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調查統計物業管理論文范文

2024-01-01

調查統計物業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計劃生育是一項基本國策,計劃生育統計是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計劃生育統計數據,是各級黨委、政府穩定低生育水平、制定有關政策的重要決策依據。而基層計劃生育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更是實施科學決策的基礎和前提,基層計劃生育統計數據存在誤差、統計數據失真、數據質量不高、分析不到位,嚴重制約了計劃生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找準基層計劃生育統計數據誤差及失真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尤為重要。

一、基層統計數據誤差及數據失真的原因分析

1.行政干預,求真務實的思想未落到實處

近幾年,盡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倡導摸實情、說實話、報實數、求實效;但計劃生育在領導“政績”考核中占據“一票否決”首要條件,少數單位為追求所謂的“政績”,為了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績,不能如實反映實際情況,采取得力措施解決突出問題,而是采取種種手段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貽誤工作,造成數據不實,使統計數據不能客觀分析計劃生育工作,相反對領導決策造成了誤導,對計生總體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危害。

2.基層計劃生育統計人員隊伍建設不到位

一是部分村級計生專干因報酬跟不上,工作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造成統計數據不準;同時,部分村級計生專干人情觀念濃厚,法制觀念淡薄,礙于鄉鄰或親戚情面或怕打擊報復,對計劃生育違規現象隱瞞不報,造成數據誤差;二是鄉鎮計劃生育工作比其他工作任務重,沒有節假日,但其工資待遇和政治待遇與其他人員差距較大,導致這部分人員心理落差較大,導致工作積極性,工作質量受到較大影響。同時,由于統計工作比較枯燥、繁瑣,統計人員崗位不穩定,人員變動頻繁,影響了整體統計工作水平。

3.基層計生工作任務過重,檢查過多

一是考核次數、考核內容過多。鄉鎮每個季度要自查,縣市月查、季查、半年查、年終查,省按統計年度檢查,還有平時省、市、縣的各種臨時性檢查。每次檢查鄉、村都要提前準備好幾天,把各種資料拿出來重新整理,一年到頭疲于應付,幾乎無暇顧及正常工作。二是新《婚姻登記條例》實施以來,結婚登記手續變得更為便捷。新婚人員大多在外地打工,造成新婚漏報,育齡婦女漏管等;現在多數新婚人員均為多年的流動人口,生育史不清,一定程度上造成《服務手冊》、《生育證》的錯發,變相增加了違法生育和計生工作任務

計生工作任務過重,檢查過多,造成鄉、村級兩級統計人員基層統計人員不堪重負,對各種統計資料有厭煩情緒,看到資料就頭疼,造成鄉鎮領導產生畏難情緒,為了迎檢過關,基層統計人員只好在統計數字上做游戲,篡改數據。

4.統計分析、統計結果應用不夠

鄉鎮統計人員缺乏對數據和情況的整體分析與研究,機械地采集、匯總、分析、上報數據和情況的做法帶有普遍性。由于工作簡單化和缺乏科學性,影響了對所采集信息的整合、分析和使用。就報表抓報表,規劃統計運作得不夠完整,缺乏分析、評估和總結的現象,采集的信息,包括匯總的數據等往往成為僵死的東西,不能用來指導工作,失去了規劃統計工作原本應有的作用。

5.執法力度“軟化”

對違反統計法的單位和個人不追究、不批評,甚至包庇、袒護,無疑從某種程度上助長了統計工作的造假之風。

二、治理統計數據誤差及失真的對策

1.轉變工作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工作思想

一是構建科學的干部考核制度和政績評價體系,轉變領導思想。這是避免行政干預,讓統計數據不受個人意志左右的治本之策。完善干部實際考核統計制度,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有機結合,改進目標考核實績的統計方法,確保目標考核實績數據的準確性;建立干部政績公議制度,廣大干部政績考核的民主范圍和公開、民主化程度。讓各級領導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統計“水分”的危害,轉變思想觀念,帶頭講真話、辦實事,工作有成績不虛夸,有問題不隱瞞,有不足不護短。二是抓基層干部思想。把建立層層責任制同動態跟蹤管理有機結合起來,促使干部牢固樹立抓計生人人有責的思想意識,增強抓計生的責任感,要敢于向上級實事求是匯報工作中的問題。

2.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業務工作能力

一是選配高素質的基層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人員。在村級計劃生育專干的配備上,實行“縣管、鄉聘、村用”的上崗原則,真正把知識水平高、工作能力強的人放在村級計生工作崗位上。二是強化培訓,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素質。首先要加強思想建設,樹立統計人員“堅持原則,不惟上、不惟財、只惟實”的工作態度,使其自覺抵制弄虛作假行為,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加強業務培訓。通過多種方式對鄉級統計員和村專干進行系統培訓,強化學習,從而切實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的業務能力。三是認真落實好村專干、鄉鎮人員的各項工資待遇并解決好后顧之憂,從而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促進統計隊伍的穩定。

3.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

一是考核指標設計要科學、合理,切合基層實際,計生率不能過高,把出生統計準確率作為考核的主要指標,并適當加大分值,從而引導基層更注重工作過程和計劃生育服務,提升整體統計工作水平。二是建立檢查評比獎勵制度,落實獎懲政策。組織召開村統計員例會。討論各村出現的特殊情況,如何更好地落實統計責任;對統計報表、日常性統計工作進行評比獎勵,與統計員工資聯系起來,對于按時報表、準確無誤,不多報、不漏報、不瞞報、不遲報的進行獎勵,對于多報少報進行罰款,促進統計人員工作積極性,促進統計工作的開展。

4.加強管理,確保源頭數據質量

認真做好未婚男、女青年摸排工作,掌握年度內準備結婚人員數,再對結婚情況進行關注,真正做到不錯、不漏,提高源頭信息采集的質量。二是加大對育齡婦女特別是重點人群的排查力度,加強孕前管理,充分利用科技服務,確保新婚、隱婚、隱形生育不漏管不漏統;三是建立信息定期核對制度,確保WIS數據、村級報告單、育齡婦女信息卡和科技、藥具資料的一致性,提高數據質量。四是深化共享體制,發揮資源共享優勢。推行相關部門綜合治理的目標責任制,實現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如對住院分娩、防疫接種均實行出(下轉第238頁)生實名制;鄉派出所對當年度、往年度新生兒入戶情況和人口遷移、流動人口管理情況實行通報制。通過部門聯席辦公制度,綜合解決已婚育齡婦女漏管、出生漏統、特殊人群統計等問題,不斷提高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質量。

5.強化數據分析,充分發揮數據資料的指導作用

一是要把數據分析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來做,將平時考核的結果與全員庫信息和相關部門數據資料相結合,對所轄范圍內人口數量、質量、結構等變動情況進行分析,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二是要圍繞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調研,加強對出生、性別比、落實避孕節育措施等方面的統計分析,通過各類指標運行趨勢,找準影響目標完成的因素和薄弱環節。三是要善于進行比對分析。通過公安部門提供的出生、死亡、遷入,遷出變動信息,可比對人口變動情況;通過衛生部門提供的分娩(出生)登記、防疫部門接種登記卡,可以核對出生人口變動情況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由多部門的數據比對分析發現問題,從而更好地指導工作。

6.加強統計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

統計法是根治統計失真的尚方寶劍。一要加大統計法的宣傳力度,營造知法、懂法和守法的社會氛圍,而且要把宣傳的重點從統計人員轉移到社會各層面,特別是各級領導,讓領導帶頭守法。二是加大統計檢查的頻率和執法力度,將統計工作納入法制軌道。三是實行統計問責制,違法必究,對統計造假者依法嚴懲。

參考文獻

[1] 趙美玉.淺談基層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質量.經濟管理者,2011(1)

[2] 張維慶.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讀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3

[3] 法淑蘭.求真務實為政府提供準確人口數據.人口與計劃生育,2004(1)

調查統計物業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鐵路貨運 數據質量 提高途徑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鐵路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推進,現代物流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化,統計數據作為經營管理、財務清算、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據,越來越受到各級領導和各級部門的重視,鐵路貨物運輸統計的基本任務是建立和完善適應鐵路行業管理,以及企業經營管理所需要的貨物運輸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準確、及時、全面、系統地收集、整理、提供反映鐵路貨物運輸狀況的統計資料,揭示鐵路貨物運輸規律,分析、預測鐵路貨物運輸發展水平、結構和趨勢、為制定鐵路發展規劃、改善貨物運輸生產經營管理、實現鐵路運輸企業財務清算及各級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由此可見,深化鐵路統計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一、影響統計數據質量的主要因素

1.缺乏穩定的統計隊伍,人員業務素質亟待提高。統計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源點信息主要集中在基層站段,然而基層部分領導存在著“重財務輕統計”的思想,造成統計崗位沒有編制,進而影響到職工不愿意從事統計工作,甚至有部分職工即使在崗位也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不能積極認真地從事統計工作。例如某段統計工作放在技術科,只有一名同志負責包括貨運、客運、清算運統一的各種原始數據及報表上報的所有工作,統計工作具有嚴格的時效性和準確性,該同志還不是統計員干部身份,責任與待遇不成正比,帶情緒工作自然是不可避免,態度與效率也是不言而喻的。經常出現報表出現問題,需要站段配合查找原因時找不到該同志,甚至出現推諉扯皮不能積極主動配合工作,進而影響報表質量和上報速度;有的站段是頻繁換人,尤其是部分中間站的統計人員,大都是身兼數職,頻繁調動,當問題出現時往往束手無策,一籌莫展,做不到及時高效地解決。有的還能打電話咨詢,通過電話指導其完成;有的遇到問題索性干脆放棄,置之不理,存在消極怠工思想,只想把問題留到下一班人去處理,業務雜而不精,其業務素質根本不能勝任統計工作。例如貨票制票出現制票錯誤,需要及時上傳財收13更正通知書,經常來電詢問怎么填寫;車流信息不全,發站到站跟徑路不匹配出現報文錯誤,找出問題通知其改正,也有操作不成功的,連最基本的車流徑路都不清楚,車流統計又怎么能保證其準確性呢?

2.缺乏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精神,統計分析急需加強。隨著鐵路改革不斷深化和“鐵路綜合信息體系”輔助開發,鐵路統計工作已經從“報表型”逐步向“決策輔助型”轉換,總公司計統部已將各路局專題統計調查分析是否獲得三等及以上獎勵作為統計工作考評的一票否決。在鐵路實行政企分開、確立運輸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提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特定階段,充分釋放統計分析的前饋控制、切入梳理、咨詢服務、監督警示、聚合調節和校驗論證效用有助于追逐運營效果、查找運營薄弱環節、改善運營管理模式、規范運輸生產流程,服務運營科學決策和評判運營投入產出,并可破解改革向縱深發展可能伴生的難題,化解引內外震蕩施予鐵路企業化運營的風險,統計的這種專業特征尚未被廣泛認知。因此,我們應沖破傳統思想禁錮,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最大限度補強統計功能,以利于鐵路梳理改革和儲蓄發展。目前統計工作的觀念還是局限于按時上報統計報表,沒有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統計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計報表固然重要,但是隨著鐵路總公司實行企業化運作之后,鐵路內部結構、運營模式、資產經營、管理體系、運行機制、市場導向、股權管理、經濟關系、清算規則、分配方式等也必將順勢而變。充分認識統計分析的重要性并及時發揮其職能更是時不我待。作為統計工作者更應緊跟改革步伐,不斷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加強統計分析工作,為領導經營決策提供幫助。充分釋放統計分析效用提升鐵路企業運營效益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目前路局要求基層站段每月上報當月貨運運輸情況統計分析,月度貨運分析要具體到車站和線路。主要指標包括主要發送站增減情況,大宗貨物運輸情況,主要到達站到達量分析,分析要求:(1)有趨勢圖;(2)有環比、同比分析;(3)增減幅超過3%情況要有原因分析說明。然而某些站段上報的統計分析只是簡單地把報表里的數據重新用文字羅列,沒有具體原因分析說明;有些站段分析統計人員年齡偏大原因,連對比圖表不會操作,只是把報表直接搬過來,下面附上簡單的文字說明就草草了事,缺乏全局性、缺失分析技術處理手段,不能及時反饋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找出對應的運輸策略,指標分析常常處于被動局面。

3.監督機構力量薄弱,監督職能沒有充分發揮。統計監督工作是根據統計法律法規和總公司有關規則規定,利用統計檢查軟件監控、現場檢查等各種手段,對運輸統計各項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指導,查處統計違法違規行為,保障統計質量。依據統計調查和分析的資料,從而對經濟運行情況和發展狀況進行監督,檢查政策和計劃的實施進度情況,考核工作成績和管理效率,評價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檢查和揭露存在的問題;統計數據嚴禁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監督的目的是為了發現問題,揭露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自從鐵路體制改革以來,分局撤銷,站段合并重組,有的車務段管轄范圍跨度成倍加大,點多線長,例如我局某車務段下屬37個中間站,三段合一的產物,相當于原來的分局管轄規模。站段的統計工作任務加大,隨之而來的是統計監督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發揮統計監察的作用,促進統計質量不斷提高,更好地服務于鐵路改革發展也是鐵路新形勢下必須起到的保障作用。個別基層站段對統計檢查工作不夠重視,認為監察工作是鐵路局的職能,跟基層站段無關,所以沒有設專職的統計監察人員,以致無法正常開展統計監察工作。某些單位設有監察也形同虛設,對本單位的日常統計工作疏于管理,缺乏監督,統計數據虛報、瞞報、漏報現象時有發生,起不到日常監督檢查作用,常常等到一年一度的統計執法大檢查,才能發現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并且其中的一些問題都是屬于慣性問題,比如統計規章規定絕對禁止沒有車先起貨票的情況,首先貨票要與車號匹配信息,如果貨票嚴格按規定制票,那么根據列車追蹤信息系統就可以實時查詢到貨物運輸情況,而實際上有的單位不能嚴格按規定制票,虛報18點數據,沒制票報裝車,統計監察對這種現象視而不見,起不到應有的監督檢查作用。這種統計數據失真問題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領導的決策失誤,統計服務于鐵路運輸管理的職能作用失去意義。

4.統計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設需及時推進。機務的統計部門是機務系統最早使用微機改變數據加工編制報表的部門,微機使用還沒有普遍推廣的年代,首先在統計部門使用,可見統計數據的重要性非同一般。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鐵路統計數據來源廣泛,信息零散,規范源點信息的采集質量尤為重要,但是現在大部分統計原始信息采集方式仍然依賴人工采集和重復錄入加工,比如機務部門司機報單的人工錄入,完全可以將監控數據直接導入實現數據共享,一方面是可以保證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可以準確與車務部門的《原始記錄綜合運用系統》數據相匹配,手工錄入存在著許多弊端,人員素質高低,業務水平都直接影響錄入質量,還有人為干擾因素,造成數據質量不能保證。機務和車務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系統規劃、編碼規范和接口標準,造成系統間數據交換困難,數據共享、綜合利用效率受到影響,制約鐵路統計系統整體效益的發揮。鐵路信息化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雖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是早期形成的不夠完善的總體設計思路,跟鐵路發展改革形式的需要還是有一定差距。其次是信息系統沒有形成一個完全統一的有機整體,大多各自獨立,信息資源不能有效共享,沒能實現其最大效益。第三是部分投入應用的系統運行質量還是有些低,尤其是源點信息采集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與實際工作要求沒有實現及時同步。鐵路系統采用信息技術后,作業流程還是比較傳統,組織機構沒有根本性轉化,管理流程沒有配套更新,規章制度沒有重新制定,進而造成信息化效益不能充分發揮。

二、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的途徑

1.把握統計改革方向,健全統計機構。中央深改組會議和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充分肯定了統計工作和統計數據的重要性,深刻闡述了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總體方略,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深化統計管理體制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政策措施,是做好新形勢下統計工作的行動綱領。人是企業中最重要的資源,統計作為一門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工作,要求企業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健全統計機構,設立專門的統計科室,組建專職統計人員,加強對統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創造條件鼓勵統計人員外出學習,拓寬知識面,同時加強自身學習,認真學習統計專業理論、經濟知識和信息化技術,有意識地培養一批具有高水平分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鐵路各級統計機構和廣大統計人員要以不辱使命的責任擔當、以只爭朝夕的改革態度、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昂揚奮發的精神狀態,全力抓好統計工作。

2.轉變傳統觀念,加強統計分析。統計的基本任務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統計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咨詢意見,實行統計監督。

(1)統計分析是統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統計分析統計部門責無旁貸。長期以來,鐵路統計部門習慣于提供數據,可以說這些年我們在提供數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全面性、及時性都有了很大提高,但統計分析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從而制約了統計職能更好地發揮。目前對于分析工作還存在一些誤區和制約,一是認識偏差。習慣性認為統計部門就是提供數據,分析是業務部門的事情,分析工作可做可不做的思想還存在。二是有為難情緒。分析要求個人業務素質和寫作水平較高才能完成,對于長期習慣于做報表的統計人員而言有較大難度。三是能力有限。認識能否到位,分析能否掌握尺度,這都是制約統計人員去主動分析的思想障礙。我們必須糾正思想認識的偏差,克服為難情緒,提升分析能力,積極主動承擔起統計分析的職責。

(2)統計分析是新時期統計工作轉型的突破口,做好統計分析統計部門時不我待。2013年以來鐵路體制改革順利完成,鐵路“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多元化投資”目標的提出,標志著鐵路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多元化,數據不再是統計部門的專利,例如運輸部門不斷提高18點數據的準確性,縮小統計誤差,這對運輸精密統計構成很大壓力;貨運組織改革中,各業務部門都能積極主動提供數據,其及時性是統計部門無法企及的。所以我們要有危機感,必須提供比數據更有價值的分析報告。

3.強化統計監察工作,創新統計監督工作方法。要充分發揮統計監察的職能作用,除了路局站段的專業監察隊伍每年一次的集中統計執法大檢查,更應該把這項工作日?;?、常態化,不斷提高檢查的效率和成效,對舊問題習慣性的問題予以重視,對于新的形勢下新出現的敏感問題重點關注,多抽出時間到基層站段監察指導,把一些新問題或一些單位容易出現的普遍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單位之間互相交流溝通,取長補短,探索更有效的自查、互查工作機制,不斷創新統計監督工作方法,轉變統計監督工作作風,積極探索新時期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措施。突出統計檢查的時效性、經常性和規范性。統計監督工作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是保證統計數據質量堅強的后盾,我們只有嚴格認真貫徹執行《統計法》、《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和《鐵路統計檢查工作管理辦法》,堅持執法與服務相結合,以服務指導為主,突出抓好經常性的統計檢查工作。做好日常監察工作,有關統計主管人員抽出盡量多的時間,去現場一線檢查調研分析,檢查留有痕跡,從源頭、源點指導基層統計人員把控統計數據質量。

4.抓好改革關鍵時期,全面提高統計信息化水平。按照總公司信息化總體規劃草案,統計系統由下游的業務系統提升為上層的決策支持系統,充分肯定了統計系統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

(1)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共享統計信息資源。鐵路信息化發展到今天已經建成并且投產運行了大量信息系統,從鐵路總公司到基層站段的網絡建設規模也已逐漸形成,這樣也為統計工作信息化開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源及通道,但各個系統之間獨立成型互不關聯,信息孤立,更有一些數據信息在多個系統中同時存在,基層人員需要重復錄入,不但增加了統計人員的工作量,出錯概率也隨之大大增加?,F代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傳統的統計工作方式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力推進統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速度成為必然,而電子信息技術和網絡速度的飛速發展為統計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可能和保障,大大加速了統計信息化的進程。如果根據需要用信息系統能有機地將各個相關聯的子系統連成一個整體,統一數據來源,對于今后的查找、檢索、分析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目前貨報20報表的數據,如果直接從貨票系統直接采集相關集裝箱數據,也就不再需要人工錄入匯總,并且效率低下,操作頻繁,容易出錯。車務機務系統如果能夠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清算運統一的數據匹配核對也不會出現互相推責的局面。綜上所述,加快統計系統信息化開發利用,構建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共享統計信息資源刻不容緩。

(2)構建統計信息平臺,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構建統計信息平臺,其關鍵在于將各個系統中的數據信息通過公共接口集成起來融合成一個信息庫,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數據庫技術?,F有的信息系統建設還面臨著以下問題:第一是源點信息資源沒有實現集中管理,利用多個系統分頭采集數據信息,信息來源復雜零散沒有實現有效的統一管理,信息資源的利用度沒有得到充分高效的發揮。第二是需要完善系統的實用性和運營維管,系統建成后相關保障制度沒有及時得到更新,缺乏針對系統的可行性以及對系統維護方面的長期規劃,數據庫信息維護更新不及時、各系統之間不同步的數據信息、低效的可利用信息資源等問題。由于信息系統各自獨立沒有建立有效公共接口,同步維護如果再沒有及時做到,造成的結果就是信息不能實現同步、數據不能有效共享,即使有系統也會產生重復加載的信息與數據庫系統維護的脫節,進而造成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極大浪費,統計人員不堪重負,系統維護人員疲于應付,違背信息化的根本目的,統計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反而得不到保障。

在深化改革的新時期,建立統計信息平臺的數據模型。在統一統計基礎編碼的前提下,各單位做好統計基本單位名錄庫建設,在各系統間建立公共接口,根據業務需求分析,確定需要修改和補全的數據,構建合理實用的數據環境結構。建立以統計專業需求為基準,對各相關專業的數據流進行梳理分析,開發中心數據庫以及向外向內傳輸數據的數據接口。

三、結束語

統計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是統計工作者的“飯碗”工程。數據失去真實則統計工作失去意義,而且還會誤導決策,造成不良后果。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根本出路在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

參考文獻:

[1] 楊秀麗.淺談如何提高企業基層統計工作.現代經濟信息,2010(5)

(作者單位:太原鐵路局計劃統計處 山西太原 030013)

(責編:若佳)

調查統計物業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年級:七年級 學科:數 學 教師:鐘志華 時間:2014年5月5日

課題: 統計調查 課型:新授課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了解全面調查及相關概念; b、會用全面調查的方法進行調查。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一些統計活動,了解數據處理的過程,熟悉統計調查的步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培養自身嚴謹、認真的學習意識,初步養成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

2、培養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全面調查的步驟和每個步驟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設疑

⑴活動:如果要了解全班對新聞、體育、動畫、娛樂、戲曲五類節目的喜愛情況,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怎么調查?

⑵引導提問:調查到什么程度就達到了調查的目的了,調查的對象是什么? ⑶(師:鼓勵學生并引導學生逐步總結得出“全班對五類節目的喜愛情況”和“調查的對象是全班同學”的結論。) ⑷問題:為了得到全班學生對這五類節目的喜愛情況,我們需要做哪些事情? ⑸師:你能說說這些方法的優點與缺點嗎?

2、小組討論,互相促進: ⑹在眾多方法中,設計問卷調查比較規范,請問其目的是什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設計一個調查問卷。

⑺討論活動結束后,鼓勵學生展示各小組的成果,并與其余小組一起評價。

3、動手操作,總結方法:

⑻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135-137內容,試著總結該問卷調查所經歷的步驟。引導學生總結得出活動中調查所經歷的步驟: ①收集數據:

a.統計調查或科學實驗收集; b.查閱資料收集等。 ②整理數據:通常用表格整理數據。

③描述數據:a.條形統計圖(學生學過) b.扇形統計圖(學畫扇形圖)

④分析數據:依據條形圖或扇形圖進行得出結論 適當分析。

⑼引導學生完成簡單分析后,了解了全班同學喜愛電視節目的情況,穿插《廣播電視管理條 例》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等。 ⑽至此,我們已經通過調查了解了全班學生對五類節目的喜愛情況,我們調查的對象是么?

定義:考察全體對象的調查叫全面調查。 ⑾(引導學生舉例,理解全面調查概念及適用)。

四、當堂訓練,鞏固提高

⑿教科書第137頁練習。

五、課堂小結,當堂消化

1、什么是全面調查?

2、全面調查的步驟是什么?

⒀本課我們學習的是統計調查,不妨了解一些有關統計的法規常識:(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六條、第九條、第二十五條、第三十七條等)。

六、談談收獲,說說感想

⒁引導、鼓勵學生談收獲、說感想。

⑾如:對全班同學性別、出生月份等的調查。

⑿學生先做,再在老師的指導訂正下解決問題。學生小結回答。 ⒀由學生主動起來朗讀,集體分享。

調查統計物業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衛生統計是醫療衛生單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信息是領導研究問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也是管理、監控各項活動的重要手段。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元化辦醫格局已成為大勢所趨。醫院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管理者不能只靠以往的經驗管理,而應實現科學管理。醫院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進而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 衛生統計; 信息; 現代醫院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3. 036

在新形勢下,醫療競爭日趨激烈,醫院要加強管理,促進自我生存和發展,不能單純地追求經濟效益,必須充分發揮衛生統計職能,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統計信息,依據科學的統計資料合理決策,才能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進而促進醫院的全面發展。

1 統計信息的重要性

醫院統計工作是醫院管理提供衛生資源多方面的綜合信息,能直接體現醫院經營和管理的現狀及水平。

(1) 統計信息為醫院成本核算提供全面的資料?,F代醫院管理必須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有效地控制人、財、物的流動,使其發揮最大效益。醫院成本核算以一定的數據資料為基礎,如科室成本核算需要科室人員統計資料,項目成本核算需要一定期間的項目成本資料和項目完成統計資料,病種成本核算需要統計一定時期單病種費用發生額和單病種完成數等。醫院各種成本核算無不依賴醫院統計信息資料的提供,對統計信息的使用是全方位、多渠道的。

(2) 統計信息為醫院科學管理提供準確的數據。在現代醫院管理中,衛生統計的工作是圍繞由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構成的統計指標體系開展的,這個指標體系綜合反映醫院診療活動的各個層面和全過程,全面完整的醫療統計指標對實現醫院宏觀調控、加強科學管理、提高效益有重要意義。醫院把床位周轉次數、出入院人次、診斷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感染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等質量控制指標納入綜合目標管理,可反映醫療質量總體水平,實現醫院的動態管理和質量評價。

(3) 統計信息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評價提供重要依據。在多元化辦醫格局下,各醫院要面臨自負盈虧,以有限的資源實現最佳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綜合評價是建立在大量統計信息基礎上的綜合指標評價體系,如反映醫療水平的治療效果指標,反映服務質量的門診診療人次、入出院人次、檢查治療人次指標;反映資源利用情況的床位利用率、設備利用率指標;反映病人負擔程度的平均住院日、出院者人均費用指標;反映職工業績的工作量、出勤率指標以及反映醫療質量、管理、發展等方面的指標都是醫院效益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 醫院統計工作的現狀

(1) 對統計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夠。大部分醫院領導者不重視統計綜合評價工作,認為統計只是簡單的數據匯總和統計,因而在人力、物力、財力上舍不得投入。統計工作兼職人員多,對統計硬件和軟件的投入少。

(2) 統計網絡化、信息化程度不高。衛生信息化建設是深化醫改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衛生事業決策水平,實現科學規范管理的有效手段。據資料顯示,山東?。梗担サ目h級以上醫院基本實現了信息化管理,60%的城市醫院基本建立了臨床信息管理系統。但這些系統的互聯性和開放性還無法滿足公共衛生、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需要。

(3) 統計指標體系不完善。醫療統計作為一項專業統計,統一的報表模式和統計指標遠不能滿足醫院醫療、教學和管理的不同需要,有些衛生統計指標還沒有明確規定其統計口徑。

(4) 統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衛生統計專業人員少,運用衛生系統軟件為科研、教學服務能力差。

3 幾點建議

(1) 不斷強化統計管理職能,發揮統計在醫院經營管理中的作用。醫院設立專門的信息統計機構,實現統計信息與醫院管理相結合,把統計工作真正滲透到經營管理中去,主動跟蹤醫院管理,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收集,充分發揮統計、咨詢、監督、預測的整體功能,讓統計更廣泛地應用于醫院管理決策、醫療質量控制和醫學研究各個領域。

(2) 建立一套科學實用的統計指標體系。加強醫院統計信息管理,必須從單一業務分析向全面綜合分析轉變,建立一套與醫院管理、醫療、經濟運行相適應的指標體系,形成統計數據分析成果,使決策層對醫院情況全方位把握,將醫療質量統計、醫療效率統計、社會效益統計有機結合起來,運用比較分析、動態分析、成本分析法等手段強化成本效益的分析,建立統計核算、會計核算、業務核算三位一體的指標體系。

(3) 加強衛生統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利用現代科學管理知識和網絡化的信息系統進行統計信息的收集、整理、歸納、分類、匯總和分析,進行抽象概括,揭示規律。統計人員運用辦公自動化系統軟件,熟練掌握數據庫、網絡操作管理等基本知識,發揮對統計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饋、檢索、傳輸職能。加強與政府統計部門和主管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充分開發利用信息源,實現統計信息處理和管理的快捷化。

(4) 提高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統計資料的準確性、及時性、全面性和科學性,取決于統計人員素質的高低。要加強對統計人員的專業知識以及法律法規、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衛生事業管理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培養知法、懂法并具有現代統計意識的專業統計人才,增強對統計信息的加工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獎懲制度、崗位責任制和工作標準,進行定期考核,使統計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自覺樹立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主要參考文獻

[1] 王海輝,董建兵,等. 如何發揮統計在醫院管理中的作用[J]. 中國醫藥導報,2006(27).

[2] 何程輝. 醫院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 中國病案,2009,10(3):31-32.

調查統計物業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中國科技統計起步較晚,雖然現今我國科技統計指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努力向國際接軌,但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政治體制與發達國家有所不同,所以我國在科技統計上一開始就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制定的國際統計規范有很大差異。本文在介紹科技統計基本內容的基礎上,主要闡述國內外科技統計指標體系的研究現狀與發展,通過在指標體系上的國際對比,為我國科技統計進一步趨向國際規范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科技統計;指標體系;國際規范化

一、引言

現今,如何準確評價我國綜合實力和科技統計在科技經濟活動的作用,對于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制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科技統計指標體系尚未成熟,各地區的統計口徑和指標界定不盡相同,沒有規范和統一的科技指標,但在科技技術領域可靠又可比的統計數據和指標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建立一個具有科學性、綜合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指標體系來科學的決策,有效的制定和實施這一領域的發展戰略顯得非常必要和緊迫。

(一)研究目的

研究國內外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目的:

(1)可以全面、客觀、科學的描述和評價我國的科技技術在國際上的綜合實力。

(2)可以規范和統一不同地區的科技指標體系,以使我國不同地區或者是各個行業,乃至企業的科技體系得以完善,具有可比性。

(二)科技統計指標相關定義和范圍界定

科技統計是統計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制定正確的科技政策和發展規劃必不可少的測度工具,把有限科技資源在各類科技活動中合理分配的重要手段。

科技統計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含義,從廣義來講,是用統計的方法對科學技術活動的規模和結構進行定量的測定。具體來講,科技統計是指常規科技統計,是用一套可以有效測度國家科技系統復雜機制的指標,對一國范圍內科技活動的規模、結構及功能進行連續的年度數量測定,為國家科技政策的制定與評價提供準確、系統的年度科技統計數據及統計分析報告。

其中科技統計指標是科技活動數量特征的一種反映,是進行科技管理和研究的基本依據之一??萍冀y計指標具有可量性、綜合性和具體性等特點,主要有三種要素構成:指標名稱、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指標按其統計內容不同,可分為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按其統計形式不同,可分為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等。

國際上,科技指標體系大多采用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ECD)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的最基本的結構模式,即以“投入——活動——產出與影響”為主線的結構模式。

其中,科技投入包括科研機構、科技人員、科研經費和物質基礎,是開展科技活動的基本條件:科技活動包括R&D活動、教育與培訓、科技服務與科技交流,是科技活動的表現方式;科技產出與影響包括科技論文、專利、科技成果和技術貿易,反映了科技活動的成果和價值。

科技活動系統環境描述指標體系主要由人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國際環境和其他環境指標組成,反映了一國科技發展與世界科技發展的依存性,開放性及不平衡性??萍蓟顒酉到y描述指標體系是由科技投入、科技活動、科技產出及影響、科技效益和科技進步的指標構成,反映了科技活動過程和社會經濟功能。所以科技統計指標體系也可以描述為是沿著“科技環境——投入——活動——產出和影響”這一模式展開的。這是整個科技活動指標體系中最基本的體系,本文將在這個基礎上對國內外的科技統計指標體系的現狀進行研究。

二、國際科技統計指標體系的發展和現狀

目前,國際上大部分工業化國家所采用的科技統計指標體系已經比較成熟,這都是經合組織(OECD)、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歐共體成員國40多年來不懈努力的結果。

(一)OECD和UNESCO建立規范科技統計指標

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一些發達國家逐漸開始建立起科學規范的科技指標,經過后續的發展和修訂,到1963年6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意大利召開了成員國R&D統計專家會議,首個版本《研究與實驗發展調查實施標準》正式發行。剛開始的科技指標主要圍繞的是R&D資源投入指標的測度,但是,通過主要科技統計組織對科技指標的不斷探索和努力,逐步由剛開始的局限在科技系統內的體系發展為在科技,經濟,社會這一大環境中發展的體系。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推出的“弗拉斯卡蒂系列”可以清楚了解到這一變化。

以投入為主體的指標主要反映有關R&D活動的經費和人員狀況,長期以來也得到廣泛的應用,但還不足以描述科技活動的產出,知識的傳播與擴散以及創新系統的行為,對政策制定所起的作用也是具有局限性的。OECD開始探索其他科技指標的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技術創新統計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成為了R&D統計的縱向延伸。

1960年,經合組織(OECD),歐共體成員國及部分發展中國家主要圍繞以科技研究與發展(R&D)為中心的指標體系,即R&D投入科研活動的費用和人力資源的測量指標。雖然這些指標以標準化,也得到廣泛應用,但是也有很多缺陷,例如:分類必須定期更新,國家體系的不同會導致部門覆蓋不同,多項科技活動模糊不清難以分離,各項科技活動中的時間難以估量。

1970年,引進了出版物的指標,即對論文和文獻引用的測量指標,信息主要通過非政府機構采集,是知識生產的主要產出物。但是沒有可以參考的標準手冊,對各個國家和語種的覆蓋不全,只反映了科技影響,不能反映科技質量。

2003年3月,經合組織和國界科技指標專家組召開了關于“技術創新調查手冊——奧斯陸手冊的修改”和“科技人力資源指標”。會議的議題在創新費用的測度方面,建議奧斯陸手冊不再考慮企業全部的創新費用,而是考慮企業創新費用占銷售額的大致比例;在創新產出的測度方面,建議指標不能只局限與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方面,在調查時直接詢問企業有關企業的組織和戰略變化帶來的產出的影響。

(二)主要發達國家的科技統計指標

科技統計工作起源于一些主要的發達國家,中國可以加以了解主要發達國家的科技統計情況,吸取有益的方法和經驗,克服不足之處,本文就以美國,意大利等一些科技統計工作領先的發達國家為例,總結他們現有的主要的科技統計指標。

三、中國科技統計指標體系的發展和現狀

我國的科技統計工作起步晚,在20世紀70年代末此開始就科技統計進行理論和方法上的準備,基礎相對較弱,1978年組織的全國科學技術工作標志著我國的科技統計工作正式拉開帷幕,我國的科技統計體系在不斷的發展中,科技統計指標體系也從無到有,不斷的發展和完善,雖然借鑒了國際科技統計經驗,但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科技統計體系還是有相當多的不完善之處。以下就以我國科技統計指標體系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做一闡述。

(一)我國科技指標體系的發展概況

1985年,由國家科委,國家統計局、國家教委等部門共同實施了“全國科技普查”,這次普查為科技統計工作奠定了基礎。也是首次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科學技術統計工作手冊》引入我國,根據手冊將科技統計指標進行指標定義和標準分類,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和統計目標,初步構建了一套科技統計指標體系。通過科技普查基本掌握了全國科技活動狀況的總量數據。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政府科研機構、普通高等學校和大中型工業企業三個獨立系統的科技統計年報制度。

1991年,國家統計局建立了全國科技綜合年報制度,綜合反映了我國科技統計的情況,并在同年第一次公布了我國研究與發展(R&D)數據??萍季C合統計報表制度的建立,使我國科技統計基本的總量指標得到規范,特別是能夠在國家層次上進行國際比較,并成為我國科技管理和宏觀決策的重要工具。

2006年,國家統計局從技術創新能力的角度,提出衡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四大指標,分別是潛在技術創新資源指標,技術創新活動評價指標,技術創新產出能力指標,技術創新環境指標。同年建立了“中國主要科技指標數據庫”,基本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指標查詢系統。

2013年底,為配合國家創新調查制度建設,計劃司與中國科技指標研究會組織編寫并出版了《創新的基本概念與案例》,以《奧斯陸手冊》為依據,對創新和創新活動的基本概念進行了詳細解釋,并以案例的形式對創新的四種類型——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創新和營銷創新分別進行了具體說明,旨在為創新活動統計和創新監測評價工作提供參考。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和發展,我國的科技統計才有了適合我國體制和國情并且具有完整性和系統性的科技指標體系。該體系在逐步修正中沿用到至今。

(二)我國目前的科技統計指標體系

通過借鑒國外科技統計的指標設定,中國的科技統計努力與國際接軌,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科技統計指標體系,這一體系包括了科技統計,社會統計與經濟統計相關的數據,指標體系的設計大體上采用了國際上“投入——活動——產出與影響”的模式,能較系統全面的描述我國科技統計的發展狀況和未來趨勢。

在R&D活動方面,通過簡要分析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R&D投入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這一指標在統計公報中得以體現,可以將其在國際上進行比較。同時,統計指標主要體現在R&D經費上,也以此作為國內各省市科技狀況對比的依據。

總體來說,我國的統計指標體系還不夠成熟,指標體系還過于繁雜,報表內容繁多,平衡關系式錯綜復雜,統計口徑和指標界定難以把握,指標定義理解還是存在難度,例如R&D指標的界定。所以進一步完善精簡可操作性比較強的指標體系迫在眉睫。

四、國內外科技統計指標體系比較研究

綜合前文國際上和我國科技統計指標體系的發展歷程和目前些基本情況的闡述,筆者就具體通過以下幾方面做出較為具體的國際對比。

(一)科技活動分類

國際上,根據OECD《弗拉斯卡蒂手冊》的標準,科技技術活動(STA)包括研究與發展活動,教育與培訓,科技服務,而我國目前的科技活動分類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實驗發展,研究與實驗發展成果應用和生產性活動。

我國的科技活動分類中與國際對比中多了“研究與實驗發展成果應用和生產性活動”,由此造成了一些科技指標口徑與國際上的標準不一致,例如:科技成果轉化一直都是我國科技創新政策的重點,一般用科技成果轉化率來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而國際上沒有科技成果轉化率這一指標,國際上一般通過綜合化的指標體系來衡量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績效。

我國技術市場管理30年來一直致力于統計技術開發,轉讓,咨詢,服務等技術交易方面的統計,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統計評價沒有系統的考慮,與國外相比,一些國際通行的其他指標卻沒有展開調查,也就無法進行相應的國際比較。而且我國引用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在引用時并沒有相關說明,不能正確反映出我國科技成果的情況。

(二)R&D活動與非R&D活動的比較

由于我國科技活動分類中存在“R&D活動成果”應用這一項,對此大多數學者持否定態度,也有學者持中性態度,例如2000年馬世曉的“關于改進我國科技統計工作的若干建議”中認為主要還是如何改進具體指標的問題。因為這一分類與國際標準的差異,使得區分實驗發展與R&D成果應用成為我國劃分R&D活動與非R&D活動的關鍵。而在國際上,區分實驗發展與非實驗發展才是劃分兩者的關鍵。

(三)科技活動的產出統計指標

通過查看近期我國國家科技部和部分省市科技局公布的相關資料,可以了解到我國科技活動的指標在逐漸趨向成熟,但是在科技統計公報上顯示指標主要集中在科技投入方面,尤其是R&D經費投入,針對描述科技產出的指標還很少,僅有論文,成果,專利和技術貿易等幾個指標的統計,而國外是利用專利,出版物,勞動生產率,科技產出和技術貿易,投資效益等綜合反映科技活動的產出效果。具體通過以下三方面指標反映科技產出和影響:

(1)科技知識的產出指標:專利授權量,科技文獻發表數量。

(2)物質形態產出:工業企業工藝,產品創新,重大技術裝備研制。

總體來說,中國的科技統計在逐漸發展中調整和精簡了一些指標,但是指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仍是我國科技統計工作努力的重要方向,爭取盡快做到與國際標準接軌。(作者單位:云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參考文獻:

[1]科技統計的概念與功能.http://www.sts.org.cn/

[2]孫學范.科技統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1.

[3]國家統計局.國家科學技術統計指標體系[Z].1991.8.

[4]鄧慶平.我國科技統計工作之國際比較研究[D].2007.11.

[5]http://www.sts.org.cn/nwdt/gndt/document/2006/0607141.htm.國家統計局提出衡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4大指標.2006.6

[6]http://www.most.gov.cn/cxdc/cxdcgzdt/201401/t20140124_111682.htm.創新的基本概念與案例[R]2014.1

[7]OECD.研究與實驗發展調查實施標準[M].第6版,2010.1

[8]袁衛等.中國R&D理論、方法及應用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OECD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Benchmarking Knowledge-based Economics,1999.

[1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所.發展中國家的科學技術統計指標:展望和挑戰[R].2003.

調查統計物業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企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F代企業管理是現代企業發展中十分重要的內容。統計核算要求會計合理的對企業的財務信息進行統計與管理,促進企業決策,增強現代企業管理的科學性,有效地幫助決策者利用企業財務數據以及統計核算信息進行企業管理配置,促進現代企業資源的有效利用。本文就統計核算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基礎作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統計核算;現代企業;企業管理;基礎作用

引言

跟隨經濟體制不斷發展完善的步伐,現今的企業也需要運用全新的模式建立會計統計的新體制,積極地發掘會計統計改革的新辦法,以促進企業管理運營的快速發展?,F今會計核算和統計核算也逐步的聯系在一起,會計統計核算成為主流的改革方向。在現今的企業中,怎樣合理的認識、應用、落實會計統計核算管理成為改革中的大課題。

一、統計核算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基礎作用

(一)評價和監測企業對生產要素的組織管理與利用效率。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涉及人力、設備、技術、信息等多種生產要素,其會對企業生產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企業要想保證生產效率就應當對各個生產要素的組織管理與利用效率進行評價監測。而統計核算可以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結果和過程,能夠通過各種數據來對企業各生產要素的組織以及利用情況進行分析,進而查找企業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生產管理質量的目的。

(二)預測企業經濟發展動態趨勢,為企業制定經營戰略提供策略依據。

統計核算堅持現行市場價格的原則,與本期階段進行的銷售行為緊密相聯,切實地反映本期階段銷售物流的過程,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統計核算能夠促進現代企業管理的水平提升,引導企業決策者根據現階段的統計核算信息進行企業決策,把控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統計核算與前期所制定的目標一致,把控企業發展的方向,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損失,減少風險,穩定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促進現代企業管理的穩步前進,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二、發揮統計核算工作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作用的措施

(一)運用會計分析手段搞好財務預測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逐漸完善,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而要想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統計管理方法體系,使其逐漸轉化為現代統計管理,進而服務于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從而有效促進企業經營管理的健康發展。企業應該在對職能管理和行為科學管理進行大力推行的同時,切實做好財務預測工作,將統計學中數量管理的一些專門方法充分吸收過來,提前規劃和日??刂破髽I生產經營的一切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

(二)促進統計核算的信息共享

統計核算能夠對目前企業項目的動態變化有所反映,能夠及時收集各種項目進行過程中的數據信息,幫助各部門以及企業決策者進行相關的企業經營活動,更好地增強企業決策的科學性,提升現代企業管理的水平。運用大數據的手段能夠保證信息在企業范圍內進行共享,將未經過分析整合的信息進行資源共享,能夠使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對基礎的信息有所了解,進而統計核算人員將分析過后的項目內容在企業共享平臺進行分享,可以提高統計核算工作的效率,切實地為企業決策以及企業決策管理發展服務。提高大數據手段在目前企業核算統計中的應用水平,要求企業首先需要做好軟硬件建設,購買專業化的軟硬件設備,同時還需要保證相關統計核算人員使用的是具有穩定性、安全性的大數據分析系統,企業統計核算是企業決策以及企業管理的重要信息來源,一定要做好系統內部的保密工作,購買可靠性強的軟件系統,提升統計核算人員對于大數據軟件的應用水平以及應用能力,增強企業硬件設備以及軟件設備的保密性。購買加密軟件,防止企業核心信息泄露,要求統計核算人員了解加密技術,提高對于企業設備的應用能力以及了解水平。統計核算人員需要在企業系統內進行信息資源共享。為了促進信息的透明化,防止腐敗問題的發生,企業管理者需要加強對于統計核算人員的監督管理,從自制力以及他制力的手段不斷提高團隊的溝通協作能力以及凝聚力,增強企業員工自身的專業能力以及道德素養,提升其綜合素質,有效地發揮出統計核算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基礎作用,運用統計核算的信息促進各部門的靈活發展,促進各部門之間的協作,提升現代企業管理的開放性、自主性,加強現代企業管理的宏觀調控效果,促進現代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生命力以及競爭力。

(三)實現會計與統計核算的統一性

通過會計管理取消企業下屬公司的獨立監管權,這一方式存在的弊端即無人監管,因此,企業應當明確其會計與統計核算的范圍,針對其實際的發展情況,制定統一化的規劃部署方案,統籌管理企業的所有財務,通過分類管理實現企業總公司與下屬公司之間的有效對接。為促進企業會計與統計的一體化管理,實現兩者的有機統一,應從多方面來開展,值得注意的是,相關人員應考慮到企業實際經營特點,根據企業發展戰略來制定管理方案,促進企業有效發展。

(四)加強統計核算人員的專業水平

為了充分發揮統計核算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促進企業生產運營的正?;_展,對此,應該加強對于統計核算人員專業水平的提升,使之具備基本的統計核算能力,并且能夠根據企業的生產實際進行特色化能力的培養,有助于企業統計核算效率的有效提升。鑒于此,企業應該建立健全統計核算人員培訓的規范機制,確定科學合理的培訓方案,明確統計核算人員培訓的目標、內容以及形式,加強對于統計核算人員日常的規范化考核,有利于不斷提升其專業素質和能力,促進企業統計核算工作的有效性提高。

結語

目前統計核算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不僅有利于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有效管理,而且能夠促進企業財務核算的精準性科學性發展,對于發揮企業經濟信息主體作用以及形成完備的企業統計信息數據庫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必須引起有關企業管理人員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張冬梅.關于會計與統計核算的整合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9(31):52.

[2]胡再明.加快推進統計與會計核算一體化進程[J].統計與管理,2016(01):18.

作者簡介:

王富艷(1984.05-),陜西靖邊,靖邊采油廠,統計,中級統計師。

上一篇:酒店財會內部控制論文范文下一篇:經濟責任審計分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