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數據治理范文

2023-09-20

數據治理范文第1篇

大數據,對于普通人來講這貌似是一個陌生的名詞。然而,它其實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工作中。在人們網上購物時,平臺儲存各用戶的購買數據,通過統計、計算得出某些規律,這是使用了大數據;在政府某部門工作中,他們通過對某一些產品的數據統計、比對,從而得出某一些結論,這也是使用了大數據。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將大數據定義為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它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云在演講中就提到,未來的時代將不是IT時代,而是DT的時代。DT就是Data Technology,中文意思是數據科技,顯示大數據對于阿里巴巴集團來說舉足輕重。這不但在商業領域受到重視,在政府層面同樣受到關注。 廣州市六榕街盤福社區的網格員都配備平板電腦,第一時間記錄采集到的信息,配合大數據管理社區。

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5年9月,國務院公開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指出,目前中國在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方面已具備一定基礎,擁有市場優勢和發展潛力,但也存在政府數據開放共享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法律法規建設滯后、創新應用領域不廣等問題,亟待解決。

《綱要》認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大數據部署,深化大數據應用,已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和必然選擇。立足中國國情和現實需要,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10年逐步實現以下目標: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

2015年10月舉行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也提出,要拓展互聯網經濟空間,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其中,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這是大數據第一次寫入黨的全會決議,標志著大數據戰略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研究員何哲認為,大數據戰略要政府表率推動。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首先是需要政府做出表率,在開放數據、開放政府建設方面做出表率。

“要積極構建政府體系的大數據,打通在部門、區域之間隔離的數據孤島,為建立統一高效的政府服務體系而努力。其次是需要建立大數據發展的標準體系,為整個市場做好標準制定工作,從而指導大數據產業的健康發展。”何哲說。

使決策層實時掌握地區態勢

目前,大數據和政府社會治理的領域有幾個新方向。云潤大數據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晉彤認為,一個是政府在大力推進利用技術手段對網絡空間進行深化管理,用大數據手段提升社會治理的能力;另一個是大數據技術開發和應用在蓬勃展開,行業里涌現了很多機構、企業、專家學者,也出現了各種幫助政府社會治理的解決方案。在可見的未來,利用技術和數據進行社會治理,將是大數據行業最能出現創新效益的方向之一。

信息無處不在,那么具體到政府的職能和政府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怎么進行?除了維護社會秩序的工作外,其他基本就是會議、溝通、文案、信息處理工作,也就是說,整個政府工作基本就是數據處理工作。晉彤說:“抓住政府治理的數據本質,自然會以數據治理作為政府工作發展的核心。”

政府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數據處理類型大致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信息采集,這包括平安城市監控信息、人口調查、市民辦事信息錄入、土地測量、輿情監測等;第二,決策支持,這包括數據分析的結果,以會議(集中或遠程)、報告、信息平臺系統等形式給決策者以決策依據,之后形成決策進入信息流通環節;第三,信息流通,這包括會議、活動、政策法規公開信息發布、政府發言人和公眾及媒體的溝通、輿情管理等。

晉彤說,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力的進步,對政府實行社會治理產生了深刻影響。大數據的運用使人們的各個數據集合成數據集,讓決策層可以看到。在互聯網時代,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可以做到“上達天聽”,為國家的最高決策層所知悉,也使得決策層實時對整個國家、地區、行業、部門的態勢進行掌握、調控和協調管理成為可能。

“這一變化對世界所有國家都具有挑戰性。中國政府目前在利用互聯網和數據能力進行決策支持和社會治理的決心、開放態度和重視程度走在世界前列。如果中國能在數據治理的科學性、嚴謹性方面如同航天事業那樣下功夫,就有機會打造世界上最先進、最高效、最能服務民眾的政府管理模式。”晉彤說。

大數據如何影響社區和公共交通

《小康》記者在了解大數據的社會治理案例中,發現多個部門都有進行。以廣東為例,它們包括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惠州市委市政府、佛山市禪城區委區政府、廣東省環境檢測中心、深圳市坪山新區智慧社會服務中心等。

如今走在廣東某些社區的路上,《小康》記者會發現每隔一段距離就看到一個標識牌,里面是負責本片區域的網格員姓名和頭像,而且旁邊有一個二維碼。例如在深圳市坪山新區,基層圍繞打造公共基礎信息庫,解決信息來源問題,建立了網絡信息采集員(簡稱“網格員”)采集為基礎,多種信息共同豐富基礎資源庫的“1+N”信息采集體系,確保信息的鮮活、真實、全面,為大數據應用提供基礎數據保障。

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5年本區共采集人口信息855813條,比網絡化服務管理實施前的2013年增加31%,且采集率、注銷率、準確均在97%以上。新區數字化城管和社會綜治案件辦理數量從2013年的77616件增加到2015年的112888件。

另外,公共交通系統也在使用大數據。以廣東省委省政府督辦和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具體部署成立的廣東嶺南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嶺南通”)為例,它的目標是建立全省統一的交通一卡通“類銀聯”系統,實現“一卡在手,嶺南通行”。截止2016年3月,嶺南通已基本開通省內21個地市,服務通達香港、澳門地區,累計發卡4920萬張。

嶺南通大數據云平臺是面向公共交通服務的大數據開放式公共服務平臺,它根據自身掌握的數據優勢,通過研究和分析公共交通一卡通大數據,將其應用于公共交通服務領域、公眾出行領域、突發事件處理等,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務能力和改善公眾出行環境。

數據治理范文第2篇

現代保險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紀80年代, 我國保險行業迅速發展從1929年開始。尤其是21世紀, 我國保險行業更是蒸蒸日上, 我國人民每年投入的保費迅速增加, 甚至超過了同一時期國內GDP的增長。由此可見我國的保險行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股中堅力量。與此同時, 由于受粗放式經營管理的影響, 保險公司的業務、財務數據不真實的問題非常突出, 已經影響到保險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 數據不真實問題在國內保險業普遍存在, 它的存在已嚴重影響到保險公司正常經營, 但由于體制、機制以及歷史原因導致其短期內難以得到有效根治。2008年保監會制定下發了《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財產保險市場秩序工作方案》 (保監發[2008]70號) , 這是保險業規范市場秩序, 防范化解風險, 營造一個公平、規范、有序競爭的保險市場的劃時代文件。70號文的出臺, 標志著保險業前期的粗放式經營階段已經結束, 保險經營進入一個全新階段。同時, 從2009年開始, 中國保險監督委員會開始組織對于保險公司業務數據真實性是否真實的檢查工作。這項工作自開展至今已連續進行三次, 不僅是針對保險公司業務財務數據是否真實, 還調查了保險公司財務數據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符合規定、是否有效, 由此來了解保險公司財務業務數據管理制度是否能夠執行與是否有違規現象。2012年保監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力度規范財產保險市場秩序有關問題的通知》 (保監發[2012]39號) , 加大了對破壞保險資源、擾亂保險市場秩序、侵蝕行業可持續發展等行為的監管處罰力度。這些均表明, 規范財產保險市場秩序, 治理數據不真實問題, 切實防范化解風險已成為當前監管重點。保險公司發展戰略的出臺都是建立在對行業、公司經營數據分析研判的基礎上, 數據質量的高低、數據真實與否將直接影響公司決策的正確性。因此研究治理方案是公司當前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數據失真的表現形式

廣義的數據涉及保險公司經營的各個領域, 因此數據不真實問題也相應涉及保險公司財務、承保、理賠、銷售、綜合及電子信息系統等全流程, 結合外部監管檢查以及公司內部檢查, 數據不真實主要表現形式有:

保費數據失真:如通過虛掛應收保費、虛假批退、撕單埋單、陰陽單, 減少入賬的實收保費。在70號文出臺前, 公司存在大量的應收保費, 這些應收保費絕大多數都是被保險人或投保人已繳款, 而被業務員或機構將資金挪作他用;或者對已經生效的保單虛假批退, 挪用保費等。

虛列中介業務:在中介渠道的列支上存在大量的不真實現象, 如將直銷業務掛為專業、兼業或個人代理的;開發沒有資質的個人或者不符合要求的機構作為代理, 像其支付代理費用, 或經過其他渠道把支出費用記為成本費用等。

虛列營業費用:出于規避個稅, 或手續費超過協議比例等, 一些費用只能通過列支營業費用方式解決, 主要表現為使用虛假發票或虛假報銷事項的等。

虛假賠案、虛列理賠費用:為了一些利益, 保險公司利用制作假賠案, 虛列理賠費用等手段, 騙取資金?;蛘咴谀昴榱诉_到跨年調整利潤的目的, 人為控制賠款的支付及入賬時間。

其它:諸如不足額提取準備金、小金庫、賬外賬、虛假人力成本、虛列工資薪金以及向保險監管機構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或資料等其他虛假行為。

三、方案及建議

保險公司依法合規經營, 從銷售、承保、理賠、財務和綜合管理等各層面完善公司內控體系建設。

(一) 銷售方面

一是制定銷售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規范公司各類銷售行為。銷售管理部、計財部和業務部門應共同制定銷售管理辦法, 打造一個法律關系明確、管理責任清晰、權利義務對等、合法規范、渠道多元化和充滿活力的保險銷售新體系和新團隊。在銷售費用, 人員日常管理、管理流程和管控原則等方面明確并加大對銷售人員誤導銷售、私挪保費、虛掛業績等違規銷售行為的處罰力度。

二是在制定考核政策和費用政策時應注重差異化??梢砸孕б鏋槟康? 建立或者修繕保險公司的績效考核制度與費用制度。減少現有考核制度中保費規模的比重, 同時增加效益指標的比重與合規指標的比重。使新的考核制度以注重效益為標準, 這樣的考核機制對于減少分支機構作假的現象有利。為了減少各個分支機構存在套取現金的現象, 在分支機構的費用政策這一塊, 可以給予其特殊的待遇, 比如費用“彈性化”, 讓分支在實際經營時可以根據需求控制自己的支出和流向。針對分支機構較為優質的業務和渠道,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相對的業務推動費和一些用于公關的費用。同時也得加強管理內部審計, 加大力度對其進行檢查, 可以通過同級之間相互檢查、上下級之間互相監督、隨時隨機抽樣檢查等方式以做到加大對內部審計的檢查。

三是加強中介管理。要求各分支機構要詳細了解合作中介機構的業務規模, 業務來源和中介費用去向, 確保做到心中有數, 有底可查。上收中介代理合作審批和監管權限, 嚴格按照上報的具體情況執行, 一旦發現業務來源有偏差, 應立即檢查并整改。在中介費用上, 嚴格執行監管部門和總公司的費用比列, 對于超預算部分, 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在業務情況真實和監管部門允許范圍之內, 可根據實際需要, 給予一定的差異化補貼費用。

在政策和費用方面加大對分支機構直銷業務的支持力度, 保證直銷業務的發展, 這既有利于公司長期穩健發展, 又可以降低虛掛中介業務發生的概率。

四是加強對遠程出單點的管理, 防止虛掛中介代理業務。當前監管部門已推出了中介“IC卡”管理制度, 力求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防止虛掛中介代理業務、虛開中介發票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確保數據的真實性。

五是加大電銷、網銷發展力度, 條件成熟的情況下, 可考慮成立專屬銷售公司, 不斷拓寬銷售渠道, 確保保險銷售專業化、職業化, 真正做到中介業務來源真實、數據準確。

(二) 承保方面

一是加強批改、注銷和退保 (批注退) 管理, 制定責任追究處罰制度, 加強“批注退”權限的管理、發生“批注退”業務必須上傳批改申請及相關證明資料報核保人審核、對批退資金支付賬戶做出明確要求, 責任到人, 嚴禁在資料不齊全或手續不符合要求時先行退保, 防止非正常退保的發生。

二是推行全險種“見費出單”和手續費“跟單”制度, 防止虛掛應收保費。

目前各地區對見費出單的具體險種和要求差異較大, 除車險市場能較好地執行見費出單制度外, 其他險種如企財險, 工程險等仍允許分期付款或是其他付款方式的, 易導致虛掛應收保費現象的發生。建議公司應對非車險業務逐單進行售后回訪, 使用保單簽收回執單, 由被保險人簽章后返還公司保存, 防止陰陽單等違規現象的發生。

三是加強對出單和核保崗位的考核。防止因出單員和核保人員的工作失誤或對政策理解偏差而導致多收或少收保費的現象發生。定期由上級部門對出單員和核保人員進行業務技能培訓和考核, 每月對出單質量進行現場或是系統檢查, 對于錄單錯誤率較高或是技能考核未達標的人員給予處罰或辭退。嚴格執行總分公司制定的投保資料規范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 對于資料不全的, 要求限時補傳到業務影像系統, 從源頭上保證數據的真實性。

(三) 理賠方面

一是加強理賠人員尤其是查勘、定損人員管理, 實行理賠崗位輪換制。查勘、定損人員素質的高低、職業道德的好壞直接影響賠案的質量, 數據真實性問題中虛假賠案的產生基本上都與之有直接關系。建議必須堅持雙人查勘、定損, 同時分時實行崗位輪崗;嚴格界定定損標準;超標準額度的定損, 必須要有分管理賠工作的領導參加;務必做到每案有照片, 損失部位、換件材料有照片、有實物, 無論賠案大小都必須附有整個事故全貌、局部損失照片, 凡無照片的個案, 核損人員不予受理并形成制度;推行“高薪養廉”。適當提高理賠人員薪酬待遇, 確保薪酬水平處于行業平均水平甚至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增強理賠人員對公司的歸屬感和認可度;同時應加強對定損人員的愛崗敬業、服務意識和廉潔從業教育, 提高其政治素質, 增強員工的“免疫力”, 積極引導員工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 做到遵法、學法、守法、依法辦事。同時對發生不良行為的應及時予以警告, 調離甚至開除, 情節嚴重的應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二是強化第一現場查勘率考核。未及時進行第一現場勘查, 易給騙賠者提供作案空間, 同時易引起理賠糾紛。因為事故車輛現場的痕跡、標的事故部位、狀況等, 既是分析事故原因、確定事故程度、種類及責任歸屬的重要依據, 也是解決理賠訴訟案的有力證據。進一步提高事故第一現場查勘率, 掌握事故現場情況第一手資料, 不僅有利于明辨事故責任、公正理賠, 更有利于識破事故中隱藏的虛假賠案, 各級機構應將第一現場查勘率做重要的指標進行考核, 并與查勘人員的薪酬掛鉤, 同時應加大回訪跟蹤力度, 確保第一現場查勘數據的真實性, 真正使第一現場查勘落到實處。

三是加強賠款支付管理, 嚴禁將賠款支付給修理廠或代理人, 防止虛假賠款的發生。應規范賠款支付, 嚴格依照監管的要求, 實行零現金支付, 并將賠款支付到與被保險人、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等符合法律規定的人員名稱相一致的銀行賬戶。

四是建立查勘督察制度, 防止虛假賠案的發生。加強與公、檢、法合作, 實行綜合治理。各級機構應設立案件查勘督查制度, 積極主動與公、檢、法聯系、合作。會同當地公安等部門聯合辦案, 取得第一手資料, 對堵塞騙賠行為是一條重要途徑。加強對傷人案件特別是重特大傷亡案件的調查取證, 對傷殘鑒定、醫藥費監管、被撫養人情況的調查, 保險公司要做到了提前介入。

(四) 財務方面

首先是要廢除費用定額管理這一制度。這個制度可以說是保險行業數據不真實的源頭。許多保險公司都有在費用定額范圍之內使用符合法律規定的發票向公司報銷費用來套取現金。在許多報銷的項目里, 只有一部分是真實的費用, 還有一部分費用屬于虛假經濟事項。所以, 取消定額管理制度, 發票一律按照實際銷售和支出項目開出, 在這個過程中加強控制, 這樣可以確保財務數據的真實性。

然后再對省級的分公司的財務加強監督與管理, 對其財務進行集中管理, 包括資金、支付的管理。務必在各分公司支付時進行嚴格監督, 對其每一筆費用進行嚴格檢查, 從而使分公司能夠嚴格遵守與執行財務管理制度。

最后使預算更精確從而防止出現預算不足, 也能夠使由于預算不足而產生的用其他費用填補預算不足這一現象得以解決, 避免出現“拆東墻補西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財務數據更真實。

摘要:保險公司數據失真是阻撓現代保險業發展所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 嚴重影響保險公司經營管理, 影響到保險業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同時由于此問題產生的時間長、范圍廣, 影響力大, 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根治, 因此, 研究保險公司數據治理方案, 提高保險公司數據真實性, 是化解經營風險,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保險公司,數據治理

參考文獻

[1] 郭捷.新形勢下汽車保險理賠減損策略[J].汽車實用技術, 2017 (9) .

數據治理范文第3篇

在大數據時代對信息安全尤其是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越來越高。商業銀行須從制度機制建設、系統控制、技術迭代、數據管理、人員培訓教育等多個方面持續提升個人信息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本文同時建議監管部門加快出臺統一明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

個人信息保護對商業銀行的重要性

近年來商業銀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充分運用內外部大數據和金融科技手段創新業務模式、提升服務水平,特別在零售金融板塊廣泛使用個人信息數據發展線上業務。實際中,盡管商業銀行屬于數據治理較為規范和嚴格的行業,通過銀行渠道泄露個人信息的情況也較少,但由于銀行數據本身的金融屬性、涉眾普遍性和廣泛滲透性,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對此須高度重視。

銀行掌握的個人隱私數據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

商業銀行擁有的個人信息數據覆蓋人群廣泛,一旦泄露將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當今社會每一個人幾乎都是商業銀行的客戶。央行公布的《2019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開立銀行賬戶113.52億戶,其中個人銀行賬戶112.84億戶,全國人均擁有銀行賬戶數達8.09戶。每家商業銀行都擁有大量個人客戶,掌握身份、賬戶信息等個人隱私數據,且數據均為集中存儲,一旦泄露將可能批量泄露,不但給相關個人帶來嚴重不利影響,還可能引發連帶社會負面效應。

銀行個人信息與客戶資金安全和信用狀況緊密相關

銀行個人客戶信息數據不但包括身份證、住址、手機號等基礎信息,還包括賬號、額度、余額等靜態資產數據,同時還有大量的資金流水、支付結算等動態交易數據,具有較強的金融屬性,涉及客戶資金和財產安全,一旦泄露將對客戶利益造成較大威脅,也歷來是不法分子竊取的重點。因此,保護好商業銀行的個人信息數據,對于確保銀行客戶的資金財產安全極為重要。

互聯網時代負面信息傳播迅速 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極易放大銀行的聲譽風險

商業銀行的聲譽是其發揮信用中介職能的隱形背書,因客戶信息不安全導致的聲譽風險將對銀行產生不可挽回的損失?;ヂ摼W時代,數據泄露事件傳播迅速,聲譽風險可能導致客戶對自身資金安全和銀行管理能力產生質疑,嚴重時可能導致存款減少、業務縮減、利潤下滑、投資者失去信心等一系列“滾雪球”效應。銀行作為對聲譽風險高度敏感的機構,嚴重負面輿情甚至可能對銀行造成較大流動性沖擊和系統性風險。

個人信息保護是銀行挖掘數據價值的先決條件

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必由之路。數據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是合法、合規、有效、深入開展大數據應用的基礎。在實際業務活動中,商業銀行需要整合各金融機構、企業、政府所掌握的個人信息,進行傳輸、共享、加工,形成數據資產。此時,個人信息數據既作為個人隱私受到法律保護,又作為生產要素具備一定的公共屬性。因此,銀行在應用數據前,必須先明確個人信息數據的權屬和使用邊界,做好數據安全防護工作,否則可能導致整個數據整合、加工、使用鏈條的運行中斷,從根本上影響數據價值的挖掘使用。

個人數據安全是金融消費者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

個人信息保護是金融消費者保護的重要內容。僅憑市場機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金融消費者保護問題,必須由政府提供監管保護。各國監管部門都成立了專門機構,制定政策、實施約束,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我國監管機構持續推進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2020年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和《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范》,對消費者權益和個人信息保護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和具體標準。商業銀行需要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和指引,持續規范、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全力保障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商業銀行個人信息保護面臨的風險挑戰

極少數從業人員存在道德風險 利用客戶個人信息不當獲利給銀行帶來較大損失

近年來,由于個別從業人員道德風險問題和對個人行為的管理控制系統不完備,國內銀行業曾出現過從業人員為獲取經濟利益而倒賣客戶個人信息的案件。雖然通過銀行渠道泄露個人信息的情況較少,涉案金額不大,但影響惡劣。如某商業銀行從業人員通過銀行內部查詢系統,獲取大量客戶在該行的開戶資料、手機號、銀行卡余額等信息,多次倒賣獲利。又如某商業銀行信貸中心員工,以每條30元的價格為小貸公司業務經理違規查詢客戶的人行征信報告。

操作風險管理不到位易造成個人客戶信息泄露

從實際情況看,絕大多數銀行員工并不愿造成客戶信息泄露,一旦發生泄露事件,員工將面臨罰款、解聘、禁業,甚至承擔嚴厲的刑事責任,泄露客戶信息成本與其收入不成比例。因此實際中往往是因為員工操作不規范、操作不慎和執行漏洞造成客戶信息泄露。部分銀行員工信息保護意識薄弱,不清楚信息泄露危害性。如某銀行員工缺乏客戶信息保護意識,未嚴格落實銀行制度流程要求,未經客戶同意向客戶所在單位提供個人銀行賬戶交易明細,給銀行造成重大輿情事件與巨大的聲譽損失。

系統防護存在漏洞會對個人數據安全造成危害

銀行系統防護不利主要涉及系統防護措施和防護技術兩個方面。系統防護措施不完善主要表現為系統防護級別不到位、系統防護制度未有效落實、系統漏洞未及時識別與修復等。系統防護技術缺陷主要表現為防護技術更新換代不及時、未有效阻止黑客的入侵和攻擊、未及時切斷網絡病毒的傳播和感染等。傳統業務場景中數據相對靜止,數據安全防護主要圍繞物理載體或特定業務邏輯的邊界進行開展,而現在線上新興業務中數據使用場景更為復雜,涉及數據多向流動,傳統防護手段已難以滿足細顆粒度管理要求。

外部數據引入存在安全問題 導致銀行作為使用者承擔數據安全責任

一方面,一些引入的外部數據存在數據來源不合法、不合規的問題。有些數據平臺通過數據壟斷、數據綁架等方式濫用數據,包括無授權使用數據、不遵守“最小必要”原則過度索取授權、過度營銷等問題,均會給銀行使用外部數據造成重大合規隱患。另一方面,部分外部數據平臺在數據獲取、存儲、傳輸中也可能存在個人信息泄露問題。部分外部數據平臺管理不規范,信息已經泄露或被黑產集團竊取,銀行端若接入此類數據,容易被黑產集團借此進行攻擊或欺詐,造成客戶和銀行雙方面的利益損失。

開放銀行發展趨勢給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帶來更大挑戰

一是從數據使用場景和人員看,開放銀行體系下數據暴露面大幅擴張。開放銀行數據使用場景擴大至跨機構、跨行業甚至跨境等復雜的信息交互場景,數據使用人員涉及行內員工、外包人員、合作機構等。任一場景端、使用方若存在安全薄弱環節,都將給個人數據造成威脅。二是從數據技術看,開放共享過程對數據溯源、數據脫敏的技術要求更高。部分數據會脫離銀行的控制,需要通過成熟的數據追蹤溯源技術跟蹤數據的最終去向和使用情況,防止數據處于失控狀態。數據脫敏技術不成熟、脫敏程度不足的情況下共享和交換數據,將導致數據泄露風險。三是從系統建設看,銀行系統防護能力面臨新的課題。銀行原有的安全防護邊界和手段難以滿足開放銀行全場景全鏈條的網絡安全需求。如果服務接口有設計缺陷,或權限設置不當,都可能導致整個系統數據泄露,甚至遭受網絡惡意攻擊,造成重大的數據泄露事件。

商業銀行的個人信息保護工作措施建議

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管理監督、檢查問責和教育

一是建立明確的獎懲機制,嚴格落實個人信息保護責任,將制度執行情況納入員工考核。提高違規成本和懲處力度,強化員工對個人信息泄露引發法律后果的認知,讓從業人員不愿做、不敢做。二是加強檢查監督力度。定期開展員工個人信息保護工作的檢查,包括員工數據權限檢查、系統操作日志遍歷檢查、員工異常行為排查等。三是對從業人員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教育和文化宣導工作。持續開展培訓宣傳和案件警示教育,將信息保護具體要求融入業務、技術操作規范和流程中,并定期進行培訓及考試。

建立個人信息保護的制度標準與約束機制

一是建立覆蓋業務、科技、風險條線多位一體的信息保護組織架構,明確數據歸屬、數據管理、數據應用等各部門職責,強化統籌管控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二是制定個人信息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要求,覆蓋信息的收集、傳輸、存儲、使用及銷毀,形成數據安全管理的制度規范體系。三是制定數據分級分類標準,對不同管理級別的數據采取不同安全防護措施,平衡數據安全保障的全面性和重要性。四是制訂個人信息保護應急預案,一旦發生個人信息遺失、損毀、泄露或者篡改等情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強化數據信息防護的系統剛性控制與技術升級

一是實施系統剛性控制。強化對各級數據權限和個人信息保護機制的內部控制和系統剛性約束,落實制度規范要求。二是完善信息系統安全建設。在數據加密、內部系統監控、網絡安全防控等環節加強管控,強化系統對黑客入侵、木馬病毒、技術漏洞等監測和識別能力,有效防御外部攻擊和內部泄密。三是加強技術更新迭代。充分利用多方安全計算、可信區塊鏈、標記化等新技術,確保數據可用不可見、可用可計量,做到最小夠用、專事專用。

建立覆蓋外部數據引入使用全流程的安全防護措施

一是嚴格合作方準入篩選。商業銀行應根據合作方的企業基本情況、行業排名、風控能力、與其他銀行合作情況、相關業務經驗和歷史表現等,制定合作方的白名單或準入標準。尤其應重點關注合作方數據使用權的合法合規性,優先選擇能通過自身生態體系形成數據的合作方,堅決杜絕通過爬蟲獲取數據的合作方。二是在外部數據引入前,對數據進行合法合規性評估。商業銀行應對外部數據的來源途徑、合法合規性、數據接口安全性進行評估,對于可能造成違規使用的數據一概拒絕引入。三是在數據引入后,對數據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商業銀行應對外部數據在行內的使用現狀、合作方系統安全性進行持續評估,一旦發現存在數據安全隱患問題,則應立刻進行整改,必要時暫?;蚪K止相關外部數據的引入和使用。

全面系統加固開放銀行的數據安全防護

一是嚴格執行對場景合作方的身份校驗,通過訪問權限控制、簽名認證、跨域校驗等多重手段對合作方身份進行校驗,盡可能避免系統接口安全漏洞和被盜用的風險。二是進行個人信息訪問的必要授權和加密處理,審慎控制第三方對業務、用戶數據的訪問權限,并通過網絡傳輸鏈路加密、報文加密加簽等多種方式,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性、隱私性和不可篡改性。三是強化網絡邊界防護。在應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簡稱API)服務層和業務層之間部署防火墻和入侵防御設備,實時監測、分析異常流量,智能感知風險態勢,自動阻斷非法訪問或快速攔截外部攻擊。

對于監管部門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建議

近年來客戶和投資者的維權意識增強,也存在個別客戶借助個人信息泄露問題進行輿論炒作,惡意要挾銀行獲取不當利益的情況,銀行在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中面臨很多困難和壓力。因此,監管部門對個人信息保護制定明確的判斷標準和處罰規則十分重要。否則將造成使用談判式的方法解決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成本巨大而實際效果欠佳。標準越明確,規則越清晰,越有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也有利于銀行維護自身權益。

加快出臺個人信息保護的統一規定和統一標準

一是建議盡快出臺統一完備的法規制度,明確個人信息保護底線要求。我國尚未出臺適用于所有數據使用機構、適應新興數據應用場景、專門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規制度。目前,《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和《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試行辦法(初稿)》均在征求意見,但并未正式發布?!秱€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范》雖已出臺,但僅是推薦性行業標準,并非強制性要求。商業銀行在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中缺乏有力的制度和規則依據,操作邊界存在模糊地帶。二是按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全面審慎確定個人信息保護的監管范圍。目前商業銀行數據合作機構中大量為非銀行業甚至非金融機構,部分合作機構存在利用市場優勢過度采集、使用客戶信息數據的問題。建議監管按照功能性監管要求,對各類個人信息數據使用機構,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非銀行機構,均要求適用于與數據使用情況相匹配的監管規定,以確保公平競爭、遏制監管套利。三是明確檢查機制和處罰標準。為確保法律法規的有效落實,提升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成效,建議監管部門同步制定針對性的監督檢查機制,明確具體的檢查和處罰標準。

加強對社會公眾事前預防、事后處置的全方位教育

一是建議監管分層推進、有針對性地開展金融教育。在2020年3·15金融消費者權益日活動期間,某省線上調查結果顯示,個人金融信息安全保護知識排名為金融消費者最想了解的金融知識第四位,可見金融消費者尚未獲得足夠的個人信息保護知識。建議監管部門針對不同群體,區分重點、差異化地加強公眾金融信息保護教育。二是根據數字時代對金融信息服務的便利性需求,改進個人信息保護教育的方式和內容。當前公眾金融教育內容普遍以“個人信息一概不提供”為原則,偏向“簡單粗暴”,很大程度上不完全滿足數字時代個人信息使用和保護的實際需求。建議監管研究制定公眾金融教育指引,針對已經廣泛普及的數字金融服務,進行個人信息提供條款和條件的充分解讀,提高公眾對必要的數據采集和個人信息保護的分辨能力。三是提升社會公眾對個人信息泄露的主動預防能力。目前公眾個人信息保護教育往往以犯罪行為鑒別為主,但缺乏對公眾日常消費行為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培養,例如在公共場所填寫個人信息時應注意遮擋,不高聲談論個人隱私信息等。建議監管引導商業銀行在社會公眾教育內容中側重補充日常行為培養,使公眾由僅能被動抵制變為可主動預防。四是提升社會公眾遭遇個人信息侵害事件后的處理能力。建議監管在社會公眾教育中增加發生信息泄露后處理方法的內容,包括固定證據手段、投訴機制、調解機制等,便于公眾及時有效維護自身權益。

提升對銀行信息保護的IT(信息技術)技術指導

一是建議監管發揮個人信息安全技術的引領作用,向商業銀行推介個人信息保護的新技術、解決方案和成果。由于各家商業銀行在新技術上的投入和能力方面有所差別,建議監管將所掌握的研究成果在商業銀行系統建設中進行介紹,促進商業銀行應用新技術。二是建議監管建立商業銀行系統建設的共享機制,促進商業銀行形成個人信息保護聯盟。商業銀行個人信息安全系統建設往往存在共性問題、面臨相同困境。建議監管組織商業銀行對系統建設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研討,促進銀行形成“團結、互助、合作”的工作機制,分享實踐經驗,加強溝通交流。三是建議監管對商業銀行開展網絡攻防演習進行指導,對演習中暴露出的系統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和專業技術指導。

(張健華為華夏銀行行長。本文編輯/王曄君)

數據治理范文第4篇

一、何為數字檔案館“數字治理”

“數字治理”這一術語最早出現在2001年10月19日倫敦舉辦的“數字治理:數字檔案、數字圖書館和科研信息化研討會”上, 該研討會將“數字治理”一詞表述為數字化環境中的治理行為, 其不僅包括數據收集或數據庫的保存和維持, 同時還包括了一定程度上的附加價值和知識?;诖? 筆者認為現階段數字檔案館數字治理是指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對數字化檔案進行保存、管理、開發、利用的過程。大數據時代, 也正是數字檔案館對這些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采集、存儲、挖掘、傳輸等技術功能的應用使其數字治理理念和能力產生了較大變化。

二、數字檔案館數字治理理念的轉變

(一) 開放包容。物聯網傳感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主要通過對檔案、庫房、設備、建筑、檔案工作者、用戶等實體狀態和內容信息的實時感知, 獲取大量非結構化信息, 實現對檔案館相關實體和人員的跟蹤、監控和管理。針對大數據時代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數字檔案館不能再局限于對傳統數字化檔案、電子檔案等結構化信息或圖片、聲音、視屏等半結構化信息的存儲, 數字檔案館應以一種更為開放、包容的心態采集存儲更多海量異構檔案信息, 為數字檔案館服務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二) 積極主動。近年來,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盛行, 改變了傳統檔案信息的傳播方式, 滿足了用戶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檔案館依托數字化館藏檔案信息, 利用信息挖掘技術、信息推送技術、無線網絡技術預測、推送、發布用戶所需信息。用戶通過手機客戶端就可以方便、靈活地查詢、瀏覽、獲取相關檔案信息。大數據時代,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將使數字檔案館改變傳統就地查詢的被動服務模式, 以更為積極、主動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服務。

三、數字檔案館數字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 感知互聯。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 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物聯網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主要是以無線射頻 (RFID) 技術為主, 通過對檔案實體植入RFID標簽來記錄檔案的檔案號、存放地點、檔案名稱、利用狀態等相關信息, 并利用紅外線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傳感設備將檔案、設備、庫房等實體與物聯網連接, 實現對實體狀態和內容信息的全面感知、互聯互通。再加之移動智能設備對感知信息的有效傳播, 實現了檔案用戶對檔案信息的全面獲取。物聯網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 全面提升了數字檔案館在檔案信息收集、服務等數字治理行為方面的能力。

(二) 智能高效。麥肯錫研究院 (MGI) 在其2011年5月發布的報告“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中指出, 大數據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數據庫軟件的采集、存儲、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數據集。單純從技術角度看, 數字檔案館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對其檔案資源的整合、檔案信息的挖掘、用戶特征的分析、用戶需求的預測等。就此而言, 大數據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可以進一步實現其深層開發、知識服務等數字治理的“智能化”

云計算是一種可以隨時隨地方便而按需地通過網絡訪問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 (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和服務) , 這些資源可以通過最低成本的管理或與服務器供應商交互來快速配置和提供。數字檔案館可以通過云計算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器、應用軟件、網絡設備、存儲設備集成檔案云平臺, 有效存儲海量異構檔案信息, 實現檔案信息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對于具有保密性質的檔案信息, 可以通過建立私有云的方式, 實現局域范圍內的檔案信息共享和利用。就此而言, 云計算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可以進一步實現數字治理過程中檔案信息利用的“高效化”。

四、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 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應用的不斷深入, 數字檔案館要以開放包容、積極主動的理念使其在采集、整理、保存、利用服務等數字治理行為方面變得更加高效化、智能化。

摘要:大數據時代, 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對數字檔案館數字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產生了較大影響。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數字檔案館,數字治理

參考文獻

[1] 祝智庭, 陳丹.數字治理:智慧學習新素養[J].電化教育研究, 2014 (9) :9-10.

[2] 劉云浩.物聯網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0:4.

[3] 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R/OL].[2015-10-25].http://www.mckinsey.com/insights/business_technology/big_data_the_next_frontier_for_innovation.

數據治理范文第5篇

一、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和趨勢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 國外學者就開始了對交通控制系統和交通流誘導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 成果顯著, 其中用到迭代建模思想、一體化建模思想以及博弈建模思想等。我國關于這些方面的研究比較滯后、起步較晚, 從九十年代末才開始相關的課題研究, 但到目前為止仍然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但是, 國外研究學者在交通信號控制與交通資源的分配結合問題上的研究基本也都是提出一個粗略的分析框架, 對于路徑選擇以及出行時間計算算法和信號燈配時等方面僅僅提出了比較理想化的假設, 但由于交通擁擠原因的復雜性, 很難適用于實際交通網絡;國內研究開始時也是集中于靜態交通資源的分配問題, 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 研究方向開始轉向協調互動, 但是基本上都是提出一個概念或思想, 在實際應用難以落地, 收效甚微。近年來, 隨著交通卡口和視頻監控的推廣普及和廣泛應用, 為緩解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狀況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 隨著大量數據資源的積累與沉淀, 為開展大數據分析和城市道路交通綜合治理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交通治理過程中的關鍵技術

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統是一個規模無比龐大的系統工程, 所涉及到的技術領域極其廣泛, 包括大數據、傳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自動化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等, 但其核心是大數據分析、交通區域控制和交通誘導, 對交通流進行控制離不開城市的實時交通流狀態信息, 依賴于交通動態信息的網絡收集、自動感知和動態分析技術的支撐和積累。

(一) 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是由結構復雜、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的數據資源構成的集合, 其主要特征包括:數據量大、數據類型多;數據實時性強;處理速度快;價值密度低。而大數據技術就是提取大數據價值的技術, 是根據特定目標, 經過數據收集、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篩選、算法分析、數據分析、預測預判、結果展示等, 為做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在現代城市中,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應用, 人、車、物時時刻刻都在產生數字化的軌跡。對于城市交通大數據來說, 主要包括六大類。 (1) 與人的移動相關的信息, 包括手機信令、認證、公交車、地鐵、鐵路、民航、碼頭的客流量數據, 以及導航軟件、網約車軟件、共享單車軟件等產生的信息; (2) 與車的移動相關的信息, 包括出租車、公共汽車、地鐵、長途客車、貨車、共享單車的GPS移動數據; (3) 公安機關建立的智能卡口和視頻監控等定點檢測, 包括車牌識別、地感線圈、視頻監控、門禁流量等; (4) 交通收費, 包括停車場、智慧泊車、收費站、ETC、出租車等收費和軌跡數據, 以及長途汽車站、火車站、機場收費數據等; (5) 交通安全, 包括交通事故發生時間、地段、類型、涉事車輛等數據;六是基礎數據, 主要包括交通網絡、地鐵時刻表、鐵路時刻表、民航、碼頭進出港、交通需求等數據。這些數據來源不同、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實時變化, 為開展交通信息大數據分析和交通智能控制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 交通信號控制技術

在城市路網中, 不同路徑的交通流相互之間是可能互為影響的, 對某一個交叉口的信號進行控制, 與其相鄰路口的交通流將會隨之變化, 甚至影響整個城市的交通狀況。將區域內多個交叉口以及相鄰的道路作為一個整體, 根據交通運行規律和預知預測, 對各個交叉口的信號配時進行協調控制, 以獲得系統評價指標最優的調節結果, 也就是交通信號控制。

2017年,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在無錫組織召開交通信號控制系列標準征求意見會, 針對國家標準《道路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通用技術要求》和行業標準《道路交通信號控制方式》廣泛征求國內主流信號廠商意見, 進一步完善標準相關內容。這兩個標準對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結構、功能要求、性能指標、通信要求、安全要求、測試要求、運維管理作出了規定, 適用于信號系統的規劃、設計、建設、測試及應用整個生命周期。

(三) 交通流誘導技術

交通流誘導技術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統、電子交通圖、計算機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 通過發布實時交通信息和最優路徑引導指令, 使出行人員找到一條從出發點到目的地的最優路徑。交通誘導系統的特點是綜合考慮人、車、路等多方因素, 通過誘導出行行為來改善路面交通狀況, 防止交通阻塞的發生, 減少各種交通工具在城市中的運行時間。根據作用范圍不同, 交通流誘導技術可分為兩種誘導方式:一種是車輛誘導, 一種環境誘導。在車輛誘導模式中, 實時交通數據在交通車輛和信息中心之間傳送, 所誘導的對象是單個的車輛, 其運行機理相對簡單、明確, 容易達到誘導目的, 目前采用較多的就是這種誘導模式。但是這種方式需要安裝較多的車載設備, 造價相對較高。環境誘導的數據通信是在車流檢測器、信息中心和交通誘導屏之間傳輸, 誘導對象是車流群。我國目前所所設計并實施的交通誘導系統一般都屬于環境誘導系統。

三、大數據時代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對策

大數據時代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帶來新的發展思路, 以協同學理論為指導, 對城市道路交通流系統的行為特征和演變趨勢進行研究, 揭示城市交通流系統的自組織、涌現、演化等機理, 從而把握城市交通流系統本質。在此基礎上, 借助交通大數據, 構建城市交通流系統協同控制模型, 運用城市交通信號區域控制系統和城市交通流誘導系統兩種手段對城市交通流系統進行協同控制, 從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系統效率, 以緩解交通擁擠, 降低交通造成的環境污染。從智慧交通的長遠發展來看, 當前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和研究: (1) 加強智慧交通的頂層設計, 強化技術標準的頂層設計和標準體系框架, 促進交通信息資源的合理使用和協調發展; (2) 打通各行業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 實現不同系統、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采集、交換、共享、融合和有效聯動; (3) 構建交通大數據分析平臺, 實時采集各類交通基礎信息數據, 建立各類大數據綜合分析模型; (4) 開展交通信息動態監測和趨勢跟蹤評估, 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交通問題進行預測, 在交通規劃、交通組織管理優化、交通疏散規劃和應急管理等各方面全方位整合資源, 優化配置, 實現道路智慧化擁堵防治;五是建立交通區域控制和誘導分流協同模型, 均衡城市道路上的車流量, 消除局部地區或區域的交通擁堵, 讓整個路網系統恢復到有序順暢狀態。

四、城市智能交通發展趨勢

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 智能交通未來的發展趨勢,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構建集成指揮調度、信號控制、監控執法、車輛管理、信息發布于一體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整合城市間交通數據資源, 實時掌握各區間的交通情況, 實現多元化、全方位的交通誘導;持續推進城市間交通的智能協調調度, 實現換乘接駁間的精準對接、運動匹配及資源的高效配置。 (2) 打造涵蓋主要道路、公交場站、軌道交通站點、高速路口、交通樞紐的綜合交通信息平臺, 打破信息不對稱, 實現各類交通信息的開放共享, 利用平臺化的APP技術, 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通信息查詢、發布與反饋。 (3) 未來無人駕駛汽車的推廣帶來新的挑戰。盡管目前我國無人駕駛汽車技術處于研發階段, 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 但是以無人駕駛技術為切入點, 實現在環境感知、車路協同、自動控制、智能決策、信息反饋處理方面的突破, 也必將為智能交通系統在管理和服務方向奠定可靠的基礎。

五、結論

在當前大數據時代, 通過對現代城市道路交通狀況的分析和研究, 發現影響交通順暢運行的環境因素和作用權重, 借助交通流量、出行、事故、道路施工、信號燈控制等大數據的分析, 提出智能化交通、創建“不堵城市”的實現路徑和對策建議, 為加強和優化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摘要:“治堵”已成為公眾共同關心的焦點問題之一, 全世界都希望通過現代信息新技術, 推動城市道路交通的智慧運行, 以解決面臨的巨大挑戰。本課題通過理論分析和個案研究, 主要圍繞如何緩解城市道路交通壓力、降低事故率、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和節能減排等重點問題, 從交通管理系統功能互補和整合的著眼, 從動態和靜態交通兩個方面著手, 進行城市道路交通區域控制與誘導分流的協同研究, 旨在建立一種適應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優化機制, 面對復雜的城市道路交通運行狀況, 采用智能化的手段, 收集、感知、共享交通全息數據, 分析與預測交通狀況和出行特征, 并快速做出反應, 以改善交通擁堵狀況, 緩解交通資源壓力, 使其進入有序的良性循環過程。

數據治理范文第6篇

公司治理這一概念在我國形成的較晚, 但其重要性被社會各界所認可, 并且成為學術界的熱點話題。在公司治理這一動態概念中, 內部會計控制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兩個概念之間是相互作用的關系, 當其形成一個和諧良性的平衡時, 公司的各個利益主體的權力會得到更為有效的維護, 公司的最大價值也能被體現。

2 公司治理與內部會計監督的內涵分析

2.1 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的概念, 屬于動態形式的概念, 其本質的內涵是在處理企業各利益相關方之間關系的過程中用合理有效的制度來安排或制約企業各利益關系方之間的權利與責任, 并由此形成有效的決策過程。目前公司治理被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對于各利益相關方之間關系的規定, 這里的關系規定, 主要指權利與責任的規定;第二個方面是關于執行這些規矩的機制??偟膩碇v公司的治理框架, 實際的治理工作就是以公司的規章制度與公司法為依據而形成的一種關系合約。

2.2 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

內部會計監督是存在于公司治理這一概念下的, 其本質上是一個單位為了保護其資產、保護其生產經營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會計內部規章要求等一系列條件, 并且在單位內部實行監督制約的方式方法。其存在對于公司的治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是企業會計監督體系的基礎。在企業的會計監督中, 其監督職能的執行主要來源于政府部門、社會會計中介機構、企業內部監督這幾個方面。由此可見, 企業內部監督的能力和作用非常重大。

3 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下內部會計監督的現實問題分析

3.1 企業管理當局認識不足

由于我國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建立的時間較晚, 基礎較為薄弱。所以我國的企業, 對于這方面重要性的認識度不夠完整, 大部分企業并沒有建立, 或者是并沒有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系統。其中不完善的監督系統是企業監督管理中最值得認識的問題。內部監督系統的建立, 會運用到企業的部分資源, 不完善系統的建立和運行之后, 系統作用往往趨于形式。不嚴格執行這一監督制度, 是對于企業資源的浪費, 也是對于企業治理的不負責任。這會導致企業的內部會計監督系統失去其監督作用, 嚴肅性, 長此以往還存在更嚴重的危害。

3.2 內部會計控制設計不合理

內部會計控制系統設計得不夠合理, 也是許多企業存在的問題。目前大部分企業已經認識到了, 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的重要性, 但由于這一認識產生的較晚, 所以, 企業在建立相關會計控制制度的過程中, 缺乏經驗與科學性, 也沒有考慮到這一制度的連貫性作用。制度并沒有起到預防事前發生的作用, 往往是在經濟業務事后才去亡羊補牢, 修改制度。由此導致了這一制度建立成本較高, 實際效果達不到預期。

3.3 會計人員監督意識不強

會計人員的監督意識強弱也關系著企業會計監督制度的實施。會計人員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素養, 不能夠有效的認識法律的內涵, 缺乏對相關法律的敬畏之心, 導致違法違規行為頻出。目前大多數企業在對于會計人員的錄用要求方面往往比較注重其在專業方面的能力, 從而忽視了其在會計的專業素養和稅收法律意識等方面需求。

4 健全公司治理機制和完善內部會計監督的措施

4.1 完善公司治理框架

公司的治理框架是否合理, 是否完善關系到整個公司的運營工作和各方相關者利益。在對于公司治理體制的完善中, 首先是需要統一標準, 制定完善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 對企業內部行政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手段的實施進行有序規劃。如果需要建設有權威, 有激勵性質的機制, 由此來促使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最后, 要對于公司的高層, 也就是董事制度進行完善, 保證其獨立性, 強化制衡作用和監督作用。

4.2 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環境建設

企業的環境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管理人員和企業的所有工作人員。對于企業內部會計的監控離不開企業的整體環境。企業在治理的過程中, 應當注重對于企業文化的培養, 和對于環境的優化, 避免企業員工的小團體化和整體企業文化的短期化。需要用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文化氛圍去感染企業的員工。此外, 企業的管理環境也需要得到更為有序的建設, 在建設中需要明確企業管理任務的分工, 權利和責任的落實, 并且要將監督制約力真正體現在企業的環境中。

4.3 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

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會直接影響企業內部會計行為。企業應著重加強內部會計人員的素質培養。首先, 著力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監督企業內部會計行為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管理手段, 提高會計人員的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才是關鍵點。對此, 企業應定期針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以讓他們能夠清晰地認識到法律的權威性和制約力, 讓會計人員做到知法不犯法。其次, 就是需要讓會計人員認識到會計的職業素養, 從職業的角度讓其精神層面得到拔高, 從而在職業中展現出更高的素養。最后, 從道德層面對其進行熏陶, 讓其認識到工作中的某些行為是禁止的。

摘要:本文著重研究現代企業管理中備受關注的企業治理結構與內部會計監督問題。由于企業的內部會計監控是其內部控制的重要部分, 兩者之間的融合與關聯性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對此進行詳細研究。

關鍵詞:公司治理,內部結構,內部會計監督

參考文獻

[1] 唐洋, 王秋林, 陳慧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對內部會計監督的影響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 2013 (6) .

[2] 付瑩.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會計控制的關系研究[J].金融經濟, 2017 (6) .

上一篇:小英雄雨來的故事范文下一篇:指導意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