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體育學生心理健康分析論文范文

2023-10-02

體育學生心理健康分析論文范文第1篇

1 對象與方法

以我校大專學生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查的方法, 對抽取的3 2 1名大專學生 (其中男140名、女181名) 進行了自編問卷的調查, 問卷設計采用封閉的形式, 由2 0道題組成, 內容含括了過度緊張心態、恐懼心理狀態、抑郁心態、壓抑心理狀態和松散心理狀態等五個部分。共發放問卷3 2 1份, 回收有效問卷3 0 3份, 有效回收率為9 4.4%。

2 結果與分析

2.1 調查結果

2.1.1 各種不良心理得分的基本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 就學生體育學習的不良心理而言, 恐懼心態得分最高, 為1.17分, 其次是緊張心態 (0.85分) , 第三是松散心態 (0.81分) , 抑郁和壓抑心態分別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由此可見, 在影響大專學生體育學習的心理因素中, 最為不利的是恐懼心理, 其次為緊張心理和松散心理等。

2.1.2 各種不良心理的檢出情況

就大專學生各種不良心理的檢出情況看, 亞病態心理:松散的檢出率為24.8%, 其次是緊張 (19.1%) , 再次是恐懼 (13.9%) ;病態心理:壓抑的檢出率為最高 (5.3%) , 其次是抑郁 (4.3%) , 第三是松散 (2.6%) 。從統計的數據中我們看到:學生各種態的心理狀況并不如想象的那樣糟糕, 倒是各種亞病心理的檢出率如此居高不下, 值得重視和關注。

2.1.3 檢出不良心理的男女比較 (男n=130, 女n=173)

從上表中的數據看, 男女無論是在緊張、松散、抑郁和壓抑等的亞狀態, 或是病態方面均沒有顯著的差異, 顯著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恐懼方面, 而且亞狀態和病態同時呈現一致的顯著的差異性, 這說明男女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性別差異和特征是必須考量的。

2.2 結果分析——學生不良心理狀態產生的原因

2.2.1 學生方面自身的原因

影響學生體育學習心理影響問題的因素主要與學習動機、體育興趣、身體素質、體育基本能力、教材的適宜程度及教學條件有關, 調查結果表明, 體育學習中男生、女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存在明顯差別。主要原因是男生的身體素質、體育基礎、體育興趣等方面都優于女生, 在體育學習中的競爭心理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男生在體育競賽中的競爭心理強于女生, 其原因是由于性別差異和男生好強, 不服輸、而女生則文靜、害羞等有關。學生的心理逐漸成熟。常常表現為爭強好勝, 看問題片面、自我抑制能力不強、情緒易急躁, 遇到挫折易灰心喪氣等。每個學生對失敗挫折心理壓力的承受力各不相同, 要受到遺傳、教育、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致使學習態度不端正, 從而產生消極倦怠心理。 (2) 學生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較差或先天性不足, 身體條件差, 對完成較大的難度或有一定危險的項目確實有困難而引起的。 (3) 對于愛面子, 擔心同學譏笑, 尤其是一些虛榮心較強的學生, 擔心動作失敗在同學面前丟臉, 致使自信心下降而產生自卑緊張心理。 (4) 曾在運動過程中, 完成動作失敗或自己他人出現受傷情況而形成的條件反射。引起恐懼心理狀態。 (5) 由于運動技術本身具有一定危險性或復雜性, 容易造成失誤或受傷而引起緊張心理。 (6) 學生自身神經類型, 氣質特點等因素的影響。

2.2.2 教師方面的原因

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 是素質教育實施者, 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 決定著體育課的教學方面。有的省市作了調查, 在111位男女學生的調查中, 有58%的學生認為, 他們的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不負責, 教師上課隨意性較大, 有時上課、有時不上課, 有些教師雖然去上課, 但時間只能保持在20~30分鐘, 體育教學內容主要是徒手操, 達標內容或教師喜歡的運動項目, 這樣的教學態度, 不僅學生學不到必要的體育與健康知識, 還給學生在思想上造成不良的影響, 在許多的教師思想行為和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給工作上帶來不利的影響。

在教學工作上, 教師要認識到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 通過不斷的自我教育, 自我鍛煉, 自我改造, 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培養對職業的高度責任感, 通過自學、培訓、進修、交流、聽課等形式, 不斷更新知識, 擴大知識面, 提高專業知識, 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 選擇合理的內容,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 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在教學中, 教師要以不同的角度去深入了解, 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并給予正確的引導, 使體育教學與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揉和在一起。

2.2.3 學校體育管理及學校自身的各種消極因素方面的原因

總體上來說, 我國學校體育管理方面長期存在普遍的怪現象就是“目中有人而無物、目中有物而無人”, 嚴重忽視體育教學用品、設施和設備的配置和維護, 或是有物質條件而忽視這些資源在教學中的開發和利用, 當然也有資金方面的制肘的因素。這樣管理觀念與意識上的缺陷就導致學校體育管理不能從實際出發, 從有利于學校體育發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教師的研究性教力出發, 在思想引導、機制制訂、制度扶持、資源配置與開發和提高服務意識等方面沒有作為, 還制造體育學習的障礙。此外, 學校本身的各種消極因素, 如校園里消費攀比現象, 暴力現象, 非人性化管理產生的師生、生生人際矛盾, 不正當的師生、生生戀愛現象, 教育教學目標的扭曲、考試作弊盛行以及各種利益與金錢、關系掛鉤現象等, 對青少年的心里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無疑是不利于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培養的。

3 對策

3.1 教學觀念的轉變——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激發運動興趣,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健康第一思想是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性導向品質, 是一個因時的理論體系。樹立健康第一思想, 實施體育素質教育就要以形式主義, 投機主義和別類的態度對待健康思想。思想要求我們每一個體育一線教師要根據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和學校體育教改的進步, 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有所發展。貫徹落實思想就是體育教學要向健康教育轉變, 把思想凝固的僵化起來, 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3.2 加大教學內容的改革方案

加大教學內容的改革力度, 可以從選擇教材入手, 在教學難度上加以對待, 在練習上要求上對待, 在運動負荷上加以對待, 在教育方法上加以對待, 在大綱規定的范圍內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做到教無定法, 貴在得法, 根據學生對某些動作的懼怕心理, 采用一些練習與練習特點相接近的誘導性練習、輔助性練習、轉移性練習來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其次, 根據學生不同身體條件運動能力, 給予不同的練習時間, 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 不同的教材, 不同的練習方法。

3.3 改變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組織是指教師根據體育教學特點, 教學任務、內容、學生、場地器材、規范等進行合理安排所采取的措施。體育是具有高度組織藝術的教學過程, 教學組織是否嚴謹合理, 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一些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雖然也力求改變和體現改變單一組織的形式, 但實際上所運用的仍然是傳統落后的教學形式, 總跳不出灌輸式教學的框子, 不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和發表的自由。只重結果, 不重過程, 課堂教學組織模式化, 機械化。教學形式的改變必須為學生終身體育能力服務。

3.4 教學方法的更新

體育教學方法的更新改革是當前學校體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對我們把握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發展趨勢, 有效地進行教學法的更新, 推動體育教學的科學進程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 在對學生的實際教學中與訓練中對癥下藥, 使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提高的幅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對體育的態度, 對體育的認識, 關系到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體育老師應在學生中樹立榜樣, 嚴以律己, 品德言行堪為學生表率, 關心、愛護學生, 樹立體育老師的威信, 使學生在體育運動學習上得到提高。在教學過程中, 抓住學生的亮點, 及時表揚鼓勵, 增強鍛煉信心。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體育鍛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 只有長期堅持不懈的刻苦鍛煉, 才能達到鞏固和提高的效果。還有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思想教育溶于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特點。耐力跑練習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克服困難能力和勇敢進取, 頑強的意志品質得到顯現。這些課堂中的方法充分體現了體育課堂滲透品質教育的意義。

3.5 轉變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

體育教學模式包括: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體育等因素。我國現階段使用的體育教學模式基本上是學習前蘇聯的教學思想和理論體系。它以教師傳授技術, 技能為主, 重視發展學生的身體;即“講解—示范—分組—練習—巡回指導—教學比賽—總結講評”。這種被動的教學模式與素質教育提倡的“自主教學模式”相去甚遠, 我們應該從激發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模式方向發展, 從增強體質到注重心理培養模式的方向發展, 重視個體差異。沒有一種教學模式能適合所有時期, 所有的教師應從實際出發, 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為出發點和歸宿, 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完成教學任務。

摘要:學生體育學習不良的心理狀態對體育學習有直接而顯著的負面影響, 是體育學習心理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 對321名在校大專學生進行了體育學習不良心理狀態的調查, 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學生不良心理狀態產生的原因, 進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體育教學,不良心理,大專學生

參考文獻

[1] 邱遠.試論學校體育中心健康教育[J].體育科研, 2001, 2:47~49.

[2] 陳一政.幼師生體育學習心理問題調查比較分析[J].體育師友, 2002, 2:56~57.

[3] 邱遠.試變體育教學新思想的理解、變化、澄清[J].優育教學, 2002, 3:13~14.

[4] 班華.心育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

[5] 黃希庭, 鄭涌, 等.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體育學生心理健康分析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中國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逐步進入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要從立德樹人的高度踐行其在人文教化和塑造健康體質等方面的獨特價值。在新常態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要切實做到有效果、好效益、高效率。新常態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將呈現出新的特征:一是要遵循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基本規律;二是學生體能發展的實踐模式要做到適時、適度和適性;三是要在重視運動技能學練的基礎上,實現運動技能傳授與學習的變革。

關 鍵 詞:學校體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立德樹人;新常態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morality education;new normal state

中國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出現了新常態。它的價值判斷、發展思路、發展方式已經并將不斷發生深刻變化。開始于世紀之交的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歷經了課程標準的試驗與修訂,現正處于全面推廣實施的階段。一場完整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必定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3個環節,其中,課程實施是課程理想得以實現、課程價值得以體現、課程目標得以達成的核心環節。在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在10多年的銳意改革和積極探索之后,重新審視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必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從立德樹人的高度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獨特價值

1.1 要彰顯體育與健康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人文教化功能

新常態的首要問題是價值判斷問題。課程標準實施,首先必須從立德樹人的高度,彰顯體育的人文教化獨特功能。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薄傲⒌聵淙恕敝该髁私窈蠼逃母锇l展的方向。立德樹人,即教育事業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案粡?、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社會和個人3個層面的基本內容,學校體育具備培育和實現優良社會觀念的積極作用。

從文化學角度進行分析,體育的一切價值都應該體現人文價值內涵,只有在體育人文價值的引導下,樹立立德樹人的理念,體育的價值才不會陷于工具理性和自然主義的泥坑[1]。在學校體育的各種實踐活動中,特別是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生會展現出自己內在的價值觀念,這為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教育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于傳播優秀的社會觀念充滿著正能量,例如,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強調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導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注重拼搏進取的生活理念,培養磊落康雄的性格,對改善、重塑民族性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用最大的努力去爭取進步和追求卓越的社會觀念。在傳播和培育社會觀念方面,體育與健康課程有著不可低估的獨特作用。要把立德樹人全方位貫穿于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培育良好的社會觀念,要引導學生把體育學習中養成的良好社會觀念,遷移到日常學習生活和日后的工作中。

1.2 要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課程塑造健康體質的獨特價值

立德樹人強調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其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主要擔負著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使命,這是任何其它課程都不可替代的。自第8次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以來,無論是試驗階段還是在全面推廣實施階段,都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置于重要的地位,一方面體現了遏止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所具有的獨特價值的體現。我國近幾年頒布的與學校體育有關的政策法規,無一例外地強調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事實上,將體育課程的名稱更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充分體現了“體育為健康”的課程愿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边@進一步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指明了方向。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是否能落到實處,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能否提升質的飛躍,關鍵在于在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的新常態下,要切實提升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實際效果。一方面,要保證開齊上好體育課,其中,開齊是基礎,上好是提升。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現象依然較為普遍地存在,一些學校并沒有按照國家規定開足體育課時。與此同時,由于過于擔心學生的安全問題,不少學校和體育教師在上體育課的時候小心翼翼,運動負荷很難得到保證。另一方面,課外體育鍛煉“重形式而輕實效”的現象有待進一步改變。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課外體育鍛煉的地位甚至比體育課還高,由此可見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傊?,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兩條核心路徑,必須予以強化和優化。

2 切實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實效性

2.1 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要切實做到有效果

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新常態主要關注的是效益,不再單純追求速度和規模。對于課程標準實施,關鍵是效果。效果是考察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實效性的第一維度。效果是指“由某種力量、做法或因素產生的結果(多指好的)”[2]。近幾年來,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漸入佳境,課程實施的效果提升日益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重視。有學者認為:“教學效果是指教學活動的結果,它考察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習進步與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取得某種結果,達到某種目的,滿足某種需要,這樣才能認可教學活動有效,這是有效教學的第一要求?!盵3]在課程改革的實踐工作中,許多地方甚至進行了高效課堂的積極探索。

效果提升確實是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中需要正視且有效解決的問題,這一點越來越成為我國學校體育界的普遍認識。那么,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中,如何評判是否有效果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議,為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指明方向,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不僅把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細化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4個學習方面,而且還根據可評價的原則設置了可操作和可觀測的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明確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學生需要達到的預期學習效果,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組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進行了具體的解讀和分析[4]??偠灾?,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目標、水平目標、學習方面目標及其相應的解讀和分析,正是評判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是否有效果的重要標準。

2.2 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要切實做到好效益

如果說有效果是指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有了收獲,那么,好效益則強調這種收獲是有利于學生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的。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但并非所有的運動都是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早在1917年,毛澤東[5]就在《體育之研究》中指出:“近今學校有體操、坊間有書冊,冥心務泛,終難得益……巢林止于一枝,飲河止于滿腹……應諸方之用者其法宜多,鍛一己之身者其法宜少。近之學者,多誤此意,故其失有二:一則好運動者,以多為善,幾欲一人之身,百般俱備,甚至無一益身者……明乎此,而后體育始有進步可言矣?!睆奶嵘w育與健康課程實施實效性的角度看,毛澤東這番話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在于,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必須樹立效益意識。

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好效益可以從社會效益和個體效益兩個維度來考察。從社會效益的角度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要有助于滿足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需求,具體表現為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整體狀況的改善和優良社會觀念的確立。從學生個體效益來看,主要表現為學生身心健康的協調發展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需要指出的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效益具有相對性,即不同的運動項目具有不同價值,即使是同一個運動項目,對于不同的個體而言,其效益也可能是不同的。

2.3 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要切實做到高效率

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6]提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指出,教學效果與時間消耗的比例是衡量教學過程是否“最優”的標準,也是教學過程組織的基本原則。在新常態下,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應該提升實際效率。近幾年來,學校體育工作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陸續頒布的一系列法規文件都明確了“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時間要求。與運動時間的明確具體相比,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效率并不理想,一是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降的現象尚未得到改善,二是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還需加大力度。

無論是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還是運動技能的習得,都需要切實提高效率。在我國,學生人數多,運動場地小,體育器材少,這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嚴重地制約著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實效性。在新常態下,諸如此類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不過,這需要有一個過程。針對這一現象,一是要想方設法提高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的練習密度,二是要根據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安排合理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這既是遵循人體生理機能適應性規律的需要,也是肌肉運動記憶的要求。

3 新常態下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特征

3.1 更加強調遵循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基本規律

新常態的精神實質是尊重規律、減少干預、順勢發展。課程實施中首要注意的是,遵循課程實施規律。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綜合性特征,其學科基礎包括生物學基礎、心理學基礎、社會學基礎、教育學基礎、哲學基礎等,這些學科基礎分別有著各自的基本規律。要想切實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實效性,必須遵循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規律。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規律主要包括人體生理機能適應性規律、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體能發展的適應性規律、青少年兒童的認識規律、青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運動技能形成與發展的規律等。只有按規律辦事,才能有效解決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運動技能習得的重要性逐漸被學校體育界普遍認可,現階段的焦點是如何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習得。運動技能形成與發展的規律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必須遵循的重要規律之一,只有熟練把握運動技能教學的基本規律,才能切實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有效性。通常認為,運動技能的形成與發展包括3個階段,即嘗試體驗階段、改進提高階段、建立動力定型階段。在這3個階段,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活動特征和動作表現,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定適宜的學習目標并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7]??傊?,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基本規律是體育教師必須熟知并能在實踐工作中能熟練運用的。

3.2 更加注重學生健康體能發展的實踐模式及適應性

新常態更加強調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體能是身體健康的核心要素之一,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普遍重視學生體能的發展。早在1879年,美國著名的體育教育家Dudleh Sargent博士在哈佛大學任教期間就制訂了身體訓練大綱,提出通過制訂適合個人的運動處方來增進其體質和改善身體器官的功能,并達到最好的身體條件——體適能。美國以學校為基礎的青少年健康體適能教育計劃,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得到開發和推廣。在日本體育課程演變過程中,1968-1977年是體力主義盛行時期,強調通過適當地從事各種運動,以實現發展體力的目標。1998年,我國香港特區在編制的課程綱要中將體適能擺在顯著位置,大大增加了體適能的課時比例。

在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影響下,學生健康體能發展越來越受到學校體育界的重視。在新常態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要注重學生健康體能發展實踐模式的構建,切實提高學生健康體能發展的適應性,做到適時、適度和適性。所謂適時,主要是指要抓住學生健康體能發展的敏感期,這樣有助于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謂適度,主要是指要把握好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運動負荷,因為適宜的運動負荷是促進學生健康體能發展的關鍵因素;所謂適性,主要是指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實際需要,幫助學生獲得最需要的體能發展。

3.3 更加關注運動技能傳授與學習的變革

強化和優化運動技能的傳授與學習,是新常態下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重點所在。一方面,運動技能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區別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其它文化課程的學科差異所在,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另一方面,它也是實現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等其它學習方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從世界發達國家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經驗來看,普遍重視運動技能的學練,既強調通過運動專長的形成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強化內在的運動動機,進而促進體育生活方式的養成,又注重在傳授和學習運動技能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當前正在日益深化的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受到了西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較大影響。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是建構學習理論的核心所在,這與傳統的教學觀念存在很大的區別。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既要吸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優點并發揮其積極作用,也要正視其局限性,不能動輒全盤否定教學理論。從切實提高運動技能學練實效性的需要出發,運動技能的傳授和學習要做到如下3個變革:一是從舊“三基”到新“三基”的變革;二是從要求“面面俱到”到強調“適應性”的變革;三是從強調“師生授受”到關注“主體生成”的變革[8]。

在經濟社會的改革與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學校體育也面臨著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各方面對學校體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過程中,既有自身不斷提高、發展和完善的問題,同時還必須協調好體育加試、技能掌握要求、足球進學校等問題。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應始終在《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課程標準的框架下,針對新常態下的特征,確保學校體育工作遵循規律,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小明,石龍. 體育價值論[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03-204.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M]. 6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1438.

[3] 姚利民. 有效教學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15.

[4] 楊文軒,季瀏.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8-70.

[5] 毛澤東. 體育之研究[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9.

[6] 巴班斯基. 教學過程最優化——一般教學論方面[J].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7] 韓進之. 教育心理學綱要[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26-328.

[8] 楊文軒,張細謙. 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模式探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4-57.

體育學生心理健康分析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伴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對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大。當前,我國推行素質教育方針,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僅要提高學習成績,更加關注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體育教學作為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部分,它的存在不僅有利于學生身體健康成長,在某些特定的時候,更可以幫助學生推動心理的發展,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主要對初中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怎樣影響進行探討,并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1.引言

根據近年來,中國國心理衛生協會發布的調查報告結果表明,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初中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而且隨著學生學業壓力的增大,他們在考試、人際交往等方面也存在著諸多的煩擾。對此,我們應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體育教學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科能夠幫助建立健全的心理品格。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的目的就是既可以鍛煉學生身體,同時幫助學生提高抗壓能力和受挫能力,避免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2.體育教學存在地問題

2.1體育課程安排較少

當前,體育課程安排較少是我國很多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的原因之一。由于學生在學校的體育鍛煉嚴重不足,造成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很多壓力不能夠及時的釋放出來,最終造成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F在我國大多數學校的課程重心依然在語數外等主學科上,就導致其他學科的老師會去占用體育課來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讓本應該上體育課的學生待在教室繼續學生,造成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不滿。如果這種不滿的情緒沒有被及時安慰或者不能及時排解掉,這就為學生出現心里健康問題埋下了種子[1]。

2.2訓練場地缺乏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并不是非常的繁重,可以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機會有很多。然而很多學校存在著場地不足的情況,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及時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并且由于學??梢蕴峁┑膱龅夭蛔?,學生們就會存在爭搶的現象,當有的學生沒有爭搶到場地就會產生不滿,這種情緒如果無法及時排解,就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陰影,不利于學生以后心理健康的發展[2]。

3.在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方法

3.1增加體育課程的安排

由于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不合理,體育課往往比較少,這就造成學生不能充分的參加體育鍛煉。對此學??梢赃m當的增加體育課,保證學生在學??梢缘玫匠浞值腻憻?,更有利于學生釋放在生活和學習上產生的各種壓力,降低初中生心理健康出現的問題概率。與此同時,要增強其他學科老師對體育課程的重視,避免出現其他學科老師占用體育課的情況。讓學生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鍛煉身體,也可以鍛煉心智。當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通過訓練戰勝一些困難,更有利于增強他們的信心,在以后遇到困難時候更容易去克服[3]。

3.2提供充足的場地訓練

學校在設計建設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該如何保證體育訓練的面積,確保學生可以有足夠的場地去參加體育鍛煉。當學校體育場地不足的時候,學校要積極協調,錯峰安排場地的使用,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可以使用場地。同時,學校應該加大在體育方面的支出,購買足夠的體育器械,最大化的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充分鍛煉,避免爭搶器械的情況出現,一旦有這種情況出現時,老師應該及時參與調節避免矛盾進一步發生,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4]。

3.3進行針對性的體育訓練

為了更好的提高初中學生的心理素質,體育老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針對性的展開教學,同時老師也要清楚了解各類體育項目對心理疾病的治療作用。當課堂上有學生出現相應的心理問題時候,老師能夠及時的、針對性的展開教學。例如,當學生比較容易發怒的時候,體育老師可以讓這類學生參加慢跑或者太極拳,這些體育項目的特點就是緩慢而且持久,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耐性。

3.4結合多種教學方法

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往往出現一些身體的不適以及生理上的極限感,想要戰勝這些不適感,就需要學生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這也就是為什么說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初中學生提高心理健康的關鍵原因。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同時結合各種體育項目的特點,來培養初中的意志,有效的幫助他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結束語

總的來說,體育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對于學校來說,在開設體育課程的時候要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水平。對于老師來說,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調動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讓他們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運動的觀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不斷對教育觀念和方式進行創新,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心里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徐海霞. 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策略研究[J]. 當代家庭教育, 2019,(001):22.

[2]李文元. 試析高中體育教學如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J]. 文存閱刊, 2020,(002):92.

[3]鐘邦梅. 談小學體育教學如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 000(004):1.

[4]赫英濤. 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J]. 山海經:教育前沿, 2019,(001):218.

體育學生心理健康分析論文范文第4篇

一、變通健康教育教學內容

中小學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樹立學生健康意識與觀念、掌握健康知識與技能、形成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體育課是培養學生健康行為的重要抓手,應將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內容與學生身心特點相結合,合理實施教學策略,保障健康教育的效果,使學生愛運動、能運動、會運動、懂運動。

1.將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結合實踐進行變通。如教授《心臟和脈搏》時,結合學生長跑時出現的“極點”“二次呼吸”,講解、明確心臟的功能及脈搏的測量方法。學生通過小測驗:分別測量自己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的脈搏,比單純枯燥的講解更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既能教會學生在運動時合理控制運動量,又能建立安全科學的鍛煉意識。

2.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把技能學練和健康知識、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行在體育課中有效融合。如準備活動時,學生可能會偷懶、不認真練習,教師要告知學生準備活動可使身體各器官迅速進入工作狀態,防止運動損傷。再如武術教學時,教師教導學生學藝先學禮,習武先習德,傳授技術動作的同時,還應倡導學生尊重對手、以禮相待,鼓勵學生做明辨是非、遵紀守法的公民。

二、豐富教學形式

針對健康知識與技能項目鏈條式設計“以人為本”大單元教學,用豐富多彩的資源,如多媒體、音樂、場地器材的布置等,為體育教學添創、添色、添新。

1.通過對健康相關主題進行學習探究的互動教學方式,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如教授《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課前準備醫藥箱,采用情境劇、小組合作探究、操作演練、小組展示和安全知識PK賽的形式,探討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處理方式及其預防。讓學生掌握運動損傷的急救處理措施,樹立安全運動意識。

2.通過學、練、賽的形式,將健康教育內容融入其中,改變過去單一的動作練習為組合動作練習,鞏固提高技術技能并運用到實際競賽中。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陰雨、霧霾等不適宜戶外活動的天氣進行專門的室內課教學,如籃球大單元教學時,可以先進行運球、傳球、投籃等單個技術動作的學練,再將動作戰術與組合動作串聯起來,如傳切配合后三步投籃。再利用室內課給學生普及籃球的基本技術動作、學練方法、易犯錯誤、戰術技巧以及裁判規則、如何安全有序地進行籃球比賽,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比賽中的成敗等,為順利開展室外體育活動奠定基礎。課后把相關健康知識融入到日常體育活動中,開展針對性的、專項化的健康活動,真正將學生的健康體育行為落到實處,如小組競賽、班級競賽、年級競賽、課余體育訓練、學校大課間、運動會、球類競賽等形式,將學生習得的運動技能運用到實戰中,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

三、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

良好的健康教育文化環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一定的推動作用。除專門的室內課和體育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內容外,還需要體育教師做好校園健康文化建設。

1.做好校園體育健康文化的布置。通過黑板報、櫥窗、廣播等向學生宣傳健康知識;將體育健康知識貫穿在課堂內外,融入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主題班會、課外體育活動、校外體育實踐等。

2.聯合學校相關部門開展。定期組織學生開展關于健康知識競賽、手抄報設計、征文比賽等,并利用“全民健身日”、奧運會等活動賽事舉辦期及節假日,請校醫、周邊的衛生醫護人員組織專題講座、研討;也可借助教育平臺開展健康教育微課等,給學生布置任務并及時反饋。

四、加強“家、校、社”合作

在培養學生健康體育行為的過程中,除了體育教師在課堂內外的努力外,還應加強“家、校、社”三方合作,開展適合中小學生的體育健身活動。

1.學校奠基學生健康行為。體育教師作為“家、校、社”的主要紐帶,除了通過室內課傳授健康知識外,還應注重知識的運用,并鼓勵學生把體育課上習得的健康知識和科學的健身方法,與家人、朋友分享,充分發揮體育課的健康教育功能。

2.家庭、社會助力學生健康行為養成。利用現代化通信手段,建立與家長溝通微信群或QQ群,體育教師定期將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及心理狀況及時向家長反饋,讓家長意識到孩子體質健康的重要性、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學校和家庭共同的責任;設置家校書面聯系卡片,讓家長反饋學生鍛煉情況,提出學校體育教學的相關建議;同時學校設置專門的家庭體育咨詢電話,指導家庭進行相關的鍛煉,避免不健康體育行為。社會各界積極宣傳健康價值理念,創造良好的氛圍,為學生健康意識的培養和健康行為的養成提供各種條件的支撐。“家、校、社”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養成健康的體育行為。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康體育行為的重要方面,體育教師應選擇適合的內容,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將健康教育內容融合到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另外,還需要“家、校、社”協同配合,共同促進學生養成健康的體育意識,夯實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體育行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劉艷玲(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陸慕實驗小學,215131);郭瑩(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蠡口中學,215100)整理

體育學生心理健康分析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分析和研究大學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體現體育教學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關    鍵   詞]  體育教學;心理健康;影響

新課程理念下的學校體育教學應當具備生物學、社會學、教育學三項功能。生物學功能不言而喻,起到提升學生身體素養、奠定學生健康心理的功能。在現代社會中,健康不僅指代身體健康,更加涵蓋了心理健康,是現代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強調將心理健康放在戰略位置之上。心理健康教育儼然已經成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部分高校體育教學卻忽視了這一點,過分倚重身體素質訓練,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個性和情緒的引導。國家將素質教育改革作為重中之重,學校一方面要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還要教導學生擺脫心理困擾和不健康心理行為的方法,使其能夠獲得培養自身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良好氛圍。學校教育作為育人重地,應當在培養學生心理素養,避免學生被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困擾,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的關鍵場所。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預防和矯正學生心理問題成為重要原則和底線之一,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全面升華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相關決定中指出,學校體育教育需要堅持健康第一原則,一方面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另一方面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學生自身心理調適能力。心理健康是現代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衡量身體健康不可割裂的一部分。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應當對長期忽視的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視。

一、相關概念的提出

(一)健康

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了健康的內涵: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四方面的健康。截至目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標準尚沒有明確的概念,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心理健康至少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沒有心理疾病;能夠積極地適應環境并隨之發展。

(二)心理健康

心理學家對心理健康的定義可以大體上概括為以下幾種:(1)使人們面的客觀環境表現出的高度接受力和適應力,以及在此基礎上對客觀環境的改造能力和包容能力。也就是說,心理健康的人不會因為客觀環境的變化而產生過分強烈的心理波動。(2)心理健康指代的是人們一種持續的、良好適應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備更強的活力,能夠在最大范圍內激發自身潛能。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杰哈塔認為心理健康可以從自我調控、改善環境、自我客觀認知、安定的情緒、自我發展和自我價值實現幾個角度來衡量。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國外學者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之所以出現心理問題和精神緊張狀況,絕大多數是以下原因造成的:負性生活的影響、對社會支持滿意程度不足、宗教信仰、正性生活事件數量較少、防御心理過重等。國內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那些在社會生活中遭受過重大挫折、對挫折事件難以忘懷、人際關系不加、戀愛受挫、家庭環境不佳、學習心理負擔過重、遭受嘲諷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個體身心發展是伴隨著實踐活動逐步得以形成的,社會活動帶來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二者的結合構成了個人的發展。增強體質,增強的不僅僅是體魄,還能夠提升心理健康程度,實現對個人性格的塑造和心理的錘煉。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磨煉是人們心理活動發生變化的根源,人們對身心潛能可以在一次次的實踐活動中得到激發。體育運動是復雜的社會文化的濃縮,是建立在身體活動基礎上、以提升個人心理素質為終極目標的運動形式。體育運動是在身體運動的基礎上滿足個體心理發展需求的,研究結果表明,個體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頻率直接決定了個體情緒緩解能力和心境狀態,也直接影響著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如果學生能夠每天堅持一小時左右的體育運動,那么其必然會保持身心愉快的狀態,對生活的滿意程度也會大大提升,積極樂觀的心態也會讓其在工作和生活中充滿活力。

(一)體育教學能夠及時有效地發現大學生心理問題并有效消除

體育教學是體育知識、運動技能和技術傳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時刻摻雜著大學生情感上的成功感和心理上的愉悅體驗。大學生的情緒大多是不穩定的、多變的,不同的情緒帶來的影響顯然是不一樣的。良好的情緒能夠使其安下心來學習、科學研究,促進自身長遠健康發展。作為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重要指標,良好的情緒可以在鍛煉中積累并形成。運動鍛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緊張、抑郁、悲傷、焦慮等心理障礙,能夠讓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運動鍛煉能夠將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提升到較高的水平,使其在無形中消除自身心理障礙、治療自身心理疾病,循序漸進地培養穩定的情緒和健康的情感。體育運動帶來的情感體驗與高校培養大學生積極、愉快和活潑的精神等目標不謀而合,體育教學對學生能夠產生持續的積極心理影響。

(二)體育教學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智能

美國加州索爾克研究所對智能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大腦也會長出新的細胞,運動和奔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和成長。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作為基礎性內容之一,讓學生的大腦皮質處于興奮和抑制相協調的狀態,讓中樞系統在這樣轉移的過程中得到加強,進而提升學生認知、協調、感知和反應能力,在無形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實踐智慧。

(三)體育教學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德行修養

體育教學在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個性的形成一方面與學生的信念、理想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和學生體育實踐的參與程度有密切的關系。體育活動兼具合作性和競爭性,需要運動員密切地配合和合作,這個過程正是提升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社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的關鍵時期,能夠讓學生在無形中積累自立、自強、自信的性格,漸漸沉淀積累健康的心理。

(四)體育教學能夠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人生最主要的兩個任務就是適應和發展。在個性、生理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原有的適應水平和平衡狀態將會被打破,這個時候需要更高級的個性品質和心理機能來適應更高水平的要求。適應水平強調個體所處的環境現狀,發展水平強調個體對更高水平環境的適應能力。體育教學大多為集體形式教學,人際交往具有多項性和群體性特征??梢哉f,在某種程度上體育精神是現代社會精神的濃縮。體育教學具有高度的互動性、趣味性、開放性、平等性和實踐性,能夠在時間、空間、內容、形式上為學生提供理想的社交場所和廣闊的發展視野。學生一方面可以在體育活動中滿足社交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滿足,另一方面可以在各種體育運動中修改自己的行為,形成遵守規范的意識,并在行為中更加注重義務和責任的承擔,與同學之間產生心理的兼容性。教師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指導得當,那么學生就會從中體會到社會、生活的本質,并在這個過程中將價值和理念上升到世界觀層次,使學生情感的形成、價值觀的積累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行。

(五)體育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意志品質的形成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愈加嚴格,學生需要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才能適應崗位工作要求,同時堅強、勇敢、拼搏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和超強的自律能力才能讓其在崗位上做出優秀的成績。體育鍛煉可以在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錘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因此,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意志品質和合格人才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體育教學可以對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發展產生良好的影響

體育教學本質上是一種提前的社會化教學,可以通過一定量的身體體能訓練增強大學生的精力,使其能保持積極的情感和渴望,勇于參與具有困難和難度的事情中并獲得高度認可。體育活動在錘煉個人心理素質和心理意志上的作用是不可比擬的。教師可以根據大學生自身心理特征和身體素質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為其提供科學的運動計劃,在合理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心理體驗,緩解其因為學習和生活積攢的壓力,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七)體育教學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

對大學生來說,心理適應能力甚至比學習能力更加重要,決定了其在日后的工作崗位上能否適應工作要求。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那些具備較高社會適應力的、能夠在工作崗位上一展所長的人才往往是心理適應能力較強的學生。體育運動的過程就是釋放心理負面情緒的過程,能夠起到激發學生勇氣和頑強意志的作用,是培養適應能力的最佳手段。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的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記憶、思維和身體機能,并綜合運用所學的運動技巧加強心理承受力,進而提升心理健康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體育教學在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避免學生積累自卑、自閉、暴躁心理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也是減輕學生心理負擔的重要途徑。長期堅持的體育運動能夠錘煉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個性特征。運動員個人身體素質和所擅長的體育運動不同,在體育鍛煉上表現出的身體素質也千差萬別,運動員需要為自己量身定做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從多個維度提升綜合素養,為成為社會上優秀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研究了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狀態的影響,闡述了體育運動在個體綜合素養提升上的重要作用,強調了高校體育教學的現實意義和改革方向。

參考文獻:

[1]史為臨.關于中國青少年網球運動員訓練的幾點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0,16(1):50-56.

[2]張祺,李俊.網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方法探討[J].遼寧體育科技,2002,24(3):36.

[3]江明.非網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手段[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21(1):138-139.

[4]崔霏.少年網球運動員選材初探[J].少年體育訓練,2005(5):31-32.

[5]林波萍,袁琳.網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方法探討[J].體育師友,2005(6):20-21.

[6]于輝.網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淺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季刊),2006,19(2):60-64.

[7]黃剛強.我國優秀青少年男子網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水平綜合評價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3(3):96-99.

編輯 馮永霞

體育學生心理健康分析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體質健康水平影響、決定著國家的競爭力,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吧倌陱妱t國強”,充滿活力的一代新人,是一個國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瓣柟怏w育”活動把追求“健康第一”和“人的全面發展”放在首位,“陽光體育”活動的實施,必將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將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出巨大的貢獻。

關鍵詞:陽光體育 學生體質 體質健康

2007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聯合提出的“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是新時期對全民族素質提高的重大戰略決策。教育部體衛司實施“陽光體育行為”的目的在于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加入體育鍛煉,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一、下面我就我校中學生體質、心理健康的現狀做了一些調查、分析:

1、學生體能素質,尤其體能素質中的速度、爆發力、力量、耐力素質自2005年來持續5年下降;

2、肺活量水平繼續下降。與2005年相比,13歲到17年齡段的男女生肺活量分別下降260毫升和320毫升,下降率非常明顯;

3、超重和肥胖學生的比例迅速增添,男生已達20%,女生已達25% ,成為影響學生健康狀況的極大因素;

4、視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近視學生高達為45%,嚴重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

5、學生心理素質方面也出現許多問題:學生步入校門時產生的是“郁悶”、“緊張”、“疲憊”、“焦慮”或“恐懼”等消極的心態,缺乏與其年齡段相適應的積極樂觀、活潑開朗的特征。

查找、分析出現以上現象的具體原因有:

1、升學的壓力,使學生體育鍛煉時間不足。學校素質教育貫徹乏力,應試教育觀念依舊存在,權衡教師業績的評價尺度首要仍是升學成績。學校、教師和學生成天圍著分數轉,這無形中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學習壓力,學生功課承擔重,根本沒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更不要說天天鍛煉一小時了,可見學生體質的下降是必然的。

2、體育課重視不夠。體育課不但少,還可以被隨意擠占;課外體育活動依然只是掛在課程表上應付上級的檢查,能夠真正保質保量開展課外活動的比率太少,不敢放手讓學生自由活動,甚至把學生“圈養”在教室里,不許學生在操場上“奔跑打鬧”。

3、人均體育經費投入不足,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短缺。經調查30%的學生因為“沒有自己喜歡的項目”、45%的學生因為“沒有場地和器材”而不愿參加體育鍛煉 ,學校場地器材的短缺是影響學生體育鍛煉效果的直接原因之一。體育經費投入不足,更是阻礙“陽光體育”活動發展的一個瓶頸。

4、學生體育鍛煉和健康意識缺乏,沒有形成體育鍛煉的生活習慣等。捉迷藏、跳皮筋、踢毽子等傳統活動鍛煉已經不為現在的孩子所熟悉,取而代之的是整天埋頭做作業,課余活動只是玩電子游戲、看電視,“頭腦運動”取代了“身體運動”。學生過著的是一種高壓下的不健康生活,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不去關心,甚至是漠視。

二、在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是扭轉當前學生學習生活不良現狀最為有效的手段。為此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做了以下探索:

1、加大“陽光體育”運動宣傳力度,增強學生體育鍛煉意識。

為使學生真正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達到自覺自愿積極參與的目的,通過宣傳、講解、知識競賽等方式大力宣傳陽光體育運動,廣泛傳播健康理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使“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觀念深入到每個學生內心中,從而使學生端正態度,主動養成鍛煉身體習慣。

2、開展多樣、有趣的“陽光體育”運動項目,激發學生體育鍛煉興趣。

開展“陽光體育”活動,不管是在體育課上還是課外體育活動中,都應以學生興趣愛好入手,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大多數學生比較喜歡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戰性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體育項目,女生相對來說更喜愛運動量較小的如健美操、跳繩、羽毛球等運動,而男生對籃球、足球、乒乓球等運動感興趣。針對這些差別,多挖掘、設置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項目,那么長久困擾廣大學生鍛煉“難”、體育“弱”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和解決。

3、進行專業方面的指導,增長學生體育鍛煉的常識。

不管在課堂內外,體育教師要深入鉆研,改革教法,不斷創新,根據需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的體育指導。事實上科學指導對培養學生興趣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其中,更容易對體育活動產生熱情。

教師深入體育活動中,具體指導學生如何科學運動鍛煉、如何正確運用規則、如何開展競賽等,有助于學生健康的科學鍛煉和積極參與,師生互動,相互激勵,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陽光體育”運動氛圍。這對培養學生體育樂趣、提高體育運動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4、加強場地器材建設,提供學生體育鍛煉的優良環境。

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基礎。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向學校提出合理化建議:除了在思想上認識體育的重要性,學校領導應關心體育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用實際行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運動場所環境,創造良好的體育學習和鍛煉氛圍。使學生真正有地方鍛煉,有條件鍛煉,從而達到參與“陽光體育”,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

5、“陽光體育”活動重在堅持,要樹立終生發展目標。

“陽光體育”活動,是扭轉學生體質持續下降、改變學校不重視體育現狀的長效政策,是增強學生體質,進而提高民族素質的關鍵。

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目標是用3年的時間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85%的學生達到標準的及格以上,85%的學生落實每天體育鍛煉1小時。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學校必須制定長遠規劃,并要堅持經常性,要把它作為日常的教學工作重要的一環來抓,以確?!瓣柟怏w育”活動的持續性,需要探索并建立適合本校的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長效機制。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我們體育教師工作的不懈追求。讓我們不斷挖掘和探索更為有效的開展陽光體育的方法和途徑,為真正實現這一美好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吧!

參考文獻:

[1] 江奔,袁靜.啟動陽光體育運動--關注學生體質健康[M].科技信息報.2006.

[2] 馮惠?。柟怏w育運動為提高學生素質帶來新的希望[M]上海教育學報.2007(14)

[3] 劉清黎.學校體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上一篇: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論文范文下一篇:保險公司財務預警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