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河南省兩會范文

2024-01-03

河南省兩會范文第1篇

2014年被稱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美國《時代》周刊也將這定義為中國的“歷史性轉折”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明確了2014年改革的任務和重點,“要把抓落實作為推進改革工作的重點”。而同時2014年兩會也從自身做起,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精簡:比如實行礦泉水“實名制”,代表住宿地不再擺放小禮品、土特產、高檔水果和一次性的大套裝洗漱品,兩會會場不提供瓶裝水,取而代之的是水杯等等。這些具體的小細節都在隱含體現著我國深化改革的落實與決心。

在全國人大十二屆第二次會議的開幕式上,聽取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李克強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在過去的一年中,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6.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6%。城鎮登記失業率4.1%。城鎮新增就業1310萬人,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額突破4萬億美元,再上新臺階;居民收入和經濟效益持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3%,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65O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2%。財政收入增長10.1%;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糧食產量超過1.2萬億斤,實現“十連增”。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繼續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全社會用電量增長7.5%,貨運量增長9.9%,主要實物量指標與經濟增長相互匹配;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領域取得新進步。神舟十號遨游太空,嫦娥三號成功登月,蛟龍深潛再創紀錄,這表明中國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實現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過去一年,困難比預料的多,結果比預想的好。經濟社會發展既有量的擴大,又有質的提升,為今后奠定了基礎。這將鼓舞我們砥礪前行,不斷創造新的輝煌。在過去的一年來,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采取一系列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舉措,穩中有為,穩中提質,穩中有進,各項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

李克強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支出,今年要推動重要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改革是今年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力求取得實質性進展,更多釋放改革紅利。在經濟增長上,李克強總理說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同步。加強對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目標的統籌平衡。有關三農問題,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守耕地紅線,提高耕地質量,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十三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和“空心村”問題。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面對跌宕起伏的經濟形勢,我們保持定力,明確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只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轉方式調結構不放松,保持

宏觀政策基本取向不動搖,以增強市場信心、穩定社會預期。在保持總量政策穩定的同時,積極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優化財政支出,整合壓縮專項轉移支付。中央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一般性支出壓減5%,各地也壓減一般性支出,騰出的資金用于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對小微企業實行稅收優惠,6OO多萬戶企業受益。通過審計,摸清全國政府性債務底數。加強金融監管和流動性管理,保持金融穩健運行。針對阻礙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我們注重精準發力,運用市場手段和差別化政策,在優化結構中穩增長,在創新驅動中促轉型,推動提質增效升級,為長遠發展鋪路搭橋。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推進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支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服務業,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積極化解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推進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在財政收支矛盾較大的情況下,政府應竭誠盡力,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制度建設,兜住民生底線,推動社會事業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代表委員們有著深刻而又清醒的認識: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要讓中國這艘巨輪沿著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航道前進,持之以恒的改革創新是推動巨輪前行的不竭動力。改革創新為發展注入前進動力,發展反過來又“點燃”新一輪改革創新的“火花”。這樣一對作用力顯現在社會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

從兩會報告中,我們能得到很多啟示,能讓我們更快的成長,更清楚的了解國情,更好的關注未來。它要求我們當代青年努力學習,刻苦鉆研,提升自我修養與能力,更要求我們了解國情,進而立足國情,立足自身現實,規劃自身發展。兩會只是我國政治事務中的一面旗幟一個標識和符號。作為一名黨員,不僅應該關注兩會,更應時時關心時局,傾聽民意,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站在一定高度看問題,力爭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關注兩會,讓我們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到我國存在的現實問題有多么普遍和繁雜;關注兩會,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有多少人還在過著貧窮的生活舉步維艱;關注兩會,同樣讓我們明白,黨和國家為了能夠在國際上挺直脊梁 在國內給人民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關注兩會 讓我們心中升騰起澎湃的愛國熱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進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儲備資本。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共同推動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河南省兩會范文第2篇

不斷取得突破的預算監督

作為“國家大賬”,財政預算報告是每年全國“兩會”關注的重點,包含著國家全年的“家底”、預算支出方向與支出績效等重要信息,是每年全國“兩會”關注的重點。與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審議國家預算編制、執行情況報告,體現了人民了解、監督并決定政府收入與支出活動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在財政部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交的預算報告中,2010年全國財政使用收入總量為83,180.32億元,其中當年全國財政收入83,080.32億元,比2009年增長21.3%;2010年全國財政支出總量為93,180.32億元,其中當年全國財政支出為89,575.38億元,增長17.4%。2011年公共財政預算主要指標安排為:全國財政收入89720億元人民幣,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500億元,可安排的收入總量為91220億元,支出100220億元。

2000年以來,中央預算透明度不斷提高。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要求, 國務院有關方面于2000年首次將4個部門的預算報送全國人大審議, 到2010年這一數字增加到98個,且預算內容也進一步細化。

2009年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國務院首次向全國人大報告了政府性基金預算。2010年3月,預算報告增加了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并試編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對于增強預算完整性、預算執行規范性和預算監督嚴肅性,具有重大意義。此次大會主席團表決通過的預算審查結果報告首次提出:預算經人大批準后,要在15日內向社會公布,加強社會對預算執行的監督。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真落實了這一要求。

2010年,國務院有關部門將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中央財政預算12張表格向社會進行公開,比2009年首次公開時增加了8張預算表,涵蓋了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此外,根據對171家中央部門的書面調查,全年共有74家中央部門向社會“攤開”自己的“賬本”。隨著公開預算的部門不斷增多,公開的內容也更加細化。2010年公開的中央本級支出預算細化為23類123款,比2009年增加了2類82款。

2011年3月,大會主席團通過的預算審查結果報告又對今后預算編制和公開提出新的要求:從2012年起,應當將地方的土地出讓收支情況向全國人大報告;加快基本建設支出預算安排,在2012年年初將中央本級75%以上的基本建設支出預算編入部門預算;規范政府性基金預算編制,嚴格按預算管理,增強預算嚴肅性;繼續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逐步擴大覆蓋范圍,增加用于公共支出的數額,2012年應當向全國人大提交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情況;繼續做好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試編工作;嚴格執行將政府性非稅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的規定,按照預算制度安排支出。

今年“兩會”的預算報告還指出,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不容忽視,強化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努力防范財政風險;抓緊建立融資平臺,公司債務全口徑動態監管制度,規范融資平臺公司債務管理;加快構建地方政府的債務規??刂坪惋L險預警機制,促進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的規范化;推進省直管縣和鄉財縣管財政管理方式改革。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財政政策和有關問題”的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今后將綜合考慮國內生產總值、企業利潤、進出口等經濟社會增長指標變動情況,進一步提高收入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具體做好以下方面: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預算,細化政府性基金預算,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繼續試編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面取消預算外資金,將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深入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研究推進政府會計改革,探索試編政府資產負債表。2011年,財政部門還將完善政府間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提高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效益。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做好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相關工作。

財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戴柏華還表示,2011年,財政部將公開中央預算部門出國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的經費預算總體情況。長期被社會認為缺乏透明的“三公”消費將以會計信息為載體,面向公眾公布,首次實現陽光化。

加速推進的政府會計改革

與完善預算管理與監督相關的政府會計改革任重而道遠。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告訴記者,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以預算為中心構建公共財政框架,預算的本質是政府集中部分社會財富配置資源“眾人之財做眾人之事,由眾人來定”,預算分配從最終意義來講更多的偏好來自于公民的自主選擇即信息公開,因此透明度應作為一項善治的基本原則。

1998年,我國明確提出建立公共財政的財政改革目標,政府經濟行為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提供公共商品、制定和執行公共政策、彌補市場缺陷為核心內容。2000年開始新一輪以部門預算、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等為基本內容的制度創新,著重解決的是政府預算支出配置和使用效率問題。2001年,在中央財政總預算會計的特定項目上引入了權責發生制。2003年,財政部提出建立規范、統一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制度體系和政府綜合年度財務報告制度。2004年底,財政部形成《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方案》;同年,發布《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2005年,財政部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五個地區和六個中央部門進行模擬試點;同年,國務院正式批準了改革方案,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正式進入實施階段。2006年,時任財政部部長金人慶提出,中央和地方預算編制將全面實行新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實現與預算管理的有機結合,探索建立政府會計準則體系、會計制度體系和財務報告制度。2007年,政府預算收支分類改革擴大了政府預算范圍,增加了預算透明度。

然而,我國財政收入及預算體制存在的收入分類不統一完整、行政公務開支比例高、公共服務支出比例低、預算粗糙不透明、轉移支付不科學不公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偏大等問題并未得到根本改觀。長期以來,預算會計僅側重預算資金的收入、支出及結存的核算,對于使用財政資金所形成的龐大的固定資產及其使用情況、政府舉借的債務以及還本付息情況、預算資金的使用效果等缺乏有關的信息披露。

2009年8月,我國將高校、醫院作為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突破口,公布新《高校會計制度》與《醫院會計制度》的征求意見稿。2010年12月,財政部印發了修訂后的《醫院會計制度》、《醫院財務制度》,還制定印發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2011年初,中注協制定印發了《醫院財務報表審計指引》。以上制度、指引自2011年7月1日起全面執行。

今年“兩會”,編制政府財務報告被列入此次全國“兩會”公布的“十二五”規劃中,以醫院和高校為突破口,未來5年,我國政府會計改革將不再局限于個別行業,而是從總體推進,形成統一、適用于行政事業單位和總預算會計的政府會計準則。中國會計學會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廈門大學副校長李建發認為,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對于政府財務報告的格式、內容、編制方法及披露規則都將進行規定。未來5年,我國將會根據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建設的需要,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制度。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林鋼認為,政府會計需要與現有的財政、預算體制整合,對接財政集中支付、財政收支分類、部門預算等財政改革,“這些是最復雜的環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政府會計研究所所長張琦認為,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政府會計改革路徑還在摸索之中。與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相比,我國老百姓參政議政的途徑有待拓寬,能力有待提高,而專業化的政府財務報告的內容能為更廣泛的公眾接受,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培養。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部長呂薇則建議,應抓緊研究和推動編制政府資產負債表的試點工作,尤其要弄清楚地方政府到底有多少資產和負債,以分析和化解投融資平臺帶來的金融隱患。

“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中,地方政府通過債務融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是正常情況。”她說,“關鍵是要對債務有一個度的把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者能否融資以及以什么樣的代價融資,主要取決于他們的資信。資信是投資與融資之間的通道和接口。為了避免地方政府不切實際的盲目擴大投資,使其負債水平與資產相適應,必須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出資人責任制,建立地方政府債務能力的評估制度。這就迫切需要摸清家底,完善地方政府的財政管理,建立相應的地方財政會計制度。中央應對不同資信等級的地方政府給予不同的貸款和債券額度。”

呂薇認為,我國的政府預算和會計制度還存在三大問題:一是政府預算管理遠未覆蓋到政府全部公共服務活動,很難得到完整而全面的政府活動的財務信息。目前,政府預算的覆蓋范圍是行政和事業單位預算內外資金,以及部分主管部委的基金。政府的企業性活動、政府擔保的融資等還沒有納入財政管理范圍。國有資本預算也只是對國資委集中管理的國有企業分紅部分進行簡單的流量收支記錄,還沒有匯總的全國國有資本財務報告。二是政府預算與會計依然以收付實現制為主要的核算辦法,無法提供支出周期各階段的完整信息,無法揭示資產負債狀況,難以用來監控財政風險、評估政府財政狀況,以及展望未來的財政可持續發展。三是尚不能提供完整的政府財務報告?,F行預算會計系統還不能提供政府整體合并的財務報告,預算報告也是不完整的(非全口徑的財政成本)。不論是政府管理者還是公眾難以了解和掌握政府公共活動的全貌和完整的財務狀況。

“因此,現行的政府預算和會計制度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呂薇稱,應試點建立資產負債表,針對我國現行政府預算和會計制度上存在的問題,可以借鑒國際經驗,逐步建立全口徑的政府預算和會計制度。

她透露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于2009年組織開展了一項專題研究——《地方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問題研究》。在該報告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提出四點建議:一是由財政部會計主管機關負責制定關于地方政府財務報告制度的辦法和規定。二是政府資產負債表不僅覆蓋政府部門的資產,還應覆蓋地方政府的全部下屬法人。三是對不同類型的法人可以制定側重點不同的會計準則:對于企業法人、事業法人和特設機構應實行權責發生制的會計制度;機關法人也應逐步實行權責發生制會計制度,以便把地方政府的全部活動納入統一的會計管理體系。四是明確各類法人層級之間的報表歸并匯總關系,最終應形成縣、(地)市、省三級政府財政部門出具的完整的地方政府財務報告。

亟待推行的環境審計與環境會計

3月12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就企業披露環境方面財務指標的問題表示,該部門已就開展實行環境審計和企業實行環境會計進行研究。他表示,環境和經濟發展要相互協調,環境質量改善情況應是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內容之一,環境保護部將全面落實各級政府的環保目標責任制。

發展經濟以消耗資源為成本,企業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造成了環境污染等負外部效應。環境會計以綜合貨幣計量和物量計量手段為主要計量方式,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環境污染、環境防治、開發和利用環境資源的成本和費用,分析環境績效以及環境活動對企業經營業績的影響。1920年,福利經濟學創始人庇古提出根據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對排污者征稅,以圖用稅收來彌補個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之間的差距。以庇古稅為肇端,各種有關環境的法律法規貫穿于經濟發展的歷程中,助推了環境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有關企業信息披露的各種指引,環境報告構成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雖然環境報告披露指引并不具有強制性,我國有超過一半的上市公司按照指引要求主動披露。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環境會計的起步仍然較為緩慢。“環境會計不一定與所有的財務指標相關,想將環境報告跟財務數據聯系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北京大學國際會計與財務研究中心主任王立彥向記者表示,中國的環境會計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離規范性尚有一定的差距。環境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新興分支,面臨著許多創新問題,具有區別于其他專業會計的一些特征。傳統會計采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一切會計要素都以貨幣進行計量,環境會計卻不能只用貨幣作計量單位。反映一個流域的生態資源狀況,如森林覆蓋率、林地規模、等級;草場質量、水土涵養量以及空氣質量的改善度;水資源的含沙量、充足度;沙塵暴強度、頻率等,一是很難用貨幣計量,二是用貨幣計量反而不能說明問題。但在財政轉移支付量上、對生態建設的項目投資上,卻不能不用貨幣計量。困難的是如何把這兩種計量統一在環境會計的核算體系里,如何使兩者在需要時進行轉換。

目前我國環境稅的具體稅率和征收范圍尚在討論之中。財政部部長助理朱光耀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曾表示,我國正在研究征收環境稅。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環境稅在世界上被諸多國家廣泛應用。從發展歷程來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主要體現為補償成本性收費,基于“誰污染誰負擔”的原則,明確排污者應承擔監控排污行為的成本,構成了環境稅的雛形;第二個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除了稅種的增加,在功能上也綜合考慮了財政的引導性;第三個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環境稅進入了迅速發展期。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世界各國開征環境稅愈加普遍,環境稅費一體化進程也不斷加快。

對于環境稅的開征,王立彥認為,計稅基準的公平和確鑿問題值得關注,企業為此所需要承擔外部性造成的成本。他進一步介紹說,當前我國環境會計存在著一系列問題,一方面缺乏環境會計體系的保障機制,還沒有專門的環境會計準則、標準,在企業會計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關法規中也很少涉及環境問題,缺乏系統的環境會計和信息披露的制度和規范。另一方面,環境會計技術層面的支撐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目前,我國對環境會計要素的確認尚無準則和原則;缺乏統一的環境會計要素計量標準。環境會計中,由于大部分環境成本和環境收益不能通過市場進行交易,因此不能以交易價格為環境會計的唯一屬性;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統一規定,披露的范圍、內容、形式等存在較大差異,大多數企業會選擇低調處理環境會計信息,以減少這類信息披露對企業的負面影響,使得環境會計信息使用者難以獲得真實的環境會計信息。建立環境會計的支持系統問題構建環境會計不僅具有來自于多方面的現實要求,同時也必須建立對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起著支撐或指導作用的運作體系。需要建立以生態資源、生態效益、生態成本及生態資源變動與經濟效益變動相關性的評估指標體系和測定模型體系;需要建立全國財政補償體系和財政轉移支付體系,以作為環境會計的運行支持系統;需要建立起環境會計及其信息披露的準則體系,以規范環境會計行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羅飛認為,目前我國《會計法》中尚未有環境會計的相關條款,環境會計準則也沒有制定,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對環境會計對象、環境會計基本原則、環境會計假設、環境成本計量、環境信息披露等問題,在方法上還沒有統一。正因為對環境會計的處理沒有統一的標準,企業對環境成本的會計處理、環境成本報告以及環境成本分析,均按適合于自己的方法進行,同行業間沒有可比性。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背景下,衍生而出的環境會計問題是目前會計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既要適應不斷增加、變化的環境法規,又要建立、健全有關的會計標準,同時還與環境監測與計量技術有關。

醫改攻堅的會計助力

此次全國“兩會”召開之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自2009年,我國各級政府連續三年新增投入8500億元,保證醫改順利進行,2011年是我國完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3年任務的攻堅之年。

本次全國“兩會”召開期間,財政部副部長王軍透露,國家財政對衛生投入在2009年為3000多億元,2010年為4000多億元,2011年的預算安排為5000多億元,政府衛生投入的增幅高于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幅,還將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衛生總費用當中的比重。從總量上來看,中央財政相比原來測算的投入增加341億元,全國各級財政相比原來測算的8500億元增加2842億元。

隨著政府集中的資金日益增多,公眾的醫療需求不斷釋放,更多的衛生投入源源不斷地進入到醫療中。政府加大財政投入之后,醫改的下一步重點應該是什么?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李玲表示:“建立行之有效的控費機制迫在眉睫,在這種背景下,呼吁建立控費機制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否則或意味著巨大的浪費。”李玲長期從事衛生經濟研究,她認為,我國有可能是世界上濫用藥物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醫療設備等硬件的消費亦不盡合理。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指出:“公立醫院消費什么,怎么消費,提供什么樣的醫療消費?最后實質上為之買單的只能是政府及公眾。所以,為什么不能對之進行摸底,摸清楚我們整個公立醫院的家底,還有盈利虧損狀況呢?”

“公立醫院應該定期向社會公眾公布資金賬本。會計制度的透明化,直接影響一改的成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何偉說,“公立醫院實現公益化和賬本透明化,首先是法制化,其實有明確的審計制度。享受國家撥款,醫院正常運營的資金應該有嚴格的審計制度。“醫院將多少比例的資金用于硬件建設,多少用于人力資源、還有多少用于公共宣傳和公共防御,這些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他認為,無論盈利或非盈利,從醫院經營角度而言,私立醫院和公立醫院在財務核算上,應該實行統一的核算制度。國家醫保應該不分公立還是私立,平等和公平對待,一方面靠構架綜合協調,另一方面靠市場機制。從長遠趨勢而言,主管部門應當致力于制定和發布符合當前保留的公立醫院、公立醫院改制后的國有或多種所有制非盈利醫院、社會資本參與或興辦的非盈利性醫院需要的會計制度。填補公立醫院改制后使用會計制度的空白,按照社會發展要最,社會資本參與醫療行業準確、恰當反映的需要。借鑒國外醫院的經驗,營利性醫院則使用企業會計制度,照章納稅。

醫改攻堅需要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指出,要完善制度,強化財務管理;要會同相關部門盡快制定實施辦法并搞好培訓,確保新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院財務會計制度按期實施;要進一步完善醫?;鸨O管制度,建立動態監控機制,確?;鹗罩胶夂推椒€運行;要激勵約束,強化績效考核;要不斷完善資金撥付辦法,建立和完善績效考評體系,繼續推廣將預算安排與預算執行情況、績效考核結果掛鉤的辦法。2011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大掛鉤力度,根據醫改任務安排和各地去年任務完成情況下達補助資金,同時將繼續采取“以獎代補”辦法支持各地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推進綜合改革。 要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安全;要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從資金的安排、分配、使用、后期追蹤問效等各個環節,建立起覆蓋資金運行全過程的長效監督機制,嚴防截留、擠占、挪用、虛報冒領等問題,確保醫改資金真正用于醫改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2011年“兩會”召開前,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宣布下發《關于注冊會計師行業積極做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專業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就注冊會計師行業積極做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各項專業服務工作提出意見。復旦大學財務金融系主任李若山認為,醫改資金的具體使用中應該加強審計監管力度,保證財盡其用,重大原則事項應該公開透明。

中注協表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過程中,醫改資金的使用監督、多元化衛生投入機制的建立形成,以及公立醫院運行機制的規范完善,都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鑒證和相關咨詢服務提出巨大需求。及時提供高質量的注冊會計師專業服務,對于促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順利推進,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指導意見指出,注冊會計師作為社會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力量,要認真落實財政部等部委有關“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等有資質社會中介組織的審計監督作用”的精神,積極參與醫改資金的審計監督工作。同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充分利用在企業改制、重組、并購等專項服務中形成的專業優勢和積累的豐富經驗,為公立醫院改制重組和醫藥企業收購整合,提供高質量的審計和咨詢等服務;應當積極為醫療機構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成本費用的控制、管理流程的規范等提供專業服務,并積極承辦代編財務信息和稅務代理等咨詢服務,幫助醫療機構提高財務信息質量和綜合管理水平。

“會計師是解讀醫改資金使用和運營情況的最佳人選。”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胡繼曄說,“專業的會計師卻可以從資金使用公布的信息中,還原資金使用和管理水平的真相。”在他看來,會計行業在此方面將大有可為。

仍需完善的會計法規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西安社區黨總支書記章聯生領銜向大會提交議案,建議修改《會計法》。 我國《會計法》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以來, 于1993年12月、1999年10月進行了兩次修訂。

章聯生認為,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和特點,部分條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暴露出來。該部法律第五條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由會計人員代表政府監督企業經濟活動的做法逐步暴露出許多矛盾:會計人員并不具備監督者應有的獨立地位,其利益從屬于所在單位,無法行使對所在單位尤其是單位負責人的監督;會計人員因履行監督職責而出現被打擊報復等實際問題,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在實際工作中都缺乏有效保障措施,從現實看,《會計法》賦予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能事實上已名存實亡。在市場經濟新形勢下,應將會計人員原來承擔的"監督"職責重新定位于“控制”職責,即會計人員除進行會計核算外,應當以單位經營管理目標為依據,對單位的經濟活動實施內部控制。

《會計法》對會計監督職能的界定與現實相沖突,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信息失真是會計報表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未能反映該會計主體真實的經營成果(或財務收支)和財務狀況的一種經濟現象。會計信息失真可以區分為 “違規性會計信息失真”和“非規性會計信息失真”。前者即故意性違法失真,指出于主觀故意、弄虛作假、粉飾舞弊而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后者則是指“非故意的過失”、“會計人員專業素養”等原因所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

一名不愿具名的會計從業人員告訴記者,會計人難以獨善其身,一方面想遵守財務制度、相關法律法規,一方面很多工作要受領導指示,獨立性在實際工作中難以保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規章制度中加強對于保護會計人遵守職業操守的初衷基本踏空。財務工作在很多單位中的地位并不高,不在管理者或領導者的層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財務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會計信息失真從微觀角度而言,會誤導經濟行為,損害各方利益, 導致企業虧損;從宏觀角度而言,會影響經濟資源的合理分配,導致國家或地方財政收支預算的編制出現方向性錯誤,削弱國家財經法規的權威性,擾亂經濟秩序, 誘發經濟犯罪。

章聯生認為,作為一種制度,會計制度應該是一個多重的、多層次的社會博弈的結果。理想的會計制度要能充分兼顧各方利益, 成為博弈雙方自愿執行的有約束力的社會契約,任何人若想通過違反制度來得到好處,必將得不償失。而我國會計制度的制定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缺乏一個充分博弈的過程。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新的交易和事項不斷涌現,新舊經濟的轉型和新舊會計制度的交替,客觀上為會計舞弊提供了空間。我國目前還未形成健全的財務、會計、審計的法律法規體系,許多法律法規尚未建立,而已建立的法律法規不夠嚴密,法律法規之間相互不協調,執行起來存在漏洞。目前,我國審計監督體系包括政府審計、企業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三個層次。政府審計由于編制人員的限制以及職能的轉變, 監督重點由國有大中型企業轉向政府宏觀管理部門和國家重點建設資金,因而對企業的會計監督有所弱化。內部審計由于受限于企業經營者, 缺乏獨立性,使其對會計監督難有成效。

他還認為,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需要法律界定的現狀,體現了形成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陳舊,當時界定的會計人員身份具有多重性:代表國家反映經濟活動的運作,監督經營者合理使用生產經營權;代表經營者加強經濟核算,維護法人的利益,監督員工愛護生產資料, 節約物料消耗; 代表員工, 保護員工合法利益,監督經營者按勞付酬及員工的福利待遇。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政企職責的分開,仍舊沿襲現行體制,繼續讓會計人員在同一事務中履行多種不同的職責, 同時擔任經濟活動監督的主體和客體, 這實際上是將會計人員置于左右為難的境地。當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 為了單位的局部利益及自身利益,就必然會有部分會計人員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

“眾所周知,會計信息失真給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會計法雖然在總則第三條將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作出立法宗旨加以規定,但缺乏對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含義的法律界定?!稌嫹ā窇M行修訂,并對會計資料真實、完整作出必要的法律界定。”章聯生說。

河南省兩會范文第3篇

政府是黨和人民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鈕帶。政府干部的工作作風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在轄區居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老沙灣鎮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貫徹縣委、縣黨工委會議精神,堅持“五要”轉變工作作風,端正服務為民態度,贏得的轄區村民的好評。

政府“兩委”帶頭轉變工作作風。政府“兩委”班子的言行,對下屬起著示范和表率作用。言行一致,身教勝于言教是個硬道理。政府 “兩委”從自身做起,時時、處處規范自己的言行,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率先樹立起自身的良好的形象,用自身形象影響和帶動身邊工作人員和轄區居民群眾。

紀律嚴明。一是嚴明政治紀律:從大的方面講,就是要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從小的方面講,就是要和鎮黨工委、村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執行縣委及鎮黨工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二是嚴明組織紀律:進一步增強組織紀律觀念,絕不允許個人向組織討價還價、拒不執行組織的決定。個人要無條件地服從組織、服從大局,自覺維護組織的權威。

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政府干部工作作風的轉變,一是要靠政府工作人員遵守規章制度的自覺性,二是要靠規章制度的約束力。當有個別同志缺乏自覺性的時候,就必須要用嚴格的教育和嚴格的規章制度去加以規范。因此,要健全、完善、學習街道、社區的各項規章制度。通過學習,進一步加深印象,自覺用規章制度來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

要抓優良作風的培養。一是要培養扎實工作、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二是培養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三是要培養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用扎實的工作、一流的工作業績贏得轄區單位和轄區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并依靠轄區單位和村民群眾抓好社區各項工作的落實。

河南省兩會范文第4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此時舉行了聚焦全球目光的“兩會”。

所謂的“兩會”,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每年三月份左右在北京舉行。它的主要內容是對去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和對今年全國預算的決策表決,以及反饋和處理全國大多數民意的國家級會議。而它為什么會被全世界像奧運一樣,吸引全球人的目光呢?眾所周知,去年的金融危機使全球感受到了嚴酷的經濟寒冬。在這個春暖花開之際,他們希望中國這列世界經濟的“動車頭”,能制定出好的規劃,帶世界走出寒冬,遠離陰霾…

而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八零后九零后的人們,也是被視為祖國未來最有力的接班人們是怎樣看待“兩會”的呢?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當代的大學生們是十分關注國家一年一度的“兩會”的,是十分關注國家的大政方針的發展方向的。因為這關系到祖國的未來,也關系我們自己的利益。但即使如此,當代大學生們關注兩會的角度和已經步入社會的人士還是有所差異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現在可以說是牽動了社會的每一根神經。今年的“兩會”報告上,總理也把大學生就業作為一個重要的議題,可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嚴重。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超過600萬,創下新高,再加上金融危機影響,就業形勢就更嚴峻,被稱為進入30年以來的最難時期。

很多企業家反映,現在的大學生普遍動手能力差,在聘用方面實在不敢輕率。危機困難面前,大學生應該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擾,多從自身角度出發,積極尋找問題的根結。隨著高考擴招力度的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了新校區的規劃和建設,學校招生數量也逐年增加。學生總數成直線上升,然而我們的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卻與之成不協調比例增長,使得很多大學生在學校享受不到應有的學習資源,最終成游離在校園的“真空地帶”。很多老師想管也管不全,加之學生突然從高考的緊張狀態釋放到相對輕松自由的環境中,沒有一個合理的過渡過程,漸漸失去了自控、自律的能力。

如今“翹課”已成為大學生群體中一個普遍現象,上課與否要看自己心情好壞??措娪?、玩游戲、網絡聊天……大學生在迷茫中虛度自己的光陰,在無助中迷失自己的人生。所謂的“人才”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這不得不說是大眾化教育泛化的一個悲哀。也有學生抱怨說,我也想好好學的,可是偌大的一個教室,上百人在里面上課,坐在后面根本聽不清老師的話。又或是同一個實驗,幾十個學生在一起做,有時根本輪不上。誠然,類似的“抱怨”不無道理,但我來,這不是學生動手能力差進而導致就業難的根本原因。轉而言之,這是由教育部門、各大高校與學生自己三方面共同造成的,中國的教育模式一直被認為是存在體制問題,從高考模式的探討到現在熱議的是否“取消文理分科”,教育體制改革問題一直存在飽受爭議。金融危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某種程度上說,它能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學生數量的激增、高校教學資源的不合理分配、加之缺乏有關部門積極的引導和有效的監管,造成今天畢業生“就業難”的危機自然是順理成章的。大學生“就業難”,并不是難于上青天,而難在一種教育

體制的變革和完善,難在一種就業觀念的更新和轉變,難在一種就業機會的創造和把握。期待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來關注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讓大學生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

從我們大學生自身來講,亦要深刻認識到當今就業形勢的嚴峻,競爭的激烈,要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使自己具備更高的競爭力。另外,筆者認為“以創業促進就業”,對于解決就業問題,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失為一個切實可行的好辦法。國家若能完善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優惠政策,對于解決就業問題定會有所幫助。

那么在這么多嚴峻的形勢下,我們大學生應當如何應對挑戰呢?我認為:

1.提升自身“硬件”與“軟件”。對于大學生職業發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業能力。外在環境的變化,使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就業的艱難,進而通過各種手段提升自身“內功”,最終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

2.改變舊有的擇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就業面,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我相信每一個過來人也都經歷過就業的困惑,有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加上我們自身、用人單位觀念的轉變,每一個年輕的朋友都能找到一份屬于自己的心儀的職業。

您正瀏覽的文章《2010年大學生兩會思想匯報:積極面對就業挑戰-文秘范文》由 個人簡歷

網:今年的兩會已經獲得了圓滿結束了。但是,它帶給世界,帶給中國人民,帶給我們這些大學生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她給世界帶來了信心、勇氣和力量,使中國以一個負責人的大國形象出現在國際的舞臺上。

“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取火不若取燧,濟及不若鑿井”,“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首先要有信心,有了信心才能有勇氣和力量,有了勇氣、力量才能戰勝困難!”

河南省兩會范文第5篇

民生的問題涉及到中國的社會基層和廣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而制度建設則是中國的整體社會能夠保障民生命題順利地發展的一個基礎。如果這二者,能夠通過我們兩會這樣一個參政議政和制度建設的平臺,得以協調發展,相輔相成,我覺得這對于我們的兩會,對于我們的老百姓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從民生的層面上來看,這些年來,民生一直是本屆政府,一直是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所關注的一個問題。比如說我們的政協發言人趙啟正先生就介紹說,在去年政協收到的提案中,有1900份提案是關于民生的問題,占了所有提案的三分之一,這說明民生的問題非常受到我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關注。而從制度建設的層面上來說,我們都知道,政協發揮了充分的參政議政的作用,那么全國人大又在立法、調研、決策等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影響力。這些立法、決策的力度和方向從哪里來?其實根本上說,應該從公眾所關心的命題和他們所需要得到的力度上來進一步完善。

比如說今年的第一提案,其實是關于低碳經濟的提案,就低碳經濟這個問題需要兩方面共同來協作,一方面,當然我們需要制度建設上來完善低碳經濟發展的各個合理環節,但是另一方面,其實老百姓自己也非常關注自己的生活環境,非常關注我們身邊的環境污染,這樣二者之間如果能夠協調一致地進行,這將是兩會非常大的一個亮點。與民互動能最大限度發揮參政議政功能:

在民意交流上,其實今年政協的一個亮點是不少委員通過各種渠道和民眾來交流,我們發現有些人也把自己的提案草案放在博客上,來征集修改意見,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職能。參政議政是全國政協的重要職能。全國政協委員來自三十多個界別,這三十多個界別其實輻射了全國大量的行業。每一個群體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都有自己的期待,這些期待如果能夠通過民意的途徑,直接地和我們的委員們進行互動,有助于我們委員更好地調查民生,而且把民間的聲音傳遞到我們兩會上一個高層次的平臺上。

河南省兩會范文第6篇

今年是近年來政府工作報告贊成票比重最高,反對票數量最少的,僅為15票。此前的反對票最少的一次是17票。

而對于“兩高”報告的表決結果從2009年至今的數據來看,今年是“兩高”報告這6年來,獲“贊成票”最多的一年。這一年,最高法也對最高檢實現了超越。最高法的贊成票超過了最高檢的,而它的反對票、棄權票也是低于最高檢的。

對于‘兩高’來說,‘反對票’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就是對它們的鞭策和督促,促進它們工作的改善。“兩高”的反對票與司法制度本身不完善有著密切的關系,再加上目前法律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影響了司法系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而這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代表們投出的反對票。”

而今年最高檢的贊成票低于最高法,反對票高于最高法,這與民眾期望分不開,在治理腐敗的力度上,民眾希望檢察機關能進一步加大反貪力度,這是一種鞭策。

熱點二:總理談反腐,對腐敗實行“零容忍” 在答記者問中,總理李克強說到:

中國黨和政府反對腐敗的意志和決心是一貫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有貪必反、有腐必懲,取得新成效,我們會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對于腐敗分子和腐敗行為,我們實行的是“零容忍”。中國是法治國家,不論是誰,不論職位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觸犯了黨紀國法,就要依法依紀嚴肅查處、懲治。腐敗是人民政府的天敵,我們要用法治的思維,用制度來管權、管錢。今年要繼續推進簡政放權,而且要加快推進“權力清單”公布,界定權力的邊界,防止濫用權力。

熱點三:李克強談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霧霾,稱向霧霾宣戰

李克強回答關于霧霾天氣的問題時說到: 我說要向霧霾等污染宣戰,這是因為這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許多人早晨一起來,就打開手機查看PM2.5的數值,這已經成為重大的民生問題。我們說要向霧霾等污染宣戰,可不是說向老天爺宣戰,而是要向我們自身粗放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來宣戰。對包括霧霾在內的污染宣戰,就要鐵腕治污加鐵規治污,對那些違法偷排、傷天害人的行為,政府絕不手軟,要堅決予以懲處。對那些熟視無睹、監管不到位的監管者要嚴肅追查責任。

熱點四:總理談改革:改革會觸動利益 但我們義無反顧

我們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牽牛鼻子的改革,在重點領域要有所突破。今年我們還要繼續推進簡政放權,讓市場發力,有效規范地發揮作用;還要把財稅金融改革作為重頭戲,包括給小微企業減免稅費方面有新的舉措,給市場助力;以結構改革推進結構調整,深化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放寬市場準入,尤其是在服務業領域,像醫療、養老、金融等,讓市場增強競爭力。諸多的改革關鍵還在于推進落實。

熱點五:食品安全焦點關注,守護”舌尖安全”應落實“四嚴”要求

在人民網進行的調查中,有超過40萬的網友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本屆政府組建了更高規格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意在終結此前食品安全“九龍治水”的弊端。

上一篇:公務員經商范文下一篇:紅樓夢中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