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現代農業下的農業經濟論文范文

2023-10-01

現代農業下的農業經濟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多機遇,可以提升農業發展的現代化與機械化水平,調整和完善農業結構,推廣農業新技術與新工藝。然而,農業經濟建設中仍存在較多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業種植、新技術推廣、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為了處理好上述問題,應提出鄉村振興發展目標,注重農業經濟建設,應用科學的改善措施,提升農業種植現代化與機械化水平,實現長久穩定發展目標。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機遇;發展策略

鄉村振興背景下,為了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高度重視農業經濟發展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將農業經濟建設作為入手點,全面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以此帶動農村地區產業發展。同時,轉變鄉村原有面貌,確保生態環境滿足生存要求,全面增加農民群眾經濟收入。為了全面實現鄉村經濟振興發展,基于供給側改革,注重地區產品結構優化,建設高效農業發展模式。

1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1.1現代化與機械化推進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可以為農業發展提供源動力,實現農業機械化、現代化建設。全面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可以加強農業生產力,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發展進程,同時為現代農業建設與發展奠定基礎。為了優化整合農業產業結構,應當加大農業機械、生產技術推廣力度,以此提升農業經濟水平,轉變農業生產模式[1]。

1.2優化調整產業結構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了實現農業經濟建設現代化發展,必須全面提升農產品產量與質量,同時注重產業結構優化整合,以此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全面加強農業生產力。注重現代化農業生產效果加強,提升農業經濟水平。

1.3注重推廣新技術與新工藝

在長期發展中,由于農業技術理念落后,相應影響農業經濟發展速度?;卩l村振興理念,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技術,深入踐行現代發展路徑。所以,大力推行農業新技術、新工藝,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與質量,實現農業經濟轉型發展,從根本上促進農業經濟創新發展[2]。

2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與問題

2.1現代化、機械化水平低

為了加強農業經濟建設效果,必須推行和應用農業機械,實現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發展。目前,農業機械化推廣范圍廣,然而現存問題比較多,如未及時建立農業機械化推廣機制、重視度較低、機械成本過高等。少數農業機械推廣人員綜合技能不足,缺乏責任意識,對農業現代化、機械化進程要素影響較大。

2.2產業結構亟待調整

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農業產業結構優化整合勢在必行。實行鄉村振興戰略,能夠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我國多數地區面臨農業產業結構滯后化、單一化發展,在優化整合操作時未聯合地區實際情況,因此,對農業經濟發展效果影響比較大。同時,農業機械推行力度不足,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對農業經濟產業結構整合限制比較大。

2.3新技術、新工藝推廣不足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生產現代化技術、工藝推廣不到位,無法實現農業與農村協調發展,也無法改善農村居民生活品質。為了彌補農業發展不足,必須按照地區實際情況、農業種植養殖需求,合理應用新型技術與工藝措施,為農業現代化建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4居民綜合素質不高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群眾自身認知與技能素養受到較大影響,有利于農民群眾增強環境優化與保護意識,促進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發展。然而,多數地區農民綜合素質水平低下,未掌握農業機械操作方法,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等,對農業經濟發展影響比較大。

3鄉村振興下的農業經濟發展策略

3.1開發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工藝

按照鄉村振興背景,推廣和應用農業種植新型技術方法,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與發展,大力推進農業新科技、新工藝,確保農民掌握和了解農民種植新技術,轉變農民生產理念,實現長久穩定發展目標。注重提升農民農業種植科技、工藝方法,組織農戶參與專業指導,可以加強農戶間交流溝通,擴大農業種植新技術、新工藝使用范圍。

3.2提升農民素質能力,注重生態環保

實現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全面提升農民素質能力,掌握農業設備操作法,熟練掌握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重點內容。為了加強人員思想認知,應當制定標準化教育培訓機制,通過講座、技術交流等方式,確保農民積極參與到教育與培訓中,掌握農業現代種植技術,全面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同時可以提升農業現代化種植水平,凸顯出各新媒體功能,實現農業經濟現代發展,積極宣傳鄉村振興目標。農民注重提升學習自覺性,全面掌握農業種植技術、現代化操控能力,加大農業種植工作效果。推廣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減少化肥與農藥使用量,科學處理生活垃圾,強化環保思想,防止出現環境污染問題,為農業經濟建設奠定基礎[3]。

3.3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建設鄉村特色

現階段,我國多數農村地區注重轉變思想狀態,創新農業發展模式,然而在實際發展期間,由于產業鏈不完善,自身條件弱等,對農業產業發展影響較大?;谝陨戏矫?,按照鄉村振興視角,注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建設全產業鏈,實現集群化發展,同時擴大產業建設規模。鄉村干部幫助個體經營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加大資金、技術投入力度,實行“三園三區一位”發展,從根本上促進產業協同發展,例如物流、營銷、加工與生產等,全面加強農業發展競爭力,還可以實現效益發展。為了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必須加強新農村建設。在規劃期間,金融機構研發金融產品,按照農村建設要求,對產品種類予以創新,從根本上促進鄉村振興發展。農村地區不僅種植農作物,還具備獨特生態旅游資源。所以,本地政府聯合金融機構,制定旅游貸款產品,實現文化項目建設發展,開設農家體驗館、室外探險、采摘園等旅游項目。注重推廣鄉村旅游行業發展,全面改善新農村建設面貌。

3.4注重信息化建設,支持經濟發展

1)注重建設基礎設施,全面實現農業數字化發展。按照實際發展需求,添加信息化產品,同時組織各類培訓活動,幫助農民出售產品,掌握互聯網營銷模式要點與特色,以此加強銷售效果。2)注重總體式發展,建設高性能政務信息、商務信息系統,確保數字資源應用合理性。注重本地經濟信息開發,加強市場風險防范機制,實現數字化建設發展。部分地區農作物具備地方特色,然而生產量比較少,無法達到理想化營銷效果。對于該類產品,政府應集中農產品相關信息,并且與地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將數據信息發布到信息系統上,定期組織股東大會,為用戶分析本月產品銷售與用戶反映。通過此種方式,可以擴大營銷規模,提升農民收入水平,集中各地區分散的生產資源,全面提升生產發展完整性[4]。

4結語

為了實現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增加農民群眾經濟效益,改善生活質量,必須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針對常見問題,提出科學化策略方法,推廣應用農業生產新技術與新工藝,加快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發展進度,提升農戶素養能力,從根本上推進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彪,劉飛.鄉村振興下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SWOT分析:以四川省達州市為例[J].現代化農業,2021(04):45-48.

[2]徐佳旭.鄉村振興視角下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研究:后疫情時代智慧化服務模式構建[J].北方經貿,2021(03):13-17.

[3]張紅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推進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04):40-42.

[4]張曉嬌,王利波,丁春雨,等.鄉村振興背景下吉林省綠色農業發展路徑探析:以榆樹市、德惠市、扶余市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21(06):219-221.

[5]王靜書.農業教育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功能及戰略研究:評《經濟新常態下破解“三農”難題新思路》[J].灌溉排水學報,2021,40(03):157.

現代農業下的農業經濟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明確玉米秸稈生物炭對天人菊土壤養分含量、酶活性和根際真菌群落等環境因子變化規律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為提高玉米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提供理論依據?!痉椒ā吭谂柙蕴烊司胀寥乐蟹謩e施入20、40、60和80 g/kg的玉米秸稈生物炭,以不添加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為對照(CK),于盛花期測定各處理天人菊根際土壤的速效養分(速效磷、速效鉀、堿解氮和有機質)含量及過氧化氫酶(CAT)和脲酶活性,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測定根際土壤真菌群落多樣性,并分析玉米秸稈生物炭作用下天人菊根際土壤理化性質與土壤真菌群落結構間的相關性?!窘Y果】與CK相比,土壤中施入20~60 g/kg玉米秸稈生物炭可顯著提高天人菊根際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下同),極顯著提高速效鉀、堿解氮和有機質含量(P<0.01,下同);在土壤酶活性方面,土壤中施入20~80 g/kg玉米秸稈生物炭對CAT活性無顯著影響(P>0.05,下同),施入40 g/kg玉米秸稈生物炭極顯著提高脲酶活性,但施入量達80 g/kg時極顯著降低脲酶活性。即玉米秸稈生物炭能有效改變天人菊根際土壤理化性質,且以施入40 g/kg的效果最佳。施入玉米秸稈生物炭能調控天人菊根際土壤的真菌群落結構,也是以施入40 g/kg的真菌物種相對豐度較高,生物炭作用效果最明顯。在門分類水平上,各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天人菊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結構中以子囊菌門(Ascomycota)為絕對優勢菌門,其次是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接合菌門(Zygomycota)、壺菌門(Chytridiomycota)和球囊菌門(Glomeromycota);在科分類水平上,優勢菌科為子囊菌門的6個科[毛殼菌科(Chaetomiaceae)、小囊菌科(Microascaceae)、叢赤殼科(Nectriaceae)、毛球殼科(Lasiosphaeriaceae)、子囊菌科(Ascomycoceae)和毛孢殼科(Coniochaetaceae)]及接合菌門的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且毛殼菌科、小囊菌科、從赤殼科、子囊菌科、被孢霉科及毛孢殼科等6個根際土壤優勢菌科均表現為各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的相對豐度明顯高于CK。天人菊根際土壤理化特性指標與子囊菌門和接合菌門及子囊菌科、被孢霉科和毛孢殼科的相對豐度密切相關?!窘Y論】玉米秸稈生物炭可活化天人菊根際土壤理化性質及酶活性,改變土壤真菌群落結構,進而提高土壤肥力,其中以施入40 g/kg玉米秸稈生物炭的作用效果最佳,可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玉米秸稈生物炭;天人菊;根際土壤;真菌豐度

Effects of corn stalk biochar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rhizosphere of

Gaillardia pulchella Foug.

YAO Tong, HU Xiao-long, JIA Yong-hong*, ZHANG Fu-r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109, China)

Key words: corn stalk biochar; Gaillardia pulchella Foug.; rhizosphere soil; fungi abundance

Foundation item: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Inner Mongolia(2019MS03018);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 Project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7CXTD01)

0 引言

【研究意義】天人菊(Gaillardia pulchella Foug.)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長且生性強韌,具有耐風、抗潮及耐旱的特性,是我國北方干旱區常用的綠化和防風固沙植物(邱玲玉,2010);然而土壤生產力低下會嚴重影響天人菊的生長發育,進而制約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秸稈生物炭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促進逆境環境脅迫下的作物生長(趙君等,2019)。生物炭豐富的表面積、發達的孔隙結構和官能團可有效改善土壤pH、陽離子交換量、營養元素及水分含量等理化性質(張乾等,2019),有利于維持微生物活性平衡,提高微生物參數評價土壤的質量(唐行燦和陳金林,2018)。內蒙古是我國玉米的主產區之一,秸稈資源豐富,僅2018年的玉米秸稈產量就達4488.75萬t,但因秸稈供求錯配等原因導致大量玉米秸稈被隨意置棄或焚燒,其利用率極低(紅霞和劉春艷,2020),而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及資源浪費。因此,開展玉米秸稈生物炭在園林植物的應用研究,并了解生物炭與土壤理化性質、微生物群落結構及植物生長的相互作用機制,對提高玉米秸稈資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厩叭搜芯窟M展】生物炭的施用可減少土壤中養分流失及污染物在作物根際區的遷移,提高養分利用率(桂利權等,2020)。張祥等(2013)研究表明,生物炭作用于紅壤和黃棕壤時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及氮、磷、鉀的含量,且隨著生物炭量的增加其養分含量也隨之增加。王雪玉等(2018)研究表明,施用20~60 t/ha的生物炭可提高溫室黃瓜根際土壤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含量、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及細菌結構,其中生物炭施用量在20 t/ha時的調控效果最優。陳芳等(2019)通過研究秸稈炭、谷殼炭和木炭對水稻生長及土壤養分的影響,結果顯示,秸稈炭施用量為20 t/ha、谷殼炭施用量為40 t/ha時,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和總養分含量明顯增加,干物質量和產量達最高值。王智慧等(2019)研究發現,生物炭對半干旱地區草甸土壤的養分及酶活性均具有顯著促進作用。王娟和黃成真(2020)研究報道,生物炭可降低土壤的容重,抑制水分蒸發,并改變土壤的物理結構。楊彩迪等(2020)研究指出,添加生物炭可促進酸性土壤有機質的提高,有效改良酸性土壤,從而提高作物產量。此外,生物炭能促進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代謝能力及其活性(葛成軍等,2012)。鄧建強等(2018)對山地黃棕土壤改良的結果表明,添加適量生物炭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樣性,且以10~30 t/ha的添加量效果最佳。黃修梅等(2019)研究表明,添加20 t/ha的生物炭可增加馬鈴薯根際土壤子囊菌門相對豐度,而降低擔子菌門中子囊菌科和糞殼菌科及糞殼菌目的相對豐度?!颈狙芯壳腥朦c】生物炭與土壤養分的耦合關系受生物炭、土壤及植物性狀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有關生物炭影響作物土壤養分和微生物菌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田試驗(唐行燦和陳金林,2018),而利用玉米秸稈生物炭調控盆栽天人菊土壤養分及根際土壤真菌多樣性的研究鮮見報道?!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將玉米秸稈生物炭拌入天人菊盆栽土壤中,探討玉米秸稈生物炭對天人菊土壤養分含量、酶活性和根際真菌群落等環境因子變化規律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為提高玉米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材料

玉米秸稈生物炭購自遼寧金和福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玉米秸稈在400 ℃下于半封閉炭化爐內缺氧燃燒8 h制備而得,其主要技術指標:堿解氮159.2 mg/kg,速效磷394.2 mg/kg,速效鉀784.0 mg/kg,有機質925.7 g/kg,pH 9.04,C/N比值67.03%。天人菊幼苗由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供試土壤類型為沙壤土,其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分別為140.5、155.4和57.6 mg/kg,有機質含量為28.4 g/kg。

1. 2 試驗方法

天人菊的盆栽試驗于2019年4—6月在內蒙古農業大學科技園區基地日光溫室開展,共設4個生物炭處理(T1~T4),分別在供試土壤中添加20、40、60和80 g/kg生物炭,攪拌均勻;以不添加生物炭處理為對照(CK)。待新購入的天人菊幼苗穩定7 d后,從中選取長勢基本相同的幼苗,每處理30株,定植于直徑18 cm、高18 cm的營養缽中,每隔5 d澆水1次,保持通風,設3個重復。

1. 3 指標測定

天人菊定植后,每處理隨機選取5盆,測定定植后20 d(盛花期)根際土壤的速效養分(速效磷、速效鉀、堿解氮和有機質)含量及過氧化氫酶(CAT)和脲酶活性。速效磷含量采用鉬銻抗比色法進行測定,速效鉀含量采用火焰光度計法進行測定,堿解氮含量采用堿解擴散法進行測定,有機質含量采用重鉻酸鉀外加熱法進行測定,CAT及脲酶活性分別采用高錳酸鉀滴定法和奈氏比色法進行測定。同時以抖落法采集根際土壤,將花盆側切取出完整的植株及根系土球,抖落去除大塊土壤及雜質后,將5盆天人菊混合根系土密封并超低溫(-80 ℃)保存備用。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高通量測序技術測定根際土壤真菌群落多樣性,遵循Illumina測序儀構建文庫,以ITS2為目標區域進行引物設計。以DNA為模板,通過Phusion酶擴增25~35個循環,PCR反應體系25.0 ?L,完成一輪PCR擴增后,在正、反向引物兩端利用不同的BarCod對多個上機樣本進行區分。PCR擴增產物以Beads進行純化,然后使用AxyPrepTM Mag PCR Normalizer進行數據歸一化處理,將構建好的文庫上樣至cBots或簇生成系統,用于簇生成及MiSeq測序;根據Overlap關系進行合并、拼接、過濾及Q20和Q30質控分析,對最終獲得的Clean數據進行微生物多樣性及不同微生物豐度分析。

1. 4 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進行整理分析,并以RDP數據庫(11.9版)進行真菌物種分類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 1 玉米秸稈生物炭對天人菊根際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于天人菊盛花期采集不同處理的根際土壤樣本,分析玉米秸稈生物炭對根際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由表1可知,T1、T2、T3和T4處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較CK分別提高31.62%、38.99%、36.19%和28.23%,除T4處理外,其他3個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均顯著高于CK(P<0.05,下同);4個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的速效鉀含量均極顯著高于CK(P<0.01,下同),較CK分別提高58.83%、59.56%、75.78%和152.09%;而堿解氮含量較CK分別提高20.15%、29.52%、19.96%和4.75%,其中T1、T2和T3處理均極顯著高于CK。T1~T4處理的土壤有機質含量也極顯著高于CK,分別較CK提高37.49%、44.24%、36.05%和34.55%。在CAT活性方面,T1、T2、T3和T4處理與CK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下同);在脲酶活性方面,T1和T3處理與CK間無顯著差異,T2處理較CK極顯著提高19.51%,而T4處理較CK顯著降低14.02%。由此可知,玉米秸稈生物炭能有效改變天人菊根際土壤理化性質,且以T2處理的效果最佳。

2. 2 玉米秸稈生物炭對天人菊根際土壤真菌多樣性的影響

圖1為天人菊盛花期不同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下其土壤真菌物種進化關系的系統發育進化樹。系統發育進化樹的組成包括節點(分類學單元)、分支(微生物)和文字,其中,節點表示相對豐度高低,分支表示各分類單元間的關系,系統發育進化樹環形部分的文字表示分類等級,由內到外依次增加;紅色區域表示真菌相對豐度較高,綠色區域表示真菌相對豐度較低。由圖1可知,T1、T2和T3處理被紅色覆蓋的區域面積相對較大,且明顯大于CK,說明施入玉米秸稈生物炭能調控天人菊根際土壤的真菌群落結構。其中,T2處理由內到外被紅色覆蓋區域面積最大,即真菌物種相對豐度較高,生物炭作用效果最明顯。T4處理與CK間無明顯差異。

在門分類水平上,各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天人菊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結構中以子囊菌門(Ascomycota)為絕對優勢菌門,占菌群物種總數的85.63%(表2);其次是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接合菌門(Zygomycota)、壺菌門(Chytridiomycota)和球囊菌門(Glomeromycota),分別占菌群物種總數的7.82%、5.54%、1.83%和1.23%。根際土壤優勢菌門的相對豐度在不同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間也存在明顯差異,子囊菌門、擔子菌門、接合菌門、壺菌門及球囊菌門在T2和T3處理中的相對豐度明顯高于CK,且均以T2處理的相對豐度最高;在T1和T4處理的根際土壤優勢菌門中,壺菌門的相對豐度反而低于CK。

在科分類水平上,各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天人菊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結構中的優勢菌科為子囊菌門的6個科[毛殼菌科(Chaetomiaceae)、小囊菌科(Microascaceae)、叢赤殼科(Nectriaceae)、毛球殼科(Lasiosphaeriaceae)、子囊菌科(Ascomycoceae)和毛孢殼科(Coniochaetaceae)]及接合菌門的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分別占菌群物種總數的18.92%、8.61%、3.13%、4.31%、2.80%、1.72%和1.50%(表3)。在毛殼菌科、小囊菌科、從赤殼科、子囊菌科、被孢霉科及毛孢殼科等6個根際土壤優勢菌科中,均表現為各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的相對豐度明顯高于CK,且也是以T2處理的相對豐度最高。

2. 3 天人菊根際土壤養分與真菌群落結構的相關分析結果

由表4可知,在門分類水平上,天人菊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結構中子囊菌門、擔子菌門、接合菌門和球囊菌門占菌群物種總數的比例與根際土壤速效磷含量、速效鉀含量、堿解氮含量、有機質含量、CAT活性及脲酶活性均呈正相關,壺菌門占菌群物種總數的比例除了與根際土壤速效鉀含量呈負相關外,與其他土壤理化性質指標也呈正相關。其中,子囊菌門占菌群物種總數的比例與根際土壤速效磷含量、堿解氮含量和有機質含量呈顯著正相關;接合菌門占菌群物種總數的比例與根際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有機質含量呈顯著正相關。在科分類水平上,天人菊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結構中毛殼菌科、小囊菌科、叢赤殼科和子囊菌科占菌群物種總數的比例與根際土壤速效磷含量、速效鉀含量、堿解氮含量、有機質含量、CAT活性及脲酶活性均呈正相關,其中,子囊菌科占菌群物種總數的比例與根際土壤速效鉀含量及堿解氮含量呈顯著正相關,被孢霉科占菌群物種總數的比例與根際土壤堿解氮含量呈顯著正相關,毛孢殼科占菌群物種總數的比例與根際土壤脲酶活性呈顯著正相關。

3 討論

生物炭發達的孔隙結構會直接影響和改變土壤理化性狀,間接增加微生物活性,進而促進植物對養分的吸收和利用(李亞嬌等,2019)。在本研究中,施用玉米秸稈生物炭后,天人菊從生長期到開花期其根際土壤養分和有機質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生物炭作用于烤煙(李小磊等,2019)、葡萄(何秀峰等,2020)和水稻(黃雁飛等,2020)的效果一致。究其原因:一是生物炭通過其較大表面積和多孔結構降低土壤養分的淋溶損失;二是土壤對富含礦物質元素的生物炭產生營養吸附效果。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的增加可能還與生物炭調控微生物環境而加速解磷菌和解鉀菌生長,最終實現磷和鉀元素從無效形式向有效形式轉化相關。利用生物炭抑制反硝化反應,降低有機質礦化速率也是土壤堿解氮和有機質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堿解氮和有機質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可能是生物炭施用量過多,其微小顆粒會侵入土壤毛管孔隙,形成阻塞而導致可利用毛管孔隙數量下降(趙君等,2019),最終抑制土壤養分吸收。本研究結果表明,天人菊根際土壤速效鉀含量隨著玉米秸稈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呈直線上升,與王寧等(2016)的研究結果一致,是由于沙土的基礎養分只有57.6 mg/kg,屬于國家土壤養分分級標準中的養分缺乏級別(50~100 mg/kg),生物炭的增加能促進速效鉀在土壤中的生物轉化率而提高其含量。

葛成軍,鄧惠,俞花美,賀建雄. 2012. 生物質炭對土壤—作物系統的影響及其在熱帶地區的應用[J]. 廣東農業科學,39(4):56-59.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2.04. 050. [Ge C J,Deng H,Yu H M,He J X. 2012. Effects of biochar on soil fert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opics[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39(4):56-59.]

桂利權,張永利,王燁軍. 2020. 生物炭對土壤肥力及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研究進展[J]. 現代農業科技,(16):136-139. 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0.16.085. [Gui L Q,Zhang Y L,Wang Y J. 2020. Research advance on effects of biochar on soil fertility and crop?s yield and quality[J].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6):136-139.]

何秀峰,趙豐云,于坤,楊湘,王軍武,郁松林. 2020. 生物炭對葡萄幼苗根際土壤養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6):19-26. doi:10.11838/sfsc.1673- 6257.19450. [He X F,Zhao F Y,Yu K,Yang X,Wang J W,Yu S L. 2020. Effect of biochar on nutrient,enzym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diversity of rhizosphere soil of grape seedlings[J]. 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s in China,(6):19-26.]

紅霞,劉春艷. 2020. 內蒙古秸稈飼料化利用特征、困境與政策建議[J]. 中國農機化學報,41(12):84-89. doi:10.13733/j.jcam.issn.2095-5553.2020.12.015. [Hong X,Liu C Y. 2020. Characteristics,predicament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straw feed utilization in Inner Mongolia[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41(12):84-89.]

胡華英,殷丹陽,曹升,張虹,周垂帆,何宗明. 2019. 生物炭對杉木人工林土壤養分、酶活性及細菌性質的影響[J]. 生態學報,39(11):4138-4148. doi:10.5846/stxb201811152473. [Hu H Y,Yin D Y,Cao S,Zhang H,Zhou C F,He Z M. 2019. Effects of biochar on soil nutrient,enzyme activity,and bacterial propertie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J]. Acta Ecologica Sinica,39(11):4138-4148.]

黃修梅,李明,戎素萍,胡云,楊進,張艷彥. 2019. 生物炭添加對馬鈴薯根際土壤真菌多樣性和產量的影響[J]. 中國蔬菜,(1):51-56. [Huang X M,Li M,Rong S P,Hu Y,Yang J,Zhang Y Y. 2019. Effects of biochar addition on fungi diversity of potato rhizosphere soil and yield of potato[J]. China Vegetables,(1):51-56.]

黃雁飛,陳桂芬,熊柳梅,劉斌,劉永賢,黃玉溢,唐其展. 2020. 不同秸稈生物炭對水稻生長及土壤養分的影響[J]. 南方農業學報,51(9):2113-2119. doi:10.3969/j.issn. 2095-1191.2020.09.008. [Huang Y F,Chen G F,Xiong L M,Liu B,Liu Y X,Huang Y Y,Tang Q Z. 2020.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w biochars on rice growth and soil nu-trients[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51(9):2113-2119.]

江賾偉,楊士紅,李育華,丁潔,孫瀟. 2019. 生物炭施用對節水灌溉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節水灌溉,(5):57-62. doi:10.3969/j.issn.1007-4929.2019.05.012. [Jiang Z W,Yang S H,Li Y H,Ding J,Sun X. 2019. Effect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of paddy fields under water-saving irrigation[J]. Water Saving Irrigation,(5):57-62.]

姜海燕,閆偉,李曉彤,樊永軍. 2010. 興安落葉松林土壤真菌的群落結構及物種多樣性[J]. 西北林學院學報,25(2):100-103. [Jiang H Y,Yan W,Li X T,Fan Y J. 2010.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soil fungi in Larix gmelinii forest[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5(2):100-103.]

李發虎,李明,劉金泉,胡云,張清梅,趙恒棟. 2017. 生物炭對溫室黃瓜根際土壤真菌豐度和根系生長的影響[J]. 農業機械學報,48(4):265-270. doi:10.6041/j.issn.1000-1298. 2017.04.034. [Li F H,Li M,Liu J Q,Hu Y,Zhang Q M,Zhao H D. 2017. Effect of biochar on fungal abundance of rhizosphere soil and cucumber root growth in greenhouse[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48(4):265-270.]

李紅宇,張鞏亮,范名宇,鄭桂萍,呂艷東. 2020. 生物炭連續還田對蘇打鹽堿水稻土養分及真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34(6):345-351. doi:10.13870/j.cnki.stbcxb.2020.06.048. [Li H Y,Zhang G L,Fan M Y,Zheng G P,Lü Y D. 2020. Effects of continuous biochar retur-ning on nutrients of soda saline-alkali paddy soil and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34(6):345-351.]

李明,胡云,黃修梅,張清梅,尹春. 2016. 生物炭對設施黃瓜根際土壤養分和菌群的影響[J]. 農業機械學報,47(11):172-178. doi:10.6041/j.issn.1000-1298.2016.11.023. [Li M,Hu Y,Huang X M,Zhang Q M,Yin C. 2016. Effect of biological carbon on nutrient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of rhizosphere soil of facility cucumber[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47(11):172-178.]

李小磊,李影,姜桂英,劉芳,劉世亮,趙云鋒,龍潛,董士剛. 2019. 生物炭配施有機菌肥對豫中植煙土壤氮素遷移特征的影響[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53(4):621-629. doi:10.16445/j.cnki.1000-2340.2019.04.018. [Li X L,Li Y,Jiang G Y,Liu F,Liu S L,Zhao Y F,Long Q,Dong S G. 2019. The nitroge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in tobacco planting soil under biochar combined with organic-bio-bacteria-fertilizer in central Henan[J].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53(4):621-629.]

李亞嬌,林星辰,李家科,蔣春博. 2019. 生物炭作為土壤/填料改良劑的應用研究進展[J]. 應用化工,48(11):2688-2693. doi:10.3969/j.issn.1671-3206.2019.11.036. [Li Y J,Lin X C,Li J K,Jiang C B. 2019.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char as soil/filler conditioners[J].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48(11):2688-2693.]

林剛云,肖健,吳銀秀,黃小丹,楊尚東,屈達才. 2020. 秸稈覆蓋還田對桑園土壤生物學性狀及其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 南方農業學報,51(10):2339-2347. doi:10.3969/j.issn.2095-1191.2020.10.004. [Lin G Y,Xiao J,Wu Y X,Huang X D,Yang S D,Qu D C. 2020. Effects of straw mulching on soil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mulberry plantation[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51(10):2339-2347.]

劉洋,黃懿梅,曾全超. 2016. 黃土高原不同植被類型下土壤細菌群落特征研究[J]. 環境科學,37(10):3931-3938. doi:10.13227/j.hjkx.2016.10.035. [Liu Y,Huang Y M,Zeng Q C. 2016.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in the loess plateau[J]. Environmental Science,37(10):3931-3938.]

邱玲玉. 2010. 天人菊無性系建立的研究[J]. 黑龍江農業科學,(12):1-4. doi:10.3969/j.issn.1002-2767.2010.12.001. [Qiu L Y. 2010. Study of establishment of asexual line for Gaillardia pulchella[J].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12):1-4.]

唐行燦,陳金林. 2018. 生物炭對土壤理化和微生物性質影響研究進展[J]. 生態科學,37(1):192-199.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18.01.026. [Tang X C,Chen J L. 2018. Review of effect of biochar on soil physi-chemical and microbial properties[J]. Ecological Science,37(1):192-199.]

王娟,黃成真. 2020. 生物炭對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進展[J].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31(3):246-253. doi:10.11705/j.issn. 1672-643X.2020.03.36. [Wang J,Huang C Z. 2020. Research process of soil ameliora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biochars[J].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 Water Engineering,31(3):246-253.]

王寧,焦曉燕,武愛蓮,王勁松,董二偉,郭珺,丁玉川,王立革. 2016. 生物炭對土壤磷、鉀養分影響研究進展[J]. 山西農業科學,44(9):1402-1405.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6.09.42. [Wang N,Jiao X Y,Wu A L,Wang J S,Dong E W,Guo J,Ding Y C,Wang L G. 2016.  Research advances on effect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on soil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J].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44(9):1402-1405.]

王雪玉,劉金泉,胡云,李發虎,王潤蓮,王學峰,李明. 2018. 生物炭對黃瓜根際土壤細菌豐度、速效養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響[J]. 核農學報,32(2):370-376. doi:10.11869/j.issn.100-8551.2018.02.0370. [Wang X Y,Liu J Q,Hu Y,Li F H,Wang R L,Wang X F,Li M. 2018. Effects of biochar on microorganism,nutrient content and enzyme activity in cucumber rhizosphere soil[J].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32(2):370-376.]

王智慧,殷大偉,王洪義,趙長江,李佐同. 2019. 生物炭對土壤養分、酶活性及玉米產量的影響[J]. 東北農業科學,44(3):14-19. doi:10.16423/j.cnki.1003-8701.2019.03. 005. [Wang Z H,Yin D W,Wang H Y,Zhao C J,Li Z T. 2019.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biochar applied on soil nutrient,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maize yield[J].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Sciences,44(3):14-19.]

許云翔,何莉莉,劉玉學,呂豪豪,汪玉瑛,陳金媛,楊生茂. 2019. 施用生物炭6年后對稻田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30(4):1110-1118. doi:10.13287/j.1001-9332.201904.002. [Xu Y X,He L L,Liu Y X,Lü H H,Wang Y Y,Chen J Y,Yang S M. 2019. Effects of biochar addition on enzyme activity and fertility in paddy soil after six year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30(4): 1110-1118.]

楊彩迪,宗玉統,盧升高. 2020. 不同生物炭對酸性農田土壤性質和作物產量的動態影響[J]. 環境科學,41(4):1914-1920. doi:10.13227/j.hjkx.201910102. [Yang C D,Zong Y T,Lu S G. 2020. Dynamic effects of different biochar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crop yield of acid farmland[J]. Environmental Science,41(4):1914-1920.]

張乾,李金升,趙天賜,楊曉蒙,王堃,劉克思. 2019. 生物炭對土壤的影響及在草地生態系統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 草地學報,27(2):279-284. doi:10.11733/j.issn.1007-0435. 2019.02.001. [Zhang Q,Li J S,Zhao T C,Yang X M,Wang K,Liu K S. 2019.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 of biochar on soi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rassland ecosystem[J]. Acta Agrestia Sinica,27(2):279-284.]

張祥,王典,姜存倉,朱盼,雷晶,彭抒昂. 2013. 生物炭對我國南方紅壤和黃棕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1(8):979-984. doi:10.3724/SP.J.1011.2013.009 79. [Zhang X,Wang D,Jiang C C,Zhu P,Lei J,Peng S A. 2013. Effect of biochar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d and yellow brown soils in the south China reg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21(8):979-984.]

趙君,姚彤,李明,楊進. 2019. 生物炭對干旱脅迫下藍盆花生長及根際土壤真菌豐度的影響[J]. 北方園藝,(14):93-99. doi:10.11937/bfyy.20184592. [Zhao J,Yao T,Li M,Yang J. 2019. Effects of biochar on the growth of blue potted flowers and the fungal abundance of rhizosphere soil under drought stress[J]. Northern Horticulture,(14):93-99.]

Carney K M,Matson P A. 2005. Plant communities,soil microorganisms,and soil carbon cycling:Does altering the world belowground matter to ecosystem functioning? [J]. Ecosystems,8:928-940. doi:10.1007/s10021-005-0047-0.]

Curran H J,Fischer S L,Dryer F L. 2000. The reaction kine-tics of dimethyl ether. II: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in flow reac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cal Kine-tics,32(12):741-759. doi:10.1002/1097-4601(2000)32:12<741::AID-KIN2>3.0. CO;2-9.

Doran J W,Zeiss M R. 2000. Soil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Managing the biotic component of soil quality[J]. Applied Soil Ecology,15(1):3-11. doi:10.1016/S0929-1393(00)00067-6.

Zhu X M,Chen B L,Zhu L Z,Xing B S. 2017.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biochar-microbe interactions in soil improvement and pollution remediation:A review[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27:98-115. doi:10.1016/j.envpol. 2017.04.032.

(責任編輯 蘭宗寶)

現代農業下的農業經濟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農民主體性的增強,土地流轉中農民利益的維護是解決“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本文從農民的視角分析了制約土地流轉的因素,針對性地提出了土地流轉制度創新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土地流轉;制度創新;農民利益

近年來,土地流轉一直是學術界和政府相關部門關注的熱點問題。學者們分別對土地流轉的現狀、存在的問題、解決對策等方面進行了多學科、多視角的研究。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以及農民主體性的增強,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如何維護農民的利益,降低土地流轉的風險,最終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共建共享和諧社會,既是新時期的鮮明特征,更是每一位研究者都應深思的問題。因此,高度關注、有效保護農民的土地權利,是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土地流轉制度創新的意義

1.1 有利于促進農業規?;洜I

流轉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要達到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就必須使土地要素在市場條件下形成對經營者的選擇機制,即土地流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通過連片規模開發優質、高效的新產品,實現專業化、規?;a,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1.2 有利于要素流動,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

土地流轉的實質就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移,讓土地作為一種生產要素,不僅在農戶之間,也可以在城鄉之間進行轉移。通過流轉促進要素向種養大戶、龍頭企業、城市工商實體等集中,通過發展現代化農業,把科學技術融入農業發展中,促使農業與高科技、農業與加工業、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通過農業示范園區、農業觀光園、農業旅游生態園的興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使農業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1.3 有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農民將土地租賃給專業大戶和龍頭企業獲取了租金收益,為其向其他行業轉移或直接進入城市打工提供了基本的資金支持,增強了農民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就業的信心。

2 農民視角下制約土地流轉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認識模糊

農民對土地流轉的認識模糊,存在誤區,擔心土地轉包出去以后,自己喪失了土地經營權,沒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因此部分農民外出打工后,寧愿土地荒蕪也不愿意轉包出去。即使有轉包意愿,也因面積小,無法進行流轉產生經濟效益。

2.2 擔心未來生活缺乏保障

把土地轉包出去后,農民進城打工由于文憑程度偏低,只能從事建筑業、制造業等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收入有限。因此,在我國現有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備的情況下,土地仍是農民最可靠的社會保障,農民工把其在農村的承包土地作為今后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線。

2.3 認為土地流轉費用太低

現行的土地流轉,由于沒有建立適度的流轉補償機制,土地流轉費的確定沒有可操作的價格標準,承租方一般和所在村的村委會進行價格協商,村委會將價格通報給農民,但最終的決定權在村委會手里。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往往采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直接將農民的土地集體租賃給龍頭大戶或投資企業。因此,農民普遍反映土地流轉費用偏低,無法保障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流轉后實際產生的經濟效益農民是無法參與分成的。

2.4 抱怨土地流轉信息不暢

在土地流轉中,由于農戶信息相對閉塞,主要通過鄰居、親戚、朋友和村干部的交流傳遞土地需求信息,這提高了土地流轉交易成本,降低了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因此,很多有流轉意愿的農民,找不到相應的承租人,只好將自己的土地轉給親朋好友種植。

3 基于農民利益的土地流轉制度創新

3.1 建立土地流轉風險保障機制

首先,應建立農村土地流轉風險預防、控制、處置機制,成立農村土地流轉風險基金,按支付給承包農戶流轉費的10%的標準,由業主預繳流轉風險基金,存入承包農戶和業主指定的流轉基金專戶,農業部門代為管理、財政部門監督支付,用于支付業主不能按期支付給承包農戶的流轉費和不再租、包后的耕地復耕補償費。

其次,政府部門可與專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簽訂用工協議,優先考慮流轉土地的農民進入企業打工,按勞計酬,增加農戶的收益,拓寬其收入渠道。

最后,政府部門可與保險公司合作,商量擴大其參保范圍,能夠就生產的農作物、畜牧產品進行保險,降低規模經營的意外災害風險。只有確保流轉大戶的正常經營運作,才能為農民利益的獲得提供前提條件。

3.2 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由于農村的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農民主要還是依靠土地收入解決看病、子女上學、農村勞動力轉移離開土地后的收入穩定、養老等問題,所以普遍把土地作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目前農村的社會保障政策主要是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三項,但這三項沒能完全覆蓋農村社會保障的全部項目。為此,政府應探索建立農村人口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范圍,落實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別要加快解決已經喪失勞動能力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讓他們放心地流轉土地。對于已經流轉土地的農民,要引導他們從土地流轉收益中拿出部分資金,建立個人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險,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3.3 建立農民就業培訓機制

農業勞動者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文化素質不高,從事農業也只是憑著傳統的簡單經驗去耕種土地。農民人力資本狀況與當今許多非農部門對勞動者較高從業能力的要求相比,顯現出較大差距。必須充分利用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扶貧培訓等資源,加大對18歲以上、45歲以下年齡段的農村勞動力的培訓,使其基本掌握一到兩門農業技術或務工職業技能,提高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能力,拓寬就業門路,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真正把農村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農業規模經營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3.4 搭建農村土地流轉中介組織服務平臺

建立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實行土地流轉委托管理,是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土地的資源優勢、實現土地有序流轉的有效途徑??梢砸脏l鎮為單位,成立土地托管中心、土地代管站等機構,其職能主要是介紹流轉對象、幫助審查承接方資格、提供有關業務咨詢等,確立土地流轉指導價格,辦理交割、登記等相關手續。中介組織要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交易信息網絡,及時登記匯集可流轉土地的數量、區位、價格等信息資料,定期公開對外發布可開發土地資源的信息,接受土地供求雙方的咨詢,提高土地流轉交易的成功率。在雙方協商一致的前提下,中介組織幫助辦理流轉手續,同時為承租者提供信貸、技術和物資等服務。妥善處理土地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矛盾和問題,切實維護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經營者三方的合法權益,促進當地農村土地高效、公開、公平、快速流轉,從而使土地流轉與農業結構調整實現雙贏。

現代農業下的農業經濟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奶業企業+奶農”模式下的契約聯接由于產品的專用性而具有穩定性,但是從雙方利益分配的角度出發,運用動態議價模型的分析表明,由于企業在議價方面具有“先發優勢”以及較大的貼現因子,因此在雙方的議價過程中,企業會產生“敲竹杠”行為,最終獲得較大的利益。這種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會使雙方之間的契約的穩定性下降。

關鍵詞:“奶業企業+奶農” 契約 利益分配 動態議價模式

一、引言

隨著奶業產業化的發展,多種產業組織模式應用而生?!澳虡I企業+奶農”是目前我國奶業產業化經營中較為普遍的一種組織形式,雙方之間通過契約的聯接降低了交易費用,分散了經營風險。

國內的許多研究從資產專用性的角度表明這種“公司+農戶”的契約聯接模式是穩定的。周立群、曹利群(2001,2002)應用現代契約理論,從資產專用性的角度對公司與農戶的契約約擇進行了系統研究,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商品契約是穩定的。鄧宏圖和米獻煒(2002)對內蒙古塞飛亞公司與農戶的契約關系進行了個案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企業與農戶之間的信譽建設和專用性投資穩定了契約關系。尹云松等(2003)通過對安微5家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商品契約穩定性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公司選擇守信的前提下,產品專用性是決定商品契約穩定性的首要因素,在產品專用性強的情況下,商品契約不受與公司簽訂合約的農戶類型的影響,所有契約是非常穩定的。

與此同時,國內部分研究從進行資產專用性投資以后是否會出現“敲竹杠”行為(通過對農產品壓級壓價占有一部分租金等方式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合約的穩定性。王亞靜等人(2007)通過對我國契約農業中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博弈分析認為,專用性投資可以極大的穩定雙方之間的契約關系,但是也會為“敲竹杠”的行為提供可能,從而導致違背契約約定的違約行為,降低而不會提高契約的穩定性。黃祖輝(2002)通過對不完全合約的分析認為,“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中,由于農戶的弱勢地位,會導致“敲竹杠”行為的進一步加劇。

奶業企業用來加工的設備以及奶農所生產的原料奶都是專用性較強的產品,因此奶業企業與奶農簽訂的契約應該具有較強的穩定性。那么,在雙方都進行了專用性資產投資以后,奶業企業是否也會出現“敲竹杠”的行為,通過專用性產品進行“套牢”,從而對奶農提供的原料奶壓級壓價,損害奶農的利益呢?基于此,筆者試圖從利益分配的角度,通過應運Rubinstein的動態議價模型來分析雙方之間的利益分配結果,從而利用該結果來判斷在“奶業企業+奶農”這種組織模式下是否存在“敲竹杠”的行為及其對契約穩定性的影響。

二、動態議價模型的構建以及分析

Rubinstein的動態議價模型是基于納什的靜態議價模型建立起來的,在納什的靜態議價模型中,納什(1950)假定消費者與生產者在信息完全的條件下進行交易,把交易的總收益定為1。雙方盡量使自己的交易收益最大化,由于信息完全,任何一方企圖威脅對方而多占交易收益都是不現實的,為了達成交易又要最大化自己的收益,結果是使兩者的收益積最大,約各占交易收益的1/2。這時納什議價均衡與瓦爾斯均衡就沒有差別,可它的缺點在于未能將討價還價的時間因素考慮進去,只是一種靜態均衡。

2.模型的均衡分析。根據上述的假定,可以將奶業企業與奶農的具體博弈表示如下:

假設企業先定價,所以在議價模型的第一階段,企業作為參與人1建議給自己分配x,給奶農分配1-x;奶農為參與人2,可以接受該建議,也可以拒絕該建議。一旦接受建議的價格則結束博弈,雙方的收益按照企業提出的方案進行分配;若奶農拒絕分配方案,則進入第二階段的博弈。在第二階段的開始,奶農提出分配方案,建議分配給自己y,留給企業(1-y)。如果企業接受該建議,企業的收益為?啄1y,奶農的收益則為?啄2(1-y)。如果企業拒絕該方案,則雙方進入下一階段的博弈。下一階段以及以后的各階段可以依次類推。假設雙方在時期t達成協議,此時奶業企業的收益為?啄1tx,奶農的收益為?啄2t(1-x)。Rubinstein證明了無限期議價模型存在唯一的均衡,其方法是利用博弈的平稱性得到每個參與人均衡收益的上下界,然后設法證明上界和下界相等。定義v1和v1是所有由企業開始出價的完美子博弈均衡中,企業所能得到的最小和最大的后續收益。類似的,令w1和w1是所有由奶農開始出價的子博弈衡中,企業能得到的最小和最大的完美均衡后續收益。同樣的,令v2和v2為奶農開始的子博弈中,奶農可以得到最小和最大完美均衡后續收益,w2和w2為所有企業開始的博弈中,奶農可以得到的最小和最大完美均衡后續收益。

因此,可以看出f1(?啄1?啄2)是關于?啄1的增函數且是?啄2的減函數,由此可得,在無限期動態議價博弈中,對議價雙方而言,誰的貼現因子越大,均衡結果對其越有利。

從討價還價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出,奶業企業與奶農的利益分配依賴于兩個因素:企業與奶農誰先提出訂約條件;企業與奶農的貼現因子?啄1和?啄2。以下進一步對奶業產業化契約中締約雙方進行分析。

4.模型均衡解的分析性結論。首先,在“奶業企業+奶農”的模式下,企業市場經濟意識強、經濟實力雄厚、擁有較強的決策能力、較嚴密的組織結構和較完善的市場營銷體系、通曉政府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掌握充分的市場供求信息,使得其在談判與交易中處于絕對優勢地位;而奶農則不一樣,他們的生產規模狹小、居住分散,資金,技術力量薄弱,市場經濟意識淡薄,準確、充分、及時地捕捉市場信息的能力差,評估和辯別信息的能力低。更為重要的是,奶農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組織依托,這些導致在“奶業企業+奶農”的組織模式中,奶農在與企業的談判時處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企業與奶農簽訂的契約多為附和契約,即由“強勢”的企業單方擬定具有固定格式的內容的契約條款,“弱勢”一方事實上不得不接受該條款而訂立的契約。這相當于在議價的第一階段由企業先提出收益分配的建議,而奶農則是處于被建議的地位。根據以上動態議價模型均衡解的性質可知,先開價的一方將獲得比后開價的一方更大的收益(份額),因此企業將占有先行優勢,在最終的博弈過程中會獲得更大的收益。

其次,從產品的專用性角度看,由于奶業產業化中企業與奶農的簽約產品是原料奶,而原料奶屬于易腐產品,理化性質極不穩定,導致其銷售半徑較小,銷售時間較短,受時、空因素的限制大。同時,原料奶的用途是特定的,如果奶農不按契約的規定出售給企業,則很難在短期內找到合適的買方,且自己又沒有能力進行加工,因而其專用性很強。產品的專用性強,導致企業對奶農具有較強的“套牢作用”,奶農對企業的依賴程度高。因此在雙方進行簽約的時候,奶農往往比較急切,即其貼現因子?啄2較小,而企業的貼現因子?啄2較大。按照動態議價模型的均衡解的性質,可知在無限期動態議價博弈中,對議價雙方而言,誰的貼現因子越大,均衡結果對其越有利。所以,在雙方的博弈中,企業最終將會獲得更大的利益。

三、小結

“奶業企業+奶農”這種組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但是,在實際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如何保障企業與奶農合作的穩定性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筆者分析認為,當奶業企業與奶農都進行了專用性資產投資后,雙方之間的契約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但是通過動態議價模型對雙方的利益分配進行分析,則表明由于企業掌握著較多的資源,使得其與奶農的簽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以及由于產品的專用性產生的“套牢效應”,使得奶農的簽約在與企業進行簽約談判時具有急切的心情,即奶農相對企業來說具有較小的貼現因子,從而降低了奶農最終的利益所得,因此企業對奶農產生了“敲竹杠”行為,損害了奶農的利益。這種不合理的利益分配也會降低雙方之間契約的穩定性。

問題的分析路徑往往也包含著解決問題的思路,要想改善奶農在與企業的簽約后的利益,不出現“敲竹杠”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鼓勵奶業企業增加專用資產投資。一般情況下,產品的專用性對企業以及奶農貼現因子的影響應該是對稱的,因為對于生產方的奶農和收購方的企業,產品的專用性應該是一致的,一旦奶業企業加大了專用性資產的投資,比如加大奶牛養殖小區的建設以及增加產品的生產線,將會相應地減少“套牢”效應,企業的貼現因子將下降,奶農的貼現因子將上升,即表現出企業的最終利益所得將減少,而奶農的最終利益將增加。二是建立相應的奶業的合作組織,通過合作組織擴大奶農的經營規模,提高其接受信息的程度,改善奶農在與企業議價博弈中的談判地位。三是,由行業主管部門或奶業協會制定標準的合同,以取代企業單方面制定的合同格式,降低企業的“先發優勢”,增加奶農的利益。這些措施對目前奶業企業以及奶農之間存在的“敲竹杠”狀況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從而增強了企業與奶農合作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周立群,曹利群.農村經濟組織形態的演變與創新[J].經濟研究,2001(1)

2.周立群,曹利群.商品契約優于要素契約[J].經濟研究,2002(1)

3.鄧宏圖,米獻煒.約束條件下合約選擇和合約延續性條件分析[J].管理世界,2002(12)

4.尹云松等.公司與農戶間商品契約的類型及其穩定性考察[J].中國農村經濟,2003(8)

5.王亞靜,祁春節.我國契約農業中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博弈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07(5)

6.黃祖輝,王祖鎖.從不完全合約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方式[J].農業經濟問題,2002(3)

7.Nash.JF.The Bargaining Problem[J].Econometrica,1950

8.Rubinstein,A.Perfect Equilibrium a Bargaining Model[J].Econometrica,1982

9.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3

(作者單位:北京城市學院 北京 100000,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 102208)

(責編:呂尚)

現代農業下的農業經濟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微信技術平臺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所發揮出的作用非常明顯,但是在微信技術平臺的建立以及運營工作中,必須要結合農民自身的實際狀況,需要對各種重要信息的推廣以及使用進行優化和完善后要保證所推送的技術性信息,更加容易被農戶所接觸和理解,以此來發揮出農業技術的最大工作效能,提高微信技術平臺的服務工作質量,保證各種先進農業技術可以在農戶群體中快速擴散,提高我國農業產業的整體發展速度和質量。

關鍵詞:微信技術平臺;農業技術;推廣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互聯網行業也有了較快的發展。目前,互聯網在各個行業都有著較好的發展前景,對于相關行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它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向人們傳遞出先進的技術。對于農業技術來講,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農業技術有了較好的發展,但由于部分農村地區地處偏遠,對于新的技術和設備不能進行積極地學習和了解,若想不斷改進自身的技術水平,互聯網在這個過程中就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它能夠將先進的技術,通過細致的展現,讓人們對其進行了解,對于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建設來說十分重要。

1公眾平臺在農業技術推廣的問題

首先,微信技術平臺當中的推文內容,需要農業方面的專業性人才提供出專業的技術和理論,同時還要求工作人員充分熟悉互聯網和公眾號的運營工作模式。因此,要想保證微信技術平臺的有效建立和使用,對微信技術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和專業素養要求較高。但是現階段我國一些地區在微信技術平臺的建立以及專業技術層次上還有所欠缺,在平臺內部所編寫出的信息內容科學性與合理性還有待提升,經常會產生一些誤導性的文章內容,會對農戶帶來一定的誤導性作用,進而會影響到用戶對微信技術平臺的信用程度。其次,微信技術平臺所發送的關于農業技術方面的推文,主要的工作目標是幫助農戶實現日常生產活動的科學正確開展。但是由于我國部分地區農民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差異明顯,同時對一些科技性較強到農業技術推文整體的理解程度比較有限,對信息的接收比較緩慢,這樣造成了很多具有更高價值的優秀推廣文章,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果,進而造成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制約性。

2微信技術平臺對農業技術推廣的具體運用

2.1建立微信公眾服務平臺

通過建立起微信技術平臺,不定期向服務對象發送關于農業技術方面的推廣文章、圖片信息、視頻信息以及語音信息等,用戶可以直接在微信技術平臺上相互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對所推廣的農業技術進行研究和分析,方便用戶自身選擇對應的農技專家。通過展示圖片、文字以及發送語音等方式,對自身在農業種植過程中遇到的病蟲害防治問題、農業融資問題、種子篩選問題以及農業扶持政策等多方面信息進行詢問,設計出專人管理工作平臺,在指定的日期范圍內回復農戶所提問的相關問題。

2.2加強微信“點對點”服務

通過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帶頭工作,帶領青年骨干新生代力量有有效示范和推廣微信服務農戶,通過開展培訓活動、下鄉指導等方式,幫助用戶提供微信安裝以及微信技術平臺的使用指導,不斷擴大農業技術平臺的用戶覆蓋面。通過策劃各種微信推廣活動,讓更多的用戶關注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并且通過轉發朋友圈等方式,對微信技術平臺進行宣傳和擴張,同時還可以提出必要的轉發獎勵政策。比如,在朋友圈內部獲得10個點贊,則贈送農業技術書籍一本,積滿20個點贊,則贈送化肥采購優惠券等,通過這種推廣工作方式,在短期范圍內可以有效提高微信技術平臺的服務影響力。通過建立起農業局專家微信名錄,加強專家和農戶之間的點對點服務工作模式,農業專家可以和農戶之間形成實時性交流和討論,服務工作對象可以直接面向專家提出農業種植和生產工作中存在的疑惑與問題,真正實現了農技人員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面對面交流和探討。農業技術專家可以通過朋友圈轉發的方式,將一些比較先進的農業技術、農業政策以及基地動態變化等相關信息,及時展示給當地區域的農民群眾,以此來彰顯出相關政府和工作單位的積極工作形象,同時也為用戶帶來了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

3.3提升推文的實用性

由于微信技術平臺內部所發布的文章和公眾號推文存在技術性高,理解難度較大等相關問題,農民群眾受到自身文化層次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造成了這種先進的技術推文實用性價值相對較低。因此,對于推廣工作單位來講,必須要充分結合農戶的實際發展狀況,需要將一些比較先進和專業性的推文,加入一些通俗易懂的視頻、音頻以及動圖等進行講解,同時還需要在推文當中提供出農業專業名詞以及相應的簡化解釋等。在一些難度較大的技術性文章內部,需要提供出必要的標注和解釋,以此來幫助農戶可以更好理解推文當中所闡述的農業基礎信息,保證農戶可以將一些比較先進的農業技術應用在實踐工作當中,發揮出微信技術平臺以及農業技術的真正效果,推動整個農業產業不斷朝著更高目標上發展。

3.4加大財政投入

推廣工作單位需要面向農業行政主管單位申請必要的專項資金支撐,同時加大對農業技術平臺的財政管理工作力度,周期性舉辦一些農業技術培訓以及相關講座等活動,提高相關工作人員在農業技術方面的專業能力,對各種先進的多媒體運營工作模式加以了解,同時還需要不斷引進更加先進的網絡運營管理工作人才,建立起一支素質更高,并且綜合能力更強的專業工作隊伍,推動微信技術平臺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的有效應用。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微信技術平臺有效運用在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中,充分發揮出了微信技術平臺所具有的資源開放,以及資源共享等多方面優勢,用戶可以對微信技術平臺內部的重要信息進行及時獲取,并且可以通過微信相互之間進行技術交流,以此來實現各種先進農業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和使用,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雷玉梅.淺析“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應用[J].南方農機,2020,51(15):104-105.

[2]龍江雨.微信公眾平臺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應用[J].農村實用技術,2020(02):37.

[3]羅煦欽,張科良,童小虎.微信公眾平臺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應用[J].浙江農業科學,2014(07):1115-1118.

現代農業下的農業經濟論文范文第6篇

1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發展趨勢

1.1 經濟管理理念逐漸現代化

現階段,由于社會經濟市場的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的發展進程為了能夠跟上步伐,并促進自我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農業經濟管理現代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故而,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進程中,現行的經濟管理方式以及經濟管理理念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是有不合適的地方的,相應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

1.2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

伴隨著全球經濟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科技水平的發展成果也格外引人注目,進而社會的信息化水平程度也相應的高速發展,在各個領域內都被很好的應用。在農業工作信息技術被大范圍運用以后,農業生產力將會大幅度提升,進一步加速農村建設發展以及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所以,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未來發展趨勢必將是信息化農業經濟。

1.3 農業經濟管理逐漸生產化

現如今,我國對于農村和龍頭企業之間的合作相關政策措施出臺的越來越多,大大推動了社會上相關組織、合作社以及園區的發展進程,因而進一步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產業化機制的發展。地方龍頭企業和農村經濟產業進行有機的融合,加快了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的步伐,不僅使得農民的經濟收入增加,同時企業的有了更多的發展形式,實現雙方共贏。故而,在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管理產業化是新時期的必然發展趨勢。

2 農業經濟管理策略探討

2.1 改變農業經濟管理模式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的模式還比較落后。受到當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全國的農業生產方式主要還是以手工為主,管理模式以人工管理為主。雖然信息化管理技術正在滲透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當中,但其應用的范圍和程度還不夠深刻。想要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產業化發展,就應當將眼光放長遠,為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產業化的可持續性發展做好準備工作。

2.2 健全農村金融服務機制

農村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一旦農村有了足夠的金融資金上的支持,就可將農村擁有的各類資源進行整合,然后再將其盤活,加速農村經濟的發展。有金融資金的引進,不僅可以帶動當地特色農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還可以將農村發展的內在活力激活。一方面可建設農業合作社,支持當地村民自主創業,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對那些進行自主創業的農民可以給予相應的技術培訓和金融知識的指導,以及一定程度上資金的支持。二是可以和地方的大型企業進行合作,建立雙向合作社或者是以其他的合作形式,提高農村產業的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2.3 強化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執行力

在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并沒有較高的學歷以及先進工作技術,知識層面較窄,同時對于信息化技術以及農業經濟管理相關理論和理念的認識不足,也沒有具備繼續學習的意識,無法適應時代潮流,因此就使得這些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無論在知識的儲備情況上還是在工作的執行情況上都不是很好。對于農業經濟管理來講,是由管理人員進行的,故而,想要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就必須提高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在他們進行相關工作以前必須對其進行培訓工作。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在不斷地發展,也存在很多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進一步發展。因此,對于這些問題,必須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例如加深管理人員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的正確認識,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其中,對于相關政策制度進行完善等等。

摘要:伴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工作也在快速推進,在這一背景下,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其對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當前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為了使得農村經濟的建設工作取得更多的成果,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研究和分析,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效用,是十分必要的。

上一篇:完善校園思想政治教育論文范文下一篇:德育模式理論探討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