在《雷公炮炙論》的基礎上,增加了當時常用的炮制方法,在他的著作《炮制大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炮炙十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由于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關心和重視中藥炮制事業,使中藥炮制事業發展很快。各地有關部門都對散在本地區的具有悠久歷史的炮制經驗進行了文字整理。并在此基礎上,全國大部分地區制訂、出版了炮制規范。同時,國家在藥典中也收載了中藥炮制內容,并相繼出版了一批炮制專著。如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藥炮制經驗集成》,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藥炮制學》等。在科研方面,目前全國有許多中醫藥研究機構都開展了對中藥炮制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科研隊伍。在生產方面,中藥炮制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藥物飲片質量逐步得到了提高。隨著我國技術的革新,炮制生產設備已逐步機械化,如滾動式洗藥機,去皮機、鎊片機、切片機,各種類型的電動炒藥鍋等。這些將朝著自動化、聯動化的方向發展。

二、中藥炮制與臨床療效 1.炮制是中醫臨床用藥的特點

中藥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動物、礦物,藥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藥物成分,但也常帶有一些非藥用部分,而影響療效,并且不同藥用部位藥效有異。而原藥材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這就需要通過炮制,調整藥性,增利除弊,以滿足臨床治療要求。所以中醫臨床配方用藥都是用炮制后的飲片。由于中藥成分復雜,常常是一藥多效,而中醫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藥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據病情有所選擇,因此,需要通過炮制對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權衡損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減弱,某些不利于治療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療需求。疾病的發生有多種原因,病情的發展變化多端,癥候的表現不一,臟腑的屬性、喜惡、生病病理各異,故立方遣藥及炮制品的選用都應考慮這些因素。如:女貞子既能補肝腎之陰,又能清虛熱,且藥性較平和,養陰而不膩,清熱而不損陽氣,實為滋陰補腎之良藥。但生用或制用與病情變化有關,當患者肝腎陰虧,兼有腸燥便秘者,可選用生品,既可補肝腎,又可潤腸燥,二者兼顧,且用量宜大;當便秘已去,肝腎陰虧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時,除調整處方外,女貞子則宜制用,增強其補肝腎之力,避免過用生品又引起滑腸。由此可知,中藥必須經過炮制,才能適應中醫辨證施治、靈活用藥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醫運用中藥的一大特色。

2.炮制直接影響臨床療效

中藥炮制是中醫長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總結。炮制方法的確定應以臨床需求為主要依據。炮制工藝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臨床療效。

2.1中藥凈制與療效

中藥凈制的方法雖然比較簡單,但對藥效的影響很大。因此,中藥在用于臨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經過凈制處理,方能入藥。從古至今,醫藥學家對中藥的凈制都非常重視。中藥亦要求以凈制后的“凈藥材”入藥,《中國藥典》炮制通則把凈制列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2軟化、切制與臨床療效

中藥切制之前,需經過泡潤等軟化處理,使軟硬適度,便于切制。然而,控制水處理的時間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時間過長,吸水量過多,則藥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療效,并給飲片的干燥帶來困難。利用蒸氣軟化藥材,應控制溫度和時間,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壞。

切制時,飲片不均勻,厚薄、長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過程中就會出現藥用成分溶出不一。若需進一步加熱炮制,還會出現受熱不均,生熟不一,藥效有異的情況。如:調和營衛的桂枝湯,方中桂枝以氣勝,白芍以味勝。若白芍切厚片,則煎煮時間不易控制。煎煮時間短,雖能全桂枝之氣,卻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時間長,雖能取白芍之味,卻失桂枝之氣。方中桂枝、白芍均為主藥,切均薄片,煎煮適當時間,即可達到氣味共存的目的。飲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飲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時干燥,就會發霉變質。干燥方法和干燥溫度不當,也會造成有效成分損失,特別是含揮發性成分或對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溫干燥或曝曬,療效會明顯降低。

2.3干熱炮制與臨床療效

干熱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熱。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對藥效有明顯的影響。干熱炮制的各種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應用最廣泛。藥物炒制,其方法簡便,但在提高療效,抑制偏性,減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許多中藥炒制后,可產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氣,收到啟脾開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麥芽、炒扁豆等。中藥經炒制處理后,能從不同途徑調整藥物的功用,滿足臨床不同的用藥要求。煅制法常用于處理礦物藥、動物甲殼及化石類藥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藥。此外,煨制、干餾等法對療效也有明顯影響。尤其是煨制后,藥效常有明顯的變化,干餾法則常用于制造新藥。如木香生品行氣止痛作用明顯,煨木香則專于實腸止瀉。

2.4濕熱炮制與臨床療效 濕熱炮制為水火共制的一類炮制方法。常用的有蒸法、煮法、煽法。此外,還有提凈法。部分復制藥物仍離不開蒸、煮的方法。蒸法和煮法在古代文獻中記載較多,用得非常普遍。清代《醫方集解》云:“半夏用醋煮者,醋能開胃散水,斂熱解毒也,使暑氣濕氣俱從小便下降。”清代《本草新編》有“寒水制硫黃,非制其熱,制其毒也。去毒則硫黃性純,但有功而無過,可用之而得宜也”的記載。濕熱法炮制藥物,其特點是加熱溫度比較恒定,受熱較均勻,因此較易控制火候,加熱時間可根據需要靈活掌握。煮法和煽法水量也很重要。若上述條件掌握不好,往往造成藥物火候“不及”或“太過”,影響療效?;鸷虿患?,達不到熟用目的;火候太過,則會降低療效或喪失療效。如何首烏,蒸制時間太短,服后可出現便溏或腹瀉,甚至有輕微腹痛現象。桑螵蛸、天麻蒸的時間過長,則會“上水”,不但難干燥,且會降低療效。川烏煮制時間太短,則達不到去毒效果;水量應適中,若水過少,則水煮中后還砂到火候要求,水過多則損失藥效。

2.5輔料(包括藥汁)制與臨床療效

用輔料制藥起源甚早,春秋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酒醋潰的記載。以后輔料種類逐漸增多,較系統地闡述輔料作用的首推明代陳嘉謨的《本草蒙筌》。但以明、清時期資料較多。明代《證治準繩》在論述黃柏的炮制作用時指出:“生用則降實火,熟用酒制則治上,鹽制則治下,蜜制則治中而不傷。”這說明用不同輔料炮制后其適應癥、作用部位以及副作用都會發生變化。中藥加入輔料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可借助輔料發揮協同、調節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損益,盡量符合臨床治療的要求。

3.炮制與藥性的關系

中藥通過炮制,其性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等都可能發生一定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常常異致功效、用途發生相應的改變,運用于臨床所產生的效應也不一樣。

三、中藥炮制的作用與目的 1.潔凈藥物保證用量準確

原藥材含有非藥用部分,如: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夾有泥沙、雜物;動物的皮、肉、骨、筋、角等殘留腐肉、惡血。使用前進行清除雜物,洗去泥沙、污垢,篩去灰屑,除去霉爛變質之物和非藥用部位,可使藥物清潔純凈,保證臨床用藥劑量準確。

2.便于調劑和制劑

植物的根及根莖類、藤木類、果實類經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規格的飲片,如切成片、絲、段、塊等,便于調劑時分配制量和配方。礦物類、貝殼類、動物骨甲類如自然鋼、磁石、代赭石、牡蠣、石決明、穿山甲等藥物質地堅硬,難于粉碎,不便于調劑和制劑,而且在短時間內又不易煎出有效治療的成分,因此必須經過特殊的炮制方法使其質地變脆變酥,易于粉碎,而且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部分中藥雖有較好的療效,但因其毒性或副作用太大,臨床應用不安全。為了達到醫療上用藥安全,歷代對有毒藥物的炮制都非常重視,各代都有較好的除毒方法,如:草烏有浸、漂、煮、蒸、加輔料等炮制方法,以降低毒性。

4.改變或緩和藥物的性能

中醫采用寒、熱、濕、涼及辛、酸、苦、咸來表達中藥的性能。性和味如果偏盛的藥物,在臨床應用時,會給病人帶來不利的一面。如太寒傷陽,太熱傷陰,過酸損齒傷筋,過苦傷胃耗液,過甘生濕助滿,過辛損津耗氣,過咸助痰濕等。為了適應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病情的需要,一方面可通過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來轉變或緩和藥物偏盛的性和味。中藥往往通過炒、蜜炙等方法來緩和藥性,故有“甘能緩”,“麩炒以緩其藥性”的說法。

5.增強藥物的療效

中藥通過適當的炮制,可以提高中藥的療效。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而增強療效。明代《醫宗粹言》寫道:“決明子、蘿卜子、芥子、蘇子、韭子、青箱子、凡藥用子者俱要炒過,入煎方得味出。”這便是現代“適子必炒”的根據和用意。因為種子被有硬殼,炒后種皮破裂,有效物質就便于煎出。另一方面是藥物之間相互配合起協同作用,起到增強療效的效果,如款冬花和紫苑等化痰止咳作用的藥物,經蜜炙后其作用增強。再:炮制可以引藥入經及改變作用部分從而提高療效。如大黃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作用是走而不守,但如經用酒制后,就能上行而清上焦熱邪引起的牙痛、口舌生瘡等,即轉降為升。又如紫胡入經分散(入心包、肝、膽、三焦),如果經用醋制后,就可專入肝經,讓其專治肝臟疾病。

6.矯味矯臭,以利服用

動物類或其它具有腥氣異味的藥物,往往不被病人所接受。為了便于服用。常將此類藥物采用相應的炮制方法來去掉其不良的氣味,如用酒制烏梢蛇,用醋制乳香等都是為去掉其腥味或異味。

7.有利于保存藥效和貯藏

上一篇:醫學人文教育論文下一篇:師承教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