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范文

2023-09-18

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范文第1篇

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

“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質改善成套整裝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項目

擇優課題申報指南

一、指南說明

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質改善成套整裝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項目(下稱“海河項目”)的第六課題“海河流域潛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和第七課題“海河下游濕地群生態安全評估與調控技術及示范”采取發布指南、綜合評審的方式擇優委托課題承擔單位。

此次發布的課題申請指南根據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研究與綜合示范”主題“海河項目”實施方案要求編寫。

1.項目目標

緊密結合“十二五”地方水污染治理需求與規劃,以河流水質功能達標為核心,集成研發河流污染控制、治理與管理適用技術,重點突破制藥、皮革、食品深加工等典型行業水污染全過程控制技術,畜禽養殖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建立河流治理技術“產

1 學研”平臺,有效支撐流域重點治污與水體治理項目,推動流域產業結構調整,力爭北三河、子牙河、徒駭馬頰河等重污染河流綜合示范區COD功能達標,NH3-N降低至3-5 mg/L,實現海河流域水質根本性改善;統籌銜接海河流域階段治理需求,圍繞流域水系統格局復雜、平原河流環境流量不足、非常規水源補給對地表水/地下水水質風險效應突出、水生態系統整體退化嚴重等特征問題,提出流域河流完整性恢復途徑與措施,研發山前帶水庫水源地保護與水源水質污染控制、潛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濱海濕地群生態安全評估與調控、河流生態完整性恢復技術等關鍵技術;綜合集成基本形成海河流域河流污染防治與水質改善技術體系,為“十三五”海河流域水環境安全與生態修復提供技術保障。

2.項目研究內容

項目將針對海河流域9大水系河流水環境突出問題和流域內不同省市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點,以流域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為核心,篩選集成水專項“十一五”期間研發的合適的污染控制/治理、管理技術,以影響海河流域河流水資源功能、水環境功能和水生態功能與健康的主要耗氧污染物COD、NH3-N等為

2 控制與治理目標,選擇典型重污染河流(北三河、子牙河、徒駭馬頰河)為主要實施對象,開展重污染河流水質綜合改善研究,在流域層面實施綜合示范,力爭“十二五”末示范流域主要國控斷面COD功能達標,氨氮削減至3-5 mg/L,為流域水生態重建奠定水質基礎;為了有效銜接三個階段的研究任務,海河項目基于“十三五”階段河流生態修復需求,針對海河流域特有的水環境問題,突破上游山前水庫帶水源地保護與水質風險控制、中部平原潛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下游濱海濕地群安全調控等關鍵技術,統籌考慮海河河流退化過程,提出生態完整性恢復途徑與方案。同時緊密結合流域河流整治技術需求,以“十一五”河道生態治理技術為依托,以產學研平臺建設為著力點,開展了產業化研究。

海河項目共設置9個課題,包括河流水質改善綜合示范類課題4個、共性技術研究課題4個,以及河流生態治理技術產業化課題1個。

二、指南內容

課題六:海河流域潛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

1、研究目標

3 注重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污染與潛水型水源地質量的聯動關系,重點揭示河流污染及典型點源對潛水型水源地污染過程與影響機制,估算污染負荷,進行潛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技術集成與決策支持系統構建研究,提出污染防治方案,研發潛水型水源地水污染修復技術、再生水人工補給的水質安全保障技術,選擇北運河或子牙合等典型區域開展應用示范,為建立海河流域潛水型水源地水資源安全管理提供支撐。

2、研究內容

研究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污染對潛水型水源地水質的影響特征,提出基于水質安全的潛水型水源地污染防治策略;

綜合評估典型點源對潛水型水源地污染過程,建立場地污染源削減、污染路徑阻斷及污染控制的集成關鍵技術并開展應用示范;

揭示污染河流和潛水型水源地的水質交互特征,研發再生水補給淺層水源地的水質安全保障技術并開展應用示范;

研究流域潛水型水源地污染防治技術集成,開發技術系統工具包,形成流域潛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技術數據庫。

3、主要考核指標

4 (1)建立海河流域典型潛水型水源地水環境監測網,覆蓋面積12 km2;

(2)提交1套典型污染河流沿岸潛水型水源地質量與污染防治術方案與對策;

(3)建成1套場地污染源削減、潛水型水源地水污染路徑阻斷和污染修復集成技術,實現特征污染物去除率達到80%以上;

(4)建立再生水回灌潛水型水源地的技術體系,形成河道污水預處理、再生水地表漫灌的工藝,并建成示范工程1處,規模達到5-10萬m3/yr,回灌后主要水質指標提升一個級別;

(5)申請10項國家發明專利;

(6)培養1個以上海河流域潛水型水源地水污染控制領域的高水平科研團隊。

4、課題實施年限:

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 5.課題經費來源及構成

本課題總經費約1700萬元,全部為國撥經費。 6.其他要求

5 課題申請單位及其合作者應熟悉海河流域自然與社會經濟狀況,開展過流域水污染控制、再生水污染控制等技術研發工作;具有開展工程技術研究和技術運用示范的經驗。優先支持本課題研究緊密結合地方的污染控制或生態修復計劃實施。

課題八:海河下游濕地群生態安全評估與調控技術及示范 1.研究目標

研究海河下游典型濕地生態水文演變規律和流域水質變化特征,建立濕地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研發海河下游典型濕地生態安全的水量保障與水質改善的綜合調控技術、濕地生態安全保障集成等技術,并進行工程示范應用,為海河流域濱海濕地修復與生態安全保護和管理提供依據。

2.研究內容

研究海河下游濕地群生態系統演變過程,建立濕地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研究海河下游典型濕地生態水文調控與水質改善技術,并開展技術應用示范;

研發海河流域下游典型退化濕地生態恢復技術,并開展技術應用示范;

研究海河下游典型濕地污染過程,開發濕地水污染監測技術。

6 3.考核指標及成果形式

(1)海河下游濕地群演變特征及趨勢研究報告,建立海河下游濕地群生態安全評價體系與模型1套,服務于地方政府或各級保護區的濕地管理;初步建立海河下游濕地群水量保障方案與水質改善調控技術1套,服務于地方政府或各級保護區的濕地管理規劃;建立海河下游濕地污染模型和生物監測方案1套,用于地方政府的管理;

(2)建立海河下游濕地群生態恢復等關鍵技術1項以上, 形成恢復綜合方案1套;用于地方政府或企業進行生態工程建設;

(3)形成高效凈污人工濕地-自然濕地復合系統示范區200畝,處理河水2000m3/d,出水優于Ⅴ類,滿足自然濕地進水要求;

(4)建立退化鹽堿濕地修復示范區面積100畝,示范區植被覆蓋率由10%提高3倍以上;

(5)申請國家專利8項以上,申請軟件著作權1項; (6)形成一支海河流域濱海濕地研究領域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4.課題實施年限

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 5.課題經費來源及構成

本課題總經費約1500萬元,全部為國撥經費。

7 6.其他要求

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范文第2篇

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牽頭組織部門

2017年7月

一、 研究方向 ....................................................... 3 1. 定向委托課題 ................................................. 3 2. 定向擇優課題 ................................................. 4 2.1. 器官纖維化防治藥物研發 ..................................... 4 2.2. 個性化藥物及其伴隨分子診斷試劑研發 ......................... 4 2.3. 埃博拉等新疫苗及基于新佐劑疫苗研發 ......................... 5 2.4. 基于大數據的中藥新藥研發 ................................... 5 2.5. 中藥先進制藥與信息化技術融合示范研究 ....................... 6 2.6. 示范性新藥臨床評價技術平臺建設 ............................. 6 2.7. 創新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關鍵技術 ....................... 7 2.8. 新藥創新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項目 ........................... 7 3. 公開擇優課題 ................................................. 9 3.1. 重大新藥研發 ............................................... 9 3.2. 臨床亟需藥品研發 ........................................... 9 3.3. 國產藥品國際化相關研究 .................................... 10 3.4. 事后立項事后補助課題 ...................................... 10

二、申報評審方式 .................................................. 11

三、經費支持 ...................................................... 12

四、申報條件和要求 ................................................ 12

五、申報流程 ...................................................... 15

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 2018課題申報指南

“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專項)以實際應用和產業發展為導向,其主要目標為針對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10類(種)重大疾病(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藥性病原菌感染、肺結核、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常見病和多發病),研制一批重大藥物,完善國家藥物創新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速我國由仿制向創制、由醫藥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十三五”期間專項將繼續堅持創新定位和“培育重大產品、滿足重要需求、解決重點問題”的“三重”原則,以產品和技術為主線,以完成自主創新藥物與急需品種研發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國家藥物創新技術體系、中藥現代化取得突破性成果、引領醫藥行業發展與推動行業轉型和實現國產藥品的國際化等五大預期重大標志性成果為目標,在戰略需求和現實需求兩個維度上,聚焦重點領域,實施重大項目,實現“突”的跨越。同時依據《科技部 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民口)聚焦調整意見的通知》(國科發?!?015〕78號)要求,將重點任務由原五大任務板塊調整為品種與關鍵技術、核心創新平臺能力建設兩部分,不再單獨支持候選藥物、一般性大品種技術改造、單純性技術研發和孵化基地建設等項目。

1 2018年是專項“十三五”期間的重要階段,將緊緊圍繞專項總體目標,遴選優秀項目,查缺補漏、完善布局,同時立足長遠,進行前瞻性部署,提升原始創新能力。2018年課題立項主要以定向委托、定向擇優、公開擇優方式組織,適度進行后補助的支持,實施期限為2018-2020年。

定向委托和定向擇優課題以國家重大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強化課題的頂層設計。定向委托課題明確牽頭單位,由牽頭單位按照本指南規定的研究內容,組織集成優勢單位,編制課題實施方案,并填寫正式申報書,經專家多輪論證不斷完善后形成立項建議。定向擇優課題采取公開申報,由符合條件的優勢單位自主申報,經專家評審確定牽頭單位和參與單位,并提出整合建議,由牽頭單位組織各參與單位再次編制課題實施方案并填寫正式申報書,通過專家多輪論證不斷完善后形成立項建議。公開擇優課題由申報單位自主申報,經評審專家兩輪評審后,擇優遴選并分類整合(采取二級合同單獨管理)后提出立項建議,如符合定向擇優課題支持方向的則納入相應課題。

鼓勵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或改革前計劃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項目產生的成果申報課題,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鼓勵國家高層次人才、青年科學家和在國內創新創業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申報課題;鼓勵國內課題申報單位與境外(包括港澳臺地區)研發機構聯合申請。新藥品種臨床研究課題原則上由企業牽頭申報;新藥品種類課題原則上單

2 一品種單獨申報,不得多個打包。

2018年新立項課題組織立項工作將繼續依托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公共服務平臺),并由專業機構國家衛生計生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科技發展中心)具體實施。

一、 研究方向 1. 定向委托課題

1.1. 創新生物技術藥評價及標準化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新型疫苗、抗體、重組蛋白、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等創新生物技術藥研發及國際化發展需求,開展關鍵質量屬性的創新性評價方法研究及關鍵技術標準化研究:建立系列轉基因細胞等體外生物活性替代測定新方法、CD19及CD20-CART等治療性細胞產品成藥性及安全性評價關鍵技術及藥效學模型以及人源創新抗體藥物評價新模型;建立HPV等新型多價疫苗、新表達系統疫苗及新發突發傳染病疫苗的創新性評價技術及符合國內外新藥審評規范的質控標準;建立傳統疫苗創新性再評價技術體系;支持疫苗WHO預認證相關研究。

考核指標:建立2-3種轉基因細胞等細胞活性測定替代新方法并應用于細胞因子、免疫檢查點人源化單抗和雙特異性抗體的評價;建立2-3個用于人源抗體成藥評價的人源化嵌合小鼠模型;建立2-3個治療性細胞產品藥學及安全性評價方法以及藥效學評價模型,并形成規范的產品質量評價標準;建立新型疫苗質量標準3-5種;建

3 立2-3種已上市疫苗對變異株效力的再評價體系;主持1-2項生物技術藥評價用國際標準品的研制。

擬支持課題數:1項。

有關說明:委托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藥品審評中心共同牽頭,聯合國家級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和其他優勢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和企業等實施。

2. 定向擇優課題

2.1. 器官纖維化防治藥物研發

研究內容:針對脂肪肝的發病機制,開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纖維化等創新藥物研發;結合特發性肺纖維化等疾病治療藥物新靶點研究成果,開展相關創新品種研發。鼓勵開展固定劑量復方以及新型給藥技術和新制劑研發。

考核指標:獲得2-3個新藥證書或生產批件,至少8個品種獲得臨床批件,突破關鍵技術10項以上。

擬支持課題數:2-3項。

有關說明:遴選優勢單位牽頭,組織相關單位聯合實施。 2.2. 個性化藥物及其伴隨分子診斷試劑研發

研究內容:重點開展針對惡性腫瘤等的個性化抗體藥物、小分子靶向藥物及相應的伴隨分子表型診斷試劑盒研究;對已上市的抗體藥物及小分子靶向藥物開展適合中國人群適應癥的臨床研究,確定其個性化分子表型,建立該藥物的伴隨診斷方法,申報新適應癥批件。

4 考核指標:完成一批抗體及小分子藥物個性化評價,獲得新適應癥注冊批件10-15項及伴隨分子表型診斷試劑盒注冊證10-15項。

擬支持課題數:2-3項。

有關說明:遴選優勢單位牽頭,組織相關單位聯合實施。 2.3. 埃博拉等新疫苗及基于新佐劑疫苗研發

研究內容:開展埃博拉疫苗的臨床和產業化研究;針對我國流行毒株,開展布尼亞病毒、諾如病毒、登革熱等臨床急需疫苗研制;開展采用新型重組載體等新技術以及基于新佐劑疫苗研發。

考核指標:埃博拉疫苗獲得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1-2個臨床急需品種獲得新藥證書或完成臨床研究,建成質量評價標準;1-2個基于新技術及1-2個基于新佐劑的疫苗完成臨床前研究并獲得臨床批件。

擬支持課題數:3-4項。

有關說明:遴選優勢單位牽頭,組織相關單位聯合實施。 2.4. 基于大數據的中藥新藥研發

研究內容:圍繞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等中藥治療具有特色的疾病,系統整理和挖掘文獻記載、臨床用藥經驗等數據,選擇臨床確有良好療效或特色的傳統方、名方驗方、協定方及醫院制劑等,借鑒系統生物學、網絡藥理學和組學等新技術,按照現代新藥研發要求和規范,研發中藥新藥。

考核指標:獲得2-3項中藥新藥證書或生產批件,至少5個品種獲得臨床批件;突破關鍵技術10項以上。

5 擬支持課題數:1-2項。

有關說明:遴選優勢單位牽頭,組織相關單位聯合實施。 2.5. 中藥先進制藥與信息化技術融合示范研究

研究內容:為提升中藥產品質量,推動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結合重大品種,開展先進中藥制藥技術研究。參照國際先進制藥理念,將先進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與中藥制藥技術融合,搭建數字化中藥制造技術平臺,構建符合國際規范的中藥生產質量標準和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引領國際發展。

考核指標:建立中藥先進制藥技術平臺,建立2條示范性生產線;形成5-8項中藥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在不少于5家企業10個中藥品種中應用。

擬支持課題數:1-2項。

有關說明:遴選優勢單位與集成電路、無線寬帶移動通信等專項技術平臺聯合,組織相關企業聯合實施。

2.6. 示范性新藥臨床評價技術平臺建設

研究內容:圍繞10類(種)重大疾病,建設符合國際規范的I-Ⅳ期臨床研究中心,開展國際前沿的新藥臨床評價關鍵技術和大規模隨機多中心臨床和結局研究。

考核指標:每年新開展若干項新藥專項支持和國內企業發起的Ⅰ-Ⅳ期臨床試驗。

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5項。

6 有關說明:支持承擔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任務的醫療機構。

2.7. 創新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關鍵技術

研究內容:開展人體芯片、生物標志物、3D細胞模型、計算機毒性預測、活體成像技術、干細胞誘導分化細胞模型等體外替代方法和前瞻性新技術、新方法研究,進一步完善藥物依賴性評價、大動物生殖毒性評價、致癌性評價以及眼科毒理學評價等技術和方法;開展新型細胞治療產品、新抗體、新疫苗、重組蛋白、核酸藥物和基因治療產品等生物技術新品種,中藥新藥以及特殊制劑安全性評價技術研究;開展臨床檢驗等實驗室間比對和能力驗證研究;開展國際互認及國際毒理學家資質認證;完善電子數據的信息化管理;開展重大創新藥物品種的全套臨床前安全性評價技術服務。

考核指標:建立10-15項藥物臨床前安全性評價新技術;相關技術體系通過國際認證;完成不少于50個創新藥物的安全性評價技術服務。

擬支持課題數:1項。

有關說明:由GLP機構牽頭,組織相關科研院所或企業申報。優先支持既往承擔過專項課題的GLP機構。

2.8. 新藥創新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項目

研究內容:圍繞促進新藥研發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的需求,帶動和促進新藥研發及產業化發展,構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開放性新藥創制共性技術平臺和共享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

7 技術,突破制約從研發鏈到產業鏈的核心關鍵瓶頸技術,重點研究并提升靶點研究與確認、化合物優化、工藝研發、臨床前評價、臨床評價和上市后臨床價值評價等技術水平;構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產業服務和金融服務等平臺,研究并完善加快創新藥物和臨床亟需藥物上市的政策保障體系,形成區域化示范效應。

考核指標:建成技術、人才、資金、政策整合集成、優勢突出的全鏈條開放性新藥成果轉移轉化公共關鍵技術和系統服務平臺,達到新藥研發全鏈條規?;?、標準化、國際化的高質量一站式服務能力,每年承接新藥成果轉移轉化服務100個以上(其中一類新藥不低于30個),5個以上關鍵技術平臺(包括GLP、GCP)獲得國際認證或國際行業認可;突破10項以上核心關鍵技術并在品種研發或產業化中應用;至少支持50個新藥品種國內申報,其中30個新藥品種國際國內申報;至少支持10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推進10個以上已上市新藥的臨床價值再評價研究;培育/孵化30家具有顯著創新能力的新藥研發/生產企業,培育3家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骨干企業。

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3項。

有關說明:由省級有關部門組織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牽頭聯合有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申報,要求具有較高的生物醫藥創新和產業基礎,具備從藥物發現、臨床前評價到臨床評價的一站式新藥研發服務能力,所在區域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省級政府將醫藥產業列為支柱產業并出臺或承諾出臺生物醫藥產業發

8 展規劃、市場準入與產業激勵政策,具有良好改革示范效應,要求中央財政資金、地方政府投入資金和其他資金投入比例不低于1:2:3。

3. 公開擇優課題 3.1. 重大新藥研發

研究內容: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耐藥性病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臨床價值大、市場前景好,處于臨床前和臨床研究階段的原創性化學藥、中藥、生物藥新藥研發及其相關關鍵技術研究,鼓勵開展具有優勢、特色的固定劑量復方以及新型給藥技術和新制劑研發;立足長遠發展需求,積極轉化和應用國內外新藥研發相關基礎研究的最新成果,開展藥物新靶標以及基于新靶標、新作用機制等創新藥物發現研究。

考核指標: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相關品種完成臨床前或臨床研究,并獲得臨床研究批件、新藥證書或生產批件。

擬支持課題數:臨床研究階段藥物不限,臨床前藥物不超過50項。

3.2. 臨床亟需藥品研發

研究內容:針對當前我國防治疾病的用藥需求,解決臨床亟需藥品的可及性,重點支持以下領域的新藥、首仿藥及其制劑研發:艾滋病、乙肝、丙肝、耐藥性結核病等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藥物及耐藥菌防治藥物;兒童用藥物,鼓勵結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中的品種開展研究;罕見病

9 治療急需藥物;眼科疾病治療藥物及制劑;針對阿片類和甲基苯丙胺等新型毒品的戒毒藥物;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其它臨床亟需藥品。結合制劑改良等需求,針對提高療效、降低毒副作用或克服現有重大品種的不足,開展化學藥、中藥及生物藥新制劑研發。

考核指標: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相關品種獲得臨床研究批件、新藥證書、注冊批件或生產批件。

擬支持課題數:不限。

有關說明:采用事前立項事后補助。 3.3. 國產藥品國際化相關研究

研究內容:支持國產化學藥、中藥和生物藥及其制劑開展國際臨床研究,進行臨床研究數據的評價,研究制定相關技術標準,突破相關關鍵技術及技術壁壘,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注冊上市,或通過WHO預認證。

考核指標:完成國際臨床試驗并獲得上市或出口許可。 擬支持課題數:不限。

有關說明:符合條件的企業、科研院所及高校均可申報,鼓勵國際國內同時申報并開展相關臨床研究。采用事前立項事后補助。

3.4. 事后立項事后補助課題

申報范圍:2015年6月以來獲得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核發的新藥證書或生產批件,且在相應研發階段未獲得本專項支持的藥物品種。重點支持創新性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及臨床需求大、市場前景好的首仿藥,以及通過歐美等發達國家注冊、獲得上市許

10 可的國產藥物。

擬支持課題數:不限。

有關說明:符合條件的企業、科研院所及高校均可申報。

二、申報評審方式

根據不同的立項方式,具體申報及評審流程如下:

(一)定向委托課題。采用一輪申報方式。委托的牽頭單位嚴格按照指南規定要求,組織集成優勢單位,編制課題實施方案,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填寫正式申報書,經推薦單位提交科技發展中心??萍及l展中心組織專家進行多輪論證,牽頭單位組織不斷修改完善,形成立項建議。

(二)定向擇優課題。采用兩輪申報方式。

——預申報和推薦。針對指南定向擇優課題內容(或部分內容)組織申報(可單獨亦可聯合優勢單位),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填寫并提交預申報書,經推薦單位提交科技發展中心。

——形式審查和第一輪評審??萍及l展中心在受理課題預申報后,組織開展形式審查和第一輪評審工作。第一輪評審重點對申報內容的先進性和創新性、承擔團隊能力和基礎等進行評價。提出牽頭單位、參與單位及課題集成的建議。第一輪評審原則上不進行會議答辯或召開論證會,必要時可根據需求臨時組織答辯或論證。

——正式申報和第二輪評審。牽頭單位收到科技發展中心正式申報通知后,組織參與單位編寫正式申報書,并通過公共服務平臺直接提交??萍及l展中心對正式申報書進行形式審查,并組織專家重點對課題研究內容、技術路線、研究團隊、研究目標、考核指標等進行多輪論證,提出立項建議。

(三)公開擇優課題。采用兩輪申報方式。

——預申報和推薦。申報單位針對指南公開擇優課題內容組織申報,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填寫并提交預申報書,經推薦單位提交科技發展中心。

——形式審查和第一輪評審??萍及l展中心在受理課題預申報后,組織開展形式審查和第一輪評審工作。第一輪評審重點對申報內容的先進性和創新性、承擔團隊的能力和基礎進行評價,遴選優勢單位形成進入第二輪評審的課題。

——正式申報和第二輪評審。申報單位收到科技發展中心正式申報通知后,編寫正式申報書,并通過公共服務平臺直接提交??萍及l展中心對正式申報書進行形式審查,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按照研究內容和研究階段進行分類集成,提出立項建議。課題采取任務歸類、子課題二級合同單獨管理的方式進行立項和過程管理。

事后立項事后補助課題采用一輪申報方式,申報單位根據指南要求,直接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填寫并提交正式申報書,經推薦單位上報科技發展中心后進行形式審查,并組織專家開展評審工作,根據專家評審情況提出立項建議。

三、經費支持

申報單位所在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或主管部門原則上應承諾一定比例的配套經費,配套經費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企業申報課題應有明確的自籌經費投入,并先行投入研發經費,自籌經費與申報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1:1。各申報單位應按照研發需求,實事求是編制經費預算。若中央財政經費預算被評審核減后,原承諾的其他來源資金的總額不得等比例減少。

四、申報條件和要求

(一)申報單位應按照申報指南中的研究內容、考核指標、有關說明、實施期限、申報方式等要求進行申報。

(二)申報單位應為中國大陸境內注冊1年以上(注冊時間為2016年7月31日前)的企事業法人單位,具有較強的科技研發能力和條件,運行管理規范,過去5年內在申請和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中無不良信用記錄。政府機關不得作為申報單位進行申報。同一課題須通過單個推薦單位單一途徑推薦申報,不得多頭申報和重復申報。

(三)課題負責人申報當年不超過60周歲(1957年7月31日以后出生),工作時間每年不得少于6個月。課題負責人須具有副高級(含)以上專業職稱,或已獲得博士學位兩年以上并有固定工作單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課題負責人應為該課題主體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實際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員。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公務人員(包括行使科技計劃管理職能的其他人員)不得申報課題。

(四)為確保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研究任務的完成,課題負責人限申報1個課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以下簡稱改革前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在研項目(含任務或課題)負責人以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在研課題(含子課題)負責人不得牽頭申報本專項課題。課題主要參加人員的申報課題和改革前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研項目

13 (含任務或課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研課題(含子課題)總數不得超過2個;改革前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研項目(含任務或課題)負責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研課題(含子課題)負責人不得因申報本專項課題而退出目前承擔的任務。任務合同書執行期到2017年12月31日前的在研課題不在限項范圍內。

各申報單位在正式提交課題申報書前可利用公共服務平臺查詢相關參與人員承擔改革前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研課題情況,避免重復申報。

(五)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不得牽頭或參與本專項課題申報。

(六)受聘于內地單位的外籍科學家及港、澳、臺地區科學家可申請作為本專項的課題負責人,全職受聘人員須由內地聘用單位提供全職聘用的有效證明,非全職受聘人員須由內地聘用單位和境外單位同時提供聘用的有效證明,并隨紙質課題申報材料一并報送。

(七)課題負責人過去3年內在申報和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中無不良信用記錄。

(八)課題負責人須遵守科學道德,實事求是地填寫課題申報書,保證課題申報書的真實性,不得弄虛作假,不得將研究內容相同或者近似的課題進行重復申報。對于故意在課題申報中提供虛假資料的,一經查實,取消申報課題,納入誠信記錄,并在3年內取消個人申報本專項的資格,根據實際情況,對申報單位給予通報和處理。

(九)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聯合申報協議,明確約定各自所承

14 擔的任務、責任和經費。其他單位以協作方式參與課題實施。

(十)國內課題申報單位可以與境外(包括港澳臺地區)研發機構聯合申請。但境外研發機構所需研究經費須自行解決,并應有明確的知識產權歸屬合同約定。

(十一)因藥物臨床試驗數據不真實、不完整和不規范等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處罰期間的申請人、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及合同研究組織不得申報相關研究課題。

(十二)既往承擔專項課題(含子課題),驗收結論為“不通過”的單位和負責人不得申報課題。

(十三)課題申請受理后,原則上不能更改申報單位和負責人。

(十四)其他曾嚴重違反專項管理規定的單位和人員不得申報。

五、申報流程

申報單位根據申報指南要求,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填寫并提交申報書。推薦單位對課題申報單位及聯合單位的資質、科研能力等進行審核,并通過公共服務平臺統一報送。推薦單位主要有: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主管機構,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主管部門、衛生計生主管部門;原工業部門轉制成立的行業協會;國家高新技術園區管委會。推薦單位應依據隸屬關系或屬地管理原則組織推薦,并對所推薦課題的真實性等負責。國務院有關部門、軍委后勤保障部限推薦有隸屬關系的單位,省級科技主管部門、衛生計生主管部門、國家高新技術園區管委會限推薦其行政區劃內的單位,行業協會推薦

15 其會員單位??萍及l展中心在受理課題申報后,進行形式審查,并組織專家開展評審工作。

根據課題不同立項方式,課題申報分為一輪申報和兩輪申報兩種,立項方式詳見專項申報指南。

(一)網上填報。課題申報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在線填報。申報單位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完成單位注冊、賬號創建、在線填報、在線提交等工作,報送至推薦單位。推薦單位完成在線審查并上報。填報信息將作為后續形式審查、評審答辯的依據。請按照時間要求完成網上填報工作。

1.單位注冊。申報單位通過公共服務平臺進行在線注冊,具體注冊流程及要求請認真閱讀公共服務平臺說明。已經注冊的申報單位不需要重新注冊,未注冊單位建議盡早完成注冊。

2.賬號創建。單位注冊通過審核后,申報單位使用所注冊的賬號(單位管理員賬號)登錄公共服務平臺,創建申報用戶賬號,并將申報課題在線授權給申報用戶。

3.在線填報。申報用戶在線填報申報材料,完成后提交至單位管理員審核。單位管理員審核確認后,將申報材料在線提交至推薦單位,推薦單位審核后提交到科技發展中心。

4.填報時間。一輪申報課題申報單位網上填報申報書的時間為:2017年8月1日以后-2017年9月11日17:00,兩輪申報課題第一輪網上填報預申報書的時間為:2017年8月1日以后-2017年8月15日17:00。請申報單位合理安排課題填報時間,按時提交課

16 題申報材料。

公共服務平臺網站:http://service.most.cn/ 咨詢電話:010-88659000(中繼線) 傳真:010-88654001/4002/4003/4004/4005。 技術支持郵箱:program@most.cn

(二)組織推薦。請推薦單位于網上填報截止后5個自然日內(以寄出時間為準),將加蓋推薦單位公章的推薦函(紙質,一式2份)、推薦項目清單(紙質,一式2份)寄送科技發展中心。推薦項目清單須通過系統直接生成打印。

(三)材料報送。課題申報書在線提交后,申報單位下載打印申報書電子版,用A4紙雙面打印,正文與附件一并裝訂成冊(簡易膠裝),一式2份(均為蓋章原件,封面標注正本,自行存檔份數自定);電子版光盤一份。

申報單位于網上填報截止后7個自然日內將加蓋申報單位公章的申報書(紙質,一式2份)送達科技發展中心。

(四)集中形式審查。收到申報材料后,科技發展中心組織開展集中形式審查。

通過形式審查的課題,將進入后續評審環節。答辯的具體要求由科技發展中心另行通知。

(五)請嚴格按照時間要求完成提交和報送,逾期不予受理。

(六)材料報送地址與咨詢電話:

受理單位:國家衛生計生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17 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車公莊大街9號五棟大樓B3座6層603 郵政編碼:100044 咨詢電話:010-88312265 傳真號碼:010-88312271

附件:1.填寫說明

2.形式審查標準

3.指南編寫專家名單 4.預申報書模板

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范文第3篇

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

“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質改善成套整裝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項目

擇優課題申報指南

一、指南說明

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質改善成套整裝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項目(下稱“海河項目”)的第六課題“海河流域潛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和第七課題“海河下游濕地群生態安全評估與調控技術及示范”采取發布指南、綜合評審的方式擇優委托課題承擔單位。

此次發布的課題申請指南根據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研究與綜合示范”主題“海河項目”實施方案要求編寫。

1.項目目標

緊密結合“十二五”地方水污染治理需求與規劃,以河流水質功能達標為核心,集成研發河流污染控制、治理與管理適用技術,重點突破制藥、皮革、食品深加工等典型行業水污染全過程控制技術,畜禽養殖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建立河流治理技術“產

1 學研”平臺,有效支撐流域重點治污與水體治理項目,推動流域產業結構調整,力爭北三河、子牙河、徒駭馬頰河等重污染河流綜合示范區COD功能達標,NH3-N降低至3-5 mg/L,實現海河流域水質根本性改善;統籌銜接海河流域階段治理需求,圍繞流域水系統格局復雜、平原河流環境流量不足、非常規水源補給對地表水/地下水水質風險效應突出、水生態系統整體退化嚴重等特征問題,提出流域河流完整性恢復途徑與措施,研發山前帶水庫水源地保護與水源水質污染控制、潛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濱海濕地群生態安全評估與調控、河流生態完整性恢復技術等關鍵技術;綜合集成基本形成海河流域河流污染防治與水質改善技術體系,為“十三五”海河流域水環境安全與生態修復提供技術保障。

2.項目研究內容

項目將針對海河流域9大水系河流水環境突出問題和流域內不同省市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點,以流域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為核心,篩選集成水專項“十一五”期間研發的合適的污染控制/治理、管理技術,以影響海河流域河流水資源功能、水環境功能和水生態功能與健康的主要耗氧污染物COD、NH3-N等為

2 控制與治理目標,選擇典型重污染河流(北三河、子牙河、徒駭馬頰河)為主要實施對象,開展重污染河流水質綜合改善研究,在流域層面實施綜合示范,力爭“十二五”末示范流域主要國控斷面COD功能達標,氨氮削減至3-5 mg/L,為流域水生態重建奠定水質基礎;為了有效銜接三個階段的研究任務,海河項目基于“十三五”階段河流生態修復需求,針對海河流域特有的水環境問題,突破上游山前水庫帶水源地保護與水質風險控制、中部平原潛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下游濱海濕地群安全調控等關鍵技術,統籌考慮海河河流退化過程,提出生態完整性恢復途徑與方案。同時緊密結合流域河流整治技術需求,以“十一五”河道生態治理技術為依托,以產學研平臺建設為著力點,開展了產業化研究。

海河項目共設置9個課題,包括河流水質改善綜合示范類課題4個、共性技術研究課題4個,以及河流生態治理技術產業化課題1個。

二、指南內容

課題六:海河流域潛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

1、研究目標

3 注重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污染與潛水型水源地質量的聯動關系,重點揭示河流污染及典型點源對潛水型水源地污染過程與影響機制,估算污染負荷,進行潛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技術集成與決策支持系統構建研究,提出污染防治方案,研發潛水型水源地水污染修復技術、再生水人工補給的水質安全保障技術,選擇北運河或子牙合等典型區域開展應用示范,為建立海河流域潛水型水源地水資源安全管理提供支撐。

2、研究內容

研究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污染對潛水型水源地水質的影響特征,提出基于水質安全的潛水型水源地污染防治策略;

綜合評估典型點源對潛水型水源地污染過程,建立場地污染源削減、污染路徑阻斷及污染控制的集成關鍵技術并開展應用示范;

揭示污染河流和潛水型水源地的水質交互特征,研發再生水補給淺層水源地的水質安全保障技術并開展應用示范;

研究流域潛水型水源地污染防治技術集成,開發技術系統工具包,形成流域潛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技術數據庫。

3、主要考核指標

4 (1)建立海河流域典型潛水型水源地水環境監測網,覆蓋面積12 km2;

(2)提交1套典型污染河流沿岸潛水型水源地質量與污染防治術方案與對策;

(3)建成1套場地污染源削減、潛水型水源地水污染路徑阻斷和污染修復集成技術,實現特征污染物去除率達到80%以上;

(4)建立再生水回灌潛水型水源地的技術體系,形成河道污水預處理、再生水地表漫灌的工藝,并建成示范工程1處,規模達到5-10萬m3/yr,回灌后主要水質指標提升一個級別;

(5)申請10項國家發明專利;

(6)培養1個以上海河流域潛水型水源地水污染控制領域的高水平科研團隊。

4、課題實施年限:

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 5.課題經費來源及構成

本課題總經費約1700萬元,全部為國撥經費。 6.其他要求

5 課題申請單位及其合作者應熟悉海河流域自然與社會經濟狀況,開展過流域水污染控制、再生水污染控制等技術研發工作;具有開展工程技術研究和技術運用示范的經驗。優先支持本課題研究緊密結合地方的污染控制或生態修復計劃實施。

課題八:海河下游濕地群生態安全評估與調控技術及示范 1.研究目標

研究海河下游典型濕地生態水文演變規律和流域水質變化特征,建立濕地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研發海河下游典型濕地生態安全的水量保障與水質改善的綜合調控技術、濕地生態安全保障集成等技術,并進行工程示范應用,為海河流域濱海濕地修復與生態安全保護和管理提供依據。

2.研究內容

研究海河下游濕地群生態系統演變過程,建立濕地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

研究海河下游典型濕地生態水文調控與水質改善技術,并開展技術應用示范;

研發海河流域下游典型退化濕地生態恢復技術,并開展技術應用示范;

研究海河下游典型濕地污染過程,開發濕地水污染監測技術。

6 3.考核指標及成果形式

(1)海河下游濕地群演變特征及趨勢研究報告,建立海河下游濕地群生態安全評價體系與模型1套,服務于地方政府或各級保護區的濕地管理;初步建立海河下游濕地群水量保障方案與水質改善調控技術1套,服務于地方政府或各級保護區的濕地管理規劃;建立海河下游濕地污染模型和生物監測方案1套,用于地方政府的管理;

(2)建立海河下游濕地群生態恢復等關鍵技術1項以上, 形成恢復綜合方案1套;用于地方政府或企業進行生態工程建設;

(3)形成高效凈污人工濕地-自然濕地復合系統示范區200畝,處理河水2000m3/d,出水優于Ⅴ類,滿足自然濕地進水要求;

(4)建立退化鹽堿濕地修復示范區面積100畝,示范區植被覆蓋率由10%提高3倍以上;

(5)申請國家專利8項以上,申請軟件著作權1項; (6)形成一支海河流域濱海濕地研究領域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4.課題實施年限

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 5.課題經費來源及構成

本課題總經費約1500萬元,全部為國撥經費。

7 6.其他要求

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范文第4篇

密級: □公開 □秘密 □機密 □絕密

專項名稱: 項目(課題)編號: 項目(課題)名稱: 項目(課題)承擔單位: 項目(課題)負責人: 單位財務部門負責人: 項目(課題)起止日期: 年 月 至 年 月 報告編制時間: 年 月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上海配套資金審核小組 制

年 月 日

編 報 要 求

1. 填報內容為項目(課題)實施開始起至填報日期止的執行情況;

2. 項目(課題)執行情況報告要求文字簡練,重點突出,以數據和典型事例為支撐,客觀、真實地填寫報告材料;

3. 報告的密級與項目(課題)規定的密級相同; 4. 報告文本統一用A4紙,文字內容一律由計算機打印填報,雙面印制。

5. 報告文本第一次出現外文名稱時要寫清全稱和縮寫,再出現時可以使用縮寫。

6.報告中的數據均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所有經費數值保留小數點后2位。

7.自查報告需提交電子版與紙質文件。

電子版文件名稱要求:項目(課題)編號-2016自查報告。

紙質文件需提供1份蓋章原件。

i

承 諾 書

本項目(課題)自查報告是根據項目(課題)的執行情況編寫而成,本單位法定代表人、財務部門負責人、本項目(課題)負責人保證本報告各項內容真實、客觀,并承擔由此引起的相關責任。

項目(課題)責任單位(簽章):

財務部門負責人(簽章):

項目(課題)負責人(簽章):

i

ii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課題)

2016年自查報告

(編寫大綱)

一、項目(課題)總目標及本階段目標

二、目標任務階段進展情況

1、主要進展情況:結合項目(課題)任務合同書中規定的目標與任務,說明項目(課題)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取得的主要進展、突破的技術難點、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進情況等。

2、重要事項變更情況:說明參與項目(課題)實施的承擔單位的變動情況,項目(課題)負責人變動情況等。

三、組織管理情況

1、制度制定和落實情況:說明組織管理制度建立情況以及利用其進行過程管理情況;提供配套支撐條件、對合作單位的組織管理情況等。

2、承擔單位法人責任落實情況:包括管理制度制定和執行情況、按規定程序和權限調整預算的情況、按照預算批復和合同任務書要求外撥資金情況;是否實行獨立核算的情況;會計核算

- 1

3、國際合作情況:說明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組織情況,重大國際合作的典型案例等。

五、主要產出和實施成效

說明項目(課題)實施取得的重大標志性成果以及其他主要成果產出和直接效益等;成果的應用情況以及對推動企業創新、帶動企業發展的作用,對提升領域創新能力的帶動性和投入產出效益。

六、經費使用和管理情況

1、經費管理制度執行情況:說明項目(課題)經費管理制度建立和執行情況;內部審核監督、信息公開等單位內控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貫徹落實有關間接費用、績效支出的政策、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方面的情況。

2、資金到位和落實情況:說明闡述中央財政資金、地方配套資金和單位自籌資金的到位和落實情況。

3、支出內容合規有效性:經費支出管理情況;現金發放、大額采購、測試化驗加工費管理使用、勞務費和專家咨詢費發放的內部管理規定及執行情況。

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范文第5篇

2018省科技重大專項申報指南

一、新型顯示

(1)大尺寸超高清液晶面板研發

8K超高清顯示瓶頸技術開發,包括研究高開口率面板設計技術、高透過率液晶及其它材料應用技術、銅配線工藝技術,以及GOA技術等在大尺寸面板上的應用,開發出65英寸以上8K超高清液晶面板,提升透過率、均勻性、色彩還原度等產品關鍵性能,確保工藝良品率的提升。

(2)高性能顯示背光源研發

研發75英寸以上級超大尺寸、超薄液晶電視背光源。研究開發達到毫米級區域HDR動態控制技術的miniLED背光系統,實現超薄、超高亮度、且陣列化的背光,并產業化。

(3)新型3D顯示研發

改進真3D顯示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基于裸眼3D視頻源處理技術,開發低成本、高信賴的大面積3D全息圖的自動化制作與播放終端設備。圍繞高性能頭戴式顯示需要,研發超薄高衍射效率全息波導、超輕薄光學透鏡中繼和系列化智能頭戴顯示器產品。

(4)平板顯示核心配套材料及裝備研發 開發以柔性、超薄、多功能電子玻璃為代表的平板顯示核心材料,支持In Cell Touch面板電磁屏蔽用高阻抗膜技術、觸控模組一體化、打印OLED器件、打印量子點顯示技術、打印薄膜封裝等關鍵工藝技術及設備研發。支持準分子激光退火、高端OLED鍍膜、無掩膜激光微納米三維加工等設備自主研發。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二、專用集成電路

(1)芯片制造及封裝測試研發

突破高性能芯片制造工藝的核心技術,研發自主產權的晶圓加工工藝,研制晶圓生產、檢測和芯片封裝測試關鍵設備。

(2)高性能新型顯示專用芯片研發

推動新型顯示芯片的自主創新,開發4K/8K超高清顯示主控及驅動芯片、面向VR/AR應用的3D圖像處理及驅動芯片、高清視頻傳輸芯片、車載顯示芯片、視頻采集及合成芯片、視覺成像處理芯片等顯示專用芯片,實現產業化,形成完整的新型顯示產業鏈。

(3)高性能存儲及工業控制專用芯片研發

開展高性能存儲及控制芯片、DSP芯片、新能源汽車專用芯片、流量檢測芯片、熱量檢測芯片等高性能專用芯片的設計和研發,實現自主化和產業化。

(4)人工智能專用芯片研發 支持適用于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通用智能芯片設計、研發,開展智能家電控制芯片、智能語音應用芯片、生物特征識別芯片、運動監測芯片、健康監測芯片、類腦芯片、圖像認知芯片、視頻檢索認知芯片和智能制造急需的專用集成控制芯片等新型集成電路芯片的研發及產業化。

(5)高精度衛星導航專用芯片研發

支持面向大眾化應用市場的高精度衛星導航芯片的研發和產業化,開發支持BDS、GPS、GLONASS、Galileo信號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SoC芯片,同時支持WAAS/QZSS/EGNOS/MSAS/GAGAN等增強信號,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三、量子及新一代通信技術 (1)5G技術產品研發與制造

開發面向商用的5G通信移動終端主控芯片及多場景終端設備,研制5G基站高頻器件/部件以及5G高頻測試儀器儀表等。面向毫米波5G備選頻段,研發毫米波5G通信信號源和分析儀,研發毫米波5G基站器件/部件,進行毫米波5G產品產業化開發。面向5G網絡與業務的需求,開展5G網絡切片、5G無線網絡虛擬化、5G網絡邊緣計算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2)5G新產品與典型行業深度融合

開展5G技術在智能制造、自動駕駛、虛擬現實、物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在能源與公共事業、制造業、公共安全、醫療保健、汽車、交通、媒體與娛樂業、環境監測、金融服務業、農業等行業開展5G新產品研發與應用示范。

(3)量子通信關鍵設備研制及應用示范。研制集成化、低成本的關鍵量子通信設備。制定量子密碼等量子通信領域的有關國家和行業標準。圍繞“京滬干線”建設和黨政機關、金融、電力等領域對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開展量子通信基礎軟件與應用終端的研制,開展量子安全通訊應用示范平臺建設,實現規?;瘧?。

(4)北斗導航應用示范

開展集成北斗RNSS/RDSS、GIS、遙感、無線通信、互聯網、智能信息處理、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提供基于位置的綜合信息服務與應用;加快北斗導航系統在移動終端、地理測繪、災害監測、無人平臺自主導航和多樣化位置服務等民用領域的示范應用。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四、人工智能+(智能語音) (1)智能服務機器人研發

開展智能服務機器人本體設計、路徑規劃、自主移動、場景與目標識別、靈巧作業、遠程監控等關鍵技術研究,提高其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研究服務機器人自主學習、推理、規劃等機器學習技術,構建機器人云服務平臺;研發面向醫療健康、家庭服務、公共安全、生產安全、教育娛樂等領域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產品。

(2)智能家居服務研發

開展智能家居服務中的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智能搜索等關鍵技術研究,研發涵蓋智能家電控制、智能娛樂、低功耗廣域互聯網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統和全屋智能系統等;研發具有聯網聯控、智能程控、在線服務功能的家電產品。

(3)智慧物流服務研發

開展智慧物流服務中的網絡優化、智能標簽自動識別、信息表征和交換、供應鏈全程質量跟蹤和檢測、智能交通服務等關鍵技術研究;集成新一代移動通信、道路交通信息通訊系統、自動導引車輛、不停車收費系統等單元化技術,推動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冷鏈系統建設。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五、數字經濟關鍵技術

(1)網絡安全關鍵技術與系統研發

研發網絡安全測試評估系統,包括網絡安全度量及攻擊仿真、網絡安全自動化測試、安全效用評估指標體系等。研發云端攻擊防護與本地攻擊防護一體化綜合系統。開展可信計算、透明加密、云安全、大數據安全、移動安全等信息安全技術研究。開發大規模異構網絡空間中的可信管理關鍵技術及產品。

(2)主動防護工控系統與設備研發 研發工業級防火墻,網閘等邏輯隔離安全防護設備與產品,研發工業級控制設備,SCADA軟件、通信設備等網絡安全管理系統與產品等。研發面向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檢測技術及產品。研發大數據環境下的快速響應、智能恢復的安全事件應急響應保障產品。

(3)大數據隱私安全防護關鍵技術與系統研發 研發大數據隱私安全防護關鍵技術與系統,促進大數據應用的健康發展。包括大數據差分隱私技術、面向大數據共享的加密技術、大數據數字水印技術與跟蹤溯源技術、面向大數據共享和價值分享的區塊鏈技術、大數據訪問控制技術、大數據審計和備份技術等。研發虛擬化安全防護設備。

(4)網絡協同制造研發

開展自動化裝備的遠程狀態監控、遠程故障診斷技術研究,基于大數據優化制造工藝參數,提高對個性化需求特征的深度學習效率,構建網絡協同制造平臺,提升制造裝備和產品的智能化水平。開展面向智能制造領域云計算和大數據應用的研發?;谌斯ぶ悄芗夹g,通過設備自感知與互聯、數據集成、智能管控,實現產品質量的實時控制。圍繞生產全過程的工藝控制、質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推動先進過程控制系統的優化升級,構建智能工廠,實現智能化管理。

針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建立企業信息化系統關系網絡,實現產品需求分析、設計、制造、銷售、物流及回收利用等環節的設備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智能生產控制的信息轉換和集成,構建研發設計、制造生產、質量控制、供應鏈管理、運行管理服務的企業網絡協同制造模型,實現企業智能化網絡協同制造,開創新型生產制造服務模式。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六、先進制造

(1)高檔數控機床與新型制造裝備研發

開展具有深度感知、智能決策和自動執行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成型加工、激光制造以及智能成套等關鍵基礎和新型制造裝備研發,并實現產業化應用。

開展高檔數控裝備現代數字化設計、先進制造、高速高精度運動控制、動態性能優化、綜合誤差辨識與補償、故障智能診斷和狀態實時監控、可靠性等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及應用。研發智能感知、多軸聯動、復合功能、網絡化智能控制、多功能高性能數控系統,研發總線控制、高速高精度伺服驅動系統及伺服電機、電主軸、直線電機與力矩電機等智能關鍵部件。

(2)智能機械研發

開展具有高效、智能、安全、節能及人機友好等特點的新型智能機械的研發應用和產業化,研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節能環保、智能控制、安全可靠和系統控制、綜合測試和先進工藝等關鍵共性技術,提升智能機械和智能信息產品核心零部件水平,開發配備智能檢測、決策和控制系統。

(3)智能成套裝備研發 開展重大技術裝備和智能成套裝備研發與應用。面向高性能模具、傳感器系統、總線控制系統、先進交通軌道裝備與關鍵零部件等,開展共性技術研究,構建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工藝設備配套供給體系。集成工業機器人技術、現場總線控制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重大技術裝備、成套裝備及生產線的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七、航空裝備

(1)航空裝備制造關鍵技術研發

開展高性能民用飛機、直升機、旋翼機、飛艇等航空整機裝備的研發制造。開展重油活塞發動機、渦噴發動機和公務機用渦扇發動機等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制造。開展混合動力、純電動、太陽能、燃料電池等新能源飛機的研發制造。開展中大型直升機先進復合材料旋翼系統的研發制造。開展通用航空器相關設計規范、典型工藝、關鍵生產設備、試驗標準等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的建設。開展航空復合材料大型結構件罐外成型關鍵技術研發。

(2)航空器系統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研發

開展綜合模塊化航空電子系統和制冷環控系統的研發與應用。開展高可靠性、大容量顯示以及OLED的顯示組件,機載顯示組件的研發與應用。開展航空傳感器監測精度和可靠性提升關鍵技術及新型航空器用智能傳感器研發。 (3)無人機及多用途特種飛機的系統集成與應用 開展支持智能避障、自動巡航、面向復雜軍事環境的自主飛行、人臉識別、群體作業等關鍵技術研發。開展新一代通信及定位導航技術在無人機數據傳輸、鏈路控制、監控管理等方面的應用關鍵技術研發。開展遙測型多用途飛機、監控型特種飛機、傳感器飛機等多用途特種飛機的系統集成與應用關鍵技術研發。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八、新能源汽車 (1)整車開發

研發高性能純電動汽車(轎車、客車、專用車等)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系統提升整車能耗、可靠性、安全性與經濟性等綜合性能,實現整車批量化生產。研發氫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小規模產業化。

(2)關鍵部件研制與核心技術研發

研發高安全高比能動力電池、先進可靠的電池管理系統和高效高安全的熱管理系統,技術產品實現批量化應用;構建電池系統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等性能評價與測試系統,技術產品實現批量化應用;研發動力電池梯級利用與回收處理技術,技術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研發高效、高安全、高功率密度、輕量化、集成化的電驅動系統產品,技術產品實現批量應用。突破快速充放電系統的控制和安全技術,研發高性能單向和雙向充放電設備,實現批量應用;開發無線充電關鍵技術,技術產品實現示范推廣應用。研發電動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等智能控制技術,技術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九、高性能材料

(1)高性能金屬材料研發

高性能銅基導線材料。特種電纜、電機及軌道交通等行業的高強高導銅合金絞合導線、超長超細鍍膜高強高導銅合金絲、特種扁平電磁線、軌道交通用高強高導高耐磨銅合金接觸線與承力索等高性能銅基線材研發。

高性能銅基功能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等行業的超薄高精度電子銅帶/銅箔、新型銅合金引線框架材料、印制電路板、覆銅板及特種銅基合金支架、高速信息交換用銅基材料、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用銅合金材料等高性能材料研發。

高性能鐵基材料。工程機械、智能制造裝備、汽車、軌道交通、新能源等行業的新型高強韌、強耐蝕、高耐磨鐵基材料研發。

高性能鋁基材料。面向汽車、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產業輕量化需求,開展高精度鋁板(帶)、新型鋁基復合材料、高強韌/高比強鋁合金、高導熱鋁合金材料研發。

(2)非金屬高性能材料研發

高性能硅基材料。超薄高強高透光伏玻璃、高性能構件玻璃、特種光伏玻璃、高世代電子玻璃基板、超薄電子玻璃蓋板等高性能光伏玻璃和光電顯示材料研發。硅基真空絕熱材料、低輻射鍍膜玻璃、智能玻璃、電子級玻璃纖維等高性能建筑節能材料研發。航空航天、光伏、新型顯示等領域需求的電子級大尺寸多晶硅片、低鐵特種石英、高純超細硅粉等材料研發。

高性能化工材料。面向化工、汽車、電子、航空航天、建材等產業需求,開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功能薄膜材料、高性能纖維、樹脂基復合材料、高性能可降解材料、生物基光固化樹脂和高性能聚苯硫醚、聚酰胺結構材料、高溫隔熱防火材料等高性能樹脂與復合材料研發。面向電力電纜、汽車、軌道交通等產業需求,開展環保阻燃型熱塑性彈性體、特種橡膠制品等高性能合成橡膠材料研發。面向化工、環保等產業需求,開展環境友好型高性能催化劑和綠色潤滑新材料、高值雜環化學品、石墨烯材料、綠色高性能橡塑助劑、綠色功能性涂料等精細化學品以及大宗可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研發。面向煤化工產業精深化發展和高值化轉型的需求,開展煤制烯烴、乙二醇、焦爐煤氣制甲醇、煤焦油加氫、混合芳烴加氫、仿生催化氧化制環己酮等煤化工新材料研發。

(3)高性能新能源材料。面向消費電子類鋰電池和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的安全性、長壽命、低成本需求,開展高電壓鈷酸鋰、高性能三元正極材料,鈦酸鋰與硅碳負極材料,安全型電解質和高性能復合隔膜材料研發。 開展半導體材料、納米催化劑、發光材料、儲氫材料研發。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十、生物醫藥

(1)創新藥物研發。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耐藥性結核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重大疾病,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重大創新、重大就地產業化前景和市場效應的化學藥物和生物技術藥物(包括細胞治療產品)。鼓勵開展具有優勢、特色的固定劑量復方以及新型給藥技術和新制劑研發。

(2)仿制藥物研發。依據技術進步和政策法規要求,開展臨床急需或短缺、專利到期或即將到期的仿制藥物的研發。鼓勵研發兒童專用制劑。進行已上市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相關技術研究,提高藥品質量和標準。開展具有市場競爭力、出口潛力大及有利于提升藥品質量和療效的關鍵醫藥原料、中間體和新型藥用輔料的研發。

(3)中藥材品質提升。圍繞安徽道地、特色、大宗中藥材,開展全鏈條種植技術集成示范研究和質量追溯研究,打造道地中藥材生產示范基地,并面向適生地區示范推廣。開展中藥材產地加工、炮制、提取、倉儲、運輸等關鍵技術和商品規格研究,制定相關規范和標準。開展中藥材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可用于醫藥、生物材料等的原料或再生資源性產品。

(4)中藥新品種和新劑型研發。圍繞新安名醫名方、名老中醫驗方和經典名方,研發中藥新品種和新劑型;對確有療效的中藥傳統制劑和中藥大品種進行二次開發研究;圍繞安徽道地與特色中藥材大品種,開發功能因子明確、功效確切的中藥材大健康產品。

業務咨詢:周昊0551-62648501(社發處) 十

一、環境監測與治理

(1)大氣環境監測裝備與治理技術。研發網格化區域大氣污染物監測儀器設備和時空立體大氣污染物(含有毒有害氣體)遙感監測及應急設備;開發高精度污染源排放煙氣(SO

2、NOx、NH

3、顆粒物、重金屬、O3等)在線監測儀器裝備,以及超低減排技術方案;研發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儀器設備和成套凈化裝備;研究發動機(包含汽車、船舶、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排放顆粒物與氮氧化物協同凈化等關鍵技術。

(2)水環境監測裝備與治理技術。針對我省主要江河湖庫以及塌陷區等重點水域水質安全和水質生態狀況,開發影響水質、生態安全的有機有毒污染物、水體細菌微生物、水體重金屬等快速在線監測儀器設備,以及相應的治理技術。

(3)土壤環境與危廢監測裝備與治理技術。研發土壤養分、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等快速現場監測技術設備,以及相關治理技術;研發場地污染實時響應監測預警技術與裝備;研發危廢快速鑒別監測技術設備,以及危廢的處理、處置技術;研發面向區域特征需求,應用物聯網技術開發有關土壤環境監測傳感器。

業務咨詢:周昊0551-62648501(社發處) 十

二、高端醫療器械與智慧醫療

(1)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開展新型快速斷層成像與圖像引導系統、醫療智能微創服務系統、智能手術導航定位系統、治療腫瘤的精準醫療設備和專用系統、新型高端智能移動醫療裝備研制,并加快標準體系建設,促進高端診療裝備整體發展。

(2)生命科學儀器及體外診斷技術的研發。重點開發新型分子診斷系統、醫用多模態流式細胞儀、新型醫用質譜儀、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和設備,以及創新型配套體外診斷試劑研發。

(3)新型醫用光學設備研發。重點開展新型慢病早期檢測設備、腫瘤檢測系統、新型激光手術設備以及其他創新型醫用光學診療設備的研發。

(4)系統康復設備和高值醫用耗材研發。圍繞綜合利用大數據平臺和智能化設備,重點開展健康感知、康復機器人應用研究,推進高端康復設備研制。重點開發植入性材料、介入性材料等高值醫用耗材的開發應用。

(5)智慧醫療關鍵技術研發。利用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研發適用于診療全過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過程的智能化產品及應用,開展協同服務平臺關鍵技術研究,創新智慧醫療服務體系,構建智慧醫療云服務平臺應用。開展智慧醫院標準研究,建立智慧醫院協同服務管理規范標準。

業務咨詢:周昊0551-62648501(社發處) 十

三、生物種業

(1)糧食和農林經濟作物。開展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糧食作物優質抗逆高產品種選育,新品種優質豐產增效栽培技術示范;開展茶、油茶、蔬菜、果樹、西甜瓜、花卉等特色農林經濟作物品種選育,品種提質增效栽培技術示范。

(2)畜禽水產品。開展優質畜禽品種選育、高效繁殖、健康養殖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開展水產品品種選育,高效、生態、標準化健康養殖利用等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業務咨詢:韓立生0551-62678319(農村處) 十

四、農產品精深加工

(1)糧油、畜禽及水產品精深加工。開展糧油精深加工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高品質畜禽、水產品精深加工及產業化開發;乳品加工新技術、新工藝研究與產業化。

(2)農林特色產品及果蔬精深加工。開展制茶新技術、茶食品研究及產業化開發;林特產品保鮮與精深加工系列新產品開發及產業化生產;果蔬、果汁產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食用菌等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與系列產品開發。 (3)功能食品開發。開展特殊膳食、特殊醫學用途、特殊環境人群等功能食品開發與產業化。

(4)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加工、儲運過程中品質和安全控制、評價等技術及標準研究與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技術研究與應用,農產品及其制品的品質快速檢測技術和標準研究與應用。

業務咨詢:韓立生0551-62678319(農村處) 十

五、智能農業

(1)農業傳感器與機器人研發與應用。開展農業環境要素、本體信息、病蟲草害等感知的農業傳感器或智能檢測裝置的研發與應用;主要精確播種、采摘、施肥施藥、整地除草等農用機器人或無人機的研制與應用。

(2)農業大數據獲取、開發與應用。研發農業信息智能獲取系統與裝置,開展遙感、氣象、資源、環境、病蟲草害等大數據系統開發及應用示范;農業生產、流通、消費全產業鏈可追溯與智能預測服務系統研究與應用創新示范;農村“互聯網+”及農產品電子商務智能信息處理、生產經營預警與優化決策研究與應用創新示范。

(3)智慧村鎮關鍵技術研發。開展特色類型智慧村鎮、智慧社區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集成示范;基于信息技術的不同類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與生活垃圾生態處里、村鎮飲用水安全保障等技術研究與應用。

業務咨詢:韓立生0551-62678319(農村處) 十

六、現代農機裝備

(1)秸稈及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設備研發。開展秸稈田間處理、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等機械設備研發與產業化;農林生物質綠色轉化與利用設備研發及產業化開發;農林廢棄物或副產品的綜合利用設備研發。

(2)大田作業設備研發。開展適應于復雜農田環境的變量施肥、施藥智能機械研發;新型作物植保裝備研發,田間復式多功能作業設備研發;油菜、花生、大豆與薯類等種收環節機械化設備研發。

(3)設施農業設備研發。開展適用于設施園藝作物生產、健康養殖精細生產等高效環保型設施裝備研發。

(4)農產品采摘分選加工和檢測設備研發。開展主要和特色農產品的采摘、干燥、清選、分選、包裝等機械設備研發;農產品質量、品質的檢測設備研發。

(5)農機動力設備。開展高效環保農、林、水動力機械研發;新能源拖拉機裝備研發。

業務咨詢:韓立生0551-62678319(農村處) 十

七、農業生態環保

(1)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利用秸稈或畜禽廢棄物微生物轉化替代化肥的產品研發,或新型功能性作物專用配方有機肥料研發;秸稈及農林廢棄物高效發酵菌種、生物除臭劑等產品研發;開展糞污處理聯合技術攻關,開展區域性推廣模式示范;農林生物質綠色轉化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

(2)化肥農藥減施增效。開展農藥品種之間的具有相互增效作用新組合、綠色環保新劑型、新功能助劑的農藥新產品研究及產業化;開展化肥損失阻控等新產品研究及產業化;肥料化學養分綠色替代技術研究與集成;主要糧食和經濟作物的農藥減量使用和減施增效技術應用與示范。

(3)生態修復。農業面源污染和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集成示范;主要農作物生產區化肥、農藥、重金屬等污染物的監測、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農作物和微生物對重金屬、化學農藥污染的阻控、吸收、消減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土壤調理劑、重金屬鈍化劑、無害化生物降解等高效產品研發與應用。

(4)中低產田土壤改良。開展中低產田土壤改良、定向培育等質量提升技術及模式研究與應用,研發基于秸稈還田協同的地力提升與作物提質增效技術集成示范。

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范文第6篇

2018省科技重大專項申報指南

一、新型顯示

(1)大尺寸超高清液晶面板研發

8K超高清顯示瓶頸技術開發,包括研究高開口率面板設計技術、高透過率液晶及其它材料應用技術、銅配線工藝技術,以及GOA技術等在大尺寸面板上的應用,開發出65英寸以上8K超高清液晶面板,提升透過率、均勻性、色彩還原度等產品關鍵性能,確保工藝良品率的提升。

(2)高性能顯示背光源研發

研發75英寸以上級超大尺寸、超薄液晶電視背光源。研究開發達到毫米級區域HDR動態控制技術的miniLED背光系統,實現超薄、超高亮度、且陣列化的背光,并產業化。

(3)新型3D顯示研發

改進真3D顯示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基于裸眼3D視頻源處理技術,開發低成本、高信賴的大面積3D全息圖的自動化制作與播放終端設備。圍繞高性能頭戴式顯示需要,研發超薄高衍射效率全息波導、超輕薄光學透鏡中繼和系列化智能頭戴顯示器產品。

(4)平板顯示核心配套材料及裝備研發 開發以柔性、超薄、多功能電子玻璃為代表的平板顯示核心材料,支持In Cell Touch面板電磁屏蔽用高阻抗膜技術、觸控模組一體化、打印OLED器件、打印量子點顯示技術、打印薄膜封裝等關鍵工藝技術及設備研發。支持準分子激光退火、高端OLED鍍膜、無掩膜激光微納米三維加工等設備自主研發。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二、專用集成電路

(1)芯片制造及封裝測試研發

突破高性能芯片制造工藝的核心技術,研發自主產權的晶圓加工工藝,研制晶圓生產、檢測和芯片封裝測試關鍵設備。

(2)高性能新型顯示專用芯片研發

推動新型顯示芯片的自主創新,開發4K/8K超高清顯示主控及驅動芯片、面向VR/AR應用的3D圖像處理及驅動芯片、高清視頻傳輸芯片、車載顯示芯片、視頻采集及合成芯片、視覺成像處理芯片等顯示專用芯片,實現產業化,形成完整的新型顯示產業鏈。

(3)高性能存儲及工業控制專用芯片研發

開展高性能存儲及控制芯片、DSP芯片、新能源汽車專用芯片、流量檢測芯片、熱量檢測芯片等高性能專用芯片的設計和研發,實現自主化和產業化。

(4)人工智能專用芯片研發 支持適用于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通用智能芯片設計、研發,開展智能家電控制芯片、智能語音應用芯片、生物特征識別芯片、運動監測芯片、健康監測芯片、類腦芯片、圖像認知芯片、視頻檢索認知芯片和智能制造急需的專用集成控制芯片等新型集成電路芯片的研發及產業化。

(5)高精度衛星導航專用芯片研發

支持面向大眾化應用市場的高精度衛星導航芯片的研發和產業化,開發支持BDS、GPS、GLONASS、Galileo信號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SoC芯片,同時支持WAAS/QZSS/EGNOS/MSAS/GAGAN等增強信號,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三、量子及新一代通信技術 (1)5G技術產品研發與制造

開發面向商用的5G通信移動終端主控芯片及多場景終端設備,研制5G基站高頻器件/部件以及5G高頻測試儀器儀表等。面向毫米波5G備選頻段,研發毫米波5G通信信號源和分析儀,研發毫米波5G基站器件/部件,進行毫米波5G產品產業化開發。面向5G網絡與業務的需求,開展5G網絡切片、5G無線網絡虛擬化、5G網絡邊緣計算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2)5G新產品與典型行業深度融合

開展5G技術在智能制造、自動駕駛、虛擬現實、物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在能源與公共事業、制造業、公共安全、醫療保健、汽車、交通、媒體與娛樂業、環境監測、金融服務業、農業等行業開展5G新產品研發與應用示范。

(3)量子通信關鍵設備研制及應用示范。研制集成化、低成本的關鍵量子通信設備。制定量子密碼等量子通信領域的有關國家和行業標準。圍繞“京滬干線”建設和黨政機關、金融、電力等領域對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開展量子通信基礎軟件與應用終端的研制,開展量子安全通訊應用示范平臺建設,實現規?;瘧?。

(4)北斗導航應用示范

開展集成北斗RNSS/RDSS、GIS、遙感、無線通信、互聯網、智能信息處理、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提供基于位置的綜合信息服務與應用;加快北斗導航系統在移動終端、地理測繪、災害監測、無人平臺自主導航和多樣化位置服務等民用領域的示范應用。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四、人工智能+(智能語音) (1)智能服務機器人研發

開展智能服務機器人本體設計、路徑規劃、自主移動、場景與目標識別、靈巧作業、遠程監控等關鍵技術研究,提高其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研究服務機器人自主學習、推理、規劃等機器學習技術,構建機器人云服務平臺;研發面向醫療健康、家庭服務、公共安全、生產安全、教育娛樂等領域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產品。

(2)智能家居服務研發

開展智能家居服務中的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智能搜索等關鍵技術研究,研發涵蓋智能家電控制、智能娛樂、低功耗廣域互聯網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統和全屋智能系統等;研發具有聯網聯控、智能程控、在線服務功能的家電產品。

(3)智慧物流服務研發

開展智慧物流服務中的網絡優化、智能標簽自動識別、信息表征和交換、供應鏈全程質量跟蹤和檢測、智能交通服務等關鍵技術研究;集成新一代移動通信、道路交通信息通訊系統、自動導引車輛、不停車收費系統等單元化技術,推動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冷鏈系統建設。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五、數字經濟關鍵技術

(1)網絡安全關鍵技術與系統研發

研發網絡安全測試評估系統,包括網絡安全度量及攻擊仿真、網絡安全自動化測試、安全效用評估指標體系等。研發云端攻擊防護與本地攻擊防護一體化綜合系統。開展可信計算、透明加密、云安全、大數據安全、移動安全等信息安全技術研究。開發大規模異構網絡空間中的可信管理關鍵技術及產品。

(2)主動防護工控系統與設備研發 研發工業級防火墻,網閘等邏輯隔離安全防護設備與產品,研發工業級控制設備,SCADA軟件、通信設備等網絡安全管理系統與產品等。研發面向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檢測技術及產品。研發大數據環境下的快速響應、智能恢復的安全事件應急響應保障產品。

(3)大數據隱私安全防護關鍵技術與系統研發 研發大數據隱私安全防護關鍵技術與系統,促進大數據應用的健康發展。包括大數據差分隱私技術、面向大數據共享的加密技術、大數據數字水印技術與跟蹤溯源技術、面向大數據共享和價值分享的區塊鏈技術、大數據訪問控制技術、大數據審計和備份技術等。研發虛擬化安全防護設備。

(4)網絡協同制造研發

開展自動化裝備的遠程狀態監控、遠程故障診斷技術研究,基于大數據優化制造工藝參數,提高對個性化需求特征的深度學習效率,構建網絡協同制造平臺,提升制造裝備和產品的智能化水平。開展面向智能制造領域云計算和大數據應用的研發?;谌斯ぶ悄芗夹g,通過設備自感知與互聯、數據集成、智能管控,實現產品質量的實時控制。圍繞生產全過程的工藝控制、質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推動先進過程控制系統的優化升級,構建智能工廠,實現智能化管理。

針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建立企業信息化系統關系網絡,實現產品需求分析、設計、制造、銷售、物流及回收利用等環節的設備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智能生產控制的信息轉換和集成,構建研發設計、制造生產、質量控制、供應鏈管理、運行管理服務的企業網絡協同制造模型,實現企業智能化網絡協同制造,開創新型生產制造服務模式。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六、先進制造

(1)高檔數控機床與新型制造裝備研發

開展具有深度感知、智能決策和自動執行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成型加工、激光制造以及智能成套等關鍵基礎和新型制造裝備研發,并實現產業化應用。

開展高檔數控裝備現代數字化設計、先進制造、高速高精度運動控制、動態性能優化、綜合誤差辨識與補償、故障智能診斷和狀態實時監控、可靠性等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及應用。研發智能感知、多軸聯動、復合功能、網絡化智能控制、多功能高性能數控系統,研發總線控制、高速高精度伺服驅動系統及伺服電機、電主軸、直線電機與力矩電機等智能關鍵部件。

(2)智能機械研發

開展具有高效、智能、安全、節能及人機友好等特點的新型智能機械的研發應用和產業化,研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節能環保、智能控制、安全可靠和系統控制、綜合測試和先進工藝等關鍵共性技術,提升智能機械和智能信息產品核心零部件水平,開發配備智能檢測、決策和控制系統。

(3)智能成套裝備研發 開展重大技術裝備和智能成套裝備研發與應用。面向高性能模具、傳感器系統、總線控制系統、先進交通軌道裝備與關鍵零部件等,開展共性技術研究,構建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工藝設備配套供給體系。集成工業機器人技術、現場總線控制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重大技術裝備、成套裝備及生產線的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七、航空裝備

(1)航空裝備制造關鍵技術研發

開展高性能民用飛機、直升機、旋翼機、飛艇等航空整機裝備的研發制造。開展重油活塞發動機、渦噴發動機和公務機用渦扇發動機等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制造。開展混合動力、純電動、太陽能、燃料電池等新能源飛機的研發制造。開展中大型直升機先進復合材料旋翼系統的研發制造。開展通用航空器相關設計規范、典型工藝、關鍵生產設備、試驗標準等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的建設。開展航空復合材料大型結構件罐外成型關鍵技術研發。

(2)航空器系統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研發

開展綜合模塊化航空電子系統和制冷環控系統的研發與應用。開展高可靠性、大容量顯示以及OLED的顯示組件,機載顯示組件的研發與應用。開展航空傳感器監測精度和可靠性提升關鍵技術及新型航空器用智能傳感器研發。 (3)無人機及多用途特種飛機的系統集成與應用 開展支持智能避障、自動巡航、面向復雜軍事環境的自主飛行、人臉識別、群體作業等關鍵技術研發。開展新一代通信及定位導航技術在無人機數據傳輸、鏈路控制、監控管理等方面的應用關鍵技術研發。開展遙測型多用途飛機、監控型特種飛機、傳感器飛機等多用途特種飛機的系統集成與應用關鍵技術研發。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八、新能源汽車 (1)整車開發

研發高性能純電動汽車(轎車、客車、專用車等)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系統提升整車能耗、可靠性、安全性與經濟性等綜合性能,實現整車批量化生產。研發氫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小規模產業化。

(2)關鍵部件研制與核心技術研發

研發高安全高比能動力電池、先進可靠的電池管理系統和高效高安全的熱管理系統,技術產品實現批量化應用;構建電池系統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等性能評價與測試系統,技術產品實現批量化應用;研發動力電池梯級利用與回收處理技術,技術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研發高效、高安全、高功率密度、輕量化、集成化的電驅動系統產品,技術產品實現批量應用。突破快速充放電系統的控制和安全技術,研發高性能單向和雙向充放電設備,實現批量應用;開發無線充電關鍵技術,技術產品實現示范推廣應用。研發電動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等智能控制技術,技術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九、高性能材料

(1)高性能金屬材料研發

高性能銅基導線材料。特種電纜、電機及軌道交通等行業的高強高導銅合金絞合導線、超長超細鍍膜高強高導銅合金絲、特種扁平電磁線、軌道交通用高強高導高耐磨銅合金接觸線與承力索等高性能銅基線材研發。

高性能銅基功能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等行業的超薄高精度電子銅帶/銅箔、新型銅合金引線框架材料、印制電路板、覆銅板及特種銅基合金支架、高速信息交換用銅基材料、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用銅合金材料等高性能材料研發。

高性能鐵基材料。工程機械、智能制造裝備、汽車、軌道交通、新能源等行業的新型高強韌、強耐蝕、高耐磨鐵基材料研發。

高性能鋁基材料。面向汽車、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產業輕量化需求,開展高精度鋁板(帶)、新型鋁基復合材料、高強韌/高比強鋁合金、高導熱鋁合金材料研發。

(2)非金屬高性能材料研發

高性能硅基材料。超薄高強高透光伏玻璃、高性能構件玻璃、特種光伏玻璃、高世代電子玻璃基板、超薄電子玻璃蓋板等高性能光伏玻璃和光電顯示材料研發。硅基真空絕熱材料、低輻射鍍膜玻璃、智能玻璃、電子級玻璃纖維等高性能建筑節能材料研發。航空航天、光伏、新型顯示等領域需求的電子級大尺寸多晶硅片、低鐵特種石英、高純超細硅粉等材料研發。

高性能化工材料。面向化工、汽車、電子、航空航天、建材等產業需求,開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功能薄膜材料、高性能纖維、樹脂基復合材料、高性能可降解材料、生物基光固化樹脂和高性能聚苯硫醚、聚酰胺結構材料、高溫隔熱防火材料等高性能樹脂與復合材料研發。面向電力電纜、汽車、軌道交通等產業需求,開展環保阻燃型熱塑性彈性體、特種橡膠制品等高性能合成橡膠材料研發。面向化工、環保等產業需求,開展環境友好型高性能催化劑和綠色潤滑新材料、高值雜環化學品、石墨烯材料、綠色高性能橡塑助劑、綠色功能性涂料等精細化學品以及大宗可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研發。面向煤化工產業精深化發展和高值化轉型的需求,開展煤制烯烴、乙二醇、焦爐煤氣制甲醇、煤焦油加氫、混合芳烴加氫、仿生催化氧化制環己酮等煤化工新材料研發。

(3)高性能新能源材料。面向消費電子類鋰電池和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的安全性、長壽命、低成本需求,開展高電壓鈷酸鋰、高性能三元正極材料,鈦酸鋰與硅碳負極材料,安全型電解質和高性能復合隔膜材料研發。 開展半導體材料、納米催化劑、發光材料、儲氫材料研發。 業務咨詢:司大杰 0551-62653528(高新處)

十、生物醫藥

(1)創新藥物研發。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耐藥性結核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重大疾病,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重大創新、重大就地產業化前景和市場效應的化學藥物和生物技術藥物(包括細胞治療產品)。鼓勵開展具有優勢、特色的固定劑量復方以及新型給藥技術和新制劑研發。

(2)仿制藥物研發。依據技術進步和政策法規要求,開展臨床急需或短缺、專利到期或即將到期的仿制藥物的研發。鼓勵研發兒童專用制劑。進行已上市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相關技術研究,提高藥品質量和標準。開展具有市場競爭力、出口潛力大及有利于提升藥品質量和療效的關鍵醫藥原料、中間體和新型藥用輔料的研發。

(3)中藥材品質提升。圍繞安徽道地、特色、大宗中藥材,開展全鏈條種植技術集成示范研究和質量追溯研究,打造道地中藥材生產示范基地,并面向適生地區示范推廣。開展中藥材產地加工、炮制、提取、倉儲、運輸等關鍵技術和商品規格研究,制定相關規范和標準。開展中藥材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可用于醫藥、生物材料等的原料或再生資源性產品。

(4)中藥新品種和新劑型研發。圍繞新安名醫名方、名老中醫驗方和經典名方,研發中藥新品種和新劑型;對確有療效的中藥傳統制劑和中藥大品種進行二次開發研究;圍繞安徽道地與特色中藥材大品種,開發功能因子明確、功效確切的中藥材大健康產品。

業務咨詢:周昊0551-62648501(社發處) 十

一、環境監測與治理

(1)大氣環境監測裝備與治理技術。研發網格化區域大氣污染物監測儀器設備和時空立體大氣污染物(含有毒有害氣體)遙感監測及應急設備;開發高精度污染源排放煙氣(SO

2、NOx、NH

3、顆粒物、重金屬、O3等)在線監測儀器裝備,以及超低減排技術方案;研發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儀器設備和成套凈化裝備;研究發動機(包含汽車、船舶、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排放顆粒物與氮氧化物協同凈化等關鍵技術。

(2)水環境監測裝備與治理技術。針對我省主要江河湖庫以及塌陷區等重點水域水質安全和水質生態狀況,開發影響水質、生態安全的有機有毒污染物、水體細菌微生物、水體重金屬等快速在線監測儀器設備,以及相應的治理技術。

(3)土壤環境與危廢監測裝備與治理技術。研發土壤養分、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等快速現場監測技術設備,以及相關治理技術;研發場地污染實時響應監測預警技術與裝備;研發危廢快速鑒別監測技術設備,以及危廢的處理、處置技術;研發面向區域特征需求,應用物聯網技術開發有關土壤環境監測傳感器。

業務咨詢:周昊0551-62648501(社發處) 十

二、高端醫療器械與智慧醫療

(1)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開展新型快速斷層成像與圖像引導系統、醫療智能微創服務系統、智能手術導航定位系統、治療腫瘤的精準醫療設備和專用系統、新型高端智能移動醫療裝備研制,并加快標準體系建設,促進高端診療裝備整體發展。

(2)生命科學儀器及體外診斷技術的研發。重點開發新型分子診斷系統、醫用多模態流式細胞儀、新型醫用質譜儀、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和設備,以及創新型配套體外診斷試劑研發。

(3)新型醫用光學設備研發。重點開展新型慢病早期檢測設備、腫瘤檢測系統、新型激光手術設備以及其他創新型醫用光學診療設備的研發。

(4)系統康復設備和高值醫用耗材研發。圍繞綜合利用大數據平臺和智能化設備,重點開展健康感知、康復機器人應用研究,推進高端康復設備研制。重點開發植入性材料、介入性材料等高值醫用耗材的開發應用。

(5)智慧醫療關鍵技術研發。利用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研發適用于診療全過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過程的智能化產品及應用,開展協同服務平臺關鍵技術研究,創新智慧醫療服務體系,構建智慧醫療云服務平臺應用。開展智慧醫院標準研究,建立智慧醫院協同服務管理規范標準。

業務咨詢:周昊0551-62648501(社發處) 十

三、生物種業

(1)糧食和農林經濟作物。開展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糧食作物優質抗逆高產品種選育,新品種優質豐產增效栽培技術示范;開展茶、油茶、蔬菜、果樹、西甜瓜、花卉等特色農林經濟作物品種選育,品種提質增效栽培技術示范。

(2)畜禽水產品。開展優質畜禽品種選育、高效繁殖、健康養殖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開展水產品品種選育,高效、生態、標準化健康養殖利用等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業務咨詢:韓立生0551-62678319(農村處) 十

四、農產品精深加工

(1)糧油、畜禽及水產品精深加工。開展糧油精深加工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高品質畜禽、水產品精深加工及產業化開發;乳品加工新技術、新工藝研究與產業化。

(2)農林特色產品及果蔬精深加工。開展制茶新技術、茶食品研究及產業化開發;林特產品保鮮與精深加工系列新產品開發及產業化生產;果蔬、果汁產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食用菌等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與系列產品開發。 (3)功能食品開發。開展特殊膳食、特殊醫學用途、特殊環境人群等功能食品開發與產業化。

(4)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加工、儲運過程中品質和安全控制、評價等技術及標準研究與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技術研究與應用,農產品及其制品的品質快速檢測技術和標準研究與應用。

業務咨詢:韓立生0551-62678319(農村處) 十

五、智能農業

(1)農業傳感器與機器人研發與應用。開展農業環境要素、本體信息、病蟲草害等感知的農業傳感器或智能檢測裝置的研發與應用;主要精確播種、采摘、施肥施藥、整地除草等農用機器人或無人機的研制與應用。

(2)農業大數據獲取、開發與應用。研發農業信息智能獲取系統與裝置,開展遙感、氣象、資源、環境、病蟲草害等大數據系統開發及應用示范;農業生產、流通、消費全產業鏈可追溯與智能預測服務系統研究與應用創新示范;農村“互聯網+”及農產品電子商務智能信息處理、生產經營預警與優化決策研究與應用創新示范。

(3)智慧村鎮關鍵技術研發。開展特色類型智慧村鎮、智慧社區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集成示范;基于信息技術的不同類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與生活垃圾生態處里、村鎮飲用水安全保障等技術研究與應用。

業務咨詢:韓立生0551-62678319(農村處) 十

六、現代農機裝備

(1)秸稈及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設備研發。開展秸稈田間處理、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等機械設備研發與產業化;農林生物質綠色轉化與利用設備研發及產業化開發;農林廢棄物或副產品的綜合利用設備研發。

(2)大田作業設備研發。開展適應于復雜農田環境的變量施肥、施藥智能機械研發;新型作物植保裝備研發,田間復式多功能作業設備研發;油菜、花生、大豆與薯類等種收環節機械化設備研發。

(3)設施農業設備研發。開展適用于設施園藝作物生產、健康養殖精細生產等高效環保型設施裝備研發。

(4)農產品采摘分選加工和檢測設備研發。開展主要和特色農產品的采摘、干燥、清選、分選、包裝等機械設備研發;農產品質量、品質的檢測設備研發。

(5)農機動力設備。開展高效環保農、林、水動力機械研發;新能源拖拉機裝備研發。

業務咨詢:韓立生0551-62678319(農村處) 十

七、農業生態環保

(1)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利用秸稈或畜禽廢棄物微生物轉化替代化肥的產品研發,或新型功能性作物專用配方有機肥料研發;秸稈及農林廢棄物高效發酵菌種、生物除臭劑等產品研發;開展糞污處理聯合技術攻關,開展區域性推廣模式示范;農林生物質綠色轉化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

(2)化肥農藥減施增效。開展農藥品種之間的具有相互增效作用新組合、綠色環保新劑型、新功能助劑的農藥新產品研究及產業化;開展化肥損失阻控等新產品研究及產業化;肥料化學養分綠色替代技術研究與集成;主要糧食和經濟作物的農藥減量使用和減施增效技術應用與示范。

(3)生態修復。農業面源污染和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集成示范;主要農作物生產區化肥、農藥、重金屬等污染物的監測、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農作物和微生物對重金屬、化學農藥污染的阻控、吸收、消減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土壤調理劑、重金屬鈍化劑、無害化生物降解等高效產品研發與應用。

(4)中低產田土壤改良。開展中低產田土壤改良、定向培育等質量提升技術及模式研究與應用,研發基于秸稈還田協同的地力提升與作物提質增效技術集成示范。

上一篇:工作職責及成績描述范文下一篇:進口貨物直接退運表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