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范文

2023-10-05

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范文第1篇

來源:中國證券報

張文強

[手機看新聞] [字號 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中美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節奏不同,給中國國內貨幣政策、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外貿政策等提出了難題。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需要理清當前經濟發展的理念和政策脈絡,同時準確把握新經濟形勢下的新動能。

判斷經濟形勢的基本出發點

十年前,發端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導致國際金融危機,此后美國經濟陷入了嚴重衰退的經濟周期,之后美聯儲通過一系列量化寬松政策刺激美國經濟逐步回升,三大股指連創新高,目前房地產價格已經超越了危機前的水平,整個經濟在增長和就業方面實際上已經接近繁榮。而其貨幣政策也從2015年12月開始以每次25基點緩慢加息了5次,再加上即將推出的縮表措施,可以說貨幣政策正在逐漸回歸正常。其金融周期從2008年見頂、2013年觸底,目前正在上升途中。其金融風險,內部通過企業和家庭部門去杠桿,外部利用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已經有效釋放和攤薄。

我國經濟在危機發生后迅速采取了4萬億財政外加9.6萬億信貸的強刺激。這種刺激在帶領全球經濟率先反彈的同時,也給自身制造了大量落后產能和宏觀經濟的高杠桿。宏觀經濟進入了中速增長的新常態,相應的金融周期逐漸接近頂部。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研究顯示,以GDP增長和通脹為代表的經濟周期一般持續1-8年,而一個金融周期可持續至15-20年,可包含多個經濟周期。當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疊加時,經濟擴張或收縮的幅度都會放大。金融周期下行時的經濟衰退比金融周期擴張時的經濟衰退幅度更大、時間更長。

中美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的錯步,給中國國內貨幣政策、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外貿政策等提出了巨大難題。如特朗普在圣誕節前剛剛簽署的稅改法案,將加快美國的再工業化,如果再加上美元加息、美國資產價格上漲等因素,將加劇國際資本向美國回流,加大對我國外匯儲備和匯率形成的考驗。

經濟發展四個關鍵理念

第一,“三去一降一補”。為化解上述落后產能和宏觀經濟的高杠桿,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制造業投資過度導致產能過剩,需要去產能;房地產投資過度,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高企,占用太多資源,需要去庫存;經濟整體債務過高,長期性和系統性風險突出,需要去杠桿;制度性交易成本過高,需要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平衡供需關系,提高整體資源配置效率,需要補短板。正是在這種強勁的政策作用下,PPI結束了連續54個月的同比負增長,帶動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實現約24%的同比增長和名義GDP約12%的超預期增長。

“三去一降一補”是理解中國經濟這幾年變化的核心因素。結合十九大報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基調來看,“三去一降一補”仍是接下來數年的工作重點。但相比過去兩年來已經實施的供給側改革,在方向上和力度上會有所不同,未來的重點可能會側重于“補短板”,即解決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第二,房地產不再作為支柱性產業。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市場”。這是對房地產業調控的重大轉向,更是在于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房地產泡沫是“灰犀牛”,是看得見的風險,而刺破這個泡沫則會引發房貸抵押品不足,從而招致更大的連鎖式金融風險甚至金融危機。十九大報告指出,“從現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在這個前提下,防止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是很重要的調控目標。從長遠來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逐步完成,房地產很可能不再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而成為一個保增長的防御性產業。

第三,金融開啟收縮周期和強監管時期。從發生金融危機的2008年至今,我國GDP增長1.5倍到80萬億元左右的規模,而同期我國總負債卻增加了3.8倍至196萬億元左右,宏觀杠桿率達244%,已經超過國際警戒線。2017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經濟去杠桿,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并且首次把去杠桿、控總量放在核心位置。這意味著去杠桿從實體經濟層面轉向金融,控貨幣必然緊信用,信用泛濫的時代已經結束,靠貨幣和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尾聲。

伴隨金融收縮的是強監管。面對金融亂象,周小川行長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部分國有企業債務風險突出,僵尸企業市場出清遲緩。一些地方政府也以各類名股實債和購買服務等方式加杠桿,一些金融機構和企業利用監管空白或缺陷打擦邊球,套利行為嚴重。理財業務多層嵌套,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存在隱性剛性兌付,責權利扭曲等問題”。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不難推斷,2018年防范金融風險將會有三條主線:一是國企去杠桿,二是強化地方債監管,三是嚴格執行資管新規。三條主線下“破剛兌、去通道、去資金池、壓同業”將是必選動作。

第四,環保延續,資產估值調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反映到宏觀經濟上,直接相關的工業原材料價格可能繼續在高位盤整,上游漲價因素可能會部分傳導至中下游,拉動CPI上行。CPI上行將促使國內貨幣政策的轉向,而貨幣政策的轉向或將引發新一輪資產估值調整。

新經濟形勢下的新動能

一是增長動力從投資轉向消費。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2016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由5940美元提高到8260美元,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消費意愿和能力較強,這將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逐步從以基建和房地產的投資轉向更多地依靠消費拉動。

二是產業升級帶動新經濟。美國經濟過去20年的發展和當前中國類似。美國在2001年出現了科技和網絡股泡沫,隨后美聯儲大幅放水,進入居民舉債模式,帶來了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泡沫接著也破滅了,現在崛起的還是以Google、Facebook等為代表的新經濟。

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范文第2篇

一、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但世界和平與人類發展面臨新的嚴峻挑戰

進入21世紀,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這個主題包括三層含義:一是維護和平、促進發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時代發展的滾滾潮流;二是體現時代主題的最基本標志是世界大戰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打不起來;三是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解決,維護和平、促進發展是擺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政治課題。在世界局勢保持總體緩和的背景下,世界和平與人類發展面臨冷戰結束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

(一)美國已進入新一輪全球戰略擴張期,稱霸與反霸、單極與多極的矛盾斗爭異常尖銳蘇聯解體、冷戰終結后,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布什執政后,美國進入了新霸權擴張期。

1.美國具備新霸權擴張的實力基礎。美國經濟、科技、軍事、政治、文化實力超群,擁有絕對的戰略優勢。僅就GDP而言,2002年美國突破10萬億美元,占世界GDP總額的30??梢灶A料,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世界無其他大國具備與美國單獨進行全球較量的綜合實力。

2。美國謀求“新帝國”的基本戰略已經確立。2002年9月20日,布什政府頒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正式將“先發制人”戰略確立為美國新世紀安全和軍事戰略。報告宣稱,美國將保持世界上最強大的能夠打敗任何對手的軍事力量,絕不允許任何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對其第一軍事大國地位構成威脅。如果一旦出現這種威脅,美國將果斷地予以消除。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正是該戰略打響的第一炮。同時,在“先發制人”戰略的驅動下,美國大幅度增加國防費用,2003財政國防預算高達3554億美元,另加近800億美元的戰爭撥款,創下冷戰結束后美國軍費開支的新紀錄,占世界軍費總額的50%。在“先發制人”戰略的驅動下,美國一方面全面調整軍事戰略:單方面退出《反導條約》,加快研制和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使世界核軍備競賽的焦點由過去全面發展進攻性核武器,轉向重點發展防御性武器和有效突破防御武器的進攻性武器,世界有可能進入“第二個核世紀”;另一方面全面調整核戰略。實施“核與非核打擊手段(包括信息戰手段)”、“被動與主動防御(特別是導彈防御)”、“以及為生產和保持戰略報復力量所需要的軍火工業基礎設施”新三位一體的戰略,多次進行亞臨界狀態下的核試驗,并計劃把核武器由威懾力量轉向用于實戰;此外還投巨資加快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計劃到2005年前后為美軍裝備新一代武器系統。在“先發制人”戰略的驅動下,美國繼續加強前沿存在,頻繁實施前沿威懾,重點進行局部打擊。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美國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使亞太地區首次成為美國全球軍事戰略的重點地區。

3.美國具有實施新霸權擴張的較好機遇。“9?11”事件為美國推行霸權提供了難得的契機,自此,“反恐”無疑成為美國實施霸權擴張最具欺騙性的軍事政治招牌。

面對上述美國超強的實力和超常的霸氣,2003年,圍繞伊拉克問題,國際社會與美國展開了冷戰結束以來最激烈的斗爭。法、德、俄反戰聯盟對美國極端強權發出了挑戰。許多弱小國家也聲張正義,主持公道,對美國霸權行徑進行公開譴責。美國陷入了冷戰結束以來最為孤立的境地,形成了“孤獨的霸權擴張”,這與“9?11”事件后世界大多數國家支持美國反

恐戰爭形成了鮮明對比。

(二)世界局勢動蕩加劇,地區沖突有增無減,熱點問題日趨激化

據統計,2000年以來,世界每年發生局部沖突達32起,大大超過了冷戰時期世界年均局部沖突總量。日趨激烈的地區沖突不僅嚴重危害了地區安全與穩定,而且也直接影響著世界和平與發展。

1.美國以反恐為名謀求全球霸權,給地區局勢造成了嚴重不穩。美國利用阿富汗反恐戰爭,將數萬大軍開進中亞,打破了中亞地區原有的力量平衡和地緣政治結構,強化了潛伏著的許多矛盾和斗爭。印巴關系在美國反恐戰爭的負效應下日趨惡化,兩國沖突不斷。美國又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薩達姆與本?拉登“基地”組織有牽連為由,對伊拉克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打擊。這場軍事戰爭進一步惡化中東地區局勢,激化中東地區矛盾,使世界進入“大眾恐怖主義”時代。

2.民族宗教矛盾的日益激化加劇了地區沖突。中東地區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關系問題,是這一矛盾的突出表現。半個多世紀以來,巴(阿拉伯國家)以雙方因民族宗教矛盾曾經爆發過四次大規模的中東戰爭。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中東地區雖未爆發國際戰爭,但以色列沙龍政府上臺后,對巴勒斯坦推行“鐵血”政策,甚至把軍事打擊的目標直接指向巴領導人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則頻繁采用“人體炸彈”襲擊以色列境內的平民和其他目標,雙方陷入以暴抑暴的惡性循環。目前,以美國為代表的有關各方雖然提出了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但中東和平進程的真正實現至今仍阻力重重。

3.邊界領土爭端使局部沖突頻生。當今世界不少國家存在著邊界領土矛盾,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由于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統治的歷史影響,給有關國家的邊界領土爭端埋下了長期矛盾和沖突的種子。困擾印巴兩國的克什米爾問題就是邊界領土紛爭的典型代表,近年來大有激化的趨勢。

二、新的世界軍事變革進一步深化。世界軍事和安全斗爭更加凸顯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當代高新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世界軍事領域里的革命性變革出現了加速發展的趨勢,戰爭形態從工業時代的機械化戰爭向信息時代的信息化戰爭迅速轉變。尤其是具有信息戰爭特點的高技術局部戰爭,更是促使世界主要國家加速調整軍事戰略,把軍隊信息化建設作為建軍重點,大力發展軍事信息技術和信息化武器裝備,積極組建數字化、信息化部隊,并輔之以法律、組織、技術和教育訓練等一系列舉措,以迅速提升軍隊的整體信息能力??梢哉f,21世紀各國軍事戰略的優劣和軍事斗爭的成敗,取決于如何應對這場極其深刻的世界新軍事變革。

(一)新軍事變革的實質是軍事信息化革命,信息優勢是軍事變革和軍事斗爭的核心優勢信息化之所以成為新軍事變革的實質,主要是由信息技術運用于軍事領域所展現出的獨特而又強大的效能所決定的。一方面,信息技術是新軍事變革支柱性技術。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導致了以精確制導武器為代表的信息化彈藥,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化、隱形化作戰平臺的問世。武器裝備和軍事系統的高度信息化,極大地提高了整個軍事系統的戰斗效能。另一方面,信息優勢是軍事變革和軍事斗爭的核心優勢。當代歷次局部戰爭的實踐和世界各國軍隊建設的實際都充分說明,掌握信息技術,獲得信息優勢,有效支配信息,是當今世界軍事斗爭的制高點,是最終贏得戰爭的重要保證。美軍之所以贏得90年代以來的幾場局部戰爭,說到底,靠的就是以超強國力為后盾的超強信息優勢。第三方面,信息戰將成為信息時代主要作戰樣式。在信息成為重要戰爭資源,成為軍事力量構成的關鍵要素的條件下,信息對抗技術為信息戰奠定了物質基礎,信息系統網絡化促進了信息戰場的形成,奪取制信息權成為信息化戰爭的制勝關鍵。因此,信息與信息系統成為未來戰爭中打擊與防護的首選目標,圍繞信息與信息系統的攻防而展開的信息戰,也必將成為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占據了絕對的信息優勢,致使伊軍陷入各自為戰的混亂狀態、未能組織起有

效的反擊。

(二)創新的軍事理論尤其是作戰思想,是世界新軍事變革的靈魂

當今世界軍事理論和作戰思想呈現出變革程度深、變化周期短的顯著特點,突出表現在:作戰目的由消滅對手趨向改變對手,由殲滅敵軍趨向癱瘓敵軍,由打垮敵國趨向打服敵國;作戰指揮體制由層次疊加的樹狀結構趨向橫寬縱短的扁平化結構,由軍種自成體系趨向軍種聯合指揮;戰場形態由有線性戰場趨向非線性戰場,由三維空間趨向全維空間;作戰樣式由對稱作戰趨向非對稱作戰;作戰方式由順序作戰趨向并行作戰,由以武器平臺為中心趨向以信息網絡為中心,由大面積毀滅趨向精確制導打擊,由火力制勝為主趨向信息制勝為主;兵力運用由兵力集中趨向系統集成,由單元對抗趨向體系對抗;威懾方式由核武器威懾趨向信息威懾;作戰保障由集結式趨向聚集式。以美軍為例,因沉浸于二戰勝利的輝煌成就,早已過時的軍事理論結果導致了美軍戰后一系列的軍事失敗。越南戰爭后,美軍開始重視超前性軍事理論體系的建立.其戰斗條令一直遵循實行一代、論論一代、預研一代的原則,形成了當前和長遠高度統一的理論體系,確保了美軍始終占據世界軍事理論的先導地位。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發動了具有代表性的4場局部戰爭,即1991年的海灣戰爭,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在戰爭中,雖然美軍的戰略指導和作戰思想各不相同,但這為美軍贏得戰爭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思想保障。

(三)加速組建信息化軍隊,是世界新軍事變革的重點.

美軍是信息化軍隊建設的先行者。2001年11月,美國防部成立了由30多人組成的軍隊轉型辦公室,統一領導美軍向信息化轉型的工作,美國陸、海、空三軍也分別制定了信息化計劃。其中,信息化程度最低的陸軍以部隊數字化建設為綱領,著手建立“21世紀的陸軍”,現已試驗性組建了一個數字化旅和數字化師,計劃于2005年前后組建一個數字化軍,進而實現全陸軍數字化。數字化程度較高的海軍也在主戰艦船上加裝先進的衛星通信系統和信息戰系統,爾后在艦隊、戰區等級實現情報、指揮、控制系統的網絡互聯,計劃于2020年建成網絡化部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空軍加速推進“空天一體化”的建設規劃,通過建立新型的特種部隊包括天軍,來實現轉型目標,將信息化建設引向深入。根據美國陸、海、空三軍的轉型規劃,到2010年左右美國陸軍將與空海軍聯網,到2030年前后,在三軍數字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美軍的整體轉型,屆時美軍將初步完成全軍的數字化建設。與此同時,中國周邊的俄羅斯、日本、印度也在加緊組建信息化軍隊。臺軍也不甘落后,企圖通過打造信息化軍隊,以武拒統。

(四)加快武器裝備由機械化向信息化過渡,是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支點

目前,西方發達國家軍隊武器裝備系統的主體已經初步實現信息化,其中,美軍信息化程度最高,C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以及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的一體化建設,是美軍信息戰技術準備的重中之重。武器裝備信息化可能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武器系統的智能化和作戰系統的一體化。未來的武器系統將具有人類大腦的部分功能,不僅能自主地對各類目標群進行分析和識別,還能按其性質排列出先后順序,在最佳攻擊時機一舉命中最有價值的目標。作戰系統的一體化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功能上的一體化,即把過去由幾件武器分別遂行的作戰職能,改由一個武器系統來完成。如美、日先進的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其雷達系統和火力系統就在功能上實現了一體化。二是結構上的一體化,即通過各級CISR系統,把整個戰場上的武器系統和保障系統聯為一體,實現充分的聯合與協調。

在新軍事變革席卷全球、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的背景下,軍事和安全斗爭形勢更加復雜和激烈。以伊拉克戰爭為突出表現,美國將“先發制人”戰略由戰略指導轉化為戰略實踐,必將引發世界新一輪的軍備競賽。歐盟軍事一體化進程有望加速推進,法德軍事合作關系進一步加強。俄羅斯將把加強軍事實力作為重振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中東國家為了防止成為美

國下一個教訓的對象,將更大規模地購買先進武器裝備。被美國列入重點打擊對象的所謂“流氓國家”和“無賴國家”,將采取更加冒險的方式加緊擴充軍備,力圖以武抗美。日本將繼續搭乘美國“反恐”戰車,走向世界軍事大國的戰略正發生實質性變化,“攻防兼備”已取代“專守防衛”,“先發制人”將成為未來防衛方針的戰略取向。印度將進一步強化軍事實力,南亞大陸在印巴愈演愈烈的軍備競賽中將長期被軍事對峙的陰云所籠罩。臺灣當局也蠢蠢欲動,企圖通過支持美國對伊作戰,進一步密切與美國實質性軍事合作關系。這樣,國際軍控與裁軍的進程將嚴重受阻,世界有可能出現冷戰結束以來最為激烈的軍備競賽。

三、我國周邊安全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但周邊形勢趨于復雜。各種挑戰趨于嚴峻

當前,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正處于建國以來最好的時期,但“9?11”事件后尤其是伊拉克戰爭以來,隨著世界安全形勢和地緣政治的演變,中國亞太安全態勢也相應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這種變化既給中國創造發展的新機遇,也使中國面臨許多新挑戰。

(一)在地緣政治上,中國處于世界政治新版塊的中心區域

“9?11”事件后,世界政治軍事的地緣結構迅速向東傾斜,亞太地區成為攸關世界和平與安全最為重要的地區和影響世界發展與繁榮最具決定意義的地區,是新世紀世界地緣政治新版塊的戰略重心。位于亞洲大陸東端和太平洋西岸的中國,無疑成為世界政治新版塊的中心地帶,同時也是大國進行地緣戰略調整與磨合的重要對象。

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深刻調整中,亞太地區無疑是對美國全球利益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核心地區。然而,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安全威脅幾乎都來自亞太地區:該地區是對美國安全構成致命威脅的國際恐怖勢力的滋生地和集中地,是對美國安全構成現實威脅的所謂三個“邪惡軸心國”的分布地,也是因大國崛起可能對美國長遠安全利益構成挑戰的地區,還是對美國經濟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產生最重要影響的地區。因此,美國已將全球戰略重點東移,確保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實現。在美國的亞太戰略中,中國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在地緣政治上,中國扼守亞洲東部,是美國推行歐亞大戰略并企圖將東西兩線聯為一體的重要屏障;在地區局勢上,中國是美國解決亞太地區所關注問題時必須借重與合作的重點對象;在雙邊關系上,中美兩國特殊的安全聯系和復雜的利益沖突,使美國對華始終懷有一種矛盾心態,對華政策表現出明顯的兩面性:中國是美國既要進行建設性合作、又需要加以防范的國家。只要國際恐怖勢力仍是美國當前大敵和主要威脅,美國重視中國地緣戰略優勢、謀求對華合作的方針就不會改變。

俄羅斯在調整國家戰略、推行面向西方新外交的過程中,仍視亞太地區為國家和全球戰略的重要利益所在地,把鞏固和發展對華關系置于重要的戰略位置。無論從國家利益還是從地緣政治上,一個穩定發展的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將為俄羅斯的復興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歐盟在謀劃與推進一體化歐洲的同時,把發展對外關系的重點放在了亞太地區。東亞——歐盟政府間的定期對話機制,就是歐盟這一戰略的具體體現。中國是歐盟在亞太地區謀求合作的最重要伙伴。世界第一條磁懸浮列車在上海的誕生,標志著中國與歐盟關系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二)在周邊環境上,中國周邊主要地緣版塊的戰略地位明顯提升

亞太地區主要地緣版塊戰略地位的明顯提升,既是該地區成為世界地緣政治中心的導因,又是該地區主導世界政治舞臺的體現。

中東地區因其復雜和特殊的矛盾而成為世界矛盾沖突最激烈的地區。美國以伊拉克為突破口推進所謂“民主化”改造,可是巴以沖突的時起時伏,使該地區成為牽動世界和平與安全的“火藥桶”。

中亞地區在“9?11”事件后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地區。國際恐怖勢力的猖獗和民族

宗教矛盾的泛起,使這一地區成為影響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關鍵地區。國際恐怖勢力的全球性、嚴密性、詭秘性和狂熱性,決定了國際反恐斗爭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也決定了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中亞仍將是世界地緣政治最敏感的地區之一。

南亞地區的戰略地位也因“9?11”事件更加凸顯。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處在恐怖與反恐怖的矛盾交匯點上,印巴兩國在強力擴充軍備戰略的驅動下,雙方的矛盾摩擦將呈現復雜化和長期化的趨勢,使南亞大陸籠罩在紛爭與沖突的陰云中。

東南亞地區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人文環境,使該地區成為國際恐怖勢力泛濫的重災區和反恐斗爭的“第二戰場”。東盟區域合作的不斷發展,“1O+3”(即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新加坡、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等東盟1O國分別與中國、日本、韓國對話)、“1O+l”(即東盟1O國與中國對話)合作機制的日益鞏固,使東南亞地區在世界地緣政治的演變中處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作為影響東北亞安全態勢核心的朝鮮半島局勢也發生了新變化。朝美在核問題的較量上如何收場,大國圍繞朝核問題如何協調,韓國如何應對朝鮮的“核冒險政策”,將是今后必須關注的重大問題。

(三)在矛盾布局上,中國處于國際恐怖勢力猖獗和民族宗教矛盾交織并發的高?;⌒蔚貛?/p>

“9?11”事件改變了世界的矛盾組合,重構了世界的矛盾版圖。從北高加索、車臣地區經中東、中亞到南亞、東南亞這個廣闊的“U”形區域,是國際恐怖勢力猖獗和民族宗教矛盾交織并發的高?;⌒蔚貛?。中國正位于這一地帶的腹地,處于國際恐怖勢力和民族宗教矛盾環形合圍的中心。在這個高?;⌒蔚貛?,以恐怖勢力猖獗為主導的各種矛盾呈現出鮮明的特征。一是各種矛盾交織并發,此起彼伏。既有恐怖勢力的猖獗,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既有邊界領土紛爭,又有借機制造的恐慌。二是許多矛盾都有形或無形地存在著某種內在聯系。巴以沖突、印巴矛盾和車臣首府及巴厘島的爆炸聲看似互不相聯,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著“9?11”事件的沖擊效應。三是一些矛盾還附著上了恐怖主義的色彩,導致地區局勢更加動蕩。持續升溫的印巴矛盾就說明了這一點。四是一些矛盾正在被異化。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矛盾沖突本不屬于恐怖與反恐怖的斗爭,但以色列沙龍政府假借“反恐”旗號,對巴勒斯坦推行強硬的“鐵血”政策,使中東和平進程雪上加霜。

(四)在安全態勢上,中國面臨的安全矛盾多元化和多層性

應該說,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既處于建國以來最好的時期,也面臨安全矛盾最為復雜的時期。主要表現為矛盾種類多,矛盾式樣新,矛盾區域廣,矛盾烈度大。我們既面臨著傳統安全矛盾,又面臨著非傳統安全矛盾;既面臨著以“臺獨”為代表的分裂勢力的現實威脅,又面臨著以“東突獨”為代表的境外分裂勢力的恐怖顛覆威脅;既存在著超級大國的霸權戰略威脅,又存在著一些地區性大國擴充軍備的挑戰;既存在著民族宗教矛盾,又存在著領土邊界紛爭;既存在著陸地領土矛盾,又存在著海洋主權之爭。這種多元化和多樣性的矛盾如果處理不好,就有可能惡化中國周邊環境,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當前,亞太地區已成為美國實施“先發制人”戰略的重災區,這一戰略加劇了本地區安全矛盾的多元化,并將直接影響中國國家安全。首先,美國將加強亞太地區的力量存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部署將呈現出東(東亞)西(中東和中亞)為重、南(東南亞、印度洋)北(東北亞)策應、鞏固重點、全線推進、戰略合圍、聯為一體的戰略特征。在西線,目前美國在中東地區集結了近3O萬大軍,在中亞駐扎了兩萬余人的軍隊。伊拉克戰爭結束后,美國在伊拉克仍部署至少6萬大軍,使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存在維持在15萬人的規模,并企圖將中東與中亞的軍事力量聯為一體。在東線,2003年3月初,美國國防部決定調派12架B一52戰略轟炸機和12架B一1戰略轟炸機前往關島,以增強美國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威脅力。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存在點面相串、區域相聯、總體戰略合圍的態勢正加緊形成。從東北亞、

東南亞、南亞(印度洋)到中亞和中東,美國軍事力量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美國在亞太地區總體兵力今后將多達25萬人,大大超過歐洲地區1O萬駐軍的規模,這造成中國在亞太地區許多重大問題上不得不直面美國的強勢存在。其次,一旦美國在伊拉克問題上得以抽身,不排除以強硬方式解決朝核問題,這樣東北亞安全環境有可能發生復雜的變化,中國將面臨新的現實壓力。再次,如果美國完全穩定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政局,作為政治性聯動,中國不僅要面臨更加嚴峻的周邊民族宗教矛盾,而且還將面臨更大的“西化”壓力,因此維護國內政局穩定的任務更加突出和繁重。

中國面臨的安全矛盾還相應呈現出明顯的層次性。臺灣當局不斷強化軍事實力,相應調整軍事方針,妄圖“決戰境外”,“以武拒統”。與此同時,美國加大對臺灣的滲透,在圖謀將臺灣問題“國際化”的同時,正企圖將臺灣問題“軍事化”,近兩年加速發展美臺實質性軍事關系。2003年4月下旬,美軍首次派高級軍官全程指導和參與臺軍“漢光十九”演習。這樣,就使中國祖國統一大業面臨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朝核問題是朝鮮半島局勢復雜化的突出表現。面對美國的軍事政治壓力,如果朝鮮執意發展核武器,日本和韓國就有可能實施核武裝,在東北亞地區造成大范圍的核擴散,美國就有可能成立新的東北亞戰區司令部,調整東亞戰略,東北亞地區有可能出現新“冷戰”。

以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后盾,日本正全力向世界軍事大國邁進。根據西方權威軍事機構分析,日本的軍事實力堪稱亞洲之最、世界之強,事實上是一個核大國,擁有的核原料是中國的好幾倍,日本海軍實力位居世界第三位,戰爭動員潛力也相當大。但是,日本至今尚未對侵華戰爭進行深刻反省和誠摯道歉,政局明顯趨向右傾和保守,公開把中國當成其主要防衛對象。日本加緊擴充軍備和加速向世界軍事大國邁進的動向,日益引起中國及亞洲相關國家的嚴重關注。

(五)在力量對比上,中國在亞太地區力量重組中有得有失、得大于失

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范文第3篇

一、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現實困境

(一) 傳統管理理念落伍

大數據時代, 企業管理應當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 采用新型的管理方式, 以往使用的管理方式方法不適應新競爭環境。不少陳舊的管理理念已經不符合新時期發展形勢需要, 傳統的管理方法能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和升級換代, 一些管人、管事的模式較為僵化, 往往帶來了生產運行的巨大成本。不少企業還能以基于大數據調整企業的管理方式, 不能主動放棄傳統的管理套路, 沒能主動適應大數據環境的經濟特征。一方面大數據管理體系未能建立, 企業還不重視充分的收集各種數據信息, 另一方面沒能基于大數據分析企業現有運行模式存在的弊端, 不能根據企業性發展需要進行局部細節的優化改進, 沒能找出突破性的發展思路, 制約了企業發展的有效性、科學性, 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二) 管理工作效率較低

大數據時代的企業管理強調基于數據信息合理的安排生產, 有效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新性, 注重在激發職工潛力的基礎上給員工提供創新性發展空間。但是傳統的企業管理理念往往基于內部管理的方式, 沒能基于外部環境的動態變化合理的改進管理方法, 造成企業管理的方式較為落后, 企業管理工作的功能性不足, 傳統的管理方法不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由于企業數據開發運用不足, 因此沒能抓住企業建設特色, 不利于形成綜合性的管理體系, 不能有效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

(三) 管理團隊建設不足

大數據時代的企業管理需要優化管理團體, 強調構建多元化的管理體系, 注重通過優質的管理團隊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但是, 企業管理沒能在大數據機制下改善管理形式, 不能依靠團隊管理方式,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仍以領導意志為核心, 沒能基于大數據建立自主管理的新機制。當前企業管理團隊人才配置不足, 沒能充分的加入信息技術人才, 企業管理人才隊伍的結構不合理, 沒有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大數據意識, 現有的管理人員還不掌握大數據理念, 不能基于數據信息技術創新管理方法。而且現有的大數據技術的管理化運行顯得較為困難, 大數據信息技術的運用缺乏良性的管理環境, 管理層還不服從于數據分析, 沒能提高管理手段與大數據的協同性, 因此影響企業管理工作效率。

二、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的改革

(一) 轉變管理理念

提高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工作有效性, 應當注重引進和不斷發展完善大數據技術, 強調企業管理理念與大數據技術吻合, 注重基于大數據技術對傳統的管理方式進行調整。首先, 應當從獲得良好的經濟收益回報出發, 積極的調整改進企業管理工作制度, 注重采用開放性和創新性的管理方式, 強調企業管理工作從客戶的需求出發, 在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基礎上, 運用大數據的方式進行市場調研, 切實圍繞著生產、經營、銷售活動開展具體的管理工作, 從而有效理順大數時代的管理機制, 把大數據放在企業管理的核心位置。其次, 全面加強信息化建設水平, 注重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 強調全面加強各種數據信息的匯總工作, 在保證數據信息準確的基礎上, 基于先進的計算機系統對各種數據信息運行分析, 注重向數據信息服務商購買相關的數據信息, 切實推動企業信息化改革, 從而為推動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變革打下基礎。

(二) 管理手段多元化

為了更好的解決企業管理工作的現實問題, 還要實現企業管理經營方式的多元化, 注重優化管理工作形式, 豐富管理工作內容, 切實體現大數據對企業管理工作的優化意義。首先, 應當把企業財務、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統一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下, 注重由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具體的管理工作, 切實優化創新崗位工作方式, 注重基于大數據提高企業管理工作的創新性。其次, 豐富企業管理載體, 優化企業管理工作平臺, 能夠基于數據信息收集, 更好的選擇運用多元化的企業管理方式, 更好的通過人性化的管理, 達到有效解決企業發展過程問題的目標。第三, 還要充分的了解市場需求, 更好的明確市場的發展趨勢, 重視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輔助開展管理工作, 從而帶來創新性的經濟效益。

(三) 提高人員素質

做好大數據時代的企業管理工作, 應當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采用科學的企業管理工作方法, 有效解決企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首先, 應當加強企業管理人才培訓工作, 加強數據信息意識的培訓工作, 促進企業管理人員、基層員工積極的收集核對各種數據信息。其次, 優化企業管理工作系統, 加強企業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推廣工作, 基于信息化改進企業管理的模式, 從而在基層廣泛的推廣電子信息技術, 更好的把生產、銷售、服務、售后等工作環節統一于信息化的管理體系之下。第三, 提高企業管理的專業性與技術性水平, 加強企業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 全面考核企業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應用與普及情況, 從而采用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優化改進, 滿足企業發展現實需要。

結語

大數據時代做好企業管理工作, 應當創新企業管理工作理念, 豐富企業管理工作模式, 形成全員參與的管理體系, 注重基于大數據技術有效解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問題, 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更有利的幫助。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使得大數據技術成為企業發展建設的重要載體, 為企業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有些企業還沒能適當大數據時代的管理需要, 還需要基于大數據技術建立完善的創新型管理體系。

關鍵詞:企業,大數據技術,管理措施

參考文獻

[1] 鄒浩.大數據時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挑戰與對策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 2018 (10) :67-68.

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范文第4篇

(一)信息資源整合不足。

在高??焖侔l展的過程中,為了提升高校人事檔案的管理效率,需要對各項資源進行整合,這樣才能確保人事檔案管理信息的完整性。然而,就當前一些高校人事檔案管理來分析,信息資源的整合不足,很多信息沒能及時地更新到系統中,從而影響到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更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管理模式過于傳統。

管理模式是規范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運行的重要模塊,同時也是一種規程制度,通過管理模式的實施來確保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然而,在當前一些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運行情況來分析,由于缺乏對管理模式的重視,使得在高校發展的時期下,對人事檔案管理模式的更新不夠及時,傳統的管理模式漏洞百出,甚至會影響到高校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更無法滿足高校長期發展的需求,尤其是在人員變動極為頻繁的情況,管理模式的陳舊所存在的缺陷,可能會造成信息更新不及時,在人事材料采集的過程中會出現丟項、漏項的現象發生,從而影響到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高素質人才的缺乏。

人才是確保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正常運行的關鍵,因此,在高校發展以及人事檔案管理工作需求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應不斷地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以及不斷的吸納高素質人才,確保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但是,當前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人才極為缺乏,人才的流動量較大,而且,很多高校都缺乏對現有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造成人才素質逐漸被時代所淹沒,進而對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產生極大的影響。

二、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改革路徑分析

(一)加強對信息資源的整合。

通過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當前困擾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最大難題就是信息資源整合的不足,對此,應加強對信息資源的整合。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是經過一朝一夕、漫長艱苦的過程,尤其是在檔案管理中,是需要借助和利用現有的信息資源來進行整合的,這樣才能將信息資源的價值充分地體現出來,同時也是確保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穩定進行的關鍵,因此,為了確保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須要充分挖掘和整合高?,F有的信息資源,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提高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應充分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加強對信息資源的整合與維護,將原有的檔案與新采集的檔案進行全面的融合,不僅有效地提高了信息資源整合的有效性,同時對信息資源的隨時調用也有著一定的作用,更有利于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改進和完善管理模式。

現階段很多高校人事檔案管理模式大致相同,萬變不離其宗,更有很多高校人事檔案管理模式依舊在延續傳統陳舊的管理觀念以及管理方法等,這都將會對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產生極大的影響,對此,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管理模式。首先,應對當前高校自身的發展現狀以及人事檔案管理的運行現狀進行分析,確定其中的不足,并對管理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從而保證管理模式運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敬業心、責任心等,從而有效的提升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要加強新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的引進,當然,為了保證管理模式運用的適宜性,應在引用管理方法的過程中,要做到借鑒而不是抄襲,并結合自身院校的實際發展情況,適當地對借鑒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確保管理模式更好地適應高校的發展。

(三)加強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高素質人才是提高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質量的關鍵,很多高校過度的重視管理模式的改進以及其他管理信息的整合,而卻忽略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從而對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效率產生極大的影響,對此,需要加強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首先,應加強對現有管理人才的培養,結合人才綜合素質的分析,對現有的管理人員展開定期的培訓,一方面要培養專業的人事管理知識,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敬業心、責任心等,從而有效的提升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應加大高素質人才的招聘力度,通過高薪聘請高素質人才,不斷地壯大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人才隊伍,全面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隊伍整體的素質水平,為提升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打下夯實的人才基礎,更有利于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在教學改革不斷進行的過程中,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要求也在逐漸提升,尤其是在信息資源整合和利用上,更加追求人性化、信息化,而要達到這樣的管理目標,就必須加強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摘要:本文主要對當前高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進行剖析,同時也提出了加強對信息資源的整合、改進和完善管理模式、加強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等改革路徑,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對提升高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校人事檔案管理,新問題,改革路徑

參考文獻

[1] 趙咪咪,張麗媛.人才流動環境下高校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之我見[J].人力資源管理,2013(07).

[2] 吳曉琴.高校人事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2).

[3] 吳艷萍.淺析高職院校人事檔案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2).

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范文第5篇

就業是當今社會中最為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也非常重視有就業愿望、勞動能力的人都能充分就業。承德市位于河北省,是一個農業大市,其中農業人口占據較大的比例[1]。在產業結構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受到軍隊干部安置、大中專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城鎮新增長勞動力、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擴大就業難度大大增加,承德市勞動就業也面臨著新的問題?;诖?,應當對當前就業形勢及問題加以分析,采取有效的對策措施,使就業問題得到解決,促進和推動承德市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一、承德市勞動就業的現狀

截至2018年底,承德總人口353.1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7.66萬人,勞動力資源241.1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4.18萬人,農村人口1.9695萬人。勞動力資源總量中,各類就業1811.14萬人,占勞動力資源總量的75.12%。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4.65萬人,占比78.43%;農村已就業146.46萬人,占比74.36%。目前,承德現有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下崗職工6.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46萬人,再就業人員2577人,有組織勞務輸出21.44萬人。農村非農就業36.29萬人。雖然近年來,承德市始終致力于增加就業,但總的就業率仍然不夠理想,承德市勞動就業面臨著很多新的問題[2]。

二、承德市勞動就業的遇到的新問題

(一)就業壓力大

承德市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當前承德市面臨著較大的就業壓力,就業存在一定的風險和挑戰。勞動力市場將發生變化,就業形式和矛盾將更加復雜。勞動力市場進入矛盾的多發期。主要體現在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城鎮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城鎮失業人數較多。約有10000人左右,每年城鎮新增勞動力數量龐大,可達到40000人以上,且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較大。國有企業改制破產裁減等,產生了大量的失業人員,越有26000人左右。事業單位及政府機構改革分流人員,復員轉業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等,這些人都有很大的安置剛性和較高的成本。綜上,承德市為了滿足上述人群的就業需求,必須每年新增城鎮崗位50000個以上,才能基本滿足就業需求。

(二)增加就業難度大

隨著承德城鄉發展的不斷推進,城鄉之間的割裂已經被打破,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尋找就業機會。剛性就業逐步轉變為彈性就業,國有企業和其他城鎮企業的富余人員分布較為嚴重。導致失業人群不斷擴大。從整體上來看,承德市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有限,難以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在所有勞動力中,很大一部分在第一產業領域滯留,沒有完全的工業化,就很難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當前的就業環境并不容易。協調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增長的機制還沒有完全成型,難以開發新的就業崗位[3]。再就業扶持政策的落實過程不夠順利,沒有充分體現出政策效應,此外,一些難題還沒有得到解決。許多工人的技術水平較低,缺乏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高級管理人員和高級工人。非公有制經濟及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三亂現象、經營困難、融資困難、開業難、質量不高、數量較少。很多下崗失業人員由于就業觀念陳舊,對一些行業或工作不愿意從事,因而造成了就業困難。

(三)隱性失業問題嚴峻

當前承德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保護京津水資源、資源枯竭型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下,承德市關閉企業增加、新增企業減少,導致失業人數突破30000人。此外,很多下崗失業的富余人員,仍在政府部門、事業單位、集體企業、國有企業存在,尚未在失業率統計、農業剩余勞動力指標中計入。因此,承德市當前面臨的隱性失業問題非常嚴峻[4]。

三、承德市勞動就業的對策

(一)建立責任制,積極落實促進就業政策

在政府的經濟和社會政策, 應該改善就業狀況, 市場就業模式的基礎上, 在促進就業、政府發揮積極的就業政策, 發展戰略的就業, 就業服務體系, 完善, 引導公眾轉變就業觀念, 提高就業創業環境, 建立完善的就業服務和勞動和社會保障系統。全面完善和實施再就業政策。確保政策的扶持效能充分發揮。比如稅收減免政策,社會保障補貼政策,離職政策,財政投入政策,企業下崗政策,小額貸款政策,就業援助政策、就業服務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社區平臺政策等[5]。在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增加農業投入,積極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對生態、旅游、特色、觀光農業大力發展,促進農業生產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對農村家庭承包經營政策認真落實,保證土地流轉工作順利開展。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轉移就業。

(二)突出區域發展,對就業空間進行拓展

充分利用承德市現有的農產品資源及生態資源,大力開發利用灘涂、荒地、荒山,大力實施綠色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制定合理的城鎮化戰略,加快產業發展,增加就業。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工業部門轉移的問題。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使就業崗位得到進一步擴充,在經濟和就業之間形成互相拉動的關系。以第三產業為中心,加大力度發展靈活就業,增加旅游業、社區服務等方面的就業崗位開發。僅僅抓住政策機遇,推動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6]。對勞務經濟大力發展,形成產業化勞務輸出,充分利用京津區位優勢,為承德勞務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重視儲備培訓工作,建立有序輸出工作網絡,強化勞務協作,廣泛建立勞務合作網絡。

(三)完善就業服務,為就業創業營造更好環境

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就業機制,大力建設勞動力市場基礎設施,完善經營規則,加強勞動力流動。規范勞動力市場秩序,創造有利于勞動力流動的條件。對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加以完善,為用人單位和下崗職工提供及時的供求信息。開發職業培訓網絡系統,有針對性的實施技能培訓。推進技能振興活動,加強高級技師的培養,深入開展技能振興行動,加強農民工培訓教育,組織開展技能表彰、技能競賽活動。加強對職工的社會保障政策支持,加大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力度,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依法強制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和企業納入五險一金。大力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黨委和政府工作更加注重經濟發展和就業環境建設。各個相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強化協調合作,對就業及再就業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

四、結論

承德市勞動力就業面臨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人才需求類型的轉變是不斷地發生變化的。從承德市當前的勞動就業形勢來看,特別是承德市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后,由于經濟形勢復雜,因而給就業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及挑戰。承德市目前在勞動就業方面,面臨著很多的新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要先找到問題的根源,應該詳細的分析勞動就業現狀及問題,發現勞動力供需之間的矛盾,并且需要政府和社會等多方共同的努力。從政府、就業者、用人單位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承德市就業良好持續的增長,共同努力解決承德市勞動就業問題,為承德市經濟穩定、持續發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摘要:承德市勞動就業方面, 當前發展形勢并不十分樂觀, 特別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后, 經濟形勢越復雜, 就業風險和挑戰就越大。隨著勞動力市場改革的深入, 就業形勢和矛盾更加復雜。勞動力市場正在進入矛盾多發期。顯而易見, 當前承德市勞動就業面臨著很多的新問題, 如就業壓力大、增加就業難度大、隱性失業情況嚴峻?;诖? 應采取有效的對策加以應對, 確立責任體系, 積極實施促進就業政策, 突出區域發展, 對就業空間進行拓展, 完善就業服務, 為就業創業營造更好的環境。

關鍵詞:承德市,勞動就業,面臨問題,對策

參考文獻

[1] 鄭東亮.經濟新常態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中國勞動, 2015, 21 (10) :4-6.

[2] 祖博達.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交際:學術版, 2017, 23 (14) :36-36.

[3] 董蘭峰.新形勢下勞務派遣的問題和發展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 2016, 36 (22) :130-131.

[4] 王春玲.社會新常態下的就業問題分析及對策[J].人力資源管理, 2016, 18 (10) :77-78.

[5] 田鳳玲.關于新時期勞動就業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辦公室業務, 2018, 19 (5) :125-127.

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范文第6篇

1.1 校園社會化對中專院校安全保衛工作帶來的挑戰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和經濟的騰飛, 中專院校打破了傳統的辦學模式, 逐漸向社會化、市場化發展。這一改變給我國原來封閉的校園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一舉措也使院校與社會能夠更好地接觸, 也使中專院校的人員結構趨于復雜化, 校園也不再是“一方凈土”, 更像是一個多樣化、多層次、多階層的一個小型社會。因為校園人員結構的復雜, 安保工作, 進行的也越來越困難。從最近幾年的數據來看, 在我國中專院校安全情況來看, 刑事案件與治安案件的發生率都呈上升趨勢, 所以后勤社會化是中專院校安全保衛工作進行的第一個挑戰。

1.2 擴招后學生數量激增

從1999年以來, 國家決定擴大我國院校招生規模, 導致全國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的增長率持續增加, 從而使得高校學生數量激增, 然而隨著校園學生人數的增加, 學校只是改造了部分學校院舍等其他一些基礎設施, 還有一些基礎設施沒有改變。然而校園的面積沒有增加, 使得校園出現一種“人多肉少”的情況。導致學生與校園資源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增加, 治安問題也就層出不窮, 圖書館搶座已經成為常事, 食堂會大聲擁擠, 校園道路也出現擁擠, 使得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也增加。所以, 擴招后學生數量激增是中專院校安全保衛工作進行的第二個挑戰。

1.3 互聯網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 互聯網的發展也越來越迅猛, 網絡也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互聯網雖然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很多益處, 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 使中專院校學生更好地接觸社會。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利與弊互相存在的, 互聯網豐富了大學生生活的同時, 也使許多大學生沉迷網絡, 許多大學生秉承著上課就睡覺, 下課就精神的原則, 還有一些大學生晚上不睡覺, 熬夜玩手機, 導致視力嚴重下降, 甚至還出現逃課缺席的情況。大學生對社會充滿了好奇, 使得一些非法分子利用他們的好奇心, 對他們實施一些非法活動。所以, 安保工作對此應該有足夠多的認識, 而互聯網的發展是安保工作面臨的第三個挑戰。

1.4 安保工作部門人才的缺少

中專院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 對于安保工作的部門來說, 缺少管理的人才, 人員結構存在不合理化, 有一部分人學歷低、年齡大, 由于安保工作的性質和待遇問題, 使得那些綜合素質能力很強的人缺少吸引力。大部分安保工作的人員都是轉業人員, 不能往其他的崗位調動, 雖然每個院校的情況不同, 但是都存在一部分轉業人員, 也有一些人對安保工作存在認識誤區, 并且導致學歷高的人不愿意從事這項工作。從傳統觀念來講, 大多數人們覺得安保工作, 沒有技術含量, 而且沒有任何前途, 所以導致當代大學生都不愿意去, 也導致安保工作人員總是用“老一套”的觀念。思想保守, 缺乏創新能力, 不能順應社會的發展。所以, 安保工作人才的缺少是安保工作面臨的第四個挑戰。

2 安保工作管理模式的創新

2.1 安全教育創新

保衛處需要主動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要, 突破傳統宣傳方式, 結合校園安全動態社會時事熱點, 季節性安全工作特點開展安全宣傳, 要結合國家法制宣傳日, 例如3.15與消防、交警等部門在這些特殊節日在校園開展相關安全的宣傳活動, 或者在學校開展校園知識競賽, 能夠讓安全知識得到廣泛普及, 舉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例如一些逃生知識講座。學校也要與部門負責人, 任課教師等簽訂安全責任書, 各行其責, 并將安全教育工作作為對教職員工考核的主要內容, 增強安全責任意識, 也可以讓學生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 讓學生和家長明確安全保衛工作教職員工的職責, 也能更好地增加學生和家長的安全意識, 同時要增加大學生的道德法制、文明和安全防范觀念。

2.2 保障服務創新

當代大學生順應時代的要求, 愿意出去兼職得到更多的社會經驗的大學生不在少數, 應對這一情況, 保衛處可以聯合學校的其他部門, 提出“愛心自行車的活動”免費提供給有需求的大學生。這樣一來, 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便利, 也可以解決一些上課愛遲到同學的麻煩, 這樣對于深夜外出的師生而言也是一種便利, 學校也應派巡邏車擔任校園安全巡查任務, 也可以負責接送師生的職責, 本著對師生服務的理念, 隨時對師生給予幫助, 能夠更好地保障師生的人身安全。也可以成立一個失物招領部門, 及時將師生遺失物品物歸原主, 要定時對寢室, 食堂等公共設施, 設備進行自查并做好相關記錄, 一旦發現險情及時更改, 爭取徹底排除校園安全隱患。也可以在宿舍樓下成立檢修部門, 讓師生能夠更好地及時地把不安全情況報告, 以便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還可以讓舍管阿姨建一個群, 每個寢室長入群, 及時把寢室安全情況報告,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時刻保持校園安全, 還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

2.3 安全管理創新

在安全方面, 大多數人只想到了用電, 外出等方面的問題, 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安全問題-那就是食品安全問題, 保衛處要聯合食品測試中心, 對學校食堂的食材進行抽樣檢測, 并且對調味品也進行監測, 就算只有一種食材不合格也要將其下架, 并且督促食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近年來, 食堂飯菜出現問題事件層出不窮, 使得許多大學生都不敢吃食堂, 使得人心惶惶, 導致不少大學生買外賣吃, 外賣固然比食堂里的東西好吃, 然而他就一定安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也會有一些商販使用地溝油等非法材料, 大學生們經常有吃壞肚子等不良反應, 所以安全保衛工作部門更要加大對食堂的監測力度, 使大學生們愛食堂, 讓安保工作進行得更加順利。

2.4 性教育安全教育創新

安全工作開展容易, 堅持難, 安全事故多數是出于麻痹大意, 所以要做好防范, 學校應利用每周的統一固定時間, 組織講師對性安全教育工作進行講解并且對其進行宣傳。針對安全事件進行分析, 可以營造更好的安全氛圍, 也可以用校園廣播等方式以及黑板報等方式傳播性安全教育存在的重大意義。向大學生普及性教育是一種責任, 大學生活就像是一個小型社會, 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很多人覺得來大學不搞對象都丟人, 所以性安全教育工作室十分重要的, 千萬不要一時沖動做了讓人后悔一輩子的事, 所以學校應大力增強監測力度, 讓大學生們更加地了解性的本質, 并且知道艾滋病以及預防等問題, 舍管阿姨要每天定時查寢, 使所有寢室成員都在。這是笨辦法但是有效的方法。

3 結語

安全保衛工作是過去、現在和將來國家都要重點監測的對象, 安全保衛工作是極其重要的, 雖然現在中專院校以及其他高校的安全保衛工作還不是很完善, 還存在瑕疵, 但是經過國家和安保人員的不懈努力和創新。無論是從創新模式和管理模式上都要有所創新, 未來我國的安保工作一定會進行的更好。安保部門也可以借助其他國家先進的管理模式, 學習他們的長處, 使安全保衛工作管理體系和模式更加完善, 努力讓我國高等院校的安全保衛工作給其他國家的安保部門做一個表率。

摘要:現在大多數中專院校校園逐漸趨于社會化, 各色各樣的人流都能進入校園, 所以安全保衛工作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同時安全保衛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所以要及時地改變中專院校的管理模式, 勇于創新。本文主要分析中專院校安全保衛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提出順應新的社會趨勢, 探討新的管理模式。

關鍵詞:中專院校,安全保衛工作,管理模式創新

參考文獻

[1] 李程勇.高職院校安全保衛工作面臨的新挑戰與管理模式創新[J].現代職業教育, 2016 (34) .

[2] 汪可.從陳洪綬人物畫看晚明士風[D].華中師范大學, 2016.

上一篇:擔當強軍使命心得體會范文下一篇:對恩師表達感謝的語句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