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范文

2023-09-23

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范文第1篇

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力巨大, 近年來,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十分迅速, 多種數字化資源已經被教師、學生廣泛使用。信息技術對更新觀念、變革學習方式、實現培養目標、提高辦學質量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做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核心和基礎---教學資源庫建設, 也成為高校推進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教學方法創新的重要手段。在把人類社會帶入信息時代的同時也為現代語言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物質條件。

在網絡背景下, 教學資源庫建設作為校園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環節, 對教學產生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學資源庫建設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資源共享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課程建設、課程改革, 進而推動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 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建立優質的教學資源庫, 并最大程度的發揮其積極作用, 是我們需要探討和迫切解決的問題。

二、已有研究實踐基礎

筆者所在學校自2014年起全面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 公共英語課程做為我校立項的第一批重點資源課程, 也成為了學校信息化教改的領軍課程。課程立項資助經費2萬, 現已在網絡平臺上運行了三年多, 課程已有知識點講解音視頻資源20個;任務點79個;總時超過了10小時;學生代表作20個;圖片40張;職業場景6個;自制PPT課件20個;配套60套進階練習;習題集共計300題。目前已有超過6000名學生在平臺中學習了這門課程, 學生累計訪問量達到50000次以上, 留言區500多條, 主題討論15次, 資源共計達到1T, 本課程于2016年通過了學校的共享資源課程驗收。

三、課程資源建設的研究過程

課程資源建設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課程資源的完善與優化:即高職英語課程資源庫建設方案的完善;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高職英語課程介紹、課程標準、標準、單元設計及課件、習題庫建設、教學微視頻資源等教學資源的完善;2課程資源庫的應用和推廣:即課程資源在本校師生中的應用;課程資源庫在全省乃至全國的推廣;

課程資源庫在全社會的共享;3.課程資源庫的建設模式:團隊共建模式和師生共建模式。

課程資源建設的目標以課程資源體系完整、內容豐富和適合網絡傳播為基本要求, 建設優質的高職英語數字資源并形成共建共享體系, 為職業院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優質的課程資源;

通過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 同步探索構建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創新資源建設和應用體制機制, 推進課程資源在全校、全社會的利用率和普及率, 實現課程資源的跨時空、跨地區共享。

四、要解決的問題

如何完善和優化現有的課程資源庫:課程團隊組織校內外專家評估現有課程資源庫, 根據專家意見確定優化課程資源建設的思路;根據建設思路團隊分工合作優化教學指導文件, 如:課程介紹、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根據建設思路完善具體實施文件:單元設計、電子課件、教學任務單、教學案例、微課視頻資源等;完善學生課下自主學習的相關資料:習題庫、考試庫等;

2.如何應用和推廣課程資源:在本校2018級3800名左右學生中實現課程資源庫使用率90%以上, 提高教學效率, 拓展英語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省內其他高職院校中推廣本課程, 依據教育廳相關政策, 實現學分相互認定, 學生能夠進行自我學習和自身的可持續教育;在全社會免費開放部分課程資源, 實現課程資源共享。

五、主要特色

課程以網絡教學平臺為載體, 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 以課程項目為載體, 以任務為導向, 整門課程用情境貫穿起來, 以連續劇的形式吸引學生完成整門課程的學習;采用“團隊共建”、“師生共建”的模式, 由團隊教師共同管理, 學生共同參與建設;課程內容特色:課程中的教學任務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

學生學習方式的特色:難易程度不同的內容, 線上線下的學習方式、階梯性學習套餐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教學方法的特色:多模態教學:利用多模態教學資源進行多模態教學設計、實施、評價, 能為學生提供多模態感知、認知手段, 讓學生了解、比較和吸收多元文化并通過交流, 提升思想, 創新知識, 傳播文化, 能以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體驗刺激學生。

六、預期效果

第一階段:預期效果:校內專任教師和專家團隊論證、肯定課程建設的初步成果, 并組織在校內推廣;《英語》課程資源在2018級學生的使用率達90%以上, 學生平均在線學習時長累計達到8小時以上, 課程通過率達到80%以上, 學生通過數字課程實現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

第二階段:預期效果:課程的影響力在全省進一步擴大, 實現其他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本課程的學分認定, 學生平均在線學習時長累計達到10小時以上, 課程通過率達到85%以上;

第三階段預期效果:課程的成果得到國內同行及專家的認可, 高職學生及社會人士均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來, 學生平均在線學習時長累計達到12小時以上, 課程通過率達到90%以上, 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數字課程建設經驗, 帶動其他高職院校的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與發展。

七、課程資源建設的途徑

第一階段:課程資源庫的完善和優化 (六個月)

總結本學期課程資源在2017級學生中應用情況, 團隊成員在省內外8所以上高職院校中以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展開調研, 請校內外專家論證課程資源前期建設情況;團隊成員每周至少集中一次交流授課心得, 收集教學實施效果的反饋意見;根據調研結果、專家意見、教學效果反饋對課程資源 (包括課程標準1份、授課計劃1份、課件、單元設計20個、習題集800題和微課視頻拍攝方案等) 進行修改、優化、完善;

第二階段:課程資源庫的應用與推廣 (六個月)

組織校內2018級3800名學生在網上選課, 學習本課程;根據校內第一輪學生學習情況反饋, 進一步完善課程資源;課程建設團隊在省內高職院校進行課程資源介紹和交流;組織全省部分高職院校學生 (3000人以上) 學習本課程;在全國推廣課程, 組織國內高職院校學生及社會人士 (5000人以上) 學習本課程;

第三階段:課程資源庫建設的總結與提升 (六個月)

對課程資源進行過程監控、資源更新、課程評價、成績管理、總結基于網絡課程平臺的教學課程的教學心得;收集反饋信息、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形成經驗, 在同行院校中進行交流與推廣。

八、課程資源平臺的局限性

對于英語課程來說, 大多數課程平臺卻都有其局限性, 主要表現在

影響力較大的課程資源平臺都不具備語音識別功能。由于英語學科的特殊性, 很大比例的學生作業是聽說練習, 大部分的課程平臺都無法對聽力練習和口語練習進行自動評分, 導致教師只能采用英語學習軟件對學生練習進行評分, 再將成績統計記錄在課程平臺里, 這樣無形中就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學生也要使用多個軟件學習, 給學習帶來了不便;

英語課程平臺影響力不夠, 且難以實現自主建設課程的功能。目前國內能夠具備語音識別的課程資源網站少之又少, 據筆者調查了解, 優學院和ismart兩個英語課程平臺都具備語音識別打分功能, 但只能識別平臺內自帶資源, 無法對教師自建的課程資源進行語音識別;且英語類課程平臺基本只適用于英語課程的學習, 并非綜合性課程平臺, 在國內影響力較小, 教師使用改平臺申報省級和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有較大難度。

九、結語

優質的英語課程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綜合的系統工程, 不僅需要多方平臺共同配合, 共享資源, 開放數據端口;還需要熱愛信息化教學, 勇于嘗試信息化技術且對課程建設有熱情的英語教師團隊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同時, 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應對人力、物力、經費、設備、場所等給與大力支持, 方能鼓舞教師投身于課程資源的建設中, 早日看到課程建設的成效。

摘要:近年來,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十分迅速, 多種數字化資源已經被教師、學生廣泛使用;教學資源庫建設作為校園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環節, 對教學產生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學資源庫建設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資源共享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課程建設、課程改革, 進而推動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 切實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已有實踐基礎, 分析課程資源建設的現狀、過程、研究內容、建設步驟以及課程資源平臺的局限性, 多方位探討了英語課程資源庫建設的意義。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資源庫,英語

參考文獻

[1] 郭紹青, 賀相春, 張進良, 李玉斌.關鍵技術驅動的信息技術交叉融合——網絡學習空間內涵與學校教育發展研究之一[J].電化教育研究, 2017 (04) :28-35.

[2] 郭紹青.網絡學習空間變革學校教育的路徑與政策保障——網絡學習空間內涵與學校教育發展研究之七[J].電化教育研究, 2017 (08) :55-62

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范文第2篇

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是經濟法課程專業教師和學生在數字化的教育教學環境中, 遵循經濟法課程教育理論, 用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培養適應新時代復合型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學活動。隨著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 信息化技術越來越廣泛應用于教學, 近年來創建共享型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成為了很多高職院校的工作重點。建設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有利于幫助高職院校教師和學生拓寬獲取經濟法相關知識的途徑, 開拓教師教學和學生認知的視野;有利于實現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資源的高度共享, 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更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獲取資源, 主動開展學習活動, 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新模式。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 目前大部分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素材包括:課程大綱、教學設計、電子課件、虛擬實訓、案例題庫、動畫視頻、常用法律法規、交流互動等等。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平臺建立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內容, 而且豐富了學生們學習交流經濟法的形式。學生們能在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中找到喜歡的學習模式, 教師們也能在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中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突顯教師對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力。雖然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在部分高職院校實施和運用中已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但是隨著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全面展開和深入, 存在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二、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存在問題

1、教學資源庫沒有統一標準, 素材來源單一

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 沒有統一的學習入口, 資源庫資源中存在有素材未正確歸類的情況, 雜亂堆砌, 缺乏系統整理。另外, 大部分資源庫主要將課程內容、教學成果進行羅列, 缺少統一規劃, 教學資源庫素材來源單一, 缺乏多樣性。

2、教學資源庫使用不充分

在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過程中, 筆者調查發現, 經濟法數字化資源庫主要使用用集中在校內教師較多, 社會推廣力度不明顯。在學生中, 學生們認為使用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只能基本達到其學習效果, 而學生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學習、查閱資料會與互聯網相連, 學生們定力不足就往往難以抵擋網絡娛樂、游戲的誘惑, 不能完全專注于學習或進入學習狀態慢。高校專業教師也沒有經常要求學生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學習, 缺少教師的引導也會削弱學生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導致經濟法課程教學資源庫使用不充分。

3、教學資源庫的管理問題

經濟法教學資源庫的管理問題主要涉及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更新和維護, 包括資源庫內學習資源的更新、行業行情最新動態、新頒法律法規增補、網絡平臺管理等等, 這些內容都要隨著社會發展的動態變化、課程改革的深入不斷地推進。教學資源庫的維護管理教師作為參與主體, 如何最大程度地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 持續不斷地參與到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維護、更新和管理工作中, 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建議

1、制訂統一制作標準、廣泛征集教學素材

為幫助實現高職院校經濟法數字化資源庫標準化建設, 在資源庫建設上應制訂統一嚴格規范的制作標準, 保證資源庫建設合理, 適用性強, 使用上更容易掌握。教學素材的來源上, 廣泛地向地方院校、高校教學聯盟、教學科研基地和社會征集。在各地方院校中向所有教師有償征集, 將得到的各種形式的教學素材轉化成數字化教學資源;借助高校教學聯盟平臺, 相互提供和分享教學素材, 實現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利用教學科研基地開發的教學資源, 結合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 拓寬專業發展空間;從社會中挖掘教學素材, 彌補高職院校教學資源的不足, 增強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社會性與實踐性。

2、明確建設內容, 充分使用教學資源庫

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內容建設上, 考慮教師、學生和社會/企業的資源獲取需求, 設計教師使用、學生使用和社會/企業使用資源庫的不同通道。學生通道進入可以學習課程、視頻、案例、習題、法規、答疑等等;教師通道進入可以獲得經濟法課程教學資源, 如單元項目、案例解析、隨堂習題、案例視頻等等教學素材等等;社會/企業通道進入可以獲取高職院校學習經濟法課程各專業情況、考證信息、學習資源、社會服務等等。為增添更多趣味性, 提高學生使用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積極性, 在學生學習通道多增加豐富精彩的法律知識案例講座、高校經濟法課程學生情景模擬實踐教學視頻、開展網絡互動學習或者開展網絡法律辯論活動等等, 探索更多種形式的學習內容, 從各方面增強學生在網上使用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學習的吸引力。同時, 經濟法課程專業教師也可以經常布置一些網絡學習任務, 開展經濟法課程網絡學習活動, 要求學生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學習, 經過教師的引導應該也會更大程度激發學生網絡環境下使用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注重教學資源庫的有效管理、維護和更新

在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管理方面, 在機構設置上應建立資源庫管理組織體系, 明確管理責任主體, 責任人必須對教學資源庫進行有效的管理、維護和更新。定期開展資源庫管理維護知識的學習培訓, 培訓中明確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規范和要求。同時要建立相關制度規范、成立經費保障體系。制度規范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資源庫建設和維護工作, 樹立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教師自身提高成長密不可分的意識;成立經費保障體系, 體系開設獎勵制度, 最大限度調動廣大教師參與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管理的積極性。同時注重積極申報項目課題向政府學院爭取資金支持, 增強教學資源庫本身的適用性和實用性, 通過資源庫本身來增加創收, 實現資源庫建設最大價值、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四、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

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合理應用能激發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的興趣, 提高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自身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提高學習實踐能力, 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果實現起到促進的作用。在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中注意課程本身特點, 注重數字化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實踐技能相結合, 相信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在廣大高職院校中普遍建設和有效應用, 將加速經濟法課程教學的現代化改革、為經濟法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帶來深遠的影響。

摘要: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是根據財經類各專業就業崗位所需的法律知識和技能設置組織的教學內容, 為促進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 實現教學資源的交流、共享和再利用, 各大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在探索中發展。隨著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深入, 一些存在問題逐漸顯現出來。本文從經濟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資源建設角度研究, 對其標準、內容、管理等進行思考, 發現問題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數字化教學

參考文獻

[1] 宋麗娜.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問題反思[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 2014, (03) :34-37.

[2] 曹榮.淺談職業院校專業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基于數字化職業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交通職業教育, 2014, (01) :42-44.

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范文第3篇

在我國現有的教學體系中, 從職業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開設物流管理專業, 在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下, 物流管理專業也得到了極快的發展。

教學工作開展的基礎即課程資源, 但從現階段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資源建設現狀觀察, 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 在共享部分則是尚未建立一個完善、健全、充分借助互聯網進行的共享機制, 存在較大的優化空間。本文即在此背景下, 以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研究為題, 分三部分展開詳細的分析論述, 擬提供一些該領域內的參考, 以下為具體內容。

二、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意義

我國物流行業在我國電子商務和輕工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本身也得到了極快的發展, 在行業內的相關理念和技術都處于快速的變化中。而目前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物理管理專業的既有課程資源都是在2010年左右建設, 和當前實際物流管理工作的需求以及高校教學設備的情況存在著一些不匹配的情況。

鑒于此, 基于當前物流行業現狀進行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具有多個方面的重要意義所在[1]。

首先, 有助于提升學校教學內容和崗位實際需求的匹配度, 基于最新的物流行業理念和技術的要求建設課程資源, 可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學內容和崗位需求之間匹配度。其次還有助于提升教學設備利用率, 實現多樣化教學。

可充分利用高校內諸如多媒體等眾多新的教學設備, 提高設備利用率也實現教學模式的多樣化[2]。最后還有助于課堂教育改革, 新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必將進一步結合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要求和素質教育要求, 對于傳統“填鴨式”的課程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改革。

三、當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中存在的不足

在我國大力推動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建設的背景下, 我國諸多職業院校、高等院校都有積極的探索課程資源的建設和共享的方向, 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顯著不足, 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需要進一步改善的部分:

(一) 課程資源建設政策支持不足

新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本身是一項需要投入大量物力和人力資源的工作, 同時也是國家教育部門需要牽頭的一項工作, 政府部門對課程資源建設的影響很大。但從目前我國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領域內的政策支持狀況觀察, 較之大數據、芯片、5G等相關專業的支持力度是嚴重不足的[3]。

一方面體現在課程資源建設在資源上的投入不足, 教育部門牽頭力度不足, 教育部門沒有統籌性的進行安排, 展開課程資源的建設, 導致現階段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處于遍地開花的環境下, 整合性不足, 整體水平也較低。

另一方面, 體現在教師培訓方面。新的課程資源能夠得到有效開展的基礎是教師對新的課程內容有一個深入的掌握, 需要政府部門統一性的對教師展開培訓工作, 而現階段該部分的政策是空白的, 也導致很多涉及面很優良的課程資源在教學實施上并不能很好的落實。

(二) 課程資源評價機制建設缺失

任何一個專業的課程資源都不可能盡善盡美, 其必然會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諸多可以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而此時對課程資源進行評價的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從目前很多已經實施新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的學校觀察, 在評價機制上是缺失的, 缺少一個持續改善的空間。尤其是在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 一套課程資源的實時性變得更低, 更需要一個評價機制進行持續性優化, 而顯然該部分的工作現階段存在較大的不足。

(三) 教學資源和企業實踐脫節

對于物流管理專業而言, 其是一個十分典型的應用型專業, 所教學的內容必須盡可能的和物流行業的實際崗位所需的技能保持一致。

對于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資源建設而言, 也必須堅持這一原則, 尤其是強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職業教育和應用本科教育, 在課程資源的建設上更是需要保障教學資源和企業實踐需求的一致性[4]。

但因為學校在對企業技術更新上的敏感性不足以及不可避免的滯后性, 導致現階段很多學校所建設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和實際崗位需求之間脫節, 有待改善。

(四) 課程共享機制建設滯后

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 對于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資源而言,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途徑實現資源共享, 繼而達到資源互補是降低學校建設課程資源成本的和提升課程資源完善性和水平的最佳措施。但目前我國并沒有出現一個統籌性的物流管理專業線上課程共享機制。既有的機制多為一些線下共享機制, 諸如公開課、圖書館對外開放等等, 在信息時代存在著嚴重的滯后性, 難以滿足現代資源共享在實時性和公開性上的要求, 有待完善。

四、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途徑

在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 我國各個層級的學校都有必要針對基于當前物流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積極、合理、科學的展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工作, 針對于當前存在的不足, 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以下文章具體提出幾點改善途徑。

(一) 政府部門加大課程資源建設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大對職業院校、高校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部分的政策扶持, 尤其是教育部門應當承擔起統籌者的角色, 加大在學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部分的物力和人力的資源投入力度, 尤其是需要做好課程資源建設牽頭人的工作, 統籌課程資源建設工作。其次, 還要基于所建設的新課程資源開展教師培訓工作, 可統一進行, 也可以下撥資金交于學校自行安排, 保障新的課程資源有效實施[5]。

(二) 建立完善課程資源評價機制

建立完善的課程資源實施反饋機制, 對課程資源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合理情況進行收集, 并結合物流行業本身的發展趨勢, 每月度完成一次課程資源教學實施評價報告, 并給出修訂建議。

然后每年度對課程資源進行一次總修訂, 不斷完善和健全課程資源, 提高課程資源建設的時效性。

(三) 采用校企合作資源建設模式

學校在課程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應該聘請企業界的高端人才參與其中, 充分采納企業界對人才需求的觀點, 同時也得出一些前瞻性的觀點, 并將其應用到課程資源建設中, 保障高校所教的內容就是物流企業各個崗位人才所需的技術。本文以高職為例, 設計如表1所示課程資源體系。

(四) 建構線上課程共享機制

對于不同的學校之間應該秉持開發和共享的態度, 基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建構線上的課程共享機制[6]。學校之間可共同建立線上的課程資源平臺, 對本校所有的物流管理相關資料在平臺下進行公開, 包括教材、公開課、資訊等等。參與平臺建設的學校和學生都可以自由在平臺上下載所需的資料, 切實貫徹互聯網時代的共享精神, 也提升學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的完善度。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 本文在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意義予以介紹的基礎上, 提出并論述當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中存在的不足及改善途徑, 得出以下幾點研究結論: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具有提升學校教學內容和崗位實際需求的匹配度、提升教學設備利用率, 實現多樣化教學等重要意義, 當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中存在著課程資源建設政策支持不足、課程資源評價機制建設缺失、教學資源和企業實踐脫節, 針對于此可通過政府部門加大課程資源建設支持力度、建立完善課程資源評價機制、采用校企合作資源建設模式等途徑予以改善, 希望本文所提出的觀點和建議可給我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體制建設提供一定參考, 不斷提升我國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質量。

摘要: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下, 物流行業近年得到了空前發展, 在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中物流管理專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而隨著物流行業在理念和技術上的不斷革新, 既有的課程資源已經呈現出一定的滯后性, 亟需予以更新。鑒于此, 本文以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為研究方向, 首先就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意義予以介紹, 然后提出并論述當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中存在的不足, 最后針對性的提出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資源建設與共享途徑, 以供參考。

關鍵詞:物流管理,課程資源,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 王艷.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物流管理專業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路徑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 2018, 10 (30) :429.

[2] 張權, 劉祿瓊.創新創業視角下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研究——以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 2018, 37 (1) :115-120.

[3] 鄭麗娟.”互聯網+”環境下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中的實踐[J].商業研究, 2018, 03 (11) :184-186.

[4] 陳克鋒.民辦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建設研究——以合肥財經職業學院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 2018, 4 (22) :205+207.

[5] 董勁.淺析社會情感技能課程對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影響[J].人力資源管理, 2018, 10 (11) :239.

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范文第4篇

[摘要]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所滋生的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主要表現在:曇花一現,缺乏持續性;本本主義,局限文本性;信手拈來,忽視篩選性;舍本求末,淡化語文性。要保證課改的全面實施和健康發展,有必要總結教訓,思考對策,提高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程資源開發有效性對策

當前,隨著《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頒布和實施,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成為廣為關注的一個課題。不少教師課程資源意識日益增強,突破了圃于教材、困于課堂的封閉式教學,把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課內與課外有機銜接,為語文學習注入了生命的活力,這無疑是一大進步。但是,在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中,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

一、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透視

(一)“曇花一現”——缺乏持續性

有的老師對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還只是短期性、偶然性的。往往在公開課教學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作為課改新理念體現得鮮明而突出,課堂也顯得開放而有活力。但在日常教學中有的依然固守著教材,重復著“教教材”的昨日故事,造成許多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的閑置與浪費。課程資源的開發就如曇花一現,只是瞬間的美麗,缺少了長期積淀和不斷發展的過程,自然難以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真正提高產生實質性的效果。

(二)“本本主義”——局限文本性

在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教學用書、參考資料等非生命形態的文本資源受到特別的青睞,但其他方面,如,學生、家長和其他社會人士等生命性的資源和具有獨特鄉土風情的地域資源,則往往被忽視,導致文本和鮮活的“生命”、“生活”之間還缺乏緊密的連接。語文教學雖跳出教材,但還未能真正植根于現實,滿足學生的需要。

(三)“信手拈來”——忽視篩選性

對各種資源缺少價值性的判斷、資源優劣的比較和篩選。不顧資源的價值如何,拿來就往語文課堂上裝,缺乏對資源的整合和處理,使得引進的課程資源往往多而雜,或是和學生的理解水平不符,或是偏離教學的主要目標,造成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低效。對學生文化意蘊的豐富、語文素養的提高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

(四)“舍本求末”——淡化語文性

在資源的開發中有的老師忽視了語文課姓語的本質特點,語文課堂上在學生對教材所蘊含的語言信息未充分挖掘時,就拋開教材拓展延伸;課本的句子沒讀熟就一下子補充好幾篇課外讀物;沒有感受到作品中生動的對象和優美的語言。又去讓學生搜集交流有關資料。還有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引入過多的非語文的東西,偏離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目標,淡化了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虛化了語文學習的基礎,忽視了語言的體味和積累。學課文如走馬觀花,浮于表面,眼花繚亂的信息在學生眼前一閃而過,“水過地不濕”。學生的學習也就顯得浮躁而缺乏深入,不能扎扎實實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有效性對策

上述問題的產生。有的是因為老師脫離了語文課改的整體要求,孤立地來看“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這一新理念,產生了認識的偏差;有的是因為在實踐操作中隨意性過大,沒有從優化資源開發、提高資源利用實效的角度作深入探索。作為一項探索性的實踐,問題的產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要保證課改的全面實施和健康發展。我們有必要針對問題、總結教訓、思考對策,理智地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有效性。讓課程資源真正“優”起來。

(一)“持之以恒”——資源意識要“強”起來

沒有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撐。再好的課程理想也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芭ㄔO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罢Z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边@些課程理想的實現除了教材編寫者的努力外,更多的就要靠教學的實踐者——廣大語文教師在資源開發和利用上作積極努力。從很大程度上講?!罢n程資源的豐富性和適應性程度決定著課程目標的實現范圍和實現水平?!币虼?,教師人人要增強課程資源意識,持之以恒地進行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

1.資源開發,時時關注。寫作時好題材的產生離不開作者平時敏銳的觀察、長期的積累。教學中優勢資源的產生,同樣離不開平時的關注和豐富的積淀。教師要時時關注課程資源,練就一雙發現和捕捉課程資源的“慧眼”,這樣我們會發現課程資源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春天那吐綠的嫩柳,夏天那盛開的荷花,秋天那飄零的落葉,冬天那紛飛的白雪……多彩的學?;顒?、溫馨的家庭生活、真實的社會現象……再加之圖書、影視、網絡等等信息資源,都可以成為我們課程資源庫中的內容。這些豐富的資源為我們課程資源的持久開發和資源優選奠定了基礎。

2.資源利用,人人實踐。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探索不能只局限于個別骨干教師。也不能只停留于觀念層面,每個教師都要積極投身于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把它作為日常教學工作中重要的組成內容之一,天長日久地予以實踐。只有不斷地實踐。才能有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才能不斷發現問題,改進方法,也才能不斷積淀經驗,提高資源開發的有效性。當課程資源的開發成為老師們自覺、持久的行動后,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能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二)“有容乃大”——開發領城要“寬”起來

課程資源的載體不僅僅是以非生命的物化形態呈現的書面印刷品,它有著豐富的外延,我們要拓寬視野,讓資源開發領域寬廣起來,無論是自然類資源,人文類資源,還是社會類資源,無論是文本資源,還是人本資源,只要是適合的,都可以納入資源庫。

1.讓生命形態的資源體現價值。如果按照課程資源對于人的關系來看,可以把課程資源的載體劃分為生命載體和非生命載體。我們既要搜集、篩選和利用紙質印刷品與電子音像制品等非生命形式的課程資源所承載的信息內容,更要重視教師、學生、家長和其他社會人士等生命載體形式的課程資源。因為生命載體形式的課程資源具有內生性,即它可以能動地產生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教育價值,在課程教學資源中有著特殊的作用。

教師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利用,而且教師自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許多智慧型的老師在自身以外的課程資源尤其是設備、設施等條件性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化腐朽為神奇”,實現了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像竇桂梅、王崧舟等著名特級教師的課堂那樣充滿活力與激情。他們的成功源自充分而恰當地發揮了自身的資源價值,以自己的智慧引發學生的智慧,以自身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課堂成為“智慧和激情齊飛”·的活力場。因

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讓自己這一“活資源”不斷優化發展。

學生的體驗是不可忽視的資源。如果語言文字不能和學生意識中鮮明的表象以及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象發生聯系,那學生對語言的認識必然平淡、乏味。而喚醒學生的體驗,則能使文本世界和現實世界得以溝通;使靜態的文字在孩子的內心成為鮮活的形象。學生的體驗,雖是隱性的、潛在的,但一旦喚醒、激活,它就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豐富的背景,為語文學習的個性化提供無限的空間,也為學生富有真情實感的習作提供素材。許多優質課,正是喚醒了學生的體驗,才使得課堂充盈靈性。在當前有些教師重電教媒體資源、文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忽視生命資源的情況下,我們有必要呼吁百般珍視“童心世界”,重視開發學生體驗等生命形態的資源,讓我們的語文課程真正適應學生的需要。為學生的生命發展服務。

2.讓身邊獨特的地域資源展現魅力。由于地域的差異和經濟條件的不同,不同學校的老師可開發和利用的資源也不同。一些條件相對落后的農村學校沒有豐富的藏書。沒有現代的電腦網絡,更沒有博物館、展覽館可參觀,但這并不等于說課程資源就不豐富多彩。其實不同地域在資源開發上都是既有劣勢也有優勢。對于教師個體來說,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條件性資源的開發可能是無能為力,但我們可以加強對獨特的地域資源的開發。如,農村的孩子??梢龑麄冇^察溝渠中小蝌蚪的生長和變化、聽一聽土腔土調的鄉戲……城市的孩子,則組織他們開展?!靶^安全狀況”、“菜市場物價”等調查??傊?,注重開發地域資源,不管在農村的,還是城市的,不管是經濟發達的,還是薄弱的,都會讓語文課程資源五彩繽紛、鮮活靈動。

為了發現更多的優質資源,我們要建立起課程資源開發的共同體,讓學生也成為課程資源的積極開發者。參與到資源開發的行列中。另外,教師還要構建起家校聯系的橋梁。發揮學生家長、社會各行各業人士進行課程資源開發的作用,讓課程資源在教師、學生和其他人員的協作中愈來愈豐富、愈來愈優化。

(三)“優勝劣汰”——優勢資源要“熬”起來

并不是所有的課程資源都能直接拿來往語文課上裝的。究竟哪些資源才是具有開發和利用價值的語文課程資源。還必須通過篩選機制的過濾才能確定。一般來說,篩選資源要考慮以下因素:

1.貼近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的資源優先。學生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遠非語文教育所能包攬,因而必須在可能的課程資源范圍內和充分考慮課程成本的前提下,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的落實篩選課程資源。并且融合自身智慧對資源作增刪、組合、改編等加工處理,使課程資源的利用促進教學目標的高效率落實。

2.適合學生興趣和實際水平的資源優先。只有符合學生發展需要、貼合學生水平的資源才是受學生歡迎的學習資源,才是有效的資源。如竇桂梅老師在《落葉》一課的教學中,和學生共賞香山美景,讓學生扮演可愛的小動物在落葉上“爬”、在落葉下“藏”……讓學生拓展閱讀充滿童趣的《秋姑娘的信》……這些資源的利用無不是切合了一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和理解水平,因此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了課堂容量。學生學得快樂、學得扎實、學得全面。

3.符合現實條件和教師素養的資源優先。有效的資源必須是現實條件下能實現的、教師能夠把握或組織操作的資源,不然會造成資源開發的無序、低效。如,有的不善于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的老教師上課,與其被課件弄得手忙腳亂,不如改用掛圖、小黑板出示或當堂畫簡筆畫更為有序、有效。

誠如美國課程專家泰勒所說:“只有通過利用每一種經驗可能會產生的多重結果,才有可能使教學更有效?!蔽覀兒Y選出的資源就必須具有高附加值,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走出“費、慢、差”的舊圈,實現“好、快、省”的飛躍。

(四)“舍二為一”——課內外資源要“連”起來

教材資源和其他資源只有相互聯系,相輔相成,才能產生“1+1>2”的整體效應。因此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時,我們要努力讓教材資源和其他資源相融合,共同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服務,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1.以教材為本。要否定“教材中心”是對的,但是如果過于削弱教材的作用,把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花在課外內容的補充上,則也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和語文能力的培養。盡管教材中有的課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畢竟是專家在大量篩選、反復斟酌的基礎上確定的,教材中不少文質兼美的文章是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極好例子,尤其是新編寫的北師大版、人教版和蘇教版的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都充分體現了語文課改的思想。因此,在目前條件下,教材還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依據,也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要做到以本為本??郾就卣?,為本服務。教學中要把握好開放的度,首先要扎扎實實教好教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教材語言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豐富語言積累。在此基礎上適當推薦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內容讓學生閱讀,課堂教學就能詳略得當、主次分明,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就能既鉆進教材,又跳出教材,既學得扎實,又學得靈活。

2.以生活為源。語文教育不能脫離社會生活,不到生活的源頭活水中去開發語文資源,語文就失去了生命力。大量的課外書籍都是對生活的寫照。生活中常見的標語、廣告、產品說明等,都可以讓學生從中讀到生活的經驗,讀到人生的哲理,學習語言的表達。像有位海邊學校的老師開發和利用了“天下第一鮮——文蛤”這一生活資源。讓學生觀察之后,為它設計廣告,讓“天下第一鮮”聲名遠播,這一設計使語文學習和學生生活自然銜接,使語文學習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從而充滿了生機,洋溢著生活的情趣。

3.以發展語言為目的。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發展語言,那我們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主要目標也應是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著名特級教師張偉提出了閱讀教學的球形理論。即閱讀教學要抓住“球心”,保持文字的向心力。抓住文章各組成要素之間的聯系,體現文章的整體性,保持好這個“圓球”,達到“渾凝調和,周通一致”的境界。筆者覺得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可借鑒球形理論,教材資源和課外資源也應經過老師的篩選、整合,成為緊密聯系的整體,都為“發展學生的語言”這一“球心”服務,這樣,就能進一步發揮教學資源的整體功效。圍繞促進學生語言發展這一主題,資源的引入可遵循多退少補的原則?!巴恕本褪菍δ承┙虒W內容或環節從略或簡單處理;所謂“補”就是根據實際情況,豐富或增添某些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呈現豐滿立體的“球形”境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要充分考慮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課程資源的利用,必須有利于讓學生更多地、更深地接觸語文材料。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上,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從而既豐富了語文課程資源。又確保了語文教學保持姓“語”的本色。

有探索就有收獲,我們相信,廣大教師在提高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有效性的探索與實踐中,課程資源開發的優勢必將日益突出,學生的語文素養必將更加豐潤厚重,語文課堂也必將充滿智慧和活力。

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范文第5篇

一、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內涵

1、什么是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信息的來源,或者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課程資源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于實現課程和教學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與教學的直接因素來源。

2、《品德與社會》學科課程資源的含義。

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程資源不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學生、教師、家長、社會人士等都是重要資源,此外本課程資源還包括文本資源、音像資源以及博物館、教育基地、圖書館、實驗室、紀念館、文化館、自然和人文景觀、各種社會組織和政府機構等。

3、《品德與社會》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意義。

《品德與社會》課程承擔著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重要任務,開發和利用各種各樣的課程資源能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課程資源是豐富的、大量的、具有開放性的,它以其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和學生能夠親自參與等特點,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愉悅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這是傳統教科書所無法代替的。

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對已有的課程資源視而不見,造成課程資源的閑置。

許多教師對于已經開發的課程資源卻未能很好地利用起來,沒有讓其進入課堂,沒有讓其發揮應用的作用。有的老師運用教材不夠或者對教材這一課程資源棄之不顧,沒有充分體會教材編寫意圖,挖掘教材內容。有的教師舍近求遠,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資源沒有很好地用起來。

2、盲目的開發,造成課程資源浪費。

(1)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的遠離學生生活,缺乏針對性。 (2)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的注重外在形式,缺乏有效性。 (3) 有的課堂就像資料展示會,存在著隨意性。資源的低效甚至無效堆砌,無形中浪費了教學時間。

三、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措施和方法

《品德與社會》課程資源的利用應該做到為教學服務,不求花樣繁多,但求切合實際。應立足學生生活,開發和利用教材資源、學生生活資源、課堂動態生成資源。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經驗與體驗,依據一定的目的對課程資源進行選擇、組合、改造與創造性加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一) 利用好教材這一基本的教學資源

教材雖然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但卻是最基本的學習資源。我們在教學中既不要被教材所束縛,又不能一味地拋開教材不用,而應當巧用教材,使教材成為示范和開闊思路的好助手。

1、用好教材中的照片 (圖片) 。

教材中的照片、圖片再現了學生的現實生活,源于生活,學生對照片 (圖片) 中的情景猶如親身感受,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照片、圖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老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插圖制作成課件,以生動、優美的動畫展現在學生眼前,吸引和感染學生,使學生觸景生情,興趣盎然??筛鶕鍒D編故事,用故事啟迪孩子們感知圖意、理解圖意??梢园巡鍒D內容變成童趣橫生的小游戲……同時插圖還能激發我們和學生的思維,引發回憶和聯想。

2、用好教材中的思想觀點。

教材中的思想觀點通常是比較正式的文字,有時也以教科書中的學生的對話或旁白出觀,有時則通過老師之口告訴學生。我們要通過挖掘一些平凡、細微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生從以往習以為常的現象和事物中發現問題。另外,教材中的活動設計著眼于引發學生內心的價值沖突,激發學生的情感波瀾,啟發學生的道德自覺。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范例。

教材以各種形式呈現出可以開展的活動、游戲及其活動的過程,在于引發學生活動的興趣,并引導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而非老師給予的現成結論去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4、充分挖掘教材所預留的空間。

教材的內容本身是開放的,為學生自主的學習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它的表現形式大致分為提問、句子省略及要求學生直接動手寫寫畫畫的內容。教師使用教材時,要引導學生大膽地多角度地探究,自由地、獨特地研討,淡化唯一結論,淡化教育痕跡。這就需要老師結合教材,搞清楚留出空間的目的是什么,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活動。

(二) 發揮好教師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

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再創造者,更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同時,應以課標為依據,改變以教科書為中心的觀念,結合當地的實際和兒童的實際需要,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

1、按教學活動的需要重組教材內容。

教師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時要做個有心人,要有慧眼,善于觀察,巧妙利用。教材在內容設計上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需要,適當拓展了相關內容。在活動設計上盡可能提供了多種方案,供教師和學生選擇。這種設計思路,在理論上符合課程學習的需要,但在實踐中卻有一些困難。另外,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根據學生需要,對教材進行重組,是資源開發的一項重要內容。

2、精選開發到的其他課外資源

(1) 課外資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以學生的生活和經驗為起點,篩選出符合兒童需要的課程素材,才能激活我們的品德課堂。開發和利用的課程資源應該源于生活、蘊涵生活,高于生活、引導生活。

(2) 課外資源利用要注意適度。

課程資源是取之不盡的。常用的方式是讓孩子們“課前收集相關資料,課上交流”,“制作成圖象課件”,“實物展示”等。在選擇各種資源時,要注意使學習材料與所學習的道德觀點密切相關,并且要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時代性、針對性和有較強的說服力。資料雖好,但是太多,也會影響教學效果。

3、注重與其他學科或活動結合開展教學。

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資料收集、觀察、調查、訪談、實踐、交流及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活動。教學時,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師首先應當發揮好自己的資源作用,還應當充分利用好課程實施中的人力資源,爭取其他學科教師的配合。如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與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相結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相結合,這樣更有利于課程目標的達成。

(三) 調動起學生豐富的現實生活經驗和體驗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就是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如一張合家歡的照片,可以回憶起濃濃的親情;解讀自己的名字,可以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所以,教師要十分了解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來組織教學。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己教學自己,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也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特別是現在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發現一些和課堂里、和書本上、和教師所講的相矛盾的現象、事件,產生許多困惑。教師要走進學生的世界,聽聽他們在說什么,看看他們在做什么,想想他們有什么困惑?并在教學中給以適當的引導。如果我們的教學不能解決學生每天遇到的生活問題、情感問題,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價值。

(四) 利用好本土化的課程資源

1、用好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

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設置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說明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設置正朝著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的方向發展。如《重慶社會》是重慶市的地方教材。它既是對國家課程《品德與社會》教材鄉土內容的補充,又是對重慶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師要用好這套紙制教材和音像教材,讓學生更好地去認識家鄉的人,了解家鄉的事,考察家鄉的物,感受家鄉的情,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2、將家長和各行各業的人士請進課堂。

教師不是全才,在課堂上,面對一些教學內容,老師需要得到相關人員的幫助。所以,我們要著力開發好社區和家長這些課程資源。我們可以邀請校外輔導員和家長針對我們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專業性的講解,發揮他們獨特的教學優勢,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把學習場所從教室擴展到學生的一切生活領域。

我們可以和附近的工廠,農村、圖書館、教育基地等進行協調,開展實踐調查活動。讓學生到現實生活中去尋找學習資源,讓學生更多地去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去進行探索和研究,并讓學生把在社會中看到的、感受到的東西帶進課堂進行討論和交流。

(五) 運用好課堂生成性教育資源

教師要將課堂中學生生成的具有價值的問題變為有效的課程資源,而不拘泥于原有的教學預設。同時,關注生成,貴在價值引導,引導孩子在多元價值中作出正確、合理的選擇;引導孩子熱愛生活,學會生活,使課堂有效“生成”,讓課堂煥發出勃勃的生命力。

總之,只有把“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作為自己教學的靈魂,《品德與社會》學科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就具有真正的實效性。

摘要: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要有效開發和利用《品德與社會》學科課程資源, 應立足學生生活, 開發和利用教材資源、學生生活資源、課堂動態生成資源, 做到為教學服務, 不求花樣繁多, 但求切合實際, 提高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實效

參考文獻

[1]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2] 魯潔.《關注學生、關注生活》講稿.

[3] 郭元祥.《生活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基本教育論綱》.

[4] 康長運.《新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

[5] 王清平、許向陽.《放眼生命的成長》.

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范文第6篇

摘 要:人力資源管理是伴隨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而產生的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新學科,地方本科院校由于開展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相對較晚,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少問題,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可能與社會需求脫節。為更好地促進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發展,有必要從多方面進行改革探索,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社會用人的需要。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 課程教學 探討

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是一門集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人才學等多個交叉領域的現代新興管理學科,并伴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提高而產生的,同時人力資源管理也是一門與人打交道的學科,正是因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這些特性,對其課程教學也提出了特別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不僅需要重視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分析,另一方面也要重視理論的應用,通過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就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其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也就決定了其教學實踐環節的重要性。

一、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從50年代的勞動經濟學專業發展而來的,1998年才真正進入我國高校成為獨立發展的專業, 1999年我國僅有37所高校開設該專業。因此,就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由于開辦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因此,其課程教學中必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定位比較模糊

國內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边@種定位比較模糊,缺乏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質性的內容,并沒有從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就業目標等方面彰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獨特性,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理論知識定位模糊,與工商管理專業相差不多;二是沒有明確指出學生應該具備哪些綜合能力和素質;三是市場定位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這種培養目標定位的模糊性直接對教學環節產生負面的影響,最終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難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從而失去競爭力。

2.教學模式不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該采用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但由于受教學條件的限制,不少地方本科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就是在教學中,采用理論性、課堂教學為主,并且在授課中,教學內容基本是由教師設計, 教學方式更多是采用單向溝通為主,而教學效果則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組織能力。正是由于這種單調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得到發揮,學生學完、考完,基本把所學內容又還給了老師。

3.教學內容流于紙上談兵

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的高校教師,他們大多是來源于高校畢業的研究生,也就是說他們是從學校到學校的一批知識分子。雖然在讀研究生階段,他們經過了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學習能力也較強,并且理論基礎也較為扎實,同時思想開放,對新鮮事物也容易接受,也有干好工作的熱情。但是由于缺乏實踐經驗, 更不用說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領域范疇的實踐經驗了。這勢必給不少的高校教師帶來了課程教學的限制,雖然他們擅長講述概念,解釋原理,但如何理論聯系實際,并且做到學以致用,這是他們難以超越的。這勢必造成人力資源管理這門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教學由于教師缺乏實踐經驗而變成了脫離實際的紙上談兵。由此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很難適應社會需要的。

4.考核形式僵化

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考試方面,地方本科院校通常采用筆試這種單一形式進行期末考試,考試的主要內容往往是考核學生對有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這種形式的考試, 由于缺乏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的考察,同時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的經驗,盡管有不少的學生能夠得到高分,但并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未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造成高分低能的狀況。

二、改進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效果的建議

鑒于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存在這些問題,為加快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適應現代社會對人力資源需求不斷增長的需要,本文認為,課程教學效果的改進至少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明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進的首要任務是必須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轉變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并以培養具有較深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型、高素質復合人才為專業培養目標。具體來講,一是地方本科院校應針對企業差異化的需求制定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本科教育以能夠勝任企業一般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作為培養目標,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的教育以能夠擔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經理人員為培養目標;二是地方本科院校還可以根據自身的特色進行定位,比如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可以以操作技能的培養為其主攻方向。

2.改革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并運用啟發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另一方面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學習和案例教學,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中,做好學生的啟發工作, 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教學應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針對不少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現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梢远ㄆ谂沙瞿贻p的教師到企業去掛職,以增加教師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創業或兼職,這不但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而且在教師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自身的社會實踐經驗也會得到不斷的提高。當然,在校學生還是應以學習為主,不能因為創業或兼職而對正常的學習造成影響。

4.考核形式多樣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必然的趨勢,因此考核方式也應隨之而改變。結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特點,考核的重點不單是要注重理論的考核,也應該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檢驗,考試形式應多樣化。對于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人員而言,要求具備分析與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以及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因此,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中, 要注重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與考核,比如,在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小組討論、企業實踐等環節中,應重點考核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此過程中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等。在課程結束后的考核中, 可以采用開卷、閉卷、完成課程論文等方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核。

三、結束語

總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教并重”教學架構,在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實踐環節的鍛煉提高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同時也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高校既要為教師發揮高效的指導作用提供方便,又要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供引導,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蘭玲.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的改進策略淺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7).

[2]匡愛民.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 湘南學院學報,2011 (6).

[3]吳道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核心勝任力的構建方法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1 (11).

上一篇:減資退股股東會決議范文下一篇:課程設計指導任務書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