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論文范文

2023-10-29

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以下結合自己的一些教學實踐談幾點自己的思考。

1 教師要轉換角色, 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面對新課程, 首先需要教師及時轉變角色, 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 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 自我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交流、組際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這些組織形式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 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

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實施新課程、新教材, 教師考慮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機會, 讓學生去說、去做、重在引導學生參與。在教學中應著力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 試圖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使其認識到“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 處處留心皆數學。”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創設寬松氛圍、競爭合作的學風, 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 發揮創造性, 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 少數學生是配角, 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 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 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 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 做學習的主人, 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

2 要“用活”新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 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 結合網絡資源帶來的便利條件, 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 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 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 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 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 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 是廣泛的, 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 只要適合學生認知規律,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所有有關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做為學習的內容。

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由空間。新教材不僅在教材內容設置上有了變化, 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有了明顯的變化。改變了以往的教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 樂于探究, 勤于思考。在新教材中的每一節課設置很多情境, 讓學生“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議一議”、“試一試”等等, “說一說”就是讓學生參與的過程;“想一想”、“做一做”就是讓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而“議一議”體現了學生之間的合作。通過說、想、議、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而“試一試”則是對形成的理性認識的應用的過程, 強調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 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活動要適應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和發展就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即教學設計要關照學生的個人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 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更重要的是要善于開發學生資源等。教師開發學生資源必須遵循“心中有學生, 眼中有資源”的原則。開發資源要在課下花更多的工夫。教師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生, 結合學生實際設計教學;其次要了解教材的教育意義, 即所講的內容在本學科、本冊教材、本單元的位置與作用。課程資源的開發不僅是原有課程的延伸, 同時也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進行的一種創造性勞動, 它具有新穎性和原創性, 是在原有知識體系之上的重新建構。這種課程肯定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 當然也遵循了個別化教學的理念。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 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這一點, 并應就此進行教學。”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后, 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 了解他們已知的, 分析他們未知的, 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

4 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客觀, 應以鼓勵為主

要讓學生全面發展, 就必須重視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發展中的不同需求, 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在不斷的自我反省、自我認識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的自我發展。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 更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評, 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積極的情感體驗, 實現評價主體多元性。只有這樣, 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 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對學生進行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 因此, 評價方式必須服從評價目的。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通過教師的評價, 要能夠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激發學生發展的主動性與自覺性, 鼓勵他們不斷上進。教師鼓勵性的評價可以通過言語、表情、行為等多種方式來體現, 即使在運用分數這一傳統方式進行的評價, 也可以充分發揮其鼓勵作用。

通過實施新課程、新教材的實踐, 自己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合格的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就是用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學生, 讓學生學什么樣的數學, 培養什么樣的學習方式的問題。這是自己在實踐中的一點體會。教育是事業, 事業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 科學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 藝術在于創新。讓我們一切為了學生, 為了一切的學生, 為了學生的一切而去努力的工作。

摘要:數學新課程標準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發展,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轉換角色,引導者,尊重學生,評價過程

參考文獻

[1]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S].

[2] 施衛衛.新課程背景下的新的教學模式初探[Z].

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為數學教學樹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使初中數學教學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讓廣大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迅速地反思過去和現在的數學教學,理解新的數學課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學數學教學觀。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模式轉變

一、合作交流,完善認知

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合作小組內自主探索、交流、對話,獲得成效。小組之間互相交流、評價,達到教學互動、互促,形成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體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

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議讓學生學會合作,小組合作交流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學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開展活動。

教師的激勵性的評價是進一步促進合作的催化劑。評價應是更多地重視對小組的評價,注重小組成員的參與度及活動結果中的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縮小優差生的距離。

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小組活動。教師既要巡視并檢查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情況,又要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以便適時引導、點撥,促進其思維的不斷深化,完善認知。

二、構建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

“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或是“知識的移植”,客觀上造成了一種沉悶、壓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環境。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在感受和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不同學科的學習規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學條件下,合作學習都是最佳的教學組織形式。但流暢、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境,卻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共性”。

1.安全的心理環境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氣氛,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學生當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勵、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活躍,探索熱情就會更高漲,合作的欲望就會更強,課堂就會更加生氣勃勃。

2.充裕的時空環境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由于學生沒有按照老師事先預設的軌道上進行,或由于學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節末葉的出現和時間的浪費, 毫無顧忌地打斷學生的發言或活動,這些“蜻蜓點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學習,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學習。因此,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使學生擁有充足、寬裕的發言、補充、更正和辯論的時間和空間,讓各種不同程度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盡情地發揮。

3.熱情的幫助環境

全班十多個小組中,免不了有些因組長的組織能力的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組整體實力偏差等原因而無法順利地展開合作,教師應因組而異,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啟發式幫助。教師可以以一個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參與到困難的小組中去,讓學生覺察不出因本組水平低而需要教師的幫助。其次,教師要有意識地給他們多創造一些表現的機會,以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熱情,為學生的成功學習創造條件。

4.真誠的激勵環境

適時適當的激勵,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教師應掌握并運用好這個課堂杠桿,營造一種可以充分發揮學習個性、各抒己見、相互交流甚至各執己見的合作學習氛圍,一句真誠的表揚、一個贊許的目光……都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生進一步合作的欲望。

三、展開參與性的教學過程

新課標不僅重視知識技能目標,還特別強調過程性目標,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探索感受。因而,充分展開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非常必要,為順利有效地展開這一過程,我覺的應做好這三件工作:提高自主意識,激勵主體參與,重視主動評價。提高自主意識。展開過程的前提是學生應主動參與過程,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主意識,把學習當作自我的一種主體行為,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應尊重學生主體,給他們個體活動的機會,并且在活動中體驗感受,享受成功、獲取收獲,這也正是《標準》所強調的教學要求。作為學習主體,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僅依靠教師的評價,很大程度上也與學生主體對自我的評價相關。在學習中,教師應給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評價的機會,參與結果評價的權力,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就能加強其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習成為自覺、快樂的行動。

綜上所述,要實現教師教學行為方式的重大轉變,進而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還需要一個過程。但相信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體制的不斷完善,教師的教學策略則必將發生改變,必然要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我們也會在教學實踐中繼續大膽嘗試、探索和創新,以迎接新課程帶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1]謝美鳳.初中數學教師的數學觀與數學教學[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25)

[2]張國軍.新課程理念下的開放式數學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1)

[3]何艷紅.淺析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3)

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1 新課標的改革形式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 根據初中數學新課標要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 通過動手操作, 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加深對概念、性質的理解, 培養其思維能力。通過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實驗型思維情境, 設計開放性試題, 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有效地獲取數學知識, 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及解答問題的能力。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 應怎樣將數學實踐活動與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有機結合, 并很好把握, 促使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就成為當前數學教學中的研究課題了。

2 創設活動情境, 誘發學生的數學情感

情感總是寓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尤其是初中生, 他們的情感活動更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富含情感的情境, 讓學生如臨其境, 觸“境”生情, 自然引發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 促使學生在活潑、快樂的狀態下學習, 從而對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如在學習“展開與折疊”的內容時, 創設了這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課前買來卡紙, 課堂上親自動手折疊并剪開, 從探究正方體的幾種平面展開圖入手, 讓學生感悟展開與折疊, 此間教師適當指導, 細心點撥, 教會學生發現圖形展開與折疊的空間關系。很多學生活動中非?;钴S, 探究興趣濃厚。他們看到自己親手做的立體圖形非常興奮。在這樣的情境中, 不但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更將學生置于了一個欲罷不能的境地, 促使他們主動地深入學習??梢? 創設情境不但可以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究知識奧秘的熱情中, 還可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這樣的過程既是學生認知訓練的歷程, 更使學生獲取了情感的陶冶。

3 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 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動畫、色彩、聲音等方式將教學內容傳給學生, 如通過多媒體課件把原本抽象難懂的數學問題, 直觀形象化, 幫助學生理解。但也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 甚至把學生束縛在設計好的課件中, 這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 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多媒體課件代替不了教師對學生的分析和講解, 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就要將多媒體課件與教師的自身講解有機結合起來, 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從而達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4 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初中學生的數學知識還相對貧乏, 抽象思維能力還有待于訓練和提高。因此必須將數學知識作為載體, 把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教學逐步滲透到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滲透的時機和滲透的程度, 舉一反三循序漸進。一味向學生灌輸知識的結論, 就必然失去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機。如教學“有理數”這一章, 在數軸教學之后, 就引出了“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 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正數都大于0, 負數都小于0, 正數大于一切負數”。而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的全過程單獨地放在絕對值教學之后解決。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住這個逐級滲透的原則, 既使這一章節的重點突出, 難點分散, 又向學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學生易于接受。

5 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發揮其主體地位, 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 即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 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 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 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 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 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感情, 沒有愛, 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 就不成其為池塘, 沒有愛, 就沒有教育。”所以教師首先要愛生, 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 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 填補知識缺陷, 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多鼓勵, 而不輕易否定, 恰當指引, 想學生所想, 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 更是益友。

6 讓學生合作交流學習數學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 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是這場改革的核心任務。數學的學習方式不能再是單一的、枯燥的, 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 它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組織學生合作交流, 使學生積極參與, 主動探索實踐, 樂于交流合作, 在平等、寬松、和諧的民主合作氣氛中, 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經歷成功的體驗和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 在交流合作過程中, 既看到自己的長處, 也表現自己的學習潛力, 從而更加努力, 更有信心投入學習。

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1 注重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 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 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 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因此, 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 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 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1) 指導預習。自主學習的預習, 貴在獨立性, 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在課堂前幾分鐘, 設置“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 在“學什么”、“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 讓學生自主學習。例如, 在教“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 (華東師大初中實驗教材) 一節, 筆者設計以下導學提綱: (1) 閱讀課本回憶內容, 回答下列問題: (1) 這塊林區的面積可以為 (m+n) (a+b) , 也可以是 (ma+mb+na+nb) , 請問這兩種面積是如何得到的? (2) (m+n) (a+b) 與ma+mb+na+nb會相等嗎?為什么? (2) (m+n) (a+b) 與ma+mb+na+nb的關系除了用面積可以得到之外, 你能否用多項式乘以多項式計算嗎?提示:

(1) X (a+b) =___________

(2) 把 (1) 中的X換為 (m+n) , 則 (m+n) (a+b) =___________

(3) (m+n) a=___________; (m+n) b=___________

(4) 現在你會計算 (m+n) (a+b) 嗎?

(3) 觀察等式 (m+n) (a+b) =ma+mb+na+nb, 請問等式中ma、mb、na、nb是怎樣得來的?通過這一觀察, 你能總結多項式乘以多項式是如何計算嗎? (4) 從上述的判斷中, 你能發現到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容易出現哪些錯誤? (5) 你覺得該如何計算多項式乘以多項式, 才能盡量減少類似這樣的錯誤?提示:觀察以下計算, 你能得到啟發嗎?

(m-n) (a-b) =ma+m· (-b) + (-n) ·a+ (-n) · (-b)

=ma+ (-mb) + (-na) + (+nb)

=ma-mb-na+nb

(6) 計算 (m+n) (a-b) =___________; (m-n) (a+b) =_________________學生通過“導學提綱”看書預習, 自學鉆研教材的過程, 就是嘗試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同化”教材的過程, 也是發現“知識障礙”的過程, 這種探索精神也勢必激勵學生更加勤于鉆研, 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勇于質疑問難.有的學生由于受知識年齡等限制;有的膽小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于一知半解, 不愿質疑問難, 所以我們要創設條件, 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 教師要善于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2 注重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 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進行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 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識的引入和生成過程的編寫, 這也正是為了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 片面追求提高學生方法運用能力的做法, 應當結合教學內容, 設計出利于學生參與認知的教學環節, 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 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 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 增強求知欲, 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3 注重營造創新氛圍, 提高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以往教師教什么, 學生就記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 教材上是什么樣問題題型, 學生就只會解什么樣的題型, 缺乏靈活性、創造性等種種不良情況的存在, 今后數學教師應當主動大膽實施“創新教育”。

3.1 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

“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 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 發揮創造性, 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 少數學生是配角, 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 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 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 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 做學習的主人, 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 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

3.2 創設問題, 引導學生多思

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 不應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訴學生, 否則學生只會忙于“收拾”, 而應該精心設計問題, 讓學生思考, 使學生在探索思維中獲得知識。學生有了問題, 自然注意力集中, 思維活躍……在學生學習新內容時, 如果都能誘導分析, 讓學生開動腦筋, 那么學生不但對知識理解深入, 而且有利于他們創造思維的培養。

3.3 巧編習題,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上傳統的習題, 可以使學生掌握熱練的解題技能, 但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教師還應當適當編設一些課堂練習題。 (1) 改編教材上的習題, 使之一題多變, 一題多解。 (2) 設計開放題 (題目的條件不充分, 結論有多種性) 事實上, 充滿思考性的練習題即使學生沒能完全正確解答出來, 也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另一方面, 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去編設習題, 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思考、分析的積極性, 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時代要求我們教師要勇于創新, 大膽實踐, 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在教學中,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 多給點思考的機會, 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必將成為我們數學教師努力的方向。

摘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是新時期教學的重要目標, 是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

關鍵詞:導學,知識生成,氛圍,多思,創新

參考文獻

[1] 孫友田.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J].江西教育科研, 2003, 1.

[2] 田素芬.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生數理化 (教與學教研版) , 2006, 2.

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1教學起點預設———全面了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在教師組織、引導下的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個性特點必然影響著數學活動的展開和推進。因此,盡可能多地去了解學生,預測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乃是科學預設的一個重要前提。面對我們的學生,在備課時,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①學生是否具備了新知學習所必需的認知基礎? ②學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 掌握的人數、內容、程度怎樣? ③哪些內容自己能學會? 哪些內容需要相互討論? 哪些內容需要教師點撥和引導? ④對于設計的問題,不同的學生可能會出現怎樣的想法? ⑤對于設計的情境、活動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 學生又會朝著怎樣的方向去思考, 去操作? ……只有全面了解學生, 才能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充分估計,從而預設配套的調整策略,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

2精心預設、靈動備課,讓預學單成為預設的載體

教師編寫預學單應理清教與學之間的關系, 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對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預學單成為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學習方式的載體。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 預學單的編寫應該充分考慮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 使預學單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

學生利用預學單在課堂上小組內相互討論,集思廣益,通過“兵教兵”的方法。大部分問題得到解決后,再向全體學生展示, 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加以點撥,最后進行自我檢測,當堂完成。這樣在學生自己預習思考的基礎上, 加上課堂上老師的點撥, 學生會基本掌握本節課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能。完成當堂任務,課下再布置第二天的預習內容。

一堂精彩的課需要教師精心預設,靈動備課,為學生自然生成資源搭建生成平臺,提供生成資源“著陸之機”。因此,作為教師要精心預設、,靈動備課,設計科學有效的預學單作為課堂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載體。

3巧妙設問,激發生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不再是一出按教案上演的 “情景劇”, 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情感與同學老師進行對話、共享。各種不確定因素,使課堂出現了一個個“生成點”。一個有厚實底蘊的教師,應充分運用巧妙、靈活、開放的提問,才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和創新。選擇一個好的問題,是調動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關鍵。巧妙的問題情境,可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創造欲。

案例:如筆者在執教八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課時在合作探究環節是這樣設計的:

活動1:畫一畫:請同學們用平行四邊形定義的方法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ABCD。

活動2:量一量:請同桌合作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度量同桌其中一位同學畫的平行四邊形。猜想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對角之間的關系?

活動3:轉一轉:(幻燈片演示)

猜想: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________;平行四邊形的對角______.

活動4:證一證:已知:如圖

求證:AB=CD,CB=AD,∠B=∠D, ∠BAD=∠BCD。

歸納總結:

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1:平行四邊形的________。

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2:平行四邊形的_________。

一追三問,挖掘了平行四邊形豐富的內涵;一環節四活動, 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盡可能地外延; 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和比較,構建了合理的知識框架。既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勤于動手,樂于探索的精神,同時又拓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空間,真正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浪尖頭上見真締”的效果。

4預設與生成相統一

預設與生成是辯證的對立統一體,兩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視生成,那么預設必然僵化,缺乏活力。做到預設與生成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師在繼承傳統的預設方案的基礎上,逐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是自己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預設”體現著教師的教學行為,“生成”體現了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體會到如何獲得知識, 這正是“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善于繼承傳統教學中的精髓,以現代教學設計理論為依據,研究教學設計整合性、動態性、生成性,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共同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共同成長的地方,實現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一。

作為教師我們要有動態生成的理念, 要科學而藝術地融合“預設”和“生成”。讓我們的課堂散發出和諧與美麗,用智慧將教學演繹得更加精彩,構建陽光高效的數學課堂。

摘要:有效實施新課程,需要教師領悟新課程理念,展開教學研究,積累教學經驗。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課堂,倡導教師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追求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抓住課堂的動態生成特點,從教學起點預設、設計預學單、課堂呈現、預設與生成統一四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期動態凸顯課堂生成過程,構建陽光高效的新課堂。

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論文范文第6篇

新課程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形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完成一定數量的數學作業,能使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也利于教師了解教學情況,及時反思改進。精心設計好學生作業,把學生從過多過濫作業中解脫出來,使學生作業以趣味訓練、體驗成功、探索創新、自主選擇為主,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升華,技能在作業中掌握,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求知欲望。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新課標下初中數學作業的設計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更要注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形成能力、學會合作、體驗自主。因此,設計初中數學作業應突出以下幾點:

一、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內容

1、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內容應注重多樣性

單純的“計算”、“應用”這類作業是一種機械勞動,長時間的練習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作業設計時應遵循多樣性原則。 新授課的作業,可以要求學生預習新知識,可以做教師自編的課時作業,可選用課本習題,或教師積累的題目。當一個單元結束時,布置學生總結本章的知識規律;學期末,組織學生對本學期知識規律進行總結,形成規律表,應用起來得心應手,學生們都很喜歡,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頭腦中的知識體系更加完整。

2、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內容要注重層次性

- 1 -

作業的層次化設計可以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避免作業的單調、枯燥,充分體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分層次作業就是根據知識點的多少、思維的難易程度、知識交叉聯系的程度等把作業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礎題,針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層次為基本題,針對一般學生而設計,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綜合運用;第三層次為發展題,針對少數基礎較好的學生設計,主要突出概念的綜合運用和拓展延伸,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靈活運用。

教師對各層次習題的設置的基礎是教師對初中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教學主要目標和具體內容的正確理解,以及教師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情況的合理分析。在新授章節的作業設計中,我對各層次習題設置的標準為:第一層次習題以課本練習和練習冊A組習題為主,是重在數學知識的構建和鞏固的基礎性訓練;對第二層次習題以練習冊B組習題和補充習題為主,重在數學概念理解、技能訓練和綜合應用;第三層次以拓展型、探索型和開放性習題為主。

3、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內容應注重重現性

根據人的理解和記憶規律,只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現型作業,才能保證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尤其是對于數學這種抽象性很強的學科,教師應對那些有代表性、典型性、關鍵性的作業“有目的、有計劃”地重復布置。但是重現并不等同于機械的重復,教師應注意重現型作業出現的數量、頻率和形式,作業的數量要適當,難易適度,讓學生能完成并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重現型作業應以基礎概念的理解和簡單運用方面的問題為主。對前幾天作業或練習反饋中效果較差的習題,應及時重現,但難度要低,并根據情況提高出現的頻率??梢?,作業的訂正是最常見的重現型作業。

重現型作業也可以是上一章節中必須掌握的關鍵性問題。此類問題應出現的頻率不宜過高,我一般在布置周末作業時加入適當的習題,這樣可以避免加重學生的日常作業負擔,進一步提高重現型作業的有效性;也可以設置一些復合性問題,既是新授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

又能復習上一章節的知識,這類問題往往綜合性較強,屬于第

二、三層次習題。

二、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轉化

1、從枯燥走向有趣——體驗快樂性

學生對作業是否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業內容是否新鮮、有趣。他們對于內容枯燥、形式單調的作業感到乏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有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趣味性作業設計,有助于學生的求知興趣持續發展,以至于延伸課堂空間,使學生研究、探討數學的潛力在課后得以充分發掘,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

2、從課堂走向實踐——體現數學的生活性

“在生活中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個重要的教育觀念,他的“社會即學校”學說,更是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數學課作業也應將觸角伸向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作業設計可以與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學生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作業,以便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完成,更能體驗成功的樂趣。所以通過作業把學生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業、豐富的調查式作業、生動的操作性實踐作業是有必要的。

3、從被動走向主動——體現數學的探索性

設計探索式作業,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模仿與記憶,而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探索性的作業,可以培養學習者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系列學習內容后,圍繞學習中心,從內容、認識、技能、數學思想、思想方法等方面引導學生整理了“探究課題”,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問題的探索積極者。

4、從個體走向互動——體現數學的開放性

開放題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形式多樣,有文字、表格、圖畫、對話等,不像封閉性習題形式單一呈現,敘述呆板;又解法靈活,不單靠記憶、套模式來解題,其深受學生喜愛。同時由

于開放題的答案不唯一,解題時需要運用多種思維方法,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獲得多種結論,為學生提供充分發揮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空間。

三、初中數學作業評價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們在作業評價上要做到個性化。有必要采取與其作業形式相適應的新評價方式。

1、作業評價功能的轉變——淡化甄別功能,強調促進與發展。 傳統的作業評價以批改為主要方式。批改作業主要是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非對即錯”,“只見分數不見人”,用對錯為主要依據,甄別學生的學習情況。新課程作業評價功能重在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能力,重在發展學生的潛能,認識自我、展示自我、促進學生生命整體的發展。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被肯定,被尊重,被賞識的需要,每個人仿佛都是為了受賞識而生存。教師尊重學生,賞識學生。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每次作業,從中尋找點滴的閃光點,用賞識的語言進行激勵。特別關注急需鼓勵的中后學生,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時機,給予獲得表揚的機會,隨著獎勵次數的增多,促進其積極行為活動的再發性。讓他們的心靈在教師的賞識中得到舒展,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有自信。

2、作業評價主體的轉變——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發展 在傳統教學中,評價是教師的“專利”,是教師“權威”的象征。學生學習情況的對與錯,好與壞均是教師一“言”定音。學生處于被動甚至被忽略的地位。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作業的評改者不僅僅是教師,而是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的共同體。共同參與學生作業的輔導和評改,共同關注學生成長。如:口頭作業、調查作業、課題式作業、實踐性作業,都需要有關人員的全體參與,共同關注;數學日記、展示性作業以學生交流、相互評價為主要方式;實驗作業、游戲作業則由學生自己的經歷為主要評價方式„„

3、作業評價時空的轉變——由“單一化”向“多向化”發展。

傳統的作業,一般是學生完成后,統一上交后批改。隨著作業形式的更新,這樣單一的批改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需要了。對作業過程進行全程評價,對學生在不同時空、通過不同途徑完成的數學作業做整體性的科學評價。突破時空限制,培養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進行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4、完成作業是一種數學活動,這種數學活動是課堂數學活動的補充和延伸,因而,我們應強調做作業的“做”,體現一種活動的過程,這種活動可以一人獨立完成,也可以通過互動式的交流分組完成。

上一篇:有效教學的高中歷史論文范文下一篇:初中生數學興趣培養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