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程教學范文

2023-09-18

課程教學范文第1篇

構建立體化教學資源是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徑川。近幾年,在大學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過程中,產生了一大批能夠反映課程建設與學科發展新成果、體現現代教育思想、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新型教材及相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但在立體化教學資源的總體建設上仍處于探索、提高的階段。因此,我們就必須在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中加強立體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形成體育教學的信息化,才能從根本上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1立體化教學資源的概念、內容和特征

立體化教學資源是立足于現代教育理念和網絡技術平臺,以傳統紙質教材為基礎,以學科課程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態、多用途、多層次的教學資源和多種教學服務為內容的結構性配套的教學出版物的集合,是數字化時代教學現代化的標志,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網絡化,優化教育資源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徑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立體化教學包、教學資源庫、學科(專業)網站,也可以把它們分成三個層次。它具有以下特征:數字化處理、光盤化存儲、多媒體顯示、網絡化傳輸、學習資源系列化、教學過程智化等囚。這樣的特征能夠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實用化的教與學需求。

2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和形式

公共體育教學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系統與社會系統的中介,能夠反映社會的要求,并受到體育科學文化發展水平的制約。為實現體育教育的目的和體育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就必須包括知識、技能、情感、身體發展等四個方面。教學理論主要包括:體育衛生知識、人與環境有關知識、體育保健知識、人體解剖與生理有關知識、運動營養學基礎知識、人體健康知識、傳統養生知識等教學實踐內容主要包括:促進身體全面發展的內容、競技性內容、娛樂性內容、保健性內容、情感性內容(體育游戲類)等。教學形式是以室外的運動實踐為主,理論教學為輔,使學生在學習各種運動技能的同時進行身體素質的鍛煉與培養。

3公共體育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3.1公共體育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路

公共體育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的建設應結合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分步驟進行建設,首先,要建設公共體育課程的立體化教學包,完善基礎的教學資源;其次,要整合基礎的教學資源,建設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資源庫;最后,要建設大學體育專業網站,提供綜合的網絡服務。

3.2公共體育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內容

3.2.1公共體育課程立體化教學包

公共體育課程立體化教學包的建設要以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為主,重點開發公共體育教學所需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的主教材、教師參考書、學習指導書和技能鍛煉指導書、試題庫等,以及開發用于教師授課和學生復習的PowerPoint電子教案、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助教助學的CAI課件、提供學生自學自練的網絡課程等同時要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進行一體化教學設計,呈現包括紙質圖書、音像、電子網絡出版物等多媒體、立體化產品形態,使這些內容相關、表現形式各異的教育資源,既有重復和強調,又有交叉和補充,相互配合,形成一個教學資源的整體解決方案(如圖1),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3.2.2公共體育課程教學資源庫

在完成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包建設的基礎上,借助計算機應用軟件系統,將教學資源管理系統、指標體系和課程教學包應用數據庫、高級編程語言和媒體制作軟件開發形成學習系統。使體育理論知識形成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流媒體等各種素材,并按照課程、知識點的樹狀結構排列,便于教師、學生按內容檢索;為體育實踐教學提供運動技能的仿真練習、模擬系統,以便于學生學習各種運動技能。同時還要完善體育教學資源庫的管理系統,以便于教師和學生進行查詢和運用,形成整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如圖2)。

3.2.3大學體育網站

大學體育網站的開發要根據專業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網站為門戶進行建設與實踐。建設的內容應包括教學網站、課外輔導網站、體育知識網站等幾個部分(如圖3)。教學網站包括教學管理系統、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測試、教學評價和反饋系統等;課外輔導網站包括課外鍛煉知識、俱樂部活動、校園體育競賽組織與訓練、場館器材情況等;體育知識網站包括各類體育網站的鏈接、體育學術網站的鏈接等。使公共體育課程在信息化教育環境下,將數字化學習資源、虛擬化網絡空間與傳統的課程資源及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師生之間利用學校、課堂、網絡、通訊、生活實踐等活動方式將體育運動的知識學習、經驗建構和社會體驗聯結在一體,形成高質量的教學過程。

3.3公共體育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實施

公共體育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建設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公共體育課程豐富的專業資源,而且還需要數碼相機、掃描儀等外部設備的支持、計算機專門軟件開發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參與。從整體來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個高校要協調好學校的各個職能部門、相關的師資隊伍,共同努力進行建設;二是技術手段的準備,以現代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和開發工具為基礎,配置用于開發的軟硬件平臺,建設教育信息化的主干道,并應用先進的資源建設技術、工具和手段;三是聚集優秀的師資力量,整合出優籌立體化教學資源;四是制定合理規劃,分期分批,穩步實施公共體育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4公共體育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的應用

公共體育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的建設比較滯后,體育教學中只是簡單的以教師教學為主體來學習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學生以盲目的模仿練習為主,教師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學的服務水平和質量等都滿足不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促進師生對立體化教學資源的應用,以提高體育教學水平。

4.1提高師生綜合運用立體化教學資源的能力

一是要提高體育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增強其高效獲取信息的能力,熟練、批判性地評價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儲、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提高體育教師運用PowerPoint多媒體教案和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的能力,及運用多媒體形式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三是提高學生網絡教育資源的應用能力,自主高效地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與交流,從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4.2以立體化服務保障立體化教學資源的應用

立體化教學資源的應用,需要立體化的服務來支撐。首先,學校公共體育教學部門要實現動態化服務,將體育教學和體育相關服務延續到學生的整個學習期間,以滿每一個學生對體育教學資源的需求;其次,通過體育教學資源數字化信息服務系統,為師生提供多類別、多形式、多階段的教學資源應用服務,形成服務形式的立體化;最后,形成服務對象的立體化,任何教學單位和個人都可以通過不同途徑,獲得內容豐富的不同類型的體育教學資源。

5結論

課程教學范文第2篇

21世紀是更加注重人才素質全面提高的世紀,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介紹口語表達的基本理論和口才運用的常見形式,提高大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使之具備適應社會需要的基本素質,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能自覺地追求好的口頭表達。

一、 口才概述

什么是口才?《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口才就是說話的才能;《交際與口才》解釋:口才就是善于運用規范的口語,準確、恰當、得體、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才能。也可以說,口才是一個人智慧、知識、修養、能力的綜合體現。

有材料證明,在信息社會,口語交際是言語交際的重要形式,“聽”、“說”兩種活動占言語總量的四分之三。計算機帶來人際對話到人機對話的發展,對“說話”的要求提高,對口語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歷史時代。為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必須培養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而溝通是人才成功的基本前提,口才是人才素質不可缺少的部分。

要想有好的口才,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的指導思想和道德修養;

2、使用語言的能力即言語能力;

3、敏銳的洞察力和感知力;

4、訓練思維能力是核心。

(一)、口頭語言和口頭表達的特點

相對于書面語而言,口語有如下特點:二者的生理和心理過程不同,調動的感覺器官不同感受就不相同; 口語有濃厚的生活色彩,還有一些特殊的慣用詞匯和語法現象;口語的聲調具有表情達意的作用;口語對語境有依賴性,往往帶有較多的剩余信息和模糊信息。從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分析不難看出,口語是書面語的源泉,書面語對口語的發展和規范起到一定的作用。

口頭表達的特點是現想現說;語音稍縱即逝;借助語速、停頓、重音、語氣的變化斷句表意;借助態勢語作為表達的輔助手段。而口頭表達的過程包括:產生動機、編成語句(編碼)、語音傳送、接收理解(譯碼)、反饋等環節。這個過程在實踐中是剎那間完成的,有人會很不以為然,覺得沒有必要如此細致分析,其實每一環節都有重要意義,都和思維的能力

1 緊密相關,比如腦袋里空空如也,怎能編出語句?比如聽不見自己的話,怎能知道是對是錯?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運用口頭語言表情達意的能力是綜合的能力,它包括說話人的思維水平、知識水平、說話的技能技巧和個性心理特征。初學者特別要在組織內部語言的能力、快速編碼的能力、運用語音表情達意的能力上下功夫。

(二)、態勢語的運用

態勢語即非言語交流符號和示意,它包括身體動作、面部表情、空間利用、觸摸行為、聲音暗示、穿著打扮和裝飾品等。

1、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

面部表情主要是由眼睛和嘴巴來展現。不同的眼神給人不同的印象,眼神的運用可以揭示人的內心;面部肌肉的收縮與舒展構成喜怒哀樂的各種表情,這主要是嘴巴起作用;身體動作包括示意動作和姿勢,其中手勢特別重要,需要注意到手勢的方向、幅度、形狀,避免手勢生硬、粗俗、瑣碎;站姿、坐姿、走姿均表現人的修養與氣質。

2、空間和觸摸

空間指交際者之間以空間距離所傳遞的信息,有公眾距離、社會距離、個人距離和親密距離的區分??臻g的概念在交際中非常重要,因為人需要有安全感; 觸摸屬于親密距離范圍內的一個方面,有研究表明,觸摸是同他人交際的一種最有力的方式。

3、服裝和其他飾品

服裝和其他飾品也稱為人工語言或物體語言,包括服裝、頭發樣式、化妝品、珠寶和其他用來裝飾身體的東西。這些東西向人們傳遞出許多信息,如性別、年齡、職業、地位、身份、性格等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交際的時間、場所和目的。

對態勢語的研究運用是為了追求儀表和風度, 儀表指人的容貌、姿態和舉止,風度是給人的一種視覺和感覺的綜合印象。儀表和風度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在交際中美好的儀表和優雅的風度能夠贏得人心。儀表、風度的審美原則是適合身份、適宜場合、適應聽眾

(三)、口才運用的分類

1、單向傳播式

又稱為“獨白式言語交際”。其特點是一個人面對聽眾進行的連貫的、成套的說話形式 ,如朗讀、演講和講述。

2、 雙向交流式

即聽者與說者雙方處在息息相關的語言環境中,面對面交流的形式,有正式與非正式的區別,如對話、辯論和談判。

二、朗

學習朗讀是為了對自我的聲音有所感悟,一個人的聲音是他的口才的物質基礎。而經過學習的、修飾過的、有感情的聲音與平常講話不同。人的聲音有一定的可塑性,豐富的有聲語言能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朗讀還對普通話水平的提高有現實意義。

(一)、嗓音的鍛煉

嗓音的運用對口頭表達是很重要的。發音的物質基礎包括呼吸器官、發音體、共鳴腔, 呼吸帶動器官運動而發出聲音。因此要保護嗓子,要科學地練習呼吸、發音、吐字。 需要鍛煉的幾種情況是:嗓音弱、音域狹小、聲音忽高忽低、聲音無力、嗓音尖等。

嗓音既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又有獨特的個性特征,不過,柔和的、洪亮的、渾厚的、清脆的、富有層次感的聲音是大家公認的好嗓音,應該作為我們練習的目標。

(二)、分析朗讀材料

即朗讀的準備階段,朗讀之前需要把握朗讀材料的主題、層次和細節,做到表達正確,處理獨到。一般說來,可以概括為“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處即作品的基調,小處即作品的細節。

(三)、朗讀的基本技巧

1、 停頓

停頓即在句子當中、句子之間、層次之間、段落之間的語氣間歇,有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心理停頓,結構停頓,生理停頓等。

2、輕重音

朗讀時輕重音配合運用,可以使語言的節奏顯得活潑、生動、富于音樂美,增強語言的表現力。輕音和重音是由音強決定的,可以分為重音、中音、輕音(次清音、最輕音)。 重音又有語法重音、邏輯重音、心理重音、節奏重音。

3、語調

語調是由于思想感情的變化而在讀音上出現的高低抑揚變化。大致分為平直調、昂上調、降抑調和彎曲調。

還有一種藝術語調,即模仿不同人物說話語氣和情緒變化的語調。須注意的是語調不同于聲調。聲調是指單個音節的高低升降,其作用主要在于區別詞的意義;語調則是貫穿整個句子的調子,其作用主要用來表示整句的語氣和感情。

4、快慢

3 朗讀速度的快慢,可以傳達作品的情緒和渲染氣氛,使語言的節奏跌宕起伏,錯落有致,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朗讀材料的體裁特點和思想內容決定朗讀速度的快慢。

除以上四種,朗讀中還有一些特殊技巧,在表情朗讀和朗誦時會用到,如噴口、顫音、氣音、拖腔、笑語、泣訴、模擬等。

三、 演

演講是口頭表達活動中的高級形式,是一種實用性的藝術活動。通過演講,可以提高我們在大庭廣眾前講話的膽量,提高聲音的響度、亮度以及高屋建瓴、縱橫捭闔、氣度恢宏地發表意見的能力。

(一)、 演講的特點及分類

演講是指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中,以有聲語言和相應的態勢語言為手段,公開向聽眾傳遞信息,表述見解,闡明事理,抒發感情,以期達到感召聽眾的目的并帶有藝術性的社會實踐活動。

1、演講的特點: 演講的特點是“演”“講”結合,以“講”為主,以“演”為輔。

2、演講的分類:

由于著眼點不同,演講分類的標準自然會不相同。但演講的內容理應成為演講分類的重要標準。而演講內容的涉及面十分廣泛,政治、經濟、軍事無所不包,我們采用粗線條分為政治演講、學術演講、法律演講、禮儀演講四類。

(二)、演講稿

演講稿即演講者在演講之前,根據口頭發表的需要寫出的文稿。它是現場演講的主要依據。選題立意、組織材料、安排結構、編寫提綱等,都是寫演講稿的探討范圍。

演講稿的作用至少有:第一,能對選材和提綱的實踐性進行檢驗,進一步保證內容的完善;第二,能避免臨場字斟句酌,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第三,能保證思路暢通,幫助消除怯場心理;第四,能幫助限定時速,避免時間松緊失當。

演講稿寫作的具體要求同于一般文章,特別要注意的是開頭與結尾、主體思路、標題擬定、口語化等。

(三)、與演講有關的幾個方面

1、演講的控場:

演講需要控場能力,這是演講者應變能力的全面反映和實踐??貓龅囊饬x在于不管出現 4 什么樣的情況,都能使演講順利進行下去,很好地實現演講目的,并很好地塑造自己的演講形象,樹立演講者的威信。

失控的表現反映在演講者和聽眾身上,包括主客觀兩方面。主觀失控有怯場、忘記和失誤??陀^上有聽眾臨時發生變化,自己與別人講的內容重復,領導在場,收到觀點對立的提問條,現場喧嘩等。

控場的方法通常有:控制感情,萬勿發火;巧妙穿插,振奮精神;突然停頓,爭取主動;因勢利導,借題發揮;將錯就錯,不必后悔;隨機應變,不拘于稿,運用幽默地等。

2、 演講的聽眾:

演講是對言語信息的編碼過程,聽講則是對言語信息的解碼過程。演講者要使自己的目的能夠實現,就必須研究聽力。影響聽眾聽力的因素是:聽眾的身體條件、情緒狀況、聽講環境、信息的重要程度、與演講者的關系等。

演講中要注意掌握聽眾的心理定勢,理解聽眾的心理要求,研究聽眾的需要,激勵聽眾的精神追求。

3、演講與美

演講是一種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的演講不僅能給人以理性的啟迪,而且能使人精神愉悅,有美的享受。

演講美的構成包括內容和形式:演講的內容要具體、真實,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感染力;演講者本人要服飾得體,儀表端正,風度優美;演講的傳播媒介——有聲語言與體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演講的場景宜人,氣氛熱烈;聽眾配合默契,效果明顯。演講美的獲得就在于各種因素的有機協調,相映生輝。

(四)、即興演講

即興演講也叫即興講話、即席發言。一般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在未作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為滿足表達意愿或現場需要而臨時進行的講話。從表達方式上看,即興講話屬于演講的一種,與讀稿、背稿、提綱式演講并稱。

即興講話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口語表達形式,其臨場性、即興性和靈活性特點非常突出。即興講話練習有助于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增強語言的現場感和應變性,提高口語的簡潔性、平易性和“現想現說”的能力。

即興演講要求有開闊的視野,廣博的知識;敏捷的思維,清晰的思路。 即興演講的技巧主要有:

1、選擇話題的技巧

5 依據特定的語言環境選擇話題;根據聽眾的身份、特點選擇話題;結合自己的實際選擇話題。應力求新穎深刻。

2、組織材料的技巧

即興演講的結構一般比較短小簡明,應特別注意用典型事例闡明思想。具體組織材料有幾種模式可以借鑒:過橋式(即借助聯想而由此及彼的方式);串珠式(即把相關、并列的材料聯綴起來的方式);階梯式(即材料組合中體現出遞進關系的方式);網絡式(即縱橫交錯組合材料的方式)。

3、控場的技巧

即興演講的場面帶有偶然性、突發性,除了一般演講的控場技巧外,還應注意:自我控制坦然面對;變被動控場為主動控場;發生意外變故機巧應對。

四、 講

講述是信息傳播者面向眾多的傳播對象,系統的講解、敘述事情和道理。是一種單向傳播的話語活動。其基本形式是“獨白”。講述是社會生活中運用較廣泛的一種言語交際手段。

(一)、 清晰的思路

思路是思維的線索和脈絡,無論敘事還是說理,必先確立一條思路??陀^事物的存在有形式、有內容,客觀事物的發展有起因、有后果,只有思路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運動的程序性和規律性,講述才符合層次清晰、組織嚴密的基本要求。

思路的清晰體現在安排材料上,安排材料的方式大致有時間順序式、空間層次式、聯想過渡式、演繹歸納式、因果關系式、提問解答式、助人了解式等。

講述除了確立一條思路外,還應遵循語言結構的根本規律,講述必須有一個中心點,從中心點展開時,應具有條理性、連貫性;在思路系統中有詳有略,有所側重且富于變化。

(二)、講述的應用

1、介紹

介紹是向聽眾推薦自己所知道的人、物、事的情況。介紹人的有自我介紹、介紹他人、介紹群體;介紹物的有商品介紹、生活環境介紹、設備性能介紹等;介紹事的有事務手續介紹等。

2、說明

說明是向聽眾解說闡述概念、現象、方法,目的是幫助他人理解,要求語言清晰和準確。

3、導游

6 導游屬于藝術性的講述,即通過形象詞語的渲染,對事物作生動描述而感染聽眾,不僅使其了解事物的演變和意義,并且產生身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訓練導游的語言技巧應注意:深入理解生活,體驗生活,發掘生活情趣;培養豐富的藝術想象能力;訓練機智的應變能力;掌握始終維持旅游者游覽興趣和飽滿情緒的技巧。

4、講笑話

笑話是人民群眾口頭創作的微型故事,它以短小精悍的形式,高度集中地抓住典型事物,生動勾勒出五光十色的人生臉譜。笑話不完全是茶余飯后的消遣,而是具有社會教化作用的手段。

5、講故事

故事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民間藝術形式。我國多民族,廣地域,久歷史,民間創作的故事浩如煙海,這些故事絕大多數表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群眾的愿望和要求。

五、對

對話是日常生活中運用最廣泛的交際手段,似乎不用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對每天進行的言語交際行為有一種分析和鑒別,以逐步提高我們的交際質量,并了解對話的特殊運用,為今后發展職業口才打下基礎。

(一)、 對話的概念和作用

對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對話,指兩人或兩人以上相互之間有問有答的言語交流,如政治對話、軍事對話、學術對話、生活對話、采訪、答記者問等,是雙向交流式的口語形式。狹義的對話指“交流式的演講”,即演講者與聽眾就某個專題進行一系列的問答,以宣傳某種思想、討論問題而進行溝通,如報刊上的采訪錄。

對話在現實中的用途是廣泛和重要的,如日常生活中的寒暄、問候、聊天、接人待物、談情說愛、商品交易、工作咨詢等,還有為闡明思想、觀點、主張進行的對話??傊?,對話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其作用可概括為以下三點:對話是社會交際、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傳播信息、講授知識的重要形式;是鍛煉思維、發展智能的重要措施。

對話的基本要求是態度真誠、地位平等、說話負責。

(二)、對話的方法

首先是聽。對話是傳遞和接收信息的雙向交流活動,只有聽得準確,才能做出正確的信息反饋,否則將答非所問。聽的能力不在于聽覺器官的靈敏,而在于對聽到的信息內涵、情緒思想的感受理解。聽的目的是洞察對方內心,接受有用信息。

7 答的方法有:直言法;委婉法;限制法;幽默法等。

(三)、對話的特殊應用

1、探究

探究是把不了解的情況弄清楚,探究的關鍵在提問。調查分析談話對象,事前擬好提綱是很重要的。探究在司法審訊和新聞采訪中運用廣泛。

2、誘導

誘導是甲方為闡明觀點而有意引導乙方產生疑問并自尋解答,或應用點悟的方式使乙方心領神會的方法。

3、說服

說服是在了解、接納對方的基礎上逐步表露出自己優異于對方的一面,使對方欣然接受自己主張的方法。

4、討論

討論是多個人就某個問題交換意見,真誠溝通、集思廣益、避免爭論、化解對立的方法。

六、談 判

我們已進入了談判的時代。樹立談判的理念,用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爭取互惠、合作、雙贏的結局,具有追求次好目標的觀念,善于妥協等,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

(一)、 談判的概念和特點

談判是人們為了改變相互關系而交換意見,為了取得一致而相互磋商的一種行為,是直接影響各種人際關系,對參與各方產生持久利益的一個過程。談判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談判指一切正式場合的談判,包括政治、軍事、外交、經濟、貿易等談判。狹義談判較莊重嚴肅,一般以會議形式進行,并形成書面協議,對雙方均有約束力。廣義談判范圍很廣,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可以談判,人們往往通過談判來作出決策,解決問題。

談判的特點概括地講有互惠、合作、斗智、應變、雙贏等。

(二)、談判的過程和技巧

分為兩大階段:準備階段(包括分析己方、分析對方、分析可行性、制定綱領、組織隊伍等)和正式談判(包括導入、簡要介紹、訴說既往、列示需求、形成對立、尋求妥協、達成協議等)。

談判是非常講究策略的,談判之前,必須確定最低底線,提出最大極限,為達成協議準備讓步。在談判過程中,還應當注意幾個方面:

1、提問巧妙

要抓住要點,問得明白具體;講究邏輯,問得有條有理。 提問的方式要靈活多樣。提問的措辭要字斟句酌。

2、答復藝術

要認清問話的實質,使回答具有針對性;要突破問話的控制,使回答具有靈活性;要掌握對話技巧,使回答具有藝術性。

3、控場技巧

一般地,有控制話題、控制場景、即興回答等方面。

在談判中,還應對談判的風格進行研究,對各種風格的對手有應對的措施。

七、辯 論

辯論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使我們認識到探求真理的不易。學習辯論的特點和技巧,使我們感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思想交鋒的享受及交鋒狀態下語言的精彩,激發我們辯論的熱情。

(一)、辯論的產生與發展

辯論是關于同一辯題的爭論。辯論的雙方通過互相質疑、駁斥,揭露論敵的矛盾,占領論證上的優勢中心,確立自己的論斷,以便最后肯定正確的認識,取得共同的見解。

辯論是一種特殊的言語交流形式,也是一門古老的學問。辯論產生于人的大腦發展到對未來具有預見性之后。早在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就盛行論辯之風,并產生了專門以教授論辯術為業的學派(智者學派)。在春秋戰國時代500年間,我國也涌現出大批能言善辯的謀臣策士、學者和思想家。辯論也廣泛存在于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息息相關。辯論不僅可以辯駁謬誤,發現真理,還可以磨礪思想,錘煉口才。在提倡民主、多元而又推崇和平和諧的今天,辯論有助于保持人類思想的適度活力和張力。

(二)、辯論的性質和種類

辯論在本質上應該是為真理而辨。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由于人們認識水平的限制,也由于人們判斷是非、表明立場的依據和標準,常常會因事因時因地而異,這就使得真理與謬誤難免混淆,辯論就是為了使謬誤不斷得到揭露,使真理逐步得以彰顯。思想撞擊產生真理的火花,辯論的目的是引導人們邁向真理之路。

辯論的種類按參與人數劃分,可分為兩方辯論和多方辯論;按準備狀況劃分,可分為有準備辯論和無準備辯論;按背景不同,可分為日常辯論、專題辯論和模擬辯論。

(三)、辯論的特點和要求

1、辯論的特點

辯論雙方的立場尖銳對立;辯論策略攻守相濟;辯論者的思想活躍敏捷;辯論雙方的言辭犀利謹嚴。

2、辯論的要求

辯論的立論要鮮明,證據要扎實; 辯論的關鍵在反駁,反駁的關鍵在聽懂、聽全面; 辯論時思維要快速敏捷,全面辯證,審慎嚴密,開闊靈活;語言要嚴密、準確、簡潔明快、把握分寸;心理素質要自信、敢辨。

(四)、辯論的技巧

辯論的途徑一是證明,二是反駁。但無論是證明還是反駁,人們都會有意無意地犯規,這就需要揭露詭辯。證明時必須注意講述的技巧,敘述要具體不要抽象;要切合實際不要空洞議論;要力求生動活潑、口語化;要善于運用“停頓”、“引用”、“反問”;反駁的技巧有反駁論點、反駁論據、反駁論證過程或論證方式、歸繆反駁、類比反駁等;識別詭辯的技巧有論題曖昧;轉移論題;偷換概念;捏造證據;預期理由;循環論證;二難推理。

辯論的能力必須通過實踐才可能獲得,校園辯論是廣大學生提高論辯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 考 書 目:

1、李元授:《交際與口才》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版)

2、張銳、朱家玨:《說話訓練》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7版)

3、魯道夫〃F〃維德伯:《講話的藝術》

中信出版社

(2003版)

4、陳愛儀、雷抒雁編:《朗誦藝術談》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6版)

5、賴華強、楊國強:《教師口才藝術》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3版)

6、邵守義:《演講學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版)

7、孫海燕、劉伯奎:《口才訓練十五講》

北京大學出版社

課程教學范文第3篇

一、活動目的

為傳承中國古典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增強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培養他們對生活積極的態度,我們就把《三字經》、《論語和》“古詩文誦讀”定為我校的校本課程。

并且針對此,我們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并認真實施,下面就對我們這個學期的實施進行總結。

一、整合古詩,統一內容。

由于以前古詩教材不統一,每個班自選教材,不利于學生系統學習。為了使以后校本課程更好的開發和利用,本學期我們組根據學生特點選擇出適合我們學生背誦的古詩,確定了教學內容。即:一至二年級背《三字經》、三年級“古詩文”、四至五年級《論語》、“四季歌”、“古詩文”。

二、采用多種形式教學

我們在進行古詩誦讀教學中,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老師教為主,第二階段以學生自學為主。在第一階段中我們主要采取“入境+吟誦”的方法:既指導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學生享受到古詩畫面的美,并讓學生粗略了解詩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去學習吟誦古詩,從吟誦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

我們在指導學生學古詩的時候,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教學生一些朗誦技巧,比如朗讀的節奏語音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以及朗讀的語感情變化和朗讀重音的把握等,不斷提高學生的吟讀的能力,強化記憶背誦。長此之后,學生學古詩的興趣日益高漲。因此我們及時把課程進行到第二階段,開展《我做小老師》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查找喜歡的古詩,理解意思,并以生動有趣的形式教給其他學生。這樣的活動形式深深吸引著,孩子們踴躍展現著自己的古詩才華。我校自開設校本課程以來在全校范圍內深入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師生都大有收獲,深入體味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誦讀活動已成為我校具有深遠意義的傳統活動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每班基本保證每天課前3--5分鐘的誦讀時間。每周背四句三字經,一首古詩。

2、為了使學生收獲頗豐,我們師生利用板報、專欄,營造一個良好的誦讀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唐詩宋詞,為誦讀創設了氛圍。

3、校本課程的開設,其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

當然,我們在鼓勵學生背誦的同時,不忘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有一定意義的句子,使學生學到千古美文中的道德原則,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響。

4、對每一篇必背古詩文的通過,我們都經過自背、學習小組檢查、全班抽查的方法,確保背誦質量。

5、我們堅持以學校領讀為主體,以家庭助讀為輔助模式,使我班校本課程開設比較成功。

課程教學范文第4篇

關鍵詞:教師 教學 新課程 技能

教師對學生成長所擔負的責任,更多的體現是促進。因此,教師必須補充下列“促進學生發展”的技能。

1 學習指導技能

新的學習方式強調,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但這并不表示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無所作為。在處理教學中的“教”與學生的“學”這兩者關系時,新的教學理念固然重要,但“指導”的技能也是致關重要的。比如,在以知識傳遞為主的時候,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主要圍繞聽課、記憶、遷移、背誦、演練等接受活動進行;新課程強調了學習的探究性,教師對學生需要進行課題發現的指導、問題解決的指導、個別指導、小組指導、體驗學習指導、探究學習指導、信息收集指導等。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平等、自由、安全、快樂的課堂環境,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提供空間。

2 教育科研技能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科研興教(校)”已形成共識,教師教育科研意識逐步增強。新課程中要求教師掌握教育科研的技能,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從課例收集、撰寫、分析到總結反思,形成課題。圍繞通過實踐形成的課題進行行動研究、撰寫研究報告、推廣研究成果。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去學習、去思考、去研究,而其過程就是教師不斷提升自己教科研能力和業務素質的過程。同時,通過課例(題)研究這個切入點,可以牽動教研、科研、培訓、管理工作的開展,激括學校的整體工作。

掌握教育科研技能還存在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目的指向,即通過科研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行為,匯總教師的教學經驗,積累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將教師從繁重的機械工作狀態中解放出來,讓教師真正成為教育智慧的創造者。3 合作技能

新課程的綜合化、社會化、民主化的特征,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

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的合作,如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教師與教育管理者之間的合作等。師生之間的合作就是教師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像學生的一員一樣,參與提問題,想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理解、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一種全新的、高效的教學情境,就會在師生的合作中形成。其次,教師之間的合作。課程的綜合化趨勢特別需要教師之間的合作,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師要相互配合,齊心協力地培養學生。每個教師不僅要教好自己的學科,還要主動關心和積極配合其他教師的教學,從而使各學科、各年級的教學有機融合、相互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團結互助,不僅具有教學的意義,而且還具有教育的功能。第三,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合作。由于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還必須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第四,教師與教育管理者的合作。在新課程中,教學活動許多方面的變化,將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復雜并逐漸走向開放。對教師而言,無論是正常教學,還是實施教學改革,都將涉及許多方面,需要多方支持與幫助,并接受多方的監督與指導。這其中來自教育管理者的監督、指導和幫助,是最為直接的,也是經常的。與教育管理者合作,求得教育管理者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是新課程中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

4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能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課程即教科書”的傳統觀念教材是教學的一種重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師生獲得課堂資源的方式基本上只有一種,那就是書本。這種單一化的課程資源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新課程中老師必須走出書本,走進資源豐富的現代課程,將自己的角色由書本傳授者轉變為課程資源的綜合開發者、利用者。人類積累的文化財富浩如煙海,教科書中的知識信息不過是滄海一粟。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都是人生的教科書。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既立足于課堂,又不局限于課堂,努力向課外拓展,向社會和家庭開放;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努力促進多種教學資源的利用。

5 課堂組織管理技能

課堂管理的涵義不再僅僅是應對混亂、維持秩序以及教師對學生錯誤行為的

管教,更重要的是建設并形成良好的教室氣氛。美籍教授威廉姆士博士在考察中國教育之后,寫下了一封有針對性的信,他認為“教師不應自稱為握有‘真理’,倒不如說真理是在教師和學生面前另外的某個地方,而且探求真理是他們的共同任務。”課堂管理應是師生的共同行為,其主旨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課堂控制。因此,新課堂的管理應是師生共同進行的,課堂應是充滿溫暖,師生之間彼此熟悉、相互接納、安全輕松的學習場所。因此,教師課堂的管理應變成引導、對話與活動。教師對學生的行為首先應該是理解和尊重的,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一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6 學習評價技能

以往的學習評價注重的是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狀況,新課程中的學習評價則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表征與結構的變化。評價不再是選拔的手段,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的“催化劑”。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因此,教師要明確課程評價是服務于學生發展的,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最終目的。

課程教學范文第5篇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結合學校對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就業教育、創業教育的要求, 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 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分析能力、協作能力等, 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該課程的學習樂趣、學習知識的意義。無庸置疑, 一門優質課程應該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即“課程智慧”與“教學智慧”的完美統一結合。

1“課程標準”的開發

課程標準實際上就是一種“課程智慧”, 所涉及的是對該課程內容所進行的篩選與設計?,F行的《財務管理》教材針對不同層次學歷的學生有很多教材的版本, 難易程度各有不同, 而真正符合中職學生的教材版本卻一書難求, 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學習目標任務的要求, 中等職業學生在財務管理的內容上重點掌握財務管理學科中基礎、實用的知識內容, 以能夠達到更好得為自己的生活、工作服務, 所以在課程內容的設計方面, 實行模塊教學設計, 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分成幾個模塊, 每一模塊根據內容特點設立學習內容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 要求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達到目標要求, 掌握知識的運用。二, “課程標準”具體模塊設計。

該課程教學內容的在模塊設計中, 遵循中職教學目標的要求, 根據財務管理的內容, 結合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學習能力, 以培養學生創業的意識, 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 重點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 將該課程內容設計為幾個模塊, 實行模塊教學, 全課程分為五大項目模塊。

1.1 資金時間價值模塊

該模塊中通過對資金時間價值中單利終值與現值、復利終值與現值、年金終值與現值的計算與運用, 樹立學生理財的意識, 重點培養學生理財的能力, 學會在生活中基本的理財能力。

1.2 籌資管理模塊

該模塊內容包括籌集資金的渠道與方式, 最佳資本結構的分析與判斷, 如何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選擇最佳的資金籌集的方式。通過該模塊的學習, 培養學生分析公司的資本結構狀況的能力。

1.3 投資管理模塊

該模塊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可行性投資, 怎樣才是最佳投資方式, 通過理性分析方法選擇正確的投資方案, 為將來能夠自己創業打下一定的財務能力基礎。

1.4 營運資金管理模塊

該模塊的內容是幫助學生對流動資金的管理上有更科學的方法, 知道無論是現金、還是應收賬款以及存貨在管理上都不是盲目的, 它們都有最佳的持有量, 學會對以上資產最佳持有量的確定方法, 從而科學管理資產。

1.5 財務分析模塊

該模塊的內容是要求學生學會怎樣通過會計報表的數據分析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及盈利能力,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數據分析能力, 從而提高學生使用會計信息的能力。

在每一個模塊內容設計上, 根據教學目的、教學重點以及每一個模塊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實際案例為導入, 完成每一個模塊所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 完成每一個模塊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學標準”的設計

教學標準是對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設計, 要讓“課程智慧”得到更好的體現, 就必須有配套的“教學智慧”來配合, “教學智慧”所反映的是教師運用什么樣的方法讓你傳授的知識通過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的認知并更好得掌握, 所以“課堂智慧”的具體的體現是指課堂教學方法的運用。在多種教學方法的實驗中如:“自學輔導教學法”、“異步教學法”、“目標教學法”等概括他們中的共同點都有通過學生的操作要求學生完成課程的學習目標, 都側重于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動手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本課程的“教學智慧”方面, 通過“整體教學”加“自我學習”加“及時反饋”來實現每一個教學模塊的目標。

3“教學標準”的實施

3.1“整體教學”

要求學生在學習每一個模塊之前需要了解這一模塊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 目標的實現需要哪些知識才能完成, 就如同需要畫一幅某個城市的交通地圖, 要成功得畫出來首先要畫出這個城市的框架, 它的主干道, 然后才能夠畫出非主干道乃至一些小的巷道, 沒有整體概念作為前提就完成不了任務, 所以在模塊學習中教師要整體地教, 學生要整體地學, 在整體學習的目標前提下才可以讓細節的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3.2“自我學習”

本課程在教學方法上突破傳統的老師在課堂上唱“主角”的特點, 老師少講, 學生多做,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多動、多想、多做, 重點突出課堂上的互動性, 培養學生的互助性, 每一模塊通過對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在案例的采集, 案例的分析等環節, 通過學生的“課程搜集”、“自我閱讀”、“小組分工合作”等多種形式完成任務, 如在案例分析法引進分組討論完成的方式要求學生按興趣自由組成一定規模的小組, 每個小組成員內部合理分工, 在課后利用各種工具查詢相關的案例資料, 各小組根據分析討論的結果形成書面結果報告上交, 同時每小組推選出一名學生作為代表在課堂上闡述本小組案例分析的結果, 通過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 鍛煉學生的互相協作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概括問題能力、解決問題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3.3 及時反饋

及時反饋實際上就是教師在總結學生自我練習的基礎上, 讓學生知道自己學習的結果, 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做一個簡短而概括性的闡述, 重點是對學生的完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糾正以利于學生對目標任務更準確的掌握。

教學改革需要適當的教學內容與恰當的教學方法的同步進行, 課程教學中既需要“課程智慧”也需要“教學智慧”只有二者的完美結合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改革。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向社會輸送技能性、實用性的專業人才, 這一目標的最終實現需要中職教育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上有與之相配套的措施?!敦攧展芾韺崉铡肥秦敃I主要的專業課程之一, 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如何結合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培養有一定理財能力的專業性人才是該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重點, 本文主要從課程標準與教學標準兩個方面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了設計, 旨在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課程教學范文第6篇

1 網絡課程概念、特點及建設主要內容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

網絡課程除了具備課程的一般特點和要求外, 它作為一種網絡教學資源, 還具有時空分離性、交互性、開放性、自主性、協作性、共享性等方面的特點。

網絡課程教學模塊包括網絡教材、電子教案、講授教材、相關資源、實時教學、討論交流、輔導答疑、作業評閱、考試閱卷及效果分析等。主要表現形式Web頁、Word及Pdf文檔、圖形圖像素材、動畫素材、聲音素材、視頻素材和模型素材等。網絡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也便是以上要素的集合。

2 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的分類

2.1 授課型網絡課程

(1) 同步授課。

同步式授課, 在這種模式下, 借助于多媒體技術與通信技術, 可以讓老師與學生在一個虛擬的空間中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 實時的將教學活動中的語言、數據、圖像等信息傳遞到遠端教室或學生的桌面系統上, 這樣學生既能像在普通教室中一樣接收教師的授課信息, 又能與教師或其他同學進行實時交流, 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 異步授課。

授課型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流媒體的形式進行教學, 類似電視教學, 不同的是通過網頁瀏覽器播放, 其原理是把PPT等文件通過同期錄播的形式保存下來, 制作生成流媒體, 電腦畫面上有教師講課的錄像、授課內容章節簡介和講稿內容, 教師可以控制錄播的開始, 然后一邊講課, 一邊翻頁。

當學生訪問講授教材時, 可以同時看到教師的授課錄像和講課要點, 這種模式的特點在于教學活動可以全天24小時進行, 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的時間、選擇學習內容。其主要缺點是缺乏實時的交互性, 因而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反饋實時對教學進行相應的調整。這種教學模式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清晰的了解大多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制作針對性較強的講授教材, 同時還要配合以答疑手段等。

2.2 自主學習模式

自主學習模式是一種完全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模式。在這種模式下, 教師處于指導者的地位, 教師負責制作課程的電子教材, 并指明每一教學單元的學習重點、難點、作業、參考書籍和網上教學資源。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 自主掌握學習進度、學習內容, 查閱相關資源, 完成作業, 從而掌握所學內容。

2.3 協作學習模式

協作學習模式是指利用Internet建立一個相互交流、討論的環境, 為本地的或遠程的多個學習者提供對同一問題多種不同觀點和方法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環境, 使學習者在這一環境中互相強化、共同提高, 達到深入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目的。

2.4 虛擬試驗模式

這種模式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上提供近似真實的試驗環境。對于網絡教學來說, 缺乏試驗環節是一個重大的缺陷。虛擬試驗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予以彌補。學生足不出戶便可以做各種各樣的試驗, 獲得與真實試驗一樣的體會, 從而豐富感性認識, 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3 網絡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3.1 根據選定的教材或者參考資料, 確定教學單元

網絡課程的內容組織, 通常采用模塊化的組織方式, 這就要求教師根據選定的教材或者參考資料, 深入分析網絡課程的知識體系結構, 對知識進行合乎規律的分解, 找出構成知識體系的知識模塊, 將網絡課程分解成單個的教學單元, 教學單元需要劃分到課程的章或者節。教學單元的劃分應當遵循關聯性和獨立性的原則, 既不能劃分的太細, 也不能劃分的太粗。

3.2 依照教學單元, 進行知識分解

學習者在學習課程的內容時, 一般是按照教學單元來逐步進行。但是, 由于一個教學單元可能包含多個知識點, 而且每個知識點的教學目的都可能是不同的, 那么要求學習者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樣, 進行評價時所采用的標準就不同。所以在進行考試和練習的時候, 對每個知識點的習題的難易程度以及習題的數量都需要有所區分, 也就是說, 在進行題庫建設的時候, 必須將習題細分到相應的知識點, 以便在布置作業和考試的時候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3.3 根據知識點, 確定所需要準備的資源、習題的類型和數量

知識點劃分清楚后, 就應當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 確定他課程中的疑難知識點和重要知識點, 目的是為了有針對性的準備相應的習題和資源。對于疑難知識點和重要知識點, 需要使用更多的篇幅、更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來呈現。同時, 也需要準備更多數量的習題, 習題的類型也要求更加豐富, 以便在考試或者自測的時候能夠全面準確的衡量學習者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3.4 描述網絡課程的內容結構

在編寫網絡課程的文字腳本并劃分教學單元以后, 根據教學單元和知識點的前后關系及隸屬關系, 可以選擇使用表格或者圖形的方式來描述課程的內容結構。對于教學單元較少的課程, 可以直接繪制出內容結構圖, 這樣比較形象直觀;對于教學單元比較多的課程, 可以選擇采用表格的方式來體現課程的內容結構。

4 網絡課程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4.1 教師角色的轉變

網絡教育的出現是對傳統課堂教育模式的巨大沖擊, 教師需要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著, 主要精力課堂授課轉移到網絡教學課件的制作、網上答疑、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各種學習資源上。

4.2 教學觀念的轉變

建設網絡課程要擺脫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 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真正做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4.3 技術應用和教學設計并重

網絡學習是由學習者一系列的學習活動組成的, 并不是只有起點和終點。網絡學習不僅要關心學習目標的設計和實現, 更要關心實現的過程以及學習者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能力發展, 而不只是關心教學模塊的具體技術設計。因此, 教師在網絡學習中的作用不只是提供教學材料, 二是教學活動的每一步都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和指導。

摘要:網絡課程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本文從網絡課程的基本概念、教學模式分類、教學內容設計等問題研究探索了網絡課程教學的基本規律。

上一篇:網站建設經驗交流材料范文下一篇:銀行整改報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