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民調解中心制度范文

2023-09-23

人民調解中心制度范文第1篇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民本主義;人本主義;人類中心主義;生態中心主義

“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的問題是檢驗一個執政黨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的試金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之一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①。這一論斷折射出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人民利益的至上性,始終將人民的呼聲視為第一信號,把人民的需求作為第一要務,切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體現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它立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以其嚴謹的內在邏輯和深厚的理論內涵超越民本主義、人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克服人類中心主義及生態中心主義的認識狹隘性,充分彰顯其原創性理論貢獻和現實性時代意義。

一、對民本主義的超越

民本主義濫觴于中國古代統治者的治國實踐和思想精英的歷史反思。這種對政治實踐的理性思考及對施政理念的哲理化探索,影響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早在先秦時期,民本主義便活躍于社會政治生活之中,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政治主張,到“君依于國,國依于民”的治國理念,無不折射出“民”在傳統社會結構中的價值。隨著歷史年輪不斷向前推進,以“立君為民、民為邦本、政在養民”等為主要內容的民本主義思想體系逐漸完備,成為農耕時代政治文化的思想精華。民本主義思想作為構筑中國傳統政治哲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在中國傳統社會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政治功效。

首先,民本主義思想尊重“民存則社稷存,民亡則社稷亡”(《申鑒·雜言上》)的歷史規律,意識到任何政權興亡都取決于人心向背,肯定民眾力量在權力譜系結構中所起到的支撐作用。質言之,如果統治者忽視“民”所屬階層在政治關系網絡中的基礎性地位,繞開“民”而獨立運行一系列政治活動,那么僅靠一家一姓所維系的專制大廈必將坍塌。其次,民本主義思想重視民生,“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代呂公著應詔上神宗皇帝書》)。依托改善民眾的生活狀態來獲取民眾的支持與擁護,鞏固已有的政治體系,穩定現存的社會秩序,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深重壓迫,改善了民生狀況,促進了社會進步。最后,民本主義思想重人事、輕神道,以民情觀天命,“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尚書·泰誓上》),將民意與天命緊密結合,既肯定“天”,更肯定“民”,這從側面反映了人類開始覺醒的主體意識,彰顯出鮮明的唯物主義傾向。

悠悠萬事,唯民為大。重民眾、重民生、重人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民本主義思想所蘊含的積極合理因素,但卻無法掩蓋民本主義思想孕育于“君本主義”胎腹的事實。民本主義思想自誕生之日起,便已烙上等級制度的印記,維系并服務于“君本主義”,故而難以避免地帶有歷史局限性和階級狹隘性。其一,民本主義思想是君主帝王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統治之術和“御民”之道,其根本目的在于凸顯君“王天下”的至尊地位,強化民從屬于君的政治關系。其二,民本主義思想盡管推行利民、保民、恤民等一系列重民政策,藉此滿足百姓基本生計需要,但它僅僅只是君主帝侯安頓人心、維系統治的一種手段,否則“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資治通鑒·唐紀八》)。其三,民本主義思想竭力塑造君主恩賜、撫慰子民的“家長”形象,“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節》),這從根本上否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具有先賦的、濃厚的不平等色彩。此外,在這種“君尊民卑”倫理綱常的教化之下,民眾極易被眼前的權威和利益收買分化,進而演變為無知無識、缺乏自主意識和階級意識的“群氓”,終身禁錮于君主專制的牢籠之中。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基于唯物史觀的理論自洽,置于中華文明的歷史積淀,深入汲取民本主義的思想精華,同時又突破民本主義的思想狹隘,以鮮明的價值取向賦予其全新的時代內涵,實現了對民本主義的理論超越。

第一,“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高度肯定人民群眾創造社會歷史的主體性地位,實現由“子民”到“人民”的轉換與超越。在民本主義思想里,“子民”始終是與“君主”相對應的概念,是等級授受制度下的產物。“子民”著眼于“子”,引申為“治”,其強調的乃是“民”從屬于“君”的社會政治關系。換言之,在傳統社會政治生活中,民眾只是依附統治階級而存在的客體,無緣躋身于權力的角逐場。所謂“民貴君輕”、“民水君舟”,也莫不是君主統治的輿論武器與思想工具。在民本主義思想里,“民本”與“君本”絕非是相互矛盾的概念,“民本”是“君本”、“國本”等政治命題表達的先導,它不是對君主專制王權的斷然否定,相反卻是維護君主專制集權的理論工具。因此,民本主義思想所導出的也僅僅只是君主的“得民”之道、“馭民”之術。而在“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理論框架中,民眾不再處于權力的邊緣、居于服從和被支配地位,而是創造社會歷史、推動社會發展、治理社會秩序的主體力量。“民”與“官”不是對立的階級概念,兩者都是平等的權利主體,只存在社會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從“子民”到“人民”的歷史嬗變,深層表現為民眾的社會主體地位發生變化,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君”“民”話語體系和思維方式。

第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繼承與發展了民本主義“重民”、“愛民”的執政理念,實現了由“用民”到“為民”的轉換與超越。在民本主義思想里,民眾存在的價值僅僅只是“馭”和“用”,“馭民”、“用民”成為統治階級推行“民本”政策的潛在動力,“凡用民,太上為義,其次為賞罰”(《呂氏春秋·用民》)。這里一個“用”字足以表明傳統“民本”思想的工具理性。而在“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里,“為誰發展”是貫穿一切社會政治生活的主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② 堅持一切為了人民,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深層意蘊,凸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積極回應人民的關切,不斷實現人民的向往,逐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價值追求。因此,從古代統治者的“用民”到現在人民公仆的“為民”,體現了廣大民眾在不同社會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價值,廓清了民本主義思想籠罩在民眾心目中的精神迷霧。

第三,“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高度強調社會發展進步的目標追求,實現了由“人治”到“法治”的轉換與超越。民本主義思想在治理社會秩序層面上,從維護君主專制統治的權威出發,重“人治”輕“法治”,強調“法自權出”,“朕即國家”,“朕即法令”;崇尚“權大于法”,君主可以“以言代法”或“以權代法”。因此,在“人治”理念的支配下,人們普遍崇拜權力,漠視法律,把個人和國家興衰成敗的命運寄托于“明君”身上,一旦出現弱君或昏君,則難以跳出治亂循環的歷史怪圈。

“法治”是“人治”的天敵?,F代國家要走出“人治”的窠臼,清除“人治”的痼疾,最有效的方式便是高擎法治的大旗。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倡導建設法治社會,要求把為人民服務的權力納入法治軌道,讓公權力在法律的普遍約束下運行。同時,“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所主張的“為民”,不是某個領導者個人意志或“人治”的體現,而是代表公共意志的“法治”要求。因此,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和法治底線,從根本上超越民本主義思想所蘊含的“人治”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對人本主義的超越

人本主義思想是西方學界關于人的學說,是立足于人自身來思考人的本質、人的價值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理論。人本主義貫穿于西方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在經過思辨理性、科學理性及近代非理性的發展歷程后,構成了現代西方文化的重要因子。人本主義思想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工具,它以“人道”反對“神道”,以“人權”反對“神權”,批駁神學的思想教化,宣揚人的自由意志,提倡人的個性解放,凸顯人的主體性地位,“使社會意識發生從‘神本位’向‘人本位’的轉變,對文藝復興和17世紀科學革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③。

首先,人本主義將人們思考的對象由宗教神學轉移到人類自身,開啟了對人的內心世界及其價值意義的沉思。人本主義集大成者費爾巴哈曾指出,不是神創造了人,而是人創造了神,神的本質與特性不過是人本質的自我異化。費爾巴哈對人自身的確證,砸碎了中世紀的“上帝之城”,閃耀著人性的熠熠之光;其次,人本主義與“神本主義”相對立,它拒斥對“天理”或“教條”的盲從,倡導以科學理性擺脫宗教神學的絕對權威,有力抨擊了基督教神學與封建專制統治制度;最后,人本主義關注人的自我價值的追求與實現,堅持將人的發展視為最終目標,把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程度作為衡量社會進步的標尺,這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學理支撐,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然而,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中,人被普遍異化,資本的原始積累帶來完全違背于人本主義初衷的“人吃人”現象。在資本邏輯的驅動下,西方近代人本主義思潮的缺陷逐漸暴露無遺。首先,近代人本主義過分推崇人的理性,“神的主體是理性,而理性的主體是人”④,人是理性的尺度,也就是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人本主義者通過對理性的尊崇企圖探求人的本性,卻在不經意間使人淪為冰冷的機器。其次,人本主義思想強調人的目的性,否認人的手段性,忽視人存在的社會意義與價值;再次,近代人本主義極力宣揚人的個性與私欲,將人的自身利益置于社會集體利益之前,過分強調個人欲望的滿足,極易引發“偏激個人主義”、“極端自由主義”的泛濫,使社會陷入自私自利的混亂狀態;最后,近代人本主義沒有從具體的社會現實中去考察人的本質,而是對人的本質進行抽象化的理解。對此,費爾巴哈指出,上帝的本質就是人的本質,人可以在上帝中看到自己的本質。他把對人本質的理解寄身于對上帝本質的探尋,這顯然是一種抽象且不現實的臆想。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立足新的時代特點,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劍指西方人本主義的種種局限與弊端,從人與現實社會的關系出發去理解人的本質,倡導人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統一,主張在為集體利益奮斗的過程中實現人生目的與人生價值。

第一,從“抽象的人”到“現實的人”。人本主義所宣揚的“人”,是“類”存在的人,是脫離歷史條件和社會生活的生物性個體,它把“人的本質理解為脫離社會實踐的抽象的人、空洞的人”⑤。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所關注的“人民”,是指在社會生活中承擔權利義務、從事社會勞動的具體的“集合人”,這不僅關涉到人的存在意義和社會價值,同時還厘清了人與動物的界限,明確了人的本質。“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把人的本質理解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⑥。恩格斯進一步指出,只有在歷史行動中去考察,才能探求人的存在意義,脫離了人所生存的社會、歷史,人的存在便是無法想象的。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堅持從社會現實中去考察人的本質,擺脫了人本主義對“人”的本質的抽象化理解。

第二,從“個人利益”到“集體利益”。人本主義強調個人利益的至上性,極力宣揚人的個性與私利,并把自私自利視為人的原始本性。費爾巴哈認為,自私“乃是人對自己的愛,即對人性本質的愛”⑦。這種自私自利的思想觀點為精致“利己主義”提供了理論辯護。人本主義對“人的地位和個性解放的抽象宣揚,為個體沖破現實社會關系和各種必要規矩的約束而將欲望夸大到漫無邊際的程度提供了可能”⑧,導致個人主義泛濫、集體主義消解。對此,習近平指出,既不能片面強調個人利益而侵害集體利益,也不能片面強調集體利益而忽視對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宣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立場,以追求人民利益至上為旨歸,把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視為推進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反對“極端個人主義”,貶斥將自身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的行徑,滌蕩了人本主義私利至上的價值理念,主張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統籌,倡導人們在為集體利益奮斗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根本上避免了資本主義社會所出現的人的異化、社會的異化現象,實現了對近代人本主義的超越。

第三,從“人只是目的”到“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近代人本主義強調人的“目的性”,把人的目的視為絕對價值,繼而從根本上否認人的手段性,主張人“是作為目的本身而存在的,并不是僅僅作為手段給某個意志任意使用的”⑨。“人只是目的”的理想僅停留在“應然”的狀態,而同“實然”無限疏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破近代人本主義對人的價值片面認識的思想藩籬,將人的目的性和手段性統一起來。“每個人是手段同時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為手段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當作自我目的才能成為手段。”⑩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人在為他人服務的同時,最終也是在為自己服務,人與人之間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如果僅把目的視為人的唯一特性,只會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只有堅持人是目的與手段的辯證統一,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才可能從應然走向實然。

三、對人類中心主義的超越

人類中心主義是關于人類與宇宙萬物之間相互關系的學說。作為一種價值衡量尺度,人類中心主義認為“只有人類才是目的,……而一切非人類存在物都不過是為人類利益服務的手段”{11}。人類中心主義把人類的利益視為價值原點,強調人的目的性和價值主體性,而所有其它非人類存在物都不過是人類獲取利益的一種工具而已。人類中心主義具有“傳統人類中心主義”和“現代人類中心主義”兩類不同表征。“傳統人類中心主義”是一種宇宙觀念上的人類中心主義,它強調人的絕對地位,認為人的理性可以戰勝一切,激發人類征服自然、戰勝自然、改造自然的決心與勇氣。這種理論指導下的人類生產實踐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人類從屬于自然或完全依附自然的局面,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巨大創造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現代人類中心主義”則兼收“傳統人類中心主義”的合理因素,同時又賦予新的時代意義。“現代人類中心主義”在人與自然的關系維度上,在堅持人的整體利益的同時又承認自然的內在價值,消解了宇宙萬物僅是人類發展工具與手段的僵化思維,弱化了自然為人的目的而存在的觀念,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宇宙萬物自身的存在價值與意義。

然而,無論是“現代人類中心主義”還是“傳統人類中心主義”,都是從“人類中心”的視角去觀照人類社會實踐活動,雖說使人類從嚴酷的自然環境壓迫下解放出來并取得一定成功,但這種成功只是暫時的、局部性的。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人類中心主義日趨暴露其難以克服的局限性,并使人類陷入深深的困境之中。

首先,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類在宇宙中是唯一的,處于中心地位”{12},故此,在人與自然的關系維度中,評價尺度永遠掌握在人類手中,對人類的意義是一切事物的存在基礎和價值依據。同時,人類中心主義還把擁有獨立意識的人視為自然存在物的主體,而一切非人類存在物都只是客體,成為僅供人類任意索取的原料倉庫;其次,人類中心主義將人類的利益視為元價值,肯定人類利益的至上性,并強調人類利益是借助人類需要或價值進行界定的,其中既包括合理需要也包括不合理需要、既包括感性的意愿也包括理性的意愿;最后,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只對人負有直接的道德義務,人是道德關懷的唯一對象”{13} 。這種觀點旨在強調“人是目的”的合理性,一切非人類存在物不具備自主意識和思考能力,故也只能成為實現人的目的的工具。為了達到目的,人類對自然無節制掠奪與侵占,導致人與自然之間發生“物質變換斷裂”,進而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斷裂”,最終使人類陷入生態危機的泥潭而難以自拔。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著力倡導人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摒棄了人類對自然的驕橫態度,突破與超越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樊籬羈絆。

第一,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科學自然觀。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自然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棲息場所和生產生活資料,人類通過社會實踐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習近平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14}。“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15},人山水林田湖草構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體。而人類中心主義則認為,人是自然的絕對主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可以支配、統治、處置一切非人類存在物。“文藝復興之父”彼得拉克即持類似觀點,他認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是無關緊要的。這種偏頗的思想觀點很大程度上割裂了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把人與自然二元對立起來,導致人與自然之間淪為控制與被控制、主宰與被主宰的異化關系,引發出危害人類生存空間的生態危機。“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相處理念,反對把人類利益凌駕于生態系統整體利益之上,要求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既注重自然生態的“工具價值”,又重視自然生態的“內在價值”;既不單以人的需求作為評判自然生態“工具價值”的依據,也不僅以自然生態的“內在價值”作為衡量人類社會發展的尺度,著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類獲取與自然給予的價值平衡,避免出現生態赤字和人為的生態災難。

第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人類中心主義崇尚人類利益的至上性,認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自然可以“像耶穌騎的驢一樣”,“溫順地接受人的統治”,而人也“從不厭倦對自然的這種調理”{16}。顯然,這種觀點放大了人類對自然的駕馭效用,遮蔽了自然的“內在價值”,為人類可以不擇手段地開發自然提供棲身的理論衣袍,使得人類可以毫無顧忌地以犧牲自然生態為代價來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顛覆了這一飲鴆止渴的理論觀點,提倡生態保護與社會發展協調推進。習近平指出,人類對自然界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利用不講建設,“我們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習近平的“兩山論”深刻闡明了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為新時代社會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局限于解決溫飽問題,同時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也日益凸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立足這一著力點,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提升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抓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為人民提供更多藍天碧水。

第三,“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倡導尊重自然、珍愛自然的生態道德觀。人類中心主義將道德視為人與人之間所特有的倫理關系,否認人對非人類存在物也具有道德關懷。究其實質,還是旨在強調非人類存在物的工具理性。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則克服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思維缺陷,從道德關懷和責任意識上確立人類在自然生態中所應承擔的責任與使命。習近平多次引用的“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便是引導人們對自然道德關懷的典型例證?,F實表明,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類如何對待自然,就是人類如何對待自己。因此,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人們應樹立“仁民愛物、民胞物與”的道德意識,涵養“但有方寸地,留于子孫耕”的道德情懷,創設可持續的生態消費方式,不斷提升國家“顏值”與“氣質”,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開創一個生態文明的新時代。

四、對生態中心主義的超越

生態中心主義是與人類中心主義相對立的理論學說?;趯θ祟愃媾R的生態危機的憂思,生態中心主義對人類中心主義“征服自然”的合理性提出質疑,以期為重構人與自然的關系提供一套嶄新的價值理論。生態中心主義賦予整個自然生態以道德、價值的意義,期冀將道德關懷的對象從人類延伸至生態系統,并把它視為解決目前生態危機的理論“良方”。生態中心主義站在生態整體論的高度,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提出用整體、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待生態問題,主張把人類從“世間萬物的立法者”的神壇上拉下來,由大自然的主宰者變為大自然的普通公民,解放大自然,廢除“對地球的奴役”,從生態系統的視角重新審視人的主體性價值,摒棄狹隘的人類中心論和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陳舊觀念。

生態中心主義通過確立非人類存在物的倫理地位,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理論范式,是一種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具有一定的進步性。首先,生態中心主義肯定并確認除人類之外自然生態的價值意義,認為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存在物,雖然其自組織方式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同等的內在價值,都具有平等的道德權利,都應得到普遍的道德承認、道德關懷和道德保護。同時通過對非人類存在物內在價值的確認,來實現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藉此化解人類面臨的生態危機;其次,生態中心主義倡導人類對自然生態應懷有敬畏、謙卑、負責和關懷的美德,用道德良心約束對自然生態的權力濫用和破壞欲望,力求減少對自然生態的過度干預,這對于激發人類對非人類存在物的同情之心,提升人類自身環保意識具有深刻影響;最后,生態中心主義所倡導的生態系統整體性,其根本出發點也是為了緩解工業文明背景下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危機,凈化人類生存空間,為人類發展創造一個更加健康的生存環境。

然而,生態中心主義仍舊逃脫不了其所面臨的整體性理論困境。它從純自然主義的視角來考察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漠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人的主體性的存在,勢必陷入認識論上的誤區;它所提出的人與非人類存在物道德平等的理念,放逐了人的社會性本質,把人局限于自然共同體內去論證人類道德擴展的應然性與合理性。故無論生態主義如何論證生態系統的有機性和內在價值性,都無法突破其自身的局限和理論的缺陷。首先,生態中心主義在消解“人是萬物尺度”的同時,卻把價值衡量標尺轉移到生態系統中,強調生態系統的中心地位。如阿爾多·利奧波德認為,“一件事,只有當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體的完整性、穩定性和完美性時,才是正確的,否則就是錯誤的”{17}。這一理念弱化與抹煞了人類中心主義,但又淪陷于“生態中心主義”的泥沼;其次,生態中心主義認為,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應當放棄一切改造自然的觀念和行為,以一顆敬畏之心崇尚自然。持此觀點的代表性學者保爾·昂利·霍爾巴赫指出,“人是自然的產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從自然的法則,不能超越自然”{18}。然而,這樣的理論訴求卻與現實境況背道而馳,違背了社會發展潮流,難以作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最后,生態中心主義把道德與權利的主體擴大到所有自然存在物中,認為“所有的存在物不僅擁有平等的權利,而且擁有所有的權利”{19}。它將每一自然存在物都視為道德與權利的代理人,肯定其內在價值,同時又將人置于生物共同體中去論證人的生物屬性,忽視了人的社會性和特殊性,抹殺了人與非人類存在物的區別,落入“萬物有靈論”的神秘主義怪圈。

如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二者之間的關系,這既是一種理論訴求,亦是一種現實需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以實踐為基礎,深入探析社會共同體與自然共同體的內在關聯,不僅厘清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同時還抓住了隱藏在人與自然關系背后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本質,實現了對生態中心主義的超越,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法引導。

第一,“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主張構建和諧平等的人與自然關系,反對“主奴關系論”。生態中心主義將人擺置于自然之下,認為自然孕育人類,人類融于自然,因此人只能匍匐在自然腳下依附自然而生,不能僭越自然為人類所安排的已然秩序。生態中心主義在人與自然之間構建起一種等級尊卑的“主奴式”關系結構,認為自然是自為性存在,擁有價值自主性,而人類為依附性存在,依賴并受制于自然。“人作為自然的臣相和解釋者”,對自然只能觀察和解釋,除此之外,“既無所知,亦不能有所作為”{20}。“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打破了人與自然這種“主奴式”關系結構,倡導構建一種和諧平等的人與自然關系,為人類形成對自然合理的道德態度和采取恰當的實踐活動提供了科學指導。“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認為,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亦不在自然之下,而在自然之中,人與自然彼此融入對方,構成一個和諧整體。習近平曾引用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21}的經典名言,即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平等關系的生動寫照。因此,人類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22}。

第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倡導合理開發自然的新理念,反對“唯生態論”。如果說對自然胡作非為或不敢作為是人類不當的生產生活方式,那么對自然有所作為且不胡作非為則是人類恰當的生產生活方式。在生態中心主義的話語體系中,人類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去保護生態環境,放棄一切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樣的理論訴求看似是解決人類生態危機的最有效方式,實則是一種違背社會發展潮流的倒退性理論學說。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也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階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認為,既不能舍棄經濟發展片面強調生態優先,也不能舍棄生態保護片面強調經濟發展。習近平曾深刻指出,“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23},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倡導生態優先,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提倡合理開發自然的新理念,堅持在自然環境具備相應承載力和容納量的前提下合理開發、有序開發,這從根本上推翻了生態中心主義關于“唯生態論”的片面觀點,既為解決當前生態危機提供了應對之策,更是回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殷殷期盼。

第三,“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同時,倡導著力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反對孤立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生態中心主義源自人們對生態危機的憂思,其關注的重點是人與自然關系而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事實上,人與自然、人與人這兩組關系是彼此關聯的,影響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層次因素便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生態中心主義只看到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平等,卻未探究隱匿在這一不平等現象背后的仍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這也成為生態中心主義被人詬病的原因之一。“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則突破了這一認識局限,不僅倡導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還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整體思維看待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以期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平等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結語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既充分汲取民本主義、人本主義、人類中心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的“合理內核”與思想精華,又對其歷史局限性和認識狹隘性進行思想突破與理論超越,并以鮮明的價值取向賦予其全新的時代內涵,實現對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彰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與包容性特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占據真理與道義的制高點,體現歷史的創造主體與價值主體的統一,回應了新時代為誰發展、如何發展等一系列發展問題,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新境界,充分調動了最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與思想引領。

注釋:

①《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 》2019年11月6日。

②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2年11月16日。

③ 史少博:《論“以人為本”與“人本主義”之異同》,《理論學刊》2006年第1期。

④《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上卷,榮震華等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247頁。

⑤ 宋德孝:《以人為本與人本主義的哲學意蘊辨析》,《學習論壇》2008年第6期。

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9頁。

⑦《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下卷,榮震華等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551頁。

⑧ 李怡、肖昭彬:《“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理論創新與現實意蘊》,《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年第7期。

⑨ 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下卷,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317頁。

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6頁。

{11} 王海明:《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辯難》,《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12} [蘇聯]什科連科:《哲學·生態學·宇航學》,范習新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9頁。

{13} 余謀昌、王耀先:《環境倫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頁。

{14} 習近平:《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0頁。

{15}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社2019年版,第173頁。

{16} [美]愛默生:《自然沉思錄》,博凡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32頁。

{17} Aldo Leopold, A Sand County Almana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9, p.206.

{18} [法]保爾·昂利·霍爾巴赫:《自然的體系》(上卷),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第10頁。

{19} [美]羅德里克·弗雷澤·納什:《大自然的權利:環境倫理學史》,楊通進譯,青島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頁。

{20} [英]培根:《新工具》,許寶骙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7頁。

{21} 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求是》2019年第3期。

{2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8頁。

{23}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學習出版社2018年版,第246頁。

作者簡介:陳金明,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宜昌,443002;吳清華,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宜昌,443002。

(責任編輯 胡 靜)

人民調解中心制度范文第2篇

標簽:個人信用報告

信用記錄 征信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 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業務操作規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征信分中心及查詢網點受理個人信用報告查詢的業務操作,確保個人信用報告的安全合法使用,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信用報告本人查詢規程》等規定,特制訂本規程。

第二條 本規程適用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征信分中心及查詢網點(以下稱查詢機構)。 第三條 查詢工作應遵循合規、及時和保密的原則。

第二章 個人信用報告查詢

第四條 個人可到征信中心或當地的查詢機構申請查詢本人的信用報告或代理他人查詢信用報告。

第五條 申請查詢本人的信用報告時應提供以下材料:

(一)本人有效身份證件的原件及復印件,并留有效身份證件復印件備查。個人有效身份證件包括:身份證、軍官證、士兵證、護照、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同胞來往內地通行證、外國人居留證等。

(二)如實填寫《個人信用報告本人查詢申請表》(見附表1)。 第六條 代理他人提交查詢申請時應提供以下材料:

(一)委托人和代理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及復印件,并留有效身份證件復印件備查;

(二)委托人授權查詢委托書;

(三)代理人如實填寫《個人信用報告本人查詢申請表》。

第七條 縣級以上(含縣級)司法機關和其他依據法律規定有查詢權限的行政管理部門(以下合稱司法部門)可到當地的查詢機構申請查詢相關涉案人員的信用報告。申請司法查詢時應提交下列資料:

(一)司法部門簽發的個人信用報告協查函或介紹信(包含情況說明和查詢原因,被查詢人的姓名、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二)申請司法查詢的經辦人員的工作證件原件及復印件;

(三)申請司法查詢的經辦人員應如實填寫《個人信用報告司法查詢申請表》(見附表2)。 第八條 接到查詢申請后,查詢機構應根據第

五、

六、七條的規定對申請人(指本人、代理人或司法部門經辦人員)提供的資料當場進行審核。申請人提供資料不符合規定的,查詢機構應不予受理,并當場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的原因。

第九條 對于現場受理的查詢申請,已開通查詢終端的查詢機構應當場進行查詢,并打印查詢結果交申請人簽收。

第十條 未開通查詢終端的查詢機構應將現場受理的查詢申請登記到《個人信用報告查詢申請登記表》(見附表3,下稱申請登記表)中,并在當日下班前通過專用電子郵箱把申請登記表發送至征信中心。

第十一條 對于各地查詢機構轉交的查詢申請,征信中心應在2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并通過專用電子郵箱將查詢結果返給各地查詢機構。

第十二條 未開通查詢終端的查詢機構接收到征信中心返回的查詢結果后,應在2個工作日內按照事先約定的接收方式將查詢結果反饋給申請人。申請人可以事先約定的接收方式包括:

(一)現場領取,申請人在約定日期內到當初提交申請的查詢機構領取查詢結果。 現場領取查詢結果時,申請人要出示有效身份證件和查詢申請表,并在申請表接收人處簽字。 本人直接提交查詢申請的,不能委托其他人領取。委托他人提交查詢申請的,只能由委托人或代理人前往領取。

(二)電子郵件或郵寄,查詢機構在約定日期內發出電子郵件或特快專遞。 申請人應事先在申請表上注明電子郵箱或詳細通訊地址。郵寄的費用由申請人承擔。 第十三條 在信用報告查詢收費的相關管理制度出臺以前,查詢部門提供信用報告查詢服務時暫不收費。

第三章 查詢用戶的創建與管理

第十四條 各查詢機構必須安排專人負責受理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明確崗位職責及A、B角,并將A、B角配備情況報征信中心備案。

第十五條 征信中心負責統一創建和管理各查詢機構的查詢用戶。

第十六條 各查詢機構的查詢人員發生變動時,應書面通知征信中心的用戶管理員停用原查詢人員使用的查詢用戶,并申請新的查詢用戶。

各查詢機構申請新的查詢用戶時,應填寫《征信中心查詢用戶申請表》(見附表4)。 第十七條 各用戶要專人專用,不得私自轉給他人使用,更不能設置“公共用戶”。

第十八條 各用戶必須妥善保管自己的密碼,第一次登錄系統后必須立即更改密碼,至少每個月更改一次自己的密碼,密碼要符合復雜性規定。

第十九條 各用戶必須為工作中知悉的個人信用信息保密,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及《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篡改、毀損、泄露或非法使用個人信用信息,不得與自然人、法人、其它組織惡意串通,提供虛假信用報告。 第二十條 各用戶離開操作臺時,必須退出系統。

第四章 資料管理

第二十一條 查詢機構要對所有查詢相關的紙質和電子檔案資料整理歸檔。檔案資料按照一事一檔,編號管理的原則進行。檔案資料包括查詢申請人提供的查詢申請書、有效身份證件復印件、委托人授權委托書、司法部門簽發的個人信用報告協查函或介紹信、查詢申請登記表等。

第二十二條 查詢機構要安排專門的檔案柜存放信用報告查詢的相關檔案,并做好對檔案存放地的防火、防潮、防蟲、防鼠等“八防”安全措施。

第二十三條 檔案資料的借閱應當嚴格限定范圍,無查詢機構主管的審批,任何人不得擅自查詢、借閱和復制檔案資料。

第二十四條 查詢機構要按業務檔案管理規定對檔案資料(包括相關文件)進行管理。 第二十五條 信用報告查詢相關檔案資料保管期限為三年,到期可對檔案資料進行銷毀。對檔案資料的銷毀要遵照《中國人民銀行檔案管理規定》(銀辦發[2004]259號)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章 監督檢查及責任追究

第二十六條 查詢機構應定期開展自查;各征信分中心要對轄內查詢機構的執行情況開展定期或不定期檢查。

第二十七條 有違反本規程及其他相關規定的行為,造成個人信用信息被泄露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本規程解釋權屬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 第二十九條 本規程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附表:

1、個人信用報告本人查詢申請表

2、個人信用報告司法查詢申請表

3、個人信用報告查詢申請登記表

4、征信中心查詢用戶申請表

附表1

個人信用報告本人查詢申請表

編號: 信用報告編號: 申請信息(必填)

申請人姓名 證件類型 證件號碼

出生日期

性別 戶籍地址

手機號碼

固定電話 電子郵箱

學歷 □研究生及以上 □本科 □大專 □技術學校 □高中 □初中及以下 學位 □名譽博士 □博士 □碩士 □學士 □其他 婚姻狀況 □未婚 □已婚 □喪偶 □離婚 單位名稱 單位地址及郵編

職務 □高級領導 □中級領導 □一般員工 □其他 住宅地址及郵編

查詢原因(請選擇): □ 了解本人信用記錄 □ 申請信用卡被拒,需查詢

□ 異議申請需要 □ 為他人擔保被拒,需查詢

□ 申請貸款被拒,需查詢 □ 其它原因,請注明: 領取方式(請選擇):

□當場領取

□于______日內到查詢機構領取

□電子郵件 電子郵箱_____________________ □郵寄 通訊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郵編_______ 代理人信息

代理人姓名 證件類型 證件號碼

手機號碼 固定電話 電子郵箱

申請人或代理人簽名

申請人或代理人(簽字): 領取人(簽字): 領取日期: 年 月 日 以下由查詢機構工作人員填寫 查詢機構 查詢機構聯系人

查詢機構聯系電話 查詢機構電子郵箱

查詢機構地址及郵編 受理人(簽字): 受理日期: 年 月 日

注:此表一式兩聯,查詢機構和查詢申請人分別保存,并作為查詢申請人領取信用報告的憑證。

附表2

個人信用報告司法查詢申請表

編號: 信用報告編號: 以下由查詢申請單位填寫(必填) 查詢申請

單位名稱

聯系電話

經辦人員

經辦人員 工作證號碼

協助查詢函或介紹信字號

被查詢人姓名、證件類型、證件號碼: 查詢用途:

領取人(簽字): 領取日期: 年 月 日 以下由查詢機構工作人員填寫 查詢機構 查詢機構聯系人

查詢機構聯系電話 查詢機構電子郵箱 查詢機構地址及郵編

受理人(簽字): 受理日期: 年 月 日 備注:

注:此表一式兩聯,查詢機構和查詢申請單位分別保存,并作為查詢申請單位領取信用報告的憑證。

附表3 個人信用信息查詢申請登記表

接收機構:

接收機構聯系人、電話:

查詢申請表編號 日期 被查詢人姓名 被查詢人有效證件類型 被查詢人證件號碼 查詢申請人聯系方式 查詢原因 備注

注:此表在尚未開通查詢用戶的查詢機構上傳查詢申請時使用

附表4 征信中心查詢用戶申請表

機構名稱:(蓋章)

用戶名 用戶姓名 所屬部門 聯系電話 通訊地址 郵編 備注

填表人:

人民調解中心制度范文第3篇

校財發[2004]4號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校內各獨立核算單位資金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學校財經制度,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結算中心是學校財務處下屬財務機構,遵照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學校財經制度,為開戶單位辦理開戶、撤戶和各項日常銀行結算業務。

第三條 經批準允許在結算中心開戶的獨立核算單位和其他非法人經濟實體,必須遵照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學校財經制度辦理各項結算業務。

第四條 結算中心對各開戶單位的資金實行分賬管理,負責為開戶單位的存款保密,不得代任何單位或個人對其他開戶單位的資金進行查詢或扣款,不得無故停止開戶單位的正常支付。

第五條 開戶單位的各項資金往來,除了按照國家現金管理制度的規定可以使用現金以外,必須辦理銀行轉賬結算。各單位必須在結算中心存有足夠的資金保證正常支付,結算中心負責對各開戶單位的賬面余額進行監控,防止出現透支。

第六條 結算中心不向開戶單位辦理借款,不替開戶單位墊付資金。

第二章 結算辦法

第七條 開戶:

符合條件的單位在結算中心開戶前需提交書面申請,填寫“北京科技大學結算中心單位開戶申請書”(一式三份)并加蓋單位公章。申請單位的上級主管單位須審核同意并加蓋公章,再經結算中心審查同意,財務處批準,方可開戶。

申請單位在結算中心開戶時必須辦理預留印鑒卡(一式兩份),預留印鑒應為開戶單位財務專用章和負責人人名章。若開戶單位負責人發生變動,應及時到結算中心更換預留印鑒。

每個申請開戶的單位只能在結算中心開設一個賬戶,不得多頭開戶。 第八條 撤戶:

開戶單位從結算中心撤銷賬戶時,必須先與結算中心核對賬戶余額,確認無誤后提交書面撤戶申請,由單位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公章。結算中心對撤戶申請進行審核,并報財務處長批準簽字。開戶單位須按照要求交回各種空白憑證和票據,方可辦理撤戶手續。

第九條 現金結算:

(一)開戶單位每日超出庫存限額的現金必須于當天規定時間內送交結算中心,由結算中心統一送存銀行。開戶單位送交現金時需由經辦人填寫現金送款簿(二聯),現金出納清點現金并審核現金送款簿各項內容無誤后,在現金送款簿上加蓋“現金收訖”印章。

(二)開戶單位從結算中心支取現金須憑加蓋“內部”印章的現金支票辦理,支出金額在一萬元以上時需提前一天向現金出納預約?,F金出納審核現金支票上各項內容填寫是否正確、完整,預留印鑒是否齊全、清晰,審核無誤后按照支票金額支付現金,并在支票上加蓋“現金付迄”印章。

第十條 支票結算:

(一)開戶單位作為持票人送交轉賬支票,應由經辦人填寫銀行進賬單(二聯),銀行出納審核轉賬支票各項內容無誤后,在銀行進賬單上加蓋“轉迄”印章。

(二)開戶單位作為出票人借出轉賬支票,應由經辦人填寫借款單(三聯),由開戶單位負責人審批簽字并加蓋單位預留印鑒。銀行出納審核借款單的合法性、完整性無誤后,按要求簽發轉賬支票,并在支票登記簿上登記借款人姓名。簽發大額支票前,銀行出納應先核實開戶單位的賬面余額,不得簽發空頭支票。

轉賬支票密碼由借款單位根據支票密碼條自己填寫,因支票密碼填錯造成的問題和損失由借款單位負責。

(三)若轉賬支票的出票人和持票人都是結算中心開戶單位,可由任何一方同時持填寫完整、正確并加蓋單位預留印鑒的出票人借款單(三聯)和持票人銀行進賬單(二聯)辦理轉賬手續。

(四)作為出票人的開戶單位主動向收款單位劃款(即反提),需由經辦人填寫借款單(三聯)和銀行進賬單(三聯),一并交結算中心辦理轉賬手續。銀行出納審核無誤后簽發轉賬支票,并在登記簿上登記借款人姓名。

第十一條 銀行匯票結算:

(一)開戶單位送交銀行匯票,應填寫銀行進賬單(二聯),在匯票背面指定位置加蓋預留印鑒,并將銀行匯票、解訖通知和銀行進賬單一并交結算中心。銀行出納審核無誤后在銀行進賬單上加蓋“轉迄”印章。

(二)開戶單位申請使用銀行匯票,應填寫銀行匯票申請書,銀行出納逐項審核收款人、支付金額、申請人、申請日期、預留印鑒等內容是否完整、正確,同時在登記簿上登記。

第十二條 銀行承兌匯票結算:

開戶單位送交銀行承兌匯票,應由經辦人填寫委托收款憑證(五聯),并在第二聯“收款人蓋章”處加蓋預留印鑒,連同銀行承兌匯票一并交結算中心。銀行出納逐項審核票據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各項內容的準確性、完整性,審核無誤后在委托收款憑證第一聯上加蓋“轉迄”印章。

第十三條 電匯結算:

開戶單位辦理電匯業務,應由經辦人填寫電匯憑證(三聯),并在第二聯加蓋預留印鑒。銀行出納審核電匯憑證和加蓋預留印鑒的借款單(三聯)無誤后,加蓋“轉迄”印章,并在登記簿上登記借款人姓名。

第三章 票據管理

第十四條 票據領用:

結算中心各項結算業務所使用的票據均由結算中心統一負責購買、下發和管理,各開戶單位應委托出納或會計到結算中心申請領用,并按要求在登記簿上登記。

第十五條 票據填寫和使用:

(一)支票:

支票正面必須正確填寫無條件支付的委托、支付金額、付款人名稱、收款人名稱、出票日期、出票人簽章,背面被背書人欄內應填寫開戶銀行名稱,背書人簽章欄內應由持票人加蓋單位預留印鑒,并注明“委托收款”字樣。

除出票人在支票正面注明“不得轉讓”字樣的情況以外,轉賬支票可以根據需要在使用范圍內背書轉讓。背書轉讓時,由背書人在支票背面簽章并填寫被背書人名稱和背書日期。背書轉讓必須連續,即第一次背書轉讓的背書人是支票上記載的收款人,前次背書轉讓的被背書人是后一次轉讓的背書人,依次前后銜接,最后一次背書轉讓的被背書人應是票據的最后持票人。背書附有條件的,所附條件不具有票據上的效力。

支票不能折疊,付款期限為十天,北京為自出票次日算起,到期日為法定假日順延。

(二)銀行匯票:

銀行匯票必須正確填寫出票日期、出票金額、付款人名稱、收款人名稱、出票人簽章。銀行匯票的實際結算金額不允許更改,其它事項如有更改應由原出票人簽章。內容填寫不完整或自行更改的銀行匯票無效。

銀行匯票背書轉讓,其后手應對直接前手背書的真實性以及與被背書人名稱的一致性負責。背書不得附有條件,否則所附條件不具有匯票上的效力。背書人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其后手再背書轉讓的,原背書人對后手的被背書人不承擔保證責任。票據背面空白欄內不能滿足背書人記載事項需要的,應加附粘單,使用粘單的第一人應在粘單的連接處騎縫加蓋預留印鑒。

銀行匯票提示付款期限為1個月,到期月的對日為最后一日,該日為法定假日順延。

(三)銀行承兌匯票:

銀行承兌匯票上必須正確填寫金額、出票日期、付款人名稱、收款人名稱、出票人簽章,內容填寫不完整的票據無效。

銀行承兌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為自匯票到期日起10日內;異地委托收款的,持票人應提前通過結算中心委托收款。

(四)電匯憑證:

電匯憑證上必須正確填寫支付金額、收款人名稱、匯款人名稱、匯入地點、匯入行名稱、匯出地點、匯出行名稱、委托日期、匯款人簽章,內容填寫不確切、不完整的,結算中心不予受理。

第十六條 票據遺失:

開戶單位從結算中心開出的票據若不慎遺失,應及時填寫“掛失止付通知書”,提交開戶單位有效證明和個人有效身份證件,與結算中心人員一同到銀行辦理掛失止付手續,并在掛失止付后向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

只有內容填寫齊全的票據可以辦理掛失止付。票據遺失造成的損失,由遺失票據責任人負責。

第四章 附 則

第十七條 本辦法由財務處結算中心負責解釋。

第十八條 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實行,原“北京科技大學結算中心結算試行辦法”(校財發[1995]17號)同時廢止。

人民調解中心制度范文第4篇

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

人力資源部

2009年12月

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簡介

中國民生銀行是我國主要由非公有制企業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于1996年成立。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直屬中國民生銀行總行,總部設在北京,在全國有35家營銷中心,員工總數已超過5000人。

首張民生信用卡于2005年6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公開發行。經過四年多的發展,民生信用卡發卡量已達到750萬張,在產品創新、增值服務等方面獨具特色!在各種卡產品中,民生鉆石白金信用卡、民生女人花信用卡、民生留學生信用卡、民生VISA奧運信用卡等產品深受持卡人青睞。在高端客戶領域,民生鉆石白金信用卡已累計發卡10萬余張,在全國名列前茅。

四年來民生信用卡先后獲得中國銀聯、國際組織和多家主流媒體頒發的“2005年最佳產品設計獎”、“2006中國銀行業杰出創新獎—信用卡”、“2007年最佳白金信用卡”、“2007信用卡卓越市場營銷獎”、“2007最具創新信用卡”、“2008最受女性喜愛的銀行卡品牌”等多個獎項。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貴鮮先后為民生信用卡題詞:“民生卡為民生”、“國際標準,民族品牌”,對民生信用卡寄予厚望。民生品牌正逐漸深入人心!

因業務發展需要,現誠邀德才兼備的各類人才加入我們的行列,信用卡中心將為優秀的您提供極具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和極具前景的個人職業發展空間!

應聘基本條件:

(一)全國重點高校(“211”工程)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不含定向和委培生)且在畢業同時取得學士及以上學位的應屆畢業生;

(二)身體健康,年齡在30周歲以下;

(三)在校期間表現良好,無違規違紀情況,學習成績優異;

(四)有較強的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熟練操作辦公軟件和自動化辦公設備;

(六)具備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

(七)曾擔任校、院級學生干部或榮獲校、院級優秀學生的人員優先考慮。

招聘崗位:

關于簡歷投遞的說明:

1、每位應聘者請登陸以下網址“校園招聘”欄目,限投遞一份簡歷,請勿重復投遞:

http://creditcard.cmbc.com.cn/zhaopin/zhaopinInfo.aspx

2、簡歷投遞截至2010年1月10日。

3、經審查符合條件者,將另行通知面試時間。

人民調解中心制度范文第5篇

將創新上升為發展理念, 并置于五大發展理念之首, 是黨在新時代的一項重要理論發展。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論斷, 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 增進人民福祉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 注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

首創精神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突破陳舊觀點, 創造性進行思想和實踐的精神, 深刻地體現在社會、科學、思想、理論等各個方面, 其核心要素是人。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 注重發揮企業家在創新活動過程中的活力與動能, 對于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隨著科技發展, 分散式的創新逐漸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從而使得創新主體更加廣泛, 不僅僅局限于企業家及專業技能型人才。因此,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意識

“十三五”規劃期間, 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經濟發展模式的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 呈現出動力轉換等重要特點。新發展理念將創新置于首位, 突出強調了創新在新常態下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位置, 適應了當前經濟發展的高水平要求。而要保障創新的健康有效發展, 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做到創新依靠人民, 創新來自人民, 使人民成為創新活動的推動力量。在此基礎上堅持創新為了人民, 以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增進人民福祉為目標。

二、協調發展理念中“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堅持協調發展, 是為了正確認識和處理我國在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新生、復雜的多方互動關系?,F如今, 我國對于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方式等方面做出了戰略性的調整, 一些發展關系上的不協調現象不斷出現, 實現城鄉、區域的協調發展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中心任務。因此, 貫徹協調發展理念, 作為實現平衡發展、充分發展、全面發展的總抓手, 對于解決新時代新矛盾具有重要意義。

(一) 促進各區域協同發展

協調發展理念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全面的問題提出的方法論。“十三五”規劃提出了能夠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的相關政策。“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 能夠將我國區域協同發展戰略與對外開放政策形成更加緊密的聯系, 使得國內沿線城市具備了更大的發展潛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 能夠發揮城市群的聯動作用, 以實現資源的整合及優化;依托黃金水道形成的長江經濟帶, 能夠使經濟增長空間不平衡的問題得到改善, 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區域協調發展三大戰略緊扣“人”這一核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以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為基本標準, 推動各地區依靠主體優勢實現準確的定位發展, 促進人口及資源相對均衡, 進而實現各區域協同發展。

(二) 推動城鄉同步平衡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 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農民對于高質量的就業, 良好的住房條件, 優質的醫療資源、公平的教育機會、優美的環境、以及全面系統的社會保障的需求問題都亟待解決。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必須采取更準確, 更完善的發展措施, 全面提升農村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結合國家發展實際, 抓住當前發展的主要矛盾, 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發力, 大力推動農業、農村、農民發展而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是促進我國城鄉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綠色發展理念中“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一) 綠色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的必然要求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做出了新的戰略部署, 把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奮斗目標。我們黨首次將“美麗”納入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內容, 對于提高我國生態文明水平,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具有重要意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等重要論斷, 也深刻地體現著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之間統一、協調、共生的關系。

(二) 綠色發展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態環境需求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期待享受更好的生態紅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民更高水平的生態需求。增加了優質生態產品和生態質量的有效供給, 使綠色消費向具有資源節約、環境改善作用的商品和服務方向拓展。從供給側的視角來看, 物質供給具備了更環保、更低碳、更循環、更綠色、更便利的特點, 同時, 也推動了更多科學、多層次的文化供給和精神供給。當前, 綠色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這樣的生態觀已經形成了一定范圍內的價值共識和價值追求, 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戰略, 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堅定立場、體現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發展的初心和使命。

四、開放發展理念中“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一) 堅持全方位深層次的開放

國家要富強, 民族要復興的重要理念和必由之路是開放發展。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從此, 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 國際合作交流逐步深入, 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 開放發展理念彰顯中國智慧

經濟全球化如今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中國堅持開放發展理念, 為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聲音、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正在成為國際共識。亞投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的成立, 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新鮮血液;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將聯合國憲章宗旨和當代全球治理相結合, 為實現人類和平與發展做出中國貢獻;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而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為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了中國力量。

在倡議中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互聯互通, 能夠讓中國制造、中國標準走向世界;通過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領域合作, 共享各國資源優勢, 打造出了更加豐富的合作平臺;完善的合作機制, 能夠推進同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在多領域中的互聯互通、互利共贏、同向同行、務實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能夠為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堅持以人為本、造福于民的核心理念, 能夠給沿線各國人民帶去福祉。通過“一帶一路”倡議, 能夠實現沿線各國文化以及世界上的各種文明在比較中發展進步、交流中貫通融合, 從而推動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交相輝映、各放異彩。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我國人民對中華文明的高度自覺;有助于我國人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中國文化歷史的獨立性、優秀性;有助于對中國文化的未來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

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的內涵, 建立積極穩定的民族心理狀態和情感體驗, 充分認識和增強國民社會感、歷史感、使命感、責任感, 對于實現中國人民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五、共享發展理念中“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新發展理念在發展過程中, “共享”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確了科學發展的方向, 把握了科學發展的規律, 適應了新時代的發展趨勢, 對于維護社會主義公平正義也具有重要意義。要堅持共享發展, 前提是頂層設計, 制定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真正使共享發展惠及全體人民, 增加人民在實現共享發展程中的參與感、獲得感、滿足感, 從而凝聚成新的發展動力推動發展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進。

六、結語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通過一系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發展方略, 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 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增強人民群眾信心、信任、信念、信仰, 進一步贏得人民更廣泛的信賴與支持, 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過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強身、塑體、鑄魂”, 把四個自信轉化為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磅礴偉力, 最終勝利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摘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并將其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一同列入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新發展理念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立場, 體現了人民在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對統籌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公平問題、效率問題、動力問題、平衡問題、和諧問題、內外聯動問題等現實問題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報告,人民,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 何毅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人民調解中心制度范文第6篇

2、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理論內核與實踐路向

3、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三大構建基礎

4、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理論演進

5、新時代文藝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問題研究

6、準確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7、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8、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價值觀研究

9、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

10、新時代的鄉愁與鄉村振興

11、科學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

1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大力發展新時代保險業

13、選擇的西化:兩種審美態度及其現代命運

14、略論習近平新時代人民觀

15、“以人民為中心”的哲學基礎與踐行路徑

16、以人民為中心: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邏輯探析

17、淺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高校思政課的啟示

18、深刻理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19、“以人民為中心”:理論淵源、內在要求及時代意義

20、以人民為中心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價值

21、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研究

2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教育內涵及意義

23、論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

24、論軟法在行政執法中的微觀應用及模式構建

25、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哲學淵源探析

26、以人民為中心:論新時代新聞出版工作的根本原則

27、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理論淵源分析

28、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理念中的四重思想文化品格

29、“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三維探析

30、深刻理解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31、試論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歷史淵源和時代意義

32、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時代意蘊

33、對《經濟數學》課教學感想

34、習近平關于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多維審視

35、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在工會工作中的具體體現

36、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論析

37、“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思考

38、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理論蘊含與歷史貢獻

39、深刻把握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40、從精準扶貧脫貧看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特征

41、開創以人民為中心的綜合治理新時代

42、新時代視角下曲阜市如何堅持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問題的研究

43、以人民為中心:新時代服務型政府的價值邏輯

44、核心價值觀構建的中國經驗及啟示

45、傳統中國社會治理責任主體的塑造及辯證

46、“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理論超越

47、四維賦權:脫貧攻堅中“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實現路徑

48、福建沙縣: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新時代新沙縣小康社會建設

49、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析

上一篇:城市級商業綜合體范文下一篇:罰款通知如何寫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