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民日報社論全文

2023-06-26

第一篇:人民日報12篇社論全文

人民日報社論

人民日報社論:民主激蕩智慧 團結匯聚力量

——熱烈祝賀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勝利閉幕

開局要有新氣象,決勝重在新作為。肩負著黨和人民的殷切囑托,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北京勝利閉幕。我們對大會的成功表示熱烈祝賀!

這是一次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大會??倳浀赛h和國家領導同志深入政協界別聯組會議聽取委員意見建議,共商國是、共繪宏圖。各位政協委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聽取并審議了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案工作報告;列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聽取并討論了政府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討論了“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慈善法草案及其他報告,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大會風清氣正、務實高效、討論熱烈,委員深入協商、扎實履職,充分發揮了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活力和優勢。

人民政協發揮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這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動力。會議期間,總書記就毫不動搖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發表重要講話,堅定了社會各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經濟發展的信心。一場場民主理性的討論,一份份飽含智慧的提案,一條條富有創見的建議,見證了政協委員聚焦問題、坦誠建言、務實獻策的履職表現。大會的勝利召開,為“十三五”開局起步統一了認識、凝聚了人心、匯集了力量。

展望“十三五”壯麗征程,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著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更需要人民政協緊緊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充分發揮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謀求共識度,把增進思想政治共識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更加廣泛地凝聚發展共識、改革共識、法治共識、反腐共識和價值觀共識,增進共識而不強求一律,尊重差異而不擴大分歧,包容多樣而不弱化主導,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在行動中擴大團結面,把加強大團結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實尊重和保障黨外人士民主權利,以道相交同甘苦、以誠相交見肝膽、以志相交共奮斗。團結的面越寬,團結的人越多,團結的同心圓越大,就越能匯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合力。

團結就是力量,民主才有活力。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人民政協的重要使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人民政協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政協性質定位,不斷豐富民主形式、暢通民主渠道,有效組織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協商議政、共謀大業,推動實現廣泛有效的人民民主,才能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推進政協協商民主,是做好新形勢下人民政協工作的必然要求。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全面深化改革難點問題、推動創新創造關鍵問題,深度調研、重點攻關、集中議政,更好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的重要方式。以問題為導向,聚焦中共中央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政策貫徹執行情況和“十三五”時期重要約束性指標的落實,深入實際摸清真實情況,集合眾智提出解決辦法,人民政協一定能更好履行民主監督職責,推動實現“十三五”時期良好開局。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大幕已經拉開,以新理念引領經濟新常態,以新思想開辟發展新境界,以新戰略拓展治國新高度,歷史的責任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肩上。求同存異增進團結奮斗向心力,理性務實匯聚改革發展正能量,凝心聚力振奮矢志復興精氣神,人民政協一定能在實現“十三五”目標、決勝全面小康的過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厚植制度優勢 決勝全面小康

——熱烈祝賀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

時代催人奮進,使命激蕩人心。今天,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萬眾矚目中拉開帷幕。十多天會期里,全國人大代表將依法行使職權,共謀改革發展良策,共商“十三五”發展大計。我們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歷史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開。“十二五”收官之年,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挑戰,本屆全國人大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履職盡責、扎實工作,各方面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積跬步方以至千里。過去的一年,全國人大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重點領域立法邁出新步伐,有力推動了改革發展穩定;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積極履行憲法監督職責,保證憲法全面有效實施;以授權決定形式支持相關改革試點工作,保證重大改革舉措于法有據,使法治始終與改革同頻共振;依法行使監督權,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在增強監督實效上取得新進展„„一步一個腳印,全國人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厚植了強大的制度優勢,凝聚了磅礴的法治力量。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是“十三五”時期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奮戰“十三五”,引領新常態,決勝全面小康,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凝聚人民力量,這為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提供了廣闊舞臺。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依法行使職權,積極開展工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將在治國理政新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可靠保障。以法治護航全面小康,人大履職盡責,大有可為、大有作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立法工作,抓緊抓好重點領域立法,通過立法推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著力提高立法質量,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是以良法促進發展、保證善治的重要基石。依法行使監督職權,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監督與支持相統一,促進“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是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十三五”規劃綱要全面實施的重要著力點。充分發揮代表主體作用,暢通代表聯系人民群眾渠道,是永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生機活力,切實做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根本所在。在新的奮斗征程上,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牢牢把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掌握在人民手中,時代賦予人大的使命,光榮而艱巨。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國家根本政治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仡櫄v史,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國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行,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人大始終為國家的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邁向新的時代,把發展的眼光放得更遠、把奮斗的腳步踩得更實,厚植制度優勢,依法履職盡責,人大必將為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人民日報社論:為決勝全面小康匯聚力量

——熱烈祝賀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

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今天在北京開幕。迎著和煦的春風,肩負人民的期待,來自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的2000多名政協委員共聚一堂、共商國是。我們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過去的一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喜人成就和新的突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新發展理念拓展改革發展新境界,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勝利收官。在黨的領導下,人民政協事業也取得新發展和新成績。人民政協深入貫徹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鞏固團結奮斗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緊扣“十三五”規劃制定,視察調研和協商議政,針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重大舉措落地和群眾關切,開展民主監督,積極推進履職制度建設和工作創新,有效發揮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一年來政協工作的生動實踐充分說明,準確把握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是做好政協工作的基石。作為統一戰線組織、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機構、人民民主重要形式,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決定了政協工作必須在道路、方向、目標上形成合力,切實發揮發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平臺作用,努力為實現黨的總目標總任務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構成了政協工作的大局,必須堅持謀劃工作在大局下思考,研究問題在大局下著眼,推動工作在大局下行動,檢驗工作用服務大局的實際成效來衡量。圍繞“十三五”時期發展獻計出力,構成了政協履行職能的主線,必須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全面深化改革難點問題、創新創造關鍵問題,開展深度調研、重點攻關、集中議政,更好發揮決策咨詢作用,努力為“十三五”開局起步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廣大委員充分運用好調查研究成果,切實提升大會發言、小組討論、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質量,深入協商議政,鞏固民主團結,開好本次大會,一定可以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共識引領人心,團結就有力量。增進共識、增強團結是人民政協義不容辭的職責,求同存異、博采眾長是人民政協的政治優勢之所在,必須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把加強大團結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具體意見有分歧但在基本原則上要有共識,思想觀念有不同但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應聚共識。這樣,才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每位委員都是一個團結的因子,每個界別都是一條團結的渠道,把政協委員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廣泛團結和聯系更多群眾,就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最大規模地匯聚力量,不斷把黨和國家事業推向前進。

櫛風沐雨見肝膽,砥礪奮進續華章??倳浿赋?,人民政協植根于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于近代以后中國人民革命的偉大斗爭,發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輝實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仡欉^去,在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探索改革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和歷史進程中,總能看到政協委員躬身奮斗的身影。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沖刺時段,期待與會政協委員牢記歷史使命,強化責任擔當,深入協商議政,積極咨政建言,開展民主監督,切實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行職能全過程,團結鼓勁釋放正能量,發揚民主增進共識度,真知灼見合力謀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為扎實的前進基礎。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以新理念引領農業農村新發展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于今日公開發布。這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三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文件圍繞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特別是以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農村新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政策、新舉措,對做好今年“三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糧食連年高位增產,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三農”形勢向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我們應對風險、戰勝困難提供了堅強保障。

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如何促進農民收入穩定較快增長,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如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如何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這些既是必須破解的現實難題,也是必須應對的重大挑戰。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F實的難題和挑戰警醒我們,一定要切實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不松勁,確保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牢固樹立和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把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增進農民福祉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確保到2020年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

用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農村新發展,是“三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要做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篇大文章,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要厚植農業農村發展新優勢,讓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要下大力氣補齊農業農村這塊短板,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著力深化農村改革,激發發展源動力,釋放發展新動能。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一號文件”為“三農”發展規劃了新藍圖,我們要艱苦奮斗,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努力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實現農業農村新發展,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作出新貢獻。

新開局要有新作為

涓涓的細流,可以匯成壯闊的大海;平凡的腳步,可以走完偉大的行程。

當時針指向2016年,我們情不自禁瞻望新的一年,又憧憬“第一個百年”夢想實現的燦爛陽光。今年是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小康的開局之年?;厥走^去,我們砥礪前行;展望未來,我們步伐堅定。

過去一年,“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碩果累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13億中國人民,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成功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穩步推動結構性改革,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中國號巨輪以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矯健身姿劈波前行。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經濟增長領先全球,從嚴治黨正風肅紀,“三嚴三實”深入人心,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9·3閱兵”氣勢恢宏,2022年冬奧會成功申辦,亞投行改變國際金融格局,“一帶一路”書寫合作共贏篇章,中國人民在歷史與未來的交響中昂首闊步,為深刻變革的世界增添正能量。

一年的奮進,證明我國經濟完全能夠在更大體量上持續發展,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動力源;一年的努力,為“十三五”規劃的良好開局、為決勝全面小康積累了更好位勢。

2016年是充滿希望的一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以改革抓住機遇、用創新應對挑戰,將改革發展和復興之路推進到一個新境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今天,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持續推進,黨風政風煥然一新、黨心民心同頻共振,干事創業環境越來越好,改革發展共識深度凝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我們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指明了路徑。“時和勢都在我們這一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以結構性改革撬動發展全局,讓創新成為發展第一驅動,把發展的巨大潛力轉變為現實,我們就能走好復興路上的“關鍵一程”。

2016年是克難奮進的一年。一些發展瓶頸和體制障礙將有新突破,一些重要領域的改革將有新進展,一些歷史性任務也必將深入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機不可失、時不我待,問題也不會遷就我們。對內引領經濟新常態、構建發展新體制、奠定發展新格局,對外洞察全球趨勢性變化、保持戰略主動、繼續做強自己,哪一項任務都分量很重。新的一年是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我們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樹立打殲滅戰的決心,敢于經歷陣痛的磨難,擺脫“速度情結”、走出“換擋焦慮”,強化體制動力和內生動力,引領我國經濟邁上新臺階。“天地之大,黎元為先”,更加注重改革發展的成效,更加注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就不會牽絆我們的腳步;發展起來的中國,就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6年是大有可為的一年。一場時跨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歷程,到了一鼓作氣沖向終點的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實現這一承諾,不僅要以“取勢”引領正確發展方向,還要以“取實”贏得良好開局。“取勢”,就是要看到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取實”,就是要看到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改革和發展都需要實干家。不忘“為山九仞”的風險,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氣概,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我們就能用奮斗點亮希望之光,讓進取豐富中國夢想。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中國的發展前后相續,今天的奮斗將成就明天的光榮。當歷史的航船駛入2020年,我們回望今天,就能豪邁地說:我們沒有錯失時代的機遇,沒有辜負歷史的使命。

用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現代化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之際,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分析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提出用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這對于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做好明年乃至今后五年的“三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過去五年,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糧食總產邁上新臺階,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了根本性提高。農民收入實現新突破,扭轉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態勢。農村社會呈現新氣象,億萬農民得到更多實惠。“三農”向好,全局主動。農村改革發展的亮麗成績,為我們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增添了底氣,為“十二五”規劃圓滿收官作出重要貢獻,也為“十三五”時期順利開局奠定堅實基礎。

形勢向好,尤需謹慎。一定要清醒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農業農村發展正面臨一系列新挑戰。在糧食連年豐收背后,進口量、庫存量齊增,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雙重擠壓凸顯;在農業穩定發展背后,資源和環境雙重約束趨緊;在農民持續增收背后,外出就業壓力增大,務工收入增長放緩。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必須牢固樹立短板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用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現代化,是一場深刻變革。創新發展是第一動力,只有依靠體制創新,才能破解誰來種地、地怎么種、新農村誰來建的現實難題,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協調發展是必由之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才能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問題,補齊“三農”發展短板。綠色發展是必然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開放發展是大勢所趨,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不斷提高農業競爭力,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共享發展是本質要求,引導農民積極參與現代農業建設,才能讓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更多分享現代化建設成果,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推進農業現代化,出路在深化改革。當前農業面臨的諸多矛盾和難題,突出表現在結構方面,主要是在供給側。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必須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著力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真正形成結構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實現農產品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躍升。

農業現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場持久戰。實踐一再證明,越是宏觀環境復雜,越要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穩增長、保供給、調結構,哪一樣都離不開農業、農村、農民。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要嚴格落實“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責任要求,始終堅持思想不松勁、政策不減力、改革不停步,不能讓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勢頭發生逆轉。

明年是“十三五”時期開局之年,我們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埋頭苦干,奮發有為,用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現代化,爭取農業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續寫“三農”發展新輝煌,為奪取全面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作出新貢獻。

第二篇:人民日報社論

人民日報社論: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 加快水利改革發展

2011年07月10日00: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日前在京召開。這是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總結了我國水利改革發展實踐經驗,分析了水利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水利改革發展主要任務,對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進行全面部署,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提供更為有力的水利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始終把水利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幾十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展了氣壯山河的水利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興水成就,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繼建成并發揮效益,主要江河防洪能力顯著增強,城鄉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農田水利設施體系不斷完善,水資源節約保護得到加強,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修復穩步推進,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效益巨大,戰勝了多次特大洪澇干旱災害,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水提出了新的要求,發展和水資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水對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的影響更加突出,成為制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列世界第125位,全國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而且時空分布不均,水旱災害年均影響上千萬人口。洪澇災害頻繁仍然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農田水利建設滯后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制約,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國家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我國水利形勢更趨嚴峻,增強防災減災能力要求越來越迫切,強化水資源節約保護工作越來越繁重,加快扭轉農業主要靠天吃飯局面任務越來越艱巨。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是事關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注重科學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大力發展民生水利,不斷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道路。

加快水利改革發展,要堅持民生優先,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推動水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水利發展更好服務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堅持統籌兼顧,注重興利除害結合、防災減災并重、治標治本兼顧,促進流域和區域、城市和農村、東中西部地區水利協調發展。要堅持人水和諧,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條件的關系,科學確定水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合理安排生活、生產、生態用水,既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合理需求,也要滿足維護河湖健康基本需求,決不能為追求一時發展而犧牲子孫后代福祉。要堅持政府主導,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對水利發展的保障作用,把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重點領域,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大幅增加水利建設投資。要堅持改革創新,加快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破除制約水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水利體制機制。

加快水利改革發展,要整合工作力量、集中優勢資源,突出戰略重點、加強薄弱環節,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確保不斷取得階段性突破和進展。當前要著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著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著力建設水資源配置工程,著力推進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著力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著力提高水利科技創新能力。

水安則邦安,水興則邦興。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是強國富民的重大舉措。面對我國特殊的基本水情,要提高全民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水資源保護意識,在全社會形成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風尚。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水利改革發展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我們要同心同德,銳意進取,扎實工作,不斷開創水利改革發展新局面,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人民日報評論員:加大民生投入 創新社會管理

——三論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

2011年08月29日00: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手機看新聞

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也是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必要條件。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更加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創新社會管理,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以來,面對影響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物價過快上漲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堅決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同時繼續加大改善民生力度,一項項惠民政策出臺,一筆筆真金白銀到位,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國家財政對民生領域投入大幅增加,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較多,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順利啟動?;踞t療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增加財政教育投入的各項政策得到較好落實,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就業和居民收入較快增長。

當前我國經濟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增強經濟自主增長動力,鞏固發展經濟好勢頭,離不開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過上更好的日子,是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擴大國內需求的必然選擇,是促進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緊緊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謀劃發展、優化結構,人民群眾才能得到更多實惠,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民生事業歷史欠賬較多。與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需求相比,保障和改善民生還有不小的差距。在不少重要的民生領域,仍有很多難題亟待解決。我們必須下更大的決心,付出更多的努力,解決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鞏固發展經濟好勢頭,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當今中國,階層分化,利益多元,社會變革加速,新老矛盾交織,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著全新的挑戰。正視矛盾,積極探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公平正義,理順社會情緒,化解社會矛盾,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人民群眾權益才能得到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才有穩定環境。

加大民生投入,創新社會管理,要繼續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進一步把政府資源向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務領域傾斜,高度關注群眾生活,

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幫扶力度。適應社會形勢新變化,健全社會管理和服務的體制機制,注重從源頭防范化解突出矛盾和風險隱患,保持社會穩定。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下半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十分繁重,影響經濟穩定運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較多。越是環境復雜、情況多變,越是要堅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多為群眾辦實事,多幫群眾解決困難,就會上下一心,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人民日報評論員:切實加強社會組織的建設和管理

2011年10月16日00: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期,與社團組織有關的非法斂財丑聞接連爆出。如“共和國脊梁”評獎丑聞牽出了“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又牽出了“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等等。過于泛濫、缺乏監管的社會團體,滋生亂評比、亂培訓、亂收費現象,不僅耗費了社會資源,給各地企業和民眾帶來不必要的負擔,而且干擾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傷害了政府機構的公信力,有的甚至成為以權謀私、腐敗揮霍的“溫床”。對此,社會團體的國家主管部門已啟動了治理程序,相關政府部門應該規范和引導好有關社會組織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組織的發展十分迅速。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全國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已達44.8萬個,其中社會團體24.6萬個,民辦非企業單位19.9萬個,基金會2311個。照此預測,今后,各種社會組織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看到社會組織發展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的社會組織還存在著發育不足、結構不合理、地區發展不平衡以及社會公信力和服務社會能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是現代社會建設與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有利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有利于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拓展國際交流。

加強社會組織的建設和管理,必須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如修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條例》,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社會組織的有序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加強社會組織的建設和管理,必須建立扶持社會組織的政策體系。要推動政府有關部門將一些微觀層面、社會服務性質的工作和服務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政府購買社會組織的服務,通過購買服務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對社會組織的人才進行培養;推動完善稅收優惠等配套政策。

加強社會組織的建設和管理,必須推動社會組織提高自身能力。社會組織要建立以章程為核心的內部治理結構,包括人事制度、財務制度、內部民主決策制度,同時還包括推動社會組織向社會公開信息,增強社會組織運作的透明度,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加強社會組織的建設和管理,還要依法加強監督,規范社會組織的行為。民政部門作為社會組織的管理部門,要通過建立社會組織的年檢、評估、信息公開等制度,對社會組織實施監督和管理,防止個別社團組織“拉大旗做虎皮”,非法斂財,破壞法律和秩序。社會組織只有在憲法框架下,遵守相關法律,良性運行,才能為國家的改革發展、社會的穩定和諧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人民日報社論:讓全社會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熱烈祝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2011年05月27日00: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今天在北京隆重開幕。我們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中國科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自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中國科協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斷提高學術交流質量和水平,深入開展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大力推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努力做好育才引才薦才用才工作,著力推進國家級科技思想庫建設,工作扎實,成效斐然。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大格局中,科協組織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今世界,科技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創新驅動發展已成為各國的戰略選擇。當今中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要抓住歷史機遇、贏得發展先機,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最迫切的是大力激發全民族的創新精神、充分釋放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激發創新精神,釋放創造活力,需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體制保障,真正把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解放和發揮出來。只有不斷完善國家科技決策機制和宏觀協調機制,改革科技評價體制機制,才能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只有加快構建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才能提高全社會創新效率;只有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才能在全社會樹立和弘揚創新文化。

激發創新精神,釋放創造活力,需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科技進步與創新提供強大動力、廣闊舞臺。大力普及科學技術,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創新能力就有了生長點;廣泛深入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鼓勵人們以各種形式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創新事業就有了生力軍;養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風尚,幫助人們以科學思想觀察問題,以科學態度看待問題,以科學方法處理問題,科技創新就有了最深厚的社會基礎。

激發創新精神,釋放創造活力,需要扎實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切實把科技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創新優勢和發展優勢??萍紕撔乱f馬奔騰、生氣勃勃,就必須牢牢抓住人這個根本。這就要求我們把科技發展、教育發展的需求和人才發展的長遠目標有機結合起來,用好用活科技人才;把科技發展內在規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統一起來,努力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把人才成長成才和社會環境對接起來,努力形成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創新人才大量涌現的生動局面。

通過科協組織聯系、團結和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我們黨領導科技工作的巨大優勢和成功經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熱誠期待并充分相信,中國科協一定能夠肩負光榮使命,廣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夠更加奮發有為,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斷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而努力奮斗,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再譜新篇。

第三篇:人民日報社論

人民日報社論:團結奮發進取 不負人民重托

——熱烈祝賀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勝利閉幕

2010年03月15日04:47來源:人民網

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了。我們對大會的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祝賀。

這次會議是在我國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近3000名代表肩負全國人民重托,依法履行職責,認真審議并批準了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報告,通過了選舉法修正案,圓滿完成了會議的各項任務。會議開得民主、求實、團結、奮進。代表們聚民意、匯民智,講大局、議大事,重實際、求實效,為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和貢獻。會議高度評價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們一致認為,報告貫穿了推動科學發展這個根本、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條主線、推進改革創新這個關鍵、著力改善民生這個重點,是一個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凝聚力量、提振信心的報告。

會議充分肯定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一年來的工作。代表們一致認為,過去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高舉偉大旗幟、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科學發展、推動依法治國,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緊緊抓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依法行使職權,積極開展工作,立法工作取得新進展,監督工作取得新成效,代表工作邁上新臺階,自身建設開創新局面,有力保障了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

選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重要內容,修改選舉法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這次大會通過了選舉法修正案,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舉措,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能夠更好地體現人人平等、地區平等和民族平等的原則,有利于充分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有利于進一步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選舉法的修改,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發展,是我國人權事業的重大進步。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繼續邁進的重要一年。新形勢新情況對人大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這就是,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進一步增強監督實效,著力推動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進一步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保證人大代表依法履職。人大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人大工作任務也越來越繁重,只有加倍努力、奮發工作,更好地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圓滿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任務。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堅持好、完善好、發展好這一根本政治制度,才能更好地將各族人民團結起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集中力量,成就大事。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機遇與挑戰,需要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把思想統一起來,把力量凝聚起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激勵奮發的勇氣,堅定必勝的信念,把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我們的目標催人奮進,我們的使命神圣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進取,奮發有為,扎實工作,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奏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樂章。

人民日報社論:奮發有為圖發展 同舟共濟促和諧

——熱烈祝賀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勝利閉幕

2010年03月14日07:5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舉國關注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完成各項議程,在北京勝利閉幕。

這是一次集思廣益商國是、聚精會神謀發展的大會,是一次增強信心和決心、增進共識和團結的大會。會議期間,全體委員認真聽取和審議了賈慶林主席代表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所作的工作報告,聽取和審議了提案工作情況報告,審議通過了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政治決議和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聽取并討論了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報告。委員們以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謀科學發展之計、建促進和諧之言、獻富民惠民之策,展現出政協委員心系國事民生的情懷,展現出人民政協這一中國特色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的蓬勃生機。

2009年,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容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委員們一致認為,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工作實事求是,提出任務切實可行,政策措施明確具體,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體現了時代精神、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是一個求真務實、開拓進取、鼓舞人心的報告。

今年是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是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為“十二五”發展打好基礎的重要一年。切實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任務繁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信心,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團結前進,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建功立業,人民政協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和各界人士肩負著光榮的使命和責任。人民政協這一中國特色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偉大創造,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扎實有效地履行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切實發揮好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協大有可為,必將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強大智力支持、奠定堅實群眾基礎。

在新的一年里,人民政協要主動適應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順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把繼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結合起來,把握新形勢下人民政協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政協履職和發揮作用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提高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開創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新局面。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人民政協獻計出力的主攻方向,把發揚民主、增進團結、協調關系、化解矛盾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著力點,密切同港澳臺僑同胞的交流聯系,推進人民政協的對外友好交往,為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貢獻,為發展惠及廣大群眾的社會事業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新貢獻,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和營造有利于我國改革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作出新貢獻。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全面貫徹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奮發有為圖發展,同舟共濟促和諧,不斷奪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

人民日報社論:創造新業績 譜寫新篇章

——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100周年

百年探索奮斗,幾代理想追求。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10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向為國家的繁榮富強作出不懈努力,為社會的發展、進步、和諧作出偉大貢獻的全國各族各界婦女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世界勞動婦女表示熱烈的祝賀!

100年前,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確定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勞動婦女節。100年來,中國婦女運動和世界各地婦女運動一樣,走過了艱辛而曲折的道路,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才找到了自由平等解放的奮斗方向。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我國婦女“半邊天”的地位,男女平等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我國婦女運動蓬勃發展,婦女事業不斷進步,婦女地位日益提高。廣大婦女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向社會展示了新的風貌,向世界展示了新的形象。中國婦女的翻身與解放、婦女事業的進步與發展,是激蕩百年的國際婦女運動史上最為震撼人心的光輝篇章。

婦女是我國巨大的人力資源,是推動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廣大婦女以奮斗求平等、以貢獻求地位,不僅實現了自己的解放,也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伴隨著新中國誕生而成立的全國婦聯和各級婦聯組織,緊緊圍繞各個時期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團結帶領廣大婦女,充分運用自身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工作優勢,為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以及婦女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一個世紀的崢嶸歲月,中國婦女運動的成就舉世矚目;一個世紀的滄桑巨變,中國婦女運動的經驗彌足珍貴。中國婦女實現自我價值、追求個人進步的過程,始終與國家富強、社會發展、人民幸福休戚相關。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身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是中國婦女的光榮使命;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中建功立業,是中國婦女的歷史責任。廣大婦女勤勞、勇敢、智慧、善良,她們哺育生命、持家愛國、奉獻社會,在傳承文明、弘揚新風、培養新人、倡導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動形成人人相互關愛、家家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中,有著獨特的優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具有遠大理想、光榮傳統的廣大婦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著眼于新的實踐,以更加開闊的思維謀求新作為,以更加務實的精神推動新發展,必定能夠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發揮更大作用,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共同發展中作出更大貢獻。

實現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大力發展婦女事業是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內在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充分認識婦女“半邊天”的重要作用和做好新形勢下婦女工作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堅決貫徹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積極為婦女平等參與經濟社會建設、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創造條件,引導廣大婦女用勞動和智慧共創美好生活、共促社會發展。要切實加強和改進對婦女工作的領導,支持婦聯組織依照法律和章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領導,認真貫徹黨對婦女工作的方針政策,理直氣壯地代表和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是各級婦聯的重大責任。順應時代的新要求,滿足人民的新期待,婦聯工作大有可為。各級婦聯組織應當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著力推動解決婦女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深化和拓展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努力吸引和團結廣大婦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動實踐中創新業、立新功。

百年風起云涌,而今勇立潮頭。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勛的中國婦女,必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指引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在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綻放更加奪目的光芒! 人民日報社論:凝聚億萬人民的力量

——熱烈祝賀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

2010年03月05日03:54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又是一年春來早。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天在北京隆重開幕。來自全國各地區、各民族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帶著全國人民的重托,云集一堂,商國是、謀發展、議民生。這是我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們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2009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我國經歷了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嚴峻的考驗,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以頑強的奮斗拼搏取得了極其不易的成績。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萬

眾一心、共克時艱,實現了經濟總體回升向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顯著成就,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充滿生機活力。過去一年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職權,堅持一手抓法律的制定,一手抓法律的清理,在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上邁出新的步伐;堅持圍繞中心、突出重點,在推動中央重大決策的部署和貫徹落實上取得積極成效;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堅持尊重代表的主體地位,代表作用進一步發揮;堅持服從、服務于國家外交大局,對外交往更加活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身建設繼續加強,充分發揮了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顯示出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

2010年,是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始,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奠定良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國繼續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堅定不移繼續深化改革,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需要我們付出加倍的努力。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實現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這次會議的一個重要議程是審議選舉法修正案草案。這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舉措。只有堅持好、完善好這一根本政治制度,才能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繼續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這次大會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各位代表堅持求真務實、廣泛集中民智,大會的召開,必將為中國現代化航船的破浪前行,進一步凝聚起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未來任重道遠,機遇稍縱即逝。抓住時機,順時而動,因機以發,才能實現奮斗的目標。站在新的起點上,艱巨光榮的任務正等待著我們去完成。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使命光榮,全國人大代表責任重大。讓我們攜起手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團結奮進,為全面實現“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繼續奮斗。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人民日報社論:建睿智務實之言 謀科學發展大計

——熱烈祝賀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開幕

2010年03月03日03:31來源:人民網

肩負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囑托,今天,來自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的全國政協委員聚首北京,出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我們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是在我國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召開的重要會議。開好這次會議,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全面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奠定良好基礎,具有深遠的意義。

2009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砥礪奮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得到新的顯著提升,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是對黨和政府執政施政能力的考驗,也是對人民政協參政議政水平的考驗。一年來,人民政協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團結動員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和各界人士,積極履行職能,切實發揮了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和地方政協認真貫徹中央決

策部署,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獻計出力;高度關注和促進民生改善,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隆重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深化交流合作,促進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擴大對外友好交往,為我國改革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履行職能的成效,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總結過去一年政協工作,回顧人民政協60年光輝歷程,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推進新形勢下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把人民政協事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發揮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作用,堅持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大團結大聯合組織的作用,鞏固好、發展好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

2010年是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也是人民政協服務科學發展、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要全面貫徹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提高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的成效,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創造新業績,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擴大對外交往上發揮新作用,在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上邁出新步伐。

中華民族發展已開啟新的征程,人民政協事業正站在新的起點。讓我們攜起手來,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程度地凝聚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團結前進,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奮斗。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第四篇:1996人民日報社論

人民日報社論: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

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 (新華社1996年北京12月15日電)

今年4月以來,股票市場逐步回升,10月以后出現暴漲。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這在國際證券市場上是罕見的。當前,炒股已成社會熱門話題,各界人士爭相人市,證券交易所幾個月來新增投資者開戶數800多萬,總數超過2100萬,股民已占城市人口相當大的比例。 股票市場快步上升為我國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股票市場目前的狀況,我們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股市因何出現暴漲

中國股市今年快速上漲,有其合理的經濟根據,即全球股市普遍上揚和國內經濟形勢明顯好轉。但是,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第一,從市盈率的國際比較看。以12月9日為例,上海市場平均市盈率達44倍, 深圳市場達55倍。而國際股市絕大多數都在20倍左右,例如紐約市場為19倍,倫敦市場為17倍,德國市場為29倍,香港市場為18倍,新加坡市場為21倍。中國股市明顯處于過高狀態。第二,從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看。去年上市公司平均每股稅后利潤0.25元,今年上半年為0.14元,也就是說,目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不可能長期支持這么高的股價。第三,從違規活動與股價指數及成交額的聯系看。今年以來,市場違規活動呈遞增趨勢,二季度末以后明顯增加,與此對照,股指飛速上升,成交額急劇增加,速度之快,異乎尋常。從個股看,股價全面上揚,經常全線“飄紅”。10月以后,少數虧損企業的“垃圾股”也被炒到

七、八元錢甚至還高,被稱為“雞犬升天”,令人不可思議。從成交額看,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日均成交額,今年9月份為87 億元,12月后達200億元以上,12月5日這一天竟達到350億元, 約相當于香港股市最高日成交額的三倍,而我國股市可流通股總市值只相當于香港股市的十分之一,這就意味著股票交易過度投機明顯。

當前股市超常暴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機構大戶操縱市場一些資金大戶利用股市飆升和散戶跟風,頻頻坐莊,輪番炒作。這些大戶多屬國有企業,憑借其地位、關系,呼風喚雨,牟取暴利。他們一擲億金,不計風險,成則腰纏萬貫,敗則貽害國家。這可以說是國有企業機制轉變時期中國股票市場的一種特有現象。

第二,銀行違規資金入市例如工商銀行合肥分行和中信銀行濟南分行在安徽古井貢酒和濟南柴油機兩家公司發行股票期間,分別拆借資金117.59億元和48億元給非銀行金融機構炒買股票。大量銀行資金流人股市,推動了股價的上揚。

第三、證券機構違規透支例如中山證券公司、廣東發展銀行江門分行、海南港澳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等證券經營機構在江蘇索普和青海明膠兩公司發行股票期間,違規透支16.5億元買股票。

第四、新聞媒介推波助瀾一部分報刊、電臺、電視臺、聲訊臺的股評節目和證券咨詢機

構極少進行風險告誡。而是一味鼓噪,有的甚至傳播謠言,誤導股民。一些非法出版物信口開河,發布“大牛市賺大錢”一類毫不負責的言論,以此招徠讀者,牟取利益。

第五、誤導誤信股民跟風實際上股票市場沒有永遠的多頭,總是有漲有落,暴漲必暴落,各國股市無一例外。由于相當多的投資者在股票上升時期新人市,沒有摔過跤,缺乏風險意識,輕信輿論誤導,誤認股市必能不跌。

還有一個心理因素不可忽視。由于今年抑制通貨膨脹成績顯著,銀行對新增儲蓄取消保值貼補,又兩次降低存、貸款利率,不少市民認為儲蓄存款收益率低了,不如炒股、風險不大,獲利更多。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去年定期儲蓄存款利息為10.98%(一年期),但去年零售物價上漲幅度為14.8%,存款實際利率為負3.82%,也就是說存款貶值了。今年調整后的存款利率為7.47%(一年期), 但零售物價指數只上漲了6.2%,實際存款利率為正1.27%,儲戶得到的實利比去年多。 銀行儲蓄仍仍然是收益穩定、最安全可靠的投資方式。

目前中國股市的過熱情況,使我們聯想到美國1929年的股災。當時,美國股市也是一片漲聲,在紐約,連出租車司機和街頭擦皮鞋的都加入了股民大軍。不管什么階層的人,見面幾乎都是議論股票,沒有人認為股市會跌。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在這種氣氛下,股指一路狂漲,到9月達452點。但好景不長,終于發生震驚世界的大崩潰,從10月開始一路狂跌,一直跌到1932年的58點,使很多銀行、公司和個人都傾家蕩產。中國的股民,應從全球多次股災中汲取教訓。

股市有漲必有落

考察各國股票市場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沒有只漲不跌的股市,緩漲可能緩跌,暴漲必然暴跌,這是各國股市的一條共同規律。八十年代,日本證券市場高度泡沫化,日經指數從1988年初的21564點一路上漲,到1989年底漲幅達80% , 但從1990年初的38921點開始一路下跌,到1992年8月跌到14194點,跌幅達63%,之后長期低迷,始終在15000到20000多點之間徘徊。

我國證券市場在過去短短幾年中,股票指數出現了三次大起大落。以上海為例,第一次從1992年5月的1422點跌到1992年11月的394點,第二次從1993年2月的 1537點跌到1994年7月的334點,第三次從1994年9月的1033點跌到1996年初的537點。在這三次大的波動中,大量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被套牢,或者被迫“斷臂割肉”,蒙受很大損失,嚴重打擊了投資者信心,使證券市場長期處于低迷狀況。

暴漲所以會導致暴跌,是客觀經濟規律決定的。價格決定于價值,價格嚴重背離價值的情況只會是暫時的、短期的和有條件的,而不可能是長期的、永久的和絕對的。在一般情況下,股票價格主要是由上市公司業績決定的。就某一個上市公司而言,經營業績可能會因某種特殊的商業機會或發明創造而在一定時期內高速增長。但絕大多數公司的經營業績是與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狀況相聯系的。上市公司即使比一般公司經營業績好一些,也是有限度的。因此,作為體現上市公司群體股票價格水平的指數,無論是綜合指數,還是成份指數,都是與國民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密切相關的,是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反映。正是由于這一內在規律的作用,一些國家股市在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后雖必有漲落,但一般不會在短期內出現超常的大起大落,而是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一旦出現大的起伏,也是其國民經濟狀況出現異

常的一種必然反映。但在中國.由于上市公司的數量少,規模小,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不大,股指的暴漲暴跌并不反映國民經濟的整體狀況,而主要是反映了市場的投機程度。換句話說,在市場發展初期,股市暴漲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參與者的過度投機。

股市出現暴漲暴跌,無論對投資者,還是對社會,后果都是相當嚴重的。例如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美國道?瓊斯指數一天內下跌23%, 一周內累計跌幅達31%,市值損失一萬億美元,不少公司遭受嚴重損失。1994年底, 墨西哥發生了震動全球的金融危機,一個月之內,股市狂跌,墨西哥比索貶值1/3以上。 不僅幾乎導致墨西哥經濟的癱瘓,而且影響整個美洲金融市場,對世界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于股市暴漲必然帶來暴跌,不少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都不以為然,他們眾口一詞,說明年香港要回歸,十五大要召開,政府一定要把經濟搞好。絕對不會讓股市掉下來。這一種對股市的估計是十分糊涂的看法。政府要把經濟搞好是真,但絕對不會在股市暴跌時去托市,也托不起市。投資者對此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投資股市,風險自負。賺錢自得,損失自擔,這在任何國家都一樣。目前的股市已到了很不正常的狀況,孕育的市場風險越來越大,需要引起投資者足夠的重視。道?瓊斯指數今年漲了27%,12月5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就出來提醒公眾,股市存在非理性的過熱因素。這難道還不足以使我們引以為戒,恢復理智嗎?

堅持“八字方針”規范證券市場

我國證券市場還處在不成熟的成長階段。證券市場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需要具備比較完善的法律制度,集中統一的監管體系,行之有效的行業自律機制,富有經驗的監管力量,具有投資理念的投資者隊伍,以及比較完善的金融制度、公司制度和財會制度。這些條件相輔相成,構筑了證券市場規范發展的基礎。沒有這種基礎,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是不可能的。“欲速則不達”,不顧客觀條件搞泡沫經濟。到頭來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延緩市場發展的進程。這是國際證券界的共識。

正是在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國務院去年提出了關于證券市場發展的“法制、監管、自律、規范”八字方針。這個方針完全符合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根據“八字方針”,證券監管部門把制定法規,加強監管,規范市場,保護投資者利益,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作為主要任務。1992年底以來,國家頒布了《公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和《禁止證券欺詐行為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依照這些法律、法規,在國務院領導下,證券監管部門在規范和培育市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證券市場在規模和質量上都上了一個臺階。上市公司從1992年的53家發展到今年11月底的501家, 為國有企業籌集資金和轉換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債券市場也獲得較大發展,為深化財政和金融改革創造了一定條件。同時在加強市場監管,打擊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秩序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經驗。

今年4月以來。證券市場逐步走出前兩年的低迷狀態,出現了快速上升的勢頭。面對市場出現的各種違規行為。還券監管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監管力度:

第一,自7月24日以來.先后發布了《關于規范上市公司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關于堅決制止股票發行中透支等行為的通知》、《關于防范運作風險、保障經營安全的通知》、《關于嚴禁信用交易的通知》、《證券經營機構證券自營業務管理辦法》、

《關于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的通知》、《關于嚴禁操縱市場行為的通知》、《關于加強證券市場稽查工作,嚴厲打擊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的通知》等一系列規定。還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風險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場各方面注意防范風險,加強風險宣傳,告誡投資者,買賣股票的風險只能是自己承擔。

第二,處罰了一批違規案件?,F已對違規拆借資金的工商銀行合肥分行和中信銀行濟南分行的負責人進行嚴肅處理。同時國務院已明確規定,今后凡利用銀行拆借資金炒作股票的,主辦行長一律撤職并凋離銀行工作。對在股票申購中違規的華銀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華夏證券有限公司、廣東發展銀行江門分行、中山證券公司等44家機構處以警告并罰款。對違規給客戶透支的深圳發展銀行和海通證券公司等處以警告并罰款。對不及時刊登《人民日報》重要社論的《證券時報》和《上海證券報》處以停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定報刊資格一個月,兩名副總編被停職檢查。對兩個證券交易所的違規行為予以通報批評。

進一步抑制過度投機

對于目前證券市場的嚴重過度投機和可能造成的風險,我們要予以高度警惕。證券市場的風險往往是系統風險,關系經濟的全局和社會的穩定。各方面都要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注意維護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保證不出大的問題。幾年以來,特別是近期股市反映的問題,進一步印證了一個道理:規范是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前提,是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生命線。過度投機是市場不成熟的反映。在我國證券市場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抑制過度投機、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是一項長期任務。要想抑制過度投機,防范市場風險,維護市場穩定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法制、監管、自律、規范”八字方針,抓緊抓好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法規,理順體制,并切實加強和抓好市場監管工作。針對目前情況,要本著加強監管,增加供給,正確引導,保持穩定的原則,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進一步加強監管。近期內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一次對證券經營活動中違法違規情況的普查。充由各地人民銀行分行、審計廳、證管辦等單位組織本地公司進行自查,在此基礎上由人民銀行總行、國家審計署和中國證監會等有關單位組成若干聯合檢查組,對重點地區、重點大企業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嚴肅處理。要徹底切斷銀行資金流入股市炒作,銀行不能貸款給企業炒股票,企業也不能用銀行貸款炒股票。要堅決打擊各類機構和大戶操縱市場的活動。要嚴格禁止證券經營機構向客戶透支和超比例自營。要從嚴處罰上市公司的內幕交易以及買賣或配合他人買賣本公司股票的行為。證券交易所要徹底改變重發展輕監管的傾向,切實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監管上來,首先要做到嚴格守法,同時要切實履行一線監管職責。

第二,繼續公開處理違規案件。有關部門已決定,對動用發行股票集資所得炒作股票獲利的湖南張家界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沒收全部非法所得,并進行罰款,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對其它違規的證券經營機構和上市公司也要盡快處理。

第三,實行漲跌停板制度和完善市場信息公開制度。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已制定辦法,實行漲跌停板制度,要切實做好這項工作。同時要選擇每天漲幅最大的前幾名股票,將占這些股票成交額比重較大的證券經營機構向社會公布,增加市場透明度。

第四,建立證券行業禁入制度。對證券行業各類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及從事證券交易的機構和個人,凡違法違規者,除按現行法規予以處罰外,還要視情節輕重,暫時或永久禁止

他們在證券行業各類機構任職或者從事證券交易,將擾亂市場秩序的“害群之馬”清除出證券市場。

第五,加強風險管理。證券交易所、證券結算登記公司和證券經營機構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采取措施,防范風險,保證交易、清算、登記系統不出大的問題,維護市場安全運行。

第六,增加供給。根據目前市場需求旺盛的情況,近期將公布1996年度新股發行總規模,陸續選擇一批效益好的國有大中型企業發行股票上市,滿足廣大投資者的需要。

第七,做好輿論導向工作。要整頓證券輿論宣傳陣地,堅決取締各種非法刊物。有關新聞媒介要組織力量,系統介紹國內外證券市場的風險案例,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教育。股市報道和股評文章絕對不能制造或傳播虛假信息,鼓勵投機,誤導股民。要盡快頒布《證券咨詢機構管理辦法》,對咨詢機構及股評人士實行資格管理。

第八,實行集中統一的管理體制。各地方、各部門不能自行其事,干預股市,要與中央保持一致,自覺維護全國集中統一的證券市場管理體制,貫徹執行國家關于證券市場的方針政策,維護好本地的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國證券市場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從不規范走向規范,任重而道遠。盡管當前證券市場存在著種種弊端,我們的工作面臨重重困難,但只要我們遵循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政策,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群策群力,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把我國證券市場逐步建設成一個規范化的、健康發展的市場,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出貢獻。

第五篇:人民日報申論社論(一)

人民日報社論:再創農業農村發展新輝煌

2010年12月23日00:00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深刻分析當前農業農村形勢,精心謀劃“十二五”農業農村發展,全面部署明年農業農村工作,重點研究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繼續保持農業農村發展良好勢頭,為“十二五”時期“三農”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今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農”工作歷盡艱辛、再創佳績的一年。自然災害極為嚴重,農產品市場異常波動,外部環境非常復雜,面對一系列嚴峻挑戰,黨中央、國務院科學判斷、沉著應對,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攻堅克難,農村干部群眾吃大苦、出大力,農業農村發展持續向好,在極其困難之年取得了極不尋常的成就: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實現“七連增”;農民收入年增長再創新高,實現“七連快”;農村民生加速改善,農村改革深入推進,抗災救災有力有效,為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為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十一五”圓滿收官做出了重大貢獻。

過去的5年,是農業發展最好、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實惠最多的歷史時期之

一。完全可以自豪地說,“十一五”時期是“三農”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應當清醒地看到,農業農村發展還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結構中最大的問題是城鄉二元結構明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產業發展中最嚴重的問題是農業基礎薄弱。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毫不動搖地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明年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平穩運行仍面臨復雜形勢,影響“三農”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連年增產增收的高基數背后,各種支撐力量已經繃得很緊。大好形勢之下,往往潛伏著危機。明年在高起點上延續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勢頭,難度很大,挑戰空前,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強農惠農的思想認識只能增強不能減弱,強農惠農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導向要明確,措施要過硬,行動要堅決。

實踐一再證明,越是宏觀環境復雜,越是經濟發展遇到難處,越要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穩增長、控通脹、調結構,哪一樣離得開農業、農村、農民?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農業有好收成,農民有好收入,農村有好局面,經濟社會發展才有底氣、有基礎,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整盤棋才能活起來。做好明年農業農村工作,要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興水利強基礎,狠抓生產保供給,力促增收惠民生,著眼統籌添活力,突出重點,瞄準難點,力爭在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大興水利強基礎,就是要針對水旱災害頻發、水利建設滯后的瓶頸制約,大幅度增加投入,大規模開展建設,大力度推進改革。當前更要突出農田水利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著力夯實水利這個最重要的基礎,從根本上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

狠抓生產保供給,就是要針對農產品總體供給偏緊、部分品種短缺的緊迫問題,毫不放松糧食生產,落實扶持政策,強化領導責任,細化工作措施,加強科技支撐,搞好高產創建,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努力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

力促增收惠民生,就是要針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擴大的嚴峻局面,努力

開辟就業門路,努力拓寬增收渠道,努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推動農村低保、新農合、新農保、扶貧開發等取得較大突破,多為農民辦好事謀福利。

著眼統籌添活力,就是要針對城鄉二元體制制約依然明顯的突出矛盾,繼續深化農村改革,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于農業農村,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促進公共教育、醫療和文化資源等更多向農村傾斜,不斷增添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明年農業農村發展大政方針已定,任務非常艱巨,工作極為繁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切實擔負起領導農業農村發展的責任,確保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舍得真金白銀,拿出真招實策,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再創“十二五”農業農村發展新輝煌。

人民日報社論:緊緊圍繞主題主線 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認真總結今年及“十一五”時期經濟工作,科學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全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對于統一全黨認識、凝聚全國力量,為“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環境極為復雜,各類自然災害和重大挑戰極為嚴峻。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科學決策,沉著應對,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好成績,有效鞏固和擴大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圓滿收官。

“十一五”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5年。在過去的5年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共克時艱,辦成了一系列大事,辦好了一系列喜事,辦妥了一系列難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結構性問題和體制性問題并存,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互聯,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這就必須準確把握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切實抓好節能減排,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貫徹這個總體要求,關鍵在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都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

明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如何開局、怎樣起步,關系到未來5年能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必須樹立全局意識、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切實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真正在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

變經濟發展方式上,研究新思路,出臺新舉措,開創新局面。要把經濟發展建立在結構優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基礎上,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切實防止借“十二五”開局搞指標層層加碼,盲目鋪攤子、上項目、攀比速度,搞重復建設、粗放發展。

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明年經濟工作要突出以下重點: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積極穩健、審慎靈活,要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和內生動力。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財政政策在穩定增長、改善結構、調節分配、促進和諧等方面的作用。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更好服務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推進發展現代農業,千方百計爭取農業好收成。圍繞保障農產品供給、促進農民增收的中心任務,切實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地方抓糧的積極性。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確保群眾吃上放心食品。把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健全水利建設長效機制,切實扭轉水利建設滯后局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

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協調性和競爭力。調整優化需求結構,增強消費拉動力。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眾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費能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加快壯大服務業規模,扎實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強化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統籌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有序推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

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促進充分就業。加強社會保障體系薄弱環節建設。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扎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重點改革,為群眾提供滿意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強化政府責任,緩解群眾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難。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加大改革攻堅力度,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改革,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積極推進財稅、金融、投資體制和資源環境等領域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應對外部環境變動的能力,有效發揮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比較優勢,堅持出口和進口并重、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促進國際收支在更高水平上基本平衡。

明年經濟工作的大政方針已定,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科學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上來,突出主題,貫穿主線,開拓創新,扎實工作,著力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人民日報社論:歡聚 分享 共贏

今天,美麗的南國花城廣州,又迎來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繼第十六屆亞運會之后,首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在這里拉開大幕。來自亞洲41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名殘疾人運動員,將展開友好激烈的競賽,展示自強不息的風采,與關注他們的亞洲人民一起,共同實踐“我們歡聚、我們分享、我們共贏”的亞殘運會理念。當亞殘運會的圣火熊熊燃起,精神力量與生命價值交相輝映,人文關懷與社會大愛將書寫新的華章。

廣州亞殘運會是展現“文明亞運”理念和殘健共融社會風尚的重要載體,是弘揚人道主義精神、提高殘疾人社會參與度的重要平臺,是展示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成就、社會和諧進步的重要窗口。舉辦亞殘運會,實踐“精神寓于運動”的殘奧理念,發揚奧林匹克精神,必將推進亞洲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發展,加深亞洲人民之間的了解與友誼,一定會在中國乃至亞洲的文明發展史上產生深遠影響。

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殘疾人群體有特殊困難,同時也是社會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員。亞殘運會的賽場,將展現殘疾人運動員無懼磨難,樂觀向前的生活態度。命運雖然沒有賦予他們健全的軀體,但他們在賽場上用頑強拼搏與不屈意志書寫完整的“人”字,用飽滿的靈魂詮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他們直面殘缺、超越自我的奮斗故事,給人啟迪,催人奮進。同時,亞殘運會也是推進殘疾人與健全人彼此了解、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徑。賽場內外的無障礙設施,志愿者與觀眾的幫助與鼓勵,讓愛心向四面八方播撒,使扶殘助殘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我國現有8300多萬殘疾人,涉及2.6億家庭人口。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把標尺,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在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國殘疾人事業取得持續進步,“平等、參與、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發展成就得到國際社會廣泛好評。亞殘運的籌辦與舉辦,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國殘疾人事業的前進足跡,讓承載人類夢想的希望之舟,又一次揚帆起航。

“愛心滿花城”,亞殘運會的舉辦,有力助推了廣州人文環境進一步提升。從“城市無障礙”到“心靈無障礙”,一座撒滿陽光與微笑,崇尚奉獻與友愛精神的廣州,正展現在人們面前。

活力激蕩賽場,暖流滋潤心田,在愛心中彰顯生命力量。讓我們共同期待殘疾人運動員的優異表現,期待愛與希望讓生活更加美好。

祝首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圓滿成功!

人民日報社論:風雨見證偉大的精神

對于一個偉大的國家,災難不僅帶來挑戰,也歷練國家能力;對于一個堅強的民族,災難不僅意味風險,也砥礪民族精神。

今年以來,面對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突如其來的特大山洪、曠日持久的特大干旱、頻繁發生的臺風災害,特別是在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中,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戰、頑強拼搏,奮力奪取抗災救災的重大勝利,共同譜寫了中國防災減災史上新的壯麗篇章。12月7日,全國防汛抗旱暨舟曲搶險救災總結表彰大會召開,全面總結防汛抗旱救災工作,表彰全國防汛抗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這必將激勵和鼓舞災區人民自強不息、重建家園,激勵和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振奮精神、不斷前行。

防汛抗旱搶險救災的斗爭,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也是一次重大的檢驗。防汛抗旱搶險救災,砥礪了中國人民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不屈意志,展現了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堅定信念,見證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崇高品格,彰顯了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尊重科學的執政理念和危難時刻非凡的領導駕馭能力。

風雨見證的,是以人為本的國家精神。從“要把維護災區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到千方百計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生活;從國旗再次為自然災害中罹難的同胞而降,到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迅速推進,“人”成為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一理念歷經抗擊非典、汶川玉樹抗震救災而不斷升華,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核心原則。

風雨見證的,是尊重科學的時代精神。黨中央國務院運籌帷幄、科學指揮;各級黨委政府組織有力、協調有序;廣大軍民合理應對、科學救援。從完善應急體系,到第一時間救援,再到形成合力應對、災后恢復重建,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防汛抗旱救災工作堅強有力又井然有序。只有在這種科學精神的支撐下,大災之年才能書寫大發展的奇跡,機遇面前才能書寫無愧于歷史的篇章。

風雨見證的,是同舟共濟的民族精神。面對嚴重的水旱災害,上下一心、干群一心、黨群一心、軍民一心、前方后方一心,凝聚起無難不克、無往不勝的強大力量。無論是八方馳援的人間大愛,還是舍己為人的堅定從容;無論是忠于職守的高度責任,還是共克時艱的戮力同心,都為民族精神賦予了新的內涵。只有繼續弘揚和發展這樣的精神,和衷共濟、團結奮戰,我們的事業才會不斷興旺發達,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繁榮富強。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的攻堅時期。未來征程上,我們必然還會面對各種風險挑戰。我們堅信,這種風雨錘煉的偉大精神,不僅在應對災難時顯示出磅礴的力量,同樣會在更為漫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上,凝聚起當代中國發展的合力,釋放出更為持久、也更為強大的力量。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全市xx年春運工作方案下一篇:oa辦公系統的詳細說明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