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言文教法論文范文

2024-01-02

文言文教法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職;網站開發;教法創新

1 網站開發課程面臨的改革窘境

1.1 教學內容難以滿足崗位實際需要

網站開發課程涵蓋網站開發、網站設計、網站管理與維護等專業內容。從目前的教法來看,多以教材為主,對照教學大綱,對網站開發的相關知識、技能進行教學。如網站布局方法的學習,網絡服務器的部署,HTML,ASP,SQL等語言的學習。事實上,網站開發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性。這些知識點相對分散,學生僅了解某一網站開發的基本流程,無法深入掌握網站項目開發的具體方法,顯然無法勝任網站開發崗位[1]。

1.2 有限的課時與繁重的教學任務矛盾突出

作為計算機類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網站開發課程多以ASP.Net軟件為主,分設在最后一年,且課時少。當學生需要運用數據庫、腳本編程等知識時,很多都忘記了。如果再進行知識點復習,則無法完成整節課程項目任務,加之學生多、學習狀態不一致,學生對網站開發技能的掌握參差不齊。

1.3 教法模式陳舊

很多高校側重于教師的講解,學生缺乏應有的自主意識。很多學生照本實驗,能動性不強;忽視網站開發中小組團隊合作教學;學生、師生間互動不足。

1.4 考核模式不完善

傳統學科考核以“理論考試、機試”為主,最新、最流行的Html5,CSS3等技術未能列入考查范圍。另外,機試環節忽視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導致教學考評與行業需求無法對接。

2 網站開發課程改革的目標與思路

2.1 網站開發課程改革的目標

課程教學改革首先要明確改革目標。網站開發課程的最終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網站開發與設計能力,使其能夠運用網站開發軟件及周邊學科知識,獨立完成網站建設開發任務。網站開發課程本身的改革,不能是靜態的教學內容調整,而要順應市場需求,引入網站開發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強調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養成。在目標確定環節,要深入市場,了解企業網站開發崗位職責;通過實地走訪,對照網站開發行業,梳理具體的崗位內容。如網頁美工設計、網站前臺程序開發、網站后臺功能開發、網站數據庫開發、網站維護與升級服務等。具體來說,針對不同的網站開發崗位,需要細化學習目標。如網站前端開發,需要加強Web UI界面設計教學,關注網頁布局設計、突出對網頁腳本的編程設計。在網站功能開發崗位,除了Web界面開發、腳本編程設計外,還要加強網站項目化管理、網站維護與網站推廣課程的學習,便于學生發揮崗位優勢,勝任崗位要求。最后,圍繞網站開發崗位,要深入優化網站建設工作流程,對照企業實際,了解用戶需求,設計網站布局,確定網站功能與風格,做好網站規劃與后臺數據庫的設計,并結合網站開發項目,組織團隊合作與分工,提升學生網站開發綜合應用能力。

2.2 基于網站前端H5開發課程教學實施過程

網站前端H5開發課程主要面向網站前端、移動Web端,培養學生的網頁前端開發與設計能力。在課程教法創新上,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及考核等進行優化,引入“基于工作過程”項目化教學,構建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利用翻轉課堂等手段來提升網站前端H5課程教學質量。

2.2.1 增加時下企業急需的新知識、新技能

基于Web前端的網站開發課程,因缺乏Html5主流技術內容,學生在就業中面臨崗位對接不暢難題。為此,除學習HTML,CSS,Javascript知識外,又增加Html5,CSS3,JQuery,DOM,Bootstrap等新內容。在網頁布局領域,引入DIV CSS布局知識;增加移動端Web頁面布局實戰知識,讓學生能夠快速應對企業網站設計需求。

2.2.2 突出“工作過程”項目化教學,關注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

在Web前端網站開發課程教學中,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要求很高,而傳統教法大多忽視設計經驗的積累。因此,借助“工作過程”項目化教法,結合網站開發需求,細化不同的工作任務,融入網站開發知識與技能。如對“網站開發”基本知識的學習,包括設計“網站與網頁”項目、設計“HTML5,CSS3”網頁設計項目、“DIV CSS網頁布局”項目、“PC端網站設計”項目、“移動端網站設計”項目等。讓學生能夠從具體的項目操作實踐中,建構和掌握具體的設計方法。

2.2.3 引入“互聯網+”學習模式,整合網站開發課程資源

當下,在網站開發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實現課堂“線下”與“線上”教學的融合。如在網站項目開發教學中,利用網絡化學習平臺,發布課程、教案、課件、作業、測試題目等,由學生根據自主學習需要進行在線學習,特別是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交互平臺,展開師生間互動、互助學習,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程教學效率。

2.2.4 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突出“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考慮到網站開發課程的實踐性,教師要充分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興趣激發為手段,借助主題式學習,在課前布置學習任務,貫穿自主、個性化學習。在課前,學生通過學習課件、觀看視頻,完成課前任務;在課堂上,評價、指導學生的學習情況,指出共性問題,展開針對性教學。翻轉課堂真正實現了對“學生”的尊重,更促進了學生網站開發職業技能的養成。

2.2.5 構建“全過程、綜合性”考評體系,提升教學成效

圍繞教法創新目標,改革課程評價。過去的評價以筆試、機試為主,對學生專業技能、學科知識結構、綜合應用能力考查不到位。引入“全過程、綜合性”評價,將平時與期末考核、專業知識與綜合實訓考核、筆試與作品展評相結合,能夠更加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專業素養。

2.3 網站開發課程創新改革的關鍵點

結合網站前端H5開發課程創新教學,需要把控好4個重點。(1)網站開發課程內容要與行業需求保持一致。通過對企業網站前端開發實際需求的調研,根據崗位來優化教學內容,特別是增加H5技術、交互式網站設計方法、移動端Web設計、移動端網頁布局方法等內容,更能夠增強學生的崗位職業素能,滿足用人單位需求。(2)引入“過程化”開發項目,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圍繞網站開發具體項目,將網站開發知識點、基本技能、開發理念及具體實操方法進行融合。如在網站開發前期,要了解網站需求,搭建開發環境;結合網站功能、交互設計需求,優化網站布局與結構,設計網頁內容。所有這些操作,都要結合具體項目,將設計任務與開發步驟明晰化、過程化,真正增強學生網站前端開發能力。(3)充分發揮在線課程、翻轉課堂教學優勢。創新課程教育模式,要引入互聯網思維,結合網站開發課程特點,充分整合網絡學習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4)變革教育理念,倡導以生為本。改革網站開發課程教學,要走出“重軟件操作、輕開發創新”的老路,結合具體課程,聯系未來崗位實際。如在前端開發與設計上,通過增加主流軟件技術課程,讓學生保持就業競爭力。

3 網站開發課程教法改革創新的保障條件

3.1 注重教材的開發,精選新技術、新應用

網站開發課程教法創新,教材是基礎。各高校要積極引入、精選優秀教材,特別是對其他高校精品課程配套教材的借鑒,組織本校教師從網站開發理論到項目實例的剖析、應用,改變單純講授模式。網絡技術的更新帶來網站開發環境的變化,教師要依托學科教研與學術交流,加強教法創新實踐探索。如要舍棄教材中相對陳舊的知識,引入新技術、新應用,更好地滿足行業發展需要。另外,重視實踐部分的豐富與應用,貼近網站開發實際,注重整合關聯知識點、跨學科知識。

3.2 注重人文知識引入,拓展學生知識結構

在網站開發實踐中,技術層面是基礎,但也不能缺失人文素養的滲透。如在網頁設計領域,要加強美學知識的融入。隨著網民網頁瀏覽審美的不斷提升,網站在美工設計上更要出類拔萃。如色彩與布局的關系、字體與圖形的搭配、網頁內容與網站風格的優化等。網站開發與設計還會涉及軟件知識產權、版權等法律問題。適當增加法律知識,特別是隱私權、知識產權等,讓學生在網站開發、設計中,做到知法、懂法、用法。

3.3 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完善考核體系

網站開發與設計課程應用性強,更應重視實踐教學。各高校要積極構建網站開發實驗室,更新網絡設備、計算機系統、數據庫設備等,改善軟硬件教學條件。同時,在實踐環節,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細化實踐任務,特別是對難點、疑點、重點知識,引入教師操作演示、學生動手體驗,提升實踐教學效果。在實踐考核方面,通過項目化、任務驅動等綜合性實踐活動,真正關注和發展學生網站開發職業素能。

3.4 強化師資建設,提升學科教學水平

網站開發課程創新教學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依托校企合作,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師資交流,深入了解網站建設項目各個環節,改進和完善學科教學體系。如引入校企共建網站開發項目,由教師、企業工程師、學生共同參與網站開發,實現校企共贏。

[參考文獻]

[1]張翠紅.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動態網站開發”課程為例[J].職教通訊,2018(6):27-30.

文言文教法論文范文第2篇

一、數學概念課的教學準備

在數學概念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需要對數學概念的教學目標有清晰的把握,教學目標的把握是教學策略制定的關鍵,有助于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形式與掌握,往往是在原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也是通過數學概念本身的邏輯聯系來進行.所以教師要明確概念定義的教學要求,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中達到如下要求:1.讓學生了解概念的由來與發展,明白數學概念由現實世界的實際需要而形成的,如函數的概念、復數的概念等等,讓學生了解其客觀背景.2.讓學生了解對所學習的數學概念所含的數學術語,概念的內涵及外延,掌握概念的語言表達,圖形表達,符號表達,如集合的交并、補定義.防止學生死記硬背,片面甚至錯誤的應用.3.讓學生了解有關概念間的邏輯關系,會對概念定義正確地進行分類,形成一定的概念定義體系,如圓錐曲線的概念定義,三大圓錐曲線的關系.4.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概念定義,解決數學中的相關問題.如由等差數列的定義可以推導出其通項公式及其性質;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可以推導出三角函數關系式,求值等等.

二、數學概念課的課堂實施

數學概念課的教學方法是多樣化的,教師應當因材施教,學習和掌握數學概念一般經歷以下兩個階段,即概念的引入及概念建立與認識.

(一)概念引入

引入概念的過程是提示概念定義發生形成的過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加深對所學數學概念的感知和理解,教師有必要設法幫助學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渡,或者是幫助學生把新材料與原有認知結構建立實質性的聯系.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概念的引入,概念引入的方法有:

1.以已有知識為基礎引入

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邏輯聯系,它們不是孤立的.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是學生積極思維的基礎,而新舊知識的矛盾是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溫故而知新,既要造成新舊知識的矛盾,又要引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對學生有啟發性.如橢圓的引入:由初中學到的圓的定義(平面上到一個定點的距離是一個定值的動點的軌跡),采用多媒體技術將一個定點變為兩個定點,問學生:平面上到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和為定值時動點的軌跡是什么?這樣的引入既可以復習圓的定義,又可以自然引出橢圓概念,同時也揭示兩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以趣味問題的探究引入

導言生動有趣,可以引人入勝,使課堂氣氛和諧,師生融洽,思維活躍.教學中要盡量發掘素材的趣味性.數學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煉與概括,我們可以從實踐、生活中去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如“等比數列”概念教學時可以引入這樣的趣味問題:“阿基里斯”(希臘神話中善跑英雄)和烏龜賽跑,烏龜在前方1里處,阿基里斯的速度是烏龜的10倍,當它追到1里處時,烏龜前進了1/10里;當它追到1/10里,烏龜前進了1/100里;當它追到1/100里,烏龜又前進了1/1000……(1)分別寫出相同段里阿基里斯和烏龜各自行走的路程;(2)阿基里斯能否追上烏龜?

學生觀察這兩個數列的特點引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學生興趣十分濃厚,很快就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設置問題時要注意其合適性,問題太簡單,缺乏思維質量;問題太難,學生則無法思維.

3.以史實情境引入

創設史實情境就是利用數學史知識來創設的數學問題情境,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數學知識發現的史實,有關數學家的故事創設數學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數學知識,領會數學思想方法.比如講復數概念時,我們可以講數的形成與發展,讓學生知道數的概念是從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隨著生產、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數學發展的需要,人們對數的研究還在繼續進行.學生了解這些史實,可以增進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學會發展地學習,辯證地看待問題.

4.以直觀圖形引入

巧妙采用直觀圖形可以讓學生把抽象概念變為通俗易懂的概念.如“充要條件”是高中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并且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我們可以一個物理事例引入:設計四個電路圖(電路圖略),圖1是開關A、C并聯后與燈泡B串聯,圖2是開關A與燈泡B是串聯的,圖3是開關A、C與燈泡B是串聯的,圖4是開關C與B燈泡是串聯,而A開關任意接某一段線路.問學生:欲使燈泡B發亮,開關A、C應具備何種條件?學生利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回答該問題.進一步問學生:若“開關A的閉合”為條件,“燈泡B亮”為結論,A是B的什么條件?這樣的引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對“充要條件”概念理解入木三分.

(二)概念的建立與認識

建立概念一般有兩種最基本方法:一種是概念的形成,另一種是概念的同化.而建立概念,往往采用概念的形成這種方式,概念的形成是在教學條件下,從大量的例子出發,從學生實際經驗的肯定例證中,以歸納的方法概括出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比如“隨機事件及其概率”的定義形成過程.看下列事件:

(1)拋一塊石頭,下落;(2)在常溫下,焊錫熔化;(3)某人購買福利彩票,中一等獎;(4)某人射擊一次,中靶.

引導學生分析探究:1.各事件的發生與否,各有什么特點;2.事件發生是否需條件?

學生自己分析這些事件發生特點,從而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概念.接著讓學生通過做拋硬幣試驗,引導學生討論,如果允許你做大量的重復試驗,正面向上事件發生頻率有無變化,在變化中有無規律?在此基礎上得出概率定義.學生通過實驗明白道理:從特殊中尋求規律,在試驗中發現問題;在生活中應用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概念的及時整理

對于概念的引出,要把握好時間度,如過早地下定義,等于是索然無味的簡單灌輸,但定義過遲,學生容易失去興趣,同時使已有知識呈現零亂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整理和總結,在學生情緒高漲的時候及時總結定義.

2.注意刻畫概念的本質

學生從大量的感性材料中得到的“概念”定義往往是片面的,一個概念在其形成過程中,往往附帶著許多無關特征,學生有時錯誤地擴大縮小概念.因此,教師要從多角度加以補充,抓住重點,善于引導學生,正確表述概念的本質屬性,充分揭示概念定義的內涵和外延.讓學生能正確把握概念突現出來的實質,盡量減少乃至消除相關不利因素的干擾.

3.注意對比概念定義的差異

對于有內在聯系的概念,要做好比較,防止負遷移,加深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例如,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四個概念之間有聯系又有區別,通過對比方式,學生掌握各概念之間的內涵與外延.做好有內在聯系的概念、相似概念的比較,學生應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4.注意數學概念課教學的應用性

學習數學概念的目的,就是用于實踐.在概念教學中,絕不能單純地進行抽象的概念的挖掘,要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去掌握概念,升華概念.概念的獲得是由個別到一般,概念的應用則是從一般到個別,學生掌握概念不是靜止的,而是主動在頭腦中進行積極思維的過程,它不僅能使已有知識再一次形象化、具體化.通過概念的運用還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深化概念、鞏固概念,掌握運用概念解題的方法.

總之,高中數學課程應該返璞歸真,努力揭示數學法則、結論的發展過程和本質,數學課程要講邏輯推理,通過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學生自主探索活動,使學生去理解數學概念的產生,結論逐步形成的過程,體會蘊含的思想方法.教師對概念的講解要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認真對待;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揭示對象本質屬性,適時地引入新概念,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概念.當然,對數學概念的教法,仍是需要我們長期探索的一個課題.

(責任編輯 黃春香)

文言文教法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如何適應新課程理念,如何改革物理教學,這是當前廣大物理教師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思想觀念的轉變,教育理論的更新。教育方法的探討,以及教師自己的不斷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保障。本文從教育改革的實際出發,從教材轉變為新課程、思想轉變為新理念、教法轉變為新教法三個方面論述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滲透新課程理論。

關鍵詞:觀念 教法 更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物理教育的價值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物理教育已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入的發展。物理教學已不再是以“傳授物理知識”為目的,而是更加關注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思維方式的多樣化。為了我們的物理課堂教學適應今天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通過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把新的理念帶進課堂,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

一、教材轉變為新課程

新課程標準與傳統的課程有著巨大的差別。在內容上分為三大部分:“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目標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新教材中圖文并茂,直觀形象,情節生動,積極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最積極的成分。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基本的內驅動力,新課程的實施為我們廣大師生提供了學習的發展機會。

二、思想轉變為新理念

“教師是物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边@就有別于傳統意義上教師的內涵,具體地說,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為組織者與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的圣人轉化為平等的合作者。這就是教師角色的轉換,意味著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教學方式要發生徹底的變化。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們每一位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要做到以下幾個轉變:

1.把知識的傳授轉變為怎樣讓學生學知識;

2.把集體教學轉變為個體教學;

3.管理與控制轉變為引導與促進;

4.把批評與譴責轉變為表揚與贊美;

5.把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為現代科學的教學方式;

6.自身的權威者轉變為學生的對話者。

三、教學方法轉變為新教法

《標準》指出:“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毙抡n程觀下學生的內涵是采取發現學習、探究學習與研究學習等主動學習方式。同時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是教學中要考慮到的問題。關注這些問題,就是把學生看作教學的主體,而不是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

(一)我們要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新課程。走進新課程

課程改革并非只是換一套教科書,而是對新生事物的挑戰,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是涉及到課堂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學校日常管理等全方位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教育理論與現代教育理念,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以使得在教學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實現由傳道、授業、解惑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轉變。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物理活動機會,盡量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和更多有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和感受合作、交流、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作為教師,為了我們的物理課堂教學適應今天學生的學習需要。首先要更新觀念,通過學習《物理課程標準》,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把新的理念帶進課堂,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

(二)改革傳統的教訓方式,走進新課程

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散失了學生的獨立性和獨立的品格,遏制了學生的興趣和力量,新課標不僅體現了教材的開放性,也體現了教學方式的開放性。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將《物理課程標準》的有關精神落到實處,更好地通過物理課程的學習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具體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

1.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課堂教學

我們過去強調比較多的是課堂環境的整齊性、權威性與規范性,忽視了建立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課程觀下的課程教學環境講究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的環境。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幫助者。而設置一些過多的鋪墊性提問或練習,把學生的思維圈定在一個小范圍內,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所以,以往的復習提問,大多數是無效的,不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應該拋棄。

2.以活動為主,實施教學過程

物理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應用于現實。物理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看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尤其是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們應及時提供把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機會,讓學生在應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在應用中更深刻地感受物理的魅力,并通過應用促使學生更主動地觀察生活中的物理,在學習和生活中更主動地運用物理。建構主義物理觀認為,物理是一個活的、動態的、開放的物理活動。教師的主要工作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促進學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促進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以此為出發點,則要求我們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加強物理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的聯系,將物理與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他們所學的物理是與當代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

3.利用模具、設備,輔助教學

新課程中,物理教材不是惟一的物理工具。這一觀念是課程觀的重要內容。教師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更不是把教科書奉為圣旨,要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教材由原來的“控制”和“規范”功能轉向為“為教學服務”的功能。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去選擇和增添教學資源,只要有利于教學的課程資源都可利用。充分發掘物理教學資源以補教材之不足。是當前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凡是同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驗、圖形、現象。都要盡可能地運用到教學之中。以豐富課堂教學。

總而言之,新課程的功能、結構、內容等方面都有創新和突破,對教師是一次嚴峻的挑戰,也是不可多得的機遇,我們必須徹底地更新觀念,不斷“洗腦”和“充電”,不斷地超越。

文言文教法論文范文第4篇

一堆石頭沒有“組織”只能是一堆亂石,經過一定的“組織”就可以成為著名的建筑,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建筑?!霸鯓咏M織”是一門管理科學,不同的管理就會產生不同的組織形態與性質。新時期的教育實踐催生新的管理理念。知識管理是能真正產生新思維、新策略的創新型組織的管理;活力管理是能給組織帶來蓬勃活力及無窮創造力的管理;特色管理是通過特色創建的過程形成組織文化的管理。新時期學校建設需要以這些新的管理理念來促進學校變革,引領教育發展。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是知識經濟、信息時代提出的新觀念,它是針對知識的獲取、加工、存儲、傳播和應用等因素而實行的管理。信息時代,信息隨時更新,知識管理不可能只是對原有知識或信息作簡單的記憶及整理,它需要對繁雜的知識作出選擇。知識管理還要求知識創新,它預示著對未來知識進行管理,它會產生與創造新知識,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產生新思維、新策略。知識管理對學校管理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使學校從本質上來理解新課程。

新課程是時代的產物,也是知識經濟的產物。知識經濟的到來,使知識不斷擴展、裂變、更新,以記憶及反復訓練為主的知識學習方式,已很難適應新情況。學生從書本、學校中學到的東西,在其知識結構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而從同伴、網絡、社會上學到的東西將更多。面對不斷變革及轉型期的學生及不斷豐富的課程內容,再用原有的包括課程管理在內的學校管理制度已難以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了。所以,實施新的格局下的新課程,需要借助“知識管理”理念來推動學校和教師的管理變革。知識管理,將更關注知識經濟所帶來的知識的傳播與學習的變革,將更關注信息時代學生知識結構、學習特點、學習方式、學習愛好等方面的變化。

同時,新課程實施后面臨幾大問題:教師不熟悉新教材的知識體系;教師備課時間較緊,工作壓力大,教師需花更多時間進行知識的更新與處理;與新課程配套的課程資源沒跟上———教材是新的,但教輔還是舊的,課后的習題是舊的;新課程強調的新的教學方式與傳統學習方法、評價方式、學校管理等產生沖突,活動課開設后教學任務完成不了,等等。這些問題困擾著學校和教師。

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師及學校在知識管理中的問題也是明顯的,例如,教師對于教科書與課程資源的認識問題;教師課程開發問題;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問題等。新課程的實施需要學校依托知識管理的理念,促成教師對舊知識進行篩選與加工,不斷地學習新知識;需要提高教師的知識創新能力,特別是提高教師們的課程意識,形成新的教學觀與學生觀。所以,知識管理促使學校從本質上來理解新課程的理念,而不是以往所認為的“新課程僅僅是開設了幾門活動課”,或“對學生多了一些表揚”等。

2.要求學校從管理的視角來認識教育技術。

“知識管理”的誕生源于知識經濟的到來,本義是對日益膨脹的知識運用一定的技術(主要是IT技術)進行管理,使之“簡單”與“適應”。所以,知識管理是需要技術支持的。知識管理對技術的要求可以這樣概括:便于管理,便于學習,便于共享。

技術服務于學習,應是知識管理的一個目標。知識管理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特別是能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與建設課程資源庫,方便教師的學習與教學。學校應依靠廣大教師的力量與優勢,建立一個能讓教師共享的教學資源庫,加強對知識的管理,提高教師的知識收集與管理的能力。

這一點也是教師們所希望的。一位新教師在談到教研組建設時說:“新課程的實施,使得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沒有時間去聽課,天天都忙著備課,而一個人的力量有限,難免質量不高。要是教研組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就好了!”有一個教研組采用電子教案共同備課的方式,先由組內老師搜集資料,然后,由大家討論共同決定教學內容,制訂初步的教學方案,再由各教師根據各班級情況及教師個人特點進行調整,最后進行教學。

管理的核心要義就是通過對有限資源的調配,使其作用發揮到最大,并非技術越先進越好,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知識管理要求教育技術(包括教學方法)達到最優,最優的標準是最利于學生學習,而不是技術本身的新與舊。

3.學校要建立以“知識共享”為特征的教師學習方式與組織。

知識管理對于技術的真正意義是要建立知識能夠共享的平臺,使之更方便教師學習。知識管理也要求學校建立以學習為中心,以“知識共享”為特征的學校學習文化。

知識的獲得、重組、變革、更新需要學習,新體系的構建,新思維、新策略的產生都需要學習。只有學習才能適應未來世界。

“知識共享”是信息時代的一個特征,不能共享的知識是死知識,不能共享知識的組織是死的組織。學校建設也一樣,需要這樣一種共享的文化。不可想象,如果學校中每個教師的想法與經驗都封閉起來,彼此不進行交流,只有講話沒有對話,那將是怎樣一種狀況呢?縱然每個人都有“獨門秘訣”,這樣的學校也是一盤散沙。

案例學習,是教師進行知識學習與共享的好方式,也是學校進行知識管理的好載體。教學案例,是能體現一定教育教學現象,能揭示一定教育教學規律的實例,它具有典型性,也是知識管理的典型事例。學校重視案例學習,可以縮短教師教學探索的時間,為教學問題的解決提供參照。案例學習的方法是多樣的,如以課例為載體的教學研討,對一般教師或名師的課堂或課堂片斷、實錄進行分析等。

案例的收集與編寫是較高級的知識管理。案例的收集與編寫本身就是一種知識的加工與管理,學校如能加強這方面的指導與實踐,將會大大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學校的科研管理應把教師的案例研究及總結作為他們重要的科研成果或形式加以重視和推廣。

知識管理與共享需要一個平臺,而學校教研組就是這樣一個平臺。教研組應通過自身的變革與努力,使之成為教師獲取知識、智慧,相互交流、提高的平臺。

總之,學校需要提高自己知識管理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學校和教師進行知識管理的機制,促使教師對已有知識進行有序、有效管理,并能不斷更新知識,為教師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及平臺,促進知識共享。

活力管理

“活力,一個全新的管理挑戰?!边@是新時期管理學的一個核心理念,同樣也適用于學校管理。

一個組織,是否有前途與希望,就看它是否有活力。組織是有生命的,組織的生命來自于自身的活力?;盍芾砜梢院唵蔚乩斫鉃槟苡行Ъぐl組織活力的管理,組織管理把有效激發組織內每位員工的積極性及創造性,視為成功管理中的一個“法寶”?;盍芾韺W校管理意義同樣重大。

1.學校管理者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團隊。

活力管理把工作的重點放在發掘自己團隊的優勢上。讓團隊充滿活力,也需要吸收優秀的人才加盟自己的團隊。但這些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要基于原有的基礎,發掘團隊自身的優勢,讓每個員工都能覺得自己在這個團隊中很重要,并能意識到這樣的團隊是最適合自己發展的。相信自己的團隊,要從相信自己的員工開始。

相信自己的團隊,要求在學校慎用“末位淘汰制”。一些學校的“末位淘汰”是把企業或市場經濟的競爭法則照搬到學校的管理中,而沒有考慮到學校作為學習型組織有著不同的特性,需要不同的管理理念。一個組織的發展,其競爭是必需的,但其外部競爭的意義要大于內部競爭的意義,即組織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組織與組織之間。組織內部過度的競爭會帶來一系列負面的影響,會抑制教師的合作與對話,會危及學習型組織的建設,最終也會削弱組織的競爭力。對競爭者來講,其競爭的目的是為了生存,一個人的成功是以另一人的失敗為代價。其最終結果是人與人之間關系趨于緊張,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組織就有可能成為一盤散沙。

相信自己的團隊,要讓團隊內的教師具有一種共同承擔的責任意識。如果組織內的人員能建立一種同舟共濟的關系,那將是一個強大的團體。1970年,美國經濟衰退,社會失業率高漲,而惠普公司沒有裁員一個人,而是實行“全體人員一律減薪20%,工時相應減少2%”的策略,從而保持了全員就業,順利度過衰退期?;萜盏挠萌酥谰褪牵盒湃螁T工,尊重個人,持久雇傭。

2.活力管理要求營造一種積極的組織文化。

與“活力管理”相悖的還有“平庸文化”。文化是組織的DNA,它浸潤在每個教職員工的言行中,融化在不同的物質或精神的形態中。一個組織表層的競爭是質量的競爭,而其深層的競爭是人才和文化的競爭。

不同組織對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也決定了組織的不同命運?!捌接刮幕睅淼氖瞧接沟慕M織。在“平庸文化”主導下,教師們不關心學校的發展,不關心自己的成長,更不關心別人的成長,教研活動中不肯當面表露自己的意見,而背后卻喜歡指指點點?!捌接刮幕焙茈y給教師帶來工作熱情與職業自豪感,教師們往往靠牌藝、麻將、游戲打發自己的業余時間。對于學校而言,一個人平庸不可怕,可怕的是整個組織的平庸。

“活力管理”則不同,它給教師們帶來的是一種進步的、積極的文化,教師們可以敞開心扉,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們常常在書籍與思考中度過自己的業余時間?!盎盍芾怼背珜У氖恰昂投煌钡慕萄形幕?,不同觀點、不同思想、不同教法的交流甚至沖突被視為一種尤為可貴的資源。

特色管理

個體講個性,組織講特色。

學校發展應該有個著力點或抓手,學校的特色建設無疑是一個極好的著力點和抓手。特色管理即學校依托特色建設來管理學校,增強學校的凝聚力與活力,激發教師的學習與工作熱情,促進教師發展。特色是學校的管理目標,也是發展目標。特色管理與一般管理的不同,在于通過特色創建帶動全體教師的發展,特色創建的過程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

⒈以正確的價值觀來引領學校發展。

名噪一時的學校有的是,但名垂青史的學校卻不多。名噪一時的學校大多以追求名利為自己的辦學目標,而名垂青史的學校則把培養健全的人格與著眼人類共同的價值觀作為己任。真正的特色也應是符合社會發展及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的,是能反映人類正確的價值觀的。

價值觀決定著學校的特色。比如,有兩所學校同樣是講到教師備課的問題。一學校為了強化教學質量,要求同一年級的老師進行集體備課,不但統一教學內容與進度,而且統一講稿,教師的備課筆記需要經教研組長或備課組長簽字后才能進課堂;另一學校則主張個性化備課,它也統一進度及內容,但不統一備課,它強調的是資源共享,要求把所有教師的備課筆記及備課資源在網上公開,讓教師們依據個人特點與班級特點設計自己的講稿。前一所學校更關注所謂“教學質量”,其實主要是學生的成績;后者更看重教師的發展,以教師發展帶動學生發展。前一個確立的是短期的、立竿見影的發展目標;而后一個確立的是長期的、追尋教育及教師發展本身規律的發展目標。因其目標不同,顯示了兩所學校不同的發展方向。

⒉要有“人有我精”的管理品質。

學校的特色建設是個十分艱難的過程,需要管理者具有堅持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一所學校要正常運轉,只需要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學事務就可以了;但要有所成就,那它就一定要有特色或亮點,應該有些區別于他人的東西。一個卓有成效的組織必定會有一些非同尋常的東西,做到“人有我精”。

不同學校的職能部門與制度框架大致相同,但特色學校與一般學校的差異,就在于這些人人都有的職能部門與制度的有效定位及高效管理。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無疑是這方面的成功案例,“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讓學校創造了“奇跡”?!皬土曎Y料的優選重組”,哪個學校在會上沒有強調過?但學生作業還是越做越多。而栟茶高級中學嚴格要求教師在占有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百里挑一”,保證發下去的都是針對性強的好題。教師要對學生作業和試卷實行“精選、精編、精講、精練和有發必收、有練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的“四精四必”規范。栟茶高級中學這種“把事情做精”的制度,成為了學校管理中的一個典范。

⒊要選好帶動學校發展的“突破口”。

特色,是學校的一面旗幟,特色管理重在價值的引領。

學校特色管理可從幾個層面思考和探索:教師發展,如上海市北郊學校,把“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培養,重視教師對自身精神性方面的關注與追求;課程建設,如江蘇省錫山高中的校本課程;學生發展,如美國的斯凱威爾初中,提出了“脫穎而出”方案,要求年級內每一位學生發展一個智能長項,勉勵學生“在你身處的社團中,發揮自己的作用,‘讓世界變得不同’”;課堂教學,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學”等。學校發展中,選擇一個既能體現優勢,又能引領學校發展、化解學校問題的工作點,這是學校特色建設和特色管理中的一個關鍵因素。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無錫市羊尖高級中學)

文言文教法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一種教學模式只能體現一種教學思想,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中,很顯然教師要具備多種教學思想才能充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本文就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中的教法談幾點體會和認識。

關鍵詞:新課標;語文;教學教法

“守正出新”是語文新課改的最主要的核心內容,想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語文應用能力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有所突破和改變。語文作為學生所有課程中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在新課程改革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梢哉f,如何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量,優化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是眾多老師共同思考的問題。一種教學模式只能體現一種教學思想,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中,很顯然教師要具備多種教學思想才能充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本文就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中的教法談幾點體會和認識。

一、在語文課堂營造詩意的生活情境

無論是多大年紀的學生,他們都擁有最平實的生活環境,如果在課堂上能夠為他們創設出一種最貼近平時生活的情境模式,而又在這種模式中增添一些不一樣的美感,就很容易讓學生融入其中。因此,語文教師在教授課程的時候可以積極的嘗試使用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譬如在教學《雨霖鈴》這篇課文時,學生大概最開始的時候并不能夠很好的理解詩人在分別時的感情,“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樣的詩句對于學生來說還有一定的抽象性,畢竟大多數學生不能夠理解“把酒送別”的情境,這樣也就很難理解全篇課文。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與朋友或親人離別時候的場景,并且配合詩歌引導學生創造情境:這首詩歌塑造分別時的天氣、景物有怎樣深層次的寓意等,這些描寫又是否會進一步對詩人的心情產生影響;這樣的影響和詩歌中詩人塑造的情境是否有相似之處……這樣有了切身的體會之后,學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詩歌的情境中去,對教師教授的詩歌也能有更深刻的體會。馬克思曾經說過:“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追求的結晶?!蓖瑯?,教學的進步也是對美的一種不懈的追求。詩意的生活使語文課程成為師生之間的一種內在需求,當詩意融入到教師和學生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中去時,生活的廣闊時空也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

二、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明確素質教育要求

語文教師想要把握好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就要積極轉變語文教學觀念,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向素質教育觀念轉變。新課改中明確表示:“當前社會,學生素質教育不是降低對學生語文成績的要求,而是要求更高、更全,使學生成為富有創造精神的高素質的外向型的復合型人才?!边@就表示,無論是從指導思想、教學內容、課程結構、教材編寫、教學方式方法等各方面,語文教師都有必要在教學中進行觀念的改革和創新。只有語文教師轉變“唯考是圖”的老舊語文教學觀念,進而轉換為探索語文教學的規律,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技能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和潛能,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師語文教學的效率。語文教師的教學應該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來開展,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中表現出來的缺陷和不足,幫助他們進行一個能力的提升。語文教師要在堅持實踐性教學原則的情況下,著重培養學生的優良學習習慣,使語文教學的改革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三、做好新課改下優秀語文教學方法的推廣工作

雖然不少語文教師在新課改下已經注意到原來的教學方法有待改進,也有不少語文教師已經在這一方面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由于語文教師的整體還是缺乏現代科學理論的指導,所以大多數新的語文教學方法沒有得以廣泛的推廣、傳播和運用。不少教師的語文教學方法依然比較陳舊,且在學校中個別教師“單打獨斗”的教學研究方式較濃,缺乏語文教學方法研究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優秀的教學研究成果難以在全校、全教學系統中普遍推廣。面對這樣的情況,負責語文教研活動的教研室、教研機構就要切實發揮加強對語文教學研究的領導職能。組織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根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教師的語文教學狀況與特點,制定出更適合不同類型語文教育使用的教學改革方案,并認真地組織進行實施。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教師自覺地以現代科學理論指導語文教學的研究,并且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分析和解決語文教學中的問題。

其實,不同的地區的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是各不相同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能夠認真鉆研本地區的教學實際,認真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梢哉f,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還有很多的方面可以完善,以上僅是幾點實踐中的體會和認識。我們要不斷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才能在語文教學的廣闊天地中收獲更多的喜悅。

參考文獻:

[1]鐘發全.課堂新問題診斷[M].天津教育出版社.

[2]崔傳嶺.淺談語文課堂與生活的鏈接[M].北京教育出版社.

[3]周玉才.語文課堂導語藝術探求[M].江蘇教育出版社.

[4]衛燦金,武勇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文言文教法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綜合文科教育專業是我國教師教育的一個新專業。為了有效培養綜合文科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專業素質,近幾年我們不斷摸索,形成了學科課程與實踐課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與入職后的專業發展后勁。

關鍵詞:教師專業素質 綜合文科教育專業 課程 多元化教學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綜合文科教育專業是我國教師教育的一個新專業,是為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培養文科綜合課程歷史與社會(或分科課程歷史、地理、政治)師資而設置的。2001年6月,教育部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全國38個國家級實驗區啟動了新課程的實驗工作。上述《綱要》規定:“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課程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彪S后,一些省市(區)高師院校參照湖南懷化師專(1996年創辦該專業)成功經驗,設置三年制??凭C合文科教育專業。教育部2012版《普通高職高專專業目錄》顯示,該專業屬文化教育大類教育學類。

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于2009年創建綜合文科教育專業,并于當年9月開始招生,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擁有該專業的高校。該專業經過近五年的建設,對人才培養方案幾度進行完善,對課程體系也有調整,依據自治區基礎教育師資需求的實際,形成主要由政治學、歷史學、人文地理學等三大學科及綜合課程組成的學科課程、由心理學、教育學、教師口語、現代教育技術等組成的教師教育課程和教育見習、綜合能力訓練與考核、教育實習等組成的實踐課程的課程體系。由于綜合文科教育專業和其他教師教育類專業相比,課程門數多,內容涉及三個以上文科類,知識面廣,綜合性強,在實施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各門課程任課教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改進教學模式的理論探討,并在教學過程中實踐檢驗,力求結合基礎教育階段對中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形成符合綜合文科教育專業特點的課程教學模式。

二、教師專業素質的內涵及結構

1.教師專業素質的界定

教師專業素質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應該具備的多方面的專業要求,是順利進行教育活動的前提,也是教師勝任工作的基本條件。

2.教師專業素質的結構

教師的專業素質具有結構性特征。其結構素質包括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道德、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

教育部2012年2月下發的《關于印發〈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其基本內容包括三個維度、十四個領域:三個維度是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分別對應的領域有職業理解與認識、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個人修養與行為、教育知識、學科知識、學科教學知識、通識性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教育教學評價、溝通與合作反思與發展。同時,每個領域都有具體的基本要求。

3.綜合文科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模式設計應著眼于培養教師專業素質

對于進行教師職前培養的綜合文科教育專業,筆者認為,其課程教學模式的設計應著眼于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如綜合文科學科知識與教育教學知識的積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能力的獲取、教學實施及反思與發展的體驗、教師專業情感與教育教學態度的養成等,為將來能夠走上或適應中小學教師工作崗位做準備。

三、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1. 改進學科課程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素質

在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素質的課程目標下,依據學科課程的特點,專業任課教師探索和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人文社會科學概論課程的自學輔導式教學方法、政治經濟學的案例教學法、自然地理學的直觀教學和讀圖分析法、世界通史的探究式教學法、中學政史地教學論的項目實訓教學法等,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文科教育專業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其中,以教師專業能力培養為課程主要目標的是中學政史地教學論課程的項目實訓四階段教學模式。依據初中政史地教材內容體系與特點,我們分別將中學歷史教學論、中學政治教學論、中學地理教學論課程設計為5~6個實訓項目,并將課程理論內容融入貫穿到項目實訓過程當中。該模式是把項目實訓過程分為項目實訓任務布置—實訓準備—實訓展示—總結提升四大階段,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實訓的教學模式。

第一階段, 項目實訓任務布置。該階段需教師組織,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每個項目需要有相關的理論做背景,均有教師素質訓練的側重點,需要任課教師做相關說明。如教學設計與模擬教學項目,往往側重于教材內容的分析、教案的設計及教態的訓練,需要任課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初中教材的內容結構,每一部分內容有什么特點,教學內容如何設計才能符合邏輯性,在此基礎上怎樣將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才能讓學生接受,并將教學設計編寫為教案,教案與教態有哪些要求以及注意事項等,必要時還要展示以往學生的模擬教學視頻加以說明,之后布置該項目實訓任務,發放項目實訓指導書。

第二階段,實訓準備。該階段由項目實訓小組長組織,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教學設計能力。事先將學生分為6人一個小組,每組準備一套該學科初中教材、配套教學參考書及課程標準,每個學生選擇好內容,依據項目實訓指導書的要求和課上所學內容,利用課下時間,研讀教材、教參和課程標準,并查找相關資料,小組進行集體備課,做教學設計,編寫教案,制作課件,小組長組織試講、試評。

第三階段, 實訓展示。該階段還是由項目實訓小組長組織,其中一組在多媒體教室模擬教學、模擬說課或見習交流,教師全程跟隨,適當評價,小組成員詳細記錄教學過程,依據評價標準評分,教師組織自評、互評。其他小組同時在微格教室模擬教學展示,同一小組成員記錄、評分,小組長組織自評、互評。該階段重點培養學生教學實施能力與教學評價能力。

第四階段,總結提升。各小組項目實訓展示結束后,全體同學集中起來,由教師組織有針對性的總結,回放學生模擬教學錄像視頻或微格視頻,指出存在的問題,學生反思、改進、提高。

該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教師要有駕馭全程的組織指導能力。首先,需要教師依據初中教材的內容特點及課程教學目標,設計并確定實訓項目,每個項目要有具體的實訓指導方案;第二,教師要研讀初中教材、教參、課程標準,并經常到中學聽課,研究中學相應學科的教材、教法,以便對項目實訓實施指導。我們有的任課教師有中學相應學科教學經歷,運用該教學模式得心應手;第三,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項目實訓展示進行理論提升,需要精心篩選學生展示實例,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不僅要學生知道怎樣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這樣做。

由于該模式各實訓項目將課堂教學形式生動化,將實訓任務布置、實訓準備、實訓展示、實訓總結緊密銜接,將“全班”與“小組”、“小組”與“個體”有機結合, 學生全程參與體驗,既有現場指導,又有總結提高,體現了目前倡導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化”的特點。并且,在中學政史地教學論項目實訓教學模式的帶動下,其他學科課程也依據課程的特點,設計1~2項實訓項目,以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知識與教師專業技能。

2.形成實踐課程體系,探索實踐課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教師專業素質

本專業的實踐課程包括教育見習、社會調查、綜合技能訓練與考核、教育實習等。2012年,結合《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我們對綜合文科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實踐課程課時有所增加,其中教育實習增加到480學時(14.5周),目前已形成學科課程項目實訓教學、教育見習和社會調查、綜合技能訓練與考核、教育實習在時間上前后銜接,在內容上相互貫穿的實踐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也為四階段,即:課程實訓奠基—教育見習(包括調查)感知—綜合訓練強化—實習體驗。

對于綜合文科教育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對于學生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其操作過程及特點是:

一是在時間安排上,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體現課程內容及課程目標的銜接性。在大二下學期配合教育學課程,安排1~2天的教育見習,初步感知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在大二結束后的假期,安排1周的社會調查,綜合文科教育專業的內容是教育調查,進一步探討中小學、教育問題;在大三上學期,配合中學政史地教學論,安排2天的教育見習,學生觀摩優秀教師課堂教學,改進、教學設計、模擬教學及教學評價;大三下學期,首先安排4.5周的教師綜合能力訓練與考核,將教師的基本能力綜合為幾個大的項目,逐一訓練,集中考核,考核合格,才具備實習資格。之后安排14.5周的教育實習,一般是8周的集中實習,統一組織到初中進行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實踐。其余時間學生自主分散實習,進一步強化教師職業素質。

二是在組織形式上,自大三上學期的教育見習始,對應中學政史地教學論課程,學生自主選擇學科(歷史、地理、政治任選其一),依據選擇該學科的人數,再分成小組,分別配備指導老師全程跟蹤指導,包括教育見習、綜合能力訓練與考核、教育實習、集中考核、總結交流。該模式以培養學生教師綜合能力為主要任務,形成了從組織方法到組織形式都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體系。

三是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系主任監督,教學主任主管協調,教研室主任落實,中學政史地教學論任課教師、初中學科教師協同具體指導的組織結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的作用,設置活動課程組長(由班長或學習委員擔任)、學科組組長(由學科教學論成績最優秀的學生擔任)、學習小組長(小組推選)三級管理體系,負責活動課程的紀律、安全、活動項目的準備、練習、與指導教師溝通等工作,使各門活動課程在實施過程中能夠按計劃有序、高效運行。由于學生自我管理與教師督促指導相結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各門實踐課程教學效果非常好。

四是在實踐課程評價上,各門實踐課程均制定了課程教學評價方案,采取綜合評價的辦法,實行校內指導教師評價、校外中學指導教師評價相結合。在評價形式上,實行書面評價與學生實踐表現評價相結合,書面評價包括教育見習報告、教育調研報告、教學設計方案、教育實習參與活動的記錄及教育實習總結的評價;在評價方法上,探索采用定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在評價內容上,不僅關注學生教師專業技能,還關注教師專業態度、教育教學反思等的考查。

四、結語

學科課程教學模式與實踐課程教學模式相互銜接,成為統一的整體,使課堂教學與小組實訓、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教師指導與學生練習,學科知識與教師素質有機結合,共同構成綜合文科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模式體系。

該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進,目標比較明確,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一方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所增強,在專業課程的學習、項目訓練中,要研究學科內容、進行教學內容設計;要研究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使模擬教學達到教學目標;要相互評價,反思改進;要學理論、觀察、實踐、總結,交流提升……以上各階段,使學生的專業知識、教學設計能力、組織教學能力、評價能力、表達能力、教研能力、交往能力、班主任工作及教師的教育情感等教師專業核心能力得到有效培養與提升,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與入職后的專業發展后勁。通過近幾年來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應屆畢業生能夠走上政、史、地教師工作崗位的逐年增加,2014年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綜合文科教育專業(??疲┑膽獙卯厴I生通過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地方教師招考、應聘等方式走上教師工作崗位的達到65%。

另一方面,教師的組織指導能力有較大提升。教師指導學生的過程,是自我提高的過程,學生教學設計、模擬教學、教學評價、總結提升,以及實踐課程的組織實施,都需教師指導、引導、教導,需教師設計過程與實施環節,需解決實施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需研究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真正起到主導、專家的作用。

總之,作為新專業的綜合文科教育專業,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是推進教師職前專業素質的培養及教育教學改革的有益探索,但本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還需進一步探討,如有效溝通學科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及實踐課程三大類課程教學模式的融合與銜接等,以促進我區綜合文科教育專業建設走上新的臺階,使專業培養的人才更加符合自治區基礎教育對師資的需求。

基金項目: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綜合文科教育專業課程應用性教學模式的探索(項目批準號:JYJG1302)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N].中國教育報,2001,(7).

[2]陽光寧.高師院校綜合專業若干問題研究與實踐反思—以綜合文科教育專業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3).

[3]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 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4] 王文明.師專綜合文科教育專業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兼論高師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J].中國高教研究,2000,(4).

[5] 汪丞,嚴文清,夏力.師范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三S”模式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3,(1).

上一篇:運動訓練訓練計劃論文范文下一篇:現代企業管理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