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核電站的作用范文

2023-09-20

核電站的作用范文第1篇

一.核電站儀控系統作用

經研究, 核電站儀控系統能發揮出一定作用, 對核電站運行起到一定促進效果。在核電站運行中, 儀控系統發揮了自動化功能, 基于這種情況下, 操作人員可對核電站運行系統加以監管, 一旦發生異常應立即改善。將安全儀控系統運用到核電站中, 可預防因系統故障導致的不良后果, 當核電站處于異常情況時, 該系統能確保其運行的安全。

與常規電站相比, 核電站所運行的系統更加復雜, 導致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如下:相關部門在資金投入力度中相對較大, 對核電站利用率要求逐漸提升, 要求它的狀態在一個集中地點實現, 且能確保自動安全停堆。

二.核電站儀控系統自動化應用隱患

核電站儀控系統涉及范圍廣闊, 具體的核電站儀控系統處理包括信息采集、發布、檢索、傳輸、交流、儲存等等環節, 其具體內容就是通過核電站儀控系統對各種數據進行加工處理, 進而使人們獲得想要的信息或數據。其中的核電站儀控系統的安全隱患主要是由不法分子通過破壞核電站儀控系統處理的某一環節以獲得信息, 從而造成數據流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核電站儀控系統自動化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 縮短了工時, 從而節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诖? 運用核電站儀控系統已成為核電站運行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核電站儀控系統基于信息技術基礎上建立, 在日常的實際應用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安全隱患, 如:黑客攻擊、蠕蟲等, 筆者將對核電站儀控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的各種安全隱患加以分析。

(一) 黑客攻擊

黑客攻擊對核電站儀控系統自動化應用產生了一定影響, 使核電站信息完整性、可靠性、保密性遭到破壞, 從而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黑客攻擊通常又分為內部攻擊與外部攻擊, 內部攻擊通常是由操作人員自身技術以及經驗的缺乏造成, 若不及時處理便會對系統安全產生不良影響。外部攻擊通常包括:拒絕服務Dos攻擊、非授權訪問, 當系統受到外部攻擊, 其設備運行便會出現故障, 最終導致系統發生癱瘓。

黑客攻擊性質的嚴重性已逐漸由單純娛樂拓展到恐怖主義、犯罪主義, 基于這種情況下, 核電站自動化系統應采取行之有效的預防手段確保系統運行的安全。

(二) 蠕蟲

蠕蟲病毒程序一般是利用系統缺陷進行繁殖, 通過系統可從一臺設備傳播到另一臺設備, 在蠕蟲病毒程序影響下, 系統系統地址不斷自我復制, 最終導致系統阻塞, 嚴重者造成系統癱瘓發生。

三.促進核電站儀控系統自動化應用的有效對策

為促進核電站儀控系統自動化應用, 相關人員應解決其安全隱患問題, 從多個方面來闡述。如:識別關鍵資產、深入分析系統、加強系統故障檢修, 詳情如下。

(一) 識別關鍵資產

為促進核電站儀控系統的有效應用, 首先應對關鍵資產進行識別, 在核電數字儀控系統中有許多設備, 如:現場設備、實時服務器以及外圍設備, 這些設備的運行情況都會對核電站儀控系統造成影響, 據此, 在數字儀控系統中任何與系統訪問相關設備均應被識別為關鍵設備。

(二) 深入分析系統

為確保核電站儀控系統的運行效果, 系統管理者應對系統深入分析, 當DCS系統停止運行時, 首先, 工作人員需要清除系統中風扇、機柜濾網及主機的灰塵;其次, 工作人員仔細檢查DCS系統與其他系統的接口, 將部分關鍵信號進行冗余處理。通過系統的深入分析及時發現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并予以解決。

(三) 加強系統故障檢修

對于系統故障的檢修, 工作人員必須做好強制和隔離措施, 從而避免冒進搶修的現象發生;并結合DCS系統的自動診斷和報警情況, 分析故障原因, 進而解決故障;當DCS系統的硬件發生大規模故障時, 需要及時更換故障的部件, 并連續相關工作人員, 及時排除潛在故障。

(四) 及時檢測病毒

核電站儀控系統的應用安全除了面臨著系統入侵的威脅, 系統應用自身攜帶、網頁瀏覽插入等有可能給系統系統主動引入病毒, 從而造成系統系統的安全漏洞, 產生安全事故。因此, 用戶可以通過安裝殺毒軟件及時檢測病毒, 并及時做好查殺工作, 以確保用戶信息安全, 避免產生數據泄露等系統信息安全事故, 維護良好的系統運行環境。

結束語

綜上, 筆者對核電站儀控系統作用進行了分析探究, 加深了人們對核電站儀控系統的了解, 為保證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 必須及時處理核電站運行故障, 這就需要核電站掌握系統故障的判斷方法, 再依據相關步驟, 找出故障的原因, 從而及時處利用有效方法理故障, 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此外, 核電站還需做好DCS系統的維護防范工作, 確保系統運行環境的良好, 保證系統運行能夠安全可靠, 進而使DCS系統能夠長期正常運行。

摘要:核電站儀控系統以數字處理技術為特點, 由微處理芯片構成, 具有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與通訊能力, 將其應用在核電站中能發揮一定應用效果。為促進核電站儀控系統的有效運行, 還應對系統加強管理, 使其優勢更好地凸顯出來。

關鍵詞:核電站儀控系統,自動化,研究

參考文獻

[1] 毛明.核電站儀控系統自動化的綜合分析[J].信息化建設, 2016, (02) :216.[2017-08-08].

[2] 王翠芳.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開發過程及其驗證與確認[J].自動化儀表, 2012, 33 (07) :49-52.[2017-08-08].

核電站的作用范文第2篇

陸豐核電站進廠道路 (陸豐市碣田公路) 起點位于陸豐市碣石鎮東北大路嶺處的南碣公路, 終點位于田尾山核電廠區, 全長11.501公里。本工程共分3個標段, 第Ⅲ標范圍為K7+300~K11+941.492, 長4.641km。

公路寬21.5m, 其中路基寬度為12m雙向2車道, 其中行車道2×3.75m, 硬路肩2×1.5 m, 土路肩2×0.75m, 道路右側另設管線帶, 寬3m。路面結構為:行車道路面結構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厚25cm, 設計彎拉強度不小于5.0MPa。

2 三輥軸攤鋪機的結構原理及基本技術參數

2.1 三輥軸攤鋪機的結構

結構主要由機架、振動輥、驅動輥, 動力傳動裝置和電器設備組成 (國產三輥軸攤鋪機動力裝置為電動機, 進口原裝機動力裝置為內燃機) 。

2.2 基本技術參數

軸距:400mm (前中) 900mm (中后) ;輥軸長度:3 0 0 0 m m~9 6 0 0m m;輥軸直徑1 5 0 m m~2 6 0 m m;行走速度:9.1 m/m i n;總重量:2t~4t;總功率:13kw~20kw;振動輥轉速:300r/min。

2.3 三輥軸攤鋪機整平、振動動作用工作原理

在三輥軸攤鋪機前進過程中, 前振動輥逆時針方向高速轉動, 由于振動輥的偏心布置, 使與振動輥接觸的混凝土料受到打擊, 使混凝土料表面的骨料下沉, 砂漿上浮, 起到提漿作用, 另一方面, 振動輥由后向前轉動和三輥軸攤鋪機向前行走的復合運動, 使混凝土料表面受到向前的剪切切削作用, 將振動輥前方高出的混凝土洋向前推移, 行進過程中填平低洼地段, 起到整平作用。后退時停止振動, 實靜滾壓, 消除振動輥擊打混凝土料時留下的條痕。通過振動輥前行振動, 振動力通過混凝土料將振動能傳遞到混凝土料內部, 使混凝土料內部進一步密實, 從而達到整平振實目的由于三輥軸攤鋪機振動輥振動頻率較低一般振動深度為15cm~18cm左右, 其施工工振動實質量主要靠配套機具排式振搗器來保證。為達到理想平整效果, 三輥軸攤鋪機需要3~4遍往返作業, 人工配合整修填補鏟刮, 可滿足施工質量的要求。

3 三輥軸攤鋪機施工的作業能力及配套機械設備機具

三輥軸攤鋪機的施工能力, 根據施工的實際經驗, 三輥軸攤鋪機施工速度20~3 0 m/h為佳, 一般不宜超過3 5 m/h, 即實際攤鋪能力為40~70m3/h, 施工速度過快, 人工輔助整平抹平光速度跟不上, 造成混凝土路面質量問題。

配套設備如下。

拌和樓:型號應以滿足三輥軸攤鋪機最佳作業能力配備。

灑水車:用于基層灑水濕潤, 養護及切縫。

運輸車輛:應根據運距和現場施工能力配備, 運輸車應選載重量為10t左右為佳便于人工布料作業。

發電機組:根據現場施工機械和照明燈具的功率進行配備, 選用60kw和30kw各一臺發電機組較為適宜。

模板:根據施工厚度, 采用型鋼制作一般長度為3m~4m為宜, 為保證聯結可靠, 端頭應采用螺栓連接。

4 三輥軸攤鋪機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工藝流程

開工前, 試驗人員要對砂石等原材料的含水量進行檢測, 確定具體施工配合比三輥軸攤鋪機施工對坍落度的要求范圍較小, 一般為3cm~5cm為佳, 具體情況視氣溫、風速、運距等情況而定?;炷亮系墓俣攘η蠓€定連續, 以免影響混凝土料的均勻性。

人工布料, 必須確定適當松鋪厚度, 松鋪厚度確定, 一般根據施工經驗確定, 隨現場混凝土料壩落度變化而有所差別。對于坍落度較大, 易密實, 一般松鋪厚度較小對于坍落度小的混凝土料, 因內部骨料支立作用, 造成空隙較大同, 一般松鋪厚度應偏大些, 一般松鋪系數取1.1左右。對于橫坡度大的路段, 由于混凝土料流動性, 高側應比低側有更大的松鋪厚度, 高側松鋪系數為1.2左右, 在施工中松鋪系數一般根據試驗確定。

排式振的搗器是保證混凝土料充分密實的關鍵工序, 三輥軸攤鋪機的振動輥只能對混凝土路面的表層起振搗作用。振動棒距模板的距離為20cm為宜, 振動棒不得距模板太近, 以免與模板產生共振, 產生漏漿現象, 使側面混凝土出現蜂窩, 排式振搗器的工作過程采取連續行走方式, 其行走速度必須滿足混凝土料振動排氣時間要求, 對于坍落度為2cm~5cm的混凝土料在振動有效范圍內, 振動時間不得低于15s。行走裝置可采用調速電機或變速箱進行調速, 此種方式, 行走裝置較復雜, 但由于連續行走, 振動力傳遞均勻, 減少了振動器頻繁插入, 提升對混凝土料的擾動, 振動后, 混凝土料密實均勻性好, 且不易出現漏漿或過振現象。經試驗排式振搗器行駛速度采用1.6m/min, 振動密實情況完全滿足施工規范要求。

拉桿的埋設, 過去常采用人工插入式振動器進行, 其作業效率低, 勞動強度大, 且定位不精確, 難以滿足高等級公路的質量要求?,F采用自行設計制造?的自行式鋼筋拉桿壓埋機進行埋設拉桿作業, 定位精度高, 避免了人工布料拉桿對振后混凝土踩踏, 造成混凝土面局部凹陷, 影響平整度。

三輥軸攤鋪機作業完成后, 應根據混凝土面表面泌水情況, 適時量進行刮平作業, 將表面泌水稀漿刮除, 對于整平機無法整平的局部微時突起部位, 經過刮尺刮除后, 基本保證了平整度要求, 對特殊情況, 出現混凝土料過高的部位, 可采用人工鏟除, 但人員不得直接踩踏成型混凝土面, 需借助踏板進行。每次作業時需重疊1/2, 以保證不出現漏刮部位。對于刮尺刮除對發現局部低凹部位, 應立即用混凝土砂漿補平, 再回刮尺刮除多余砂漿。注意:刮平作業時間至關重要, 進行過早, 由于混凝土面強度低, 無法承受刮尺的重力, 刮尺下陷, 無法刮平。進行過晚, 則無法刮除突起部位, 且對低凹處填補砂漿時, 難以結合, 造成分層南象, 留下質量隱患, 刮尺的作業后, 即采用抹刀磨光, 進行一步消除局部不平現象, 同量消除由于刮尺過后, 混凝土面進一步失水收縮, 造成變形, 抹刀作業后, 表面平整度基本達到要求。此時, 混凝土面泌水情況已經消失, 接初凝狀態, 采用檢尺對混凝土面的每斷面進行檢查, 每一斷面檢尺數, 以保證不出現漏檢查的原則。檢查時, 縱斷面每次重疊尺度的1/2~1/3, 以保證縱斷面連接面連續, 平整度達到合格要求。對發現不合格部位再次采用抹刀抹面, 消除檢尺痕跡和表面砂眼麻面現象, 并使表面磨耗層的強度進一步增強。

刮尺和抹尺直線度是保證精平的關鍵, 對于刮尺和抹尺的使用, 應當經常進行檢查校正, 特別是每班開工前必須進行此項工作, 以免發生變形, 影響平整度。

摘要:本文闡述了三輥軸攤鋪機的結構原理、基本技術參數, 三輥軸攤鋪機施工的工藝流程以及三輥軸攤鋪機施工的平整度控制及常見質量通病及防治。

關鍵詞:三輥軸攤鋪機,混凝土路面,應用

參考文獻

[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 (JTG F30-2003)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核電站的作用范文第3篇

國防,是人類社會發展與安全所需要的產物,是關系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榮辱興衰的根本大計。建立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尤其是當代大學生,關注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任何一個國家,從它誕生之日起,首要的任務,就是守護邊疆。抵御外來侵略、鞏固新生的政權。保證國家的生存與發展。國防在國家的職能中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他與國家利益休息相關 現代國防是對傳統國防的繼承與發展,一個國家要想持續發展,重要條件之一就是鞏固國防。

衡量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的強弱,軍事力量不是唯一標準,還涉及到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尤其是21實際,人類社會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之上的,社會諸方面已經成為一個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國防只有成為這個有機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可能具有更大的威力。因此,我們要樹立國防觀念,把國防建設納入整個國家大系統中進行思考、規劃。

核電站的作用范文第4篇

龍羊峽水電站距黃河發源地1684千米,下至黃河入???376千米,是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人稱黃河“龍頭”電站。龍羊峽位于青海省共和縣與貴德縣之間的黃河干流上,長約37千米,寬不足 100米。黃河自西向東穿行于峽谷中,兩岸峭壁陡立,重巒疊嶂,河道狹窄,水流湍急,最窄處僅有30米左右,兩岸相對高度約200米~300米,最高可達 800米。

“龍羊”系藏語,“龍”為溝谷,“羊”為峻崖,即峻崖深谷之意。峽谷西部入口處海拔2460米,東端出口處海拔2222米,河道天然落差近240米,龍羊峽水電站建在峽谷入口處龍羊峽水電站,由攔河大壩、防水建筑和電站廠房三部分組成,壩高178米,壩長1226米(其中主壩長396米),寬23米,形成了一座面積383平方千米、庫容247億立方米的人工水庫。電站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安裝4臺32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并入國家電網,強大的電流源源不斷輸往西寧、蘭州、西安等工業城市,并將輸入青海西部的柴達木盆地和甘肅西部的河西走廊,支援中國西部的現代化建設。除發電外,龍羊峽水電站還具有防洪、防凌、灌溉、養殖等綜合效益。

龍羊峽水電站最大壩高178米,為國內和亞洲第一大壩。壩底寬80米,壩頂寬15米,主壩長396米,左右兩岸均高附壩,大壩全長1140米。它不僅可以將黃河上游13萬平方公里的年流量全部攔住,而將在這里形成一座面積為380平方公里、總庫密量為240億立方米的中國最大的人工水庫。

電站建成后,可裝32萬千瓦的發電機4臺,總裝機容量達128萬千瓦,年發電量為2360億千瓦時。龍羊峽水電站除發電之外,還具有防洪、防凌、灌溉、養殖四大效益。龍羊峽水電站自投入運行到2001年5月25日,已安全發電546.24億千瓦時,創產值40.8億元;為西北電網的調峰、調頻和下游防洪、防凌、灌溉及緩解下游斷流發揮了重要作用,是黃河干流其它水電站都無法替代的。為促進青海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龍羊峽地區的旅游、養殖和改變區域環境創造了條件。

龍羊峽水電站建設從1976年開始,1979年11月實現工程截流;1982年6月開始澆筑主壩混凝土;1986年10月15日導流洞下閘蓄水;4臺發電機組分別于1987年10月4日、1987年12月8日、1988年7月5日、1989年6月14日相繼投產;泄水建筑物底、深、中孔在1987年至1989年期間相繼投入使用;1990年主壩封拱高程至2610米;1993年工程銷號,未完工的項目轉入尾工工程施工。2000年8月《黃河龍羊峽水電站工程竣工驗收安全鑒定報告》在西寧定稿,至此,龍羊峽水電站工程大壩安全鑒定工作全部結束?!饵S河龍羊峽水電站工程竣工驗收安全鑒定報告》的最終結論為:龍羊峽水電站自1986年下閘蓄水運行至今已十三年多,經歷了三次較高水位、三次3級左右的水庫誘發地震活動期和兩次里氏4.0級以上的構造地震影響,總的來說近壩庫岸、大壩和兩岸壩肩巖體、引水系統和發電廠房等工作狀況正常。龍羊峽水電站工程總體是安全的,各建筑物工作狀態未見明顯異常,已具備進行竣工驗收的條件,存在問題需在運行中不斷解決,以利于工程的安全運行。驗收委員會對工程質量作出總評價,認為龍羊峽水電站工程總體來看大壩徑向和切向變位絕對值較小,基礎和深部斷層變位較小,壩體防滲效果好,大壩和基礎工作狀態正常;主壩及基礎處理整體質量合格,斷層帶高壓固結灌漿后變形模量滿足要求;設計技術方案合理、可靠,滿足規范要求。

龍羊峽水電站由于壩址有10條大斷層,因此進行了大規模的處理工作。壩基處理的主要措施有:調整拱壩體形,使壩肩向兩岸適當深嵌,避開壩肩被斷裂割切的不利影響,使拱端推力方向與可能滑移面近于正交;對近壩斷層采用網格式混凝土置換洞塞;對較寬的斷層及其交匯帶采用混凝土傳力洞塞和傳力槽塞,傳力洞斷面達60m;在F73斷層上,設置網格式混凝土抗剪洞塞;對斷層周圍巖石和近壩未經置換處理的斷層進行高壓固結灌漿;對兩岸局部不穩定巖體,采用抗剪洞塞,預應力錨索、錨樁、錨桿、表面襯護、排水等方法加固;壩基防滲帷幕和排水幕延伸至兩岸深部并在壩前用混凝土封堵、高壓固結灌漿、化學灌漿等方法攔截滲流。帷幕灌漿孔為2排,谷底孔深80m,左岸孔深160m?;A處理總工程量為:地下巖石洞挖18萬m,回填混凝土12萬m,帷幕灌漿16.4萬m,固結灌漿26.1萬m,化學灌漿1.45萬m,排水孔5.3萬m,巖錨7萬t,噴錨護面2萬m。

采用隧洞導流,基坑全年施工的方式。導流隧洞為馬蹄形,底寬15m,邊墻高12~14m,按20年一遇洪水設計。上游堆石圍堰高53m,長85m,用厚0.96~1.94m的鋼筋混凝土心墻防滲。圍堰右端設有施工期用的非常溢洪道,底寬10.5m,最大泄流能力700m/s。1981年9月發生200年一遇大洪水,流量5570m/s,從非常溢洪道分流540m/s。1979年12月截流,流量690m/s,用鉛絲籠塊石、13t混凝土四面體立堵,最大落差1.4m。

從西寧出發,東過日月同,南行到146公里,便是世界聞名、中國第二大水電站--龍羊峽水電站。這座水電站上距黃河發源地1684公里,下至黃河入???376公里,是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人稱黃河“龍頭”電站。

拉瓦西水電站

拉西瓦水電站位于青海省境內的黃

河干流上,是黃河上游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規劃的第二座大型梯級電站。拉西瓦水電站最大壩高250米,一期蓄水水位高程2370米,水庫正常蓄水位高程為2452米,總庫容10.56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42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02.23億千瓦時,動態投資149.86億元。電站于2004年河床截流,開始壩肩開挖,目前大壩澆筑到2390米高程,已具備水庫一期蓄水的工程條件。

拉西瓦水電站位于青海省貴德縣及貴南縣交界處,是黃河上游龍羊峽—青銅峽河段的第二個大型梯級電站。主要建筑物防洪標準按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1000年一遇洪水設計,相應流量分別為6310。樞紐建筑物由雙曲薄拱壩、壩身泄洪建筑物、壩后消能建筑物和右岸全地下廠房組成。電站正常蓄水位2452m,總庫 容10.79億,最大壩高250m,電站裝機容量6×700MW,保證出力990MW,多年平均發電量102.23億kWh。工程的任務是發電。工程規模為Ⅰ等大(1)型工程,主要建筑物:大壩、廠房、泄洪消能建筑物為1級,次要建筑物:消能區水墊塘下游護岸為3級;兩岸高邊坡防護為1級防護。

壩址區為高山峽谷地貌,河谷狹窄,兩岸岸坡陡峻,高差近700m。泄洪建筑物及下游消能區位于壩體至下游1km范圍內,該段河流前300m流向為NE75°~80°,向下游轉為NE55°~60°。河谷基巖上的樞紐建筑物由雙曲薄拱壩、壩身表、深、底孔和壩下消能防沖水墊塘。河床基巖巖性前600m為印支期花崗巖,后400m為三迭系變質巖;河床基巖頂板高程2215m~2225m,河床內出露斷層約10條,最大破碎帶寬0.3m~0.7m。左岸變坡巖石卸荷帶深10m~20m,弱風化巖體入岸水平深15m~25m,右岸弱風化巖體埋藏深度淺于左岸,表部分布有第四紀松散堆積體。左壩肩下游70m~120m范圍內存在Ⅱ#變形體,其地面出露高程前緣2400m,后緣2650m。

拉西瓦水電站戶外出線樓的施工難點是高空作業,一層封頂封頂梁、樓板、梁柱要一次性澆筑完成。此外,樓板橫向跨度大,面積大,梁柱結構交叉,同時要兼顧的部位多,混凝土澆筑強度大,澆筑時支撐系統的受力要均衡,否則會造成承重腳手架發生偏移失衡。為了克服這些難題,從施工局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到一線職工,出謀劃策,群策群力。澆筑過程中進一步優化施工方案,采取從官亭區下游側開始全斷面單向向上游推進的方法施工,先澆柱、梁,后澆樓板,一跨一跨地整體向上游推進,有效地防止了支撐系統受力不均的難題。在梁、板澆筑時,在橫梁和縱梁上布設混凝土泵管,先澆縱、橫梁,后澆樓板,同時采用了新的“趕漿法”,按50公分一層計,分層澆筑成階梯形,當梁、柱澆筑達到板底位置時與樓板一起澆筑,隨著階梯形不斷延伸,使梁、板澆筑連續進行。

出線樓的橫向跨度長達12米,縱向跨度長達20米,垂直高度達到55米,但一層樓板每平方米的承重力只有1.5噸,如果按現澆樓板的方案施工,承重系統難以承受。針對這一難題,他們將原設計的混凝土現澆樓板優化為預應力空心板,引進了美國SP技術的預應力空心板生產設備,進行空心板生產。李矯娜說:“我們雖然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但預應力空心板的綜合造價低,并可根據建筑物的功能和造型需要,可以開洞、切圓、懸挑,不受模數限制,自重輕,可減少梁柱數量,還具有防震的作用,實用范圍廣”。

出線樓的縱向梁原設計為鋼結構現澆混凝土梁,也是考慮到一層樓板的承重問題,優化為型鋼結構外包混凝土梁。但這種梁每跨長20米,重達24噸,密度大、施工空間小,大型吊運設備用不上,施工又遇難題。技術人員和職工集思廣益,一根梁分三節施工,在空中焊接,實現了優化目標。出線樓的頂層蓋板原設計長度為5.7米,經拉西瓦工程建設部副經理周勇提議,將長度延至12米,并能一次成型,同時減少了中間的兩根縱向梁,僅此一項節約鋼材300多噸。

針對拉西瓦的特殊地理構造,西北水電設計院的設計者采用特高薄拱壩。壩高250米,底部卻只有49米寬。厚高比例為0.196,低于國家標準0.2,屬于薄形壩。這種壩給施工帶來了不少難題,經過不斷研究,建設者決定改變過去平面開挖的方式而采取反拱型開挖,這在國內屬首創。如今,這座大壩已近50米高,預計全部完成要到2011年。該壩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重力壩開挖量大、混凝土用量大的缺陷,成本大大降低。

在拉西瓦,自主創新體現在山洞支護、山體加固、75萬伏電壓、導流洞的開挖等各個方面。據不完全統計,該水電站在籌建的4年多中,僅設計優化和工程優化,就節約資金2.8億元。建設者們的創新理念和聰明才智在優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尼那水電站

青海省尼那水電站建設工程進展順利,目

前已完成土石方124萬立方米,混凝土34萬立方米,壩頂門機、廠內橋機等金屬結構安裝工程已全面展開,機電安裝預埋工作也進入高峰期。

尼那水電站工程從1996年開始建前工作,1999年因各種原因而停建,2000年6月工程在青海省投資公司的主持下復建,并由青海省投資公司控股的三江水電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開發,是第一個由青海省自主開發的大型水電站。

尼那水電站是一座中型河床式電站,機型為燈泡貫流式,在黃河上建設這種機型的水電站尚屬首次。水電站單機容量4萬千瓦,總裝機為16萬千瓦,年發電量7.6億千瓦時。

尼那水電站是一座日調節的中型水電站,庫容較小而來沙較多。

尼那水電站樞紐位于青海省貴德縣境內黃河干流上,距上游拉西瓦水電站壩址8.6km、龍羊峽水電站41km。壩址距西寧市公路里程124km(直線距離80km),至下游貴德縣公路里程約20km。尼那水電站工程屬三等中型工程,樞紐由左岸副壩、左岸泄水閘、泄水底孔、電站廠房壩段(排沙孔)、右岸副壩、右岸開敝式110KV開關站、上壩及進廠公路、尼那溝防護等組成。設計正常蓄水位2235.5m,壩頂高程2238.2m,最大壩高50.9 m,總庫容0.262億m3,總裝機容量160MW。

李家峽水電站

李家峽水電站位于青海省尖扎縣和化

隆縣交界處的黃河干流李家峽河谷中段,上距黃河源頭1796公里,下距黃河入???668公里,是黃河上游水電梯級開發中的第三級大型水電站。

李家峽水電廠于1995年12月12日成立,2000年1月1日劃轉到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電廠實行新廠新體制,實現了運行維護與設備檢修、主業與后期服務、企業功能與社會功能三大分離。夏秋時節游客可在湖中泛舟、垂釣,冬春季節可觀賞高原雪景,它給美麗古老的坎布拉風景區增添了一處特有的高原人文景觀。

電站安裝5臺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一期4臺,二期1臺),單機容量40萬kW,總裝機200萬kW,年均發電量59億kW·h,是中國首次采用雙排機布置的水電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雙排機水電站。4號機組采用蒸發冷卻新技術,在國內尚屬首例。

大壩為三心圓雙曲拱壩,壩長414.39 m,壩高155 m,壩頂寬8 m,壩底寬45 m。電站與西北30kV電網聯網,是目前西北最大的水電站,主供陜、甘、寧、青四省,在系統中擔任

擔負基荷。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灌溉等綜合效益。電站4臺機組分別于1997年2月 13日、12月10日、1998年6月6日、1999年12月10日投產,至2000年5月31日,累計發電量為110.5475億kW·h。

青海尖扎縣境內的李家峽水庫屬黃河上游第二階梯水電站之一,在著名的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下面,周邊由紅色砂巖形成的丹霞地貌的群山圍繞。陽光下山陽面紅褐、山陰面深褐,水淺處碧綠、水深處湛藍。群山峻峭,海拔近4000米,水面遼闊,深處逾180米。山水輝映,極其壯美。黃河由此流出,清澈見底,與尋常見到的黃河回然不同。

李家峽水電站對外交通采用公路方案。施工導流采用圍堰一次斷流、隧洞泄流、基坑全年施工的導流方式。導流標準采用20年一遇洪水設計,50年一遇洪水校核。由于攔河壩投資約占樞紐永久工程土建投資的一半,因此進行壩體體型優化設計,選擇重力拱壩的合理體型,對保證工程安全,減少壩體混凝土量,節省工程投資,加快施工進度,極為重要。經多方案比較后,最終采用三心圓拱的拱壩。這個方案與初步設計比較,約可節約:開挖量20萬m3,混凝土約75萬m3,投資約1.08億元。李家峽水電站由水電部西北勘測設計院設計。經過投標招標,導流工程及砂石混凝土系統標選定集團公司水電四局承擔施工任務。

電站由攔河大壩、壩后式發電廠房、泄水建筑物、灌溉渠道、330KV出線站等永久建筑物組成,以發電為主兼有灌溉等綜合效益。水電站大壩型為混凝土三圓心雙曲拱壩,最大壩高155米,水庫庫容16.5億立方米,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36.747平方公里??傃b機容量為5×40萬千瓦, 設計年發電量59億千瓦時,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4×40萬千瓦,與西北330千伏電網聯接,在系統中擔任調峰、調頻任務,是西北電網主要電源之一,

電站與西北330KV電網聯網,主供陜、甘、寧、青三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系統內承擔調峰、調頻,它不僅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水電站,而且是中國首次設計采用雙排機布置的水電站,也是我國首次設計采用雙排機設計,世界上最大的雙排機布置的水電站。

電站由國家能源投資公司和西北陜、甘、寧、青投資建設,于1988年4月正式開工。

1、

2、3號機組分別于1997年2月18日、12月13日和1998年6月6日正式并網發電,4號機組于1999年11月投產發電。

電站安裝 5 臺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一期 4 臺,二期 1 臺),單機容量 40 萬 kW ,總裝機 200 萬 kw ,年均發電量 59 億 kw·h ,是中國首次采用雙排機布置的水電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雙排機水電站。 4 號機組采用蒸發冷卻新技術,在國內尚屬首例。水庫庫容 16.5 億 m 3 ,為日、周調節。大壩為三心圓雙曲拱壩,壩長 414.39 m ,壩高 155 m ,壩頂寬 8 m ,壩底寬 45 m 。電站與西北 30 kV 電網聯網,是目前西北最大的水電站,主供陜、甘、寧、青四省,在系統中擔任調峰、調頻,汛期擔負基荷。電站以發電為主 , 兼有灌溉等綜合效益。電站 4 臺機組分別于 1997 年 2 月 13 日、 12 月 10 日 、 1998 年 6 月 6 日 、 1999 年 12 月 10 日 投產,至 2000 年 5 月 31 日 ,累計發電量為 110 . 5475 億 kw·h 。

李家峽工程截流為上游已建成梯級電站條件下截流的典型。龍羊峽電站位于其上游 108.6km ,非汛期區間徑流甚少;劉家峽電站位于其下游 225.4km ,回水無影響。該工程采用隧洞導流,截流時段為 1991 年 10 月中旬,截流流量主要為龍羊峽發電下泄流量,在確定流量標準時綜合考慮了龍羊峽電站在西北電網中的骨干位置和可能調度的出力變幅以及李家峽工程本身的截流難度,確定龍羊峽按 1 ~ 2 臺機組運行時下泄流量 300 ~ 600m 3 / s 作為設計標準,截流方式為自右岸向左岸單戧堤立堵,龍口寬度 40m 。 截流流量變化范圍 620 ~ 262m 3 /s 。共拋投 15t 混凝土四面體 38 個, 20t 四面體 10 個, 0.8m × 0.8m × 2m 鋼筋籠 990 個,石碴 1100 車,總方量約 1 萬 m 3 。平均拋投強度 1 車 /1.5min ,最高拋投強度 1.3 車 /min 。在龍口合龍寬度達 8 ~ 12m 處,采用串聯鉛絲籠右岸單戧堤進占立堵截流。 1991 年 10 月 11 日 8 時 至 13 日 11 時順利合龍,總歷時 51h ,實際流量為 620 ~ 262m 3 / s ,共拋投石渣 1 萬 m 3 和 15 ~ 20t 四面體、鉛絲籠等共 1000 余 m 3 ,實際截流落差 5.3m ,平均流速達 5.4m / s 。

李家峽水電站導流洞布置在壩址的右岸。導流洞中心穿越的地層為前震旦系深變質的黑云母更長質條帶狀混合巖,其間夾有片巖和花崗偉晶巖脈,巖石破碎 , 裂隙發育。其中巖體Ⅳ、Ⅴ類圍巖占 34. 1%, 開挖成洞條件極差。導流洞按 20 年一遇的洪水設計 , 流量為 2000 m 3/ s,校核流量為 2500 m 3/ s。導流洞由進口明渠、進水塔、洞身、出口明渠 4 部分組成 , 總長為 1332 m。導流洞斷面為圓拱直墻型,開挖斷面為 16. 0 m× 19. 0 m至 12.0 m× 16.0 m不等 , 襯砌斷面為 ( 寬×高 )11.0 m× 14.0 m至 11.0 m× 15.0 m不等 , 底板縱坡i 0=0.73953%, 頂拱縱坡為i 1=0.65076% 。

李家峽水電站導流洞分上下兩層施工,上層開挖為全斷面掘進,高 5.5 ~ 6.5 m , 斷面面積 60 ~ 80 m 2 。導流洞身總長 1336.5 m, , 施工進度Ⅱ、Ⅲ類圍巖段月平均 120 m,最大達到 178 m ( 上半部 ) 。月進尺與地質條件有很大關系,如果是Ⅱ、Ⅲ類圍巖,每天放 2.5 茬炮,即日進尺 7.4 m ( 每茬進尺 2.8 ~ 3.0 m ) ,則月進尺可超過 200 m,但李家峽導流洞Ⅱ、Ⅲ類圍巖連續未超出 200 m,因此遇到地質條件差的地段,施工速度不得不降下來。

公伯峽水電站

公伯峽水電站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

自治縣和化隆回族自治縣交界處的黃河干流上,距西寧市153km,是黃河上游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中第四個大型梯級水電站。工程以發電為主,兼顧灌溉及供水。水庫正常蓄水位2005.00m,校核洪水位2008.00m,總庫容6.2億m3,調節庫容0.75億m3,具有日調節性能。電站裝機容量1500MW,保證出力492MW,年發電量51.4億kW·h,是西北電網中重要調峰骨干電站之一,可改善下游16萬畝土地的灌溉條件。本工程屬一等大(Ⅰ)型工程。 壩址區為高原半干旱型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266.1mm,年蒸發量2189mm,多年平均氣溫8.5℃。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43619km3,壩址處多年平均徑流量226億m3,多年平均流量717m3/s。經上游龍羊峽水庫調蓄,使入庫的水量均衡,從而改善水庫調節性能,提高電站發電效益,并大幅度減少入庫洪水。設計洪峰流量5440m3/s(P=0.2%),校核洪峰流量7860m3/s(P=0.01%),施工洪水3510m3/s(P=5%)。年入庫沙量747萬t,泥沙中值粒徑0.03mm。 壩址位于公伯峽峽谷出口段,河道平直,平水期水面寬40~60m,水深12~13m,河床覆蓋層厚一般5~13m,正常蓄水位時谷寬389m。河谷不對稱,右岸1980.0m以下為40°~50°的巖質邊坡,以上為Ⅲ級階地的砂壤土和砂卵礫石層;左岸在1930.0~1950.0m有坡積碎石覆蓋的Ⅱ級階地,其余為平均30.的巖質邊坡。壩址區主要巖性為:前震旦系片麻巖、云母石英片巖及石英巖,白堊系紫紅色砂巖,第三系紅色礫砂巖,第四系砂壤土及砂卵礫石層,加里東期花崗巖等。壩址區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 水庫回水長53.4km,水庫面積22km2,庫區由川、峽兩部分組成。水庫不存在永久滲漏問題,庫岸基本穩定,個別滑坡穩定性較差,但整體下滑可能性小,而是分期分批坍塌式破壞。水庫淹沒耕地7879.5畝,淹沒及影響人口5571人。 公伯峽水電站樞紐由河床大壩、右岸引水發電系統、左岸溢洪道、左右岸泄洪洞及左右岸灌溉取水口等建筑物組成。公伯峽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頂高程2010.0m,最大壩高139m,壩頂寬10m,壩頂長429.0m。上游壩坡坡度為1∶1.4,下游壩坡設有10m寬為“之”字形上壩公路,凈坡度為1∶1.5~1∶1.4,綜合坡度為1∶1.86。壩體填筑分墊層、過渡料、主堆石(塊石及砂礫石)、次堆石等區,大部分利用工程開挖渣料,僅過渡料及主堆石不足部分由料場開采補充。鋼筋混凝土面板厚度0.3~0.7m。趾板建在弱風化巖體上,長4~8m,厚0.4~0.8m。由于兩岸壩肩分別為溢洪道和引水發電明渠,故均設有高趾墻與面板連接,高趾墻最大高度38.5m。 公伯峽引水發電系統由引水明渠、進水口、壓力鋼管、廠房及開關站等建筑物組成。引水明渠長約300m,寬100m左右,渠底高程1985.0~1970.0m,右側邊坡用混凝土襯護,渠底用混凝土或噴混凝土襯護。進水口為混凝土重力壩式建筑,建基于弱風化花崗巖上,壩底最大寬度69m,最大壩高58m。進水口全長94m,分為5個壩段,每個壩段設4孔3m×25m的攔污柵、7m×10m的平板檢修閘門和7m×9m的快速工作閘門各1孔,分別由壩頂3200kN/400kN門機和3200kN/1500kN液壓啟閉機操作。壓力鋼管為敷設在地基上的明管,基礎以弱風化花崗巖為主,設有連續鋼筋混凝土基礎板。鋼管直徑8.0m,外包0.5~1.0m厚的混凝土。鋼管上彎段埋設在進水口壩內,經伸縮節與1∶2.3的斜管段相接,斜管段放射狀布置,經下彎段及下平段,以75°角斜向進入廠房,下彎段鎮墩與變壓器平臺結合,鋼管長度252~279m。廠房位于壩腳下游右岸岸邊,為地面廠房,基礎為弱微風化花崗巖。主廠房尺寸為128.35m×29m×63.55m,廠內設5臺單機容量30萬kW的水輪發電機組及2臺5000kN/1250kN的橋式起重機。安裝間長55.7m,位于主廠房右側,其底板高程與發電機層、尾水平臺相同,為1909.2m。尾水副廠房共分6層(尾水平臺以上1層),寬度12m。中控樓位于安裝間下游側,尺寸為37.64m×14.74m×11m,分3層(不含地面以下電纜夾層),與尾水副廠房相通。尾水平臺寬13.9m,設2×360kN尾水門機操作8.4m×8.3m尾水閘門。尾水渠寬128.35m,以1∶4反坡與河床底銜接。5臺變壓器布置在廠房上游側平臺上,其下為低壓配電層。主變出線經電纜道通至下游Ⅱ級階地(高程1945.0m)330kVGIS戶內式開關站,以兩回大截面導線接入系統。 公伯峽溢洪道位于左岸壩肩,為2個孔12m×18m的表孔,堰頂高程1987.0m,引水渠底高程1981.0m。閘室內設2-12m×18m的平板檢修閘門和弧形工作閘門,由2×1250kN門機和2×1600kN液壓啟閉機操作。堰后泄槽寬各14m,底坡i=0.155(左孔尾部i=0.002),末端采用挑流消能,左、右孔建筑物全長分別為642.14m及551.14m。溢洪道最大泄量4495m3/s,最大流速34.2m/s 左岸泄洪洞為長壓力洞型式。進口底板高程1940.0m,進水塔高75m,內設7m×9m平板事故檢修閘門和2×3200kN固定啟閉機。壓力洞直徑8.5m,洞長607m。出口工作閘門室底高程1935.0m,內設7.5m×6.0m弧形工作閘門和4000kN液壓啟閉機。閘后明槽寬7.5m,長318.62m,末端采用挑流消能。最大泄量1190m3/s,最大流速20.97m/s(洞內)和33.55m/s(明槽)。該洞除參與泄洪、放空、增加泄水建筑物運用靈活性外,在參與施工度汛、調節初期蓄水水位及向下游供水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右岸泄洪洞為以“龍抬頭”型式與導流洞結合的明流泄洪洞。進口底板高程1950.0m,進水塔高63m,內設7m×11.5m平板事故檢修閘門和7m×10m弧形工作閘門,分別由2×3200kN固定啟閉機及4000kN液壓啟閉機操作。由漸變段、渥奇段、斜井段(i=0.4)和反弧段組成的非結合段長169.32m,斷面為9m×11.5m城門洞形。反弧后經套襯的擴散段(40m)與導流洞12m×15m城門洞形斷面相接,結合段全長713.15m,其中洞內段312.6m,底坡i=0.5%;12m×19m城門洞形明涵220m;12m寬的明槽段140.55m。末端設斜扭挑流鼻坎消能,最大泄量1871m3/s,最大流速40.8m/s。 左右岸灌溉取水口分設在溢洪道進口左側墻及電站進水口右側墻處,引用流量分別為3.2m3/s和4.8m3/s。 工程采用枯水圍堰擋水、汛期壩體臨時斷面攔洪、隧洞導流、基坑全年施工的導流方式。施工總工期6年半、4年半第一臺機組發電。主體工程主要工程量為:土方明挖478.2萬m3,石方明挖746.2萬m3,石方洞挖33.8萬m3,土石方填筑554.8萬m3(其中壩體481.5萬m3),混凝土142.7萬m3,鋼筋4.51萬t,鋼材(鋼管)0.865萬t,帷幕灌漿2.43萬m,固結灌漿13.63萬m。工程總投資66.1億元(1999年價格水平)。 公伯峽水電站樞紐工程由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和管理,由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設計。 工程施工準備工作于1998年7月開始,至2000年6月“四通一平”已基本完成。

劉家峽水電站

劉家峽水庫蓄水容量達57億立方米,水域面積達130多平方公里,呈西南-東北向延伸,達54公里。攔河大壩高達147米,長840米,大壩下方是發電站廠房,在地下大廳排列著5臺大型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2.5萬瓦,達到年發電57億度的規模。劉家峽水電站把陜西、甘肅、青海三省的電網聯結在一起。

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游人可乘游艇溯黃河而上,入峽奇峰對峙,千巖壁立,出峽則為高山湖,黃土清波,水天一色。西行約50公里,即為炳靈寺石窟。山口有姊妹峰,形態婀娜,亭亭欲語,酷似笑迎賓客。

劉家峽水電站,是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期間,我國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電工程,1964年建成后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水利電力樞紐工程,曾被譽為“黃河明珠”。

劉家峽水電站是根據第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關于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 河水利綜合規劃的決議》,按照“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自己勘測設計, 自己 制造沒備、自己施工安裝, 自己調試管理的國內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水力發電站。 1952年秋至1953年春,北京水力發電建設總局(簡稱“水電總局”)和黃河水利委員會(簡稱“黃委會”)組成貴(德)寧(夏)聯合查勘隊,對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進行查勘,初步擬定在劉家峽筑壩。1954年3月,組成有關部門負責人和蘇聯專家共120余人的黃河查勘團,對黃河干支流進行了大規模的查勘,自下而上,直至劉家峽壩址。在壩址比較座談會上,蘇聯專家認為:蘭州附近能滿足綜合開發任務的最好壩址是劉家峽。1954年黃委會編制的《黃河技術報告》確定劉家峽水電站工程為第一期開發重點工程之一?!饵S河技術報告》擬定劉家峽水電站樞紐正常高水位1728米(實際建成高程為1735米)、總庫容49億立方米(實際建成為57億立方米)、有效庫容32億立方米(實際建成為41.5億立方米)、最高大壩高124米(實際建成147米)。電站裝機10臺(實際裝機5臺)、總裝機100萬千瓦(實際裝機122.5萬千瓦)。劉家峽水電站樞紐任務是發電、灌溉和防洪。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關于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的決議》要求采取措施,完成劉家峽水電站工程的勘測、設計工作,保證工程及時施工。1958年初,水電部成立劉家峽水力發電工程局(現為水電四局),承擔劉家峽和鹽鍋峽兩個水電站的施工任務,擬定了“兩峽同上馬,重點劉家峽,鹽鍋峽先行,八盤峽后跟”的施工方案。劉家峽水電站工程于1958年9月27日正式動工興建,當時是關乎國家命運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1961年因國家經濟調整緩建,1964年復工。當時,我們國家剛剛渡過三年困難時期,那時候的建設方針是“先生產,后生活”,劉家峽水電站施工條件異常艱苦。當時的重點任務是打導流洞,這個導流洞斷面13×13.5米,總長度1021米,工程局組織了兩個開挖隊對著打,任務重、工期緊,職工們克服了不少困難,日夜奮戰,取得月進尺100米的好戰績,經過15個月的艱苦奮戰,導流洞終于打通了。1966年汛前建成上游圍堰,從而使電站基坑具備常年施工條件。1966年4月20日,劉家峽水電站攔河大壩第一塊混凝土開盤澆筑。

黃河干流上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航運、養殖等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位于中國甘肅省永靖縣境內,1974年建成。壩后及地下廠房安裝22.5萬千瓦機組3臺;25萬千瓦和30萬千瓦機組各1臺,總裝機容量122.5萬千瓦,年發電量55.8億千瓦時。水庫總容量57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173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34秒立米,設計洪水流量8720秒立米,總庫容60.9億立米,采用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47米,長204米,頂寬16米。左右岸各有混凝土副壩和溢流堰連接,主要泄洪方式為溢洪道和隧洞。大壩總長840米。水庫通過蓄洪補枯調節,可提高該電站及其下游的鹽鍋峽、八盤峽、青銅峽各級電站枯水期出力,改善甘肅、寧夏和內蒙等省(區)105萬公頃農田灌溉條件。1975年2月4日,劉家峽水電站建于甘肅永靖縣境內。宏偉的攔洪大壩高147米,把峽口兩岸的險峰緊緊抱在一起,它把上游水位升高, 造成100米的落差,讓黃河水失去水輪發電機發出強大的電力。大壩的溢洪道、泄洪道每秒能泄水7400多立方米,即使上游出現特大洪水,也能確保安全。

劉家峽水電站中央排列著五臺大型國產水輪發電機組,分別擔負著供給陜西、甘肅、青海等省用電的作用。該電站廠房寬約25米,長約180米, 有20層樓高,全部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的。劉家峽水電站可蓄水57億立方米,年發電量為57億度。

鹽鍋峽水電站

中國在黃河上第一座水電站,鹽

鍋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44萬KW,1958年9月正式動工,1961年11月第1臺機組投產發電

鹽鍋峽水電站位于甘肅省永靖縣,距蘭州市70km。是在黃河干流上最早建成的以發電為主,兼有灌溉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黃河上的第一顆明珠"。

該電站由西北勘測設計院設計,集團公司水電四局施工。工程于1958年9月開工,1961年11月第一臺機組發電,工期僅3年2個月,是施工較快的一座水電站,1970年全部建成。土石方工程96萬米3,混凝土51.2萬米3。水庫移民僅5925人,淹地11258畝。工程總投資1.48億元,單位千瓦投資420元,是造價很低的水電站。

樞紐壩址位于鹽鍋峽峽谷出口,壩基以白堊紀砂巖為主,砂礫石、粉砂巖及頁巖夾層或瓦層。壩型為混凝土寬縫重力壩、重力壩,壩頂全長321米,最大壩高57米,壩頂溢流,6孔12×10米,最大下泄流量7020米3/秒,消力池消能。廠房為壩后封閉式,主副廠房及變電站布置在廠壩之間,廠房安裝8臺單機容量4.4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電站設計水頭38米,蝸殼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蝸殼包角270度,采用彈性理論差分法設計。

鹽鍋峽水電站由溢流壩、檔水壩和壩后式廠房三部分組成。大壩為混凝土寬縫重力壩,全長321m,最大壩高57.2m,總庫容量2.2億m3。設計裝機容量44萬kW (10(4.4萬kW)。

鹽鍋峽水電站1958年9月27日正式動工興建, 1961年11月 18日第一臺機組投產發電。1975年第8臺機組發電后,因故停建。1988年3月至1990年6月和1997年2月至1998年12月又分別擴建安裝了9號、10號機組,使總裝機容量達45.2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22.40億kW·h,總投資3.07億元(含9號機3900萬元和10號機 1.2億元)。

鹽鍋峽水電站素以工期短、造價低、效益高而聞名全國。38年來,年年超額完成發電任務。截至 1999年 12月底,累計發電600.15億kW·h,創工業總產值40.32億元,相當于建站初期總投資的29.2倍。

鹽鍋峽水電站位于中國甘肅省永靖縣黃河干流鹽鍋峽出口處,距蘭州市70km。工程以發電為主,兼有灌溉效益。設計灌溉面積0.3萬hm2?;炷翆捒p重力壩,最大壩高55m,水庫總庫容2.79億m3,水電站裝機容量35.2萬kW,年發電量22.8億kW·h。

1958年9月開工,1962年1月第一臺機組發電。至1970年共有6臺機組投產。7號和8號機組于1975年投產。

永靖縣一帶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黃河、洮河、大夏河在此處匯合,三條孽龍各逞暴虐,掀起滾滾濁浪,蕩平四野村莊,吞噬雞犬牛羊,造成連年災禍。大明洪武年間,劉伯溫率領兩萬人西征永靖一帶,見此情景,就在臨津渡口設立壇臺,施展法術,踏星步斗,揮劍斬龍脈。隨后又在此建造一座白塔,以鎮三龍,并預言將來龍吐明珠。歷史就這樣巧合,六百年后,這個神奇的傳說變成現實,三顆晶瑩奪目的明珠--鹽鍋峽、劉家峽、八盤峽水電站鑲嵌在隴塬的峽谷之中。

鹽鍋峽水電站于1958年9月27日與劉家峽水電站同日開工建設,英雄的水電建設者從官廳、豐滿、三門峽長途跋涉,來到千里隴塬,支起帳篷,點燃燈籠火把,向黃河宣戰。鹽鍋峽水電站按照施工要求,首先要在河的右邊修筑圍堰,以便開挖溢流壩基坑。這一工程原設計為木棧橋土石混合圍堰,需木材2500立方米,塊石和反濾料5600多立方米。根據當時情況,上述材料在短時間內難以備齊,工程局經過研究決定采用草土圍堰,以爭取時間,闖破第一關。

1958年11月17日草土圍堰開始堆筑,經過20天奮戰,一條長498米的草土圍堰堆筑成功。草土圍堰的堆筑成功,鼓舞了職工士氣,接著連續奪得基坑開挖、混凝土澆筑和截流的勝利。1959年5月至11月進行第二期截流施工,左岸上下游圍堰采用土石圍堰、管柱立堵,單項進占法截流,自1959年4月24日14時至26日2時30分,歷時36小時30分,完成截流,河水由左岸6個導流孔和長32米的過水圍堰宣泄。

1959年11月至12月,修建三期圍堰,圍護4號溢流壩段以右部分。

1960年1月至4月,封閉1號至6號導流底孔,河水由

7、8號底孔宣泄。1960年4月至5月,封閉

7、8號底孔,洪水由溢流壩堰頂宣泄?;娱_挖分兩期進行,1959年截流前為一期,截流后至1960年底為二期,主體工程共開挖石方49.39萬立方米?;炷翝仓┕こ跗?1959年1至2月),骨料用斗車運輸,混凝土用人工拌合為主,用手推車入倉,人工搗實。后期骨料采用斗車、汽車或762軌距機車運輸、拌合機拌合,混凝土用汽車、輕軌斗車、皮帶機、滑槽等工具運輸,架子車送料入倉,大部分為人工搗實。機電安裝自1961年11月18日完成4號機組安裝后,到1975年11月8日機組全部安裝完畢,運行發電。金屬結構安裝總量為3337.12噸。

1988年3月開始擴建9號機,1990年6月28日擴建完工并網發電。

1997年2月25日,10號機組擴建工程土建部分開挖施工全面開工,1998年12月8日正式投產發電。

10號機組的投產發電,使鹽鍋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45萬千瓦,也使整個電站工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鹽鍋峽水電站.

2001年10月22日,鹽鍋峽水電廠對8號機組開始進行增容改造,改造后出力提高0.5萬千瓦,計劃從2000年至2002年改造4臺,2003年至2005年改造后4臺。項目改造完成后,單機容量凈均增長0.6萬千瓦,8臺機組凈增容量4.8萬千瓦,年增發電量2億千瓦時,并對系統調峰及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可靠保證。

2002年2月13日、11月18日先后完成8號機、5號機增容改造工作。截止2002年底,鹽鍋峽水電站累計發電654.5億千瓦時,創工業總產值45億元,相當于累計總投資的15倍,為西北地區工農業生產和甘肅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2年底,電站從原甘肅電力公司劃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管轄。

2004年7月經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決定鹽鍋峽水電站隸屬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管理。

2005年1月12日,以"專業化管理、集約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為改革目標組建的黃河水電公司隴電分公司正式成立,代表黃河水電公司負責鹽鍋峽、八盤峽兩個水電站的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肩負起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歷史使命。

大峽水電站

黃河大峽水電站是黃河小三峽梯

級、流域、滾動、綜合開發建設的第一座水電站?;炷林亓螕跛把乜傞L257.88 m,最大壩高72 m,正常蓄水位 1480m,總庫容0.9億m3,為日調節水庫。電站安裝4臺7.5萬kW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多年平均發電量14.65億kW·h,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顧灌溉等綜合效益的大Ⅱ型水電工程。

大峽水電站位于甘肅省白銀市和榆中縣交界的黃河大峽峽谷出口段上,地處蘭州市下游河道距離約65km處。

電站以發電為主,裝機容量30萬kW(4×7.5),保證出力14.3萬k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14.65億kW·h;還可發展自流灌溉和改善灌溉給水條件約13萬畝。電站建成后主要供電蘭州市及其附近地區,并入陜甘青寧電力系統。

壩址控制流域面積22.78萬km2,多年平均流量1037m3/s,實測最大流量5900m3/s。經上游龍羊峽、劉家峽兩大水庫的調節,100年一遇設計洪水流量6500m3/s,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8350m3/s。多年平均懸移質輸沙量0.52億t,實測最大含沙量306kg/m3。

水庫為帶狀狹谷型,當正常蓄水位1480m時,庫容0.9億m3,調節庫容0.35億m3,為日調節水庫。水庫淹沒土地4026畝,因系高漫灘地,沒有移民問題。

壩址處河道全長約500m,水面寬130~140m,兩岸為不對稱河谷,岸坡陡峻,發育有三級、四級侵蝕堆積階地,高出河水面30~40m。河床覆蓋層最大厚度為34.13m。壩區處于北西兩大褶帶之間相對穩定的地塊上,壩址區斷層未見新滑動跡象,不存在發震構造,加之壩區巖體透水性弱,斷層帶物質擠壓緊密,水庫水位僅抬高30m左右,誘發水庫地震的可能性甚小。經國家地震局蘭州地震大隊鑒定,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

電站樞紐為河床一列式布置,壩頂高程1482m,壩頂總長度241m,最大壩高70m。泄水排沙建筑物為:左岸設溢洪道,堰頂高程為1459.5m,三孔弧形工作閘門,孔口尺寸(寬×高)為11m×12m,校核泄量5340m3/s;在溢洪道與廠房之間的基巖上設兩孔泄水底孔,孔口底高程為1446m,孔口尺寸(寬×高)為6m×8m,其出口處設弧形工作閘門,設計泄量1710m3/s,校核泄量1901m3/s;

2、

3、4號機組段進水口左下方各設1個排沙孔,出口設平板滑動工作閘門,出口孔口尺寸(寬×高)為4.4m×2m,設計泄量397m3/s:校核泄量441m3/s。左右岸擋水壩段各設1個灌溉進水口,中心高程1466m,引用流量均為4m3/s。右岸設河床式廠房,長105.5m,最大高度70m。廠房內安裝4臺單機容量7.5萬kW的水輪發電機組,設計水頭23m,單機引用最大流量390m3/s,安裝高程1444m,吸出高度-6.5m。開關站設在右岸岸邊。溢洪道左側還預留了航運過壩建筑物的位置。

青銅峽水電站

青銅峽水電站位于黃河中下游,寧夏

青銅峽峽谷出口處,是一座以灌溉與發電為主,兼有防洪、防凌和工業用水等效益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

青銅峽水電站系河床閘墩式低水頭電站,8臺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與7孔溢流壩相間布置,廠房為半露天式,樞紐布置了三大灌溉渠道:秦漢渠、唐徠渠、東高干渠,灌溉面積36.67萬hm2。樞紐的興建結束了寧夏灌區兩千多年無壩引水的歷史。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第一期開發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工程于1958年8月開工建設,1968年第1臺機組發電,1978年8月8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1993年又興建1臺機組,9臺機組總裝機容量為30.2萬kW,年設計發電量13.5億kW·h。大壩總長為687.3m,壩高42.7 m,壩寬46.7 m,水庫正常蓄水位 11 56m,相應設計庫容為6.06億m3,水庫面積為113km2。截至1999年底,電站已累計發電254.82億kW·h,創產值近21億元,是西北電網的調峰和調頻電廠。

青銅峽水電站系河床閘墩式低水頭電站,8臺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與7孔溢流壩相間布置,廠房為半露天式,樞紐布置了三大灌溉渠道:秦漢渠、唐徠渠、東高干渠,灌溉面積36.67萬hm2。樞紐的興建結束了寧夏灌區兩千多年無壩引水的歷史。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第一期開發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工程于1958年8月開工建設,1968年第1臺機組發電,1978年8月8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1993年又

興建1臺機組,9臺機組總裝機容量為30.2萬kW,年設計發電量13.5億kW·h。大壩總長為687.3m,壩高42.7 m,壩寬46.7 m,水庫正常蓄水位 11 56m,相應設計庫容為6.06億m3,水庫面積為113km2。截至1999年底,電站已累計發電254.82億kW·h,創產值近21億元,是西北電網的調峰和調頻電廠。

擋水建筑物前沿總長度591.85米,自左至右為副廠房壩段91.5米,溢流壩與閘墩廠房壩段262.35米,擋水壩段160米,泄洪閘壩段42米,右岸擋水壩段36米;樞紐由壩、閘墩廠房、副廠房、開關站、泄洪閘、河東總干渠、河西總干渠和高于渠等組成。

閘墩式廠房為半露天布置,每個閘墩內安裝1臺豎軸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每個機組段設有1~2個排沙底孔,以減少水庫淤積和過機泥沙。半門式起重機布置在壩頂,在機組安裝、檢修時,用以起吊搬運廠內重件。1~7號機組單機容量為36Mw,水輪機轉輪直徑5.5米,額定轉速107r/min,發電機為半傘式室冷型,額定電壓10.5kV,定子鐵芯內徑9米。8號機單機容量20Mw,水輪機轉輪直徑5米,額定轉速125r/min,發電機為半傘式空冷型,額定電壓10.5kV,定子鐵芯內徑7米。1號機尾水排入河西總干渠,2~7號機尾水排入黃河主河道,8號機尾水排入河東總干渠。

灌溉渠首分設左、右兩岸。左岸河西渠首引入河西總干渠,即清代開建的唐徠渠,引水高程1136米,引水流量400立方米/秒。右岸河東渠首引入河東總干渠,即有名的秦渠和漢渠,引水高程1136米,引水流量100立方米/秒。上游有高干渠,底坎高程1151米,引水流量24立方米/秒。

泄洪設施: 7孔溢洪道采用面流消能方式,堰頂高程1149.4米。其中2孔的孔口寬14米,高8米;其余5孔的孔口寬14米,高7.5米??傆嬜畲笮沽?255立方米/秒。泄洪閘3孔,底坎高程1140米,孔口寬10米,高5.5米,最大泄量2205立方米/秒。1~7號機組段,每臺機組有泄水排沙孔2孔,孔口寬6.5米,高1.5米,底坎高程1124米;8號機組段有1孔,孔口寬4米,高2米。15孔排沙孔總計最大泄量2240立方米/秒。8臺機組最大引用流量1860立方米/秒。

運行效益: 青銅峽水電站自投產以來,充分發揮了灌溉和發電效益。1968年水庫蓄水運用初期,寧夏回族自治區糧食總產量僅4.78億千克。青銅峽水庫建成后,灌溉面積不斷擴大,到1984年,糧食總產量已達到11.3億千克,凈增1.36倍。

萬家寨水電站

萬家寨水電站壩址河谷呈U形,谷深壁陡,岸坡高100m以上,谷寬約430m,常水位水面寬200m。河床覆蓋層厚0~2m,主河床水面下基巖裸露。壩址兩岸為寒武系灰巖、白云巖、泥灰巖及頁巖,巖性致密堅硬,無較大斷層,巖溶發育,但規模不大,互不連通。地震基本烈度6度。

壩址控制流域面積39。5萬km2,多年平均流量790m3/s,多年平均徑流量249億m3,多年平均輸沙量1。49億t,平均含沙量7。76kg/m3。千年一遇設計洪水流量16500m3/s,萬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21200m3/s。正常蓄水位977m,最高蓄水位980m,有效庫容4。45億m3。 家寨水電站由攔河壩、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壩后廠房及開關站等組成。

萬家寨水電站攔河壩壩頂高程982m,壩頂長443m,頂寬21m,上游坡1:0.15,下游坡1:0.7。體積150萬m3大壩在915m高程以下河床壩段橫縫灌漿連成整體,岸坡壩段分別在948和940m高程以下連成整體,以使個別壩段由于層間剪切帶和泥化夾層相對集中時,借助相鄰壩段的幫助,提高抗滑穩定性。

泄水建筑物共設有8個底孔,4個中孔,1個表孔,5個排沙孔。底孔為壓力短管式無壓壩身泄水孔,布置在河床左側5~8號壩段,每壩段2孔,孔口尺寸4m×6m,進口底坎高程915m,用弧形門操作,主要用于調水調沙,水庫沖淤。末端用挑流消能。庫水位970m時,總泄量5271m3/s。

中孔為壓力短管式無壓壩身泄水孔,布置在河床中部9號和10號壩段,每壩段2孔,孔口尺寸4m×8m,進口底坎高程946m,用平板門操作,主要用于泄洪排沙和排漂。末端用挑流消能,總泄量2156m3/s。

表孔為開敞式溢流堰,布置在左側4號壩段,孔口凈寬14m,堰頂高程970m,擔負排水和泄放超標洪水作用,當庫水位980m時,泄量864m3/s。

排沙孔為壩內壓力鋼管,布置于河床右側13~17號電站壩段,位于電站進水口下方,進口底坎高程912m。進口段尺寸為2。4m×3。0m,設有平板檢修閘門,一道事故閘門,主要用于減少進入電站的泥沙。

電站廠房進水口高程932m,鋼管直徑7。5m。主廠房長196。5m,寬27m(上部)、43。75m(下部),高56。3m。為壩后廠房。裝6臺單機容量18萬kW水輪發電機組,額定水頭68m,最大水頭81。5m,最小水頭51。3m。開關站布置在廠壩平臺之間。

引黃入晉工程渠首為2條引水隧洞,洞徑4m,洞中心線間距12m,單洞引用流量24m3/s。取水口布置在攔河壩左岸2號和3號非溢流壩段上。在引水時段內,水庫最高庫水位980m,最低庫水位957m。為保證能引取表層清水,采用分層取水結構物。

萬家寨水電站主體建筑工程量:土石方開挖133萬m3,石方填筑18。5萬m3,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80萬m3。

采用分期導流方式,一期先圍左岸1~11號壩段,在一期低圍堰保護下,修建6~10號壩段的5個9。5m×9m的臨時導流底孔為二期截流創造分流條件。至1995年11月底,左岸壩段具備分流條件。11月下旬開始截流戧堤預進占,戧堤進占長度35m。截流設計流量917m3/s,相應的堰前水位904。7m,戧堤頂高程906m,龍口最大流速7。4m/s,最大落差5。3m。合龍過程中,河道實測最大流量51m3/s,龍口最大流速6。75m3/s,龍口最大落差3。49m。共拋投截流材料:15~18t混凝土四面體88個,鉛絲籠1586m3,石料2。4萬m3,石串1600m3。

主混凝土系統布置左壩頭1010m高程,安裝2座4×3m3混凝土攪拌機。輔助混凝土系統布置在右岸,生產能力為105m3/h。

龍口水電站

龍口水電站位于山西省河曲縣和內蒙古準格爾旗兩省交

接處,距上游萬家寨水利樞紐25.6KM,距下游天橋水電站約70KM,是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化工基地區域中心,控制流域面積397406km。

龍口水電站是黃河確定的干流梯級電站中的一個峽谷電站,是晉蒙兩地人民繼黃河萬家寨水電站之后的又一共同開發水電工程,樞紐任務以調峰發電為主,兼顧防洪、防凌等。

樞紐工程由中北水利勘測院勘測設計,2004年8月動工,2005年8月國家計委正式批準立項。 樞紐工程由水利部、山西、內蒙古三方共同融資建設,該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壩、表面溢洪道、表孔、底孔泄水道、電站引水建筑物、電站廠房等組成。大壩壩頂高程為900.00m,最大壩高51 m,壩頂長度408m,總庫容1.96億m 正常蓄水位898.00m ,汛期限制水位893.00m,死水位888.00m,上游設計洪水位896.56m ,下游設計洪水位865.72m。 采用壩后式廠房,總裝機42.0萬千瓦 ( 4臺 10萬千瓦, 一臺 2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13.02億千瓦小時,年利用小時3100小時。

龍口水電站對防洪具有重要作用,在百年一遇洪水時,設計洪水下泄流量7561m/s,設計洪水如哭入庫流量10632 m/s,千年一遇洪水時,校核洪水下泄流量8276 m/s,校核洪水入庫流量13130 m/s,可使下游河道不封凍,減輕晉陜河段凌汛災害和河道淤積等。

龍口水電站主體工程量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97.19萬m 土石方開挖124.48萬 m ,土石方回填12.87萬m ,鋼筋鋼材25698噸。施工導流采用分期導流方式,施工總工期為四年。本地區干旱少雨水資源嚴重不足,嚴重制約能源基地的工農業生產和建設。龍口水電站建成后,將部分承擔晉蒙電網尖峰負荷,并向晉、蒙能源基地取水,對緩解山西、內蒙水資源的緊張狀況和改善華北地區電網運行條件都起到重要作用。龍口水利樞紐地質條件較好,適合建設中等高度的混凝土重力壩。對外交通便利,庫區淹沒損失小。項目合理可行,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符合國家關于調整能源結構要求和“梯級開發,滾動發展”的水電開發建設方針。

書洋公社興建,地址在赤洲呂厝大彎。集雨面積83平方公里,渠道長2.8公里,利用落差19米,流量1.65立方米/秒。裝機2臺,容量225千瓦。1976年6月動工興建,1978年1月第一臺機組發電,1980年全部發電,架設3公里10千伏高壓線路??偼顿Y21萬元。

天橋水電站

山西省天橋水電站位于山西保德,

電廠在內蒙古河口鎮下游,是黃河中游北干流上第一座低水頭、大流量、河床式徑流試驗性水電站。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排凌、排沙、排污等綜合效益,在山西電網中承擔著重要的調峰、調頻作用。

電站于1970年4月1正式開工興建,1977年2月13日第一臺機組投產發電,1978年8月全部機組并網發電。電站裝有4臺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2.8萬kW,年設計發電量6.07億kW·h。設計庫容為0.67億m3。樞紐主要由左岸混凝土重力壩、發電廠房、泄洪閘、島上重力壩和右岸土壩等五部分組成。電站自1977年2月第1臺機組投產發電到1999年底,累計完成發電量90.4億kW·h,創產值6.1億元。

三門峽水電站

三門峽位于黃河中游下段的干流

上,連接豫、晉兩省。其右岸為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高廟鄉,左岸為山西省平陸縣三門鄉。此處距離黃河入??诩s1027千米。河中石島屹立,將河流分成三股:鬼門河、神門河與人門河,故名“三門峽”。在三門下游400米處,又有石島三座,其中一名砥柱石,挺立于黃河驚濤駭浪之中,“中流砥柱”由此而來。

最早提出在黃河三門峽修建攔洪水庫是在1935年。國民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工程師李儀祉倡議在潼關至孟津河段選擇適當地點修建蓄洪水庫。他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同事,來自挪威的主任工程師安立森(S.Elisson )經過實地考察,發表了三門峽、八里胡同和小浪底三個壩址的勘查報告。然而兩年后,抗戰爆發,三門峽地區落入日本人之手。在此期間,侵華日軍東亞研究所也提出了一個興建三門峽水電站的計劃。 抗戰勝利,國民政府1946年重新將三門峽水庫提上日程,聘請專家組成黃河顧問團實地考察。顧問團的4位美國專家雷巴德(Eugene Reybold)、薩凡奇(John Lucian Savage)、葛羅同(J.P.Growdon )、柯登(John S.Cotton )對于每個問題都有激烈爭論。他們提出的初步報告指出:三門峽建庫發電,對潼關以上的農田淹沒損失太大,又是以后無法彌補的。建議壩址改到三門峽以下100米處的八里胡同。其首要任務在防洪而非發電。

1950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水利部長傅作義率領張含英、張光斗、馮景蘭和蘇聯專家布可夫等勘察了潼關至孟津河段,提出應提前修建潼孟段水庫,壩址可選擇在三門峽或王家灘。這是對此前黃河水利委員會《治黃初步意見》在三門峽建設350米水庫,以發電、灌溉、防洪為開發目的的初步方案的肯定。然而到了1951年,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主要是從當時國家的經濟狀況和技術條件來看,在黃河干流修建大水庫,困難太大,主張從支流解決問題。于是轉向支流水庫的研究,三門峽水庫計劃被放棄。

經過黃委會的勘察研究計算,發現支流水庫控制性差,花錢多,效益小,不理想,仍需從干流入手。同時,燃料工業部水力發電建設總局力主在干流上建設大型水電站,于是三門峽水利樞紐峰回路轉。這年5月,黃委會主任王化云、水力發電建設總局副局長張鐵錚和蘇聯專家格里柯洛維奇等勘察三門峽后認為能夠建設高壩,主張把三門峽水庫蓄水位提高到360米,用一部分庫容攔沙。此間另一種意見則是壩址下移到八里胡同建沖沙水庫,利用該處的峽谷地形沖沙,且可避免淹沒關中平原。但是,經過計算,八里胡同沖沙水庫難以實現,而三門峽水庫淹沒損失太大,受到主要淹沒區的陜西省的強烈反對。從下半年起,轉而研究淹沒較少的邙山水庫方案。10月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王化云匯報的是邙山方案。這標志著第二次放棄了三門峽水庫計劃。

核電站的作用范文第5篇

首先先談談中國核能歷史的發展。中國的核事業起源于五十年代,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后來又遭遇了朝鮮戰爭,當時,美國人曾揚言要對中國本土進行核打擊。由此也激發了毛主席和大批科學家進行核武器研究的浪潮。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核科學人歷經磨難,期間變化不斷,和蘇聯的關系破裂,美國的威脅,以及國內的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他們遭遇的巨大的困難可想而知了。這里,我們要記住的一大批偉人,主要有總負責領導班子,周恩來總理為首,聶榮臻,張愛萍將軍等領導者,科學家有錢三強,錢學森,鄧稼先,王淦昌等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是他們的辛勞,奮不顧身,才有了我們國家的原子彈,氫彈,使中國人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同時也給第三世界的國家以巨大的鼓舞,具體的影響不做詳細敘述。

目前,對核能的大規模使用的方式是核電站。目前,世界的核電站包括即將建成的總發電量將達到387千兆瓦,約占發電總量的35%。其中法國達到75%,比利時,瑞典,日本,德國,英國,美國等比例都很大,而中國僅僅只有1%,在運行的四百多座核電站中,中國連5%都沒有,這都說明中國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核電站運行很安全,最早的1991年秦山核電站,以及1994的大亞灣核電站,至今運行良好。而美國,英國,俄羅斯等都發生過大大小小的事故。最近的一次,世界最大的核電站,日本的福島核電站,在2011年3月12日發生特大事故,核能的安全問題稱為人們議論的最多的話題啊。事故發生后,對歐洲的沖擊最大,德國,比利時的民眾都強烈要求關閉核電站,殊不知,能源短缺問題,比核輻射更令人頭疼。我們都知道,核聚變所使用的原料是氘和氚,而水中富含氘和氚,一旦這種技術成熟后,我想,核電站,不會從這個世界消失。并且,一旦人們掌握了受控核聚變的技術,能源問題將不再是問題,并且,輻射問題也將被解決。對核電站的關閉的呼聲高漲之時,也帶動了人們對新能源的研究的巨大熱情。其中,太陽能,水電站,生物質能等是人們研究的主要方向。

核電站的作用范文第6篇

一、人員管理

艇湖水電站的人員管理機構設置本著“實用精簡”的原則, 競爭上崗, 一人一崗, 因需設崗, 克服人浮于事的現象。領導班子相對穩定, 以便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增長才干, 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運行班子是水電站的最基層組織, 做到持證上崗, 分工明確, 職責分明。每個運行班由四人組成, 兩人負責水輪機的正常運行, 另兩人負責發電機的正常運行;運行班之外再配備一個檢修班, 主要負責設備的日常維護、檢修和保養。電站定期組織職工進行繼續教育, 分批到兄弟電站參觀學習, 提高職工素質, 從而取得最佳經濟效益。

二、運行管理

(一) 生產計劃。

水電站雖然有大電網做依靠, 但應根據實際情況, 在充分研究電站的具體特點, 發揮設備最大效能的前提下, 制定出年、季、月生產計劃, 對生產統一安排, 力爭多發電、發好電。艇湖電站生產計劃包括:年發電量 (含季、月產量) , 耗水定廠用電及年用電率。根據上游來水安排班組發電, 盡量做到少廢泄。

(二) 檢修計劃。

水電站檢修分為平時維修和年度大修。平時維修根據設備狀況制定出維修計劃, 一般以各臺機組輪修為宜。年度大修一般在枯水期進行, 具體安排依據電站實際情況而定。編制年度檢修計劃時應作全面的調查研究, 摸清一年來設備運行情況及主要缺陷, 確定檢修項目及經濟預算。年度檢修計劃內容主要分為檢修項目、檢修性質、所需主要儀表和量具、耗品及備品備件、進度安排及完成計劃措施。根據檢修內容和備品備件的數量, 編制預算。

(三) 技術管理。

保障電站的安全經濟管理必須加強技術管理, 包括對運行設備監視、運行狀況記錄、設備定期巡視檢查、開關分合閘操作、頻率和電壓調整及事故發生后緊急恢復等。監視工作主要是監視各類儀表指示, 掌握運行狀態以及各類繼電器的動作報警狀況, 但監視工作必須做到心中有數。一要隨時掌握電站與輸電系統的聯網關系;二要對設備狀況及運行狀態在監視中有主次、輕重之分, 尤其對設備過負荷特性極其調整極限要特別注意;三要對可能出現的事故或在緊急狀態時的處理方法認真研究, 做到心中有數;四要掌握發電廠、變電站以及有關輸電線路的臨時檢修及施工情況。記錄工作是對各種設備的測量和檢查結果在固定時間進行及時記錄, 準確掌握發電廠、變電站所帶負荷、電能質量等實際情況, 檢查設備及裝置是否處于最佳狀態。為了使設備處于最佳狀態, 需要進行各種等級的檢查, 其中最簡單的就是在設備運行時進行巡視性檢查。同時為了保持和恢復設備性能以及防事故于未然, 在經過一定時間后, 進行更為詳細的普通、精密、臨時性等各種檢查。

三、設備管理

為完善設備管理, 艇湖電廠制定了一整套的設備管理制度, 包括設備主人制度、設備評級制度、工具管理制度、檢修制度、故障管理制度和缺陷管理制度等。

建立設備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保證機組安全、高效、經濟運行。并設一定的設備主人獎, 使設備管理與經濟效益直接掛鉤, 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

設備故障直接威脅到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 給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艇湖電站十分重視加強設備管理, 消滅設備故障, 建立設備原始記錄和設備故障分析。

設備缺陷制度根據缺陷對人生和設備的威脅程度分為三類, 分別為危急缺陷、嚴重缺陷、一般缺陷等。建立設備缺陷制度的目的是設備運轉在正常良好的狀態下, 發現設備缺陷, 并及時登記、匯報和處理。設備缺陷進行分級管理, 哪類缺陷由哪一級領導掌握及解決, 均在設備缺陷制度中明確, 從而不斷提高設備管理水平。

四、安全管理

上一篇:班組建設工作思路范文下一篇:英語教師培訓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